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雪莲一样平价的雪糕有哪些?

在这个雪糕越来越贵,动辄几十元钱的夏天,每包五毛钱的“雪莲冰块”意外走红,成了今年夏天人气最高的冷饮界新星。 7月2日,因负责人回应一包冰块只赚5分钱…

“高温预警:郑州最高气温已达42℃,请注意防范......”暑气逼人的夏天一到,让本不富裕的打工人雪上加霜。

超额的电费高速飙升,走进超市想要买根雪糕降降温。小心翼翼地躲开钟薛高,绕过梦龙,在冰柜的角落里挑了一个最其貌不扬的雪糕,然而结账时还是被“雪糕刺客”狠狠地刺了一刀。

看着小票上的价格,打工人的心痛地滴血。无比怀念童年夏天便宜又好吃的雪糕,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回忆。

相比于现在食玉炊桂的雪糕物价,还是觉得小时候的雪糕最香。夏天批发上一大袋,几块钱就能实现雪糕自由。这波童年回忆杀,妥妥的是一次雪糕的文艺复兴啊!

自从小时候有记忆开始,小布丁就没有在家里的冰柜里消失过。不知道吃什么又想消暑时,选它准没错。

在物价还停留在猪肉十块钱一斤的年代里,五毛钱的小布丁在小学门口的小卖部里成了神一样的存在。拿着妈妈给的一元零花钱,和好朋友一人买根小布丁嗦着回家,再也没有比这更幸福的时刻了。

从小吃到大的“梦中情糕”,就算升级成2.0版的大布丁,也依然是童年最熟悉的味道,让人抵挡不住这浓郁的奶香诱惑。

老冰棍可是雪糕界的老前辈了,没有哪个雪糕能撼动它的地位。在还没有花里胡哨的包装之前,老冰棍凭借纯粹的配料在雪糕界叱咤风云。

夏日降暑的初体验都是老冰棍给的。淳朴的外表也掩盖不住好吃的内核,收获了男女老少各个年龄层的粉丝。就连学校门口的看门老大爷,也要每天吃上两根降降温。

可以边吃边玩的绿舌头,应该没有人小时候没吃过吧~在路边小店批发雪糕时,突然发现了它,妥妥的童年回忆啊!

小时候班里的同学都爱吃,可以拿在手里duangduang地晃来晃去,随便甩都不会掉,调皮的同学总是会拿着变软的绿舌头捉弄同桌。

咬一口童年回忆瞬间涌上心头,怀念小时候和朋友们一人一根绿舌头扮丑的时光。青苹果的清新加上果冻的口感,这就是夏天的感觉啊!

小神童是雪糕界的扛把子没人反驳吧?在儿时的众多雪糕中可是“贵族”级别的存在。高贵华丽的包装裹上绵软香甜的雪糕,加上巧克力点缀,承载了多少人的青春回忆。

小时候举着一根小神童在小区里溜达,绝对会羡煞一众小朋友。

无论什么时候吃,都能梦回小时候。脆筒和巧克力尖尖yyds,每个夏天竟然还有新口味,只要不停产,还能再炫五十年!

玉米棒谁小时候没有吃过真的是一大损失,因为它的玉米香味真的是太太太太太浓郁了!不仅是平价之光,多种吃法也让童年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小时候一到夏天,总是会和同伴因为怎么吃玉米棒而争吵不休。直接咬着吃、先啃皮后吃芯、把雪糕棒拔出来舀着吃...美美吃上一大口,好吃到把刚刚的争吵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去年的钟薛高火遍全网,昂贵的价格劝退了不少小伙伴。今年的夏天一到,便利店的冰柜里又多出了不少不认识的雪糕种类,还有一些网红雪糕,甚至高达160元。

打工人看着满冰柜的雪糕无从下手,站在冰柜前踌躇不前,害怕一个错误的决定就要花掉一顿饭钱。社牛达人还能厚着脸皮放下离开,社恐人士只能咬牙付款,做一个有苦说不出的冤大头。

不断刷新大家认知的昂贵网红雪糕,千万不要被它华丽的包装迷了眼,到底是徒有其表,还是物有所值,只有被刺痛钱包的“倒霉蛋”才知道。

小时候的夏天,最期待的就是和妈妈一起去批发雪糕。店里摆满了大冰柜,拿着一个大筐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


