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熊猫血更稀有的恐龙血型是什么血型

家住深圳宝安区的黄女士,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血型居然是“类孟买血型”,一个从来就没有听过的名字。如果不是因为生二胎,她还一直以为自己是O型血。为了这个比熊猫血还稀有的血型,黄女士生孩子可费了一番周折,幸好结果完满。

血液检查出异常,准妈妈没当一回事

黄女士今年26岁,在即将迎来二胎宝宝之际,一项“孕前28周不规则抗体检查”却发现了一些异常。黄女士介绍,刚开始查出异常时,深圳市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给她打电话,她还以为是诈骗电话,没有当一回事。直到产检所在的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医生叫她再去复查,她才重视起来。

检查的结果证明,黄女士的身体里的血液是比熊猫血还要稀有的“类孟买血型”。这种血型最早于1952年在印度孟买市发现,在中国极其稀有,全国所占的比率仅为十几万分之一,国内仅有约30例报道。这就意味着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大出血,或其它失血情况,将会面临无血可输的情况,后果不堪设想。

医生最主要工作就是保障生产过程中不出血

2月19日,怀孕39+4周的黄女士开始宫缩,要生娃了。当晚10时许,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看黄女士的胎儿较大,预计有8斤重,担心生产过程大出血,所以向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提出转诊要求。

由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为深圳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负责宝安、龙华、龙岗片区的危重孕产妇的会诊和转诊工作。接到转诊要求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主任赵卫华立即联系输血科以及深圳市血液中心,为产妇生产做充足的准备。

而另一边,在接到宝安中心血站的紧急送样后,深圳市血液中心立即启动紧急预案,找到了两袋冰冻红细胞库存,并联系上一位同为“类孟买血型”爱心献血者愿意应急献血。

赵卫华告诉记者,由于孕妇的特殊血型,医生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保障生产过程中不出血。在分娩过程中,产科的医生护士们严密监护产程,高度预防出血,在分娩结束后,提早用药促进子宫收缩,并随时与输血科、深圳市血液中心保持密切联系,做好紧急输血的准备。经过两个多小时高度紧张的分娩过程,黄女士顺利产下一子,母子平安,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类孟买血型”容易被误认为O型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输血科主任邵超鹏介绍,“类孟买血型”属于一种基因突变,是人体红细胞H抗原缺失的结果,他们不能接受任何ABO血型的血液,只能接受其他类孟买血型个体的输血。

孟买型或类孟买型都是一种红细胞上缺失H抗原的稀有血型,这是由基因遗传决定的。这类血型的人血浆中通常会有抗-H抗体,如果需要输血,就要输同样是H抗原缺失血型的血,否则会造成输血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类孟买型在我们国人中的频率非常低,大约十几万人中找到一个。南方人群相对北方人群高一些,特别是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的频率相对高,存在地区差异。如果检测方法不当会漏检,往往被误定位O型。

深圳市血液中心介绍,血液中心对无偿献血者血型的检测非常标准,能够准确鉴定血型。近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稀有血型的积累与研究,建立了稀有血型库。目前有H抗原缺失型(类孟买型)冰冻红细胞储备量14U,有10个类孟买型的无偿献血者愿意随时为有需要的患者献血,他们是类孟买稀有血型的活血库。同时深圳市血液中心还在不断的对其他稀有血型:Kidd血型、Duffy血型、Diego血型进行检测,库存了冰冻红细胞与无偿献血者信息。

经过此次分娩,黄女士表示,自己身体恢复以后,会主动献出自己的血液,帮助他人,也就是帮助自己。

(上游新闻记者 周晋羽)7月中旬,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接收了一位“特殊”的孕妇。根据孕期情况分析,该孕妇产后出血风险较高,但偏偏其血型又是比“熊猫血”还罕见的Jk(a-b-)血型。

尽管困难重重,该院医护人员仍不断调动资源,紧急行动,全力救治。在该院产科与输血科密切配合和努力下,患者最终化险为夷,顺利分娩。

血型比“熊猫血”更稀有

时刻面临出血、用血危机

家住渝北区的曾女士(化名)原计划就在家附近的医院,迎接二宝的诞生。可在孕39+周的产检中,她被告知其血液中查到了不规则抗体。在医生的建议下,曾女士转到重医附二院产科进行进一步检查。

经过详细的问诊及检查,该科董晓静教授了解到,曾女士已经生过一个宝宝,这次虽是生二宝,但已经是她第五次怀孕了。准备自然分娩,现已有先兆临产的征兆。

“这位孕5产1的经产妇既往有多次的宫腔操作史,很可能导致本次的分娩出现胎盘粘连、植入继而导致产后大出血的风险。一旦需要用血,就必须争分夺秒。”董晓静教授还告诉记者,从检查的结果看,不仅孕妇时刻面临出血、用血危机,新生儿出生后发生溶血的风险也极其大,如若发生严重的新生儿溶血,宝宝也面临着输血换血。“所以在该患者分娩前,我们必须做好充足的备血,以保障产妇和孩子的生命安全。”

终找到广州志愿者符合条件

为产妇备血,这原本是十分平常的一件事儿。但这次,因为曾女士系Kidd血型系统的Jk(a-b-)血型,该血型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生频率为0.002%,比“熊猫血”还珍贵,是真正“万里挑一”的血型。并且,患者的红细胞中还产生了抗-Jk3的高频抗体,导致配血极为困难。

董晓静教授立即向该院输血科主任陆华反映了这一紧急情况。第一时间内,输血科向重庆市血液中心和血站发起紧急求助,在全国范围内寻找该稀有血型个体的求助信息。十分幸运的是,终于找到一位广州的周姓志愿者基本符合献血条件O型Jk(a-b-)血型。

等血期间,产科孙江川教授、董晓静教授、多次与输血科陆华主任讨论患者的情况,耐心反复与孕妇及家属沟通,并根据各种可能出现的状况,制定了详尽的应急预案,以保障产程的安全。

7月24日凌晨,在重庆市和广东省卫健委、以及广州市血液中心和重庆市血液中心的共同努力下,周先生捐献的400毫升全血顺利送达重庆市血液中心。当天中午,终于顺利到达重医附二院。

血一到达重庆,输血科第一时间通知了产科。接到这个好消息,产科的医护人员们立即对曾女士启动了分娩。令人振奋的是,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该产妇并未出现难以控制的大量出血。

21点59分,一声响亮的哭啼声从重医附二院渝中院区的产房中传出,一名女宝宝顺利娩出。开心之余,医护人员们并未放松警惕,而是积极加强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关注胎盘剥离情况,胎盘顺利完整娩出后,仍严密关注产妇生命特征、子宫复旧、恶露等情况,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宝宝降生后,输血科立即接力产科,对宝宝的血样进行检测,发现母儿血型不合,考虑发生新生儿溶血风险可能性大。为了宝宝的安全,将其转往重医儿童医院进一步观察。

“熊猫血”珍稀难寻,同样弥足珍贵的还有所有医护人员为了让宝宝顺利出生,全力奔跑、密切合作,为之付出的全部努力。采访中,董晓静教授及相关医护人员还特别表示对重庆市和广东省卫健委、广州市血液中心和重庆市血液中心,以及志愿者的感谢。目前,曾女士还未完全脱离出血风险,附二院的医护人员们仍然继续密切关注着她的情况,且保持与重医儿童医院的联系,实时了解新生宝宝的健康状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恐龙血型是什么血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