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力勇艺术名cad怎么写艺术字

比艺术更闪亮_休闲阅读-牛bb文章网您的位置:&>&&>&比艺术更闪亮比艺术更闪亮(原作者:冯 岚 王文娜 任 娟)日下午,第三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颁奖大会在首都大酒店隆重举行。来自北京市文联所属文艺家协会的15名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受到表彰。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评奖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和市文联共同举办,从2002年开始,每两年举行一次,第三届评奖活动于2006年4月启动,向社会公布了评奖章程和实施细则,经过推荐、初评,中评、公示等严格程序,最终产生15名获奖者,分别是张红、魏刚、高闯、赵明、邹静之、张宝琳、宋德全、宋一、刘增哲、刘俊京、王黎光、王界山、王建民、尹力、马继红。高闯:动情演绎任长霞2004年秋天的一个夜晚,高闯在电视里第一次看到了任长霞的事迹。感动的泪水激发了她的创作激情,“试演”任长霞的想法就此深植在这位评剧艺术家的心底。没过几天,剧团团长刘胜利提出了《长霞》剧目的表演构思,高闯暗自庆幸和团长的心有灵犀。按说像高闯这样性格柔顺的演员是不可能主动请缨的,但这一次,很不同。“我喜欢自己饰演的每一个角色,但对于诠释任长霞有格外的冲动,可能就是因为她的德行深深触动了我。”先后在传统评剧《花为媒》《杨三姐告状》《乾坤带》《三看御妹》《无双传》以及现代评剧《情恋万家》《多情的河》《公仆市长》《银杏树下》等十余部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的高闯情真意切。高闯主动向团长请缨。最终她成功出演了任长霞,获得唐山艺术节优秀表演奖。高闯是个在乎别人感受胜过在乎自己的人,她几乎没有为自己争过任何功名。无论是国家一级演员的职称,还是奖项,她都略显被动,并不是高闯不求上进,只因她有一颗平和的心。非评剧世家出身的高闯,14岁开始接触评剧。1983年,她凭借自己勤学苦练得来的突出成绩被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老师收为弟子。1987年,她从辽宁省阜新市评剧院调入中国评剧院。十几年来,她没和同事红过脸。每演一出戏,她都承受着格外的心理压力,表演决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总思忖着整个剧团工作人员的辛苦不能因为自己的小小失误而付诸东流。“救场如救火”“戏比天大”这些已经成了高闯的座右铭。但恰恰因为高闯的自律,让她总是在评剧领域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2005年1月底,高闯的母亲去世了。老家的父亲封锁了消息,为了让高闯能够安心地完成为期三天的演出。令高闯永生难忘的,是在弟弟陪同她去殡仪馆,装着母亲遗体的大铁柜被打开的那一刻,她泪如泉涌。第二天,她又回到了剧团,继续演出。刚好《长霞》剧中有一段戏,讲述任长霞忙于工作不能回家为母亲过生日,她有一句这样的唱词:“我多想为妈妈把生日蜡烛点上……”此时的高闯心都碎了,但职业素养告诉她,绝不能让眼泪淌下来……马继红:越过雪山戈壁的军旅作家现为解放军总后勤部艺术电视制作中心主任兼一级编剧的马继红,是一名老共产党员了。她1969年入伍,在部队这座大熔炉里,风雨几十年,参加过唐山、海城、河南等地区抗震抗洪的抢险救灾,出版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约300余万字,曾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观众最喜爱的图书奖”“德艺双馨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全国十佳制片人”等多种奖项。1993年,马继红担任总后勤部电视艺术中心主任以来,为塑造出让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经常深入到偏远的一线部队去采访,足迹遍及高原、海岛、雪山、戈壁;先后为全国电视观众奉献了10多部思想性、艺术性统一的优秀电视剧。《天路》、《红十字方队》《光荣之旅》《彭真》,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电视作品。马继红创作的大都是军旅题材,这不仅仅因为她是军人,更多的是因为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军人故事不时地在打动着她。她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年的中秋,在千家万户团圆之时,一个军人的妻子却收到开赴南疆的丈夫托人捎来的一盒月饼和一封信。信上只有四句诗:“世上都说神仙好,唯有妻儿忘不了,父郎南疆驱虎豹,妻儿前程请自保。”没想到,从此妻子再也没有收到丈夫的信。当最后一封信由组织转给她时,丈夫的身躯已经化作一捧骨灰,与残存在体内的80多块弹片一起,装进了冰冷的骨灰盒。作为军人,就意味着必须奉献。马继红在《天路》专集前的卷首语中写道:“任何时候,耕耘对耕耘者都是一种沉重,芝麻从来不会开门。只有背负这无言的沉重,默默地伏下身子,才能犁开脚下的冻土,让生命的种子去接触春光的熹微。