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乡邮征剑网三帐号分离是多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
授课教案第三章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学科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课题: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时间:
教学地点:
教学班级:
教学课时:1课时/节,计3课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教出版社)主编 教育部。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理论;引导并帮助学生树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标准和评价。
难点:关于&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掘弃错误的人生观。关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及&人性自私&的分析。
四、教学方式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五、参考资料: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日
4.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六、教学设计及内容讲解
1、&课程导入
世上有一种动物,它早上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这是什么动物?&& 人
人生,就是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和生活过程,主要是人的社会生活。它是人进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历程。
苏格拉底:&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活&
人生,人生,是&人&与&生&的结合。&人&为何而&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人生实践回答着这些问题。
洪战辉:全国自立自强优秀大学生,12岁起就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在艰难的生活面前,他没有悲观绝望、放弃责任。
王顺友:全国劳动模范,四川凉山州木理县乡村邮递员。他20年如一日,在一个人的马帮邮路上孤独地行走。
张海迪和霍金:用残疾人的身躯书写了辉煌的人生。
然而,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挫折时,也有人选择仇恨,甚至选择放弃生命,如马加爵杀人、人大40岁女博士跳楼身亡,等等。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2、&内容讲解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讨论】如果你有上百万,你打算干什么?
人的生命过程与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不同,人生绝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过程,还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人不仅活着,还要生产、奋斗、创造,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目标,以一定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行为,赋予人生这样或那样的意义。成就什么样的人生,是事业有成,还是庸碌无为;是崇高善良,还是卑鄙邪恶;是彪炳史册,还是遗臭万年,除了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人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决于人们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的、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包含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与人生观。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不得不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并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追求什么)、人生态度(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和人生价值(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领悟人生真谛,首先要对&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为科学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资料。
人的本质是指人所具有的同其它动物相区别的根本性质,是人之所以称之为人的标志。
孔丘:&人者,仁也。&
荀况:&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辩也。&
孟轲:&有仁、义、礼、智四端者谓之人。&
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的动物&
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圣经》:&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
富兰克林:&人是能制造劳动工具的动物。&
费尔巴哈:&人是有意识、有理性的实体的东西。&
到了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类社会历史本质之谜,从而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一科学论断主要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
1、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是自然之物,具有自然属性;人更是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生理结构和自然本能。如发达的大脑,直立行走,饿了要吃,渴了要喝,性成熟了要生殖繁衍等。自然本能是人和动物都有的。第一、人的自然属性不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而是人类起源于动物的佐证。第二、人的自然属性与动物的自然属性不完全相同,是经过社会文化熏陶了的自然属性,是受人的社会属性制约的自然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所具有的属性。它是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表现为劳动、语言、思维等。社会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只有物质结构和功能的生命个体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现实的人&总是历史的、具体的、处于一定的生产关系中的。离开一定的社会条件,人不可能有语言、不会有思维、也不会有人的情感和创造,充其量只能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存在。(材料事例: &狼孩&的故事。)
2、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辩证统一的。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自然属性受制于社会属性。社会属性决定着自然属性,从而决定了人的本质。
