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个人应纳税所得额是要交钱吗?

应纳税所得额是什么意思: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依照税法的相关规定,各项应纳税所得额扣除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规定可以扣除的各项费用后的剩余余额。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在每一个纳税年度,扣除掉非税所得、免税所得、各项扣除额和以前年度允许弥补的亏损额后的所得的总额。
应纳税所得额通俗点说:
通俗点的理解就是,企业的收入减去费用以后,需要纳税的净利润。或者说,就是企业需要按照一定比例缴纳所得税的利润总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对于企业所得税来说,一般企业的税率是25%。
比方说,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是66666,企业所得税的适用税率是25%。那么公司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66666*25%=16666.5。
1、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业务成本-主营业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应纳税所得额=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3、应纳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是需要补税吗:
应纳税所得额既不是交的税,也不是给你退的税.应纳税所得额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个人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
举个例子:您应纳税所得额为10万元时,需要交纳的个税是100000元*10%(税率)-2520(速算扣除数)=7489元
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所得额(会计利润)往往不一致.当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有关税收法规不一致时,应当依照国家税收法规的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 .
2022-10-13 15:35:56
大家都知道,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计算所得税的一个重要数据指标,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总会出现不同的对“利润”的理解,但它跟企业的利润总额是不一样的,大家都知道吗?
首先惯例还是要附上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年度的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但在企业纳税申报表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过程是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增)-纳税调整减少额(纳税调减),这里大同小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即可。如果是个人的话就是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所以对于白领工薪阶层来说,一年的收入所得也并一定就是你的应纳税所得额。
总结来看,就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税法认可的扣除,而企业的应税收入是包括很多的,包括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的,更细一点就包括销售货物收入、利息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转让财产收入、租金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等,如果是企业的各类混合性投资业务,符合规定的话也是按照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来统一计算。
随着税法的不断改革,国家对企业和个人的应纳税所得额都做了很多的调整。比如今年颁布的新政策,就是将小微企业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提高至100万元,新修订的个税法也是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到了5000元起,还可以在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
无论你是企业还是个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都关乎到自己的钱袋子,一定要时刻关注政策的变动,保护自己的权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应纳税所得额是要交钱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