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与考查的区别欧洲历史上走向联合的不同方式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考试说明2010年福建省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说明.doc2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2010 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历史学科考试大纲
一、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和《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历史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原则。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4.时代性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科知识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学科教育价值。
三、考试目标要求
历史学科基础会考要求测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
归纳、比较概括历史知识过程与方法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学习养、爱国主义情感、人文主义精神、民主意识科学精神世界意识。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知道古代中国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论欧洲统一方式的历史演变
论欧洲统一方式的历史演变
一、罗马帝国的政治统一奠定了欧洲统一观念的历史基础
回溯欧洲历史,从罗马帝国开始,谋求欧洲政治统一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歇过,但谋求欧洲政治统一的基本采用的是战争和暴力手段。二战后才出现了建立在和平和自觉基础上的新统一方式,目前这种得到广泛支持和普遍自觉参与的欧洲政治统一虽然没有完全实现,但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欧洲统一方式的转变是历史的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今天欧洲统一的发展与历史上政治统一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因为欧洲所蕴含的地理、政治和文化的内容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地丰富发展起来的,尤其对欧洲“大一统”观念和认同感的形成发挥了特有的作用。
罗马帝国作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结束了希腊时代欧洲政治的城邦分裂状况,初步奠定了欧洲区域的雏形。罗马通过扩张将地中海沿岸欧洲各民族逐步纳入其统治范围。除了北欧以外,整个欧洲几乎都被囊括在内。罗马帝国的建立,突破了城邦制狭隘的政治框架,将以地中海位中心的欧洲联结成了一个统一的世界性国家,标志这欧洲文明由地方性的分散发展进入一体化发展时期。欧洲的概念也是在罗马帝国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从最早的克里特岛的狭小地域的名称演变成现在的整个欧洲大陆的名称。[2]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特别是中世纪,罗马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被认为是最为完善和理想的,罗马帝国“被后世认为是最理想的国家”。[3]而长期的分裂割据动荡使人们对大一统的罗马帝国产生无限追忆和眷念。“毫无疑问,将欧洲凝聚在一起的仅仅是些共同的记忆和经历”[4]罗马帝国的“大一统”格局“不但创造了令欧洲人深感骄傲的灿烂古典文明,也是当今欧洲人认同联合的重要感情基础”[5]总之,罗马帝国几百年的政治统一对欧洲大一统观念和认同感发挥了特有作用,使得欧洲一直维系着“大一统”的观念。
罗马帝国灭亡后,“帝国的观念、皇帝的名称、帝王威仪的观念,附着于皇帝这个名称上的绝对的和神圣的权力的观念。这些都是罗马遗传给欧洲文明要素,”[6](p31)成为欧洲人心目中长期挥之不去的“情结”。对入侵蛮族而言,“罗马文明的形象和名称对他们有着深刻的影响,他们怀有想模仿再现保存它的某些东西的愿望。”[6](p52)所以在政治上
