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伟大只能是它自身这句话?关于季羡林谈人生先生的

  说实话,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在怀疑自己有一向鄙夷的标题党嫌疑,哗众取宠以吸引眼球。然而,这篇东西于我,其实是觉得挺无聊的,因为我一向对争讼没什么兴趣,对一个大学者放炮而求名,更是我觉得很无趣的。这招数虽然一向有用,却没多大意思,年轻人们想成名要挑战权威借劲儿也就罢了,我这样的跟他们八杆子打不着,没钱又没名利可以博取,何必损人不利己?    只是恰好看了他的一部书,给我的感觉,实在是想不出别的词汇可以形容,就只好用它们了。    或者说,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很无奈,季羡林先生在我看来,是他先那样对待了别人和别人的说法,我只好被迫反击一下罢了。    在机场,偶尔看到季先生号称自己最满意的自选集,里面有一本佛学论文集,是我早有耳闻的,虽然人世间的规律常常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但想来以九十岁高龄而自选,人世间种种早该看破放下,大约是不会令人太失望吧。         其实也确实没有让我太失望,除了我觉得有问题的地方外,其他部分都算不错,应该说是学风朴实基本功扎实——那不是跟我的题目矛盾了吗?         所以我用季的无知而不是无知的季。         季先生的优势,或者说,赖以成名的学问,或许重点在语言学,其他地方造诣有多深,可能要打个问号——这只是我的猜测,因为我不搞那些学术,也没时间去搞清楚那么多事,我的探讨只涉及他论述的佛学部分,桥归桥路归路,只是就事论事就好。         他的学术地位与声名,不管是被称呼过的大师文化大师或者圣人,都与我既无涉也无关,本文不谈及那些,只想对他的一些话本身做些探讨。    说他无知,是指他在谈很多佛学理论的时候,并没有深入研究,可以说是浅尝辄止浮光掠影,能不能算是仅得皮毛,我都不敢定论,因为,一些地方,实在是肤浅的很无奈,让我怀疑他到底有没有花哪怕一点点时间去了解一下佛学的理论。如果只是一个其他研究方向的普通学者或爱好者,也许无伤大雅,但是,作为一个佛学研究者,已经要出专门的佛学研究选集了,又在这个领域里泡了几十年,怎么说都有些不合适。         说他轻浮,是指他下结论时,过于轻率,在没有任何证据与逻辑证明时,就轻率的相信自己的感觉与莫名其妙的推断。我不知道这是没有经过严密逻辑训练者的通病,还是季羡林的个人缺点,或者是他只在这个领域里才出现的问题,但是,如果以一个严谨学者的标准来衡量的话,这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原谅的。    下面我就这两个评判举些具体的例子,来支撑我的说法。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第一个例子。         书中第一篇,题目叫做“释迦牟尼”,在讲述释迦牟尼生平,提到三十七道品时,就很轻易的下了一个结论:“释迦牟尼佛不可能对自己的学说做这样系统的阐述,这样的系统化显然是后人做的”。         我很奇怪,季老先生会不会觉得以自己的思维水平,在自己的一生中,做不到对自己的学术见解进行系统化总结,或者他以为他能而释迦牟尼不能,因为他比释迦牟尼佛多活了几年。释迦牟尼佛仅仅活了八十岁,传法不过四十九年,而季先生的寿命与教学时间明显更长久,所以释迦牟尼“不可能”“系统化”。这是什么道理呢???    ——一个人,教学工作长达四十多年,还不懂得系统化,还不懂得总结,这是什么样的人?世界上真的存在这样的人吗?         我们的季老先生,由何得出释迦牟尼佛不可能的结论的呢?         不得而知。     我当然无法猜测季先生的思路,我只能说他得出这个结论太轻率,还不能说他无知。    
  第二个例子。         在谈及原始佛教起源的时候(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他认为作为一个太子的释迦牟尼,“会有什么宗教需要呢?他又会怎样了解群众的宗教需要呢?这样的一个人绝不会悲观到要出家的程度,事实绝不会是这样子的。他自己必然受到了一些痛苦,至少是在精神上受到。”,可以说,这部分推断还是符合常理的,虽然不能算是正确与逻辑严密。         很可惜,下面他又开始自作聪明,轻率下莫名其妙的结论了。他作出的结论是:“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民族压迫,他的悲观主义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比较普遍的情绪”,怪了,刚刚您还说他没办法了解群众的需要,这里怎么又说他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情绪呢?刚才说太子与民众有隔阂,现在怎么又忽然官民一家了呢?         好吧,我们就算这是语气问题,季先生并没有那个意思,可是,难道季先生真的不明白人的思想是活的,随便什么事情都可能引起对生命的思考吗?难道真的除了“民族压迫”,释迦牟尼就没有任何可能性产生想寻找生命的真理,世界真理的想法吗?         那么。西方近代那些出身贵族阶层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们,都是怎么出现的呢?         这个结论,是不是又做的过于轻率了呢?         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是六五年,季先生五十四岁,一个生逢乱世、年过半百的人,居然还是这样的思维水平,未免有些令人失望及迷惑了。    
  第三个例子。         在“关于玄奘”的开头,以及在其他地方,季先生都说了这样的话,“禅宗甚至可以说几乎完全是中国的创造,它实际上已经走向佛教的反面”,这样的说法,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佛教内部的理论。任何一个稍微了解一些禅宗修行方法的人,都会知道禅宗与佛教理论的密不可分。初祖达摩的“楞伽经”印心,六祖惠能的“金刚经”印心,以及“通宗不通教,开口便乱道。通教不通宗,犹如独眼龙”的评判,都是很明白显示出,禅宗只是在表象上更换或者推进了教学方法修行方法,说是改革倒比较符合事实,“走向反面”,未免太夸大其词信口开河了。         这个问题,季先生在后面一篇文章中,也提到了一次,可惜还是主观臆断,没有拿得出手的依据。他所谓的依据,不过是禅宗的一些“呵佛斥祖”行为,使他产生了误解。而“呵佛灭祖”,不过是禅宗为了破“执”偶尔为之的一个小小手段而已,走向反面从何谈起呢?         这样不深入研究,仅仅根据一些表象上的东西,就轻易下这么大的一个结论,未免既轻率又无知了吧。  
