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赢在校园网的书王一航

成都种业信息网
成都种子信息网
其它搜索:
王一航:农民的需要就是育种方向
新闻来源:新华社
&&&今年6月,中共甘肃省委作出了向王一航学习的决定。
&&&&王一航是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他28年成功培育了“陇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8个;他研究培育的良种累计推广种植3500万亩,增收效益达到50亿元;他至今已主持完成了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近20项,有7项成果获得甘肃省和农业部的科技成果奖。
&&&&面对累累硕果,王一航总是真诚地说:“我是幸运的,多少育种专家穷其一生,结果什么都得不到。”
&&&&王一航的“幸运”不是偶然的,因为他28年如一日,把“让农民满意”当作自己最大的心愿和追求。
&&&&农民的需要就是育种的方向
&&&&1978年3月,在老家渭源县种了9年庄稼的王一航考进了甘肃农业大学。毕业后,他成为省农科院在渭源县会川镇马铃薯试验站的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从返回故土的那一天起,他就把育种的方向锁定在满足农民的需求上。
&&&&当时,甘肃中部许多农民都在种植马铃薯,但只是将其视作荒年充饥的食物,育种只注重产量的提高与抗病性的改良,而忽视品质和加工工艺性状的改良。
&&&&毕业仅3年的王一航预感到,人们对马铃薯品质的要求会迅速提高,马铃薯加工业也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育种亟需转向品质育种。尽管当时这一想法并没受到业内的认同,更何况培育一个成熟的马铃薯优良品种需要12年左右的时间,而且谁也不能保证,12年之后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但王一航却坚定不移,一心扑了上去。
&&&&1984年,王一航从育种材料中选出了淀粉含量超过18%的品种,进行“超亲遗传”。他想得到超过父本和母本淀粉含量的新品种。杂交得到一个优质品种,要从1万个甚至10万个材料中去寻找。王一航要培育的新品种就是要从10万个材料中找出最优化的一个。
&&&&从下种开始,王一航就亲自动手,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地里,最后一个走。蹲在田地里,从一株苗破土而出,到分蘖开花,成长的每一个细小变化,他都一一记在本子上,悉心揣摩。
&&&&1995年,陇薯3号选育成功,通过鉴定,成为我国第一个淀粉含量超过20%的马铃薯新品种,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外高淀粉育种的先进水平。
&&&&1996年,定西市提出将马铃薯作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王一航刚刚问世的新品种就成了“及时雨”。经过推广种植,陇薯3号以它优质的高淀粉含量,赢得了薯农的喜爱。现在,陇薯3号种植面积超过320万亩。
&&&&王一航常说:“育种就像培养学生,方向对了,好学生就一拨一拨地出。”锁定农民的需求,他还先后选育成功了抗旱能力强的陇薯5号、高产量的陇薯6号,适合于全粉加工用薯的陇薯7号,还有早熟菜用的lk99。
&&&&“品种好不好,关键是让农民说了算。”为了及时参考农民的喜好,与传统的先试验、再鉴定、再推广的育种模式不同,王一航选育新品种时,在中间阶段就让农民试种,农民喜欢了,他才推荐参加全省区域试验,而好的品种不用等到鉴定验收,农民早就种开并且受益了。
&&&&  一项技术再好,要是农民用不起,也是白搭
&&&&会川试验站是全省唯一一个马铃薯试验站,这个在薯农眼里“点石成金”的地方却是会川镇上最破旧的建筑。其实,会川站每年能赚上几十万元,王一航手中也掌握着数百万的项目资金。但王一航要求,这些钱不能用于发福利,也不能用于搞建设,一定要投入到科研中去。王一航说:“无论如何科研不能停,因为农民等着我的良种呢!”为了省钱搞育种,老婆、孩子在实验站破旧的泥巴院里和他一起度过了14年的清贫生活。
&&&&“一项技术再好,要是农民用不起,也是白搭。”这是王一航常常念叨的一句话。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种子的成本,是王一航朝思暮想的事情。马铃薯的脱毒种苗培育实验需要三角瓶,王一航用罐头瓶消毒来替代,一个瓶子节省4元钱;罐头瓶封口要用橡胶带,王一航找来了自行车的旧轮胎;以前,实验室种苗需要日光灯照射,他研究改用自然光。一系列的“土法”改动,育种成本降低了40%。
&&&&王一航常告诫同事,要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看问题,他说,不要总是埋怨农民接受新科技的意识差,因为他们家底薄,抗风险能力差,赔不起。因此,良种推广必须让农民得实惠,而绝不能让农民蒙受损失。王一航搞示范、推广一直坚守底线:培训不收一分钱,不售一本书;示范失败包赔损失,赚了算农民的。
&&&&正因为如此,王一航拥有了一批铁杆示范户,渭源县五竹镇石沟村农民杨雄就是一个。杨雄说:“每一次示范都给我带来实惠。前年我就用种马铃薯赚的两万元盖了五间新房,可对王教授的人情一直没还,我只有更加积极地推广新品种来回报他。”
&&&&  办公室和电脑前种不出好洋芋
&&&&记者初识王一航,正是马铃薯的播种时节,他正在渭源县会川镇本庙村韩家社指导农民播种。花白的头发,紫黑色的脸,沾满泥泞的鞋,一口地道的渭源方言,一双粗糙的大手,要不是架着一副近视眼镜,王一航就是一个“老把式农民”。他不时弯下腰,用树枝比划着,叮嘱农民要注意行距、株距。村支书岳俊琪说:“六十岁的人了,天天起早摸黑呆在地头,劝都劝不走。”王一航嘿嘿一笑:“今年这个村好多农民是第一次种新品种,行距、株距稍微一马虎,效果就错得劲大了,必须要盯着”。
&&&&在陇中农村,王一航的名气很大,中老年农民称他为“王洋芋”“王科学”,年轻一些的农民称他为“王叔”,因为,他们经常能在自家的地头看见王一航忙碌的身影。只要是农民发出了培训和指导的邀请,王一航总是千方百计予以满足,不仅分文不收讲课费,而且还无偿发放自己编印的马铃薯种植技术手册。
