蒿里行朗诵背景音乐配什么音乐?

《蒿里行》音频朗读
资源简介:
男声配乐朗读及赏析,用时1分57秒。作者曹操。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下载说明: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古诗朗诵大全:蒿里行
&&&&来源:网络&&阅读:119次
无忧考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古诗朗诵大全:蒿里行》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注释  ⑴义士:指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将领。   ⑵兴兵:起动,发动军队。   ⑶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婿牛辅,其部将李唷⒐岬榷袢恕   ⑷会盟津:也称孟津,在今河南省孟县南。相传周武王起兵伐纣时,中途曾和联盟反纣的八百诸侯会合于此地。这里用“会盟津”代指各路讨董卓军队的结成联盟。   ⑸乃心在咸阳:指各种义军心向汉王室。《尚书?康王之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无不)在王室。”这里是化用其句。咸阳:秦代的国都,这里代指长安,当时汉献帝已被董卓挟持由洛阳迁到了长安。以上二句是说,这些讨董卓的各路人马,开始时也都说是拥护长安的帝室。   ⑹雁行:鸿雁的行列,比喻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以上二句是说,各路会师后,在敌人面前却表现了各怀鬼胎,一个个互相观望,畏缩不前。   ⑺嗣还:随即。还,同旋。   ⑻戕:残害。东方各路军阀退兵后,随即互相残杀起来。译文  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   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赏析  袁绍等关东诸将起兵讨董卓,结果虽然造成自相戕杀的军阀混战局面,但其始未免不心存忠义。的前四句是交代背景:群凶作乱,义士讨伐,形势大好。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是说义士们起初希望结成联盟,心向着汉室,即通过讨伐这一举动来平定叛乱,拥护汉室。(各方将领都希望团结一心,效法周武王那样,会师于盟津,吊民伐罪,一心一意地除奸诛恶,忠于国事,匡扶汉室。形势是大好的)“义士”“讨”“群凶”这些词语表明诗人是憎恶董卓等人作乱,渴望国家统一。   中间六句是交代这有关讨伐的情况:联军内部矛盾重重,自相残杀,力量涣散。导致的原因是“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袁术分裂,自立为帝;而袁绍也阴谋废掉汉献帝,立刘虞为帝;他们搞分裂、谋私利,造成的结果是:“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貌合神离、互相观望,畏缩不前、按兵不动甚至是自相残杀。   诗人对这种情况的态度是悲愤、失望的;把矛头指向了“二袁”,显示出作者的非凡谋略和远见卓识。  最后六句直接描写战争的危害:由于连年战争,将士的铠甲不离身,长出了虱子;百姓大量死亡,荒野上白骨累累,千里之内都听不到鸡鸣之声。面对着这荒凉、凄惨、惨绝人寰的景象,诗人不禁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喊:“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表达了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体现了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这首诗描述了关东各郡的将领,公推势大兵强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准备兴兵讨伐焚宫、毁庙、挟持献帝、迁都长安、荒淫兀耻、祸国殃民的董卓。各方将领都希望团结一心,效法周武工那样,会师于盟津,吊民伐罪,一心一意地除奸诛恶,忠于国事,匡扶汉室。形势是大好的。可是,这大好形势,却被袁绍等野心家给破坏了。当时各郡虽然大军云集,但却互相观望,裹足不前,甚至各怀鬼胎,为了争夺霸权,图谋私利,竟至互相残杀起来。诫之不成便加之笔伐。诗人对袁绍兄弟阴谋称帝、铸印刻玺、借讨董卓为幌子,行争霸称孤之实,给予无情的揭露,并对以此造成的战乱,予以严厉的抨击。诗的结尾描绘出因战争而造成的凄凉悲惨的画面,连年战乱,士兵们不能解甲归田,人民死亡惨重,百不余一,使富饶的北方,变得满目痍瘦,哀鸿遍野。到处是白骨累累,千里之内听不到鸡鸣之声。面对这一惨绝人寰的图景,诗人发出了“念之断人肠”的呼喊。   《蒿里行》运用民歌的形式,行批判之实,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这首诗不仅
仅时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它是汉未之实录,是史诗也。   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是曹操比较成功的作品,通过阅读,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当时的历史事实,还能领略作为诗人曹操的独特文风。--博才网
猜您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您还有150字可以输入
更多资讯请点击&&&&&&
热门关键字:,,,,,
【打印文章】
真野惠里菜性感睡衣诱惑
美国火辣女郎让军营沸腾
浙江农大女生集体穿热裤露脐装做广播操
嫩模团穿性感短裙在广场扮女警跳手枪舞
狂野非洲另一面:风沙中穿行的狮子
[欧联杯]国米2-0卡拉巴赫高清图集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短歌行 - 雨流的主页
教学目标:
1.了解曹操及其在诗歌中发展中的作用;
2.背诵诗歌,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1、&&诗歌中表现的渴望招纳贤才的心情。
2、&诗歌中比喻和用典手法的分析。
教学方法:诵读法
&&&&&&&&&&讨论分析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具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在中国历史名人中,有一个人妇孺皆知。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骂名最多。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英雄;在中国文学的舞台上,他是个慷慨豪迈的大诗人。他就是——曹操。今天共同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短歌行》,一起来感受曹操的英雄气概!&
二、作者简介、背景介绍
&&&&&&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幻灯片:&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这些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自己的创造。汉乐府诗大多叙事,而曹操常用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
三、诵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齐读课文,正音释义
慷慨(kāng&kǎi)、掇(duō)、哺(bǔ)、譬(pì)
2、学生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片段,体会诵读时的感情。
3、个别朗诵,教师加以指导,让学生读出慷慨悲壮的感情。
四、具体分析诗歌:
提问:通读全诗,如果要你用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诗人的情感,大家认为哪个词最恰当?(忧!)忧什么?你是从哪句或哪几句诗中看出来的?&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人才难求&人生短暂&功业未就的多种情感,学生找的可能不一样,教师可以按照学生找的句子进行分析。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学生完全可以读出曹操忧的是人生短暂。
提问:这几句诗中,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表达出人生苦短的思想的?
