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蹲过监狱的人照相右上角有警徽吗?突然发现朋友一张照片作文右上角有个警徽是在监狱里照的吗??

当前位置: >>
>> 正文内容
一个镌刻着警徽的生命能走多远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日 点击数:
——记陕西岚皋县公安局治安大队长、共产党员张本树
新华社记者 张严平 陈 纲  他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无数次的化疗之后,头发已经脱尽,瘦小的身躯裹在肥大的病号服中,显得空落落的,唯有一双清澈坚毅的眸子透着一种生命的热烈。我们走上前,他挣扎着坐起身,低声对一旁的妻子说:“把警服拿来,我要穿上……”“这么热的天……”妻子有些犹豫。“不怕,我要穿上!”他执意着。猛然间,看到他眼中的泪花。这就是那个一年前在办案中昏倒,被查出身患白血病的警察吗?这就是那个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震惊全国的“6·22”特大矿难黑幕的警察吗?这就是那个在大山里,为了群众一头牛、几只羊终年跋涉、舍命舍力的警察吗?那一刻,我们感受到一种无言的震撼。他就是陕西岚皋县公安局治安大队长、共产党员张本树。他为老实的农民找回被拐卖的妻儿,为贫穷的乡亲找回丢失的山羊。在他的眼里,老百姓的事桩桩都比天大。岚皋山连山。县公安局的一位民警指着远处一座笼罩在云雾中的山峰说:“那是离县城最远的官元乡,1995年以前还不通车,天不亮从县城出发,要走到晚上10点。张本树就是从那里开始做警察的。”于是,我们驱车翻山越岭进了那座大山。在横溪乡大河村,我们见到了村民肖世勤,一听我们提到张本树,老汉落泪了,张口就问:“张队长好了吗?”1992年,肖世勤的妻子和8岁的小儿子被人拐卖到了四川万源市大竹乡柏树村。山里人常说:女人家,女人家,家里没了女人,就不算个家。肖家的日子像塌了半边天。那时的官元区派出所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派进去的人多呆不住,走得只剩下一个内勤。肖世勤来报案,如泥牛沉海。一年又一年,老实的汉子自己带着大儿子苦苦度日。1994年,34岁任横溪乡党委书记的张本树被前往办案的县公安局负责同志看中,问了一句:“愿不愿意干公安?”他回答:“愿意。”这年年底,张本树穿上警服,当了官元乡派出所所长。上任不久,他见到了又一次登门报案的肖世勤。这个贫苦苍老的农民在哭诉之后,说了一句:“我没的钱,不知你们肯不肯给找?”张本树流泪了,他握着老汉的手说:“帮你找回亲人是我们警察的责任。这个工作我们早就该做,我们对不起你!”两天后,做了初步调查的张本树和一位民警带上肖家的大儿子,徒步翻山越岭向四川万源出发。所里没有办案经费,临行前,他向一个熟识的店铺小老板借了400元钱。一路上,他们吃饭只挑一元钱一碗的清汤面,住宿只拣一晚上五六块钱的大通铺,直走了两天两夜,找到肖家儿子被拐卖的村子。母子三人相见,抱头痛哭。正要起身,那户花钱“买了媳妇”的人家二三十口子亲戚围了上来。张本树立刻让同去的民警带着母子三人先走,他自己做了“人质”。他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结果那些人自动给他闪开了一条道。回到大河村,肖家大团圆,肖世勤当即要给张本树磕头,被他一把拉起来。这年年底,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的肖家杀了一口猪,要还张本树的400元钱。他谢绝了,对肖世勤说:“你孩子还小,日子也不宽裕,用这笔钱好好找个项目。”同去的民警心里清楚,所长那个月还上小老板的钱后,一个月的饭碗里没见肉星。多少年过去了,肖老汉依然抹着泪说:“张所长拿俺老百姓当亲人啊!”把老百姓当亲人的张本树,在岚皋这座大山里留下了太多感人的故事。佐龙镇正沟村有一个村民叫陈帮红,2001年7月他家的14只山羊被盗。他到派出所报案,说着说着,眼泪就流出来了。张本树深知农民的苦处,第二天就带上一个民警化装成收山货的人,顺着羊屎开始找。最后花了8天时间,去了3个乡镇,跑了300多里路,为陈帮红找到了被盗的山羊。犯罪嫌疑人被抓住后,又供出了与他人一起偷耕牛的事,结果这桩山羊被盗案又牵扯出了5起盗羊盗牛案。有人不解地问张本树:这些偷鸡摸狗的小案子,破了也立不了功,费那劲干啥?他说:“很多农民都是靠扶贫款买羊买牛,有的就靠一头牛几只羊活命,地里化肥种子、孩子上学、柴米油盐都是几只羊顶着。虽然偷鸡摸狗是小案子,但事关老百姓,件件都是大事。案子不破,我心里就难受。”张本树说得很朴素却道出了“人民警察”的真谛。人民是牵扯着他的肉连着他的心的,他做警察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张本树在地处巴山深处的大山里不停地奔波着,破过图财害命的杀人案,破过岚皋县最大的摩托车盗窃案,更破过许多不起眼的小案。十几年来,他累计办理各种案件1260起,调解各类纠纷980起,为国家、集体、个人挽回各种经济损失300余万元,被当地的百姓誉为“贴心的保护神”。面对生死之迫威武不屈,为讨公道义无反顾。在他看来,为老百姓伸张正义死了也值得山西省繁峙县发生的那起震惊全国的“6·22”特大矿难黑幕,令人难忘。很少有人知道,最初揭开这起矿难黑幕的是陕西岚皋县的民警张本树。那年,矿难发生后,矿主为逃避责任,残忍地焚尸灭迹,在这起矿难中遇难的20多名岚皋籍民工的家属“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一个上午,一个声泪俱下的求助电话打到岚皋县委、县政府。