&&&&受王一航的影响,白天下地蹲点,晚上睡试验站的简易床,成了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的专家、秀才们的“基本规律”。“远看是要饭的,近看是卖炭的,一问才知道是农科院的。”也成了王一航和他的同事们经常被调侃的一句话。但王一航对此总是一笑了之,回头不忘叮嘱同事一句:“办公室和电脑桌前种不出好洋芋,守在地里就有希望”。
&&&&同事们跟王一航久了,性格上受他的影响很大。2007年,甘肃省农科院搞全员竞聘,王一航对同事们说,大家要嫌在农村蹲点苦,就另谋高就。结果不但没一个人选择离开,而且还多招了几个人。王一航说:“农业科研在外人看来是很辛苦的,但我觉得,当你钻进去了,就不再是苦,反而觉得是一种乐趣。尤其是当你经过那么多的辛苦而选育的新品种受到广大农民欢迎时,你心里会有一种无法言表的满足,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过去养家活命的“土豆豆”,如今已经成了脱贫致富的“金蛋蛋”。在定西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二来自马铃薯。而2008年,整个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就达到1000万亩、产量超过1000万吨。正因为有了高淀粉品种,淀粉加工业也迅速成长。王一航“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个品种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预言正在变为现实。
成都种业协会 成都市种子站 版权所有 &&&&&&&&|&&&&|&&&&&|&&&我们非常抱歉,优酷网未能找到您所访问的地址。
您可能遇到了以下问题:
o 该视频可能已经被用户自行删除,或因违反有关规定已被优酷网删除。
o 如果您是通过站外搜索而出现问题,请在站内重新搜索。
o 如果您是在地址栏输入或复制粘贴地址出现问题,请检查地址拼写是否正确。
o 如果您是点击优酷网站内链接而出现问题,请,我们将记录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谢谢!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京公网安备号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 || || || || || || || || ||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王一航:育种专家的陇薯传奇
来源: 时间: 13:55:54
--------------------------------------------------------------------------
人间芳菲四月天,陇原大地处处闪现着农人翻耕犁地、抢墒播种的忙碌身影。
  渭源县会川镇的省农科院马铃薯试验田里,一位&农人&也忙着种地,他头戴草帽,脚穿布鞋,线裤挽得很高。
  与当地农民粗放播种不同的是,他精心侍弄着洋芋地,画行讲究端直,点播严格距离,每粒种子都有编号,消毒液浸泡后才下种。当地农民播种的是一家人一年的收成,而他播种的是甘肃马铃薯大产业的种子。
  他出生在以洋芋度日的渭源县五竹镇路麻滩村,他研究了大半辈子的洋芋,他用一生的努力让父老乡亲靠洋芋富起来、过上好日子。平常不过的洋芋,在这方水土实现了几百年来第一次华丽的转身。
  他给沾满泥土的 &土蛋蛋&镀上了金。从麻涩苦口、填饱肚子的&麻洋芋&,变成市场欢迎的薯片、薯条、薯泥等快餐食品;从农民养家活命的口粮,变成精深加工的淀粉、全粉、变性淀粉等产业原料;他推陈出新的陇薯系列品种,不仅带动了一批马铃薯种薯、加工、贩运企业迅速崛起,而且让甘肃的马铃薯及淀粉走向全国,远销东南亚、欧洲、俄罗斯,树立起甘肃马铃薯特色品牌。
  他,就是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育种专家王一航研究员。
  &他每天蹲在洋芋地里究竟在干啥?洋芋也会说话吗?&
  会川是个小镇,地处渭水源头的定西市渭源县,千百年来流传了许多故事,传说姜子牙在此垂钓,那是无奈的坚守。
  如今,坚守的另一个人&&王一航,却是执著而有信念的坚守。
  28年,他将一个科技人员的黄金年华,真诚地奉献给了马铃薯育种事业;
  28年,他在昔日&苦甲天下&如今依然干旱的贫瘠之地,痴迷地书写着马铃薯增产丰收的答卷;
  28年,他用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智慧和心血,改变了庄稼人的生活,也让自己变得&离开这片土地心里就不踏实&。&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渭水源头的马铃薯育种事业是神圣而美好的,然而,育种科研却是艰辛而挑剔的。有的专家毕其一生精力,也未能选育出几个优良的品种。王一航知难而进,决心要选育出叫得响的马铃薯新品种。然而,突破点在哪里呢?
  改革开放之初,马铃薯仅仅是农民糊口的粮食作物。但王一航坚信,国家在不久的将来会解决农民温饱问题,马铃薯必定发展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经济作物,研究方向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受到零星小作坊加工马铃薯粉条的启发,王一航把研究的突破点放在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选育上,确定了高淀粉马铃薯育种的目标。
  这一研究在当时很&前卫&,立即遭受各种非议,国内马铃薯界都热衷于高产量与抗病性马铃薯育种,王一航却向高淀粉马铃薯育种孤军奋战。
  于是,会川镇川沟梁峁的洋芋地里,人们常常看到一位衣裤沾泥的&农人&成天忙乎着。当地人指指点点:&听说他是省上来的专家,怎么不是西装革履?&令他们更加疑惑的是:&就那么几块洋芋地,他每天蹲在地里究竟在干啥?洋芋也会说话吗?&
