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三实习 过段时间可能去汉庭会员卡当前台 男生第一份工作 怎么样啊

徐之媛,汝欲学作诗,功夫在诗外。
楔子就不用说了。因为爆照话题引致的种种争议纷至沓来。知乎又到了开年以来,每月必定会有的那么几天。&p&当然,今日红榜肯定归属于李楠李总和魅族的笔戈科技。左右互搏的两个答案,让两篇专栏的关注蹭蹭蹭往上涨。很真诚的说:这才是善用知乎。&/p&&p&大家讨论的问题是这样的:&/p&&p&1. 爆照、抖机灵、编故事和骂知乎是拿赞的杀手锏&/p&&p&2. 时间线上越来越杂乱无章&/p&&p&3. 大V们先后出走,知乎上的好内容越来越少&/p&&p&4. 管理员的不作为导致问题愈加恶化&/p&&p&但以下也同样是事实:&/p&&p&1. 真正的好答案,依然不会被淹没。但是好答案不只等于认真,还需要正确的方法论。&/p&&p&2. 时间线完全是个人主动维护的,你想要什么样的知乎,你就会有怎样的时间线。我从来对自己的时间线颇为满意。比如这个答案&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果没有封锁,谷歌会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里成为第一吗?为什么?&/a&,直到我关注的用户开始纷纷反驳时,才终于被我看到。(1400多个赞同里,一个我关注的都没有)。至于爆照的问答,在我的时间线上也极为鲜见。&/p&&p&3. 今年有很多让人尊重的ID从知乎退出,其中也有一些我相当熟稔的朋友。但与此同时,一大批新的高质量用户进驻知乎,这里每天可以看到的有趣,有价值,有深度的文章和答案其实是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p&&p&4. 知乎的产品技术其实不断在提升,而运营团队的努力,很多时候大家是看得到的。以知乎的金融领域为例,&a href=&/people/2eed28af19afe& data-hash=&2eed28af19af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韦昌明& data-tip=&p$b$2eed28af19afe&&@韦昌明&/a&来之前和来之后的金融领域的广度和深度,真的是两件事情。&/p&&p&&u&很多时候,「有怎样的产品,就有怎样的用户」是说得通的。但另一些时候,「你是怎样的,你用的产品就是怎样的」一样靠谱。&/u&&/p&&p&知乎当然变了。Alexa可以很容易的查到,现在这里已经是一个日均独立用户访问近500万,日均页面浏览量超过3000万的产品。哪怕仅仅是一年前,这个数字恐怕只有如今的十分之一不到。&/p&&p&一座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小城,和一座千万人口的大都市(甚至可以说是国家)怎么能够一样呢?在几万人口的时候,可以谈引导,每一个社区成员都能感受到存在感,可以有所谓有效的自治委员会;在几十万的时候,可以谈社区公约,就需要有一定系统性的制度,也需要有简单的基础设施了;但是达到千万级别的时候,需要考虑的事情就庞杂无比了:下水道系统、公共卫生系统、治安、金融、人才制度、交通……(其实这些似乎都能和一个互联网社区一一对应呢。)&/p&&p&是的,知乎的问题在于,其发展速度似乎有点太快了。不管你认不认可,知乎现在已经是一个中文互联网界的大都市了。几乎是转眼之间,你会发现马路上听到知乎这个词的频率越来越高,知乎上的好内容在互联网产品和传统媒体上被广泛转载随处可见,知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然后,这种发展速度,不仅超过了知乎团队的预计,也超过了很多资深用户的期待。于是机制和制度跟不上,基础设施有待完善;而与此同时,里面的老住户们也因为大量新住户的涌入,开始愤怒、紧张、忧虑、恐慌。诸如此类,但是你知道:这些恐慌紧张忧虑愤怒,这些负面情绪,其实对于社区的正向发展,永远都是没有帮助的;如果肆意的传播,只有让这些负面情绪进一步扩大,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越来越坏。当然,除非你从来对这个社区都没有产生过感情;亦或者,你是想着靠骂当权者而坐享于利。&/p&&p&话说回来,当知乎越来越大时,诸位没有觉得,也正在越来越接近那个让很多人不满的真实社会么?我们的真实社会就是:平庸的人占据了主体;功利是大多数人的价值观;美色会让诸多男性趋之若鹜;优秀的知识因为门槛和对脑力的消耗而乏人问津。