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糖零卡食品该行业当前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

在去年6月夏季刚刚开始的时候,元气森林就曾遭遇一波“伪日系”饮料误导消费者的风波。

在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不断给予的真金白银面前,这些质疑在品牌方的眼中,可能真的无关痛痒,也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问题。

但在筷玩思维看来,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真的不敢回应,也没有好的回应方式,更没有办法在回应之后采取实际的改变。

作为近三四年迅速走红的软饮新品牌,元气森林可以说是新一代的国货之光了,不仅引发包装饮料领域大佬们的跟风做起注重颜值、注重“零糖”的“气泡水”,也让网红新茶饮界的扛把子喜茶跟风做起了气泡水产品,甚至带动了“零糖”股——以供应人工甜味剂赤藓糖醇的龙头股“保龄宝”9天暴涨超过60%。

但这么有潜力的国货品牌却是以日系风格出道,从一开始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吸睛但又危险的位置。因“伪日系”而爆红的元气森林,并不可能很快就因为质疑而脱去日式风格标签,因为一旦没有这个标签,它就会找不到自己的立足点,并很快淹没在浩瀚的软饮竞争市场。

那么,看似毫不在乎实则进退两难的元气森林,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危机?让元气森林引以为傲的营销“三把刀”,或许最后可能变成了被唾弃的三个“原罪”?

元气成为“原罪”,元气森林的营销三宗罪之一:日系

无论是在天猫商城还是在超市货架,如果不去仔细辨别,消费者很可能就会以为“元气森林”是一款日本品牌的饮料。

元气森林的产品采用了日文汉字的“気”并放在了瓶身最显眼的位置,背后则赫然写着“日本国株式会社元気森林监制”的字样,  这些文字和字体都设计精巧,稍微了解一点日本商品设计风格的人都会感到浓浓的“和风”。

去年至今频频出现在各大平台的“北海牧场”酸奶,同样是元気森林的作品。这5种酸奶产品也均主打无糖,酸奶盒颜色和形状也是一如既往的性冷淡风。

有一款名称仍沿用了日文“気色酸奶”,还有一款酸奶叫“北海道3.1无蔗糖酸奶”,使用了日本的地名北海道,而在一款名为“北海牧场日本LP28酸奶”中,明确标注了与日本广岛大学植物乳酸菌研究所联合研制。

对进口食品特别是日本进口食品稍有认知的消费者,在这样的文字和形象的攻势下,难免都会误以为这是一个进口产品系列。其实,这个品牌是土生土长的纯国货。

据企查查信息显示,元气森林(北京)食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注册地址在北京朝阳区,北海牧场(北京)乳品有限公司则是元气森林旗下全资子公司。

但实际上,元気森林的注册公司是北京元气森林饮料有限公司,而在日本东京成立的那家名为“元気森林株式会社”的公司是由北京元気森林成立的,也就是说是自己来监制自己。同时其北京公司还把申请的诸如“江户茶寮”、“けしき”、“沢”等日文商标转让给在日本成立的分公司,以此来给身份“漂白”。

如果说,这还只是商业上的小心机使然,因为毕竟日本进口的饮品价格较高、数量也有限,对于市场来说是一个缺口,元气森林想通过日式风格的设计来占领这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那么,在尝到甜头之后开始无所不用其极地模仿,就明显有一些问题了。

据消费者反映,元気森林旗下的几款产品都和日本的知名商品品牌外观相似。

元気森林在天猫旗舰店售卖的一款茶叶新品礼盒“燃茶”,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这款茶叶产品在外观的设计、色彩搭配、图样和日本著名茶叶品牌LUPICIA非常相似。同时,元気森林推出的一款乳茶饮料的包装,其上面的小女孩卡通形象也被质疑抄袭不二家棒棒糖的“不二家娃娃PEKO酱”形象。

