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三世纪3-13世纪是中国的什么到什么时代?

公元前10世纪中国处于哪个朝代的统治_百度知道
公元前10世纪中国处于哪个朝代的统治
周昭王十六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昭王攻荆楚之战  周昭王十六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昭王攻东舜垡迟梢侏仁虫鄄矗萎夷之战  周穆王十二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攻犬戎之战  周穆王十七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攻徐之战  周穆王三十七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攻群舒之战  周共王元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共王灭密之战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5条回答
周朝(公元前1046-前256)由周族人(古代华夏族的一氏族)砍证混奶峤媚基脂级扫建立,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存在将近800年,共传30代、37王。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历史时期。
殷周之交的时期,具体更替年代无可考证,因为当时的政治制度是土地的分封制,也就是说所谓的天子仅仅就是一个联盟的领袖而已,即便纣身亡之后,各地的领主也不一定马上的就承认周人的盟主合法性。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西汉
公元前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公元前2000年左又的中国和希腊分处车在什么时期_百度知道
公元前2000年左又的中国和希腊分处车在什么时期
提问者采纳
在位21年  少康,公元前第2千纪初有了国家和文字。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皋苟)——15,北至河北省。当时夏的势力延伸到黄河南北,结束了长达近500年的夏王朝,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商汤看到伐桀的时机已经成熟,夏国进一步衰落。  桀,多数学者认为,相——5,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启的儿子,禅让已经确认使用马车了。  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农业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但还不能确认是人力车还是马车,启即位为天子,好方鬼神,是为后人所推算。如夏代的开始从夏禹算起,提出有两个地区可能是夏人的活动地区,皋的儿子。他在位时,天命殛之」,可能就在希腊人向外扩张的公元前13世纪下半叶或者公元前12世纪初。(见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公元前12世纪以后的一,蠹趟次邸3乒拧跋暮蟆,要求大家奋力进攻,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太康——3,予——7,也改变不了统治者剥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课题,这时后裔被他的亲信寒浞杀死,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作为禅让的夏朝的政治,中国已经发现了二里头文化的铜刀。如果二里头文化被认为是夏朝时期的文化,十六传,取得胜利。  槐,甚至长江流域。夏王朝建都阳城(今河南省登封的东部),乃以「天命」为号召,「后羿代夏」和「少康中兴」的事件。  夏代末年,以执行上天的意志。鸣条之战,夏王少康又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在位21年  泄,槐(芬)——8,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的雏形,一种新制度的建立,古代希腊人以巴尔干半岛,在位13年  仲康,终于成功,大禹的儿子,在位59年  不降,包括夏朝的国王,禹县和洛阳平原,迈锡尼文明逐渐衰落。一些生活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讲希腊语的部落从北方进入希腊半岛,是黄帝的玄孙。由于治水立了大功,置百姓的困苦于不顾,即使是在起进步作用的上升阶段,出现了五子争权斗争。太康即位后,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该书《殷本纪》中记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史称“太康失国”。  仲康,亦有称之为帝者。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  太康,百姓指着太阳咒骂夏桀。大臣忠谏,发(发惠)——16,禺)——12,出兵打败了寒浞父子的力量,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在位45年  禹姓姒名文命,外患不断,拒不出席钧台之享。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有穷氏的首领羿乘机夺取了政权。直至后羿被他的大臣寒浞所杀,东至河南省,暴虐嗜杀,进而恢复夏代历史。  古史学家依据文献资料,少康——6,后为商朝所灭。  由于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前后经过了四百余年.  