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立现在国籍移民加拿大是真的吗

很多人对于SUV项目知之半解,听过但不熟悉。但是,随着该项目在加拿大移民市场上直线升温,近期更是有很多小伙伴咨询,所以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令人颇为好奇的加拿大联邦创业移民项目(Start-up Visa),简称SUV。

加拿大联邦创业移民,最早于2013年作为试点项目横空出世。经过5年的试点项目运行之后,于2018年4月1日起正式转为加拿大的永久性移民项目。同时也是现在为数不多的、仍然可以"一步到位"获得加拿大移民枫叶卡的项目。

其实,最早时候该项目在国内是乏人问津的,尤其是2013年至2018年期间。按照数据统计,该项目推出至今,累积8年来只有100多位中国申请人申请成功。但是,今年开始却变得异常火热,鑫海移民也收到了很多对于该项目的咨询。

市场上,很多移民机构用SUV项目作为一个商业投资移民的状态来推行,有点类似于很多年前推广的美国EB5项目,但其实该项目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到加拿大创业,而顺带移民,不能本末倒置。并且主创最好能在拿到工作签证后,立即到加拿大开创企业,主动积极经营。

就是为了设定不同于过去的投资移民项目,鼓励申请人去加拿大创业。Start-up 的意思就是新创,并不代表在新型领域和行业,移民局规定的范围是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海洋新技术、航天航空、生物制药、新能源、环保。限定需要一些新技术,高新的行业。

在孵化器申请的时候就明确了要在当地创立一个企业,那么你的所有东西,你的知识产权要落地到当地。你要做多少投资,聘用多少人,这些都在你的商业计划书和技术申报时做了承诺。联邦阶段有可能会要求申请人提供企业进展报告。如果去了之后不投资,那你的信用就没有了。

所以在推该项目的时候,我们不能忘却了加拿大移民局的真正目的,移民局也很有可能会秋后算账。

首先,加拿大移民局是允许“组团”的,明确规定5人以内可以组成创业团队,可以说从1个成员到5个成员都是移民局允许的。并且团队人员必须是相识合作关系,有团队的关系和逻辑。如果行业背景不相关,基本硬性条件又弱,毫不相关的申请人组团就会加大申请风险。

为什么就你们几个组队运作项目?各自在企业的作用和职位是什么?什么样的机遇去相识和合作?要知道移民局可能会去核实几人的关系,包括怎么认识的等等。所以建议至少几人是在相同或者相近的城市,有合作经验或者共同相识相遇的故事,有相关的背景。

一个团队中,里面有一个人必须是主创,也就是“队魂”,非常重要。移民局明文规定要是主创人没能通过,其他非主创人员是不会通过的。

这么说吧,如果一个团队最重要的主创人员都无法到加拿大创业,那么其他成员就算去了也无法让移民局相信可以执行完成商业计划!所以,作为项目主创最好是没有任何加拿大拒签记录。很多人以为体检是联邦阶段拒签的最大障碍,但实际上真正影响最终结果的是申请人记录不吻合或信息隐瞒。

如果非主创人员没有通过,那就具体分析是什么原因了,如果单纯是体检倒问题不大,如果是其他原因,比如移民欺诈等则会影响其他团队人员。

到底投资额是多少,各个移民机构各有说法。

当然对于申请人来说越少花钱越好,如果换成小编也希望费用控制到最低是最好的。

但是你是否想过,资金越少越不能做事。比如10万加币,能够聘用几个人呢?办公场地租得起吗?市场前期宣传够吗?技术性开发工作难道不需要花钱吗?......这些东西算起来,是不是完全不够10万加币。那你又怎么能让移民局相信呢?

而且如果按照3-5个创始人合作的情况下,加拿大政府指定机构和所有申请人必须共同持有超过50% 的公司股权,每个申请人占股10%及以上,一般建议10%-15%,至少得20万加币是合理的。

是否能够顺利获得项目支持信是SUV移民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从加拿大移民局官网公布的SUV数据看:2016一共提交40个案子,通过率是100%,2017年一共提交104个案子,通过率是83%,2018年一共提交138个案子,通过率是65%。

通过率一再降低的原因是孵化器对于项目审核越来越严格,项目重复,没有新意,是非常艰难获得支持信的。

其次,如果申请人没有按照商业计划去积极落地、经营项目,移民官会认为申请主要是为了取得移民身份,而不是为了在加拿大开办公司,那申请将会被拒。所以,主创人员需要在拿到工作签证后,立即到加拿大开创企业,主动积极经营。因为联邦阶段会被抽查,要求申请人提供企业进展报告。

如果拿到移民身份,完成了投资就让项目直接关闭,这个是不可行的。建议申请人在移民成功3-6个月后,那个时候希望企业跟我没关系,想要转让股份,是可以的。

1、移民官认为申请人主要是为了取得移民身份,而不是为了在加拿大开办公司。

2、移民官认为申请人在取得工作签证后,没有在加拿大积极主动经营企业。只在加拿大停留了1-2周注册公司后立即就回国,然后在回国后通过邮件和微信指导公司运营。

3、移民官认为主申请人并不是企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4、移民官认为商业计划书的市场调研薄弱,发达国家已经有类似业务。