中国人一直习惯于将互联网与现实世界分离开来,并且赋予很多优秀的社区类似乌托邦的可能性。而当这个社区无法达到自己的想法时,就弃之不及。这里有两个问题:1. 你的乌托邦可能和别人的乌托邦不一样;2. 互联网最终都会变成真实世界的镜子。&/p&&p&其实,知乎越来越接近真实世界应该让大部分知乎的优质用户高兴才是;因为在真实世界中,真正高智能的人,通常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当然,我也与很多人一样,仍然觉得,可以试着通过这个社区的早期的强大的用户,去尽可能的影响后来者,让这面镜子里的世界,无论如何都能更美好一些。比如,我觉得知乎接下来很应该解决的问题:&/p&&p&1. 通过机制规避一些会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发生,或者发生之后有及时且行之有效的应对。&/p&&p&知乎经常会有些特殊现象。比如最近一位漂亮的女生(我也觉得她长得美),只是依靠一个回答就获得3000赞同和6000关注,这让很多人心里不是滋味。再比如,Magasa老师(我非常尊重他,也认为绝大多数时候他确实说的很有道理)在大多数需要表达态度和立场的问题上,都成为了最高票的答案,远远领先于第二名,几乎可以视为知乎用户公认的标准答案。但这两个现象其实都同样的危险:前者,会让很多认真提供内容的用户产生不良心态;而后者,其实不利于观点的更彻底的传导以及更深入的讨论。&/p&&p&这两者其实更趋近于真实世界的样子:对于明星和权威的崇拜。但无疑,从长线来看,这些特例产生的影响不会是正面的。&/p&&p&2. 更多的引导一些冷门领域和专业领域的优质答案被发掘并且得到认同。我觉得这涉及到两部分:一是知乎的运营机制的问题;二是回答者的问题。其实知乎上有很多优质的专业领域的答案,在兼顾普及程度的同时,又具备很大的信息量以及很深厚的专业知识。作为回答者我知道,其实很多时候写这类型答案付出的精力远甚于那些拦腰砍一道的高门槛回答。&a href=&/collection/& class=&internal&&财务包子铺&/a& 就是在纠结专业性和普及性的过程中,一步步诞生出来的。(不打个广告说不过去么)&/p&&p&3. 更好的对专栏进行定位。知乎专栏开放到现在已经超过一年,但仍然没有真正的发挥专栏应有的效应,反倒成为了优质用户们发泄自己的情绪的重要场所。一方面,知乎专栏从最初开始就没有一个靠谱的guidance,没有合理的用户引导,没有适当的编辑管控,甚至连专栏的功能过了15个月都还未完善。专栏什么时候才能添加基本的收藏功能,才能更方便的填写tags,以及更有效的对关注的专栏进行分类和管理。&/p&&p&4. 需要有正确而适当的营销渠道。知乎的事实是:正面的营销被人反感,而暗戳戳的营销却能够凭借高级技巧而效果极佳。实际上我相信知乎的团队也好,大多数用户也好,到今天都不会还傻傻的认为:知乎是永远不会有营销狗的地方吧。实际上,与其让一些「网络营销团队」大肆嚣张,不如通过更正式的方法,利用可控的制度,让所有人都能更加正大光明的对公司、对团队、对自己、对产品进行推介呢。&/p&&p&不往多里说,我相信会乐意提意见,并且比我能提更好的意见的知乎用户会有很多。&/p&&p&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对知乎抱有积极的感情,并且不希望他最终步很多互联网社区产品的后尘变得越来越糟的话,希望你知道:&/p&&p&1. 知乎永远不是谁的乌托邦,也不可能成为乌托邦,所以那些理想派的方法也好,呼吁也好,愤怒也好,一点也不适用。知乎的将来,只会比现在,变成一个更加复杂的社会。&/p&&p&2. 既然知乎已经从一个几十万人的城邦,成长为千万级别的都市或者说国家;这时候,作为一个其中的住户,应该要向成熟社会的公民一样去行为。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传播负面情绪。比如我认为有价值的事情包括:创造价值(提供优质内容);利用好自己的投票权(只给值得传播的答案点赞);按着自己的喜好和需求的拓展自己的社交网络;理解自由的边界(你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但是你需要为你的言论造成的后果负责);多提有益的建议;以及谨慎的行使公民权利(发专栏骂知乎、删答案走人、静坐示威blahblah)。&/p&&p&当然,若在这其中能够为自己赚得更多的益处,这也是好事情。(再次向李楠和魅族学习。)&/p&&p&……&/p&