1,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事淫乱”,目前学术界对哪种遗存是夏代文化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无论是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还是「二里头文化」,积蓄力量,才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这就是夏代历史上出现的「太康失国」,现代仍旧流行的有时称为夏历的农历就是那个时代发明的。  禅让有一定发展。有一大批奴隶从事畜牧工作,后期,始于夏禹,桀出逃后死于南巢,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在位29年  太康,生活等等方面的情况。  夏世系  夏朝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让位与其弟扃。  扃,相的遗腹子。少康时终于推翻了入主夏国四十多年的有穷氏政权,孔甲的儿子。  发,有扈氏战败被灭。这次战争的胜利,在位11年  皋,相被杀。  少康,扃的儿子。他在位时,胤甲——13,在位21年  扃,太康的弟弟。即位后无力恢复夏的天下,可见孔甲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  皋,夏启死后,文字和宏伟的宫殿都消失了,二百年内,一个新政权的产生,泄的儿子。在位59年后,朝政松弛。在他外出打猎时,发的儿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残暴之君。穷奢极欲,他囚而杀之。四方诸侯也纷纷背叛,芒(荒)——9,夺回了政权,在位18年  芒,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夏朝姒姓。  夏禹,少康的儿子。曾参加父亲领导的恢复夏国的战争,掠夺和贪图享乐的本性,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震惊与思考,杀死益而称王,16王。夏朝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据说启死后,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必然会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夏启即位后,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四十年来在豫西,长期以来对其了解还主要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十七王,大禹死后,故称“夏禹”。他在涂山大会诸侯,即所谓“失国”。再经少康中兴,希腊人建立过迈锡尼,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桀即位后不思改革,扁(局,和商朝的2米宽车辙不同,使夏文化探索的目标逐渐缩小。目前,终于被商汤所灭,夏国开始衰落。  孔甲,商汤的军队战胜夏桀的军队,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包括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和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夏后氏,郑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质文化遗存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乘寒浞内部混乱之时,在位21年  廑,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书记载,在位31年  孔甲,说「有夏多罪,开始出现私有制,安邑(山西省夏县西北部)等地。  夏朝的科学技术  在夏代,泄(世)——10,禹铸造九鼎,他在位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诸侯爵位。  不降,姓姒名启,夏王室内政不修,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沿岸为中心,组织夏的旧部,有穷氏首领后裔乘机入侵,爱琴海诸岛以及小亚细亚希腊人居住的地区占统治地位的“荷马时代”  夏朝(约为前2000年—约前1600年),政事不修,共17帝。夏时,克里特岛约于公元前第3千纪末出现了青铜文化,得到有虞氏的帮助,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企求河神的庇护)。  泄,大多同这两个地区有关。1959年开始「夏墟」调查,以期对他的地位予以确认。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使新生的政权得到初步巩固。  一种新制度的建立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探索出农事季节的规律,夏朝灭亡。约400年,创造了灿烂的迈锡尼文明。公元前第 2千纪中期起,皋(吴,西亚和意大利半岛南部及西西里岛的整个地中海地区建立的一系列奴隶占有制国家。  公元前第2千纪和第1千纪初期的希腊 近代考古发掘揭示,夏朝走向衰落。此后,仲康的儿子。即位28年后,希腊人逐步向爱琴海(包括克里特岛)的诸岛扩张。传说发生于小亚细亚地区的特洛伊  战争,不降的弟弟。  廑,因此《史记·夏本纪》中所记的夏代世系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可信的。这样,自己作了君长,槐的儿子。他在位时,杼的儿子。他在位时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芒,史称“少康中兴”。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国王。  杼,纷粤⑽酢  相,在位44年  槐,所以,因为车辙只有1米宽,并对夏文化问题发表了各种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证据,不降的儿子。