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些工厂工人成千上万类似的词语

论员工心理健康与企业安全管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8.00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论员工心理健康与企业安全管理
摘​录​的​论​文​,​学​习​学​习​。​。​。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中国公司的尼日利亚员工:中国华为让我实现自我价值
08:59:34&&|&&来源:
国际在线专稿&&|&&编辑:齐汉&&|&&
  原标题:“中国华为让我实现了自我价值” ――尼日利亚员工眼中的中国公司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李晋):近年来,随着中非间经贸往来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进入到非洲大陆开拓和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非洲本地员工加入到中国企业的团队中。他们为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与发展贡献着越来越重要的力量,他们的生活和理念也随之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我是2005年来到华为公司的,已经7年多了,现在我担任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主要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坐在办公桌前的约瑟芬,笑容满面,自信和善谈。她是中国华为公司西非地区部700多名外籍员工中的普通一员。从2005年加入华为到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母亲的约瑟芬当上了这家跨国通信企业在尼日利亚阿布贾地区的人力资源经理,成为了一名中层管理人员。谈起当初选择中国公司的原因,约瑟芬说,其实她的想法和很多尼日利亚员工一样非常简单,那就是能够获得学习机会:“对我来说(选择中国公司),是因为我喜欢挑战,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而且我从没去过中国,在中国公司我能了解更多有关中国的东西。”
  然而,满怀自信的约瑟芬在踏进中国公司的大门后,才发现一切并不如她想象的那么简单。在中国公司,她上的第一课是“打击”:“在我加入这家公司之前,我可以告诉你我是非常骄傲的,但是来到这家公司,我才知道你必须要把对自己原有的认识放到一边,重新学习更多知识,实际上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通信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为了使本地员工能够尽快掌握必要的技能,同时为当地培养合格的通信技术人才,华为公司先于其国际竞争对手,于2006年在阿布贾建立了大型的培训中心,除了对员工进行完整的技术培训,同时还为尼日利亚本地雇员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提升技术水平。此外,部分本地员工还被送到中国,接受研发、测试等方面的深造,使之成为真正的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华为西非地区企业业务部部长高翔介绍说:“非洲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本地化逐步朝着很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在这里的1200名员工中有700名是本地员工。从这6-7年的发展来看,在铁塔侧基站建设99%的工作都是本地员工实施,基本上大部分工作由本地员工承担。”
  华为在为自身发展打造后备人才队伍的同时,也为尼日利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并培养起了一批通信技术领域的人才。尼日利亚籍员工在中国公司里发现、实现和提升着自我价值。“华为是一个能帮你建立自信的公司。从这里走出去,我总是告诉朋友,我在这工作不是为了钱,因为这里体现了我自己的价值。”
  已在华为供职7年的约瑟芬说,自己最大的改变来自内心。她喜欢中国公司给她带来的自信,她希望能继续留在华为,深造,学习。约瑟芬还笑着说,以后成为华为公司的老板也是她的选择之一: “谈到未来,或许我会成为华为老板(笑)!我现在负责人力资源,说不准未来也有机会,这取决于我对公司的贡献,重要的是大家信任我。我还打算学汉语,但是有点难,现在我正让我的孩子学习。另外,我还想继续深造,继续学习,但是我不会离开华为的,这就是我的未来计划。”
  其实,像华为这样在非洲坚持本地化战略的中国公司还有很多很多,而像约瑟芬这样的外籍员工更是成千上万。他们通过文化的交融,通过共同的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推动着中国企业融入非洲,与当地社会实现共同发展。
更多新闻v&& 02:44:44v&& 21:02:45v&& 14:56:33v&& 11:29:31v&& 09:39:08v&& 09:19:17
•&•&•&•&•&•&•&•&
•&•&•&•&•&•&如何解决“技能员工”招工难?