&&&&&&学生讨论明确比喻手法。用“朝露”比喻短暂的人生。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学生容易从中读出曹操对人才难求的忧思。教师讲解这几句。
提示:这几句诗是典型的引用(用典的一种手法),教师多媒体展示原诗及意思,让学生分析作者引用的作用。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先找学生翻译,提醒学生:翻译时大家要想把意思表达清楚完整,必须加入很多连缀成分,这充分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比兴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真诚的忧思和呼唤。最后分析出此句比喻手法的运用。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提示:此句可以说表达了渴望贤才来归共同开创大业的思想,学生大概可以看出来,若看不出,教师先引导学生来分析,再得出结果也可以。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提问:作者摘月干什么?
提示:乌鹊即乌鸦,此处以良禽择木而栖喻贤才择主而事。&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引用前人成句,这里曹操向贤才们表达了诚心和自己的广阔胸襟,这句话等于曹操拍着胸脯向人才保证:我就是高山我就是大海,请放心我一定不会“才”满为患,快来投奔我吧,让我们一起来干大事吧。&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里使用了《韩诗外传》里的典故,相传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里曹操既是以周公自比,也是以周公自励。但不管哪种,结果都是“天下归心”。曹操最终的梦想是要一统天下,万民归心,这就等于为天下贤士勾勒了一幅砰然心动的蓝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真正的人生目标,作为领导者曹操在这一点上和人才们形成了伟大的共识。”
&&&很偶然的灵感,想到了酒。&
&&&第一个闯进脑海的是“把酒问青天”的苏轼,那个当年在月光下起舞弄清影,感叹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轼酷爱饮酒,他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非凡的气概啊!是酒赠与他的吗?“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还是默默地与江水、明月抒情吧。&
&&&喝醉了,美也,愁也。&
&&&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欧阳修真的醉了吗?如果他没醉,柳永一定醉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哦,他好象已经醉醒。那江头的屈原一定醉了,彻彻底底的。“众人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我好象又错了,屈原说他没醉,恩……哦!酒醉的人总说自己没醉……&
&&&让我仔细想想,一定有人醉过……&
&&&有了!辛弃疾醉过!“醉里挑灯看剑”,对!是他!他“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哦……还有那位“独上兰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李清照也醉在酒里。醉是酒的魅力,那愁思呢?&
&&&愁?不应该责怪酒吧?曹操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看来酒不是愁的梦……&
&&&慢慢咀嚼,细细推敲品味。&
&&&突然想到范仲淹,他说酒可以化作“相思泪”,为何?因为“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古人好象总醉在酒里,醉在梦里,醉在愁里……&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看来醉里的人很容易醒来,但愁呢?“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的话道出了真理,就让咱们“今朝有酒今朝醉”、“酒不醉人人自醉”、“会须一饮三百杯”吧!&
&&&望着祖国大好山河容易醉,望着英雄当年“雄姿英发”容易醉,望着曹雪芹勾勒的儿女情长容易醉,醉得太多,醉得太美,醉得值得!又想起那句俗话:“酒逢知己饮!”就让我们为友人一醉方休吧!&
&&&思绪随意自然地来到那座小城----------布达佩思东北一百多公里的埃盖尔。在这块大地下藏着许多美酒,几百年……冷冷的静静地醉卧在地下,余秋雨说那是秘藏的醉意,连裴多菲和纳吉的热血都没能改变它的恒温,连两次大战都没能干扰它的美梦,埃盖尔醉得是何等的固执和执拗啊!&
&&&那些所谓阴暗中的心虚,曲折中的胆怯,陈旧中的慌乱将被赶走,即将消失灭亡,应留下的该是那位“酒尚温时斩华雄”的关云长吧?该是那位在天姥山吟唱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太白吧?该是那位握剑长歌、醉卧沙场的辛弃疾、陆游吧?&
&&&我也被深深地灌醉了,醉卧在酒的酣梦里………………&
师:感谢曹薇的哥哥的文章!我想他的妹妹以后也会很厉害。其实这篇文章很敏感地把握住了一个很有趣的东西――酒。他揭示了在不同人心目中酒的不同作用。咱们接触过的酒的文字不少,我们能不能提出一些酒的例子,学过的诗文里?可以互相讨论。&
生:一壶浊酒喜相逢&
师:唱一下?(笑)。&
板书:酒是喜(笑)&
师:还有?&
同学二:红酥手,黄藤酒&
这里陆游与妻子被母亲分开,他的感情是什么样的?&
生:无奈,愤恨&
同学三:浊酒一杯家万里表达的是思乡&
同学四: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可以解忧&
师:他也说过“忧从中来”,李白说,举杯浇愁愁更愁,看来用酒来解愁和火来灭火一样。同样也是李白――&
学生四:举杯 明月,对影成三人&
师:此时明明只有作者一个,他却说是“三人”之众。这正是表达了作者此时心情的孤单。刚才的文章里说“醉了的人经常说自己没醉”,咱们也可以说“孤独的人往往说自己不孤单。”&
师:还有没有?&
学生五:琵琶美酒夜光杯――表达的是豪情壮志,豪迈。&
师:大家说得很好!&
可以这样说,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道具。我一直认为,酒也是一种文化,因为很多东西来源于酒,归根于酒,当你举杯的时候你会想起家乡,父母,事业,家庭,欢乐,悲伤…………&
而古今无数的文人更用酒写出了无数美丽的诗篇,比如今天学的《短歌行》&
我一直觉得这首诗的名字不好,因为如果用第一句仿佛更好——对酒当歌。喝酒的时候总喜欢唱歌,那么曹操究竟唱出了什么样的歌?大家齐读,开始!&
学生齐读。&
师:可能都没有预习吧。譬如的譬读错了。如果曹操泉下有知,恐怕也会被气死。(众笑)。我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教师朗读。&
再来读一遍。学生再读。&
师:好多了,后面还会继续练习。&
这首诗第一句起句就不凡。对酒当歌,应该唱歌,忽然就变了,人生几何,人生短暂,就像朝露。但我们说过,酒代表各种感情,这首诗是从什么开始的?&
师:忧什么?&
生:人生之短。&
师:而且短得就像――&
生:朝露。&
师:而在提起酒杯的时候,照理应该高兴,可其实很忧,用什么来解忧,能不能解忧?&
生:不能。&
师: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明明忧从中来,还要用酒来解忧。那么这种忧,人生之短,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比如弃疾:在梦中了却君王天下事之后却突然降回无情的现实————可怜白发生。&
师:再如苏轼?&
生: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师:这里,作者也是觉得人生很短,觉得人生不够用。那干什么时候不够。&
生:做大事。&