楔子就不用说了。因为爆照话题引致的种种争议纷至沓来。知乎又到了开年以来,每月必定会有的那么几天。当然,今日红榜肯定归属于李楠李总和魅族的笔戈科技。左右互搏的两个答案,让两篇专栏的关注蹭蹭蹭往上涨。很真诚的说:这才是善用知乎。大家讨论的问题…
&img src=&/a3ebce73de1c881_b.jpg& class=&content_image&&听说天秤座很难做选择。我不相信星座,但每一个选择的确都要想很久。&br&&br&公司要上市了,应该拿期权慢慢兑现还是跳槽?&br&&br&和男友相处快两年了,应该结婚还是分手?&br&&br&让周围人震惊的是,两件事我都选择了后者。&br&&br&我时常幻想着,在另一个空间维度的我,做了另一种选择。想要写封信给她,嘿,你还好吗。&br&&br&而生活中,另一条路会怎样,永远不知道,似乎也不重要了。选择无关对错,只关乎价值判断。可能内心里是害怕恒定不变的,无法想象让理想拖延四年会怎样,无法想象和一个人共度后半生相顾无言会怎样,于是宁愿让生活充满未知的惊喜与惊吓。&br&&br&和他分开以后,多出来了好多时间,执行力突然变的超强,憋着一股劲把梦想清单上的事情一件件实现。去为自由付出更多努力,去远离城市灯光的地方看银河,为了一个灵感机缘巧合的组建了一支乐队。一直耿耿于怀的是他说我不切实际只是空想,我像个孩子一样去证明,然后欢呼雀跃的喊:你看到了吗?只是一回头,已经没有人在看了。&br&&br&但是从另一面来说,我害怕再遇到同样的质疑和否定。慢慢变的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在想什么了,等到做出来再拿给别人看吧。可是,做一件事真的要好久好久,期间会有挫折带来的低落、进步带来的欣喜,默默做事却无人分享的感觉,好孤独。有时候,孤独可以让人成长,享受独处的圆融状态,创作者需要孤独。但有时候,确实会害怕孤独,渴望与人相处的另一种圆融。&br&&br&对待世界,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坐标系。可能我的骨子里有一种反叛,不愿意遵循社会的评价标准去做个朝九晚六的贤妻良母,不愿意去过那种为了让别人叫好喝彩却违背了自由意志的生活。活在世上的每一天,都想用来做些有趣、有价值的事,也给这世界带来有趣、创造价值。希望有一天,能像司汤达一样无愧的说「活过,爱过,写过」。&p&开始发觉,生活像是滚雪球。零散的东一捧西一捧没办法凝聚成一股力量,可一旦找到一个切入点,就能遇到更多的连接点,越滚越大。所以,最好的时机不取决于运气,时机并不是从天而降的一个大雪球,而是付诸行动的过程中遇见的更多可能性。比如创业,最快滚雪球的方式不是系统学习商业、营销、设计、心理学之后发掘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而是用最快的方式去验证、去实践。可能刚开始所具备的能力是不符合优秀创业者的要求的,但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教给我很多课:如何拥有前100个用户,如何与用户做朋友,如何验证产品价值,如何应对曾经的合作者成为竞争者…其他方面也是同样的,不能等到财务自由才去理财,不能等到退休才去追求自由生活。这里不缺理想,需要马上,付诸行动,趁着还有力量。&/p&&p&写给二十五岁的自己。&/p&
听说天秤座很难做选择。我不相信星座,但每一个选择的确都要想很久。公司要上市了,应该拿期权慢慢兑现还是跳槽?和男友相处快两年了,应该结婚还是分手?让周围人震惊的是,两件事我都选择了后者。我时常幻想着,在另一个空间维度的我,做了另一种选择。想…
有了文化,女性对男权的盲目跪舔和依赖,“一个女人,倘若得不到异性的爱,就也得不到同性的尊重,女人就是这点贱”,这种病,才有了药。&br&&br&有了文化,&br&才知道活着不只为了跟男人生孩子。&br&才知道老男人甩过来的金钱,只是用于购买你的青春无敌。&br&才知道在朋友圈发配上红酒和铜吊灯的九宫格自拍,说一句“这不是我要的生活”,是多么蠢的事情。&br&才知道世界上,除了男人,还有许多有趣的东西。&br&才知道,一个有独立灵魂的妻子和母亲,能够给一个家庭不断加血而不是吸血。&br&才更容易在各种七大姑八大姨“你结婚了吗”,“老公有钱吗”,“房产证加你名字了吗”这些问题面前,真正做到心平气和。&br&才不会在讨厌一个同性的时候,只会破口大骂:“你又老又丑没男人要,才会这么变态。”&br&才有力量,摆脱即便在知乎这个档次的社区里,仍然充斥着的“女人就是又拜金又弱智的充气娃娃”这种洗脑摄魂术。&br&……………&br&实际上,有了文化,女人的生活才有了除家庭主妇之外的可能性,能够参与社会分工,拥有经济地位;懂得这世界的游戏规则,种种秘密,不再随波逐流。