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协会名人词典赵荃

酉阳诗词脉络
酉阳诗词脉络
何以为诗。诗是一种古老的、具有韵律的、言志的文学体裁。“诗言志”作为理论术语提出来,最早大约是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志”。后来《尚书.尧典》中记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庄子.天下篇》说:“诗以道志。”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诗,志也,从言寺声”。袁枚的《随园诗话》开篇就是《诗言志》。《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之历史。诗之发生,历史悠久。酉阳郑宾于在《中国文学流变史》(1991年中州古籍出版社2—3页):“诗是有男女的时候及其所在就有的。中国诗之发生最早的,据说当以《礼记.郊特牲》所载的伊耆氏《蜡辞》;《帝王世纪》所载的尧时之《击壤歌》……等为最古。然而他们那些成绩我都不肯轻易相信。其故,因为他们几乎全部都是伪托,因为据现今历史学者顾颉刚、钱玄同……诸多先生告诉我们说:商汤以前的历史是不大可靠的。中国的信史应以殷商为断,则我们讲述文学史至多也只能从殷商出发”。清代沈德潜在所编《古诗源》时,将《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作为古诗之源。
上述郑宾于和沈德潜关于诗的起源的观点,都属于文学史的范畴,我们暂且不去讨论,只要略知一二即可。同样,酉阳诗的产生的历史也是很悠久的,它与民歌和山歌、与神话传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等密不可分,相生相存。酉阳主籍人以汉文字创作的诗,当在永乐四年(1406)土司冉兴邦与陈忠兴汉学以后。可惜大都被历史长河所湮没,今人无缘以睹。现有文字记载的酉阳最早的律诗惟明代酉阳土司冉元(天章)之《题(铜鼓)仙人洞》:“洞里神仙渺莫猜,海风幸不引船回。四围苍藓雕虫篆,一脉灵泉撒蚌胎。花自无拘开又落,云如有约去还来。谁能静习长生术,向此烧丹扫绿苔”。(见《土家族文学史》1989年湖南文艺出版社111页)。这当属酉阳有文字记载之律诗之源了。
诗之产生之条件。按照袁枚“性灵说”的观点是:真情、个性、诗才三方面因素,这是诗歌创作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所谓真情是诗人创作的首要条件,袁枚认为“情至不能已,氤氲化作诗”。所谓个性就是“作诗,不可无我”。我者,就是诗人特有的秉性、气质和审美能力。所谓诗才就是诗人创作必须具备的特殊才能,如才思敏捷等。古人说“诗文之道,全关天分,聪颖之人,一指便悟”。
古往今来,酉阳有一大批具有诗词创作特质的人才(酉阳本土人和来酉阳的官商客寓之人等),创作了大批作品,流传后世。我把酉阳诗歌发展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一是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前;二是乾隆元年(1736)至辛亥革命前(1911);三是中华民国建立(1912)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一、改土归流前酉阳诗词创作概况
1、唐代主要诗人及作品
在唐代,今酉阳之域蜀黔中郡、思州之辖,反映其地缘关系和人文关系的诗作主要出自李白、白居易、窦巩、贯休、司空曙等之手。其内容都是一些有关处士、官僚到黔中、思州赴任和远游送别等。如李白的《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就是送赵国珍到黔中任职的一首诗。又如白居易的《送萧处士游黔南》:“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江从巴峡初生字,猿过巫山始断肠。不醉黔中怎去得,摩围山色正苍苍”。就是白居易写给来黔南旅游的萧处士的。
在唐代土家族对诗歌的贡献及诗歌的发展。
唐中叶以后,刘禹锡吸收土家族民歌的丰富营养,创作出独具一格的“竹枝词”,名震诗坛,对我国诗词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竹枝,源出巴人踏啼之歌,是巴人七言诗歌体裁。顾况《竹枝词》:“……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正式提出“竹枝词”曲牌。刘禹锡的竹枝词,不仅进一步把巴歌介绍到了中原地区,丰富了全唐诗库,同时也使土家族的巴歌得到了提炼和推广。《土家族简史》(60-61页)这段话就充分说明了土家族对诗歌的贡献及发展。&&&
2、宋代.黄庭坚
在宋代主要有黄庭坚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5),因编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名,被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安置黔州(今重庆彭水)的几年间所撰写的诗词颇多,现将《酉阳直隶州总志》等所载摘录于后:
宋黄山谷贬黔中时,自荆州上峡,备尝山川之险,因仿古乐府巴东歌作竹枝词二章。是夜宿歌罗驿,梦与李白相见于山间,为传竹枝六首。竹枝词二首并序:古乐府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但以抑怨之音,和为数叠,惜其声不传。予自荆州上峡,入黔中,备尝山川险阻,因作二叠,传与巴娘,令以竹枝歌之。前一叠可和云:“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后一叠可和云:“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或各用四句入阳关(小秦王)亦可歌也”。
撑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头。
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
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九渡明。
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
庭坚作此诗后,是晚宿歌罗驿,梦李白相见于山间,谓之曰:往予谪夜郎时,于此间闻杜鹃,作竹枝三叠,世传之否?黄忆集中无有,请诵之。云:
一声望帝花片飞,万里明妃雪打围。
马上胡儿那解听,琵琶应道不如归。
竹竿坡面蛇倒退,摩围山腰胡孙愁。
杜鹃无血可续泪,何日金鸡赦九州。
命轻人鲊瓮头船,日瘦鬼门山外天。
北人堕泪南人笑,青壁无梯闻杜鹃。
老马饥嘶驴瘦岭,病人生入鬼门关。
病人甘作五溪卧,老马犹思十二闲。
尺五攀天天惨颜,盐烟溪瘴领诸蛮。
平生梦亦未尝到,闻有鸦飞不到山。
风黑马危驴瘦岭,日黄人瘦鬼门关。
黔南此去无多路,想在夕阳猿啸间。
减字木兰花
黔守席上,客有举少陵中秋诗:今夜鄜州月,闺中止独看。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因戏作词。
举头无语,家在月明生处住。拟上摩围,最上峰头试望之。&&&&
偏怜钟秀,苦淡同甘更谁有。想见牵衣,月到愁边总不知。
阮郞归茶词(四首)
摘山初制小龙团,色和香味全。碾声初断夜将阑,烹时鹤避烟。&&
消滞思,解尘烦,金瓯雪浪翻。只愁啜罢月流天,余清搅夜眠。
烹茶留客驻雕鞍,有人愁远山。别郎容易见郎难,月斜窗外山。&&&
归去后,忆前欢,画屏金博山。一杯春露莫留残,与郎扶玉山。
歌停樽板舞停鸾,高阳饮兴阑。兽烟喷尽玉壶干,香分小凤团。&&&
雪浪浅,露花圆,捧瓯春笋寒。绛纱笼下跃金鞍,归时人倚栏。
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月团犀胯斗圆方,研膏入焙香。&&&
青箬裹,绛纱囊,品高闻外江。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昼长。
踏莎行茶词
画鼓催春,蛮歌走向,火前一焙争春长。低枝摘尽到高株,高株别是闽溪样。&&
碾破春风,香凝午帐,银瓶雪滚翻轻浪。今宵无睡酒醒时,摩围影在秋江上。
武陵樵客出桃源,自许重游不作难。
却觅洞门烟锁断,归舟风月夜深寒。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祇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遂人归。
此词为春行纪游之作,大约写于作者贬谪时期。全词情景交融,反映了词人出世、入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以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轶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
明代酉阳诗人及作品
薛宣(年),字德温,号敬轩,明代平阳府河津人。明代大臣、学者和文学家、教育家。著有《读书录》、《薛文清集》、《从政名言》、《河汾诗集》等。
(酉阳山)七绝一首
景好宁知是异邦,竹篱茅舍枕苍江。
吏情更有山林趣,绿树门前画戟 ①双。
【注】: ①戟(jǐ):古代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标题系编者所加。
从现存史料来看,在明代来酉阳的客籍人所创作的诗作,主要为两类:一是贬官诗作。如范汝梓(生卒不祥),字君材,鄞县人(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工部主事(干事),因弹劾太监陈永寿等事项被贬为酉阳司经历(土司的属官,主管财务文书)。天启七年(1627)补官,迁刑部主事,寻升福建延平府知府。著有《妪解西山游籍》。其来酉阳时在羁旅中曾作《羁怀》诗八首。
主要抒发其在贬途之感概。如其“有怀非恨别,无奈远征何”,“生涯余肮脏,世味尽酸咸”,“丹心悬魏阙,白发老关河”等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何对朝廷的牵挂。
二是明末清初,流寓酉阳者之诗作。如文安之()字汝止,号铁庵,天启二年(1622)进士。湖北夷陵人,永明王拜为东阁大学士(宰相)。文安之曾两次来酉阳:一次是文安之在《翠拥轩诗集序》中云:“……癸巳(1653),道出酉阳,晤冉子玉岑(奇镳)于道周……”。第二次顺治十六年(1659)永明王迁都云南永昌,文安之率军攻打重庆失败后。《酉阳直隶州总志》(442页)载:“时永历(明王)已入缅甸,地尽亡,安之乃入酉阳,寓久之……”。文在酉阳留下了大量诗作,其中有《题栖鹤庵》七绝二首,《途中即景》七绝三首,《山中漫兴》七律五十首。其诗语意优美,感情丰富,其中隐逸、忠君、报国是其主要思想。如:“漫向红尘频解佩,犹怜白露早沾衣”,“清狂夙许盟巢父,宕淡心期效鲁连”等诗句,就是其思想的明显流露。
另外还有吕大器(俨若)撰有《书扇寄沛生世兄》;李如淓,上谷高阳人,清初时寓居于酉,撰有《寄怀沛翁》;彭梧凤,云间人,明末入酉,尝为冉天泽题楹联。撰有《园亭对雪偶成》;华大炎,天台人,顺治初入酉,在宣慰司幕中,与冉天泽交最契。天泽建冉冉斋,华为题联云:栽数本花报春秋消息,凿一池水鉴天地盈虚。撰有《留别沛翁》;张天植(一作天湜),字森之,濠州人,寓酉时自称万松间锄云老常。撰有《赠冉天泽六十初度》七古一篇;李之华,字果山,邑里未详,清初时寓居于酉,后祝发为僧,撰有《祝发诗》;海州龙某(惕庵)著有《大酉洞八景》;汪颖,号钝铁,练江人,清初,寓居酉司,撰有《留别》七言律诗四首;王道宏,字毅庵,号六观道人。清初时寓居于酉,撰有《旅邸有怀》、《旅邸除夕》、《忆家》、《寓意》、《山中自遣》、《酉阳赠元门李天徒医士》、《谢李天徒惠樱桃四十八颗》、《酉阳农时久旱忽大雨连日》、《冉芳老书院》、《和冉芳老新秋夜雨原韵》等十三首诗。其感事伤时之意,一一见于吟咏之间。
2、明代至改土归流前酉阳主藉诗人及作品
冉云,字天章,号静轩,冉廷辅(简斋)之子,酉阳土司。幼好文翰,娴吟咏,雄武大略。成化十三年(1477),敕进阶明威将军。
《题仙人洞》
①:洞里神仙渺莫猜,海风幸不引船回。四围苍藓雕虫篆,一脉灵泉撒蚌胎。花自无拘开又落,云如有约去还来。谁能静习长生术,向此烧丹扫绿苔?