师:曹操用不着我给大家来介绍,作为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中国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其做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
那么他觉得现在迫切需要做的是什么事?&
生:招纳贤才。&
师:那么从哪儿开始转入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作品的风格突然在这儿转向了。大家刚才听我朗读,注意到我这里语气的变化没有?&
生:注意到了。&
师:为什么呢?大家可以参照注释,这首诗原来是情诗,作者把情诗化用过来,用男女之情表示求贤若渴。&
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的心,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在,美丽的鹿鸣叫着,悠闲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够在一起欢聚一堂,演奏着迷人的音乐。作者写得何等美丽!&
作者由慷慨激昂转入柔情蜜意。&
大家把这几句读一下。&
(学生朗读)&
师:我再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把后面的迅速阅读一下。我请同学为我们解说一下后面八句。可以参照注释。&
有没有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下这八句诗?&
  有没有?很简单的?&
同学五:(学生实际上是在进行口译——铁皮注)。&
师:他用自己的话给我们描述了一下。&
下面几句话有些奇怪: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这么个老头,居然要去捉月。&
生:他喝醉了。&
师:的确,一个正常人不会如此。但是,喝醉了能写出这么工整的诗吗?他说要摘月亮实际上是比喻。人才就象那天上的月亮,我什么时候才能把你摘入我的胸怀?&
大家再注意这一句:月明星稀,――星星稀少,你们认为这里的月明星稀是不是仅仅是景物描写?&
生:不是,是说贤才很少。&
师:这种观点我比较赞成,但是这仅仅是参考,在文中没有确切的资料证明。&
师:绕树三匝句,鸟儿为什么找不到枝头?&
生:没有贤主。&
师:回答得很好!所以说最后作者发出了一个召唤: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举周公的例子作结,气势是宏大的,意义上深远的。在五班有同学说是一种霸气。对,心里没有霸气的人,笔下便没有霸气。&
好,再读一遍,开始!&
(学生齐读)&
好。其实大家已经明确了,这首诗是一首招纳贤才的诗。假如说,现在你是一个人才,某个公司老总,就假如说是曹操吧,曹操是怎样劝说,或者说希望人才归自己的,用哪些方式?&
同学一:提供有利条件。&
师:哪些条件?&
生:高薪,高职位&
师:也就是说待遇。&
板书“待遇”&
生:好的工作环境。&
师:还有?&&&&&&&&&&&&&&&&&生:尊重。&
教师板书“尊重”&
师:还有没有?&&&&&&&&&&&&生:贤才与贤主&
师:对,这样可以达到更大的目的,实现他的愿望。&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在聊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几年以后,十几年以后,哪个同学成为了一个团队的领导,应该注意怎么样才能吸纳人才——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当然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你说曹操,对关羽也不错了,有事业有感情有待遇,可是关羽还是走了。&
因为,对人来说,感情是很重要的。&
在这首诗中,作者表现的是一种求贤若渴的心境。但是我们发现,这首诗起句很有意思。对酒当歌,给人感觉应该是慷慨激昂,但接着就说人生几何。大家刚才说了,这首诗其实是从忧愁写起的,什么忧愁呢?&
生:人生苦短。&
师:对,作者开篇之后便感叹人生几何,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每个人,无法避免的是死亡。我一直以为,中国缺少死的教育,但是,面对死亡,每一个人的想法与感情都不一样。也许有些人会觉得死亡迫在眉睫, 而有些人觉得死在眼前,朝闻道,夕死可矣。有些人则觉得尘归尘,土归土。不同人对待死亡的作法是不一样的,那么曹操,他对待死亡,他看到的是自己的功业未就。陆游在死之前,放心不下的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其实,说到死,中国人总是比较忌讳。实际上,忌讳可以理解,避讳就没有必要。大家是否想到一个问题。这些诗篇的作者很早就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宝贵丰富的遗产,但是为中国历史下了篇章,他们为自己的生命涂沫的亮色,足以永生。&
我曾经说过――&
&&&做人要“胸无大志”,要“鼠目寸光”。在立下你的志向之后就别再去想太远的事情,不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当你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告诉自己,我要过好这一天,晚上临睡的时候告诉自己,今天我过得很好。&
&&人生只有一次,我们总觉得时间还很多,但有些人就觉得,死亡就在眼前,生命应该珍惜,而珍惜最好的方法是用行动去做事情,包括去亲近,享受生活。这样,至少
教学目标:
1.了解曹操及其在诗歌中发展中的作用;
2.背诵诗歌,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特别是典故的用法。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IQ题:这世界上谁的速度最快?(说曹操,曹操就到)说到曹操,大家对他的了解有多少呢?初中时,我们学过他的诗歌,有以写景为主的《观沧海》,有抒发人生感慨的《龟虽寿》,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抒发他政治抱负的《短歌行》。
二、作者简介、背景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沛国谯郡人,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在政坛上叱咤风云,“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孙权、刘备三分天下,但死后留下的骂名却是最多,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文学上,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在他周围团结了一大批的文人贤士,这批诗人就叫做“建安诗人”,以“三曹”(曹操、曹植、曹丕)、七子为代表。曹操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慷慨悲壮,被称为“建安风骨”。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根据歌词的长短划分的。据考证,这首诗是作于曹操的晚年时期,即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败于赤壁之战以后。当时曹操已经是53岁的高龄了,年事已高,面对功业未就的现实,他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并不灰心丧气,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招人才以完成统一大业。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感叹时光易逝,功业未就的苦闷和要求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情怀。
三、齐读课文,正音释义
慷慨(kāng&kǎi)、掇(chuò&或duō)、哺(bǔ)、譬(pì)
四、个别朗诵,体会情感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读出慷慨悲壮的感情
五、划分层次,分析课文
1、让学生提出难明字词,解释含义。
当、去日苦多、慨当以慷、杜康
