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风机选型式风机机电市场有没有?一般用哪些牌子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1)
【关键词】煤矿;安全风险
煤矿企业安全风险控制是预防、控制煤矿重大事故发生的前提,对煤矿企业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1)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是建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的核心内容和起点,它可以为整个系统的实施、运行和保持奠定基础。
(2)积极开展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可以使煤矿企业对其生产活动范围内的危险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总体的评价,可以全面掌握当前矿山系统中的安全风险状况。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可以使煤矿企业能够持续识别、评价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使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实现持续改进。
(3)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是煤矿企业主动开展本质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煤矿企业更好地履行其基本生产安全法律义务的重要保证。
(4)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有利于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应急预案等内容实施、细化和补充,降低了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2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原则
(1)闭环性原则。煤矿系统的风险控制,应包括输入、输出、通过信息反馈并控制输入这样一个闭环控制过程。只有实现闭环原则,才能达到系统优化的目的。矿山企业在实际风险控制过程中,由于其粗放式管理,往往是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和培训教育措施等比较全面,但信息反馈和控制措施较弱,不能达到降低系统风险目的。
(2)动态控制原则。煤矿系统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该系统具有更强的动态特性。不同的时间,其工作的地点、设备的位置、地质条件、矿物赋存特征以及生产条件都发生了变化,随时可能产生新的危险因素,必须适时正确地进行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系统性原则。煤矿企业的生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可以划分为瓦斯防治系统、支护系统、通风系统、防尘系统、防灭火系统和矿山救护等子系统。应根据各子系统的不同特点和事故的发生规律,采取及时正确的预警方式和不同的控制措施,实现生产系统的安全可靠。
(4)多层次控制原则。多层次摔制可以增加系统的可靠度。采取多层次控制的目的是增加对事故危险控制的可靠程度。一般包括根本的预防控制、补充性控制、防止事故扩大的预防性控制、经常性控制以及紧急性控制等6个层次。
(5)及时性原则。危险源是事故的源头,一旦生产过程中危险源出现,随时可能引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在日常监测过程中,检查人员一旦发现危险源存在,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向预控中心汇报。另外,信息流通畅是正确预控的前提,日常监测中的信息应及时传输给预控中心,预控中心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也应在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单位。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问内切断事故的因果链。
3 煤矿安全风险控制对策
3.1 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抓好重大危险源的排查监控和定期检测评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消除,实现危险源的控制,充分发挥全员“一岗双责”抓安全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有效作用,形成排查安全隐患群体合力。采取会议排查和安全检查等方式,坚持集中排查和岗位自查的制度,形成安全隐患排查体系,保证对生产各个环节和地点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排查。安全检查是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不断运用科学的安全管理手段,对安全检查盲区及时采取排查措施。通过严格执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从思想、作风、工作、规章制度、现场等查找不足。落实“安全专盯”和安全专项督察制度,加强安全薄弱环节的治理,对所有薄弱人物、时间、地点和物态进行细致排查,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到预防问题发生的原则,实行动态循环控制。落实闭环治理安全隐患,达到对煤矿危险源的控制。
3.2 抓好职工安全宣传、培训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安全风险文化氛围。立足实际,创新载体,采取有效形式,强化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上级安全精神的学习和宣传。强化责任意识,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到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方方面面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坚持环境育人,充分发挥工作现场安全教育阵地的优势,将安全宣传全面扩展,对职工实施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实施亲情化教育,关心职工安全健康状况,努力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安全环境,营造浓厚的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安全风险文化氛围,促进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健康发展。
3.3 制定应急计划和演练
煤矿系统是危险性大的系统,应建立煤矿应急救援系统。针对煤矿企业不同系统可能出现的紧急事件制定操作性、针对性和可行性都比较强的应急计划。并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不同的工作地点进行演练。在演练中修正和确定应急预案,使相关人员在演练中熟练应急预案的程序。
3.4 煤矿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评审
煤矿企业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包括对原有风险控制措施和准备采用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新的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在实施前应由预控中心组织有关人员,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价,论证其充分性和可行性,经过讨论确定后,批准并实施。相关的责任部门、岗位人员在实施措施前应先经培训学习,确认已理解并能按措施要求实施,控制中心应对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测量,未能达到要求的,应重新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实施,达到要求的,应予以标准化,巩固成果。风险控制措施评审的要点主要有:
(1)计划的控制措施能否使风险降低至可容忍程度;
(2)是否会产生新的危险源;
(3)是否已选定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2)
[关键词]煤矿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149-01