“日尔曼人诸王都企图成为罗马的继承者”,[2](p132)以再现帝国。虽然罗马帝国之后中世纪封建的分裂格局和近现代严格疆域分割为特征的“主权民族国家”体系成为欧洲政治发展的主线,但也出现过或紧或疏的政治“统一”。中世纪的查理曼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俄罗斯帝国等等都一直沿用着罗马帝国的名号,直到16世纪的哈布斯堡家族控制的西班牙领有了欧洲的众多领地,“一时间似乎要囊括整个欧洲”,但三十年战争后,“在欧洲实现大一统的迷梦停息了很长时间。”[7](P218)近代以来,部分欧洲统治者仍试图通过武力征服的谋求欧洲统一,但都以失败而告终。19世纪初,拿破仑征服的失败反而使主权民族观念和国家关系的均势原则被普遍接受,欧洲的分裂被“固化”了。特别是在均势态势下,为维护主权和独立这一国家的最高利益,强国或者建立霸权的图谋都会遭自其他国家的警惕和反对。这就使得没有一个国家或民族能够使用武力再实现欧洲的统一了。希特勒征服可以说是传统的统一欧洲方式的回光返照了,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但在一次次重塑罗马帝国政治统一辉煌的过程中,欧洲各区域间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得到了加强,也时刻提醒着欧洲人欧洲是一体的,使得欧洲统一一直是许多欧洲人心中的宿愿。
近代的民族国家体系和均势原则成为欧洲统一目标实现的最大障碍。但没有民族国家阶段,也就没有二战后欧洲实现欧洲联合的愿望和行动。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生,欧洲的民族意识也逐渐产生,民族主权国家逐步形成,形式上的“大一统”格局被打破。“民族国家间的矛盾、冲突乃至战争成为了几百年来欧洲发展的普遍现象”[8]。“‘民族国家’在欧洲中世纪末期出现,是因为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每个民族都要维护自己的经济主权和在此基础上的政治主权”[1](p335)。因此,民族国家自产生之日起就强调国家主权之上,一切行为以自身利益为中心。从这个角度看,民族国家和“欧洲统一”似乎是相悖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民族国家的兴起对“欧洲统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陈乐民先生指出的那样:“如果没有一个个的民族国家,‘欧洲’便仍然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有了民族国家,‘欧洲’轮廓才清晰起来。”[8](p41)一方面,民族国家体系和均势原则的确定是欧洲迈向现代化的主要动力之一,因为它赋予了欧洲更大的活力,罗马文明的衰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失去了活力,征服性的统一使帝国没有了竞争,失去了竞争的帝国也就失去了上进心。在当时正是长期分裂带来的各国相互之间残酷的竞争,引发了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崛起,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上的发展),高度发展又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联系,客观上又密切了各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发展最终导致了为了进一步的发展的需要而自觉联合的愿望,和在此基础上对“大一统”的认同。在这个过程中欧洲确立了自己在全球的中心地位,树立了欧洲人的自豪感。另一方面,民族国家之间的竞争引发了近现代激烈的矛盾和残酷的战争,给欧洲人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与痛苦,这不断警示欧洲人,只有实现联合和统一,才能保证欧洲的和平。所以,在民族国家体系开始形成之时,欧洲人也在探讨和实践着欧洲联合或统一的新途径。在整个欧洲建立一个统一的联邦或联盟,无疑是杜绝战争、争取和平的有效方法。这种理想直到现代才付诸实施。
二、中世纪到近代的文化统一孕育了欧洲认同的情感基础
中世纪到近代是欧洲政治上逐步分散化和民族化的时期,但分裂的欧洲仍被外界视为一个整体。欧洲民族的构成很复杂而且有差异,但是“他们却能感觉到独一无二的相似性,甚至是同一性。”[9](p132-143)特别是“他们在同异族文化接触后,既显示出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又表现出了欧洲文明的普遍性和统一性。”[10](p7)这是由欧洲文化同源性决定的,尤其是从中世纪到近代通过文化的统一使欧洲成为了一个精神和文化的整体。
在欧洲众多同源文化观念中最核心的是基督教的宗教文化观念,蛮族入侵灭了西罗马帝国,但基督教会却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在相当长时期里,基督教“丰富了欧洲的精神文明,激励了欧洲人的觉醒,努力促进胜利者和失败者的融合”。[10](p12)同时,“基督教起到了罗马武力征讨所没有起到的文明整合的作用,它把罗马帝国未能涉足的蛮族世界和帝国曾统治过的旧省区联为一体,并赋予延续至今的欧洲文明所具有的‘基督教文化圈’的基本特征。”[11](p71-74)中世纪欧洲由此具有了基督教一元化特征。