  平时不善言辞的王一航,最喜欢和地里的洋芋&交谈&,他是用心与洋芋&说话&,他把话都给洋芋说完了。春天,他盯着泥土芳香的洋芋地,看到哪一株苗破土而出,马上作记录,成千上万株洋芋出苗他都要记录;夏天,绿叶葱茏的洋芋地里,星星点点盛开着小花,他仔细观察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每一株根茎,授粉、杂交、套袋、编号、挂牌;每株洋芋出苗、分蘖、开花不等人,他顶着毒辣辣的日头,在地里记录一整天,吃饭也在地头;刮风下雨,他都要在地里检测;秋天,他挖出洋芋蛋,称重,测量,质检其维生素、干物质、粗蛋白等指标;冬天,洋芋储藏在窖里,他还要定期监测其发芽、发病、休眠期&&
  育种不仅程序繁复,而且难度很大。杂交育种是常规方法,但马铃薯遗传变异性&悬殊&,杂交后代&疯狂&分离,多种优良特性&集&于某个体上的几率为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王一航苦苦思索:如何从十万分之一中选出&优生&品种?灵感火花一闪,他将马铃薯杂种实生苗由以前的几千株扩大到四五万株,这意味着工作量增加了,分类更加细密了,地里&熬&的时间更长了,但寻找&优生&品种的几率增大了。
  到1986年,王一航选育的第4个年头,在数万株马铃薯中,他忽然眼前一亮,一株马铃薯十分&惹眼&,株型漂亮,亭亭直立,抗病性好,特别是收获时测定它的淀粉含量很高。王一航心头一喜,但这种喜悦只能装在心里,因为现在还无法确定它的&优生&稳定性,中途&夭折&的可能性很大。接下来,这株经过层层筛选过的马铃薯,其群体从1株扩大到9株、99株、300株&&
  又经过9年,反复测定该马铃薯淀粉含量稳定性、区域适生性、高产稳定性,直到1995年,王一航终于成功选育出他的第一个&孩子&&&陇薯3号。
  陇薯3号,率先在国内吹响高淀粉马铃薯品种的号角。我国马铃薯高淀粉标准为18%,常规马铃薯淀粉含量仅11%至16%,而陇薯3号成为国内首个淀粉含量超过20%的新品种,淀粉含量达21%至24%。
  陇薯3号一问世,立即得到淀粉加工企业的青睐,带动了甘肃一家家淀粉加工企业雨后春笋般兴起。临洮三江集团总经理李克俭深切感受到马铃薯新品种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前 7吨鲜薯才能加工1吨淀粉,王教授的陇薯3号,6吨甚至5吨就能加工1吨淀粉。&2006年,定西向天津发送4列马铃薯精淀粉专列,开了全国淀粉专列的先河。
  产业兴了,市场火了,农民乐了,洋芋开花赛牡丹,土豆变成了金蛋蛋。王一航心随专列驶去。精心培育的小土豆成了农民增收的大产业,王一航由衷感到欣慰。
  如今,陇薯3号在西北地区年推广320万亩,是目前西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马铃薯品种,累计推广2040万亩,创造出26亿元的财富。
  王一航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他再接再厉,选育出一个个马铃薯新品种,达到平均两年出一个新品种的速度,在马铃薯育种界创出了&奇迹&,成功选育出陇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8个,累计推广3500余万亩,为农民增加收入50多亿元。
  王一航选育的薯条及全粉加工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7号和LK99,填补了国内空白,可代替美国的&大西洋&和加拿大的&夏波蒂&,这些国外品种在定西&水土不服&,产量很低。王一航选育的新品种质优、增产、抗病,已在定西建立薯条原料加工基地,为肯德基、麦当劳两大世界快餐巨头供应原料。
  最近,王一航又成功选育出了超高淀粉型马铃薯新品系L0206-6,这一品系&青出于蓝&,淀粉含量高达23%至27%,实现了我国高淀粉马铃薯选育的新突破,达到国外高淀粉育种的先进水平。
  眼前的一个个托盘里,摆放着胖瘦不同、形态各异的&陇薯&系列品种。王一航对这些自家&孩子&评头论足:&陇薯3号淀粉含量高,适合在半干旱山区种植,但芽眼深、外形笨;陇薯5号个头大、适合菜用;陇薯6号产量高,亩产2500多公斤,是我省第一个国家级马铃薯新品种;陇薯7号适合油炸薯条和全粉加工&&越到后面,选育的品种芽眼越浅,薯型越美观,专用性越强。&
  种子,是农作物的生命核心;育种,直接关系到农业的生产命脉。2008年,甘肃马铃薯种植面积1000万亩,产量1100万吨,居全国第一,王一航选育的陇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省内外合计推广700余万亩,分别占全省和西北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的1/2和1/3以上。当地人盛赞:王一航是&甘肃的袁隆平&、定西的&洋芋之父 &。
  在&中国马铃薯之都&的定西,山川沟洼遍布王一航的马铃薯品种。2008年,定西农民人均纯收入1762元,而来自马铃薯的收入占60%以上。定西市农业局局长高占彪说出了心里话:&种洋芋的万元户很普遍,但&洋芋土专家&王一航是成就定西马铃薯产业真正的英雄。&
  2006年12月,王一航登上&感动甘肃&2006十大陇人骄子&领奖台时,省委书记陆浩亲自给他颁奖,高度赞扬:&你作的贡献比我大,你研究培育的马铃薯良种,给农民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项技术再好,要是农民用不起,也是白搭。&
  省农科院马铃薯种薯脱毒室里,摆放着上万个罐头瓶,瓶里的马铃薯脱毒苗绿意盎然,在温暖的阳光下舒展腰肢。王一航说:&用脱毒苗生产微型薯,再扩繁成原种、大田扩繁一级、二级良种,通过四级马铃薯种薯脱毒扩繁体系,可以使马铃薯增产达30%至50%。&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但发展的&掣肘&是马铃薯病毒导致种薯退化、生产水平低,平均亩产不足1000公斤,只有荷兰等发达国家的1/3。马铃薯种薯脱毒繁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但从实验室培育脱毒苗到大田种植原种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生产成本高,农民难以接受。王一航说:&一项技术再好,农民用不起也是白搭。&他决心让低成本的脱毒种薯走向千家万户。
