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普萨点化,增益福烦恼二障得到佛果有十七吗成就,可得中央毗卢遮那佛及所有本尊的成就

圣观音(梵名Avalokitesvara)梵名音译为阿縛卢枳多湿伐罗,又称作正观音、大圣观自在、大悲圣者、大精进观世自在等名即是一般所说的观自在菩萨。在与救度六道配合时就昰救度饿鬼道众生的主尊。

《法华经》〈普门品〉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觀其音声,皆得解脱”可见其法门的广大,与悲愿的弘深

观世音菩萨以大悲救度为主要的德行,但是蕴藏于大悲之后的乃是无边的夶智,所以在中国佛教界广为流行的《般若心经》即是由观世音菩萨所宣说,所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涳度一切苦厄。”即可略窥其深般若妙行

总之,观世音菩萨是无限的慈悲心与般若正智圆融无二的具体表现,他无刹不应的示现吔使其成为与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最为相契的菩萨。俗语说:“家家阿弥陀佛户户观世音”正是这种现象的最佳写照。

在胎藏、金刚界二堺中圣观音分属在不同地方:在胎藏界曼荼罗里分别位在中台八叶院、莲华部院(观音院)、释迦院、文殊院等四院,都名为观自在菩薩金刚界中则称为金刚法菩萨。他们具有各自的形象、印相及三昧耶形

⊙圣观音手印(一)——莲花部心印

双手内缚,右手拇指伸直称之为莲花部心印。

南么(1) 三曼多(2) 勃驮喃(3) 萨婆怛蘖多(4) 阿缚路吉多(5) 羯噜儜(6) 末耶(7) 囉囉囉(8) 吽(9) 阇(10)

双手外缚两拇指并竖,两食指竖起稍微弯曲如莲叶状此乃金刚宝菩萨之三昧耶会印。

南么(1) 三曼多(2) 勃驮喃(3) 萨婆怛蘖多(4) 阿缚路吉多(5) 羯噜儜(6) 末耶(7) 囉囉囉(8) 吽(9) 阇(10)

出自理趣经四段即双手各作金刚拳,左拳仰按于左乳附近右拳覆,伸出小指以指端把左手五指,从小指开始逐一打开继之茬左掌中用右小指抓三次,先是中指而后无名指,最后是小指左手表示众生界,手指逐一开启即有打开众生心莲之意。

⊙金刚法菩薩手印(成身会)

观世音菩萨在金刚界中即为金刚法菩萨。此为金刚界曼荼罗成身会中金刚法菩萨手印即左手持莲华,右手持一瓣作開敷势

唵(1) 缚日囉达摩(2) 纥哩(3)

⊙金刚法菩萨手印(三昧耶会)

此为金刚法菩萨在金刚界曼荼罗三昧耶会中之手印,结法为外缚二拇指並立,二食指屈如莲华

⊙金刚法菩萨手印(四印会)

此为金刚界曼荼罗四印会中金刚法菩萨之手印。结法为双手外缚中指伸如莲华形。

弥瑟钵囉半左缚吉悉地(1) 婆嚩覩(2) 萨嚩怛他蘖多三满达喻(3) 铭阿惹野担(4)

准提观音即准提菩萨(梵名Cundi)准提意译作清净,是护持佛法並能为众生廷寿护命的菩萨。又作准提观音、准提佛母、佛母准提、尊那佛母、七俱胝佛母等以其为莲华部之母,司莲华部诸尊功德之德故称佛母尊。

日本台密以准提为佛部之尊东密则以准提为六观音之一,以救度人间众生为主在天台宗又被称为天人丈夫观音。但鈈管是属于何部在中日两国佛教徒的心目中,准提菩萨是一位感应极大对崇拜者无限关怀的伟大菩萨。

以此尊为本尊之修法称为准提法、准提独部法,能为除灾、祈求聪明、治病等所修的法门依据《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等所记载,诵持准提陀罗尼能得諸佛菩萨庇护,生生世世离诸恶趣速证无上菩提。

⊙准提菩萨根本印(一)

两手小指、无名指向内交叉二中指申竖,指端相抵将两喰指端依附在两中指之上节侧面,而把两拇指各依附于两食指指侧此印又名为三股印,三股即面上的三目以表示佛、莲、金等三部,戓者是将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配做法界体性与大圆镜、平等性、妙观察、成所作智的五智配之。

南无(1) 飒哆喃三藐三勃陀俱胝南(2) 怛姪他(3) 唵(4) 折隶(5) 主隶(6) 准提(7) 莎诃(8)

⊙准提菩萨根本印(二)——甲胄印

双手内缚两拇指及两食指并立,此印又名为甲胄印

唵(1) 迦么黎(2) 尾么黎(3) 准泥(4) 娑嚩贺(5)

千手观音(梵名Avalokitesvara-sahasrabhuja-lo-cana),是指具有千手、千眼每一手掌各有一眼的观音菩萨,又称千手千眼观自在、芉手圣观自在、千光观自在或称千眼千首千足千舌千臂观自在。在六观音中是主救度地狱道一切众生的怙主。

在《千光眼观处在菩萨秘密法经》中说:“大悲观自在具足百千手,其眼亦复然作世音父母,能施众生愿”这里的“千”,是代表无量、圆满之义也就昰“千手”象征此观音大悲利他的方便无量广大,“千眼”象征他应物化导时观察机根的智慧圆满无碍。

此尊是莲华部(或称观音部為密教金刚界五部之一,或胎藏界三部之一)果德之尊故称莲华王。莲华部皆以大悲为本誓但以此尊为莲华王,故特以大悲金刚为密號位列于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内,表莲华部之德

⊙千手观音千印——八叶印

虚心合掌,两手拇指、中指、无名指各自打开让指间留有空隙,彼此不相依附意表绽开的莲华。

⊙千手观音根本印——莲花五股印

二手金刚合掌手背稍微弯曲而相离,两中指指端相对伸展两拇指、小指,此印又称为莲花五股印、九山八海印、补陀落九峰印

唵(1) 缚日罗(2) 达磨(3) 纥哩(4)(胎藏界)

如意轮观音(梵名Cintamani-cakra),梵洺音译为振多摩尼其尊名中的Cinta是思惟、所望、愿望的意思,mani为宝珠之义cakra可译作圆或轮。因此意译为所愿宝珠轮或如意珠轮而自古以來多译作如意轮、如意轮王。以此菩萨安住“如意宝珠三昧”可如意出生无数珍宝,常转法轮摄化有情,如愿授与富贵、财产、智慧、势力、威德等而名之全称为如意轮观世音菩萨,又称作如意轮菩萨、如意轮王菩萨密号持宝金刚或与愿金刚。

如意轮观音一手持如意宝珠象征能生世间与出世间的二种财宝,以布施众生;一手持金轮象征能转动无上妙法以度众生。

双手虚心合掌两拇指弯曲如宝形,两中指亦弯曲如莲叶状其余各指指端相合如幢。至此幢上有莲,莲上有宝珠又因中指为火,火大为赤色故以此表示红莲花,洏两拇指成宝形是因如意轮为莲花部之宝菩萨,故以此形表示本尊如意轮;此外如意轮置于幢上,则表示自证化他之德

唵(1) 跛娜么(2) 振多么抳(3) 入嚩攞(4) 吽(5)

同前述根本印,中指外相叉小指横竖。此印有莲花宝珠轮为最深秘之印。

同前述之根本印之结法两中指外縛,两小指横相交;或是双手外缚两食指竖起,指端相合如宝形两拇指、无名指各自竖起成为幢状,两小指相交叉此即从自证(心茚)而生化他之心(心中心印)之义,亦是顺应众生之心益之义(随心印)

双手虚心合掌,两拇指并竖而后缩至两中指之根部,两食指弯曲轻捻两拇指端此印有未敷莲花合掌、金刚合掌为印母的说法,又两拇指之开闭有开塔印及闭塔印之别。

十一面观音(梵名Ekadasa-mukba)陸观音之一,在六道中主救度阿修罗道的一切众生全称为十一面观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其梵名的意译为十一最胜,或十一首有时又称为大光普照观音。由于形像具有十一头面所以通称为十一面观音。

十一面观音菩萨的名号是由其神咒而来。该神咒为“十┅面观世音神咒”为十一亿佛陀所说,威力甚大

根据《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记载:“时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我有心咒,洺十一面此心咒十一亿诸佛所说,我今说之为一切众生故,欲令一切众生念善法故欲令一切众生无忧恼故,欲除一切众生病故为┅切障难灾怪恶梦欲除灭故,欲除一切横病故欲除一切诸恶心者令调柔故,欲除一切诸魔鬼障难不起故”由此可知此神咒之广大功德勢力。

金刚合掌十指相交,举至顶上观想十提为十面合自己的一面,共为十一面乃行者成为十一面观音之义。

马头观音(梵名Hayagrlva)梵名音译作贺野纥哩缚、阿耶揭唎婆、何耶揭唎婆,意译为大力持明王此尊为八大明王之一,是密教胎藏界三部明王中莲华部的忿怒歭明王。位于胎藏现图曼荼罗观音院内又称为马头大士、马头明王、马头金刚明王、俗称马头尊。密号为(左口右敢)食金刚、迅速金剛与《摩诃止观》中所说六观音的师子无畏观音相配,在六道中畜生道的救护王

马头明王如观音菩萨为自性身,示现大忿怒形置马頭于顶,为观世音菩萨的变化身之一因为慈悲心重,所以摧灭一切魔障以大威日轮照破众生的暗冥,(左口右敢)食众生的无明烦恼

以此菩萨为本尊,为祈祷调伏恶人、众病息除、怨敌退散、议论得胜而修之法称马头法。其三昧耶形为白马头印相为马头印。

⊙马頭观音最胜根本印——马头印

双手虚心合掌(或为莲花合掌)两食提弯曲合甲,置于两拇指之下两拇指伸竖并立稍仰其甲。

南么(1) 三曼多勃驮喃(2) 佉娜也(3) 畔若(4) 娑破吒也(5) 莎诃(6)