耕耘的季节,是梦幻的季节,有寒苦也有期待,有郁闷也有憧憬。耕耘者都渴望收获,并不是所有的耕耘者都能够收获。倘若没有耕耘,便永远没有收获。”为了表现高原军人的精神,马继红曾三上青藏高原,冒着高寒缺氧的危险,沿着那条长达2000公里的青藏线,穿越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从西宁一直走到拉萨。她拜访当年修路的先人,寻找那撼人心魄的历史悲壮。她同汽车连、兵站、泵站的官兵朝夕相处,交上了朋友。在海拔4800米的五道梁泵站,她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异的现象,这里的所有官兵,不论年纪大小,一律是光头,有的甚至连胡子、眉毛都没有。开始,她以为是战士们故意剃的,后来才知道,是这里的水土所致。这里素有“中国的百慕大”之称,建站几十年来,这里没种活过一棵树,没养活过一头猪。战士们说:“谁不知道城里好,可这里的工作总要有人干,拉萨每天所耗油料的90%,都是这条大动脉输送的,一旦停止,拉萨的夜晚将变成一片黑暗。”正是战士们朴实无华的话,激发起马继红的创作激情和灵感。马继红在获奖后最常说的话是:“感谢生活。”采访马继红,我始终被她讲述的故事感动着。从她那间洁净的小屋走出时,我的耳畔不禁响起由她为《编外监察官》作词的主题歌《追赶太阳》:“当我们告别昨天面向新的世界,谁也不知道路的前方是什么季节,风一程雨一程,风雨兼程,路有深路有浅深浅相接,品味甘甜你的意志如铁。饱尝苦涩我的信仰不灭,为了不老的军歌,追着太阳走哟,无论身边下着雨还是飘着雪……”刘俊京:书法先树“人”十几年前,刘俊京还是一个身着白大褂的医生。他医病认真,态度谦和,望闻问切,一丝不苟,最后开出一纸字迹工整清秀的处方,好像一件书法艺术品。十年后的今天,刘俊京谦和平易的作风未改,多了几分开拓精神和闯劲,并持之以恒地钟情于书法事业。刘俊京爱好广泛,自幼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他在工作之余,同时潜心研究名家字帖,并反复临摹《张玄墓志》《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米芾行书》《董其昌行书》《王铎行书》《张迁碑》(原作者:冯 岚 王文娜 任 娟)《石门颂》《曹全碑》《汉简隶书》等数十种书法字帖,从而为他的书法艺术打下了坚实基础。刘俊京经朋友引荐成为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老师的入室弟子。在恩师的教诲下,他博观厚取,在楷行隶草方面均有所建树。他的书法作品获中国文联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提名奖,并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八届国展、第四届正书展、十五届中日自作诗书法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法展、“冼夫人杯”书法展、“梁披云杯”书法展中入围、入展;并在中国书协主办的“杏花村汾酒杯”电视大赛中获银奖,在“三晋杯”公务员书法大赛上获铜奖,首届自撰楹联书法大赛银奖,“情系奥运”书法大赛获银奖;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复圣杯”“高桓杯”“羲之杯”“皖北煤电杯”大赛中获优秀奖。同时在北京“双鹤E.C杯”电视大赛上获一等奖,并获北京市第三届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及北京市文联文艺作品最高奖等。书法作品及事迹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书画报、书法报、书法导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权威媒体发表和报道,并被毛主席纪念堂,国务院管理局,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市青年宫等多家机构及海内外广泛收藏。此外,他还在“非典”时期为医护人员和印度洋海啸灾区以及为北京市慈善协会、中国红十字会、天津市残疾人协会等福利机构捐献大批作品。曾被《书法报》评为“爱心书法家”。近期,刘俊京在书法基础上逐步涉足国画、诗联、篆刻,以促进自身修养的提高。他赠给求字者自撰的中医养生及处世诗联,一方面借此以普及祖国医学知识,另一方面检验自身书艺能力。随着刘俊京知名度的提高,向他求字的人越来越多,但其中也不乏居心叵测之士。刘俊京宅心仁厚,遇到求字者是农民工或者下岗工人,他分文不取,题字赠送。可有些人却得到赠字后转卖。尽管如此,他仍然以大胸怀为人处事。在圈内,刘俊京的人品,有口皆碑。声乐大师宋一:广施博爱人心他先后发表了十几篇声乐教学文章,并屡获国内声乐大奖,这就是在教师这个看似平凡岗位上工作了20余年的不平凡声乐教师宋一。2004年,宋一荣获了中国音乐学院“我爱我师――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专业课老师”的称号。宋一出生在延边,是朝鲜族。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也许正是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他从小酷爱音乐,尤其是声乐。上世纪90年代初期,宋一先后在韩国的汉城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意大利乌日巴尼亚中央教育学院、意大利罗马中央声学研究院学习。