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沪惠保如何理赔?特药报销有什么特殊要求吗?

5月25日,2022年度上海“沪惠保”开启线上预约投保。“沪惠保「2022版」”在2021年版基础上,保障升级,将CAR-T治疗药品和海外肿瘤特药纳入保障,保费为129元保一年,可获得医保范围外最高310万元的医疗保障。

自2021年4月推出以来,“沪惠保”有超过739万上海市民参保,创全国惠民保首年参保人数之最。截至2022年4月底,“沪惠保”累计赔付金额超6亿元,累计赔付超14万人次,惠及数万家庭。其中单个赔付件最高赔付金额58.7万元,个人累计赔付最高金额69.68万元;年龄最大的理赔用户101周岁,年龄最小的仅1周岁。

“沪惠保「2022版」”延续“低门槛、高保障、广覆盖”的产品特性,不限年龄、职业、户籍、健康状况。为了进一步响应参保市民多层次医疗保障需求,着力减轻市民重特大疾病就医负担,“沪惠保「2022版」”在2021年度医保范围外住院医疗、国内特定高额药品和质子重离子医疗三大保障基础上,实现了“两增一扩”,即“增”前沿医疗。新增CAR-T治疗药品,提升创新药物可及性,让参保人能享受到前沿先进医疗技术,且0免赔额,最高赔付金额达50万元;“增”海外特药。新增15种海外特药保障,可报销患者在海南博鳌乐城指定医疗机构就诊并开具的国外上市但国内未上市、且必须使用的临床急需进口药品,0免赔额,最高赔付金额达30万元;“扩”国内特药。在原有国内21种特药保障的基础上,增补更替已纳入医保目录7种特药,并扩展药品至25种,适应症由原来的17种扩充至23种,进一步满足群众急需的高额药品保障。

今年家庭共济账户投保人上限由6人增至7人,更好覆盖三孩家庭。个人医保账户可为本人及6位有上海医保的家庭直系亲属(本人父母,配偶,子女)参保。

为了让更多市民有充足时间了解新一年沪惠保产品的特点,2022年“沪惠保”参考行业先例,设置预约投保期。现“沪惠保”预约投保通道已开启,本市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可以通过“沪惠保”微信公众号、随申办、支付宝、微保等方式进入预约投保页面进行预约投保。预约投保时需要填写投保信息并缴费确认,在正式投保期开始后,将自动转为正式投保。保险责任统一于2022年7月1日正式生效。

当下圈的顶流,非惠民保莫属。

截至目前,全国各省市区累计推出了两百多款惠民保。

其中,上海市联合太平洋人寿、等 9 家险企推出的“沪惠保”,可谓独树一帜。

5 月 25 日开启投保通道,5 小时超百万人投保,这份成绩确实“牛批”。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价格较去年涨了 14 块的沪惠保,升级了哪些保障?以及许多人关心的值不值得买?

文章不长,重点只有两个:

承保方没变,依然是政府指导,由太平洋人寿、泰康养老、中国人寿、平安养老、太平养老、新华人寿、、平安健康、建信人寿 9 家保险公司联合承保。

一眼过去全是大保司,一定程度也说明了沪惠保的稳定性。

消费者关心的价格,今年果然涨价了。由 115 元涨至 129 元,涨了 14 块钱。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沪惠保有不变的地方:

对于基础,沪惠保的保障内容和去年一样。

100 万保额,2 万免赔额,赔付比例对一般人是 70% ,对既往症人群是 50% 。

保障的项目依然是外的药品费、住院手术材料费和检查检验费。

质子重离子保障,也是和去年一样。

30 万保额,0 免赔,非既往症人群报销 70% ,既往症人群报销 30% 。

沪惠保 2022 关于既往症人群,主要划分为五类:

▲图片来源:沪惠保 2022 产品条款

而商业医疗险中,高血压、普通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都算既往症。

相比之下,沪惠保关于既往症的定义要宽松得多。

即使有健康问题,也能拿到70%的报销比例,这点是相当给力的。

包括 25 种国内特药(旧版 21 种)、15 种海外特药(新增)以及 2 种 CAR-T 药品费(新增),最高 100% 报销,且没有免赔额。

具体的特药清单也贴上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翻看:

