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建设的发展,不少农村都安 装了自动喷灌装置,已知自动旋转龙头离地5/3 米,喷出

关于新蔡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关于新蔡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县​域​经​济​发​展​,​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县​政​协​年​初​工​作​计​划​,​县​政​协​“​新​蔡​县​新​农​村​建​设​调​研​组​”​于月日​至月​底​,​先​后​深​入​全​县6​个​乡​镇0​个​行​政​村​,​采​取​走​访​、​座​谈​、​察​看​等​方​式​,​就​我​县​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河南省统计网
&您现在的位置: >>
>> 搜索: &
&洛阳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研究&发布时间:& &&&& 来源: 洛阳市统计局&&&& 编辑:& 管理员&&&& 发布人: &&&& 访问次数: &&引言:建设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中央部署,把新农村建设融入到再建一个新洛阳发展大局,立足实际,努力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现状: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  ㈠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05年,全市农村形势继续走好,为“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一产增加值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110.5亿元,是1995年的4.9倍。万元增加值消耗则由1995年的7554元下降至2005年的6664元,年均消耗下降1.3%;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呈现出连续三年超过200万吨的超常性增长的喜人景象;结构调整继续深化,六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132.5亿元,所占一产比重为72%,对一产增长贡献率达81.1%;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全市各类龙头企业达219家,带动农户近50万户。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28个,农民经纪人3600多人。  ㈡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徘徊局面得以扭转  近几年,各项惠农政策在我市得到很好贯彻,政策针对性之强、涉及面之广、作用密度之集中、执行力度之大、落实效果之好为历史少有,特别是农业税的全面免征,终结了千百年来农民交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在多种政策合力下,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抽样调查,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5%,是1998年以来增长最快最多的一年,2005年在较高起点上又实现12.3%的增长,扭转了农民收入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十五”期间,农民纯收入年均增幅达8%,其中,家庭经营收入6.1%、工资性收入10.7%。收入的增长使农民生活越来越好,质量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舒心,一系列喜人的变化发生在农民消费中——住更宽敞,用更时尚,吃更营养,穿更漂亮……  ㈢基础建设力度加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一是乡镇卫生院旧貌换新颜。过去两年,我市累计投资4000万元,改善了81所卫生院医疗设备,培训了卫生技术人员,实现了“一般疾病在卫生院能治,一般小手术在卫生院能做”的要求。二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2005年底,全市完成1163个行政村3037公里的村村通水泥路工程,使数十万贫困群众告别了行路难的历史。本年底 “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有望实现。三是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新发展有效灌溉面积、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和6万亩;加快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解决5万人安全饮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0%。四是绿化美化生活环境。一方面,围绕通道绿化、村庄绿化、退耕还林和荒山绿化,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全市近3000个村庄呈现出绿树成荫的新气象。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沼气。2005年底,农村沼气池达8.2万座,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五是农村通讯事业迅速发展。通电话的行政村2967个(剩余24个正在积极建设之中),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67部,拥有手机65部。同时,还相继完成了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电网改造等,特别是电网改造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   ㈣社保体系建设加快,社会和谐持续提高   各级党委政府从当前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实的问题入手,加快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保体系,力争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贫有所济。一是新型合作医疗有效展开。试点县(市)数量由1 个增至4个,覆盖新安、偃师、宜阳和嵩县;补贴标准提高到40元,农民个人则缴纳标准不变。资料显示,四个县参合率均超过8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余个百分点。二是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不断完善。2004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拿出上千万元救助农村特困人群。从今年起,救助标准由每人每月的15元增加到20元。三是关心关爱孤寡老人。通过加快敬老院建设等措施,预计10月底,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将由去年年底的9.8%提高到20%。四是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从2005年起针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妇年满60岁后,由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按每人每年不低于60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  ㈤集中整治扎实推进,村容村貌较大改观  年初以来,市委、市政府适时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启动了“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以此来指导、部署和规划新农村建设工作。为此,市财政纳出专项资金,分别给予示范村10万元、整治村1万元的补贴,激发了积极性,增强了主动性。据调查,村容村貌集中整治期间,全市共出动劳力86.2万人次、车辆20.5万台次、清运垃圾102万方,修建村内雨污水排放渠道560公里、绿化道路1254公里、绿化村内空地140万平方米、庭院种植花木174万株。截至6月底,全市1000个整治村中,399个村基本完成整治任务,428个完成任务量的80%以上。硬化道路180公里,安装路灯3355盏,新建文化大院47处、标准卫生所15处,改建公厕167间、民厕740间。  ㈥社会关注日渐浓厚,发展合力初步形成&& 目前,全社会共同关注、关心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外部环境初步形成,为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和扎实推进提供保障。市直机关新农村对口帮扶、市农发行投放15亿元贷款支持新农村、工商部门实施“品牌富农、合同帮农、经纪活农、红盾护农”四项工程、洛阳移动通信分公司启动“发展信息化、建设新农村”工程等。同时,洛阳日报、洛阳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开辟专栏,围绕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典型经验做好宣传报道,营造出浓厚的舆论氛围。各县(市)区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将新农村建设全面铺开。洛宁县“整村推进”,规定新农村建设的标准要达到“一强”、“二有”、“三先进”、“四化”、“五通”,村村成立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科技协会、文化协会,破除迷信、追求科学健康的新生活正在成为时尚。新安县推行阳光村务,落实定期公开党务、村务、财务制度,严格规范民主议事和办事程序,建立健全党员议事、民情恳谈、村务听政“三会”制度,不断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央视《小康中国》栏目组到涧西区工农乡拍摄专题系列片《新农村》,宣传报导了我市新农村建设成果。