3、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人只能在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中,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获取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生活资料。社会关系包括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正是现实的社会关系塑造着人们,形成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关注现实的、具体的人,强调把人与人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在历史上变化着的人的本质,是最科学的理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社会上流行的&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观点是错误的。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每一个人从他来到人世的那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家庭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道德关系等。正是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现实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具有个性特征的自我。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逐渐地认识和领悟人生。到了一定年龄,无论自觉与否,都会形成与自己的生活阅历、实际体验密切相关的关于人生的根本观念、价值判断和前后一贯的生活态度,这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的体现。
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只有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现实生活说明,一个人即使曾经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但在人生实践中如果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人生观的侵蚀,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那么,他就必然会丧失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材料事例:高校悲歌:父母卖血儿摆阔)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物质第一性;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为人民服务。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有人问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人有什么不同?&这位古希腊大哲学家回答:&平庸的人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这似乎是咬文嚼字的解答,却揭示了人生重要意义的价值哲学问题:人生目的问题。
(一)人生目的及其作用
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总是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人为什么活着,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探讨人生目的的涵义和形成,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深远意义。目:本义是眼睛,作动词是&看&;的:箭靶的中心。目的二字合起来,其意思便是:瞄准靶子的中心,有的放矢。后来被人们引申为行为主体预计达到的行为结果。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马克思17岁时在他的中学毕业作文中写道:&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远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周恩来14岁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人类的福利,为中华之崛起,这样的人生目的决定了他选择的人生道路,就是投身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李开复:&在人生的旅途上,你是自己唯一的司机,千万不要让别人驾驶你的生命之车。&
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罗素:&在成百上千种情形下,纯个人的希望的破灭将是无法避免的,然而如果个人的目标只是人类的伟大希望的一部分时,那么个人希望的破灭就不会是彻底的失败。&
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尧建云赌王劝赌:&当我经历了一名职业赌徒所必经的生死之路后,我觉得劝人戒赌这条路是我最应该走的。&
可见,人生目的是人生的航标,它指引着人生的航向。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价值。(材料事例:苦难是人生的另一种幸福)
(二)建立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的层次:生存、生活、升华
为&功名&与为&爱情&
巴尔扎克:&人生最高目标,男人为功名,女人为爱情。&
冰心:&女人最大的弱点就是为爱情而活着。&
培根:&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心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为&物质&与为&精神&
《增广贤文》:&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孔子:&朝闻道,夕可死矣。&
罗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
爱因斯坦:&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理论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为&己&与为&人&
《佛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孟子》:&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罗曼&罗兰:&等到自私的幸福成为人生的唯一目标后,不久人生就会没有目标。&
树立以&为人民服务&为目的人生观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 &&&&&&&马克思
&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几万上等人&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种的人生目的:为名誉、为享受、为金钱等。判断人生目的是否高尚,根本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的发展是起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作用。当代中国,在建设经济社会的今天,只有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推动祖国向现代化强国发展的人生目的才是高尚的。具体说应注意几个结合:
一是将个人的事业成功与祖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结合起来。个人事业的成功不是一种超然于社会之上的空想,成功是一种社会功利,是一种社会性的评价和赞赏。因此,追求事业成功的目的必须与祖国的命运相连,必须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这样的人生目的,才具有现实性、真实性和价值性。
二是将个人的生命完善性与大众的&共同富裕&相结合。人的生命不是私人化的过程,它完全是开放性的社会化过程。我们允许在市场经济形成和完善过程中,不断地创造、追求和改善个人的生存环境,以扩大自己的经济收入,从而使个人生命在富足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具有生存的良好性和发展的完善性。我们承认这种人生目的存在的合理性,但这种人生目的决不具有完全个人化的意义。江泽民说得好:&必须正确处理好先富与后富、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首先要支持和帮助群众富起来,而不能只考虑自己如何富,更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8月版,第162页)因此,一个人的人生目的只有与大多数人的共同富裕相结合,它才具有安全性、合理性和可靠性。