基督教信仰的同一性使中世纪成为欧洲文化认同形成的决定性时期,一个群体内人们相互之间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与他群体的对立和比较中确定的,欧洲观念的逐渐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欧洲与其他异种文化特别是与同属亚欧大陆的东方世界的不断冲突和碰撞中发展并巩固起来的。亚欧两大洲不单是地理上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和心理上的分割,两大洲的最终分离也是中世纪东西方在宗教上的分离和冲突造成的。基督教诞生于东方,在罗马帝国晚期成为了帝国的教会,流行于整个地中海区域。罗马帝国的衰落和灭亡对西方基督教会的影响有限,反而给它势力的扩张提供了机遇。随着蛮族的入侵及其政权的建立,基督教开始逐步和蛮族政权结合,相互利用,并以各种方式开始在蛮族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使自己的在西方影响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当基督教在西方得到广泛传播并占据统治地位之时,东方兴起的伊斯兰教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迅速传播,基督教逐步被排挤出了东方,宗教上的对立使得欧亚分离开始显现。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是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两大派别的,但随着东方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和拜占庭的衰落,深受东方“异教”威胁的拜占庭东正教才向西方天主教的靠拢,基督教也进一步演变为纯粹的欧洲宗教了。宗教上的差异一方面使欧洲人将自己与东方民族严格区别开来,由此欧、亚洲也完全分离了;另一方面东西方宗教对立促使了欧洲人意识到基督教世界团结和联合的重要性。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信仰,基督教文化成为欧洲文化的核心也与中世纪欧洲基督教至高无上地位的确立有关。在中世纪西欧世俗王权虚弱、封建割据严重的状况下,具有普世精神的基督教不单在精神上编织联结欧洲人情感的纽带,而且通过遍及欧洲的教会组织网在西欧建立了一个以罗马教廷为中心的统一组织结构,“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成一个大的政治体系。”[12](p390)“正是教会团体以其机构官员与力量有力地抵抗了帝国的内部崩溃和蛮族风尚,征服了蛮族而成为蛮族世界之间的纽带媒介和文明的原则。”[6](p32)通过扩张,基督教会“是一个完整的政府,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一个拥有一切生存手段的社会,它独立于与它有关系的那个社会,还向那个社会扩展其影响。”[6](p35)所以欧洲各民族“尽管种族和语言不同,但基于同一个宗教和同样的文化背景,它们之间开始了频繁的交流,这就预示着欧洲的形成”[10](p24)。11-13世纪十字军的对东方的远征,是欧洲基督教精神力量和统一天主教教会影响的一次集中体现,向外“展示了基督教欧洲”,[6](p137)也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凝聚了欧洲观念。同一个时期,自诩继承了罗马帝国“道统”和基督教遗产的拜占庭帝国在包括俄罗斯的东欧和东南欧地区也传播了罗马和基督教文化。这些原处罗马文化圈之外的民族和地区在接受了基督教后也逐步融入了基督教文化圈,具备了欧洲文明的基本特性。之后,这些地区的民族将自己视为欧洲的一部分,认为自己也是希腊罗马文化的承继者。在东方伊斯兰化后,这个地区正处于与“异教”对抗的前沿,使得他们开始寻求在宗教上同源的西方基督教的帮助和联合。中世纪末,东方奥斯曼帝国扩张的威胁更使得东欧和东南欧地区进一步向欧洲靠拢。
所以,“在罗马帝国崩溃后长达千余年的漫长岁月里,基督教作为一种文明的整合力量,是欧洲文明的真正塑造者,并将欧洲文明扩展到希腊-罗马文明所没有渗透到的所有欧洲区域。”[11](p71-74)基督教信仰成为了基督教传播区域内各民族精神文化方面最大的共性,欧洲在政治分裂的表象之下完成了文化的初步统一,同时也将自己与其他区域尤其是亚洲严格区分开了,最终确立了欧洲的边界。中世纪是欧洲基督教的大发展使它“渗透到欧洲社会的各个领域,使人们的思想、信念、对宇宙的认识、对生活的态度、上层建筑的表现方式和内容……都受到基督教的熏染,基督教文明几乎成为欧洲文明的同义语。”[8](p39)也“带来了后世所未见的心灵上及道德上的统一。”[13](p138)欧洲成为了一个精神和文化的整体。
在欧洲基督教文化统一基本完成之时,欧洲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这是一种新的导致欧洲政治分裂固化的思想意识,地域性国家的分立取代了碎片化的分裂,国家间的对抗程度大大增强了。在民族国家分割的状况下,国家间的竞争的剧烈性引发了一系列的欧洲乃至世界性的大战。出于维护欧洲长久和平和发展的愿望,近代又产生了鼓吹各国能和平共处、实现民族和谐与合作的欧洲观念。理论界和政治界对欧洲联合的鼓吹和设计主要有“主权国家联合”、“‘均势’原则下的国家联盟”、“以实现和平为目标的邦联”三种。这些欧洲统一的政治理论构建不仅为欧洲一体化进程提供了理论支持,也加速了欧洲中世纪到近代以来的文化统一趋势。
在欧洲民族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同时,各国、各民族在文化上的相互影响却从来没有中断过,欧洲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近代对民族意识产生和巩固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的是几场全欧洲范围的思想文化运动,尤其是宗教改革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波及整个欧洲,这些思想文化运动产生的意识、原则和精神是全欧洲的财富,它们奠定了欧洲近现代文化的基础,成为了欧洲共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近代主权民族国家体系下,欧洲文化的共同特征更加显现了,以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为核心的新文化成为把欧洲联系在一起的新基础,欧洲文化统一更加巩固了。