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西雅展在食品生物技术的地位行业的行业地位怎么样?


当下是中国品牌发展最好的时代,更是中国汽车“走出去”最好的时代。面对百年汽车之大变局和地缘政治带来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中国汽车品牌走出去,深度参与全球化,已成为中国汽车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在中国品牌大规模出海的背景之下,中国进出口产业有望实现进一步突破。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商务部于2021年11月18日印发《“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积极扩大进口、优化出口,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为此,在通用技术集团及通用技术集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通用技术国际公司”)大力支持下,中国车辆进出口有限公司(简称“通用技术中国车辆”)作为主业聚焦车辆进出口的央企决意顺应汽车产业从机械化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演变趋势,致力打造具有特色优势的国际化一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成服务商。
2023年3月10日,中国汽车进出口高峰论坛在北京顺利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与通用技术国际公司主办,通用技术中国车辆承办,主题为“畅通双循环·激活新动能”,旨在助力业界对中国汽车贸易发展形成更客观、更全面的认识,对未来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更加充满信心,从而凝聚更多共识,形成更大合力,推动汽车贸易规模快速扩大、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为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相关领导、汽车主机厂、汽车贸易经销企业、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媒体嘉宾共650余人齐聚一堂,为中国汽车进出口事业进言献策,见证中国汽车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历史性跨越,助力更多中国品牌逐鹿全球汽车市场。
宏观经济政策深度解读,趋势分析引领行业发展
在为期一天的论坛里,与会嘉宾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从宏观经济、市场环境、政策落地、企业海外战略布局等的方面对中国汽车进出口市场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洞察。
通用技术国际公司总经理高瞻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在通用技术集团领导正确领导及大力支持下,通用技术集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作为主业涵盖全球车辆业务的中央企业,有责任、有担当助力汽车行业贸易高质量发展。因此,通用技术国际公司携手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主办中国汽车进出口高峰论坛,搭建一个“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的汽车产业国际开放的交流平台,致力于打造四高: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服务、高层次交流和高效率连通的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前瞻性的行业峰会。”
作为此次论坛的另一主办方,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肖政三在致辞中表示,如何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资源联动效应,不仅是行业企业共享全球合作机遇、优化产能结构的时代所需,也是举办中国汽车进出口高峰论坛的目的所在。他强调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愿意同产业链各方一道,在汽车进出口发展的重点领域作出积极努力,为行业提供国际贸易政策解读、市场信息发布、目的地资源对接等赋能服务,推动汽车国际物流与服务体系的新进展,助力二手车出口形成提质增效的新格局。
为了帮助企业洞悉政策导向,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本届高峰论坛设置“宏观篇”“行业篇”环节。特邀海南省商务厅李勰副厅长分享“自贸港汽车政策解读及发展机遇”热点话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处长)伍戈先生从经济角度对宏观经济和汽车产业进行了深度分析。国家信息中心徐长明副主任则通过详实的数据以及深入浅出的分析,带领参会嘉宾共同回望全球及中国汽车市场现状,研判未来行业趋势。