&& &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得到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和支持。调查显示,99.5%的农村干群支持新农村建设,认为新农村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二、问题: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㈠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建设新农村,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但从我市实际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农民生活质量改善较城镇慢,居住条件比城镇差。资料显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2000年的2.89:1扩大到2005年的3.51:1;恩格尔系数差距由2000的0.9个百分点拉大到1.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居住面积虽比城市多了10.2平方米,但房屋质量、内部设施等却相差甚远。  ㈡现代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建设新农村,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但从我市实际来看,一方面,由于地处豫西山区,素有“十年九旱”之说,农业生产条件较为恶劣,同时耕地面积持续下降,已由1978年的1.49亩下降到2005年的1.1亩(2002年以后为常用耕地),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片面追求面积和数量扩张,不注重产品内在品质提高,结果导致“谷贱伤农”的事情仍有发生,甚至引发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严重挫伤农民利益和参与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再加上农业产业经营组织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实力不强,联结机制不紧密等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现代农业的纵深发展。&&&& ㈢农民持续增收能力较弱。建设新农村,要求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新农村的经济基础。但从我市实际来看,农民增收后劲不足。一是农业增收空间进一步缩小。小农经营制约着集约化和社会化,不利于科技进步和产生规模效益,加之农产品价格不稳,农业效益很难在短时间内有大幅提高。二是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下降,制约着农民增收效果,甚至出现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局面。三是务工收入增长乏力。经济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使用工单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缺少专业技术的务工人员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劳动条件差的行业,收入很难有实质性提高。四是惠农政策拉动作用减弱。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国家的农村投入主要用于支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和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能够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份额较少,农民进一步减负增收的政策性空间已经很小。  ㈣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完善。建设新农村,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从我市实际来看,农村基础设施相当薄弱,生活环境亟待改善。一是农田水利设施损坏严重。很多地方排水沟渠、灌溉设施年久失修,配套设备陈旧老化,跑冒滴漏情况严重,既浪费了资源,又增加了成本。二是新型能源利用不足。全市农村沼气普及率仅为6.6%,大多农户仍利用柴草和煤炭。三是田间管理弱化。青壮年进城务工,留守多为老、弱、妇、孺,由于缺乏劳动力,多数农民认为“好歹把庄稼种上,打的粮食够吃就中了。”四是村容村貌仍需整治。农房改造进展缓慢,“空心村”普遍存在,新建住房缺乏规划,卫生条件较差,厕所改造,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建设普遍滞后。五是环境污染亟待重视。在引进项目,发展经济的同时,负面影响接踵而至,小河沟、小溪流、饮水源、周边空气等受到污染,这方面的纠纷时有发生。  ㈤社会事业发展仍需加快。建设新农村,要求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但从我市实际来看,社会事业发展层次较低,仍显缓慢。一是义务教育薄弱仍是难点。部分中小学教室及宿舍简陋,配套设施不齐全,教育质量不高。农民盼望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二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乡镇没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文化活动室有名无实,农村文化建设硬件设施不够,给农村三项文化活动开展造成困难;三是社保体系有待完善。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不高,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不多(尚未过半),农村低保和养老问题缺乏有效保障。四是农民素质偏低。2005年全市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7.8%,受过专业培训占16.2%。劳动力素质偏低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既快又好发展的一个瓶颈。  ㈥各项改革仍需深化。建设新农村,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体制保障。但从我市实际来看,农村体制改革比较到位,免征农业税后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乡村干部角色转换未及时到位。随机调查数十名人员,不少人对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工作方法,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服务“三农”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该干什么、怎么干。二是村级债务沉重。2005年底,全市村级净债务达4.5亿,按行政村和乡村人口平摊分别为15.2万元和92.8元,数额大、覆盖广、付息多、化解难,如同一块难以消化的结石,影响着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三是基层组织运行困难。免征农业税后,村级经费主要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但数额有限难以满足正常运转。部分村干部反映连征兵、计划生育等正常工作都无法保障。四是公益事业兴办难。“一事一议”具体操作困难较多,难以形成有效决议。村干部们无奈的说:“现在农村兴办公益事业资金筹集太难,弄不好造成农民上访告状,既丢帽子又失面子,宁可不搞公益事业”。  ㈦民主政治建设仍需加强。建设新农村,要求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但从我市实际来看,仍有较大差距。一方面,基层组织功能弱化。由于缺乏有效组织引导,农民犹如一盘散沙,各想各的、各为各的、各干各的。加上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差,封建迷信等不良行为仍有较大市场。另一方面,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干群联系不紧密。对于重大决策,很多群众反映基本没有知情权和参与权,更不用谈管理权和监督权。  三、建议:立足“六个提高”,扎实稳步推进  ㈠构建激励机制,着力提高全社会力量的参与水平。必须鼓励和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财政资金为主导、农民投资投劳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一是通过财政补贴、以物代资等手段,充分调动积极性和能动性,引导农民投工、投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对基本农田、农村沼气等微小工程,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二是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农村发展产业和社会事业,对社会资本牵头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公益性支出给予鼓励、奖励和补偿。三是改革产权制度,按照“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水电、灌溉等工程,可通过承包、租赁或拍卖转让等方式,搞活经营权,落实管理权。  ㈡拓宽增收渠道,着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必须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第一目标,采取更加直接、更加有力的措施,广辟增收渠道,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切实落实 “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直补政策,从制度上保障农民持续稳定取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二是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三是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的空间。