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铁导向标识有哪些乘客导向系统有哪些东西组成?

十几年来,北京地铁指示系统经过了数轮改进才形成了现在的样子。在2005年地铁5号线开通时,北京地铁借鉴了港铁MTR的指示系统,并再此基础上改进及革新,形成了北京地铁现有的指示系统。

一直以来,北京地铁的标准字体,中文部分为黑体,英文部分为Arial。北京地铁6号线开通后,标准字体的中文部分变为了方正兰亭黑,14号线亦然。但在最近新开通的地铁7号线中,中文字体部分又变回了黑体。而在英文字体上,部分线路(如9号线)存在Helvetica与Arial混用的情况。可见在字体选择上,北京地铁并没有特别严格的标准。

在北京地铁的标识系统中,大量借鉴了港铁MTR原有的元素,并加以本地化的改进。

如出口标识中,那个大大的“出”字与港铁如出一辙。

在站台屏蔽门上方镶板,具有当前站名、终点站名与车站换乘示意图。

而在车站站台立柱上,则有长方形车站站名指示牌,内容有当前站名与下一站站名。其高度正好设置于车上站着与坐着的乘客都可以看到的位置上,方便车上与站台上的乘客了解到站名信息。

从站厅下至站台时,便可看到方向指示牌,可以帮助乘客迅速确定乘车方向,避免坐错方向。

换乘车站会设有换乘指示牌,方便乘客进行换乘。

而在车站入口上方,会有站名指示牌,内容是当前站站名与线路。其形态巨大,距离很远也易于发现。

标识系统:2005年之前

在2005年新线开通标识系统统一之前,北京地铁也存在过几套自有的标识系统。

最早期的(80年代)地铁标识基本只用来指示站名及乘车方向,没有多余的功能,在字体、配色上也颇具历史特色。由于当时的线路较少(仅有“一”线及“O”线),换乘站也仅有一座(复兴门站)当时的地铁标识还没有线路标识色、出口资讯、换乘指引等概念,提供的信息量也较少。

90年代以后,北京地铁的标识系统又出现了新的变化。1号线及2号线站台区域被加上了红色及蓝色的镶板,用以指示乘车方向及前方到站资讯。此时已有了线路标识色的概念(“一”线为红色,“O”线为蓝色)。车站标识系统也日渐丰富,如将站名指示板安装于站台立柱,以便车上乘客观看;增添了换乘标识、出站引导标识;将原本文字化的线路名称改为“1号线”、“2号线”这样的数字线路编号等。

这一时段的北京地铁的标识系统,在颜色上普遍以白底蓝色镶嵌为主,且没有线路上的区别,每一条线路的指示板都是白底蓝色镶嵌。此时的标识系统仍然欠缺对换乘方向的引导,这个问题直到2005年新线开通之后才得以改善。

这些只是在众多车站指示标识中选取具有特征的几个进行说明。实际上车站标识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系统,它对字体、颜色、图形组合等内容都具有很高的要求,只有设计合理的标识系统才能帮助乘客更快到达目的地。对于北京地铁,现有指示系统经过不断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规则与特征,但由于不同线路设计方存在差异,使得部分设计规则(尤其是字体、颜色)无法严格遵守,产生了不良的视觉效果,这些问题都是在设计过程中应加以规避的。

轨道交通导向标识设计有什么原则?

注:图片内容皆为本人原创。仅作示意,与实际线路指示标识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铁导向标识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