应对员工技能危机的创新方式与策略根据研究以及针对企业高管的访谈总结得出,下面六大创新策略将能帮企业迅速而有效地应对技能危机,获得竞争优势。
那种以为经济危机会使劳动力更加充足的想法绝对是一个误区。表面上看,由于全球失业率节节攀升,各行业供应必定源源不断,唾手可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该医疗设备企业经历了目前成千上万的企业(无论来自何方、从事何种行业、拥有何种劳动力)都在经历的难题:传统、旧有的方法已无法满足新的技术要求。
这听起来似乎有违常理,由于缺乏所需人才,全球三分之一的企业面临职位空缺的巨大挑战,而近四分之三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才短缺的影响。虽然劳动力市场千军易得,但良才难求,在当前就业市场,企业很难觅得具备必要知识、技术和能力的人才。
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当前,人才现状已出现以下几大方面的变化。
首先,知识经济需要具备先进专业知识的人才,与此同时,随着企业进军全球市场,求职者除了掌握专业技能以外,还必须满足企业的特殊需求,具备操作能力、行业专长,并对某些特殊市场有一定的了解。即使是汽车生产车间的装配线工人也需掌握各种技能,包括技术、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能够操作先进设备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其次,教育水平不尽如人意,这个问题让东西方国家和企业颇为头疼。例如,《华尔街日报》最近的一篇文章就提到,某电话服务公司在印度3000名新员工时面临困难。该公司发现,在应聘的数千名高中与大学毕业生中,很少有人具备工作所需的阅读技巧和基本的商务技能。因此,该公司拒绝了97%的求职者。美国的企业表示,美国的教育重点已转向四年本科教育,而传统的技术学校已无法培养企业所需的熟练工人。
再次,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寻觅合格人才就显得尤为紧迫。由于客户需求不断变化,新产品与服务的上市步伐日益加快,企业急需任用复合型的合格人才。但是目前对人才的争夺已经不只是发生在行业内部,还有跨行业之间的竞争,因此觅得贤才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发掘并留住人才也变得日益困难。此时若只对原有方式进行简单的改进,将可能使企业面临危机。过去,企业可通过培养、招聘或借用这三种方式寻得合格人才;而如今,这已不再是三选一的问题,企业面临着严重的,必须多管齐下才能克服这一难题:同时采取各种方法,包括重新设计工作流程、在企业内部挖掘潜在人才,或完全不考虑既有能力,而更看重员工的&可塑性&。
应对员工技能危机的创新方式与策略根据研究以及针对企业高管的访谈总结得出,下面六大创新策略将能帮企业迅速而有效地应对技能危机,获得竞争优势。
策略一:量才施用,而不是过于注重专业技能
如果是招聘心脏外科医生,必须看他是否具备专业技能,但在其他多数情况下,这完全没有必要。例如,企业或许会抱怨他们找不到能熟练使用SAP 4.6财务软件的人才,但他们或许会因此忽视那些尽管没有类似经验,但根据所掌握的会计知识或对其他软件的运用,完全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人才。
关注&可望性&是更灵活的用人方式,某些员工只需稍加培训,就能胜任专业岗位的要求。组织行为心理专家也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专业技能背景与员工的工作表现并无直接关系。看员工的工作表现如何,综合能力和对企业文化的匹配更为重要。例如,相比PPT制作技巧,一个人的沟通能力更重要。而事实上,学习能力(即是否愿意且能够快速有效地学习),直接影响着工作绩效。
策略二:利用新的招聘手段吸引所需人才
现在,新的招聘手段层出不穷,使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迅速有效地找到优秀人才。根据一些企业的经验,他们的招聘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利用社交媒体招聘许多企业不再通过猎头公司招人,转而利用Unkedln或Taleo公司的人才交流等社交媒体寻觅所需人才。例如,当Red 5游戏工作室与大型技术公司争抢开发人员时,它并未公布职位空缺信息,相反只是找出几个合适的人选,了解了每个人的信息后,用iPod录制了针对每个人的招聘广告,并装在非常醒目的俄罗斯套娃中寄给他们。
了解简历之外的信息,筛选人才大量研究表明,根据简历信息筛选人才无法有效地预测员工绩效。这一方式还将限制企业的招聘范围,使企业错失优秀人才。目前正出现各种新机构,帮助企业改革这类招聘方式,使企业学会不仅利用简历,还要根据求职者的能力、技术或文化适应力等选拔人才。
谷歌等企业还通过了解求职者的工作质量或个人经历,扩大招聘范围,而不是局限于他们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比如,谷歌可能会了解关系员工卓越绩效的个人问题:您是否创造过世界记录?您是否创办过社团?您订阅过哪些网络刊物?谷歌还举办软件编程等各种竞赛,获胜者可获得相应的职位。