  第四个例子。         在谈到玄奘以及一些出身类似的儒家教育背景的人为什么出家时,季先生总结道:“他们中有些人世家地位逐渐降低,命运乖舛,因此就转入佛教以求安慰”——很奇怪,他直接就把深厚儒家学养的人转入佛家的原因归入寻求安慰。这不是他偶尔为之,别的地方也这么说过——他为什么不觉得是那些人为了追求更高深的哲学素养,求知欲驱使呢?         那么,那些做宰相也学佛的人如何理解?玄奘后来被唐太宗多次劝说还俗做高官而坚辞不就,又如何理解呢?唐太宗可是有请他做宰相的意思啊。“帝又察法师堪公辅之寄,因劝归俗,助秉俗务”,“每思逼劝归俗,致之左右,共谋朝政”,地位够高了吧?能被雄才大略的唐太宗如此欣赏,大约是玄奘祖上无论如何不可能拥有的发家机会了,好不够安慰?他为什么不抓住,还需要在佛教里寻求什么安慰呢?季先生提到过的梁武帝又如何理解呢?难道他还没被侯景做掉的时候,就已经“地位逐渐降低命运乖舛”,需要安慰了么?         很明显,季先生太以世俗或者太以自己的心思琢磨别人,忘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心理模式,未必只有受伤疗伤二途。他似乎也不了解现代心理学中的一个简单道理:人除了安慰自己,也有提高自己的心理需要。         很显然,季先生又一次“想当然尔”,把自己的主观推测,当成了客观真理。         差不多够用了吧。    
  纵观全书,这样主观臆断的地方很多,他常常在有多种可能性时,就随意的按照自己的想象与猜测,就断定只有一种可能性——须知,我们可以大胆假设,但是一定要小心求证,没有证据就随意下结论,是做学问的大忌。你可以那样拿出自己的观点,即使错漏百出,也无可厚非,但是对不起,请你同时拿出你的证据,否则,就是不负责任的乱说。很遗憾,作为一位老学者,多次发生这样的基本错误,是很不应该的。    季先生在谈及佛法的时候,说到以下一段话,算是我说这么多废话来“攻击”他的缘起,季先生的话是:“乍一看,真是深奥得很,实则破绽百出,想入非非,故弄玄虚,强词夺理”。    我不知道季先生以数十年的学术功底,如何得出了这样情绪化的结论,且不谈他的说法到底对不对,单只就学术研究而言,对自己的研究对象,作出这样情绪化的评述,就非常的不慎重不尊重,既不尊重学术研究,也不尊重自己的人格了。我看他这样的说法,才是真正的“强词夺理”吧!    搞学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摆事实讲道理,用客观的分析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的情绪性语言,出现在这样的大学者文中,出现在一位八十岁的老学者笔下,出现在正式发表的论文里,无论如何,都不是件值得尊敬的事。    很可惜,无独有偶,在“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教的形成”一文中,我们的季先生有一次犯了类似的错误。    在谈及“什么叫佛性问题呢?就是人能不能成佛的问题。”时,季先生说:“在我们看来,这个问题。。。荒诞不经,滑稽可笑”。    我不知道怎么来评述季先生的语言问题了。如果他认为这门人类历史上的瑰宝,人类思想史上最广博深邃的学问,任何一本讨论人类思想文化史的著作都不能回避的、人类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这么不堪,这么无聊,那又何必研究呢?一位专家,这么不尊重人类的思想成果,这么不尊重自己的研究对象的,在我有限的阅读范围里,似乎是第一个。    即使你自己的思想并不同意佛学的理论,即使你认为那是绝对错误的思想,你就直接说人家错误然后论述错在哪里就行了,也不能用这样的口气来对待一门学问吧。如果坚持唯物主义的人,对待唯心主义以及其他思想派系,都使用类似的口吻及态度,都这么不尊重别人的研究成果,我不知道季先生凭什么要求别人尊重他的研究成果?    
  且慢,季先生还没完,还有更牛的说法:“为了麻痹善男信女,扩大自己的地盘,巩固自己手中的经济,必须提出这个问题,而且必须给以回答”——闹了半天,佛家就是为了这些原因而存在,“欺骗、地盘、钱”,这个惊天结论,恐怕是世界学术史上最惊艳的结论了吧?!    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人敢下这个结论,还有什么学问什么信仰可以这么做结论的。    季先生真的是好大的胆子,这难道是文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遗风吗?要不然怎么敢如此轻率?诚然,任何宗教信仰,在现实世界里传播的时候,都会涉及到这三个问题,都无法避免的遇到这些问题,但把一个宗教的核心问题全部归结为欺骗、钱、权力的,把一个宗教信仰与这些内容挂钩到这么紧密程度的,恐怕除季先生的“想入非非”奇异思路外,也很难有人敢这么说的吧。    仅就这一点而言,季大师,果然不愧为大师。    且慢,别急,没有最牛,只有更牛,季大师还有超更牛的结论。    “禅宗之所以能长久流行于中国,其原因也就在这里。密切配合阶级斗争为统治者服务。”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禅宗在季先生的笔下、眼睛里,似乎已经成了统治者的帮凶了,都在搞阶级斗争了。    我已经懒的为这个结论讨论了,也懒的引用禅宗发展历史了,我只想问一句:禅宗在唐朝大发展,是怎么为统治者“密切配合”服务的?宋朝时又如何为统治者“密切配合”服务了?明朝呢?清朝呢?照季先生的意思,文革或者中国搞阶级斗争为纲最严重的时候,应该是禅宗最得宠的时候,应该冲在前面做打手才对吧?而禅宗之所以在建国以后发展的不好,就是没做好打手或者帮凶的缘故吗?    真是岂有此理。    
  季先生当然可以说,统治者的支持,对一个宗教的发展壮大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宗教发展,必然会给政府解决一些问题,但是他又犯了以偏盖全,目无全牛,想当然,轻率的毛病,把所有原因都归结到这一个问题上。    对一个大学者来说,这恐怕是无法原谅的缺点了。    您还别说,季先生的信口开河似乎已经是他的习惯。    “禅宗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最有名的,也是最简便便宜的。禅宗流行时间特别长,地域特别广,难道是偶然的吗?”    ——怪了,刚才他老人家总结的原因还是“密切配合阶级斗争”,这会儿怎么就变了呢?这变色龙是不是也太快了些呢?    呵呵当然不偶然,但原因绝对不会是季先生所以为的。还需要我再说什么吗?居然连这么简单的一个比喻都搞不清楚的人——恐怕世界上没有几个人会真的不知道那是个比喻吧——作为一个做了一辈子学问,以佛学学者著名的人,让我说什么好呢。    大约只能无语吧。    如果从上面这些例子,还不能看出季先生的无知,那我就再举几个。    在“关于玄奘”一文中,他引用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里玄奘法师临终时的一段,最后一句是,“法师又云:‘玄奘一生以来所修福慧,准斯相貌,欲似功不唐捐。信知佛教因果并不虚也’”。    然后我们可爱的季先生的结论来了:“这显然就是成佛的意思,玄奘大概自己相信,他这一死就涅磐成佛了”。    很遗憾,这句话充分暴露了季先生关于佛法的研究水平和了解程度——基本上一窍不通,恐怕连一知半解都不够资格。    注意,我说的是佛法,不是佛学  
