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古道攻略山上有厕所吗?

近日杭州发现一段20米长吴越古道 路面损坏严重
( 14:29:57)
&  杭州城北的皋亭山上,曾坐落着一所千年古刹龙居寺,就在龙居寺遗址不远处,有一条奇特的石子道。道路有路脊,且呈弧形。   最新考古发现,它是杭州现存保持原生状态的最古老山道。五代十国期间,吴越国王曾踏着这条古道,去龙居寺和佛日寺礼佛。前些天,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理事陈珲等考古研究人员,前往踏勘调查并确认古道真实身份。“从路的筑造法看,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碎石独脊筑路法,采用较大弧度分水,排水效果好,方法又简单易行。鉴于在南宋时已有双脊石路了,独脊是比双脊更古老的筑造法,所以这样的筑路法是完全可看到吴越时代的。”陈珲等人说。   现场踏勘发现,这个石子道宽2米左右、长20多米,临近天鹤路。路面为山岩碎石铺筑而成,部分路面还较完好,但大部分路面已经损坏严重。   作者&沈健洪慧敏
本信息除“本网讯”字样外,均来自互联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函告知,我们会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相关新闻 关键词:
?互联网上关于杭州相关信息
?互联网上关于吴越古道相关信息
 热点图片宣城——吴越古道 一幅自然天成的水墨画_吴语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5,550贴子:
宣城——吴越古道 一幅自然天成的水墨画收藏
有人把皖南比喻成一幅自然天成的水墨画,确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这里的山山水水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无不让人陶醉于其中,无不让人流连忘返。漫步其间,如入画卷,可谓举目好风光,处处是桃源。比如,,便是这样的绝色美景之一。
位于云山村境内,穿梭于崇山峻岭之中,翻越山岭之后与浙江省相通。据专家考证,吴越古道系吴越与南唐两国间的交通要道。虽然古道穿山林跨溪涧,但从山脚直至山顶,全部都用长方形石块砌作一级级台阶。尽管已越千年,但大部分仍然保持的相当完好。古道所处山峦海拔约在千米以上,徒步走完古道约需二个小时左右,大约考虑到路途较远,为了方便商旅之人劳累休息,途中有石屋,也全部都用石头建成,尤其是顶部全部用整齐划一的长条石互相挤压而成,宛如一座弯弯的石拱桥。
沿途风景秀丽,美不胜收。一路上树木参天,空气清新。一条溪流自山顶而下,或与古道平行,或与古道交叉,遇石壁则飞泻而下,遇障碍则绕道而行。从山下望去,时而可见一道水帘悬挂,时而又忽的失去踪影,百转千回,但有哗哗的流水声不断传入耳中。溪水清澈甜美,很多游人们见了,仍不住蹲下身子,就着双手掬起一捧,送入口中,有的干脆倒掉瓶中的纯净水,重新装上溪水,欣喜惊讶之情溢于言表。
沿古道将至山顶,可见一巨石,上书“千顷关”三字,便是所建千顷关的关隘旧址了,也就是当年吴越与南唐的国界线了。跨过关隘,登临山顶,放眼远眺,立即显出另一番景象,眼前豁然开朗,一片水面,波光粼粼,四周青山环绕,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湖中有岛,岛山又有树木、。这就是号称“江南第一池”的,又称千顷池。倘若遇上抑或小雨之后,四周全被薄雾笼罩,远山、近水都朦朦胧胧起来,湖心岛也若隐若现,水与天连成一片,水天一色,哪里是人间美景,分明是。
