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澳优乳业打造了乳业全产业链?这很厉害吗?

如果要在中国乳制品行业中寻找到一家同时兼具超强创新力、业绩“长牛”以及低估值属性的公司,“奶茅”伊利股份(SH.600887)无疑是首选。

过去二十余年,这个“全能战士”在液态奶、奶粉以及奶酪等细分领域创新打造了多个顶流爆款产品,并因此登顶成为中国乳业霸主。

同时期在资本市场,伊利市值更是累计实现了约584.83倍的涨幅,投资回报率堪比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现在,伊利的新目标是:重构中国乃至全球乳业的竞争格局。

4月27日,伊利发布的2021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达到1105.95亿元,同比增长14.15%,成为中国、以及亚洲首家越过千亿营收大关的乳企。

以此为标志,中国乳业破旧立新,正式开启“一超多强”时代。

但伊利及其掌舵者潘刚显然并未满足于此。

潘刚在庆祝大会上表示,千亿只是起点。未来,伊利要在2025年进入全球乳业前三,在2030年实现全球乳业第一。同时,伊利还要为消费者、为行业、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拔节无声、抓铁有痕。全球龙头伊利站在新的起点,正绘制中国民族乳业崛起腾飞的新篇章。

千亿伊利进阶“双核CPU”

年报发布当日,伊利还发布了2022年一季报。

财报数据显示,2022Q1,伊利业绩继续保持高速稳健的增长态势,营收达到309.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41%。

将时间对比跨度再拉到五年周期,能够清晰地看到,从2017到2021年以及2022Q1,伊利营业收入几乎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且增速高于同业。

赚钱能力方面,2021年,伊利归属净利润达到87.0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98%,而这一增速是近7年来的最高值。

2022Q1,伊利盈利曲线继续向上,归属净利润达到35.19亿元,同比增长24.32%。

再拆解主营业务来看。2021年,伊利旗下“基石业务”液体乳板块营收达到849.11亿元,同比增长11.54%,继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常温液态类乳品的市场渗透率比上年同期提升了0.7个百分点。

其中,伊利纯牛奶、金典纯牛奶、安慕希常温酸奶系列产品年销售规模均超过200亿元,已经成为国民级爆款产品。

同时期,针对民众消费升级以及个性化需求等新趋势,伊利不断加码布局高端奶、特色奶产品,并取得了亮眼的业绩。

统计数据显示,报告期内,金典有机系列产品市占份额增长了0.64个百分点,位居有机奶品类第一;“畅轻”低温酸奶市场占有率位居细分品类第一;“臻浓”系列纯牛奶年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近六成;“舒化”高端功能系列产品也实现了近三成的增长。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基石业务”稳健发展的同时,伊利的“第二增长引擎”——奶粉及奶制品业务板块正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2021年,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2.09亿元,同比增长25.80%,在三项主营业务中增速最快。营收占比达到14.72%,较2020年提升1.37个百分点。

在该业务板块中,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金领冠的表现最为亮眼,年销售收入突破百亿级,成为新的国民级爆款产品。尼尔森零研数据显示,2021年,伊利婴幼儿配方奶粉零售额市占份额同比提高了1.4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市场第一。

成人奶粉方面,同时期,伊利成人配方奶粉零售额市占份额同比提高了2.2个百分点,市占份额同样位居市场第一,继续保持绝对领先地位。

奶酪是国内较新、潜力巨大的赛道,也是伊利旗下最“生猛”的细分业务。去年,在常温、低温、2B和2C的全面布局下,奶酪业务取得了超过150%的收入增长,市占率大幅提升6.3个百分点。

对此,申港证券表示,我国奶酪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国产品牌市占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信达证券认为,奶粉行业是乳业皇冠上的明珠,奶酪行业则是蓝海市场,增长空间巨大。以中长期视角看,伊利若能在这两个细分赛道实现突围与崛起,将进一步打开公司发展的想象空间。

一位行业资深人士比喻道,借鉴计算机领域的概念来看,如今,伊利已是中国乳制品行业中少有的拥有“双核CPU”,以及强大算力的超级计算机系统。

这台超级计算机的“主核CPU”——液体乳板块正稳健发展,其“第二核心CPU”——奶粉及奶制品业务也正积蓄着增长动能。

而按照计算机设备的发展规律,未来,当“双核CPU”高效率运转,伊利这台营收已经超过千亿元的“超级计算机”,还将有望实现新的非线性式的高速增长。

在激烈的乳业竞争中,为何伊利能在中国、以及亚洲成为首家跨越千亿营收门槛的龙头公司?