其间,很多条件丰厚的邀请都被他婉言谢绝,“我知道我的根在中国,我要回到自己的祖国。中国人的勤奋和好嗓子全世界都闻名,我要把在国外的所学所闻以及科学的方法传授给更多的中国人。”1994年宋一回国后,成了中国音乐学院一名声乐老师,至今已有12年的教龄。学生成了他工作的主体。宋一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尽量了解他们生活上的困难。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叫阎峰的男低音学生,他在大一时就获得国际声乐比赛的一等奖。刚考上音乐附中的时候,阎峰还是小个子男孩,宋老师半开玩笑地说:“你这个头有点矮啊!”阎峰毫不示弱:“个头不是问题,我会用我的歌声来弥补。”事实证明,阎峰是个既聪明又勤奋的学生。当天宋老师布置的作业,他晚上不睡觉也要“拿下”。赶上比赛,时间紧张,为了更好地学习,他便吃住在宋老师家,许多旁人当他们是亲戚。阎峰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他长成了1.8米的帅气少年,而且多次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奖,成了学校里远近闻名的人物,现已留校任教,选择了与恩师同样的路。如果一个学生本身有很好的嗓音条件,对声乐有着执著的追求,但因为家庭贫寒不能继续学习,宋老师就非帮他不可了。“这样的苗子不学会很可惜。”宋一说起一名他资助的学生:“现在就读中国音乐学院成教部的贺治国,当时是他的老师――内蒙古广播艺术团的演员苏日(这也是我免费教的学生)介绍来的。他介绍给我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我会收下贺治国,更没想到我会为他出在音乐学院上学的全部费用。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一路走来,也得到很多老师和好心人的帮助。当看到这个学生渴望学习的眼神时,我毫不犹豫收下他。”去年12月初,贺治国举办了他的首次个人独唱音乐会,得到各界好评。现今已小有名气的青年歌唱家张海庆,也曾受过宋一老师的恩惠。在校时的张海庆曾因一次手术费用而犯难,宋老师得知后二话没说替他缴纳费用。老师的慷慨与仁爱在学生中人尽皆知。以至后来再有学生遇到困难都瞒着宋老师不让他知道,学生们说:“老师一味地帮助我们,如果没有更好的成绩回报他,就欠老师太多了。”正像宋一常说的:“作为老师最欣慰的莫过于学生有了成就、获了奖,那种成就感真的比自己获了奖更高兴。”宋德全:他有一颗感恩的心《说谚联》《曲艺摇篮天津卫》《缅怀》《酒的研究》等等脍炙人口的快板、相声作品都出自中国煤矿文工团相声演员、相声艺术家宋德全。他从14岁开始在天津学习曲艺表演和创作,师从相声名家苏文茂。他的作品屡屡获奖。2003年,宋德全和李金斗等一批相声演员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民间相声团体――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在工作中他不计报酬、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坚持20元的低票价,既丰富了京城百姓的文化生活,又培养了一批青年相声演员,受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并荣获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的“周末相声俱乐部”德艺双馨集体称号。在广大相声演员的支持下,俱乐部还先后为智障儿童、患病的大学生及在京农民工义演,为印度洋海啸义演并捐款……善迹多多。宋德全创办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的初衷,一来拉近相声艺术和平民百姓的距离,让艺术家和老百姓形成互动;二来20元的“平民”票价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得起艺术,“因为艺术是为大众服务的。”宋德全就是这么说的。他这两个目的都达到了,此外,还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一次演出结束,一位带着儿子来听相声的女同志非要给刚刚演出结束的李金斗200块钱,不为别的,就冲这么多艺术家尽职尽责的表演!“你们的票太便宜,说什么我也得给,不然我睡不着觉。”女同志一再坚持。还有一个美国人,带着孙子慕名来到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当天的票已售空,宋德全见状当即送了他们两张票。“人家这份捧场的心,就是对我们的最高理解!”宋德全向我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激动万分。台北曲艺团想在北京演出,但为找不到场地发愁时,又是宋(原作者:冯 岚 王文娜 任 娟)德全,他二话不说,免费提供场地,他说,这叫“两岸同心、文化同根”。每当演出结束,疲惫万分的相声艺术家们,会像送亲人一样送走观众,经常听到“大爷您慢走”“您辛苦了”这样的道别。宋德全说:“我们就是抱着一颗感恩的心为老百姓服务。人家完全可以坐在家里边吃边喝边看电视,但没有,他们来到我们现场聆听相声艺术。”宋德全就是这样爱艺术、爱观众的。