&& ①原注:在铜鼓潭南保安坝,今仍此名。
该诗作格律工稳,文辞秀美,颇具卓识,以“谁能静习长生术,向此烧丹扫绿苔?”这一质疑,否定了仙人之说。这是酉阳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律诗,当是酉阳律诗之源了。
冉舜臣(?—1507),字良弼,号西坡,别号寻乐子,冉云之次子。于孝宗弘治初元(1488)袭宣抚职。封明威将军,喜诗词,惜全集已佚。现存有诗《题大酉洞》、文《飞来山记》等存于世。生子六:仪、值、杰、俊、佑、位。以仪袭职。
《题大酉洞》:鬼斧何年为劈开,洞天风景足徘徊。泉锵佩玉冷丹壑,竹泛莎香上石苔。姑射千年留胜迹,华阳六月净尘埃。莫因仕宦迟吟兴,取次清游览胜来。
《土家族文学史》主编认为该诗格律严谨,词语精粹,善于用典,又能联系个人特殊地位抒怀,具有豪情雅兴,或许是咏大酉洞之滥觞之作。
冉仪,字公表,号松坡,冉舜臣之长子,酉阳土司。武宗正德二年(1507)袭职。爱诗文,好道,黄冠羽客,盈于宾馆,尝于僻处谈玄揽胜,烧丹炼汞,信奉虔诚,诗作多溢“道”气。但技法圆熟,语言练达。撰有《霞峰寺钟铭》、《铜鼓铭》等存于世,有诗集,全集已佚。现存诗五首。生四子:元、亨、亶(dǎn.d&n)、京。以元袭职。
《题大酉洞》:混沌谁为凿?灵区别一天。洞深风习习,泉细水涓涓。树古宜栖鹤,亭虚可迓仙。赏心无限意,瑶草自芊芊。《赠万族冉斌》(明正德十三年(1518)万县族人朝祖,作诗赠之。)《题云城》、《翠平山》、《桃涧》。
冉元,字宗易,号月坡,冉仪之子,酉阳土司。幼英敏,志意不凡,其父冉仪器之,择硕儒为之师友,数年,学日进,通经义,能文章,暇则习射骑,鸣镝走马,气雄万夫,才兼文武,有诗集,全集已佚,现存诗两首半。嘉靖间袭职,正德八年(1513),冉元献大木(楠木)20根,嘉靖二十年(1541)再献大木20根,诏量加服色为酬赏。冉元性慕霞举(志向高远),有先人志,尝偕道流数人,访沅山水,揽胜留题,逾月始一返司治。后经石堤,江岸有藏书崖,是古神人庋(guǐ,搁置)秘笈处,命舟往探,至则峭壁插天,鸟飞不过,仰视崖畔,有柜色朱殷,似木器之新髹(xiū把漆涂在木器上)者然,但苦无路可登,如海上三山,可望而不可至。乃舍舟而陆,崎岖数十里,始造其巅,俯视江流一线,江树一发,风帆上下,微若稊(t&)米(小米),山巅风利如锥,砭人肌骨,从者皆目眩神夺,噤不能语;而冉元指点云树,谈笑自如。以长绳自缚,使数人持其端,翩然如飞鸟下坠,移时复引而上,从者问何所见,元默然不言。元于藏书峡内见秘书,有似示元以退止者,入夜遂携次子冉维屏遁去。长子维翰袭职,访元不获,同母弟冉亨以官舍署司事。复遣人四出,踪迹于楚之沙门石,得元一诗,跟迹访至河南,与侍从者相遇,元盖终于河南。
《四川通志》:夔府万县冉仁才墓,嘉靖二十年(1541)酉阳宣抚司嗣孙冉元奉诏重修,墓旁华表书“潜德重光”四字。
一自逃秦别有天,洞门关锁白云边。春来鼓枻①桃花水,莫道渔郎尽是仙。
【注】:①枻(y&)船舷,短桨。
阅边次息宁姑
阅尽边疆玉帐开,万蜂千壑绕军台。丁宁勉效忠贞节,莫负驰驱此度来
浪打沙门石,孤舟冻不撑。野狐秋拜月,山鬼夜吹灯。(此诗尚未全,然音节极古。)
&&冉御龙(?—1604),字中乾,冉眉坡(维屏)嫡长子。万历二十四年(1596),冉维屏薨,冉御龙袭职。万历三十年(1602),御龙因裒(p&u)集先人诰敕,付梓藏之,曰《敕诰恩荣录》。太史邹廷彦为之做序(见《酉阳直隶州总志》533页),以为忠孝兼尽焉。御龙袭有诗集,全集已佚。现存诗四首《玉盘仙迹》、《石鸣钟鼓》、《龟鹤遐龄》、《飞泉洒玉》。中乾袭职凡八年,无子,母弟跃龙袭职。
冉跃龙(?—1624),字上乾,号海门,酉阳土司。冉维屏嫡次子。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袭酉阳宣抚使。万历四十七年(1619),解奉集之围,再援沈阳,遭后金军伏击而全军覆没。酉阳土兵阵亡1700多人。熹宗天启元年(1621),明廷加授冉跃龙酉阳等处军民宣慰使,再辖平茶、邑梅、石耶3洞长官司和绞楼寨、马蹄溪等3千户所,同时诰封其元配舒氏为一品夫人。生子七人:天麒、天育、天嗣、天允、天机、天德、天泽。天麒袭职。
冉天育(?—1644),字大生,冉跃龙的庶长子,酉阳土司。幼习儒,少习武,精翰墨,有谋略。生子六:奇镳、奇锟、奇锴、奇铣、奇锳、奇钊。奇镳袭职。崇祯十四年(1641),酉阳土司发生内乱,其兄土司冉天麒因兵变被杀。众推冉天育袭土司职。其诗词颇具男儿血气和报国之志。他的《从辽左经阵亡处举酒酹之》一诗:“日惨更风号/千军血一刀/黄沙平地起/白骨比山高/国帅生为戳/健儿死亦豪/裹尸何处所/薄奠错村醪”。字里行间,表现了边关征战的激烈悲壮和自己准备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他的《出山海关》一诗:“长城临海复依山/万马萧萧晓度关/警报频闻休细问/男儿死国当生还”。如此铁马金戈,气魄雄浑的军旅诗作,读之让人回肠荡气。
冉天育有诗集《詹詹言集》谢国楩(圣植)作序,谢在序中赞云:“诗全集凡若干首,近体为多……其诗有雄杰之气,有淡远之音,有飘忽之神,有苍莽之致”。宣慰冉椿林(永沛)付印行世,现存诗词四十首。酉阳诗人陈梦昭先生在其编辑的《酉阳历代诗词选》(9页)中云:“据编者所见,冉天育为明代酉阳诗人填词之始”。冉天育是酉阳土司中诗词佼佼者,一则其诗词兼工,二则其思想性颇高,有为国捐躯之视死如归之志,其思想境界,远远高于那些咏景及写仙风道气之作,其军旅诗词读之荡气回肠,颇具男儿之志。如其在《出山海关》云:“男儿死国当生还”。在《从征辽左经阵亡处举酒酹之》云:“国帅生为戮,健儿死亦豪”。中南民族学院教授祝注先在《诗人冉天育》文中赞之云:“就现存作品而言,冉天育的艺术才华和造诣都足以证明,他是川(渝)东南地区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袁安娜在《酉阳土司作家冉天育文学创作述论》中作了较为全面细致的分析,她认为,就其题材而言有山川景物,如咏《大酉洞八景》等;有军旅生活,如《出征感怀》等;有朋友唱和,如《沙市徐园古柳别刘中翰》等。就其成就而言,可概括为形象深动,感情深厚,技巧成熟。
3、清代(土司时期)
冉奇镳(约),字玉岑,酉阳土司,冉天育之子。其父天育崇祯甲申年(1644)薨,冉奇镳袭宣慰使。寿32岁。生子十人:其中冉永沛第六,以嫡袭职。
冉奇镳,一表人才,文武兼备,工诗,颇具诗才。谢国梗在《詹詹言集序》中称:“酉宣慰玉岑(冉奇镳)爵君树帜吟坛,夺标讲席,一时名下士,工韵语擅长言者,皆避三舍……肆力于诗,且诗之工力至此也,爵君之所得者深矣”。著有《拥翠轩诗集》(又名《竹庐吟草》)一卷,有《玉楼诗集》惜已佚。1653年,明东阁大学士文安之到酉阳,曾为其作序。在《拥翠轩诗集序》中云:“癸巳(1653),道出酉阳,晤冉子玉岑于道周,凤举鸿轩,朗朗如玉山相照,余不觉为之倾洽。玉岑以终军弃繻之年,擅超宗凤毛之誉,锐意作者,尤工近体。忠爱君父之志,缠绵笔端,洵挽疆手也。居恒紫蜺绿绮,后先追随,旁及握槊穿杨,事事蕴藉。兼以好学深思,进当未量”。云间杜同春(南池)在《重刻拥翠轩诗集序》中云:“迨我玉岑先生,综家学之渊源,洞石室之秘奥,天姿学力,独冠一时。磊落襟期,最擅风雅……每选胜登临,群贤毕集,相与酬唱咏歌,云蒸霞蔚,称极盛焉……先生又早赋《玉楼》,诗卷散失,莫有存者。令子书岩(冉永沛)克绍箕裘,留心搜辑,或得之遗草,或得之残编,片锦碎花,积十余年,共得若干首,诸体略备……先生之诗,当与二酉而并永也”。《二酉英华》收录其诗作10首,《冉氏族谱(总谱)》收有其诗35首。
冉永函,字芳林,号竹田,土司冉永沛(椿林)之弟,清代贡生,博学工诗,有《蟪蛄声诗集》。居铜鼓潭瓦砖坝,其诗富有田园风味,颇有隐逸之风。在《历代巴蜀词全集》载有其词2首:《沁园春.山居述怀》、《忆秦娥.饮周延翁友莲堂》(重庆出版集团2007年版,918页)。《酉阳直隶州总志》载有其诗。
林確在《蟪蛄声诗集序》中说:“乙卯之夏,过酉山……有吾友芳林工吟咏……至读其诗,清声亮节,如秋天鹤唳,媚丰斌致,如春花燕攒。其力之攻坚摘瑕,愈于壮士奋臂疾呼,挽强洞札。其音之惨栗寂历,又胜于崩崖飞瀑,缩人肌肤。少年力诗,即臻斯地,驯而上焉”。
