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二代的鞋是不是都是跑长跑的?

值日编辑:姿势跑法提倡的选鞋标准是平底、轻薄、柔软。2014年上市的SKORA FIT是圈内公认的标准姿势跑法训练鞋。爱燃烧在当年的开箱评测中便坦言这双鞋是想要尝试赤足跑的人群迈出第一步的绝佳之选。这样的零落差跑鞋,跑起马拉松来什么感觉?我们的教练寿佳炎今年就穿它去跑了港马。如果你准备开始尝试极简零落差跑鞋,这篇测评你不可错过。

这个鞋的型号就叫Fit,从字面上来看就是一双很贴合脚的鞋。不过有人把它翻译成胜任,我就完全不能理解了。SKORA FIT主要的特点就是极简,鞋跟只有2厘米厚。相比VIBRAM五指鞋完全没有缓冲的状态,这双鞋在把跟差减少到2.8毫米的同时略微保有缓冲。这样细微的差别对于常尝试赤足跑的老手来说会有感觉,但对从来没有穿过零落差鞋的人来说你完全不会感到有任何缓冲。所以如果是新手,千万不要上来就跑

SKORA对于国内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品牌,但它已有12年的历史。主打的是自然科技跑鞋。在中国开始销售也才不到1年时间。它的创始人David Sypniewski12年前饱受伤病困扰,医生甚至告诉他他的身体已不再适合跑步这项运动。但18个月后,他重新开始跑步,穿着自己设计的SKORA跑鞋——这个品牌的跑鞋对避免伤痛的重视与效用可见一斑。

鞋底:从鞋底的纹路可以看出在前掌部位有凸起颗粒来增强抓地力。蓝色的橡胶更为耐磨。

鞋带:FIT使用了SKORA一贯的斜向固定鞋带的方式。倾斜的鞋带设计,是希望能减轻脚背的压力,这点从使用的结果看,能达到设计要求。但是从固定的稳定度来说,没有看出和传统的鞋带固定位置上有多大的优势。

鞋面:鞋面使用的材质非常的柔软,非常契合FIT这样的名字。

穿上鞋之后,感觉包裹性非常好,能完全贴合你的脚。很多人穿这鞋应该可以不用穿袜子,不过我脚非常容易磨破和起水泡,所以还是穿了袜子。

不夸张地讲,穿着这双鞋我经常会忘记它的存在,确实无比的轻便舒服。鞋到手第二天,我就穿这鞋去参加了香港马拉松。比赛前我完全没有穿FIT跑过一步,就是一双新鞋直接去参加一场全马。.

香港马拉松的特色就是在参赛包里会先发一块生肖纪念牌,有人真会去集齐十二生肖的。睡前,心里还不确定FIT明天在赛道上会如何。 

▲ 起跑前我闪亮的鞋

香港马拉松赛道的特点就是路程高低起伏,因为它穿过隧道,要跑过高架,大桥。所有的水泥路面非常的粗糙,同时还有倾斜的角度。所以FIT能跑完全程,从缓冲的角度应该是没有问题。我跑龄比较长,身体能承受这个强度的冲击,新手还是应该循序渐进,不要贸然用极简鞋跑长距离。

▲ 跑过的大桥和隧道

要说缺点,就是FIT这个鞋垫的表面材质比较粗糙。所以在倾斜的路面跑步的时候,脚会和鞋垫摩擦的比较重,然后会导致脚底容易起水泡。个人感觉这一点是需要改进的,但是鞋整体的贴合性是非常好。

▲ 看看路面有多粗

在跑完一个全马之后,没有因为鞋本身的磨合原因而出现水泡或磨破等问题!这个是其他任何鞋在我身上没有出现过的现象。之前所有的鞋,你要直接新鞋不磨合就参加一场全马比赛的后果就会出现下图的惨剧。

▲ 子鹏穿新鞋跑东京马拉松的惨剧(图片来自子鹏朋友圈)

所以FIT从包裹和贴合及柔软度来看真是不错。 

▲ 2017香港渣打马拉松完赛奖牌

鞋的重量来说也不算很轻,44.5码单只重230克。因为它所用的材质都是实心,完全没有刻意去减重。配色很漂亮,鞋面像珍珠鱼皮一样的闪耀。是一双很吸引眼球的鞋。透气性中规中矩。