这已经不仅仅是“伪日系”层面的商业操作了,已经赤裸裸的涉嫌侵权,一旦被大众认定为抄袭,元気森林的品牌形象就有崩塌的危险。

熟悉行业的人都知道,日本的食品工业是顶尖的,他们发明了方便面、味精,对即食食品的发明、对食物的工业化的改造都走在世界前列,罐装茶饮料市场也领先于中国。日本的无糖饮料市场非常成熟,茶饮或汽水“不加糖”的理念已经开始渗透到中国,但日本的进口饮料在国内售卖价格偏高,仿日本风格就可以占尽“日本本土品牌优势”和“国内设计运营生产优势”的两头好,这种运作模式无疑性价比更高、可快速占领市场。

但是,风险就是在“模仿日系风格”上走得太远,最终栽跟头。

元气成为“原罪”,元气森林的营销三宗罪之二:“0卡0糖”的健康概念

在抢占市场的营销策略上,元气森林的第二个关键手法就是在“0卡0糖”上下功夫,也就是去设定一个全新的概念,以此来迎合当下年轻人对于健康、健美、零负担的需求。

因为有健康元素加持,再加上“气泡水”新概念的耳目一新,在便利店渠道,元气森林的零售价高达5元,这个价格并不影响销量,在烧钱布局渠道和营销之后,元气森林销量暴增。在去年的天猫618,元气森林的销量超过可口可乐,成为水饮品类榜单第一名,上半年销售额超8亿元人民币。

元气森林所面向C端的0卡0糖“爱乐甜”包括赤鲜糖醇和三氯蔗糖,其中三氯蔗糖是较常用的非糖类甜味剂,在雪碧、可乐、娃哈哈中都较常见。另一个主要成分就是赤藓糖醇。而元气森林则将赤藓糖醇放在了配料表的显眼位置,但它并不是当下最主流的甜味剂,相对其它代糖糖醇,价格和产量都更低。

实际上,无糖、低糖早已有之,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都推出过自己的人工甜味剂产品。在我国,除了蔗糖,果糖、淀粉糖(麦芽糖、葡萄糖)等天然糖类甜味剂也都有广泛使用。

赤藓糖醇也是非糖类甜味剂的一种,属于功能性糖醇,低热量并且不参与糖代谢和血糖变化。但是,甜味剂相对于天然糖类,在人的舌头上传输有延迟,所以不少产品也会加入果糖来弥补一开始入口时甜味的缺失。

相比之下,果糖是直接进入人体肠道内被人体所消化利用,与蔗糖一样,过量摄入也会导致肥胖、糖尿病等。

根据相关测评,元气森林的网红产品乳茶中就添加了不少的果糖。所以,元气森林是巧妙地将“0糖”变成了“0蔗糖”,把低热量的赤藓糖醇拿出来大做文章,但同时却添加热量不低的果糖,这一玩法非常有误导性。

当然,现在越来越多标注“无糖”或者“零热量”的食品中,“赤藓糖醇”在配料列表都很突出,已经成为代糖界的新贵,但是,虽然很多证据表明赤藓糖醇食用很安全,但也有部分研究发现,在过量食用时,它可能会引起腹泻。特别是和果糖一起食用时,腹泻的可能性似乎更大。

我们对代糖的了解只局限于目前的研究结果,关于代糖是否安全的研究结果在业界仍有一些争议。有些研究认为代糖对人体有一系列好处,但有些研究显示甜味剂可能会通过加快肠道对葡萄糖的转运、改变肠道菌群组成等方式来影响糖代谢。

筷玩思维认为,健康和安全性最终可能得来自于真正的“0糖”而不是“伪0糖”,但这对于中国市场并不现实。元气森林的0糖宣传也要时刻面临挑战。

谎言终究是盖不住的。4月10日,元气森林发布致歉声明称,在其乳茶产品的产品标识和宣传中,没有说明“0糖”和“0蔗糖”的区别,容易引发误解。元气森林从2月4日起生产的大部分乳茶和3月18日起生产的全部乳茶,包装从原来的“0蔗糖 低脂肪”改为“低糖 低脂肪”。元气森林同时提醒:乳茶有奶所以是有糖的。