当宋德全一行屡次慰问贫困户、五保户、军烈属、农民工以及参加公益演出时,他说自己那时候不仅仅是一名相声演员,而是代表所有相声艺术家、代表政府把光和热散播给有需要的老百姓。采访结束时,宋德全还一再提到对于曾给予他和整个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莫大支持的市、区委政府。他的心里,满是感恩。王界山:诗文风骨凝画魂身为空军文艺创作室副主任的王界山,于出差前的间隙,匆忙地接受了我的采访。快人快语,却不失辞章之雅,令我愕然。王界山的事业颇给人以顺风顺水之感,因为在1979年,他才刚刚告别山东青州老家,在京郊回龙观空军布防通信团当炊事员。这位执著追求美术与文学的小伙子,似乎早早地为机会的到来作好了准备。于是,从改任电影放映员到就读解放军艺术学院再到进入空军文艺创作室,他只用了十年时间,因为他屡屡遇到了慧眼识珠的真君子。王界山没有辜负当年的“伯乐”们,他认真钻研美术创作的理论和实践,获得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其创作的中国画《金秋无闲人》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天地之间》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并获全军美展优秀奖;《流金岁月》入选第九届全军美展;《金色兵站》获第十届全军美展三等奖;《净土》获全国抗击“非典”文艺作品优秀奖,《洪峰过后》获全军抗洪精神赞美展优秀奖。1995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王界山诗?文?画选集》首发式,出版有《王界山写生作品集》《天地之间――王界山画集》《美术家王界山》等,曾到法国、德国、西班牙、日本、韩国等国家举办画展并进行学术交流。他还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帮危济贫、乐善好施。近几年来先后向沂蒙老区教育基金会捐出10万元人民币;向家乡实验小学捐赠精品图书100多册;资助山东省青州市王坟小学100位贫困学生10万元人民币;与藏族贫困学生曲卓签约,每年资助其2000元人民币,直至大学毕业;积极参加希望工程、全国抗洪救灾、抗击“非典”等义卖捐画活动,累计达70余幅;向偏远哨所,高山海岛雷达站等部队官兵捐献字画300多幅。曾被评为空军政治精神文明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并荣立三等功一次。王界山的事迹,在军内外有着良好的影响。北京美术家协会秘书长贺成才赞赏王界山“人品亦画品”,他的才情、踏实和低调深得同行好评,并为北京美术家协会这一非赢利机构的良好运作贡献了力量。王界山有着艺术家艺术至上、灵魂自由的共同追求,又有着独特的禀性――有风骨的真性情的山东汉子!他动情地讲述着部队的知遇之恩、基层官兵带给他的种种震撼、作为军人的报国志向、儒派齐鲁文化对他的熏陶、母亲的宗教情怀、作为男人的责任和道德……“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这是王界山的座右铭。这位凝诗文修养、风骨追求于创作中的画家,抱朴而见真,必将呈现出更超拔的气韵。王建民:永不停歇创新的步伐电话采访完王建民已几近凌晨1点,我慌不迭地致歉,他宽厚地说:“没关系,这时我正好进入最佳工作状态,平常都是凌晨两三点入睡的。”其实,我的歉疚还来自我对其专业领域的极度无知和极度令人沮丧的理解能力。这位优秀的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自1994年调入中国杂技团从事杂技道具的创新和设计工作以来,在“不求第一求唯一”“不求奢华求绝妙”的理念引导下,改革创新了杂技、马戏、魔术等方面的道具与器械共计200余件,获各种专利20多项。1996年参与制造的我国第一个全机械起降马戏大篷申报并获得了“篷体结构”“超薄拆叠座席椅及梯阶支架…大型帐篷的卷扬起重装置”三项国家专利;1997年完成北京市文化局科研课题“遥控升降话筒架”;1998年参与并完成文化部国家重点课题“流动演出设施研究――三峰吊顶流动剧场”;“无轮辐怪车”、“遥控折叠旋转软钢丝架”获全国新苗杯杂技大赛第三届、第五届唯一道具设计奖;“遥控转动、位移、升降单手顶”获全国首届杂技艺术节唯一道具创新设计奖。2005年获首届文化部创新奖优秀奖第一名。这是一位悠游于光学、力学、电学、美学、声学、机械学等领域的技术天才,中国杂技团这些年来于国内外摘金夺魁的节目都获益于他的道具。同时,他对杂技艺术也不乏理论高度的真知灼见。比如应“巧妙构思,结合高新技术应用于舞台和景观中,增强艺术表现力”,比如“场馆布局和艺术门类分布”,应“突出总体的‘形式多样性’和个体的‘形式独特性’”,比如应“修正理念,坚定信心,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冷静思索,赶快改革”等。他还特别了解观众心理,认为越是打击观众的自负,让其判断屡屡失误,节目越成功……王建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设计上,节假日绝少休息,却从来不计报酬。工作中注重节俭,在确保道具品质不变的前提下总是力求降低成本。他在生活中诚实可亲、乐于助人,每一次救灾捐助或爱心帮困,不沾烟酒茶的他捐款数额总是名列前茅;身边同事生活有困难时,他更是慷慨解囊予以帮助。他不喜好名利,却特别珍视大家对他的信任和认可,所以他严格自律,每一笔经费都花在正地儿上。