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日应该怎样面对历史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明成果

| 在线投稿 |
当前位置:&&>&&>&
我们应有怎样的文化担当
&&&&来源:《党建》:
我们应有怎样的文化担当
翁淮南 张少义&刘文韬 冯静&武淳
编者按: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将于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还要专门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14位文化工作者,请他们谈谈应有怎样的文化担当。
  访&谈&嘉&宾
  蒯大申&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乐黛云&北京大学教授
  朱&敬&国家大剧院品牌推广中心部长
  赵士林&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教授
  李翔海&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金元浦&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胡惠林&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蔡东青&广东奥飞动漫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
  于&群&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司长
  倪&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郭&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主任
  程曼丽&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张&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
  刘蔓仪&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坚守中国文化的精神高地
  要保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让文化产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力作,避免文化走进“过度商业化”的误区,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中国文化的品质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蒯大申——
  要让文化产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核心。一个民族,其文化核心就是这个民族所认同的共同价值。为此,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公共文化服务不仅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看书读报、唱唱跳跳等求知求乐的需求,而且还要通过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文化管理等公共事务的广泛参与,通过公共文化空间的培育,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文艺作品的创作之中。优秀文艺作品所体现的理想追求、价值导向,引导并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取向。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文化企业肩负着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任,更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责任。中国的文化企业应当通过产业的平台,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
  这里应强调的是,文化产业在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对我们来说,如何使文化产品喜闻乐见和具有吸引力,同时又坚持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念,这是衡量文化产业效益的关键所在。
  北京大学教授乐黛云——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中国文化的品质
  当前,人类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转型。一些西方学者正在致力于认识和发掘中国文化思想的宝藏,希望从中国文化中发现对全世界有益的文化因素,以解决面临的危机。同时,西方文化正以海量向中国涌入,并试图让中国全盘接受。
  显然,这些背景使中国文化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然而,中国要想在世界舞台展示自己,首先要认识自己文化的基因,保持中国文化特性,并确保中国文化安全。正如费孝通先生所指出,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认识自己文化得以延续的根和种子。
  然而,一种文化只有根和种子还不行,它还需要开花结果。只有不断创造,才能赋予传统以新的生命。对此,一方面,我们必须对中国思想文化的源头和流向有深切的了解,保持中国文化的特性;另一方面,我们则要全面、系统地了解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及其发展总趋势,以便对中国思想文化作出合乎时代要求的最好的诠释。
  传承和创新不能割裂,只有深入寻找中国思想文化的根,才能适时地开拓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国家大剧院品牌推广中心部长朱敬——
  要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力作
  国家大剧院开幕到现在3年半了,我们共组织了4600多场演出,每年的销售票房在3个亿左右,有620多万人次走进大剧院,使得大剧院真正成为人民艺术的殿堂、文艺大家的殿堂。
  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是我们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因素。国家大剧院的员工进来,我们就强调两个意识,一个是国家意识,一个是创新意识。我们的战略目标就是达到世界一流歌剧院的制作演出水平。因而,在剧目制作生产上,我们既考虑市场状况,更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
  在选题上,我们注重多样化,弘扬主旋律,并从丰厚的传统文化中挖掘素材,先后创作了《西施》《山村女教师》《赵氏孤儿》等一批优秀作品。我们还注重与国外高端剧院合作,广泛吸收一批外来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均佳的世界优秀剧目,如《伊戈尔王》《蝴蝶夫人》等作品,努力为全国人民奉献精美的文艺佳作。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教授赵士林——
  要避免文化走进“过度商业化”的误区
  文化有着娱乐消遣功能。然而,目前社会上出现少数颠覆一切权威,否定一切传统,推崇享乐主义,主张玩世不恭,“过把瘾”就死,一切都可以恶搞等文化现象,这些都是文化“过度商业化”的“恶之花”,迎合的是人性中低层次欲望。
  “过度商业化”的侵蚀是多方位的,如在学术教育这个高端文化领域,出现一些学术文化品位低下,学术道德底线崩溃的现象;一些高校也出现评价体系急功近利、浮躁盲目、教育逐利等现象。在低端大众文化领域,出现粗制滥造横行、金钱至上,甚至公然宣扬“宁肯坐在宝马车上哭泣”现象,使文化市场充斥着精神的“地沟油”。
  对于文化的“过度商业化”,应该针对不同文化层面和文化领域的不同表现,全方位地加以匡正。如,对于文化造假和诈骗行为,国家应立法予以制裁。对于剽窃抄袭等颠覆学术基本规则的问题,应采取一票否决制。对某些专业性强、专业素质要求高的领域,诸如国学教育、健康养生领域,应实行准入制。在娱乐文化领域,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可在文化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学校教育、媒体引导方面形成合力,营造自由健康的社会环境,形成以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为主导的价值取向、文化氛围。要充分发挥文化批评的功能,培育从业者的良知,引导人们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
  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李翔海——
  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当前,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避免陷入“自我否定的虚无主义”或“狂妄自大的民族主义”误区,建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大时代任务。为此,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切实推进中国文化的发展。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做到文化自觉,有三种意识不可或缺:面对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立足于民族文化精神的主体意识;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以西方现代文化为代表的外来文化的开放意识;对中西文化传统的思想资源予以审视、择拣与取舍的批判意识。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中国文化之所以能与西方文化、印度文化一起被公认为人类三大主流文化传统之一,正因为它有着自身独异而优良的精神特质。从启蒙时代狄尔泰等欧洲的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大力推崇,到20世纪西方后现代主义者对中国文化的关注,以及李约瑟等英美思想家表现出来的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认同,都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同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文化通过对外来文化优良成分的融合、吸纳,不断增强了自身的内在生命力。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现代中国文化注入了更为强健的生命活力。“中国道路”强韧的生机活力正是今天的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内在生命力的集中体现。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以及对如何确立文化发展目标、谋划文化发展战略、提出文化发展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释放中国文化的生产力
