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歌古筝曲曲《旱天雷》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情感

王中山老师“谈”筝—古筝教学笔记〈三级〉
《旱天雷》
《旱天雷》是广东音乐中影响广泛的一首经典作品。乐曲最早见于1921年邱鹤俦所编的《弦歌必读》中,原本是民间音乐家严老烈根据琵琶小曲《三汲浪》改编的一首扬琴曲,后又逐渐衍变成广东音乐乐曲。《三汲浪》曲调平稳、低沉,改编后的《旱天雷》则活泼流畅,生机盎然。表现了人们“久旱逢甘露”的喜悦之情。全曲曲调较多地运用了八度跳进,密集而又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穿梭其间,既有锣鼓喧天的场景刻画,又有幸福喜悦的内心描写,音乐清新优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乐曲一开始,就是热烈欢腾的锣鼓音型,中指的低音模拟了大锣的音响,大指犹如铙钹,十六分音符就像是大鼓的领奏,喜庆的气氛被渲染得淋漓尽致。在演奏力度上,前三行应是强而有力,情绪上应是热情饱满。第五行一开始就是一组繁密的十六分音符,力度由弱到强,就像是人们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无限喜悦之情,真切而又感人。此后,喧闹的锣鼓节奏和表现人们喜悦心情的音型交织在一起,犹如隆隆的雷声由天际滚滚而来,酣畅淋漓,情绪热烈。这里快速十六分音符的演奏要注意颗粒性,同时也要表现出轻盈和跳跃,这样才能更真切地表现出乐曲欢畅愉悦的思想感情。
《锦上花》
《锦上花》是潮州民间音乐十大套曲之一,也叫《锦上添花》。此曲属于六十八板“轻六调”乐曲。其实前面我们学习过的《十杯酒》、《开扇窗》、《蝶恋花》都属于“轻六调”作品,但何谓“轻六调”,大家并不清楚。
说到“轻六调”,我们必须得先讲一讲“二四谱”。“二四谱”是流行在广东潮州和福建漳州地区的弦乐器记谱法,是古弦索谱的一种,用二三四五六等等几个汉字小写数字来表示乐器的弦位,并依据定弦的音高用方言说唱而形成具有音阶概念的方言数字乐谱。取其中二、四两字为代称,叫做“二四谱”。它基本上是一种五声音阶的谱式,有些专家据此认为,潮乐所用的古弦索谱“二四谱”实际上就是由筝谱而来,可见学习潮州古筝很有必要了解“二四谱”。“二四谱”所用的二三四五六,相当于简谱里的sol
mi这几个唱名,所谓“轻六调”乐曲是指主要用二三四五六也就是sol la d0
mi五声音阶构成旋律的乐曲。在演奏中由于没有过多的“重三”也就是si音,“重六”也就是fa音两音的揉按,因此“轻六调”乐曲一般都有流畅、轻快的特点,这首《锦上花》就是这样风格的一首作品。
这首作品在右手技法上不同太多提示大家需要注意的是la
mi(也就是三六)的上下滑奏。(不可频繁地滑到小三度,这与北派筝曲有很大不同,大多只需到小二度即可)。不然在乐曲风格上难以正确表达。需要说明的是这首作品的板数可能与其它版本有所出入,我们将在合适的时候给以修订。
《西江月》
《西江月》也叫《一点红》,是由潮州弦诗曲牌衍变而成的一首古筝曲。与《锦上花》一样,它也是一首“轻六调”乐曲。全曲分为四个段落,每段28小节。二、三、四段由第一段演化而来,是第一段的重复变奏。从结构上看,这是一首典型的民间变奏曲体乐曲。
第一段是主题的第一次陈述,旋律在中音区展开,给人以柔美、闲适之感。这里要注意指尖的触弦角度和入弦深度以及手、腕、臂的协调配合,不然难以产生美好的音色。
第二段是主旋律第一次变化重复,旋律移至高音区,色彩变得晶莹剔透,宛如温润之玉。在演奏上,这里要着重强调力度的控制,由于此段绝大部分旋律在高音区,而高音有效弦长较短,如若不加控制地弹奏,会使声音失去弹性,失去应有的光彩。
第三段主题再次出现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前12小节,原本平稳的旋律被切割成散碎的切分节奏形状,使音乐产生了很大的不稳定感,这为第四段畅快淋漓地宣泄埋下了伏笔。在演奏手法上,这里运用了潮州筝十分常见的利用节奏来“催奏”的方法。这种手法在“拷拍”中最为常见,何谓“拷拍”?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详解。在演奏中,这一段要注意乐曲的句法及力度对比,不能因为切分节奏的出现而使句法紊乱,句与句之间在力度上也要有所变化,这样才能使音乐更具推动力。