  1997年,王一航在省扶贫项目支持下,在庄浪、宕昌、渭源3个县研究开发马铃薯种薯组培脱毒快繁技术。他千方百计降低繁育成本:简化培养基配方,用自来水替代蒸馏水,令同行十分惊奇,他却说:&兰州自来水好,把脱毒苗滋养得壮。&以前实验室种苗用灯光照射,他说灯贵,电费更贵,便改用日光。培育脱毒苗需要上万个三角瓶,1个三角瓶5元钱,他说罐头瓶消毒也一样,1个罐头瓶3角钱。罐头瓶封口要用专用胶带,他剪了废自行车内胎代替。一系列环节降低成本40%。他说:& 成本低了,种子就便宜了,农民才能种得起。&
  王一航在国内首创微型薯繁育原种,利用防虫网改变了脱毒种薯不能在低海拔生产的历史,将原种成本降低在1斤1元钱。
  原种成本降下来了,渭源县会川镇哈地窝村农民李得龙种起&尕洋芋&了,也就是王一航脱毒繁育的微型薯,亩产由1000公斤变为3000公斤,收入提高了3倍。家里电视、沙发、音响一应俱全,四轮车、摩托车、微耕机应有尽有。乡邻们都说他&种尕洋芋发了大财&。
  在王一航的帮助下,李得龙还与省农科院签订包销合同,带领村里人建立种薯扩繁基地,生产出的种薯远销到武山、景泰、安定等地,贫困的哈地窝村现在富了。村民侯侍海去年刚交售完种薯,就拿着一沓子钱买了辆摩托车。
  不仅是哈地窝村,五竹镇洋芋良种协会每年种植王一航提供的陇薯6号微型薯,1500户会员亩增收600元,协会每年还给农民返利15万元。
  王一航的陇薯6号脱毒种薯播种到安定区高峰乡,2008年经农业部专家测产,平均亩产4239公斤,并涌现出许多亩产上万斤的典型户,创全国马铃薯亩产最高。脱毒种薯如此高产,加上又是王一航精心选育的品种,增产增收&如虎添翼&,全国各地抢着向王一航要种薯。
  记者采访期间,王一航的手机响了,座机响了,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寻求种薯的:&我们吉林这个时节能不能种你的洋芋种子?&&能给我们新疆调几吨种薯吗?&&&会川站上,前来咨询种薯的当地农民及外地客商络绎不绝。
  种薯外调时节,王一航特别忙,但他格外重视外调种薯的质量,经常凌晨出门,翻一道道梁,走一道道沟,对种薯田逐地逐块检查,亲自到农户窖口拣选种薯。等选好质量好、纯度高的种薯,天色已黑,误了班车,他常常步行几十里路返回,一边走,一边大声唱着,歌声回荡在寂静的山村&&
  一次,江苏省农科院要种薯,王一航与同事装了一车皮种薯,火车站检验员说:&鲜活产品,烂了我们不负责,你们要押车。&火车即发,王一航与同事来不及准备,就上了火车,啃着干馍,喝着凉水,裹着临时买的毛毯,蜷缩在闷罐车门口仅有的一点空间里,守着洋芋堆。行车6天6夜,干粮吃完了,提前在苏州下了车,由于长途跋涉,他变成了蓬头垢面的&黑人&,登记住宿时,旅馆的人推搡他说:&去去去,洗了澡再来登记。&到了南京,他将种薯亲自送到,江苏省农科院人员为之十分感动。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 中国现代农业信息港()”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现代农业信息港()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中国现代农业信息港()”,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 中国现代农业信息港()”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
中国现代农业信息港()”,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现代农业信息港()联系。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现代农业信息港 京ICP备号主办:北京市海淀农业实用新技术推广协会业务咨询:010- 广告服务:E-mail:.cn张天理厅长在学习宣传王一航先进事迹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学习先进典型&促进科技创新
&&在学习宣传王一航先进事迹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天理
&&& 今天,我们在科技厅举行学习王一航同志先进事迹专题座谈会,目的是通过向先进学习,来提高我们的自身修养,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刚才,在座的几位同志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介绍了各自单位学习王一航同志先进事迹的一些基本情况、感受和体会,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了今后工作的打算,大家都谈的很好。
&&& 王一航同志作为科技战线上的杰出代表,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先进典型,身上所体现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的现实指导意义和蕴涵着丰富的精神力量。
&&& 学习王一航同志,就是要始终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奉献自己的青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学习王一航同志,就是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用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长远的眼光,指导工作,谋划发展。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保持拼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实践,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 学习王一航同志,就是要坚持把学习当成生活、工作的第一需要,不断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要注重加强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的素质培养,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有效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 学习王一航同志,就是要在加强作风建设上有突破,大兴服务之风,大办利民之事。在思想感情上要进一步贴近基层群众,努力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解决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切身利益问题。
