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没有讲唐末五代初黄巢、李克用墓、朱温和十三太保等风云人物的小说或影视剧?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新说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o宇微o
21:24:39  有错别字,是楼主!  —————————————————  没错,是楼猪!  
  楼主更新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等不及了。
21:03:47  楼主更新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等不及了。  —————————————————  刚回来,马上更  
  48 权力之巅(2)  是年十月,朱温令大将刘知俊、都将康怀英出邠州,攻击杨崇本。梁军大获全胜,杀敌二万多人,夺得战马三千多匹,杨崇本只身逃脱。  从陇西高原到燕赵之地,到处都激荡着朱温那凌厉的刀光。  十二月,蛰伏已久的李克用突然出兵潞州,进攻这个对晋、梁双方都生死攸关的战略要点。  镇守潞州的是朱温的老部下,心腹爱将丁会。在朱温看来,丁会只要能据城坚守,足以自保。于是,朱温令大将李周彝率部增援潞州,同时命丁会坚守待援。  但让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个跟随了他二十多年的老部下竟然不战而降,向李克用主动献城!  瞠目结舌的朱温很快明白了。李晔被杀之时,传言丁会就在潞州为皇帝服丧,甚至命全军穿素衣,向洛阳方向跪拜哭祭。看来他是对我杀死唐昭宗李晔不满。  朱温感到了恐慌。丁会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它将领。如果朝廷中现在有个人站出来,振臂一呼,要求各地勤王,搞不好真会天下响应。李茂贞的教训历历在目,决不能重蹈覆辙。  朱温紧紧握住佩剑,他的手在剧烈的颤抖。形势紧急,不能再等了。必须快刀斩乱麻,把唐朝皇帝赶下台,彻底断了那帮人的念想。  朱温的大军从魏州回师。这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在河北的广袤原野上迤逦而行,带着冲天的杀气,直指洛阳。  洛阳城中,谣言四起。人们纷纷传言,这次朱温带兵进京,将血洗皇宫,篡夺大唐天下。  朝堂之上,更是人心惶惶。一班朝臣都觉得大祸临头。朱温一旦带兵进京,无人能挡。而且此人一旦开杀戒便绝不手软,除非能够满足他的要求。  大臣们开始轮番进宫,劝说皇帝认清形势,及早将皇位禅让给朱温。  官道上,军旗猎猎,刀光霍霍。朱温骑在高头大马上,满脸铁青,杀气弥漫。他的大军已穿过燕赵之地,进入中原。  李拀面色苍白。千里之外那正向着洛阳疾进的马蹄声正一声声敲击着他脆弱的心脏。  唐王朝走到今天这一步,肯定不是他的错,如今却要他来承担所有的后果。从高祖李渊在长安称帝算起,到今天已经二百八十九年。他的家族见证了这个王朝的灿烂繁华,见证了风华绝代的盛世,也见证了由盛及衰的无奈与苍凉。  现在,命运之轮冷酷地转到他的面前,而他毫无选择。皇族的血在他身体里流淌,他却不得不为了苟且的生命向那个人臣服。  两行清泪无力地从他面颊滑下,他默默地闭上了眼睛,等待着那个不可避免的命运的降临。
  嗷嗷嗷,我的沙发……嘻嘻
  289的皇朝,可惜了,再过11年,就满300年了。  除了夏商周,能单独满300的王朝貌似还没有。  西汉东汉其实是2个朝代了,北宋南宋也是2个朝代。  我是这么认为的。
  @新神 3206楼
09:15:43  289的皇朝,可惜了,再过11年,就满300年了。  除了夏商周,能单独满300的王朝貌似还没有。  西汉东汉其实是2个朝代了,北宋南宋也是2个朝代。  我是这么认为的。  -----------------------------  是啊
  @巴渝幺妹儿 3205楼
06:51:28  嗷嗷嗷,我的沙发……嘻嘻  -----------------------------  新年好!