司马迁说“帝孔甲立,巩固了政权,统治集团内部围绕权和利的争夺成为不可避免。因此,禹接替治水的工作,在包括北非,夏后,酌鄩(今河南省登封的西北部),大战于甘,在夏后之世」的告诫。  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代的史料十分匮乏,启——2,继启为王。他生活荒淫,不降——11,在位52年  桀,芒的儿子,挥霍无度。他日夜与妹喜饮酒作乐,在位29年  启,军队以及刑狱情况。现代以来,并大举征伐东夷,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遗址中大型宫殿,骄奢淫逸,在位28年  相,寒浞攻打他,葬于会稽山。  启,三传至桀,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是,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继之而来的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在希腊半岛,还有一些专门从事畜牧业的氏族部落。马的饲养得到很大重视。此外制陶业在夏代可能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极为重要的行业。至于青铜器,履  夏朝的建立  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均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自禅让至履癸(禅让),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希腊大陆从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象征九州。虞在位45年死,传说禹的大臣仪狄开始造酒,采取疏导的方法,沉湎于酒色之中,在位17年  杼,终于桀,一些讲希腊语的部落开始在希腊半岛定居。公元前第 2千纪的中,仲康——4,引起了塞萨利亚及其以南的许多希腊部落和部族向不同方向的迁徙。国家,晋南开展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在位11年  发,梯林斯,饰瑶台,夏王朝从此灭亡。一个强大的国家经历了四百余年历史,南起湖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那么这件青铜器就是夏朝时期的。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为主。夏朝都城出现了车,官吏,它为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夏朝的疆域  夏朝的疆域西起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所以后来出现了「殷鉴不远,皮洛斯(旧译“派洛斯”)等小国,相之子少康逃到有虞氏,即位后击败有扈氏的反抗,在考古学家对安阳殷墟,一个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经济及社会文化,已有文字,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筑倾宫,也面临缺乏统治经验的问题。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权,墓葬以及许多青铜器的出土,太康即位,孔甲——14,并立下许多战功。他发明了甲和矛,出现了一时的政权更迭,重建夏朝。到孔甲统治时,则共十四代,被尊称为“大禹”。他的父亲治水不成而被杀,却被一个小国所灭,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区。因为传说中夏代的都邑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古代希腊  ancient Greece  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到公元前30年,
其他类似问题
公元前2000年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最近铁血世界论坛罗马与中国的口水战打得N厉害,现在本人主要通过维基百科和一些网站给出的数据,图片来对比。同时请各位注意地图,了解一下国土面积,还有注意当时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是古代的最大农业区,所以中国的人口历来都是世界第一,但是到罗马帝国的时候由于罗马吞并了埃及农业区和两河流域农业区所以罗马鼎盛时期帝国境内人口总数不亚于中国,但中国境内绝对主体是汉族,罗马帝国境内民族众多,比较综合国力时注意民族成分。还有公元前4世纪和公元前3世纪罗马可能国家太小了吧,我不打算找了,因为当时是亚历山大帝国时期,亚历山大帝国相对于罗马来说太耀眼了。不喜欢百度百科,喜欢维基百科,因为维基百科对于有争论的都会列出双方的观点,比如大家去百度百科查找马镫和查找马镫会得出不同的观点,百度说是中国人最先发明使用马镫,维基百科说是那个民族发明目前没有结论,但目前世界最早的马镫实物在中国出土。以下文章略经本人修改,完善。罗马历史年表(维基百科)前8世纪至前6世纪 gCJIIzl%前753年 - 罗穆卢斯和瑞摩斯建立罗马市,标志罗马王政时代的开始(前509年结束),罗穆卢斯成为第一任国王。前753年/前715年 - 国王罗穆卢斯在位。前715年/前673年 - 国王努玛·庞皮留斯(Numa Pompilius)在位,创建了元老院和祭司团。前672年/前641年 - 国王托里斯·奥斯蒂吕斯(Tullus Hostilius)在位。前641年/前616年 - 国王安库斯·玛尔提乌斯(Ancus Marcius)在位前616年/前575年 - 国王卢修斯·塔克文·布里斯库(Lucius Tarquinius )在位。前575年/前535年 - 国王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Servius Tullius)在位。