雪莲、苦咖啡、小雪生、随便、绿色心情、水果爱、冰工厂、大头......一样拿上五个,一整个夏天再也不愁吃不到想吃的雪糕了。

近些年,不少古早级的雪糕彻底退出市场,不见踪影。就连这些儿时记忆中的味道,也因为利润太低而被便利店拒之门外,被刷爆全网的“雪糕刺客”取代,鲜少能再在便利店看到。

其实,想要实现夏日雪糕自由很简单,避开便利店,来市场附近的雪糕批发老店就能称心而归。

掀开盖着棉被的老式冰柜,记忆里的熟悉包装带来了无比安心的感觉,种类多到一不小心就能装满一大筐。

小时候吃的雪糕店里都有,跟我们回忆中的一口价不同,现在的雪糕批发店大多都是用打折的。虽然没有以前的一口价便宜,但是和便利店的“雪糕刺客”一对比,这简直就是“雪糕菩萨”。

我们挑了十一根雪糕,没有想到只花了十九元。一杯奶茶的价格都不到,既吃到了熟悉又好吃的雪糕,又节省了一大笔钱。夏天的雪糕自由,这不就实现了吗~

#童年的你最爱吃哪款雪糕#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现在的雪糕刺客实在是太猖獗了啊,稍不留神,就会让我们本不富裕的钱包雪上加霜,太需要雪莲这样的良心产品正一正这股宰人风气了。

昨夜,我和阿半看电影看得口干舌燥,于是到门口便利店打算买两支雪糕。

结果随便拿了两支,店家告诉我:三十。我们虽然被激情冲昏了头脑,但是还没完全冲昏,于是换了两支,结果,扫码付款:支付宝到账:五十元。属实给我整愣住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块钱两块钱的雪糕悉数消失。

原本我以为十块钱的雪糕已经很尊贵了,可是现如今,这都算是贫民消费了。很多便利店卖得也很夸张,动不动就十几块钱起步。去网上搜一搜,甚至能找到七八百一组的雪糕。

十几块钱一根算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比如,这款的售价,折合下来就是一杯13.8:

稍微普通一点的,也得十块钱。

最便宜的还是我们从小吃到大的伊利心情和冰工厂,价格在一两块钱左右,但还是比之前要贵一些。

好像,原先十块钱能买一大兜子雪糕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为什么雪糕越来越贵了?贵的雪糕真的会更好吗?那些小时候能买到的便宜又好吃的雪糕为什么消失了?大家好,我是带你扒下行业底裤,露出各种商业内幕的名侦探牛腩。今天,我们将一起掀开网红雪糕的绚烂底裤,去探寻高价背后的离谱真相。1现在的网红雪糕,真的可以说是癞蛤蟆装青蛙,长得丑玩的花。重灾区就是各种宣传能减肥的“低糖”“低脂”雪糕。

比方说某款番石榴椰子雪糕,就宣称配料减少了80%的脂肪。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这80%,不是和行业标准比较,而是和自己另一款雪糕比,这就很有意思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文字游戏玩的属实花。虽然仍然可以说是「低脂」,但多少沾点诈骗了。

第二,低脂,并不一定代表着健康和低卡。

很多商家,知道自己的产品糖分高,就宣传低脂,要是脂肪含量多,那就可以宣传低糖。总能找到一个健康概念骗一骗。比如,卖棒冰的,全是糖水,但是没有脂肪啊,那就可以宣传,0脂健康。但是他不会告诉你,这玩意儿化开,比可乐含糖量还要高。大家爱吃的雪糕类冰激凌,浓郁口感大部分来自于脂肪,而甜味大多数来自于糖,如果低脂低糖,口感就会大打折扣,所以,雪糕是很难兼顾口味和热量的。除此之外,虚构名贵原料来抬高价格,也是新消费雪糕营销的重灾区。宣传的时候,各种名贵猛料咣咣加,什么葡萄都是来自吐鲁番的特级葡萄。结果一查,用的是散装。更离谱的是,还有雪糕宣传自己不加一滴水,全是奶,结果,配料表里明晃晃的就写着“饮用水”三个大字。

很多所谓的网红新消费品牌都有因为虚假宣传被处罚的黑历史。更恶心的是,有的雪糕品牌虚假宣传就算了,还老是「崇洋媚外」。动不动就是选用外国高端原料,什么获得国际大奖,结果最后一查,都是虚假宣传。除此之外,很多品牌都会捏造一些新概念来涨价。联名就是其中之一。同一个品牌的杯装冰激凌,联名的价格要比不联名的贵一倍。