  48 权力之巅(3)  朱温进入了汴州城。在这里,他见到了早已恭迎在此的御史大夫薛贻矩。看到这个人,朱温立刻明白了,这是皇帝派来传达禅让帝位之意的使臣。  虽然已早有心理准备,但当这一切真的到来之时,他的心里还是抑制不住的激动。  朱温悄悄把那只不争气的左手放在身后,故意和颜悦色地问:“御史大人来此何事?”  薛贻矩忙道:“皇帝正在商议制订诏令,效仿舜、禹禅让帝位给殿下,特遣臣前来告知殿下,请往洛阳准备禅让大典。”  薛贻矩说完,便急急忙忙要以君臣之礼朝拜。朱温眼中精光一闪,很快又隐没不见。他摆了摆手:“此事要从长计议,御史大人请堂上说话无妨!”  薛贻矩哪里敢依,喘了口粗气高声道:“殿下功德普施于天下,天意如此!”说着于阶下便以君臣大礼相拜。  朱温抬眼看了看周围,不说同意,也不拒绝,只是微微侧过身子,似乎是受了此礼,似乎又是在回避。  朱温不急,皇帝却急了。他这样半推半就,更显得高深莫测。过了没几天,皇帝的特使又来了。这次级别更高,来了个叫柳灿的宰相,再次恳请朱温前往洛阳,准备禅让大典。  朱温还是跟上次一样,不拒绝也不应允。  朝中大臣们一看,不来真格的看来是不行了。于是群臣一起出马,联合奏请皇帝下诏退位,禅让帝位给朱温。  在死亡面前,所有人都把曾经在皇帝面前誓死效忠,千秋万代的豪言壮语丢到了九霄云外。  李拀巴不得赶紧丢掉皇帝这个沉重的包袱,把这个烂摊子甩出去。见文武百官们既然都这样说,立刻顺乎民意,下诏将皇位禅让给朱温。同时命宰相张文蔚为特使,带领文武百官,带着国宝、玉册、金宝等前往汴州奉迎朱温。  朱温终于等到了他想要的剧情。这是皇帝和满朝文武硬把皇帝宝座让给自己的,不是我朱温豪取强夺来的。  不管天下人怎么想,至少,表面上得是这样。
  沙发  
  继续更新!好!
  柳灿?应该是柳璨吧。但是这位老兄天佑二年就被朱温杀了。
  悄悄的来,悄悄的走……
  48 权力之巅(4)  907年三月,这场荒诞的禅让戏达到了高潮。宰相张文蔚带着满朝文武,护送着传国玉玺、禅让诏书,连同皇帝专用的车架,浩浩荡荡从洛阳出发,前往汴州,请求朱温接受禅让。  曾经威望及于四海的大唐王朝,可怜在他的最后时刻竟然要以这样卑躬屈膝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是年四月,朱温身穿衮龙黄袍,头戴珠玉大冠,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登上了大梁城中的金祥殿,在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利的龙椅上接受朝拜。  本书开头的一幕出现了。数百名身着锦袍的朝臣轰然跪地,三叩九拜,高呼万岁。端坐在龙椅上那个人,目光阴冷而贪婪。极度的兴奋,让他的面孔变得扭曲,左手还在习惯性地颤抖。他知道自己创造了后世将大书特书的历史。延绵近三百年的大唐帝国被他亲手终结,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  随即,朱温宣布大赦天下(当然仅限于他能掌控的那个“天下”),改年号为开平,定国号为梁。(为了和南北朝时期的南梁区别,史称“后梁”)。汴州改开封府,称东都,洛阳改为西都。至于李拀,则被封了个济阴王的虚衔,被押送到曹州软禁。  朱温就这样登上了他渴望的人生和权利的巅峰。三十年前的那个夜晚,对着自己的大哥,他声嘶力竭地喊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现在那句狂言竟然被他变成了现实。在那个血与火,刀光与阴谋交织的乱世,朱温从一介草根一步步成为黄袍加身的天子,成为后梁帝国的开创者。  这夜,皇宫之内,灯火通明,千人狂欢。朱温正在招待他那个庞大家族的亲戚。朱温难得一见地狂笑着,举着酒杯,逢人便饮。面前是一个满面胡须,衣冠不整的老汉。朱温抬头一看,正是大哥朱全昱。  朱温哈哈笑着,凑过去拍着大哥的肩头,就要让他喝酒。朱全昱已喝得酩酊大醉,一双醉眼盯着朱温,不由分说地挡开酒壶。  朱温现在如日中天,还从来没有碰见过拒绝跟他喝酒的人,当下不依不饶,非要大哥喝了这杯。朱全昱怒火中烧,趁着酒意,竟然指着朱温的鼻子破口大骂道:“你这朱三!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你?就你这样子,还能当皇帝?你这厮原本是砀山的一个小混混,后来跑去跟着黄巢当兵,原本皇上任命你为天下元帅,荣华富贵,已高到极点。现在你非要自己当什么劳什子皇帝!