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吃月饼起源于什么时候?

 中秋节起源于帝王祭月;月饼的命名和吃月饼起源于朱元璋。

    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中秋节从2008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全国同时放假三天。

     国家非常重视的保护,2006520日,该节日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与、、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诸葛长青祝福天下孝敬父母、行善积德人,中秋快乐、家庭幸福、父母安康。

    诸葛长青参考有关资料与有缘者分享这一历史文化。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据史书记载,早在,古代帝王就有祭日、祭地、祭月、祭天的习俗。

    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月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很多朋友去过北京,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祭月的地方。

   》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这种风俗不仅为帝王和官宦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传到了民间。

    这种习俗代代相传,到了唐代,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从历史上看,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也叫仲秋,原因是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夜晚,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诸葛长青:历代中秋节会吃一些圆圆的饼,后来因为朱元璋借助八月十五起义,就把圆饼命名为月饼,并宣布从此中秋节都要吃月饼

这个建议,就是:利用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机会,制作大批圆饼,圆饼中加入一张纸条,纸条上写上八月十五夜杀鞑子

     制作好后,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由于月饼属于吃的食物,元兵无法查出什么机密,于是,圆饼就顺利到了各个起义军的手中。于是八月十五同时行动,取得了胜利。

     于是,汉族民众就知道了八月十五行动的时间,于是同时行动,杀败了无恶不作的鞑子兵(元兵)。

    行动胜利后,朱元璋十分高兴,于是发出号令:

    一是圆饼更名为月饼。诸葛长青:我们要感谢朱元璋的智慧。

    二是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都吃月饼庆祝。吃月饼家人团聚,没有战争。

    据考证,我国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

    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只是注重了表面的装饰,再也看不到小纸片了。

    诸葛长青认为,如果谁在月饼中加入纸条,写上富贵吉祥、天官赐福,那么他的月饼肯定卖得非常好!这个建议留待有缘的企业家去做吧。

    诸葛长青:中国文化处处隐藏着文化的密码,仰望星空,中国文化是如此的闪亮夺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

中秋节吃月饼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祈求家人平安、吉祥如意。中秋节由传统的“祭月节”发展而来。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每到中秋节,人们就会在香案上摆上象征丰收的圆形蔬果,跪拜月亮,祈求家人平安、吉祥如意。古代少女们都要拜月,是祈求住在月宫的天仙嫦娥能保佑自己,面如皓月、貌美如花。

月饼是古代中秋拜祭月神的供品,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义。沿传下来,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等活动就成了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人们还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秋节吃月饼最早起源于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