最后,本届高峰论坛还重磅发布了《中国汽车进出口行业发展报告》,对2022年中国汽车进出口情况进行权威解析,对关乎产业快速发展的问题予以分析,并对2023年进出口形势提出展望。
聚焦汽车进出口产业发展,专家纷纷建言献策
进出口业务的发展离不开主机厂的主动出击,来自长城、江淮等传统主流车企的领导在论坛中纷纷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其中,长城汽车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王烜先生表示,绿智潮玩嗨世界!通过不断践行卓越的国际化理念与高级玩法,作为特色鲜明、功底扎实的国际化业务领先车企,长城汽车在全球落地、国际传播、研发布局等领域不断推陈出新,夯实了面向未来、潜力巨大的国际出行科技企业的基础。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公司总经理助理曾浪先生则为本届高峰论坛带来了《江淮皮卡海外业务发展汇报》的深度分享。中国品牌皮卡产品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在皮卡乘用化、智能化、新能源化引领潮流,越来越多的高端产品正在走向全球,与丰田、福特等国际大品牌直接竞争。
加速汽车产业交互,助力中国制造出海,离不开全产业链协力前行。本届高峰论坛上,澳大利亚、欧盟、德国、意大利汽车经销商协会通过视频的方式分享了各自所在国家地区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品牌销售情况以及电动汽车发展情况等重要资讯。中信银行国际部资深产品经理张啸晨先生、北京长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孟庆文总经理分别代表参会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向大会作了干货满满的演讲分享,并带来了汽车全产业链跨境金融和物流服务方案。
下午分论坛的圆桌会议环节,来自水滴汽车、广东好车以及通用技术中国车辆等公司的相关领导就“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布局与发展”及“当前中国汽车出口的痛点与突破”展开了热烈讨论。
其中,通用技术中国车辆国际业务事业部海外市场副总监吴亚瑜女士表示,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的双重考验,以及俄乌冲突带来的海运成本增加、芯片短缺、供应链不畅等不利影响,海外仓作为新型外贸模式,在降本增效、畅通外贸供应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用技术中国车辆正在加快重点市场海外仓布局,完善全球服务网络,致力于打造中国汽车品牌的金融、物流、仓储、销售、售后渠道,勇敢迎接新业态下的机遇与挑战。水滴汽车CEO武卫强先生、广东好车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廖智勇先生引领与会嘉宾讨论了新能源汽车、二手车业务相关话题。
搭建中国汽车出口国际营销服务平台,为中国汽车出口持续赋能
作为最早拥有进口汽车经营权的企业,通用技术中国车辆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在国际汽车贸易、汽车品牌经销和特种装备采购等领域具有重要领先地位。
在国际汽车业务方面,通用技术中国车辆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和“中哈产能合作”倡议,2019年联合江淮汽车投资控股哈萨克阿鲁尔集团。截止到目前,在阿鲁尔集团经销组装的汽车品牌有十数个,其所推广的经销-组装一体化模式也让阿鲁尔集团在短时间内坐稳了哈国汽车工业集团的头把交椅。同时,通用技术中国车辆在欧洲、南美、中东、中亚推出的海外仓业务,因为能够有效帮助车企优化物流环节、缓解金融压力、加快海外市场扩展,而深受业界好评。
得益于公司强大的国际关系和渠道整合、仓储能力,以及阿鲁尔集团国际产能合作平台的启示,通用技术中国车辆携手行业内领军企业于2023年中国汽车进出口高峰论坛共同启动了中国汽车出口国际营销服务平台,为中国汽车出口持续赋能。
中国汽车出口国际营销服务平台可以为平台内的企业提供包括国别政策解读、行业市场分析、产品引入和营销方案设计、资金融通和金融支持、KD件出口、整车生产、出口报关、物流、国内外仓储服务、销售、售后等全链条菜单式服务,从多个方面助力平台企业产品“走出去”,为中国汽车出口事业迈向新台阶贡献力量。
中国汽车出口国际营销服务平台还将深化从服务型平台向产业型平台转型,联合平台内企业共同在目标国别地区开展全方位国际产能合作,为平台业务持续赋能和输血。通过中国汽车出口国际营销服务平台,通用技术中国车辆将携手中国车企抱团出海,开创中国汽车出口的新模式,落实国家“走出去”战略,打响中国汽车品牌。
结语
未来,通用技术中国车辆将整合集团资源,通过不断建设优化中国汽车出口国际营销服务平台,推动汽车贸易规模快速扩大、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为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为通用技术国际公司和通用技术中国车辆品牌推广作出新贡献,同时助力更多中国品牌“加速出海”。