三是将个人的人生实践与为人民服务结合起来。我们承认一个人的人生目的的实现,要靠个人的努力和奋斗,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与社会和他人相分离、相反对、相抗衡。为人民服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这犹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也就是说:&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8月版,第162页)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认为,正确的、高尚的人生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不仅是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和期望,而且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一个人只有在有利于人民的事业中,才能最终确立自己为什么活,活着究竟做什么的人生座标。将自己的生命实践与为人民服务相结合,人生目的才具有完整性、高尚性和永恒性。正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年)指出的那样:&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价值的生命的意义。&又说:&人们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引自《人生哲学宝库》,第423页。)(材料事例:传递在高原邮路上的信念 &&记木里藏族自治县乡邮员王顺友)
三、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道路并非平坦笔直,有光明也有黑暗,有成功也有失败。人生中充满了矛盾。面对人生,每个人都会产生和保持带有个性色彩的人生态度。一个人的人生观必然通过一定的人生态度表现出来,并对人生实践及其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看法。每个人在人生实践中,都会遇到义利、荣辱、苦乐、生死、祸福、善恶、得失、成败等人生矛盾,如果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就可以正确地把握人生,取得人生的成功。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当一个人对人生观作出了某种明确的选择,实际上就在主要的方面决定了他将如何对待生活,决定了他在实践中将以怎样的方式处理各种人生问题。反过来,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又直接影响到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一个人如果不思不想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事事都显得&无所谓&,这实际上就是缺乏正确的人生观的表现。一个人如果认定&浮生如梦&,主张&及时行乐&,在&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混世状态的背后,必然是低俗、庸碌和沉沦的人生观。一个人如果&看破红尘&,满眼只见烦恼、痛苦和荒谬,以悲怨愤懑、心灰意冷的倦怠态度对待生活,其背后必然是消极落后的人生观。与上述情况相反,一个人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坚强地战胜困难并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其背后也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
(二)端正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
2.人生当务实。
3.人生应乐观。
4.人生要进取。
大学生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希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使人生更有意义,这是值得珍视的优点。然而,大学生特定的成长境遇对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既有优势,也有不足。同学们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竞争激烈,压力巨大,困难和矛盾重重,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一旦遭遇挫折,就容易产生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因此,同学们需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调整心态,磨练意志,优化性格,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牢固树立起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人生态度。大学生能否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在复杂的人生体验中,大学生怎样认识生活,把握自己,找准人生的航向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解决的重要课题。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一)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科学人生观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的价值。
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对人生的意义就能够有真切的理解,就能够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力求为人民做好事。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业有不同,职位有高低,但只要有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能够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应当成为我们时代最崇高的精神。正像毛泽东所说的,只有具有这种崇高精神的人,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
(二)对几种错误人生观的批评
1、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拜金主义的含义: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万能,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
拜金主义的基础:拜金主义在资本主义之前就存在,在资本主义社会成为资产阶级普遍奉行的道德准则和人生信条。
应正确处理金钱与人生的关系:金钱与人生有着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金钱仍然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具有同一切商品进行交换的职能;合法取得金钱,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物质保证。获得金钱的手段应该是正当的,合法的。自己辛勤劳动获得报酬、正当的利润、合法继承的遗产、银行存款的利息等都属于正当合法的范围;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坑蒙拐骗所得的金钱是不正当的。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人生的追求是多方面的,物质生活的富足固然重要,而崇高的理想、事业的成功、幸福的家庭、真挚的友谊、艺术的欣赏、精神的欢愉以及健康的体魄,都是人生更高尚的追求。
2、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
享乐主义人生观的特点: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的唯一目的和最大乐趣,把人与动物完全等同起来;只讲生活享受,不讲财富创造,把享受与创造对立起来:创造是生活享受、生活幸福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把一己之乐建立在他人受苦的基础上。
享乐主义人生观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人们在辛勤劳作之后享受生活,这是正当的需要,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然而,如果把享乐尤其是感官的享乐变成唯一目的,作为一种&主义&去诠释人生的全部意义,则是对人的需要的一种褊狭理解,由此确立的人生目的是不正确的。比如,一些青年人用父母辛苦劳作挣来供自己上大学深造的血汗钱比阔气、摆排场,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超前消费,追逐名牌和奢侈品,有的甚至负债累累。这些错误的观念和行为,不仅危害青年人的健康成长,而且危害社会风气。