子衿、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2、分层朗读,分析课文
(1-8句)&&&&人生短暂&&&借酒消愁&
(9-16句)&&&思慕贤才&&&礼遇贤才
六、小结归纳并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
七、板书设计
&&&人生短暂&&&借酒消愁&&&&&忧——功业未就
思慕贤才&&&礼遇贤才&&&&&思——求贤若渴
八、教学后记
《短歌行》一文属于经典诗歌名篇,在考试时经常会出现名句默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朗读背诵。在讲授本文时,我抓住了诗歌教学的这个特点,让学生多读,在读中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一节课下了,学生读了五六次,我分析了两节课文,学生就基本都能背诵这两节了。
另外,本节课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还有导入部分。由于本节课是下午第一节,学生刚午睡起床,精神还不能集中,我通过IQ题导入,巧妙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精神集中回到了课堂,还创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
从这节课我得到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创建鲜活气氛对于课堂教学有重大的作用,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必须具备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的能力。
教学目标:&
㈠&&&&&了解汉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体会曹操诗歌慷慨悲凉的风格,感受诗歌政治性与抒情性相交融的艺术特征;&
㈡&&&&&掌握诵读与背诵古典诗歌的技巧,培养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㈢&&&&&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美,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层次,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
教学过程:&
导入: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骂名最多。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英雄;在中国文学的舞台上,他是个慷慨豪迈的大诗人。他就是——曹操。今天共同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短歌行》,一起来感受曹操的英雄气概!&
解析诗歌:&
一、齐读正音,交代文体常识(从文题就可看出本文属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本诗共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章,每两章为一解,共分八章四解)。&
二、提问:通读全诗,如果要你用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诗人的情感,大家认为哪个词最恰当?(忧!)忧什么?你是从哪句或哪几句诗中看出来的?&
提示:人才难求&人生短暂&功业未就。&这里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就学生找到的句子按解进行分析。&
1、学生最容易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几句中读出曹操对人才难求的忧思。教师就此讲解第二解。&
提示:1)、看课本15页注解⒁,曹操在这里引用《子衿》这首诗,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只因为你的缘故,这实在是太巧妙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苦心。曹操曾经四下求贤令,《短歌行》实际上是一首“诗的求贤令”,却比任何政治求贤令更有号召力,因为曹操用他高妙的文学技巧使刻板的政令带上了感人的人文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是缘于曹操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此句妙处其一,另一妙处即“但”字的使用,一个“但”字让每个知识分子都有理由把自己想象成那个曹操“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君”,每个看到此诗的贤才好象都听到了曹操在对自己说“你很重要”。这提醒我们解读诗歌一定要注意抓关键词。&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选自《诗经•小雅•鹿鸣》)本是宴请宾客的诗,这里表达对贤才的渴慕。&
2、第三解依然表达的是求贤若渴的厚重忧思。“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先找学生翻译,提醒学生:翻译时大家要想把意思表达清楚完整,必须加入很多连缀成分,这充分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比兴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真诚的忧思和呼唤。关键词“枉”字非常重要,表达了对贤才的真挚与尊重。&
从这两解中我们看出了曹操对于人才的渴慕以及对贤才难求的无限感慨和“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厚重忧思,那么同学们能不能用你的理解和朗诵把这种忧思表达出来?找同学有感情朗读。&
3、诗人在第四解中表达了功业未就的忧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真的喝醉了吗,怎么想摘月亮啊?提示:乌鹊即乌鸦,此处以良禽择木而栖喻贤才择主而事。&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引用前人成句,16页注解(6),这里曹操向贤才们表达了诚心和自己的广阔胸襟,这句话等于曹操拍着胸脯向人才保证:我就是高山我就是大海,请放心我一定不会“才”满为患,快来投奔我吧,让我们一起来干大事吧。&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里使用了《韩诗外传》里的典故,相传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里曹操既是以周公自比,也是以周公自励。但不管哪种,结果都是“天下归心”。曹操最终的梦想是要一统天下,万民归心,这就等于为天下贤士勾勒了一幅砰然心动的蓝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真正的人生目标,作为领导者曹操在这一点上和人才们形成了伟大的共识。&
4、教师提问:大家看看我们没有分析的第一解中诗人是否流露了其他忧思呢?&
学生完全可以读出曹操忧的是人生短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几句诗其实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文人对生命真相的哲学思考。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人生命悲剧意识全面觉醒的时期,汉王朝的兴盛繁荣让人们更加热爱生活,而对世俗生活的留恋也让人们越发觉得生命的短暂。这种对生命短暂宇宙永恒的深切体悟在后代诗歌中比比皆是,同学们能想到哪些诗句?&
参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提示学生:我们学习诗歌,学习新知识时一定要善于联系以往所学,“温故”而且“知新”。&