走得出去,才能站得起来,才能成为真正的汽车强国。“让中国汽车走向世界”已经成为所有中国汽车人共同努力的方向,近年来中国车企在海外建厂、设立研究中心、开设品牌展厅,已经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汽车正在坚定地从消费大国向产业的强国迈进。

一、本篇报告的核心观点
在乘用车行业巨变背景下,如何识别下一阶段的整车Winner成为关键,本篇报 告试图从消费者变迁角度出发,试图回答如何衡量及评价乘用车企未来的竞争力。 通过复盘乘用车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汽车消费变迁的线索:1. 新生代年 轻消费力快速崛起;2.增换购比例提升带来更丰富的消费需求,汽车消费从卖方市场 走向买方市场;3.消费需求场景逐渐多元化,对营销模式、运营管理等能力提出全新
要求。在复杂且剧烈变化的买方市场中,车企竞争核心是对消费需求的把控能力。 从行业格局演变来看,存量博弈下车企竞争将更加激烈,对车企来说如何把握快速 变化的消费趋势至关重要。 我们从消费者结构变迁出发,总结概括了影响未来车企竞争的“四个传统要素, 四个新格局要素”:1.产品—行业的入场券;2.规模—制造业生存的要义;3.品牌—
超额收益的来源;4.体系—穿越周期的法宝;5.用户—商业思维转变的关键;6.生态 —边界模糊化后的发展模式;7.资本—不可忽视的力量;8.创新—品牌引领的源泉。
回顾汽车工业发展百年历史,我们倾向于产品、规模、品牌及体系一直为核心 的四大传统竞争要素。在当前复杂且不断变化的市场中,车企的竞争具有更丰富的 内涵。我们认为用户、资本、生态及创新或是新格局下的四个增量关键要素。上述八 大要素将共同构成车企竞争的核心,同时随着时间的发展各要素权重或将发生变迁, 新格局竞争要素重要性或进一步凸显。
我们从“4个传统竞争要素—产品、规模、品牌、体系”及“4个新格局竞争要 素—用户、生态、资本、创新”八个维度出发,构建整车竞争力评价体系及预判模 型,实现将主流车企放入同一坐标系中横向比较,展示车企在不同要素中的竞争力 及其在多维度下的综合表现。 基于我们对八大要素权重的研判、并通过寻找可有效表征车企各要素竞争力中
的评价因子,我们搭建了整车竞争力打分模型,力求客观地对车企竞争力进行量化 评价。本篇报告首次提出——“广发汽车中国品牌车企竞争力模型预测图(2023版)”, 通过预测图,我们可以:1. 清晰直观地看到五类车企未来三年竞争力变化;2.通过 与标杆企业—特斯拉的对比,了解当前视角下各车企竞争力水平。
中国品牌车企的五股力量:我们根据当前主流中国品牌车企各自特征分为五大 类(按首字母排序):1.民营背景—比亚迪、长城、吉利;2.国营背景—长安、广汽、 上汽;3.造车新势力—理想、零跑、蔚来、小鹏;4.华为赋能——阿维塔、赛力斯; 5.跨界造车——哪吒、小米。
依据各家车企在打分模型中的表现,并考虑企业所处阶段及位置,本篇报告输 出的核心结论如下: 1. 22-24年民营系车企竞争力或显著提升,主要驱动力来自产品周期叠加规模效应、品牌向上突破以及体系赋能,同时在用户、生态、资本、创新等新格局要素 方面不断进步; 2. 23-24年造车新势力车企竞争力或加速提升,与民营系不同的是新势力车企
在新格局竞争要素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经过时间和市场的打磨逐步补齐自身短板, 有望在产品、规模等方面实现跨越式提升。 3. 延续我们在报告《新机遇、新路径下的中国品牌向上》中的判断,我们认为 中国品牌整车的市场份额仍将呈逐级加速提升趋势,凭借驱动技术路径选择与储备 /智能化及组织效率等方面优势做大做强。
二、乘用车行业巨变背景下,找到未来整车 Winner 成为重要议题
2020年1月份我们发布报告《新格局下乘用车行业系列报告之一:探寻不确定中 之确定性》,其中提到:当下我国乘用车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期,随着经济增速逐步 下台阶行业潜在增长中枢放缓,竞争进一步加剧致产业供给端出清加速。排放法规 升级叠加双积分政策倒逼车企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在法规与需求之间取得一个较好的 平衡,且大概率使车企各项成本尤其是原材料成本硬约束上升,品牌力、技术路线
选择及储备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2021年7月我们在《新格局下乘用车行业系列报告之八:新机遇、新路径下的中 国品牌向上》报告中对“乘用车行业的中长期逻辑将如何演绎”进行了阐述,并分析 了众多因素中谁会是中长期份额结构变化的主导变量,核心结论是:考虑到开发周 期及外部资源的可获得性,我们认为驱动技术路径的选择与储备或将成为推动中国 品牌份额提升的核心变量。
本篇报告承接前面系列研究的思路,试图从消费者变迁角度出发,思考在行业 发生巨变的背景下,未来车企竞争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三、中国乘用车市场消费结构变迁的一些特征
(一)复盘乘用车发展史,增量转向存量,卖方走向买方
乘用车属于价值量较高的可选消费品,对供需两端的研究都十分必要。复盘乘 用车消费历史变迁,大致发生了几个阶段的变化: 1. 上个世纪汽车属于奢侈品,国内尚不具备生产能力,供给十分稀缺,而需求 大多以公务出行为主。乘用车消费的普及出现在2000年以后,伴随国民收 入增长以及家庭轿车概念的普及,以夏利、桑塔纳为典型代表的十万元家 轿逐步走向一线城市私人消费市场。 2.
