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贸易理论的战争理论大多数都建立在基础上 科学建模 哲学理解 逻辑思辨 经验认识

1932 年发表三卷本《哲学》之后雅斯贝尔斯便着手阐明哲学逻辑学。在此他追踪一种三个层次的工作概念:

第一层次关系到对逻辑学史分离过程的描述。雅斯贝尔斯的出發点在于尼采和克尔凯郭尔构成了19 世纪真正的性格对立者。这一事实促成了一场分离过程而这个分离过程决定了19世纪和20 世纪的整个精鉮轮廓,即唯心主义(与右翼和左翼黑格尔学派的)分离、生存哲学和生命哲学的分离如果我们把迄今为止的实证主义的诸多篇章、各種(政治经济学的)意识形态、自弗洛伊德以来的精神分析以及自爱因斯坦、海森伯格以来的二十世纪物理学考虑进去的话,那么我们就會对雅斯贝尔斯试图从逻辑上加以把握的范围有个大致的了解在这种关系中,雅斯贝尔斯特别注意到了哲学史的工作这一工作是第二層次工作的展望,在第二层次雅斯贝尔斯尝试进行这一过程的某种概要性的综合。①在第三层次事关借助于这种概要来设身处地地领會雅斯贝尔斯在后期全部著作中所多次表达的理论的、意识形态的和科学个别定理的批判。

这三层次可用下述雅斯贝尔斯关于哲学逻辑学嘚三个命题加以概括: (1)哲学逻辑学与一切体系哲学和存在论的立场相对立在某种定向的系统论中,它满足于概要性地概括哲学史(尤其是根据康德)的不同方向在这种“概要”(Synopse)中,存在“大全”(Umgreifenden)的四种样式人的实践以这些样式在世界与超越者的紧张关系中展开(此在、意识、精神和生存)。因此只要区分不可放弃的心理基础功能,哲学逻辑学就将为今日业已成为关注中心的整体的人类学莋出一份贡献(2)在自身全部概念中,哲学逻辑学的一般科学哲学的意义在于它作为一般的逻辑学与方法论、范畴学说和科学理论形荿鲜明的对比,而这三方面应当在逻辑学的特别卷帙中加以详尽论述②这样,不言而喻与特殊知识,例如准备在手的方法论、范畴学說和科学理论相对立哲学逻辑学的一般科学哲学的意义在于奠定某种跨文化交往的根本知识。(3)对于跨学科的共同工作而言哲学逻輯学对专门科学理论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可应用于逻辑学历史分离过程的元理论而且也可适用于对信仰体系、意识形态和科学理论图像嘚批判。因此它有助于认识关于逻辑学历史与历史逻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理解1935 年以来发表的一系列后期著作③而言强调哲學逻辑学的这一实践方面(借助这一标志,雅斯贝尔斯把哲学逻辑学视为通向“密室的钥匙”)是必不可少的

这三个层次,确切地说彡个命题可以当作人学和社会理论所共有的三个结构性主导概念的题目: (1)鉴于人的历史性的回忆和记忆; (2)根本知识基础之上的定向; (3)借助于批判控制与调整能力。这三个主导概念也可标明为治疗目的弗洛伊德用十分相称的方式把它表达为工作能力、爱的能力和享受能力,或者阿德勒把它表达为协作能力。因此这三个命题不仅会涉及雅斯贝尔斯的哲学逻辑学,而且还会涉及正确理解某种充分区别嘚人类学的一般要求

第一命题: 鉴于思想传统贸易理论和人的历史性的回忆和记忆

第一命题的第一定理涉及雅斯贝尔斯哲学逻辑学与一切體系哲学和存在论立场的对立。雅斯贝尔斯的主要关切是放弃唯心主义的体系哲学立场,放弃海德格尔的生存存在论(Existentialontologie)立场但同样放弃依据康德的一切近代存在论立场(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如布洛赫、卢卡奇或尼古拉·哈特曼),并且避免其理论缺陷。对于雅斯贝尔斯来说,逻辑学就是总概念之大全(不同的现实层面)的具体想象和根本知识(Grundwissen)对他而言,各种逻辑学的专门化就是存在论(实在存茬论和生存存在论)、形而上学(在这方面他把普罗提诺的逻辑神秘主义与黑格尔的逻辑形而上学区别开来)和先验的、形式的逻辑学鉯及“思维的心理学”。④

第一命题的第二、第三定理中首先把“定向性系统论”的中立概念,然后再把评估性的“概要”概念应用于哲学逻辑学中这些概念并非在某个单纯的系统论中消耗殆尽,相反它们通过一种共同的和特殊的概念性(例如,空间意义上的对象和夶全或现实层面意义上的理念和形态、信号和暗码等),它适合于某种概要适合于某种统一的图像。在第一命题中回忆涉及与哲学傳统贸易理论的关系,从而涉及对问题、流行哲学的辨认并且涉及对哲学传统贸易理论本身的处理。

流行哲学(Modephilosophie)可以规定如下:哲学传統贸易理论(如果情况属实)大多仅仅模糊地被觉察到或者仅仅在某种术语中得到重组。在《学院之争》中康德把如此程序化的哲学稱作新意创造者(Neologen)。这一重组过程大多与某种脱差异过程联系在一起从而与水平失落(Niveauverlust)联系在一起。流行哲学也属于这一类它作為勉强的假设性的不可知论出现。如果一个人———如雅斯贝尔斯所为———迫使这种流行哲学表现为某种积极的思想内容它就以一种驚人的高傲的教条主义商数超群出众。例如没有超越者; 没有来自超越者的引导; 世界乃是一切; 没有无条件的要求; 有完美无瑕的人; 他像动物┅样拥有一种发育良好的本性; 他置身于某种境况之外;他虽然短暂易逝,但是独立自主、独来独往。⑤

雅斯贝尔斯的哲学逻辑学也涉及这樣一个问题即为某种“哲学信仰”(philosophische Glaube)开放空间,这不仅是像康德、雅斯贝尔斯一样的哲学家们哲学思维的中心课题也是许多神学家,例如在狄特来希·邦赫费尔、德雷韦尔曼等人那里,“无宗教的信仰”成为神学思维的中心课题。通过罗马教皇关于《信仰与理性》的通谕,在雅斯贝尔斯哲学信仰与天主教神学之间开启了许多新的接触点。借助于哲学逻辑学雅斯贝尔斯奠定了与20 世纪时代精神相称的有區别的(哲学)逻辑学的基础。人的有区别的图像不仅有别于特定的心理基本功能和有关人的结构要素(例如在若干深蕴心理学中)相區别,而且也因此有别于与因果形式和方法必然相称的那种有关现实的层面在理性的、精神的和生存的现实层面上,面对生存问题和边遠境况显象(现象世界)日益透明起来。这种“显象”(Apparenz)向超越者敞开心扉对于尼采和法伊英格尔来说,这一现实领域乃是单纯的虛构这方面涉及这样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是否真的仅仅关涉任意的生命意志产物和游戏般的蒙骗意志产物或者是否能够制造具有心悝基础功能的某种联系。于是建立在尼采当作单纯的“后世界”(Postwelt)所嘲笑的那个纯粹内在基础上的虚构也许是不可能的。

尼采的认识論和法伊英格尔由此得出的结论属于实证主义的历史它也同样属于20 世纪某种激进结构主义的五花八门的立场。因此正如我们要阐明的┅样,这一点已经超越了康德所到达的水准就像人们领会对称性的断裂一样,通过心理基础功能(从中突然出现思想的断裂)同样能夠突然敞开———不是存在论地,而是实用主义地———心理空间借助于此,生物与环境的原始统一五光十色地突然显现了这种“棱柱体的图像”(Das Bild des Prismas)说明,现实层面并没有任何任意的或游戏般地制造的虚构相反,借助于不同的心理基础功能现实层面处于某种合乎規律的联系之中。全部心理理想或许就是这种棱柱体的精细研磨然而,在实在中只是渐渐浮现出各种不同的“错误研磨”(Fehlschliffe)。与此凅结在一起的、模糊的现实知觉必然通过教育学、哲学,或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通过治疗学而得到纠正。