前535年/前509年 - 国王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Lucius Tarquinius Superbus)在位。前509年 - 国王卢修斯·塔克文·苏佩布被驱逐,罗马共和国建立(前27年结束)。周平王迁都前770年,因周幽王宠信褒姒,废申后,申侯联合曾侯、许文公及犬戎推翻周幽王,宗周(镐京)被毁坏,周平王被迫将国都从镐京迁至成周(雒邑)。因雒邑在镐京之东,此后的周朝史称东周。周室衰微首先申侯引犬戎攻入京师,害死女婿,恢复外孙周平王的太子地位,拥立平王,使平王有弑父之嫌,因而使周天子在诸侯间的威望下降,其次各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互相攻伐,故平王东迁后,周室渐渐衰落。周室只有一小块小地盘,而失去对其他诸侯国的控制。另外,由于卿士郑庄公连打胜仗,势力越来越大,于是逐渐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周平王看到郑国太骄横了,不愿把处理朝政的大权都交给郑庄公,想将一半的权力交给另一个卿士虢公翰,郑庄公知道后很不满。而且,周平王不敢得罪郑庄公,就将王子狐作为人质让他住到郑国去;而郑国公子忽也作为人质住到都城雒邑,史称“周郑交质”,此两事使周天子的地位大为降低。周桓王十二年(前708年),由于边境问题与郑国争执,周桓王率军讨伐,不仅敢于领兵抗拒,而且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说明周王的地位已经严重下降,只是还保存着天下共主的虚名罢了。齐桓公称霸前685年,齐国继位,以管仲为相,实施变法,废除井田制度,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将基层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成为华夏各国中最富强的国家。然后就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多次大会诸侯,帮助或干涉其它国家,抗击夷狄。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齐桓公带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陈兵“蛮夷”楚国边境,质询楚国为何不向周王室朝贡,迫使楚国签订召陵之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自此,齐桓公建立了会盟霸主的制度。宋楚之争齐桓公死后,五公子夺位,齐国内乱不止。据说,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互相战争,箭矢射到了齐桓公的尸体上,都没有人顾及。南方的楚国兴起,自称为王,消灭了其北方的几个小国之后将矛头指向中原。宋襄公试图效法齐桓公,以抵抗楚国进攻为名,再次大会诸侯以成为霸主,但宋国实力与威望都不足。宋襄公十五年(前638年),宋楚两军交战于泓水。楚军渡河时宋大司马子鱼建议宋襄公“半渡击之”,宋襄公称趁敌渡河时攻击是为不仁不义拒绝建议;楚军渡河后子鱼建议趁楚军列阵混乱之时攻击,宋襄公再次以不仁不义为由拒绝。楚军列阵完毕后发起攻击,宋军大败,大腿中箭,次年因伤重而死。楚国楚成王称雄一时。晋文公践土之盟在北方的晋国,与周室同宗。晋献公时期晋国向四面扩张,领土和国力大增。但献公宠信爱姬,废嫡立幼,导致使国政大乱。前636年,晋献公子重耳在秦穆公派出的军队护送下继承晋国君位,是为晋文公。他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整军经武,取信于民,安定王室,友好秦国(秦晋之好),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周襄王二十年(前633年),楚军包围宋国都城商丘。次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军,然后会盟于践土,成为中原霸主。秦穆公称霸西戎晋文公死后,秦晋联盟被瓦解,谋求向东方发展,被晋所阻。秦晋殽之战(前627年),秦全军覆没,大将孟明视被俘虏,隔年在彭衙之战再败,虽然以后也有胜利,但终没法挑战晋在中原的地位,惟有转而向西发展,吞并了一些戎狄部族,宽地千里,称霸西戎。楚庄王问鼎中原楚国在城濮战后,向东发展,灭了许多小国,势力南到今云南,北达黄河。改革内政,平息暴乱,兴修水利,国力更为强大,在攻克陆浑戎后,竟陈兵周郊,向周定王的使者询问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宝器 - 九鼎的大小轻重,意在灭周自立,此即“问鼎”一词的来源。周定王十年(前597年),楚与晋会战于邲(邲之战),大胜晋,晋人谓然叹曰:“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前594年,楚围宋,宋告急于晋,晋不能救,宋遂与楚言和,尊楚。这时中原各国除晋、齐、鲁之外,尽尊楚庄王为霸主。晋楚大战与弭兵会盟晋楚两大国之间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于是由宋国发起,于周简王七年(前579年)举行第一次“弭兵”会盟,是为华元弭兵。但是不久之后,会盟破裂。晋楚两国再度爆发两次大规模战役(前576年的鄢陵之战、前557年的湛阪之战),虽皆以晋国获胜收场,但楚国在中原地区仍与晋国保持势均力敌的态势,很多中原小国都备受到影响,疲惫不堪。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年),出于地缘政治的影响,宋国再次出面斡旋,邀请晋楚和各诸侯国举行第二次“弭兵”会盟,此后战争大大减少。史称‘向戌弭兵’。吴越雄霸东南当中原诸侯争霸接近尾声时,地处江浙的吴、越开始发展。吴王阖闾重用孙武、伍子胥等人。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吴王以为大将,统兵伐楚。吴军攻进楚都郢,伍子胥为父兄报仇,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年)吴军挥师南进伐越。率兵迎战,越大夫灵姑浮一戈击中阖闾,阖闾因伤逝世。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兴兵败越。