  要探索创新推进文化发展方式的转型,构建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推动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保障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文化的权益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元浦——
  要探索创新推进文化发展方式的转型
  西方文化经济学家大卫·索罗斯比总结出文化影响经济结构的方式:文化会影响经济效益,会影响公平,会影响甚至决定群体欲追求的经济或社会目标。目前,发达国家率先调整、转型、升级,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并将其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全力推动。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转变发展方式,不仅是经济领域的问题,也是文化领域的问题。在转型过程中,文化理论和文化发展方式的创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推进文化发展转型,首先是观念的转型,就是由以前的单纯的经济为主、文化为仆的形态,转变到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战略思想上来。这里,要重视发展新的文化业态,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要让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作为先进生产力,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发展的高端形态,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低碳环保、生态发展的基本特征。目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属于升值空间大的“潜力股”。
  文化创意产业还是启动和满足内需的重要产业形态。我国人均GDP已经接近4000美元,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我国公民的文化需求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目前我国电影电视市场、游戏市场火爆,黄金周文化旅游屡创新高,尤其是三网合一后的数字文化产品不断创新,推动了文化市场新的繁荣。
  推进文化发展转型,关键是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提升与合作。这种越界主要是面对第二产业的升级调整,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细分,打破二、三产业的原有界限,通过越界,寻找提升第二产业,融合二、三产业的新的增长点。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胡惠林——
  要构建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确保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而改革的成败如何,不仅将从根本上影响我国的文化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机制,而且还将从根本上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生产能力和国家文化安全维护能力。
  对此,首先要疏解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的心理障碍和路径选择困境。必须明确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的本质是在社会的历史进步中回归这些单位的历史主体地位,不能把经营性文化单位在转企改制后,一推了之,不管不顾。回归这些单位的“经营型”本质属性后,人员身份本质上还是“文艺工作者”。同时,提倡创造性和多样化,应当允许各地根据本地的不同发展情况选择有利于本地区文化繁荣发展的改革路径。
  其次,要从我国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战略需求出发,大力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明确政策,进一步回归其事业本性。要积极消除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发展中的“体制内”和“体制外”二元结构,继承和发扬我国民间兴办“乡学”的文化传统,大力鼓励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兴办各类公益性文化事业,从而建立互动有序的竞争机制和社会文化生态环境。
  其三,坚决消除集团垄断所形成的市场阻隔,通过国家制度设置,消除文化产品在流通领域里的准入壁垒。在执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兼并重组的政策过程中,非公资本应当享有同等的竞争参与权。同时,培育文化产业的社会战略投资主体,以战略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力量组合,以新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广东奥飞动漫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蔡东青——
  要推动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
  作为一家原创动漫公司,在转型过程中,我们开始探索把玩具与动漫结合,实现文化与产业深度结缘的文化企业发展之路。
  要依托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新技术,推进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我们起初利用市场来推广动画片产品,并以其盈利反哺文化业务;待文化内容品牌逐步培育成熟以后,再通过内容做产业整合,走文化与产业互动成长的经营模式,最终实现文化品牌的成功塑造。目前,每年能推出5至6部的优秀作品,其中,《火力少年王》因为其系列剧推出,被中国动画学会评选为2010年度“最具产业价值奖”。
  要注重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加快产业与文化的同步发展。日奥飞动漫成为登陆A股的第一家动漫企业。在资本带动下,收购嘉佳卡通频道,使奥飞动漫成为国内第一家具有卫星频道经营权的民营上市企业,实现了“内容创作、媒体播放、品牌授权、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动漫全产业链运营。未来我们还将持续关注电影、互联网、新媒体等动漫相关领域,将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能力发挥到最大。
  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司长于群——
  要保障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文化的权益
  文化的阳光应当沐及每一位群众。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文化的权益,体现了一个现代政府对自身职能的清晰定位、对公民文化权利的尊重和对文化民生的主动担当。
  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包含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文化创造成果受保护的权利。当前,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加强典型示范和制度设计,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地方人民政府的统筹职责和作用,在全国东、中、西部地级市创建一批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性、导向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继续提高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水平,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覆盖。以城乡基层文化设施为重点,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阵地建设为补充,努力形成比较完备的国家、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加大科学技术和现代传播手段的应用,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技术支撑。加大文化共享工程实施力度,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加强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高新技术作为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的新引擎。
  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要构建文化传播可持续发展战略,避免急功近利的文化传播思维方式,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重视文化产品对国家形象的塑造,探索跨文化传播新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倪宁——
  要构建文化传播可持续发展战略
  坦率地说,中国文化现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还不相称。中国文化、中国形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能够得到国际社会充分而又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究其原因,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缺乏全方位、可持续的长远发展战略。当前,我们对中国文化如何形成世界影响力,战术讲得多,战略讲得少,还没有形成战略系统。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的深圳世界大运会,都是展现、宣扬中国文化的极好机会,然而推广中国文化的整体性系统性设计不足,其产生的影响还没有最大化。比如,我国在世界各地已经建立了数百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致力于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但是如果仅仅停留于此是不够的。当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是中国文化底蕴所散发出来的生命力,更值得关注和传播。
  另外,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一些策略、方法的运用也需要检讨。跨文化传播有其规律和科学,我们不能仅仅按照自身的话语体系对外进行沟通,应该努力搭建相互能够理解、进行对话的平台,否则只能对牛弹琴。
