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刚刚哪里地震了2014年10月7日地震

首页_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地震局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地震局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地震局于日在普洱 思茅 人民路12号(行政区号530824,邮政编码666400)注册成立,我们主要经营地震监测等,注册员工人数为8人,注册资本不详,公司联系电话为,期待您的来电咨询
推荐思茅产品
暂时没有新闻文章发布
还没有人对该机关发表评论
(下图中的红点是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地震局在思茅的具体位置,地图可以拖动,双击放大)
来自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的客人于 9:05:15在百度搜索关键词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地震” 访问了本商铺来自云南省普洱市的客人于 7:14:04在百度搜索关键词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地震” 访问了本商铺来自云南省普洱市的客人于 23:22:39在百度搜索关键词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地震” 访问了本商铺
该网站是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地震局在顺企网的免费商铺,如果您是该机关的负责人,请点击页面底部的链接管理或者认领本机关
绑定即可去除广告,免费发布产品和公司信息。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地震局
固定电话:
机关地址:普洱 思茅 人民路12号
邮政编码:666400
局长:赵匀荣
相关思茅机关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地震局版权所有,网址: ,机关地址:普洱 思茅 人民路12号 邮编:666400我机关主要经营产品:地震监测等
本站页面浏量为25次 & &云南省农业厅 云南农业信息网
景东县地震灾后农业生产有序推进
【发稿时间: 16:39:22】
【作 者:杨春冉】
【主 题 词:】
【责任编辑:杨振东】
【稿件来源:景东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
【审核发布:罗予彤】
  &&景东县在受景谷“10.07”地震影响后,县农科局积极采取措施,成立了灾后恢复重建领导小组,把握好灾后重建的节令,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冬季农业生产,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已完成冬马铃薯种植0.11万亩,围绕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建设,积极引进新品种试验示范种植,引进希森3号种植10亩、大西洋7号10亩、省农大新培育薯种5亩、七彩洋芋1亩、水果洋芋1亩,为明年大力推广种植作好对比试验。
  今年,景东县冬马铃薯采用机械化种植,引进先进马铃薯开沟机、盖土机,仅仅是人工放薯、放肥,节省了劳动力、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逐步形成规模化经营,这一技术已得到全面推广。&
【网站声明】
1.本网站为纯公益性服务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
2.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
4.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云南景谷县地震-中国学网
云南景谷县地震
状态:3个回答日期:回答人:cn#BLkpapaupV问:【消息汇总】①今晚21时49分在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发生6.6级...答:真的?又是个灾难日状态:1个回答日期:回答人:hxjq双子答:【最新消息汇总】7日21时49分,云南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①截至今日4时40分,地震已致1人遇难324人受伤;②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全力抢险救援;③震中交通目前顺畅,房屋受损较严重;④景谷县转移92700人,紧急安...状态:2个回答日期:回答人:学网网友问:请问景谷县有联想的专卖店吗?有景谷县本地的人请来回答 感激不尽! 不知...答:现在有了,在景谷步行街对面,城建局旁边。联想商务电脑。状态:1个回答日期:回答人:edgar答:地震已造成景谷县、思茅区、镇沅县、临翔区、双江县等5个县区12.46万人受灾。目前还没有景东相关的报道。状态:2个回答日期:回答人:Sa1ty答:10月7日21时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发生6.6级地震。震中位于景谷县永平镇,北纬23.4度,东京100.5度,震源深度5公里,截止目前,地震已造成1人死亡、8人重伤、328人受伤。