2005年以后随着二三线城市加入购车大军,消费群体得以进一步拓宽,但 可供选择车型种类依然不多,一汽夏利、现代伊兰特、大众桑塔纳等经济性 轿车成为主流。 3. 从第一辆合资品牌SUV东风本田CRV下线投入中国市场以来,我国SUV渗 透率开始快速提升。2011年初代哈弗H6、2012年长安CS35相继上市,开 启中国品牌SUV腾飞的黄金时代。 4.
2015年以来乘用车行业电动化趋势渐显,经过几年市场培育后,新能源乘 用车车渗透率在2020年前后开启提速,在电动化和智能化共同驱动下,我 国中国品牌乘用车份额持续向上。
我们统计了2005年以来乘用车销量TOP10的车型数据,从中可以发现一些乘用 车消费变迁的线索: 1. 中国品牌向上趋势明显:得益于2010年以来的SUV渗透率快速提升,中国 品牌车型如长城哈弗H6、长安CS75上市以来持续保持热销;2020年以来 新能源迎来爆发增长,中国品牌中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车销量亮眼。 2.
新能源车型逐渐占据前十名中多数席位:2021年销量前10车型中宏光mini EV位居第三位;2022年上半年宏光mini终端销量位居第一,Model Y销量 攀升至第四位,秦PLUS销量升至第六位。 3. 轿车市场依然是合资天下,但近年来自主车企也有突破,典型代表如比亚 迪汉、秦PLUS、吉利帝豪等。
(二)新兴力量迅速崛起,消费场景趋于多元化
随着乘用车市场逐渐进入存量博弈时代,同时考虑到在移动互联网大趋势下, 新兴消费力量开始崛起,汽车消费场景和消费特征也趋于复杂。
1. 新生代年轻消费力快速崛起,汽车用户年龄消费结构正在不断年轻化
根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联合途虎养车发布的《2021新青年用车报告》,首次购车 年龄中,“18岁-25岁”购车用户占比最高,为36.05%,其次是“25-30岁”用户占 比34.88%,这意味着近70%的“有车族”不到30岁就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车。
根据汽车之家大数据统计,年轻购车人群在消费偏好呈现一定特征,比如对中 国品牌更加青睐、更偏好中大型的轿车或SUV等。此外不同年龄结构、性别及收入 水平的用户,其汽车消费需求也有较大差异,比如一线城市35岁以下男性更关注车 辆动力与颜值,35岁以上男性则更关注品牌、空间和舒适度。
2. 增换购比例提升带动需求升级,消费者更看重品质
我国汽车消费市场正逐步由首购用户向增购换购用户倾斜,特别在部分限购的 一线城市,新车市场已经由增购换购用户主导。根据中汽中心统计,2016年至2020 年换购对乘用车整体零售市场贡献度呈上升趋势,由24.8%提升至33.6%。与2019年 相比,2020年换购率略有下滑,主要在于:一方面疫情冲击导致部分用户改变或取
消换购计划,另一方面出行困境刺激首购需求快速释放。随着经济复苏和市场回暖, 未来换购业务的重要性还将进一步提升。 增换购消费升级趋势明显。豪华、合资品牌凭借自身的品牌和产品优势,仍旧 占据增换购市场的主导地位,同时随着自主车企实力和品牌力不断向上突破,其增 换购份额也在逐步提升。
3. 消费需求场景逐渐多元化,车企凭借全新营销模式打造自身独特标签
从营销角度来看,美国市场营销学家Wendell R.Smith提出“STP理论”(即市 场目标定位),其核心要义在于选择确定目标消费群体,从Segmenting(市场细分)、 Targeting(目标市场)、Positioning(市场定位)三个方面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汽车之家调查了不同兴趣用户对汽车配置的偏好特征:一是常见兴趣爱好者,
如运动、电影、读书、音乐等,对科技配置更为偏好,包括车顶雷达、数字大灯等; 二是新媒体、ACG、收藏及社交游戏等兴趣爱好者,配置上更偏好车内大屏等;三 是文化服装等小众爱好者,配置上更喜欢车内HUD等。
对车企而言,把握主流兴趣群体的偏好容易形成较好的传播基础,但由于这一 类需求相对容易被企业感知,因此竞争也更激烈。新兴的爱好群体以年轻人居多, 车企可以从不同细分市场人群的偏好切入,通过打造圈层化的产品风格,首先收获 小众市场,其次通过口碑发酵扩大到其他圈层,最终实现“出圈”。
四、车企竞争八大要素的底层逻辑及评价体系
(一)解读新格局下车企竞争的八大要素
1. 产品:优秀且符合消费趋势的产品是行业入场券