坚持民营化价值取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鼓励农村能人兴办个体私营企业组织,提高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四是继续发展劳务经济。要把劳务输出作为最快的富民产业抓实抓好,提高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  ㈢创新发展思路,着力提高农村的发展水平。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以乡镇工业为主体,以高效农业为基础,以商业服务业为纽带,形成一、二、三产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一是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资源综合利用型、配套协作型产业梯度转移,建设初级产品的加工基地和辅助产品生产基地,形成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创造市场、打造品牌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做大做强,并通过建立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走上市场化,引导农业走向工业化。三是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坚持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原则,重点扶持有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特色优势和规模优势的中心镇,增强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搭建区域经济发展平台,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打造县域品牌形象。  ㈣培育中坚力量,着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韩国能在短短30年内走完西方国家近百年的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道路,原因之一就是高度重视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因此,造就一支有文化、讲道德、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是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首先是更新观念,使广大农民摆脱封闭陈旧思想和落后观念的束缚,改变精神面貌,激发内在动力。其次是加快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并让有较高文化素质的青年农民扎根农村。第三是加强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能教育, 深化“阳光工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总之,要让留在农村的农民掌握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形成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让走出农村的农民具备较强的务工技能,适应现代城市和工业文明,最终把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  ㈤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提高农村保障水平。大力支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重点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大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力度,逐步消化乡村办学债务包袱;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大改水改厕力度,整治脏、乱、差现象;继续提高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所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覆盖全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完善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农村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比例;要积极研究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将农村低收入家庭逐步纳入救助范围。  ㈥推进移风易俗,着力提高农村文明程度。除陋习、树新风,倡导文明新风尚,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比如开展“五好家庭”、“五星家庭”、“全能家庭”、“文明家庭”的评比表彰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抑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同时,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建设平安乡村。&&
相关信息&·&·&·&·&·&·&·&·&·&· |  |  |  |  |  |   Copyright &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南省统计局 &技术支持:联系电话: 联系部门:省统计局综合处& 网站访问量:德州市科学技术局
2005年第18期(总第18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辑
& 农村&小康&什么样 专家细解&新农村&我国9亿农民向往的小康社会&新农村&应该是什么样子?在山西省晋中市召开的全国第五届&村长&论坛上,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向来自全国的500多名&村官&描述了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基本蓝图。柯炳生说,所谓&新农村&应该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小康社会&新农村&的范畴。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息息相关。新农村的概念,最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的概念再一次引起农村干部的高度关注。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新农村&概念的具体含义理解比较模糊。柯炳生说,科学界定这一概念对农村小康建设非常重要。&新房舍&就是农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体现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征。他批评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部分农村出现的&农民豪宅&,看起来繁富讲究,其实有土地和资源浪费之嫌。在建设新民居时要加强管理、统一规划、广泛采用节约的新技术。&新设施&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这是新农村的重要&硬件&,往往成为制约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础&瓶颈&。&新环境&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象农村的生活垃圾区、污水沟、厕所、畜禽住所应按照卫生标准规划和建设。这也正是我国农村和发达国家农村的主要差距。 &新农民&,有了新的设施和环境远远不够,关键要有具备现代化素质的新农民,即&四有农民&,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在农村教育、农民培训和文化道德建设上,我国农村要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农民人均受教育只有7.3年,40%多没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新风尚&就是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象浙江一些富裕农村大修豪华坟墓等现象就不符合&新风尚&的要求。&下一步经济增长亮点在农村&专家呼吁政府应重点向农村投资,掀起新农村运动&中国经济正处于下行期,下一步中国经济增长的亮点、希望点在农村。&昨天,在希森&《中国新闻周刊》三农研究奖颁奖仪式上,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马晓河呼吁:十一五时期,政府应重点向农村投资,掀起新农村运动。经过评选,马晓河的《结构转型与农业发展&&一般理论和中国的实践》、中国社科院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嵘的《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等5部作品获得三农研究奖。马晓河建议十一五时期,中国政府应掀起新农村运动,建设给农民的道路、给农民的水、电等等,甚至是厕所改造政府也应该投资;为农民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应中国国情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解决他们的上学难、看病难、就医难、养老难等。