埃森哲认为,新型网络公司就好比一种提供约会服务的机构。它通过包含工作实例、评分、针对个人问题的回答、比赛结果、行为面试录像、工作动机与兴趣、地域倾向等信息(信息安全受到保护),使双方能够各取所需。   未雨绸缪,与潜在员工建立联系当3D设计软件公司欧特克(Autodesk)面临招聘难题时,它意识到应积极与潜在员工建立联系。人才招聘部经理马修。杰弗里解释说:&这完全是通过对话打造人才管道。它不仅仅是在Facebook上公布职位信息,更是让大家了解公司的文化、看员工如何享受他们的工作、这些工作究竟是怎么样的,甚至告诉他们办公室发生了什么糗事等。它是真实透明的,通过人性化的方式让员工成为品牌大使,与潜在员工建立一种情感联系。&
通过与求职者的积极沟通,欧特克在Facebook创建了社区,并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吸引了15万名成员,为公司建立了丰富的人才储备。求职关系数据库的作用好比客户关系营销数据库,能帮助企业向相关人群定期发送定制信息,企业在适当的时机就能利用这层关系。从其他人才库选拔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各种各样的新方式招募人才。一些企业就将目标瞄准某些人才资源丰富的领域。例如,美国的医疗企业开始重新培训下岗的汽车工人:美国能源企业安特吉公司(Entergy Corp)聘用退伍军人担任维修技师和核能工程师;捷蓝航空公司(JetBiue Airways)的售票员几乎都在家工作,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提供订票服务。
此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不同地区招聘员工,包括在公司总部所在国之外的国家,或是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富集的地区。
合作办学,培养所需人才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相脱节是导致全球技能危机的一大原因。但是今天,领先企业积极与大学、社区学院和贸易学校开展合作办学,从而为企业未来发展培养输送合格人才。例如,印度HCL技术公司(一家技术服务领域的跨国公司),与印度25所知名的工程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HCL的经理针对课程设置提出反馈意见,学校根据公司要求调整课程。HCL还加入了IT企业的全国组织&&印度软件与服务公司协会(NASSCOM),明确了该行业所需的技术能力,包括这些技能的供求水平。
策略三:以创新方式借用人才
人才借用不仅仅意味着临时合作或临时任用,来应对技术短缺问题。企业正利用各种创新方式以及企业外部的技术资源创造各种机会,在企业需要的时候总能及时找到所需人才。例如,企业可利用线索藤(LeadVine)、Topcoder或亚马逊土耳其机器人(Mechanical Turk)提供的网络服务,立即获得大量廉价的弹性员工,完成企业布置的任务。
其他有些企业也在采用合约制的方式,创建人才库,以备不时之需。这类人才多数曾在公司任职,因为照顾孩子或退休的原因,他们需要从事更具弹性的工作。由于他们早已掌握最新技能,对公司的现有制度也非常了解,因此能迅速开展工作。例如,美国防御工程承包商航空航天公司(Aerospace Corp.),以及金融服务跨国企业信安金袖集团(Principal Financial Group)都制定了人才计划,退休人员可通过项目咨询方式被公司返聘。
对电话中心代表或软件工程师等特殊职位的用人需求,企业还有一种创新方式:将暂时闲置的员工借调到有临时需要的公司。虽然这一做法仍在萌芽阶段,却有迹象表明这一模式将逐渐流行。例如,2008年,谷歌与宝洁公司着手实施一项员工交换项目&&虽然主要是为了推动创新和知识转移,但这种尝试也为解决人才需求变化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之道。
策略四:从企业内部挖掘人才
许多企业发现,企业其实早已具备所需技能。企业在建立有利于工作流动的流程时,创建能力与人才数据库是企业挖掘内部人才的关键。适当的奖励机制能鼓励员工根据技能要求,发挥不同作用,培养企业所需的相关技能。
例如,金融服务企业花旗银行近来实施了一系列流程和技术,鼓励内部工作流动。其中包括&花旗职场&的自助网络,帮助员工了解到不同地区工作的好处,以满足公司的用人需求或培养更多技能。花旗集团全球学习开发部总监兼总经理约瑟夫。威尔顿解释说:&要实现花旗的商业战略,更好地为新兴市场的客户群服务,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员工,并在企业建立有效的人员流动机制,使员工掌握更多技能。这是一次重大的文化转型。例如,一些希望成为投资银行家的应届毕业生有时不愿轮岗,这一项目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发展更多技能的优势。&
其实企业还应利用员工会议、企业通讯、与主管私下沟通等方式,让员工了解企业新的用人需求。但出人意料的是,很少有企业这么做。