在煤矿企业中形成财务风险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生产运营时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环境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也就促使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与其相应的财务目标无法有效统一,更甚至会使煤矿企业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这就需要当下煤矿企业依据社会经济形势,对企业中财务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对煤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从而让煤矿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能力得到提升,让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得以减少甚至避免,进而有效提升煤矿企业经济效益和整体管理水平。
1.煤矿企业财务管理中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煤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管理
很多煤矿企业都是将开采、生产和销售煤矿资源工作当成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却存在严重忽视,而且作为我国能源产业的煤矿企业,大规模投资扩建在其开始阶段较为少见,在当下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很多煤矿企业又开始实施转产和改扩建,从而也就致使财务风险管理的经验严重不足,再加上很多煤矿企业缺少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因此,也就造成很多煤矿企业都很难及时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企业财务风险,从而也就造成煤矿企业经济发生损失,阻碍了我国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2 没有认识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就目前而言,没有有效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危害性是当下我国很多煤矿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中最为显著的问题,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煤矿企业虽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制度逐渐的开始发生转变和改善,但是企业的管理理念还依旧处在传统理念上,从而也就致使很多煤矿企业缺乏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促使煤矿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总是时有发生[1]。此外,还有一些煤矿企业为了让自身生产量得到提升,对煤矿生产产能进行随意扩张,在加上没有正确认识到煤矿企业扩建和投资过程中财务风险问题,进而也就让煤矿企业资金链发生严重故障,逐渐形成了财务风险问题。
1.3 缺少完善的经营决策体制
诱导煤矿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经营决策问题,由于传统管理体制对其造成的影响,主管以及经验决策现象普遍的存在煤矿企业经济决策中,没有详细的辩证分析决策,从而也就致使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决策和和实际财务状况很难达到一致,金额也就促使煤矿企业中时常会出现财务分析问题,给我国煤矿企业发展带来了严重阻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煤矿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难以形成。
2.煤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控制措施
2.1 完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
借助于将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到煤矿企业内部中去,能够有效的控制企业资金使用情况,进而让因为资金管理不善而诱发的煤矿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得以有效避免。通过将季度预算计划和年度预算计划的制定,有效的预测煤矿企业经营的现金流,促使煤矿企业能够严格依照预算计划来调整企业生产经营时的资金支出控制情况,通过落实贯彻预算管理措施,来让资金控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此外,为了让对煤矿企业资金管理进行严格规范,就需要对煤矿企业的资金间监管和审批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并定期检查和盘点资金的使用情况,对投资审批制度进行强化,加强投资项目监管工作,从而让资金使用的安全可靠得到保障,使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得以减少。
2.2 完善煤矿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和决策制度
想要对煤矿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工作进行强化,首先需要相关财务部门依据企业生产经营和组织结构特点,将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建立起来,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煤矿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管理体系中,不仅要具有财务风险评价系统和财务风险指标系统,同时还应该存在财务风险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系统以及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借助于全方面的融合手段来将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构建出来[3]。煤矿企业中相关财务管理人员也应该将风险防范意识给正确树立起来,并将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及时制定完善好,使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得以强化。在投资决策方面,煤矿企业应该将投资决策模型建立起来,并对项目投资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对风险发生率和相应防范控制措施进行明确,减少风险发生。
2.3 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制度
在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起来,能够对企业财务经营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到及时预警,从而促使煤矿企业能够及时采取措施用以消除风险。想要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首先要对财务风险分析指标进行合理选择,通过对指标进行分析来判断财务风险发生率[4]。指标的选择上应该蕴含煤矿企业的产品质量、应收账款和成本支出情况、企业债务情况以及市场上煤矿资源产品的积压程度等。通过对财务分析指标进行全面改善,促使财务风险发生环境得到明确掌握,从而让煤矿企业财务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有效防范和控制管理得以实现。
3.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重要能源基础产业的煤矿企业,和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煤矿企业财务管理中风险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繁琐的工作,需要我国煤矿企业中各个部门的共同合作管理,在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完善的风险防范控制措施及时建立起来,从而才能让煤矿企业的风险规避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让我国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程显业.新时期煤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探析[J].中国外资,2013,15:134-135.