&新农村运动&与经济亮点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是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重要途径。但倘若仍然是投资拉动的思路,非但不能促进农业经济尽快走上低耗高效的现代化集约经营之路,弄不好还会将其引到歧路上去。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预期&一直是经济学界的热门话题。在这个热门话题之下,人们对&下一个经济亮点&的不断追问,也在情理之中。  近日,有则新闻给&下一个经济亮点&带来了一个新语汇&&&新农村运动。国家发改委一位专家指出,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下行期,下一步中国经济增长的亮点、希望点在农村&。他呼吁,中国政府应掀起一场&新农村运动&,即在&十一五&时期,政府应重点向农村投资,加大道路、水电乃至包括公共厕所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一套适应中国国情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解决农民的上学难、看病难、就医难、养老难等问题。  对从传统农耕经济走出仅仅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经济而言,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提高农村经济的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都会是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但是,重点是否就等于&亮点&,对此,笔者有些不同的看法。  所谓&经济亮点&,笔者理解其应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它对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的现实贡献率;其二,它本身所具有的持续的、可发展的空间,以及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  近数十年以来,农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下降了一半,至目前不到15%;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占GDP比重更是低于10%。另一方面,因为科学技术的局限,中国农业仍然蹒跚在高资源消耗的粗放型之路上,缺乏持续的、可发展的空间,更谈不上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健全农村社会基本保障体系,是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重要途径。但倘若将其作为未来&经济亮点&,则仍然是投资拉动的思路,这种以投资拉动为主的&新农村运动&非但不能促进农业经济尽快走上低耗高效的现代化集约经营之路,弄不好还会将其引到歧路上去&&基础建设盲目铺摊子,豪华集镇无交易,柏油路上走牛车。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遭遇越来越多的发展瓶颈,来自资源、能源的压力,以及其他地区廉价劳动力的竞争力,给中国多年来的&亮点经济&&&制造业亮起了红灯。传统的&亮点经济&如何更亮?怎样发掘&新亮点&?对于这个问题,最近召开的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上有现成的答案。在这次会议上,原创科技成为与会者的热门话题。  中国下一轮的经济亮点必将也必须是原创科技。有资料表明,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凭借科技优势和建立在科技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规则,牢牢把持着国际产业分工的高端,也牢牢把持着全球&经济亮点&闪耀的方向,美国的IT业、生物医药制造业,英国的创意经济,日本的影像技术等等,原创科技总能令这些国家经济保持新鲜活力。当然,原创不仅仅体现在工业产业,还包括文化产业。韩国不是借助文化产业上的&原创力&从亚洲金融危机的低谷中崛起,并在亚洲市场掀起了一股韩流?  对照&新农村运动&,更期望有&原创科技运动&的概念。而一如&新农村运动&一样,&原创科技运动&也需要政府的全情投入与坚定支持。发改委酝酿新农村运动试点四位一体金融模式8月26日,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回复政协委员林毅夫提案称:龙头企业+担保公司+银行+农户这种&四位一体&模式是一种全新的金融创新方式,应从试点起步为宜。  北大经济学教授林毅夫一直是&新农村运动&的鼓吹者,他建议国家尽快启动农村市场,以防通货紧缩。今年两会期间,林毅夫又在会上提了&推广龙头企业担保公司,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三农问题&的提案,其核心意义是龙头企业以较少的资金投入担保公司作为资本金,发挥杠杆作用,扩大加入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的农户的数量和生产规模,支持更多的农户脱贫致富。两会结束后此提案移交至发改委财金司承办。  8月25日发改委财金司在回复意见中称:建议国务院尽快明确担保机构主管部门,由担保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联合调研,充分探索这种模式中政府的职责作用和扶持力度,以及龙头企业需要解决的政策、体制上的问题;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本着政府支持引导、企业和农户等各方自愿参加的原则,考虑选取一个农业大省进行试点,并及时总结经验;国家应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有条件的省市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进程,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城市规划建设部门要担负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和保证责任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日前在江西省调研村庄、集镇建设期间,看望了赣州市城市规划建设局全体同志。汪光焘听取并肯定了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指出城市规划建设部门要担负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和保证责任。汪光焘说,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环境整治节约土地为重点,以通路、改水、改厕和垃圾处理为主要内容,以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为先导,政府组织,发动农民,改善环境,改变村貌。建设文明和谐村庄的一项带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直接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汪光焘指出,我们正处在&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历史发展阶段,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一定要立足城乡统筹,在注重城市建设、小城镇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村庄、集镇规划建设。要做到因地制宜,必须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尊重农民。必须尊重农民的创造力,创造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汪光焘说,近年来,赣州市城市规划建设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通过制定规划、引导建房、整治环境,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已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效。汪光焘强调,要再接再厉,为新农村建设做好本职工作。要积极研究建设新农村的问题,要以创新的理念开展工作,要用创新的体制机制来保证,要让农民得到实惠。要在正确引导农民建房的同时,研究改变村容村貌、改善环境的新措施、新方法,做到整治、建设前要有规划,整治、建设时要依照规划,整治、建设后要有长效机制。要做到注意质量安全,立足于全使用周期的质量安全工作,让群众有安全感,让设施有效发挥作用。要探索长效机制,真正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持久深入开展。江苏省海门市关于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文明程度,提升农村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以 &村美、民富、班子强&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对推进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依然存在,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扭转,特别是农村普遍存在的环境脏、村貌乱、设施差、布局散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的文明进步,影响了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发展构筑新的平台,是我们做好 &三农&工作的当务之急。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清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狠抓落实。