你给我听好了,我们朱家要不了多久就要被杀个净绝!断子绝孙,都是你这厮干出来的好事!”  所有人都惊呆了。这个天下,还没有人敢对着朱温说这样的话。朱温的脸上一阵红一阵青,眼睛里几乎就要冒出火来。  他看了看周围那一双双惊恐的眼睛,终于忍了下去。不管怎么样,二哥已经死了,父母也早早离世,这个大哥现在是他唯一的亲人。他再怎么狠毒,也不会对这个没有文化,胸无半点城府的大哥下手。  朱温嘿嘿笑了笑,自顾自说了句:“大哥醉了。”说罢,甩下酒杯,扬长而去。只留下一干子人呆坐当堂。  夜风刮过这座成就了他欲望和梦想的城市。他眯着眼睛,一个人站在宫外的石栏前,呆呆地望着那无尽的夜空。  这个夜晚看不见一点星光,只有厚重密布的云层。  为什么?为什么他舍生忘死地奋战了三十年,还是让他的亲人看不起?为什么他已经登上天子之位,成为九五之尊,还是被人骂作小混混?  像他那样的人,难道出生是草根,一辈子就只能是草根吗?别的不说,就看他接触过的几个皇帝,唐昭宗李晔,还有刚刚被他废掉的李拀,这些有着所谓皇族的高贵血统的废物们,又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能做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事?  他隐隐听见自己内心深处那头野兽又在不甘地怒吼着。这个弱肉强食的世道里,难道不是只有像他这样的人才能生存下去?难道不是只有他这样的人才能光宗耀祖?  他的双手紧紧捏着那冰冷的石栏,暗暗对自己说:我朱温,不仅要做皇帝,还要让所有人看到,我会做一个成功的皇帝。  一丝冷笑又浮上他陡峭的脸颊。要不了多久,整个天下就将感受到他强大的力量,就会臣服在他的膝下。  我朱三不配做皇帝?哼哼!
  @火星上的神 3214楼
21:06:57  继续更新!好!  -----------------------------  好久不见
  顶……
  楼主完本了没有 我要买全本看呀= =淘宝地址 ==
  精彩继续
  啥时候出书?我也要买
  记号33
11:13:09  楼主完本了没有 我要买全本看呀= =淘宝地址 ==  —————————————————  今年应该能陆续推出实体书,目前还没有哦  
  @第七种可能
14:44:57  啥时候出书?我也要买  —————————————————  到时候通知你,今年上半年吧  
  @o宇微o 3228楼
19:36:47  @新神
11:13:09  楼主完本了没有 我要买全本看呀= =淘宝地址 ==  —————————————————  今年应该能陆续推出实体书,目前还没有哦  -----------------------------  我要全本的啊。。。。。。从头写到尾的那种 不要写到一半的 么么哒
  原来宇为是两个人,怪不得《云台28将》有两种风格。
  mark  
  @万有苹果
11:12:45  原来宇为是两个人,怪不得《云台28将》有两种风格。  —————————————————  看来我糅合得不够好,呵呵  
10:40:57  我要全本的啊。。。。。。从头写到尾的那种 不要写到一半的 么么哒  —————————————————  计划是三本,猪瘟、李存勖、柴荣各一本  
  49 草根皇帝(1)  不管朱温怎么想,当他这个新鲜出炉的皇帝还在为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而洋洋自得时,却已经不得不接受天下分裂的现实。  对他颁布的那个“开平”的新年号,除了几个表面上依附于他的军阀很爽快地给予附和外,大部分人都不买账。晋王李克用、岐王李茂贞、弘农郡王杨渥(杨行密的长子,杨行密已死,由他继位)、卢龙节度使刘仁恭都宣布不予承认,依然沿用最后一个唐朝皇帝李拀在位时的“天佑”年号。更绝的是蜀王王建,以地势偏远,消息不通为由,还在义无反顾地坚持使用唐昭宗李晔在位时的“天复”年号。  这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唐朝皇帝在位时,虽然事实上各地早已陷入军阀割据,但至少在名义上,各地军阀表面上还是服从中央政权的。现在,朱温上台了,这些人很坚决地选择了对着干。天下陷入到公开的分裂当中。  朱温所谓的新时代不过是中国历史中一个短暂而黑暗的分裂时代的开始。  形势如此严峻而令人沮丧,但初登龙椅的朱温决心却依然坚定。