&br&没有人怀疑过,年轻貌美的女人可以拥有整个世界。但是,有了文化,我们可以在不年轻不貌美的时候,仍然保有很多的可能性。&br&&br&有了文化和见识,我们对自己欲望和能力的边界,才更容易有准确的判断;也能够同样尊重其他同性的选择:无论是选择相夫教子或是职场打拼;无论是追求爱情无视面包,还是只要面包爱情如粪土。&br&虽然如今一大票高学历妹纸仍然深陷其中,但是多读书多吃药,总算还能把发病的间隔期弄得更长一点。&br&&br&但是,对于某些网络情感砖家ayawawa之流鼓吹的“女人的价值就是外貌”,“美女不用读硕士”。&br&某些直男癌患者的“老婆必须只找:年轻乖巧漂亮健康安份的,其他无公认恶性问题即可”;“最重要是漂亮,其他很多是后天外在,可以缓慢改变”;“根本不考虑和27岁以上的女人以结婚为目的谈恋爱,特别nb的男人可以只找25岁以下的”&br&…………&br&这类仅仅用外貌和年龄丈量女人价值的sb言论,我个人是坚决反对的。&br&我无意煽动男女对立,更不觉得“男人能做的女人都能“,把女人推向全知全能的神坛。希望大家彼此尊重,不要轻易使用任何标准物化他人,或是自己,做个内外兼修,有独立灵魂的姑娘吧~
有了文化,女性对男权的盲目跪舔和依赖,“一个女人,倘若得不到异性的爱,就也得不到同性的尊重,女人就是这点贱”,这种病,才有了药。有了文化,才知道活着不只为了跟男人生孩子。才知道老男人甩过来的金钱,只是用于购买你的青春无敌。才知道在朋友圈发配…
&img src=&/7d4e32bb29b2f37e2f8c1a825a3b25d4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我的朋友李松蔚老师最近在努力定义“时代病”。他促使我思考,作为一个群体的浙大同学,有没有共同的心理问题。&br&&/p&&p&这篇文章源自我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也来源自我所接触的很多浙大学生。说“浙大病”,也仅仅是因为我在浙大工作,但我想,很多中国很多大学的学生都有这样的问题。&br&&/p&&p&我想去定义“浙大病”,是因为我最近遇到一个来访者。最开始你听她讲述她的烦恼,你可能会觉得她肯定是一个成绩不好,经常挂科的学生。&/p&&p&比如她会说,我英语成绩不好,听力词汇特别差。去年考托福的时候,我差点就不准备考了,觉得反正考不好。她说,我的学习效率特别低,所以经常需要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她也说,我觉得自己没有主见和领导力,凡事都听别人的,特别羡慕那些一呼百应的同学。&/p&&p&事实是,她的托福考了100分,她刚作为交换生到斯坦福学习了两个月。她的成绩在学院里稳进前五。有一门很难考的课,她甚至考了99分。而且,她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是班长。&/p&&p&当然会有很多人叫她学霸,夸她很厉害。她觉得,这些人只是不了解她。如果他们了解了她的真相,也会知道她其实很多地方都不如人。&/p&&p&比如有一件事,就真的成了她的心病。都大三了,她居然还没有人追。&/p&&p&身边的人都觉得,这可能是因为她成绩太好,男生有压力。&/p&&p&但她觉得,这是因为她魅力不够。最重要的原因,是她太胖了。&/p&&p&她不能容忍自己居然有这样的缺陷。&/p&&p&于是她开始节食。&/p&&p&这不是一个决定,而是一种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自然而然形成的习惯。&/p&&p&她早上吃饭的时候,会喝一小碗粥,吃一个鸡蛋,但是会把蛋黄挑出来,吃一个包子,但会把馅去掉。中午的时候,有时候吃一个苹果,有时候就吃一两米饭。晚上再喝点粥。&/p&&p&一段时间过后,她瘦了20斤。医生说她这样下去要营养不良了。她也害怕,可是她停不下来。&/p&&p&她说:“老师你不知道,我对身体就是这样的态度,我在努力压榨身体的一点一滴。每当我多吃一口饭,我就会有很深的罪恶感。我觉得我没有尽力。就像现在,我压榨每一分钟时间,每次当我安静下来不做事,我就会觉得没有尽力。就像我当年高考,我在努力压榨每一道题,每一个分数,如果某个题目丢分了,我就会有深刻的罪恶感,觉得我对不起父母。所以我知道自己只考上了浙大的时候,我伤心地哭了。”&/p&&p&&strong&最后她说,“其实你不知道,我身边很多浙大的同学都这样。”&/strong&&/p&&p&很多浙大的同学都这样吗?&/p&&p&“高考失败,来到浙大”的故事,是采铜老师在知乎回顾他自己所经历的生活挫折时说的。