首先,新农村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开展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事业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是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民心工程,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体现了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具体生动的实践。其次,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要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必须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要求,以统筹发展的新思路,加快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发挥城市化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效实现农村与城市统筹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联动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再次,新农村建设是推进&两个率先&的根本要求。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快推进&两个率先&是当前我市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开展新农村建设,符合科学发展、集约发展的要求,可以有效地节约土地,最大限度地集聚起各类生产要素,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提升发展层面,更快更好地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全市&两个率先&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证。二、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一)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和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总目标,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优化农村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和资源的利用率为出发点,以村镇&两区&规划建设为龙头,以加强&双强&班子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断推进产业相对集聚、居住相对集中、土地相对集约、农村基础设施各类要素相对集合,逐步消除二元结构,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和农民生活水平,努力把我市农村基本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农民富裕、政治民主、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二)新农村建设原则:一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原则。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以群众满意为第一取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广泛听取和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二是分类指导,一村一策的原则。新农村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按照示范村、特色村 (文化村、生态村、文明村、卫生村、旅游村、专业村等)、整治村等不同类型,有梯次地推进。三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四个相对&的要求,以现代乡村理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执行。在此基础上,有步骤、有计划地加以实施。四是集约利用,统筹协调的原则。按照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要求,积极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促进小城镇和村庄适度集聚发展,推进土地的集约利用。同时坚持环境整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有效形成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格局。五是典型示范,有序推进的原则。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镇村进行试点。一般情况下,结合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可选择基础条件比较好的镇村、镇郊村等开展试点。在此基础上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逐步推进。六是分级负责,分类考核的原则。总体上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乡村组织、农民参与的要求来推进实施。市、乡镇两级政府在政策措施、项目安排等方面向试点村倾斜,并给予适当的经济投入。市委、市政府将把此项工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视任务完成、职责履行情况实施分类考核。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内容(一)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1.总体目标。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用10&15年时间,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2.近期目标。用3&5年时间,完成5个示范村、10个特色村、30个整治村的建设任务。(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1.推进富民强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富民强村步伐。积极发展优势产业与特色产业,培植骨干企业。注重产业集聚,加快建设产业链和产业集群。2.搞好村镇规划。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高起点搞好村庄布局规划,形成&市&镇&村&一体化的规划体系。打破现有的地域限制,实行组团式、公寓式规划,优先安排拆迁户、新建户、改造户以及其他愿意进区的农户建设农民居住点,着重优化农村空间发展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农民聚居化,城乡一体化。3.优化人居环境。继续实施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村庄&为主要内容的&三清工程&,着力整治农村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加快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文化娱乐、休闲活动、商贸服务、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和道路、电力、通讯、广电、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使住宅小区真正实现道路硬化、小区绿化、路灯亮化、环境净化和整体美化。4.提升文明程度。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生产与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完善村庄管理制度等村规民约,整体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科技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建设和谐社会。5.强化组织建设。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有条件的村可以设立党委或党总支,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大力推动&双强&型班子建设,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四、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政策被确定为示范村、特色村的,可享受以下几项优惠政策。(一)资金补助政策:1.新农村建设资金以镇村自筹和农户投资投劳为主。同时,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左右的专项建设资金扶持新农村建设。2.确定为示范村的,村产生的新增税收地方留存部分的30%奖励给村。3.在推进示范村建设中涉及的各种规费,除上交省、南通市以外的实行全免。4.各乡镇也要安排一定的资金予以配套支持,市财政返还乡镇的土地出让金的30%用于示范村建设。(二)建设用地政策:1、市政府每年将安排专项用地指标,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在推动村庄建设中,新增居住用地(指规划居住用地超过现状居住用地部分)需占用耕地的,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总用地控制指标的前提下,该土地指标列入市年度用地计划。2、在新村规划区范围内,商业、工业等用地一律实行市场化运作原则,实行有偿使用。(三)建房审批政策:1、自本意见实施之日起,全市范围内未完成村规划编制工作的,除草危房改造和受灾户以外,原则上暂停批建新房,待完成村组规划后,按规划要求进行建房审批。