1楼 00:32&|
相关的贴子121199425195相关的图贴
久藏深闺人未知,一朝显名客满堂。近年来,名声日广,每逢节假日,都有大量游客自发前来游览,对这里的风景赞不绝口。我生于此,长于此,又工作于此,故得以常有机会身临其境,饱览美景。至今已曾四次踏上吴越古道,跨越千顷雄关,亲近天池之水。四次登山,环境各异,风景也各异,或晴空万里,一览无余;或山雨欲来,浓雾茫茫。但无论何种风光,都让人无限遐想,都让人满怀惬意,忘却尘世的忧愁与繁俗,体味一种对身心的净化。
和千顷关,为1100前建筑,依山势而建,是当地古建筑中独一无二的伟大工程。城墙由大小石块垒成,属军事性建筑,同时是唐末与吴越国的国界线。公元913年,当时的吴越国与的在这一带发生过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既千顷塘湖泊位于安徽与浙江边界,宽达千顷,水深二十多米,湖中盛产淡水鱼类,周围地域宽广,四面高山围绕神湖,造就了这美丽的高山湖泊,湖畔平坦,便于宿营。安徽宁国万家脚庵村地处北坡,这里地形是以深切山谷为主,周围山峰比天目山脉南坡更为险峻和清丽,进山以古道为主,沿着河谷直上400米高度,南坡有平坦的海拔起伏不大的非常长的柏油马路,而北坡进山道路很短但相对难行,主要以古道为主。道场坪,位于宁国的东南部,地处与的交界处,属天目山脉的延伸,方圆有数十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距宁国市区50公里,离仅15公里。它南接,西邻千顷天池和国家级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北眺,海拔在11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7座,在道场坪海拔1000米的地方有一片4000余亩的开阔地,整个开阔地向南方倾斜,平地和四周的山脊组成一个巨大的“椅子”。二、 道场坪又叫,,这里就是和的分水岭,由于吴魏的纷争不断,于是便在此地筑起“黄花关”,关高丈五,宽八尺,有重兵把守,还设有了望台、阅兵台,黄花关与千秋、二关齐名。道场坪在很古老的时候,已是皖、浙两省的交通要道,明朝时,这里的商贸已经很发达,流经的商品主要有丝绸、茶叶、笋干,那时皖、浙的通婚也很频繁,而山高谷幽,常常是行路难,相传有出家人在此修起了石级山道,北起万家的老山脚,南到昌化的白牛桥,约有30里路长,石级很有规则,最宽的地方达一米五,由于年久失修,其貌已不及往年,但从现在的石迹的磨损程度仍依稀可见当年这里的繁荣。
拾级而上,沿途诸多景点,如双郎石桥,飞龙渡河,在古道万家的一侧,有一面巨大的石壁,山上的水沿石壁倾泻而下。传说在七月七日牛郎织女会面的那天,天降大雨,二人过不得河,于是,水从石壁上流下来,溅到下面石坎上,横空而过,形成一座彩虹桥,牛郎织女得以相会。
道场坪上,雨量充沛,草地与17座山峰及众多的低矮土丘相间而生、相应成趣,无数条小溪长年流水潺潺,水清且甜,可饮用,溪边水草茂盛,形成许多沼泽地,在回水湾,可见许多小鱼在水中游戏,小溪汇集的地方可建池塘或游泳池,浙江人已在下游建起了发电站。
山峰间是成片的草地,最大的有600多亩,有草有水,可耕可牧,判官石下的黄花关是一块近150亩的草坪,紧挨着九龙抢珠,呈10度左右向东倾斜,是理想的高尔夫球场。大面积的草地和低矮土丘,常年绿草丛丛,很适应高山放牧,还有各种灌木,若隐若现,建造狩猎场也别有一番情趣。