教师激疑发问:鲁迅曾评价曹操“是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曹操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慨叹人生短暂,想要及时行乐,借酒消愁呢?你如何看待这种忧思?同学们你们认为诗人曹操会从人类永恒的生命哲学中品味出什么哲理呢?&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段文字中有两个意象&——&酒和朝露。“朝露”是汉魏晋诗歌中常常使用的意象,曹植就有诗云:“天地无终极,人命苦朝露。”&朝露象征时光短暂。&“酒”的意象在古典诗歌中最为常见,例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屈子“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李清照也醉在酒里——“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杜甫晚年穷困潦倒,吃饭都成问题了,却还感叹自己“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可见,借杯中物来消解胸中块垒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主流的精神交游方式。作为深谙中国知识分子心结的文人和政客,曹操开篇这千古一叹定会引起知识分子在人生经验上的共识,触动文人内心深处那最柔软的地方。看似消极感叹,实则变相提醒知识分子们“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正是因为生命短暂,所以才要更加珍惜,好好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干出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业。所以下文很自然地便有了人才难求和功业未就的忧思慨叹。这里提醒大家品味诗歌一定要在全面理解后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本诗开篇看似消沉,实则意味深长。综观全诗,感情基调应该是慷慨豪迈的。&
三、全面理解诗人情感后,找同学朗读全诗,教师适时给予朗读指导。&
同学们可以发现本诗中诗人的感情非常真挚,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中评价此诗全篇“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一片怜才意思。”作为领导者曹操这种忧思是厚重的,也许在座的同学们包括我在内还不能深刻地体会,我们只能尽量地用心去揣摩,《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精彩片段,鲍国安表演得很不错,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大屏幕播放。这首使让我对曹操有了新的认识,同学们呢?&
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相别而言,显然本诗技高一筹。大家觉得本诗有哪些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参考:比兴、引用、用典&&&&&&&
四、小结:曹操的诗歌大致分两类:反映社会状况,如《蒿里行》;抒发政治理想及人生抱负,如《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从本诗中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曹操,钟嵘《诗品》评价为: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如果你也欣赏曹操那种大气磅礴、慷慨豪迈的人生态度,那么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够多多阅读曹操的作品。&
本课整体设计思路是从“忧思”到“解忧”希望学生从这堂课的学习中受到以下几方面启示:感受四言诗的庄重与典雅;感受曹操诗歌的慷慨与悲凉;学会“以诗解诗”,运用以往所学更好的理解新知识,“温故”而且“知新”;学会从古诗中,从别人的文学作品中读出智慧读出自己的见解,当某一时刻你需要时,用他人的智慧来解读自己的心声。更希望学生们能够热爱祖国古典文化,掌握诵读与背诵古典诗歌的技巧,培养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美,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层次,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
《短歌行》教案1
导语: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诚然,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作家介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学习新课。&
1、&朗诵课文。&
2、&整体感知: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明确:人生短暂、人才难求。&
3、&具体分析诗歌。&
第一节: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
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明确:不然。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建功立业。&
第二节:这一节八句中只有两句是作者自己写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将之嫁接到这里,浑然天成、天衣无缝地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雅”是宫廷乐曲歌辞,《小雅•鹿鸣》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选句意为“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食青苹。我有高贵佳宾客,吹笙鼓瑟悦宾朋。”这四句诗信手拈来,却与全诗融为一体,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哈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是自然环境描写。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孙权对战前夕,曹操在长江边宴请诸将,其实月近中天,使诗人豪兴大发。同时这也是社会环境描写。可理解为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也可理解为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似乎后者更贴切一些,因为诗歌最后四句又一次吐露诗人的心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周公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令名,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总结: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生命的悲剧。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忧愁、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
作业:1、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
2、阅读读本上曹植《白马篇》与曹丕《燕歌行》。&
《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的:&
&&&&1、从历史的高度认识曹操。&
&&&&2、理解曹操的“忧”的内涵,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教学过程:&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幻灯片:&