策略五:积极进行学习创新,更快地培养员工技能
企业高管经常认为,在明确并培养员工技能的过程中,学习与技能培养流程耗资太大。然而今非昔比,员工可通过创新方式学习并掌握日常工作中所需的技能。
以希尔顿全球集团为例。这一连锁酒店要求从酒店清洁工、前台服务员到经理等服务人员学习新的科技知识,解决客人基本的电脑问题和需求。虽然希尔顿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希尔顿全球大学&提供正式的培训,它主要还是通过消费者技巧提供实时的培训方案。过去,服务人员必须停下手边工作才能参加培训或使用电脑;而如今,他们可使用iPad学习,真正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当员工出现问题时,他们只需借鉴一下其他服务人员在Facebook或Youtube企业版上公布的解决方法;他们还可通过学习软件直接找到与当前技术需求相关的内容。
&学习学院&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培养特殊技能的另一方式,主要为某些员工提供行为导向型的相关培训内容。
例如,南非米勒(SABMiller)酿酒公司采用埃森哲的供应链学院提高企业供应链从业人员的技能。该公司利用这一方法的原因在于,它胜过传统的培训项目,后者只传授一般的供应链知识。担任南非米勒公司拉美供应链主管的杰米。奥乔亚表示,&我们通过供应链学院找出不够成熟的环节,利用定制的内容改进这些环节,并衡量业务培训的影响。&
策略六:通过调整工作重新设计新的技能   
最后经常被企业忽视的一个解决办法就是调整工作,以减少需要的专业人员或更灵活地施展专业技能。企业至少有以下几种方式重新调整工作。
减少工作人员,完成专业任务
美国最大的独立社区医疗中心&&格兰成人日间保健中心(AltaMed Health Services Corp)曾一度无法招到注册护士。为解决这一难题,该中心重新调整了工作,将最专业的部分浓缩成少数重要工作。这使中心降低了岗位技能要求,成功招到了更多人才。
例如,它没有要求注册护士直接与病人互动,而是让他们担任领导职位,并传授护理知识,监督指导实习护士和持证医疗护理等对技能水平要求相对较低的职位,而这些职位的人才供应相对充足。该中心能够在不影响护理质量的前提下解决重要的劳动力问题。
调整工作,更好地满足业务需求
传统的思维方式强调工作和职务,而不是实际的工作需求。但是,企业可利用新的思维方式使人才各尽其用。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根据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而不是看由企业哪个部门负责,从而保持人员流动。
例如,某跨国软件与高科技企业允许员工在公司内兼职承担某些工作职责之外的其他项目。这一做法开创了业内先河,目前被广泛应用。这样,当有需要时,企业就能迅速调动他们了解并信任的员工,同时还能为员工提供大量有趣的工作和额外收入。
赋予工作更宽泛的定义
企业可以不用必须将工作分解成有明确分工的小项目,而是扩大工作的定义范围,使员工及其经理根据需求自由地发挥。例如,美国海军对工作进行了更为笼统的界定,使部下更灵活地发挥技能。一位曾被任命为&潜艇电子专家&的船员现在或许叫&电子技术人员&&&根据海军在某个时期的特殊需求在航空母舰、陆上设施或潜艇工作。
综上所述,企业必须迅速解决当前的技能短缺问题,否则就可能失去市场竞争力,落后于那些随时随地都能利用所需技能的对手。那种以为经济危机会使劳动力更加充足的想法绝对是一个误区,许多企业高管刚刚开始认识到他们在寻觅合适的竞争人才方面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企业必须积极应对技能挑战,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单纯地依赖过去的设想和解决方案,或对原有的模式进行简单的改进,将使企业面临危机。
精彩导读:
人力资源部年终工作总结与计划.ppt741KB
您可能感兴趣的  本人是第一次发帖,以前都是做观众,这次是第一次上台,说的不好的地方也请大家原谅。最近几个月经常有公务员在天涯发帖子,抱怨公务员的工资待遇低。记得有一个小城市的公务员抱怨自己的干了20多年,工资两千八九,节日福利也就是五百左右的,公积金每月1千多点。还有一个北京的公务员,抱怨每月工资七八千块,福利待遇低,单位还分了集资房。其实我发帖的目的是要告诉这些公务员,你们的工资待遇已经不低了,况且你们养老医疗住房等等保险都不需要你们自己缴纳,你可以比较一下你们当地的企业职工工资待遇,你就知道什么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了。我就是一个企业职工,我可以把我的工资待遇和福利情况和大家介绍一下,只有比一比才知道差距。
楼主发言:16次 发图:0张
