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重大滥用职权案件委托律师案件管理辩护,哪个律所更有经验?

犯单位受贿的,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主观方面属于故意,是经单位领导机构决策,代表单位的整体意志。所以无论是对于家属还是当事人,都希望可以早点委托律师进行会见,了解具体案情情况。可是,越是着急越不能乱投医,必须理清思绪,从容面对。否则轻之越帮越忙,重之人我们在找律所的时候,就是找有好口碑的律所,没有口碑的律所不一定靠谱,但有口碑的律所相对靠谱。客户认可度高的,周围了解或接受过他们服务都好评的,相对靠谱。要找业务够精,专业度够高的律所,因为找律所就是找与你共渡难关的合作伙伴,你肯定不会想和一个什么都会一点但都不精的人合作。所以对应你的需求找更专业的律所和团队,才能尽量避免踩雷。找到靠谱的律所是一方面,因为律所的服务往往是高低不齐的,更重要的是找到对你这方面专业精通的团队和律师,不要轻易选择拍胸脯打包票号称“有关系”的律师和团队。在多年来,四川卓安律师事务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细致专业的刑事法律服务。主要为经济犯罪、职务犯罪、死刑案件、毒品案件等做刑事辩护,以及为企业提供刑事合规、刑事法律风险防控等服务。卓安所将办案实践提升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深度研究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律师行业的运行。如果你想要找专业的律所委托案件,但是又不知道怎么找到这些律所,您可以搜索庭立方,庭立方是个推介匹配全国各地优秀刑事律师的平台,可以为你匹配筛选全国各地专业靠谱的律所。以上是庭立方律师针对相关问题的解答分析,网页搜索庭立方,为你免费推荐,优选全国优秀刑辩律师,还可在线上免费咨询相关法律问题!发布于 2022-07-18 09:13
(一)整体数据全市共有1059名律师参与了调查问卷,其中男性618人,占比58.36%,女性441人,占比41.64%,基本符合全市律师男女比例实际情况。其中40岁以下青年律师682人,40岁以上377人,青年律师占比为64.40%。1059名律师中,中共党员353人,占比33.33%;共青团员90人,占比8.5%;民主党派和统战部门认定的无党派人士38人,占比3.59%;群众578人,占比54.58%。1059名律师中,本科学历以下16人,占比1.51%;本科学历868人,占比81.96%;硕士研究生170人,占比16.05%;博士研究生以上5人,占比0.47%;其中,拥有法律教育背景的858人,占比81.02%。1059名律师中,在从事律师职业之前有过其他的职业经历的689人,占比65.06%;没有其他职业经历的370人,占比34.94%。在有其他职业经历的689人中,具有公检法职业经历的97人,占比14.08%;有其他体制内职业经历(含国企)的167人,占比24.24%。1059名律师中,具有金融类(证券、基金等)从业资格、财税类(注册会计师、税务师、评估师等)从业资格、外语类(翻译资格)、知识产权类(专利、商标代理人资格)的256人,其他从业资格(如教师资格等)154人,共占比38.71%。1059名律师中,事务所主任82人,占比7.74%;合伙人(含执行主任、执行合伙人)201人,占比18.98;提成制律师541人,占比51.09%;授薪制律师235人,占比22.19%。以上整体大数据基本吻合成都市律师行业近几来其他相关统计数据,样本数据比较真实,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二)成都律师刑事业务执业状况相关数据本次调研是“成都律师刑事业务执业状况”,不是“成都刑事律师执业状况”(何为“刑事律师”本身就难以界定)。故而在具有广泛代表性的1059名律师样本中,首先要厘清哪些是基本不做刑事业务的,才能在要从事刑事业务的律师中进一步调研,这才符合本次“成都律师刑事业务执业状况”调研的根本目的。大数据表明:在1059名参加问卷调查的律师样本中,要从事刑事业务的律师669人,占比63.17%;从不做刑事业务的律师390人,占比36.83%。凡是回答“从不做刑事业务”的律师在填写最后一道问题后即终止问卷。最后一道问题是“您从不做律师刑事业务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所学专业、兴趣的原因”146人,占比37.44%;“因为所在团队从不做刑事业务”148人,占比37.95%;“因为刑事业务风险太大”105人,占比26.92%;“因为不愿意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属打交道”32人,占比8.21%;“因为不愿意与公检法机关打交道”23人,占比5.9%;“因为刑事业务没有稳定的案源和收入”43人,占比11.03%;“办理刑事业务需要经常跑看守所,太辛苦”17人,占比4.36%;其他原因51人,占比13.08%。因此,以下数据主要围绕要从事刑事业务的669人展开。