2、农民建房必须按照《土地管理法》、《村镇建设管理条例》和《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等有关规定,实行建房审批制度,建新必须拆旧。3、根据新农村建设规划布局,在计划面积基础上,可优惠一人建房面积,并无偿提供房型设计图,代办相关手续。(四)干部激励政策:把新农村建设与培养使用干部结合起来,实施市级机关与新农村建设单位结对共建制度,并从市级机关选拔一批综合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下派到村任职。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村干部,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五、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步骤全市的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全面启动和重点推进相结合的方针。各乡镇、村都要按照《意见》要求,制定具体工作计划,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切实搞好镇村规划,并在条件成熟的村组织实施。在全面启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示范村、特色村、整治村建设。凡被列入第一轮新农村建设的村要按计划大力推进。具体分四个步骤实施。一是开展调查摸底。时间为2005年1月至3月。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组织市有关部门人员深入农村进行调研,研究制定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由乡镇对照有关标准申报,经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审批,确定好试点示范村、特色村和整治村名单。二是全面启动试点。时间为2005年4月至8月。修订完善村庄布局总体规划,重点抓好示范村规划编制。三是稳步推进实施。时间从2005年9月开始,跨度为3&5年。总结试点经验,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力争建成一批示范点、特色村。四是组织考核验收。按序时进度,建成一批考核验收一批,并对示范村、特色村进行命名表彰,同时建立起建管并重的长效机制。六、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一)加强领导。市专门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机构设在市委农办。人员从有关职能部门抽调,集中从事新农村建设工作。各乡镇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并由专人负责这项工作,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列入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的村要全力以赴,加快推进,早日建成。(二)明确责任。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齐抓共管,确保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和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新农村建设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各乡镇行政村具体组织实施,建立起&市规划指导,镇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为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启动,各乡镇要切实制定实施规划和细则,动员各村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真正做到广泛发动,全面参与。同时,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示范村、特色村和整治村建设,确保重点村建设有新突破。(三)整合资源。全面整合交通、卫生、农资开发、国土资源、通信、供电、广电、水利等部门的建设资源,推进各类资源优先向示范村、特色村和整治村倾斜,努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以市场为取向,拓宽投融资渠道,通过政策激励、要素运作等方式,积极鼓励个人、企业参与投资管理。要进一步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集聚人力资源,积极引导群众更新观念,调动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参与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四)强化考核。市委、市政府将把新农村建设列为乡镇部门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由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制订具体的考核办法。对完成建设任务的村,由各乡镇初验,报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验收,经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批准后,根据有关政策进行奖励;对建设不合格的村要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附: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一、示范村建设要求(一)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村党组织坚强有力,达到市级&双带&五星村建设先进党组织标准;有设施较为完善的村党组织活动阵地;村级组织统一协调,村务管理民主规范,各项工作运转有序。(二)经济发展方面:集体经济实力强,人均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标准。(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村级文化活动阵地达标,农村文化生活丰富,社会风尚良好,达到海门市级以上文明村要求。(四)村容村貌方面:一是布局优化。村组建设规划科学处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布局合理,组团建筑有个性特色、美观大方,组团建筑间相互协调;建筑布局灵活自然,错落有致,农户住宅实用、美观。 二是道路硬化。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村内主干道硬化;宅间道路达到消防安全要求。三是村庄绿化。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村庄中有休闲健身绿地,主要道路和河道两边实现绿化,住宅之间有绿化带,农户庭院绿化。四是路灯亮化。村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100%。五是卫生洁化。村内有专用公共厕所,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其中三格式无害化户厕达60%;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规范合理,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户普遍使用清洁能源;保洁制度健全,垃圾废弃物集中处理,基本消除垃圾及废水污染。六是河道净化。河道全面整治达标,水体通畅,水质达到功能区划的要求。二、特色村建设要求特色村除了要达到整治村的各项基本要求外,还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一)文化村。结合文化名镇创建,依托我市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张謇文化&、&江海文化&、&民间文化&等,选择一批文化积淀较深厚的行政村,积极保护文化遗址,合理开发利用,着力建设文化气息浓厚、人人崇尚文明的文化村。(二)生态村。结合我市生态市建设,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选择生态优势突出、经济条件较好的行政村,着力把村庄建设成绿化覆盖率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村。(三)文明村。充分发挥我市文明村镇的创建优势,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良好,获得市级以上文明村称号的行政村,进一步提升文明程度,着力把村庄建设成村级班子坚强有力、农村产业稳步发展、村镇建设规划有序、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综合治理措施到位、科教文卫计划生育全面发展的文明村。(四)卫生村。结合我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长效管理,选择卫生基础设施基本到位、村容村貌整洁优美、除害防病富有成效、村内企业符合有关规定的行政村,着力建设一批投资环境好、生活质量高,各项条件符合江苏省卫生村建设标准的卫生村。(五)旅游村。结合我市倚江靠海的地理优势,立足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选择旅游景点所在地的行政村或生态优势明显的行政村,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和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居住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档次,着力把村组建设成休闲度假的&农家乐园&。(六)专业村。根据我市的产业特色和板块优势,选择产业特色鲜明、布局相对集中、辐射带动强劲的行政村,着力建设一批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服务系列化的经济专业村。三、整治村建设要求(一)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进村道路和村内主干道基本实现硬化;河道通畅整洁;设有垃圾箱等卫生基础设施;农户新建房按标准配套建好三格式无害化户厕;有符合卫生及用水量要求的水源,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二)集中整治环境卫生。