元气成为“原罪”,元气森林的营销三宗罪之三:线上洗脑式推广

据筷玩思维了解,元气森林成立这4年多时间里共经历了好几轮融资,分别为天使轮、A轮和B轮等,其在近期刚刚宣布一笔约5亿美元的战略融资,估值约合60亿美元,发展态势较为迅猛。其创始人唐彬森称“会把大部分的融资都投入到营销上”,其所称的营销以线上为主,用互联网公司的流量套路冠名电视节目、请当红明星代言以及用口碑营销攻占小红书和微博上的KOL,这确实是耗费资金的。

元气森林也因此成为了一家自称互联网公司的饮品品牌。

这也归因于创始人本身,据了解,元气森林(北京)食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实控人唐彬森曾是社交游戏开发商“智明星通”的CEO,曾研发开心农场游戏,元气森林属于跨界创业。但这一代人是第一波互联网原住民,对于线上推广的“痒处”很了解。

所以,在渠道为王的饮料界,元気森林的产品并没有在传统渠道上与饮料巨头们正面对决,而是先攻下互联网的各个山头。首先是入驻天猫、京东、小红书等平台,开设官方店铺,其次是在各大社交平台展开密集营销。

因为上述提及的这些平台是最容易汇集目标受众的地方。例如在小红书上,如果去搜索“控糖”、“戒糖”、“断糖”等关键词,可以看到有超10万条笔记,“热量”一词有36万+笔记,“卡路里”一词也有10万+笔记,可以说这里聚集了海量和糖、热量“有仇”的人群,每天在持续搜索关于控糖的内容和产品,自然元気森林无糖饮料的种草笔记也就会大规模覆盖这些人群。

除了小红书,元气森林在抖音、快手以及各个直播间都广泛覆盖,也有明星、网红在线带货。从内容种草到带货拔草,元気森林通过碎片化持续性的内容输出来给消费者“洗脑”。

但是,这种靠密集的洗脑式广告带来的效应能够留存多久就成了一个问题,因为,软饮市场有两个特点:1)、玩家众多、巨头林立。不少品牌已经“提着三米长的大刀”奔赴战场;2)、消费者的忠诚度极低、喜新厌旧,随时都有被其它新品牌吸粉的可能。这两点就是元气森林能否凭着各种概念持续快速增长最大的阻挡。

可口可乐去年推出气泡果汁饮料“Appletiser”,该产品的主要原料为复原苹果汁与二氧化碳,主要面向聚会、佐餐、调酒等高端消费场景;以生产橘子汽水闻名的国产品牌北冰洋在前年11月推出全新子品牌“北极有熊”,也将“0糖、0脂肪、0卡路里”作为一大卖点。

去年4月,曾经的“国牌”饮料健力宝也推出新品“微泡水”,主打0糖0脂的健康属性,并且添加满足成人日需约30%的膳食纤维。

其它软饮巨头如娃哈哈、屈臣氏、农夫山泉、崂山等大品牌也都加入了苏打水领域的混战。

线下实体的老牌网红“喜茶”也投身气泡水的争夺,在去年7月12日上线“喜小茶”汽水。

依靠健康概念和包装设计上的讨巧,加之线上的密集广告营销轰炸,元气森林很快从软饮的市场混战中突围出来成为黑马,但洗脑式的营销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同时也不能营销过度、超底线而导致意外翻车,元气森林需要不断找到消费痛点、应对竞争者的围剿。