道场坪上气候温和,冬暖夏凉,与山脚下的温差在5-10度,而且早晚的变化也很大,因此,很适宜各种植物的生长。依土丘散生的植物被省浓科院证实有200多种,有成片的国家二级保护树木——香果林,参天的黄山松一排排、一片片,与古老的白枝树相辉映,还有不知名的各种花木,犹如古老而原始的百花园,四季花常开、数常绿、水常青,是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
道场坪与紧挨的千顷池塘岭都在海拔1000米以上,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里栖息着许多珍贵动物,有南方梅花鹿、黑麂、金钱豹等,从这里过往的人们常常可以看见结伴而行的梅花鹿到沟边饮水,有时也可以看见金钱豹追逐野兔的情景。
道场坪风景优美,交通便利,浙江一侧的公路已修到山顶,万家的公路也延伸到半山腰,道场坪的植物被保存完好,自然景观不胜玫举,可以建大型的游乐场和生态旅游度假村。附近可供开发的景点还有十几处,如、永乐寺、白石崖等,开发的风景区与千顷池和浑然一体。
道场坪地势险要,建国初期,曾经有过驻军,据说还准备建一座军用机场,现已迁走,在黄花关遗址旁边,明朝以前有一座很大的圣母祠,祠内供奉着三百多菩萨,传说这些菩萨很灵验,甚至能指示钱塘潮的涨落,因此,饲内常年香火不断。
人们用传统的刀耕火种,肩抗手提创造了惊人的奇迹,演绎着无数动人的故事,从古说到今,现代的道场坪积淀着厚重历史文化,宛如一个待嫁的新娘,她们期盼着迎嫁的车马。
2楼 00:32&|
知道一个叫 榉根关的 古道吗 、 也是在皖南,和搭界
3楼 00:38&|
好像听古,没气古
4楼 00:42&|
皖南至今有“革达”子兵的后代遗存
7楼 14:25&|
这里是宁国到昌化古道
8楼 19:41&|
我想这主要是浙西山区进安徽皖南的古道吧!长兴的泗安也有浙皖古道啊,长兴煤山有苏浙古道!而且长兴的地势地形比走安吉,临安要容易的多了!
9楼 10:49&|
五代十国,宜兴属于南唐(常州府属于南唐管辖),而长兴是吴越国!而且古代杭州方向去南京绝大时候都是从长兴,宜兴路线走的!
10楼 10:51&|
这‘吴越古道’是一个驴友写写的,当了真抄作了。其实皖浙边这样的古道太多了。那个高山湖是古火山口,在浙江境内,称为浙西天池。我曾绕湖一周。
11楼 11:04&|
12楼 11:06&|
13楼 11:09&|
14楼 11:11&|
15楼 17:44&|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内&&容:使用签名档&&
想了解更多关于 ”吴语“的信息,请&或身在云海中,吴越古道徒步穿越
出发前自认为这是一次准备比较充分且满心期待的徒步,虽然因为大雨天气原因推后了一天行程,但始料未及的大雾天气确实给乐利峰的登顶造成了一些困难。风雨虽易,大雾不易,且登且珍惜!
徒步总的线路为:苏州自驾安徽宁国大塔村-吴越古道入口-磕头石-五里休闲洞-龟嘴溪-千顷关(浙晥交界)-浙西天池-古窑庭-乐利峰路口-乐利峰(瞭望塔)。
苏州到安徽大塔村这段我们选择的是自驾,因为传统的火车转汽车路线实在太费时间,苏州的驴友可以从有新高架往吴江方向走S320,S320到底在七都上G50高速,至宁国方向转S05,接着导航大塔村就可以了,高速收费在110元左右,路况比较好走,很长一段是新建的高速,前后只有我们一辆车,自驾到大塔村的话大概需要4.5小时,村里有块小型的空地作为停车场,就在快到吴越古道入口处(脚庵驴友农家乐对面),停车不收费,基本被大巴霸占着,小车的话早点到(12点前)能停个5-6辆没问题。
因为准备在山顶露营,所以全部背负为12Kg/人,同行的两位妹子约为5Kg不到点,主要是水和食物。
防潮垫,这个必须有,防潮、隔离湿气,帐篷下的石头不会顶着背。
冲锋衣裤,小雨到中雨中没有任何问题,也有不少人直接穿雨衣的,走下来同样也可行。