[2] 丰太明.新形势下加强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资,2013,21:15.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3)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危险源辨识 风险控制 发展
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我国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有利于煤矿企业长远发展,对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综采工作面安装的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的实施,有利于煤矿开采过程中安全性的不断提高,对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概述
根据我国煤矿开采的情况来看,我国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我国第一对采用全煤大巷布置的现代化矿井出现在济宁二号矿煤,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煤矿开采的不断推进,普通综采、长壁综放和中厚偏薄煤层等煤矿开采工艺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是我国煤矿企业呈现出大的开采局面,因此,煤矿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矿井生产系统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以提高企业生产力,促进企业生产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为了提高煤矿企业矿井原煤的生产能力,必须增加综采工作面的开采数量,加强综采工作面安全管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清晰辨识综采工作面安装危险,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给矿井综采工作面风险防范能力的不断增强提供可靠保障。
2 综采工作面安装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2.1 危险源辨识
根据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的情况,进行危险源辨识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
(1)建立辨别小组。在矿井生产过程中,辨识小组一般是由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等组成,以对各种根源进行有效辨识,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2)明确辨识范围。在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过程中,所有空间范围都需要进行辨识,因此,要对安装空间存在的所有事物进行危险辨识。
(3)作业活动分类。综采工作面安装作业活动的分类是按照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设备材料、地理位置等方式来进行,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上岗人员、支护管理、现场安装和维护等,以维持整个煤矿生产的正常运行。
(4)辨识方法。在矿井综采工作面的安装过程中,危险源的辨识方法一般有现场观察、安全检查表、座谈、工作安全分析等,其中,现场观察和座谈时用于生产过程的危险源分析方法,并且是最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
(5)总结和评估。一般情况下,综采工作面安装存在的危险源辨识要定期每年进行,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以后,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分析、总结,做出评估,为风险防范做好相应的准备。
2.2 风险评价
目前,综采工作面安装的危险源风险评价过程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评价方法。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专业人员综合评价、MRS、定性评价等,并且要对每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以降低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过程的危险性,其中,专业人员综合评价是由各专业业务部门技术负责人、相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组成的危险源评价组来进行的风险评价,专业性和可靠性较高,受到众多煤矿企业的推崇。
(2)划分风险级别。一般情况下,风险级别分为一般风险、重大风险和不可容许风险三种,其中,一般风险是轻度伤害和系统局部轻度报废等情况;重大风险是人员严重受伤、死亡和系统局部严重报废等情况;不容许风险是重大死亡和系统报废等情况。
(3)评价流程。评价流程是先建立评价小组,然后根据相关规定进行风险调查和分析,进行相关后果的评估,最后确定风险等级,在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尽可能减小风险带来的危害。
3 风险控制措施
3.1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安全风险文化氛围
在矿井综采工作面的安装过程中,提升安全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将安全问题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和管理,对生产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安全文化教育,注重工作人员身心健康,营造浓厚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安全风险文化氛围,给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
3.2 狠抓教育培训,建设高素质的危险源辨识和控制职工队伍
在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中,加强生产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狠抓教育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危险源辨识能力等,才能保证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只有不断加强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培训,加强安全考核,提升安全技术水平,才能建设高素质的危险辨识和控制职工队伍,促进煤矿企业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安全性的快速提高。
3.3 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危险源的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制度有效责任制,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采用科学排查方法,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对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物品进行仔细排查,提高生产各个环节的安全性,使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的安全性得到有力保障,降低矿井综采工作面的安装风险,实现危险源的有效控制,从而保障煤矿开采量的不断提高。