当天,县里做出决定,派县公安局治安大队长张本树、民警胡旭东以及县法院的一位同志,组成工作组前往繁峙。见到家乡政府的人,20多名家属像见到亲人一般哭成一片。张本树也哭了,他对乡亲们说:“我们来,就是要为大家讨回公道,生要见人,死要见尸,黄土不能埋冤魂!”要揭开事件的真相,找到遇难矿工的尸体是关键。一位民工的家属对张本树说,前几天夜里,她去矿上找人,在乘车下山的路上,看到矿上有辆蒙得严严实实的车拐进一个没有路的山沟里去了。凭经验张本树判断,那可能就是矿主抛尸灭迹的地方。他们在当地找了一位向导,又联系了专程采访矿难的两位记者一同进了山。北方的酷暑,干燥又闷热,几个人走得口干舌燥,喉咙冒烟。张本树流鼻血的老毛病又犯了,大家劝他休息,他不肯,用手塞住鼻孔,挥挥手:“接着找”。4个多小时之后,他们终于在距离矿难10多公里处的一个山沟里发现了一块新翻动的土堆,刨了几下,便找到了被烧焦后埋藏的骨头和没有烧尽的衣物碎片。紧接着,在附近的沟岔中,他们又找到8具被草草掩埋的尸体。张本树和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悲愤交加。他们拍了照片,搜集了现场的各种证据,正准备离开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不知什么时候,他们的身后围上了30多个脸戴墨镜,手持钢器,身份不明的人。向导吓得面色铁青,忙对张本树说:“你们快走吧,矿主是这里的黑帮老大,手下人多,还有枪。”张本树二话没说,迅速将记者身上拍有现场证据的录像带转移到自己身上,接着拨打“110”报警。然后,他转过身,整整身上的警服,对围过来的人大声说:“我是人民警察,谁敢乱动!”那伙人有些胆怯了,围着张本树一行,不敢贸然上前。紧张的局势足足持续了5个小时,直到当地警察赶到,他们才脱离了危险。回到旅馆的当天夜里,两个大汉突然闯进了他们的房间,随手一扬,扔出了几沓厚厚的钞票,冷冷地说:“这里的事我们已经摆平了,识相的话就赶快回去,这3万块钱就权当你们的辛苦费。如果再多事,当心走不出繁峙!”张本树气得脸色发青,他一字一句告诉对方:“事情不查清,民工的赔偿不落实,我们决不会离开。请把钱拿走!”来人恶狠狠地丢下一句:“走着瞧!”抓起钱,扬长而去。张本树一行连夜转移了住处,在随后的几天里,他们继续进山寻尸。不多日,他们又分别在距离矿井10多公里的地方,找到了27具尸体。至此,死亡人数被确定为37人。在爆炸事故发生8天后,被隐瞒的矿难真相终于揭开了。消息传开,立即引起全国各大新闻媒体的强烈关注。7月2日,中央有关部委及山西省政府组成联合调查组,正式展开对繁峙“6·22”特大矿难事故的全面调查。最终,涉此事件的犯罪嫌疑人全部被缉捕,矿难家属得到了应有的赔偿。回到家乡,岚皋20多名死者家属含着热泪,点着鞭炮,拥到县公安局送上了锦旗。他从未利用职权为家里办过一件事,收过别人一分钱,他立志要做一个干干净净的警察在有些人眼里,张本树,一个县公安局的治安大队长,位显权重,一定是威风八面,想啥有啥,日子过得富富足足。我们走进了张本树的家,当这个能毫无遮掩地透视出一个人全部信息的私人世界呈现在面前时,令人久久无语。他的家在一幢简易楼的三层,50多平方米,没有经过任何装修,衣服杂物塞在几个纸箱子里,张本树和妻子的床是两个木凳架一张床板,女儿的床竟垫着一摞砖。由于房间太小,厨房和卫生间就设在走廊上,日光灯和吊扇是前任房主舍弃不要的,家里像样的东西是一台25英寸的电视机和一台冰箱,那是他妻子下岗时用一次性买断工龄的钱购置的。坐在这个简陋的家里,我们理解了他曾经的一句承诺:“请吃不到,送礼不要,闲事不搞,违反原则的事不弄!你要当官,要当人民的警察,就不能只想着发财。拿了别人的钱财,就把人民警察的形象糟蹋了。”十几年间,人民警察头上顶着的那一颗代表了崇高使命和荣誉的警徽,在张本树的心里始终比天大。1998年,张本树的妻子王锡芝下岗了,失去工作后,她向所在单位申请,获得了每个月70元钱的“低保”,结果只拿了3个月,按照新的政策标准,她的“低保”被取消了。妻子想让张本树找人疏通一下,张本树说:“这种不符合标准的事,我们不能搞!”2001年,岚皋县城开始开办以象棋等娱乐活动为主的营业性活动中心,妻子跟张本树提出自己也想开一个。他又一口回绝:“按规定,干警的家属不能从事这项活动,给公安抹黑的事,别让我办!”2003年7月,张本树的女儿张媚靠着银行贷款,从安康第二师范学校毕业。女儿想,爸爸没钱,但靠爸爸的权力总可以给她找份好工作。没想到,张本树不仅不托人找关系,反而对女儿说:“大中专毕业的学生又不是你一个,等县上公开招考的时候,你凭本事去考吧。”后来,她到离家70多公里的农村小学任代课老师,每月工资只有250元。一年中,除寒暑假外,张媚几乎不回家,因为回一趟家要倒两次车,坐一次渡轮,还要坐摩托车,路费要60元,她回不起。张本树家里的日子一直过得十分拮据,但这一切都没有动摇张本树廉洁从警的原则,他在种种诱惑面前,始终恪守着一个共产党人、一个人民警察的节操。因为他知道,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能全部用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岚皋地处巴山深处,矿产资源丰富,开矿的老板很多。手里掌握着民爆物品审批权的治安大队长张本树自然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一些老板直接给他提出:“张队长,平时你把兄弟管松点,这个矿就让你入股。”有的甚至提出:“张队长,给你一个矿洞,自个找人开,你就会金钱滚滚。”