全面清理公路沿线、河道两侧、街道里弄的垃圾,及时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与露天粪池、简陋茅厕,并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和清扫保洁制度,落实专(兼)职清扫人员,生活垃圾清运率达100%。(三)明显美化村容村貌。整顿村容村貌,无私搭乱建建筑物和构筑物;按村组规划搞建设;搞好田边、河边、路边、住宅边的绿化。&五个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日前,沈阳市委书记张行湘到康平、法库、辽中县调研,明确提出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从&五个新&即&新村镇&、&新产业&、&新组织&、&新农民&和&新作风&入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张行湘说,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对于相对困难的农村来说,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更加繁重。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有别于城市,应与农村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与建设文明村镇结合起来,要从实际出发,从上述&五个新&入手,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多年来农村的生活方式,实现由传统的自然经济状态向城镇化、现代化的历史性转变。  张行湘在谈到具体设想时指出,要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规划建设新村镇。要搞好新村镇建设的规划、布局和设计,做到科学有序、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要实现&四清&、&四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柴垛、清路障,改水、改路、改厕、改灶,通过铺设柏油路、安装自来水、修建水洗厕所和秸秆燃气化,来美化和净化村屯环境,改变村容村貌,同时告别陋习,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从现在开始准备,用明年一年时间制定出规划,争取用五到十年时间,逐渐从城市近郊推开,使全市农村基本都达到这一标准。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壮大新产业;以产业化为纽带,建立健全新组织;以农民知识化为依托,培养造就新农民;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统领,树立新作风。新农村建设:究竟带来了什么?在今天,不可否认,由于城乡之间存在着有形或无形的若许樊篱,使我市农村与城市、中心镇相比,两者尚存在着不少的差距。一些先富裕起来的村庄,虽有鳞次栉比的漂亮新房,有川流不息的轿车进出,但因缺乏科学的规划建设,导致农村到处垃圾遍地,污水横流,道路坎坷不平,建新不拆旧等环境&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如果不加快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就不可能有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我市城市农村的齐头并进,就实现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去年,我市明确提出,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放到突出位置,决不让面貌落后的农村拖全市现代化的后腿!一个以&百村整治&为内容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活动在全市农村蓬勃展开。那么,新农村建设究竟给我市农村和农民带来了什么?经过半年多来的规划建设,人们惊喜地发现,许多整治村的落后面貌正在得到明显改变,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得到不断消除,城市现代文明也正源源不断地输入农村,整个农村社会正在逐步演变到现代社会形态中来。全市上下形成了整合资源、合力共建、成果共享的建设氛围。到11月初,首批确定的100个整治村已有70多个村正式启动建设,市级有关部门、整治创建村和农户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达1.4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4307万元,新房建设11万平方米,新增道路33万平方米,通村公路35公里,河道砌岸38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作为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规划立城已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成为整个建设的关键。许多村用七分精力搞规划,用三分精力搞建设,一举跃出了以往建了拆、拆了建的恶性循环,赢得广大农民群众都来关心支持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必须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住宅建设步伐很快,不少村庄新房林立,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农村建设规划滞后或品位低下,我市许多村庄布局散、规模小、建设乱,不仅影响了农村的景观,而且影响了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业的发展。更为突出的是,由于一直缺乏有力的规划指导,加上众多农民一哄而起、盲目仿效和攀比,村庄建设显得杂乱无章,到处是&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村,不见新貌&。一些办个私企业和做生意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在20多年间已先后造了三、五代新房,这种无序状态使住房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本可以用作生产投入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资金被无休止地用在建房上。但即使这样,许多村庄也仍然显得很不协调,有的村庄虽做了规划,但水平很低,缺乏丰富的内涵来充实,几乎是千篇一律,因此,农村建设也就很难体现出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然而,规划立村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它关系到村庄整治建设的效果,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在新农村规划编制过程中,市规划建设局明确规划建设定位,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化支撑的文明发展路子,使新农村的建设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与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交通道路、工业小区等专项规划相配套,力求体现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达到完美的结合。在这样一个规划理念的导向指引下,我市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许多农民已强烈地感觉到规划立村沉甸甸的份量和它带来的实惠。到目前,首批100个创建村已全部完成村庄测绘任务,90%以上的村已完成规划编制,这标志着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已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建设现代化新农村,需要找准载体,整合优势,才能重点突破,有所作为。从以往我市农村建设的状况来看,最近几年,市级各部门对农村建设都较为重视,从不同渠道分别开展了名目繁多的创建活动,但由于牵头部门不一,各唱各的调,各抓各的点,多头检查,分头评比,导致建设力量分散,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精力,其结果还是形不成合力,建设标准低下。为此,市级有关部门从实际出发,按照&整合力量,统筹兼顾&的要求,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把生态村建设、文明村建设、科普村建设、农村&先锋&工程、清水河道工程、绿色通道工程、民主法治村建设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既丰富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又形成了工作合力。如水利局把新农村建设与河道整治工程结合起来,对建设村做到优先立项,政策倾斜;交通局积极向上争取建设项目,对新建的通村道路进行重点扶持;供电、电信、文广、供水等部门单位千方百计帮助创建村搞好电线、电话、有线电视、自来水管的地埋和管线的改造、改道工作;宣传、文化、体育等部门帮助创建村搞好村内公共健身园、文化娱乐中心等设施的设计布点工作,并给予必要的财力和物力支持;农林水产局下派技术力量,帮助搞好村庄绿化、庭园绿化的规划设计;信用联社等金融单位专门制订出台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信贷政策,等等。相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虞舜大地上定将会冒出一批又一批令人羡慕和向往的现代化新农村。(本文章来源于:上虞日报)全方位服务新农村经济&&温州龙湾农村合作银行不断探索支农新路地处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温州,龙湾区正在大步迈向城乡一体化,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合作银行将如何与时俱进,积极应对?