  这里可结合国家未来发展战略,加强顶层设计,解决当前和今后长远时期内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中所涉及的运作模式和传播效果等问题。实施长期系统规划,可以确保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下一步战略全面明确。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主任郭可——
  要避免急功近利的文化传播方式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的份额不足4%,而美国占43%的份额,欧盟占34%。从中我们可以感知这样一个事实: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文化影响力是不够的。
  要增强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首先要改变我们对文化影响力的认知和思维模式,一定要避免急功近利的文化传播思维方式,以为只要把大量文化产品输出到国外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因为文化产品吸引力不足,其效果便打了折扣。
  但要真正改变这种思维定势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自我超越的过程。我们可能更多希望展示我们中华灿烂历史文化,但真正的文化影响力却可能来自中国目前真实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现状。对此,我们要开展国外受众接受中国文化产品和内容的研究。如果我们能以一种合适的方式来展示目前我们真实的甚至可能有点缺点的文化现状,将是提升我们世界文化影响力最为有效的渠道。
  从唐朝吸引诸多外国留学生来看,文化吸引力其实就是文化的影响力。换言之,我们在实现我们文化“走出去”战略之前,首先需要从我们的文化历史和底蕴中提炼最具生命力和时代感强的文化要素,并使这些文化要素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和当代中国人生活的组成部分,这样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也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程曼丽——
  要重视文化产品对国家形象的塑造
  国家形象具有品牌效应。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为一国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带来巨大的利益;负面的国家形象则有可能使国家面临重重阻力,最终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确定国家形象的基本内涵,以此聚合民心,形成内部共识,然后借助适当的表现形式向外传播,使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否则,将形象塑造仅仅当做表面文章来做,把它视为技术技巧层面的事情,那么即使花费再多的资金、投入再大的气力,也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包括对国家形象进行准确的定位。长期以来,在国家形象的定位和传播方面,我们主打历史牌,把对外宣传的重点放在历史文化传统的介绍与展示上,力求将中华文明中人无我有的部分呈现给世人。目前需要做的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符号系统的拓展与更新,融入更多现代化、国际化的元素,将古老的中国、现代的中国与未来的中国三者结合在一起,形成既有历史传承,又有时代感的国家形象符号系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形象的塑造要有针对性。在目前世界上“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的情况下,我们应当着力突出国家形象的亲和力和亲近感,从中华文化的宝库中挖掘那些与世界各国文化、与世界价值观相通的部分,以情动人,引起外部世界的共鸣。其实很多国家的形象片也都是这样做的。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昆——
  要探索跨文化传播新路径
  目前,我国对一艘从国外引进的废旧航母进行改装实验,却引起了他国高度的警戒,而拥有十几艘超级航母的美国则被视为当然。这说明,中国文化传播存在令人忧心的问题:国内与国外公众存在着巨大的认识鸿沟。
  对此,我们要积极探索跨文化传播新路径:一是改革与宣传要并重。国家形象的改善,根本出路在于继续推进国家的改革开放,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而有效的对外宣传,是对国家形象传播提升的重要跨径。二是要拓宽国家形象传播渠道。国家形象的传播不能仅仅依赖于官方的主流媒介,非主流媒体、非专业性的媒体、文化交流、旅游、体育比赛、影视剧等,都是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要充分利用多种传播媒体,进行有效的整合传播。三是要发展国民教育,提升全民的文化素质。同时,提升传媒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专业对话。
  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蔓仪——
  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文化的传播是需要载体的,而很多时候载体就是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和作品。一方面做好作品内容的创作,一方面做好内容的传播,才能切实提高一个民族文化在国际的影响力。
  我们公司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电视动画片自2005年在全国播出至今已超过700余集,一直保持良好的收视率,并登陆美国迪士尼国际频道,在海外52个国家和地区使用英语及超过17种当地语言播出,成功实现了文化“走出去”的目标。
  要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要坚持以专业做专业的原则制定品牌经营路线,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文化精髓融入作品之中,让文化产品具有“走出去”的内在生命力。这里,“越是中国的越是世界的”并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原创的作品之一《宋代足球小将》,讲的是足球的起源在中国,中国古代把踢足球称之为蹴鞠。作品在海外受到文化消费者的欢迎,这说明文化的历史积淀对现在的文化产品输出存在深远的影响。
  要注意文化品牌的国际化运作。现代的文化作品要走得更远,就要用国际视野去运作内容和市场,提高文化产品的艺术性,让世界各地的观众或者受众易于接受。而这其中能够融会中西文化视野,具有现代市场运作能力的人才将对国内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发挥重要的作用。
  要增强中国文化产品的原创性。要激励创作,以资助、补贴、奖励的形式对有潜质的创作者给予适度的扶持。要创造条件,让更多有潜力的创意人才拓宽国际视野,施展才华,同时,要保护原创,建立健全版权保护机制。●
责任编辑:曾得宝
用户昵称: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为什么曾经辉煌的伊斯兰文明在今天显得比较没落,极端思想严重,以至于遭到许多人恐惧、歧视?
伊斯兰文明在古代对人类的科技、商业、哲学、数学、艺术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大贡献。也出现过跨大洲的大帝国以及许多著名人物。一千多年来与中国也一直关系密切。然而它今天似乎没有像其他宗教一样跟上时代的步伐,极端思想与冲突矛盾严重,遭到许多人歧视与恐惧。这是如何一步步造成的?有什么内因和外因? &br&&br&很多知友提到伊斯兰文明对于科学的原创贡献小,科学方面很多内容是从其他文明学习而来。但这正好反映了当时伊斯兰文明的开放与接纳。那么是什么使它在后来似乎变得保守封闭?&br& ------------------------- &br&还是简单举些例子吧。 &br&科技:伊斯兰天文发达。宋代马依泽编纂《应天历》。札马鲁丁在元大都设观象台(也编纂了地理著作《至元大一统志》)。元朝郭守敬制定《授时历》就对回回历颇有借鉴,一直沿用到清朝初年才被汤若望的西洋历法取代。此外还有阿老瓦丁、亦思马因制造的回回炮等。 &br&&br&商业:阿拉伯即是个商业大帝国,海上丝绸之路、宋代市舶司多见穆斯林身影。也因为商业贸易的原因,造纸术、阿拉伯数字等能被穆斯林加以学习利用或者向西传播。(当然也有战争因素) &br&&br&哲学:苏菲派哲学、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等。如将宗教思想也算在内,其对欧洲基督教破坏圣像运动以及新教不塑圣像产生很大影响。 &br&&br&数学:花拉子密,代数之父。对印度数字的改进形成阿拉伯数字。此外还有很多数学家,但具体了解不多,欢迎补充。&br&&br& 艺术:伊斯兰几何装饰艺术。建筑艺术。几何装饰艺术也对其数学有所贡献。其建筑艺术也体现在进入中国后清真寺与中国木构建筑的融合创新,详见北京、西安、杭州、扬州等地宋元时期的清真寺。&br&&br& 语文:阿拉伯语与古兰经。百年大翻译运动,为欧洲世界保存了大量古典文献。也体现了当时伊斯兰世界的文化开放和学术繁荣。&br&&br& 伊斯兰教自唐朝传入中国以来一千多年,杭州、扬州、泉州、广州四大清真古寺至今保存完好,而且据其遗留碑文及相关文献记载可见,时人乃至统治者对一些穆斯林也颇多尊敬,如阿老丁、丁鹤年等。此后中国穆斯林也名人辈出,如郑和、海瑞等,但他们是否还属于伊斯兰文明,或受伊斯兰文明影响有多大还值得讨论。(此处中国穆斯林人物举例不妥,请忽略)&br& ------------------------- &br&有知友提醒我并不只在伊斯兰教存在极端势力,基督教佛教印度教都有极端势力。确实如此。也欢迎发表见解。 &br&------------------------- &br&希望得到理性、有理有据的答案。逢绿必反的无脑黑请自觉离开。谢谢。
伊斯兰文明在古代对人类的科技、商业、哲学、数学、艺术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大贡献。也出现过跨大洲的大帝国以及许多著名人物。一千多年来与中国也一直关系密切。然而它今天似乎没有像其他宗教一样跟上时代的步伐,极端思想与冲突矛盾严重,遭到许多人歧视与恐惧。这是如何一步步造成的?有什么内因和外因? 很多知友提到伊斯兰文明对于科学的原创贡献小,科学方面很多内容是从其他文明学习而来。但这正好反映了当时伊斯兰文明的开放与接纳。那么是什么使它在后来似乎变得保守封闭? ------------------------- 还是简单举些例子吧。 科技:伊斯兰天文发达。宋代马依泽编纂《应天历》。札马鲁丁在元大都设观象台(也编纂了地理著作《至元大一统志》)。元朝郭守敬制定《授时历》就对回回历颇有借鉴,一直沿用到清朝初年才被汤若望的西洋历法取代。此外还有阿老瓦丁、亦思马因制造的回回炮等。 商业:阿拉伯即是个商业大帝国,海上丝绸之路、宋代市舶司多见穆斯林身影。也因为商业贸易的原因,造纸术、阿拉伯数字等能被穆斯林加以学习利用或者向西传播。(当然也有战争因素) 哲学:苏菲派哲学、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等。如将宗教思想也算在内,其对欧洲基督教破坏圣像运动以及新教不塑圣像产生很大影响。 数学:花拉子密,代数之父。对印度数字的改进形成阿拉伯数字。此外还有很多数学家,但具体了解不多,欢迎补充。…
按投票排序
因为大部分伊斯兰国家的现代化尝试基本上都失败了。那些失败的伊斯兰国家的现代化尝试基本都可以总结为:西方化、现代化、集权化并举的模式(代表就是巴列维王朝的白色革命),但是当集权化无法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时候,整个体系就崩溃了,这时候往往就会产生倒退回宗教去的保守主义回潮。阿拉伯半岛地区更加糟糕,乃是因为奥斯曼土耳其崩溃之后,半岛地区的政治形态基本上倒退回了前伊斯兰教时代,所以那里也成为了保守思想的大本营。世界全球化必然带来任何事物的全球化,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也会,伊斯兰国就是这一趋势的产物。