勾践求和,贿赂吴臣伯嚭并送给吴王珍宝和美女西施,自己亲自为夫差牵马。吴王拒绝了伍子胥联齐灭越的建议,接受越国求和,转兵向北进击,大败齐军,成为小霸。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在周元王三年(前473年)消灭吴国,夫差羞愤自杀。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于徐,成为最后一个霸主。三家分晋在回晋即位的时候,有不少随从随他回国,结果这些人渐渐在晋国成为世袭贵族,而晋国的国政亦落入这些贵族(士大夫)的手上。前455年,晋国贵族只余下智、赵、韩、魏四家。智氏出兵攻赵氏,并胁迫魏韩两氏出兵。战事持续两年后,游说魏韩两家倒戈,灭智氏,瓜分智地并把持晋国国政,史称三家分晋。到晋幽公仅余绛、曲沃两地。前403年周威烈王册立韩赵魏三家为侯国,即为资治通鉴中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公元前4世纪前451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废除了平民与贵族不能通婚的限制,这也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前326年,取消了债务奴隶制。前3世纪前283年 - 击败伊特鲁里亚人和柏依人于瓦迪莫湖之战前280年/前275年 - 与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的战争。前267年 - 财务官的人数从4升至6人。前264年/前241年 - 第一次布匿战争对抗迦太基,战事主要在西西里岛及附近海域进行。前242年 - 创立裁判官(praetor)。前241年 - 罗马和迦太基签定和约。西西里为罗马所有。并且迦太基割让“西西里与意大利之间的岛屿”,不包括撒丁岛和科西嘉岛。迦太基赔偿罗马3200他连特。前238年 - 佣兵战争中的迦太基形势危急。罗马接受迦太基的撒丁岛守军于去年提出的投降要求,进占撒丁岛。前237年 - 迦太基胜利结束佣兵战争。要求罗马归还撒丁岛。罗马以武力威胁。精疲力尽的迦太基被迫屈服。罗马正式吞并撒丁岛和科西嘉岛。前227年 - 财务官的人数从6升至8人;大法官人数从2升至4人。初次设置行省:西西里行省和撒丁行省(包括)。前224年 - 击败入侵的高卢人 。前223年 - 击败山南高卢人(Cisalpine )前218年/前201年 - 第二次布匿战争对抗迦太基前216年 - 在坎尼战役中给罗马造成了灾难前214年/前205年 - 第一次马其顿战争。战事在希腊半岛进行,罗马主要以其希腊盟友与马其顿作战。前205年的和约规定恢复战前状态。前213年/前211年 - 包围并进占叙拉古前204年/前202年 - 大西庇阿(Scipio Africanus,意为阿非利加的征服者)侵入阿非利加;汉尼拔被召回,于公元前202年扎马战役败于西庇阿之手前202年/前196年 - 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罗马胜利战国时期(前476年,一说前453年或前40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历史时期(秦统一中原前),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国。战国时期之前是春秋时期。前人也把春秋、战国合称东周。“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两种观点都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补充。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和前403年三家分晋。目前,史记的观点因包括了如上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得到多数采纳。而在战国时期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前221年),参见秦统一中国之战。伴随着私田制和铁器的广泛运用,社会新兴阶层的崛起,战国时期的中国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上迎来了一个变革的高峰。由于郡县制度的加强,以获取土地、财富、人口的国家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战争不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的时代。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战场争锋,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塑造了帝制中国的雏形。七强并立形势的形成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混战,国际社会非常不稳定。战国初期东周境内尚有十几个国家,其中以齐、晋、楚、越四国的实力最强,有四分天下之势。后来晋国内乱,以智氏、范氏、中行氏和韩、赵、魏六家为主的“六卿”又互相兼并,范氏和中行氏倒下后,以智伯瑶为首的智氏,于前455年联合韩、魏两家合兵攻赵,把赵襄子围在晋阳,决汾水灌城。韩、魏突然和赵氏联合起来,于前453年消灭智氏,瓜分了智氏的全部土地。不久,三家又将晋公室的土地和人民,除曲沃(今山西闻喜县)、绛州(今山西翼城东南)外,也都瓜分了。这时的晋国国君降到了三家之下,卑屈到要朝见三家大夫(三家分晋)。齐国卿族田氏到陈完的第五世孙田恒,联合鲍氏,灭了当时专权的栾、高二氏篡夺齐国政权(田氏代齐前386年)。后来燕国崛起,秦国中兴,及其它一些小国陆续的被吞并或沦为附庸。到了战国中期,剩下来的七个主要大国秦、楚、韩、赵、魏、齐、燕被称为战国七雄。小国尚有周、宋、卫、中山、鲁、滕、邹、费等,至战国时期结束时除被秦国沦为附庸的卫国外都先后被七国所吞并。与七雄相毗邻的还有不少少数民族,北面和西北有林胡、楼烦、东胡、匈奴、仪渠,南面有巴蜀和闽、越。至秦统一,通过列国的兼并战争和自发的经济、文化交流与迁徙,这些少数民族多与中原民族融合,有些则保持了原有的民族风貌,部分如匈奴则与中原成对立姿态。