状态:2个回答日期:回答人:学网网友答: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属于普洱市,离昆明500公里状态:2个回答日期:回答人:智能机器人答: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7日21时49分在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北纬23.4度,东经100.5度)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状态:1个回答日期:回答人:wpwpwpwp126问:急~~~~~~~~~~~~~~~~~~~~~~~~~~~~~~~~~!!!!!!!!!帮忙!~~~~~~~~~~~~~~答:? 景谷 所在地区:云南 思茅市? 交通指南:勐卧佛寺双塔在威远镇大寨,是昔日的官佛寺。 门票价格:景谷勐卧佛寺门票:10元 景谷简介 景谷勐卧佛寺双塔:凡是到景谷中外游客,都要打听地点到奇异的勐卧佛寺双塔―睹奇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勐卧...状态:2个回答日期:回答人:学网网友问:我外公是那里的,从来没去过那里,下个月想和姐姐去一趟,不过我妈都不...答: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通用邮编:666400 ◎云南省 思茅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电力路 邮编:666400◎云南省 思茅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民乐路 邮编:666400◎云南省 思茅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勐班路 邮编:666400◎云南省 思茅市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云南景谷县地震】相关信息:&&&&&&&&&&&&&&&&&&
用户还关注
大类导航: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景东县地震局基本情况doc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转载]《大学》第十九讲_朱景东_慈目观世间
朱景东老师在年月讲于东林寺第三届研习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各位比丘师父,各位居士同修:
我们接着来学习四书——《大学》。
今天我们学习最后一章,就是天下与国家这一章。这一章呢,如果是在外面讲,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他是讲解儒家的政治思想,乃至儒家的经济思想都谈到了。可是我们是在寺院里讲,好像跟大家的关联性不是很大,所以呢,我就简单地给大家解释一下,我们很快就把这一章过,然后呢,《大学》就把它讲完。
我们来看经文: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这一章,他根本上还是在谈修身之道。其实我们一开始就跟大家提到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里谈治国平天下,其实也是要以修身为本,只不过修身的内容比以前更深更广,也就是所缘境更加的深广。
我们先来消文释义。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这个“老老”,第一个“老”字是个动词,什么意思呢?就是以老为老,把老人当作老人那样看待,意思就是说要尊敬老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就要起到一个模范作用。而民兴孝,而老百姓就会兴起孝顺父母的心。
这个道理很好懂,上有所好,下彼圣人,你在上位提倡什么?你以身作则做些什么,老百姓自然就会跟着学。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呀,你比如说,像特别一些老年人,毛主席在世的时候讲什么呐“向雷峰同志学习”。哎。你看,那一段时间,全国上下就掀起一股“向雷峰同志学习“的热潮,当时的社会风气很好,路不拾遗。这就是在上位的你提倡什么,下面的人就会跟着学。
上长长而民兴弟。这个长长,也是老老的那个句式。以长为长,把长辈当作长辈看待。意思就是说要尊重长辈,这就谈悌道。前面是讲孝道,这里讲悌道。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那老百姓就会兴起尊重兄长之心,尊重长辈的心。
上恤孤而民不倍。这个恤孤:恤就是体恤,救济,这是恤的意思;“孤”是什么呢?孤就是孤儿。古人年少丧父为之孤。就是小小的年纪父亲就去世了,这个就叫孤儿。
这个古人讲世界上有四种人是很可怜的。鳏、寡、孤和独,这四类人生活都是很凄凉,给于特别的周济。这里单独提出这个孤来,其实包括了鳏、寡、孤、独这四类,这里是举它作个代表而已。这是讲到慈道,孝悌慈,慈的精神。天下这些可怜的孩子都是我的孩子,都要去爱护他们,救度他们。
比如说我们东林慈善功德会,救助了很多这方面的孩子。
我记得功德会刚开办的时候,第一年,就在九江收留了一个孤儿。什么孤儿呢,就是在外面乞讨的小乞丐,叫刘勇。当时镜义师收留他,这个孩子还有病,好像是生殖系统畸形。流脓啊!很可怜,靠乞讨的生活。后来功德会出钱给他做手术,动了手术,后来就把他送到东林寺来,给他剃了头,准备让他做净人。当时寺院里的很多老居士很照顾他,因为他六根不全不能出家,
他只要在寺里作为净人来对待,大概住了好几个月。可是,其实这样的孩子本来是很难管教的,这个孩子后来因为这里的居士很多,这个居士送给他几块钱,那个居士送给他几块钱,这个居士送给他好吃的,那个送给他好吃的。客堂里的(师父)也比较慈悲
,每个月还给他发单钱。很快就攒了好多好多钱,