从鞋底的橡胶磨损情况来看,应该说耐磨性还是不错的,跑完全马,鞋底外侧略有磨损。在日常训练当中正常的水泥路面磨损应该不会像我这次这么严重,因为香港的赛道都是非常粗糙的水泥路面及柏油路面。

从鞋底的设计你可以看到,中间一块略有凸起。这个也是SKORA主推的自然形状。所以如果你跑步的过程当中跑姿不正确,有严重的内翻或者外翻的话。落地时,你会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姿势不对,只有当你跑得很中正的时候,落地才能很稳固的落在地面。为什么说我们学习姿势跑的时候,选鞋的标准是轻薄柔软?因为这样才能提高你脚底的感知度,而不是说像厚底鞋一样完全屏蔽感知。感觉不到落地的姿势,也就无从纠正你的跑姿。

另外这个鞋在淘宝的价格也不贵,比美国95刀的定价还低很多。

 ▲ 为了避免打广告嫌疑,就不放链接了~ 

如果你想回归自然,体验极简的训练鞋,你可以选择这双FIT。它是一双接近零落差,很适合姿势跑的跑鞋。使用这双鞋进行训练,可以唤醒脚的知觉,更好的纠正自己的跑姿。

想学习更多关于科学跑步知识?

欢迎报名姿势跑法系列课程!

 如果你刚开始跑步,这课可以让你少走弯路 

 觉得自己跑得还不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

经典天幕139元起,人气速开帐低至6折,更多装备好价请关注栏目~

什么值得买是一家中立的消费门户网站,好价信息来自热心值友爆料和商家自荐,经小编人工审核或小值机器人智能判断后发布。促销折扣可能随时变化,请值友们购买前注意核实。

本文作者 喜欢作者就打赏Ta哟

  今天是315,一些企业估计早就提心吊胆了,生怕今晚的节目曝光自己的丑事。作为一名跑者,你以为就没你什么事了吗?你以为能跑个10公里、半马、全马就可以称之为跑者了吗?今天,315打假走进跑步圈,看看下面这些专业术语你听过多少,注意,标红的是学习重点!(敲黑板),三五个不懂的勉强可以原谅,十个以上不懂的你可能就是个假跑者了。

  跟腱(Achilles tendon):脚后面连接小腿肌肉和跟骨的肌腱。新手在增加里程和/或强度太快时,就会发生跟腱炎。尤其在近年来不经常运动或常穿高跟鞋(这会使跟腱更短跟紧绷)的新手跑者中更为突出。小腿和脚踝的灵活性有助减少跟腱负担。

  急救站(Aid station):也称水站。是比赛沿途由志愿者提供饮水和运动饮料的地方。通常在大型赛事中也发放凝胶、能量棒或其它补给。

training):精英跑者会在高海拔地区进行训练,以增加血红细胞数量,改善肌肉输氧能力。在高海拔地区,因氧气稀薄而导致血液输氧量减少。肾脏会分泌更多被称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激素,使身体产生更多血红细胞。跑者发现他们能训练得更努力,而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高原训练能使他们在返回平原的几周内表现更好。如果没条件,那在赛前24小时抵达高原是最佳选择。没时间适应环境,但你能把在稀薄空气中可能引发的脱水或失眠等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比赛时要慢起跑,逐渐加速。预期成绩会减慢。干燥稀薄的空气会导致高原脱水,因此要注意大量补水。充分休息,再次比赛前要在低海拔适应几周。

  水中慢跑(Aquajogging):在脚触不到底的深水区,对抗水的阻力慢跑有很多近似路跑的好处。浮力腰带有助保持身体正直,使动作稳定。

  无氧阈(Anaerobic Threshold/AT)更通俗的名称是乳酸门槛。指长跑中有氧活动转变为无氧活动,乳酸开始堆积的时候。通过合理的训练可以提高氧阈,减少乳酸的形成。

  蹭跑(Bandit):没报上名或支付报名费,偷偷混进赛道,非正式地参加比赛。

  号码布(Bib):印着数字(称为“参赛号码”)的布,用以在赛中识别每名跑者。

  背靠背(back-to-back):是指两场马拉松一场接一场地跑,通常来说,是第一天跑完一个马拉松,第二天接着跑完另一个马拉松。

  脚趾淤血(Black toenails):下坡太多或鞋子太小易引发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脚趾顶到跑鞋而造成淤血。一般几个月内会自动消退。