和日本无糖气泡水、无糖茶饮等自己的模仿对象相比,元气森林还是一个孩子。日本的伊藤园开发出本国第一款罐装茶饮料是在1981年,而中国在1993年才有第一款茶饮料。

日本的食品工业相当强大,仅仅在饮料行业就有麒麟(Kirin)、朝日(Asahi)、Takara和三得利(Suntory)等全球知名的饮料品牌。并且,在产品研发及品牌营销上,这些品牌都是世界领先,而在市场细分中,这些日本本土品牌深刻洞察到年轻人群的消费需求,把产品研发做到了丝丝入扣,甚至会招来国际巨头如可口可乐的跟风。

作为一个新晋软饮品牌,元气森林需要更多的沉淀以及对“偶像”深层次的学习和研究,在产品研发、包装设计等层面真正做出创新,而不是一味的尾随、抄袭和照猫画虎。对于在国内的营销,元气森林也需要找到平衡点,以此来避免最初的强劲发展势头因为一些关键问题而演变为后续排山倒海的抵制。

◎看上去红火的休闲零食行业,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喜忧参半。洽洽食品、三只松鼠等四家公司收获喜报之时,也有两家公司掉队了。

◎成本控制之余,休闲零食上市公司还面临着新零售时代新兴零售渠道变革带来的挑战。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资料图)

曾经牛股辈出的大消费股,近期不香了。身处其中的休闲零食板块,二级市场表现也差强人意。

截至2021年8月27日收盘,A股6家典型休闲零食上市公司市值全部跌到200亿元以下,有3家公司股价今年跌幅已经超四成。休闲零食股是被误伤,还是不受吃货们宠爱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当前的休闲零食行业正面临着变革。其中重要的一方面来自于渠道,即新兴零售渠道对原有的零售渠道和方式产生剧烈冲击,这也更加考验企业的应变能力。

市场变了,有企业仍然保持优势,有企业却出现掉队迹象。从上半年净利润方面来看,6家休闲零食上市公司中,4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增长,但也有2家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 

看上去红火的休闲零食行业,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喜忧参半。

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三只松鼠(300783,SZ)、良品铺子(603719,SH)和洽洽食品(002557,SZ)营收分别为52.61亿元、44.21亿元和23.81亿元,在6家公司中位居前三;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方面,三只松鼠、洽洽食品和良品铺子分居前三,分别为3.52亿元、3.27亿元和1.92亿元。相比营收,三家公司净利润排名略有变动,但三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均实现了增长。

此外,来伊份(603777,SH)虽然营收略有下滑,但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大增777.59%。

四家公司收获喜报之时,也有两家公司掉队了。盐津铺子(002847,SZ)董事长张学武曾经表示,要通过自身独有的模式,将盐津铺子做成中国食品界的华为。但今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却被市场称为“史上最差成绩单”。

盐津铺子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0.64亿元,同比增加12.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62.21万元,同比大幅减少62.59%。

上半年业绩不佳的还有去年7月底上市的甘源食品(002991,SZ):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02万元,同比下降46.16%。

业绩不佳,二级市场也用脚来投票。从盐津铺子发布业绩预告次日即7月15日开始,公司股价一个多月时间跌幅超过四成。若从今年初开始计算,截至8月27日收盘,公司股价跌幅达到52.18%。甘源食品股价同样也遭遇了滑铁卢,今年以来股价跌幅也超过四成。

市场的情绪似乎会传染。今年上半年业绩还不错的良品铺子和洽洽食品今年股价也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截至8月27日收盘,两家公司年内股价跌幅分别为44.11%和26.69%。

股价跌了,市值也随之下降。6家休闲零食上市公司中,目前无一家200亿元市值以上公司。而今年初,洽洽食品和良品铺子的市值还曾经分别为273.02亿元和235.27亿元。

“很大程度上应该还是大消费股整体估值回调,导致休闲零食公司股价阶段性的波动。”近日,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部分企业业绩下滑,但良品铺子、洽洽食品等企业的业绩仍然不错。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8月27日收盘,整个食品饮料板块今年以来下跌6.31%。而大消费板块的绝对龙头贵州茅台(600519,SH),今年2月以来经历了数月的调整,股价最低曾经跌到1525.5元/股,8月27日收盘价则为1596.03元/股。