张本树对那些揣着“红包”、提着礼品来要求批条子的人,全部拒绝,并一再对家人嘱咐:“有人来办事,请他们到办公室来,有来送礼的,一包烟都不能要。咱穷要穷得踏实!”办案中,张本树更是秉公执法,对任何想拿钱买断法律公正的人,从不留情面。一次,一个涉赌的当事人通过张本树的朋友出面说情,请求减轻处罚,并送上2000元钱的“好处费”。张本树不但拒收这笔钱,还以贿赂为由,给予从重处罚。2004年7月17日晚,为核查一起重大案件已经3天没有休息的张本树,在岗位上突然昏倒,被紧急送往医院。检查结果显示,他患有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也称血癌。痛苦之后,张本树积蓄起的是坚强的意志。春夏秋冬,几经化疗,他的头发长了又脱,脱了又长,连医生都惊异于他顽强的生命力。他的战友心里最清楚,支撑他的唯一信念是:病好了,还要继续工作!(《安康日报》2005年8月24日)
注:张严平同志2005年荣获“范长江新闻奖”。
文章录入:ak_sjx 责任编辑:ak_sjx
上一篇:( 02-13 )
下一篇:( 02-13 )
没有任何带图片的信息!为党旗添彩 为警徽增光---我监集训队临时党小组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访问次数:次
【大 中 小】【关闭】【打印】相关信息
登记备案号:苏ICP备号-1
声明:以上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对本网站转载的内容如有意见,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调整!
江苏监狱管理局版权所有警徽照耀二十年我的人生很成功
>>>>>>本页
警徽照耀二十年我的人生很成功
&&&&日&&05:05&&&&深圳商报
今年53岁的钟炽群当了20年警察,从法医、刑警队长、派出所长一直到戒毒所长。20年,将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老头”。回忆自己走过的路,钟炽群面带微笑——
警徽照耀二十年我的人生很成功
本报记者程军祥实习生张维维
采访钟炽群的念头,源于不久前龙岗分局的一次缉毒行动。那是在葵涌,记者当晚跟踪了整个缉毒过程。在第一次行动中,一个50多岁的老头冲在最前面,狂追毒贩2000多米,先用一个擒拿动作把一个女毒贩按倒在地,又一脚踹倒企图逃跑的一个男毒贩的摩托车,瞬间将一男一女两名毒贩制服并死死压倒在地。在当晚三次行动中,老头一直冲在最前面。随行的警察告诉记者,这个老头就是龙岗公安分局强制戒毒所所长钟炽群,别看他瘦小,身上还装着心脏起搏器,但每次行动中他都是一个拼命三郎。
记者联系他要采访,但一直被拒绝。7月22日,老头终于答应和记者聊聊自己的警察生涯。等坐在这个笑声爽朗、身材瘦小的“老头”面前时,记者才知道,两天前他已经从所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将戒毒所的重担交给了年轻人。
次次行动他冲在最前面
大家都喜欢叫钟炽群为“老钟头”。经“老钟头”破的案子数以百计,每次寻找线索、抓捕罪犯,钟炽群都是亲力亲为。同事们说,每次行动,他都全程参与,总是冲在最前面。在缉毒所,他呆了22个月。然而,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钟炽群几乎每天白天钻进戒毒居室与戒毒人员谈话、了解线索,晚上带队到现场抓犯罪嫌疑人,乐此不疲。
去年4月9日下午,钟炽群在戒毒人员中了解情况时,经3个多小时耐心细致的工作,获悉了一条杀人案件的重大线索。晚上,他带领行动小组,由举报人引路,在嫌疑人居住的出租屋附近埋伏守候。嫌疑人一出现,钟所长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把嫌疑人死死摁住,将其制服。经突审,嫌疑人赵某供认了其在1999年6月间,因与兄弟分家时在财产问题上发生争执,一怒之下杀死嫂子然后潜逃的犯罪事实。
年初,通过在戒毒人员中深挖,钟炽群获得了一条涉枪贩毒的重要线索。当晚,他带领民警来到布吉镇,在布吉镇老圩村一区32号附近埋伏。时机成熟后,钟所长不顾嫌疑人可能有枪的危险,第一个冲进二楼出租屋内,将毒贩林某抓获,缴获毒品海洛因约30克、摩托车一辆。另外又在老圩村老围一出租屋三楼,查获毒品海洛因约42克及毒贩的左轮手枪一支、子弹16发(其中6发已上膛)。
在戒毒所,钟炽群带领干警一共破获刑事案件124宗,抓获罪犯和违法吸毒人员超过200人。
身上装着“心脏起搏器”
忘我的工作,无休止的加班加点,严重影响了钟炽群的身体健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钟炽群老是感觉心脏不舒服,一紧张心跳得特别快。但钟炽群没有告诉过任何一个人,工作照干班照加,不舒服了就躺着,做上几个深呼吸。直到有一天,他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大家才知道了真实情况。
后来,他接受了手术,安上了起搏器。“我的心有时候跳着跳着就停了,没办法,只好装个起搏器。”钟炽群笑着摸了摸他心脏的位置,仿佛是在摸一个不听话的小孩。心脏手术并没有减缓钟炽群对警察工作的热情,他反而跑得更快了。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干警小刘说,手术过后,钟所还是那样拼命,经常干到凌晨三四点,不少年轻警察都觉得吃不消,可他就像一点事没有一样。
钟炽群说:“我从来没有担心过自己的身体。别看50多岁了,伏卧撑还能做50来下,许多小伙子还没有我跑得快咧!”