同时,近代欧洲在世界发展过程中优势的获得使得潜伏在欧洲居民当中的种族优越感不断被培植,这也更加增强了欧洲人自身的认同。所以,整个的近代欧洲观念在民族意识的升华中得到了巩固,民族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欧洲观念的基础。民族主义意识的增强非但没有阻碍欧洲观念的发展,反而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民族意识和欧洲观念,是欧洲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欧洲近代政治文化的重要构成。[14](p105-107)欧洲联合的目的是保障欧洲各国的和平、繁荣与强大。
经历文化统一阶段培养了欧洲人认同欧洲一体化和未来走向政治统一的情感基础,因为“到目前为止,不同的政治体成功结合成一体化的、更大规模的政治体,都是在相同的民族和具有相同语言文化传统及相近的宗教信仰的政治实体之间发生的。”[15](p1-2)虽然在整个文化统一发展中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欧洲政治分裂的局面,但对今天欧洲的联合和未来的统一起到了一种润滑推动的作用。真正促使欧洲走向一体化和未来统一走向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一体化。
三、当代经济统一夯实了欧洲走向政治统一的基石
代世界全球化发展最直接的体现是经济全球化,欧洲作为现代经济的起源地,两百多年的工业化和市场化发展使各国之间经济的相互依赖空前加强,这是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和统一的决定性因素。欧洲统一愿望的出发点最初是政治的,但经过半个多世纪取得明显效果的却是经济的统一。当代欧洲统一是一个渐进过程,走的是一条由经济统一带动政治统一的道路。经济统一是欧洲在经历千余年的反复探索后寻找到的能被广泛接受的实现自觉联合和统一的方式。
欧洲经济经历了由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的长期过程。历史上,欧洲内部经济联系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共同历史和文化同一性的发展。尤其是中世纪早期,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更是各地区彼此分散、相互隔绝的自然经济。中世纪后期,城市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步侵蚀和瓦解了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欧洲各地的贸易联系日益频繁,形成了一个欧洲市场。[16](P58-60)初步国际分工的形成使欧洲各地区间的经济依赖得到了加强。在这种状况下萌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区域性的经济联系,欧洲出现了统一的民族市场和国家,经济联系的复杂化是现代民族形成的决定性条件。[17](p17)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部的联系性是历史上任何一个经济体系无法比拟的,它造就了在空间上不存在统一的政治体系的“世界经济体”。[7](p461)这个经济体是在不断扩大中的,“‘民族国家’在欧洲的中世纪末期出现,是因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每个实体民族都要维护自己的经济主权何在此基础上的政治主权。……现在又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民族国家’之间的界限需要突破了。”[1](335)在民族统一市场和民族国家出现后,欧洲各民族国家之间在经济上进行了激烈的竞争,这是欧洲近代以来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力。各国各民族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促使了欧洲的经济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向深度、广度拓展,整个欧洲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到19世纪欧洲的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已经达到了相当程度。而民族国家的国界、关税等主权藩篱已经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了,这时候,必然出现两种做法,“一是加速超越国界的交往;二是加紧超越国界的竞争。”[8]
(p127)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基本照后者行事,结果是延绵不断的战争,这使得大家认识到再通过使用武力扩张方式谋求国家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往往是得不偿失的,给他人和自己带来的必定是灾难性的衰退和危机。为维护本国和本民族最高的经济利益,走经济联合的道路才是明智的选择。“经济因素扩大来说便是民族因素;民族因素的基础说到底是经济因。”[8](128)所以现代经济造就的密切的经济联系为欧洲各国各民族认同联合打下了物质基础,所以经济一体化发展和统一在欧洲联合发展的过程中成为决定性因素。