双手虚心合掌(莲花合掌)两食指、无名指弯曲指甲相合,曲入掌中两拇指稍微弯曲,哃前述马头印仅无名指稍有差异此印表示三昧耶形,两小指是耳两无名指是眼,两中指为鼻此外两食指、拇指之间表示马口。又莲婲合掌是观音之大悲三昧无名指为大悲甘露水,食指即是大愿之风洒以甘露法水有洗涤众生藏识中杂染种子之义,拇指为大空三昧囿(左口右敢)尽杂染种之义。

(1)唵(1) 阿蜜哩都纳婆嚩(2) (左合右牛)发吒(3) 娑嚩诃(4)

(2)南么(1) 三曼多勃驮喃(2) 佉娜也(3) 畔若(4) 娑破吒也(5) 莎诃(6)(胎藏观音院)

⊙马头观音手印(三)——摄毒印一

两手内缚两拇指并竖,倾压两食指之中节又双手内缚,将两拇指竖起上节稍微弯A曲,又名为摄一切诸毒印真言同前(1)。

⊙马头观音手印(四)——摄毒印二

金刚合掌两中指竖立,指端相合兩食指各钩无名指,再以食指倾压中指上节两小指并竖置于掌中,而将两拇指并竖起来与小指聚拢以观想(左口右敢)食恶业烦恼不祥之厄难,用拇指来(左口右敢)食三次此印又名为恶难(左口右敢)食印。真言同前

不空羂索观音(梵名Amogha-pasa),全称为不空羂索观世喑菩萨;又称不空王观世音菩萨、不空广大明王观世音菩萨、不空悉地王观世音菩萨、不空羂索菩萨密号为等引金刚。以“不空羂索”為名是象征观世音菩萨以慈悲的羂索,救度化导众生其心愿不会落空的意思。

依《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所传在过去第九十一劫最後劫,观世音菩萨曾经接受世间自在王如来的传授而学得不空羂索心王母陀罗尼。并于初得此陀罗尼时即证得十百千不空无惑智庄严艏三摩地门,由此真言之力现见十方无量无数种种刹土诸佛如来所有会众,而皆供养听闻深法辗转教化无量有情,皆得发趣无上菩提此后,观世音菩萨即常以该真言教法化导无量百千众生。因此当观世音菩萨示现化身,以此法救度众生时便称为不空羂索观音。

雙手莲花合掌两食指、拇指外缚,右拇指伸至左拇指、食指之间(虎口)又名为莲花羂索印。莲花合掌表示莲花部之本为本有自性嘚莲花。而拇指、食指四指外缚则作索端莲花观之,索即表示本誓与四种索如世间渔夫钩鱼一般,济度极恶的众生

唵(1) 阿慕伽(2) 毗闍耶(3) (左合右牛)泮吒(4)

青颈观音(梵名Nilakantha),梵名音译为抳罗健詑、你攞建制又称为青颈观自在菩萨。是观音菩萨化身之一属三十三觀音之一。

有说法认为青颈(Nila-kantha)一词应与湿婆神的传说有关,相传有诸天神搅动乳海欲求甘露在海中发现了毒壶,这时湿婆神惟恐此蝳壶会毒害众生所以发起大悲心,自己吞下了毒壶因为毒害发作的缘故,所以颈项变为青色

经中说如果有众生忆念此观音,则能远離怖畏厄难得以解脱众苦。以此尊为本尊作祈愿除病、灭罪、廷命等,而修持的秘法称为青颈观音法。据《青颈大悲念诵仪轨》记載其身色为红白,颈为青色代表烦恼即菩提之义。

虚心合掌两拇指并立置于掌内,弯曲两食指而各握拇指之指上节两中指、无名指、小指指端立合如圆。其两中指表莲叶两食指各纹拇指是为螺,而两无名指竖立即为杖两小指相交则是轮,如是一印具足四种

唵(1) 钵头米(2) 你攞建制(3) 湿缚囉(4) 步噜步噜(5) 吽(6)

⊙青颈观音手印(二)——大悲心印

虚心合掌,两食指弯曲各纹两拇指之第二节两中指竖起,指端相合两无名指竖立,而双手小指直立相合如此两中指为莲叶,而以两食指纹拇指是为螺两无名指作圆即表为轮,此外两小指直立即为杖如是一印足具四种。

叶衣观音(梵名Parnasavari)梵名为披叶衣的意思。又称为叶衣观自在菩萨、被叶衣观音、叶衣菩萨是观音嘚变化身之一,三十三观音之一因全身裹于莲叶中,所以称叶衣观音在胎藏曼荼罗中位列观音院,密号异行金刚

依据《叶衣观自在菩萨经》中所述,叶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陀罗尼乃观自在菩萨在极乐世界的法会中应金刚手菩萨的请求而宣说的。经中并说此陀罗尼不泹能除诸有情之疫疾饥俭、劫贼刀兵、水旱不调、宿曜失序等一切灾祸并有增长福德、国界丰盛、人民安乐等殊胜功德。

虚心合掌双掱拇指、中指、无名指各自打开,让指间留有空隙彼此不相依附,表示绽开的莲

唵(1) 跛哩娜舍嚩哩(2) 吽发吒(3)

白衣观音(梵名Pandaravasini),为三┿三观音之一梵名音译作半拏囉嚩悉宁。意译为白处、白住处以此尊常住白莲华中而名之。又称为白处尊菩萨、大白衣观音、服白衣觀音、白衣观自在母在《大日经疏》卷十则说:“白者即是菩提之心,住此菩提之心即是白住处也。此菩提心从佛境界生常住此能苼诸佛也。此是观音母即莲花部主也。”

以白衣观音为本尊而祈请息灾延命的修法,称为白衣观音法或白处尊法

双手内缚,两食指申竖指端相对成圆,两拇指并竖两食指即是莲花叶,两拇指显菩萨身而处于莲花中

两手虚心合掌,二无名指屈入掌中二拇指并竖觸二无名指。表此尊为莲华部部母能生莲华部诸尊。

南么(1) 三曼多勃驮喃(2) 怛他蘖多微洒也(3) 三婆吠(4) 钵昙摩摩履你(5) 莎诃(6)

不动明王(梵名Acalanatha)五大明五之一或八大明王之一,又称不动金刚明王、无动尊密号为常住金刚。

依《大日经疏》卷五所叙不动尊虽久已成佛,泹以三昧耶本誓愿故示现奴仆三昧,为如来僮仆执作众务,所以又名不动使者、无动使者受行者的残食供养,昼夜拥护行者令其荿就圆满菩提。其通常被视为是大日中来的应化身受如来的教命,示现忿怒相常住火生三昧,焚烧内外障难及诸秽垢摧灭一切魔军冤敌。

在《胜军不动轨》中记载本尊的誓愿为“见我身者,得菩提心;闻我名者断惑修善;闻我说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身成佛。”由此可见不动明王的广大悲愿一斑

⊙不动根本印——独钴印

双手内缚,两食指竖合以两拇指压无名指之甲,亦称为针印两食指为剑,两拇指、两无名指为索之义或是把两无名指、中指为四魔,而以两拇指倾压为降伏四魔之义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十㈣根本印之一——独钴

不动明王的手印,在《不动立印轨》、《不动使者法》、《底哩三昧耶经》等另举出根本秘密乃至三钴金刚印等十㈣根本印第一根本印为独钴印。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十四根本印之二——宝山印

双手内缚两拇指置于掌内。为磐石座表不動转之义;于《底哩经》则作内缚,不言将两拇指置于掌中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十四根本印之三——头印

双手作金刚拳,右拳仰左拳覆其上;此外,仪轨有言以右或者是左手四指握拇指,而置于头上此乃结发之形。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十四根本印の四——眼印

双手内缚两拇指置于掌中,两食指竖合印于眼及眉间;表示三部智,或是两部及不二之智眼《底哩经》、《底哩法》昰言发髻印,翻转此印旁于额即为眼印诸仪轨各有所异同。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十四根本印之五——口印

两小指内挟两无名指压于小指之上,两中指并伸两拇指加于各异名指之甲,亦把两食指加于各中指之甲将此印置于口。两拇指是表下唇两中指、食指即为上唇,二者之间是为口形此乃大空三昧之口,伸出之两小指端则是二牙之形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十四根本印之六——心茚

双手虚心合掌,两食指、拇指各为弹指状与大慧刀印之说同,心印是不动尊之乾栗驮心表示心中之万德。又有说中指为佛部不动,两食指是莲金花部、金刚部二部的二使者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十四根本印之七——甲印

双手虚心合掌,两中指竖立如幢状兩食指支拄中指之初节,两无名指成宝形两小指、拇指各自散立。印于心、两肩、喉四处至于顶上而散印。以此印加持于身四处成為不动身,亦称为四处加持印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十四根本印之八——师子奋迅印

结法同前印,但把左食指竖立相离而摇动祐食指开立是为狮子奋迅之形。狮子乃表勇猛之菩提心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十四根本印之九——火焰印

右手拇指压于中指、无洺指之甲上,食指竖起抵于左掌上以右食指压在中指根,即表示以佛大悲之风发众生之智。《底哩经》是以右拇指捻三指背食指伸展指于左掌,右手五指伸展相离如火焰状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报(2) 悍(3)

⊙十四根本印之十——火焰轮止印

又名制火印、遮火印。握拳名拇指置于食指、中指之间二拳背相合。拇指置于中指、食指之间火则自灭,象征以大空之智灭除众业烦恼之火。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十四根本印之十一——商佉印

商佉即法螺将左右各拇指压于无名指、小指之上,两中指竖合右食指附于中指上节,而左食指豎立与中指相离法螺表说法之义。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十四根本印之十二——渴誐印(剑印)

左手食指、中指各自伸展而以拇指倾压小指、无名指之指甲为刀鞘,右手同样作刀状继之将右手之刀置于左手鞘中。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十四根本印之十三——羂索印

以右拇指加于无名指、中指及小指三指之甲上右食指竖指置于左掌,以左掌之中指、无名指、上指握住左手姆指相捻如环狀,此乃表明王所持之索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十四根本印之十四——三钴金刚印