呃,坏了,这个娃娃钱一多,就开始走歪道了,后来好像买了个手机什么的,镜义师一看这不得了。赶快就不再给他发单钱,把他的钱全部没收,还把他送到云门寺佛学院,后来不知道怎么他自己又跑回来,把境义师那段时间折腾得够呛
。你看,这是一个事情。就是说我们讲恤孤恤孤,好像一句话就解释过去了。可是当你亲自去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你就知道这里的艰辛。很不容易去做。当时境义师还收他为徒弟。后来这个孩子有他自己的业障,后来在寺院里守不住这里的规矩,觉得还是出去讨饭好,后来又出去讨饭去了,后来就不知道跑哪去了。
所以这个慈道要想做到家蛮难,我们讲讲课,说一说大家觉得没什么,但要真正去做,就一个人都很难。记得以前,基督教的修女
特蕾莎修女
,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了不起的一个修女。她就讲,要爱每一个人 ,直到因爱而受伤。
所以说这里讲的为什么说平天下再治齐国,讲到治国平天下为什么要谈这个呢?其实天下有多少事情啊?无非是这些事情,对不对,无非是人的问题,如何保护让这些弱势的群体也能够生活
,能够让老百姓平平安安地过日子。所谓的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这是所有的政治家的最高的目的了,但是能做到的,很难。
治国之道是什么呢,下面就讲一个叫絜矩之道。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这是儒家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絜就是手,握住,握住这个东西,就叫絜。矩是什么呢?矩就是尺子。大家以前上学的时候,画直线啊,画直角啊,画三角形啊都要用尺子。一个手握着这个尺子,另一个手画出一条直线来,或者画出一个直角来。你要画的直线或直角,必须要依赖这个尺子,离开了这个尺子,你是画不出来的。这就叫做絜矩。这是一个引申的意思。后来这个絜矩之道就引申为尺度、法度、法则、原则,就引申为这个意思。那这里讲的絜矩之道就是要把握住一个法则。一个从政的人,一个出来为社会做事情的人,要把握住一个法则,这是个基本的法则,这个基本的法则就叫做絜矩之道。这个法则是什么呢?这个尺子是什么呢?这个尺子就是你自己。这个絜矩就是你要把握住你自己,这就是前面讲的修身之道。你能不能把握住你自己?你能不能以身作则?你自己是个什么样子,那么将来你在某个位置上做事情的时候,必然这个事情做得成与败、得与失、好与坏,都跟你自己有切身的关系。你正,“其身正不令而从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这是孔子讲的,解释这个絜矩之道。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这个主事的人,你能不能把握住这个絜矩之道。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则 。
你比如说昨天,我们东林寺搞什么?昼夜经行,据说将近来了一千人,我也听说有很多人,半夜里就溜到寝室里去了,去睡觉去了,但绝大部分人能坚持。这里面有一个人起到了带头作用,这个人谁啊,那就是法师。他一天小时在那里,只要他稳稳当当的在那里一直走着,这个精气神就在这里,是不是啊。别的人,除非是特别特别的困得受不了。其他人就被法师的这种以身作则的精神所感召,就能走下来。假如说,假如法师走到半夜他也回去休息了,那你就可想而知了,是不是啊,那就可想而知了,那就哗——就跟散潮似的,都回去睡觉去了。所以这就叫絜矩之道。
下面就是讲絜矩之道的基本原则。讲到了上下,前后,左右。上下指的那些人,(这里主要讲为政之道)上下指哪些人呢?就是君臣,上下级,这个之间的絜矩之道。那前后指的是谁呢?前后
,站在前面的是哪些人?比如说我们上殿的,站在前面的是哪些人?就是戒腊啊,位置—
班首呀,比你位置高一点的,他虽然不是你的直接领导,但他比你资格要老一些的这就叫做前。那后呢?就是资历浅一点的,为什么我叫后学,后学称对方是前辈,这就是前后,一个单位是这样,那社会上也是这个道理。左右是哪些人呢?左右就是同事,像在座的都可以称左右,都是同学,那就叫作左右,基本是平级的,就叫作左右。虽然讲了那么多,但原则是一个原则。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上就是你所厌恶你的上司对待你的某些言行。毋以使下,你就不要把这些言行使用在你的下手身上。就是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这就是讲的恕道。
可是我们一般的人是这么做的吗?恐怕不是这样做的,对不对?如果按照我们自己的习惯做法来的话,如果你的领导,你的上级批评了你,莫名其妙地批评了你,你会怎么着?你会发脾气,对不对?会抱怨,那下级来向你请示工作的时候,你会怎么的呢?你会把脾气发到谁身上?会发在下级身上。这个在儒家称为什么呢?叫做迁怒。你的下属又没有得罪你,只是你的领导把你批了一顿,骂了一通,心里不服气,就把脾气发到你的下属身上。这是我们没有修身功夫的人,普遍的一个做法。
可是你学习了大学之道,那你就不能这样做了。你就要有絜矩之道,
这其实是两个功夫,两个层面。首先,你如何消化你的上级给你的批评,到了你这里,你要把它消化掉。首先要把你内心的怨气,内心的不平衡要消化掉。然后下级来了,你还能够和颜悦色地对待你的下级。这是两层功夫。我们这也是说说而已,真正轮到事情要去做的时候,真的是蛮难的。这个地方是我们前面谈的修身功夫,这种觉照力的培养在这个时候就用得上了。否则的话我们就很容易跟着这个习气就跑了
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这什么意思呢?你厌恶前面的人,或者你厌恶你的前辈,我们这里从位置上来讲,你厌恶前面的人对待你的某些言行,你就不要把这些言行使用在后面的人身上。你厌恶后面的人对待你的某些言行,你就不要把这些言行使用在前面的人身上。这其实是讲同一个道理。