这一心灵基础功能的棱柱体圖像同样适合于说明“日光隐喻技巧”(Lichtmetaphorik)雅斯贝尔斯宁愿把哲学说明的特征称作“事实情况的澄明”(Erhellung von Tatbest?nden)。因此就像一种棱柱体┅样,这一心理功能使现实层面上的波普显现出来从这种波普或者棱柱体的区分中,心理功能同时在集体层面上规定不同的社会文化效率结果通过这种现实层面的或不同心理空间的主题化,雅斯贝尔斯尽可能地处在康德规定的哲学基础之上按照他的认识理论存在不同嘚空间和时间直观形式。在康德那里已经将空间与客体以及通过某种认识行为造成的现实层面的客体方面与主体方面区别开来。一如后媔所阐明海森堡也接受了这一根本思想。对于康德来说首先存在对象性经验,但此后某种扩大的意义关系还超越这种经验在那里,鈈再存在任何直观客体相反,仅仅留下只能根据主观标准加以判断的某种空间

世纪众多构成主义变种相对立,康德的出发点在于每┅个与直观固结在一起的认识都凭借某种心理能力产生表象,并与表象联系在一起然而,康德还原心理基本功能的多数(Vielzahl)借助于此,他在自身的认识理论中首先把自身的判断形式和形式规则移动到关注的中心来。⑥然而此后康德通过其他的心理基本功能——在《純粹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中,他把这一基本功能加以主题化——扩展了《纯粹理性批判》的这一关注视角这正是通常好些构成主义学派所忽视的地方。在康德的空间理论这一哲学基础上在人类学方面,哲学家们阐述一种内容广博的文献这些文献调查身体、空間和人的关系。⑦对此身体能够指向不同的空间性,例如方位空间、情调空间、人格空间以及人际空间,例如生活空间等。空间知覺的病理障碍表现在空间恐惧或“联系无能”(Bindungunf? higkeit)与此相适应,除了客观的世界视点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空间,在这种空间中哲学家們超越单纯的传达意义和标志意义而谈及“知觉真实性”(Sinnwahrheiten)和“行为知觉”(Handlungssinn)等。

从哲学传统贸易理论出发雅斯贝尔斯现在通过一種关键概念(或基础范畴)重新标明哲学史中被绝对地规定的这一心理空间。然而在他那里,哲学史概要性地被相对化属于这一类的囿: 此在层次上的生命和生物; 意识层次上的“物客体”(Dingobjekt)(结构关系和因果关系属于这一类)、客体化和合理化; 精神层次上的理念和形态; 苼存层次上的信号、生存(例如,自由和牺牲)、暗码和超越者

围绕这些关键概念,哲学的历史形态结晶化(特别是自从笛卡尔以来)根据研究重点,人们可以把这些概念归入不同的现实层次归入此在层次的有: 意志形而上学和生命哲学,致力于生命表达现象的人类学傳统贸易理论各种冲动理论和本能理论立场,视为意识形态的含糊不清的理论复合物:政治经济学、“有关美国历史、文化、语言学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意识形态以及地缘政治学和法西斯主义等归入意识层次的有: 现实主义、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和20 世纪展开的科学哲学,其中包括形式逻辑和数理逻辑、系统论和结构主义等归入精神层次的有: 唯心主义以及自19 世纪以来展开的人文科学。归入生存层次的有: 傳统贸易理论神学和神话以及自19 世纪以来展开的欧洲生存哲学它导致启示信仰与哲学信仰的二律背反。

雅斯贝尔斯把这一现实空间标明為“大全的诸样式”因为人们在这些空间的每一个空间上都碰到无限性问题。就是说这里关系到这样一个问题,即通过某种封闭的理論、系统哲学、实在存在论和生存存在论并不能通观任何认识对象与此有关,这一点还关系到所提到的关键概念例如,生命、心灵、卋界(但是不仅世界而且物质、能量和信息)、精神形态和超越者并不是任何认识对象,而是(自康德以来我们就知道这一点)“理念”(Ideen)。

也许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就是,根据研究重点不仅把这一现实层面归入某一范畴和方法,而且也把这一现实层面即这一“感性”(Sinnlichkeit)与知觉之间的范围归入某一形式和因果性在这方面,留下了从亚里士多德的因果性学说到今日千差万别的因果性学说因此,令人吃惊的是在科学理论的辩论中,人们几乎没有注意到属于心理因果性的因果学说只有维也纳学派的生物学家才以极大的热情接受了这一学说。⑧由于合法地或严密地得到规定的古典物理学和经验心理学的前提由于量子论(由于此,只具有或然性的状态描述)尤其是由于研究开放体系中的不可逆的因果过程,因果现象领域的垄断被震动了

传统贸易理论哲学把原因与说明等量齐观,然而诸如狄尔泰、德里施或阿德勒等人对此提出了异议: 这种异议涉及心灵的统一、心灵过程的调节能力及其目标规定和自发性等。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得到更好的论证照此,并不存在“因果性”而是“大致”存在正反相对地对峙的“四因”: 质料因、形式洇、动力因(或意志因)和目的因。亚里士多德这样写道: “在如此众多的意义中大致可以使用原因。因为原因存在于好些意义中由此鈳见,同一事物可以拥有好些原因”⑨这意味着,仅仅根据研究重点也可以把单个的原因形式归入单个的现实层面。“这种”因果性乃是单纯的理念它仅仅存在于因果性的不同层面。在状况和结构认识中形式因对于意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的因主要涉及生命目標、生命层次以及过程和个性形成过程质料因为分析思维所把握,动力因(效能因)主要涉及意志结构和冲动结构

但是,在生存决断層面上人们应从哪一种因果性出发呢? 在此,首先想起康德纯粹理性的三个主要二律背反: 世界是受因果性决定的———存在借助于自由的洇果性对于康德来说,两种表达都是真实的(因为它们涉及不同的现实层面)在谢林的《自由论》中,进一步探讨了人的自由这一主題因此,他当了生存哲学的准备者⑩ 但是,应该如何通过自由来具体地想象这一因果性呢? 也许同样可以应用法律因果性说的某种动機。从中具有暂时性效应的原因与具有持久性效应的原因被区分开来。存在某种方向性地持久作用的特殊案例可以把生存决断规定如丅: 对于传记体而言,生存决断起着方向性的作用因此,这种决断也在直接的环境层面上起作用即“时代精神乃是众多的精神”。就尼采而言亦即对于生命哲学的纲领而言,这是合乎逻辑的即他不允许接受好几个因果性方式,相反他通过某种唯一的意志原因,必然驅赶到自身最远的边界直到“无意义”。

就雅斯贝尔斯而言自身逻辑学的一个必然结论是,某个交往层次也必须与个别的心理基本功能以及有关的现实层面相称他把单纯的“此在交往”(Daseinskommunikation)(“小型谈话”与合理的、精神的和生存的交往区别开来。对于雅斯贝尔斯来說一如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一样,一种单单指向合理性基本范畴的交往理论也许是一种片面的唯理论的表达方式超出这种唯理论的表達方式,“精神交往”(Die

现在在符号学和象征性领域里,某一“编码”(Codierungen)也必须与不同的现实层面和交往层次相称在前意识的此在層面上,这就是生活发生(例如礼俗、节日等)中的思维,诸图像(在神话图像、原型或比喻中)中的思维但是,也是音乐图像中的思维在合理层面上,具有某种精确———信号系统得以编码在精神层面上,涉及一种粗略概括的理念或宗教背景因此,在此被概括嘚是传统贸易理论符号学或象征性领域例如,正如C. 荣格的区分一样这与比喻、符号学和象征性领域的传统贸易理论区分(例如,)楿符但是,只是在雅斯贝尔斯那里“信号”(Zeichen)与“象征(Sybolen)的区别才通过生存、暗码和超越者等记号概念而被扩大到生存层面上。借助于记号(Signa)和“暗码”(Chiffren)这些关键概念传统贸易理论的符号学领域即信号和象征学说同样被抛弃了。因此一方面,在自然科学與人文科学之间另一方面,在哲学与神学之间的划定了一条边界”

通常,理性主义神学图像的标志是尚未区分象征与信号这样,尽管卡西勒著有内容广博的《象征形式哲学》但是,在他说来在这个世界上仅仅存在“动物的象征性”。在被描写的意义上一种有区別的人类学必不可免地对符号学和象征性发生影响。有区别的人类学必然附带地把进步的或退行的人格发展这一动态过程加以主题化“悝性”(Vernunft)属于这种动态方面,并与归入合理层面的那个“知性”(Verstand)截然相反因此,雅斯贝尔斯使一种有区别的德国哲学(按照康德、黑格尔的说法这种哲学已被遗失殆尽(11))重新归于生效。(12)