龙湾农村合作银行董事长施明进认为,必须拓宽支农领域,全方位服务新农村经济。具体而言,其思路是:巩固农业阵地,倾力满足农贷需求;助推中小企业成长,适度扩张占比领域。立足农贷矢志不渝在深入调研基础上,该行对全区农业信贷资金做到早安排、早投放、早满足,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授信额度共计4200万元,对农业种养大户的个人授信最高额度达100万元。  为确保做强农贷主业,该行还下达硬指标。包括计划当年新增贷款的50%以上必须用于增加农业贷款,年末农贷占比至少要达到65%以上,信用村的数量比上年增加1倍,达到18个,信用户要达到1200户左右,农户联保小组达到75组以上,农户小额贷款余额达1800万元。指标完成与否纳入下辖支行行长年度考核。截至目前,已评定信用村11个,信用农户280户,发展农户联保小组56户,小额农贷余额达758万元,形势喜人。与此同时,该行利用多种优惠政策,给予农贷户服务优先,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的贵宾式享受。开辟&农贷快车&、&绿色通道&,尽量满足多方位农贷需求,降低农贷户营运成本,推进龙湾区三个农业产业带的快速发展。助推中小企业殚精竭虑施明进认为,龙湾农村合作银行必须瞄准当地中小工业企业日趋发达的势头,及时调整经营机制,拓宽支农范畴,配合当地政府提出的银企合作战略,争取分享中小企业这一蛋糕。他们比照资信等级评定办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当地中小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今年,共评定了76家AAA级企业,174家AA级企业,对这250家企业,列为中高端客户群,给予重点扶持,并以此为基本点,不断扩大该行的影响面和品牌知名度。调整信贷结构。对产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处在国家宏观调控范围内的,坚决退出;逐步压缩对管理滞后,负债率高,信用不佳,发展不景气的企业贷款,转向支持区环保型产业、科技型产业,满足区支柱产业的成长发展需要。提供个性化融资服务。根据企业融资特色,给予不同期限的资金支持;完善贷款三查制度,把好信贷准入关,并充分发挥利率杠杆调节作用;运用贴现、承兑等多种方式,加快中小企业资金流动。今年以来,全行已办理银行票据贴现5笔,金额175万元,代签银行承兑汇票114笔,金额20880万元。 面向未来精益求精施明进认为,在倾力扶持三农,积极助推中小企业的同时,面对未来,农合行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完善。固本培源,提高市场竞争力。以现有客户为中心,完善贷款营销制度,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业务拓展骨干,扩大农合行的市场品牌效应和金融产品辐射力,实现&多赢&。  技术创新,提高结算竞争力。构建信息互享操作平台,实现网上支付、网上贷款;集中管理客户信息档案,预测金融形势;研究农村农业的结构布局,关注行业动态、关联企业发展,防范信贷风险。稳步推进中间业务,提升服务竞争力。随着农信社丰收卡的全面发行,大力推广中间业务代理势在必行。龙湾农合行将适时视情推出保管箱业务、日常事务理财、信息咨询、资产评估等中间业务。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对于江西省赣州市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欠发达地区来说,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显得更为繁重而紧迫。赣州市委、市政府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市情实际出发,确定从2004年开始,用5年时间开展以&五新一好&(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逐步把全市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事关&三农&问题的全局,要求既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既注重经济建设,又注重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既注重推进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又注重推进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为此,在实践中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只有抓好规划,确保建设的科学有序,才能逐步改变村镇建设杂乱无章、水平低下的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我们围绕5年内使铁路公路沿线圩镇达到示范城镇、其它城镇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标准的目标,积极推进新村镇建设。首先,抓好村镇建设整体规划,计划3年内完成所有村镇的规划,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其次,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建设中特别注意保护耕地,注重基础设施配套,加强&空心村&改造。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我们围绕5年内各县(市、区)都有2&3个农业支柱产业、镇村都有富民产业的目标,立足赣州特色和现有基础,着力培植壮大以脐橙为主的果业、商品蔬菜、苗木花卉、生猪四大支柱产业和烟叶等六大区域特色产业。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正按照&一个产业一个思路、一套实用技术、一套扶持措施&的办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抓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大力推广&猪&沼&果&等生态农业模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我们围绕5年内培训200万农民的目标,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全市60%以上的适龄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同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造就一代既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的新型农民。  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我们围绕5年内使合作经济组织覆盖农户达到60%以上的目标,结合四大主导产业和六大区域特色产业,积极扶持和发展产业协会等新经济组织,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组织起来,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探索和推广&支部建在协会上&等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提高新经济组织的服务带动功能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  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是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我们积极开展&三清三改&工作,着力整治农村环境,美化、净化村容镇貌,尽快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争取5年内村组道路畅通,农民全部喝上洁净的自来水或山泉水,实现人畜分离。同时,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力争在5年内使全市60%的村镇基本上达到文明村镇的标准。以&三民&活动为抓手,创建好班子。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建设新农村、实现&五新&目标的组织者、实施者。我们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好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通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此,在巩固乡镇党委开展的&亲民、为民、富民&活动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三民&活动的要求延伸拓展到村一级,与农村党支部书记、党员&双富+带头&活动结合起来;全面实施&镇村干部培训工程&,计划对全市所有镇村干部进行一次全面轮训;选招20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计划连续选招5年,共计1000名)充实到乡镇一线,从根本上改变乡镇干部队伍的结构;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把一批优秀乡镇机关干部安排到村一级工作,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 &------ 常用链接 ------
德州市知识产权局
德州市天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
& &------ 常用链接 ------
国家科技部
技术创新基金
山东省科技厅
半岛城市群科技情报网
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山东节点
------------------
& &------ 常用链接 ------
中国政府网
德州政务网
------------------
& &------ 常用链接 ------
------------------
| 联系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农村建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