3、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个人主义人生观就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思想。它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个人主义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早期,在争取个人权利和自由、反封建专制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从19世纪开始,一些敏锐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就已经意识到个人主义还同时具有消蚀社会的一面。20世纪以来,西方思想家对个人主义的批判更是不绝于耳。个人主义作为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与社会主义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根本对立的。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人生观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甚至不惜采用损人利己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极端个人主义在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和狭隘功利主义。我们应旗帜鲜明地反对个人主义,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特别是极端个人主义人生观。
上述种种错误的人生观共同的特征:
其一,它们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反映的都是狭隘的阶级利益,不可能具有无产阶级的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更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其二,它们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他们讨论人生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私利的。
其三,它们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是片面的,夸大了人生的某方面需要,而无视人的全面性和人生的全面需要。(材料事例:贪财博导贩毒晚节不保)
1、你如何看待人生?你认为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大学生如何实现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3、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4、 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一)价值
价值的词汇意思主要有两个:有用性;意义。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与价值息息相关,联系密切。人们也经常并且广泛的使用价值这个概念。例如,食品可以使人充饥,食品对人有食用价值;电灯可以给人照明,电灯对人有使用价值;图画可以供人欣赏,图画对人有审美价值等等。那么什么是价值呢?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根据马克思的这一论述,我们知道价值产生于主体的人与客体的物或者人的相互关系中,是客体以自身的功能、效用等属性满足主体的人的需要和主体的人以自己的需要对客体的这种属性的认可关系。是客体的属性、功用对人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以及人对这种意义的追求。价值一般分为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物的价值属于经济学范畴,人的价值属于伦理学、社会学、人生哲学的范畴。
(二)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是人们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看法、态度与观点。
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但随着人们的经济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
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在同一个单位中,有人注重工作成就,有人看重金钱报酬,也有人重视地位权力,这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
(三)人生价值及其内容
人生价值同样产生于主体需要和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中,是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关系。 &人生价值指的是人在其一生中通过劳动创造对自我、他人、社会的需要的积极满足和贡献,或者说,是个人一生中的所作所为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和效用。&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目标、意义及行为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的基本观点和主观认识,也就是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人生意义的看法和评价标准,是关于什么样的人生目的最值得去追求、人怎样生活才最有意义的观点。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目的,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如何处理生命历程中个人与社会、付出与收获、身与心、生与死等一系列矛盾,人们总是有所取舍、有所好恶,对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认同什么抵制什么,总会有一定的标准。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在关于人生的思考中,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人生目的问题,要以人生的价值特性和对于人生的价值评价为根据。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生价值的主体是人。&人&具有多重含义,既可以指人类社会,也可以指群体或个人。从人生实践的角度出发,可以把人生价值的主体分为人生实践者自身和社会两个方面。价值客体是人生,是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的一系列实践活动。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1、人生的自我价值
所谓人生自我价值,是指个体的生活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作为一定社会关系中活动的个人,他的人生活动必然包含了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意义。由于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自我价值也是多方面的,如个人对基本生存条件的获得,对自我社会身份的确认和尊重,以及在知识、道德、人格等方面的自我完善等。
2、人生的社会价值
所谓人生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体的人生对社会和他人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是个体人生对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实现和满足,主要表现为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3、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在人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个人既不单纯是社会和他人的手段,也不单纯就是目的,这个&必然的事实&是我们认识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的基础。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不仅是个体生存的前提,也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条件。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基础。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人总是生活在社会当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人是社会的人,这不仅意味着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材料事例:海尔总裁张瑞敏&&在为社会作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人生价值评价是人们用一定的人生价值标准衡量他人或自己的人生实践活动对社会的作用时,所做出的定性定量的综合性评定。