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宫小品剧本,除开后宫甄嬛传吧,最好是跟慈禧太后有关!

剧情 / 传记 / 历史
黎耀祥 / 邵美琪 / 胡定欣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荒诞不经后宫戏:这样的“智慧”不学也罢_新华每日电讯
荒诞不经后宫戏:这样的“智慧”不学也罢
日 07:28:56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4版
【字号 】【】【】【】
  回望历史,浩荡千年,瀚若烟海,绝不仅仅只有宫斗二字,但现在却被当做金矿来挖掘,再以时人的揣摩与经验来加工——他们是最好的心理学家,他们也是最能赚钱的心理学家。他们把马皇后丢在一边,给贾南风整整容,光鲜地捧了出来,所谓从历史中领悟智慧
▲这是电视剧《甄嬛传》剧照,演员孙俪在剧中饰演甄嬛。(新华社资料片)
  近期有一部名叫《甄嬛传》的电视剧大红大紫,使近年来的所谓“宫斗戏”达到高潮。“宫斗戏”无疑正取代了谍战、穿越,已经成为中国当前当红的类型剧。令人深思的是,后宫那些真事假事儿,就那么有吸引力吗?
后宫的女人们
  “宫斗戏”中,最惨烈的是对皇后位置的抢夺,而中国皇帝废后也是比较容易的。但在一夫一妻制的西方不一样,英国都铎王朝的第二位国王亨利八世,当年就是一个想离婚都离不了的人。他的哥哥当时娶了西班牙公主凯瑟琳,不久去世,他爸爸亨利七世为了不得罪西班牙,就让亨利八世把寡嫂给娶了。亨利八世郁闷啊,他比凯瑟琳小了一圈,何况当时有迷信说法说弟娶兄嫂不吉,更何况凯瑟琳只生了个女儿。于是他又和女侍官产生了婚外情,于是申请离婚,但教皇不同意,因为教皇也不敢得罪西班牙。
  欧洲当时根据天主教教规,夫妻结合是上帝的旨意,不允许离婚再嫁娶,丧偶再嫁也需要教皇批准。教皇不批准,亨利八世急了,因为他的情人已经怀孕。怎么办?只能逼教廷开除他的教籍,于是亨利八世先把自己的主教宰相撤职拘禁,再下令停止向教廷交纳教税,最后直至没收教会财产。他成功了,给开除了,捎带着宣布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如愿以偿奉子成婚。第二任皇后同样给他生了一个女儿,就是后来著名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
  “宫斗戏”多以清廷为背景,毕竟这是距离今天最近的一个封建朝代,遗存下来的史料最多,且由清朝到民国,皇室没遭受过以前改朝换代那般血腥屠戮。但是慈禧的身世,在今天仍有争议。光是她的出生地就有四个说法:北京劈柴胡同、安徽安庆、山西长治、云南曲靖。
  几十年来,慈禧被充分戏说过,戏说的一大根据,来自德龄公主的纪实文学。德龄公主其实并非公主,也不是什么格格,她是满族人,幼时随父亲出使过日本与欧洲,算得上眼界开阔,回国后被慈禧太后留在身边成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后来她借父亲病重,脱离了宫廷,随后又与一个美国人结婚,赴美后开始写作,署名“德龄公主”,成为当时美国的著名作家之一。她写的主要是清宫内幕,今人颇多争议,认为不实,但编剧们从中却如获至宝。她的两部著名纪实文学作品为《瀛台泣血记》、《御香缥缈录》,是这么写慈禧的:
  “这个晚清最神秘的女人,虽然有着美丽绝伦的外表,却终生与心爱之人只持君臣关系;虽然上天赐予她无上的权威,却遭到青年丧夫、中年丧子的厄运,终其一生,缺乏爱、缺乏忠诚,实为失败一生。”
  清朝后宫中颇为惨烈的一幕,是珍妃之死,后人出于对慈禧的愤恨与对光绪的同情,赋予了珍妃诸多美好。珍妃之死自然与慈禧有关,但具体的死因,由于相关记载互相矛盾,至今争议不休。但有一点却是后人不得不正视的:珍妃并非那么美好。
  清宫有制,皇后每年例银不过千两,递减至妃这一级别,每年仅300两。珍妃是个大手大脚的人,亏空日甚,遂不得不挖找生财之道,于是,与太监联合开始卖官,卖的钱,光绪也能分一份。但后来出事了,1894年4月,一个叫玉铭的家伙,找珍妃搞定了四川盐法道一职,这可是个肥差。按例这一级别的新官放任,要由皇帝召见一下。光绪在召见时问玉铭在哪一衙门当差,居然对曰在木厂,光绪闻之骇然,于是命其将履历写出,那玉铭竟久久不能成字,原来是一文盲!