  很奇怪,即使季先生不懂佛法,应该不会不懂文言文吧,怎么会不明白其中的差异:因果不虚,距离成佛,明摆着完全是两个说法,差别也太大了吧,季先生是怎么给统一起来的呢?人家玄奘法师什么时候有自己成佛的意思了???!!!    由此看来,季先生对佛法里如何成佛,什么是佛,基本上是根本不了解了。研究佛教的人,对于最基本的教义“什么是佛”都搞不明白,这学者做的,也忒轻松自在了吧。对一件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事情,说三道四,甚至说了一辈子,还居然成为专著——呵呵,这世界上的事儿还真是蛮有趣的。    我们再帮季先生找个辙,算他信口开河随口来了一句,并没有认真思考自己那句话的意思,那么,在佛学最重要的基本理论成佛问题上,犯这样明显的错误,是不是太轻率了?作为一个老学者,是不是太轻浮了?    另外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我都一直没好意思提,因为觉得特没劲儿。季先生在谈及“佛”的时候,多次使用“如来佛”这个词汇。    凡是对佛学稍微了解一点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是个有问题的说法。    如果是在写一篇普及知识的文章,当然可以用这种老百姓习惯使用的,约定俗成的问题词汇,但是,作为一个学者,在写作一篇论文,而文章的读者,很显然也是专业人士的时候,还使用这样的词汇,如果不是不懂得,那除了说明作者的写作态度不严谨,过于轻浮,我实在想不出别的理由了。    综观全书可以看出,季先生在谈历史,谈考据,谈具体知识问题时,显示出了一个严谨学者的风范,显示出了细心周致的思维,很可惜,他并不能把自己的优点贯穿于全部的治学中。遇到佛法稍微深入一些的地方,他就立刻暴露了自己的短处,开始用一种完全不了解也不屑于了解的态度去讨论问题。这对做学问来说,恐怕是非常致命的问题了。连自己要谈的问题都没有深入了解,甚至不稍加了解,就开始大肆发表意见,这大约只能叫做大放厥词了吧。    请原谅我会在原本冷静的叙述中,越来越有些情绪化的倾向,不是愤怒,那是孩子们做的事情,我只是觉得奇怪、纳闷儿,奇怪到我忍不住不笑的程度,难道他不知道在做结论之前要先学习考证的么?还是他已经觉得自己掌握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可以随意对别的东西横加指责任意评判呢?    那么为什么在一些问题上他显示出的思辨水平,到了佛学上,会变的如此低劣?或许,只能用先入为主,主题先行的原因来解释了。    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害死人啊。    
  当然,佛学问题上的无知与轻浮,不能抹杀与掩盖季先生在其他方面的成绩甚至成就,那些方面的学问我一无所知,没有办法评论,只希望是他的实至名归,而不要像那位靠写辩证唯物主义物理学拿到院士的人一样,总喜欢在自己不明白的领域里充当专家,以为自己在一方面懂了,就在其他方面都懂了。    我们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有限,充其量也只能做一方面的专家。对一个人来说,懂得适可而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古训,毕竟是颠扑不破的,不管是学者还是普通人。可惜,最怕的是,以不知为知,还当作真理到处宣扬,致使谬种流传误人误己,就无可奈何了。    希望我的说法只是误解,以及杞人忧天。  
  我操,你在自吹自擂啊!
  季老的成绩又不是你一个人评价出来的,你说不好就不好
  这书没看,要是原文真这样说了,那他对佛法的理解确实太肤浅了……
  给楼主讲的小故事:  吉祥一岁以前经常尿床,  当他大学毕业时,他叔找个媒人为他介绍女朋友。  媒人问他叔,这孩子怎么样?  他叔说:我这侄挺好的,名牌大学毕业,一表人材,就是尿床。
  学者就是学者,如果没有实证,就算再给多少年,也无法理解宗教的深义的。  赞叹楼主!
  补充一句,即使你在自己的领域是大师,在其他你不了解的领域也是个普通人。赞楼主一个。
  说的事情是不谬, 可你就不能不用醋溜白菜的语言?    学佛学到你这样, 也挺茫然的.
  老兄,我估计你学佛学到后来只看见人家的缺点,你睁大眼睛看看,那是转帖。不是我写的。不要没看仔细,第一件事情就去找毛病。而且我看这篇文章的作者也分析的很中肯,对除佛学以外的季老的著作都是认同的。没有一概否定。我怎么看不出有酸的味道?而你就看出来了?这只能说明你自己内心不清净。好比一个小孩看到A片感到很好玩,大人看到A片就想干坏事一样。只能说明小孩的心非常清静,没杂念。即使那个大人嘴巴上我不看,也没用。佛法是心法,首先反省的恰恰应该是自己。
  问个问题哦~~所谓实证是不是就是指禅定啊~~
  作者:圆妙吉祥
回复日期: 13:01:00
      老兄,我估计你学佛学到后来只看见人家的缺点,你睁大眼睛看看,那是转帖。不是我写的。不要没看仔细,第一件事情就去找毛病。而且我看这篇文章的作者也分析的很中肯,对除佛学以外的季老的著作都是认同的。没有一概否定。我怎么看不出有酸的味道?而你就看出来了?这只能说明你自己内心不清净。好比一个小孩看到A片感到很好玩,大人看到A片就想干坏事一样。只能说明小孩的心非常清静,没杂念。即使那个大人嘴巴上我不看,也没用。佛法是心法,首先反省的恰恰应该是自己。    ----------------------------------------------------------  既然是转贴, 那么就没有说你哈. 我不学佛, 无所谓清不清静, 你如果学, 那么你自己清不清静是要反省的.你看A片什么感受? 觉得很好玩么?  
  作者:圆妙吉祥
回复日期: 13:01:00
      老兄,我估计你学佛学到后来只看见人家的缺点,你睁大眼睛看看,那是转帖。不是我写的。不要没看仔细,第一件事情就去找毛病。而且我看这篇文章的作者也分析的很中肯,对除佛学以外的季老的著作都是认同的。没有一概否定。我怎么看不出有酸的味道?而你就看出来了?这只能说明你自己内心不清净。  ---------------  吉祥,转载这种涉是涉非的文章,你的内心清净吗?
  我倒觉得楼主的心是平等、清净的。    小孩看A片确实觉得好玩,无染、清净的心去看则是如风吹云散般自然。    但清净觉不是视而不见,作为修行人,于佛法不合的难道就不能提出来?    如果释迦牟尼在世,对于不懂提问题,不敢提非议的弟子,也是无法教导的,一句“清净无为”断送多少证法的机会!
  季先生的学术名望,与他对佛学的理解水平,其中的差距,是令人惊讶的。
  作者:Dennygo
回复日期: 16:52:00
      我倒觉得楼主的心是平等、清净的。  --------------------------------      但清净觉不是视而不见,作为修行人,于佛法不合的难道就不能提出来?  --------------------------------  一、以无知与轻浮来评价季先生,动的是嗔恚心,为三毒之一,  
是修行者之大忌,怎能说是平等与清净?!你这样为楼主辨护,是害他!  二、清净觉不是视而不见,这是对的,  
看出与佛法不合,这是“善分别”,也是对的,  
但是一旦“提出来”(反驳),就是心“随分别起”,这就大
错了!这就是不清净!  三、你接着狡辩吧,我绝对挥棒子!  四,好好想想我写的二,把一层层想清楚!        
  遇到学术质疑,就质问其“心地是否清净”,斥之为“嗔恚”,没有道理啊。    学术地位能靠这种手段维护吗?