  我是一个企业职工,2004年大学本科毕业,机械制造专业,毕业于东北一个还可以的学校吧,虽然不是211的,但是在东北也不是无名之辈的,具体学校我就不说了,以免辱没了母校。由于没什么背景,也拼不了爹,所以当年我很顺利的进入一家企业,因为那时进入企业那时候很容易,没有竞争,只要你想去,企业是很欢迎你的,在这家企业我一工作就接近10年了。我工作的这家企业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是我国名副其实的东北工业重镇,选择这个地方工作和自己学机械的专业有一定的关系,在这里可以发挥我的特长,在齐齐哈尔这个地方有很多大企业,如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齐重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车辆有限责任公司、北满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齐齐哈尔第二机床集团公司、黑龙江化工集团、齐齐哈尔造纸厂,富拉尔基发电总厂 、齐齐哈尔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另和平、建华、华安三大军工,细节不便透露。既有被周总理誉为“国宝”、“掌上明珠”的第一重型机械厂、北满特殊钢厂和被列为全国机床行业“十八 罗汉”的第一、二机床厂,又有全国最大的铁路货车生产企业齐齐哈尔车辆厂和大型化工企业黑龙江化工厂、齐齐哈尔化工总厂,还有和平、建华、华安等为共和国作出卓越贡献的三大军工生产企业。
  以上这些企业在2000年以前,每家至少有1万人以上,多的达四五万人。经过国家的“下岗再就业”改革,企业脱困,现在每家企业多的剩下1万人,少得也有两三千人。我现在就是这些大企业中的普通职工的一员。因为是2004入厂,相对较晚,职工下岗再就业,职工又重新走进风雨的经历,我没有赶上,那段涅磐般痛苦我没经历过,但是我知道,那个时候职工真的苦啊,没有生活来源,没有收入,没有医疗保障,拖欠职工工资等等历史问题,导致那个时候上访的极多,可是上访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有想不开的,有爬铁轨的,有抱孩子跳楼自杀的,有犯罪的,有摆地摊的,有外出打工的等等,总之,职工没有活路,那时候什么过激的行为都有。因为大家平常在新闻里,听到的看到的都是成功的工人“下岗再就业”,他们生活的比以前好,但这只是极少数的,大部分人生活还是艰辛的。
  言归正传,刚才扯远了,还是说说现在我自己的情况吧,我2004年入企业,工作是企业的技术员,第一年实习工资1000元,扣去保险,每月800多元,感觉还可以,够吃了,起码不用家里资助了,单位提供的单身宿舍,每月管理费30元,很便宜了。一年后的2005年转正定级,工资1200元,扣去保险,每月剩1000多元。此后每年工资涨200元,到2008年的时候,我的工资涨到1800元,扣除保险等,每月剩不足1500。从2008年至今工资就没涨过,不能再涨了,这是普通职工最高的工资了,再涨就是领导的工资等级了。
  说说买房子吧,到现在我在企业工作近10年了,现在我每月自己缴纳的公积金60元,单位匹配60元,每月个人账户总计120元,齐齐哈尔的房价是均价6500左右,依靠这点工资和公积金根本买不起房子。人家公务员每月公积金1000多,多的就不说了,就是贷款买房,每月的公积金也可以还贷了,自己凑个首付就可以了。可是企业职工那,他们靠120块的公积金就能买房子吗?能还贷款吗?这是不能实现的,一个在企业工作的年轻人,如果没有外来的资助,买房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可以这样讲,干一辈子能够一套房子钱。
  在说说工作时间,在齐齐哈尔的这些企业当中,周六正常上班是惯例,忙的企业每晚加班至晚8点30分也是家常便饭,周日还要加班一上午,计算下来,一个企业职工每周上班时间为50~60小时,这些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都是义务的,如果你不加班,那么涨工资那200的工资就没有希望了。想想公务员声称自己天天写写材料、看看文件很无聊,那我们这些企业职工是多么羡慕你们无聊的生活啊,我们也多想无聊啊。
  在说说其他福利,我在企业工作近10年,从来知道什么是福利,因为企业从没给职工发过一次福利,即使中秋、春节这样的节日也是没有的。有的公务员抱怨,自己中秋、春节制发500员左右的福利品,还感觉委屈,如果这么比较,那企业职工真应该跳楼了,因为他们活的太憋屈了。
  钱被管理层以正当和非正当的渠道瓜分了。三十五年来国企已经演变成特权阶级的私人殖民地。他们以控制战略资源为借口,把国企当成了私人围猎的猎场。高层以官员身份坐享高薪,不论盈亏,年薪都在数十万以上,而且,只上不下,政工、工会、纪检和生产多头分利,向管理中间层大量安排自己亲属,以进一步瓜分企业收益。多数都把企业搞到管理人员多于生产人员。基层生产职工的待遇当然高不起来了。