  这事情闹得很大,慈禧听后相当震怒,命令光绪追究珍妃责任。理由自然是后宫不得干预朝政。这当然是个嘲讽,慈禧本人就是专干这个而起家的。其实,在慈禧眼里,后宫根本不是她的战场,她早就走出后宫,与满朝文武一群男人在博弈了。
马皇后与贾皇后
  在一堆宫斗戏中,编剧不管是拙劣的还是高明的,皇后至关重要,历史上亦是如此,贤后或恶后,对一个王朝的影响完全不一样。
  说起“贤后”,无数人都会想起长孙皇后,她13岁嫁给李世民,从始至终支持丈夫,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册封其为皇后。在后位时,她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例如魏征。贞观十年去世,谥号文德皇后。上元元年,加谥号为文德圣皇后。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
  朱元璋的马皇后也是一代贤后,朱元璋本人就常将马皇后的贤德与长孙皇后相提并论。跟李世民夫妻贵族出身相比,朱元璋与马皇后均是苦出身,当时朱和尚投军,认识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后来成为患难夫妻,之后又共享富贵,堪称模范。
  但长孙皇后、马皇后这样的贤后毕竟不多。历史记载虽然多为皇者讳,但是还是留下了一些恶后的斑斑劣迹。
  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堪称恶中极品的贾南风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贾南风由于乱政与陷害他人的事迹,一直被视为后宫乱政的典型负面人物,其为人凶妒暴虐,手段往往残忍而极端。
  贾南风成为皇后非常偶然,当时的太子、后来的晋惠帝司马衷本来是要娶贾南风的妹妹贾午的,但当时贾午只有12岁,“短小未胜衣”,个子太小,连结婚的礼服都穿不起来。没办法,只得换了姐姐贾南风。这年她15岁,比太子还大2岁。就这样,贾南风阴差阳错成了皇太子妃,后来成了皇后。
  由于本人狠辣,更因为晋惠帝近于白痴般的无能,贾南风很快操控了朝廷,开始了残酷的宫斗,后宫前宫同时斗,残杀怀孕妃嫔,把太子也给杀了。贾南风不是什么蛇蝎美人,《晋书》中称她“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而后又写她“短形青黑色,眉后有疵”,虽然可能含有因其事迹与评价而加以丑化的成分在,但一般认为她姿色并不出众。但就这么一个人,淫虐非常,除了与太医令程据私通以外,更经常派人在路上寻找美少男,并加以虐杀——这些可不是野史,而是《晋书》、《资治通鉴》上所记载的。
  贾南风最后下场很惨。当时皇族司马冏——没错,就叫这个名字——率兵闯入后宫时,贾南风惊恐呼叫说:“你来这里干什么?”司马冏应声回答:“奉诏抓捕贾皇后!”她更加惊讶地说:“诏书只从我这发出,你的诏书从何而来?”她后来被囚于金墉城,被逼着喝下金屑酒,这个凶狂强悍的皇后,在痛苦挣扎中死去,年45岁。
“宫斗”戏热背后的文化心态
  古人对后宫的态度很复杂,一方面深知“侯门深如海”,宫女白头,也未必能见皇上一面,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被选作皇妃,从此荣升后戚,鸡犬升天。
  《红楼梦》中的元春,刚进宫里去是去做女史,服侍公主皇子,从一个小小的女史,一路艰辛走到贤德妃的位置上,其中的酸甜苦辣可想而知。虽然别人尤其是薛宝钗非常羡慕她,但她自己却羡慕“田舍之家,天伦之乐”,觉得自己贵为皇妃却“终无意趣”,她形容那个给她和她的家族荣华富贵的皇宫是“不得见人的去处”。元春的结局应该比较悲惨,她的判词是“望家乡,山高路远,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其中悲苦,令人太息。不知道,她是否也深陷“宫斗”之中?
  当今时代,但凡一个正常的人,对“斗”字是敬而远之的,且看宫斗戏中,那些数之不尽的权谋手段,倾轧、篡夺、猜忌、弹劾、笼络……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且乐此不疲,非置对手于死地而后快。这无疑是在一个扭曲的小环境中的扭曲的人生,与寻常人的生活并无多少交集。
  但是,宫斗戏却在封建王朝已经轰然坍塌百年后大红大紫,不能不让人深思:为什么描述人与人之间互相争斗、互不信任的残酷的宫廷故事,却能引起追捧,甚至借鉴为当下职场的生存秘诀?只能说,有些人病了,病得不轻。
  回望历史,浩荡千年,瀚若烟海,绝不仅仅只有宫斗二字,但现在却被有些人当做金矿来挖掘,再以时人的揣摩与经验来加工——他们是最好的心理学家,他们也是最能赚钱的心理学家。他们把马皇后丢在一边,给贾南风整整容,光鲜地捧了出来,还美其名曰从历史中领悟智慧。
  这般从历史中学“智慧”,不学也罢。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在后发表评论。
欢迎您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0 - 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后宫甄嬛传电视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