懂财帝结合券商研究报告认为,核心原因在于伊利已经成为乳业“全能战士”:

(1)拥有100%规模化集约化奶源供给;

(2)拥有领先的创新与数字化营销能力;

(3)拥有强大的渠道与供应链协同能力。

奶源是乳企发展的基础,得奶源者得天下。伊利深知“奶源革命”的重要性,其早在2008年就在产业链上游开始了相关布局。

到如今,伊利已经凭借自有奶源+合作奶源+国际优质奶源,率先在行业内实现了100%的规模化集约化奶源供给。

伊利联营企业优然牧业是全球最大的原料奶供应商,奶牛存栏量为41.6万头。伊利控股的中地乳业在我国华北、西北地区拥有优质的牧场资源,奶牛年化单产达为11.96吨。

报告期内,伊利继续推行合作奶源策略,通过课程培训、数字科技、金融产品等工具赋能合作牧场与农户,帮助他们实现“奶源升级”与收入增长。

在海外,伊利还通过收购新西兰第二大乳企Westland Dairy、澳优乳业等,掌控了新西兰、荷兰、澳大利亚等全球“黄金奶源带”的乳业资源。

创新研发能力是乳企持续穿越消费周期的核心要素。

2021年,伊利继续“重仓”创新,研发费用达到6.01亿元,同比增长23.39%。2022Q1,伊利研发费用为1.16亿元,同比增长11.52%。

受益于长期的高研发投入,伊利已经进化成为中国乳业最硬核的“科技极客”。

截至2021年末,伊利累计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为582件,累计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6件,是获得“中国专利奖”最多的乳品企业。

同时期,伊利新建的乳业创新基地已被批复作为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总部,该中心为科技部批复的唯一一个国家级乳业技术创新中心。

具体到细分赛道,在业内,婴幼儿配方奶粉一直被视为乳制品技术研发和创新的高地。

伊利就是那个一直攀登的“攻坚者”。今年2月,伊利旗下金领冠婴幼儿奶粉率先完成配方升级通过“新国标”审核,由此成为了唯一一家通过史上最严“新国标”的奶粉头部企业。另外,截至目前,金领冠旗下的专利已达70余项。

财报显示,在产品研发之外,伊利还将科技能力运用到了营销渠道与数据分析领域。

2021年,伊利继续拥抱电商平台。星图公司调研数据显示,伊利常温液体乳在电商平台的零售额市占份额为28.4%,持续位居电商平台常温液体乳细分市场首位。

报告期内,伊利上线了数据治理以及AI算法平台。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伊利能够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动向,以优化产品结构。

渠道与供应链协同能力是支撑乳企商业版图持续扩张的大动脉。尤其在如今的中国,下沉市场对于乳制品的需求正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态势。

据凯度调研数据,2021年,中国地、县级市场的液体乳消费额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7.4%,并且购买液体乳的家庭户数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5%,平均单次购买数量和购买频次均在上升。

伊利秉承让所有中国人喝上优质牛奶的目标,一方面加速奔赴广袤的下沉市场。

2021年,伊利基于数字化系统的支持,已实现超13亿级的消费者触及数。其中,伊利在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市场渗透率分别比上年同期提升了0.6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伊利继续整合全球优质奶源,全面提升供应链协同优势。截至去年12月底,伊利综合产能达到1413万吨/年,远高于国内同业。

总结来看,从自主奶源到研发创新与数字化营销,再到渠道与供应链,伊利这位乳业“全能战士”不仅正在释放其全产业链势能,更为国内乳企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优秀样本。

后千亿时代的可持续商业

公开资料显示,尽管中国已成为全球乳制品第二大消费国,但人均消费量仅为25kg,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3kg,仅约为欧美国家人均年消费量的十分之一。

对此,有行业人士认为,伴随着民众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以及个性化、高端化等消费升级趋势的渗透,乳品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国内乳品市场规模还将持续扩容。

对标未来,伊利已经提前布下了棋局。伊利在年报中表示,2022年,公司将继续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加快功能性乳品及专业级乳品的创新开发步伐。

更为重要的是,潘刚还强调,在后千亿时代,伊利将积极投身于可持续发展的“前沿阵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据报道,4月8日,伊利正式发布了《伊利集团零碳未来计划》、《伊利集团零碳未来计划路线图》,伊利已在2012年实现碳达峰,计划在2050年前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并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第一家发布双碳目标及路线图的企业。

截至目前,伊利已相继建造出中国食品行业首个“零碳工厂”、 首款“零碳牛奶”、中国奶粉行业前2家“零碳工厂”、中国冷饮行业首个“零碳工厂”。

同时,作为行业龙头,伊利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全力扶持上游奶业发展,以奶业振兴带动乡村经济振兴、乳产业链健康持续发展,最大化发挥全产业链协同价值。年报显示,2014年至2021年期间,伊利累计服务产业链伙伴8590户,累计提供融资扶持约93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伊利已经带动500万农牧民走上致富路。另外,2020年至今,伊利已陆续捐赠3.8亿元投入抗击新冠病毒疫情。