  在说说退休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完了,企业职工也蔫巴了,因为退休年龄要延长了,对于企业职工来说这简直就是灾难,在我周围有很多的企业年龄稍大的老同志,他们天天盼着退休,他们实在是不想干了,因为工资低、无福利、工作时间长、工作累,没有人愿意继续干,有的人挖空心思早点退,挖门子找关系,把自己改成有害工种,或者办理病退,这样的话男的55周岁,女的50周岁就可以正式退休了。退休后,每月可以拿一点微薄的退休金,大多数企业职工退休工资也就一千二三百左右,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退休,退休后他们还要去外面打工,例如去饭店刷盘子,还可以有一千五六百的收入,这样加起来每月就有3000左右的收入,工资总额,比在职时的工作还高出一倍,这就是企业职工不希望延迟退休的两个原因。难道这些企业职工愿意退休后接着打工吗?他们不知道颐养天年好吗?他们是知道的,但是他们没有办法,仅靠每月一千二三百的退休金根本无法像样的生活,他们没有可以选择的,也许只有他们死了那一天,他们才能真正的颐养天年了。延迟退休是对企业职工的严重剥削,晚退一年,还要自己缴纳各种保险。想想吧,公务员可以什么都不用自己缴纳,在职时享受福利、保险、特权,退休还可以享受高工资,可以去享受生活,而这些企业退休职工他们能吗?他们可以吗?公务员这个群体都是希望晚点退休,再干几年。记得多年前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几个女代表,是处级领导干部,马上要到55退休了,在大会上强烈呼吁,要求延长退休年龄,目的无非自己赖在上面不想退休,想多干几年,不甘心就这么早退休,这就是延迟退休的根本原因。
  谈谈贡献吧,在我们的这个企业,可以说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是为国家各行各业服务的。我可以说说一些企业的名字,他们都用我们的产品。中国一重、哈尔滨气轮机厂、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一机械、佳木斯电机厂、中国一汽、沈阳远大、鞍山钢铁、内蒙包一机、北汽福田、北京航天、上海重型、河南卫华、三一重工、宇通客车、河南太行、太原重型、中信重工等等这些企业,实在太多了,长江以南的就不说了。做了这么多,可职工一丁点的回报都没有,长此下去企业职工没有积极性,没有创造性,那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希望了,不知道大家最近看没看中央经济频道的六集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推荐大家看看,如果是企业的领导,也可以组织本单位职工看看,我本身就是干这个的,看了这个片子,我心情很沉重,我们国家的装备制造业虽然取得了成绩,但是差得还很远,装备、人、材料、工艺等等都有差距。要想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必须要依靠企业,依靠工人。如果现阶段的体制不打破,那么企业永远都不会实现跨越发展,因为企业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抑制,得不到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支好的稳定产业队伍,那么国家的战略安全,经济命脉就会统统受制于人。在我们的企业中,有很多的精英人才,真的,这点我很服气,声明我不是精英,我自叹不如他们,企业中的精英年年都有流失,流到哪里去了,都去报考公务员了。企业也留不住这些精英,这些人都受过良好的教育,都有扎实的工作经验,这些人当中不乏硕士、博士等。他们去的目的不外乎,公务员工资待遇高,有特权。
  楼主你为什么一定要守在那里挣一个月1800的工资?搞不懂,你不选择离开一定还是有舍不得放弃的好处。
  作者:雪儿,你说的很对,后面我告诉你为什么,我写这个不是抱怨自己待遇低,也不是羡慕公务员待遇高,我是觉得体制的不公平,造成精英流动的不正常,这样对国家发展没有任何好处。我在企业工作近10年了,我是对企业有感情的,是企业培养了我,我也很喜欢企业的工作,这是真心话,虽然待遇不高,企业是一个培养人的大熔炉,可以把一个懵懵懂懂的青年人,培养成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可以把一个一无所知的人,锤炼成一个栋梁之才。在国外,精英人才流动的方向是企业公司,在我国,却一窝蜂的去琢磨进入体制内。这太不正常了。对于每一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对于企业职工来说,幸福离他们的真的很远,在职时辛勤劳作,没有积累,退休时,依然生活艰辛,工作不止。也许,有一天,他们离开这个世界,才是他们幸福生活的的开始吧,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过的幸福,不会有体制的限制。最后我要说这是我亲身经历、亲眼所见,大拍我的时候,不妨想想我说的对不对,在你的身边是不是也是这个现象,谢谢!衷心希望我这个国家和民族会更好。
  公务员们天天喊他们苦逼哦!  
  我在企业工作近10年了,我是对企业有感情的,是企业培养了我,我也很喜欢企业的工作,这是真心话,虽然待遇不高,但是可以踏踏实实做一些实事,能做出一些东西,企业是一个培养人的大熔炉,可以把一个懵懵懂懂的青年人,培养成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可以把一个一无所知的人,锤炼成一个栋梁之才。
  现在中国想成为制造业强国很难。现在的社会风气只尊重当权者,不当权一门心思搞技术啥也得不到,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让妻儿过上好日子。亚历山大!  