战国前期各国的变法改革战国时期,铁器开始出现与使用,取代了石器而与青铜器同时并进使用,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发展,而春秋时的井田制被取消。农业进一步发展,各国人口增多。手工业的冶铁、铸造、漆器、丝织业的生产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各国之间的商业贸易得到大力发展。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加剧。诸侯国兼并土地战,争夺生存空间,代替了春秋时期政治上的霸权争夺。这些发展也使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世袭的等级制度被瓦解,一些过去的贵族失去了地位,而另一些那个时候的平民通过经商或其他的机会致富,甚至成为政治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官僚制度发生了变化。为了应付这些变化,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变法。最早开始改革的是魏国。在前445年继位后,师从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儒家人物,招揽了一大批人才。之后又启用魏成子、瞿璜、李悝、乐羊、吴起、西门豹等人,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领域进行了改革。法家代表人物之一的李悝被文侯任命为相邦,是文侯、武侯时期变法的关键人物。他吸取各国成文法的长处,编写了《法经》,分《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六篇。他提倡“尽地力之教”,要求农民勤劳耕作、提高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国家的收入。“平籴法”则是他的另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在丰年官府向农民征收一定数量的余粮,遇上荒年就可以把多余的粮食平价输出,以保证粮价稳定。这些措施可以避免农民破产、流徙,维持了社会的稳定,使魏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约前409年,赵烈侯用相邦公仲连进行改革,在政治、财政用法家,教导用儒家。前382年,楚悼王用吴起实行吴起变法,“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第二年楚悼王逝世,吴起也被楚国贵族乱箭射死。前360年前后,齐国起用邹忌“谨修法律而督奸吏”实行改革,国力大增,与魏国冲突。齐国以孙膑为军师,发动桂陵之战(前354年)、马陵之战(前342年),战胜魏国。韩国初期曾进行改革,但不彻底,造成一些混乱。前351年,韩昭侯起用申不害,以“术”变法。前356年和前350年,任用商鞅,两次进行变法,史称商鞅变法,使秦国后来成为最为强大的国家。前344年召集逢泽之会,率诸侯朝见周天子,首先称王。中原边境的外族与中原的发展也息息相关。匈奴、东胡、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的威胁导致了战国长城的修建,秦、燕、楚、魏等国都修筑“限戎马之足”的万里长城。合纵连横和战争的变化战国初期,魏国先霸于战国。自从魏文侯任用李悝实行变法,就开始强盛起来。文侯、武侯两世,屡败齐人。西面侵入秦之河西,派李悝、吴起守西河、上郡,一再挫败秦国的进攻。到武侯子惠王时,实行改革,更加强盛。前361年,惠王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从此更加紧了对宋、卫、韩、赵等国的进攻。在魏国进一步强大的同时,齐国由于的改革,秦国由于而都强大起来。前354年,由于夺去了魏国的附庸卫国,魏国就起兵伐赵,率宋、卫联军围攻赵都邯郸,次年破之。于是,赵国向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师,前往救援。孙膑认为的精锐部队在赵,内部空虚,乃引兵疾走大梁,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备,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史记·孙子列传》),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南)取得大胜,生擒其主帅庞涓(《孙膑兵法·擒庞涓》)。但在前352年,魏惠王调用了韩国军队联合打败了齐、宋、卫的联军,齐国不得已向魏求和。次年,魏国便迫使赵在漳水之上结盟,并把邯郸归还赵国,魏在东线取得了胜利。此时的秦国,于前354年打败魏军于元里,攻取了河西的少梁;前352年又攻入魏的河东,一度攻取了安邑;次年又包围固阳,迫使归降。后来,魏国和齐、赵先后结盟讲和。到公元前350年,魏又回头向秦反攻,曾围攻上郡的定阳(今陕西延安市东),结果秦孝公在彤(今陕西华县西南)与魏惠王相会修好,因而魏在西线也取得了胜利。魏惠王二十六年(前344年),魏惠王与十二国诸侯在逢泽之地会面,率诸侯朝见周天子。但后来在前341年马陵之战,惨败给齐军,太子申被杀。前340年的吴城之战,魏国被秦商鞅击败,主帅被俘,不久被迫将河西割于秦国,数战皆败的魏国一直也再没有复兴起来。前314年,燕国内乱,齐国占领燕国,后退兵。楚国于前313至前311年间三次大战秦国都失败。但却在前306年趁越国内乱,攻占了吴国旧地,但之后数次被越国收复。在与越国的长期战争中,国力亦有削弱。前307年,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使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增,中山为赵所亡,中山王被放逐至肤施。前287年,赵、魏、韩、燕、楚五国军队联合攻秦,秦被迫割地给赵、魏以求和。前286年,齐国攻灭被诸国垂涎的,引致燕、秦、韩、赵、魏五国联兵于前284年围攻,齐军于济西迎击却被联军重创,齐兵退守临淄,临淄被燕军攻陷,齐湣王出逃,辗转到齐的莒,楚军出兵佯称救齐,齐湣王被楚将淖齿杀害,城内军民奋起杀死淖齿,齐失七十余城,只余下莒(今山东日照市莒县)和即墨两座城池。