新兴零售渠道带来的考验

从整个大消费板块来看,近期被多家企业提及的一个问题在于原材料的涨价,休闲零食行业同样面临这一问题。

针对上半年业绩的下滑,盐津铺子半年报业绩预告中提到的原因之一为,“2021年3月以来,大豆油、棕榈油、奶粉、黄豆、鹌鹑蛋、生姜等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增加了原材料采购成本,导致生产成本有上升”。

而对于甘源食品上半年业绩的大跌,公司在8月10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上分析了四方面原因,其中之一就与原材料涨价有关。“我们有两项大宗原材料,棕榈油处于历史最高价位,进口的瓜子仁受到疫情的影响,价格也上升了不少,两项原材料费用上升了1600万元。”

成本控制之余,休闲零食上市公司还面临着新零售时代新兴零售渠道变革带来的挑战。

良品铺子半年报中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休闲食品行业短期内有所冲击,市场规模增速较前几年小幅放缓,但也促进了休闲食品行业在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的发展。

对于上半年业绩的主要驱动因素,良品铺子半年报中也提到,除全面拓展传统平台电商业务外,公司充分抓住新渠道流量,迅速布局社交电商、社区电商、流通渠道等新渠道,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洽洽食品半年报中也提到了当前渠道的新变化:疫情的发生使得售卖渠道去中心化更加明显,分化出了线下渠道、B2C电商、B2B零售通、社区团购、直播、社群等,社交媒体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一旦企业未能跟上渠道变化形势,经营可能受到影响。盐津铺子半年报业绩预告中就曾经坦承,公司低估了社区团购等新零售渠道对传统商超渠道的影响,2021年上半年公司在商超渠道人员推广、促销推广等相关市场费用上投入过多(有冗余),但商超渠道销售收入增长及渠道业绩未达预期。

朱丹蓬分析认为,盐津铺子的电商渠道仍有不足,实体店又主要是店中店,受商场流量减少和消费人群不匹配的影响,整体发展前景并不是很好,“现在大卖场人流量越来越少,而且休闲零食产品的消费人群更多是新生代,新生代去大卖场的概率很低”。

朱丹蓬认为,随着线上增速趋缓,获客成本日益增加,流量红利不断消退,未来线上线下渠道将进一步整合,借助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型电商模式多维度触达消费者,成为休闲食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盐津铺子似乎正在弥补公司渠道与营销上的缺失。今年8月份公司宣布,将聘任此前曾在娃哈哈、卫龙等企业担任要职的张小三担任公司副总经理,主要负责公司大营销全渠道运营管理。

休闲零食行业并非高门槛行业。除了6家典型的休闲零食上市公司,多家食品上市公司也涉及其中。例如好想你(002582,SZ)的脆枣,桂发祥(002820,SZ)的津味果仁、麻花等。此外,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和国内区域零食品牌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多方面竞争和变革之下,未来休闲零食行业发展趋势如何?良品铺子半年报中分析称,经历2020年疫情冲击后,预计2021年行业规模增速或有所反弹,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趋势。2020年休闲食品市场规模接近1.3万亿元,2021年将突破1.4万亿元。

这条价值超万亿的赛道中,行业未来驱动力主要在哪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于休闲零食的消费模式逐渐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发展。消费者对休闲零食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市场细分化成为未来趋势。

朱丹蓬则表示,体重管理、颜值管理和大健康管理,是新生代零食消费人群的三个重要画像。企业如果不具备大健康属性和功能性,未来可能难以适应行业变化。因此,创新升级迭代以跟上消费升级的趋势,是未来休闲零食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功能性零食中,儿童零食已经成为当前企业抢滩的风口。三只松鼠在公告中表示,随着三孩政策的逐步落地以及消费升级带来的育儿观念转变,婴童食品市场需求逐渐提升,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新一代父母,特别是90、95后人群对国产品牌的喜爱程度越来越高,进而推动婴童食品国产品牌崛起。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资料图)