在钟炽群乐观的背后,有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隐情。去年4月,当他从北京参加完全国深挖犯罪工作会议回到深圳后,他的妻子被查出得了乳腺癌。面对突如其来的不幸,钟炽群安慰妻子要坚强。在去广州做手术时,钟炽群向单位请了一个星期的假,但三天后,他又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在妻子漫长的化疗过程中,钟炽群一次假也没有请过。
让吸毒者感受到温暖
在戒毒人员面前,钟炽群像一个父亲一样。几乎每天他都要进戒毒人员宿舍检查,天冷了,给他们添被子;天热了,给他们送凉茶;情绪不好,陪他们聊天;楼梯脏了,钟炽群带领民警们打扫,经常一干就是两三个小时。
有一个戒毒人员刚到所里时比较蛮横,经常找茬欺负其他戒毒者。钟炽群不仅每天和他谈心,还专门将这名戒毒者的妈妈请过来一起做工作。经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数次谈心后,这名戒毒人员终于改过自新。
钟炽群告诉记者,不少吸毒人员年龄特别小,大多数都是因为好奇而吸毒。这些孩子实际上都很可怜,他们也想早日戒掉毒瘾,所以一定要给他们爱,让他们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对他们彻底戒掉毒瘾很有帮助。
在和这些吸毒人员朝夕相处中,不少吸毒人员和钟炽群交心,给他提供了不少重要线索。通过这些线索,钟炽群和他的同事们挖出了一批大案要案。
警察是自己无悔的选择
在20年的警察生涯中,钟炽群立功无数,但他对名誉看得很淡。北京人民公仆编辑委员会要出一本书,曾让钟炽群寄两张两寸照片过去,钟炽群没有寄。谈起这事,他淡淡地说:“我不贪这个。”现在,钟炽群要从他当了12年的所长岗位上退下来,很多人都劝他好好休息,陪陪生病的妻子。但钟炽群说,重担虽然交给了年轻人,但自己的工作还得认真干;只要穿一天警服,就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钟炽群说,他将不少人送进了监狱,但也得到不少群众的信赖。在他先后工作过的布吉、罗岗、沙湾,他给老百姓干了不少实事,也交了不少好朋友。
当个好警察不光要有丰富的经验,更要有全面的知识。钟炽群觉得,知识不足是自己最大的缺憾。他说,虽然自己一直在学习,但毕竟因公务太多有些力不从心、精力不济,现在,应该有机会学些东西了。
作者:本报记者程军祥实习生张维维&&&&
Copyright , Shenzhen Press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深圳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有一种闪光来自警徽 有一种本色是为人民发布时间: 10:16:43【】【字体:
】【】  
  编者按
  他们是人子,却只能让自己的双亲在除夕夜置办一桌饭菜,看着碗碟上飘忽的热气,以慰丧子之痛;
  他们是慈父,却只能让自己的女儿一遍遍拨打“暂时无人接听”的电话,守在门口担心“爸爸会不会忽然没了”;
  他们是兄弟,却只能让自己的哥们儿拿着一张照片回忆曾经共有的风雷岁月;
  他们是这样一群人,时常受到群众的责难和怨愤,但不管是谁,一旦遇到危急情况,最先想到的,是他们;而在放飞白鸽的岁月里,流血牺牲最多的,也是这群人———人民警察。
  尽管一路霓虹,他们却无暇去计较个人得失;纵然遍布荆棘,他们也无法去思量明天是否会登上英烈墙。他们所能做的,就是默默守护一座座城市的祥和,守护城市中的每一个人的安宁。
  据了解,仅2007年以来,广东警队就有97名民警在维护社会治安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涌现出14名全国公安二级英雄模范,113名一等功臣,5名民警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7月31日,广东省委政法委、广东省公安厅举行《为民公安的足印》大型音乐情景叙事报告会,其中推出的6个英模人物,仅是广东公安的部分代表。
  今日,我们循着一位位英模的足迹,体味他们的感动。
  飞车擒贼猛将的“血色浪漫”
  从警,就可能每天面对流血,这本应是你无悔的选择,却因你身后有家,也成了你家人无言的担当,所以作为警察,有一种付出,我们难以估量,有一种奉献,我们很少奖赏
  法制日报记者邓新建
  日,广东省佛山市熙熙攘攘的街头。林伟光即将投入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街面还是像往日一样的喧闹,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一切都没有征兆,可“城市猎人”的眼睛已经发现了目标,两名飞车抢夺犯罪分子现场作案。于是,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极速比拼开始了———逃离者与追捕者的摩托车风驰电掣般掠过城市,这次的两名疑犯异常心狠手毒,投掷飞刀、用摩托车锁链甩打、撒辣椒粉,差一点让林伟光的队友车毁人亡。眼看疑犯就要逃脱,林伟光猛加油门,冲上去,双手离把,拔枪上膛,鸣枪警告。疑犯不仅不听警告,反而驾车向他冲来,想和他同归于尽,林伟光又一次果断开枪,将一名疑犯击毙。随后,他孤身单骑,继续追捕另一亡命之徒。他用摩托车飞扑过去将疑犯撞倒,自己也随之倒地,膝盖被撕裂了一条大口子,鲜血直流。他不顾剧痛迅速爬起,再次飞扑上去,将正在攀爬护栏的疑犯,死死拽住。