5、移民官认为风投公司已经投资到类似企业,这不是正常风投公司会做的事。

6、移民官认为申请人团队没有创业经验,缺乏创业诚意等。

英语好(CLB至少5分,越高越好);

有实际高新领域投资或管理运营经验的企业主(不能只是股东,最好1年以上的行使具体管理职能经验);

有相关高新技术或管理经验的高管(最好有科技行业的相关背景);

有高新技术学术研究的高学历毕业生(一般建议大专以上除非其他方面优秀);

提交移民申请,获得PR需要12~16个月;(疫情下有加快)

无需用自己的资金进行投资;

无资产要求、无企业股份要求;

无论创业成功与否,申请人的永居身份都不会被取;

可以申请温哥华、维多利亚、多伦多及温尼伯等城市孵化机构;

其实,只要申请人记住,SUV项目的关键是到加拿大创业,而顺带移民。并且申请人最好能在拿到工作签证后,立即到加拿大开创企业,主动积极经营。只要是真实运营项目,审查内容,把所有申请要建立在诚信、真实成立、运营和管理项目的基础上,SUV申请其实也就很简单。

1. 本公众号所发布内容,凡未注明“原创”等字样的均来源于网络善意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除本平台独家和原创,其他内容非本平台立场;

3.如千辛万苦未找到原作者或原始出处,请理解并联系我们;

4.文中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最近受到疫情的影响,移民话题不断被提起,加拿大因其积极欢迎移民的利好政策和对移民的友好态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据悉,加拿大移民局积压的PR、TR和公民申请在18天内增加超90,000 人

根据CIC News通过电子邮件获得的最新加拿大政府数据,截至4月29日,加拿大所有业务领域的移民积压已超过210万。

自去年夏天以来,加拿大移民、难民和公民部(IRCC) 的积压工作进展如下:

在4月11日至4月29日的18天内,IRCC库存中的人数增加了98,796人。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临时住所库存推动的。在同一时期,永久居留积压增加了638人。在4月12日至5月2日期间,IRCC将其公民身份积压减少了258人。

下表显示了自大流行开始以来IRCC的库存增长。CICNews已向IRCC提交了一份关于截至2020年4月的加拿大临时居留清单的数据请求。该表显示,在过去两年中,永久居留清单已从410,000人增长到530,000人。自去年4月以来,临时住宅库存翻了一番。公民数量从240,000人增加到400,000人。由于各种原因,IRCC在大流行期间一直在努力管理其库存,例如在大流行开始时实施的社交距离和旅行限制。

7月初恢复所有项目的抽签后,快速通道的改进,尽管永久居留存量总体略有增加,但自4月中旬以来,IRCC已将其快速入境积压人数减少了4,292人。

Express Entry积压的减少将使IRCC能够在7月初恢复所有项目的抽签。自2020年12月以来,联邦技术工人计划(FSWP)的候选人没有被邀请申请移民。在大流行之前,FSWP是主要的快速入境途径。自2021年9月以来尚未被抽中的加拿大经验类(CEC)候选人也将再次收到申请邀请(ITA)。

IRCC一直推迟邀请这些候选人,因为积压导致处理时间超过了Express Entry管理项目的六个月标准。据IRCC称,从7月开始,绝大多数新的ExpressEntry申请将在六个月的服务标准内处理

永久居留库存的改善被其他移民类别的收益所抵消,例如在2021年短暂存在的临时居民永久居留(TR2PR)计划。同时,加拿大的家庭类别、人道主义和富有同情心的移民类别略有增加和受保护人永久居留类别。

在4月11日至4月29日期间,所有临时居留类别的积压都增加了。

IRCC此前曾在给CICNews的电子邮件中表示,随着加拿大-乌克兰紧急旅行授权(CUAET)的引入,临时居民签证和工作许可的存量有所增加。CUAET是一项允许IRCC通过利用现有的临时居民签证流程将乌克兰人带到加拿大的计划。CUAET不是难民流。

截至5月6日,IRCC已收到204,227份CUAET申请,批准了91,482份。根据IRCC网站,从1月1日到5月1日,共有24,645名乌克兰人抵达加拿大。

加拿大政府认识到过去两年IRCC不断增长的库存所带来的挑战,为了应对因为疫情而加剧的审理积压,加拿大移民局已经额外拨款8,500万加币来减少新移民的等待时间,移民部长肖恩·弗雷泽(SeanFraser)还宣布了一系列旨在解决积压问题的措施,包括采用新技术和雇用更多的处理人员。

虽然移民申请量的激增,导致了审理的积压,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人们想要移民到加拿大的热情,还是那句老话:移民要趁早!想要尽快获得身份,唯有尽早出手啊。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图片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中国第一代房地产人到了退休年龄,地产“富二代”陆续接棒上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铁林还是中国人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