乐温的王长德(尘田)在《蟪蛄声诗集序》中说:“……适芳林年兄以所作《蟪蛄声集》见示,其五七言律体、绝句居多,对之如逃空谷,而见良师友也。浣露静坐,午夜绎,则耳目发皇,尘胃荡涤。移乎如松涛之谡谡,焕乎若春花之荧荧,骎骎然成一家矣……其诗绰有盛唐风致……”
杨正经(?—1659),字怀玉、汝和。崇祯帝琴师。四川酉阳宣慰司人,家世为将,初官总戎。然少有别解,通音律。崇祯时,杨正经曾授崇祯帝弹奏古琴曲《汉宫秋》30余首。为此,崇祯帝赐杨正经汉、唐古琴各一,出入供奉。明亡,京城破。顺治元年(1644年)八月,音乐家杨正经怀抱祟桢皇帝赐予的汉、唐古琴,从北京辗转到淮安定居,主陈美典家。适李子燮为淮安推官,喜琴,杨僧服见之,引为上客。为买宅,又为其子娶妇,遂家焉。年70余卒,葬城东黄土桥陈氏祖茔邻。杨在淮制琴曲二:曰《西方思》,思君也;曰《风木思》,思亲也。每对客弹奏,令人凄然泪落,闻者悲之。(因杨曾为帝师,特录)
另外,土司佥事、舍人等也留存有少量诗作。如冉天嗣(肖生)的《题大酉洞》、冉天泽(沛生)的《题大酉洞.玉盘仙迹》和《和玉岑题照水梅花》、冉天雄的《题大酉洞》等,其内容大都是写景咏物、和韵应酬之作,缺乏较高的思想性。
从总体上看,酉阳在改土归流前,虽然有不少诗人,但残留作品凤毛麟角,且多属写景咏物,应酬之作,具有一定的审美艺术价值,就其意境而言,除冉天育的诗词,具有捐躯报国,视死如归的男儿血气外,其余多数作品都难以摆脱仙家道气之羁累,较为缺乏社会认识意义,再加之其作品存世过少,不足以研究其人文思想。
二、酉阳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后至清末诗词
(一)、酉阳诗词发展兴盛的历史条件
酉阳自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到辛亥革命(1911年),前后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代清朝统制,近180年历史。这一阶段是酉阳诗词发展的鼎盛时期。《巴渝诗词歌赋》著作者熊宪光、王广福等认为:“清代是巴渝本土诗人崛起的时期,其主要标志是诗人的数量较前大为增多,据孙桐生在光绪五年(1879)主编的《国朝全蜀诗抄》选入巴渝籍的诗人有60多位,其中酉阳就有冉正维、田世醇、冉瑞岱、冯世瀛、蔡世佑、冉崇文、田经畲、曾乙、冯文愿、冉崇治、冉正岳、万松等12位”。酉阳诗词的发展和诗人的出现,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
1、清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乾隆对诗词的挚爱及积极创作的影响。
在清代,统治者很是重视教育。康熙帝曾亲颁《训饬士子文》,要求学子“隆重师儒,敦孝悌以事亲,秉忠贞以立志”就足以说明。
乾隆对诗词十分喜爱,并积极创作。据载,乾隆皇帝在位63年,总计写下了43000余首诗。其创作之高产,可谓首屈一指,其对百官和诗词的发展也不言而誉,上有所好,下必有所效。
2、酉阳清代文化教育机构的兴办对诗词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诗词是我国具有底蕴深厚的文化元素,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需要积极有效的载体。文化教育机构自然是其第一位的有效载体。改土归流后,酉阳直隶州相继创办了四座书院和酉州考棚。即“二酉书院”,原名钟岭书院。乾隆二十二年(1757),州牧李光爽始建,同年继任州牧张兑和落成。院址在州治以北,因面临钟灵山而得名。嘉庆十四年(1809),州牧姚钟英、州判丁必荣捐俸重修。嘉庆二十四年(1819),州牧段逢藻改建于州治之南,以其面对二酉洞,故改名为二酉书院。咸丰五年(1855)州牧凌树棠续修。
龙翔书院,乾隆二十七年(1710),当时州同刘复仁首倡捐廉白银绅民张祖谋、李联柏、熊永乔、任维志、黄显等复捐银,备材鸠工,数月而成。嘉庆二十二年(1817)秋,州同黎永清复捐银,绅民黄永清、田广新、田毓异、王明典等各捐银钱、田土扩建增修。道光十八年(1838),州同钟叶篪倡道重建。
龙潭经院,光绪初年,龙潭王森泰自置地基修建房屋于龙潭镇的北外灯笼铺(即今龙潭中学内的教工宿舍一带)。酉西书院,光绪初年,龚滩镇巡检司郑子从和地方绅士,在龚滩镇创办,院址在其镇中街四方井下边。道光元年(1821)七月初三清廷恩准酉阳设立考棚,道光三年(1823)初行院试。
书院学生学习,除四书五经外,还要自学钻研下列书籍:《天章炯戒》、《周易折中》、《圣谕》、《性理精义》、《名教罪人诗草》、《明史》等16种著作。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酉阳清代文化教育机构的兴起,促进了酉阳诗词在内的文化事业的发展。
3、外来酉阳流官对酉阳文化事业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来酉流官捐俸银,购典籍,对酉阳学子耳提面授和士子间的诗词唱和。据史料知,来酉履职州官,有相当一批人,为酉阳的教育自捐俸银,办学校,购典籍,授学业。其中赵藩就是其中之一。光绪二十年(1894)赵藩授酉阳州知州,任上3年。见酉阳地处荒僻,经济落后,青年学子,多刻苦学习,但家境贫寒,鲜有藏书。赵藩见此,捐出自己俸银,购经史子集8000余卷,置于二酉书院,供士人抄阅。同时,每月举办3次经史讲座,自己亲自选题讲课。又如《酉阳直隶州总志.政绩.文吏》载:“黔江县令翁若梅,案牍余闲,亲课文艺,凡学校,三台书院……皆其所修葺”。知州吴大勋惜才荐举更是传为佳话。冉广燏在(重修学宫碑记)序中云:“……顾尤切切于文教,进诸生而课之,择其优者给支助试。仍时召诸生讲经义、课文章,终日不倦。尝手著《读易枝词》及《图卦杂说》,凡五脱稿而成。”还有知州高嵣,直隶南和县人,乾隆庚辰(1760)举人,五十二年(1787)任酉阳直隶州知州。任内留心文教,以振作士林为己任,选刻《左传》、《国语》、《国策》、《史记》、前后《汉书》七种文钞,家户皆弦诵之。同时,官僚、士子间在酉阳的诗词唱和亦长盛不衰。乾隆五十七年(1792),知州丁映奎:“清舫尝集僚友于舫中……同人唱和,极一时之盛。一时诸公相继唱酬,州人称为盛事”。同样赵藩在酉阳时也曾邀幕僚和酉阳文人墨客在涉趣圆、大酉洞相互唱和,至今还留有《酉阳酬唱集》。从而促进了酉阳的文化发展。培养了一批青年才俊。
4、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开放促进了酉阳诗词的发展
在经济上,经过了康乾盛世的积淀和改土归流后赋税的安设征收为诗词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酉阳直隶州总志.食货志》载:“(邵志)载酉阳新辟苗疆,向无田亩科则,雍正十三年奉文安设”。在思想意识上,由于改土归流,打破了过去“汉不入境,蛮不出洞”的封闭格局,通过流官走进来,举子走出去,大大地开拓了酉阳人民的视野,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意识得到了不断的升华。如冉裕棐、陈继薰、朱德宝(虹父)、冯壶川、冉崇文、陈汝燮、陈景星、蔡世佑等,通过在外为官或游览交友,结识了很多同僚、名士都写下了很多涉外经典之作。特别是陈继薰等还积极支持清政府的改革。
上述诸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酉阳诗词的发展。
(二)、主要的诗人及作品
在科举时代,文人写诗,犹如我们今天的人们驾车和玩电脑,是一项比较普及的基本活。诗词的唱和成为文人雅士一种高尚的娱乐活动。最赋盛名的莫过于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大几十人,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至今传为千古佳话。也因此产生了王羲之流传千古的著名书法作品:《兰亭序》。在清代《随园诗话.卷一.尹公作诗》载:“庚辰十月,江南总督尹文端公因为要办件公事,与嘉兴的钱香树(陈群)尚书相遇在苏州,和诗酬唱竟达十多次,一时间属官仆从,为了给两家传送诗歌,以至于累得人疲马乏,由此可见诗词唱和,乃文人雅士爱好之至。