第四段是旋律的十六分音符加花变奏,这里使用了潮州筝派称之为“双催”的变奏手法,也就是江浙派的“快四点”,使旋律听起来华丽而又流畅,由于有了第三段在节奏上有意的“阻碍”,这一段的加花变奏才变得更为痛快和酣畅,颇有一泻千里之势。
《紫竹调》
《紫竹调》是根据民族器乐小合奏江南丝竹改编的一首古筝小曲。它原为流行在江南一带的民间小调,风格清新自然,旋律优美动听。全曲总长50小节,其中后25小节是前一部分主题音乐的加花变奏。
此曲在用指上十分简练,基本上是“快夹弹”的练习曲目,尤其是25小节以后,围绕着旋律骨干音所做的加花变奏使食、大两指的“抹托”技术得以充分的施展。在传统流派的用指中,能把大、食指发挥到如此程度的主要是江浙筝派。这与他们追求清丽淡雅,不加修饰,多用实音(也就是弦本音)的思维有关。如果是河南筝家处理这样这样的句子一定会用滑音来替代本音,从而使韵味浓烈浑厚。比如自26小节开始的一个句子:(见图1)会被处理成:(见图2)
,甚至抽取骨干音,使之成:(见图3)
,这些不同的造句方法和运指考量,皆因各地艺人审美趋向不同而不同,也可作为“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之佐证。
此曲在“抹托”交替弹奏中,多处出现大指处于食指下方弹奏的情况(即所谓的“越指”),从生理上讲,这样的交错逆向弹奏会给初学者带来很大的不便,需要勤加练习才能掌握。首先要充分利用手腕的摆动并使手心自然伸缩,其次指尖不可松懈使其处于积极状态,这样方可达到预期效果。
《秋思曲》
《秋思曲》是潮州“重六调”筝曲。关于“轻六调”的音阶特点,我们已经有所陈述,现在我们再来讲一讲“重六调”。大家知道,“轻六调”的音阶主要由二、三、四、五、六,即sou
la d0 re mi构成。那么,“重六调”就是重按三、六,也就是la
mi两音,使之sou xi do re
fa成为旋律的骨干音,因此“重六调”也叫“重三六调”。
“重六调”由于三六须重按,音律发生改变,因此与“轻六调”相比,音调相对深情、沉稳甚至幽怨。《秋思曲》就是这样一首作品。
《秋思曲》由三段构成,每段25小节。二、三段运用“拷打”和“催进”对第一段进行变奏,使相同的音乐主题产生了不同的情绪变化。第一段以缓慢的节奏、深情的音调表现了秋思绵绵无法排遣的情感。这里fa
xi的按音处理要有所讲究,fa音比十二平均律的稍高,但不到升fa,xi音比十二平均律稍低,但又不到降xi。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音乐总是处在不停的变化之中,fa
xi所处的位置不同,音高的倾向就有所不同,这种不可琢磨、不确定性,正是中国音乐的魅力,所谓“以韵补声”的特点吧。
自第6小节开始的第二段是第一段主题的变奏,主要体现在音符的精炼和节奏的切割上,切分节奏的使用使原本平缓的旋律变得迟疑,似乎是欲言又止,欲说还休。音符的精炼为第三段情感上的宣泄埋下了伏笔,给人情绪上以极大的期待。第三段快速十六分音符的闯入,使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多种“催”的手法的交替使用把人们的情感带向了高潮,使人思绪万千,不能自已。
这里主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为了便于学习,我们对段落进行了划分,但也不能因此使结构支离破碎,而应是不着痕迹,自然衔接,要给人天然巧成的印象。
《绣金匾》
《绣金匾》原是流行于陕西关中的民歌小调,又名《绣荷包》。乐曲结构十分短小,只有上下两句,旋律委婉深情.改编成筝曲后,在结构上有所扩充,但仍然以变奏为主围绕着上下两句前后16小节展开,经过三次不同手法的变奏,最后在D徵调的主音上结束。
乐曲一开始,是一个短小而又高亢明亮的引子。在旋律进行上,陕西风格十分浓郁,上行跳进,下行级进,长摇间以刮奏,气氛热烈,感情真挚。
第二行开始,主题第一次出现,右手在每小节的强拍上奏出缓慢而又沉重的音调,加之在强拍弱位置上有规律地施以清淡的花指,哀怨凄楚之情溢于言表。自第四行第五小节至第七行第2小节,是主题的第一次变奏。改编者以“反用勾搭”技法对旋律进行处理,高低八度音错落有序地出现,像是人们时断时续的哭诉,令人动容。第七行第3小节开始,是主题的第二次变奏,改编者以快速托劈技法对旋律进行了加花处理,高亢的音调加之急促有力的托劈,犹如难以遏制的情感喷发而出,催人泪下,感人至深。23页第一行至结尾是主题的再现,手法和第一段大致相同,表达了一种浓浓的思念之情和绵绵无尽的哀愁。