中国有盛事,同样必有伊利。

继奥运会、世博会、冬奥会等项目后,近期,在神舟十三号乘组归来之际,伊利携手中国航天启动“未来乳业太空实验室”,正式开启了航天技术与乳制品及健康食品领域碰撞融合的新局面。

借鉴波士顿咨询的“可持续商业模式理论”来看。如今,伊利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将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以实现二者的融合共生。

伊利,正加速实现消费者价值、社会价值、股东价值领先的目标。

“价值洼地”的无限机遇

“明显低估”、“估值偏低”、“稀缺标的”……近年来,已经很少有一家赛道龙头公司能像伊利一样,同时获得多家券商机构给出的“价值洼地”信号。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4月29日A股收盘,伊利总市值已从4.21亿元上涨至2462.13亿元,累计实现约584.83的涨幅,投资收益率堪比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但伊利最新的滚动市盈率仅为26.21倍,对应公司高ROE与高投资回报率表现,明显处于价值低估区间。

对于“价值洼地”,嗅觉最灵敏的券商研究机构们早已闻风而动,纷纷察觉到了伊利未来的价值增长机遇。

信达证券在今年2月发布的研报中就已给出了“买入”评级与54元的目标价。在2021年报发布后,信达证券继续维持“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上调至56元。

华创证券也表示,伊利盈利提升确定性突出,在大众品板块面临需求、成本双重压力升级背景下更显稀缺,当下估值重申“强推”评级,目标价为60元。

按照最新收盘价粗略计算,伊利股价短期内或将至少有45%以上的成长空间。

而长期来看,未来,当商业价值与ESG概念所代表的社会价值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的伊利必将受到更多投资者的追捧与青睐。

A股“奶茅”或正处于价值腾飞的前夜。

1 | 信达证券,马峥,《王者荣耀,行稳致远》

2 | 信达证券,马峥,《突破千亿,再次启航》

3 | 申港证券,曹旭特、汪冰洁,《伊牛当先 无往不利》

4 | 华创证券,欧阳予、范子盼等,《开启后千亿新阶段,Q1净利率创新高》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国网财经12月6日讯(记者 陈琼)12月5日,澳优乳业宣布与京东超市达成2020年战略合作,当天澳优旗下Puredo(美纳多)奶粉国际版全球首发。

  “美纳多是澳优重要的牛奶粉事业单元,承载了澳优打造新西兰奶粉第一品牌的使命,此次发布puredo国际版奶粉就是公司进军全球市场的一项重点举措。”澳优董事长颜卫彬表示,2015年,澳优提出了“黄金十年”发展规划,澳优在包括新西兰在内的全球优质奶源地不断深耕,从研发到产品,从牧场到餐桌,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

  据现场介绍,Puredo国际版首发后,将在中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同步上市,除了京东外,后续Puredo国际版奶粉还将登陆天猫国际、网易考拉等电商平台.

  “新西兰是全球公认的黄金奶源地,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先进的乳业技术及管理水平,并制定有严格的质量标准。”新西兰贸易发展局官员Andrew White表示,“这也是包括澳优在内的全球很多食品企业选择在新西兰投资布局的重要原因之一。”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零售集团消费品事业部总裁冯轶表示,今年9月,京东超市全面启动了崭新的京东超市“TOUCH”战略,在用户、渠道、产品、价格竞争力以及营销玩法等方面进行了全维度的升级,京东超市也与合作伙伴一起,制定了未来三年消费品累计成交额超8000亿的“小目标”。

  澳优发布2019年三季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87亿元,同比增长23.9%;实现净利润6.25亿元,同比增长37.1%,调整后为6.63亿元,同比增长67.6%。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财经”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016年,对于奶粉行业来说是最艰难的一年。业绩下滑或亏损成为行业“通病”,虽然也有少数企业业绩逆势增长,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处于寒冬中的奶粉企业转型成为共同话题。而涉足有机奶粉、羊奶粉以及做保健品成为奶粉企业转型的方向。在业内人士看来,从奶粉品类来看,有机奶粉、羊奶粉将成为奶粉行业转型升级的下一个风口。

然而,在奶粉注册制政策出台后,有关羊奶粉标识的问题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未来,羊奶粉如何发展,行业内企业如何应对成为关注焦点。

新政净化羊奶粉行业 未来5年市场份额达百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奶粉品类的小众,羊奶粉在国内的发展一直很慢,2013年之前,羊奶粉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仅占2%,但是这一尴尬局面近两年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更多的乳企涉足羊奶粉业务,国内消费者对于羊奶粉的认知度在不断提高,羊奶粉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搜索“羊奶粉”关键词,发现飞鹤、圣元、完达山、澳优等乳企上榜,近日,陕西和氏乳业也高调推出自己的纯羊奶粉。