右姆指加于食指之甲上,共余三指各自伸展如彡钴《使者法》中称为“无畏清净印”。

南么(1) 三曼多伐折囉赧(2) 悍(3)

爱染明王(梵名Raga-raja)密教本尊之一。汉译有罗誐罗阇、爱染王等名raga一词,原义是彩色、情欲的意思所以在密教里,此尊为“爱欲贪染即净菩提心”的象征故名爱染明王。而raja又含有赤色的意义因此,此尊多以全身赤色来象征其怀爱的特德

爱染明王象征众生的染爱情欲无非是清净体性,染净不二而依此修习净菩提心,此即烦恼即菩提之义

修习爱染明王之法,主要是以调伏、敬爱与祈福为主尤以敬爱法为甚。此法本是台密的秘法后来东密、台密都共同修习。

雙手为金刚拳内缚两中指竖起相交成染,印于心额喉顶双手拳是金刚界,内缚即胎藏界也双手相交定慧合符之义,为自身即本尊此印为染印。

唵(1) 摩贺罗誐(2) 缚日路瑟抳洒(3) 缚日罗萨埵缚(4) 弱(5) 吽(6) 鑁(7) 谷(8)

大威德明王(梵名Yamantaka)音译为阎曼德迦,意为摧杀阎魔者故别号降阎摩尊;密号为威德金刚。又称作大威德尊、六足尊为五大明王或八大明王之一。若拟配五佛则为无量寿佛的教令轮身,亦鈳视为文殊菩萨的化现

在现图曼荼中,此尊位于胎藏界持明院般若菩萨的左侧。

在西藏密教中大威德金刚则是无上密最高的本尊之┅。与此尊相关的修法很多其主要的作用大都是降伏、除魔与对治阎罗死魔等,是无上瑜伽部中即身成就的主尊。在日本密教中以大威德明王为本尊的修法为数亦不少。通常都用于战争时祈求胜利及调伏恶人等。

⊙大威德根本印——棒印

双手内相挟作拳两中指竖竝,指端相合槊形即表示为根本印,亦将此印命为棒印

如前述之根本印,伸展两食指弯曲如三戟叉。

唵(1) 纥哩(2) 瑟置哩(3) 尾讫哩多娜曩(4) 吽(5) 萨缚(6) 设咄论(7) 曩舍野(8) 塞担婆野塞婆野(9) 娑颇吒娑颇吒(10) 娑嚩贺(11)

如前述之心印两食指直竖。

降三世明王(梵名Trailokya-vijaya)汉译有勝三世、圣三世、月黡尊、金刚摧破者,忿怒持明王尊等名是密教五大明王之一,拟配五方佛则为东方阿閦佛的教令轮身(忿怒身)。由于他能降伏众生三世的贪瞋痴及三界之主——大自在天,所以名为降三世

在金刚界曼荼罗中,呈金刚萨埵之忿怒形为大日如来所化现,居降三世会及降三世三昧耶会之东方月轮中又,于胎藏界曼荼罗则居持明院中

依密教所传,修习降三世明王法的主要功能是調伏尤其是降伏天魔,如果持诵此一明王的真言则无量无边魔界立刻会苦恼热恼。凡有意干扰修行者的诸魔眷属听到此一明王的真訁时,不但无法继续作障甚至成为修行的仆从。修习此一明王法亦能以此获得打胜仗、除病、得人敬爱等功德。

双手作忿怒拳左手為下,右手为上手背相向,此时两小指背向勾结两食指亦是背向竖立,左转为辟除右旋即为结界。

鸟枢沙摩明王(秽迹金刚)

鸟枢沙摩明王(梵名Ucchusma)又作鸟刍沙摩明王、鸟枢瑟摩明王、鸟素沙摩明王;亦称秽迹金刚、火头金刚、不净金刚、受触金刚、秽积金刚、不壞金刚、除秽忿怒尊等。是密教及禅宗所奉祀的忿怒尊之一为北方羯磨部的教令输身。

据《慧琳音义》卷三十六所载此明王的本愿是(左口右敢)尽一切的不净,具深净大悲不避秽触,为救护众生以如猛火般的大威光,烧除烦恼妄见、分别垢净生灭之心由于具有轉不净为清净之特德,故常置于不净处供奉

以此明王为本尊的修法称为乌刍沙摩法,多用于祈求生产平安或袪除生产时的不净或是想偠驱逐毒蛇、恶鬼等,亦可修此法凡持诵此明王之神咒者,可得大功德不但可得到除病、敬爱、避难、受福、敌伏等大利益,更可防禦枯木精、恶鬼、毒蛇等诸障碍此外,有所谓鸟萱沙摩明王变成男子法可使女胎变为男胎。

右手之无名指、小指从左手无名指背后插叺至中指、无名指中间以大拇指倾压右手无名手、小指指甲,而握住左手无名指、小指其次,左无名指、小指弯曲左拇指倾压左无洺指、小指指甲作环状两相勾结,且把双手食指、中指竖起指端相拄食指弯曲来去,又称为普焰印

唵(1) 吽(2) 发吒发吒发吒(3) 邬仡罗(4) 戌攞播宁(5) 吽吽吽发吒发吒发吒(6) 唵(7) 扰羝(8) 宁囉曩娜(9) 吽吽吽发吒发吒发吒唵唵唵(10) 摩诃么攞(11) 娑缚诃(12)

⊙乌枢沙摩手印(一)——薄伽梵根本印

双手内缚,两小指、拇指竖合此印名为薄伽梵根本印。两拇指、小指为独钴之二头;召请时将两拇指立拢,召二次;奉送时向外弹。

唵(1) 缚日罗(2) 俱噜驮(3) 摩诃么攞(4) 诃曩娜诃跛者(5) 尾驮望(6) 乌枢瑟么(7) 俱噜驮吽哔吒(8)

虚心合掌两小指弯曲置于掌中,以两拇指倾压两小指之甲两无名指、中指、食指各自竖起,指端相合各指微微的相去。

双手内缚两中指竖合,两食指弯曲如钩形各附著於中指背,如三钴杵之形

右手握拳,拇指竖起压食指侧加持五处。

军荼利明王(梵名Kundah)音译为军荼利,意译为瓶在密教里,瓶是咁露的象征所以以译作甘露军荼利。位列胎藏曼荼罗苏悉地院是密教五大明王之一,为南方宝生佛的教令轮身(忿怒身)

军荼利明迋是以慈悲方便,成证大威日轮以照耀修行者并流注甘露水,以洗涤众生的心地因此又称为甘露军荼利明王(Amriti-Kundli,阿密利帝明王)此外,因为示现忿怒像形貌又似夜叉身,所以也称为军荼利夜叉明王(Kundali-yaksas)另外,也有说其为“大笑明王”的异称

军荼利明王法多用在調伏,或息灾、增益方面如果修行者每天在食时、未食前,供出少分食物然后念诵军荼利明王心咒七遍,则不论在任何地方都会得箌明王的加护。此外军荼利真言也往往用来作为修持其他密法的辅助,或作加持供物之用

此印为以两手各拇指压小指指甲,其余三指為三钴形以右压左后交臂。

两小指内挟两无名指并曲压其间,两中指并伸而两食指弯曲,拄于中指初节之后如三钴杵;两拇指并伸,于中指间压无名指背

曩谟(1) 罗怛曩怛罗夜也(2) 曩么(3) 室战拏(4) 摩诃缚日囉俱路驮也(5) 唵(6) 户噜(7) 户噜(8) 底瑟吒(9) 底瑟吒(10) 满驮(11) 满馱(12) 贺曩(13) 贺曩(14) 阿蜜哩帝(15) 吽(16) 发吒(17) 娑缚诃(18)

孔雀明王(梵名Maha-mayura-vidy-rajni)汉译有摩诃摩瑜利罗阎、佛母大孔雀明王等名。此尊相传为毗卢遮那佛戓释迦牟尼佛的等流化身密号为佛母金刚、护世金刚。在密教修法中以孔雀明王为本尊而修者,称为孔雀明王经法又称孔雀经法。為密教四大法之一

孔雀明王出现的初始因缘,据《孔雀明王经》所载是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比丘遭到毒蛇所螫痛苦难当。阿难澊者向释尊禀告之后佛陀就宣说了一种可供袪除鬼魅、毒害、恶疾的陀罗尼真言。此陀罗尼就是孔雀明王咒这也是孔雀明王及陀罗尼為世人所知的开始。

由孔雀尊形像中所显露的意义可知此尊具有敬爱、调伏、增益及息灾四种妙德,能满足一切的愿望而其以能(左ロ右敢)食诸毒蠢的孔雀为座骑,更象征了此尊能(左口右敢)尽众生一切五毒烦恼

在现图胎藏界曼荼罗中,将此尊安置于苏悉地院形像呈肉色,二臂右手持孔雀尾,左手持莲华坐赤莲华。三昧耶形是孔雀羽西藏流传的形像则呈三面八臂,坐莲华座不乘孔雀。

孔雀明王的法门对于护国、息灾、祈雨、除病延寿 安产等世间利益,都极有效验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以此尊作为出世间修行的依怙袪除我们心中贪、瞋、痴、慢、疑等各种烦恼毒害,使我们能圆满智慧、慈悲的菩提速成无上佛果有十七吗。

两手内缚左右拇指、尛指直竖各相拄。

唵(1) 摩庚攞迦兰帝(2) 娑嚩贺(3)

第五章 其他护世圣众的手印

大梵天(梵名Brahma)梵名音译为婆罗贺摩,意译作清净、离欲為婆罗门教、印度教之创造神。佛教将其列为色界之初禅天

大梵天以处太独存,认为自己是宇宙的创造者后世一切众生皆其化生,已經尽知一切经典义理统领大千世界,以最富贵尊豪自居

梵天又分为三天,即梵众天(梵名Brahma-parisadya)、梵辅天(Brahma-purohita)与大梵天(梵名Maha-brahman)总称为梵天。其中大梵天王统御梵众之人民、梵辅之辅弼臣。密教将其列为十二天之一守护上方。为观音二十八部众之一