         作者:艮背行庭
回复日期: 22:43:00
      遇到学术质疑,就质问其“心地是否清净”,斥之为“嗔恚”,没有道理啊。        学术地位能靠这种手段维护吗?  --------------------  背既艮,想头也抬不起来,看东西也不方便,驼兄看清楚,是楼主先指责别人不清净!  尽量把背伸直再看,好不好?哈哈…
  与艮兄轻松一下,别在意。
  别打架,大家都眼睛亮点,我也是转帖。上面写的清清楚楚的。更不能侮辱人,如“背既艮,想头也抬不起来,看东西也不方便,”这种话说出来就显的嗔恨心实足,甚至无教养之嫌,只会让非学佛人笑话学佛人。
  艮,有山、坚固、止的意思,没有驼的意思啊?    俗部啊,我个人背也不驼的,但是脾气是有点“艮”的,哈哈。    理解你维护师长的心情,也理解你的想法:  我佛学精通,看你们谁敢说话?我抡死你们!    老兄啊,你老棒子再厉害,舞得密不透风,可能把你自己的问题遮住,能把季先生的那些问题遮住?    你老兄的那个“尿床”的故事我懂。老先生已逝,很多事情点到为止罢了。
  作者:艮背行庭
回复日期: 23:42:00
      艮,有山、坚固、止的意思,没有驼的意思啊?  ----------------  艮兄有所不知,我是对“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一句作一新解,既是“不见”,就可引伸,因为你“不见”是谁在先。另,艮背二字,乃驼背之雅称,语出《俗典》,清人范山农著,有开明书局本,不是我杜撰,哈哈…
  作者:艮背行庭
回复日期: 23:42:00
   你老兄的那个“尿床”的故事我懂。老先生已逝,很多事情点到为止罢了。  -------------  哈,厚道!大得我心!    
  作者:圆妙吉祥
回复日期: 23:37:00
      别打架,大家都眼睛亮点,我也是转帖。上面写的清清楚楚的。更不能侮辱人,如“背既艮,想头也抬不起来,看东西也不方便,”这种话说出来就显的嗔恨心实足,甚至无教养之嫌,只会让非学佛人笑话学佛人。  --------------------  吉祥看清楚,我在佛门外!  无爱无恨,那还叫人?  但切记,你们不是普通人,你们是佛子!
  作者:俗部
回复日期: 19:53:00
      作者:Dennygo 回复日期: 16:52:00           我倒觉得楼主的心是平等、清净的。    --------------------------------          但清净觉不是视而不见,作为修行人,于佛法不合的难道就不能提出来?    --------------------------------    一、以无知与轻浮来评价季先生,动的是嗔恚心,为三毒之一,     是修行者之大忌,怎能说是平等与清净?!你这样为楼主辨护,是害他!    二、清净觉不是视而不见,这是对的,     看出与佛法不合,这是“善分别”,也是对的,     但是一旦“提出来”(反驳),就是心“随分别起”,这就大      错了!这就是不清净!    三、你接着狡辩吧,我绝对挥棒子!    四,好好想想我写的二,把一层层想清楚!  ----------------------------------------------------------  季老既不懂佛, 也不必做此言说, 博大精深的佛法还研究不过来, 有时间管这俗事. 转贴的佛子啊, 你心里是怎想的? 我已经在笑你了.  
  我认为这个转帖很有必要。我也是思考再三才转的。我佩服季老的人品和求学的作风,这是不用怀疑的。但这仅限于他所专长的方面,而这种考据用在佛法上则根本行不通。只会让更多人误解佛法,而误解佛法,在佛门中是非常严重的事。如果是佛子必定相信因果报应,引人入弯路,必定下地狱,不光是师傅下,所有学他的徒弟通通下地狱。这种公案在佛教中比比皆是。实际上在佛教里看来,只有季老关于他对佛学的论述还存在世上一天,他就别想从地狱中出来。以此造成的等流果就是地预报受尽后,转生为人,因为习气使然,生生世世会谤佛谤法,然后再不断入地狱,如此周而复始永无停止之日。这在百业经里说的很清楚。而且佛陀说的很清楚,末法时代真正坏灭佛法的人并不是外道,外道没这个能力。佛法就好比狮子,狮子一吼,百兽脑具裂。即使狮子死了,百兽也不敢食其尸体,这种毁坏狮子的还是狮子身上虫。你是那些相似佛法,附佛外道才是真正毁坏佛法的原因。比方说在近代社会上公认的大家欧阳竟无,吕淳等所谓的佛学大家,文化名人在佛门里实际上大家一致公认的就是外道。佛法的真义就毁在这些一天到晚研究佛法的人的手里。因为他们从不实证。比如说一个最重要的修行就是谦卑,但几乎都是狂妄无知。甚至末期还自称弥勒,观音,一天到晚喝酒卖弄。所以研究了一辈子的佛法最后的结果都不好,死相很难看。一点都不自在,还不如老实念佛,老实做人的老太婆,老爷爷。你佛法修行的怎么样,等你临死的时候就看出你的真功夫了。有的所谓的大家到后来是癫狂而死。就是因为这种相似佛法太多了,所以我们要择法眼,并不因为他有个光环就认为它各方面都行。如现在的萧平实,自称研究佛法到什么什么了,还自称到什么什么果位了,被所有的高僧大德认定为大魔头,现在自己也动不动癫痫发足。还有青海无上师,连胜活佛等。你说他们不懂佛法?不可能,懂的非常多,100句话里有99句式真的,还有关键一句是假的。这句假的就可以让你学的人跟他下地狱。佛法上的正见太重要了。佛陀亲口说,宁可破戒,不可失正见就是这个原因。对于那些研究佛法的学者因为自身名望比较高,所以他的一言一行很容易对人产生影响。何况季老的佛学论著现在写成书到处畅销。如果不更正他的观点,有多少人会被误导?有多少人会因此犯下谤法谤僧的罪过?谤法谤僧的果报就是地狱。有的人说不要吓我们,我们不是佛教徒,这个果报并不是说你是佛教徒才受报,非佛教徒不受报了。因为我们认为因果报应毫厘不爽。只不过佛教徒这样做现世就有报应,来的比较快而已。非佛教徒不太感觉的出来,不明显而已。但死后下地狱确实是明白无误的,你可以补相信。但佛脱在经典里就是这样说的。这种情况可以看楞严经和地藏经。所以转帖让更多人特别是初 学佛的人,不要去看季老关于佛学的论述,确实比较糟糕。但季老另外的还是让人尊敬的。写这篇文章的人也没否定。是比较理智的,但季老对佛学的理解确实比较可笑,也确实是连基本常识都不懂,想当然的意味太重了。
  楼主欠骂
  和版主对着干!    呵呵...............
  吉祥:  你学佛学来学去就学到这么点东西?象你这样的下根器,还是还俗吧,修不出来的。  如果你不相信,我们可以试一试,我就你帖子中的内容发问,你来一条条回答,怎么样?  吉祥,你妈妈喊你回家娶媳妇!  回去吧!