人生价值评价的形式是主观的,但评价的标准是客观的。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人是社会的人,总是生存和活动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当中,并受到一定社会关系的制约。在实际生活当中,人们会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以独特的思想和行为赋予生活实践以个性特征。不过,任何个体的人生意义只能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条件基础之上,并在社会中得以实现。离开一定的社会基础,个人就不能作为人而存在,当然也无法创造人生价值。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标准。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反之,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越小。如果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没有贡献,反而起到某种反作用,那么,这种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表现为负价值。(材料事例:丛飞,与178个孩子的生死绝唱)
(二)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
人生价值的评价既有自我评价,又有社会评价。自我评价是以自我的价值目标为标准,对自己的行为的评价。自我评价由于受个人能力、素质以及现实生活中利害关系的影响,因此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是非常困难的。社会评价是社会站在社会整体的立场上,以社会的利益作为评价标准的评价方式。评价人生价值不能以权力、地位、荣誉、金钱为标准,也不能以是否得到社会的公认为标准。为了使人生价值评价更趋合理,就必须不断完善社会评价机制,提高评价者的素质,同时期待社会实践和历史作为人生价值最公正的评判。
要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坚持: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人生价值的实现就是使人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表现出来,将人们内在的、潜在的能力表现为外在的现实的价值。人生实践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人生价值的实现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一)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大学生应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建立在正确地把握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为我们所提供的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是人们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每个人的自身条件都会与其他人有一定的差异,某一个具体的价值目标,对这个人来说是恰当的、比较容易实现的,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就未必如此。因此,应当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青年时期是一个人自身条件变化较大的阶段,再加上社会经验、人生阅历等方面的限制,人们往往容易把主观的想象当作对自身条件的认知,夸大或者低估自身的能力,不切实际地抬高或者贬低自己,从而给人生价值的实现带来意想不到的障碍。因此,客观地认识自己,是确定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
2.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锻炼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人在自然天赋上有这样那样的差异,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但这并不是说,人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个人的主观努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人的能力具有累积效应,能够通过学习、锻炼而得到强化。比如,一个人最初只有参与劳动的一般体力条件,但在劳动过程中,他会不断地提高技巧,积累经验,劳动能力就会不断得到增强。大学生可塑性强,正处于增长知识才干的关键时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条件。
3.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人生价值终究要通过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展现出来。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爱因斯坦,但是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尤其是人生的道德价值的实现就在尽职尽责、奋发努力的过程中。
4.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当代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在实践中继承和弘扬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畏惧劳苦,贪图安逸,坐享其成,最终只能虚度年华,万事蹉跎。只要人生价值目标符合社会总目标,即使自身条件有所欠缺,也要尽心尽力、一往无前。&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人生终将有所收获。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今天最重要的社会实践,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青年人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肩负着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同学们只要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进,就能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创造无悔的青春。
为了大山里的渴望
&&&华中农业大学支教大学生徐本禹
【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颁奖辞】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我很快乐!因为社会上有许多好心人在帮助着我,而我也在帮助着别人!一个人救助不了全中国的贫困儿童,但我们可以每人救助一个,有千千万万个人站出来,就救助了全中国所有的贫困儿童。&
&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时候,愿意无保留地反射给别人。&
徐本禹,22岁,中共党员,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母亲在家务农。1999年,徐本禹考入华中农业大学经贸学院经济学专业。2002年暑假,徐本禹和另外4位华中农大的同学利用暑假到贵州贫困山村&岩洞小学&义务支教。从那时开始,徐本禹便走上了义务乡村教师之路。2003年4月,徐本禹放弃了本来已经考上的公费研究生资格,回到曾经支教的那所山村小学继续义务支教至今。
1999年,刚考入华中农业大学的徐本禹仍然挣扎在贫困的泥泞中,然而,一件偶然的事情让他懂得了&人活着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的道理。
大一军训结束后,武汉的天气骤然转凉。徐本禹的同学们开始穿上了羊毛衫,可徐本禹身上还是军训时发的那一套军服。这被同宿舍胡源同学的父母看见了,好心的夫妇执意将带给儿子的毛衣和毛裤送给了徐本禹。毛衣拿在手里软绵绵的、暖融融的,像母亲温暖的怀抱,因贫困而自卑的徐本禹第一次流下了感激和幸福的泪珠。
&那时候我就想,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和自己一样贫困的孩子,这样才能够报答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
