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座哥特式教堂和拜占庭式教堂 圣母和耶稣的关系

科隆大教堂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K?lner Dom,全名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是位于德国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国第二(仅次于市的),世界第三。论规模,它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伟与细腻于一身,它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它始建于1248年,工程时断时续,至1880年才由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至今仍修缮工程不断。外文名Cologne Cathedral地理位置德国科隆市中心,莱茵河左岸建筑风格哥特式建造时间年列入名录时间1996年
1164年“东方三王”遗骸运抵。
年安放有“东方三王”的三王遗骨盒。
1322年大歌坛落成典礼。
约1355年高157米的尖塔动工。
1744年首次参观大教堂。[1]
1814年部分中世纪时的西部正面设计图失而复得。
1816年发现另一半中世纪西部正面设计图。
1842年重新动工。
日建造时间长达632年又两个月的大教堂终于竣工。
周年庆典。
年周年庆典。[2]科隆大教堂位于科隆市中心,始建于1248年,几经波折1880年最后完成。大教堂是欧洲基督教权威的象征,是哥特式宗教建筑艺术的典范。它为罕见的五进建筑,内部空间挑高又加宽,高塔直向苍穹,象征人与上帝沟通的渴望。除两座高塔外,教堂外部还有多座小尖塔烘托。教堂四壁装有描绘圣经人物的彩色玻璃;钟楼上装有5座响钟,最重的达24吨,响钟齐鸣,声音洪亮。科隆大教堂内有很多珍藏品。二战期间,教堂部分遭到破坏,近20年来一直在进行修复,作为信仰象征和欧洲文化传统见证的科隆大教堂最终得以保存。坐落在科隆市中心的科隆大教堂[3]
科隆大教堂是北部最大的教堂,它以法国主教堂和为范本,是德国第一座完全按照法国盛期样式建造的教堂。考古发掘表明,在今天科隆大教堂高高耸立的地方,曾存在过一座罗马的神殿,围绕它的是富裕商人的豪宅。第一座建于公元320年,当时的洗礼盆在今天的大教堂内还可以看到。
1996年,在第20届会议报告上,根据文化遗产标准C(I)(II)(IV),科隆大教堂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科隆大教堂是科隆的骄傲,也是科隆的标志。科隆(Cologne)市如今,是莱茵区最大的国际商业中心,经常举行各类。阳光明媚的日子,来到这座位于莱茵河中游的历史古城,可感受到浓烈的宗教气氛。
坐落在科隆市中心的科隆大教堂是德国最大的,它的全名是“查格特 ·彼得·玛丽亚大教堂”,它以轻盈、雅致著称于世,是欧洲艺术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建筑。它与大教堂和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
它除了有重要的建筑和艺术价值外,还在于它是欧洲基督教权威的象征。
传说进入这个大教堂即震摄于其气势,而萌发了写作〝莱茵交响曲〞的意念。它本身既是一个传奇,也是艺术史上非常出众的题材;爬上509级的阶梯登上教堂的,在那里可以看到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吊钟,并饱览莱茵河的水色与科隆瑰丽的市容。同时,自教堂完工后,科隆市政府即规定:城内所有建筑不得高过教堂,造成科隆许多大楼地上的建筑只有七、八层,地下却有四、五层之多的特殊现象。从建筑规模和装饰艺术质量来看,科隆大教堂均胜过它之前所有的哥特式建筑,因而使它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教堂之一。塔高:157.3米(相当于现代建筑的45层楼高〔若以3.5米为1层楼来计算〕,在1880年代乃是全世界最高之建筑物,目前名列世界第3高之教堂)
大厅高度:42米
纵长:144.58米
横宽:86.25米
面积:7914平方米
地基:罗马式十字架型