还有,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你厌恶左边的人对待你的某些言行,你就不要把这些言行使用在右边的人身上。你厌恶右边的人对待你的某些言行,就不要把这些言行使用在左边的人身上。
这就叫上下,前后,左右。这中间有个枢杻,这个枢杻就是我们自己,你要用这个尺子把它画直。你要用这个尺子把上下,前后,左右都画直,这是一个君子要做的。什么叫做政治呢?这就叫政治。大家看这个政字是这么写的,左边一个正
右边一个文化的文。就是用你的文化修养,用你的功夫把上下,前后,左右这些人际关系,你都能够摆平,摆正这就叫政治。这是政治的本意,这个是很难的。正因为他难,所以才可贵,难能则可贵。
我们看看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再看看这句话一对比就知道了。现在官场上有很多的潜规则,这些潜规则就叫不正,那你如果想要一个想要有作为的政治家的话,你就要慢慢得把这些拨正,所谓的拨乱反正。这要靠你的道德,更要靠你的智慧。否则的话你是做不到的。现在这个社会已经进入了一种什么处境了呢?就是这个潜规则啊,你不遵守这个潜规则你就会被淘汰出局。
前几天,我看那个重庆被处理的叫文强,在监狱里写了一些悔过书,总结他的一生的经验。他就说现在这个社会,你不贪污,你不送礼,你不玩女人,谁敢让你出来当官做事啊。哎,就这个样子,只有你贪污,玩女人,怎么怎么样,领导才信任你啊,因为你有小辫子抓得住,你和他是同类人,这才能够玩在一起,你不是同类人怎么能玩在一起?对不对,是这样的。去年年底,我有一个好朋友,做生意的,也学佛了嘛,他就可能是,要到一个省去谈一笔生意,我在那边正好还有一个朋友在那里,结果呢,当地的那位朋友接待了我这位朋友,并且把当地的一些知名的这些所谓社会的企业界的老板(都请来),做生意嘛肯定是通过他。可是我这位朋友可能是刚学佛,很矜持,学佛了嘛,首先要不喝酒,不吃肉,吃素。结果那位当地的北方人很豪爽,摆了满满的一大桌子酒席来接待他,结果他说他不喝酒,不吃肉,人家哇—撤掉
,又给他点了满满一桌子素。这总可以了吗,人家不喝酒。你知道北方人做生意,离开了酒是谈不成生意的,这不喝酒,不像我们佛教徒在一起可以谈谈佛法,你不喝酒在饭桌上谈什么呀,结果半个小时不到冷场,结果生意也没谈成。他回来跟我说,当地的这位朋友跟我打电话说,你的这个朋友恐怕跟社会有点格格不入了
。我听了也一直在挠头,确实啊,佛教徒,企业界的人一旦学了佛之后,做生意确实有点麻烦。一时半会我还没有想出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什么呢?当这个社会的普遍的潜规则,游戏规则是这个样子,你想要把它拨正很难。所以这里孔子讲这个絜矩之道,那真的要有很大的政治智慧,要有很高的人生智慧才能拨正。像我这个朋友,他不仅拨不正,反倒被人家淘汰出局。
这有的时候我们也会自我解嘲,自我笑话下,像我们都是志在“剩闲”,学佛人嘛,学儒家的人嘛,志在“剩闲”,不过这个“剩闲”,此“剩闲”非彼“圣贤”。我们这个剩是剩下来的剩,闲是闲得没事的闲,我们是这个剩闲。因为你学了佛以后,确实跟这个社会有点格格不入,格格不入慢慢地你就进入不了那个圈子了,那可不是剩下来当闲人了嘛。不过有时候想,还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只不过目前我们的智慧呀,德行啊不够,做不到。
可是要是像一些大修行人,人家能做的到。去年我见过一个老和尚,这个老和尚了不起,他当年在五台山修行的时候,号称五台山的几个奇人之一,有没有从五台山来的师父?有五台山来的师父?当时,我是听说,听果玉师跟我讲。这大概是二十年前,说有一个奇人叫阿弥陀佛婆婆。这个老婆婆每天见到谁都是阿弥陀佛,见到谁就阿弥陀佛,后来好像是站着走的。这是一个奇人。还有一个奇人是我遇到这个喇嘛,是个蒙古人,这位喇嘛叫护生喇嘛,听说过护生喇嘛吗?没听说过?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情了。这位护生喇嘛有个什么特点呢,他每天大概二三点钟就起来,起来干什么呢?就沿着那个
徘徊镇拜佛 ,只要见到佛像,见到佛塔就拜
,哪怕地上有一片纸,纸上有一尊佛像,他也是顶礼。有时候地摊上摆那个佛像啊,他见一个佛像磕一个头,见一个佛像磕一个头,那一天磕多少头,我估计几千上万个头要有。天天如此,天天如此,磕了大概二十来年。后来,磕着磕着,就越磕就变得疯疯癫癫的那个样子。五台山很冷,他打赤脚,一年四季打赤脚,疯疯癫癫的。后来吵着要走,当时五台山的方丈妙江大和尚还专门给他开了一个院子,让他住在那里面。你不走,你爱干什么干什么。而且这位师父呢喝酒,吃肉,妙江大和尚说:可以可以。只要你住在那里别动就行。后来这个师父还是不翼而飞,不知道跑到那里去了,就消失了。以前这个老和尚是五台山的一个风景,那些导游领着游客参观,这是一个景点,要见见这个一见到佛像就磕头的这个喇嘛,叫护生喇嘛
。结果一个很偶然的机缘,去年在内蒙的大青山见到老师父
,老师父确实很厉害,一年四季住在山洞里面,叫金刚洞。有到过内蒙的人就知道,内蒙的冬天是很冷的,去年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三四十度,那个时候他居然打着赤脚,睡在洞里,大家可想而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大修行人。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狮子是住在山上的。结果他住得久了慢慢地当地就有一些信众来供养他,加上他也有些很神异之处。慢慢地有些弟子来供养他,给他盖庙。给他盖庙呢,这老和尚有意思,我们知道盖庙很幸苦的,我们看大安法师就知道,建大佛都十年了,很辛苦很累的。这个老和尚建庙跟别人不一样,比如假如说你来给我说:“师父啊,我给你几十万块钱,你盖庙吧。”“好啊好啊好啊”,但是他不要你的钱,你要给我盖庙可以,你自己拿着钱,你自己找包工队,你自己搞图纸,你把它盖好了以后送给我,我才要。这老和尚有意思吧。这些徒弟们还真的就乐颠乐颠的,公司也不开了,自己拿钱,自己当包工头,开始设计图纸呀,监工呀,就在那个山下为老和尚盖庙。这老和尚每天只做一件事,早晨做完他的功课大概六、七点钟的样子。他那个大殿很小,就在山洞旁边建的,周围是悬崖峭壁,很小的地方。那个大殿里有一杆红旗—五星红旗,他做完早课之后他就扛着红旗