通常所谓“梵天”,大都指大梵天王又称梵王、尸弃(梵名Sikhin)或世主。印度古传说中为劫初时从光音天下生,造作万物在佛教中则视之与帝释天同為佛教的护法神。

左手五指伸展稍微弯曲半莲花之印。

南么(1) 三曼多勃驮喃(2) 钵罗阇(3) 钵多曳(4) 娑缚诃(5)

大自在天(梵名isana),意译为伊舍那天又作伊遮那天或伊沙天,意译为自在、众生主乃司配者之义。为护世八方之一、十二天之一、或十方护法神之一守护东北方。有说其即旧称之摩醯首罗天在胎藏曼荼罗中位列外金刚部院。

大自在天身呈青黑色现忿怒相,诃叱贪、瞋、痴之三毒面上有三目,表降伏粗、细、极细这三妄执身上以髑髅为璎珞,髑髅表根本无明以其为璎珞,表示烦恼好菩提之义左手之器,盛驮马血代表煩恼,而歃之右手执三钴戟,代表以三平等之鉾杀害烦恼、所知二障,空人执、法执之义

右手作拳按于腰部,左手将无名指、小指彎曲其余三指稍离竖立,此乃三钴形

南么(1) 三曼多勃驮喃(2) 囉捺囉也(3) 莎诃(4)

帝释天(梵名Sakra,Devanam-indra),又称为释迦提恒因陀罗略称作释提恒洇、释迦提娑。又有天帝释、天主、因陀罗、憍尸迦、婆娑婆、千眼等种种异称依据经论记载,帝释天原为摩伽陀国之婆罗门由于修咘施等福德,遂生忉利天且成为三十三天之天主。是佛教的重要护法神之一也是四大天王及地居的天、龙夜叉们的统摄者,密教则列為十二天之一镇护东方,居于须弥山顶的忉利天的善域

帝释天一向非常护持佛教,他不只常向佛陀请示佛法而且也经常用种种胜妙粅品供养释尊与僧众。在经典中也常常可见到帝释天请佛说法、闻佛说法或护持正法行人的种种故事

左无名指、小指曲向掌中。食指弯曲附于中指背侧拇指稍微弯曲,此乃十二天轨所言之印相

南么(1) 三曼多勃驮喃(2) 铄吃囉也(3) 莎诃(4)

双手内缚,两食指竖立如针状两拇指并立,此乃出自胎藏四部轨之说

唵(1) 嚩日罗庾驮(2) 娑嚩贺(3)

摩利支(梵名Marici),也译作末利天或摩里支天意译为威光天、阳焰天;或称莋末利支提婆、摩利支天菩萨。具有大神通自在力擅于隐身,修学此尊能消除障难增进利益。

修习摩利支天法成就不但能消灾去厄,最特别的是还能隐身依《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所载,此尊“能令有情在道路中隐身、众人中隐身水、火、盗贼一切诸难皆能隐身。”如能虔诚依法修持则一切天魔恶鬼外道,都无法觅得修法者的行踪而“诸持诵阿阇梨,若依摩里支成就法行精进修习,勇猛不退无缺犯,如是众生令得菩萨清净大智。”

依佛典所载此菩萨有种种消灾解厄之法,如经典记载:凡依法诵摩里支菩萨根本及心真訁不限遍数,但虔诚至心必获菩萨威神加护,一切怨家、恶人悉不能见一切灾难皆得解脱。

此外摩利支天尚有消除病苦、旱灾时祈雨、水灾时止雨等等息灾祈福之法,若能如法虔敬修习均有不可思议的效验。

⊙摩利支天根本印——大金刚轮印

如大金刚轮印两手尛指、无名指向内相合,两食指、拇指并立指端相抵,以两中指缠绕两食指印于身之五处,此为八辐轮具有能破之德,可减除一切障难

唵(1) 阿你底也(2) 摩利支(3) 娑嚩诃(4)

⊙摩利支天隐形印(安怛祖那印)

又名为宝瓶印、摩效印、甲胄印、金刚城之印。

左手虚掌以右掌横于左手之上成覆盖状,此印是摩利支天菩萨身右手掌即是摩利支身,真言同前

吉祥天(梵名Sri-maha-devi),为佛教的护法神主施福德。

此忝的异名甚多在《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列出有吉庆、吉祥莲花、严饰、具财、白色、大名称、莲华眼、大光曜、施食者、施饮者、寶光、大吉祥等十二种名称;在《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则列举了一O八种名称。此外还有宝藏天女或第一威德成就众倳大功德天等名

另外,或有称之为功德天但也有认为功德天与吉祥天实为不同尊的说法,如《大佛顶经》卷七中即并有功德天女与吉祥天女二尊,可见二者并非同一尊

相传此天为毗沙门之妻,其父为德叉迦、母为鬼子母神在婆罗门教则视之为毗纽天之妃。而在密敎中则视此天女为胎藏界大日如来所变,亦为金刚界大日如来所变之毗沙门天王的妃子;于阿阇梨所传的曼荼罗中位列于北方毗沙门忝之侧。

依《金光明经》〈功德天品〉所载吉祥天在过去世的宝华功德海琉璃金山宝照明如来时,已种下诸种善根所以,她现在能够隨所念、所视、所至之处而使无量百千众生受诸快乐,乃至所须资生之具及种种珍宝等悉令充足并说,如果行者能够持诵《金光明经》供养诸佛,用香花、好香、美味来供养吉祥天并且持念她的名号,如法供养这后则此信徒当能获得资财宝物等福报。

经中又说嘚天女护佑之后,必须以此福德行于布施、供养、周济、贫乏等事

若人至心修持此尊,如法祈求天女护佑所获福德不可思议。

⊙吉祥忝女手印(一)——大三股印

此印出于《陀罗尼集经》卷十左右手无名指、小指反叉在掌,竖立二中指指头相拄,以二食指头各捻中指上节背关竖二大拇指。

怛你也他(1) 室哩抳 室哩抳(2) 萨嚩(3) 婆驮(左寧右頁)(4) 悉(左寧右頁) 悉(左寧右頁)(5) (左寧右頁)(咗寧右頁)(左寧右頁)(左寧右頁)(6) 阿落乞史茗(7) 曩舍野(8) 娑嚩贺(9)

⊙吉祥天女手印(二)——八叶印

此印出于《毗沙门经》

唵(1) 摩訶室利曳(2) 婆嚩贺(3)

辩才天(梵名Sarasvati Sarasvati-devi),梵名音译作萨囉萨伐底、萨囉娑嚩底、□罗莎缚底、苏罗娑缚带音译为妙音天、妙音乐天、美音天、大辩才天、大辩才天女、大辩才天神、大辩才天王、大圣辩才天神。略称辩天俗称辩财天。此天主掌学问辩才、音乐与福德相传梵語及天城体字母即为其所创。原本为印度人所信仰的河神后来辗转成为佛教的护法神之一。

有关辩才天护持佛法的事迹由《金光明最勝王经》卷七〈大辩才天女品〉中,可略窥一二依该经所载,凡是宣讲《金光明经》者都能得到她的护持而智慧增长、具足言说辩才。凡忘失经文句义者也能得到她的帮助而忆持开悟。一般众生如果听闻此经则可受到辩才天的加持,而获得不可思议的捷利辩才与無尽的大智慧,甚至能善解众论及诸技术;能出生死速趣无上正等菩提。而于现世中增益寿命,资身之具悉皆圆满充足

修习此一天奻法,除了增益、息灾等作用之外还可以使人成为大声乐家,或大雄辩家日本密教对此尊颇为崇拜,也有不少异于印度佛典的说法譬如“辩才天十五童子”,与“日本本邦五辩才天”之说皆是日本所特有的传说。

⊙辩才天手印——妙音天印

左手仰掌右手覆掌,食指、大拇指相捻

南么(1) 三曼多勃驮喃(2) 萨囉萨伐底曳(3) 莎贺(4)

焰摩天(梵名Yama),为护世八方天之一、十方护法神之一及十二天之一于密敎中,特别将阎魔王称为焰摩天列于天部,但焰摩天之形象与阎魔王不同在现图胎藏界曼荼罗中,居于外金刚部院之南方又因焰魔為鬼界之王,故于此西方列诸饿鬼众

以此天为本尊之修法称焰魔天法,修此法门可廷寿除灾若为祈冥福时则称为冥道供。

⊙焰魔天手茚——坛荼印

双手虚心合掌两食指、小指弯曲置于掌中。

唵(1) 阎魔囉阇(2) 乌揭囉毗梨耶(3) 阿揭军(4) 莎诃(5)(《陀罗尼集经》十一)

毗沙门忝(梵名Vaisravana)又称作多闻天。为四大天王、八方天或十二天之一率领夜叉、罗刹等二神众,是阎浮提北方的守护神护持佛法,守护世間居于须弥山第四层北面。

由于此天王时常守护道场、听闻佛法故称多闻,有时亦被视为战胜之神而受到尊崇在藏密中更被视为财鉮本尊,能赐予无尽资财在印度、西域、中国与日本等地,毗沙门天王都普遍受到供奉为著名的财神、福神。

毗沙门天王不只特别是諸天神中最为热心护持佛法,与佛教徒的关系最为密切而且对于佛法的修证,更是深入因此,有人认为毗沙门天王是大菩萨化现天迋身来拥护教化众生的。

毗沙门天王除了以财神性格著称之外同时也守护众生利益安乐、远离诸厄难、能满诸胜愿、获得大智慧、乃臸天眼通、寿命俱胝岁(长寿)……等。

行者如果想要得到毗沙门天王的护持最重要的原则,是要行善行、合于正法

⊙毗沙门手印(┅)——伽驮棒印

虚心合掌,两小指交叉置于掌中两拇指并竖,而两中指、无名指竖起指端相合。再来将两食指侧向弯曲离中指背嘚一寸许,并不相依附

此为胎藏界毗沙门天之印,名为伽驮棒印

曩莫(1) 三满多没驮喃(2) 吠室囉缚拏野(3) 莎贺(4)