根据雅斯贝尔斯的观点理性乃是这样一种努力,那就是把不同的现實层面和心理基本功能联合在一起理性是共同的生活和追求统一的意志(理性乃是把我们联合在一起的东西)。因为对雅斯贝尔斯来说理性抽象地被领会为哲学逻辑学的源泉,在他自身的著作中适当地考虑到了使知性与理性加以对质的实例对于雅斯贝尔斯而言,重要嘚是理性首先借助于崇高的心理功能的远景显现在雅斯贝尔斯看来,没有“生存阐明”(Existenzerhellung)理性首先归于沉没。进言之这一理性概念同样与今日神经学的认识相符。照此脑颅中并不存在用以加工感觉印象和反省的上级的、单数的中心。毋宁说存在一种数目众多的楿互交织在一起的亚系统,从中产生动态状态的总体此外,在错综复杂的神经元条件操作中神经学仅仅能够确定千分之一秒领域里所發生的精确无比的“同时性”状态。(13)

在雅斯贝尔斯那里“超越的方法”(die transzendirendeMethode)关涉人的努力,即超出纯粹非理性和理性的领域在某種精神的、生存的层面上发展到与超越者相关的层面上去。在荣格那里超越的功能关涉唯能论的过程,而这种过程推动能动性和个性形荿过程并发生在无意识的内容与有意识的内容之间。

第二命题: 根本知识基础上的定向

第一命题的第一定理涉及到雅斯贝尔斯真正独创性嘚全部概念即把普通哲学逻辑学同特殊逻辑学(方法论、范畴学说和科学理论)分离开来。他的哲学逻辑学著作只有普通哲学逻辑学嘚以完整出版,即1947 年发表的(《论真理: 哲学逻辑学》)第一卷全书长达1102 页。关于方法论、范畴学说和科学理论雅斯贝尔斯在遗稿中留丅了内容广博的材料,这些材料直到1991 年才得以出版(14)为了使用某一图像,范畴学说指明哲学的字母表方法论以此说出哲学的语言,科学理论试图把单个的科学分支带入一种系统的关系之中

在“方法论”(Methodenlehren)方面,雅斯贝尔斯区分了形式思维的普遍方法(辩证法、现潒学、形式逻辑)与单个对象的特殊认识方法这些真正科学的方法总是有趣地被编入一对对象中: 一般化的归纳与个别化的演绎; 理解与说奣;分析与综合。在雅斯贝尔斯所特别重视的科学认识的“个别性”(Partikurare)中这种科学方法的极性得到了清楚的说明。从这两种方法组中進行超越的哲学方法以及对进行超越的逻辑形式、可传达性和获取的追问得以一目了然地突现出来。

亚里士多德从希腊法律用语中接受了“范畴”(Kategorie)概念此概念具有原始的“控告”(Anklage)之意。在“陈述图式”意义上这个概念修正了这种原始的法律意义并且试图通过十范畴的分析避免哲学论证和讨论用语的模棱两可。这方面他首先区分了第一、第二实体(类与属)与第一、第二非本质的属性(个别的特性)。康德把这方面联系起来并从存在论概念寻求能够作为先验知性概念而要求客观有效性的那种东西。在此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这个概念既源自纯粹知性又为经验知识奠定基础。他试着发展了纯粹知性功能的一种完备的范畴表但是直到今天,他所主张的这种判断表的完备性依旧是令人可疑、含糊不清的之后,在尼古拉·哈特曼那里,范畴学说被等同于概述某一新的批判的存在论,在此,他区分了基础范畴与区域范畴(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哈特曼把范畴- 概念思辨性地加以中立化并把哲学的意义归结为范畴分析,这种莋法导致范畴术语的一种过分的使用(15)与尼古拉·哈特曼的《现实世界的结构》相比,雅斯贝尔斯把大全论的标题与范畴学说的分离视为对可想象的东西的纯粹界定性的表达。他区分了范畴的起源: 对象的普遍范畴、现实的个别范畴和自由的记号和暗码。

在第二附件中這三组方法重新被分离,其根据是普遍范畴与个别范畴(这些范畴针对科学理论); 此外其根据是指向大全论的那个大全的范畴。这些范疇不得占有大全的任何知识而只能澄明这种知识。关于大全再现的澄明活动开辟通向存在的道路“与此相比,范畴学说根据存在对问題给出特定的答复范畴学说表明,它必定所处的那个规定本身”(16)作为时间结构和质料结构(事件结构和客体结构)范畴奠定神话乃至世界时间的发展逻辑的基础。这里需要审查各种各样的时间理解即从神话的梦时间,越过巴门尼德的时间里接到因果- 发生学的时間理解时间有其独特的历史,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理解重新作为无所不包的精神史所领会的那个历史这就是说,作为种属历史这種历史与自然历史是连接在一起的。对行为时间的结构逻辑和可能性的范畴形式进行分析属于单个的审查(17)

在范畴学说之后,在“科學理论”(Wissenschaftlehren)中雅斯贝尔斯区分了个别的科学与普遍的科学,科学与哲学恰恰处在这一区分当中属于普遍科学的有逻辑学、心理学,泹也包括人类学、社会学、人文科学和文化科学荣格曾强调,就像寻求海洋的一条河流一样心理学被标明是哲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落差”。范畴学说涉及思维形式和概念史因此,范畴学说与语言是固结在一起的但是,方法论和科学理论还主要涉及意识领域因为茬此所命名的特殊逻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和文化,所以这种逻辑与一门普通逻辑学的分离具有特殊意义,即在根本知识或定位知识意义上将赋予这种文化间的效应雅斯贝尔斯特殊哲学的独创性建立在与最初两个命题有关的两个观点上,即首先在哲学逻辑学中尝试概括欧洲哲学史; 其次尝试区分这种普遍逻辑与特殊逻辑。

对于这种根本知识来说“定位”(Orientierung)这一结构性的主导概念可追溯至康德。在1786 姩发表的论文《什么叫在思维中定向?》中康德首次应用了地理学的定向隐喻。在此康德界定说,与数学的、地理学的定位相类似哲學思维也具有作为定位的逻辑。“……如果哲学思维想要从众所周知的对象(经验的)出发……完全不是发现任何直观客体,而是仅仅為同一物发现空间那么哲学思维就再也无力依据认识的客观根据,相反仅仅依据某种主管的区分根据,即在规定自身独特的判断可能性中把自身的判断置于某一个原则之下。”因此在康德那里,在空间与客体之间已经做出了区分而且,在通过认识所造成的现实层媔上的客观方面的指向与主观方面的指向之间做出了区分海森堡在他所论及的论文《现实的秩序》中,把这一根本思维置于所关注问题嘚中心:“因此在思维中定向意味着,在理性的客观原则难以到达的地方事实上,根据某种主观原则做出同样的规定”(18)

在今天的悝论语言中,人们可以把这一点表述如下: 通过所存在的问题必须充实指向客观真理的世界前景,以此确定世界前景对人的意义需求重要箌什么程度这就是说,有必要把客观真理与意义真理加以对照起来因此哲学定向恰恰在必须确定界限的地方导致意义关系的扩展,而茬这条界线上客观的、科学的普遍有效性区域归于抛弃。于是当哲学逻辑学恰当地提起人的实践这一现实层面上(一切文化的共同的)可能的差异时,它就首先获得一种定向性知识的意义唯理论的标志在于,在此恰恰放弃源于这种可能差异的定向知识的意义唯理论僅仅把单纯的知性标明为超越的根本功能,并且含糊地把这种知性视为直觉的、创造的、美学的、伦理的、宗教的功能

这种根本知识或萣向知识区分精神,而且即使它似乎处于某种狭隘的关系中还是能够区分精神。在德国存在哲学的范围内这一点涉及海德格尔、雅斯貝尔斯和汉娜·阿伦特(她以特殊方式介于二人之间)为中心点的复杂的关系结构。战后,雅斯贝尔斯接纳这种关系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汉娜·阿伦特通过海德格尔充分利用这种关系结构,因而这种关系结构成了德国-犹太人精神史的可悲篇章尽管汉娜·阿伦特与雅斯贝尔斯有着紧密的友谊,但她全神贯注于给海德格尔恢复名誉,并在讲英语世界中致力于翻译自身的著作。然而,她从未致力于传播雅斯贝尔斯的主要著作,尽管关于《哲学逻辑学》第一卷,她也跟雅斯贝尔斯有过书信往来对此, 1949年雅斯贝尔斯嘲讽地提到她。人应当生活茬不受干扰的信仰中这样的哲学有朝一日在任何地方对任何人都会变得无比重要,他附加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谁知道——在您那里某一章节有朝一日也会消失不见。”1965 年当他与联邦共和国领导层的政治争论结束时,他把这个领导层标明为“丧失水平”事后,他哏她再次明确地谈到这件事但她对此并没有给出任何答复。(19)在1965 年4 月7 日的信中他确定,没有一个人对他的哲学逻辑学做出反应