,然后沿着这个山坡呱啦呱啦滑下来,打着赤脚哦,挺有意思,背着红旗老和尚从山坡上慢慢地滑下来,滑下来之后走到弟子给他盖庙的工地上,就把这个旗“哐”往上面一插,然后就背着手就上山了。到了晚上呢,他再从山上滑下来,把旗子一拔背着旗上山,然后锁到大殿里面。他每天只做这一件事情。我在那里住了好几天。我就很好奇,我说:“师父每天扛着红旗往那里插呀,拔呀是什么意思?”老和尚说话有时候疯疯癫癫的:“娃娃,你不知道,我这个旗往这里一插,那些什么鬼呀怪呀那东西就不敢来捣乱。我这些徒弟们盖庙就可以盖得快一点,可以盖得快一点”,他一这么说,我也只好这么听,插个红旗就可以盖得快一点,很有意思。你别看这老和尚疯疯癫癫的,你看他就有这个道德,他就能感召到这些拼命给他盖庙的企业家,大家要知道都是什么身份?都是黑白通吃的人,结果被老和尚训得服服帖帖的,给他来盖庙,而且还自己贴钱,自己搭工不说,还自己做饭吃,盖了庙之后恭恭敬敬地供养老师父。这就是老师父的絜矩之道,他有这个威德,他能够把这些黑白道上的人给训服,降服。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个事情。
刚才这么扯就扯远了,我们还是回到政治上来。这个絜矩之道其实就是修身之道 ,以身作则。
我们前面谈到过镜子的法则。就是通过自己的修身持戒,来挖掘出我们心性当中“仁”的境界。老老啊,长长啊,恤孤啊,这都是谈仁道,仁爱之道。
儒家的政治理念,核心的理念就是仁政,要行仁政。那么讲到这个絜矩之道,上下,前后,左右,这是从反面来说明修身以恕这个理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谈论恕道,恕道就是仁道
,始终以仁爱之心来施政。不过呢这个以仁爱之心来施政,不是你泛泛就可以做的到的,就刚我谈到的,很难 ,正因为难
所以才显得可贵。如果勉强做个譬喻的话,类似于行菩萨道,类似于在这个人世间行菩萨道。那么既然行菩萨道就很辛苦了,广行六度布施,持戒
、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都要一一去实践它,去落实它,不是像我们这样关在庙门里面好好地念佛就行了,行菩萨道那是很辛苦的。
好,我们往下面看: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前面谈到了絜矩之道,这个絜矩之道就是修身之道。修身之道从哪里开始呢,修身之道就是明明德,这里讲的慎乎德就是明明德,《大学》开始讲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是儒家的内明之学所谈到的。这里既讲明明德,又讲明明德的运用。
“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这一句诗出自《诗经·小雅·南山有台》。这里的“乐”是快乐,喜悦的意思。“只”是个语助词,没有实际意义,就是语助词。乐只君子 ,
就是令人欣悦诚服的君子啊。民之父母,是老百姓的父母。
这个应该是很高的赞叹,说这个君子是老百姓的父母,就像父母一样对待我们,能够让老百姓对这样的一个人产生这种像父母一样的情感,这个不简单。所以后来就导致中国的政治家,有个政治情结
要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就从这个地方来的。叫“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小时候我们看《七品芝麻官》,那个官叫什么,他叫唐诚是吧?这个县官他说的一句名言。
这其实也是当时几千年来政治家的基本的情结
,那么这种政治情感,到了现在其实也要变一变。比如说西方,西方的人对政治家的定位不是父母官的定位,是什么定位?叫公务员。这个父母官他还带有一层神圣性在这里,但那个随着这个时代的变迁,这个人的社会风气、文化风气的变迁,现在做官的普遍的在老百姓心目中还有没有这种神圣感?没有啦。所以大家也别期待着去做什么父母官,不可能了,还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做个公务员。老百姓纳税人,我纳了税,你政府就是什么呢?老百姓的公务员,是为老百姓服务的,这种理念可能更适合我们这个时代。我听很多人去过美国,去过台湾的人就知道,你到台湾的政府去办个什么事,那些县长什么的很客气的,那些公务员很客气,一看到你来了,马上恭恭敬敬站起来,欢迎你。你有什么样的建议他都会给你记录下来,马上去办。那我们大陆去政府办事是什么样子?是父母官哎,是你的父母哎,潜意识当中就把自己的位置摆得高于老百姓。门难进,脸难看
,话难听,事难办,就这样子。这是让人很不忍心看到的一桩事情。所以我们读到这个“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我们真的是很向往那种老百姓跟官民的那种其乐融融的那种社会状态,可惜一去不复返了。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这就根本做不到。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很好乐的去满足老百姓的需要
,老百姓所厌恶的他也很厌恶地去排除这些东西。这样的人就可以叫老百姓的父母啊。我们看看现在呢,做不到啊。嘴上可以做到。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这句话就是警告的话了。这首诗出自于《诗经·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节就是高大的意思,崇高的意思。南山是一个山。“维石岩岩”,岩就是很高的山崖就叫做岩。“岩岩”,那就崇高又崇高。巍峨高峻的样子。“赫赫”就是很显赫的位子。“师尹”,就是太师尹士。在周育王时期有一位大臣,作到太师这个位置,姓尹。太师呢,古时候成为三公之一。三公,大家知道吧,哪三公?第一个就是太师,第二是太傅,第三是太保。太师,太傅,太保,三公之一,位极人臣的位置。“民具尔瞻”