3.4 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创新方法,确保效果
在国家提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政策的大环境下,煤矿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规则制定进行安全管理,突出生产安全重点,提升生产工艺水平,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措施,实施科技创新策略,改革安全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方法,改善矿井生产环境,确保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安全性的有效提高,达到风险有效控制效果。
4 结语
现代化建设中,风险控制措施的贯彻和落实,使矿井综采工作面安装期间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得到大大降低,使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对于促进煤矿企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姚敏.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源风险预控管理系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
[2]刘殿福.综采工作面安装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4)
关键字:煤矿通风安全因素分析防范措施
一、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
(一)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的管理因素。事故的基本原因是管理疏漏,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控制不得力,缺乏相关的管理知识,忽视安全隐患等。从世界主要产煤国及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状况来看,自然环境并不是事故多发的主要因素。从而也说明了管理在安全过程控制中的意义。管理主要是确定管理政策和决策。
管理方式通风安全管理是一种跨门类、综合性的边缘科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有可能引发事故,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通风安全管理就是要创造良好的通防环境,建立可靠的通风安全系统。要求煤矿企业切实树立起“安全无小事”的思想。安全目标合理的安全目标是实现通风安全的潜在基础和内在动力,它包括安全指标、相关方面的具体工程,可承受的最大限度风险等。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有专人负责组织实施,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思想品德、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直接影响着安全目标的实现,因此,要求建立动态的考核和选拔机制,设立通风安全人才库,把最恰当的人用到最恰当的岗位。资料分析通风安全复杂多变。无规律可循,因而建立一整套资料分析制度对于捕捉瞬息万变的危险信息、预测危险情况并制订相应的处理措施得极其重要。责、权、利的划分通防工作点多面广,责任重大,这就要求必须明确各部门和各工种人员的责、权、利,实行责权一致的原则,建立起责、权相称的制约机制和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应急处理程序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业务保安制和工种岗位安全责任制。同时针对具体工作、具体环境的突发事件建立针对性强的应急处理程序,对于保证消除隐患、防范事故、避免灾害扩大、防止处理和救护的忙乱有重要意义。
(二)人为因素。安全管理技术手段落后,忽视了从整体上提高系统安全性能,大多仍停留在事后总结经验教训的被动管理上。应急救援产业化建设不完善,应急资源的配置不协调;救援队伍建设装备、监测系统研究跟不上生产,还存在社会各阶层的配合与支持不协调的问题。某些矿井管理者对通风工作不重视,职工待遇差;在人员配置上,随意安排一些非专业人士从事通风管理工作,由于缺乏通风知识,易产生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双重不安全因素。部分矿井存在重生产、轻安全为主因的管理缺陷,往往以吨煤工资和超定产等情况进行激励,从而导致作业人员违章冒险。由于煤矿井下工作比较繁重,重体力劳动下的逞能心理和凑合心理,往往使操作人员忽视安全,采取走捷径的不安全行为。安全基础工作薄弱,主要表现在:①质量标准化安全工作投入不足,通风质量标准化难以到位,导致设备设施安全性能差,保护不完善。②安全技术装备和培训不到位,很多设备器材已经老化、面临淘汰,跟不上煤矿科技发展。③安全基础不牢,所制定的安全规章、法规、指令内容不够完善,安全科技投入不足。安全培训工作落实不到位,效果不好,包括了:①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与实际联系不密切。②由于用人机制改革,职工都在“满负荷”状态下工作,抽出人员培训很难。③矿井以农民协议工为主体,人员流动性大,煤矿职工收入低,留不住人才。④煤矿职工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安全意识淡薄,培训工作滞后,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三)外界因素,①通风能力不足,不能保证矿井有效通风。例如部分矿井存在超通风能力生产、矿井的有效风量率和外部漏风率不符合规定等现象。②通风网络结构不稳定,不能保证风流稳定。部分矿井存在开拓布置不合理、通风系统不完善、通风设施位置不合理,以及自然风压对矿井的影响。③矿井机电管理不到位,部分矿井机电设备及配套设施不匹配或者有缺陷,矿井不能保持正常通风。④矿井防尘设施不完善,容易造成煤尘堆积和飞扬,当达到一定条件容易发生爆炸。⑤受井下环境影响,矿井监控系统、仪器仪表等容易出现故障,往往造成各种监测数据传输错误。自然环境因素:①煤层地质构造复杂,随着开采深度逐渐增加,地应力、瓦斯压力和地温越来越高,煤矿自然灾害的威胁逐步加重。②煤矿瓦斯涌出量大,煤与瓦斯突出现象越来越严重。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涌出量不断加大,煤与瓦斯突出危险也不断增加,高瓦斯突出矿井数量也在增加。③煤层自然发火严重、煤尘爆炸性危险普遍存在。
二、制约煤矿通风安全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各种规章制度,配齐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统一思想,落实法定代表人是瓦斯治理第一责任人的规定,努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实现应急救援产业化。创造良好的通防环境,建立本质通风安全系统,突出“一通三防”的安全第一地位,改变通防人员素质偏低的现状,企业领导者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对通防人员的需求由量化向质化逐步转变。改进职工收入分配政策,通防人员虽然劳动强度相对一线职工低一些,但他们安全责任大,最好的激励政策就是细化现有的分配方式,使经济分配机制总体上向效益倾斜,同工种向苦、脏、累倾斜,同时单位要把岗位工种按要害程度划分,按岗位职责轻重划分,实现责、权、利的最佳配置,激励通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通防队伍的相对稳定,坚消除“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和行为。