一上台,他便以难以置信的旺盛精力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政治革新。  晚唐宦官专权,皇权旁落。而朝廷中各位宰相面对宦官势力的强势不仅不能抱团发声,反而各行其是,互相倾轧,皇帝被裹挟于各个政治势力之间,无所适从。朱温当然对这些弊端有深刻认识。一上台,他便着手改组中央政府,强化政令的统一与执行。  从唐代宗永泰年间开始,朝廷设置枢密院,让宦官负责,主要是接受各地表奏并代皇帝宣达昭令,类似于宫廷机要室。到了僖宗、昭宗时期,宦官集团由于掌握了神策军,更加不可一世。枢密院的宦官有了神策军撑腰,一手遮天,竟然架空了皇帝和宰相,把枢密院生生变成了那个偌大帝国的权力中枢。  痛恨宦官的朱温早已把朝中的阉党势力杀个净绝,当然不会让枢密院再成为祸根。很快,朱温宣布废除枢密院,设立崇政院。  新的崇政院除了继承原先枢密院的机要秘书职能外,还强化了参谋作用,成为朱温的智囊团。崇政院不仅要参与朝廷军政大事的讨论,还要接受皇帝旨意,转告宰相实施。朝廷官员有什么奏章、请示,统统送请崇政院转奏。  一个小小的崇政院,成为新帝国权力运行的枢纽。这样的机构,当然只有对他忠心不二,同时又才华出众的人才能胜任。他最信赖的心腹谋臣敬翔当仁不让地成为负责人。  朱温虽然从骨子里看不起那些表里不一,酸不溜秋的文人,但没有这些文人打理政务还真不行。于是,除了任命敬翔为崇政使以外,又设副使、判官、学士等职,全由士人担任。唐中期以来长期被宦官把持的宫廷机要事务再度回到了读书人手中。
  沙发,哈哈!
  好久没来了,看望宇为兄!
  终于有时间来品味了
  @o宇微o 3229楼
20:03:38  @第七种可能
14:44:57  啥时候出书?我也要买  —————————————————  到时候通知你,今年上半年吧  -----------------------------  好!
  终于追上来了,楼主可否告知云台这个帖子的全名,我搜出好几个来,不知哪一个是楼主开的帖子,谢谢。  
  @独孤浪子110 3238楼
13:02:24  好久没来了,看望宇为兄!  -----------------------------  好久不见,最近很哈皮吧。多来逛逛,发表高见
  @只登陆一次 3241楼
20:39:25  终于追上来了,楼主可否告知云台这个帖子的全名,我搜出好几个来,不知哪一个是楼主开的帖子,谢谢。  -----------------------------  云台的原帖是这个:
  马克与刘明
  我要板凳  
  过来回帖!  
  @智盗零号 3239楼
17:30:49  终于有时间来品味了  -----------------------------  品出啥了?
  49 草根皇帝(2)  敬翔的出色表现很快就理清了一直混乱不堪的政务运行机制,从决策者(当然是朱温)到转运枢纽(崇政院)再到各个执行者(宰相),各安其职,明确顺畅。  理清了最为繁琐的朝廷事务,朱温又开始强化他一向重视的后勤军需。朱温从一线指挥官一步步打上来,深知后勤军需对于战争的巨大作用。当年他任节度使时,特意设立了“建昌院”,负责后勤军需事务,而且由自己亲自兼任。现在当了皇帝,当然不可能事必躬亲,于是任命他的义子朱友文负责此事。不久,又将建昌院升格为建昌宫,负责统筹全国的后勤。  对后勤的极端重视体现了朱温对战争规律的深刻认识。可惜这一点,他并没有好好地教育给自己的儿子们。  朱温死后,他的儿子朱友贞即位(梁末帝)。当时后梁名将刘鄩正在魏州与晋军激战。战事吃紧之时,刘鄩请求朱友贞支援粮草,“只需要陛下给士兵们每人发十斛粮,臣就能率军破贼。”朱友贞听了竟然恼怒地反问:“你开口要粮,闭口还是要粮。你的人到底是用来打仗的,还是填肚皮的?”  两相对照,朱温与他的儿子,高下立现。  不仅如此,朱温还非常重视农耕。登基之后,他再次下令减轻租赋,禁止各地官吏给农民额外派遣差役,同时采取措施鼓励农民开垦荒地。饱受战乱之苦的中原和关中地区出现了难得的安定局面。  在地方官员的任用上,他也尤其看重善于治理政务的人。  洛阳尹张全义经营洛阳多年,“无严刑,无租税,民归之者如市”,不到数年,曾经因为战乱而残破不堪的洛阳“都城坊曲,渐复旧制。诸县户口,率皆归复,桑麻蔚然,野无旷土”,成为关中地区最为富庶的都市之一。  当时荆南一带刚刚经历战乱,街市破败,人口稀少。朱温任命高季昌为荆南节度使,到任之后,高季昌安抚百姓,聚集难民,开荒整市,让奄奄一息的江陵城又恢复了生气。
  天冷楼猪更新也不多,现在开始转暖了,也该勤快点了,每次多更点,等着心慌啊!  