产品承载技术、体验、服务及品牌理念,是最终呈现给用户、实现交互的载体, 独具匠心且优质的产品是市场不确定变化中的确定性要素。产品是车企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根基,在消费决策过程中,缺乏产品力大概率会被一票否决。我们认为优秀 的符合消费趋势的汽车产品是行业入场券,过硬的产品力是参与竞争的首要条件。 拉长周期来看,主流车型必然具备优秀的产品力,并焕发出长久的生命力。以
大众甲壳虫为例,作为大众集团的首款车型,甲壳虫自1938年量产就具备优秀的产 品力,1955年累计产量达100万辆,1962年累计产量达500万辆,截至2019年停产甲 壳虫累计销量约为2400万辆,大众集团也凭借甲壳虫这张入场券在汽车发展史上扮 演重要角色。 甲壳虫之后,丰田卡罗拉、大众高尔夫、本田思域等畅销车型凭借产品力不断 刷新销售记录。新格局下,特斯拉model
3等具备优秀产品力的车型也在激烈的竞争 角逐中脱颖而出,成为汽车行业的时代标签。
2. 规模:规模效应是制造业生存的要义
从采购成本来看,规模更大的车企能够以量换价,获得更低的成本或更多的折 扣,在材料成本上占有优势;从生产过程来看,规模更大的企业更有能力和动力优 化设计及生产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的效率;从固定成本来看,规模更大 的企业单个产品分摊的管理、营销、研发等成本更少,单位成本更低。规模是制造 业生存的要义,规模效应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
以长城汽车为例,2008至2012年,随SUV快速渗透,长城汽车销量大幅增 长,从2008年的7.3万辆增长至2012年的48.7万辆,年均复合增速达60.7%,在此 期间毛利率从20.7%增长至26.9%。再以吉利汽车为例,推行“三网合一”策略 后,吉利汽车销量从2014年的42.6万辆增长至2018年的150万辆,年均复合增速达
37.0%,在此期间毛利率从18.2%增长至20.2%。长城和吉利汽车在销量高速增长 区间,规模效应凸显,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3. 品牌:从“量”到“利”,品牌是超额收益的来源
汽车作为具备差异化特征的可选消费品,品牌塑造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途 径,也是超额收益的来源。从需求端来看,品牌差异化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潜在购车 者的搜寻成本,汽车品牌通常作为消费者财富和地位的象征,高端品牌拥有更强的 溢价能力。从供给端来看,一方面品牌代表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高知名度意味着 存在更多的潜在消费群体及更高的超额收益,另一方面,企业长期积累的品牌力会
在消费群体中形成独特的印记,助力企业正面竞争。品牌塑造是车企在进行战略制 定和执行中必不可少且贯穿始终的一环。 德国大众、日本丰田等全球车企巨头均通过不断向上的产品/品牌战略带来利 润率的上升。车企品牌力的提升需要长时间培育,以可靠质量和标志性的产品特征 不断积累市场口碑为正道,品牌力向上能够让车企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中更具备 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大众集团为例,大众旗下主要乘用车品牌包括大众乘用车、奥迪、斯柯达、 西雅特、保时捷及宾利。从销量规模上看,高性价比的大众乘用车是集团销量规模 及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中高端奥迪品牌是集团的利润奶牛,具有一定规模、价格 中上;而超高端品牌定位的保时捷则诠释了品牌是超额收益的来源,对集团的利润 贡献仅次于奥迪(2021年)。
根据公司财报,大众于2012年收购保时捷以来,保时捷对集团利润的贡献逐渐 凸显。2021年,保时捷营收为289.3亿欧元,占集团乘用车总营收的15.4%,利润 达到50.1亿欧元,占集团乘用车利润的35.0%。在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期间, 外部环境冲击导致经济下行,保时捷在此期间拥有更为亮眼的表现。大众乘用车
2020年经营利润降至4.54亿欧元,而保时捷品牌经营利润仍然保持在40.2亿欧元的 高位,占集团乘用车利润的48.4%,足可见主打超豪华的保时捷凭借品牌定位保证 了其贡献超额收益的能力。 分品牌来看,保时捷品牌单车经营利润及单车经营利润率显著高于大众集团其 余主要品牌。2021年,保时捷单车经营净利润为1.69万欧元,同期奥迪、斯柯达、