(二)建立矿井通风评价机制,做到安全生产的准人运行制度煤矿矿工安全通风评价机制是跟踪监测矿井各种数据,对煤矿安全生产体系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闪素,并对其危险、危害程度进行科学分析、评价的一种方法。当前,国内煤矿行业已经开发研制,多种形式的针对不同特点、适应不同范嗣和不同条件的具体评价方法,按照其不同特性可划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安全评价方法。除了定性定噩安全评价法以外,还有根据通风系统稳定性的高低及煤矿安全划分的安全方法。如煤矿通风的基础资料评价,煤矿测风的评价等多种方法。煤矿企、舭无论使用哪一种评价机制,均需要在日常生产中做到安全评测通过才进行生产的安全准入制度。
(三)环境因素的预防。制订和实施矿井通风和瓦斯、煤尘的控制计划和管理方案,建立确保通风系统和瓦斯、煤尘控制的程序,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加强预测预报,实施必要的控制和防范措施。矿井开拓布置必须事先设计且设计合理,加强矿井通风管理,改善矿井通风系统,保证矿井足够的风量;确保通风设施的位置合理,质量合格,切实提高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加强机电管理,强化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管理,保证矿井正常通风。
参考文献:
【1】刘亚威,关于煤矿通风安全评价的探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5)
关键词:煤矿生产,风险,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煤矿生产的风险形式及不利影响几十年来,我国煤矿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每年原煤的产量产值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根据最新行业报告显示,煤矿产业创造的产值收入在国民经济收益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国内采煤生产已形成固有的经营模式。随着社会对煤矿资源需求量的增多,企业采煤作业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煤矿生产常见的风险形式如下:
1、技术风险。中国的煤矿产业起步较晚,在生产经营期间还存在许多不足,技术水平落后是最为常见的风险之一。由于露天开采所处地表的深度较浅,现场操作的难度较小,大部分企业已掌握了成熟的生产技术。采煤生产的技术风险主要体现于地下开采,面对复杂的地质构造或水文运动,企业往往难以制定相匹配的技术方案,给生产人员的开采操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落后的技术条件不仅阻碍了煤矿开采的机械化发展,也大大提升了矿物资源开采的风险系数。2、质量风险。质量是煤矿产品实现经济价值的根本,只有原煤开采质量符合标准才能运用于各个行业。企业在采矿生产期间过于重视煤矿开采的产量,对原煤的加工质量缺少严格的控制,造成“高产量、低质量”的生产局面。质量与煤矿企业的经营收益直接相关,质量不达标阻碍了煤矿产品的正常销售,也损坏了企业在市场上积累的信誉形象。如:某小型私营煤矿企业因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一季度市场占有率下降25.8%,直接导致300多万的收益损失。
3、安全风险。现代采煤作业面临的安全风险应分为露天开采、地下开采两方面,由于两种采煤方式存在差异性,其面临的风险也具有显著的区别。安全风险违背了煤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首先,露天开采风险主要来源于矿床的坍塌,大范围矿床在采掘时容易发生坍落、塌陷等意外,对作业人员及机械设备均造成了损害;其次,井下开采的安全风险最高,矿井深度可达几百米到几千米不等,机械设备故障或异常地质运动均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二、加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从煤矿行业角度出发,解决采煤作业阶段面临的风险隐患,有助于自然资源开采效率的提高,带动了煤矿工程的产量、产值等水平的改善。从整个市场经济发展趋势来说,科学发展观是各行各业持续创造收益的基本条件,其要求煤矿生产全面贯彻“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针对目前采煤生产潜在的种种风险,企业需实施一系列的补救措施,把生产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
1、宏观指导。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府机构对社会经济运营具备宏观调控职能,完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体系必须重视政府的宏观管理。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应有的监管职能,定期对煤矿企业的开场活动进行检查指导,及时发现煤矿开采存在的风险问题。如:设备上,应要求企业定期检查维修采煤机械,一些老化设备需尽快更新调整;技术上,邀请国内外企业的技术骨干给予指导,提高采矿生产的技术水平。
2、强化管理。借助于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煤矿企业自身要开辟一条创新经营的道路,避免生产风险对煤矿资源利用造成的不利影响。结合上述三种风险,采煤作业管理措施:一是技术创新,除了国内现有的技术条件外,企业要倡导自主创新的精神,鼓励广大人员敢于技术创新,从采煤工艺、流程、方法等方面提升技术水平;二是控制质量,坚持“狠抓”质量标准,采掘出的原煤资源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未完全加工的原煤需重新处理,保证成品煤质量与标准要求一致;三是安全防范,做好采矿作业的前期勘测工作,了解现场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必要时对矿井或矿床四周设置支护方案,防止坍塌、沉降等地质病害造成的风险。四是加强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建设,确保煤矿安全管理达标。
3、人员培训。制定科学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其在生产技能、安全意识、理论知识等方面有所提升,更好地完成各项采煤生产任务。如: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灌输给各个工种作业人员,提醒其时刻牢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逐渐养成安全操作的优良习惯;把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教授给生产人员,面对各种复杂的生产难题能够灵活地处理,防止个人安全或机械设备受到破坏。人员培训本质上是对人力资源的调配管理,提升企业人员职业技能过程中执行了安全管理的措施。
三、结论总之,近年来煤矿开采事故频发受到了行业的广泛关注,既危害了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针对采煤生产阶段存在的风险问题,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岑宇娟.新时期煤矿生产作业潜在的风险控制.内蒙古煤炭经济,2010.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6)