  这种飞车擒贼,警匪对决的场景,在好莱坞的大片中都往往要靠替身和特技才能完成的镜头,对于广东省佛山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打击街面犯罪专业队第四分队分队长林伟光来说却是“家常便饭”。
  自2004年工作以来,林伟光屡建奇功,参与抓获犯罪嫌疑人2500多名,现场击毙负隅顽抗犯罪嫌疑人2名、击伤2名,破获刑事案件3000多宗,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被评为“南粤十佳卫士”。
  可以说,街面,就是他的战场,摩托车是他的坐骑。
  自古猛将多传奇。林伟光的妻子谷婷婷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浪漫史”———他们的相识完全有点“组织安排”的味道。
  林伟光是一名勇不可挡的猛将,但也因为“勇”而造成了多次受伤,佛山市中医院的急诊室成了他经常去的地方。当时在医院当护士的谷婷婷知道他是便衣警察,对林伟光充满了敬意,而林伟光对细心体贴的谷婷婷也特别有好感,每次到医院换药总是找谷婷婷,一来二去两人谈起了恋爱。
  然而,第一次约会就出现了意外。当天,林伟光下班后驾摩托车搭谷婷婷吃饭。当他们即将到达饭店时,林伟光发现一辆可疑摩托车呼啸而过,就本能地猛加油门追上去,坐在后面的谷婷婷一个仰倒,差点掉下车。他们一直跟踪将近两小时,直到接班的其他队员接手,两人才放心去吃他们的第一次“烛光晚餐”。
  如果说他们的第一次约会是“惊险浪漫”的话,那么他们的婚礼则是“血色浪漫”。
  日是林伟光与谷婷婷结婚的日子。5月8日,林伟光在驾车跟踪一辆可疑摩托车时,一辆大货车忽然从小巷冲出来,林伟光紧急刹车不及撞向了货车车头,伤口从左大腿一直延伸到臀部,血流不止。队友立即将他送到医院,正准备下班的未婚妻看见林伟光浑身血肉模糊,迅速穿上白大褂,眼噙泪水为未婚夫做清创处理和缝合手术,一缝就是37针。
  “我一边缝,心里那是一个酸楚,很多难言的感受都一齐涌上心头,眼泪忍不住默默地流。本来和他的婚事家里就不同意,说嫁警察危险,肯定有哭鼻子的时候,好歹把家人说服了,请柬也发出去了,他却伤成了这个样子……”说起当时的心情,早已升格为林太太的谷婷婷对记者释然地笑了笑。
  “结婚那天,我不是如期和你好好的走红地毯了?”面对记者,林伟光急得像个小孩子似地“辩解”道。
  “你还嘴硬,当时你疼得咬牙切齿的,笑得好勉强,有人还说我怎么嫁了个跛腿。你路都走不稳,使劲拽着我的婚纱,我不停地跟你说,不要扯,不要扯,你差点让我走光了。”说完,谷婷婷哈哈大笑。
  “我答应过定要帮他们找回孩子”
  在人民警察的心中,都有很多很多的挂牵,也有很多很多的遗憾。为了老百姓生活的晴朗,他们真想把所有的风雨,都挡在自己胸前,为了老百姓家园的平安,他们真想把所有的危难,都担在自己的双肩。警察的誓言不会老,老去的是他们的容颜
  法制日报记者邓新建
  紧紧抱着孩子的父母,齐刷刷地跪在地上,哽咽的话语已有些含糊不清,只听得其中无数个“谢谢”……
  “回家,回家,带孩子回家吧。”这样的场景,对于广东省东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李灼华来说早已是“稀松平常”,但他仍然次次百感交集。
  由于东莞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飞速发展的经济,外来务工人员高达1000万,种种因素下诱发刑事案件每年高达3万多起,其中命案高达300多起,平均每天1起,涉枪、涉暴、绑架等其他严重暴力案件时有发生,外来人员犯罪、流窜犯罪突出,刑事犯罪形势十分严峻,给东莞刑侦部门带来了巨大压力和考验。尤其是近年来,拐卖儿童案件更是时有发生。
  有着27年警龄的李灼华对于刑事案件的侦破可谓是经验十足。曾荣获个人一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4次、7次评为年度先进个人、“东莞市优秀人民警察”、“广东省优秀人民警察”、“南粤十佳卫士”、“东莞市十杰青年”……
  然而,荣誉背后是无尽的艰辛,有不法分子甚至发出“江湖通缉令”,号称“重金悬赏”
  李灼华的人头。
  即便如此,面对东莞居高不下的拐卖儿童犯罪案件发案率,李灼华仍然选择了迎难而上。
  他把拐卖儿童犯罪案件作为“天字第一号”案件来抓,并于2008年在全省公安机关率先建立了打击拐卖儿童妇女案件“快速反应”机制———不管孩子是走失丢失还是被拐卖,只要群众报案,马上启动该机制,第一时间作出部署,动辄出动上百的警力,多警种配合作战找孩子。仅2009年,东莞市公安局就找回了530个丢失的孩子,并一举破获了多起拐卖儿童的陈年积案。
  李灼华告诉记者,在东莞,现在至少还有50万个孩子在“放养”,那些从外省到东莞打工或做小生意谋生的人,常常忙得顾不上自己的孩子,这些孩子很容易走丢或让陌生人带走,“所以我们一方面重拳打拐,另一方面想尽办法从源头治理,苦口婆心教他们怎样看好自己的孩子,增强防范意识”。