他在中国舞美界德高望重,却保持着“有知未必然…无知必不然”的清醒头脑,总能不断发现他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进取。这位技术天才热爱音乐,他的一大嗜好是改革各种乐器,他撰写了《在上部发音的低音胡琴――月胡的创造动机及实现的基本技术路线》等论文,各种概念令我如坠云雾。他还兴奋地谈及组建一支“音乐疯子”乐队的构想,招募掌握两三种以上乐器的音乐发烧友(不限国籍)在世界巡回演出,当然乐器得经过他们天马行空的创造性设计或改革才行。魏刚:以影像为翼,飞翔与魏刚相识,是在2006年7月北京市文联举办的“首都文艺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边村行”活动中。他先后4次到延庆、密云、大兴、怀柔等边沿农村,除了拍摄活动资料,开办摄影知识和使用技巧讲座外,还无偿为一些村镇拍摄了用于制作宣传画册的景观图片,为村里的老革命、老党员和老寿星拍照。他待人接物的温和敦厚和创作时的虔诚刻(原作者:冯 岚 王文娜 任 娟)苦都令人印象深刻。吃饭时,我注意到他的手腕上有三个深及肌理的墨点。他说幼时老家频发孩童丢失事件,墨点是父母特意为他做的记号。这爱的记号庇护着他平安长大,却令他错失了成为飞行员的可能。军人出身的他想必多少是遗憾的。1983年,他转业到北京城建集团材料公司,1998年开始将所有的业余时间倾注在摄影创作上。他以“北京城市”为拍摄主题,披星戴月,不惧寒暑,倾力宣传北京建设成就和人民生活的巨变。2004年10月,魏刚应北京市政府办公厅之邀,承担了北京夜景拍摄任务,连续30多个晚上,把北京8城区的主要夜景照明工程拍摄完成。一次他联系到长安街延长线上最高的建筑――银泰中心,准备俯拍长安街全景。到了工地后,该工程负责人说因突然停电没有电梯,劝他另约个时间,但被巨大的创作激情支撑着的他,用了近一个小时,爬上了65层的高楼,长安街及整个CBD中心区尽收眼底,令他兴奋不已。拍完夜景后,工地仍然没电,他就靠手机照明走下65层高楼。这组恢宏大气的作品,受到了市政府办公厅的表扬。魏刚胸怀宽厚,不计得失,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活动。仅为北京市文联就累计拍摄了2000多张高质量的图片资料,广获好评。2005年,他参加了市文联组织的首都艺术家南水北调采风活动;2006年,他参加了首都艺术家“追寻长征精神”采风活动;在北京市文联与北京摄影协会共同发起的“擎起奥运大厦的人们”专题摄影展征稿活动中,他先后19次深入奥运工地,真实记录了奥运工程建设者的风采……快门瞬间按动的背后是十年潜心苦练,自然功力不凡。魏刚自2001年以来佳作迭现,在各类摄影比赛中获奖100余次,获等级奖20余次,参展30余幅,如作品《现代商城》《和平与幸福》和《缤纷节日》先后获北京摄影协会举办的摄影大赛一等奖;作品《异国同心》在由《人民摄影》举办的“百年奥运,今朝圆梦精彩瞬间”全国摄影大赛中获二等奖;作品《山之恋》获中国焦作国际摄影节优秀奖;2006年,《奥运工程建设者》组照获全国“群艺杯”摄影比赛三等奖……魏刚,这位与飞行员的梦想擦肩而过的摄影家,以影像为翼,自由地飞翔于艺术的无垠天空。愿他越飞越高,越飞越精彩!王黎光:艺术是品德的升华王黎光,著名作曲家,从1993年开始,陆续创作了三四十部电影电视剧音乐作品,其中很多首歌曲被唱遍大街小巷,更是屡屡将国内外大奖纳入囊中――2005年中国金唱片奖(电视剧《京华烟云》原创音乐及主题歌《发现》),2004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电影《看车人的七月》),1998年第十八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音乐奖(电视剧《一年又一年》),1995年中国北京春燕杯优秀电视剧音乐创作奖,1996年中国北京春燕杯优秀电视剧音乐创作奖,中国20世纪90年代听众最喜爱的歌曲创作奖(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主题歌――《清官谣》),中国流行音乐十年回顾成就奖金奖(电视剧《年轮》主题歌――《天上有没有北大荒》),北京音乐台音乐排行榜最佳作品奖(歌曲《拉着你的手》),中国55年共和国艺术成就奖(歌曲《笑颜》)等。回顾14年创作历程,有两个10年让王黎光很有感慨。1995年,知青题材电视剧《年轮》播出,其主题曲《拉着你的手》《天上有没有北大荒》立刻红遍全国。那打动人心的旋律来自王黎光内心最真挚的感受,作为第二代北大荒人,他的小学、中学老师都是知青,“我的创作无非是把自己的人生经历重新回眸,感受一遍,总是使自己感觉创作和生活离得那么近、那么亲,举手可得。”10年后,已进入不惑之年的王黎光将所有人生感悟的“温暖”二字揉进了另一部反映知青生活的电视剧《真情年代》之中,丰富的人生阅历让他变得更具有情怀。2006年,电视剧《京华烟云》播出,主题曲《发现》旋律优美、荡气回肠,与同是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主题曲《清官谣》的创作,又是相距一个10年。两个10年,在王黎光心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它们是一段人生经历的标志。作为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黎光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如何能让艺术院校的毕业生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主流体并当之无愧地成为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这是我思想政治工作中一直坚持不懈探讨的课题。”