因为非常遗憾,我们今天所谓的现代化在文化上是单源的,事实上几乎所有历史上独立的文化共同体在面临这个问题时,不同程度都要和所谓“西方”文化打交道(所谓“西方”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同样面临和经历这个过程),然后做一点何扬何弃的选择题。在这个背景下,看起来很保守很愚昧的远远不只是伊斯兰文明(请回想一下汉人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的历史)。其实可以悲观的说,在基督教的宽泛“西方”标签之外,并没有成功实现标准“现代化”的案例,两百年以来,全世界都试图复制以英法为模板的“现代化”,但很遗憾,在欧美世界之外,几乎没有成功者。(日本的成功是以放弃国家正常化为代价的)我是一个现代化的崇拜者,但公允而言,从宏观文化史的角度,现代化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现象,也远没有定型结束,与伊斯兰教崛起和流传相比,它依然不是同一个时间尺度上的现象,即使用最宽泛的标准去衡量,也不过三百年时间。所以,这种单源的“现代化”会最终呈现成什么样子,我们远没到知道答案的那一天。
很多人都在列举伊斯兰历史上曾经有过哪些文明,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伊斯兰所谓的文明都是寄生来的。穆斯林通过武力扩张占领原有的国家或地区,其原国家或地区文化影响下的人们创造的文明就是所谓的伊斯兰文明,随着时间推移原住民受伊斯兰极端、消灭一切好奇心的教义毒害下逐渐失去创造力,人们就看到了伊斯兰“文明”的没落(寄生虫听过寄生将宿主害死)。例如等哪一天随着国内穆斯林人口比例逐渐增大,中国变成了伊斯兰国,那么多少年以后很多人也会说为什么中国“文明”没落了呢,这是一个道理。所有时间比较久的穆斯林国家的文化如艺术、科学、体育、文学、音乐等等各方面肯定不会有任何建树,直到近现代很多穆斯林领袖还是靠着变戏法的“刀枪不入”“凭空变出一只兔子”等戏法来实施统治,可见穆斯林国家的文明程度是多么低下。所以楼上有些人说的很对,伊斯兰教只是一种宗教,而跟文化没有任何关系。PS:①伊斯兰教的天然属性是政教合一,也就是说穆斯林多的国家是要建立伊斯兰教政权的,在中国也是;②在世界上所有的穆斯林国家,非穆斯林都是受不公正待遇的,穆斯林的一个特点是:只要你不是穆斯林,我就仇恨你,就算你不惹我,我也仇恨你,因为你不是穆斯林,就算在中国维族也是这种心态。
没没落啊。信徒又多又坚定,有钱又有战斗力,生育能力又强,还把持N多国家政府,搞得全世界鸡飞狗跳。这能叫没落?(广义)基督教文明才叫没落了,你看以基督教为主流宗教的国家除了梵蒂冈没一个政教合一的,梵蒂冈的武装力量还是问瑞士人租的。你再看看伊斯兰教控制了多少武装力量?伊斯兰文明只是没有现代化而已,没有现代化和没落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真主没有赐给阿拉伯国家石油,那伊斯兰文明才真的叫没落了。至于伊斯兰文明为什么没有现代化,我想还是请专业人士来回答比较好。
------------------5/30更新做一些补充说明,看了一些回复,觉得我表达的不够清楚,我的原文在后面我认为所谓的伊斯兰文明的兴盛,其实指的是阿拉伯帝国的兴盛。阿拉伯人征服成功后,把原来分散的各个文明统一起来。从伊比利亚半岛到伊朗,包括了很多原本就很发达的文明。希腊罗马文化圈的亚述,叙利亚,埃及,拜占庭的部分,还有东边的波斯印度。这些文明之间的政治民族文化壁垒一被拆除。经济和文化立刻就起来了。这个道理很好理解。只看我们自己的例子就能明白,只要不折腾,有一个稳定有效的政府,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还,都会开始繁荣。阿拉伯帝国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就好比希腊文化圈的希腊语,罗马和后来的西欧拉丁语的地位一样,这个语言不仅是社会上层的语言,而且是学术语言。不管你是哪国人,学术上都可以用阿拉伯语交流,就和现在的学术世界用英语一样。这样原本各个地区分裂的学术传统也统一起来了。学术开始昌盛。这些文化圈里原来的西边的文化传统就是希腊罗马,而且当时已经很大程度上基督教化了,波斯有琐教,还有很多犹太人,和数不清的部落。我们现在在这个帖子里听到的那些大的阿拉伯科学家名字大部分是Al-或者Ibn-开头,听起来特别穆斯林味。但这些名字更确切的说阿拉伯语人名,这并不代表这个人是阿拉伯人或者是穆斯林。大部分的大学者都不是阿拉伯人也不是穆斯林。就跟我们现在办公室里有很多Peter,Paul和Mary,但这些人并不是西方人或者基督徒一样。阿拉伯人原来都是些部落文明,打下江山后看到灿烂的希腊文明心生羡慕是自然的事情。看见Hagal Sophia的时候估计就我们改革开放看见别人的高楼大厦新干线的感觉。那就学习引进啊,用着从中国工匠那里学来的造纸术,把希腊波斯印度文化学术都挪到这个阿拉伯语的平台上。光是大搞基建项目就需要相当的人才。遇到几个明君,就发展起来了幸福都是类似的,不幸则各有各的不幸。本来国家强盛就是需要有效的军事政治管理,壁垒的拆除。阿拉伯帝国的繁荣,就是一个典型的帝国繁荣,这种繁荣历史上处处可见。@姜源 我实在找不出什么特别的理由。下面我就直接跳到阿拉伯学术的衰落。虽然直到12世纪阿拉伯学术还有相当的产出,但是其实最高峰时在750-950之间,如果看看巴格达智慧宫的学术成果,到了950年之后就往下走了,最高峰是8**年的花剌子蜜。我引用一下我认为这个问题下最精彩的回答@long lim 中引用的Al-Razi的一句话如果向这个宗教的人询问有没有能证明他们宗教的合理性的证据,他们情绪会爆发,生气,要杀死问这个问题的人。他们禁止理性思考,力求杀死他们的对手。这就是为什么真相彻底被沉默和隐瞒。Al_Razi在我的看法里,是整个阿拉伯世界(其实是波斯人摩尼教背景)出现过的最有现代实验科学观念的学者,他是真的有原创性和突破的。他第一次诊断出麻疹和天花,Razi还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临床对比试验,测试的内容正是大名鼎鼎的放血疗法。结果比较奇葩。不过方法论上是现代科学的。Razi在我上面引用的这段话里表达的那种焦虑和不满对应的是当时现实中的保守神学的压力。危机在8**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随着伊斯兰教信仰的传播,当时的阿拉伯上流社会慢慢抛弃了希腊文化,而开始伊斯兰化。同时有一个后来成为主流的阿尔沙里派也差不多同时出现。希腊传统,特别是科学,对应的方法论是亚里士多德式的,讲究的是逻辑因果,讲究的是理性,一个由规律决定的世界。这是所有学术的基础。但这个和亚伯拉罕宗教是有根本性的冲突的。一神论里万事万物都是由上帝的意志决定,如果有一个无法改变的规律存在,那上帝安拉还是不是万能?上帝是自由的,如果世界是决定论的,安拉的自由从何而来?这就是决定论和自由意志的矛盾。这个矛盾,基督教和犹太教都遇到过,都纠结过,因为这是结构上的矛盾。阿尔沙里派的核心哲学就是,偶因论(Occasionalism):安拉是自由的,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是和人一样,他有一些习惯。我们看到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其实只是安拉的习惯而已,并不是必须的,说不定下一次就不一样了。所以那些寻找必然性决定性的科学都是错的,是腐蚀伊斯兰信仰的,最终信仰的根基是《古兰经》,经书的地位是不可挑战的。Al_Razi是9**年代初的人,就是在学术衰落的那个关节点上。他所谈到的就是他的研究遇到的来自伊斯兰信徒的压力。伊斯兰的神学,最开始还是挺有百花齐放的感觉,特别是一些非常接近于自然神论的,极力强调希腊传统和理性的,强调知识的流派。但是最后崛起的却是保守的阿尔沙里派。要说原因,我也没胆说。不过当信仰遇到理性挑战的时候,总有一帮人会走向原教旨。基督教的原教旨们认为地球只有6000年,否认进化论。我以前读一本讲摩西门德尔松(犹太哲学家,那个更出名的门德尔松的爷爷)的书,里面提到他和保守拉比的冲突。斯宾诺莎也被犹太教会逐出教门,还有人想要他的命。这种思潮兴起是很正常的事。美国还有的奇葩的极端哈西迪派的镇子女人都不让开车。不过对于阿拉伯糟糕的是,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这种保守原教旨的哲学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他的神学/哲学是一种精英哲学,而阿尔沙里却是在普通百姓中都能传播的。这个原因应该很容易明白不管怎样,12世纪的时候,反智反理性的阿尔沙里派成了主流。阿维罗伊同时代阿尔沙里派出了一个影响力非常大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的神学家阿尔卡沙里Alkhanzali。他宣称的就是整个世界没有什么规律可言,所有的自然界里发生的一切,都是神的意志在运转,要想知道真理,去古兰经里找。这些信念基本上就被当时的伊斯兰主流社会所接受了,希腊传统被抛弃了。在那种宗教环境下,理性成了堕落,反智虔诚是一种政治正确。哪里还有什么科学的土壤。这种想法,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如果不是大部分的话)穆斯林继续持有,以各种形式方式表达出来。温伯格说过阿尔卡沙里之后,伊斯兰就没科学了。虽然夸张,但表达的很到位,之后的伊斯兰的哲学基本都是些神神叨叨的东西,跳进了神秘主义的无底洞里了。伊斯兰教就发挥着他最合适的基层意识形态工具的身份。这些就是一些对于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科学技术衰落的简化了的描述,再往深了说,我就把握不住了我就想对一些想把伊斯兰教信仰和“伊斯兰文明”的辉煌科学文化成果联系起来,试图证明伊斯兰教是理性的宗教开放的宗教支持真理支持探索的宗教的人说:这只是一种幻觉。阿拉伯帝国最后一个大学者,阿维罗伊,在中世纪的欧洲的地位是非常非常高的,他被称作“The Commentator”注释家,不用说名字,只要说注释家,就知道指的是阿维罗伊。他把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整理注释成了教材。流到了欧洲。刚去欧洲的时候,一样遇到了和在伊斯兰世界一样的阻力。立刻就有好多人跳出来说这是异端,要禁要烧,跟伊斯兰社会的那些理由都很类似。不过不知道是幸运还是必然,出了一个托马斯阿奎那,还有他背后的当时还是邪教的多名我会,把亚里士多德融入了基督教义。这也是和天主教这个容纳性无限的怪物体系有关。声明一下,我不是说基督教犹太教就有利于科学,在我看来,这些亚伯拉罕宗教都是一丘之貉(佛教就更扯,无力吐槽)。他们和科学关系之间的比较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支持科学理性的希腊传统,到了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中,都得到了相似的对待。没有一个宗教是支持科学理性的。区别只是谁对科学的阻力和破坏性更强