  李灼华说,在被找回的孩子和亲生父母见面时,都要特地给孩子打扮一下,会让人给孩子换一身新衣服,买一个新书包,不管孩子在养父母家生活得好不好,我们要让孩子感到政府的关心,亲生父母见自己的孩子打扮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心里也会好受些。
  即便如此,李灼华却说:“我心里清楚,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孩子没有回家,还有很多失去孩子的父母,千里迢迢而又十分茫然地走在寻子的路上,就这么在希望与失望之间,日落与月升之间辗转……”
  为此,铮铮铁骨的李灼华,曾恳切地对记者说———不要宣传他,因为他觉得心里有愧。
  靠透析维持生命的“拼命三郎”
  也许你曾经在街上看到过他,但是你绝对不曾想过,在那追捕嫌犯的矫健身躯背后竟是一副布满疮痍的身躯……
  法制日报记者邓新建
  他患肾功能衰竭,靠每周3次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然而他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战斗,发病8年,他依然活着。
  他就是庄宜生,广东省汕头市公安局巡警支队三中队副中队长。
  2000年10月,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33岁的他被确诊患上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和肝纤维化等绝症。
  连医生们都难以置信:8年多里,很多一起透析的病人都已离开了人世,他还活着;8年多里,他不断创造辉煌,日夜奔走在大街小巷,争分夺秒地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60多名,真正做到“走到哪里,维护群众利益的事就做到哪里”,“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几年前,为了照顾他看病,领导便没有安排庄宜生日常巡逻执勤的工作,但他在治病之余仍穿梭在他工作过的大街小巷之中,用他那仅剩的一只但仍旧锐利的眼睛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便衣巡逻。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个违法犯罪分子的归案都凝聚着庄宜生的心血,都能牵出一个个感人肺腑、惊心动魄的故事:
  2006年的一天,两名涉嫌飞车抢夺的歹徒在汕头市区中山路抢夺一女青年的项链,危急关头,庄宜生毅然抱病出击擒贼。最终,两歹徒“偷鸡不成蚀把米”,丢弃下作案的摩托车落荒而逃;
  日傍晚,刚在市中心医院进行完血液透析的庄宜生,在回家途中发现两名歹徒盗窃一女士的挎包,他当即上前擒拿,最终让挎包“完璧归赵”。
  一般的透析病人基本是躺在病床上度日的,而“闲不住”的庄宜生除了每周3次的透析治疗外,日常生活就是在四处穿街过巷。
  “你重病在身,干嘛还要这样冒着生命危险,每天去抓贼?”几经犹豫,记者还是问出了埋藏在心中许久的疑问。
  “我也知道,汕头不是只有我庄宜生一个警察,抓贼也不是除了我庄宜生其他人就不行,但我除了抓贼,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再说,我多抓一个贼,多拿一只眼盯着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汕头的百姓就多一点安宁。”庄宜生说。
  现如今,“巡警的拼命三郎———庄宜生”在汕头市已家喻户晓。
  “我在汕头这么多年,除了10年前到广州做了一次手术,哪里我也没去过。从警以来,我就一门心思抓贼,所以,不仅是老百姓对我很熟悉,连这座城市各种各样的贼都认识我。有一个惯犯见了我还这样对我说,庄同志,见你抓贼抓得这么辛苦,又有重病在身,以后我就不偷了,帮你省省劲。我说,你洗手不干也好,否则只要你一露头,我还会抓你,绝不手软。”说到这里,庄宜生一脸坚定。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庄宜生的女儿,年仅11岁的庄悦。
  面对记者,年幼的庄悦用朴素的语言道出了女儿对父亲的担心:“我看见爸爸在我面前晕倒过几次。有一次在饭桌前,吓得我饭都吃不下。爸爸见我害怕,后来要晕倒的时候,就想方设法不让我看见。我一岁的时候,爸爸就病了,我是在爸爸的病中长到了11岁,爸爸也像我上学一样,每天早出晚归。现在一放学我就给爸爸打电话,只要他不接电话,我就知道他又在外面忙,连续几个电话不接,我就急,怕爸爸忽然没了。”
  “有一次我抓完贼,一看有9个未接电话都是女儿打的,一到家,女儿抱着我就哭。女儿很懂事,知道我在做什么,为什么。”说到这里,“铁汉”庄宜生有些哽咽……
  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便衣警察
  那个行囊落下的地方,成了你心中的故乡,那片饱含激情的街巷,成了你生命的主场。你的励志故事,让很多像你一样卑微平凡的人,坚定了对生活的信仰,也让所有的警察时刻铭记,什么都可以后来掌握,而“人民”两个字,与生俱来,必须从一开始就放在心上
  法制日报记者邓新建