“有个性不可以没德行,有知识不可以没文化,有理想不可以没有热血,有品味不可以没有品质。”这是王黎光对学生的期望,也是对自己的要求。“德是人格标准;艺是德的升华体现,两者缺一都不成立。”“如果有机会,我还希望再得‘德艺双馨’奖。”王黎光朗笑道。尹力:艺术家要有责任感日,一部感召人灵魂的影片《张思德》在人民大会堂公映,全国上下刮起了一阵“为人民服务”的旋风。影片不仅荣获了2005年度“金鸡奖”和第28届“中国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故事片奖,还创下了4000多万元的票房佳绩。谁能想到这样一部优秀的影片,是导演尹力带领全组人员在从策划到公映不足6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的。用尹力的话说:“一个剧组一旦开机就犹如一个国家进入战争状态。”拍摄的两个月中,摄制组顶着骄阳酷暑,转战陕北多个地区,平均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沙尘暴袭来遮天蔽日,饥一顿饱一顿……大家的休息时间,是导演尹力进剪辑室剪片的时间。两个月的拍摄过程中,他平均每天睡3个多小时。一次,连续工作三天只睡了将近4个小时,拍摄枣园毛泽东故居的时候晕倒在现场,被抬进医院,医生看着他肿胀变形的脸和布满血丝的眼睛说,这人得赶紧卧床休息,体质太弱了。随行的制片主任说:“这人怎么都行,就是休息不行,百十号人都等着呢,时间一天都不能拖!”全组在尹力的带领下以“战备状态”完成了电影《张思德》的拍摄,尹力说:“拍摄电影《张思德》的过程对所有创作者、制作者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和洗涤。”2006年底,一部大陆、台湾、香港三地合拍的电影《云水谣》在全国上映,影片用半个多世纪生死不渝的缠绵爱情,贯穿起企盼祖国统一的家国情怀。《云水谣》摄制景地散、战线长,全组160多人,40多辆车,长途辗转西藏、福建、北京、香港等地,行程数千公里。艺术创作质量,人员、器材的安全,摄制周期的保证,三地人员的合作,每天都要面对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海拔4900多米的纳木错湖与大雪封山十多天擦身而过;寒冬腊月背着辎重器材(原作者:冯 岚 王文娜 任 娟)挑战生命极限,攀爬有着上万年冰川的卡诺拉雪山;在福建鼓浪屿冒险用特技运送器材……作为导演和执行制片人,尹力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从《我的九月》到《云水谣》,尹力从事电影美术和导演工作近30年,始终致力于现实题材的影视创作。他说:“文艺作品有记录时代影像的精神意义,没有这种责任感的创作者不算艺术家。”曾哲:为奥运停留漂泊的脚步曾哲是有故事的人,在北京的作家圈里,盛传着他的种种历险和传奇际遇。曾有评论家笑言:曾哲可能是“身体平面挪移”幅度最大的当代作家。他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创作小说,80年代末全身心投入“漂泊文学”的探索与实践,独自考察了西北西南边境的2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足迹遍布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大瑶山等地。“辛苦、遥远和陌生,会增加生命的质感。”也就是在漂泊过程的停停走走间,曾哲的创作得到极大的充实与提升,共发表文学作品约200万字,获得过多种文学奖项。其代表作中篇小说《一年级二年级》获得第二届老舍文学奖优秀中篇小说奖、第三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优秀文学作品奖;中篇小说《香歌潭》获得第三届老舍文学奖优秀中篇小说奖、首届新世纪《北京文学》奖。至今已出版作品20余部,主要有:《远去的天》《西路无碑》《徒步?加德满都到拉萨》《走进独龙江的日子?寨子和孩子》《转场,来自帕米尔高原的消息》等;由他主编出版的《漂泊者之旅》《在路上》《走读西部》等三套“漂泊笔记”丛书,被认为是当代漂泊文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在长期的考察和生活体验中,曾哲也为边地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分别于2000年4月和2003年9月,在云南独龙江畔雄当村和帕米尔高原的玛玛西牧场,筹建起了两所希望小学。目前,两所小学均状况良好。他于2006年夏飞到西藏考察,计划于年在西藏山南边境地区的洛扎、错那两县的喜马拉雅山谷里,“泊”上一年半载,再建一座希望小学。面对荣誉,曾哲一如既往地不安着。当我问道年底还有什么“好事儿”时,他选择了“保密”。他对“德艺双馨”的理解就是:“做好人,干好活。”一语中的,直击心灵。而其为人的质朴与真诚则可窥一斑。目前曾哲正在忙碌着采访2008年北京奥运建筑的建筑设计师和一些相关工作人员,计划于今年年初,完成一本以北京奥运建筑为题材的图文书。日前,笔者便在“鸟巢”和“水立方”的建设工地上,碰巧领受到了曾哲工作状态中的风采。聊起奥运,曾哲作为北京汉子的自豪感溢于言表。他不久前远赴雅典、希腊、罗马等地考察奥运文化,他直言溜进雅典奥运会开幕场馆前的草坪躺下,获得了不可名状的感悟。