前278年,燕昭王死,太子燕惠王即位。齐国即墨守将田单施反间计,使燕惠王撤掉大将军乐毅。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齐国趁势复国,但国力大衰,开始走向没落。前280年楚国逆长江上游攻秦,欲收回巴国旧地,结果遭秦反攻。前279年楚国被秦军于鄢之战(今湖北宜城东南)大破,几十万军民被白起放水淹死,前278年连首都郢也被秦将白起所攻陷,被逼迁都到陈,楚国诗人屈原痛感国家沦亡,投汨罗江自尽。前241年,楚国又迁都到寿春,躲避秦军,再也没有能力对抗秦国。秦的统一前271年,客卿张禄(即范雎)向献“远交近攻”之策。秦昭王接纳,于前262年出兵伐韩,切断上党郡与韩都城新郑的联系。韩国欲将上党郡割给秦国,但是上党军民不从,向赵国求救。赵派老将廉颇率军驻守长平,声援上党。前260年,秦大将王龁夺取上党,与廉颇军在长平对峙,双方僵持达四月之久。秦施以反间计,使赵国以只会纸上谈兵的年轻将领赵括代替廉颇。秦国同时秘密调来大将白起。长平之战以赵军惨败,四十万降卒被坑杀为结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的进攻。前258年魏信陵君、赵平原君、楚春申君大破秦军于邯郸城下,信陵君也于后来率军于函谷关外大胜秦军,但这些已不足令秦国衰落。前256年周赧王病逝,秦国攻入雒邑,西周公投降,周朝灭亡。前249年,秦相邦吕不韦又带兵灭掉了位于巩邑(今河南巩县)的东周公。前230年,韩国首先被秦国灭亡。前228年赵国被灭,前225年,魏国被灭。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燕、灭越。前221年,灭齐,统一中原。前2世纪前197年 -远、近成为罗马行省财务官的人数从8升至12人;大法官人数从4升至6人前192年--前189年 - 对塞琉西王朝的叙利亚战争前172年/前167年 - 第三次马其顿战争, 罗马得胜前154年/前138年 - 对吕西坦尼亚的战争前149年/前146年 - 第三次布匿战争对抗迦太基前149年/前148年 - 第四次马其顿战争前146年 - 西庇阿·伊密连那斯(Scipio Aemilianus)以迦太基与科林斯城的毁灭结束了布匿战争和马其顿战争; 和阿非利加行省的建立前133年 - 保民官提比略·革拉古因颁布土地法案被杀害前121年 -罗马征服并建立山外高卢(Transalpine Gaul)行省,以确保到西班牙通路的安全 颁布首部Senatus consultum de re publica defenda以平息由保民官盖约·革拉古引起的暴动威胁前112年/前106年 - 对努米底亚国王朱古达(Jughurta)的战争,以马略()的胜利告终前105年 - 西姆布赖(Cimbri)人入侵,重创罗马军团于 of Arausio前104年/前100年 - 盖约·马略(Gaius Marius) 被选连任五年的前102年 - 击败条顿人(Teutons)于Battle of Aquae Sextae前101年 - 马略和昆塔斯·琉喜阿斯·卡塔拉斯( Lutatius Catulus)击败西姆布赖人于the
of Vercellae前1世纪前91年/前88年 - 同盟战争(Social wars),末次同盟国对罗马的叛乱 )前88年 苏拉统军攻入罗马前88年/前85年 - 对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的第一次米特拉达梯战争前83年/前82年 - 苏拉与罗马民主党间的第一次内战;获胜,实行独裁统治;废黜独裁官一职(前70年恢复)前83年/前82年 - 第二次米特拉达梯战争;苏拉回到罗马,任独裁官前82年/前72年 - 塞多留(Sertorius),最后的马略党人,在西班牙延续内战前74年/前66年 - 第三次米特拉达梯战争以庞培()最终获胜前67年 - 庞培清剿地中海海盗前63年 -耶路撒冷陷落西塞罗任执政官;粉碎平民派领袖喀提林企图夺权的喀提林的阴谋前59年/前54年 - 前三头政治;凯撒、庞培和克拉苏缔结秘密同盟前58年/前50年 - 凯撒发动高卢战争攻取外高卢前54年/前53年 - 首次对帕提亚帝国作战,败死前44年-凯撒遭贵族派阴谋派分子刺杀前43年,安东尼、雷必达、屋大维公开结盟,史称后三头同盟前27年-元老院授与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建立元首制。共和国宣告灭亡。罗马从此进入罗马帝国时代。前16年-完全征服西班牙前16年-帝国出兵阿尔卑斯山东部和多瑙河上游,建立了雷蒂安(Raetia)和诺里克两个行省。前12年/5年间经过连年征战,征服了莱茵河到易北河之间的土地。但新征服的土地不断发生暴动西汉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东汉合称汉朝。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称帝,建国号为“汉”,初都雒阳,随后迁往长安。史称西汉。至9年1月10日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少帝、昌邑王等一些在位不到较短且为吕雉等傀儡的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12个皇帝。也有人把王莽推翻后的更始帝也算作西汉,这样西汉灭亡则是在26年。西汉疆域东、南到海,西到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一线,西南到云南、广西以及越南中部,北接大漠,东北至朝鲜半岛北部。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称帝后遂以封国名为王朝名。又刘邦都城长安位于刘秀所建“汉”朝都城洛阳之西,为加以区别,故史称“西汉”,有时又以都城与刘秀所建汉王朝的相对位置代称为“西京”。而刘邦建立的在刘秀所建汉王朝之前,因此历史上又称前者为“前汉”西汉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亦是中国的盛世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多姿多彩的时代风貌。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秦末天下大乱,全国的豪强地主和六国的旧贵族趁机割据地方,而刘邦和项羽也在这时崛起。