偶然得到的爱心促使徐本禹开始向更多的人回报自己的爱。大一第一学期,学校得知徐本禹的家庭困难后,给徐本禹安排了一个勤工俭学的岗位:每天打扫学生宿舍的一层楼道。一个月后,徐本禹获得了50元的工资报酬。他留下7元零花,把剩下的43元捐给了山东费县一个面临辍学的小学生孙珊珊。第二学期,学校给徐本禹发了300元特困生春季补助,徐本禹只给自己留了一百元,其余的全部捐给了&保护母亲河&的募捐活动。因为给&保护母亲河&捐款,徐本禹被请进了电视台,成为&幸运地球村&节目的嘉宾。节目录制结束后,主持人许戈辉和田野留下徐本禹,鼓励他任何时候都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并塞给他一个装有500元钱的信封。从电视台回校后,徐本禹将500元钱分别寄给了安徽的一名贫困生和湖北荆州的苦难女孩许星星。那以后,自强自立的徐本禹坚持勤工俭学,课余时间刷盘子、值夜班、捡垃圾、做家教,只要能做的工作他都干。即使身无分文,他也寻思着&为别人做点什么&。
大学二年级,徐本禹除了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岗位外,还联系了几份家教。一次在汉口的一个学生家里,徐本禹无意中读到了《中国少年报》上刊登的一个整版新闻。那是一篇标题为《当阳光洒进山洞&&》的反映贵州贫困山村教育状况的图片新闻。图片配着文字:&狗吊岩至今水电不通,全村只有一条泥泞的小道通向外界。1997年春天,在云南某部当志愿兵的吴道江叔叔回老家探亲,拿出自己微薄的津贴请老师、买书本、制桌椅,在山洞里搭起了一所小学,让全村的适龄儿童免费上学。&回到学校后,徐本禹拿着报纸找到了辅导员陈曙,并提出想在暑假期间去岩洞学校教教孩子们。不久,一支由五人组成的&公民道德实践服务团&成立了,徐本禹任该团团长。
2002年6月,武汉的太阳已经变得火辣辣的了,为了能给山区的孩子们筹到更多的捐款,徐本禹开始在火炉般的武汉三镇奔波。与此同时,院里的几位辅导员和&公民道德实践服务团&的同学们也开始在校园内开展募捐活动。日,徐本禹和&公民道德实践服务团&的另几位同学一起带着从校园内和社会各界一共募捐到的三大箱子衣服、一口袋书和500元钱,坐上了开往贵州的火车。
徐本禹大学里最爱读《中国青年志愿者》这本书,其中他非常喜欢的一句话是:&有的人一辈子收获不了一滴眼泪,但在这一年里我收获了许多眼泪。&&每次读到这句话时,我就会想起狗吊岩村的孩子们。&徐本禹说那是让他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一幕:一群可爱的孩子手里拿着自制的小红旗簇拥在自己的身旁,小小的双手捧着几个煮熟的热鸡蛋硬要塞进自己的背包里,孩子们擦着泪眼,抽抽噎噎地问:&老师,你什么时候能再来?&
&我当时就给他们许诺了,毕业后就回去,一定会回去的。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去义务支教的原因,他们太需要我了。&&这个许诺是我的一个信念,其实从贵州支教一个月返校后,我就开始打算毕业后先考取研究生,然后保留学籍去义务支教。&徐本禹说有了这个明确的目标,自己复习起来像有了使不完的劲儿。
2003年春,徐本禹的成绩揭晓了:372分,第二名。
&考完后我就向院长和校研究生处递交了保留学籍去贵州义务支教的申请书。&徐本禹说,&当时同学们劝我不要太理想主义了,还提醒我,如果学校不能保留学籍怎么办?&果然,徐本禹保留学籍的希望破灭了。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还写了篇日记,把它发给了考研网,你现在可以在网上找到这篇文章。&
这是一篇名为《信念永恒》的文章。文章中写道:&今天是一个让我难以忘记的日子,当我得知今年学校不能保留我研究生的入学资格时,我做出了一生中最重大的决定,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去贵州贫困山区当一名支教老师。我想起了当地最穷的苗族老太太,人和牲畜住在一间房子里,房顶是用带洞的塑料布做成的,家里没有煤,没有床,她的侄儿睡在猪圈上面,她就睡在地上。返回学校后,每当外面寒风刺骨时,我就想起那个苗族老太太,贵州的天气也冷了吧,老太太怎么过冬呀?想着想着,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大妈,您现在还好吗?还有尊敬的老师、淳朴的村民,你们都好吗?想念你们的那位大学生马上就要和你们在一起了。&当天晚上,内心极度矛盾的徐本禹跑到了学校操场,围着操场一圈一圈地跑,跑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星星。他想起了自己一直资助的非常自强的贫困女孩许星星,想起了反对自己放弃学业的父亲,想起了自己家现在还是间土坯房,自己上大学时的学费还是父亲找乡亲们借来的&&
 &&哪怕读不成研究生,我也要去,那里太需要我了!&徐本禹说他无法忘记自己在为民小学的30多个日日夜夜:用长凳做成的书桌,两根木棍固定起的一块黑板,自己教孩子们唱歌、踢球、做游戏;孩子们把他拉到家里去做客,家长们为他做当地最好吃的饭菜;一想到这些,他的心就又飞回了岩洞里的为民小学。
徐本禹放弃了研究生复试。此后不久,徐本禹的母校华中农业大学也破格为其保留了两年研究生资格。
徐本禹支教的狗吊岩村几乎是一个封闭的信息孤岛,不通公路,不通电话,晚上只能点油灯照明;寄一封信也要在周末跑上将近20公里的崎岖山路;晚上,满身乱爬的跳蚤几乎让他无法入睡,浑身上下被咬得都是包,每天一成不变的玉米渣和酸菜汤是他的主食;先是一同支教的两个志愿者水土不服病倒,接着,一次意外的食物中毒让其他的志愿者也连续几天卧床不起&&
一个又一个的追随者悄悄地离开了。日这天,最后一个同来的志愿者也坐上了返回武汉的长途车,车窗内外,去送行的徐本禹同他无语对视。此后一年多的时间,徐本禹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大山里的教育事业,他的一日三餐是一成不变的包谷渣和酸菜汤。支教工作也远比他预计的困难,更让他焦心的是那些旷课和辍学的孩子,课余或周末,他就要挨家挨户动员那些旷课和辍学的孩子劝回到课堂上去。每到假期,徐本禹都克制住回家的冲动,他一边在武汉给人打工挣生活费,一边为狗吊岩村和村里的孩子争取募捐。
在徐本禹的忘我奉献和四处奔涌下,猫场镇狗吊岩村的环境大为改善,村里修了路、通了电,孩子们住进新校舍。2004年7月,徐本禹又坚持到更为偏远的大水乡大石村支教,在母校华中农业大学和贵州大水乡政府的支持下,&华农大希望小学&顺利奠基&&在徐本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支教队伍之中,目前已有13个国家的热心人士通过了解到了徐本禹的支教事迹,并要求资助大石小学的贫困学生。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人生价值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与如何对待人生环境有重要关联。所谓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正确对待人生的环境,主要就是要协调好自我身心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每个生命个体都处在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中,环境制约着人生,人生也是一个不断地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过程。人们只有协调好与自我、他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新的健康观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虚弱的状态》。&
生理完满&&身体健康;
心理完满&&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完满&&即个体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并为他人所理解、接受;
道德完满&&即不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自觉以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一)生理与心理
每个人都有身和心两个基本方面。身指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的机能;心指人的心理或称精神活动,通常用知、情、意来概括。身心关系不仅历来是哲学、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学科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人们经常用&身心健康&或&身心疲惫&来形容身心的状态。一般说来,身(生理)是心(心理)的物质基础,心(心理)为身(生理)的精神机能,二者相互作用,作为有机统一体对人的生活实践产生影响。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即所谓&身心健康&。生理健康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心理健康。往往有的人得了重病或身体有残疾,就会整日心情忧郁,陷于焦虑、抑郁的情绪中不能自拔,心理健康就会受到损害。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会影响人的生理健康。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高度紧张或抑郁状态下,由于其体内激素分泌、肌肉紧张度等的变化,会导致免疫系统受到某种程度的抑制,难以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这时人的抵抗力就会下降,疾病也就乘虚而入。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躯体疾病,好多都是心理疾病躯体化的表现。如慢性病、癌症等。因此,心理健康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生理健康更重要。协调身心关系以及身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保证人自身系统的健康和活力,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一个人自觉地调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普遍是健康的,能够进入大学学习,本身也说明同学们具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少数同学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产生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地看来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大学生处于特定的心理期,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内因。