:老百姓都,具就是都 。瞻,都瞻仰你,都仰望你的意思 。
翻译一下:《诗经》上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高峻,显赫的尹太师啊,老百姓都仰望显赫的尹太师,就像巍峨的南山一样,大家都看着,都仰望着。显赫的尹太师啊,你的地位,你的权势就像巍峨的南山一样,老百姓都仰望。
大家仔细读这句话。这首诗写得很委婉,很温和,是不是啊。你仔细读,其实这句话里面,这首诗里面,是话里有话。言外之意,你现在权势很大,老百姓都看着你呢。这个位置上,不好干。佛教里有一句话说
,叫名闻与利养 ,如剑斩人的
。一个人处于一种极高的位置,位置高了就危险。这个大家都能体会的到,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就是人世间的这个规律。用老百姓的土话来讲,叫做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人怕出名,猪怕壮
。你看都是讲这个道理,所以人位置不能太高,高位是很危险的。如果你懂得这个道理,你就谨慎,战战兢兢地谨慎行事,还能保住。又在高位,又不谨慎,怎么的呢,就出问题了。一个人居于高位又傲慢的话,那你就可以冷眼旁观吧,不出几年他必然要垮台,这就是规律。
所以“有国者不可以不慎”。“有国者”就是这些掌有国家的人,不可以不谨慎呀。你的言行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的人所推翻。戮,就是被推翻的意思,被杀害,命都保不住,像这一条,我们读历史,就太多太多了。所以越是在高的位置上,越要小心谨慎谦虚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这就马上就举了一个历史的经验了。殷之未丧师,
这首诗出自于《诗经·大雅·文王》。就是当初殷朝
,殷商还没有丧失他的军队,这里的“师”可以指:军队或者民众,就是还没有丧失他的军队,还没有丧失他的民心,没有丧失民众的时候。克配上帝,还是符合上天的心意的,所以上天会继续护佑他。可是后来失去了民心了,失去了民心也就失去了上天的心意,也就失去了上天的眷恋。这就谈到什么是天心?天心就是民意,天意就是民心。所以“仪监于殷”,这里的“仪”通这个“宜”,应该的意思。鉴是借鉴,应该从殷商的失败的历史为镜,取得借鉴。“峻命不易”呀,这是一句真理。峻命,峻就是大的意思,峻命就是大命。大命是什么?就是天命,像我们个人的命运叫什么,叫小命。一个国家的命运,乃至民族的命运就叫大命,就叫天命。天命不易啊,天命是不会改变的。那么天命是什么呢?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这个历史规律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这就叫峻命不易。天命的法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天命就是民心。
下面就作出总结了,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这个天命之道是什么呢?就是得民心则得国家,失民心则失国家。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所以君子首先要注重自己的德行,德性,这也是谈慎独。这里是给那些从政的人,政治家所谈的。这是谈到历史的法则,历史的规律。那么这个历史的法则,历史的规律,我们要去读历史,一一的去验证。我们就知道这个历史的规律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
好,我们看下面: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我们来看这章。这一章是讨论什么?是讨论财富问题。儒家的经济思想在这里得到了一部分的体现,后面还会谈到。大家可以仔细地琢磨这一章。
因我本人是学经济管理的,我感觉到你把所有的这些经济学著作都读一遍,都逃不出《大学》的这里的这几句话。财富是从哪里来的?
所谓的治国平天下无非两桩事情,一桩事情是什么?经济基础
;另一个就是人的问题,政治利益,上层建筑问题。政治家你只要把这两桩事情解决好了,那天下就太平了。一个是经济基础,一个是上层建筑。说得很容易,我们看历史上的这些政治家。真正能够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搞得好的少,很少很少。你看历史上那些搞改革的人,有没有改革成功的?有,很少,绝大多数的改革家都是以悲剧告终。比较有名的王安石变法,他就是想在经济基础上做些调整嘛,结果呢,失败了。张居正变法,好像是成功了,可是他刚一死,马上又失败了。像我们最近搞的,邓小平搞的经济体制改革,好像是成功了。可是上一次我听温总理的政府对外答记者问的时候,说我们经济改革的成果很有可能丧失掉,国家已经形成了特殊的利益集团,很难。所以说同时能够解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问题的政治家,很难。
这里是讨论经济基础,论述德与财之间的因果关系。其实我们没有必要放到国家来看,我们就拿自己身上来看,也是讲这个道理。在座的师父我就不讲,在座的居士有没有想发财?想不想有钱?很多的年轻人想有钱。那就好好地琢磨琢磨这个话。
有德此有人,什么意思呢?你有道德才会有人拥护你。对吗?
有人此有土。有人拥护你,你才可以保有土地。古时候是不愁土地的,大量的土地没有人开发。你要想开发这片土地,要靠谁呢?要靠有人。其实现在我们生产财富不需要土地了,可是道理是一样的。现在不讲土地
,讲市场了。是不是。你要搞一个企业,你要有市场吧?有德此有人,有人才能给你开放市场,是一个道理。对不对?