  楼上的修养实在太差了,我是就事论事,对你的意见从不进行人身攻击,你看你说了什么话。    “象你这样的下根器,还是还俗吧,修不出来的。”  -----------------------------------------------------------  你主管臆断,我根本没出家,也不存在还俗的问题。你从哪个地方得来的,除非你脑子有问题。      “吉祥,你妈妈喊你回家娶媳妇!”  -----------------------------------------------------------  这是什么?我想稍微有点修养的人也不会这样说话,这叫无理谩骂。像你这样的人即使把佛法说的天花乱坠谁相信?有这种修养的人还能认为自己学的很好,那叫糟蹋佛法。事实上就知道你根本不配学佛,更别说说法了,经典从你口里出来都被你污染。  “如果你不相信,我们可以试一试,我就你帖子中的内容发问,你来一条条回答,怎么样?”      ===========================================================  这又算什么?这叫好好的讨论佛法,提出意见,还是用佛法来进行人身攻击。或者用佛法来争强好胜。明白这玷污佛法。佛法从一个贡高我慢的人的嘴里说出来就带毒了。我宁可不听。  
  作者:圆妙吉祥   ---------------------------------  别去答理了,四十二章经怎么说来着?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作者:Dennygo
回复日期: 14:22:00
      作者:圆妙吉祥     ---------------------------------    别去答理了,四十二章经怎么说来着?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  -----------------------    好,有你的佛言一句就足够了!  佛是如何对待骂的?佛默不对。你们是怎样对待骂的?!耿耿于心!连这最基本的都没学会,你们不该好好反省吗?!
  作者:圆妙吉祥
回复日期: 11:24:00
      这又算什么?这叫好好的讨论佛法,提出意见,还是用佛法来进行人身攻击。或者用佛法来争强好胜。明白这玷污佛法。佛法从一个贡高我慢的人的嘴里说出来就带毒了。我宁可不听。  ----------------------------  吉祥,受不了啦?  嘿嘿,我施的是薜苈手段,显的是菩萨心肠!  想想你最后一句话的错误!  是因人舍法,还是依法不依人?  想想这句话是谁说的,再决定是否“宁可不听”!塞住耳朶就听不见师子吼吗?
  怎么还会有人标榜自己是菩萨心肠?我是没这个脸。没有那个菩萨会说自己又菩萨心肠吧,谦虚点最好。把子说成菩萨心肠,我是一点都看不出来。像你这样故意喜欢显示自己的人最好就是当做没看见,不要理,越理越认为自己了不起,越理越兴奋。你慢慢在这里狮子吼吧。我又忘记了你怎么配狮子吼?
  哈哈,只要你有违佛说,我就一定吼,让你三月耳聋!  
  不好好修行,出来搬弄是非,你们的心哪,哪一天才能清净呢?
  佛法个鸟,所有自诩懂佛法的都是些忽悠人士,在中国就没有真正的佛教!
  我同意上楼的同学,呵呵,佛学,到时什么,难以说清楚
  如果季羡林真有如此谤佛,那真让人失望,那真会害人不浅啊,这样会断了多少有慧根的众生啊,阎浮提众生刚强不化,本来已经很难度化了,哎.......  “圆妙吉祥”请停止跟众生的争辩吧  释迦摩尼在世的时候已经说过了,佛学不会毁在外道,反而是毁在自以为了解佛学的人手上,这是注定的事
  哈哈, 我再来鼓噪一下, 楼主用心是好的, 转的这文章实在是不堪.    
  作者:fish8254  -------------------  你错了,不是中国没有真正的佛教,而是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佛教,只有悟道者、修行者,我们这些懂点佛法的人也不是佛教的,而是跟随释迦牟尼学法的人,释迦牟尼说过他要创教吗?    释迦牟尼只说法,不立教,你连这个都不懂还说出“佛法个鸟”、“在中国就没有真正的佛教”这些言论……好好读书再来说事哈
  挑刺是要勇气的,但更需要的是实力。即以帖主所挑第一刺为例:适见季老的淹通与高识。帖主所持,无非以今律古、以己准人的所谓“系统化”而已,其识见之高低、持论之优劣,明眼人一望而可知矣。第二刺,不知帖主是对佛教产生的背景模糊呢还是有意回避,全然不管彼时彼地万国林立、等级森严、种族倾轧,释教与婆罗门教及原始佛教之间曾经剧烈冲突的事实,为曲成其说,竟然将后来职业的某某家某某家拖出来瞎比划,真真是“风马牛不相及”了。第三刺,佛家“三宝”,五祖、六祖身后,禅宗几人能持?后贤如百丈怀海设百戒尚不能拯其敝,其世俗化、生活化的特点,分明走向佛教、甚至宗教的反面。将其与佛教旁支如喇嘛、小乘诸路相较可看得更加明白。第四刺,简直不足与辩,季老说“有些人”,并未将话说死,帖主未曾细看,楼主也未曾细看。
  作者:wufengwuyu
回复日期: 11:31:00    挑刺是要勇气的,但更需要的是实力。即以帖主所挑第一刺为例:适见季老的淹通与高识。帖主所持,无非以今律古、以己准人的所谓“系统化”而已,其识见之高低、持论之优劣,明眼人一望而可知矣。第二刺,不知帖主是对佛教产生的背景模糊呢还是有意回避,全然不管彼时彼地万国林立、等级森严、种族倾轧,释教与婆罗门教及原始佛教之间曾经剧烈冲突的事实,为曲成其说,竟然将后来职业的某某家某某家拖出来瞎比划,真真是“风马牛不相及”了。第三刺,佛家“三宝”,五祖、六祖身后,禅宗几人能持?后贤如百丈怀海设百戒尚不能拯其敝,其世俗化、生活化的特点,分明走向佛教、甚至宗教的反面。将其与佛教旁支如喇嘛、小乘诸路相较可看得更加明白。第四刺,简直不足与辩,季老说“有些人”,并未将话说死,帖主未曾细看,楼主也未曾细看。    ---------------  他们哪有这眼光这水平!  他们只知道固执我见,任何人对佛教提出任何批评,他就坐立不安!
  这年头多的就是什么都懂的大师,有除了物理什么都懂的物理学家,古人不轻易写书,现代人哪怕是一点点皮毛也要吹得神乎其神,恨不得洋洋洒洒写上几箩筐,愚痴,误人子弟!
  先看看季老这本书在说吧!今天不评论!
  季先生是印度文化、文字学大家,并不专是佛学家。  而且,楼主确实是标题党了。对亡者还是要厚道些好。
  我觉得季老确实堪称大师,是学术大师。
  季老是很实在的人,他竭力推脱国学大师的帽子,是对的,因为名不副实。他的专长不在国学,而是语言学和印度文化。但我们政府在某种政治要求下有意无意的说他是国学大师,季老实际很反感。这恰恰说明在我们政府领导下所谓的大师几乎已经绝迹了。政府教育的失败是很没面子的事情,那些大家都是民国的时候培养起来的。没有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体制下培养起来的。政府没脸啊。所以那个温总理也三番两次的去看季老。都是政治需要。而后走的任老也不是国学大师。都是在我们这个僵硬体制下培养出来的还稍微有点良知和独立精神的学者。
  LZ更没有资格谈论佛学
    你连做人的基本素养都没有
  其实吧,人家季老确实是搞学术的,用人家自己的话是科学。  治学很严谨,人也很谦逊。  某些人为了某些目的给季老很多光环,季老也极力推掉。  这些光环其实也很正常,人家毕竟有很多学术成果。  但不知道谁为了啥目的,把个“佛学大师”的帽子给人家季老扣上了。  于是才有了.........