这蔀著作关系到一把“钥匙”,其实从那时起,他借助这把钥匙一直孜孜不倦地工作在这种概括中,欧洲哲学史得到了摘要式的描述這样,欧洲哲学史就处于这种境地即明确地表现自己,并同自身固有的分离过程保持距离借助于此,作为跨文化交往伙伴欧洲哲学史移入这种境地,即追问其他文化评判其分离过程和绝对化;与此同时,鉴于欧洲的发展回答这种其他文化的相关问题。例如对于文囮间的人权讨论水平来说,对于探讨原教旨主义趋势或现代科学、技术和合理化等的地位来说这一点也许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義。

第三命题: 启蒙、宗教与意识形态批判

第三命题包括第二命题的一个必要推断这个推断涉及从一般科学哲学意义中推导出来的特殊科學理论的哲学逻辑学的意义。“控制(Steuerung)”这一结构性主导概念是从调节错误发展意义上被领会的(通过定位或对准——同样通过批判)这里,雅斯贝尔斯谈到能力即要求相对有生命力的秩序。“秩序”(Ordnung)与“聚集”(Aggregat)是两个决定性的对立概念这一区分决定雅斯貝尔斯的特殊的、毕生所从事的批判。对他来说尼采的批判心理学并不是科学的“女主人”或“通向根本问题之路”,而是一门哲学逻輯学的(20)文化间的根本知识这种批判首先针对一种绝对化的合理性和科学——他谈到“科学迷信”(Wissenschaftsaberglauben)——,这种迷信排除了哲学和鉮学所能占据的位置

对错误发展进行批判的一个实例就是卡尔·雅斯贝尔斯的意识形态批判。在他那里——另一个代表人物是J. 赫尔什——人们能够区分政治意识形态批判与某种单纯的政治批判和科学批判,这就是说某种意识批判是建立在一门哲学逻辑学基础上的。从这┅视点上看19 世纪的意识形态乃是一条歧途,一条费用昂贵的冤枉路对于黑格尔而言是精神之路的冤枉路。

马克思主义(21)和自由主义紦部分经济体系、社会达尔文主义和种族生物学绝对化为居民政治民族定向的法西斯主义导致民众精神的绝对化,具有教会特征的法西斯主义导致原教旨主义在危机时期,上古时期的“身份证明机构”(Identitaetsstifungen)重新面对这种民族定向的法西斯主义: 例如波拿把家族的克兰- 結构抑或今日黑手党体系,从部落传统贸易理论及其社团到民族语言共同体的复活纯粹的政治意识形态批判具有下述特征: 即这种批判重噺倒向新的意识形态,例如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意识形态结构只能在“正的意识形态与非真正的意识形态”之间艰难地做出区分。例如茬K. 曼海姆那里,积极的定向模式也被标明为意识形态而且意识形态概念得到漫无边际的扩大。(22)

哲学逻辑学的意识形态批判具有下述特点即这种批判对意识形态能够提出某一批判标准(例如,绝对性的要求、免疫力战略、二元论的解释屏面、魔鬼化的敌视图像和阴謀理论、拯救理念、精华意识以及对科学的普遍约束力的要求等等)。哲学逻辑学的另一个时间侧面是宗教批判这种宗教批判不是针對一般的启示信仰,而是仅仅针对特定的显现形式这首先涉及这种神秘思维,这种思维借助于民众宗教要素而在启示宗教中继续发生作鼡此外,这还涉及历史的神权政治而这种神权政治部分通过布道,部分通过施展权力来贯彻自身绝对化的生存思维这方面,所谓“使命”经常与消除未开化民族的某种劣势精神的免疫系统结合在一起神权政治恰恰肆无忌惮地充分利用这种免疫系统。相反某种占优勢但宽容的宗教还经常受到排挤,例如晚期希腊哲学与宗教的复合体就是如此。归根结底生存思维的绝对化,亦即原教旨主义中对普遍有效性的高度人格化的信仰意味着不再是过高的反常信仰行为

批判乃是启蒙的灵丹妙药。今天人们提问:“我们需要第二次启蒙运动吗?”然而,谈论这个问题就像谈论后现代一样令人迷惑不解通过康德的三大批判,启蒙运动达到了自身运动的高峰但是这种运动仅仅昰众多启蒙运动当中的一种启蒙运动而已。在印度在希腊,从一开始真正的哲学总是关于神话、巫术、教会,关于政治和社会的启蒙正如康德所称呼的一样,对雅斯贝尔斯来说“批判的社会”也是他毕生必不可少的任务(由于这一任务,他没有搞到任何一个朋友)这方面,他获得了特定的结果即哲学传统贸易理论被扬弃。只要关系到心理基本功能的绝对化、孤立化哲学传统贸易理论就在下述雙重意义上得到“扬弃”: (1)否定的,即通过这种绝对化的扬弃; (2)肯定的: 在保存的意义上恰恰通过相对化使其真理内容得到扬弃。在許多实例中可以列举若干例子: 对于一种适当的人类学而言,就像辩证方法得到保存一样精神的地位(在黑格尔那里,它是在支配地位嘚基本范畴)也得到保存在康德、黑格尔那里,知性与理性的区分在哲学逻辑学的框架中同样得到了内容广泛的论证此外,在雅斯贝爾斯那里事实情况的“澄明”也针对激进乌托邦的启蒙变种。

2. 历史逻辑学与社会逻辑学

第三命题的第二定理探讨历史逻辑学与社会逻輯学的交互关系第一命题涉及结构性的“回忆”(Erinnerung)主导概念。第二命题涉及控制历史逻辑学在一种最普遍的层面上探讨作为全体的曆史的意义; 同时,在特殊的层面上探讨历史法则的理解力。这方面包括思想体系、社会结构的成功和失败的根据。因此历史逻辑学鈈可避免地导致社会逻辑学。在此必定涉及某一社会历来利用哪一种基本功能。?(23)此外根据梭伦的“社会秩序的正常结构”(Eunomie)問题,社会逻辑学还涉及根据社会所处的某种秩序从内部避免内战。按照联合能力事关对避免持续卷入侵略战争的那个社会的态度。恰恰从梭伦的“社会秩序的正常结构”出发后世才从希腊古典政治理论中推导出了对许多其他社会行之有效的原则,即等级制社会的混匼宪法由此近代进一步推导出了功能上倾向于夷平社会等级差别的那种社会的抽象的国家权力的分权制度。最终社会逻辑学涉及功能與功能主义、结构与系统、行为与决断等抽象的社会法则。第三命题的最后定理涉及理解问题迄今这一问题阻碍人们接受雅斯贝尔斯的著作。雅斯贝尔斯的精神病学、哲学和政治学著作只能以他的哲学逻辑学为背景才能加以判断

3. 哲学的6 个视角

从雅斯贝尔斯身上,人们鈈仅能够学到哲学是什么而且能够学到哲学——借助一切方法论意识——靠各种各样的方法而生活。与科学相对照哲学也以一种包罗萬象的多元视角著称: 实践视角涉及社会实践。这一实践视角与三个定理有关; 历史视角再现时代在第一定理中,这一视角被主题化; 鉴于个別问题客观视角展开问题范畴和系统论; 发生学视角审查来自其他生活领域的哲学来源; 历史哲学的动态视角把握历史根本力量的斗争。

在“历史的根本力量”之名下雅斯贝尔斯所理解的东西与亨廷顿所探讨的“文化的斗争”截然不同。历史的根本力量同样能够在文化之内莋斗争对于雅斯贝尔斯来说,这种斗争通常作为匿名的力量出现在社会结构和国家宪法之中因此,在雅斯贝尔斯看来在机械功能中,人类变迁的辩证世界过程是使人无意识地落入圈套的那种匿名的过程在雅斯贝尔斯看来,这种阴森森的历史的根本力量的斗争乃是没囿战线或是一切战线都模糊不清的斗争对他来说,历史的根本力量为伟大的理念所承载: 民主的自由理念、伟大帝国或神权政治的暴政洇此,在他看来天主教信条与理性是一个对立物。在哲学中个人视角最终涉及伟大的研究者和哲学家的人格的不可替代性。这6 个视角昰不可混淆的在其分离中,它们相互补充通过上述三个命题的表述,得以进行这种尝试即表明哲学逻辑学的视角,从而激发哲学逻輯学的讨论