01刑事案件业务量占比刑事案件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百分之十以下的423人,占比63.23%;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五十的195人,占比29.15%;百分之五十以上的51人,占比7.62%。在669名要从事刑事业务的律师中,明确表明自己只做刑事业务的17人,占比为2.54%。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律师是兼做刑事业务,刑事业务量超过一半的不到10%,专注从事刑事业务的律师则更少。02年均办理刑事案件数量年均承办刑事案件1-5件的548人,占比81.91%;承办5-10件的84人,占比12.56%;承办10-20件的27人,占比4.04%;承办20件以上的10人,占比1.49%。03每年办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数量330人从未办过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占比49.33%;每年办理1-3件的230人,占比34.38%;每年办理4-5件、6-10件、10件以上的分别占比7.17%、4.48%、4.63%。数据表明,刑事辩护全覆盖后,依然有近一半成都律师未做过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再结合“两高两部”最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的意见》,刑事辩护全覆盖将向审查起诉阶段延伸试点,有理由相信,成都要从事刑事业务的律师资源基本能够满足审查起诉阶段全覆盖的数量要求。04办理案件的作业模式单枪匹马、个人作业的346人,占比51.72%;一人领衔、师徒二人协作的116人,占比17.34%;三人以上团队分工协作的207人,占比30.94%。05承办刑事案件主要类型选择刑事辩护业务的633人,占比94.62%;刑事合规41人,占比6.13%;代理刑事控告、申诉等95人,占比14.2%;刑事案件咨询与专项191人,占比28.55%;其他占比4.48%。数据表明,刑事辩护业务依然在律师刑事业务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当然,随着刑事合规的兴起,这部分业务量也将增加。06所在律所品牌对刑事业务的帮助选择“非常有帮助”的82人,占比12.26%;选择“有一定帮助”的340人,占比50.82%;选择“帮助不大”的247人,占比36.92%。律所品牌对律师刑事业务的帮助肯定是存在的,只是大与小的问题。律师拓展刑事业务,既需要律所品牌,同时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知名度也非常重要。07从事刑事业务的主要原因选择“有助于律师业务全面发展”的406人,占比60.69%;选择“个人的专业、兴趣所在”的346人,占比51.72%;选择“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义务”的377人,占比56.35%;选择“刑事案件影响力大”的93人,占比13.90%。数据表明,律师选择从事刑事业务的原因是多元的综合。08成功案例的主要类型有无罪案例的80人,占比11.96%;有不起诉和免予刑事处罚的433人,占比64.73%;有变更轻罪案例的211人,占比31.54%;有从轻、减轻处罚案例的466人,占比69.66%。09办理刑事案件是否进行过调查取证有251人选择进行过调查取证,占比37.52%;另外418人没有进行过调查取证,占比62.48%。10是否参加过刑事业务相关培训课程选择“参加过”的351人,占比52.47%;没有参加过的318人,占比47.53%。数据表明,要从事刑事业务但又没有参加过相关业务培训的律师还是有近一半,对律师“刑事业务培训全覆盖”仍然有较大的拓展空间。11是否了解和办理过刑事合规业务了解刑事合规业务的336人,占比50.22%;不了解的333人,占比49.78%;办理过刑事合规业务的89人,占比13.3%;没有办理过该业务的580人,占比86.7%。说明刑事合规业务仍然方兴未艾。12主要采用哪种渠道进行业务推广选择“线下社会活动”的424人,占比63.38%;选择“微信朋友圈”的242人,占比36.17%;选择“短视频平台”的34人,占比5.08%;其他方式232人,占比34.68%。调研表明,采用传统线下社会活动拓展业务仍然是主要方式,但采用新媒体等其他方式拓展业务正在兴起。13办理刑事案件收费主要考虑因素选择案件难易程度的605人,占比90.43%;选择案件诉讼阶段的467人,占比69.81%;选择客户支付能力的370人,占比55.31%;选择是否异地、跨省的428人,占比63.98%;选择案件罪名数量的267人,占比39.91%;另还有200人要考虑对自己业务能力与知名度的判断,占比29.9%。数据表明,办理刑事案件收费主要考虑因素居第一位的是案件难易程度,但其他因素也有不容忽视的地位。14刑事业务来源主要渠道亲友介绍的有458人,占比68.46%;老客户推荐439人,占比65.62%;律所或同行律师提供的314人,占比46.94%;指导律师或团队负责律师提供的122人,占比18.24%;社会交际自寻客户的270人,占比40.36%;等待潜在客户主动联系的323人,占比48.28%;网络平台推荐客户的63人,占比9.42%。