后来这句话被简化为“考败来浙”在浙大学生中流传。我一直以为这是采铜和浙大学子自嘲的话。所以有时候我会很有优越感地跟他们说,你们高考失败,考上了浙大,不像我高考成功,考上了蓝翔。&/p&&p&但后来我发现,他居然是认真的。真的有很多像他这样的浙大学生,在切切实实地感受一种挫折感。这种挫折感在校园里如此普遍,你能从很多人身上认出它。&/p&&p&如果把这种挫折感归纳成一种病,一个典型的“浙大病”患者大概是这样的:&/p&&p&&strong&他(她)通常有一个曾经非常严格的父母。&/strong&这个父母永远带着挑剔的眼光看他的成绩和表现,嘴里还不停念叨别人家的孩子。无论他怎么努力,都很难赢得他们的赞许和爱。等他考上了浙大,他们经常说的又是,只要你快乐幸福就好,好像变得无欲无求了。但他已经刹不住车了。&/p&&p&&strong&他(她)通常还来自一个以严苛出名的好高中。&/strong&这个学校是市里、省里甚至全国的翘楚。氛围必须是军事化管理。学校肯定有形形色色的大火箭班、小火箭班、竞赛班、天才班。学校的学生和老师永远都只关心一件事:成绩。成绩排名自然形成了阶级。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相互交往时,心理默默地先为对方贴上成绩排名作为最重要的标签。在这样的体系中,成绩上升的学生担心成绩会下来,成绩下来的学生,会被失败的恐惧和羞耻感淹没。&/p&&p&&strong&他(她)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同学或者朋友,在清华或北大。&/strong&这个同学不是出国交流,就是发表了很牛的论文,如果都没有,那他一定是在做有趣的事情。总之这个朋友的存在,就是为了提醒他,他不够优秀。&/p&&p&&strong&他(她)的专业总让他纠结。&/strong&通常他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如果他碰巧喜欢,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个专业在浙大正好弱爆了,或者指导他的老师正好弱爆了。&/p&&p&&strong&如果有机会,他(她)会选择上金融班或者其它就业光鲜的专业。&/strong&不是因为他喜欢,而是这样的选择最安全,不需要他冒风险考虑自己想要什么,并真的作出选择。&/p&&p&&strong&他(她)很努力,但如果问他有什么远大志向,对不起,没有。&/strong&偶尔会从他们头脑略过的想法,可能是当一个安静的图书管理员。但如果真让他无所事事一会,他就会被“变平庸”的恐惧和焦虑所折磨。&/p&&p&&strong&他(她)没什么耐心。&/strong&急不可耐地想要成功,急不可耐地想要成长,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急不可耐想着快点解决。&/p&&p&&strong&他(她)就像一个孩子,习惯了站在单一的评价标准下排队&/strong&,等着被选中和评判,手足无措。他拼命努力,却从来没有享受过成功的喜悦,有的只是,对失败的恐惧。他害怕落后,害怕被瞧不起。&/p&&p&&strong&当然,在心理问题上,他(她)也不能让自己被落下。&/strong&因为他认同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他也觉得自己有问题,需要努力改变,积极治疗。他最想问的问题,是我怎么才能更专注和高效。其次是,我怎么才能让自己更自信。他们爱得的心理问题,依次是拖延症、焦虑、强迫、以及“周围的人都好强。”&/p&&p&他(她)是天之骄子,无论学业还是其它,在外人看来,都算成功。但他离幸福其实挺远。&/p&&p&这是“浙大病”,是“名校学生病”,其实也是“时代病”。因为不久的将来,这些就会走上社会,成为社会的中坚。&/p&&p&&strong&这样的病,你有吗?&/strong&&/p&&p&&strong&(&/strong&所谓的来访者,照例是虚构的。但她是很多人的缩影。&strong&)&/strong&&/p&&p&&strong&欢迎关注&/strong&&b&微信公众号,&/b&&strong&幸福课,happinessclass&img src=&/27dbba0f2aad626a6caf3_b.jp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27dbba0f2aad626a6caf3_r.jpg&&&/strong&&/p&