在思想争论中,雅斯贝尔斯喜欢谈论“煽动”(Provokationen)当他参加某个大会时,他一般总是考虑再三以便挑起争论(例如,关於谈话和访谈的一本汇集他就冠名为《煽动》出版)。鉴于今日世人普遍接受雅斯贝尔斯的状况人们应当谈论“唤起”(Evokation)。在多神論社会中这样一则故事传播开来,说的是围攻者谦恭地请求被围困城市的地方神离开该地,并且更换两侧也许,在思想争论中“喚起”意味着把某人从被固定的位置吸引过来,以便能够在一种开放的空间中自由交往但是,这一点重新涉及已经提到的心理基础功能鉯及由此固结在一起的争论空间

①卡尔·雅斯贝尔斯: 《论真理》(1947),第三版慕尼黑, 1983年第158 页以下; 第877 页以下。

②卡尔·雅斯贝尔斯: 《哲学逻辑学遗稿》汉斯·萨尼尔、马尔克·汉吉编,慕尼黑1991 年; 阿尔布雷希特·基尔: 《大全的诸样式是人: 通向雅斯贝尔斯大全论之路》,载于《辩证法》1995 年,Ⅱ第163 页。

③对此雅斯贝尔斯首次在《理性与生存》一书中予以描述,参见格罗宁根1935 年版(新版慕尼黑1960 年)

④卡尔·雅斯贝尔斯: 《论真理》,第18 - 22 页———译者

⑤在此,参见卡尔·雅斯贝尔斯《哲学导论》,第30 版慕尼黑1992 年,第81 页以下

⑥参見K. 迈因策: 《结构》,载于《哲学历史词典》第1 卷至第9 卷,巴塞尔1971 年以下第1011页。

⑦这方面参见托马斯·福克斯《“身体,空间,人”: 現象学人类学构想》斯图加特,2000 年

⑧这方面,参见卢佩特·里德尔《世界图像的分裂: 说明与理解的生物学基础》柏林/汉堡,1985 年第80 - 95 页。

⑨《亚里士多德著作》第5 卷《形而上学》,达姆施塔特第1013a,b.

⑩在此详见阿尔布雷希特·基尔: 《关于逻辑学和历史逻辑学:历史嘚、社会的和哲学的逻辑学》维尔茨堡1998 年,第251页以下弗里德里希·尼采: 《全集》,批判学术版第5 卷,柏林1968 年第55 页(格言36)。

(11)這方面参见阿尔布雷希特·基尔: 《关于逻辑学和历史逻辑学: 历史的、社会的和哲学的逻辑学》维尔茨堡1998 年,第315 页以下

(12)参见同上,苐318 页

(13)在此参见,沃尔夫·辛格《我们不知道? ———不学无术的人:在世界上如何能够恢复知觉,为什么技术体系丧失知觉》载《法兰克福汇报》2000 年9 月23 日。

(14)卡尔·雅斯贝尔斯: 《哲学逻辑学遗稿》汉斯·萨尼尔、马尔克·汉吉编,慕尼黑1991 年。

(15)H. M. 鲍姆加特纳等: 《范畴范畴学说》,第714 - 717、727 -729、762 - 764 页(16)卡尔·雅斯贝尔斯: 《哲学逻辑学遗稿》,第32 页

(17)君特·杜克斯: 《历史中的实践》,法蘭克福1992 年第23、49、54 页。

(18)伊曼努尔·康德: 《10 卷本选集》W. 魏施德尔编,第5 卷达姆施塔特1983 年,第270 页(A309310)。

(19)对此参见基尔《大全嘚诸样式是人: 通向雅斯贝尔斯大全论之路》载《辩证法》,1995 年Ⅱ,第159 页; 基尔《关于逻辑学和历史逻辑学: 历史的、社会的和哲学的逻辑學》维尔茨堡1998 年,第232 页

(20)弗里德里希·尼采:《三卷本选集》第2 卷,第587 页(格言237)

(21)雅斯贝尔斯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一种“新的政治意识形态”,但他对马克思本人倒也充满敬意称其为“一位重要的经济理论家、哲学家和政治家”。雅斯贝尔斯关于马克思及其思想的详尽评价参见卡尔·雅斯贝尔斯《我们时代的理性与反理性》,慕尼黑,R. Piper 出版公司,1950 年第9 - 17 页。尽管他早年对共产主义确实沒有什么好感但他晚年读了罗莎·卢森堡的著作后,对她肃然起敬,从她的著作中看到了“她的那种独立性、她的伟大的勇气和对自由的真实愿望”,这促使他马上准备修改他当时对共产主义的所有看法。参见汉斯·萨尼尔《卡尔·雅斯贝尔斯》汉堡,Reinberk 1970年第156 页。

(22)在此参见基尔《关于逻辑学和历史逻辑学: 历史的、社会的和哲学的逻辑学》维尔茨堡1998 年,第291 页以下

(23)参见杜梅齐尔《三种功能的意识形态》; 在此详见: 基尔: 《关于逻辑学和历史逻辑学: 历史的、社会的和哲学的逻辑学》,维尔茨堡 1998 年,第140 - 182 页

文章来源:《学海》2016年06期

?投稿,合作信息请发至邮箱

? 投稿或建议可以在微信后台直接留言

原标题:平卡德:站在黑格尔的夶伞下理解现代世界

1838年柏林的大学生马克思因劳累过度患神经衰弱而不得不接受疗养,他本想拿起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催眠自己泹反而兴奋地翻读了一夜;1968年,正在奥斯汀大学就读的大学生平卡德本欲彻底批判黑格尔,不料却被黑格尔的体系彻底震撼此后,平鉲德的求学之路从奥斯汀大学、纽约大学延伸到图宾根大学他神交于从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到马克思的辉煌哲学传统贸易理论,如同穿上了黑格尔“绝对精神”的红舞鞋一般出入思想、社会与历史的无边渊薮

他从德国古典哲学延伸到当代,跨越大西洋两岸从渶美分析传统贸易理论和欧陆传统贸易理论中辨析出黑格尔的巨大背影。他坚持认为康德建立了体系,而黑格尔天才般地完善了体系並回应了前者提出的人根本的深层问题。

这位最终留在乔治城大学执教的德国古典哲学研究专家平时并不常教授黑格尔的课程,但始终紦工作的重心放在了黑格尔哲学上在众多黑格尔研究的著作中,他最钟爱的是自己写就的黑格尔传记这让他沉浸与体悟黑格尔的生存姩代,从而理解思辨概念的社会历史意蕴平卡德发现,将自我意识引入现代哲学的黑格尔其洞见仍然给当代人留下了诸多空间,当代嘚问题从来没有超过黑格尔的追问范畴

今年四月,华盛顿仍然春寒料峭樱花却抢满了枝头。年过古稀的平卡德和我漫步在乔治城小镇嘚街头分享他年轻时的疑问——实现了基本人性规划的历史意味着什么?如此这般的历史又如何被融入非哲学的现代历史研究瞬间,峩仿佛看到平卡德又站在了黑格尔的大伞下:“历史如何一如既往地磨平了人类世界的人事”黑格尔并没给答案,平卡德用终身在寻找

2018年4月,访谈者倪逸偲赴华盛顿乔治城拜会平卡德教授

文汇:感谢您接受采访您以研究黑格尔以及德国古典哲学而著名,今年剑桥大学絀版社还出版了您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英译本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如何踏上哲学道路并与黑格尔研究结缘的吗?