  实际上季老一辈子不想被名声所累。自己也说过很经典的一句话。这辈子想见得人没见到几个,不想见得人到见了很多。特别是那些政府官员,攀附季老,就是附庸风雅吗。季老不好明说而已。季老研究的领域实际上合国学没多大关系,他的著作里和国学相关的不多,系统性的更是没有。现在倒好了,大家都这样认为了。这叫盲从,被政府耍了多不知道。季老对于这个国学大师的名号不知推了几遍。没办法,现在全国人民都这样认为的。你看看现在国家在中学语文里面减少鲁迅的文章就知道为什么了。鲁迅是中国的斗士啊,针砭时弊的民族脊梁。现在政府在干这种事。所以让季老有这个头衔,也是理所当然的。我没带感情色彩,实事求是而已。如果大家看了杨三石转的南老师即兴演讲的那篇明辩之,笃行之就能够看出来真正的国学是那方面的。说句实在话,季老谈这些不可能谈到这个深度。
  作者:Dennygo
回复日期: 20:36:00
      作者:fish8254    -------------------    你错了,不是中国没有真正的佛教,而是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佛教,只有悟道者、修行者,我们这些懂点佛法的人也不是佛教的,而是跟随释迦牟尼学法的人,释迦牟尼说过他要创教吗?        释迦牟尼只说法,不立教,你连这个都不懂还说出“佛法个鸟”、“在中国就没有真正的佛教”这些言论……好好读书再来说事哈    ==================================================================  我是因为这个社会给佛教里的迷信思想害得太深才说这话的。看到那些在庙宇里在道场里的愚蠢的人烧香拜佛乞求佛保佑他们,一边在社会上为非作歹,善恶不分,美丑不分,是非不分。  改革开放后宗教政策的改变本来是个好事,但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佛教已经彻底沦为ZF创收鸡滴屁(搜刮民脂民膏)的工具,而老百姓对佛教本质的迷信与误解也越来越深,民众的思想越来越腐化堕落。假如烧香拜佛、捐钱供果真的能让佛与菩萨保佑他们,我想那些人能做罪恶滔天的事,佛对于当下社会的人来说,宁愿是一个庇护伞而不是引领者!  在这种大环境下,本来佛教徒应该做的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事,但君不见,现在的绝大部分佛教徒已经沉沦到什么地步了。“佛祖穿肠过,酒肉心中留!”佛教徒只是赚钱养家享受物质生活的一个职业而已。而寺庙道场更是充斥着铜臭味。    我说的话是太绝对,这一点我承认我不对。但希望你们这些真正的学佛者,把自己的学业先放一放,去解救那些误入歧途的信佛者吧,引领他们走上佛学的正途,这岂不是更大的功业!  很多信了佛的人只知道迷信与盲从,自己从来不用脑思考是非善恶,我们这些局外人是很难改变他们的。从小到大到现在,我的环境里出现那么多信佛的人给我的感觉跟邪教没什么不同,不同的是被ZF承认并利用其控制民众思想的工具而已。    所以,还请真正的学佛者------少谈些理论,多造些功业!
    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诌曲,日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净,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坛经&定慧品第四.    呵呵,佛徒?我没见到.佛家的智慧本渡的即是心厄.却不是.....呵,要打着释家的旗号也先去温温书吧.呵呵
  惠能大师对大众开示说:“善知识!所谓一行三昧,就是能在一切处,无论行住坐卧都能心行正直。《净名经》说:‘直心就是道场,直心就是净土。’不要只 在口头上说正直,心却谄媚邪曲;不要口说一行三昧而心行不直。只要心行正直,不要在一切法上有所执着。愚迷的人执着法相,执着一行三昧,开口就说常常静坐 不动,不起妄想杂念,这就是一行三昧。作这种见解的人,就如同没有情识的木石一样,其实正是障碍修道的因缘。    善知识!道是要通流,为何反生滞碍呢?心不滞碍于法相,道就能通流;心若执着法相,那就叫作茧自缚。如果说常坐不动就是一行三昧的话,就像舍利弗在林 中静坐,却遭到维摩诘的诃斥。善知识!还有人教人静坐,看住自己的心,观想静止,身体不动,心念不起,从这里下功夫。愚迷之人不懂佛法大意,便在这上面执 着,反而成为颠倒,像这样的人很多。如此教导别人,这是极大的错误。”  -------------------------------------------------  呵,六祖坛经并不难译,只是还是在网上找些白话版的吧.对应一下佛家的经典,大家说下这里有佛徒吗?呵.  
  本来佛教徒应该做的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事,但君不见,现在的绝大部分佛教徒已经沉沦到什么地步了。“佛祖穿肠过,酒肉心中留!”佛教徒只是赚钱养家享受物质生活的一个职业而已。而寺庙道场更是充斥着铜臭味。        我说的话是太绝对,这一点我承认我不对。但希望你们这些真正的学佛者,把自己的学业先放一放,去解救那些误入歧途的信佛者吧,引领他们走上佛学的正途,这岂不是更大的功业!    很多信了佛的人只知道迷信与盲从,自己从来不用脑思考是非善恶,我们这些局外人是很难改变他们的。从小到大到现在,我的环境里出现那么多信佛的人给我的感觉跟邪教没什么不同,不同的是被ZF承认并利用其控制民众思想的工具而已。        所以,还请真正的学佛者------少谈些理论,多造些功业!  。。。。。。。。。。。。。。。。。。。。。。。。。。。。。。。。。。。。。。。。。。。。。。。。。。。。。。。。。。。排
  你说的有道理    季老是语言学家 不是思想家 也不是历史学家 更不是国学家    可惜媒体和政府喜欢造神    无知老百姓也只能顶礼膜拜啦
  用“无知、轻浮”来概括一位老先生,首先就显示出作者的轻浮,对任何人的观点都可以批评,但要有起码的礼貌、尊重
    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作者一再控制用词,生怕引发某些人的无名怒火。但即使这样,仍然激起了这么多人的无名怒火。    真不知道这些人上的哪门子火。就只会谩骂是吧?请问这些骂人的,你们了解佛学吗?这篇文章哪里说错了可否指出来?                  
    作者:waxili
回复日期: 17:19:00
      用“无知、轻浮”来概括一位老先生,首先就显示出作者的轻浮,对任何人的观点都可以批评,但要有起码的礼貌、尊重    ==========================================    学术态度上的轻浮是取决于事实,这个轻浮的事实是存在的,无知的事实也是存在的。    一种轻浮的学术态度,难道能你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它?    因为季先生名气太大了,所以他就一定不是轻浮的了吗?    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礼貌的词语能代替得了轻浮的事实呢?如果有,请您告诉一个词语。      
  有缘者可得正法 QQ
  我一看标题就冒冷汗,怎么能说季老对佛学是无知呢?就是书中有些观点不一定对,也不是无知呀,季老在学术上的成就,有几人能跟他比肩?我也看过佛书,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理解,各人感悟不一样。学术争论是可以,但不能说国学大师是无知啊!