我的朋友李松蔚老师最近在努力定义“时代病”。他促使我思考,作为一个群体的浙大同学,有没有共同的心理问题。这篇文章源自我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也来源自我所接触的很多浙大学生。说“浙大病”,也仅仅是因为我在浙大工作,但我想,很多中国很多大学的…
&blockquote&你遇见那个人,就好像你丢掉的另一半。&br&&br&认识他之前,你住在南极或者格陵兰岛,全世界的人都和你有时差。&br&你说的话,他们过了宿,搁凉了,摆馊了,也就忘记了。&br&而这个人不一样,他和你在同一个经纬。&br&&br&你见到他的一瞬间,感情、印象都已经储备到位,&br&只等你轻触那个天亮的开关。&br&你说的每一句话他都懂得,你开一个话题他就明白,&br&你交待一下关键词他就能感知到方位。&br&&br&这真是一个盛大的奇迹&/blockquote&&p&&br&&br&在我真正遇到这个人之前,并不相信这段话的。&br&着了魔一样地去喜欢一个人,说不清有多少个夜晚让失眠和眼泪陪伴我,每一步都走得艰辛又坎坷。&br&&br&姑娘们不要以为折腾你的爱情才是最好的,带着千军万马的气势攻城略地,到头来却望望身上千疮百孔的盔甲,被自己的英勇感动了。&br&&br&&b&一切折磨你、让你痛不欲生的感情,都不是最适合你的。&/b&&br&总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人,他出现的不早不晚刚刚好,他会给你一副坚实的盔甲,让你告别失眠和酒精。&br&&br&&b&别顾影自怜了,把伤痕累累的盔甲脱下,用最灿烂的自己去呼吸阳光。这样至少当命中的他出现的时候,至少你不是戴着脚镣的那一个。&/b&&br&&br&&br&&br&&br&--------------------------------------------&br&*?゜??*:.?..?.:*?'(*?▽?*)'?*:.?. .?.:*?゜??*&br&收到男神&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a7aedfe80f629c508a97b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p=&p$b$a7aedfe80f629c508a97bf& data-title=&@周北树& data-hash=&a7aedfe80f629c508a97bf&&@周北树&/a& 以及各方大神的肯定一夜间赞数翻倍,受宠若惊。&br&&br&呐如果喜欢这碗鸡汤,也来看看这个问题吧(☆_☆)也算是对这个回答的补充。&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样判断“命中注定的人”是不是错觉?&/a&&/p&&br&&br&&br&&p&--------------------------------------------&/p&&p&&/p&&p&感兴趣的也来关注一下我和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76ac03c3d449e98cbbc7f5d1a6703906& data-hash=&76ac03c3d449e98cbbc7f5d1a6703906& data-tip=&p$b$76ac03c3d449e98cbbc7f5d1a6703906&&@唐棣&/a& 新开的专栏吧~&/p&&p&&a href=&/fenglingduyehua& class=&internal&&风陵渡夜话 - 知乎专栏&/a&&/p&
你遇见那个人,就好像你丢掉的另一半。认识他之前,你住在南极或者格陵兰岛,全世界的人都和你有时差。你说的话,他们过了宿,搁凉了,摆馊了,也就忘记了。而这个人不一样,他和你在同一个经纬。你见到他的一瞬间,感情、印象都已经储备到位,只等你轻触那…
顶着锅盖来回答。&br&我2013年毕业,学校中国人民大学,虽不是C9也绝对是名校,学的是全国排名第一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GPA大概也就2.6,专业GPA3.4。非常典型的选择兴趣爱好荒废学习的人。&br&&br&如果大家觉得商科不值钱学文有原罪,欢迎看看我从小学到高中最好朋友的联动答案&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那些大学不用功学习,而去选择各种兴趣爱好的人真的不懂得风险和代价的沉重吗?&/a&