社会环境的影响,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外因。
(材料事例:研究生背不动&小偷&的包袱)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
常人眼里,走过高考的&独木桥&进入&象牙塔&的大学生们,过的应该是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眼下一些学子却因&心病&而看不到洋溢着青春的笑脸,因&心病&而使其生活甚至未来人生蒙上了一层阴影。据调查,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正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及精神分裂等方面。一些研究资料还显示,大学生中因为精神问题而休学或退学的人数占休退学总数的30%左右。
据专家介绍,如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严重的自卑心理、不同程度地表示&厌学&、感到心理压力特别大、与人交往困难、对家长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学生对某位老师很反感、对考试感到紧张恐惧、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及出现逃学、偷窃、打架等各种行为问题。而常见的心理疾病有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等。
  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日前公布了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等地高校1000名大学生进行的心理调查。调查显示,超过25%的被访者曾有过自杀念头。调查还显示,大学生犯罪案例的增加也让人触目惊心,绝大多数犯罪行为也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高智商犯罪,恰恰是敏感孤独人群才会出现的&刺激&反应型&暴力犯罪。
眼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由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交际困难、情感困惑及学习、就业压力这四大诱因诱发。
  心理专家认为,大学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可能导致学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心目中的大学不统一,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与自己以往的生活环境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另外,新生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尤其是在名牌大学,与其以前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大不一样,这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三)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合理地调控情绪。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此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也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与他人打交道,与他人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是人与社会关系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明确个人在与他人关系中的定位,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才能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 (一)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1.平等原则。 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平等待人就是要学会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只有平等待人,才能换取别人地自己的平等相待。
2.诚信原则。 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诚信要求在交往中,彼此应当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重信用、守信义。
3.宽容原则。 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宽容就是心胸宽广,大度容人,对非原则性的问题不斤斤计较。
4.互助原则。 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在人和人的交往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对增强彼此的理解,加深彼此的感情,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正确认识竞争。竞争是互动双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社会同一领域里与对方展开的竞赛争胜的活动过程。对人类而言,人类的发展,始终充满着竞争。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呈现全球化竞争格局。面对国与国之间经济和科技的竞争,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增强竞争意识,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提升参与竞争的能力。对社会而言,竞争有利于国家快速发展。有时会显得似乎不近人情,有的人甚至会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但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造福于人民和国家,是符合道德与法律的竞争。对个体而言,竞争影响人生。竞争能激发人的创造潜能;竞争能拓宽人生业绩,对人生发展有重要意义;竞争能让人们满怀希望,朝气蓬勃。但竞争也容易使人在长期的紧张生活中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等问题。需要正确对待竞争,在竞争中保持健康的思想心态。
2.正确认识合作。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达到共同的目的而联合,为相互利益而协调一致的活动。合作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根基,是人生力量的源泉,是事业成功的土壤。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协作,团结有力量,团结能制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在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中引入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同时,它又促进了人际交往,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注意培养积极进取、奋力争先的品格,注意培养友好合作、互帮互学的品格,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系统内容复杂、学科交叉、配合精密,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健康的心态、团结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单靠个人奋斗而不善于与他人合作,在现代社会之中是难有作为的。