因为本科遇到好咾师从读萨特到爱上康德和马克思

平卡德:就像很多同学都会经历的那样,我选择哲学是因为碰巧遇到了一些给我以启迪的教授们我讀本科是从1965年到1969年,求学时代正处于1960年代美国社会的巨变当中那时一切似乎都被质疑,而在所有的那些政治骚动中我和同龄人一起阅讀了许多萨特和其他存在主义者的书籍,还有一系列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书我那时也对语言学很感兴趣。但真正把我带进哲学的是┅门导论性的哲学课程讲课的老师玛乔丽·格蕾娜(Marjorie Grene)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她是海德格尔与梅洛-庞蒂的研究专家(虽然曾师从海德格尔但并不喜欢他,而很喜欢梅洛-庞蒂);她也是生物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她把我带进了现象学。同时出于一些原因,在我的本科母校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弥漫着浓厚的康德兴趣,所以我也很早就被带进了康德哲学跟着格蕾娜教授修读了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读书班。在语言学之外我还对文化史很感兴趣。所以我的这些兴趣从彼此完全不同的方向牵扯着我最后,在我本科时代的结尾出于对康德囷马克思兴趣的持续增长,我选择回到了德国古典哲学

我也曾受益于其他教授的课程,如:O.K.鲍斯玛(O.K.Bouwsma)一个硬核的维特根斯坦主义者,也是我所接触过的最友善、最善于倾听的教授之一他也开设基尔凯廓尔的课程,而这正合我那时热衷于存在主义的胃口(存在主义过詓是也会一直是本科生们的“猫薄荷”但你最后还是要长大告别它)。

平卡德本科时代的两位恩师:玛乔丽·格蕾娜(Marjorie Grene)美国著名哲學家、海德格尔与梅洛-庞蒂研究专家(左);奥耶茨·鲍斯玛(O.K.Bouwsma),美国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研究专家

从批判黑格尔到被其震撼到圖宾根研修德国古典和现代哲学

最后,由着对康德的强烈兴趣和对马克思主义及存在主义的大杂烩式的热情我转向了黑格尔。我是在读叻马克思和基尔凯廓尔对黑格尔的批判之后才开始接触黑格尔思想的所以我本来准备好彻底地驳斥黑格尔,但我几乎立刻就被黑格尔所震撼因为黑格尔继承的是康德的事业,他绝不是我原先所理解的那个过度膨胀的形而上学家但我并不能说,那时的我真的已经理解了嫼格尔

本科毕业后,我工作了几年同时继续零零散散地在奥斯汀大学修读哲学和中国研究的课程。但我最终决定要试试自己究竟能否茬哲学里走下去所以,在修读完了德州大学硕士同等学力课程之后我前往石溪大学研究生院读博,因为那时候(也只有那时候)石溪恰好有一个着重于当代欧陆哲学特别是法国思想的博士项目在石溪,我很幸运地得到了DAAD奖学金的资助前往德国图宾根大学去学习德国古典哲学和现代德国哲学在图宾根,我跟着克劳斯·黑尔德(Klaus Held)修读了很多课程听过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讲授黑格尔,参加其他德国教授的讲座更加幸运的是,在那以后我得到了一个教授哲学的终身教职

哲学始终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是我们能够提出的最难、最深嘚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和它们被提问的方式,哲学发展出了一种相对严格的思维方式并且尝试着用同样的方式回答这些问题。哲学与其怹科学、历史和文学截然不同却又紧密相连特别是,随着现代大学学科日益分化许多成了彼此少有接触的学科,而哲学则始终是那个能把所有学科凝聚为一体的学科康德的哲学三问——我能知道什么?我该做什么我该理性地期望什么——一直是最基本也是最值得深究的问题。

平卡德在图宾根交流期间的两位老师:克劳斯·黑尔德(Klaus Held)德国哲学现象学研究专家(左);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德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20世纪欧洲文化史上的传奇人物

文汇:您是当今最著名的德国古典哲学研究专家之一在现代世界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的意義何在?对于当今的人们来说那些生活在两百年前的思想家们的思想又有何意义呢?

作为思想革命的德国古典哲学:自我意识与现代性嘚诞生

平卡德:德国古典哲学也就是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还有其他一些不那么有名的哲学家(比如莱茵霍尔德、迈蒙、雅各仳)加上那些浪漫主义者(比如施莱格尔、诺瓦利斯、施莱尔马赫)所身处的在西方意义上唯一场可以比肩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裏士多德的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思想运动。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有一个很有名的论述他认为这段时期包含着双重革命:首先是法国的政治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所引发的巨变以及由此而在北美大陆建立起的伟大的立宪共和政体和西属殖民美洲的革命运动;其次昰从英国开始而很快席卷并改变了全世界的社会与政治结构的工业革命这也是欧洲帝国主义萌发的时代,德国哲学就是针对这场运动萌發的自我意识它试着理解这个革命中的世界,首先是法国人然后是德国人,再然后是整个世界活了过来如果说康德首先承认了自我意识将会成为现代哲学的关键概念,那么黑格尔才是把自我意识的现代性的概念带入哲学领域的第一人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代表作《年代四部曲系列》(共4册)

德国古典哲学遇到的基本问题至今仍然是我们的问题

当然,科学革命已经预示了政治與工业上的革命而德国古典哲学家们把这三场革命整合进了他们自己的体系里。当代德国哲学家迪特·亨利希把德国观念论运动的快速发展比作一场超新星爆发是恒星爆发时致盲的亮光的喷发。我们所有人仍然生活在这场爆发的余烬里德国古典哲学发展史的另一个更为現实的层面落在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们身上: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们被时代召唤着去引领从未被人预见到的生活,他们的父辈和祖辈的生活經验已经不再能规训年轻一代的未来年轻一代必须要从旧的传统贸易理论中去构建新的生活。显然对于全世界而言这都是一个艰难但叒必须经历的过程。自我意识、自欺、还有现代生活的其他所有大问题比如新的科学对我们旧有的宗教观念意味着什么?现代世界中还囿艺术的一席之地吗如果有,艺术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呢等。这些问题都出现在了德国古典哲学的视野里

自我意识的概念在这里扮演著一个尤为重要的角色。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关键洞见就在于人类意识本身的根本分裂我们既与自身一致又与自身冲突。这一点在知识論中尤为明显:我们将知觉与“作为”知觉的知觉相区分从而导致了实在论与观念论之间的持续纠葛。或者在实践哲学中我们有行动嘚理性,我们又有“作为”理性的理性我们沉浸在日常生活中,但我们从未能真正地完全活在日常

总的来说,我们在德国古典哲学中遇到的全部问题至今仍然是我们的问题而那些哲学家们为我们在这个破碎的、迷失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方向提供了几乎取之不竭的资源。他们值得被研究因为他们为后来者(从马克思到萨特)奠定了如此的基础,因为他们仍然有如此多的洞见

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迪特?亨利希(Dieter Henrich)的代表作《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

战后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尴尬处境:分析与欧陆截然对立

文汇:如今在西方世界有很多种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的进路,比如通过法兰克福学派、海德堡学派、匹兹堡-莱比锡学派、或者通过一些美国哲学家比如您或者罗伯特·皮平(Robert B.Pippin)您是如何看待这些不同的进路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现状的?

平卡德:在我的印象里美国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开始学习哲学時)才开始有对德国哲学的热烈讨论。那时一些很有名的分析哲学家会认为只有疯子才会对德国哲学感兴趣因为那听上去就好像你试着偠从柯南·道尔那里搞出形而上学一样。在德国本土研究德国古典哲学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因为纳粹时期德国的道德与政治已经彻底崩溃了很多德国人既不清楚哪些传统贸易理论是值得保留的,也不清楚过去的德国思想中的哪些导致了德国的灾难而哪些则与之无关在德国也有之前提到的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之间的截然区分,尽管如今这种区分方式显得越来越蠢——但在那时两派的支持者们是非瑺认真地对待这种区分的。

这种截然区分在康德哲学那里体现得尤为明显欧陆哲学与英美哲学在康德这里分道扬镳并从此老死不相往来。这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是一段才刚刚开始被书写的历史(而且还远没有结束)。如今德国哲学的研究方式混合了鈈同的传统贸易理论也很难说它们会各自导向何方。

芝加哥-匹兹堡-莱比锡学派:分析哲学与观念论的交融

你提到了匹兹堡-莱比锡学派泹实际上应该是芝加哥-匹兹堡-莱比锡学派,他们是从英美分析哲学起步然后再从德国的视角展开的他们关注的点在于如何能够以一种几乎可以确定是英美分析哲学的话语去解读费希特和黑格尔(尤其是黑格尔)的作品。与之相对一些人比如芝加哥的皮平则是从一种更受傳统贸易理论海德堡学派启发的视角(同时掺杂了大量马尔库塞的思想)去研究黑格尔的,从而导向了对立的观点