同样,诗词唱和在改土归流后的酉阳也是长盛不衰,比较有名且有记载的,当数乾隆五十七年(1792)丁映奎来酉阳任知州后曾多次招州中文士陈盛佩、田洪儒、冉正维、张祉、张廷禧、冉广学、张祐、张廷?、张琼、刘以瑜、陈继谟、田广钰、石昌文、陈缙、陈维、何天衢与署中名士官懋业等分韵题诗,极一时之盛。(见《酉阳直隶州总志》294页)《酉阳直隶州总志》载:(知州丁映奎云)“一时诸公相继酬唱,州人称为盛事”。还有就是光绪二十年(1894)赵藩任酉阳知州后曾多次召集酉阳名士在大酉洞、三十七洞天、涉趣园等唱和,留下了不少的诗作。其弟赵荃将其诗作手抄集成《酉阳酬唱集》现存云南图书馆参考部(见陈梦昭先生《涉趣园诗集》26页)。由于文风之盛,来酉阳的州官给酉阳留下了较为丰富的诗词著作。散于典籍中的诗词作品有多少不得而知,仅从现在可看到的史料知,在酉阳留有诗词著作的有知州丁映奎的《思州官署杂咏》、《清舫诗抄》;有州同陈怀仁著的《心斋诗抄》;知州赵藩的《酉阳酬唱集》等。
从现存诗词看,来酉阳官吏的作品,大多以相互唱和、辞别思乡、羁怀纪事、写景咏物者居多,其思想性不是很高。当然也不乏在血雨腥风的平乱战斗中,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的诗作。如孙世毅等在秀山平乱中多有创作,充满豪情斗志,虽逾古稀之年,仍然身临一线指挥,最终捐躯沙场。
在清代酉阳本土也涌现了大批诗人,创作了大量的著作。
冉广鲤(02.3)字海容,号松亭,岁贡生。冉崇文的曾祖父。有诗6首入《二酉英华》,著有《信口笛吟草》,从读其自序中得知,冉广鲤性好诗不已,能信口而吟,限时而作,大众能读。作者在其序中说:“余素不工诗,而性复好诗……学步效颦,不能自已。甚则同人杂坐,酒酣耳热,刻烛计寸,击钵数声,分韵联吟,事亦时有。况予之诗,老妪能解,孺子可歌,此正如樵之讴牧之唱,趁韵而已,平仄且不必谐,而又遑言夫律乎。予之诗信口而出。”
冉正维(34.10)字德隅,号地山,辛酉(1801)拔贡。注选直隶州判。冉崇文祖父。其诗入《二酉英华》14首,入《国朝全蜀诗抄》5首。著有《老树山房诗集》六卷、《醒齐诗文稿》四卷。时龙潭州同黎永清(定斋)在其所撰《老树山房诗集序》中,对地山先生作了高度评价:“予读其诗,高古简远,非有道德人不能为是语。不图汪伦之名,竟附李青莲以千古也。新诗脱口有奇气。然非先生之负才德,敦品谊,则虽日对大夫之松,丞相之柏,征君之柳,操笔命纸,动辄千言。
冉瑞岱(62.2),号石云,道光乙酉(1825)拔贡,注选教谕。冉崇文三叔。曾为二酉书院山长,咸丰四年因屯政有功曾在务川总司屯供职,咸丰六年回酉守制,以课子为计。其诗文较丰。龙镇州同汪来溪(翕川)《同门冉石云明经偶存草序》中说:“余与石云冉子同出吴梅梁先生之门,壬辰(1832)夏抵任,一见如旧相识,(瑞岱)读礼之余,仿《容斋随笔》、《丹铅杂录》之体,辑《唾余录》二十余卷,继复出其诗古文词若干卷,属予点定。”其《诗文偶存》2卷,前主讲龙池书院时,经汪司马翕川点定梓行。所著有《二酉山房随笔》20卷,《二酉山房诗集》10卷。其诗作入《国朝全蜀诗抄》29首,入《二酉英华》125首。冉瑞岱(石云)对诗的性灵和声调颇有&
研究,在《候虫吟草》序中说:“自来论诗者,无过性灵、声调二端。主性灵者,或失之朴;尚声调者,或失之华”。
冉崇文(67.4)字右之,号蠡夫,优廪生。生在书香门第。从曾祖父到他本人,数代能文能诗,在酉阳是少有的儒雅之家,颇有影响力和文化贡献。从现存的、我所知的史料看,我对冉崇文有如此的映像:
很有才。何绍基等学政对其赞誉有加,咸丰三年(1853年)四川学政何绍基来酉阳主考,何绍基曾赞许他说:“冉生崇文诗论甚有抱负,书扇奖之”。次年何绍基在西昌宁远府主考有诗《去年(1853)中秋,按试酉阳冉生崇文以山为城赋最奇杰,今日中秋试宁远曹生永贤筹边楼赋可与相埒,又吴生钟麟颜生启华之作亦俱不凡,夜晴见月喜成一律》(见《东洲草堂诗集》上935页。2006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郭兰石(尚先,福建莆田人,道光八年任四川学使)称他:“其文为蜀中少有”;蔡麟洲学使说他:“才识宏大,虽大江南北亦罕见。”蔡麟洲评其撰《五言古风》(题《酉阳州志》)云:“原原本本,殚见洽闻,真是能读乡邦志乘者”。岁贡生陈俊序在其所撰《冉崇文传》中云:“(崇文)生有异禀,读书十行俱下,过目则终身不忘,为文不起草,振笔疾书,亦工亦速”。冯壶川在《二酉英华.冉崇文卷》中称:“其诗无体不工,犹善奁妆”。
陈景星在《哭冉崇文》一诗中有句云:“……性情诗笔两风流,屡逢名士犹青眼”。
很自负。他在《遣怀》之一诗中发出“四明休问贺知章,生本无才重庙廊”的感慨。他在其《宣瓷印色盒歌》末尾高声喊出:“吾将东游沧海,西岷璠。临行思古作长句,敢比昌黎《石鼓歌》”的口号。能视贺知章无才,敢挑战韩愈的得力之作《石鼓歌》,这在酉阳文化史上我可没见过还有谁如此自负。
很有怨。冉崇文的怨和很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身处的时代背景。冉崇文历经了屈辱的2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至1860年)和酉阳的2次教案。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老百姓的辛酸苦痛。二是亲人的早逝和自己的无嗣。日,冉崇文的父亲冉瑞嵩去世,年仅42岁。留下冉崇文孤儿寡母几人,此时,作为长子的冉崇文刚20岁。2个弟弟更是年幼,兄弟3人与母亲张氏相依为命。生活难以自食其力,赖于叔父冉瑞岱的支助度日。日,妻子白士贞早逝,时年18岁,仅生女1人。此时,冉崇文正值青春年少,时年25岁。从此亦未再娶,亦无子嗣。三是他屡次名落孙山的仕途之痛。从史料知,冉崇文从1849年秋到1867年(丁卯)朝廷共举行了7次乡试。冉崇文除最后1次因考试时间未到而去世外,冉崇文大概至少参加了6次乡试,到死终未中。这是他含恨九泉的怨。他的一生都在愤怒和呐喊中度过。其思想在其诗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在《咏古》之一中他喊出了“舞文纳货贿,此辈本常态。大体如斯持,我恐国体坏。”在《临春阁》中写道:“可惜金陵王气收,依然歌舞学无愁。”在《宣瓷印色盒歌》写道:“家国天下尚不保,物亦与人同蹉跎。”和在《张道生闻客谈金陵兵燹状感赋原韵》写道:“十年烽火惨沙场,忧国何人问女桑。话到江南离乱事,白头父老泣斜阳!”在《宣瓷印色盒歌》中发出:“人生遇合安有定,徃徃奇才婴轗轲。黄钟毁弃用瓦缶,白璧沉埋悲卞埚。”着些都是他其生不得志,国不用其才的呐喊和怨恨。
很有贡献。冉崇文对酉阳文化的贡献主要有:与冯壶川编修《酉阳直隶州总志》,编修《彭水县志》,编修同治《冉氏家谱》。1858年在成都锦城石牛寺与陈汝燮提出酉阳州北大酉洞,酷肖陶渊明所记桃花源的论断(见《答蝯诗草》第三卷《题桃源行并序》、《漫话酉州》上册225页)。
冉崇文的诗从风格上看,善于、乐于用典,在其多数诗作中都有表现,特别是在《宣瓷印色盒歌》中表现尤为突出。多写古风,少有律诗,更没见词曲。从内容上看,多反映愤懑,怀才不遇和烟芜之情。
在《国朝全蜀诗抄》收录有其诗77首。在《二酉英华》中收有其诗220首。著有《二酉山房诗抄》。
田旦初,《二酉英华.田旦初卷》云:“田旦初,名世醇,州恩贡,少工制艺,中岁乃肆力于诗,天资高旷,落笔则超然拔俗,今人中之高适也,著《卧云小草》四卷。酉阳知州罗升棓(次垣)在其所作序中云:“田君之诗,以抒写性情为主,其自叙曰:不过言吾之所欲言。有味哉!得作诗之旨矣。集中咏史怀古,以及赠挽诸篇,皆情之至者也”。其诗作入《国朝全蜀诗抄》15首。入《二酉英华》208首。