----------------------------------------------------------------下面是原文我认为历史上发达的是阿拉伯帝国,而不是伊斯兰文明,这么说理解起来可能更容易。“伊斯兰文明”衰落就是阿拉伯帝国被蒙古征服开始的。“伊斯兰文明”的医学哲学数学天文学在“黑暗世纪”的确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的,我认为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因素1 阿拉伯帝国直接占领了波斯和埃及(希腊文化圈)这样原本就高度文明的地区,比如亚历山大港。这些地方本来就是世界文明的中心。阿拉伯学术科技最主要的是对希腊罗马学术的整理继承,比如题主所提到的建筑,清真寺对于索菲亚大教堂技术上模仿是非常明显的,而且一直无法超越。2,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的枢纽,贸易带来的东方文明的贡献很大。印度的数学这个例子就非常明显了,不过我认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中国的造纸术。阿拉伯最早的造纸技术据说来自帝国俘获的唐朝军队中的工匠。造纸术的传入直接刺激了阿拉伯学术的崛起,至少时间上非常的吻合。我认为类似于古滕堡印刷术对于欧洲革命性的刺激一样。3,阿拉伯的学术和科技,穆斯林的贡献其实非常有限希腊人,波斯人,埃及人,基督徒,还有西班牙的犹太人,是阿拉伯学术科技的主力。跟伊斯兰没什么关系。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伊斯兰教本身就是一个野心家创作出来的获取权力意识形态工具,是个新兴宗教,而阿拉伯帝国早起的征服实在是太成功,疆域增长太快,伊斯兰教的宗教力量自然生长的速度是跟不上的。领导换个很容易,但是让习俗信仰发生变化,那是需要相当的时间的。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生长了300年,据估计成为国教之前也不超过人口10%的信徒。摩门教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成长速度和早期基督教的竟然差不了多少,虽然宗教的传播是个很复杂的题目,超过我的能力,不过我认为这些数据至少说明宗教信仰的传播,改变即已存在的社会习俗信仰不太可能是一个很快的过程。同样,在阿拉伯帝国内部,整个最繁荣发达的时代,真正的穆斯林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占不到人口的多数所以对于阿拉伯统治者,最有效率的办法就是征服土地人民,而不需要强制改变宗教信仰。而伊斯兰信仰主要作为一种统治工具,一种维持武装部队战斗力的意识形态工具,而民间就是维持一种多元社会。更何况,作为掌握武装力量的世俗统治者,怎么是教皇那样的意识形态领袖可比。教皇的权力大小,取决于信徒的数量,因为他只有主义没有枪杆子。这是个非常成功的策略。当时的阿拉伯帝国,有一种可以称作“宗教自由”的社会(当然和我们现代意义上的还差得远)。不管犹太教拜火教基督教,只要交税就可以不受打扰。除了没办法参军和当大官,非穆斯林主要也就是要多交一份份子钱。一个自由的社会,一个面积巨大的帝国,带来的就是思想和贸易的兴盛。道理很好理解,原来很多风险很大的国际贸易路线,都成了帝国内部受政府保护的道路海域,贸易自然极其发达。巴格达这种超级大都市,有人才聚集的优势,还有开罗,柯多瓦,都是学术中心。所谓的“伊斯兰文明”的黄金时代,其实就是阿拉伯帝国的黄金时代。阿拉伯人搭建了一个以阿拉伯语为中心的学术平台,让来自全世界的各种信仰的能人发挥出才能。这就是我认为的这次所谓学术科技黄金时代的本质。伊斯兰教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反而恰恰是建立在宗教自由基础上的。但伊斯兰教对于后来学术的衰落却有大大的关系。12世纪的西班牙的阿维罗伊是最后一个阿拉伯帝国的大思想家哲学家了吧。他就处在穆斯林成为阿拉伯帝国的多数派的时间点上。我不是说只是伊斯兰教反学术和科技,宗教,至少所有的亚伯拉罕宗教跟理性的冲突是一个必然结果。一个靠全能全知全在的倾听人祷告的神的意志运行的世界,和一个规则运行的世界本质上就是不可调和的。这种认知失调必然导致反智运动,神秘主义的兴起。看看现在美国的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那些“创世博物馆”。看看犹太教死硬的正统教派,这种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世俗和信仰之间的战线是一直存在的。那些所有想保持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基本信仰而又要和理性科学“和谐”相处的神学上的努力,都透着一股子浓浓的自欺欺人后来蒙古人来了,阿拉伯帝国完蛋了,当然所谓的伊斯兰文明的兴盛也就完了。在学术上的衰落时间更早。我认为托马斯阿奎那接过阿维罗伊那份厚厚的亚里士多德注释,就标志着阿拉伯学术完蛋了。不过伟大的注释家把理性的火炬传给了比利牛斯山另一侧的同行们。下面的舞台就属于基督教的国度了。所以我认为,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文明并不是一回事。除了作为军事力量的政治宣传工具,伊斯兰教信仰对于阿拉伯帝国的兴盛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很难说的清楚。至少在学术和科技上,我认为作用非常非常的有限。
如果有一天中国绿化了,中国的文明成就也会被归纳为伊斯兰文明,生活在中国的还没全信伊斯兰教的卡菲尔所成就的也会被归纳为伊斯兰文明的一部分,然后随着时间流逝,伊斯兰信仰逐渐深入,那些不信的不那么深信的都死绝了后中国也就和现在的中东一样了,如果让我分析,伊斯兰文明是种寄生文明,本身不出产文明,它们通过对文明国家的征服来享受文明带来的财富,但当原始的文明被消耗殆尽,他们自然就会衰弱落后,回到主题,为什么伊斯兰文明衰落?伊斯兰文明躺在罗马文明希腊文明波斯文明的故地,这些文明被吸收消化分解消失之后作为寄宿者的伊斯兰文明必然衰落,这种衰落和大航海没有关系
咦,真的要狠抓根源的话,伊斯兰世界的衰落,不是因为航海大发现么。一下子就从世界中心、十字路口边缘化了呢~
在巴基斯坦和伊拉克总共呆了五年,研究了一下伊斯兰。先说结论:随着历史的推进,伊斯兰和基督教是在分散和统一的形式上走了正好相反的路径。伊斯兰教权的统一才是造成世界穆斯林保守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1.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之后,伊斯兰的政教合一统治也就是阿拉伯帝国前期的一百年不到的时间,其中,真正做到政教合一也就四大哈里发后期的一阵子和伍麦叶王朝的前期。能做到政教合一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伊斯兰教统治区域只在阿拉伯半岛和两河流域,受到古代的交通运输的约束和限制,在麦加的帝国中心对这片区域都能实施比较有效的统治,同时哈里发政教两方面最高领袖的身份也能够将伊斯兰教义作为法律和道德约束在统治区域推行。之后无论是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还是埃及的法蒂玛王朝以及后面的奥斯曼,帖木儿,甚至印度的莫卧儿王朝,这帮连哈里发都不敢自称的军阀头头,自然离政教合一差得远,同时也因为这个原因,给了伊斯兰教一个极大的发展空间:伊斯兰教的教义很类似宗教改革之后的基督教(新教),也就是每个人都有对古兰经的解释权(起码每个阿訇都能解释古兰经)。当阿拉伯帝国伍麦叶王朝中后期分裂之后,后面几个所谓统一的王朝,虽然名义上经常地跨亚非拉,但是实质上不过是周朝封建制度和唐代藩镇制度的混合体,各地的军阀和豪强对领地有着绝对的统治权(否则逊尼派和什叶派早有一派死得干干净净了)。宗教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很容易是根据世俗世界的需求对教义进行解释,不会像中世纪的欧洲,受到教皇和他的教会牧师体系的束缚。无论是在麦加,还是巴格达,或者开罗要么伊斯坦布尔的统治者并不能强迫将他的意志强加在这些行省的军阀和豪强头上。宗教世俗化和丰富多彩的样品造成了伊斯兰区域将近千年的文化科技繁荣。这种繁荣也造就了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强大的国力,所以到17世纪的时候,奥斯曼土耳其苏丹还在攻打维也纳城,那可是欧洲的中心啊。2.基督教的宗教改革核心内容,就是将对圣经教义的解释权从教皇体系手中夺来(放心,肯定不是交到屁民手里,而是交到附属在权力体系上的教会手中),所谓名正言顺,各个国王和封建主及附属在这些军阀体系上的教会组织在拥有了对教义的解释权之后,才能放心大胆的进行世俗化的改革和发展,因此,才有了文艺复兴浪潮,同时也有了欧洲近代军制的大规模改革。3.基督教的宗教改革不但是新教的各种蓬勃发展,同时以教皇为核心的天主教也被迫开始逐步的改革,虽然他们烧死了布鲁诺囚禁伽利略,但是为了不让更多上帝的羊群被新教这帮异端夺走,天主教也在向基层和底层民众妥协。随着法国大革命和美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基督教从高度统一到分散到各个教会,再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真正的包容和宽容到人人皆可解释圣经,从而完成了从一个血淋淋的罪恶组织到人畜无害小白兔形象的转变。4.伊斯兰教不是没赶上宗教改革,而是人家本来宗教理念是很先进的,也不用改,就这么熬到奥斯曼帝国成为西亚病夫(哈哈,你以为我大清为什么叫东亚病夫而不叫亚洲病夫,因为还有个西亚病夫),最后在凯末儿手中轰然倒地,北非和中东成为英法的殖民地。5.二战结束雅尔塔秩序建立起来之后,刚开始中东的恐怖分子动不动各种袭击和爆炸的你知道是谁么?犹太教的以色列!当时还世俗的中东王爷们天天哭着喊着抱着美英的大腿喊以色列天天搞恐怖袭击,爸爸你们管管吧。6.伊斯兰成为现在人见人厌的契机其实是在1970年代才出现的。真主显灵,他的信徒发现自己的土地上无穷无尽的石油能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溢。有了钱之后,遭受了一百多年屈辱的中东世界终于开始自己的改革和发展。受到从世俗政权恢复到政教合一形式的国家是伊朗的鼓励,中东的王爷们忽然发现其实真主赐与的麦加和伊斯兰教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而于此同时,信息化革命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使得整个世界更加的普遍联系起来。穆哈默德给了麦加一把双刃剑:每个穆斯林一生如果有条件的话,那么必须到麦加朝圣一次!朝圣不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而是一次思想的统一过程。而对于世界各国十分不幸的是,有着圣城麦加在手的沙特本来是瓦哈比是个极端原教旨派别,在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去麦加朝圣的过程中,同时各大信息传播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伊斯兰教实现了一千五百来年从来没有实现过的思想统一,麦加城的伊玛目们成为无名有实的教皇!而自阿拉伯山区游牧部落发展起来的古兰经教义的核心,是将信徒组织化。这个时候,想起来甘肃宁夏有句方言,这句话阐释了穆斯林们最大的悲哀:出门在外,一个老回回撑死,两个老回回饿死。在一个组织内部,当组织成员思想被禁锢之后,那么任何对这个这个组织体系的不服从,就是背叛。任何穆斯林家庭遭受着组织体系无孔不入的监视和鞭笞,而个人,甚至一个家庭,在这个组织面前都是无力的。 我在巴基斯坦的时候有个巴基斯坦的同事,小伙子,88年,巴基斯坦上层社会出身。本来巴基斯坦上下阶级区分明显,在我们那边穷山僻壤的山沟沟里,这孩子也算是一个小凤凰了。但是,喝酒要偷着喝,每周必须去礼拜一次。我基本快要把他熏陶成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但是礼拜还是要去做,不去的话会受到阿訇们很大的压力。我的意思是这种组织的力量在这里都能超越阶级,可见其毒。私货时间:1.在伊斯兰教未遭到现代化的思想统一之前,跟宗教改革的基督教在某些表现上极其类似:格列弗游记里面讽刺基督教的有一个大头国和小头国,互相视为异端,大头国认为鸡蛋从大头磕破,小头国认为鸡蛋要从小头磕破。 我记得新教里面有吃圣餐先喝葡萄酒还是先吃面包之间的斗争。我们的伊斯兰教光什叶派里面就有五伊玛目,七伊玛目,十二伊玛目这种大方向的派别。中国的伊斯兰教都是逊尼派,我们甘肃清末民初有段著名的公案:高声念经派和低声念经派的互相仇杀。其实哪里是教义之间的争执产生的血仇啊,都是利益之争。即使不是没有产生诸如高声念和低声念,先吃面包还是先喝葡萄酒,先磕大头还是先磕下头这些分歧,也会因为产生吃甜的还是吃咸的,吃肉的还是吃素的互相打起来的。 2.所有一神教都是邪教,不管它多高级,永远都是定时炸弹,垂在人群头上的达摩克斯之剑。3.封建时代宗教人员整体上都手里面沾满了屁民的鲜血。无论是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教士还是伊斯兰的阿訇,还是国内的和尚道士,里面有清白的,但是总的来说都是恶贯满盈,比地主恶霸更残忍可恨。 穆斯林也别吹嘘你们的阿訇有多好,骑着毛驴上北京那位大爷还不是翻身农奴把歌唱。