他们找到了楚王的后代,立为楚怀王(后为楚义帝),并且各自出兵,打算攻灭秦朝。公元前207年,西楚霸王项羽联军灭秦,秦王子婴投降。此后项羽渐握大权,他杀掉了义帝,自封为“”。凭借自己强大的武力进行统治,分封诸侯。他将刘邦封在蜀地,且将刘邦的国号定为汉。不久,刘邦在自己的封地整顿军队对项羽进行进攻,前期处于弱势和被动挨打的局面。不过,刘邦的军事才能不能与项羽相提并论,但善于用人,他重用萧何、张良、陈平等谋士为他效力。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不被项羽重用的将领韩信,正是韩信出色的军事才能使局面逆转。在最后的垓下之战中,刘邦打败项羽,使项羽在乌江边自刎而死。西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国号汉。五月定都长安,西汉正式建立。与民休息(前202年-前141年)无为而治刘邦称帝后,有鉴于秦亡的历史教训和当时国家凋敝荒凉、经济萧条,国力虚弱,遂采取道家“黄老治术”、“无为而治”的理念治理国家。首先,采取“郡国制”,郡县和封国并存。皇帝分封侯国和王国,其中侯国只享有封地内的税收,无军事和行政权,并受郡的管辖,而王国则拥有独立的政治和军事权力。另外,对内注意兴修水利,减免赋税,为恢复农业发展创造条件;对外则和亲匈奴,维持边区和平。刘邦的这一系列整治措施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但是引致一系列问题:对内的轻徭薄赋政策,令地方上一些豪强势力日大,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对外则匈奴背信弃义的寇掠边境日频,威胁边区大汉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边境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破坏。在执行这些政策之余,刘邦也对在楚汉相争中有大功的异姓诸侯王起了猜忌之心。韩信就是在这时候被萧何用计由吕后处死,随后彭越、英布等人也相继被铲除。异姓诸侯王所剩无几,取而代之的是刘姓诸侯王。刘邦在白马之盟时对众人说了一句话:“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前195年,刘邦在讨伐英布叛乱时受伤,不治身亡。吕太后专权刘邦死后,高祖皇后吕太后渐渐掌握政权。继位的太子汉惠帝因受到吕后的刺激,不理政事。惠帝死后,吕太后连立两傀儡皇帝,并渐渐削弱刘氏宗室,并封诸吕为王,掌权长达八年。吕后死后,周勃和陈平夺禁军权,斩杀吕产等人,才消除吕氏在朝中的势力。文景之治吕太后死后,由于诸吕掌握兵权,而功臣更不满吕氏专权,太尉周勃、丞相陈平施计夺取吕氏的兵权。由于汉太祖只余下两个儿子,朝臣以淮南王母家赵氏强横,代王母家薄家善良,故以吕太后所立的傀儡皇帝非惠帝亲生为由,迎立代王恒即帝位,是为汉文帝。他减轻人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其子景帝即位后,也持续此种政策,因此历史上将此时期称为“文景之治”。文景二帝都是道家思想的推崇者,主张,休养生息。在此期间,国家稳定发展,国力大大增强。只是,景帝在位期间,听取晁错的意见,进行削藩。操之过急,导致“吴楚七国之乱”,为此时期唯一的一次动乱,且持续不到三个月,最后由周勃的儿子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后,朝廷设法剥夺各个诸侯王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崛起对外战争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统治时期是西汉确立和巩固国家基础的时期。景帝死后,太子刘彻即位,即,一上台便改“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对外十一次攻打匈奴,期间一度把匈奴驱逐至漠北地区、打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对内则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力量;并召开“盐铁会议”将制盐和制铁的事业收为国有。但武帝对外的战争代价很大的,在武帝十一次打击匈奴后继续对匈奴攻伐,令匈奴边患复燃;武帝时国家的税收再次增加,同时将刑罚再次加严,武帝后期因此发生了一些暴乱;开销甚大,因此创立“均输”、“平准”官,与民争利。另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成为了中国固有的文化潮流,对后世的影响巨大。武帝晚年,发表了著名的轮台之诏,这也表达了汉武帝对自己的深刻反省,国家也渐渐稳定下来,使汉武帝虽有亡秦之失却无亡秦之祸。昭宣中兴武帝死后,由年仅八岁的汉昭帝即位,霍光辅政。昭帝极为聪明,只是天妒英才,21岁即病死。死后,荒唐的刘贺被废,由汉宣帝即位,秉持中庸之道执政,他在位期间,匈奴也表示了臣服的意愿,呼韩邪单于以臣子的身分晋见宣帝,汉朝与匈奴的百年大战,终告落幕。宣帝和先前的昭帝御宇期间,被称为昭宣中兴或昭宣之治。中衰(公元前47年-公元9年)衰于元成宣帝于43岁时病死,汉元帝即位。元帝以后,豪强大地主兼并之风盛行,中央集权逐渐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加上沉迷女色。王氏的权力愈来愈大,自王太后的亲戚王凤以来,全由王氏子侄出任大将军,王氏在朝廷的势力日渐巩固。败于哀平汉成帝死后,成帝皇后赵飞燕联同太子合力排挤。太子即位是为。把哀帝祖母傅太后及生母丁太后入主宫禁。大司马王莽见大势已去,向太皇太后王政君建议暂时退让,结果辞官回到新野新乡封国。汉哀帝的“断袖之癖”,让汉朝逐渐衰弱。二十二岁的宠臣董贤拜为大司马辅政。汉哀帝死后,王氏权力再起,此时,王莽以君子之姿逐渐干预朝政。最后,他杀孝平,废孺子,于9年1月10日正式称帝,改汉为新,西汉结束。本文内容于
22:59:37 被神de旋律编辑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元前8世纪 中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