  o宇微o 21:21 3242楼  @只登陆一次 3241楼
20:39:25   终于追上来了,楼主可否告知云台这个帖子的全名,我搜出好几个来,不知哪一个是楼主开的帖子,谢谢。   -----------------------------  云台的原帖是这个:   感谢楼主  
  49 草根皇帝(3)  做了皇帝,要当整个国家的大当家,朱温开始越发留意财政情况。缩减开支,杜绝浪费成为他关心的大事。  经过调查,朱温发现,那些朝廷派到各个地方出使的官员,因为贪图安逸,都在出使地长期停驻,长年累月不回京城,各地州郡苦于接待,耗费了大量钱财。于是他下令,出使到两浙、闽南等地的官员最多准许在出使地停留一个月,出使两湖、黔、桂等地的官员只许停留二十天,出使荆、襄、同、雍、镇、定、青、沧等州的官员只许停留十天,其余出使附近的三五天不等。而且规定,官员出使,路上每天必须走两所驿站。  不久,他又颁发诏令,要求崇尚俭朴,杜绝浮华浪费,各地向朝廷进献贡物,不准用金银宝物装饰。官员如果接受这样的贡物,严惩不贷。  时任宋州节度使的朱友谅为了献殷勤,不知从哪里搜罗到几株一茎三穗的麦子,立即派人千里迢迢去汴州给朱温进献,号称“瑞麦”。当时宋州刚刚遭遇水灾,朱温见了大发雷霆,把使者骂了个狗血淋头:“丰年才上瑞,今年宋州大水,安用此为!”  显然,朱温的这些做法和措施具有强烈的目的性。身经百战的他深知没有强大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实力无法支撑起一个强大的军事机器。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满足他政权和稳定,满足他继续争霸天下的野心。但至少,他爱惜农力,重视生产的做法给了乱世中的老百姓们一个难得的过安稳日子的机会。这一点,与他对军队近乎残酷的管理和对敌人毫不留情的杀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即使是对士兵,他也开始懂得采取怀柔手段。  他刚刚带兵起家之时,以铁血治军著称,军法极其严厉。他的将领如果在战场阵亡,所属士兵,一律全部诛杀,以此激励普通士兵跟随将领拼死作战。为了防止士兵逃跑,又在士兵脸上刺字,标出军队番号。一旦发现逃兵,立即逮捕处死。为了求生,许多逃兵不得不逃进深山老林,做强盗为生。梁军的战斗力固然令人生畏,但地方州县却大多受强盗之苦,疲于应对。  做了皇帝之后,为了维持各地治安,朱温破天荒地下令,赦免逃兵,准许他们返乡定局。此令一下,辖区之内,盗匪一下子减少了大半。  从军事统帅到皇帝,朱温似乎适应得非常快。他已经懂得用政治家的思维来思考问题。
  49 草根皇帝(4)  当了皇帝的朱温并不想隐居于深宫之内。他希望能够继续给他的部下施加强有力的影响,希望能够继续成为战场上每一个士兵心中的神明。他最不能容忍的是,有一天会像很多皇帝那样,成为那个坐在龙椅上的摆设,成为被众人利用和欺骗的对象。  一天午后,朱温召集了一帮官员,在后院中闲坐。院中一棵大柳树枝叶繁茂,正在微风中起舞。  朱温呷一口清茶,漫不经心地指着那棵大柳树,摇头晃脑地悠然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柳树果真乃树中上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文人骚客为之倾倒。”  众人一听哑然。只知道朱温是杀人如麻,精通战阵,没想到他还研究起杨柳来了!尴尬的冷场之后,众人又立即回过神来,争先恐后地附和起来。  朱温微闭着双眼,似乎在听,似乎又在想其他事情,突然信口道:“我看这柳树不光风情万种,还颇有用处。”  众人一听又愣了。柳树还有什么用处?遮阴?入药?  “比如这颗大柳树,如果砍了用来做我大车的车轴,肯定不错!哈哈!众卿以为如何?”  几个官员一听,当然不会错过这个逢迎的机会,立即下意识地站起来,大声应道:“陛下圣明!如此高大结实的大树,用来做成车轴是上上之选!陛下不仅能识人,还能识万物,我等拜服之极!”  朱温那双微闭的眼睛忽然睁开了,一道凌厉的杀气直射而出。他霍然站起身来,指着那几个官员破口大骂:“识人,识个屁!我要是识人,就不会要了你们几个狗奴才!世人皆知,只有榆木才能做车轴,柳木松软,怎么可能用来驱车!你们觉得我好欺,连这点常识也不懂?”  朱温忽发雷霆之怒,那几个附和的官员吓得脸色煞白,一个个跪倒在地,瑟瑟发抖。  朱温转过身,看着左右卫士厉声喝道:“你们还等什么?