  呵呵,季老头就一投机分子,去德国学印度文字,然后来中国充国学大师,文革时期还是某保守派红卫兵,文革过后,马上换了一张伤痕分子的臭面孔,他这种货色指望他懂佛教,不是有点苛求吗。
  呵呵,诸位老师之中好多都是一副学人的样子,但学生怎么感觉尽会钻字眼来批判别人啊·呵呵,应该是学生见识太过陋浅了吧··
  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反而批本文的作者呢?  如果是对佛教毫无任何信仰,可以反驳作者的观点,以一种辩论应该具备的态度就事论事,而不是就事论人,对作者的人品,动机,目的旁敲侧击。  如果是佛教的信徒,那么这种批驳就显得更没有道理了,季先生对佛教的误解会误导好多人的,业重的要堕入无间地狱的。我们没有必要对作者的德行以近乎完美的标准来要求,维护佛教本是每个佛弟子应尽的职责。《大般涅槃经》里的白衣居士为了护法拿刀持剑与灭佛法的人决一死战,结果身中数箭而亡,以此护法因缘超越多劫的修行,后世迅速成佛,他就是释迦牟尼的前生。
  我看过你说的那本书,名字叫《季羡林说佛》,再看来他的关于释迦牟尼的那片文章后,我觉得他对佛祖身前事迹的有些推断可能过于草率。正如季先生自己在最后所说,他对佛教教义基本一无所知,他只就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和佛教语言本身的研究,所以他的对于佛教教义的评论是不可取的!  LZ也不必如此愤愤不平,相信的人自然会相信,不相信的人说破嘴也不会相信。
  错了 是《季羡林讲佛学》        我觉得名字取的也不对
  我认为,实际上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季先生在他的很多著作中很无奈的收到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而可笑的加入了很多“滑稽的政治言论”。
  佛学不仅是理论,更主要是修证,修证若成功,理论可以全部抛弃。  释迦牟尼的说教(后人叫理论)只是根据人的不同智慧水平,引导人前进的不同高度的一系列阶梯(这阶梯它本身不究竟、存在漏洞,当然需要超越后,才能发现)。  按照释迦牟尼所说,用自己的实践去证实真伪,是历代大德高僧的共同道路,季羡林作为学者,只研究佛学理论(建议只研究语言还行),没有亲身修证,那里能明白。  打个比方,好似一个只见过黄铜、却没见过黄金的人,捡到金饭碗,却根据颜色和重量,认真研究推断出这碗不是好铜!可叹可笑。  大学者是研究学问的,不是拿来供的,楼上许多人,一见季羡林三字,仿佛就是真理化身,迷信权威,实不可取。
  呵,《金刚经》中说:“法尚应弃,何况非法。”《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呵,楼上的光速友先生解得好呀。
  我刚好看完了这本书,论文集吧。说一说我个人感受。    1、季先生讲佛学道理不多,基本上是对文献、事实进行考证的。如提婆达多的流派、佛教流传到中国的路线、佛教文献记录用的是什么文字之类的。  2、LZ所转的帖子,逻辑推理都非常直接、但是论据往往也是根据自己的常理判断,所以,只能叫帖子,不能叫论文,这样的文章是发表不了的。如:  
——一个人,教学工作长达四十多年,还不懂得系统化,还不懂得总结,这是什么样的人?世界上真的存在这样的人吗?  
呃,如果释迦摩尼认为本来无一物了,何必要留存呢?(何况又不是对固定的学生讲的,当时又没有记录)我们从中也可以分析出来很多觉得正确道理吧?  3、关于禅宗,你确实了解的不多,中国的禅宗兴起被誉为中国的宗教改革,与老马丁齐名,不是偶然的,呵佛骂祖只是表象,真正厉害的是把关注点由来世转到当世,而且我们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如武功、书法等与道相通,日常生活的行为有境界之分等等。如果是南传佛教的人到了中国,肯定很不适应的,我们都习惯了。  
欧洲人也笃定不适应,他们的宗教改革着重在成就上,以彰显上帝选民的优越与荣光。(这个可能不太准哈,大概齐吧)  4、上世纪中期的一些书,肯定要写一些定论在里面的,到百货商店买东西还要先喊口号呢,这些衍文肯定要自动过滤掉的,呵呵,老马的宗教观点如果不加上一些,文章铁定发表不了,我们也没的讨论了不是?
      呵呵,一群对佛学无知的人在轻浮地谈论季羡林!
  呵呵,都是徒发劳像。昨天看见少林寺投资2亿,在天津投北少林的事情,不知有何感叹?还是佛骨舍利的法门寺被曲江文化包装之事情?其实三宝中的僧众是佛法在人间的传法之人,用现代流行的活,一切都搞经济了。所以佛法到未法时代。  
季先生并没有自认是佛教徒,看法并无执导人修行之意,只是由于身份,其言论易被公众认识而异。对修行人并没有什么损害,莫去从此争论。  
佛法是出入间法,出的去也要进的来,其实在自心佛性。其它都是幻像。幻非有非无,是自性劳像。所以莫要自寻烦恼。离境即觉。
  LZ做的 很 好,但是还远远不够!!  这欺世盗名的老季在他赖以成名的印地语上也是错误百出!!希望也能够揭发!!
  季老在佛学方面确实是门外汉,但在语言学方面,堪称大师。他对佛法的理解,仅限于他个人思维方面而已。我佩服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也讶异于他的不负责任。
  放下原有的观点,以一个平常人的眼光去看佛学,如季老一样,得出一个实在的结论,哪怕结论有偏也可以理解.  世界上不是人人都信佛,在这个群体之外就都是错的?  以世俗的眼光看待也未常不是一种可信的眼光,科学就是这样世俗而朴实的一步步走过来的,但佛学等等近代却未有大发展.   真佛学一定要经得住世俗之理的推敲.学佛是在做人的基础上,道理必有相通.
  题目用的是重了点。不过楼主可能将佛学和佛教的概念混淆了。
  老季对啥有研究对啥没研究关你啥事啊?  无知是啥?轻浮又是谁定的标准?  佛学是啥?宗教是啥?    咱先把眼睛擦亮,看清世界,认识宇宙再谈其它。
  有个老秃驴跑到一个庙里对着佛祖像吐了一口痰。庙里的众小秃驴大哗。老秃驴道“汝告我何处无佛?”
  民国以后中国无大师,更无大学!国学何在?