皮平并不在意一种以羅素或维特根斯坦甚至再往后到奎因和普特南为基准点的话语能否解读黑格尔的问题,而是关注现代哲学能否连上从德国古典思想开始直箌尼采和海德格尔的传统贸易理论莱比锡-芝加哥学派因而就其本质而言更加“分析”,而皮平和很多受他影响的人则保持了更多的“欧陸”传统贸易理论但事实上这两派人之间有很多的交汇。

两派都非常“问题”导向这本身就是二十世纪分析哲学的一个特征了(麦金呔尔英语很早就说过,哲学讨论的基本单元是“问题”而哲学研究的基本单元是“期刊论文”)。

罗伯特·皮平(Robert B.Pippin)芝加哥大学哲学系教授,他所著的《黑格尔的观念论》一书在当代黑格尔研究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格尔如一把大伞把不同的思想线索拢在一起

因此如果我们更仔细地审视这些,那么就不能说有什么连接着芝加哥、匹兹堡和莱比锡的“学派”或者说每个地方都有一小撮人彼此联系,而康德和黑格尔就是联系他们的纽带

在这个意义上说,即使是这个所谓的芝加哥-匹兹堡-莱比锡学派中还有两个“学派”:罗伯特·布兰顿(Robert Brandom)为了发展自己的塞拉斯-罗蒂实用主义语义学而将黑格尔也拉进了他的研究领域;莱比锡的皮尔闵·施特克勒(Pirmin Stekeler-Weithofer)则以完全独立的方式茬做类似的事情

约翰·麦克道威尔(John McDowell)的维特根斯坦研究则更接近鲍斯玛(Oets Kolk Bouwsma)的更老版本的维特根斯坦治疗方法理论(在我看来),因洏与布兰顿的方案大不相同麦克道威尔虽然也研究黑格尔,但却是出于不同的目的;在莱比锡和麦克道威尔相对应的是塞巴斯蒂安·勒德尔(Sebastian R?dl)而后者则发展出了自己的独立解读方案。我提到的这些人都很重视彼此的研究但无论如何他们是分属两个“学派”的。这些学派就其自身而言实际上是美国分析实用主义与维特根斯坦的交汇点就目前来看,黑格尔就像一把大伞把所有这些非常不同的思想線索拢在了一起。

匹兹堡—莱比锡学派的四位代表人物(左起):罗伯特·布兰顿,美国匹兹堡大学哲学系教授,专长于实用主义语义学;约翰·麦克道威尔,美国匹兹堡大学哲学系教授,专长于心灵哲学;皮尔闵·施特克勒-维特霍夫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所讲席教授,黑格爾研究专家;塞巴斯蒂安·勒德尔,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所讲席教授,专长于行动哲学与自我意识理论

海德堡学派:重视并试图重构观念論经典文本但影响或日渐式微

相似地,海德堡学派对文本的关注与其中个别的作者组织他们自己的文本的方式也是两回事。

Henrich)特别专紸于这两个问题:观念论传统贸易理论是如何如此快速发展的为什么观念论是以如此这般的形式示人的?他的研究方式是——重构德国古典哲学发展中的诸多对话以及那些在德国古典哲学发展中一定存在的、被广泛认同但又不总是被明确表达出来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亨利希重新发现了一些被遗忘的角色(比如迪兹C.I.Diez,亨利希认为迪兹是康德和谢林以及黑格尔之间的真正的“缺失的纽带”)这种研究方式并不以个别的“问题”为导向,而是在于尝试重构这种思想体系的内在发展线索以及这种发展的内在逻辑

亨利希的学生,罗尔夫-彼嘚·霍斯特曼(Rolf-Peter Horstmann)在这条脉络之下做出了极其重要的奠基性工作霍斯特曼对黑格尔耶拿时期诸多手稿的细心与认真的编辑工作简直可以說是英雄般的伟业。那些受海德堡学派影响的学者们总体来说对莱比锡与芝加哥学派的研究方式是持怀疑态度的他们认为莱比锡与芝加謌学派已经把观念论的发展推到了完全陌生的领域,尽管这种扩展可能是很有意思的但无论如何,在英语世界“问题导向”的研究方式巳成大局的今天海德堡学派这种仔细对待并重构文本的方式恐怕只会逐渐消弭。

海德堡学派的两位代表人物:迪特·亨利希(Dieter Henrich)德国哲学家、战后德国观念论复兴运动的开创者(左);罗尔夫-彼得·霍斯特曼(Rolf-Peter Horstmann),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哲学系教授、康德与德国观念论研究專家

法兰克福学派:沿着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路径融合经验的社会理论与哲学思辨

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方式则完全是另一件事了。和芝加謌-匹兹堡-莱比锡学派类似法兰克福学派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兴趣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问题导向的。但他们的“问题”更加体系化如同法蘭克福学派的学者莱纳·佛斯特(Rainer Forst,法兰克福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教授)指出的那样这个问题是“经由解放(emancipation)的旨趣,勾连哲学反思与社会科学反思”他们发自内心地认同黑格尔的格言“哲学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他们一直并还在寻找一种融合经验的社会理論与哲学思辨的方式这种想法最先明显成型于黑格尔和马克思,但他们的想法需要在二十世纪的历史转折的背景下接受彻底的更新甚至昰完全的重组

阿多诺、哈贝马斯、霍耐特的著作造成了深远的哲学与社会的影响,而最新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仍然在积极且富有创造性地推进这些工作比如,一位法兰克福出身如今在柏林工作的学者拉尔·雅吉(Rahel Jaggi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讲席教授)就重新研究叻异化(alienation)的概念并将其带入了当代的讨论中。她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结合了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的概念、黑格尔哲学、美国实用主义和當代女性主义(她的观点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作品进展)在法兰克福学派开创的概念语境下工作的学者们在美国和其他国家都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英美世界当然还有很多关于黑格尔的著作它们对黑格尔的研究方式更受到海德格尔或者是德里达的影响,因而并不属于上面提箌的任何一类以及,英美世界之外也有很多对黑格尔的独特的研究方式那些也不属于上面的讨论。

莱纳·佛斯特(Rainer Forst)德国法兰克福夶学政治学所教授、法兰克福学派新一代代表人物之一(左);拉尔·雅吉(Rahel Jaggi),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讲席教授、专长于实践哲学、法兰克福学派新一代代表人物之一

中国是德国哲学研究的特别案例大范围创造性再生恐怕会在中国发生

文汇:您的分析非常细致和精准,这次采访的24位哲学家中就有匹茨堡学派的布兰顿教授他介绍自己有关黑格尔的著作倾注了30年心血,明年有望出版而他和同事麦克道威尔的进路的确不同。您的分析让我们对黑格尔的影响力更具象化了您如何看待中国的黑格尔研究?

平卡德:中国则为德国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案例

首先,现代中国的官方意识形态是基于德国哲学的一个主要人物——马克思的因而德国哲学在中国有着茬包括德国在内的别的地方所不可比拟的影响。

其次中国正处在一场全面现代化的进程之中,因此德国古典哲学所提出的许多问题,尤其是——如何理解现代世界的科学、政治与经济革命——在中国是“真实”和有效的并且是能触及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而推崇马克思的思想则必然也要接受黑格尔、谢林、费希特和康德的思想

第三,中国的情况非常特殊中国学生学习德国古典哲学还出于一种深厚且丰富的中国哲学传统贸易理论,与德国古典哲学所出的西方传统贸易理论有很多相似但又有很多不同如同康德和黑格尔从西方哲学思想中各种对立的传统贸易理论与他们自己的现代性经验中综合出了他们自己的观点那样,中国学生也必须要把他们从德国古典哲学中学箌的东西和他们自己的(相似的或者不同的)现代性经验综合起来中国学生有一个优势,他们学习欧洲语言的速度远快于西方学生学习Φ文的速度中国的哲学系在教学中兼顾西方与中国传统贸易理论的做法也与大多西方哲学系对非西方哲学几乎无视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仳。

毫无疑问西方传统贸易理论仍然有生命力,但如今德国古典哲学的大范围的创造性再生恐怕会更可能在中国而非西方发生我们也許正身处一个伟大的哲学传统贸易理论彼此融合的时代。

2011年11月平卡德教授访问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于明志供图)

《黑格尔传记》:体现了峩同时把握其思想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努力

文汇:您已经出版了多部关于黑格尔和德国哲学的专著。您自己最喜欢哪一本书能否请您介紹一下最近的研究计划?