我们深信对北京奥运倾注满腔真诚的曾哲,能如他所愿,淋漓地向世人展示物理上的和精神上的北京奥运建筑。邹静之:“德艺双馨”是我毕生的奋斗目标采访邹静之是一件很艰巨的任务,他的直白让人觉得所提的问题都有“虚伪”的嫌疑。然而我还是一路问下去,只因一份对他艺德人品由衷的崇敬。日,“北京中青年艺术家德艺双馨奖”的颁奖现场,邹静之的获奖感言让人过耳不忘:“‘德艺双馨’四个字对我来说不是荣誉,是目标,是大家给我的要求、鞭策。我将毕生追寻,以不负这四个字。”提及邹静之,大家马上会想起《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五月槐花香》等热门电视剧,一经播出就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被各大电视台重播多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剧写得贴近老百姓,亲切,又不失北京味儿的幽默。俗话说“文如其人”,生活中的邹静之也是平易近人,跟谁都不端架子。邹静之这样介绍自己一一“1952年生人,‘三反五反一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革’……共和国经历的一切基本都经历过。也曾作为知青去过北大荒,有着丰富的农事经验。知道盐打哪头成,醋打哪头酸。个人觉得自己很多视点,关注的重心与百姓是一样的。”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这是他最在意的事情。邹静之欣赏影片《三峡好人》对最普通、最底层人民的关怀,他讨厌用“体验生活”这种字眼,让自己“努力生活在普通人的生活里”。作为当代最著名的编剧之一,他住在普通社区,跟开电梯的阿姨、遛弯儿的老太太、报刊亭里的大爷都是好朋友。在他眼中,这才是最有质感的生活。创作之余,邹静之一直坚持到基层、郊区县、北京工人文化宫去讲课,“那些文学爱好者的热情能让我回忆起自己最初写作时的激情。”从事文学创作近30年,发表作品约300余万字。电影《因为有爱》获2000年华表奖评委会大奖、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二部)获中国电视“飞天奖”,《五月槐花香》获第25届飞天奖;组诗《大荒》获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40周年征文优秀作品奖;小说《骑马上街的三哥》获人民文学奖。“就写作来说,我可以说是一名劳动模范。一年365天,我没有一天不写东西。写作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能做这一行我非常感恩。甚至因为这些我还得到了荣誉、利益,这幸福来得太猛烈了!”用一颗感恩、朴实的心去创作,不断耕耘、不问收获,就是“写作劳动模范”――邹静之。张红:曲艺是值得一辈子去挖掘的宝藏日上午10:30,北京文艺台戏曲部接到一个很突然的电话――马季老师去世了!整个戏曲部震惊了,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要知道9月份马季老师刚给“空中笑林”栏目题写了“笑开怀”三个大字。戏曲部主任张红当机立断,将录好的“开心茶馆”节目撇下,在中午12:00的资讯中将马老去世的消息公之于众,成为广播中第一家报道此消息的媒体。一代相声大师仙逝,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相声爱好者心里爆破,短时间内网上短信达100多条,许多听众直接把电话打到了台长办公室。台长特批晚上8:00开辟听众热线,再做一次。直播时,一位老先生打进电话声泪俱下,泣不成声,主持人和栏目组所有成员都特别难过。第二天早上,“空中笑林”十年来第一次直播,常宝华、唐杰忠等相声艺术家一边哭着一边完成了节目制作。对于广播媒体来说,这种突发事件就是考试,也是编辑职业素质的检验。从1989年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到电台从事文艺编辑工作,17年来,张红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临时测验。大学时张红是曲艺课代表,朝气蓬勃的女大学生怎会喜欢曲(原作者:冯 岚 王文娜 任 娟)艺这种老古董?张红直言,那时对曲艺其实谈不上喜欢,仅仅是不反感而已。真正让她爱上曲艺是在北京电台文艺部戏曲组实习的时候,3个月时间,张红像走进了一个无尽的宝库,越往里走越能发现中国曲艺的宝贵。对曲艺由衷的爱好是张红最大的动力,由她负责开办的曲艺节目“空中笑林”是北京电台的名牌节目,也是北京广播电视局的精品栏目;“评书连播”是北京电台优秀栏目,在听众中影响广泛。她本人也先后四次荣获中国广播奖一等奖,六次荣获中国广播奖二等奖,两次荣获三等奖,特别是1999年编辑制作的26集配乐评书《女神》,开创了配乐评书之先河。2002年12月,在福州举行的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戏曲?曲艺委员会第二届年会上,荣获全国首届“十佳广播曲艺编辑”称号。张红说,栏目组的每一个人都把栏目当作了自己的孩子,栏目好了比得奖金还高兴,但凡有一点瑕疵都会特自责。思想枯竭的时候就去剧场里跟观众交流,为他们的喜悦和热情所感染;一封真挚的听众来信也会让大家兴奋好久;“三下乡”成了组里最受欢迎的活动,尽管不能跟家人团聚……张红说自己是一名平凡的女人,有全力支持自己工作的公婆、先生,成绩优异的儿子,18年没有争吵的家庭生活,让她倍觉感激。她的处世哲学就是:“你对别人微笑,别人会还你一个微笑。”