  痛快人心,季某地这书我以前看了几眼就知道他是一白痴了,此人一贯拍脑袋想当然,胡说一通,什么大师?我看就是一搞笑大师又不如周之万一,应是捣乱大尸。那么大巴年纪了还不懂装董依老卖老,不是轻浮狂妄,钴含钓鱼又是什么呢?还说不得论不得,愚人随之。这种老家伙明显是装逼的,印度人都不会说的语还研究一番,管它对不对,反正死无对证,正好想当然真是会搞名声。瞎折腾
  季老何其孤也。
  还真没看过季羡林的书,真如楼主举得例子吗,那干嘛出书呢。佛法不是研究的,需要实修。如王阳明讲:知行合一。
  我看过一点《季羡林说佛》这本书,确实很惊讶里面的内容。按理说这么出名的人讲话可以毫无根据,我觉得很意外。里面提到类似于 佛学理论,漏洞百出。但是又没有具体举例子说是什么漏洞。还提到玄奘的关于第八赖耶识的种子的观点,也是用一句话就否定了,说这个简直是自相矛盾的理论。但是又没有进一步论证为何认为是自相矛盾的。  最受不了的是说 释迦牟尼佛祖是个处世圆滑的人。一直以刹帝利种族的优越感自居。还说佛祖 因为看到了 受老病死苦的人和沙门才出家,这种经历一看就是佛教徒编的。但是他没有说从哪些书籍,典故得出的这种结论。不过我想他也很难找到什么证据来证明他的结论。佛教认为众生平等,佛祖本人又怎么会因为出身而有优越感呢?好像他很了解佛祖一样。而他本人也承认没怎么读过佛教的理论。  我认为越是学术级别高的大师,讲话越应该有理有据。这样说我心目中伟大的印度太子,我确实不能接受。  顺便说一下,他的书中说他觉得 释迦牟尼太子出身也很可疑,很有可能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太子,是佛教徒为了好听编出来的。我不记得书中的原话了,但真的是这个意思,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找这本书来看看就知道了。书中引用了很多 马克思 恩科斯的话。来说明唯物主义才是真理。
      这是好帖。终于知道什么是末法时代了。
        初略看了一下,比较同意楼主意见。  季老作为研究学问者,有其朴实认真的一面。可惜只是研究,总也不能真正入佛法之门。我们把背景拉得辽阔一点,就发现这种可惜可憾的事,历史上一直都在发生。以佛教的角度讲,这也是因缘问题,我们如果因此而生大遗憾,反倒是我们自己的挂碍了。    
      大家看看季老下面这段文字,就多少能体会到,季老虽然终生研究佛教文化历史,并没有从佛教中受益。哪怕作为一种很浅的心理开导,都没有。          记母亲去世后的一件怪事    关于母亲,我已经写了很多,这里不想再重复。我只想写一件我决不相信其为真而又热切希望其为真的小事。       在清华大学念书时,母亲突然去世。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赶回清平,送母亲入土。        我回到家里,看到的只是一个黑棺材,母亲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      有一天夜里,我正睡在里间的土炕上,一叔陪着我。中间隔一片枣树林的对门的宁大叔,径直走进屋内,绕过母亲的棺材,走到里屋炕前,把我叫醒,说他的老婆宁大婶“撞客”了——我们那里把鬼附人体叫做“撞客”——,撞的客就是我母亲。        我大吃一惊,一骨碌爬起来,跌跌撞撞,跟着宁大叔,穿过枣林,来到他家。        宁大婶坐在炕上,闭着眼睛,嘴里却不停地说着话,不是她说话,而是我母亲。一见我(毋宁说是一“听到我”,因为她没有睁眼),就抓住我的手,说:“儿啊!你让娘想得好苦呀!离家八年,也不回来看看我。你知道,娘心里是什么滋味呀!”        如此刺刺不休,说个不停。        我仿佛当头挨了一棒,懵懵懂懂,不知所措。        按理说,听到母亲的声音,我应当嚎陶大哭。然而,我没有,我似乎又清醒过来。        我在潜意识中,连声问着自己:这是可能的吗?这是真事吗?我心里酸甜苦辣,搅成了一锅酱。        我对“母亲”说:“娘啊!你不该来找宁大婶呀!你不该麻烦宁大婶呀!”        我自己的声音传到我自己的耳朵里,一片空虚,一片淡漠。        然而,我又不能不这样,我的那一点“科学”起了支配的作用。        “母亲”连声说:“是啊!是啊!我要走了。”        于是,宁大婶睁开了眼睛,木然、愕然坐在土炕上。        我回到自己家里,看到母亲的棺材,伏在土炕上,一直哭到天明。        我不能相信这是真的,但是希望它是真的。        倚闾望子,望了八年,终于“看”到了自己心爱的独子,对母亲来说不也是一种安慰吗?但这是多么渺茫,多么神奇的一种安慰呀!        母亲永远活在我的记忆里。        节选自《忆往述怀》作者:季羡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大家看看季老下面这段文字,就多少能体会到,季老虽然终生研究佛教文化历史,并没有从佛教中受益。哪怕作为一种很浅的心理开导,都没有。                  记母亲去世后的一件怪事  关于母亲,我已经写了很多,这里不想再重复。我只想写一件我决不相信其为真而又热切希望其为真的小事。  在清华大学念书时,母亲突然去世。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赶回清平,送母亲入土。  我回到家里,看到的只是一个黑棺材,母亲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  有一天夜里,我正睡在里间的土炕上,一叔陪着我。中间隔一片枣树林的对门的宁大叔,径直走进屋内,绕过母亲的棺材,走到里屋炕前,把我叫醒,说他的老婆宁大婶“撞客”了——我们那里把鬼附人体叫做“撞客”——,撞的客就是我母亲。  我大吃一惊,一骨碌爬起来,跌跌撞撞,跟着宁大叔,穿过枣林,来到他家。  宁大婶坐在炕上,闭着眼睛,嘴里却不停地说着话,不是她说话,而是我母亲。一见我(毋宁说是一“听到我”,因为她没有睁眼),就抓住我的手,说:“儿啊!你让娘想得好苦呀!离家八年,也不回来看看我。你知道,娘心里是什么滋味呀!”  如此刺刺不休,说个不停。  我仿佛当头挨了一棒,懵懵懂懂,不知所措。  按理说,听到母亲的声音,我应当嚎陶大哭。然而,我没有,我似乎又清醒过来。  我在潜意识中,连声问着自己:这是可能的吗?这是真事吗?我心里酸甜苦辣,搅成了一锅酱。  我对“母亲”说:“娘啊!你不该来找宁大婶呀!你不该麻烦宁大婶呀!”  我自己的声音传到我自己的耳朵里,一片空虚,一片淡漠。  然而,我又不能不这样,我的那一点“科学”起了支配的作用。  “母亲”连声说:“是啊!是啊!我要走了。”  于是,宁大婶睁开了眼睛,木然、愕然坐在土炕上。  我回到自己家里,看到母亲的棺材,伏在土炕上,一直哭到天明。  我不能相信这是真的,但是希望它是真的。  倚闾望子,望了八年,终于“看”到了自己心爱的独子,对母亲来说不也是一种安慰吗?但这是多么渺茫,多么神奇的一种安慰呀!  母亲永远活在我的记忆里。  节选自《忆往述怀》作者:季羡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季先生另外一篇文字,《赋得永久的悔》,也显示出了这一点。  
  树林里那只怪鸟是怎么冷笑的呢?好像是:嘿嘿嘿 嘿 ,黑,黑。  南无阿弥陀佛!
  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
  天涯论坛,佛法交流,高级群:        欢迎加入!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季羡林的作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