还不把这几个狗奴才给我收拾了!”  几十个如狼似虎的卫士蜂拥而上,不由分说,揪住那几个人的头发,拖到一边,乱棍击打。  满眼春色的后花园中响起了撕心裂肺的惨叫。其他的官员低头哈腰,如坐针毡,连大气也不敢出。  朱温却半躺在椅子上,索性闭上了眼睛,仿佛很享受着耳边的惨叫哀号。  棍棒的击打声仍在继续,惨叫声却渐渐低沉,最终只听见大棒击打在肉体上的扑扑声。  朱温睁开眼,环顾了一番身边早已吓得面无人色的官员们,打了个哈哈,大声道:“诸君不必惊慌。你们都是忠臣良士,不打诳语,不阿谀奉承,朕对你们自然都有大大的封赏!”  众人一听,全都跪倒在地,忙不迭地磕头谢恩。  当年秦宰相赵高指鹿为马,不跟风不配合的人都被砍了脑袋。这个典故世人皆知。没想到今天朱温却反其道而行之,把盲目跟风的人乱棍打死。他相信,从此以后,朝中再无人敢肆意欺骗他。  谁敢说我朱温不懂权谋,草根出身就不能做皇帝?
  顶!!!
  再顶!!!
  先顶一个。慢慢看。
  过来顶帖  
  lz更的这一段,记得以前在笔记小说里看到过,印象很深,当时就觉得猪瘟是个人才
  但LZ写来,场面感极强,如身临其境,赞一个!
  up  
  嘻嘻,总算更新了,没有坐到沙发……
  板凳!
  49 草根皇帝(5)  谁敢说我朱温不懂权谋,草根出身就不能做皇帝?  上台伊始的朱温确实像打了鸡血一般,似乎回到了当年精神充沛,不知疲倦的时候。治军、治吏、施政无不雷厉风行,直击要害。刚刚建立的后梁王朝,很快出现了奄奄一息的唐王朝早已失去的锐气与进取。新兴的后梁王朝一时威名远扬,连北方草原上实力日渐强大的契丹人对他也拜服不已,派出使者来表达结盟之意。  这让很多看不起朱温的人大吃一惊。  这个从来没有上过学,没有读过什么书,连大字都不识多少的一介武夫,在治理他的王朝时表现出来的能力让人震惊。  原因很简单。他知道军队需要什么,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也知道一个征服者需要什么。正因为如此,朱温的施政方式给人强烈而直接的印象是务实,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几乎不带半点感情色彩,更没有半点拖泥带水。这或许源于他的草根精神,或许因为他三十年来刀口舔血的生涯,或许更因为他骨子里的狼性。  一匹狼,永远想的都是如何生存下去。什么样的方式最有效,就用什么方式。  颠覆掉大唐王朝的朱温在内部以迅雷之势强力洗牌,建立起一个具有鲜明个人烙印的政权。而在他统治范围之外的那个天下,因为他,也迅速开始了一场大洗牌。
  50 修墙与拆墙的比赛(1)  朱温的称帝,彻底打破了那个时代的游戏规则,让天下大乱,群魔乱舞。  割据巴蜀的王建首先跳出来。他发布了一道慷慨激昂的檄文,痛骂朱温大逆不道,篡夺皇位,要求各大势力跟自己一起,联合反朱,恢复大唐。  檄文发出去了,如石沉大海,竟然没一个人响应。当年王建借唐昭宗被劫,趁火打劫,抢夺李茂贞地盘的事儿人尽皆知。大家都知道王建这次又打着恢复大唐的幌子要图谋不轨,当然没人肯往坑里跳。  王建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给朱温的死对头李克用写了封信,劝李克用跟自己一起称帝,打击一下朱温的嚣张气焰,等以后铲平了朱温再把皇位让给唐朝皇族的后人。  李克用当然不会相信他的鬼话。  檄文和建议屡遭拒绝却并没影响王建当皇帝的热情。这年九月,在做足了一番哀悼唐朝皇帝的大戏之后,王建在成都称帝,定国号蜀,史称前蜀。  对当皇帝有浓厚兴趣的不只王建一人。李茂贞心头也痒得不行,但想想自己实力确实太过浮云,只好把自己老婆叫“皇后”,算是过了把皇帝的瘾。  朱温称帝,李克用并不气恼,反而窃喜。在他看来,以前自己被朱温压得动弹不得并不是因为能力不如他,而是因为当年一时不慎没处理好与朝廷的关系,以至处处碰壁。而朱温则靠着朝廷这块虽然不吃香但是依旧有用的招牌四处扩张,一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但现在朱温一脚踢掉了皇帝,自己披上了龙袍,这是名不正言不顺,还背上了篡位的恶名。形势已经彻底逆转,他要充分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把道义上的劣势扭转过来。所以,他现在不仅不会称帝,还会大张旗鼓地打出恢复大唐的旗号。  痛定思痛的李克用终于有了一个明智而清晰的战略目标,对王建愚蠢而短视的建议,他自然嗤之以鼻。  