这是一首陕西风格较为突出的作品,演奏这首筝曲时,我们首先要注意fa
xi两音的游移性。《绣金匾》的音阶特性比较特殊,它是类似燕乐音阶的“中立音阶”,即七声音阶中的四级音偏高,七级音偏低。当然,这也不是说任何情况下都是这样的特征,它还要根据前后音的上下行走向有所游移,一般上行较高,下行较低。另外,在处理下滑音时也要注意,陕西风格的筝曲在下滑时非常强调中间音的停留,强调滑音的延续,而不像河南筝那样直接。留意到这些,才能比较好地把握陕西筝曲风格。
《银纽丝》
《银纽丝》是来自山东琴书曲牌里的古筝小曲。山东琴书据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这种民间说唱艺术在当地曾经十分流行,山东不少民间器乐都受其影响,古筝也不例外。山东派筝曲除结构规范的“八板体”筝曲外,有不少曲目都是由山东琴书(南路)音乐演变而来。古筝作为山东琴书的伴奏乐器,原本并不独立,是艺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把琴书的前奏、间奏曲《降香牌》、《天下同》等曲牌,《叠断桥》、《凤阳歌》等唱牌经过不断磨炼而器乐化,形成了今天山东筝曲的一部分保留曲目。
作为传统风格的筝曲,这首小曲在按颤技法上并无太多特色,它的特点在于右手的运指上,通篇的“大撮”把传统北派筝的八度弹奏模式发挥到了极致,加之后半拍十六分音符的托劈,构成这首难得的山东筝曲弹奏技巧练习曲。
这首小曲在演奏方法上不做太多提示,大家只要注意“大撮”是用指、腕用力即可,而无需太多力的参与。尤其是大臂不要过多主动发力,以免动作过大影响速度。十六分音符的“托劈”,建议最好使用大指小关节作为力源,以山东筝技“大兴小附,重发轻随”之法,彰显鲁派筝曲刚劲质朴,纤巧流畅之妙。
《西厢词》
《西厢词》是广东客家筝曲里颇有影响的一首作品,曲调优美质朴、亲切感人,节奏舒缓、娓娓道来。客家筝也叫汉调筝(或称中州古调),以古朴典雅之风著称中国筝坛。从“客家”二字就可看出,客家筝乐并非广东当地固有的品种,它真正的源头是中原地区河南等地的传统音乐。这种由南宋时期中原人带来的音乐,经历年来与当地音乐文化的融合,形成了既有中原古韵之余续,又有闽粤地方音乐之色彩的独特风格。
客家筝乐在结构上有大调和串调之分。大调类多为六十八板的“八板体”作品,串调类乐曲结构有长有短,富于变化。这首只有二十多板的《西厢词》即属于串调类作品。
客家筝派习惯把主要由sou la do re mi构成,fa
xi作为偏音出现的音阶称为硬弦。把主要由sou xi d0 re fa构成,la
mi作为装饰性出现的音阶称之为软弦。《西厢词》属于硬弦。
此曲滑音的标记已经较为清楚,但再准确的标记也难以记录传统古筝丰富的按颤变化,因此要求大家在不断的学习中细心体察。另外,此曲音符上方带箭头的弧线表示右手弹弦得音后,弧线内的各音按压即可,不必弹出。音符左边带箭头的纵线,是要求右手弹弦得音后点按即离,请大家注意辨别,其次还要留意此曲各种滑音的时值变化并力求准确到位。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六年级音乐下册.doc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视频: 古筝独奏《旱天雷》炜艳成长记录
分享给好友
您需要先安装&,才能下载视频哦
用优酷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古筝独奏《旱天雷》炜艳成长记录
分享给站外好友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花家公主的成长记录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京公网安备号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Copyright?
200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古筝网 版权所有
热线:400-626-7999&&&&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凤翔歌古筝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