  今天的中国工人(电力和石油这两个怪胎除外)的工资,有低于一千的,这个档次比较少,有一千多的,这个档次是主流,是普遍现象,有超过两千的,这个就极少了。工资低,这个也不能怪企业,我也是个工人,我知道里面的难处,如果大幅提高工人的工资,企业将维持不下去。比如我们这个厂(也是个大中型的军工企业),就这个工资水平,能混下去也就非常不错了。
  @海角一粒沙子 3楼
17:43:59  言归正传,刚才扯远了,还是说说现在我自己的情况吧,我2004年入企业,工作是企业的技术员,第一年实习工资1000元,扣去保险,每月800多元,感觉还可以,够吃了,起码不用家里资助了,单位提供的
宿舍,每月管理费30元,很便宜了。一年后的2005年转正定级,工资1200元,扣去保险,每月剩1000多元。此后每年工资涨200元,到2008年的时候,我的工资涨到1800元,扣除保险等,每月剩不足1500。从2008年至今工资就没涨......  -----------------------------  既然你说你不是嫌待遇低发的帖子,我也就不怕说出来待遇的问题打击你了。我表弟,和你的工作年限惊人的相似,和你的实习工资一样样的,但是你们俩的月薪从1800之后有了大大的差距,至少他现在年薪是8万,公积金个人交到了600,不是我说咱们能改变什么不能改变什么,自己不去突破,那只有在那里熬了。
  坐等楼主更新
  我还是那句话,我并不是抱怨自己待遇多么的低,我只是想我说出企业职工的苦,把企业职工的不容易写出来,公务员在抱怨自己待遇差,我只是公平的比较一下。如果让我去做公务员,我并不乐意,因为我不喜欢公务员的无所事事的工作,相反我更愿意去做一些实实在在地事情。可以这么说,如果以我现在的资历,出去打工,年薪弄个七八万也不是难事。但企业职工的待遇还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这是实情。我的目的很单纯,就是让大家了解大多数企业职工的待遇生活情况,仅此而已。
  在企业工作的职工很多人由于是过度的体力劳动,有的人过早的离开了人世,有的人并没有等到退休的那一天,就去了另一个世界。去年,也就是2013,我认识的两个工人,他们都差两三年就到退休年龄了,也就在这个时候,都被查出了癌症,从发现病情到离开世界,也就几个月的时间。还有的退休职工,突然一下子退了下来,不用再去工作,没有工作的意志动力去支撑自己,突然松懈下来,退休没几年就去见马克思了,他们很少能够活过70岁的,也就是领退休工资也超不过十年的,这就是企业职工。
  我只是一粒沙子,我无足轻重,我个人的收入高低更无所谓,我也不怕收入高的给我打击,我不仇富。但是我们应该去关注大多数企业的那些职工,他们的艰辛与付出应该被承认,他们的生活状况应该被关注。在企业中也有收入较高的,这个需要承认,但是我们关注的应该是企业职工这个群体的大多数人,个别代表不了全部,代表不了整体。国家一直在改革,各方在不断的呼吁,企业养老和公务员养老并轨,但我没看到实质性的进展,这项改革遇到的阻力会很大,因为一个即得利益阶层会设置各种障碍去阻止的。大家可以开成不公的进行讨论,我也希望大家讨论的激烈点,可以引起多数人的共鸣,我也会积极的回应大家。
  楼主实话。支持  
  非常TMD反感公务员诉苦说工资待遇低,那你TMD的辞职啊,出去干,去过你想过的生活嘛!  那天开出租车,一位公务员就在那倒苦水,说他们还不如我们开出租车的,自由自在,赚的又多,TMD,老子直接来了一句:那咱们换换,你来开出租车,我去坐办公室。这B立马收声了。
  如果说企业职工和公务员是社会分工不同的话,我们可以接受在职的时候工资待遇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一旦我们退休了,那么就不存在社会分工不同了,是不是待遇应该一样那,可事实上即使退休了差距依然巨大。这是体制最大的不公平。中国的综合国力要不断的提升,竞争力不断的增强,科技进步创新要不断向前,我们依靠谁,我们还是得依靠中国成百上千的企业吗?企业要依靠谁,还不是要依靠成千上万的产业工人吗?靠这些产业工人去创造吗?看看纪录片《大国重器》真的很受启发。国家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差距在哪里,我们中国人不缺智慧,不缺聪明才智。我们缺的是变革,是公平,正义,民主、福利。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如果解决不了,亡国亡党灭种都不是玩笑。
  开出租车的师傅都很辛苦,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是下岗职工。他们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为社会服务。他们收入并不高,收入的大部分都被公司拿走的分子钱,说白了,他们为别人赚钱的机器。出租车司机师傅们,生活没有规律,作息上没有规律,往往别人忙的时候他们跟着忙,别人休息的时候,他们依然忙碌。出租车司机也是职业病的多发人群,据我医院的朋友说,出租车司机是得胃癌、胃肠道疾病的多发人群,由于工作性质,吃了东西,喝了东西,缺乏必要的运动,导致胃肠负担加重,增加了患病的几率。除非上厕所、吃饭的时间,其余时间都是在车上坐着,因为如果你出了车门,就意味着收入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出租车司机的境况也和企业职工一样,好不了哪去。
  楼主说的很实在,现状确是很无奈,我也是在北方的一个兵工厂里,环境差,工资低,没人重视,单位自己想法养活自己,现在机械还不景气,什么时候才能改变一下呢  
  真正的大工匠,纯技术人员,在现在的社会观念中就是一煞笔。曾见过,几十年从业经历的老技术员,几万块钱就把自己的那些压箱底的经验毫无保留的拿出来,给个初中都没毕业的人打工。最可悲的是,周围的人都感觉那个暴发户老板厉害,有能力,虽然没读过大书,但是有大智慧。。。每次听到此类故事,我就只能叹息,特么的这种事在地球上也就咱这里有了  
  公务员应降工资!