在业内人士看来,羊奶粉之所以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主要源于有的消费者对牛奶粉产生不耐,而选择羊奶粉。因为羊奶粉的产量远低于牛奶粉,在物以稀为贵的市场法则下,此品类得到了一些新兴公司的青睐,加上羊奶粉本身的优势资源,市场需求也在加大。

对此,乳业专家宋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整个奶粉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多数奶粉企业将原来的高端奶粉升级为有机奶粉进行销售,而从品类上来看,有机奶粉和羊奶粉将成为奶粉升级的下一个风口是不争的事实。

“未来羊奶粉的增长空间比较大,到2020年,整个奶粉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而羊奶粉市场空间也将由目前的50亿元左右上升到100亿元,届时将占整体市场份额的10%”。

羊奶粉发展空间巨大毋庸置疑,但是羊奶奶源、羊乳清蛋白资源的可靠性是竞争的关键因素。而近段时间以来,有关羊奶粉使用牛乳清蛋白的报道近段时间来持续发酵。按照2016年公布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注册管理实施办法》,今后的羊奶粉必须注明所使用的乳源性原料来自牛奶还是羊奶。

“羊乳清蛋白资源的缺乏使得很多乳企在羊奶粉中使用牛乳清蛋白,加上标识混乱,很多消费者不能明明白白消费。

如今,奶粉注册制出台后,标识清楚也是监管的一部分,为此,拥有羊奶奶源和羊乳清蛋白资源的企业优势变得明显。”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面对新政对羊奶粉行业的冲击,澳优乳业董事长颜卫彬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自信满满,“即使考虑到自有品牌羊业务在2016年至2020年的发展,澳优乳业每年还有数百吨的羊乳清蛋白粉可以提供给市场”。

今年,澳优的业绩同样也保持了领先增长。2016年前三季度收入为18.93亿元,其中羊奶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增长幅度达29.6%。

在逆势中保持业绩的大幅度增长,对于澳优乳业取得的成绩,宋亮表示,澳优乳业走差异化之路非常成功,在牛奶粉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背景下,澳优选择进口羊奶粉,从业绩表现来看,对公司已经产生了较好的利益。

差异化突围 实现华丽转身

澳优乳业在逆势中取得骄人的业绩,有机奶粉和羊奶粉功不可没。但是,从公司的发展史来看,澳优乳业也并非一帆风顺。

颜卫彬对记者表示,公司成立13年至今,经历了很多事情,也交过不少学费,有今天的成绩与公司坚持走差异化的国际化路线分不开。

“澳优乳业的商业模式同国内大部分乳企成长路径不同,乳企一般是国内生产销售,在企业具备一定实力后考虑海外投资并拓展国际市场;而澳优乳业在成立之初就是一个国际化品牌,以‘品牌’的运营立家,通过‘反向贴牌’方式,即委托国际顶尖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公司贴牌生产而开展国际化经营。

正是由于采用的是委托生产模式,自身对供应链无法控制,就很难在市场规模扩大之后站稳脚跟。”颜卫彬表示,为了在国际市场中拥有可靠的供应链,澳优乳业只有通过海外并购。

数据显示,2011年,澳优乳业收购了荷兰海普诺凯乳业集团51%的股份,澳优乳业第一次拥有了一个自有、稳定的产品供应源头。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澳优乳业收购了剩余49%的股份,将这家荷兰百年企业变成了自己的全资子公司纳入旗下。而海普诺凯还是荷兰唯一的有机奶粉生产商、最大的羊奶生产商,也长期是国际顶尖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代工商。

这次收购成为澳优乳业发展史上的一次分水岭,为此,也结束了澳优乳业长期拿着订单在全球到处找供应商的历史。

第一次在中国之外,拥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产业“飞地”,完成了公司全产业链的产业布局。另外,澳优乳业在2014年还成功引进我国台湾制药企业——晟德大药厂以及下属的玉晟生技作为股东,以便于更好地吸收药企的研发和质量管理经验,并实现股东结构的多元化与全球化。

在业内人士看来,将工厂转至荷兰,澳优乳业保证了产品从奶源到品控都符合更高的生产标准。而选择有机奶粉和羊奶粉作为公司差异化产品布局,足以看出颜卫彬对奶粉行业前瞻性预判的结果。

“先用羊奶粉开路,之后再跟进。”颜卫彬表示,“在全球市场上,我们要把羊奶粉要做透,让任何一个大公司也无法接近。

靠这个尖刀产品冲开全球的营销网络,再放进有机、牛奶粉等其他产品,逐渐扩大公司在当地的市场占有能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澳优乳业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