高帮登山鞋,这个还是尽量要有,当然路上我也碰到哼着歌穿着皮鞋走古道的大叔,但考虑到脚踝以及最后登顶路不好走,我还是建议大家备双高帮的登山鞋,作用很大。
睡袋,这次带了两个0度,一个5度和一个10度温标的睡袋,我自己的是10度温标的,懒得买了,晚上戴帽子睡觉没有问题,不觉得冷,其他同伴表示不冷。
防风抓绒帽,登顶后上山风很大,帽子挺管用,如果要在山上露营,建议带上一顶。
登山杖,不多说了,结实就可以,当然也有人用树枝的,反正还是那句话,结实就行,不过安全装备我从不含糊,为自己负责。登山杖在下山的湿滑路面上给了我们很大帮助。
登山护膝,相比登山杖而言,这东西普及率不高,但还是建议佩戴的,尤其是下山路段,对膝盖的冲击比较大,适当的保护还是需要的。
食物,自热米饭(这玩意唯一的好处就是能让你在山顶吃到点热的,口味还成,重量简直逆天啊~~一盒估计有一斤多,重的要死,有炉头的小伙伴强烈不建议你们带,没有炉头的强烈建议你们买个炉头,如果你露营的话),另外还有牛肉干,猪肉脯,士力架,矿泉水,运动饮料(后面这几个都是当日往返的利器,轻便且高热量,白天气温不低,吃不吃热的都无所谓)。
吴越古道的入口就在大塔村到底,可以看到石阶一路向上,没有明显的标志,但很好认。入口周边有很多农家乐,能提供住宿,也有吃的,蔬菜15一份,小荤(加肉丝、肉片、鸡蛋)20一份,干锅鸡或肉(加梅干菜或竹笋)70一份,四个人的话两蔬菜,一小荤,一干锅基本够了,菜量还是可以的,小卖部有饮料和水卖,价格不算太贵,农夫山泉2块,脉动6块。住宿我没问,但条件一般,价格的话估计不会太贵。
这里借用一张古道入口的图片
我们到大塔村已经12点半了,匆匆吃了午饭就开始爬山,GPS显示大塔村的海拔为412米,而乐利峰的海拔为1363米,海拔需要爬行上升900米左右。
吴越古道很长一段都有溪流相伴,这是古道最大的风景,如果渴的实在受不了,溪水也可以直接饮用,我没喝过,但有同伴喝了,反正没拉肚子,溪水还是挺清澈的,路的另一半是山林和竹林,春夏之初,到处有游客在挖笋,但我还是要小小的呼吁一下,很多游客其实都只是好奇好玩,挖出来的寸只是上面很小一段,这样剥了壳,既吃不到什么,还破坏了春笋的生长,我们还是要提倡可持续发展,能不挖就别挖了,人挖笋老伯全指着这些生活,实在想吃可以直接问当地在山上的挖笋人买,山上7毛钱一斤,挑下来的1.8元一斤,相对城市,这价格已经很便宜了。
一路拾阶而上,第一个景点便是磕头石,路边的一块大石头,我艺术水平较低,看不大出来其中的奥秘…其实这才是古道开个头,漫漫长路还在后方。
天气不好,下面村子下小雨,山里的雾气很大,衣服一会就打湿了,雨衣或者冲锋衣裤那是必备的,这样的天气登顶或者露营我不敢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至少那天一路上只有我们4个人。
五里休闲洞可以算是一个里程碑了,到了休闲洞基本就快到天池一半路程了,这也是以前往来古人休息的地方,洞很小,而且下雨到处都是湿漉漉的,也只能放放包什么的,洞的旁边有一个伪装起来的厕所,妹子们可以方便下,至于爷们嘛,你们懂的…
够二的伙伴了。。。
其实到五里的路相对来说还算是好走的,最难的在快到千顷关的那半小时,台阶很陡,而且我们去的那天雾气很大,能见度不超过10米,有种永远看不到头的感觉,心理上是种煎熬。
五里到千顷关需要1.5-2小时不等的徒步,这段是比较消耗体力的阶段,当你抬头看是看不到边的时候那就里千顷关不远了,千顷关也是安徽和浙江的省界,上面可以看到碎了一地的浙江界牌。千倾关与千秋关和昱岭关合称为浙北三关,是当年拱卫吴越国首都的重要关口,两块巨大的花岗岩伫立,其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千顷关后有两条小路,右手边一条直通天池,左手边那条是上乐利峰的路,我们没有走左边上去,因为这条路不是正式的登山路,正式的登山路在天池那边通上去,后面会有描述,我们到达千顷关时间已经不早,加之雾很大,担心从小路上山可能会导致迷路而无法折返,所以我们还是走了天池那边的上山路,如果登顶失败,我们也可以下撤到天池露营。