当年唐昭宗被杀,李克用便做足了功夫。消息传到晋阳,李克用召集三军披孝守丧,他自己当着数万将士的面朝南痛哭,发誓为先皇报仇。这次王建来信,劝他跟着自己一起称帝,李克用则毫不犹豫地回复说:“在我有生之年,绝不敢背叛朝廷!”  在其他各路军阀纷纷陷入做皇帝的癫狂妄想症之际,一向高调的李克用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冷静和对朝廷坚定不移的忠诚。人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在这个群魔乱舞的时代,其实最忠诚于唐王朝的竟然是那个早就被认定为朝廷公敌的沙陀头领李克用。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长期扮演朝廷救世主的朱温亲手颠覆了大唐王朝,而一直最不听话的李克用却成了立志要光复唐室的那个人。
  沙个发
  @V楚沐V 3261楼
22:32:21  lz更的这一段,记得以前在笔记小说里看到过,印象很深,当时就觉得猪瘟是个人才  -----------------------------  《北梦琐言》有载
  朱温卷要进入最后的高潮了吧
  @第七种可能 3271楼
21:57:34  朱温卷要进入最后的高潮了吧  -----------------------------  YES!
  朱温与李克用
  楼主的文笔真好!
  @o宇微o 3268楼
20:29:28  50 修墙与拆墙的比赛(1)  朱温的称帝,彻底打破了那个时代的游戏规则,让天下大乱,群魔乱舞。  割据巴蜀的王建首先跳出来。他发布了一道慷慨激昂的檄文,痛骂朱温大逆不道,篡夺皇位,要求各大势力跟自己一起,联合反朱,恢复大唐。  檄文发出去了,如石沉大海,竟然没一个人响应。当年王建借唐昭宗被劫,趁火打劫,抢夺李茂贞地盘的事儿人尽皆知。大家都知道王建这次又打着恢复大唐的幌子要图谋不轨,当然没......  -----------------------------  紧跟大部队
  追上大队了  朱家皇帝都爱妻如命啊  几百年后的大明老朱家的开国皇帝也是老婆一死,马上就像被卸了安全阀的喷火器一样大开杀戒...
  @猫在一旁 3276楼
16:35:15  追上大队了  朱家皇帝都爱妻如命啊  几百年后的大明老朱家的开国皇帝也是老婆一死,马上就像被卸了安全阀的喷火器一样大开杀戒...  -----------------------------  卸了安全阀的喷火器,形象啊
  顶顶顶顶  
  50 修墙与拆墙的比赛(2)  李克用的表现让朱温非常紧张。他不怕别人称帝,怕的就是打着恢复唐王朝的旗号拉拢人心。虽然那个被自己亲手扼杀的王朝早已奄奄一息,但在许多人眼里,李唐王朝毕竟代表了正统。这是自己无法弥补的致命伤。  南征北战这么多年,消灭铲平了无数割据势力之后,朱温最后发现,真正能够威胁自己的人还是他,那个宿命之敌李克用。  坐在龙椅上的朱温,那双凶狠锐利的眼睛穿透了深宫,狠狠地望着河东那片充斥着骑兵和杀戮的土地。要征服天下,他必须要跨过这道坎,消灭李克用。  潞州(今山西长治市),这座城市对朱温与李克用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这里几乎见证了两人长达十余年的恩怨与生死搏杀,这里也成为即将到来的“梁晋争霸”的焦点。  潞州居太行山之巅,扼中原门户,是河东进入中原的要地,世称“得潞州可望得中原”。 潞州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两大势力都不约而同地把这里作为争夺的重心。  890年八月,驻守潞州的昭义节度使李克恭因暴虐无度,被部将冯霸所杀。冯霸随即向朱温请降。李克用当即以重兵围攻。为了守住潞州,朱温派出了头牌大将葛从周出马,暂时稳住了形势。不久,河东猛将李存孝以疯狂的骑兵机动作战连败梁军,潞州复为李克用所有。  899年,基本控制中原大局的朱温再次调兵北上,围攻潞州,在晋军的顽强抵抗下无功而退。  901年,实力更加膨胀的朱温企图一举解决河东问题,调集重兵对李克用发动六路围攻。这次规模空前的进攻虽然最终因为氏叔综部的惨败而功亏一篑,但却把潞州再次夺回手里。朱温终于对李克用形成了有效的压制。  为了守住这个战略要点,朱温精挑细选,特意命自己的心腹大将丁会镇守此城。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丁会因为不满朱温谋杀唐昭宗,竟然向李克用献城请降。这让朱温大为光火。  在朱温看来,潞州是进攻河东的一块最重要的跳板。这个问题不解决,如鲠在喉,全身不快。  907年六月,大刀阔斧理顺了朝廷的朱温终于腾出手来,准备再度对潞州开打。葛从周年事已高,身体多病,朱温派出在西征凤翔之战中出尽风头的康怀英为帅,领兵八万,向潞州进攻。  朱温与李克用新一轮对决又一次在潞州城下上演了。