有土此有财,保有土地才能够生产财富啊。所有的财富是不是都是从土地里生产出来的,对不对?我们吃的粮食,我们住的房子这些材料,能源,是不是全部是从土地里面生产出来的?所以有土地才能够生产财富。
有财此有用,生产了财富才能够满足老百姓的需要,是在讲这个道理,这个道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古人最大的财富就是土地,尤其像我们中国这个农业大国,以农建国的,土地更是重要。
古人对于土地还是很有智慧的。古人的理念,尤其是道家的理念,他很有意思。说人啊,是天地之所生,天地既然生了你,天地就要养育你,怎么养育你?人可以食地毛。什么叫地毛?就是地里长出来的毛,什么东西呀?就是这些树啊,这些粮食呀。就像我们人头上长的毛发,他们叫地毛,人就食地毛为生。而不能够地面以下的,道家是不提倡去挖掘使用的。他们认为大地是一个生命,地毛是长在地面以上的,是供给人类所享用的;地面以下的人就不能享用,人可以食地毛。现在我们看起来很有环保意识,是不是?你看现在的环境污染太厉害了,地球已经被我们挖得千疮百孔。
昨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报道,吓我一大跳。昨天小时之内全世界出现了多少大地震呀?出现了六、七次大地震,都是六级以上的。像印尼是八点二级,八点七级地震。大家想,这个地震今年进入到频发期。我有一个朋友是研究《易经》的。他根据《易经》的道理,说去年和今年,地球就像手机一样被调到了振动状态。昨天小时之内发生的,很多次的大地震。地球为什么要地震?它这个地壳已经撑不住了,都被我们人类挖呀挖呀,挖煤呀挖什么东西。像比较严重的山西,挖煤的。我有几个朋友,他说,开车,只要进入山西境内,山西境内的空气都是不能呼吸,一年四季全都是雾朦朦的。我一个朋友他在山西住了四五天,回到家里连续一个月每天擤鼻涕,擤出来的都是煤灰。连续一个月,你就可想而知,这个环境污染太厉害了!所以我们要像古人的这种,要爱护地球,要慢慢地回归到什么状态呢
。可能做不到,慢慢来,要爱护地球。像现在很多西方的国家,包括现在的几个大城市,他们提倡一种生活理念,叫乐活理念,大家听过吗?乐活理念,什么叫乐活理念呢?就是纯绿色食品,甚至是不用电,不用煤气。用什么做饭呢?柴火、树叶。完全回归大自然。他们的祖师爷是谁?老子。回归到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样的状态。我小时候读的《道德经
》,觉得这是什么呀?老子怎么提倡这个东西。现在想起来有道理,很有道理。你看我们生活在大都市里面的人啊,好像都市很强大,很有活力,大家一定能看得到,越是超大型都市越脆弱的。不要说别的,北京或者是上海停一天电,你试试看,停一天电,马上就炸了窝了!停一天水试试看,停一天煤气试试看。上个月我看是武汉自来水没有处理好,从自来水流出来的水有一股特殊的臭味,马上在武汉引起恐慌,结果一上午之间武汉所有的超市里的矿泉水一扫而光。买不到矿泉水啦,你就可想而知,这个大城市的脆弱。大城市其实是只纸老虎呀,真的是纸老虎呀。那我们所谓的现代文明,所谓的科技文明就是建立在这种脆弱的基础上,真的是不堪一击啊。大家有没有印象?年南方大雪灾,所有的铁路干线一下子瘫痪了,一瘫痪完了,马上就进入小国寡民状态了,老死不相往来了。真的,你想往来也没有办法,交通没有交通了,电话呢也没有信号了,那不就是老死不相往来了吗?自自然然就进入小国寡民状态。
可是你要是到农村去住的话,你就觉得很舒服
。农村不在意这个,生活在农村,生活在山区里面,你只要有粮食吃,你下半年的大雪,人家也不在乎,对不对?人家家里自己的炕烧得热哄哄的。人家享受天伦之乐呢。所以最有生命力的东西,一定是小的东西。老子《道德经
》讲的,叫柔弱胜刚强,越是大的东西越没有活力,越脆弱。
可是现在的人呢,也不知道是他们看不到这一点还是不愿意看到这一点?他们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什么呢?做大,做强,更高,更快,更什么?更更更
而我们学习了佛法,学习了传统文化的就知道,那是一条死路,那是寻死之道呀。所以我们现在提倡什么理念?更慢、更小、更弱。我跟很多的企业家讲课,有时候教他们练行禅,我就跟他讲,慢就是快。结果很多学员,嗯,这句话很有智慧。其实哪是我的智慧,老祖宗的智慧。真的,慢就是快,小就是好。现在西方很多学者搞企业研究的,他们就知道,小的就是好的,他们也看到这个东西,小的就是好的。这就是我们老祖宗的人生智慧。像当年孔子向老子求道的时候,老子不说一句话,只是伸了伸舌头,让孔子看,孔子看了半天,没看明白什么意思。老子说:我今年一百岁,你看我的牙齿还在不在?没有啦。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完好无损啊。对了,越是硬的东西、强的东西一定是不久存的。软的东西,弱的东西,小的东西,它就可以长久的存在下去,对吧。没有人说老了老了舌头掉了,只有老了老了牙掉了,对不对?舌头一直都是有活力的。
好,这是谈到土地,环保。土地是我们人类最大的财富。大家要清楚这一点。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就定位了。德是根本,是因,财是枝末,是果。这就把财富和德行之间的关系给理顺了。
不过这句话往往后人会造成一些误解,认为学习圣贤文化就要轻视财富。大家仔细读这句话,是在轻视财富吗?大家仔细品味品味,是不是轻视财富不要钱?没有吧?它是本和末的关系。本是什么?好比一棵大树,本是什么呢?本是树根和主干。末是什么?末是树的小枝,树的叶子,树的花,树的果,是不是叫末?你见没见过一棵大树只有树干,没有枝叶花果的?没有见过吧。所以越是大树,它的枝叶花果越茂盛。可是这个枝叶花果它一定是长在树干上的,它是这个关系。这里面没有一点点说瞧不起财富的意思
,自命清高的意思,这不是儒家的本意。