三只松鼠援引QYResearch发布的《2018年全球儿童零食市场研究报告》称,从2019年到2023年,儿童零食市场将以10%~15%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

良品铺子也在发力这一细分领域。根据良品铺子今年半年报,自2020年5月“小食仙”品牌上市以来,“小食仙”旗下产品的全渠道终端销售额累计达4.08亿元。而分析公司今年上半年业绩驱动因素时,公司也首先提到了儿童零食。“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儿童零食等细分市场进行产品创新并取得有效成果。”

儿童零食只是功能性零食的一种,当前,低糖低卡、优质原料、健康功能等也成为市场新兴的消费诉求,而企业也瞄准了这一方面的商机。

根据良品铺子半年报,公司也打造了瞄准女性消费者的健身零食“良品飞扬”。自2020年“良品飞扬”品牌上线以来,全渠道终端销售额为2.03亿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毛可馨  经历4月产销寒冬,汽车板块个股近日迎来强势反弹,颇有柳暗花明之感。实际复工复产的进程还需要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 毛可馨

  经历4月产销寒冬,汽车板块个股近日迎来强势反弹,颇有柳暗花明之感。实际复工复产的进程还需要扫除诸多障碍,物流阻滞仍是业内反映的突出问题,各环节的摩擦力显著增加了企业成本负担。

  疫情之下,车企供应链管理方式也将发生深刻变化。车企曾经引以为傲的零部件低库存优势变成最大的焦虑来源,增加备货的意愿逐渐强烈。长期来看,严守标准、精细高效仍将是汽车产业坚守的信条,而增强上游管理和信息监控则成为车企的新课题。

  中汽协数据显示,4月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0.5万辆和118.1万辆,同比和环比下滑幅度均接近5成,为近10年来同期月度新低。新能源汽车需求相对坚韧,产销量分别为31.2万辆和29.9万辆,仍然保持43.9%和44.6%的同比增长,但环比分别下降33%和38.3%。

  中汽协分析称,4月以来汽车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酷的考验,部分企业停工停产,物流运输面临较大阻碍,生产供给能力急剧下滑;同时消费能力和信心明显下降,行业稳增长任务十分艰巨。

  产销数据发布当日,二级市场抢先一步反映产业链边际改善。5月11日,长城汽车涨停,比亚迪大涨8.3%,带动板块整体飘红。5月13日涨停潮再次上演,Wind汽车指数强势上涨6.54%,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小康股份等股价涨停,广汽集团、江淮汽车、比亚迪等涨幅也超过5%。

  车企恢复生产还没有那么快。此前长春、上海两大汽车重镇接连遭遇重挫,一汽集团、上汽集团、特斯拉等车企相继出现停产。据乘联会数据,4月上海地区5家主力车企生产环比下降75%,长春地区合资主力车企生产环比下降54%,其他地区总体下降38%。

  当前复工复产正在推进,人、货、物流三者缺一不可。博世中国5月10日指出,各类产品目前的产能仅为正常水平的30%至75%,其上游直接供应商中,约75%已经复工复产,其余仍在恢复当中。博世是全球第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其中国总部位于上海。特斯拉上海工厂从4月19日复工至4月30日,共生产1万辆车,不足正常产能一半。

  另一家同样位于上海的零部件厂商安波福在复工第二天再度“静默”,原因是其线束工厂出现阳性病例,其客户包括特斯拉等车企。多家媒体证实了此消息。

  中游供应商两头受压,成本骤增。“最近半年来电子元器件价格在持续走高,长三角部分企业停工更加催生涨价,一些特殊的元器件价格涨幅达10倍。另外由于缺料,我们有时不得不用更高性能的产品去替代既定的型号,这两方面造成成本上涨,而向下游客户的谈判效果又很差。”一位三电系统厂商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