某游戏品牌和某雪糕大厂的联名,也有同样的问题,12支的价格卖到了109。

而同样的款式,不联名的时候,108元可以买到40支。

家人们,咱宰的就是家人们啊。还有,很多网红景点,也嗅到了高价雪糕这迷人的韭菜香气。纷纷卖起了定制雪糕。

叠上一个文化底蕴buff,那个价格,是蹭蹭的涨啊。比如在全世界最快乐的地方,随随便便一支雪糕,就能卖到40块钱,不过是一个普通雪糕凹了老鼠造型。

事实上,网红雪糕价格昂贵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有些时候,我们付了更高的溢价,却没有享受到更好的品质。市面上很多的网红雪糕,虽然价格很昂贵,但是在成分上,却能够做到极致的拉胯,间或还夹杂着各种奇奇怪怪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人防不胜防。

首先,就是许多洋品牌在中国市场,存在配料表双标的问题。

国外版的冰激凌,原料排名第一的大多数都是鲜奶油;而国内的版本,则使用的是大量植物油和少量的奶粉,含量排在第一名的是饮用水,属实是双标得有些过分。

再考虑到这款从进入中国以来就主打「高端」,卖的贵,东西还不好,属实是很难不让人愤怒。另一方面,「代可可脂」也是配料表天坑。之前上海消保委就曾经披露过,市面上不少雪糕和冰激凌,所谓的『巧克力口味」,都是用代可可脂充数的。

不同于天然的可可脂,代可可脂会对身体造成许多不良影响,比如其中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甚至长期食用还可能导致动脉硬化、促使痛风发作。

大家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成分表,谨慎再谨慎。另外,雪糕的卫生,也屡屡出问题。某过气网红雪糕,就曾经有几十个批次,被检出大肠杆菌超标;

而且,从曝光的新闻来看,出问题的雪糕品牌,远不止一家。菌落超标,有可能是因为原料初始的菌落数量超标,也有可能是在生产过程中卫生条件不过关,还有可能是储存条件不过关,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不管是哪一种可能,都意味着我们的健康会受到损害。3

那么,为什么网红雪糕这么贵呢?在过去,雪糕便宜的一大原因,就是地方雪糕厂的繁荣,几乎每一个省份,都有独属于自己的雪糕品牌:比方说广东的五羊雪糕,上海的光明冰砖,东北的方糕和中街大果,都是我们童年回忆中关于夏天不可或缺的味道。当地品牌“自产自销”,不需要输送全国,不需要长途冷链,运输成本长期处于低位,自然就容易有亲民的价格。但是,今天的雪糕已经从纯线下销售,转变成线上线下并存,全国性的品牌和资本,配合冷链运输,营销,打垮了很多地方品牌。更重要的是,那些便宜好吃的地域性品牌,失去了“货架权”。这些年,各大连锁商超便利店抢占“我们的附近”,苛刻的入场费,展位费和越来越高的渠道费用。

只有那些全国性,舍得花钱砸营销的大品牌,才会占据了货架上最显眼,最靠前的位置。而那些价格亲民,口味好但利润低的老雪糕,却开始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渐渐湮没在了那些精于包装、精于推广,也精于渠道的网红品牌中,逐渐被人遗忘。而那些大牌网红雪糕,却把营销成本、物流成本,转嫁到了我们头上。尽管这不是我们的选择,但在网红雪糕、在便利店、在资本的裹挟下,我们真的还有得选吗?事实上,很多售价一块钱的雪糕,零售商拿到手的可能只有几毛钱。但是,那些昂贵的雪糕,零售商甚至可能拿到一半的利润。网红雪糕,用昂贵的价格和更可观的利润,倒逼着渠道选择它们,一点点蚕食着属于那些地方雪糕的生存空间。而同便宜雪糕一起消失的,还有我们的附近,那些有烟火气的小卖部。大型商超和各种连锁便利店,全国统一,大资本进入,整齐划一的品牌店招,每家店里一模一样的货架,产品和制服,挤占了原本属于小卖部的空间,让曾经的附近,变得整齐而单调。我们再难看到那些能喊出你名字的老板娘;再难看到那些能给你抹个零的老板;再难看到那些可以打个招呼的阿婆叔叔。在某个时间,你突然发现,这一切都和便宜的雪糕一道,消失在了我们的视野里。在发展的洪流之下,那些五毛一块就能买一支雪糕,多买还能让老板给你打个折扣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些标准却有些单调的店,去多少次也叫不出你名字的店员,都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对城市难以亲近,也越来越对这些城市,感到无所适从了。它高级,但冰冷;

它精致,却疏远。到最后,我们只能吃着千篇一律的、网红的雪糕,去怀念那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味道,去怀念那些具有人情味的,生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价雪糕推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