冯壶川(),号世瀛,酉阳小坝人。生于书香人家,自幼好诗文,道光辛卯(1831)举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任四川金堂训导。咸丰十一年(1861),发匪之乱,区画防剿,力靖内奸。叙功,保加五品衔。著述颇丰,有著作30多部,有诗集《候虫吟草》8册,600余首,藏川大图书馆。编辑有诗集《二酉英华》。冯世瀛对蜀人之诗颇有研究。内江刘景伯(石溪)在《冯壶川学博候虫吟草序》中说:“抑冯子尝与予言:近今蜀人工诗者,以德阳家副贡孟舆为最。闻孟舆博极群书,于经史尤淹贯无涯涘,宜其诗之工,为壶川所推服也。同时,其诗作体备精工,同仁盛赞。威远的邹光第(丹崖)在所作序中说:“道光庚戌(1850)春,金堂学博冯子壶川以所作《候虫吟草》,阅之无体不备,亦无体不工。且言皆有物,不为吟风弄月之词,藻耀高翔,摆脱凡近,殆于自成一子者”。又冉瑞岱在其序中说:“爱其五古以逋峭胜,七古以疏宕胜,近体以清俊胜。匪但兴到之作,不拘性灵,而机趣洋溢,不矜声调,而音节铿锵,乃至勉强应酬之什,流连光景之词,亦无不有精光逸响,贯注其间,求之近今,殆罕俪矣”。《国朝全蜀诗抄》收录有其诗60首。《万首清人绝句》(杨子才编,2011年7月,昆仑出版社)中收有其作7首。
今读冯壶川之诗,总体感觉排律的多,用典的多,借古抒怀的多,文辞优美。另外冯壶川于酉阳诗之最大贡献,我认为就是编辑了《二酉英华》(现藏四川大学图书馆,2014年酉阳再版)。
蔡世佑(),字吉堂,酉阳州东蒲海人,幼能文,受知于知州姚德基(橘修),以冠军游庠。道光庚子(1840),领乡荐,中道光二十五年(1845)二甲第69名进士。补江苏溧阳知县,充丙午辛亥科同考官。著有《退思轩诗抄》6卷。《国朝全蜀诗抄》收录有其诗15首。《二酉英华》收录有其诗141首。《万首清人绝句》(杨子才编,2011年7月,昆仑出版社)中收有其作2首。其诗近体格律诗居多。
曾炜,字乙垣,清代酉阳州人,贵州试用县丞,著有《鸿爪留痕集》。《二酉英华》收录有其诗121首。《国朝全蜀诗抄》收有其诗作19首。
冉崇治(09.9),字宓琴,酉阳州人,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候选训导。出生于酉阳县城十字街营盘上。敏而好学,下笔成章,犹好格律。著有《容膝轩诗草》。其诗收录《国朝全蜀诗抄》6首。收录《二酉英华》51首。
赵小楼()名煊明,酉阳黑水坝人。三岁入塾,聪颖绝伦,性耽吟咏,有周游名山大川之志。年二十应童子试,屡拔前茅。咸丰三年(1853),学使何子贞太史拔取古学第一名。后因院试不利,遂投笔从戎,自号“一剑生”。游两粤,改辙而南,随朱莲塔军门提兵援浙,营次皖江,闻浙陷,军饷不济,大军溃散,仍买舟南旋。同治甲子(1864)秋,蒋资纯方伯军驻豫,复招致戎幕,保以知县尽先候用。同治己巳(1869)年省亲回酉,四月丁父忧,困守礼庐,不复作出山之计。其诗、书、画,人称“三绝”,在湘楚有“赵蝴蝶”之誉。著有《觉非轩诗草》、《怀秋草堂随笔》二卷赵小楼有浓烈的爱国思想,然终不得其志。
陈汝燮(约)又名序,初字答泉,别号答蝯,酉阳优廪生。板溪山羊人。其父陈继珪,年22卒,母年23而孀,与伯兄继璜同居。燮遗腹生,学成曾受经雪洞,复主二中书院讲席,亦曾受聘讲学于成都凤佛堂明府幕中。历届州牧对燮甚推重。赵藩任酉州牧时,就署左引泉筑两湖,为欧波馆,湖名涉趣园。余辄招燮唱酬其中。赵藩曾以保甲局务相委,初燮碗言谢绝,辞而不受。后赵藩以人民意和乡梓相孚望相勉,燮屈以受之,而从师弟子辈亦相随而至,局内外皆满。燮73岁高龄时,三子錴光病卒,哀痛过甚而逝。
燮诗遗稿,民国时由其子骃光(菊餐)收集整理共得诗集八卷,楹联一卷,名《答蝯诗草》从侄值光赞资付梓出刊传世,现尚有幸存者。
于日,时年73岁的陈景星,在其所作序中给陈答猿予以高度评价:“以古文辞流誉全蜀,而得其宗法,独能自成一家者,则惟我答猿广文君,少负异禀,文章渊雅,无所不窥,平生精力悉萃于诗……(于其诗)偶拈一语则神彩欲飞,偶炼一字则百思不到”。
酉阳王大章在其所作之序中赞誉陈汝燮说:“酉阳山川秀魄,才隽代兴。雪樵孝端先师以经术显;冉石耘、冉右之、冉小石三先生以才华胜;子京、子骏以词章闻;陈燕士、榕盦、简庭又以古文擅长,诸子皆能诗,诗以秀出,然未尝以之名家也。其专以诗名家,独步当时为法奕世,声施名望,高挹群流者,以山阳平陈广文答蝯先生为最,箸先生淹贯略流,博及群书,孝友风节,又盖世无双,故其发为诗也,笃于志而细于律,能卓然独树一帜……今读其诗,无美不备,杜子美抑郁悲壮,韩昌黎妥贴排奡,黄涪翁凝重深稳,王介甫笑兀折旋,皆兼而有之。富有千篇不苟一字,凡独构之思,奇辟之境,皆有来历,体物工细,声光并茂。
从上述陈景星、王大章二位对陈答蝯的赞誉,我们可略知其才。知其在诗坛具有重要的地位。惜乎其《答蝯诗草》刊印于民国,过去集蜀之诗集未能选载其诗。如《国朝全蜀诗抄》就没载有陈汝燮、陈景星的诗作。
朱德宝,字虹父,酉阳词人。与“戊戌六君子”之杨锐、刘光第为“同岁生”与诗人陈三立为“同年”,可知其为光绪进士。曾任二酉书院山长,生平事迹不祥。著有《选梦楼词》(泸州陶氏排印本)。(《蜀词人平传》李植署检有其小传)。在李宜编的《历代蜀词全辑》中收有巴渝本土词人17位,词作344首。其中酉阳朱德宝114首,冉永涵2首。朱德宝的词,在思想上,慷慨悲凉,深沉凝重,多有豪情壮志,意气风发,哀清之衰败。在内容上,多忆昔伤今,诗词赠答。在艺术表现上,多用典,借历史的悲剧人物以自喻,其词文约意深,委婉含蓄,具有厚重的历史感。朱德宝的词有较高的成就,堪称同时代词坛高手。酉阳从古至今词人不多,寥寥无几,词作留存于世的更是凤毛麟角。朱德宝的词无疑是研究酉阳地域文化和人文思想的,艺术创作的宝贵资料。
周卜熊,字梦渔,祖籍江西高安人。父某以贸易来酉,家于麻旺场。母陈氏,矢志守义,抚以成立。少好学,尤嗜韵语,屡应州试不售,纳粟为太学生。后回高安,以诗赋受知于学使某,始游泮。咸丰间,粤匪之乱,以防御功保举教谕。著有《北堂遗范》中有《寸萌草》诗作一卷。《二酉英华》收录有其诗145首。
万松(本姓黄),字履雲,天资聪颖。曾向冉正岳于麻旺清溪寺与云晓、参东昙等一同学诗。酉阳州人,天龙寺住持,晚年移锡湖南龙山县桂塘坝,著有《竹院吟》二卷。在《国朝全蜀诗抄》中收录有其诗20首,在《二酉英华》中收有68首。其诗语意优美,颇具山林气息。现存诗30多首。
胡聆之(女),
黔东北大家闺秀,酉阳冯壶川的夫人。其诗感情真挚,质朴无华,如实抒发,颇多感人之句。例如“阿爷年老儿年少,切莫荒违训鲤庭”,“愿借王乔一双履,时时飞上怡经楼”等句,将思夫念子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在封建社会中苗家妇女能有此汉文学水平,亦难能而可贵(陈梦昭语)。胡聆之是我所知道的明清酉阳惟一的女诗人,现存其诗《由酉阳回原籍沿途作录呈夫君(冯壶川)诗》十首(陈梦昭编《酉阳历代诗词选》74页)《上冷水盖》、《过石马沟》、《上重重山台》、《投店》、《过枫香溪》、《抵潮》、《怀主人》、《怀冯老人》、《示儿》、《赠别》。
(三)、主要的诗词理论和诗词总集
诗词理论:
自钟嵘之《诗品》,袁枚之《随园诗话》等诗词理论著作的诞生和学习以后,在清代酉阳诗坛理论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日渐成熟。仅举数例,略以说明。
知州罗升棓(次垣)在《田旦初明经卧云小草序》中云:“诗以通性情者也,三百篇尚矣。汉魏以降,作者代兴,其间上下千古,纵横六合,惊才绝艳,无穷出新,极尽诗之能事,要皆抒写其性情而已,故尝论之。两汉人心近古,诗情朴茂,魏晋风气稍薄,诗亦浮靡。唐以诗取士,人竞才华,诗亦争奇斗巧,词挚而情不真,独杜工部、李谪仙感愤时事,一往情深,其诗恻恻动人。宋诗词旨清要,情根于理。元明以来,徒工声韵,其于真性情远矣。惟其本于性情也,故豪迈者高华,哀思者幽怨,耽情山水者纤微淡远,感怀君国者慷慨激昂,发于情之不禁,动于性之自然,在作者不知其所以然也。今人论诗,动曰追踪汉、魏,摹仿李、杜,讵知诗以言情,情之至者,千载下读之,犹沨沨移人,若强己之性灵,以求合于古人之格调,岂有当于诗之旨哉”。
上论是作者论及诗与性情的关系和历代诗之得失。
又如,王长德(尘田)在《蟪蛄声诗集序》中云:“诗者,自娱悦之物也。当其意境相触,悠然经造,前无古人,后不知来者,无端而遇之,斯无端而咏之矣。故三百篇不尽出于学士大夫之手,里巷讴吟,自合天赖。然变而为楚骚,为汉魏,为陶谢,为宋齐梁陈,为初盛中晚,为宋元明,风气固殊,而铢两分寸,有确乎不可移易者何也?意境之相触,悠然径造,各有君形者存也。昔袁中郎云:古人之诗,历千百年读之,如新出于口。今人一诗甫就,已若红朽之粟,非以其无君形者邪?予尝三复斯语,殊发怖汗,而不能恳习,迄以无成”。