当年可以用阶级斗争争取到广大穆斯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现在呢,呵呵。私活第二波:收集的一些问答。1.关于一神教的属性:a.既然统一在一个神的掌握地下,那么神的代言人必然拥有着绝对的权利,平时大家你乐我乐还好,如果社会资源不够了,那么神的代言人处理矛盾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第一让信徒牺牲,第二非信徒都死了吧。 连个五毛和美分的斗争都能口头吆喝着互相杀全家挂路灯,何况能让你进天堂的主和父。(为何先让信徒牺牲,其次才压迫非信徒?) 让信徒牺牲是为一个初级的组织构建组织机器,强迫和哄骗来的信徒的财产供养脱产的组织协调人员和暴力人员,然后才能从非信徒处获得利益。b.Q:义和拳是多神崇拜,算不算邪教?宗教和教会是两个概念,宗教是个人的信仰,而教会是争取权力的组织,不论一神还是多神,会不会变成“邪教”,是要看其组织形式是否过度地集中了权力。(你的这篇文章写的很好,但是宗教和教会的概念一定要分清。)答案:逻辑是这样:所有的一神教都是邪教,并不意味着非一神教不是邪教。另外,义和拳是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产物,只不过披上了刀枪不入的宗教的皮而已。而且,如果与一神教的损失相比的话,义和拳造成的骚乱和损失比起同时期稍早的西北回乱,都不是同一个数量级的。同治西北回乱,西北汉回两族是一个城一个城的互相屠,捻军,白狼造反也没这样过。我的观念是,无论理论上如何能够将宗教和教会分开,但是在生活中,这两者永远是彼此互为表里的。有所谓的独善其身者,一千年里面,几百亿人里面,能有几个,他们的独善其身可曾影响到过别人的行为。而宗教中所有的一神教都组织过大规模毫无人道和人性的大屠杀(懒得找资料举例了)。从现代无神论的角度来看,古代的宗教社团基本都可以划分到邪教组织里面。(寺庙道观这种商业组织除外)。但是即使在当时比较野蛮和血腥的斗争中,一神教也远远要比多神教残忍和不人道得多。因为多神教的神和神之间是能够妥协的,本质是人跟人之间的妥协。而一神教之间,你不信我,那就是魔鬼,是必须铲除的敌人。2. 关于利益冲突和阶级斗争: 不能同意更多。某不才曾参与处理过某次回汉冲突,深深感到民族矛盾的背后是经济矛盾西藏和新疆旧有的阶级都被斗争下去了,新时代的穆斯林没体会过被毛拉和阿訇欺压的生活。最关键的是TG都资本主义,维族的工农受到的是汉族为主体的资本主义的剥削,阶级斗争直接能转向民族矛盾3.穆斯林和麦加::本人不是穆斯林,也没去过麦加,对答主所说的第六点不敢也不好评判。但是我不知道你去没去过麦加,如果没去过,那你的言论感觉也没有什么根据呀;如果去过,那说明你应该是穆斯林,而且应该是中国穆斯林,那么你觉得自己变成瓦哈比了吗?据我所知,麦加禁寺的戒关非穆斯林不得进入,换句话说麦加城里几乎全是穆斯林,所以非穆斯林不可能进去,既然进不去,为什么要加粗说出这样的话呢?我不是穆斯林,也没去过麦加。我推论的基础是这样的:在一个比较大范围的样本基础上(比如1000人),去麦加朝圣的穆斯林会不会接受麦加当局宣扬一些价值观和习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否则的话,怎么会出现像黑头巾这种在中国无论是维吾尔还是回族历史上都从来没有过的东西,已经慢慢成了中国穆斯林妇女的必备。先有思想的转变,然后才有习俗的转变。从原本花花绿绿的头巾到现在统一的黑色,潜台词就是:麦加的人的指示才是关于安拉意志正确的指示。另外你假设一下你信仰安拉,在楼上有位同仁发了关于麦加城一个伊玛目言论的图片,这种氛围下你设想一下,感受感受。当我假设我是一个穆斯林然后重新读那几句话之后有拍案叫绝的感觉,恢复过来浑身汗毛林立。
并非历史专业,以下纯属个人观点。————没有人发现题主的命题是一个伪命题么?首先,没有所谓的【伊斯兰文明】。伊斯兰是一个宗教名称,而不是一个文明名称。纵观历史,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我们归纳某个文明,一般都会以民族,地域进行命名。而伊斯兰作为一个宗教,不是一个文明。题主你首先概念搞错了。难道我们可以把欧洲人的文明称为【基督文明】【天主文明】【新教文明】【正教文明】??把中国和古印度称为【佛教文明】【汉佛文明】【道教文明】??按照题主的逻辑,古希腊文明是不是应该叫做【奥林匹亚山神话文明】??玛雅文明,是不是应该叫【自然神文明】??蒙古文明应该改名叫【长生天文明】,或者【黄教文明】???东南沿海是不是也要改名叫【妈祖文明】??荒谬之极!!!!!……题主你举的那些栗子,那些历史上杰出的成就。阿拉伯商业帝国,苏菲派哲学、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代数之父……等等等等,你所说的这所有一切的各个领域的杰出成就,看清楚了:从定义来看,只能说这些杰出成就发生在当时伊斯兰宗教的地域!你不能说这些杰出成就都归伊斯兰宗教所有!!你更不能说这些杰出成就都是伊斯兰宗教的功劳!!同样类比,杰出的成就,中国的四大发明,我们只能说它是中国古代文明成就!而不能说是道家文明佛教文明玉皇大帝神话体系文明……明白么?宗教就是宗教。一个宗教没有为一个文明代言的资格!你可以说伊斯兰宗教文化,但是最好不要说伊斯兰文明。
首先,不赞同伊斯兰科学贡献极大的言论。这一点上我赞同罗素的观点。伊斯兰科学的极限也就是花拉子密了,花拉子密在数学史上什么地位?比丢番图略低的地位。花拉子密的代数学并不是纯原创,而是把自印度吸收的代数运算法则和古希腊的几何学进行了较好的结合,发展了代数学。他所解决的一次方程系和部分一元二次方程的正根问题,丢番图在600年前就已经有很好的应对策略了,而他涉猎问题的广度还不如丢番图传世的《算术》,这还是在《算术》遗失三章的基础上来对比。更何况花拉子密也只是承认一元二次方程存在两个根,承认根可以是无理数,距离真正解决一元二次方程问题还有很大差距。真正推导出一元二次方程在实数范围内的通解公式,还得等到几百年后的印度数学家婆罗什二世举个例子,费马写下他著名的嘴炮时,学习的书并不是什么伊斯兰代数大作,而是直接走回了《算术》。这在费马那个年代的数学研究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其余的巨头,如海亚姆,海什木,都只能在两到三个点上有所突破。一元三次方程系统解法,自然年的高精度观测,这些成就都很厉害,但是前比古希腊,后比数学黄金时代,只能说非常一般。从这个视角上看,伊斯兰科学的成就在古希腊研究的基础上有加深,但是基本没有对研究领域进行拓宽。下面有穆斯林说,欧洲基督徒刻意低估伊斯兰数学的地位,这不客观也不符合历史事实,古希腊人也不信仰基督教。事实是古希腊数学的广度令人震惊,素有“解100题而不知第101题解法”的说法,后世研究中给予古希腊数学更崇高的地位是实至名归的对于现代科学技术,伊斯兰科学传承意义上的贡献是大于原创贡献的。伊斯兰黄金时代是相对于伊斯兰其他时代而言的,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并没有达到黄金时代的级别——————————————————————————————————————————关于题主所说的,我觉得要把伊斯兰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分开看。伊斯兰文明的几位最重量级的巨头大都是波斯人,埃及人或亚述人,出现的时间集中在公元750-900年的时间,这正好是阿拉伯帝国侵略扩张战争的后期和较稳定的前期。那一时期的伊斯兰文明中,活跃着大量的基督徒,犹太教徒甚至拜火教徒,如花拉子密就被认为是早期是拜火教徒后来皈依了伊斯兰。当时的伊斯兰文明本身就是一个包纳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观念的大文明概念。与其说伊斯兰文明是后期逐步走向没落,不如说这是包罗万象的伊斯兰文明逐步向单一化的伊斯兰教文明转变所带来的必然结局再举一个伊斯兰世界自己的传说。亚历山大图书馆本来已经于公元391年被基督教徒焚毁。但是伊斯兰黄金时代后期开始,逐渐流传出了是穆斯林烧毁了亚历山大图书馆里违背真主意愿的书籍的说法,以此来炫耀伊斯兰的武力。历史上被他人攻击说烧毁亚历山大图书馆的事不少见,比如安东尼捐书黑凯撒(也不全是黑),但是这种自黑的事是比较少见的。这种思想的转变和落后是很有关系的
当前所谓“纯净的”穆斯林与百多年前的义和团教众相比没什么区别,所有穆斯林的黑点同样适用于义和团众。认为自己遭受先进文明剥削时选择了反智而非学习的方式来对待先进文明,中国从清末至今的崛起模式未必是唯一行得通的模式,但是改变——接纳——超越这个过程肯定是避免不了的,不走这个过程,那就是现在的阿拉伯世界样子。中国当年被列强打脸打醒了(虽然很疼但是作用明显),之后才兴起了“民主”和“科学”的尝试。而现在没人打脸,所以我认为阿拉伯世界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如果能活到走完的话
这问题不是为啥伊斯兰文明如此没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儒家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也都有起落。一般文明衰落了会比较谦逊,向当时先进文明学习否则撑不住。问题应该是为什么当代还能看到如此没落的文明。伊斯兰文明落后且不学习,是因为有任性资本~~~石油。等石油挖完他们就傻逼了,或者更乐观一点,电动力和电池科技最近有加速发展势头,可能等不到石油挖完就被抛弃了不过也感谢石油给它们续命,让我们在现代能够看到古代文明的落后和野蛮(应该也是其他文明曾经的特征)。世界真奇妙,看似同时生存的地球人其实生活在不同时代
不是伊斯兰文明没落了,而是阿拉伯帝国没落了,阿拉伯帝国是一个涵盖了很多优秀文明的大帝国。当这个帝国彻底伊斯兰化以后,原省文明的火光就彻底暗淡了。所以你会感觉伊斯兰没落了,其实伊斯兰文明本身基本没有兴起过,它一直是个寄生体制。
面对环境的改变不愿意做出调整,结局就是灭亡
不请自来,先回答你所说的所谓曾经辉煌的伊斯兰文明。
众所周知提起伊斯兰文明就不得不说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在穆罕默德利用伊斯兰教统一沙特半岛之后,不可避免的开始了对外武力扩张的道路,这个时期的阿拉伯帝国一手弯刀一手古兰经,摧拉枯朽般的征服了周围无数的国家,而这些被征服的国家,恰恰是有着悠久历史高度发达的文明国家,下面就让我上点干货来证明这一点。…………………………………………………………分割线…………………………托勒密(约90年—168年)是希腊人,但是生活在埃及。埃及自公元1世纪就开始基督化(因为离开巴勒斯坦非常近),并且在2世纪基本就成为一个基督教国家,所以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基督教传统的国家,直到639~642年,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派军事将领阿慕尔·本·阿斯率大军征服埃及,埃及成为伊斯兰教国家,托勒密的天文学理论由基督徒作为媒介介绍给伊斯兰教徒。罗马帝国的东部本身就是学术中心和智库“智慧宫”的文献翻译领导人是基督徒最终这些欧洲学者的成果再次回到基督教世界(西欧),而在12世纪所谓“中世纪的文艺复兴”来临之前,欧洲没有保留如此多的学术成果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东部帝国过快地极其迅速地沦落于穆斯林之手,例如大马士革、亚历山大港等地,而西部帝国没有与之媲美的图书馆和学术中心。埃及在7世纪中叶就落入穆斯林之手,但是到12世纪其文化科技学科就开始凋零了。原因就是伊斯兰教教义对科学技术和其他文明思想的抵触,只有最新的军事技巧和技术是穆斯林们愿意学习的,这能帮助他们征服更多土地,而其他技术和文化思想很快会遭到抵触。再看看医学,埃及是大约在2世纪之后已经完成了基督化的国家,学术依旧在亚历山大港等老的学术中心繁荣昌盛。而这个时间恰恰是在被穆斯林征服之前。而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之后,医学并没有陷入停顿,并非像坊间流传所说,基督教是一个非常教条仇视科学,医学十分落后的宗教团体,事实上,罗马人继续在医学院里解剖尸体。被穆斯林征服地区的医生几百年来都是以基督徒和犹太人为主。9世纪巴格达最杰出的医生是一位阿拉伯基督徒哈里发的御医们基本都是基督徒。其他的诸如所谓“阿拉伯数字”也不过由印度人发明,阿拉伯人充其量当个十字路口的二道贩子,传播到欧洲而已。由此可见,历史上伊斯兰的辉煌史,不过是占领了本就已经文明发达的古埃及,波斯等国家,在武力占领并且完全的伊斯兰化以后,衰弱就不可避免,从此宗教成为一切行为准则,文化科技停滞不前,“辉煌的伊斯兰文明”从此成为海市蜃楼!!!