她是我小学初中高中同学,Top 2理工科专业,本专业绩点3.66,经济学双学位,保研时成绩第二,保研面试第一,直取研究生一等奖学金。这要是还不符合大家对正常大学生的要求,我也没辙了。&br&&br&1.我进入大学靠的就是我的兴趣爱好。&br&在2009年初,也就是我高三的时候,成绩大概是跳一跳能够够到NKU,NJU这些学校的分数线。然后在自主招生刚刚因为蒋方舟火了的第二年,在母校没有给学校推荐名额的情况下,我决定试试能不能够到。当时都在忙北大清华的学校推荐,只有我自己上蹿下跳欢天喜地地把资料都找齐了,写了一封声情并茂的自荐信,核心只有两个内容,阅读和志愿服务。当时在自荐信的第一句就是哈利波特里的那句话:被强行拖进战场去面对殊死的搏斗和昂首挺胸地走进战场是多么的不同。也许有些人会认为这两者之间没什么可选择的,但邓布利多明白——我也明白,他顿生自豪,我的父母也明白——这便是世界上最大的不同。 &br&哦这句话还把我亲爱的班主任感动的不行拿来开家长会表扬我来着哈哈哈。&br&在获得上京考试的资格之后,我没有刻意准备东西,该看书看书该随便看新闻就看新闻,抽空背了两天六级单词而已。&br&考试经历见这个答案:&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在大学自主招生中「伪装」自己看了很多文学书?&/a&&br&后话是,我取得了自主招生的资格,因为心里有底了,成绩突飞猛进,以超人大线22分,平北大线,超一本线104分的成绩浪费了一个加分名额。&br&这次面试中的内容,高中会学资源诅咒么?高中课本会要求学生把红楼梦多看几十遍并且搞清楚版本源流么?成绩好会让人有胆量当即反驳面试老师么?&br&我想,在北京上海之外的大多数地区,答案依然是,不会。&br&&br&2.我成绩不好是我所能够预料到的。&br&取得了自主招生资格后,心态比原来更好了,但是短板就在那里啊。我高考的时候数学完全无能,最后一个学期只做了一件事,把所有题目分门别类,每一道题的每一种解答步骤都背下来。&br&正因如此,我考进大学以后除了非常认真还是挂了数学课的第一学期外,后面并没有放过多的精力在数学上。我能够认清楚自己的短板,生命宝贵,不如去做更重要的事。&br&PS,我看重的专业课基本上都是3.7和4.0.&br&&br&3.我所要学习的就是我的兴趣,我所感兴趣的是我的生活。&br&我最大的乐趣是读书,然后是出去旅行。目前我去过国内23个省市自治区,去过的国家很少,还不到10个,但在乌干达和斯里兰卡呆的时间不短,在知乎上回答过一些有关问题,获得过几千个赞。&br&阅读上从没有统计过读书数量,但每周三本普通厚度的总是有的。这是我买kindle最主要的原因——看书太快了买那么多放不下。&br&这些基本上都与专业无关的书,让我成为了一个好玩的闲人。德鲁克管理三卷本的第一册里,开篇就是新房装修铺地毯的故事,看了之后大受启发,于是到谷歌上把常见的所有家装用地毯材质,地板材质都研究了一遍。因为有关铺设结构的东西作为文科生不太懂,去请教朋友的朋友,结果误打误撞拥有了一个超级有趣的土木妹子。地毯材质不是很多名词嘛,对着词典一个一个翻,从此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洗坏衣服了,耶!当然这些东西在家里装修都有用那是后话了……&br&大学前两年,不在学习和看闲书的时候,我主要在学生会和学生团委,编杂志,带干事,组织晚会等等等等。作为杂志的文编,你总要学习点常识吧,然后后来大四我就在某家大网媒找到了实习,耶。再加上认真写起来的时候笔头工夫还行,倒也做得十分顺遂。后来呢,我几个最好的朋友都在舞蹈团准备艺术节,我就去看她们排练,看多了想要拍,就想换相机,最后相机没买什么好的,倒是泡各种技术论坛泡了两年,术语都懂了……看排练到后来,总要做后勤上场吧。至今为止【帮人化妆】这个技能点还是满的(你知道这技能多有用吗!!!)&br&顺便还参加一下校合唱团,托我人大合唱团洪福,混到了久石让北京演奏会的超max内场——演出人员。简直是人生中的光荣片段。&br&大二下,随着对艾滋防治这个领域的进取心满格就直接通过 AIESEC 开赴非洲了。同伴教育志愿服务多年,只是服务内容离题太远,可以具体见这个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感染 HIV 是一种怎样的经历?&/a& 以及这个: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在读大学生如何去非洲支教?&/a&&br&在这个诸多争议的组织里,认识了很多很多有趣的人。目前为止,国内前100的高校里面几乎都有我可以去随时拜访的朋友。&br&&br&4.这种兴趣,你怎知就一定会影响学习呢。&br&商科有一个特点,就是没完没了的presentation。