&&&&&&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幻灯片:&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这些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自己的创造。汉乐府诗大多叙事,而曹操常用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
&二、把握诗歌情感主线&
&&&&&&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同学就知道,曹操吟诵出这首诗时是在一个酒宴上,而且是演唱出来的。
(一) 酒是一个很多人感兴趣的话题,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诗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陶潜的菊花酒是人格高洁的标志。阮籍大醉六十天为了避婚。李白饮酒的豪语无人能比,“会须一饮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豪放浪漫,激情澎湃,夸张得不可思议,但也夸张得令人心悦诚服。诗圣杜甫,饱经沧桑,深沉忧郁,也唱出“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苏轼有着“把酒问青天”的纯真,也有“一樽还酹江月”的无奈。李清照有“沉醉不知归路”,“浓睡不销残酒”的欢乐与温馨。&范仲淹有“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思乡之情。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我们从中闻到浓冽的酒香。饮酒是乐事,但由于受到生产力的制约,酿造一点酒并不容易。所以有了一点酒,往往想到我们的祖先,用作祭祀之用,与神灵共享。  祭祀者并不是白白地请吃请喝,而是对神都抱有希望。水旱风雷,常常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在无法主宰自然的情况下,只能向神灵祈祷风调雨顺,禾稼丰收,免于饥馑。“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诒孙子。于胥乐兮。”(《鲁颂•有马必》)从春而复,由夏而冬,人们一面披风雪,冒寒暑,不停耕耘,也一面向神灵膜拜,暗暗祝祝寿,然而真正让人们眉开眼笑,饮得安乐,饮得热闹的,当是在禾稼登场的时候……
今天,我们来看看曹操是怎么“对酒当歌”的?《短歌行》究竟借酒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忧”————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可以说,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么诗人为何而忧?
(二)让我们弄清这个问题,一起分析诗人的情感&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
&&&有杜康。
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
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且看下文——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一句,揭示曹操“忧”之内容和原因。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条件?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
&&&&&&&问: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
&&&&&&明确: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借用得天衣无缝,准确生动。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的心,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在,美丽的鹿鸣叫着,悠闲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够在一起欢聚一堂,演奏着迷人的音乐。作者写得何等美丽!&
&&&&&引来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结合鸿门宴相关情节,讨论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
&&&&&&&&&&&&&&&&&&&&&&&&&&&项羽:&刚愎自用&&&&&&&&&&&&乌江自刎&
&&&&&&&&&&&&&&&&&&&&&&&&&&&刘邦:&虚心请教&&&&&&&&&&&&成就天下&
&&&&&问:&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可以看出其对人才的态度?&
&&&&&&&明确:“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为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历经坎坷,又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为理想尚未实现而忧愁,发出了人生短暂之叹,这不是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者、不思进取者的消极之“叹”,是渴望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英雄之叹,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间干一番大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宴,心念旧恩。
&&&&&&&&&&&&&&&&&&&问: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明确:“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
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显然这里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
&&&&(板书:贤才难得)&
&&&&&&&&&问:诗人在酒宴上演唱此诗,哪几句最切合宴会主题?&
&&&&&&&&&&&明确: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要求学生用自己
&&的语言说一说这几句的含义,其实就是在翻译。)&
&&&&&&&&&&问:曹操面对满座嘉宾,感谢他们的到来。看着众多的贤才,曹操内
心应是什么样的情绪?当然是满心喜悦。那他为什么还要“忧”呢?&
&&&&&&&&&&&&明确:曹操虽然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并不满足,还希望有更多的
人才到他这里来。因为他所做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一“忧”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4、忧的根源&
&&&&&&&&&&&&&&&&&曹操一忧光阴易逝,二忧贤才难得,因为理想尚未实现,其实这正反映了
他内心更深更重的一种忧愁,请大家自己概括一下。&
&&&&&&&&&&&&&&&&&&&(板书:功业未就)&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一是时光易失,&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二是贤才难得,&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三是功业未就。&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正因为功业未就,曹操思贤之心才会如此强烈。&&