形式:哥德式教堂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东西长144.55米,南北宽86.25米,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它是由两座最高塔为主门、内部以十字形平面为主体的建筑群。一般教堂的长廊,多为东西向三进,与南北向的横廊交会于圣坛成十字架;科隆大教堂为罕见的五进建筑,内部空间挑高又加宽,高塔将人的视线引向上天,直向科隆大教堂苍穹象征人与沟通的渴望。自1864年科隆发行彩票筹集资金至1880年落成,它不断被加高加宽,而且建筑物全由磨光石块砌成,共16万吨石头如同石笋般建筑而成,整个工程共用去40万吨石材。教堂中央是两座与门墙连砌在一起的双尖塔,南塔高157.31米,北塔高157.38米[4],是全欧洲第二高的尖塔(仅次于),教堂外型除两座高塔外,还有1.1万座小尖塔烘托。双尖塔像两把锋利的宝剑,(见图)。
科隆大教堂至今也依然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之一,并且每个构件都十分精确,时至今日,专家学者们也没有找到当时的建筑计算公式。
夜色中的科隆大教堂最为壮观:在灯光的辉映下,教堂显得荧光闪烁,灿烂夺目,美不胜收。装在四周各建筑物上的向教堂射出一道道青蓝色的冷光,照在宏伟的建筑上,蓝莹莹的璀璨晶亮,仿佛嵌上了蓝色的,染上了绮丽的神秘色彩。教堂中央的双尖顶直剌云霄,一连串的尖拱窗驮着陡峭的屋顶,整座教堂显得清奇冷峻,充满力量。
自从科隆大教堂被列入《》,这里更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游客们来到著名的科隆大教堂旁,由衷的赞叹不绝于耳。只见这座用磨光砌成的大教堂,其内外雕刻物皆似鬼斧神工之作;教堂里森然罗列的高大石柱,鲜艳缤纷的彩色玻璃,精致的拱廊式屋顶以及凌空升腾的双塔皆气势傲然。登至150多米的塔顶,俯瞰市区,科隆美景一览无遗。科隆大教堂的巍峨壮观令所有瞻仰到它的人叹为观止。夜色中的科隆大教堂科隆是以北著名城市,有&北方的罗马&之称。公元前37年的罗马时代,帝王女婿阿格里皮在此地建城,为罗马的殖民城市,其市名就是由Colonial(殖民地的)演变而来,正门此城遂成为罗马帝国军事要塞。公元50年,该城为罗马皇后克罗迪娅的出生地,并把它正式命名为。
785年,罗马天主教会设置,交易中心发展起来。795年被定为大主教驻地后,科隆宗教地位日趋加强。因以大教堂为主一系列的兴建,科隆获得&北方的&之名。1201年辟为,发展为东西欧贸易中心和中世纪德国最大城市。由于此时贸易、手工业和艺术得到高度发展,手工业行会甚至选举自己的市长与罗马分庭抗礼。成立时,科隆成为主要城市。设有下莱茵——西城市群本部。15世纪,皇帝承认科隆为自由城市,该城获得城市自由权。15世纪后随着汉萨同盟的衰退,科隆在中的经济地位逐步下降。
这种变化直接说明为何科隆大教堂以建筑手法建成。德国早期深受罗马文化影响,教堂建筑是典型罗马风格。12世纪以后,市民阶级兴起,政治和经济变化,建筑形式随之改变。大教堂的兴建是和在勃兴的象征。1164年,皇帝、科隆大主教莱纳德征战时,夺得一件珍贵的战利品——朝拜初生基督的东方三圣王的遗骸。于是,科隆成为继的圣地亚图、意大利的罗马和德国的之后最有名的朝圣地。1238 年,法国国王从皇帝手中购得耶稣受难时戴的荆冠,于是成为科隆最强有力的竞争者。为保住圣地的地位,来供奉这份遗骸,建筑风格选取当时新兴的哥特式。科隆主教选定在8月15日圣母升天节动工建堂,标志着新时代的开始;在当时德国这最大城市建世界第一大教堂为他们的共同愿望。正门根据考古发现,教堂原址在帝国占领时期是普通民居。从公元4世纪末或5世纪初起,在这个位置上开始建起了小规模的教堂。之后教堂不断扩建和改建,直到873年9月27日正式落成——今日科隆大教堂的前身。这座教堂在日的一场火灾中几乎毁坏殆尽。另有资料说“科隆大教堂位于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是在希尔德博尔德遗址上修建的”。
整个建造工程前后跨越六个多世纪,它是德国中世纪哥特式艺术的典范。如今的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 1880年竣工,若非19世纪的复古风席卷欧洲,那么这栋哥特式的经典之作恐怕永无完工之日。经过了七个世纪,它先后的建筑者都持有同样的信仰,而且绝对忠诚于原定计划。大教堂工程规模浩大,至今仍保存着成千上万张设计图。其建筑期长达632年,堪称世界之最。1248年,建筑家凯尔哈里特受邀设计建造科隆大教堂,公元日,科隆地区主教康拉德·冯·霍施塔登在圣母升天节这天为大教堂动工举行了奠基仪式,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始。2.5万名市民期待已久的时刻到来了,在这个德国当时最大的城市里建造一座科隆大教堂远景“世界第一”的大教堂是所有人的共同愿望——富人捐钱,穷人出力,艺术家贡献智慧,统治者全力支持。当时的规模较小,其建筑形式采用早期时代的建筑方法,极为朴素。