大三下的时候,11门专业课,这酸爽简直不敢相信。有些老师对pre严格到什么程度呢,你说美国2009年的一项议案,一笔带过就一句话十秒钟不到,整个做完了,老师让你翻回那张片子:2009年的美国总统是奥巴马,你配了一张讽刺小布什的漫画。&br&我们班因为练得多,自然是全班水平都不错。我吃遍天就靠两样,嘴皮活,胆子大。这个嘴皮子,是我在同伴教育志愿者的时候练出来的。当着一屋子小姑娘小伙子的面,拿着香蕉,瓶子,高仿真道具,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教所有姑娘使用安全套,解答各式各样匪夷所思的问题(我们家狗狗一年来一次例假,发一次情就可以怀孕了,那我是不是一年要发情十四次?)全程使用阴道阴茎处女膜这样的科学名词,hold住大家,不能让谁羞涩低头不看,也不能有人老忍不住笑。&br&所有这些都练就了做pre的信心。讲的时候从来不看PPT,总随时拿时事新闻来做注脚。微博刚火的时候在课上讲摩托罗拉给灾区随手拍的小伙子送手机,大案例的时候写好台词要求组里同学现场说相声,小班专业课的时候花了20分钟做案例专讲杜蕾斯,底下大家笑得那叫一个欢畅。为什么不怕?因为懂。为什么懂?因为花了时间花了心思。刷微博是不是浪费时间?是,在题主看来是,刷知乎也是。那如果能给你平时分100呢?&br&犹记得当年考一门男神讲的专业课,光是课件就1.3G,没有视频只有PPT。最后一道大题是:给Lonely Planet提建议。&br&题主,我发现我周围竟然有人不知道这本书和这个公司时候的感觉,你感受一下。&br&&br&5.在你毕业后,你会发现,这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不是只有一个判断标准。&br&我毕业以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斯里兰卡的对华旅游推广。在酒店之间机场之间奔波的时候,我开始明白同样经过一个地方,人和人积累的东西真的相差极大。五星级酒店睡过十几家,也就是做审计做咨询的同学几个月的水平,最后每张床都一样,还不是倒头就睡,恨不得带着枕头。但我绝对有理由相信,我做这件事情,和我过去背包跋涉的地方,必有关联。&br&我遇到的人越多,越想了解不同的领域,越想了解不同的故事,越发觉自己惊人的无知。&br&回国后休息了一段时间了,泡在知乎上看别人的回答,自己也愿意随手写写自己的经历。多一个人阅读,对我这种如此珍爱文字的人而言,都是多百分之百的惊喜。&br&但是这些回答,同时也被一些知友所赏识,给我推荐了不少工作机会。这是不是更像一个好故事?&br&&br&我相信在我23年的很短的历程中,有很多我错失的机会,比如成绩不好进不了国企,这是我的代价。但有更多,是由于我比别人稍微知道的多一些,而得到的机会。而题主,不客气的说,如果你和我竞争一个非技术要求的岗位,不一定能竞争过我,我找实习的时候,也在一群研究生中间杀出重围过,这是别人所付出的代价。&br&我不学理工科,我也无意于要求课业繁重的理工科学生像我这样生活。我只知道我有大量学建筑、软件工程、土木工程、航空器设计的朋友,在和我同样的领域做出了比我优秀得多的成绩。&br&我见过很多的官富二代,他们不仅才学出众成绩出众,很多还拥有亲和的性格和美丽的外表。我相信成绩优秀的力量,但我不相信仅仅成绩优秀却没有其他的人。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br&&br&我是一个目的并不明确的人,我坚信生活有很多很多种可能性。而得上天眷顾,我这个三线城市普通家庭出来的小北漂,非常幸运地成为了一个很好玩的人。&br&我相信生命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片星空。你要连几个点,你要怎么走,都不是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的。&br&&br&答主找到工作了。大家晚安。
顶着锅盖来回答。我2013年毕业,学校中国人民大学,虽不是C9也绝对是名校,学的是全国排名第一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GPA大概也就2.6,专业GPA3.4。非常典型的选择兴趣爱好荒废学习的人。如果大家觉得商科不值钱学文有原罪,欢迎看看我从小学到高中最好朋友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庭会员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