  在广州市黄埔区,有这样一位便衣警察,他不是科班出生,却成长为闻名于羊城的十大破案能手之一;从警13年,参与破获的各类刑事案件1700多宗;他还曾是广州打击盗抢摩托车“专业户”,而这个“专业户”的成长之路,是从他自己掏钱买回那些废旧摩托车,研究疑犯可能怎样篡改发动机号码开始的;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进娱乐场所,但他却有很多三教九流的“朋友”,他的情况线索都是来自老百姓,他屡屡破案,靠的就是深厚的群众基础。
  他说他寻找犯罪线索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不停地在群众中走访,不停地在群众中询问。他说他提审疑犯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和人促膝谈心,推心置腹地谈,从自己的身世谈起,谈得别人联想自己的往事痛哭流涕,很自然的让人把原委说出来,连一个杀人犯都不小心说漏了嘴,无意中招了供。
  “这么多年,我要抓的人,可以说一个都没有跑掉。”有胆量说出如此豪言壮语的就是广州市公安局黄埔分局的便衣警察,人称“警营许三多”、“破案神探”的黄先权。
  1990年1月,26岁的黄先权南下广州打工,先后做过饭店杂工、汽车配件零售店的售货员、鞋厂临时工、在路边摆过修自行车档。1992年他应聘成为了黄埔区大沙镇派出所的保安。
  “黄先权嫉恶如仇、见义勇为,有着近乎拼命的工作热情。”黄先权当时的领导给予了他这样的评价。
  1993年5月,黄先权与队友在追截两名可疑男子时,对方突然拔出手枪射击,子弹贴着黄先权的耳边飞过。凭借在部队练就的本领,黄先权不顾一切扑倒一名歹徒。另外一名歹徒见状撒腿就跑。与队友一起制服倒地的疑犯后,黄先权又继续追赶逃跑的歹徒。
  “结果,他又掉头向我迎面开了3枪,我只听见扳机叭叭地响,是子弹卡壳了,后来,我还从他身上搜出了10多发子弹,仔细一看,枪是真枪,不过是土造的,质量不好,要不‘三枪拍案’,我早就‘光荣’了。”说完,黄先权憨憨地笑了笑。
  因为“玩命”而名声大噪的黄先权在1994年底从数百万打工者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广州市首届“十佳外来青工”。1996年,黄先权被广州市公安局破格录用成为正式的人民警察。
  成为一名警察后,黄先权一直在刑侦第一线工作,凡事争着干,有两次甚至累倒在岗位上。这种近乎疯狂的执著,在他侦破的诸多案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2001年9月,黄埔区发生一宗抢劫杀人案。为摸查相关情况,他跑到增城
  市新塘镇,在外来人口聚居地,与农民工同吃同住一个月,终于摸到了疑犯的蛛丝马迹,成功破获该案;
  2004年4月,在侦查一宗杀人案件过程中,黄先权在菠萝庙船厂一带前前后后摸查了上千人。为了确认一个人名,他居然可以不厌其烦地4次找到同一个人询问情况。
  最让大家佩服的,还是他那股拼命三郎的劲头。
  2000年,在解救一起疑犯绑着炸弹在面包车里挟持女事主的事件时,面对突然情绪失控狂砸事主头部的疑犯。黄先权第一个冲过去拉开车门,和疑犯打在一起。吓得正准备射击的狙击手出了一身冷汗。黄先权不仅把女事主救出去,还把案犯身上的炸弹硬生生给抢下来。枪没开、炸弹没爆、人质也得救;
  2005年5月,为了起回疑犯丢入河涌的保险柜,面对已经高度污染、表面漂浮着无数垃圾的臭河水,他第一个跳入水中,前后打捞半小时之久,导致全身皮肤严重过敏;
  2006年,在抓捕一个飞车抢夺疑犯时,眼看着疑犯即将逃逸,他想都没想地从一栋五层楼高的楼顶翻越到嫌疑人所住的天台,擒获正往天台逃跑的嫌疑人,让围观的群众无不瞠目结舌。
  有人曾经问过黄先权干嘛这么拼命。他的回答是———他是从社会最底层走出来的,知道老百姓的生活太需要安稳。
  一位监管民警和死囚犯的几封信
  想这个世界少一点命运的风雨,就要用心灵升腾起一轮艳阳;想这个世界多一些人生的希望,就要用真情穿越所有的迷茫。那道感动生命的目光,那副托起正义的脊梁,很多人因此有了力量,很多人因此有了方向,很多人因此有了梦想
  法制日报记者邓新建
  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预审监管支队民警李世渊,一直珍藏着几封他和一个姓刘的死囚犯之间的往来通信。
  这个姓刘的死囚犯因一时气极,动手杀人,犯罪证据确凿,被判了死刑。他在铁窗内给李世渊写了一封满纸都是孤独、绝望、恐惧的信。李世渊和同事及时给他回了信。李世渊在信中说:
  相信法律,相信政府,不要终日被恐惧和痛苦包围,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配合好办案民警,用实际行动,重塑一个新的自我……
  收到回信的刘某感慨万分,他没想到李世渊居然真的给自己回了信,还说得这么在理在情,于是他又一次给李世渊写了信。
  李世渊依据刘某提供的重大线索,将另一杀人疑犯捉拿归案。他为刘某出具了立功证明。刘某万万没有想到,他真的活了下来。他激动地给李世渊写了最后一封信:
  多少日日夜夜我始终按你的教诲在努力,今天我终于赢得机会———改判死缓。
  这个用命得来的教训我定会永记在心,并且以此为动力,用实际行动来报答这一切的一切。其实我很想写信给你,但又怕影响不好,只有把你的恩情刻在骨里。我给你们磕头了,谢谢你们……