上述论述诗作者诗是心灵的结晶,重在情在灵感。
又如,刘景伯(石溪)在《冯壶川学博候虫吟草序》中云:“昔袁简斋尝怪孙渊如诗渐钝,渊如谢之,有“避公才笔去研经”之句,盖谓经生之与骚客相反也。夫人特患不深于经耳,苟深于经,何患诗不工。诗之作也,始于虞廷之赓歌,成于商周之雅、颂,而盛于十五国之风谣。孔子删定为三百篇,以垂训千古。是诗固经也,后世诗人,若香山似《尚书》之疏通,长吉拟《周易》之奇诡,少陵法《春秋》之谨严,得其一节,皆足以名家,而谓条贯兼赅,转有妨于诗乎”。这是作者论述诗学与经学的关系
又如,邹光第(丹崖)在《冯壶川学博候虫吟草序》中说:“夫吾蜀骚才,自汉、唐、宋至元、明,后先相望,几难更仆数。然若长卿,若子云、升庵,皆生长通都,切劘固易,即射洪、眉州、仁寿,亦密迩锦城,惟谪仙崛起彰明,而跌宕自豪,子美而外,无人与角,于此见豪杰挺生之无所择于地也”。这是作者论述诗人与地缘之关系。也就是人文关系。
还有,冉瑞岱在《冯壶川学博候虫吟草序》中说:“自来论诗者,无过性灵、声调二端。主性灵者,或失之朴;尚声调者,或失之华”。这是冉瑞岱论述性灵与声调的关系。
还有,冉广鲤(海容)在《信口笛吟草》中说:“古人之诗如三百篇,皆可被诸管弦。汉兴,郊庙乐章皆三四言诗,而亦可以协律。及唐人旗亭画壁,与李白《清平调》三章,亦五七言绝句耳,当时伶伦之侣,演而歌之,诗之通于乐也久矣”。这是海容诗与乐之关系。
上述诗词理论的成熟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酉阳诗词的发展。
诗词总集:
《二酉英华》。该诗集由冯世瀛于同治十一年(1872)编辑,于光绪元年(1875)其学生夏永勛、夏晉光捐刻,收录的是祖籍在酉阳有重量级别的酉阳州人的经典之作,其中收录了59人计诗作2915首。是研究酉阳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的主要著作,当今酉阳的一些老人及致力于研究酉阳地方文化的一些学者,以无缘目睹此书而抱憾不已。这是我所知道的在清代酉阳惟一的一部诗集。
三、酉阳民国时期诗词概况
&&&民国的几十年,是一个屡遭动乱和思想空前解放的时代。经历了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整个民国,几乎在动乱中度过。同时,由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这一时期国民的思想也是最活跃最解放的时期。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所以在这一时期,酉阳的诗词也受到的多方面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流派。陈梦昭先生认为,在民国时期酉阳的诗词有两大流派。一派“诗界革命”派。以追随梁启超、黄遵宪、谭嗣同、夏曾佑等为代表,主张诗要有新意境,新语句,革其精神,衣其形式,扩大题材范围,融入新思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意识,这一思想意识被改革派接受,以刘杨、陈宽等为代表,写出一些新诗篇。另一派是传承派,在县内一些从政从教的资深诗人,因奉宋代“江西诗派”为正宗,受世称“同光体”(同治、光绪诗体)或“南社”诗人影响较深,在风格上形成与“诗界革命”派有别的一派。其表现形式是爱用典,制造僻词,晦涩难懂,多写长篇古风,大有复古倾向。以上两种诗风诗体都各有表现,各有千秋,是酉阳诗词的继承和发展。
(一)、主要诗人及著述
王简,字竹父,号栗坡居士,酉阳渤海人。精医术,擅诗词,长期客游于湘鄂京沪。在湘时与王闿运等名流相唱酬吟咏,与淡庵、鳌峰居士、傲霞山人、笑梅、昙叟(龙潭万锦昙)等称酉阳七子。著有《竹盦诗录》6卷。霍山项鸿铸题书名,王闿运作跋。跋中有句云:“酉阳王简以知医来视余疾,且以诗为贽,不求闻达而有哀怨之音,盖其隐居求志,而其遁世无闷之心,实为今日之罕见”。署名为丙辰七夕王闿运题于山塘湘绮楼(根据王闿运的生卒年月和王简诗作内容推断丙辰即1916年)。
刘扬()字香浦,酉阳后溪镇(酉水河镇)人,老同盟会员。民国时期任酉阳县议会议长、省议会议员。石清阳于1930年为其印刻《香湖诗草》,称其诗有革命志气。孙中山曾为刘扬之父刘振之钦赠:特赠四等勋章刘振之老大人之神道(现其石碑在酉水河镇)。《近代巴蜀诗抄》巴蜀书社2005年出版,收有其诗10首)
陈宽,字子驭,酉阳丁市石门村人,墓碑在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日立,曾任巴县、仁寿、安县、合川县长。清宣统三年(1911)主《西顾报》笔政。晚年居成都,与刘叔平等结“怀风诗社”。与其兄陈宸(子骏)诗作合刊《埙篪前后集》。《历代蜀词全辑续编》(1994年12月出版,李宜集校)收有竹枝39首。
王大章(),字槐庭,酉阳自治县龙潭镇人。1896年中举、被知州赵藩明令委任为山长,并将私家书斋改为经院,为酉、秀、黔、彭各县童生准备参加乡试讲授经史。尔后,被清朝政府选派去日本考察,回国后曾在吉林学暑和武汉等地为官。辛亥革命后,任河北省蠡县知事,因不满袁世凯称帝,辞去官职,临行时当地百姓送一“勤政清廉”的金匾。返酉后,他联络酉属四县的知名人士,争得四川政府同意,在他经院的基础上创办了省立五中—龙潭中学。1938年,率地方各界人士数十人上书省政府,请求在省立五中增设女生部;1940年又率地方各界人士数十人上书省政府,请求免迁省立五中,1941年,再次率地方各界人士数十人上书省政府,请求勿令省立五中停招初中班或改中学为师范。夫子一生忠诚爱国,1939年逾古稀还为各界人士修建的“抗战建国阵亡将士纪念碑”题词。他学识渊博,擅长诗文,在蠡县任职期间,曾编印《蠡屋杂诗》一册。大章先生桃李盈门,王勃山、陈德元、李玉昆、刘扬、邹杰等皆系其得意门生。民国二十一年为《答蝯诗草》作序。
陈华先(女)(1896—?),字希明,酉阳城南桶井坝人。其父陈榕庵乃同治年间进士,授江苏知州,因母丧丁忧回籍,继掌酉西书院。华先自幼聪慧,有家学渊源,民国初年毕业于省立成都女子师范,执教县立女子小学,开本县女子入学教育之始。1924年外出深造,考入北京女师大文学系,与柳直荀烈士夫人李淑一系同窗好友。毕业后曾在师大附中及苏州、杭州、天津等地中学任教。1943年返酉阳,任县立中学女生部主任,她早年与小坝夏某订婚,夏于留日间病逝,乃抱其照片结婚,抑郁以终。有诗作若干,散落于典籍之中。
熊思成,字立斋,酉阳小坝人,著名塾师,颇有诗名,著有《一蝉吟草》,手抄孤本。有悼亡诗36首,一气呵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酉阳诗词
陈志宪,字孝章,别号施堂,酉阳龙潭镇人。生于1908年2月,卒于1976年6月。193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中文系,从吴瞿庵专攻词曲。毕业后归成都,任教于成都多中学。1941年到四川大学任讲师,1949年任副教授。解放后,继续在四川大学任教,1958年任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曾任四川省政协委员,民盟成都市常委、省文联常委、省志编委会文学组负责人等职。1966年后长期受林彪、“四人帮”的迫害,至1976年6月病逝。著有《西厢记笺证》(解放前由中华书局印行),《施堂词论》(手稿仅存二、三篇),《苏轼词论》(稿存川大中文系),其他所著的中国文学史以及诗、词、曲著述和专论,除散见省内外各报刊者外,所有手稿全部被迫焚毁。酉阳自治县档案馆现保藏有陈志宪作品(复制件)词作30多首、挽联3联、有关评论有《论杜甫五言长律的创作》(见《漫话酉州》2013年8月巴蜀出版社出版上册)。有发表于《四川大学学报》的《杜甫和他的诗友李白》、《是传统的继存又是传统的发扬》—读毛主席的长短句歌词、《读毛主席词两首》。有发表于日《光明日报》的《牡丹亭的浪漫主义色彩和现实主义精神》。有发表于《文学遗产》18期和《光明日报》日的《关于桃花扇的一些问题》。尚未收集到的遗著有《谈王实甫的西厢记》、《苏轼的词》、《文献通考序笺注》、《苏轼词的评价和影响》、《苏轼研究》(一)等。《近代巴蜀诗抄》收有其词5首。(2005年5月,巴蜀书社出版。)在《巴蜀近代诗词选》收有其诗3首(2003年7月,重庆出版社出版。)归途杂咏(1931年自南京归家途中作)“白浪翻翻乱入眸,远帆疑在碧天浮。江南江北春无主,付与离人一段愁”。/“江天浩浩水茫茫,无那归心恨路长。入夜江声听不得,一窗明月过浔阳”。/“志士仁人望欲痴,伤心不见度辽师。归途空有泪横臆,巢覆卵危何所之”。其诗词饱含忧国忧民之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人情怀。