平卡德:我最喜欢的书所有书中并没有我最喜欢的那一本。或者也许应该说我最喜欢的书总是我正在写的或者剛写完的那本

如果一定要我只从写过的书中选出最喜欢的(我仍然会抗议)一本,那么我会说是《黑格尔传》(Hegel: A Biography)

沉浸在黑格尔的传記中,我得以更深入地了解黑格尔的生活和那个时代的细节也得以把握他的思想。撇开其他不说我必须要把握思想的历史性和社会性,在《黑格尔的现象学:理性的社会性》(Hegel’s Phenomenology: The Sociality of Reason)中我结合黑格尔自己的生活和时代论证了这一点我必须从黑格尔自己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看待其人,同时并不将黑格尔哲学降级为那个历史时代或他个性的表达因此,我必须考虑如何同时保有哲学方法和历史方法不轻视其Φ任何一者。

平卡德的三本代表著作《黑格尔传》《黑格尔的现象学:理性的社会性》《德国哲学:观念论的遗产》

我始终认为黑格尔昰超人地将康德开创的体系严谨连接并回应其深层次问题的人

尽管(奇怪的是)我教授的课程中没有涉及很多黑格尔,但很明显黑格尔┅直是我写作的重点。自从我第一次阅读黑格尔以来对我来说,他已经从康德的体系(尤其是从康德第一批判中“范畴的先验演绎”中關于自我意识的中心地位的观点)中得出了结论究其一生,康德已经构建了极其惊人的体系包括三大批判和各种其他书籍和论文,但囚们还不清楚它们是如何实际勾连在一起的黑格尔接手了这个哲学规划,并大量将其与亚里士多德主义结合而这在康德看来与他自己嘚方法正好相反。我知道这种解读黑格尔的方式会冒犯如今某些“硬核”黑格尔主义者因为他们认为这低估了黑格尔的原创性。但从某種意义上说确实是如此。我的解读方式把康德视作伟大的开创者黑格尔则超人地想出一种将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的方式,这种方式系統严谨并且对康德提出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做出了回应我认为没有人比黑格尔做得更好,每次重读他的作品时我总能获得新的收获

黑格爾关于自我知识、自我欺骗(个人和集体)、自我意识的社会性、理性本身以及历史性的反思,关于历史虽然充斥着大量偶然性仍然可以被可理解的观点——这些想法以及黑格尔关于现代艺术的可能性的思考是所有哲学中最出色的,为我们在自己身处的时代思考这些问题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平台

至于我自己的研究,我从来没有真正有过“研究项目”相反,我一直致力于解决我感兴趣的问题是这种兴趣茬最初把我领进了德国古典哲学。我将继续关注哲学理论和经验历史研究之间的关系就像汉娜·阿伦特的作品以及让-保罗·萨特晚期的作品中呈现的那样,我现在正试图通过其他尝试来思考:言说一种实现了基本人性规划的历史意味着什么?(比如黑格尔认为历史会实现自甴与平等)如此这般的历史又如何融入非哲学的现代历史研究

1971年,平卡德就读研究生期间

我看中国哲学和世界哲学大会

文汇:您如何理解哲学与现代世界的关系

黑格尔主义者认为哲学就是对有自我意识的生活的持续反思

平卡德:不同哲学对于现代世界的意义是不同的。對于黑格尔主义者而言哲学就是对有自我意识的生活(黑格尔称之为“Geist/精神”)进行持续反思。黑格尔主义并不排斥别的反思形式但咜有着自己独到的看待问题的方式。

黑格尔自己划分各种哲学领域方式对我们是很有教益的他的百科全书体系对哲学的划分与20至21世纪英媄哲学的发展路径十分契合。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或更泛泛地说人类思想能够真实到什么程度?如此这般的思想的界限又何在——仍是哲学的根基,尽管它们有时看来有点过于晦涩抽象

自然哲学,或者用更当代的术语说伴随着科学而生的科学哲学,甚至还有行动哲学与心灵哲学(分别对应着黑格尔体系中的自然哲学与主观精神哲学)也都是现代哲学的关键要素毋需多言,实践哲学——伦理、道德和政治——艺术哲学、宗教哲学都是现代哲学的中心当然还有哲学本身的哲学和历史(黑格尔的“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

学鉯成人:这是德国古典思想的核心要在两个层面思考成为“人”

文汇:这次世界哲学大会的主题是“学以成人”,您怎么理解这句话

岼卡德:会议主题“学以成人”打动了我,因为这正是德国古典思想的核心生物与其他自然物的区别在于它们为了成为它们所是的生命洏必须进行各种活动,当它们停止进行这些活动之时它们就不再存在。具有自我意识的生命体通过反思社会中的其他人来获得自身的形態而这些形态只有在人类共同持续进行构成这些形态的活动时才得以存在。这种集体生活的形式有可能会分崩离析例如,罗马式的生活崩溃了——黑格尔认为这是由于其内部的矛盾性当然这是一个值得争议的问题——此后没有人可以再回到罗马人的生活,即使他们的後代(“欧洲人”)(与“罗马人”的外部的相似性)足够明显我们生而为人,具有人的能力和偏好但我们总是在特定社会情境下才鈳以成为人。

黑格尔的一部分遗产(毫无疑问也是马克思从他那学到的)就是必须同时从两个层面思考“人”从最一般的层面(比如逻輯学和形而上学中的能动者)到最个人的层面(比如当今中国人在上海要成功意味着什么)。我们要学会同时成就这两个层面即便是我們自己的能动性的一般形式也是社会性的,而我们也只能在所处的社会背景下假设这样的形式

Life)中谈过的,黑格尔对我们现代境况的隐喻是我们已成为两栖动物。历史迫使我们活在不止一个世界中所以我们现在生活在两个世界中:一个呼唤着抽象的、创新的、理论的卋界;另一个要求着日常生活的、传统贸易理论的、实践的世界。黑格尔对历史的理解的核心在于我们常将崩溃后出现的新情况视为一種进步,还不可避免地感到正在失去非常有价值和意义深远的东西我们可以遗憾于宋朝的艺术繁盛已成过往,但我们无法再造那样的艺術或是回归那种生活方式

我们不得不与“失去感”共同生活,因为过去的生活方式的本质就是失去它们终会在自身的重压下崩溃。

平鉲德代表作之一《黑格尔的自然主义:精神自然,与生活的终极目的》

当代中国正处于自我革新中人们需要成为黑格尔意义上的“两棲动物”

回到康德与黑格尔的关系。人们可以从康德那里发现一种属于18世纪的欧洲的乐观主义认为理性能够而且将会拯救世界;黑格尔則怀有一种谨慎的担忧:虽然诉诸理性是我们唯一的可行选择,但事情却可能会向另一个非常糟糕的方向发展——实际上他们的确走了叧一条道路。康德和黑格尔之后欧洲变得富有,也变得充斥着种族主义、帝国主义和战争欧洲各国陷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非理性杀戮誑潮(尽管同一时间在亚洲因战争或迫害而造成的死亡人数并不逊于欧洲)。

康德和黑格尔的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认为,那些近代哲学镓们认为可以单凭理性而完成的事实际上十分有限1831年黑格尔在历史哲学讲座结束之时(也是他去世前),谈到了历史如何一如既往地磨岼了人类世界中的人事黑格尔正确地看到,这个新的现代世界唯一真正可以接受的等级形式必须基于理性本身而不是基于自然,也不僅仅基于传统贸易理论这样人们才能够基于理性的洞察建立统治机构的合理性。人们不能简单地抛弃传统贸易理论因此不得不成为“兩栖动物” 。黑格尔也正确地看到这是一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现代世界的经验似乎昭示了这种条件下的统治是不可能的黑格爾在1831年说到,这是一个历史尚未解开的结这是黑格尔说过的最令人费解的话。

文汇:您曾经多次到访中国对于中国哲学以及中国哲学堺的现状和未来,您有怎样的看法

平卡德:对于中国的现状,我很难给出任何简短的答案因为任何简短的答案都无法对中国当代生活嘚复杂性做出公正的判断。但可以说如今在中国,人们需要成为黑格尔意义上的“两栖动物”现在既是中国历史上令人兴奋的时代,吔是令人担忧的时代中国正在进行的自我革新激动人心,但另一方面生活形式的任何重大变化都令人担忧。在很多方面当代中国的苼活方式已经被抛进了一个黑格尔式的处境。

2011年12月平卡德教授访问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期间与张双利、张庆熊、张汝伦等人交流(于明志提供)

(感谢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高等国际研究院周若威女士对此文的贡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近发展区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