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比较胖,多 囊 卵巢多囊是因为胖引起的吗不孕吗?

你是否一直在备孕,但每个月左思右盼的结果总让你和丈夫失望呢?如果饮食正常,作息正常,丈夫身体也很健康,此时,你就要多留意自己的身体有没有一些信号警告了。因为,你有可能有多囊卵巢综合症。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症?也许你会问:“多囊卵巢综合症究竟是什么病呢?它有什么影响?”小编给大家解释一下。多囊卵巢综合症其实就是一种女生内分泌失调和身体免疫功能不正常相结合的综合性疾病,主要发生在育龄的女生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常有的症状可见:1、女生的月经稀发、月经经量过少、继发性闭经;甚至出现无排卵月经、月经过多、过频;2、女生上唇、两臂、下肢显著多毛;甚至在乳晕周围、下腹中线出现一至数跟长毛,毛发分布有男性化的倾向;3、肥胖、油性皮肤,甚至出现面部痤疮;4、出现不孕不育。两种女生容易发生多囊卵巢综合症,有两种女生特别容易发生多囊卵巢综合症,一种是月经周期长的女生,另一种是题型偏胖的女生。为什么会这样呢?警惕!月经周期长的危险女生的经期大多是呈现规律的周期性的,一般是在21天——35天之间。如果你的月经周期不规律,而且周期时间超过了35天,就有可能存在多囊卵巢综合症。因为你体内有很多的小卵泡,但是没有一个卵泡是能够正常长大,而且他们变成熟所耗费的时间很长,从而导致了月经周期也随之变长。同时,这也跟遗传有关的喔。如果你的妈妈或者姐妹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或者你爸爸很早就秃顶了,你也就很容易出现这种症状的。而且这个疾病很容易导致血糖代谢异常,诱发糖尿病。如果你的月经异常,或者月经周期过长,就要多警惕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可能。小心!偏胖体型的女性易得多囊卵巢女方是胖姐一族,农村的婆婆很喜欢她,并一直深信,这样体格的媳妇一定能生一个肥肥白白、健健康康的孙子。他们结婚第一年就积极备孕,但直到他们结婚第三年生孩子的愿望也没有实现。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得了多囊卵巢综合症。所以提醒偏胖的女生,要多注意了。为什么说有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女生会伴随着肥胖的特征呢?因为这个疾病与雄激素过多、未结合睾酮比例增加及雌激素的长期刺激有关,这些激素都会促使女生表现出肥胖的体型。而且多囊卵巢综合症跟糖代谢、脂代谢有一点关系,过于肥胖的病人相对来说容易发生多囊卵巢囊肿。多囊卵巢如何求好孕?如果发现自己有多囊卵巢综合症,需要及时就医,通过药物调理。医生多数会先让你做个基本的检查,看你存不存在激素絮乱。如果有,他们大多数会给你用一些较为简单的,像口服避孕药,或者是二甲双胍这种药物治疗。有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女生注意饮食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饮食习惯是辅助治疗的关键。这时的饮食事宜清单,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原创 李米 科普中国这两天,关于“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会出现爆痘”的热搜引起了许多争议。有网友认为:“多囊”并不是什么要命的病,媒体不过是在贩卖焦虑。图片来源:微博截图但也有人现身说法,称“多囊”引起的激素失衡会引起体毛加重、脸起痤疮,甚至导致女性不孕不育。图片来源:微博截图如此两极分化的评价,大家说的真的是同一种病吗?还是这种病本就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出现的症状也会千差万别?多囊卵巢不等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事实上,关于“多囊卵巢”这四个字,的确存在许多认知误区。很多人提到的“毫无影响”的“多囊”,大多指的是体检单上的卵巢多囊样改变(PCOM)。每位成年女性,卵巢内原始卵泡的数量都在 30 万颗以上,其中,每个月经周期,女性直径在 2~9 mm 之间的卵泡数量往往不超过 10 个。被检测出卵巢多囊样改变的女性,卵巢内这种大卵泡的数量则在 12 个以上。不过,卵巢多囊样改变只是超声波检查出的一种征象,并不一定就意味着疾病,正常情况下也会出现。在中国有大约 20%至 30%的女性会在体检报告单里看到这个结果。至于它的影响,也不见得有多大。许多女性时隔半年再次检测,就可能没这个征象了。而会引起不孕不育、体毛加重等症状的“多囊”,学名其实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一种极为复杂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导致的疾病,常见症状有:闭经、多毛、痤疮、不孕、肥胖等,约 4%至 18%的育龄女性会受到它的影响。有人会疑惑:“卵巢多囊样改变”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名字这么像,怎么看都存在强烈的因果关系,是不是说明,被检测出卵巢多囊样改变了,就有可能患上多囊卵巢综合征?千万别焦虑,你可能是被“多囊卵巢综合征”有些模糊重点、以偏概全的命名所蒙蔽了。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早在 1712 年的意大利,就有医生通过超声波检测出部分患者存在卵巢多囊样改变的症状,但直到 20 世纪中,这种病才得到了系统性地研究。1960 年,由于检测出某些女性患者的共同特征中有一项是双侧卵巢囊性增大,于是学者们正式把名字定为了“多囊卵巢综合征”,并沿用至今。但实际上,“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多囊卵巢”这四个字的直接关联比很多人想象的小。某研究显示,即使女性的两个卵巢都被摘除,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某些症候也仍然会出现,同时,也有数据提到,被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女性中,只有不到一半被检测出卵巢中有多囊样改变。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很严格其实,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和症状一直都在探讨之中。一些学者认为,雄激素过高导致的内分泌紊乱,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成因,它的别名“高雄激素性无排卵综合征”也许更能概括它的症状——毕竟,这个病可不只是和卵巢有关。近些年,也出现了新的说法:胰岛素抵抗同样被列入核心表现之中。众说纷纭中,有一点可以肯定:一旦患上多囊卵巢综合征,它就会伴随一生,无法痊愈,只能减轻。既然是综合征,那就代表它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包含一系列症候。目前,世界各地的诊断方法都不尽相同,中国采取的是 2003 年鹿特丹 PCOS 国际诊断标准:·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多囊性改变: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 2~9mm 的卵泡≥12 个,和/或卵巢体积≥10ml上述 3 条中符合至少 2 条,并排除其他高雄激素病因: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库欣综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肿瘤等,才能被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其中,亚洲的大多指南认为,稀发排卵或无排卵是亚洲女性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必要条件,其他两种表现只要达到一种就可以诊断。如果女性本身存在月经异常,在检测单里发现了卵巢多囊样改变或者雄激素增加,那就可以做进一步诊断了。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容小觑虽然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根本成因还在探索之中,但它引起的一些症状却相对固定。