一个长期稳定的国家,历史悠久的国家,会不自觉的走向固化,社会阶层,人际关系,精神文化。英国把人习惯把笑当作权利,地位的体现,而美国人,移民国家习惯于把笑当作友好的方式。所以英国的笑内敛而含蓄,美国的笑开朗又夸张。伊斯兰教覆盖的土地上,宗教长期盘踞,历史悠久,所以固化严重,从开放走向保守,中国也是这样,刚开始大家都能笑,后来就只有几个人能笑,而且繁文缛节越来越多,变本加厉的迫害人道支持生存的证据,大的寻找完了,就寻找小的,小的就是繁文缛节,规矩重重,不合逻辑的办事机制,复杂的人际关系。试看一千年以后,新建立的国家还是能笑的,那些老国家,都一堆堆不人道的事情。依我看,欠解放,就这一条路可以走。伊斯兰教肯定灭亡这个我放心,因为从进化上讲,不纳入外族的基因,还要找事,虐待妇女,动不动就有一个神的代理人出来找事发动战争,发展不起来是必须的,只有自己把自己玩死,才会有希望
以下选自新语丝网站以下选自新语丝网站 丁不二方舟的文章《伊斯兰世界艰难的复兴之路》:————————我叫分割线————————日至30日,第20届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首脑会议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召开。会议通过了《大马士革宣言》,强调阿拉伯国家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承诺通过对话解决内部分歧,谴责以色列以武力和封锁对巴勒斯坦实施暴行,决定向巴提供政治和经济援助……这些文字都是老生常谈,年年复制即可。二战末期,1945年3月,埃及、伊拉克、约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也门七国的代表在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国家联盟条约》,宣告联盟成立,至今成员国已增至二十多个。地区联盟在组织形式上要高于国家,但现实情况是权力和约束力极弱。阿盟的资历比欧盟、东盟、非盟都老,如果说别人是低效,那么阿盟的作用几乎是无效。与基督教世界相同,所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地区都可以被纳入伊斯兰世界,主要包括北非、西亚、中亚、南亚的巴基斯坦及东南亚部分国家。“基督教世界”一词现在比较突出宗教概念,而“伊斯兰世界”的政治意味依然浓厚。伊斯兰世界的重要地区是阿拉伯国家,矛盾中心是中东地区。尽管伊斯兰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但由于都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其中某地出事,外人经常会以偏概全,“伊斯兰世界或穆斯林如何如何”。这样说虽然有失公允,但经过比较不难发现,现在的伊斯兰世界,除了石油,的确缺少走向世界的内容,而频频见诸媒体的内乱和恐怖分子,很容易给人造成脸谱化的整体印象。如果用经济数据来评判,伊斯兰世界也许并不差,最多是内部贫富差距大了一些。但是谁都明白,所谓的富,除了石油,几乎一无所有。坐拥石油财富的穆斯林感谢真主的恩赐,没有石油财富的穆斯林大多成为穷人。当用石油似乎能够换来一切,似乎一切就不用改变,甚至可以无视社会问题的存在。伊斯兰世界不能为世界提供现代化产品,却又离不开现代化产品。生活用品另说,高端武器全部依赖进口,而受制于人的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中,可以很快沦为一堆废品。富得流油掩盖不了技不如人的惨烈现实,面对以色列,伊斯兰国家无计可施。畸形的经济不仅无助于技术进步,还给政治格局带来混乱。在一系列失败面前,伊斯兰世界的思想、文化遭到差评,伊斯兰教更是首当其冲。所有宗教本质上无所谓高低优劣,也不必贴上喜爱和平或宣扬暴力的标签,关键要看政治表现。伊斯兰教因创立时间较晚,算得上是集大成者,再加上先知穆罕默德的政治才能,所以与其他大宗教相比,伊斯兰教更世俗化一些。穆罕默德及《古兰经》中肯定了对其他宗教信仰的尊重,此后各种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权对异教相对宽容,这也是伊斯兰教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大航海之前的伊斯兰世界,尤其是西亚地区的穆斯林,借助地利、经商等优势,是最全面了解已知世界的人,视野和知识远高于同期的中国人和欧洲人。以现在常遭诟病的女性地位为例,在伊斯兰教出现以前,阿拉伯地区的女性地位极低,被视为男性的附庸或财产。伊斯兰教兴起后,承认女性拥有对自己财产的支配权和对遗产的继承权。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在很多领域都出现过叱咤风云的女强人,与中国盛唐时期的女性表现交相辉映。这种情况在农业社会,王朝或国家的扩张期及辉煌期并不鲜见。而从当年的先进开放到后来的落后保守,伊斯兰世界的经历与古代中国有相似性,强烈的反差是欧洲率先进入了工业社会。伊斯兰世界处于欧亚交通要冲,铁骑、商旅都曾经名满天下。大航海之后,海洋商路开通,天下大变,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处处通途,各路豪强借助海洋轮番登场。全球化时代,横向对比成为所有国家和地区不能回避的现实,对比的结果是争取自身现代化。由于西方国家长期的巨大优势,所以落后国家初期的现代化进程几乎等同于西方化,普遍采用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做法。经历各种成功和失败后,才开始挑肥拣瘦、因地制宜。如今,现代化已经不等同于西方化,如何寻找适合本国或本地区的现代化道路,是全世界包括西方国家都面临的巨大挑战。而伊斯兰世界整体却陷入困境,地利衰竭,人口暴增,社会混乱,问题丛生。祖先的金戈铁马、丝路驼铃已成绝响,曾经早已冲破的大海、高山等天然屏障似乎又重新困住了穆斯林对外交往的路径。在苦难中前行,是落后国家的必经之路。中国从鸦片战争到冷战,每时每刻都觉得自己处于悬崖边。伊斯兰世界是受西方影响最早的地区,遭受的苦难也不少,可是没能把握先知先觉的优势,甚至不如中国这样后知后觉的国家。伊斯兰世界有所变化始于19世纪末,奥斯曼帝国解体,加深了突厥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隔阂。中东地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没有受到太大伤害,战后在民族独立的大潮中纷纷建国。随着大型油田的陆续发现和开采,中东地区成为了全球工业命脉的重要血库,同时陷入了多次对以色列的中东战争。1973年,因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价格上涨,产油国收益大增。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巴列维王朝倒台,以霍梅尼()为代表的神职人员掌权。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加深了阿拉伯民族和波斯民族的仇恨。1990年,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借统一和解放之名,入侵科威特。其他阿拉伯国家出钱请美欧派兵打海湾战争,造就了一场美欧直接盈利的现代战争。有观点认为由于以色列的存在,如钝刀子割肉般影响了伊斯兰世界的发展。其实以色列只是让问题暴露得更加充分,即使没有以色列,状况也不会好转。伊斯兰地区的割据传统和欧洲一样悠久,奥斯曼帝国的瓦解被视为历史的进步,但是一盘散沙后更显示出一种无奈,国家冲突、民族冲突、宗教冲突俯拾皆是,各种内斗不断。统一走不通,民主更难行。土耳其的先行一步并没有起到示范作用,而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强制推行更像是民主惨案。争取安全稳定的外部和内部环境,是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将消灭以色列甚至美国作为目标,并不明智,也不现实。部分伊斯兰国家,如土耳其、埃及、约旦已经同以色列保持着正常的国家关系,但影响有限,并且饱受争议,加重了伊斯兰世界的内部分歧。内乱没有结束的迹象,还滋生了恐怖主义。恐怖分子各种滥杀无辜的行为是对现实强烈不满的极端表达,没有任何前途,是现代文明不能容忍的。伊斯兰世界每天都很忙,可是看不出大方向。个别国家即使表面完成了政治制度现代化,荣耀过后,也是步履维艰。归责于政教合一、传统思想是浮于表面的解释,再掺杂一些文明冲突论,就更冠冕堂皇了。然而这样的轻描淡写并不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谁能断言伊斯兰世界永无出头之日?那么是什么更基础的因素阻碍了它的现代化进程?难道石油枯竭之日,才是觉醒之时?当今世界,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但现代化一定是工业化。近现代同样经历过苦难的中国、印度等国正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行进,成绩不少问题也多,东南亚、拉丁美洲也是如此。反观伊斯兰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工业化的进程极为缓慢,个别项目即使有所建树,也缺乏延伸。由此也就不难理解,抛开高楼大厦的幻影及石油富豪的奢华,伊斯兰世界整体的社会状态,如政教关系、习俗律法、女性地位等各方面,可以说依然处于农业社会。宗教地位极高,所以才会有“圣战”之说,而曾经也高举过圣战大旗的基督教世界早已经走出了中世纪。压制宗教势力是政治现代化的必经阶段,但是世俗势力变强,可不是仅靠什么纸上谈兵的思想,而是要靠真枪实干的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所以伊斯兰世界落到今天的地步,追寻思想的原因,不如顺着宗教、政治、商业、军事、生产的顺序,找寻到技术的原因。综合来说,伊斯兰世界还没有跟上工业化的脚步,现在的表现,对外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矛盾和对抗,对内不过是割据情况下,农业社会混乱的常态。要说伊斯兰世界对工业文明无动于衷、顽固保守、激烈反对,并不全面和准确。为了改变落后的面貌,一百多年来,在部分地区,如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埃及、叙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在所谓的开明专制或军人强权阶段,都极力推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巴格达、德黑兰、喀布尔、开罗、大马士革、卡拉奇等城市也曾经西风阵阵。