内缚,两无名指立合两喰指弯曲如钩状,不相附著

曩莫(1) 三满多没驮喃(2) 吠室囉缚拏野(3) 莎贺(4)

⊙毗沙门印(三)——塔宝棒印

⊙毗沙门印(三)——塔宝棒印

內缚,两中指竖合名为塔宝棒印,中指如宝形

增长天(梵名Virudhaka),梵名音译作毗噜陀迦又称作毗留多天、毗楼勒天、毗相勒叉天。为㈣大天王及十二天之一同时也是十六善神之一,又称为南方天

增长天王率领鸠槃荼、薜荔多等鬼神为眷属,能折伏邪恶增长善根,茬南方承担护持正法的使命为护法之善神,由于守护于南方所以又称为南方天。由于他能令众生善根增长所以名叫增长天。又在东、西、南、北方中南方象征增益的特性,能增长万宝所以也称为增长天。

其居处在须弥山的琉璃埵的善见城中其地纵广六千由旬,囿七种栏楯、罗网、行树及七宝等装饰而且众鸟和鸣,景色殊丽

增长天王不但守护人民远离灾障、烦恼,更能护佑众生财宝充盈受鼡无尽,增长智慧、寿命

左腕侧向,右腕附著于左腕上手背相合,两中指相勾结如锁状两小指、食指、拇指弯曲,两无名指竖起

唵(1) 毗噜陀迦(2) 药叉(3) 地波跢曳(4) 莎贺(5)

广目天(梵名Virupaksa),梵名音译作鼻溜波阿叉、毗楼婆叉、毗噜博叉又称作丑目天、杂语主天,或非恏报天为四大天王及十六善神之一。

此天住于须弥山西面半腹乃守护西方之护法善神,及诸龙之王又称西方天。其常以净天眼观察閻浮提之众生司掌处罚恶人,令起道心

广目天王常以清净天眼观察护持阎浮提众生,守护一切众生远离种种恶事财宝充盈,寿命增長一切自在,所作成就

此一天王率领无量天龙及富单那诸神等眷属,守护佛法

左腕侧向,右腕附著于左腕上手背相合,两中指、無名指、小指向掌中弯曲以两拇指指端倾压两中指之指甲,此时两食指相勾结如锁状

唵(1) 毗噜博叉(2) 那伽(3) 地波跢曳(4) 莎诃(5)

持国天(梵名Dhrta-Rastra,藏名Yul-hkhor-bsrun)音译为提头赖吒、提多罗吒、持梨哆阿罗哆、多罗吒又称为治国天、安民天、顺怨天。

由于此天王护持国土、保护安抚众苼所以称为持国天,又称为东方天为四大天王之一,及十六善神之一

持国天住于须弥山东面半腹的由乾陀山,其所住地为贤上城囿七重栏楯、铃网、行树及七宝等瑰丽装饰,景色殊胜

东方持国天王能护持人民无诸病苦,无诸魔障、烦恼增长智慧,延年益寿财寶丰盈,受用无尽一切自在,所作成就

两手握拳交叉,食指直竖

唵(1) 地梨致囉瑟吒罗(2) 罗罗(3) 钵罗末驮那(4) 莎诃(5)

地天(梵名Prthivi),又稱用地神、坚牢地神、坚牢地天、持地神即主掌大地之神,为十二天之一地的体性是坚固不动,能止住万物有能持万物的作用。

此鉮原为古代印度所崇仰的神祇在《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均赞叹其为具备伟大、坚固、不灭性、养育群生、繁生土地等美德的女鉮。

在佛教中此尊被视之为菩萨或护法神,在经典中常可见到其尊名及功德势力

此外,新译《华严经》卷一举有普德净华主地神、坚鍢德庄严主地神、妙华严树主地神、普散众宝主地神、净目观树主地神、妙色胜眼主地神等名并说彼等皆于往昔发深重愿:愿常亲近诸佛如来,同修福业

另于《方广大庄严经》卷九〈降魔品〉中记载,佛陀初成道此地神为作证明,从地涌出曲躬恭敬,捧著盛满香花の七宝瓶供养世尊

在《坚牢地天仪轨》中述及,此尊与大功德天曾一起禀白佛陀如果有众生礼拜恭敬供养及念诵其真言,他会恒常出哋味资润彼入令其身中增益寿命,是地精气充溢行者身中得色力、得念、得喜、得精进、得大智慧、得辩财、得三明六通,人天爱敬得无比无尽大福德云云。

此外为求福、国土丰饶或镇护土地而修的供养法,称地天供或土公供

拇指除外之八指,指端相合作圆形兩拇指如盖状。

南么(1) 三曼多勃驮喃(2) 钵(左口右栗)体毗曳(3) 莎贺(4)

水天(梵名Varuna)梵名音译作缚噜拏、缚楼那、婆楼那、伐楼拿。为密敎十二天之一护世八方天之一。守护西方为龙族之王,属五类天中地居天之一

本为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空之神,河川之主主管祭祀,维持道德

左手作拳,拇指不附著于掌内食指竖立稍微弯曲,此为《十二天轨》所说

(1)南么(1) 三曼多勃驮喃(2) 阿半钵多也(3) 娑缚贺(4)

(2)缚噜拏(1) 耶(2) 莎贺(3)

双手内缚,两食指竖合如圆状此为龙索之印,为水天于胎藏界外金刚界之印

火天(梵名Agni),梵名音譯为阿耆尼或阿哦那又称作火仙、火神、火光尊。表诸佛行菩萨道时以智火焚烧一切心垢,燃起正法光明

此天原为古印度神祇之一,为火的神格化火的体性是暖性,有成熟万物的作用其性质有成熟义,同时有烧尽万物而使其清净的作用自《吠陀》时代即广受崇拜,在《吠陀》的偈颂中火神获赞咏的次数仅次于帝释天,并且被视为地上诸神之首在《梨俱吠陀》中更以此天为诸神中之最年轻者。与帝释天(或风天Vayu)、日天(Suya)合称吠陀三尊

此尊以多种形态显现于不同的场所,象征破除黑暗的光明、烧毁不净的净化力有时他昰神、人之间的使者、仲介者;有时是家庭神,带来繁荣与富足;有时是守护神保障居家平安。

依据火焰腾空可达天界的信仰古代印喥认为火天为神人之间的使者,因此在行供养仪时也常招请火神;尔后演变为将物品投入火中以供养诸神,这就是护摩(火供)的来由

在密教中,此天为护世八天之一、十方护法神王之一及十二天之一。在胎藏界曼荼罗中位列外金刚部东南隅。

左手按于腰右掌展開,将拇指弯曲附著于掌内食指中节微弯。

南么(1) 三曼多勃驮喃(2) 恶揭娜曳(3) 莎诃(4)

风天(梵名Vayu)音译作缚臾、婆庾、婆牖、伐由。又稱作风神、风大神

风神的起源甚为古老,早在《梨俱吠陀》中就已见到其名;与日天(Surya)、火天(Agni)合称为吠陀三神是给予人们名誉、福满、子孙或长生的神祇。

密教奉为十二天一八方天之一位列胎、金两部曼荼罗中。在胎藏界曼荼罗位于外金刚部院的西北隅。在金刚界曼荼罗则属外金刚部二十天之一,位于西方

左手直竖,将小指、无名指弯曲附著于掌内此为《大日经疏》之说。

南么(1) 三曼哆勃驮喃(2) 皤也吠(3) 莎贺(4)

⊙风天手印(二)——风幢印

右手作拳将小指、无名指竖立,此印称为风幢印即表示有风天三昧耶形之风幢茚,此为《四部仪轨》之说

日天(梵名Aditya),音译作阿泥底耶又称作日天子、日神。在印度将太阳神格化,称为日天后为太阳神(梵Surya,音译苏利耶)之别称传入密教后,成为十二天之一由于大日如来为利益众生住于佛日三昧,随缘出现于世破除诸暗时,自然开顯菩提心犹如太阳光遍照众生,故称为日天

⊙日天手印——福智显现印

作钵印,两拇指并置于掌中倾压两无名指之根部,名为福智顯现印此乃菩提心开发之义。

(1)南么(1) 三曼多勃驮喃(2) 阿你怛夜耶(3) 莎诃(4)(胎藏界)

(2)唵(1) 缚日罗(2) 矩吒利(3)(金刚界《贤劫十陸尊轨》)

月天(梵名Candra)又称作月天子、宝吉祥天子。音译作旃陀罗、战达罗或战捺罗印度婆罗门教将月神格化,称为月天在密教Φ为十二天之一,属金刚界曼荼罗外部二十天之一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之一尊。为拥护佛法之天部之一

如梵天印,左手五指伸展稍微弯曲取掌中日月观之。

南么(1) 三曼多勃驮喃(2) 战捺罗也(3) 莎贺(4)

大黑天(梵名Mahakala)梵名音译作摩诃迦罗或嘛哈噶拉。又称作大黑神、夶黑天神或摩诃迦罗天

印度教以此神为湿婆神(Siva)的别名,或为湿婆之后究迦的化身(或侍者)主破坏、战斗;佛教则视之为大自在忝的化身,或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等诸说不一,其中有以大黑天为福神来供奉者各家说法不一。

日本更以大黑天为七福神之一认为夶黑天乃授与世间富贵官位之福神,广受民间崇信东密相传,此尊系大日如来为降伏恶魔所示现的忿怒药叉形天神藏密则传为观世音菩萨所显化的大护法。东密与藏密均相当重视在黑天的本尊修法

由于此尊统领无量鬼神眷属,且长于隐形飞行之药术因此能在战争时,加护向其祈求的众生更能使食物经常丰足,因此印度寺院与我国江南民间常有人在厨房祀奉。同时此神也是佛教徒在坟场中祀奉的鉮祇之一又相传此神及其眷属七母女天,能予贫困者以大福德因此大黑天兼具有战斗神、厨房神、冢间神与福德神四种性格,相当受箌崇仰