煤矿的危险源主要是指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煤矿生产的工作人员控制和决策等一些列工作活动的影响,导致火、水、煤尘和设备等物质发生的意外事故,造成一定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1.1煤矿危险源的主要特点
煤矿的生产系统主要是在地表一定的深度下进行生产工作的,在空间上是呈立体分布的,根据开采的空间和时间的改变情况,来保持煤矿生产的安全性。煤矿危险源的主要特性是:危险源分布的范围十分广泛,形态变化比较多;危险源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再触发危险源时,导致的的伤害随机性也比较大。
1.2煤矿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煤矿危险源的辨识方式主要是运用经验分析的预测法、理论分析法。根据对煤矿单位的具体分析和生产安全系统的实际情况,将煤矿生产系统里的危险源分成静态固有危险源和动态触发型危险源。静态固有危险源式煤矿生产中产生危险的物质,包括瓦斯、水、火等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例的危险源。动态触发性危险源是指煤矿生产安全系统中,生产安全知识、岗位操作流程和心理和身体情况等因素对生产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
2进行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2.1可以有效控制生产安全风险
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使煤矿单位在进行生产工作时产生的安全危险源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并且可以有效控制煤矿生产安全存在的风险,将煤矿单位生产安全事故降到最低[1]。利用煤矿生产安全系统,通过对当前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了安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2.2有利于煤矿单位生产稳定发展
采取有效的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举措,可以使煤矿单位充分了解自己在生产中所面临的风险,并且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在或者当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补救,从而来避免生产安全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将煤矿生产安全系统应用在煤矿生产工作中,能够减少生产工作人员的失误、生产设备的故障和监督管理造成的事故等,提升了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使煤矿生产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从而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
2.3能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煤矿产业进行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可以为煤矿单位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生产工作环境,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工作中更有安全感,使煤矿单温能够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煤矿单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开展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原则
3.1闭环性原则
对于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的管理工作,是一个闭环的过程。只有实现闭环性原则,才能够更好的建立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在生产工作中,加强对信息的反馈和预控控制功能,从而达到降低生产安全风险的目的[2]。
3.2动态性原则
煤矿生产的系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得该系统的动态性很强,在煤矿生产工作中,不同的工作地点、时间、生产工作人员的心理变化和设备的运转情况都是影响煤矿生产安全的因素,因此要对动态的煤矿生产系统进行正确的预警,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
3.3系统性原则
煤矿生产安全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主要包括瓦斯防治系统、通风系统、防灭火系统等,根据这些系统的特征,进行生产安全风险评估,找出存在的生产安全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煤矿生产安全系统变得更加可靠。
3.4及时性原则
在煤矿生产工作中,危险源无处不在,随时都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工作人员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潜在危险源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和及时传输给预控监测中心,这样可以将生产安全风险及时告知相关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切断引发事故的危险源。
3.4.1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关系到煤矿作业人员的生命以及煤矿单位的财产安全,因此必须加大对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投入。然而我国目前的煤矿产业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生产安全风险意识薄弱。在煤矿单位生产作业时,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对煤矿生产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工作人员没有生产安全风险的理念,没有将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看为重点,容易在生产工作中就会造成安全隐患,甚至发生事故,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失和危害[3]。特别是有些工作人员是缺乏工作实践经验,对于学习安全生产知识不重视,煤矿单位缺乏对员工生产安全教育的系统培训,使工作人员的生产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差,经常违反作业和操作流程,认为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才是最大的安全隐患。②煤矿生产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在煤矿生产作业中,造成安全事故发生最多的主要原因就是煤矿生产安全的监督管理不到位。