曹操渴求人才,而天下人才也不是仅仅在等待,他们也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从哪可以看出来?&
&&&&&&明确:“绕树三匝”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三国演义》)。&
&&&&&问:绕树三匝句,鸟儿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没有贤主。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问:诗中充满对人才的渴盼,一片谦恭之气,有同学说其中又有一种霸气。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
&&&&&&明确:&“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周公的典故,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气势是宏大的,意义上深远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诗人正是为了成为高山,成为深海,才如此虚怀若谷。对,心里没有霸气的人,笔下便没有霸气。&
&&&&&&问:“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明确:&志在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
&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和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土,犹恐失天下之贤人”的故事,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赤忱,希望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有更多的贤能之士帮他实现其政治理想。
三、研究性探讨&(一)
&&&&&&曹操志向远大,同时深知成就天下不能单凭匹夫之勇,必须依赖天下贤能,故而求贤若渴。其实三国时代,何止曹操一人重视人才,刘备发现诸葛亮这匹千里马,留下“三顾茅庐”的美谈。&
&&&&幻灯片:&
&&&&&&有人说三国之争实为人才之争,最后魏蜀吴之所以能三足鼎立,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各自拥有一大批才智过人的能臣与骁勇善战的武将。可以说人才得失,生死攸关。假如你有机会成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你将如何对待人才?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才?&
&&&&你将如何对待人才?&
&&&&同学一:提供有利条件。&高薪,高职位&
&&&&同学二:好的工作环境。&
&&&&同学三:尊重。&
&&&&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才?&
&&&&同学一:复合型人才&
&&&&同学二:创新型人才&
&&&&提醒学生,自己首先应成为一名人才,从现在就要为将来打好基础。&
&&&&六、课外拓展:&
&&&&请大家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有何现实意义。&
&&&&幻灯片:&
&&&&从写作的角度——敢于创新,抒发真情实感&
&&&&从人才的角度——广纳人才,唯才是举&
&&&&从人生理想的角度——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国家的统一、安定是主流&
&&&&七、课后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请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曹操的理解。&
&&&&板书设计:见正文
四、研究性探讨(二)
&&&&这样一个人物,才华超众,关心民生疾苦,为何遭人诟骂呢?主要是受名著《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使曹操作为奸雄的形象深入人心。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对曹操的评价上,与原著保持一致。剧中曹操就唱了《短歌行》,但电视连续剧里的鲍国安的一段演唱,都是与剧情不相适宜的。&
&&&&(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短歌行》片段)&
&&&&问:如果说这段演唱在剧中的安排有什么不妥的话,有什么不妥呢?&
&&&&提示:可以从作者本人、《短歌行》的主题、《三国演义》的主题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明确:&
&&&&&先看《短歌行》的作者曹操,他是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如果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看,他独揽大权,他想统一国家,他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改革用人制度,这些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他顺应了那个时代发展的趋势。我们对他的评价应着重看他对历史的供献,而不应该仅仅从道德方面来看。也就是说,《短歌行》的作者曾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其次,就《短歌行》的思想意义来说,不外乎表达了历史真人曹操感叹人生短暂,渴求贤才辅佐的心情,自己博大的胸襟和清明的政治理想。此诗有悲&壮慷慨的个性特征,这一首诗也正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建安风骨”。&&
&&&&&&第三,再看艺术作品,作者着力刘备脸上贴金,给曹操脸上抹黑,显然是为了拥刘反曹的主题服务的。就拿情节来看,当庞统(当然也是一个艺术形象)给他献了连环计后,曹操看到他从北方带来的将士居然能在江面上如履平地,这就免除了他的后顾之忧,这也使他误认为踏平江东的确是指日可待的,所以,他于十五之夜,举行盛大的宴乐,无非是想作战前总动员,他的动员致辞就是《短歌行》,当他需要别人吹捧之时,“不识时务”的师祭酒居然说正声雅乐之中不能有不祥之音,他就一气之下,举槊刺死师祭酒,而后,又于次日亲自为师勖送葬。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显然是为了告诉世人:一代奸雄曹操只不过是事后诸葛亮,好大喜功,爱听颂歌,他的壮举只不过是打自己耳光而已,或者说,这样安排情节只是为了塑造一个奸雄的形象。说穿了,艺术作品中的曹操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艺术形象,不能等同于现实中曾经叱咤风云的三国人物曹操。&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曹操的宏伟志向及其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人才的渴望。&
教学重点:&
1、&&诗中比喻的含义&
2、&&诗中典故的含义&
3、&&对诗的主旨的理解&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及程序&
一、&&引入课题:&
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慨。&&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将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曹操,字梦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步出厦门行》、《短歌行》。&