但是,该地区的总体工业化程度都不高,尤其是缺乏重工业。那些利用石油财富建设的现代化城市,更像是一栋栋空中楼阁。能消费工业产品不等于能生产工业产品,生活工业化不等于社会工业化。不论政治上的左与右、宗教与世俗,伊斯兰世界少有符合标准的工业化国家。局部的工业化只限于一些城市,农村很难受益,城乡差别不能缩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随着人口增长,又将少许的工业化成果慢慢消耗殆尽,推广技术困难,传播科学更是奢谈。世俗政权无能,民众的宗教认同高于国家认同,必然导致宗教势力回潮。按照其他地区的发展规律,工业化进程只有快慢之分,很难长期停滞或倒退。而技术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这条铁律,在伊斯兰世界似乎失效了,结果各种旧思想被当成了禁锢社会发展的主因。其实新技术向来都是旧思想的掘墓人,在破除了与世隔绝的情况下,如果技术传播后的长期应用效果表现较差,励精难以图治,多难不能兴邦,那么主要因素一定是自然条件不足。对比来看,如果说美国是集工业文明的各种自然优势于一身,那么伊斯兰世界就是集工业文明的各种劣势于一身,因为它所处的自然环境极不利于工业发展。欧亚大陆伊斯兰教的主要传播地区包括西亚、北非、中亚、南亚、东南亚。除巴尔干半岛、高加索地区外,以西亚为核心,形成了三条伊斯兰地带:西亚至北非;西亚、中亚至中国新疆、河西走廊地区;西亚、南亚至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尼。西亚作为伊斯兰世界的核心区,主要处于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水资源的先天不足是造成工业化进程艰难的一个最重要原因。两河文明的辉煌已是几千年前的往事,此后西亚的农业水平很难提高,就是因为缺少更大、更多的河流。随着增长的人口与水资源匮乏的矛盾更加突出,只能通过商业贸易和军事扩张来维持发展。现在阿拉伯某些地区,甚至水比油贵。缺水还间接导致缺电,但通过大规模烧油发电来发展工业并不可行。工业文明是耗水耗电的大户,缺水少电会造成工业成本高企,现代制造业缺少竞争优势,根本无法发展,各种在其他地区可以应用的技术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除了西亚,在其他伊斯兰地区也能发现阻碍持续发展工业化的自然原因。北非处于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地区,同样缺水。中亚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还是缺水。南亚、东南亚主要处于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区,虽不缺水,但综合状况与非洲撒哈拉以南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区相似,就是都存在各种不适宜工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水资源的因素在中国也引发了类似的情况,缺水地区的工业很难发展。而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整体表现为南强北弱、东强西弱,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由水资源分布决定的。在伊斯兰世界的包围中,鲜明的对比是以色列凭借技术优势,将约旦河的水资源利用到极致,再加上海水淡化,实现了工业化。但是这种模式,现阶段只能在地区局部实现,其他伊斯兰国家望尘莫及。伊斯兰世界值得一提的例外是土耳其。当后人把主要功绩归于凯末尔的时候,容易忽视土耳其拥有的一些自然地理优势。土耳其全国水资源的总量并不突出,没有大河,但有一大优势是凭借安纳托利亚高原拥有的大西洋水系和印度洋水系,全国水资源分布相对均衡,小河很多。再加上气候温和、降雨适量,所以造成土耳其约2/5的土地是可耕地,约1/8的土地适合放牧。这样的农业条件能够保障粮食自给自足,农业人口的生活相对稳定,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时,城乡差别、贫富差距能保持在可容忍的范围内,进而保证政治体制改革可以全国一盘棋,逐步推进,各项工业化成果得以巩固。因此也不难理解,其他伊斯兰国家的强权人物其实很多都想学习凯末尔,但是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城乡、贫富矛盾开始激化,政府又没有足够的资源,如借助技术红利,来缓解这些矛盾,只能利用强权保持社会稳定。而强权当道日久,经济不见起色,改革出现停滞,同样会引发严重的社会混乱。不过土耳其水资源的潜力对于现在技术水平下的深度工业化还是不足,随着人口增长,能保持目前的状态已经不错了。从短期看,伊斯兰世界的工业化进程依然困难重重,仅靠出口石油资源是没有希望的。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提高工业化水平的可能性较大,其次是掌握节水技术的地区。要想加快进程,只有寄希望于未来在新技术的引领下,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电能成本大幅下降,那时才是伊斯兰世界整体发展启动的重要机遇。而在目前,所有美好的愿望都是奢望。一个倒下,另一个站起,换汤不换药,在没有最乱、只有更乱的局面下苦苦等待。总之,谁的工业化程度高,谁将实现社会现代化,只有以此为基础,讨论其他变革才有意义。如果没有技术进步,无论主动被动、游行政变、君主教主、总统总理、分权普选,各种政治变革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不独伊斯兰世界,所有落后国家都是如此。这种因缺乏技术进步,面对工业文明手足无措的窘境,中国人并不陌生,翻看自己的近现代史,一切都历历在目。世上很多事不怕慢,就怕原地踏步的乱。从欧洲及中国的发展过程来看,不外乎几项重要内容: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思想启蒙、科学传播、政教分离,最后工业文明替代农业文明。伊斯兰世界的困难在于同时具有欧洲和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些劣势,既不能像欧洲那样在战争中扩张崛起,又不能像中国这样在大一统下和平崛起。不过闻道有先后,即使困难再多,伊斯兰世界的复兴崛起也只是时间问题。现在横向观察,彼此似乎缺乏共同点。等到大家社会发展水平相近了,可能才会理解,原来彼此的差别没有想象中的大,还是相同点更多。
本质在于刻舟求剑。
历史上缺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共产主义思潮、文化大革命。。。。同样是伊斯兰文明的国家,土耳其经历凯末尔改革之后,废除政教合一,实现了世俗化,就没有那么多极端思想。土耳其不是都已经加入北约了吗,曾经也成为过欧共体成员。由于大部分伊斯兰国家没有进行过思想方面的革命,抱残守缺、拒绝现代化改造,才导致伊斯兰世界与当代文明脱节。要说极端思想,以今天的眼光看古代的各个文明哪个不极端?哪个不愚昧?欧洲中世纪不极端?不认同地心说就要被烧死?!咱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一点也不必伊斯兰文化少,什么缠足、一夫多妻、未嫁从父、嫁人从夫、夫死从子;什么义和团刀枪不入;还有中医里面的各种糟粕。。。可咱中国近代一直在改革,伊斯兰却固步自封。
在我看来,正是伊斯兰世界历史上的辉煌和近百年来西方文化主导世界后的相对没落,才导致了当下伊斯兰文化的极端化趋势。而伊斯兰世界丰富的石油资源,又支撑他们把这种极端化推向世界。纠结伊斯兰世界历史上的辉煌是伊斯兰教的辉煌还是穆斯林个人的辉煌没有意义,事实是,历史上,如果说东亚史的核心是中原和游牧民族的对抗的话,近千年来,环地中海地区,甚至更大点,整个青藏以西的欧亚大陆+北非地区的主旋律,就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竞争和对抗。伊斯兰世界的影响力,曾经深入伊比利亚半岛,曾经逼近中欧腹地,更别提牢牢占据了基督教的圣城耶路撒冷和罗马帝国最后的辉煌君士坦丁堡。可是,“祖上曾经阔过”的伊斯兰世界,却在基督教世界主导的现代化和工业化浪潮中不可避免的衰落了。如果这种衰落是一泻千里,反倒好了,可惜伊斯兰世界的土地下,埋藏着现代社会里最重要的资源——石油,而这些石油,最后还源源不断的流入了基督教世界。因历史而产生的自尊,和现实产生的自卑,交织在了一起,出现极端情绪实在不足为奇。只是这种极端情绪的发扬光大,也是需要资源推广的。而一本万利的石油换来的美金,恰好提供了这种资源。因此伊斯兰世界的极端化几乎是历史必然。如果还觉得不好理解的话,请看看中国。中国历史上也曾辉煌,近代也没落了,因此近现代的中国出现了两类极端文化:一是彻底否定自己的历史,全盘投入西方怀抱。伊斯兰世界也有类似人物,凯末尔的改革,在西方语境中固然是美妙的世俗化,对于伊斯兰世界来说,不就是西化么?这种文化,是自卑驱动的。越是没落,越是自卑,这类文化越流行。另一类,则将近代的没落归咎于背弃传统,而返身钻进故纸堆寻找重新崛起的解决之道。在中国,这叫做弘扬传统文化,在伊斯兰,不就是原教旨主义么?这类文化,是自尊驱动的。当没落帝国重新崛起,找回自尊的时候,这类文化就最受欢迎了。伊斯兰世界因为钱来得更容易,因此比我们走得更远,仅此而已。谁敢说全球强推的孔子学院,不会演变成另一个怪物呢?=================分割线====================“弘扬传统文化”的说法也许有点过,举另外一个例子,中医。百年前中国最衰落的时候,不少人视中医为糟粕,宁信尚未发展起来的西医也不信中医,此为自卑驱动型文化。而到了当下,面对很多疾病找不到好的办法的时候,去中医中药里找思路,是非常合理的,利用现代生物学、解剖生理学、药学等的知识去分析和重新认识中医中药,对于现代医学的整体发展也是很有利的。但是现在是不是也有很多人认为,学习和利用中医中药,就应该继续五行八卦黄帝内经?现代的疾病,老祖宗都已经想好办法了,只是我们学的不好所以中医才没落的?这种想法,不就是中医的原教旨主义么?“没有中医,中国人是怎么活下来的?”这种话熟悉吧?那么伊斯兰世界得出“如果不遵循可兰经,没有教法,穆斯林怎么活下来?”这样的原教旨主义结论,也没什么奇怪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面对新常态应该怎么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