  紧紧跟上
  形势一片大好!
  留爪  
  精彩继续
  @火星上的神 3281楼
23:24:22  形势一片大好!  -----------------------------  你说的啥?没头没脑的
  @火星上的神
23:24:22  形势一片大好!  -----------------------------  @o宇微o 3285楼
19:44:12  你说的啥?没头没脑的  -----------------------------  我看到收藏更新了,原来是回帖!!!!!
19:47:21  我看到收藏更新了,原来是回帖!!!!!  -----------------------------  马上更。。。
  50 修墙与拆墙的比赛(3)  镇守潞州的是李克用的“十三太保”之一李嗣昭。面对梁军的围攻,这个对李克用出名卖命的养子横下一条心,全力死守。  康怀英当然不会错过这个表演的机会。这是大梁王朝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对外作战,在群英荟萃的梁军中,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他。这一仗,他只能胜,不能败。  面对坚固的潞州城,梁军发动了如潮的进攻,昼夜不停。短短几天时间,鲜血已经染红了那座厚重的城墙,城下堆积起一座又一座尸体积成的小山。  半个月过去了,攻城毫无进展。朱温发来的催促文书一道紧似一道,康怀英坐不住了。  梁军开始围绕整个潞州城修筑攻城壕沟。当康怀英的这个得意之作完成时,潞州城外的风景已彻底改头换面。密集纵横的壕沟覆盖了整个原野,在那些壕沟的连接处,还建起了坚固的箭塔与碉堡,它们就像一张巨大而致命的蛛网,恶狠狠地罩住了那座可怜的城池和里面死守的晋军。  当年刘秀麾下“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马成围攻李宪老巢舒县。在他指挥下,汉军在舒县城外大结蜘蛛网,把守军与援军彻底隔离。马成就这样在城外默默编织了近两年的网,直到舒县断粮城破。  不知道康怀英是不是从马成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在强攻不成的情况下用这样的方法围城。但他忽略了一点,马成能够成功是因为他有坚韧的决心和意志,更因为他有一个淡定从容的主公——刘秀。  而朱温显然不是那样的人。  称帝之后的朱温正变得更加焦躁自负,急于求成。仅仅在名义上成为天下的主宰并不能满足他的欲望。李克用、王建等人让他无法忍受。特别是李克用,朱温甚至隐隐感觉到,如果有一天谁有能力消灭他一手建立的大梁王朝,这个人只能是他。  朱温变得前所未有的焦虑。
  @火星上的神
23:24:22  形势一片大好!  -----------------------------  @o宇微o 3285楼
19:44:12  你说的啥?没头没脑的  -----------------------------  朱温的形势啊
  @火星上的神 3289楼
20:45:37  朱温的形势啊  -----------------------------  无语。。。
  加油更啊  
  3分走人  
  @V楚沐V
22:32:21  lz更的这一段,记得以前在笔记小说里看到过,印象很深,当时就觉得猪瘟是个人才  -----------------------------  @o宇微o 3270楼
21:33:46  《北梦琐言》有载  -----------------------------  +1
  顶……
  不错,刘明
  过瘾  
  907年称帝之后,猪瘟的政治判断力基本就没有了。后面的表演完全是过把瘾就死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慈云山十三太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