3.正确地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乔丹的眼泪
多年前得到一场NBA决赛中,NBA中的另一位新秀皮蓬独得啦33分超过乔丹3分,而成为比赛的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比赛结束后,乔丹与皮蓬紧紧相拥抱着,两人泪光闪闪。
这里有一个乔丹和皮蓬鲜为人知的故事,当年乔丹在公牛队时,皮蓬是公牛队最有希望超过乔丹的新秀,他时常流漏出对乔丹不泻与故的神情,还说乔丹哪方面不如自己,自己一定会把乔丹推倒一类的话等。当乔丹没有把皮蓬当作潜在的威胁而排挤,反而对皮蓬处处加以鼓励。
又一次,乔丹对皮蓬说:我俩的三分球谁的好?皮蓬有点心不在焉的的回答,你明知故问,当然是你。因为那时候乔丹的三分球的命中率是百分之28,而他的是百分之26。但乔丹微笑的纠正,不,是你!你投的三分球的动作规范,自然,很有天赋,而我投三分球还有很多弱点。并且还对她说我扣篮都用右手,左手也是辅助以下,而你却能左右都行。这一细节连皮蓬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深深地为乔丹深深的无私所感动。
从那以后,皮蓬和乔丹成啦最好的朋友,皮蓬也成啦公牛队17场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而乔丹的这种无私的品质为公牛队注入拉难以击破的凝聚力。从而公牛队创造拉一个机一个的神华。乔丹不仅以球技,还用他那坦然无私的广阔的胸襟赢得拉所有人的拥护和尊重,包括他的对手。
&&&&&&&&&&&&&&&&&&&&&&&&&&&&&&&&&&&&&&&&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生的内容是由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所构成的,个人与社会不可分离,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个人与社会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只有正确地把握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协调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为每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问题。
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个人都有个体性,有其特定的思维、行为方式和需要。人总是从自己特有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外界事物,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与独立性。人的个性与独立性存在于人的社会性中,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发展自我意识,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进行理智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充分的社会化过程,把个体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才成为社会的人。所以,协调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突出地表现在集体的学习、工作中或与人交往中,能共大同,存小异,在达到共同目标过程中以自己的个性等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而不是以个人的兴趣、爱好或信奉的&理论&强加在集体与他人身上,否则是孤独的、我行我素的人格表现。
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人的需要的满足,都只能借助于社会,都是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的。个人需要不纯粹是个人的,它或多或少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需要也不是脱离个人需要独立存在的,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孤立地考虑个人需要,而不考虑社会需要,不联系社会需要来考虑个人需要,将使个人需要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导致个人欲望、个人需要的无限膨胀,最终不仅不能使个人需要得到满足,甚至还会使个人走上危害社会、违法犯罪的道路。
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不是简单相加,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个人利益的实现。个人利益一旦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
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和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个人的权利、自由是在社会中获得的,没有社会,个人的权利、自由都无从谈起。离开了个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个人的权利、自由也就无从实现。因此,享受个人的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的责任、义务是统一的。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运动和发展的规律,人的活动必然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如果人们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必然受到惩罚,按规律办事,才能获得成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充分证明这一点。生态破坏和资源枯竭,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危机,这种危机是全球性的,并且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寻求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
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在漫长的物种进化中,人从自然界脱离出来,成为当之无愧的&万物之灵&。但无论人如何进化,都改变不了这样的事实: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
&&&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人对自然的改造也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夺自然资源,只考虑当前需要而忽视后代利益、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的问题。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也与日俱增:水源、空气、土壤受到严重污染,大量的动物和植物变成了珍稀种类乃至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和湿地迅速减少,可利用资源日益短缺直到面临枯竭&&人类正饱尝着无节制地向自然开战和索取而造成的恶果。人类改造自然的目的在于使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但现在事与愿违,大自然在严酷地报复人类,人类如果再不改善与自然的关系,必将遭受更大的灾难。因此,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人类以及人类的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3.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关系。因此,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问题。
今天,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现代化,一定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避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颅内高压三主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