赵明:我的上帝是演员从14岁考入北京军委工程兵文工团学习舞蹈至今,赵明在北京已经生活、工作30多年了。作为一名资深的北京移民,赵明坦言不管来京多少年,内心永远在追问自己:“你是这个城市的一员吗?你为这个城市尽到自己的义务了吗?”所以此次获得“北京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奖,在赵明看来意义非同一般,尽管他艺术创作方面已经成绩斐然。2000年,赵明代表作舞剧《闪闪的红星》在第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中获金奖、最佳编导金奖,并获2001年度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第十届文华奖编导奖;2004年他编导的杂技剧《天鹅湖》获全军第八届文艺会演金奖、编导金奖;2004年原创舞剧《霸王别姬》在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中获金奖、编导金奖,同年该剧又在文化部第十一届文华奖评奖中获最佳编导奖。2006年是赵明多产的一年,他先后创作完成了舞剧《大爱千秋》,大型舞蹈诗《家住长江边》等作品,并在由军队、中央五部委联合主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晚会《长征颂》中担任总导演。成绩背后是赵明不计报酬努力付出。一部舞剧的诞生,资金、时机、演员、灯光、道具……太多因素制约着最终成败。优秀的导演必须具备全方位的掌控能力,甚至于在投资小、演员状态不好、演出条件差等众多不利条件下依然能保证票房和艺术质感。赵明就是这样的导演。作为全国最有名的编导之一,在工作中赵明没有一点“大牌”架子,经常是一部作品完成了,演员也和他成了朋友。因此,赵导的好人缘在团里是出了名儿的。1998年,赵明筹办第一场“赵明舞蹈作品精品晚会”,万事俱备,只欠资金。团里的演员们就想了个办法,把大家这几个月的工资都拿出来,帮赵导把作品晚会做成功!虽然这办法最终未被采纳,但同事们的义气却深深打动了赵明。赵明说:“演员的上帝是观众。作为编导,我的上帝是演员。无论我有多好的构思,都要通过演员来表现,继而传达给观众。对演员最大的尊重,也就是对观众的最大尊重。”张宝琳:小面人寓大情怀对面塑大师张宝琳的采访被一再延搁,因为他的居住地(面塑工作室)被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定为首批“家庭艺术馆”以来,每天慕名而来的面塑迷络绎不绝。而且他那出了名的好人缘,也使得家中时常高朋满座。在随后的交谈中,张宝琳的亲和、博学、坦荡和对面塑艺术的自信透过语意从容的京腔京韵表露无遗,极具感染力。张宝琳8岁时得到机缘,师从著名宫廷派面塑艺术家郎绍安先生(“面人郎”)学习面塑艺术。因为张家经营一家“意盛棚铺”,专门为大型活动搭建席棚(北京民俗界称他家为“棚张”家),自然和老北京的民间艺人相交很深,其中就有宫廷派面塑大师“面人郎”。张宝琳多年来不仅以经营面塑为职业,更矢志让面塑艺术发扬光大。他潜心民间艺术的研究与创作,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所创作的面塑作品如“形神逼真”的“56个民族”和耗时两年半完成的133尊“历代文化名人”等大型群塑堪称面塑代表作。而他以高超的拿捏技术和绝妙的上色工艺创作的仿翡翠“千手千眼佛”也令人称绝。张宝琳在面塑艺术上勇于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丰富了面塑艺术的表现形式。其艺术特点为:刻画人物细腻、传神;在塑造人物众多群像时,神态各异、人物形象鲜明;在色彩上,追求简约淡雅,能够将民间艺术特色与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有机结合。他还苦心钻研面塑的保存技术,1974年制作的“梁红玉击鼓抗金兵”至今未出现干裂、霉变或虫蛀等惯常现象。张宝琳凭着在面塑领域的成就,先后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和中国民协“德艺双馨”会员等荣誉,2005年被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评为“北京工艺美术大师”。而让人感佩的还有他自觉将自己的艺术追求和社会责任感紧密结合。他的作品在外交、创汇、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弘扬民间工艺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功成名就的同时,他却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如积极参加市文联与北京民协组织的下基层活动,深入到厂矿、军营和社区进行面塑艺术表演;2005年年初东南亚发生了罕见的海啸灾难,他毅然放弃了赴新加坡的民间艺术展销活动,参加了北京民协与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的赈灾义卖活动,并将其所售款项全部捐给北京红十字会。目前,他正倾心于奥运题材的面塑创作。相信届时又将有佳作问世,带给面塑迷及中国民间文艺界极大的惊喜。编辑/任 娟欢迎您转载分享:热门休闲阅读好评休闲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瑶的艺术签名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