据调查发现,许多煤矿单位的监督管理人员很少,对监理人员的安全认识比较模糊,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监管体系。在生产过程中,面对生产人员操作不当时,没有进行及时制止与指导,这就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的生产管理者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管理体系,但是由于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落实和执行下去,对于违规操作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使工作中产生许多隐患。此外还有一些监管人员在监督施工时不严格不细心,没有发挥真正的监督管理的作用,工作人员在生产作业时缺少相应的安全措施,都是生产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③关于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虽然已出台了一些关于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比如《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为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但是在煤矿生产的具体工作中,暴露出来的缺陷与不足,针对一些细节问题,实施难度比较大。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关于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政府对于煤矿业的生产安全风险管理行为的监督意识浅,缺少有效的措施与管理办法。
3.4.2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措施
从上述对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对于煤矿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煤矿生产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不仅取决于自身的技术水平,还包括具备的安全知识水平。煤矿单位应注重对生产工作人员的生产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关于煤矿生产安全的讲座培训,及时更新生产安全管理信息。教给工作人员安全操作流程和紧急避险方案,以及如何将生产安全事故的危害与损失降到最低,增强生产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培训学习,在煤矿生产作业中,能够根据对煤矿生产安全的评估,制定生产安全应急预案,防止事故发生,使煤矿生产作业顺利进行。②健全煤矿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想要完善与落实煤矿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就必须使煤矿生产作业的监管者和生产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将生产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单位或者个人,形成良好的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煤矿单位对在生产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和操作,要严格监督,严肃处理,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一旦发生事故,找到责任负责人进行处罚,这样可以使生产安全监管制度更规范和合理。③完善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对于目前煤矿生产安全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有利于健全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技术标准规范化,为煤矿生产提供安全依据。国家相关监管部门应对煤矿生产作业单位进行定期检查与监督,保证煤矿单位在生产中的安全防范措施标准化和合格化,对于不合格的和存在问题的煤矿单位,进行追责处理,保证煤矿生产的质量的安全性。
4结束语
由上述分析可知,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是煤矿生产发展的重要课题。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促进了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加深了生产工作人员对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的认知,降低了煤矿生产工作意外事故的发生。总之,安全生产管理事关人民的福祉,事关经济法社会发展大局。我们必须要贯彻安全发展的理念,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推动煤矿行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生产运输事故风险管理体系在东林煤矿的应用[J].能源与环保,2018,271(07):30-35,40.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7)
关键词:风险预控管理;煤矿安全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一、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控制的特点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控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安全生产预控管理体系的实效性。详细来讲:其一,预先性,也就是说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在事故发生之前就已经形成,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对安全事故的预防,保证将损失降到最低;其二,系统性,这是由于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往往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在开展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时候,往往需要站在全面的角度上去思考,保证实现人、机、环、管全方位的预控管理局面;其三,动态性,由于风险危险源是随着建筑工程的开展发生变化的,在进行日常危险源的监控过程中,要保证动态化的工作方式,一旦发现其出现异常,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从危险源辨识入手,强化岗位操作人员岗位职责和风险预控
以机电安全管理为例,机电事故经常发生在搬迁、移动或者检修、大修作业过程中,如果我们在每一项工作任务中能够进行危险源辨识,弄清楚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危险,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让任务中的每个人都能够知道危险所在,那么事故是不是就能够避免呢?我们对所有岗位、设备、任务按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进行管理,每个岗位,每台设备、每个作业环节都辨识清楚其潜在的危险源,再根据这些危险源制定岗位标准和管控措施,所有职工都清楚干好自己本岗位工作的标准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危险源,如何防范这些危险源不成为事故,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就能够轻而易举的把事故扼杀在摇篮中,不让事故有可乘之机,全面实现事故的可知、可防、可管、可控。