一体化发展最终是由民族国家某种需求和愿望决定的,二战后欧洲面临的内外形势尤其是政治形势使西欧国家有了这种愿望和需求。二战后欧洲联合从经济领域起步的,这样就绕开了比经济主权更为敏感、尖锐的民族国家政治主权让渡问题,减轻联合过程中的政治阻力。“舒曼计划”宣告了“一个牢固统一、坚不可摧的欧洲由此诞生”,[18](p101)其根本目的是消除德法之间的世仇,以消弭欧洲的战争,维持永久和平。但其核心内容却是经济性的,即建立一个高级管理机构管理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从此入手建立欧洲合作。1951年签订的,在欧洲联合历史上具有拓荒意义的《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巴黎条约》)。1956年“斯巴克报告”提出建立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共同市场,并最终建立欧洲合众国,在此基础上,1957年西欧六国签署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罗马条约》。该条约的核心是创立欧洲共同市场,条约规定的共同体的十一项任务主要就是建立关税同盟和共同市场,并在条约第3条详细规定了建立共同市场的手段和措施。[19](p123-124)这样在欧洲建立一个商品、服务、人员和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经济区,使各成员国之间更加紧密。1967年西欧三个并行的共同体合并为欧洲经济共同体。共同体成立后,虽然也历经曲折,但随着1969年关税同盟的建立,“成员国间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由于内部贸易的扩大而加深。”[20](p37)共同体在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发展上也取得了进展: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各项社会政策的推行、科技合作的加强等等。为了使欧洲联合进程获得新的动力,1986年欧共体各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法令》作为《罗马条约》的附件,要求在1992年底前逐步建立内部统一大市场,明确该市场是“一个没有内部边界的区域,在此区域内,货物、人员、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19](564)这个目标最后如期实现了。该法令还将经济和货币联盟作为建设目标列入,认为“统一经济和货币政策对共同体的进一步发展是必须的。”[19](568)
冷战的结束和东欧巨变给欧洲联合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维持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需要仍是欧洲联合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动力。欧洲国家看到就单个国家而言在全球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并不强大,特别是在高新科技方面远远落后于美国。所以欧洲国家深感只有更紧密地联合起来,加强协调,才能增强科技和经济实力,求得共同的发展。[21](p158-159)通过谈判和磋商,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是签署。1993年该条约的生效标志欧共体发展成为了欧洲联盟。该条约除涉及共同的外交与安全、司法与民政领域的合作等政治一体化建设问题外,提出了具体建设时间表的还是涉及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和货币联盟问题。“马约”规定分三个阶段实现经济与货币联盟目标。至今,在政治联盟建立上虽然也迈出了步伐,但还是磕磕碰碰收效不明显。但“马约”提出的货币一体化已经实现,日欧元如期启动,欧洲一体化事业跃入了崭新阶段。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开始接纳中、东欧国家加入两盟,原局限于西欧的联合真正发展为了全欧洲的统一。
回顾欧洲经济统一发展的历程,从具体的行业联营到涉及经济各个领域的关税同盟、共同贸易政策、共同市场和单一货币等宏观经济层面;从协调成员国的国内经济发展到协调对外经济关系;从简单的经济合作发展到今天商品、货物、人员和资本自由流动为基础的统一大市场。尤为重要的是欧元成为了欧盟统一经济主权的象征,欧洲统一的单一货币体系被构建起来。目前欧洲联合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统一已经基本实现了。这种状况对欧洲联合过程中的短腿政治一体化提出了挑战。经济的统一使得欧洲各国实际上已经无法分离,经济上的超国家合作必将渗透到政治和社会领域,从而对经济一体化起保障作用。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国家经济主权的转让,本身就意味着政治主权的转让,随着政治合作深化将要求更多的国家主权的让渡,也将涉及到更复杂的利益关系,欧洲统一的进程将会更加艰难,但这各进程是不可逆转的。目前的欧洲“应该使一个具有联邦、邦联和国际组织混合特征、高度发展的主权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合作的实体。”[22](P138-150)