本诗是汉魏时期的四言诗的典范。&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二、整体感知&诵读熟悉-解决疑难:&
1、课文翻译:&
面对着酒宴和歌舞,人生有多少岁月和时光。人生短暂,就像容易被太阳晒干的朝露,逝去的时光太多了,使人感到痛苦,应当慷慨的高歌,忧愁难解,怎样才能解除我的忧愁呢?只有借酒消愁,贤才的渴望,我的思念之情连绵不断,沉思吟味到现在。鹿见到艾蒿,相互而食。我有嘉宾要设宴来款待,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明明如月的才呢?忧愁从心中来,不可断绝。贤才远道枉驾来访,久别只后谈心宴饮时常怀念旧日的情谊。贤才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山不嫌高,水不嫌深,自己要像周公一样虚心接纳贤才天下人就会诚心归附。&
2、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3、叫两个学生个读诗歌。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再指出其优缺点。&&
三、讨论鉴赏&&
1、讨论分析“名句”。叫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对他有启发。(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对酒当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
教学目的:&
&&&&1、从历史的高度认识曹操。&
&&&&2、理解曹操的“忧”的内涵,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二&&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这些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自己的创造。汉乐府诗大多叙事,而曹操常用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
&&&&三、把握诗歌情感主线&
&&&&&此诗是一首在酒宴上演唱的诗歌。诗中有“对酒当歌”的句子,可作证据。&
&&&&(一)酒是一个很多人感兴趣的话题,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文名句。能不能提出一些学过的诗文里酒的例子?可以互相讨论。&
&&&&一壶浊酒喜相逢——酒是喜&
&&&&红酥手,黄藤酒——陆游与妻子被母亲分开,他无奈,愤恨&
&&&&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
&&&&举杯浇愁愁更愁——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达了作者此时心情的孤单。&
&&&&琵琶美酒夜光杯――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豪迈。&
&&&&可以这样说,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道具。我一直认为,酒也是一种文化,因为很多东西来源于酒,归根于酒,当你举杯的时候你会想起家乡,父母,事业,家庭,欢乐,悲伤……看样子,酒常与某种情感相连,那么曹操的《短歌行》借酒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二)我一直觉得这首诗的名字不好,因为如果用第一句仿佛更好——对酒当歌。喝酒的时候总喜欢唱歌,那么曹操究竟唱出了什么样的歌?大家齐读,开始!&
&&&&教师朗读。&
&&&&学生结合教师的朗读,分析本诗的风格特点。&
&&&&学生齐读。&
&&&(三)情感是解读诗歌的钥匙,曹操抒发了什么情感呢?,从诗中寻找线索(找诗眼)。&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可以说,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么诗人为何而忧?让我们弄清这个问题。&
&&&&四、分析诗人的情感&
&&&&1、“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之“忧”&
&&&&这首诗第一句就颇有气势。对酒当歌,应该唱歌,但诗人却想到了人生的长短,\&人生几何\&,分明是感叹人生短暂,短得就像朝露。我们说过,酒代表各种感情,这首诗是从什么开始的?&
&&&&明确:忧。忧人生之短。而且短得就像朝露。&
&&&&板书:光阴易逝&
&&&&诗人举起酒杯的时候,照理应该高兴,可诗人满腹忧愁,用什么来解忧呢?&
&&&&&酒。&
&&&&&民间有“借酒浇愁”的说法。可是酒真能解忧吗?当然不能。李白说过:“举杯销愁愁更愁。”,唐代诗人罗隐也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酒即使能让人忘却忧愁,也只能是暂时忘却,而不可能从根本上除去,比如忧人生短暂,酒并不能延长人生。那么感到人生短暂,只能从自身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有一个问题是,同样意识到人生短暂,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
&&&&&&&&&&&&及时行乐&&&&&&&&李白——人生得意胥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无名氏——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积极进取&&&&&&&&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
&&&&&&&&&&&&&&&&&&&&&&&&&&&&&&&&&&&&&&名,可怜白发生。&
&&&&&&&&&&&&&&&&&&&&&&&&&&&&陆游——镜中衰鬓已先斑。&
&&&&&&&&&&&&&&&&&&&&&&&&&&&&毛泽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曹操看到人生短暂,曹操持何人生态度?&
&&&&明确:“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
&&&&2、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条件?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
&&&&问: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
&&&明确: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借用得天衣无缝,准确生动。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的心,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在,美丽的鹿鸣叫着,悠闲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够在一起欢聚一堂,演奏着迷人的音乐。作者写得何等美丽!&
&&&&引来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结合鸿门宴相关情节,讨论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
&&&&项羽:刚愎自用&&&&&&&&&&&&乌江自刎&
&&&&刘邦:虚心请教&&&&&&&&&&&&成就天下&
&&&&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可以看出其对人才的态度?&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2、“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忧”&
&&&&这里的“忧”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歌朗诵配舞蹈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