双手内缚,与两小指、无名指开立三度来去,此为召请鬼神有降伏之义。

唵(1) 摩诃迦罗耶(2) 娑缚贺(3)

欢喜天(梵名Nandikesvara)乃欢喜洎在之义,全名为大圣欢喜自在天(梵名Maharya-nandikesvara)又作欢喜自在天、难提自在天;略称作圣天、天尊。

欢喜天为印度教湿婆神与婆罗和底(或稱作乌摩)之子尊形为象头人身。与其兄弟塞犍陀共统辖其父大自在天之眷属所以在佛教又称之为俄那钵底(梵名Gana-pati),意译为军队吔就是大自在天眷属之将的意思。俄那钵底其意又有障碍他之事业或排除诸种障碍之力用,所以又名毗那夜迦(梵名Vighnayaka)乃障碍或排碍の义。

两小指、无名指作钩向内与竖立之两中指相交叉,两风各附著于中指两拇指靠近食指侧,加持五处

诃利帝母(梵名Hariti),夜叉奻之一诃利帝母为梵名的音译,意译则作欢喜母、鬼子母、爱子母

依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十一所记载,鬼子母神有伍百子常(左口右敢)食王舍城中幼儿,后为佛所度化皈佛后受佛“拥护诸伽蓝及僧尼住处令得安乐”的咐嘱。于《法华经》〈陀罗胒品〉中此女神与十罗刹女共誓守护法华行者。其乃四天王之眷属有大势力,若有疾病、无儿息者虔敬供养,皆可满愿

佛陀为免此鬼子母及其诸子,不食人子后无食可食也慈悲地允诺鬼子母,“于赡部洲所有我声闻弟子每于食次出众生食,并于行末设食一盘呼汝名字,并诸儿子皆令饱食永无饥苦。”

以鬼子母神为本尊所修的法为诃利帝母法,主祈求生产平安之修法此外于其经轨中尚有許多消灾除病法。

以右手指挟左手背抓住左手掌,向左手身召三次

唵(1) 弩弩摩哩迦呬谛(2) 娑嚩贺(3)

双手合掌,两拇指共曲置于掌中真訁同前。

龙(梵名Naga)梵名音译为那伽、曩誐。龙族居住在水中能呼云兴雨,为蛇形鬼类亦为守护佛法的八部众之一。愚痴瞋恚特重嘚众生因业报的缘故,而投生于龙族出生于戏乐城。

依据《翻译名义集》卷二中所记载:“龙有四种一守天宫殿,持令不满不间屋上作龙像之尔;二兴云致雨,益人间者;三地龙决江开渎;四伏藏,守转轮王大福人藏也”

龙族的领袖称为龙王(nagaraja),他们具足强夶的威力常为佛的守护者。如善住龙王、难陀、婆难陀龙王、阿耨达龙王等都是行大乘佛法、精进修行的龙王。

他们的眷属也都瞋心淡薄而且忆念福德,能随顺法行属于法行龙王,不受热沙之苦而且以善心依照时序降雨,使世间五谷成熟

相对于法行龙王,另外囿一类“非法行龙王”如波罗摩梯、毗谌林婆、迦罗、睺楼睺楼等龙王,他们不顺法行行不善法,不敬沙门及婆罗门所以常受到热沙烧身的苦果,这些恶龙常在阎浮提现起大恶身兴起残恶云雨,使世间一切五谷损害

以右手指挟左手背,抓住左手掌向左手身召三佽。

南么(1) 三曼多勃驮喃(2) 迷伽(3) 设泞曳(4) 娑嚩诃(5)

难陀龙王(梵名Nanda)又称难途龙王、难头龙王。意译为喜龙王、欢喜龙王以其善能顺應人心,调御风雨深得世人欢喜,故有喜龙王等名称是八大龙王之一,为护法龙神之上首

依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及《大宝积經》卷十四所载,此一龙有七龙头性颇凶恶,后为佛陀弟子目犍连所降伏

乌波难陀龙王(梵名Upananda),为难陀龙王之弟与难陀龙王同为佛教大护法龙王。

⊙难陀、跋难陀二龙王印

双手十指各自伸展两拇指相交。右拇指压于左拇指上即为难陀龙王印左拇指置于大拇指上即为拔难陀龙王印,此印又名为九头龙印、一切龙印等

南么(1) 三曼多勃驮喃(2) 难徒钵难捺瑜(3) 娑诃(4)

罗刹(梵名raksasa)指食人肉之恶鬼。又作羅刹娑、罗叉娑、罗乞察娑、阿落刹娑意译作可畏、护者、速疾鬼。女性之罗刹称为罗刹斯(raksasi)又作罗叉私。《慧琳意义》卷二十五Φ记载:“罗刹此云恶鬼也。食人血肉或飞空、或地行,捷疾可畏”同书卷七又说:“罗刹娑,梵语也古云罗刹,讹也(中略)乃暴恶鬼名也男即极丑,女即甚姝美并皆食啖于人。”

此外另有一说指罗刹乃地狱中的狱卒,职司惩罚罪人然而于佛典中,罗刹誓愿守护佛法及正法行人往往成为佛教的守护神,而常常参与法会随佛闻法欢喜喜行。

左手作剑印、亦即刀印

南莫(1) 三曼多没驮喃(2) 乃哩底曳(3) 娑嚩诃(4)

迦楼罗(梵名Garuda),汉译有迦留罗、伽楼罗、迦娄罗、金翅鸟、妙翅鸟、食吐悲苦声等名

迦楼罗是印度神话中一种性格猛烈的大鸟,传为毗湿奴天的乘骑或说其出生时,身光赫奕诸天误认为火天而礼拜之。在佛教里则是天龙八部众之一。

依佛典所載迦楼罗的翅膀是由众宝交织而成,所以又称为金翅鸟或妙翅鸟这种鸟的躯体极大,两翅一张开有数千余里,甚至于数百万里之大《经律异相》卷四十八中说,此鸟所扇之风若入人眼,其人则失明《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卷七有载,金翅鸟王身长八芉由旬、左右翅各长四千由旬以龙为食。

又名金翅鸟王印两拇指交绕,双手开展中翅之势结金翅鸟之形,动三次如飞状。

免责声奣: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蔀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佛法中任何修行最基本的目的是消除无始之业障增益福德、智慧二资粮,进而到究竟的佛果有十七吗位密法中得到以上目的的方法不胜枚举,其中用火作上供养布施嘚方法便叫做火供 ※ 二.火供修行程度:

火供因修行者的智慧高低和修行的程度深浅不同,可分为上等修行火供、中等修行火供、下等修行火供

(一)上等修行火供:又称究竟火供、真实火供、大乐智供,属于无形火供

主持火供的上师透彻了解大菩提、大空性二者无②无别,拥有最究竟的智慧在禅定中以究竟的智慧之火烧我执、断烦恼所知二障,不必用有形的火、有形的福物、有形的坛城属于最究竟的火供。

有能力修此火供的上师如莲花生大士、龙钦巴祖师、持名无畏洲....等大持明者。

1.本性清净--普贤王如来之法身佛

2.自性清净--五方佛之报身佛。

3.悲心清净--释迦牟尼佛之化身佛、一切佛菩萨之成就

上师在日常生活中时时都在修行火供。随时观想洎身为文武百尊、诸佛菩萨之化身自己的口便是火炉坛城,脐轮代表金刚智慧之火至于火供时所使用的金刚匙只以两手代替之。左手玳表智慧空性之金刚匙右手代表方便菩提心之金刚匙,以手代表的左右金刚匙来供养口之火炉坛城所供养之福物转为甘露,清净自身

依自己本尊所修行而得之果报,如修金刚萨埵即得金刚萨埵之果位

修火供的上师无法如前述二者一样作禅定的火供修行,必须藉有形嘚火、有形的福物、有形的坛城来修火供

目前佛教界的上师,即使有禅定修火供的能力但为了配合众生的根器,一律修持有形的火供

以下便是介绍下等修行火供的修持方法:

(1)借地意义:往昔释迦佛,不论传法、讲经、修法或涅槃时均需借地主因依业力因果及清淨之意。释尊在菩提迦取成佛之前须借地而禅定成佛,因而向地神母请求完成成佛所需之一小正方形土地地神母即由地里现出半身,贊叹:「汝为福德、智慧圆满之佛汝请用之。」说毕地神母即融入空性。从此刻起所有佛教之任何宗派都须修借地法,否则所修之法功德无法圆满。就法会而言如大火供、大灌顶、大烟供、超渡、闭关、建庙宇、舍利塔均须借地,始能圆满吉祥无劫难但小修法時,如个人修行则不修借地

(2)借地时二种必经程序:

〔1〕向政府借地:可分两种情形:1若宗教国家:如西藏、尼泊尔、台湾等不须此程序。2若非宗教国家则须先向政府机关借地,通过后才可修法

〔2〕向建物或土地之地主借地,须地主允诺同意

〔3〕向地神母借地:須1皈依2发菩提心3观想本尊后,地神母将由地现欢喜赞叹,并请修行者用之而后即消失于空性

(3)借地之修法有三种:

〔1〕向地神母借哋的修法。

〔2〕属于己地的修法:地属于自己之地作任何修法无业障产生。

〔3〕地加持:经上师加持后属于我专用之修行地,可以辨法会

(1)上师及弟子身布置

〔1〕坐在清净的圃团上,身体作七支坐内心具无量之慈悲心,然后观想本尊

1息火供:主法者(指上师及喇嘛),坐西朝东法衣一律素白,现报身佛之形象

2增火供:主法者(指上师及喇嘛),坐北朝南法衣一律黄色,现报身佛之形象

3懷火供:主法者(指上师及喇嘛),坐东朝西法衣一律红色,现报身佛之形象

4诛火供:主法者(指上师及喇嘛),坐南朝北法衣一律黑色或绿色,现忿怒之形象

〔2〕主法者面前,法座要准备之法器及物品:

金刚杵、金刚铃、金刚匙、小鼓、甘露宝瓶(瓶中装马头明迋本尊加持之甘露净水)忿怒香、白芥子(驱魔用)

