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怎么读课文

原标题:来书展重温经典课文

10月15日开幕的2021天府书展上,一场名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中小学教科书中的党史印记”的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本展览,勾起了广大读者的青春记忆。

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的重要出版机构,建社70多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先后推出了11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伴随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此次展览,人教社带来珍藏的历年统编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为澳门中小学编写的相关教材,义务教育特殊教材等展品,有的甚至是人教社收藏的珍本、孤本教材,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还有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编辑出版的教科书。从几个展柜中,可以看到中国教材的演变发展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图书馆工作人员陈兵告诉记者。

《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狼牙山五壮士》《荷花淀》……活动现场还对经典篇目、插画等进行展览。每一篇红色课文、每一幅经典插图、每一位英雄人物,都承载着难忘的党史印记。读者扫描二维码就可听到对应课文的朗读版本。

此外,人教社还在展位的“阳光阅读”区展出了将近500种图书,均为近年来在市场上颇受欢迎的品种,包括配合统编语文阅读教学编写的阅读类产品、市场化教辅、科普读物、少儿读物、工具书、地方教材,以及一部分近年来广受关注的社科类图书。(李健辉 严佳敏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成博 肖姗姗)

(责编:袁菡苓、罗昱)

对于人民的责任,在《北史·颜之仪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句子的意思是,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鸦片战争后,我国进入半殖民半封建的状态,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少有志之士誓死捍卫祖国,保卫着人民。乱世出英雄,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无数英雄从华夏大地崛起,救国图存。

这其中,为此牺牲的烈士们必将永垂不朽。为了更好的纪念英勇牺牲的烈士,我们将他们的故事典型写进了课本,也走进了孩子们的心。

然而,十几年前,相关专家却提出建议,将中小学课本中《狼牙山五壮士》的文章从课文中删除,这是为什么呢?

一、删除《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引起广大网友不满

2005年3月的一天,狼牙山五壮士最后幸存者葛振林老人离世。如今,五位英雄早已团聚,但他们的事迹却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认知中。

这本就不公平,谁也不能想到那些曾经为新中国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竟然没能被后辈们记住,甚至连出现在课本中,起到教育孩子的意义都不能存在。这让人不禁怀疑,我们所学的教育是一个人真正应该懂得教育吗?

俗话说,吃水不忘打井人,没有革命先烈的英勇斗争,哪里还会有我们如今的盛世繁华,人心真是凉薄。这原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努力奋进,如今却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当年,上海市教材编写组主编徐根荣就这样说道,如今中小学语文新课本中删除了《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篇课文。

面对众人的质疑,对方回应到说当初之所以选择这篇文章,让其编写进教材是出于与时代接轨的考虑,仅仅只是为了英雄主义,加之这个故事的本身处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很容易产生共鸣,因此这才选择了将这篇文章编写进教材,这只是当时环境下的一个选择,而如今早已不需要了。

专家话说,当时每当老师讲完这些课的时候,就会立即召开主题班会讨论学习心得,学生们都深刻地认识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产生的结果是符合当时的社会需要,因此,这些文章也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那么,曾经的历史只因符合当时的社会需要而被编写进教材,但如今的我们就不需要了吗

二、删掉文章只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多的教育

如果说,之前的话是专家说的胡话,那么接下来专家说的话就会让人气愤不已了。当时的徐根荣回答记者,在新的上海市二期课本改语文教材中,《狼牙山五壮士》被正式删除。

他说道,现代社会以多元化为主,学生们需要更多更新鲜以及种类丰富的知识,过去单一的以革命战争题材为主的文章结构早已与现在的学生脱节了。总之,这属于过期知识。

加之,目前中国孩子生活的环境早已和当初那个满目疮痍的国家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着实没有必要再去用这样的文章教育孩子。毕竟时代在改变,这些文章很难再引起孩子和老师的共鸣,这样的教学就变得毫无意义。

知识或许可以不断更新,但是精神却是能够一直长存。对待革命先烈,对待教育应该顺应时代,但却不能忘本。在传扬红色经典的如今,即便是距离当时的战争已经过去了好几十年,但这份精神依然不能忘却。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国家的希望,正是如此才更应该告诉他们如今来之不易的生活,去珍惜每一天。也能够从中明白,国家的强大才是人民的安身立命所,但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千千万万的年轻人去努力,去拼搏。

而练就孩子们的毅力,培养他们的精神信仰,靠什么?就是要靠这些革命先烈的故事,要靠他们的精神传承,一个人思想都没有建立起来,一个人没有足够的信仰,那么他如何去为国家的发展而做出自己的贡献呢。

答案是肯定不能,因为他根本不了解自己强大的目的是什么,不明白《少年中国说》中的:“少年强,则国强”的话。他将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

那么,这样的课本改变真能让人接受吗?

三、新时代就应该有新的英雄主义

专家说道,新的时期,革命英雄主义仍然需要,但是这种需要到了应该转变形式的时候了,只要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奉献自己的都是革命英雄注意。过去是正处于战争时期有革命烈士,如今我们身处和平,我们崇拜的对象可以是科学明星杨利伟,可以是体育明星刘翔,也可以是为这个国家奉献着自己的典型。

不否认专家说的不无道理,但这样的做法确实让人难以接受,甚至不少网友认为,《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从小伴随着自己的成长,在这个故事里学到了什么才是革命精神,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每一位为国奋斗的革命先烈。然而,如今教材中即将删除,着实让人难以接受。

专家对此有话说,认为“英雄主义”不应该是一个局限性的词语,也不一定非要是革命先烈才更具有代表性,只要是在为国家奉献,那就都是英雄,用这样的方式来贴近生活,这对孩子们理解什么是英雄主义,怎么做到英雄主义有很大帮助。

黄土埋掉忠骨,却埋不掉忠骨魂,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让所有的华夏儿女对拯救自己逃出苦难的革命先烈表示终生敬佩,然而也正是如此,这样的精神才应该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外国人常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从这一点来说,我们的信仰就是革命先烈誓死捍卫祖国的精神,我们的信仰是党的领导。

所谓的英雄主义也好,与时俱进也罢,其实在学生时代就应该为他们树立和灌输思想。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告知我们的并不仅仅只是一篇简单的宣扬革命英雄主义的课文,而是一篇唤起民族意识的启蒙教育。

这篇课文将抗日战争这段民族苦难与抗争史转化为浅显的文字,镌刻在我们的大脑中,让我们对民族尊严,民族精神有了认知,也让我们更加明白与国家共存亡的决心。在笔者看来,删除这篇课文是对曾经抗战中浴血奋战的将士们的不尊重,是对无数死在敌军手中的同胞的不尊重。

如今的我们,渐渐开始淡化了革命英雄主义,面对这样的状况,身为教育者更应该明白民族精神需要薪火相传,民族历史依然需要传承下到后代。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明白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不否认如今的依然人才辈出,为了国家在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我们要记得,之所以有他们如今的成就,是因为有着无数牺牲的革命老前辈的鲜血铸造起来的祖国让他们有了施展的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狼牙山五壮士》课文结构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