数据表明,刑事业务来源渠道呈多元化趋势。15刑事业务的主要收费方式选择“按诉讼阶段收费”的349人,占比52.17%;选择一次性收费(按三阶段)的233人,占比34.83%;选择按委托事项收费的80人,占比11.96%。16若按阶段收费,一个阶段费用大致区间1万元以下231人,占比34.53%;1-3万382人,占比57.1%;3-5万43人,占比6.43%;5-10万9人,占比1.35%;10万以上4人,占比0.6%。17若一次性收费,一般所收费用的区间1万元以下39人,占比5.83%;1-5万元507人,占比75.78%;5-10万元105人,占比15.7%;10-20万元14人,占比2.09%;20万元以上4人,占比0.6%。18刑事业务缴纳税费前年总收入10万元以下的554人,占比82.81%;10-30万元的93人,占比13.9%;30-70万元的18人,占比2.69%;70-100万元的1人,占比0.15%;100万元以上的3人,占比0.45%。19办理刑事业务收入满意程度满意或者基本满意的共421人,占比62.93%;不太满意的有248人,占比37.07%。需要注意的是,本题目针对委托辩护情形,不包含刑事法律援助指定辩护情形。20刑事业务收费和个人情况的联系选择“学历、教育背景”的316人,占比47.23%;选择“所在律所品牌度”的343人,占比51.27%;选择“业务能力”的541人,占比80.87%;选择“宣传推广”的289人,占比43.2%;选择“人脉资源”的446人,占比66.67%;其他占比8.52%。尽管刑事业务收费与个人关系也呈现多元形态,但绝大多数律师都选择了“业务能力”,说明广大律师对这一点还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21每年刑事业务学习与培训时间(含自我提升)50小时以下的520人,占比77.73%;50-100小时的119人,占比17.79%;100小时以上的30人,占比4.48%。每年刑事业务学习与培训时间在50小时以下的占了77.73%,说明律师业务学习和培训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22刑事业务学习与培训主要方式所在律所组织的学习培训有330人,占比49.33%;参与各级律协组织的学习培训有324人,占比48.43%;参与各种商业培训机构的有113人,占比16.89%;选择自学的534人,占比79.82%。23目前办理刑事业务面临的最大压力选择“司法机关对律师辩护意见采纳率低”的484人,占比72.35%;选择“案源不稳定”的417人,占比62.33%;选择“办案风险大”的366人,占比54.71%;选择“当事人对案件结果不满意”的293人,占比43.8%;选择“付出与收入不匹配”的277人,占比41.41%;其他3.89%。数据表明,律师办理刑事业务面临的压力也是多元的。24办理刑事业务过程中的最大风险选择“当事人及其亲属不满意结果”的449人,占比67.12%;选择“被害人及其亲属攻击”250人,占比37.37%;选择“社会舆论攻击”的247人,占比36.92%;选择“自身对法律风险认识不足”的269人,占比40.21%;其他14.5%。25目前会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选择“疫情期间会见限制多”的556人,占比83.11%;选择“看守所会见政策不统一”的515人,占比76.98%;选择“会见时间有限”的369人,占比55.16%;选择“视频会见效果不佳”的410人,占比61.29;选择“会见室或视频会见设备不足,预约、等待时间过长”的403人,占比60.24%。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律师会见依然是个大问题。26办理刑事业务中遇到问题的救济途径选择“向律协和所在律所报告”的503人,占比75.19%;选择“向有关国家机关控申”的230人,占比34.38%;选择“用自媒体发声”的28人,占比4.19%;选择“向新闻媒体寻求帮助”的22人,占比3.29%;其他18.39%。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律师在办理刑事业务中遇到问题采取的还是比较理智的态度。27希望从各级律协得到的帮助选择“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526人,占比78.62%;选择“加强行业交流和分享”的448人,占比66.97%;选择“为争取律师执业权利提供帮助”的548人,占比81.91%;选择“加强执业风险防范培训”的449人,占比67.12%;其他6.28%。28今后执业方向的打算选择“继续主要从事刑事业务”的109人,占比16.29%;选择“保持一定的刑事业务量”的508人,占比75.93%;选择“转行主要做其他业务方向”的52人,占比7.77%。数据表明,“刑民兼做”依然是未来多数律师的选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律师案件管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