最初的工程是从1248年到1322年的唱诗堂封顶。前期工程耗资巨大,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来看简直难以想象。双顶教堂高达44米,且直上直下,既要保证底座地基的稳固,又要体现哥特式建筑所独具的垂直线性的效果。据说,当时的人们竟然是先修建直耸入云的柱子,再在其上安装木制起重机,最终实际“高空作业”。今日的人们已无缘看到那空中楼阁般的脚手架,但仅从它长达14米的中跨就可想见这个类似细长棱椎形的建筑物是如何拔地而起的了。木匠、泥瓦匠、石匠、搬运工乃至各种后勤人员日夜不停地加紧工期。夏天,他们趁着天亮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冬天也要干七八个小时。有的工人三顿饭都在“天上”吃,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打地基、修立柱、吊梁等相对容易的工作很快就完成了,最艰巨的任务便是封顶了。人们首先在地上浇铸屋顶平台,然后再将其吊至近60米的高空——为了减少重量和节省石料,木匠们和泥瓦匠们合作制成了木石结合的屋顶。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担心“纤细”的立柱是否能代替承重墙将屋顶托住,并且依照节省和美观的原则,立柱上的许多石料被抽空,建成了玻璃隔屏。44米高的屋顶如果出现塌方,其后果不堪设想。好在建教堂不是搭积木,聪明的利用了罗马式大教堂建筑中的拱门设计,创造了有尖角的拱门、肋形拱顶和飞拱,帮助立柱共同支撑穹隆式吊顶——这也便是哥特式建筑的精髓之所在。在科隆大教堂里,每一根主柱周围都有拱墙相对应,通常是五拱,也有三拱和七拱。
尽管条件艰苦,工期紧张,但设计师们并没有丝毫马虎、在不具备现代几何学和力学知识的前提下,对于每一个细节部分,设计师们都反复研究,边试验边建造。甚至在没有统一的尺寸标准的情况下,那些不知名的伟大的建筑师们索性亲自去搭建模型和制造实物,为的是一次成功。在工程进展到了后期阶段,由于经费紧张再加上地区主教之间争权夺利,许多参与施工的人几乎就是靠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去完成本职工作的——他们笃信上帝,希望能造一座人间天堂请求上帝的赐福。1322年,地区主教海因里希·冯·维思主持唱诗堂封顶仪式,科隆大教堂工程正式告一段落。
15世纪初,人们曾试图在原教堂的南面并排修一座教堂(南堂),但58米高的建筑未盖成便倒塌了,只剩下一台架在立柱上的木制起重机孤零零地成为了科隆市的标志。
由于历次战争阻隔,特别是“30年战争”和“百年战争”两次悠长的宗教战争,建筑工程时断时续。1560年,教堂内大厅基本竣工,因德国工程中断(有资料说曾遭受火灾)。
1842年,德国著名建筑家卡尔·腓特烈·辛格勒向市民呼吁重开大教堂工程,腓特烈·响应这个呼吁并给予财政支持,日,在威廉四世的主持下,大教堂第二次奠基。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帝国强盛,财力雄厚。科隆大教堂未尽的工程又被提上议事日程。德国人极欲表现自己的强国地位,下定决心在原教堂基础上建一座世界最高的教堂。早在此前,包括大文豪歌德在内的许多名人就提出重建大教堂的想法。到了1864年,科隆市发行彩票筹集资金直到1880年正式落成,科隆大教堂一层又一层地加高,一间又一间地加宽,形成了今日由两座“高塔”为主门。内部呈“十字心”为主体的建筑群。直到 日,这座当时荣膺世界最高建筑物的科隆大教堂举行了盛大的竣工典礼。成为建筑史上最杰出的成就之一。
除了它自身特有的价值和其包含的外,它还表现了欧洲天主教的力量和耐力。1942年,英美联合空军轰炸德国。科隆位居莱茵河要津,其下游腹地是化工业的集中区,成为挨炸最惨重的城市之一。战争时,科隆被毁百分之九十。由于德国透过罗马教廷提出要求,这座才免遭轰炸。科隆大教堂虽然没有被毁掉,但也中了盟军十多枚炸弹。战争结束后,康拉德·阿登纳总理对于家乡科隆情有独钟,主持重修了科隆大教堂,使其焕然一新。科隆人对于两位“康拉德”——1248年的主教和1948年的总理的贡献推崇备至,而后者除了使科隆大教堂重现辉煌之外,还一手缔造了今日的新德国。