大众乘用车的单车经营净利润分别为0.55、0.14、0.09万欧元;2021年,保时捷经 营利润率为17.3%,同期奥迪、斯柯达、大众乘用车品牌经营利润率分别为10.5%、 6.3%、5.5%。
4. 体系:赋能公司成长,优秀的体系是穿越周期的法宝
体系是车企生产与经营的坚实支撑,赋能企业效益和价值实现。企业体系建设 是漫长的纠错、复盘、再完善的过程,企业在其中不断成长更新,形成自身具备竞 争力的DNA, 由内而外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挑战。完整的生产和经营体系能够助 力企业穿越周期,保持旺盛持久的生命力,在变化的市场中持续自我革新,保障公 司的盈利能力。 以丰田汽车为例,丰田集团通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成为世界顶尖汽车厂商,逐
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化经营体系。通过极致的管理能力和不断革新的公司体 系,丰田铸造了以生产方式和质量控制为核心竞争力的差异性特质,得以在供应链 各个环节压缩成本提高效率,凭借成本优势及质量优势在全球汽车市场占据领先地 位。
“丰田生产方式”(TPS)及“丰田质量控制”(TQC)成为丰田汽车独特竞争 力,助力丰田汽车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并逐渐将其延展至整个供应链。此外, 丰田80年代在原有的金字塔组织结构上进行改革,大力推进“组织扁平化”运动, 使得丰田能够根据市场动态更加灵活地调整产品线并在开发过程中融入创新元素。
丰田优秀坚持低成本和高质量发展的经营体系,顺应时代特点的灵活战略调整 带领丰田历经战争、经济腾飞、石油危机、经济危机、美日贸易摩擦及召回风波。 穿越多个经济周期的丰田汽车在精益管理改革上的路途上从未停滞,在经营理念、 总体发展战略、组织机制调整、技术产品创新等方面落实完善体系,净利率水平稳 定高位,至今仍是全球领先且独树一帜的车企。
5. 用户:识别并深耕用户需求是制胜的底层要素
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格局下,汽车从产品驱动转向用户驱动。进入二十一世纪 后,汽车行业经历了十余年的高速增长,自18-19年已呈现出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的态 势,车企间竞争日趋激烈。自2020年以来,新能源、智能化加速渗透的浪潮带来汽 车行业颠覆性的变革及前所未有的挑战及机遇,汽车市场迎来新一轮深刻调整。 与增量时代的产品力及渠道力驱动不同,在供大于求、技术变革及消费升级趋
势下,“用户流量”获取成为存量博弈市场的关键因素,精准把握/引领用户需求, 或将是打破销量困境、激活品牌流量、挖掘可持续增长创新范式的底层决胜要素, 用户成为商业思维转变的核心。
用户需求洞察力+用户运营力作为新兴模式下的驱动因素,将贯穿车企产品开发 及服务全流程。与传统模式下产品驱动不同,用户驱动模式下,车企开发及服务路 径重大变革。开发及服务全流程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用户价值研究、细分使用 场景研究、需求识别、业务规划与开发、营销渠道规划及精准推广、用户运营与价值 链延伸。
从已推出车型来看,针对细分市场,对“用户”要素把握较为精准的打法已被 验证。主打“她经济”的欧拉品牌、主打“小型化代步”的宏光mini、主打“用车场 景多元化”的坦克300等特色车型的成功离不开车企对用户的精准研究。用户驱动带 动车企走出传统开发模式,以满足用户核心需求为出发点,进入持续开发畅销车型 的良性循环。
6. 生态:拥抱行业变化,打造产业“朋友圈”
E/E架构变革及软硬件解耦带来产业重构,打造具备竞争力的生态圈或成为重要 制胜要素。主机厂与供应商建立的业务模式主要围绕软硬件架构关系建立,在传统 汽车向新能源、智能汽车进阶的过程中,电子电器架构发生巨大变革,软硬件走向 解耦,汽车产业链及配套关系随之发生重构。此外,本轮汽车行业剧烈变革中,多元 背景玩家以股东方或合作方的角色入场,凭借在自身赛道的积累助力车企发展,股
东方的多元化也成为构建生态圈的要素之一。 互联网及科技巨头拥有强大的软件能力,芯片等核心硬件设计供应商话语权增 加,整车厂商在行业变化的浪潮中如何选择合作伙伴,打造自己的生态体系或成为 其提升研发速率、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关键。 我们认为,产业链重构过程中,供应链边界将日趋模糊,整车厂整合资源协同