可是后来的读书人呀,往往会自命清高,耻于谈财。就慢慢地形成一种虚伪的假道学的一种传统,对后世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动不动就谈道德,好像一谈钱自己就不是君子了,有些读书人不愿谈钱,给钱取个什么名字呢?叫阿赌物,好像谈到钱这个字嘴巴就变味了似的,不叫钱,叫阿赌物。你作为个人来说你这么做还无所谓啦。可是当你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普遍地在读书人之间形成一种风气的时候,那就坏了。你看我们中国留下来的这些经史子集里面啊,关于财富,如何创造财富,如何使用财富这方面的著作很少。这就是这种轻视财富,自命清高带来的一种后果。不要说古人,就是我们,像我们这个时候的读书人,小的时候就是要树立远大的,崇高的理想。不能谈钱,一谈钱好像就不崇高了。现在想起来都是受这种偏颇的文化传统的影响。
这种文化传统不是孔子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它是一种有偏颇的文化传统,这大家要分清楚。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一样不一样?不一样。传统文化是老祖宗们、古圣先贤留下给我们的一套文化遗产,这叫传统文化。文化传统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老百姓几千年生活下来慢慢形成的一些习惯。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是什么呢?爱面子,干什么事情都要找人际关系。这就叫做文化传统
,这个确确实实是要不得的,这导致我们这个国家几千年来对经济学的研究不够。
可是现在呢,又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去了。另外一个极端是什么?一切向钱看。哎呀,这个也麻烦,你说完全不看钱吧,不行。你这一切向钱看,更不行。现在好像衡量什么都是钱。黑猫白猫,逮住老鼠的就是好猫。这一句话虽然是我们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在当时可能有他的,他要开破这个局面嘛,可能有他的积极作用,可是慢慢慢慢它的负面的作用也就产生了。现在只看钱。大家有没有去过南昌,过那个南昌大桥的时候,大家看到没有?桥头上有两个吉祥物,左边的那个吉祥物一只黑猫
,右边的那个吉祥物一只白猫。而且黑猫的爪子底下有只老鼠。言下之意,黑猫可以抓到老鼠,白猫抓不到。这很有意思。
所以这个本末要分清楚。还是我们以前提到的那个原则,不随、不顶、也不丢。我们对待任何的现象,任何的事情都是这种原则,不随、不顶、也不丢。对待财富亦复如是。你完全像守财奴一样,眼睛里只有钱,麻烦,那就是俗人一个。可是如果说完全我顶,我不要钱,耻于谈钱,自命清高,那行不行啊?也不行。自命清高的人也麻烦。所以我们要正视它,尊重它。
去年我在飞机场碰到一本书
,叫做《有钱人为什么都使用长钱包》。大家看过这本书没有?这本书很有意思,这是一个日本人写的,这个日本人说:我发现一个规律,什么规律呢?我发现那些有钱的人啊,他们的钱包都是很精致。而且里面的钱都是摆得整整齐齐的。分门别类的,而且很板正,人头像都向上,摆得整整齐齐。而那些没钱的人钱包要么折起来,要么钱攥成一团,往口袋一塞,反正总而言之,钱包是很不整齐的。他说他发现这么一个规律。后来他就有意识的给自己买了一个很贵的钱包。哎,真的很奇怪,过了一年,他就变得有钱了。当时我看了这个书,觉得真是匪夷所思啊。而且他说他发现一个规律,大家可以去算一算。你买钱包的钱乘以二百,就是你的年收入。大家可以回去算一算,是不是这样?大差不差。他说假如你想提高你的年收入,就买一个贵的钱包。这个问题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好笑?其实你仔细琢磨,这里面是有道理的,这符合我们佛教的唯识思想。
你重视钱,尊重钱,不随,不顶,也不丢,你慢慢的就会有钱。你讨厌钱,你对钱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么就是完全被它所控制,要么就是完全的去讨厌它,这都不是正确的理财之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真是这个道理。我读完这个书之后,我的一点体会就是我们对待财富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这是我所感悟到的,至于他说的买一个贵一点的钱包你就越来越有钱,这个我觉得有点悬。大家可以试一试。很有意思,日本人经常会出一些这么特别让人感觉到匪夷所思的一些事情。不过这个属于术,真正地要想有财富,还是这里谈到的: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怎么样积德,多行布施嘛。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财散是什么?财散就是广行布施。广行布施就是有德。财聚则民散,做守财奴,守住钱老是舍不得放。这就叫无德,所以真正财富的根源,还在于一个人的德行。这和我们佛教里谈的是很相应的。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下一节课接着谈财富的问题。今天就讲到此地。
回向: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南无阿弥陀佛
(音频地址:/plcover/2DNbN3pS9eQ/
;感恩整理文稿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
在生活中修行,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即使您学佛很多年,也不例外。想解决这些问题吗?敬请关注“慈目观世间”,微信公众号:cimuguanshijian。听朱景东老师讲儒家经典,将佛法应用于生活,训练觉照力,如实地认识自己,做个快乐的修行人!
扫一扫_慈目观世间_二维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刚刚哪里地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