&&& 希望大家回去以后,带领并号召职工继续向王一航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促进各项工作。今天参会的大都是科研院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负责同志。下面,我就加强科技创新,发挥科技人才作用讲几点意见。
&&& 一、认清形势,抓住科技发展的大好机遇
&&&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领导就加强自主创新,发挥科技在应对危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过程中的支撑作用,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和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科技支撑,更加迫切地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懈地进行创造性实践。温家宝在福建调研时强调,要抓住机遇,加大科技投入,努力突破关键技术、研发新产品,以创新促进发展。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强调,科技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做出更大贡献。国家科技部在2009年的工作部署中,提出了&转危为机&十项应对措施,并将投入一定经费用于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等。省委、省政府领导对科技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但是关起门来讲,我省的科技形势不容乐观。《2008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甘肃地区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38.05%,排在全国第23位。其中,科技进步环境指标值排在全国第25位;科技活动投入指标排在全国第18位;科技活动产出排在全国第13位;高技术产业化指标排在全国第30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排在全国第28位。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省的科研物质条件水平较低,高技术产业比重很小,技术成果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化水平不高。
&&& 历史经验证明,如果没有比较雄厚的科技实力,就不会有区域竞争实力。因此,甘肃要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建设创新型省份,就必须加快发展科技。科研院所是科技战线的主力军,人才是关键,是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坚力量。科技界能不能抓住机遇、大显身手,关键在于科研院所能不能冲得上来发挥作用。我省科研队伍主要来自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但是相比之下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最了解行业发展、最懂得市场、最善于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最有条件转移技术和转化成果。因此,科研院所应该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坚持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把成果产业化作为科技发展的出发点,坚持把服务区域创新作为落脚点,充分调动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二、做大做强科研院所,为人才辈出提供创新载体
&&& 优化整合科研机构资源,稳定支持科研机构发展和改革,加快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做强做大科研院所的重要途径,是科技创新人才辈出的主要载体。如果比喻科技是撬动经济发展的杠杆,那么科技人才就是撬动杠杆的主角。
&&& 截至2007年底,我省有科技活动机构593个,其中,县以上政府部门属独立科研机构(以下简称独立科技机构)106个,高等院校40个,企业305个,其他有科技活动的机构142个。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5.27万人,仅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10.9%,科学家和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67.6%。我省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是212人,居全国第23位;研究与实验发展(R&D)科学家和工程师14919人,居全国第23位;万人R&D科学家和工程师3人,居全国第23位,科技人员总量和高端人才还相对不足。