2、提高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
深入开展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煤矿企业的基础工程、生命工程和效益工程,是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质量标准化水平的提高,使矿井各生产系统和环节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确保生产活动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保证了矿井安全稳定发展。
同样,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管理以及危险源监测、预警过程,对每个步骤的实施,进展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样的方法、管控及预警到哪种程度能够达到消险危险源风险的最低要求,同样需要国家有关的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进行活动。
3、加强培训,使员工掌握本岗位危险源、岗位标准和风险管控措施
加大职工的培训,开展各种途径学习、灌输体系,全员参与体系建设、实施和执行,加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宣讲,让体系深入人心,让每个岗位人员都能感觉到真的对自身安全有用,按照标准做就能够确保安全,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转变。
3.1危险源辨识的过程中,要做到全员参与,从职工自身工作经验说出自己工作中存在哪些危险因素,上岗时注意事项,各岗位、工种进行总结汇总,并通过分析发现工作经验中没有发现的危险源,经验加理论,让每个职工轻松知道,以前的工人需要花很多年通过泪、血才发现成的各种危险源。自己的亲身参与,再结合有经验的老工人对自己亲身经历的危险讲解和示范,让各岗位的危险源能够深入每个职工的内心,避免事故的发生。
3.2强化员工的认知,开通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进行全员培训,不间断培训,每周学习,每月考试,班前会提问,老工人自讲,为每位员工印发《岗位危险源管理卡》,在作业现场设置了危险源管理标识牌,从各个方面各种渠道,让每位员工随时随地学、看、听、讲,自己所从事工作任务的危险源及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及措施。
3.3各级管理人员不定期抽查现场作业人员对本岗位危险源、作业标准和安全要点的认知程度,以及管理标准在现场的执行情况,保障管理标准的有效执行。
3.4强化标识标志管理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标识标志管理程序,以规范标识标志的使用、设置、检查与维护。标识标志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全体员工培训标识标志的含义,并建立标识标志公示牌板;
(2)井巷标识牌板的安装不应妨碍人车通行;
(3)工作和作业场所标识标志的设置应便于作业人员观看;
(4)消防器材和急救设施存放点有明显的指示标志;
(5)噪音超标区、有毒有害区域、危险区域及受污染区域应有警示标识,并保持完好;
(6)所有工业管路均有介质色标和介质流向标识;
(7)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车辆和储存场所有符合标准要求的标志;
(8)固定管路和有害介质管路上的阀门有标签,并在管路布置图上有识别标识;
(9)地面公共场所和井下巷道有避灾路线指示标志;
(10)仓库、车间、道路、露天场地按功能要求进行划线分区管理,并有功能分区标识;
(11)设备有标有最大载荷(负荷)的标签,大容量的储罐要加标签说明介质和危险性。
4、加大监督检查,以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强化机电管理和考核
业务部门和专项技术人员加大对现场各区队和作业人员检查、考核,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定期和动态的检查、监测。利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的考核功能,对于检查出的问题,及时录入本安管理信息软件进行预警,录入时要根据存在问题的性质合理选择整改类型(限时整改、立即整改),并现场追踪复查。各区队在每日班前会利用信息系统调出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及时安排进行改造,有效的消除或控制各类安全隐患。并在每日调度会上将问题整改落实的情况进行通报,形成闭环管理。同时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出现的频次,可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和技术补充措施。每个月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录入的问题,进行汇总、通报、打分,并作为各区队考核的得分和效益工资挂钩。
5、通过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加强岗位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管控
加强煤矿岗位人员的行为安全管理一直是煤矿安全管理中十分重要的问题。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从员工准入管理、不安全行为分类、岗位规范、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培训教育、行为监督、员工档案等全过程进行管理。煤矿管理部门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制定各岗位的规范,明确其安全管理职责和安全行为标准,并严格落实在各类安全生产活动中,达到减少甚至杜绝事故的发生。安全检查人员对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把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和汇总,作为考核依据,实现对不安全行为的严格管控。煤矿通过在一段时间内查处的不安全行为,根据发生的行为痕迹、频次、风险等级等重要指标,进行梳理和分类,在次基础上针对岗位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落实,达到控制不安全行为的目的。只有分析清楚不安全行为的致因,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和彻底消除不安全行为,从人的方面彻底控制主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其不仅仅关系到施工人员的安全,还牵涉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不断学习先进的预控管理方式,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应用,实现在风险预控管理上的创新,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韩永轶.浅析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回转风机选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