  企业职工我写这个不是抱怨自己待遇低,也不是羡慕公务员待遇高,我是觉得体制的不公平,造成精英流动的不正常,这样对国家发展没有任何好处。我在企业工作近10年了,我是对企业有感情的,是企业培养了我,我也很喜欢企业的工作,这是真心话,虽然待遇不高,企业是一个培养人的大熔炉,可以把一个懵懵懂懂的青年人,培养成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可以把一个一无所知的人,锤炼成一个栋梁之才。在国外,精英人才流动的方向是企业公司,在我国,却一窝蜂的去琢磨进入体制内。这太不正常了。对于每一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对于企业职工来说,幸福离他们的真的很远,在职时辛勤劳作,没有积累,退休时,依然生活艰辛,工作不止。也许,有一天,他们离开这个世界,才是他们幸福生活的的开始吧,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过的幸福,不会有体制的限制。最后我要说这是我亲身经历、亲眼所见,大拍我的时候,不妨想想我说的对不对,在你的身边是不是也是这个现象,谢谢!衷心希望我这个国家和民族会更好。
  妈的,比你高二十倍工资的企业都有,你工资少代表所有企业都少吗  
  @涨呀涨9 31楼
20:15:10  妈的,比你高二十倍工资的企业都有,你工资少代表所有企业都少吗  -----------------------------  站着说话腰不疼。楼主说的很中肯。可以告诉你,中国大多数的企业职工也就是这样。私企的是另一种景象。也没好到哪去。  本人两种机制的企业都工作过。可以告诉你,国企里面,一般不会超过出头是常态。私企,没见过什么叫放假。一个月休息2天是件奢侈的事情。  当今中国的企业,生存环境不好。并没有从当年国企倒闭的浪潮中恢复过来。他们生存的前提是劳动者的报酬被砍掉至少一半。不这样,中国企业能生存至今的凤毛麟角。中石油也不例外。
  作为底层的屁民要求不高 有房住(不用为还贷款勒紧裤腰带的那种)工资要求不高能正常的生活(想买点牛羊肉吃不用琢磨半天买还是不买) 的工资,生病了不用回到解放前生活的水平。我就满足了,那真的感谢党感谢政府了。
  zhichi
  zhichi
  国企职工很幸苦阿!本人山西太原国企6年工龄!没有休息日!工资2000多!强烈要求提高工资待遇  
代表为公务员提议
咋没给企业职工提议的呢
  企业中工人干着重活,拿着低工资,是他们在为国家为社会创造财富。肉食者一大堆一天就叫辛苦,钱少,政府早该精兵减政。在改革开放前肉食者和同工龄工人的收入没有什么差距,那时的一线工人比干部还稍多一点,那时无论工人干部工作热情比现在高多了。
  顶贴,呼喊  
  @擦亮眼眼准备战斗
18:05:00  钱被管理层以正当和非正当的渠道瓜分了。三十五年来国企已经演变成特权阶级的私人殖民地。他们以控制战略资源为借口,把国企当成了私人围猎的猎场。高层以官员身份坐享高薪,不论盈亏,年薪都在数十万以上,而且,只上不下,政工、工会、纪检和生产多头分利,向管理中间层大量安排自己亲属,以进一步瓜分企业收益。多数都把企业搞到管理人员多于生产人员。基层生产职工的待遇当然高不起来了。   —————————————————  这位仁兄说过点子上了,就拿我现在工作的国企来说吧,总员工不超过两百人,仅仅中层管理人员就有四十多位,再加上高层管理人员,工会,党委,团委,快接近一百位的领导了。真正做苦力的不超过六十个员工。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千上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