1排卵异常在女性的生殖系统中,存在一条分工明确的 HPO 轴:下丘脑-垂体-卵巢。它们通过分泌、合成、调节激素,影响着每个月经期内卵泡的发育以及经血的排出。其中,下丘脑负责分泌促性腺激素,让原始卵泡得以正常发育,最终长成一颗成熟卵子并被排出。而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往往雄激素过多或者有胰岛素抵抗,影响下丘脑的正常工作,从而导致排卵异常。2月经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月经失调通常表现为月经稀发(月经周期在 35 天至 6 月之间)以及闭经(6 个月以上不来月经),少数也可表现为月经频发。总之,多不在 21 天至 35 天的正常范围内。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月经是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其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对经血的来源——子宫内膜的作用功不可没,释放这两个激素的,正是卵泡以及排出卵子后卵泡壁形成的黄体。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往往会因排卵异常,导致雌激素和孕激素释放异常,无法让月经正常运行。3多毛、痤疮通常情况下,女性体内也会分泌一些雄激素,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的雄激素分泌会远远超出正常水平,在雄激素的作用下,皮脂腺分泌过于旺盛,也就会出现类似于痤疮多生这样的特征了。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4肥胖判断一个人是否超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计算人体质量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BMI正常值范围在 18.5-24,如果 BMI≥24,即可以通俗的理解为超重或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通常存在胰岛素抵抗及雄激素升高两个情况,胰岛素主管糖代谢和脂肪代谢,一旦抵抗,就会导致代谢紊乱,而雄激素则有助于脂肪的囤积,两者共同导致肥胖。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反过来,肥胖也可能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影响女性的排卵和月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都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肥胖,临床上也常见“瘦多囊”的女性,是不是多囊患者,还是要通过相关诊断标准来帮助判断,并不能通过其是否存在肥胖就得出存在多囊的结论。面对多囊卵巢综合征 要积极治疗目前,虽然没有根治的办法,但临床一般主张以生活方式调理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手段来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的症状。比如在医生的指导下,控制体重,改善作息和饮食,加强锻炼等。同时,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或会引起一系列症状,所以最好做出全面检查,明确病因并根据个体情况选择生活方式调理和对症下药,从而达到减少内膜病变,维护女性健康,保护和促进生育能力等目的。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建立起对它的正确认知。无论是最近热搜里关于“多囊卵巢是否严重”的争议,还是前段时间营销号盛传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只是卵巢启动自我保护”等说法,都局限于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了解过于单一,这种轻慢的态度反而不利于其真正的诊疗。参考文献[1]Diamanti-Kandarakis E, Kandarakis H, Legro RS (August 2006). "The role of gen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etiology of PCOS". Endocrine. 30 (1): 19–26.[2]Mortada R, Williams T (August 2015). "Metabolic Syndrom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FP Essentials (Review). 435: 30–42.[3]Leo V, Musacchio MC, Cappelli V, Massaro MG, Morgante G, Petraglia F (July 2016). "Genetic, hormonal and metabolic aspects of PCOS: an update". 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 (Review). 14 (1): 38.[4]Dunaif A, Fauser BC (November 2013). "Renaming PCOS--a two-state solution".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98 (11): 4325–4328.[5]Kollmann M, Martins WP, Raine-Fenning N (2014). "Terms and thresholds for the ultrasound evaluation of the ovaries in women with hyperandrogenic anovulation". 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 20 (3): 463–464.[6]SteinIF,CohenMR,ElsonRE.Resultsofbilateralovarianwedgeresec- tion in 47 cases of sterility. Am J Obstet Gynecol. 1948;58:267–273.[7]Vallisneri A, 1721. Cited in Insler V, Lunesfeld B. Polycystic ovarian dis- ease: A challenge and controversy. Gynecol Endocrinol. 1990;4:51-69.[8] Chereau, Achilles. Memoires pour Servir a l’Etude des Maladies desOvaries. Paris: Fortin, Masson & Cie; 1844.[9]Paulina M. Merino; Claudio Villarroel; Cristián Jesam; Patricia López; Ethel CodnerORCID logo.New Diagnostic Criteria of Polycystic Ovarian Morphology for Adolescents: Impact on Prevalence and Hormonal Profile.Horm Res Paediatr (2017) 88 (6): 401–407.策划制作本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作品出品丨中国科协科普部监制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作者丨李米 科普创作者审核丨兰义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副主任医师策划丨符思佳原标题:《月经不调、发胖、体毛多、爆痘……不可忽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阅读原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卵巢多囊是因为胖引起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