  乳头出血(Bloody nipples):通常由于跑步时上衣与乳头过度摩擦导致出血。在男性中或天气寒冷时更常见。可通过贴创可贴和乳头保护膜补救,跑步用品店有售。

  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通常用来确定体重是否健康的一种简单的身体脂肪估算。公式为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适用于所有男女老少。

  BQ:波马达标时间的缩写。通常用来描述波士顿马拉松报名所要达到的全马或半马完赛成绩。

  砖式训练(Brick workout):包含连续骑行和跑步的训练。通常是铁三选手或两项选手备战目标比赛的训练。

  屁降(Buttock drop):屁降,也叫臀刹,一般运用在越野跑中。当赛道太陡,又遇到天气原因造成泥泞湿滑,屁降就成了一个越野跑者的必修课。

  碳水化合物储备(Carb-loading):在进行像全马、半马或长跑训练的几天前开始在饮食中增加碳水化合物百分比的做法。(注:糖原负荷法并不是单纯多吃。)糖原负荷法会在肌肉和肝脏中大量贮存糖原,使其在赛中可用;在赛前减量期这是最有效的。

  认证赛道(Certified course):在美国,由美国田协经准确测量而确保比赛距离的全马或半马赛道成为认证赛道。只有在认证赛道跑出的成绩才会被承认,如一项纪录或国家排名。

  磨损(Chafing):由于皮肤与衣服或皮肤与皮肤摩擦所引起的出血和起泡的现象。

  关门(Close door):指在马拉松比赛中,没有按照赛会规定时间完赛的,被称为关门,相应的,在赛道上带领大家在关门前一刻冲过终点的被称为“关门兔”。

  芯片(Chip):在比赛中,附带着跑者鞋带上的、用来跟踪跑者进程并记录时间的小塑料片。比赛中,当你踩过起点、终点以及途中的多个电子垫时,计时芯片就会被激活。多数比赛中,如果忘记带计时芯片,你的成绩将不会被正式记录下来。

  拉伸(Cooldown):在较长或较艰苦的跑步后,进行的一段诸如散步这样的轻微身体活动。这样做有助于使心率逐渐下降,防止血液淤积在腿部。

  区间(Corral):在比赛阵容中划分区间有助于将跑者分为不同的配速组。速度越快,就越可能排在尽可能靠前的位置起跑。这些区间在大型比赛中尤其重要,像是马拉松,精英跑者就在最前面。

  压缩袜(Compression Socks):按照压缩袜生产商的介绍,跑完步后穿上压缩袜有助于恢复。不过也有人在跑步时穿压缩袜,认为这样会提高成绩。

  步频(Cadence):步伐的频率,每分钟的步伐数。研究表明最有效的步频是每分钟180步左右。

  净成绩(Chip Time):跑步赛事中参赛者都会配戴记时芯片。净成绩即指芯片记录的成绩。为何很多时候净成绩会和比赛成绩不一样?因为跑步活动一般参加人数众多,比赛成绩起始时间以枪响为准,而每个人通过起点线的时间却是不同的。

  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在长距离跑步24-48小时后的肌肉酸痛,在上下楼梯等时候更明显。

  内啡肽(Endorphins):长时间奔跑身体释放的一种内源性大麻酚类物质,能减少疼痛和焦虑、促进快感。

  轻松跑(Easy Run):不记时间、距离的轻松的跑步。

  法特莱克(Fartlek):速度游戏或瑞典法特莱克(概念起源于瑞典),是一种速度训练模式,无论你想跑多长(或多短)都能跑得更快。

  足部触地(Foot Strike):跑步时脚触地的方式。一般有前脚掌着地、全脚掌着地和脚根着地。多数人认为前脚掌着地更好,但目前并无定论。

  糖原(Glycogen):贮存在肌肉或肝脏中、并在运动时转化为葡萄糖来提供能量的碳水化合物形式。糖原的储存量取决于你的训练水平和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贮存的糖原(在比赛中可被使用)是在糖原负荷期间增加起来的。

  全球定位系统(GPS):许多跑步手表都拥有相当高精度的GPS功能来跟踪你的里程。当你跑新路线时,这很有用。但要记住,GPS只是个有助于你跑步的工具,而不必非要满足它。在像1km这样的标准距离上,它就不具备天生的魔力。所以,不必完全满足GPS给定的距离。大多数有经验的跑者都能估测自己的跑动距离,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愈发精确地估计出他们的平均里程。

  Garmin:GPS设备生产商,其生产的跑步系列手表可以用于记录里程、配速等,在跑者圈里面有不错的口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拉松鞋子排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