千顷关到天池边缘就几步路,有快牌子写着“你已进入天池景区,请自觉购票”之类的就表示已经到了,道边树间有个很明显缺口,直通天池湖边,天池边都是沙石的乱石滩,而且看到很多水生植物,估计在雨水期天池的水面面积会进一步扩大很多,我们比较悲催,到了那水雾很大,在环湖周边都很难看到水,只有走很近才能看到;加之身处乱石之中,仿佛在茫茫无际的戈壁,悲催的别有一番风味。
啥都看不到,远处就是天池,请各位发挥想象
古窑庭是天池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好吧,我指的是地理标志,在这茫茫大雾中,辨认方向基本就靠这亭子了,在亭子的东侧有一条环形小路(虽然我没有确认过是否可以环天池一周,姑且这么叫吧)乐利峰的正式路口就在这里,没错,请相信自己的眼睛,上山的最初一长段路,由于下雨,已经变成了排水沟,据估计如果天好,这段路也不会很好走。登山杖在最后这一段冲顶的路程中绝对是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无论上山还是下山方便了不少。
这里顺便提一下浙西天池的露营地点,我们是在第二天下撤的时候,因为雾大最开始没有找到昨天上来的路,在无意中发现的,就是传说中的“豆腐石”,周边多有些石头,而且在天池的边角处,地面平坦,风也相对小些。
围绕天池的一条小路
好吧,言归正传,继续我们的冲顶路,四点半多我们在乐利峰入口处和人打听到冲顶需要一个半小时,这时候我们还是挺纠结的,如果上去后没有找到合适的露营场所,再下撤天就已经黑了,那时候无论从身体还是精神上都会造成比较大的负担,但犹豫再三,还是决定继续冲顶,不是在赌博,因为之前在网上看到过山顶扎营的唯一一张图片,直觉告诉我们冲顶后应该可以找到营地。况且,这种气象条件下,如果当天不冲顶,第二天冲顶的可能性和毅力几乎为零。
乐利峰的入口就在天池亭子的后面
就这样我们一行四人开始了1个小时的登顶路,如果在能见度允许,且无负重的情况下,这段路应该并没有什么难度可言,可在能见度5米,负重12kg,地面极度湿滑,且一旦登顶失败,下撤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我们确实走的比较困难。
这里要感谢一支户外团队,你们在4月12号沿路系的黄丝带帮我们指明了最后的登山路,上面所提到乐利峰路口上去后并没有岔路,一直走到头后,左手边是一个开阔地带,不远处是个山头,而右手边是灌木,且灌木间有条路通往另一个山头,正在我们犹豫之际,我们看到了远处飘着的黄丝带,我们最终选择了左手边的路,并在6点不到点登顶成功,这个山头就是有瞭望塔,有摄像头的山头。
瞭望塔处(1335米)并非山顶最高海拔(1363米),但已经较为接近,由于天气原因,我们也无心再次寻找峰顶了,赶紧寻找扎营地方。
山顶走了一段后算是找到了适合扎营的一块地方,可以容下4顶帐篷,除了风大湿气大其他还凑合。晚饭后我们早早的就在帐篷里~~~听风雨声~~说好的星星呢?
仙境般的露营地
虽然日出云海和满天星星都没有出现,但登顶成功还是带来了些许慰藉。这一路,有人从软妹子升级成了女汉子,也有人从女汉子认清了自己金刚女汉子的本质,吴越古道,下次再来!
下山时顺了个笋,农家乐老板又给了一个
End----&&&
卡拉·kalaz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越古道攻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