  “像我这样的监管民警,整天面对的是社会的阴暗、肮脏与丑恶,但高墙与铁网,没有阻隔我们作为一个为民公安的思考。我们一样是在用热血化解冷漠,用真情赢得人心。”从警14年来,李世渊成功破获了一大批大案要案。2003年4月起担任预审监管支队深挖扩线工作组负责人。
  2006年,深圳市公安局预审监管支队在总结深挖犯罪经验的基础上,抽调人员组成深挖犯罪专业队,由李世渊担任队长。专业队成立以后,李世渊带领队员,顺利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自2007年共收集挖掘各类犯罪线索900余条,破获各类案件182宗,其中重大特大刑事案件40宗(命案23宗);为17名检举有功人员出具立功证明。
  合格警察到底有没有标准?李世渊有他的认识,有他的标准。
  执法办案,难免受到亲情、友情、权力、金钱的考验。然而,他从来都是挺直了脊梁,断私情,去私心,始终抱定公仆之心履行着从警的誓言。
  2003年7月,在押人员杨某检举了8年前发生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一宗贪污、挪用公款上百万元的案件线索,据此线索李世渊将涉案嫌疑人抓获,并及时为检举人出具了有关材料。因检举人涉罪严重,法院最终以功不抵过对该犯执行了死刑。当远道而来的犯人家属提出要见一下民警时,许多人劝李世渊不要去,但李世渊仍“一意孤行”前往。
  “不管结果如何,你们工作组的工作无可挑剔。你是我遇到的最正直、最无私的一位警官。”临别时,犯人家属发自肺腑的话语也许是对李世渊最大的肯定。
  “网哨法”彻底改变“西关烂屋”
  那些温馨弥漫的窗口,是你守望着的心灯;那些出入平安的家门,是你迎送着的亲人。你把一片有些褪色的民居,编织出五彩缤纷的人文风景。你让他们知道,警察的追求,依然这么单纯与坚定
  法制日报记者 邓新建
  “曾经的‘西关大屋’一度被外面的人称为‘西关烂屋’。”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大屋社区的老居民康叔不无调侃地对记者说。
  西关大屋社区是广州市典型的老城区,辖区面积虽然只有0.39平方公里,每天的人流量却高达20多万人次,出租屋众多,而居民区多是三四层楼高的旧房子和低矮的平房,房子结构复杂,街内巷道四通八达,防盗难度相当大。社区内“两抢”、入室盗窃、盗抢机动车等多发性案件持续居高不下。
  然而,一个人的出现,却彻底扭转了西关大屋社区“在家怕愉,出门怕抢”的治安局面,社区的“两抢”、入室盗窃、盗抢机动车等多发性案件不仅逐年下降,入室盗窃案更是实现了超过5年的“零发案”纪录。
  昔日的“西关烂屋”也由此跃为平安和谐社区的典范。就这样,“西关大屋”再次声名鹊起,平均每两个工作日,就会迎来全国各地慕名而来考察取经的客人。
  而改变这里的正是早已被西关大屋社区居民视作亲人的现任广州市公安局荔湾分局昌华派出所副所长兼西关大屋社区民警———刘奕鹏。由他独创的改变社区治安局面的“法宝”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做“网哨工作法”。
  据刘奕鹏介绍,“网”就是“信息·宣传·人防·技防·监督”“五张网”构筑的社区安全防范工程,“哨”就是“大喇叭、小哨子和简易报警器”。
  2003年5月,29岁的刘奕鹏成了“西关大屋”的社区民警。为了把“西关大屋”打造成一个社区警务的共同体,他一家一户地敲开门,一次又一次向他们宣传“大喇叭,小哨子”对压减发案的妙用。开始,街坊们并没给他好脸色看,一次不行,他就去两次、三次……就这样,一粒沉寂多年的种子,在西关大屋温润的泥土下破土、萌芽,一点一点地成长成一片安宁和谐的人际生态。
  六年间,他发动各个层面的群众广泛提供治安信息,构建了一张覆盖社区各个角落的治安信息网络。
  他组织辖区内党员、民兵、退伍复员军人、治安员、保安员、居民群众,积极参加义务治安联防,编成9支群防群治队伍。他还首创了全国第一支中学生义务联防队,这支由12名学生组成的义务联防队,为学校周边良好的治安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不仅如此,他还编织了一张技防网络。在他的奔走下,全国第一家由居民自筹资金的电子监控系统,在西关大屋社区建立起来了。
  此外,用高科技和信息化编织的宣传信息网也在整个社区治安网络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006年12月,刘奕鹏在互联网上首创了第一个社区警务平台———西关大屋社区警务平台,社区居民通过它既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社区警务情况,又可以融入社区,为建设和谐社区建言献策。
  同时,刘奕鹏还发动群众对社区治安力量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举报;编织监督网;创建大喇叭、小哨子巡逻队……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里看到一张照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