冉云飞,1965年生,重庆酉阳宜居人。土家族,长居成都。198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著有《庄子我说》、《沉疴:中国教育的危机与批判》、《手抄本的流亡》、《通往比傻帝国》、《陷阱里先锋:博尔赫斯》、《尖锐的秋天:里尔克》、《从历史的偏旁进入成都》、《庄子使我上瘾的几个理由》、《吴虞和他生活的民国时代》、《古蜀之肺:大慈寺传》、《像唐诗一样生活》等十数本专著。曾获奖十数次,有作品入选高中语文阅读教材。现供职于《四川文学》。
《像唐诗一样生活》已于2012年再版,该书系冉云飞先生解读唐诗及其作者的一部随笔。书中阐释了笔者就诗之创作的一些观点:诗歌的创作水准,不在作者地位的高贱。其在序中云:“习《古诗十九首》始知无名者亦能创造不朽”。同时,作者就韵律,平仄等格律的形成及应用,以及宋之后为啥没有好的诗词作品的缘由作了论证和剖析。作者讲“韵律、平仄形式于唐代发端,诗人们玩得风车斗转,英气勃郁,而后世的诗人们却把形式拿来自铸牢笼,搞成一个逼仄湫隘的诗歌监狱”。作者还批评了宋人机械的片面的“偏枯”,“合掌”观,认为这些都是“把技巧作写诗之牢房的典型例子。难怪宋人及后代写诗者越来越作不了好诗,根由在于戴起脚镣跳舞都不过瘾,还得加上手铐,才全身通泰舒服。对技巧崇奉到嗜痂成癖的程度,或许是古诗越来越不济的缘由之一吧”。作者以高屋建瓴,耳目一新的艺术手法就唐代诗人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等进行了三维的、立体的解读和剖析,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全方位的诗人在眼前。如作者说“初唐四杰,文章四友均是些道德有瑕疵的人”。
云飞先生自小热爱唐诗。从小就有其母口传心授,他在序中说:“识文断字后,诵读唐诗数百首而不疲,成瘾至今,《像唐诗一样生活》中所选评者,多能背诵”。
陈梦昭(08.10)酉阳民族师范教师。《桃花源》诗社创始人。工诗词曲,著有《涉趣园诗集》、《涉趣园诗词续集》,编有《桃花源诗文集》、《酉阳历代诗词选》(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刊载其诗词作品的报刊达70余家,如《二十世纪中华词苑大观》、《中华当代绝句精选》等。其对桃花源的宣传和酉阳古代诗人作品的收集整理功不可没。陈梦昭先生对我国诗词的重要贡献就是他与丁芒先生共同创造了新的曲体:自由曲。丁芒先生在《多年播出一园红—&涉趣园诗词续集.序&》中讲述了他们研究自由曲从“自由体散曲——现代体——自由曲”的发展历程。丁芒先生还说:“……(陈梦昭)近两三年来,用诗词创造的重大收获来丰富和充实祖国的诗词宝库,更重要的是他关于自由曲的理论与实践,对推动当代诗词的改革和创新的进程,推动新旧诗的接轨,建立新体诗歌,会起很大作用……”
复旦大学古典文学博士、武汉大学文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思齐在阅读涉趣园诗词曲稿后,先后写成《梦昭诗说》、《梦昭曲说》等文,张予以其高度评价。有句云:“酉阳陈梦昭先生,乃经久弥坚之诗翁也,其诗堂庑甚宽,咏史有之、抒情有之、纪事有之、小唱有之。其诗体裁多样,各有造诣。四言简而庄穆,五言颇多长篇,七言大篇短章均有佳作,而以竹枝词见长,颇富古意,俚俗间杂其间,实得古巴哥之奥旨,不乏新歌之精神,堪称武陵一奇葩。梦昭诗词曲皆善,嗜三者为其癖好,矢志不倦。其作气局颇开,体制宏大,国际国内,世态人情,人生诸相,尽在曲中,志趣高尚,胸怀磊落。
余暇与先生谈及之自由曲,乃知其受影响之至深者,始则奠基于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与孔尚任《桃花扇》“哀江南”诸曲风格,以描绘儿女之情,抒发兴亡之感;继而有悟于白屋诗人吴芳吉先生之《婉容词》与陈醉云之《落叶的挽词》,皆有散曲之风,而又不受任何曲牌之羁勒,以自树新帜。陈先生自由曲,皆仿此而作,其特点:一是韵脚紧密,几乎句句押韵,一韵到底,但可平仄互用,以增强其音乐性于歌咏;二是句式长短相间,奇偶互济,力求简练,切忌冗长,朗朗上口,易记易被背,有仰扬顿挫,音韵铿锵之效;三是其体制有类似小令、带过曲之短小篇章,亦有如同套数之长篇大作,皆视其所需,运用自如”。对梦昭先生之诗词曲及自由曲的创造之评价,之过中缘由,上述丁芒,张思齐二先生已作了中肯而全面的论述。
冉庄(.6),土家族。重庆酉阳人。196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任重庆市作协副主席,重庆新诗学会副会长,渝中区文联副主席、主席,区作协主席,中国当代少数民族研究会常务委员,重庆市巴渝文化研究院院长。专业作家。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主要作品有:诗集《唱高调的黑母鸡》、《泼水梦》、《沿着三峡走》、《山河恋》、《山海心曲》、《与云为伴》、《三峡放歌》、《冉庄诗选》,散文集《冉庄散文集》1999年获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和优秀成果奖,《冉庄散文选》、《洱海月》、《情之缘》,文论集《冉庄诗文论谈》及文集《冉庄文集》(三卷)等共18部,另发表诗歌、散文、文学评论及文艺理论260余万字。
冉冉,女。土家族。重庆酉阳桃花源镇人。1985年毕业于涪陵师院中文系,1999年西南师大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先后在涪陵师院图书馆、涪陵文联《乌江》文学杂志、重庆《红岩》文学杂志工作。现为重庆市作协副主席,《红岩》文学杂志副总编辑,副编审。重庆市政协第二届委员。2000年被聘为重庆文学院合同制专业作家,2003年参加鲁迅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习。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暗处的梨花》、《从秋天到冬天》、《空隙之地》先后获2002年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2004年首届艾青诗歌奖。责编首发长篇《百草山》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2次部及奖。系市首届宣传文化部“五个一批”人才。
&“中国格律体新诗酉阳论坛”在酉阳举行。
至8日,由世界汉诗协会格律体新诗委员会、重庆市孔子儒学研究会发起,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酉阳县政府主办的“中国格律体新诗酉阳论坛”在酉阳举行。参加论坛的有万龙生、梁上泉、王端诚、龙光复、师运山、鲜于煌、郑毅、周琪、尹国民、梁志宏、赵化鲁、赵青山、马德荣、王民胜、、严希、魏萍、刘善良、余晓曲、张先锋及酉阳诗词爱好者。