  即使能顺利生产,物流阻滞依然带来困扰。上述三电系统厂商人士表示,由中部运往华北、东北等地的物流一般只需要3天左右,现在时间长的需要一个星期,为了缓冲来料不及时的压力,供货节点由一月2次增加到3-4次,并降低每次的货物数量,“有时候可能我们第二批次已经发货了,第一批次还在路上。”

  “我们从苏州拉5吨货本来只要1600元左右的运费,在4月初最糟糕的一趟花了1.35万元,没有办法,我们如果不做就会影响下游。现在运费降低了一些,但还是比正常水平至少高50%,而且不能保证时效。”一位福建结构件厂商人士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

  长期以来,汽车产业链发展出精益生产模式,其特点是低库存、高效率、快节奏,追求链条上没有物料的冗余。但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扰动,稀少的零部件库存随时可能出现“断水断粮”,业内开始反思这种模式是否需要调整转向。

  一般而言,车企的生产计划会紧盯销售情况。“乘联会是发布信息的核心机构,企业的采购和生产部门会根据我们的信息去匹配供需状态,向一级供应商下达订货节奏目标,一级供应商再向二级传递,形成层层分解、按时推进的节奏。”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

  一台车涉及上万种零部件,车企通常不愿意承担繁杂的库存。“一般做法是零部件供应商在整车厂周围建立一个自己的仓库,再拉到整车厂组装车间,基本是需要多少就拉多少,常规品质的一周以上的库存就算是很高了。”崔东树称。

  库存量还与车企的产品结构有关。一位自主品牌车企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新势力车企基本都能做到零库存,销量比较高的车型能够快速滚动,其供应商的能力也会比较强,“比如特斯拉在国内就两个车型,通用率也高,因此它不用考虑太多因素。而传统车企车型可能非常多,一个车型又有好几款配置,这种就很难去做以销定产了,否则响应起来会非常困难。”

  然而,低库存的效率优势却成为疫情中的“阿喀琉斯之踵”。停产22天后,特斯拉在4月19日复工,据公司称当时有一周左右的库存。蔚来在4月9日宣告停产,CEO李斌在与车主互动时称:“3月中旬我们有些零部件就断供了,靠着一些零部件库存勉强支撑到上周。最近又碰上上海和江苏等地疫情,很多合作伙伴供不了货,只能暂停生产。”

  实际上,汽车芯片短缺、动力电池涨价的阴霾已经笼罩产业链许久,策略调整也随之发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增加备货基本上是每家车企都在做的事了,无非是程度不同。”上述车企人士称,有的车企备电池、芯片等核心零部件,有的可能直接备出整车,还有一些会储备长周期的物料,疫情则进一步增强了备货意愿。

  不仅是车企,供应商也倾向于多囤货。例如宁德时代一季度存货同比增加53.18%至615.78亿元,高于季内营收。公司董秘蒋理表示,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账面余额占存货6成左右,与上年末相比,库存商品占比略低一点,原材料占比略高一些。上述结构件厂商人士也称,正常情况下库存周期是一周,现在要备一个月。

  增加备货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上述车企人士称,库存会增加资金占用,储备越多现金流考验越大,早些年一些高位库存的车企都面临出局困境;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更加激烈,产品迭代非常快,更加剧了库存风险,“万一市面上出现了好看又便宜的竞品,你备下来的这些东西怎么办?”