&&& 改革开放以来,省属科研机构为我省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也日益凸显出结构、布局和实力上的差距,科研院所规模普遍偏小,固定资产少,经营性收入低。由于我省省属科研院所实力和能力没有随着改革的深入而增强,所以形成了人才流失、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恶性循环。当前,我们要通过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有利于科技与经济结合、有利于优秀科技人才成长和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体制和&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增强科研机构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一是利用好现有的院所改革政策,把不适应现代院所发展的人员尽快分流,这不是甩包袱,而是腾出编制,进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新人,让院所满负荷运转,循序渐进,逐步充实科研人才队伍。二是在人才不够,出现断层,要有危机感,要让科研人员流动起来,开放办院,合作办院,否则省属院所只有死路一条。三是要加强人才资源共享,使人才在产、学、研链条上发挥优势,与学与产有效联接。四是要深化内部改革,要拉开科技人员收入分配档次,形成激励机制。总之,科研院所资源整合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我省研发的实力和人才的共享使用,使现在的&小而散&变成&大而强&,努力使分散的资源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更好地服务于甘肃科技事业的发展。
&&& 三、明确任务,努力提高科研院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 科研院所要发挥各自的科研和人才优势,主动承担起科技发展的责任,争取在各方面工作取得突破,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 一是要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有新贡献。必须紧紧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一步调整科技创新思路,既要重视&科技研发&,更要重视&成果推广&;既要重视科技&护林&更要重视科技&育苗&,改变&成果满天飞、就是不落地&的局面,努力使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努力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加快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才能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后劲和活力。
&&& 二是要在管理经营好科研院所中有新突破。要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科技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促进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发展壮大自己,一些院所在基础能力得到解决或部分解决的时候,要有所为。要争取开发重大项目,力求在产业上有所发展,通过一个项目,推动一个产业,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保持好自己的特色。目前,大部分科研院所人才使用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难&,即&高层次人才难引进、成熟人才难留住、人才作用难发挥&,造成&三难&的根本因素在于&用才空间小、基础条件差、报酬待遇少&。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更好地营造内部引才、用才和成才的良好环境,不仅在政治和工作中对科技人员信任和激励,在生活上给予热忱关心,工作上尽量提供帮助,采取切实措施,为科技人员多办实事,提供方便,保证科研院所的持续快速发展。
&&& 三是要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实现新跨越。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以重点产业、重点学科、科研基地、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为依托,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物、科技骨干和创新人才团队,造就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在人才引进方面,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吸引人才政策,鼓励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跨地区、跨部门流动,吸引国内外一流科技人才来我省创业。在人才使用方面,要大力支持创新,鼓励竞争,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努力营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创新环境。要积极探索技术要素资本化,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充分体现科技人员的劳动价值,激励他们创造更多的科技成果。