会上,作为三大流派之一的诗人们,热烈讨论了格律体新诗与自由体和旧体诗的内在关联和表现形式,一致认为应该求同存异,以同化异,以异出艺,使格律体新诗有更大的包容性,拓展更大的空间。会上,发了格律体新诗《东方宣言》和《在重庆恢复“诗人节”的倡议书》。会后,万龙生、李勇、郑毅就这次论坛成果,编撰了《桃源在我心》(中国新诗格律和格律体新诗酉阳论坛并采风创作诗文集)一书。于2013年8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其中载有酉阳籍15位之诗文。
杨清海,男,土家族,在职研究生毕业,酉阳涂市乡人。1964年生,1981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教育部门任过教和做过行政管理工作,在党政部门历任台侨外事办副主任、县委办副主任、宣传部副部长、广电局长、酉阳自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2012年2月任酉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二月的风(外一首)》、《面对武陵山》、诗集《心灵烙印》等。对格律体新诗颇有研究。
冉启华,1952年7月生,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酉阳麻旺人,酉阳县医院书记、副院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重庆诗词学会理事、桃花源诗社社长兼主编。曾获“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全国行业标兵人物”等奖。著有《方药新咏》、《杏林闲咏》、《杏林抒怀》、《杏林逸兴》收录作者2008——2013年诗词曲联作品570余篇及30位诗友赠诗50余首,2013年9月,作家出版社出版。编有《酉阳民俗诗词选》,该书收录整理酉阳传统佳节、民俗、民间文艺、美食、民歌等,内容丰富,是酉阳民俗文化的缩影。2013年9月,作家出版社出版。
李代渠,女,号兰谷居士,汉族,1943年生于四川安县,大学本科毕业,重庆市酉阳二中英语高级教师,1998年退休后研习诗画,写有诗赋曲计2000多首。出版个人专著《诗飞晚霞》、《桃源诗唱》、《酉州群芳进诗画》(2009年,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载200余种花卉,700余种诗。现任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评论月刊评论员,先后荣获“全国十佳诗词家”、“首届中国金爵诗人”、“共和国结束艺术家”、“当代著名艺术家”、“共和国改革创新人物”等称号。《诗飞晚霞》一书荣获“国际优秀新学术新论坛”国际金奖,并荣誉载入《国际优秀新学术新文库》。所写作品先后获金奖11次,一等奖6次,个人业绩入编《中华名流世家》、《21世纪诗人大词典》、《世界名人录》等典籍。杨叶,1933年3月生,中学一级教师、校长,重庆市诗词学会会员,重庆黔江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彭水县诗词楹联协会主席。诗词曲联兼工。著有《格律诗写作专谈》、《词曲联写作专谈》。
向笔群,重庆酉阳人,诗人,评论家,土家族,副教授。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文学硕士,曾用笔名路曲,重庆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出版有诗集《武陵山,我的保姆》,发表中篇小说《迷茫的远行》等。诗歌入选《重庆诗歌年鉴》、《时代抒情诗选》等,诗歌入选首届中国高校诗歌联展,曾获三峡门户诗歌大赛一等奖,贵州首届网络文学散文组一等奖等奖项。重庆市第二届文学艺术研修班成员。作品《乌江放歌》获贵州省首届网络文学大赛散文组冠军,长篇小说《县治》获2011年度“长江杯“网络小说大赛冠军。在《文艺报》、《民族文学》《山花》等发表文学评论100余篇。著有《山地诗情___土家族新诗创作评论》(航空工业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该书对酉阳的诗人冉庄、冉冉、冉云飞、冉仲景、王世清、任明友、崔荣德等分章节进行了专题介绍。现供职于贵州铜仁学院中文系。
1966年生,重庆酉阳人,土家族。参加过诗刊社第十五届青春诗会。出版了《从朗诵到吹奏》《众神的情妇》《献给毛妹的99首:致命情诗》等诗集。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获得过重庆市文学奖等奖项。
李亚伟,1963生,著名诗人,重庆市酉阳人。1984年与万夏,胡冬,马松,二毛,胡钰,蔡利华等人创立了“莽汉”诗歌流派。诗作收入《后朦胧诗全集》(1993)其代表作《中文系》,在诗界颇有影响。
白明跃,男。
杨琼英,女,1969年生。重庆市酉阳人。师承居庸诗派吴金水。2007年开始创作诗词、诗歌,散文,对联,骈赋、其诗词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诗文杂志》、《重庆日报》、《酉水》《桃花源诗刊》、《武陵诗风》、《渝东南巾帼诗词三百首》、《重庆艺苑》、《重庆国诗》、《黔中诗联》、《黔中文化》等刊物。诗喜魏晋及唐风,词喜李清照及苏东坡风格,主张诗风大气磅礴而不失细腻委婉,超逸尘表而不没人间真情即为境界。
杨琼芳,女,1976年生。重庆市酉阳人。师承江右诗社黄全平,陈忠平两位先生。自幼酷爱文史,2004年开始创作,诗词作品散见于《海岳天风集》、《二十一世纪诗词文献汇编》、《当代诗词》、《桃花源诗刊》、《江右风雅》、《渝东南巾帼诗词三百首》、《重庆艺苑》、《黔中诗联》《酉阳报》等刊物。诗喜建安及唐风,词喜后主及纳兰。主张诗词真情即为境界。
何世炀,1933年1月生,酉阳苍岭人。1951年参加教育工作,1952年被评为模范教师,1961年毕业于涪陵师专数学系,终身从教,1983年退休。“以忙就农桑闲读书,动观流水静观山”而生活。著有《何世炀诗词联集》2005年银河出版社出版。
1、本文主要以介绍格律诗及作者为主,写新体诗的没有过多介绍。
2、限于本人知之甚少,知识有限难免有诸多遗漏和谬误之处,真诚欢迎大家指正。
主要参考资料:
1、《酉阳直隶州总志》(2009年7月,巴蜀书社出版)。
2、《冉氏族谱.总谱》(2007年秀山三和彩印公司印)。
3、《酉阳历代诗词选》陈梦昭编(2007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蜀词人评传》李植署检,姜方锬编。(1984年8月,成都古籍书店复印)。
5、《巴渝诗词歌赋》熊宪光等著,(2004年3月重庆出版社出版)。
6、《随园诗话》袁枚著,陈君慧译注(2008年11月,线装书局出版)。
7、《土家族文学史》彭继宽等主编,(1989年9月,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8、《历代蜀词全辑》、《历代蜀词全辑续编》李宜辑校(1994年2月,重庆出版集团出版)。
9、《巴蜀近代诗词选》薛新力等主编(2003年7月,重庆出版社出版)。
10、《近代巴蜀诗抄》(上、下)杨析综编,2004年,四川出版集团)。
11、《像唐诗一样生活》二次版,2013年10月,冉云飞赠。
12、《涉趣园诗集》陈梦昭著,(1995年7月,桃花源印刷厂印)。
13、《桃花源诗文集》酉阳桃花源诗社、旅游局合编(1999年11月)。
14、《西南地区土司问题研究》李良品等著(2013年9月,重庆出版社出版)。
15、《国朝全蜀诗抄》清.孙桐生编(1986年巴蜀书社影印本)。
16、《二酉英华》(目录复制件)。
17、《竹盦诗录》(3-6卷)清酉阳王简著。
18、《土家族简史》(2009年6月,民族出版社出版)。&&
19、《中国文学流变史》郑宾于(1991年中州古籍出版社)。
20、《东洲草堂诗集》何绍基著。(2006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美术家协会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