20世纪末泛酸的空气正无情地侵蚀每一块斑驳的石头,一波又一波的整修又开始了。保持大教堂的建筑特色,并对内部艺术陈设进行文物保护和管理。1999年起,大教堂修葺提出1720万预算。由于宗教界、个人及政府财政援助,作为信仰象征和新欧洲中部传统统一见证的科隆大教堂必能更好被下来。 大教堂内分为5个堂(有资料说是10座),中央大礼拜堂高43米,中厅部跨度为15.5米,是目前尚存的最高的中厅。各堂排有整齐的木制席位5700个,圣职人员的座位有104个,全用极厚木板制成。具中世纪晚期风格的唱诗台是德国最大的,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各有一个预留给和皇帝的座位。地面的彩绘教堂四壁窗户总面积达1 万多方米,全装有描绘圣经人物的彩色玻璃,被称为法兰西火焰式,使教堂显得更为庄严。据说,画面如此漂亮,却只有用4种颜色,而且很有讲究:金色——代表人类共有一个天堂,寓意光明和永恒;红色——代表爱;蓝色——代表信仰:绿色——代表希望和未来。在阳光反射下,这些玻璃金光闪烁,绚丽多彩。是教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教堂内装饰教堂顶上一共安置了12口钟。最早的是3.4吨重的三王钟(Dreik&nigenglocke),铸造于1418年,安装于1437年(后来三次重新铸造)。之后是重达10吨的&Pretiosa&(当时西方最大的钟)和4.3吨重的&Speciosa&,分别于1448年和1449年安装。而教堂内目前最大的钟是圣彼得钟,重达24吨,直径3.22米,安装于1924年,被誉为&建筑艺术的精粹&。每逢祈祷时,钟声洪亮,传播得很远。登上钟楼,可眺望莱茵河的美丽风光和整个科隆市容。堂内还有好几幅石刻,描绘出圣母玛丽亚和耶稣的故事。三圣王金棺科隆大教堂里收藏着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其中包括成千上万张当时大教堂的设计图纸,仍保存第一位建筑师哈德设计教堂时用的羊皮图纸,为研究13世纪建筑和装饰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还有从东方去朝拜初生耶稣的“东方三圣王”的尸骨,被放在一个很大的金雕匣里,安放在圣坛上。这里还有最古的巨型圣经、比真人还大的耶稣受难十字架以及教堂内外无数的精美石雕。一些珍贵文物现保存在—个金神龛内,此金神龛被认为是中世纪金饰艺术代表作之一。在教堂祭坛摆放有中世纪黄金匣,由黄金和宝石组成。教堂内还有一座11世纪德国王朝时期的木雕《》,成为哥特艺术的先导,对后世的雕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唱诗班回廊,还保存着15世纪早期科隆画派画家斯蒂芬·洛赫纳1440年为教堂所作的壁画和、、等文物。这些都是教堂的古老珍藏,具有很高的宗教和艺术价值。20世纪80年代考古发掘教堂地基,发现了历次修建时基础工程的不同做法,十分珍贵。科隆大教堂由两座孪生的连体高塔组成,整个教堂是灰褐色的,左塔(北塔)有半截呈银白色,在夕阳的照耀下,一个鲜亮白净,一个灰头土脸,显得泾渭分明。壁画
原来,科隆是欧洲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德国最大的褐煤生产基地。泛酸的空气侵蚀着教堂的每一块石头,大教堂建成仅160多年,由于长期受到工业废气和酸雨的污染、腐蚀,双塔由原来的银白色变成了黑褐色。当地文物部门为恢复教堂原来的建筑风貌,用莱茵河的水给157米高的双塔“洗澡”。尽管不能恢复原来的光亮、明丽,但毕竟比原来清新了许多。后来市议会知道了,决定保留双塔被污染了的黑褐色,以引起世人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大教堂的“阴阳脸”,促使科隆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消除和减少污染,保护好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和。如: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立法;严禁尾气污染严重的车辆进入市区;搬迁市内污染严重的企业;正式成立“环境保护区”……