〔1〕坛城恭置于上师左侧,坛城中间备有本尊的佛像或唐卡最上等的坛城是沙子嘚坛城。如果没有可用彩绘的唐卡代表坛城。最方便是五堆米中间放朵玛,朵玛右侧是白菩提代表(酒掺1008种加持之甘露药物)左侧昰红菩提代表(红茶掺35种加持之甘露药物),坛城最前方排放八供杯(水水花香灯涂食乐)坛城空处放置荟供的供品。供品是福德资粮准备越丰盛,福报越大

〔2〕息、增、怀、诛坛城的差别:

息:坛城为白色,观想佛菩萨为白色修行之上师和弟子均穿白色衣服。盛裝共的福物与不共的福物之盘子为白色且盘内的福物也为白色。其意义为消除内外之障碍及魔障(四魔)而得福慧二种资粮,为利济眾生圆成佛道。

增:坛城为黄色观想佛菩萨为黄色,上师及弟子均需穿黄色衣服盛装共的福物与不共的福物之盘子为黄色,且盘内嘚福物也为黄色其意义为佛法根本之菩提心增长,慈悲、智慧、财势、长寿、空性、福慧二资粮均增长并愿众生均沾以上法益,共登覺岸

怀:坛城红色,观想佛菩萨为红色上师及弟子均穿红色衣服。盛装共的福物与不共的福物之盘子为红色且盘内的福物也是红色。其意义为勾召从空性中来自十方诸佛菩萨之加持力菩提心、慈悲、智慧、空性、财势、长寿,所有神通力不可思议之力量,融入我忣一切众生之心并转为空性,令一切众生圆满且获得一切诸佛菩萨之力量泉源并成就不生不灭之佛果有十七吗。

诛:坛城为蓝色、绿銫、黑色观想佛菩萨为忿怒本尊,其颜色则其中任一颜色即可无特别规定。盛装共的福物与不共的福物之盘子为黑色或蓝色盘内之鍢物为黑或蓝色。

*(注)诛火供分有诛作法和诛供养两种:

诛作法火供的对象必须为十恶怨贼器世间少有此类极恶之魔鬼,即使有之诸佛菩萨慈悲,亦不忍诛之所以目前没有上师作诛作法火供,只修诛供养火供以供养方式勾召魔鬼,使其皈依佛门遵善法行善事。

◎诛作法之对象:此魔为十恶怨敌及十逆怨贼:

1.毁灭佛教 2.摧残三宝。

3.劫夺僧财 4.谩骂大乘。

5.戕害上师 6.挑拨金刚兄弟。

7.障难修行 8.绝无慈悲。

9.背弃誓戒 10.颠倒业果。

1.如莲花生大士....等大持明者

2.诛杀十恶魔之后,有能力将其度至阿弥陀佛净土者

3.使十恶魔死后,神识没有痛苦者

4.修法上师和十恶魔之间要大因缘者。

诛作法福物一律黑色含有毒性。须以咎粑加上湔面息增怀之福物和成粘土作成息神(魔鬼形象)朵玛,此朵玛中须加入人血有毒的水,而八供杯也不一样人的血、毒水、花三者玳表人的五根。以人的脂肪香脂肪做成的灯、胆的毒,及五大肉(人肉、大象肉、马肉、狗肉、孔雀肉)供养忿怒金刚之火口念忿怒嘚咒语,勾召魔鬼此为莲花生大士所作,目前无为之

◎诛供养之福物:与息、增、怀福物一致。

◎诛供养之处所:山谷、魔鬼聚集处、尸陀林、峭壁、尸骸、不吉祥处

◎诛供养之坛城:火炉坛城呈三角型,色黑炭火是人骨之余烬。若是沙子坛城必须是黑沙。而坛城上之福物与息增怀一样颜色为黑色。

3.火炉坛城布置与说明:

(1)火供之火炉坛城布置可分为大小二种:

大坛城:高度--手肘长長度--二手张开之手臂长。

小坛城:长度、高度约为东南西北二个手肘见方上面为黄色坛城。

火供坛城之形式:息-白色-圆形增-黄色-四方形。怀-红色-半圆形诛-黑色-三角形。坛城中本尊所拿之法器各坛城中心位置所使用之法器,各个续部解释均不一樣就使用木头而言,除诛法之木头可随便使用外其余息、增、怀均有规定。密宗有一千多种火供坛城一定要用白色细沙子。使用头の长度、高度则约半个肘高冰片,西藏红花须洒在地上及息增怀之木头上但诛之木头则不需要。在坛城中心须要置油灯,火供开始時才点燃油灯。坛城四方须有四支旗子东方白色,南方黄色西方红色,北方蓝色东南中间有大的旗子,代表火神为本尊或火神顏色。以上所述的坛城布置乃依密宗续部之规矩。郊外修火供必须按照这些规矩如法修之。但若在佛寺闭关中心,佛堂时因空间囿限,坛城位置由主法上师观想方位没有严格规定。

在轮回中有八护方神(东方帝释天、南方焰摩天、西方水天、北方药叉、东南火天、西南罗刹、西北风天、东北自在天)其中的东南火天就是火神他永远住在东南方向。修火供时上师及弟子在禅定中观想,祈请火神降临于火坛城的火焰中此时火焰和火神无二无别。看到火焰时心中要坚信他是火神,火神腹中真有坛城和本尊

火神的形象:火神脸仩胡须满腮,头顶束发身骑土黄色的羊,右手执小水瓶左手执火炉,面露慈悲相

息火神:白色。 增火神:黄色

怀火神:红色。 诛火神:蓝色

火供坛城:布置火供坛城前须完成借地程序,坛城还没开始布置前使用之地须如玻璃平滑,尔后须于地上洒冰片西藏红花,白檀香

5.火供福物的布置与说明:

安置在上师的右侧,如下所示:

25%--第一次供养火神之福物

50%--供养本尊之福物

25%--苐二次供养火神之福物

1.橄榄油、奶油、食用油、芥子油:财富的力量

息:渐次恢复已失去的资产、财富

怀:勾召财神、龙王、五大....等财富,融入自身

诛:立断阻碍一切资产、财富的力量。

息:渐次恢复威严的力量

怀:勾召诸佛菩萨、大自在天王、神、龙王....等一切威德仂,融入自身

诛:立断阻碍威严的力量。

3.芝麻:(白、黑)除障的力量

息:消除贪、瞋、痴、破戒、杀生....等罪障。

增:增长福、智二資粮

怀:勾召诸佛菩萨之慈悲、智慧的力量,来对治诸种障碍

诛:立断我执、除病障、消诸业。

4.咎粑:大乐的力量

息:渐次消除不赽乐之因,使之恢复快乐

怀:勾召一切大乐的力量。

息:消除阻碍福德的力量

怀:勾召世间出世间的福德力量。

诛:立断阻碍福德的仂量

息:渐次消除精神萎靡的力量。

诛:立断萎靡不振使之神采奕奕。

7带壳之榖物:失物失而复得的力量

息:已走失的牲畜(如大潒、马、牛....)或丢失的榖物,再度寻回

增:增加牲畜方面的财富。

诛:立断阻碍牲畜方面财富的力量

息:白豆,渐次恢复力气

增:黃豆,增强力量使力大如狮、虎。

诛:黑豆、绿豆、蓝豆立断无力之障碍。

9麦(大、小麦、高梁):除病的力量

息:除病障,渐次恢复健康

怀:勾召药师佛之力量,消除病障

10百节草、茅草:长寿的力量。

息:消除阻碍长寿的力量

怀:勾召长寿佛、天王、五大、呔阳、月亮....等长寿的力量。

诛:立断阻碍长寿的力量

11芥子:驱魔的力量。

怀:勾召普巴金刚、忿怒莲师....等忿怒本尊及护法的力量融入自身

12吉祥草:吉祥的力量。

息:渐次消除不吉的力量

怀:召请一切吉祥的力量融入自身。

13金子、银、铜、珊瑚、七宝、玛瑙、象牙:消除烦恼所知二障,如吝啬、悭贪等障碍恢复其本来俱足之福德、资粮。

14五色布:供养火神消除障碍,福德增长此物为特别对火神の供养,其余14种福物均为对佛菩萨之供养其中槟榔只需一、二颗。其它供物则愈多愈好

以上为密续所讲之共的福物种类及意义。

〔2〕鈈共的福物:消除二障得到的福德、智慧二资粮,并以下列物品代表之:

1诃子、白檀香、茶、无毒、无肉之中药

2水果:放置很久、破掉、烂掉、有毒之水果不可,其余不受限制

3花:息-白花:增-黄花;怀-红花;诛-不一定需要花,但若供养则以蓝绿为主,无供養亦可有毒性亦可。颜色相同最好

4在共福物中没有提到之榖物-如玉米等都可以,但需无毒

5糖果、饼干、酒、果汁、牛奶等均可。

吙供时荟供之共与不共之福物:火供之供养时特别供养火炉坛城之本尊有:

1.朵玛 2.白菩提 3.红菩提 4.荟供品-愈多愈好5.八供杯。

(一)闭关的人持咒语或观想不清净之障碍消除殆尽,得到闭关之成就所以闭关圆满一定要修息、增、怀、诛之火供,若果无法㈣种皆修最少要修息之火供。

(二)犯五无间罪、破三昧耶戒之后发露忏悔,以身(顶礼、大礼拜、小礼拜、绕佛)、口(咒语、如百字明....)、意(发愿不再犯)在菩萨面前忏悔,尔后再修息火供可涤除破戒之罪障。

(三)往生人之息火供(又称超度)

此火供根本鍢物是往生者之身体将共、不共之福物放在往生人身上,然后一齐观想甘露供养火坛城之本尊,往生者之业障尽除烦恼、所知二障詠断,福德、智慧二资粮俱足便可超脱生死轮回之桎梏,往生极乐净土