&&& 四是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省科技厅将会加大力度,但要分批次,一个一个的来,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来进行,将注重创新能力的提高和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另外,在组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实验室上,希望省属科研院所走在前面,并在新产品的开发、重大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形成清晰的思路。
&&& 五是要在科技产业化建设中找准新方位。科研院所要通过联合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共建园区等形式,提升产业园区的专业化水平、网络化科技服务能力,实现与全省产业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研究开发类科研院所要发挥行业技术创新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快技术、成果向园区转移,促进人才向园区流动。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要加大开放力度,为园区及企业提供检测、测试、标准等服务。鼓励科技人员带技术、带产品进入园区及企业推广应用。
&&& 六是要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上有新举措。联盟是围绕某个产业(不是一个企业的项目)实现技术创新要素紧密结合而建立的一种战略合作的组织。2008年年末,国家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等6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在2009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年要重点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目前,国家在联盟的建设上设定了一些基本条件,并明确联盟可以作为项目的申报主体申请国家项目。这就要求我省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在联盟的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挑大梁和举大旗,一手托企业、一手连大学,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围绕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要联合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在开展联合攻关中提升产品竞争力。要发挥公共技术平台实施技术转移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小样、规划工艺路线、技术咨询及技术培训等服务,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并帮助企业培养研发人员,开发和申请专利,为产业持续创新提供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省科技计划将对产业技术联盟提出的研发课题和平台建设项目优先支持。
&&& 七是要在实施&百团千人&服务企业行动中有新作为。3月26日,科技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中科院、工程院等七部门联合召开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视频会议,传达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关部署,发布了《关于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意见》,国家针对服务企业工作出台了项目支持政策,支持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和服务企业的科技人员联合提出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联合攻关和产品开发项目,特别是有利于国家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的项目。为深入落实会议精神,省科技厅联合九单位制定下发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百团千人&行动实施意见》,要求全省科技人员服务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希望科研院所行动起来,发动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做好服务工作。
&&& 同志们,科技发展已经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科技的地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凸显,科技的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科技的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创新创造创业的主力军,要努力加强人才队伍和科技创人才建设,努力拼搏、团结奋斗,为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 最后祝大家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
版权所有 甘肃省科学技术厅 &&&&&&
联系地址:兰州市庆阳路166号[]&&&&&&&&邮编:730030 &&&&&&&&&&电子邮件:gsskjt@
技术支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赢在校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