特别超前的是,在上世纪中叶,他们就提出了“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提倡绿色生活”的口号,成为“倡导低碳、防止气候变暖”的践行者。科隆大教堂以轻盈、雅致著称于世,成为科隆城的象征,也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而这一版面值均为5的邮票印刷于1948年,就是专门为科隆大教堂设计的。但是后来政府认为科隆大教堂被印刷成黄色是错误的,因此宣布这版邮票销毁。但是由于一些原因,邮票阴差阳错地保留了下来,如今成为了珍贵的历史资料。[5]科隆大教堂走廊门票:进教堂是免费的。参观珍宝厅是4欧元,登顶是2欧元(10人以上1欧元/人),两个地方的联票是5欧元,学生半价。
开放时间:每天6:00-19:30
交通:地址:Domkloster 3 公共交通Dom/Hbf站下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哥特式教堂建筑之美
87120175124818806131965700105010651245156041666196512-1360300013542138
12488152.5
1248132214441322157.3818801015600196018641880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哥特式建筑和拜占庭式建筑有什么不同_百度知道
哥特式建筑和拜占庭式建筑有什么不同
西方与中国建筑的差异
提问者采纳
中世纪欧洲在12至15世纪达到鼎盛,其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其思想、文化和艺术也达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通常被称为“哥特式”风格。它乃“罗马式”艺术的更高发展,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观念在艺术上的一种反映。在15世纪,人们普遍带有着文艺复兴的观念,希望回到古典时代。哥特风格的建筑的特征,是门窗向上突出,高耸云天的细长的尖塔、刻有想像的怪物,其局部装饰均富有强大的表现力,这种形式在这一时代的教会建筑中占有统治地位。哥特建筑的结构体系是把罗马教堂的十字交叉拱、骨架券以及从7世纪阿拉伯人所用的尖顶券加以发展而来,并成熟地应用了飞扶壁。它把罗马建筑中支承拱顶重量的坚实厚壁(罗马时代都在60厘米以上)极巧妙地运用垂直于屋顶的构柱、飞扶壁、尖券以及肋料拱共同承担,从而大大减小了墙垣的厚度,并又赋予极精美的艺术处理。这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结构体系,它把古罗马的结构体系中不够完善的地方,都改进了,罗马结构体系中存在的难题,都解决了。如:巴黎圣母院“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2个国家,西罗马的首都仍在当时的罗马,而东罗马则将首都迁至拜占庭,其国家也就顺其迁移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建筑,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的一种建筑文化。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拜占庭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由于地理关系,它又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并对后来的俄罗斯的教堂建筑、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建筑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拜占庭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 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第四个特点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如:哈尔滨的圣索非亚大教堂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拜占庭式建筑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哥特式教堂内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