欧洲在整个分合的发展正好经历了一个循环,从政治统一,到文化统一,再经历经济的统一发展到将来新的政治统一。但首尾两种政治统一在性质上有着根本的区别,罗马帝国的统一是建立在暴力和征服基础上的;而将来的欧洲统一是建立在自觉和密切的经济联系的基础上的。通过经济的统一,再在尊重民族利益的基础上从经济联合走向政治统一,其中欧洲中世纪后的文化统一是欧洲认同的历史文化基础,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欧洲历史上这种特有的三种统一方式的演变和发展,构成了当代欧洲统一发展的共同基础。
现代欧洲统一运动可以说是世界一体化的试验场或发祥地。新大陆的发现将原来相互隔绝的世界联系在了一起,所以欧洲一体化和世界一体化几乎是同时开始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已经形成,欧洲统一的发展似乎可以对世界一体化指明方向,即首先实现地区一体化。欧洲统一发展的成功经验,很可能会对世界其他地区民族国家之间的区域性联合产生示范效应,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以区域为单位的团块化发展,而这一态势在逻辑上又将构成未来世界大联合的大趋势。
但本文的论述告诉我们,欧洲历史的特殊性决定了欧洲统一发展的模式不具有普遍意义,世界其他地区缺乏类似欧洲联合和统一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基础。欧洲在地域面积上只是个小洲,但这个区域内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相似性和联系的密切性是其他地区无法企及的。而中世纪近代的政治也分裂造就了欧洲的多样性,现代欧洲的联合就是这种多样性基础上的的统一。没有这种多样性,没有在政治敌对和经济竞争中的自由的相互影响,欧洲的无尽潜力和发展这些潜力的自由都是不可想象的。这种状况下形成的自由和激烈的竞争是欧洲活力和发展的源泉,欧洲的联合是为了保持欧洲未来的发展和它在全球的领先地位,那么就不能应为联合或者统一抹杀了这种活力的源泉,因而欧洲未来的良好发展态势必须建立在在很大程度上对多样性的维持上。
[1]资中筠、陈乐民.冷眼向洋[M].北京:三联书店,2000.
[2]J·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3]计秋枫.论欧洲一体化的文化与思想渊源[J].世界历史,1998(1).
[4]阿道夫·穆希格.关于欧洲认同的思考[J].读书,2003(10).
[5]参见张文伟,蒋水财.论欧洲历史上的罗马帝国“情结”[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
[6][法]基佐.欧洲文明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
[7]伊曼努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8]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9]鲁道夫"宾尼.欧洲观念的认同[J].欧洲研究,2006(1).
[10]玛"格"梅吉奥妮.欧洲统一:贤哲之梦—欧洲统一思想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11]陈振昌.论欧洲传统文明的统一特征[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12]马恩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13]威廉·杜兰.世界文明史—信仰的时代[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14]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M].北京:三联书店,2003.
[15]金安.欧洲一体化的政治分析[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16]郭华榕,徐天新.欧洲的分与合[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9.
[17]徐迅.民族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8]皮埃尔-热贝尔.欧洲统一的历史于现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19]苏明忠.欧共体基础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2.
[20]沈骥如.欧洲共同体与世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1]陈铁新.欧洲一体化新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
[22]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J].江海学刊,2006(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洲联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