开发的难度系数进一步提升。在未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以及更加快速变化的市场中, 多元融合需求将进一步提升,生态体系多元背景属性更强且多方合作配合更加紧密 的整车厂有望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
7. 资本:企业成长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汽车行业作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研发周期长,投资投入大,科技属性 强,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以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和产能释放。新能源、智能化变革 中,密集的资本投入为技术/产品研发提供坚实后盾,减少发展的资金顾忌,赋能 资源高质量整合。 以新势力入局造车为例,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车企的快速发展和崛起 离不开背后资本的入局和强力支持。以蔚来汽车为例,一方面,资本入股、上市融
资叠加地方政府注资共同助力蔚来汽车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资本对蔚来汽车的持续 输血助力蔚来度过蛰伏期,成为汽车市场亮眼的新兴势力;另一方面,蔚来资本站 在产业基金视角,将投资集中在新能源产业链,作为发起方来搭建产业平台,增强 车企、供应商及服务商的联系,蔚来资本或将成为蔚来汽车整合新能源产业链的重 要力量。
8. 创新:贯穿始终,引领的源泉
创新是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驱动要素,车企打造核心竞争力必须依靠创新拓宽能力边界,革新商业模式,延伸服务价值链曲线,打造多元的盈利体系。发掘并维 护具备粘性的用户群体、研发打造前沿的优质产品、塑造具备辨识度的品牌形象、 构建具备生命力的组织体系以及拓展搭建自身的产业生态圈的车企业务全流程无一 能够离开创新的助力,以创新贯穿企业经营始终,方能在剧烈的变革中真正实现转
型升级及跨越式发展。 软件定义汽车趋势下,以软件为中心的创新重新定义商业模式,车企盈利来源 更为丰富。传统模式以产品开发为导向,产品开发完成后软件固化,盈利来自销售 新车,车企服务价值链较短;而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车企以独特的且具有差异化的软 件价值快速抓住用户需求,可由OTA持续更新迭代,通过向C端收取软件授权和OTA
更新服务费以完成商业模式闭环,OTA将盈利过程拓展到汽车全生命周期,进一步 延伸价值链曲线。传统汽车制造业为重资产行业,竞争日益加剧,而软件行业属于 轻资产行业,边际成本较低,凭借软件变现的商业模式助力于企业盈利能力边际向 上。
特斯拉通过“硬件预埋+软件付费”模式提高其自动驾驶能力,并快速实现商业化, 为用户提供车辆全生命周期的售后服务,提升服务附加值。自2016年以来,特斯拉 FSD已上调6次收费标准,截至目前最后一次上调价格在2022年9月,FSD 一次性前 装收费提价2000美元至1.5万美元,且其在软件中的盈利模式正逐步向订阅服务持续 收费拓展,提高车辆全生命周期的软件价值量。
根据公司财报,2021年公司服务及其他收入(主要为FSD收入)占比为7.1%, 展现其不俗的盈利能力,后续随搭载车型的进一步增加,预计将为公司贡献更为可 观的营收及利润。
(二)构建基于八大要素的整车竞争力打分模型
我们选取主流中国品牌为本篇报告的研究对象,根据各自特征分为五大类(按 首字母排序):1.民营背景—比亚迪、长城、吉利;2.国营背景—长安、广汽、上汽; 3.造车新势力—理想、零跑、蔚来、小鹏;4.华为赋能——阿维塔、赛力斯;5.跨界 造车——哪吒、小米。
(三)各家车企在八大要素中的竞争力表现
本次评价以当前时间点为基准,对五大类中国品牌及对比标杆—特斯拉共计15 家车企2021年至2024年表现进行评价及预测。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食品生物技术的地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