这些特药大多用于治疗高发的癌症。

价格昂贵,医保也报不了,有了沪惠保,能减轻一些医疗负担,还是比较实用的。

比如说 CAR-T 治疗法,用于治疗癌症的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免疫疗法。

基本原理是通过激活增强人身体内部的免疫系统,靠身体自身杀死癌细胞。

去年,上海一位陈阿姨花了 120 万,打了一针,就治好了她的癌症。

如果加上 CAR-T 疗法中的配套治疗手段,费用接近 200 万,也难怪人们将它称之为“天价神药”。

这也是咱们国家第一位采用这种治疗方法的癌症患者。

新版沪惠保,已经将 CAR-T 治疗药品纳入保障范畴。

并且不论是既往症人群还是非既往症人群,均是 100% 报销。

就冲这点,价格贵了 14 块钱,感觉还是蛮值得的。

另一点,创新性地加入了户籍不在当地、医保不在当地的人群也可投保。

也就是说,没有参加上海医保的外卖小哥、快递小哥、外来务工人员等也可以参保。

前提是需要所在企业加入“白名单”,以团体单位参加关爱版、新市民版。

那值不值得买?以及有了,还要不要再补一份?

不少人对沪惠保能报什么?有啥用?统统都没多大概念。

只因为看到有人说它好,价格也便宜,就跟风买了。

说实话,这样的做法,我不推荐。

先来看看惠民保的发展史。

2015 年,深圳推出全国第一款惠民保,政府发起,平安承保。

2020 年,全国的惠民保,加起来也只有 9 款。

但短短两年时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惠民保已有两百多款。

参与的人数,也已经超过 1 亿。

这说明不光是老年群体,健康异常群体,而且有非常多的健康、年轻群体也参与其中。

在一众的“政府指导”“城市定制”“惠民”“公益”“超低价”的宣传中,惠民保几乎一呼百应。

市场把惠民保捧得太高了,真担心大家对惠民保太上头。

值不值得买,要不要买,看完对比再做定论。

医保属于国家福利,人人都能买,覆盖面极广;

相应地,它的保障也比较基础,只能报销部分医疗费。

用一张图给大家看看,医保大致的报销范围:

同样是报销医疗费,医保和惠民保有啥不一样?

简单来说,医保报完之后,余下不能报的部分,如医保内没报完的、医保外报不了的,还能用惠民保进行“”,从而帮我们分担更多医疗费。

当然,不同地区的惠民保,报销力度也有差异,具体能报多少,得结合实际的情况来看。

以广州“穗岁康”为例,给大家看一个真实的赔付案例:

去年 1 月,刘先生因急性胰腺炎住院,在医院治疗期间总花费高达 元, 元,穗岁康报销 元,最后自己支付 元。

▲图片来源:“穗岁康”微信公众号

要是刘先生没买穗岁康,自己就得承担这二十多万治疗费,有了穗岁康,帮他减轻了不少医疗负担,自己只用出 10 万,作用还是蛮大的。

所以说,医保和惠民保之间并不冲突,而是互相补充的,两者都有,大病保障会更强。

建议大家,即便父母已经有了医保,也是可以再买份惠民保的。

惠民保固然有便宜、不限健康状况、能赔既往症等优势。

但它保障上的缺点也很明显,只能报医保外费用,还有 2 万免赔额,报销比例也不高,实际能报的医疗费并不多。

身体健康的朋友,完全可以选择保障更好的百万医疗险。

扣除 1 万免赔额后,医保内外住院医疗费,基本能 100% 报销。

如果你对百万医疗险还不熟悉,可以移步这篇文章阅读:

像沪惠保,适合那些买不了百万医疗险、或被百万医疗险除外的朋友考虑:

老年人:一般百万医疗险超过 60 岁就很难买了,而沪惠保不限年龄,90 岁的大爷大妈也能投保。

身体欠佳:沪惠保不问身体健康情况,就算生病了也能买。如果你身体不太好,被百万医疗险拒保或者除外了,可以考虑买一份沪惠保。

高危职业:像大货车司机、高空作业等高风险职业,大部分都买不了百万医疗险,但可以买沪惠保。

如果你家有这三类人,那买一份沪惠保作为大病补充保障,还挺不错的。

介绍了沪惠保的新旧对比,也浓墨重彩写了惠民保的优劣势,坚持看到这里的朋友,肯定很关心可以在哪里投保。

我搜集了两个比较官方的投保入口:

  • 微信搜索公众号 “沪惠保” ,点击菜单栏参保入口,即可投保。

  • 支付宝搜索 “沪惠保” ,即可获取参保入口。

总的来说,沪惠保价格便宜,投保门槛低,对于买不到百万医疗险的人来说,是个退而求其次的不错选择。

沪惠保充当的角色,更多的是普惠产品,想要更多、更完整的保障,还是得靠商业医疗险。

最后,如果你在买保险时遇到什么问题,或是不知道买哪个产品,可以点击下方预约1对1服务,深蓝保给你提供专业的建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沪惠保哪些药可以报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