  为应对不确定性,车企的“工具箱”里还有不同的长短期措施,它们的组合使用将会重塑产业链。相比于增加实体库存,增强供应链的信息管理能力是更为长期的策略。

  目前车企对大部分零部件采取“AB供”的管理方式,即同时选择两家供应商,构建一个小范围的市场竞争,同时增厚安全垫。对于一些核心零部件,车企甚至会选取2家以上的供应商。

  汽车产业链原本具有明显的全球分工特点,如今转而向区域集中。多位业内人士在采访中表示,近些年车企更加倾向于布局本地化、可替代的供应商,并且对响应的节奏和速度要求更高。在新能源汽车浪潮中,立足国内的自主品牌和新势力崛起更加速了这一进程。

  不过,替换或增加供应商难以救急,因为汽车零部件大多需要经历很长的认证周期,有些甚至长达2-3年。另一种权宜之计是寻找产品的替代方案。

  “供应商替代不掉就需要整车厂的授权,允许供应商在某种程度上去找一些物料替代,一般不涉及安全性能等核心功能,比如非受力连接部件的颜色,埋在汽车内部,终端客户肉眼是看不到的,少部分这种部件属性是可以和客户商量的。”上述三电系统厂商人士称。

  还有一种操作是减配,这在芯片危机中屡见不鲜。此前有特斯拉车主爆出其Model 3搭载的是HW2.5自动驾驶芯片,并非随车环保清单上标注的HW3.0。特斯拉对此解释称是基于供应链状况,随着产能以及供应链恢复将为车主提供免费更换服务。此外多家车企都曾出现减配部件并承诺后期更换的情况。

  由于汽车关乎人身安全,车规级产品标准往往非常严苛,因此上述操作饱受争议,仅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崔东树表示,放宽标准是极其谨慎的事,因为不确定究竟会造成多大的影响,还容易滋生一些不阳光的行为。供应链恢复到正常状态之后,车企还是会按照车规标准走。

  更为长远的策略是,增加供应链的信息透明度和车企的管理程度。“过去整车厂往往是向一级供应商下个指标就完事了,而现在他们需要关心供应商用的是谁的零部件,零部件是什么状态。供应链的黑箱被打开,大家实现信息共享和前置,这样就多一些弹性,能够提前预警和防范危机。”崔东树称。

  汽车供应链是一个倒金字塔形,越往上涉及的供应商数量越多,往往以10倍数量级增长。上述车企人士介绍称,通常一级供应商有几百家,二级几千家,再往上就更多了。车企基本只能对接到一级,最多触及一些核心的二级,“其实越往上风险越高,中小供应商在危机中只能被动停产,但哪怕是缺一个小小的线箍,整车都生产不出来。”

  车企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尝试增强向上的管理。理想汽车CEO李想在朋友圈表示:“此轮奥密克戎的疫情,所有的汽车品牌除了要解决好自己眼前零部件供应的问题以外,还要做好一个特殊的管理工作:提前分析你原来从不需要管理的三级、四级、五级在内的中小零部件供应商,他们在此次疫情中的生存问题。总之,提前分析和排查,协同一二级供应商,该援助支持的就果断行动。”

  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也建议,复工复产不要使用“白名单”制度,在安全的情况下,有条件的企业只要愿意进行闭环生产,政府都应该尽量批准,“供应链不能形成链,最终就无法生产出产品。”

  疫情、战争、大宗商品涨价等多重因素叠加,业内视之为百年不遇的极特殊情况。今年以来疫情的反复悄然改变了行业心态,“2021年中之前,部分企业还是将疫情当作一个临时的情况,但现在偏常态化之后,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可能就会做一些调整。”上述车企人士称。

  不过,多数受访对象认为调整不会太大,正常的制造业追求的还是减小波动、持续滚动、精细效率,这样生产起来是最理想的状态,也相对容易测算利润和收入。产业集中化的格局仍会持续,信息沟通的紧密程度还会大幅增强。

  理想汽车总裁沈亚楠在近期财报会上表示:“我们希望去认证更多的供应商以留足余地,也会考虑一些短期措施应对冲击,但长期来看,我不认为我们需要对供应链管理做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应该是暂时性的挑战,而供应链策略应该着眼长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低糖食品的含糖量范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