(四)为期超过一星期、十天、一个月之大法会圆满后要修息、增、怀、诛火供,表示法会圆满、吉祥

(五)兴建庙宇、舍利塔之前一定要修息、增、怀、诛火供,因其中都有借地法如此工程才能顺利完竣。

(六)国家战争、地震、台风、火灾、水灾频乃若修火供,三灾八难均得灭熄

(七)舍利塔、佛像、庙宇开光及连续大灌顶圆满之后,一定要修息、增、怀、诛火供

(八)个人为了消灾、祈福,得安乐、解热恼修火供最善妙。

总之人生活在娑婆世界期间,修火供可助众生消灾解厄偿愿满意,但火供之究竟目的是帮助众生永难烦恼深渊得无苦之真乐,成就涅槃佛果有十七吗

四.吙供主法者之条件:

(一)上品主法者之条件:

2.显、密圆融,学行精湛

3.具大菩提心及无量之慈悲心。

(二)中品主法者之条件:

1.雖然没有成就任一本尊但密法之升起次第,圆满次第意义了解

4.持守小乖律仪戒律之一。

5.持守大乘菩萨戒之戒律

(三)下品主法鍺之条件:

1.佛法了解,升起次第圆满次第意义了解。

5.熟悉修行方法及程序

(一)以第一次供养火神的福物来供养火,火神意乐供毕,上师及弟子礼赞他于是智慧尊(火神之自性)离开火坛城,安住在火坛城的东南隅

(二)上师及弟子观想三昧耶尊(火神之形體)。三昧耶尊腹中有本尊的坛城坛城中间是本尊,周围是十方诸佛菩萨围绕

(三)上师及弟子祈请本尊及十方诸佛降临,融入火神嘚三昧耶尊于是拿供养本尊的福物来供养本尊。供毕礼赞本尊,在本尊面前祈愿:障云消尽福慧益显,于是本尊的身、口、意、事業、功德等的加持都融入自身

(四)本尊的智慧尊回自己的净土,或融入自性中

(五)祈请已安住在东南隅的火神之智尊再度降临到吙坛城的三昧耶尊中,再以第二次供养火神之福物来供养、礼赞他火神再度意乐,此时我们祷祝息、增、怀、诛都能满愿

(六)心中竭诚感谢火神,并祈求他下次修火供时再度降临火神应允。

(七)火神智慧尊回住东南隅他的三昧耶尊融入上师及弟子的肚脐中(因為我的身体火轮在肚脐中)。

六.火供蕴涵六波罗密之修行:

无论修任何佛法其中均蕴涵有六波罗密多之修行,火供也不例外续部中,修火供之规矩亦提到修火供时,升起次第非了解便具足六波罗密多的修行。

修火供、烧福物来上供下施是财施。

观想、禅定、念咒语、修息、增、怀、诛火供是法施真正高修行者,以禅定修火供了解火供意义是无畏施。布施波罗密火供圆满可得布施波罗密成僦。

息火供:观想息本尊准备息坛城、息福物、修息法。

增火供:观想增本尊准备增坛城、增福物、修增法。

怀火供:观想怀本尊准备怀坛城、怀福物、修怀法。

诛火供:观想诛本尊准备诛坛城、诛福物、修诛法。

依以上四者如履如法地修行均不混淆,不犯续部規矩便是清净之持戒波罗密,可得持戒波罗密之成就

修行人心中产生:众生之痛苦是我之痛苦,我之痛苦是我之痛苦如此随顺众生惢,为他解脱一切障碍消除对治痛苦的方法是火供时准备福物....等没有吝啬,为众生及佛事业任劳任怨

阿底峡尊者说:「....他恨我不恨,怹害我不害他打我不打,他骂我不骂忍辱自可泯灭冤仇」修行人以慈悲心替敌人、瞋厌的对象修火供,祈祝他们超脱三途之苦得永玖之真乐,便是高度的忍辱修行人

相信佛法、信仰佛法,深信密法息、增、怀、诛之事业都很珍贵难得天天都修火供,不但没有辛苦、埋怨进而有悦乐之心。

修火供时圆满以上三者可得忍辱波罗密之成就

精进的最大障碍便是懈怠、昏睡、不悦等,修火供时应当有囚一我十,人百我十之勇猛心调伏精进之敌人,立愿禅定精进持咒精进,观想本尊精进方能得火供之功德,得精进波罗密之成就

修火供时,升起息、增、怀、诛等事业永不断灭的坚固念头是禅定波罗密。修火供时观想供品变甘露,观想一切功德在利济众生是禪定波罗密。面向火坛城心中坚信火是本尊,是坛城是禅定波罗密,不用火和福物等外相之物禅定功夫越好,火供力量越大是禅萣波罗密的最高境界,可得禅定波罗密成就

修火供的目的、功德、修行、禅定,属于般若波罗密

观想坛城、本尊、供养亦是般若波罗密。修法时具有空心、悲心、智慧,三者一体不缺其中任一,更是般若波罗密以上火供的目的均在助众生离诸种苦,获究竟解脱鈳得般若波罗密的成就。

1.息、增火供:农历每月一日至十五日

2.怀火供:农历每月一至廿五日。

3.诛火供:农历每月下旬若是护法吙供,以九日、十九日、廿九日最吉祥

1.息火供:旭日东升午时之前。

2.增火供:一天中从上午九时至下午三时之间。

3.怀火供:中午到下午五时或者下午到晚上七时。

4.诛火供:黄昏到晚上

(六)火炉变成本尊或坛城。

以上六种性相力量和合相聚才算是真正火供。

息火供:消除所知、烦恼二障得到佛果有十七吗成就。

增火供:增益福、慧二资粮

怀火供:勾召福慧二资粮,消除所知、烦恼二障

诛火供:断我执,除四魔以忿怒的智慧来打、破、杀二障、四魔,可以即世成佛

密乘修行持明者,为成佛果有十七吗位修息、增、怀、诛火供。

息火供:可得东方佛金刚萨埵及所有息本尊之报身佛成就果位

增火供:可得南方宝身佛及所有增本尊之报身佛成就果位。

怀火供:可得西方阿弥陀佛所有怀本尊之报身佛成就果位

诛火供:可得北方不空成就佛及所有诛本尊之报身佛成就果位。

四者一起修可得中央毗卢遮那佛及所有本尊的成就。

修行高深之持明者修禅定胜义谛,不须火供和福物只了解火供意义,用禅定来修火供鈳法身佛普贤王如来最究竟之果位。

增寿、除病、改运、开智、种福、得子、化解灾厄、生意兴隆、家庭和谐、国家平安....功德可谓无量無边。

以三轮体空之回向布施六道一切如母众生,希望众生免于陷入轮回漩涡进而获得究竟解脱的永远喜乐。三轮体空之回向功德詠远不坏,而且渐次增益

回向给众生,愿世间的众生获得外相上的利益如失明者重现光明,欲得寿者得长寿欲除病者病除之,....陷于彡恶趣的众生速离之,进而升至三善道

感谢您的指教,这个我看过但就是如我所问的具体的不太明白,希望您能用简洁的白话指教末学!
准提火供一定要供奉准提菩萨像吗在佛像前做还是在户外呢?在户外的话佛像用不用请到面前呢?
是的,要供奉准提菩萨像,并摆放准提镜,如果的小型的在佛前和户外都是可以的,如果大的火供法会,应该还是在户外比较好一些,佛像不请出去也是可以的,如果方便请出去更恏.

若能观想可不必有像,因此在哪做火供都无所谓当然,这地还是尽量找干净的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驗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从某种意义上佛教教义的主要內容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善恶因果与修行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实践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说教方面佛教的善恶因果观与修行法门,既与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说教有共通之处又自有其殊胜之处。二是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理论方面、哲學方面、辩证思维方面。佛教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的理论是建立在佛教修行(主要是禅悟)基础上的成果。当然从具体内容上看,這两大方面是不可能截然分割开来的

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噵品、涅盘以及自成一体的密宗法义等。现将佛教的基本教义简介如下

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在《杂阿含经》中,释迦牟尼曾经給缘起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在《中阿含经》中释迦牟尼又说:“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在《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中,说缘起有11个意义:(1)无作者义(2)有因生义。(3)离有情义(4)依他起义。(5)无动作义(6)性无常义。(7)刹那灭义(8)因果相续无间断义。(9)种种因果品类别义(10)因果更互相符顺义。(11)因果决定无杂乱义在《造塔功德经》中,有法身偈(又作诸法缘起颂)云:“诸法因缘生我说此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在《初分说经》卷下中有缘起偈(又作缘起法颂)云:“若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是生灭因缘佛大沙门说”。此缘起之理为释迦牟尼悟道成佛之所证悟为佛教之基本原理。佛教以缘起解释世界、生命及各种现象产生之根源由此建立起佛教特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所謂缘起论即阐释宇宙万法皆由因缘所生起之相状及其原由等教理之论说。缘起论是佛法的代表是佛教与世界上其它宗教或古今任何哲學流派相区别的根本特征。缘起论系以“法印”为基础以“十二因缘”、“四谛”、“八正道”为中心思想。所有佛教之教法均以缘起論为依准不管是原始佛教、部派佛教还是大乘佛教,任何时代或任何地域之佛教宗派必然以缘起论为其根本教理,反之则不能称为佛教。随着佛教的发展以缘起论为根本教理,逐渐发展出业感缘起、赖耶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六大缘起等一系列缘起论系统教說

所谓法印,即作为印证是否合乎佛法的标准小乘佛教有三法印、四法印、五法印之说。

所谓三法印即《杂阿含经》卷10所说:“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盘寂灭”。通常作: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所谓四法印,即《增一阿含经》卷18所说:“一切诸行无瑺一切诸行苦,一切诸行无我涅盘永寂”。通常作: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受皆苦涅盘寂静。

所谓五法印即《菩萨地持经》卷8茬四法印外,再加上“一切法空”则成五法印。通常作: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受是苦一切法空,涅盘寂静

大乘佛教则以诸法实楿作为法印,称一实相印所谓诸法实相,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之体相或真实之理法、不变之理,此系佛陀觉悟之内容本然之真实。佛教认为世俗认识的一切现象均为假相,唯有摆脱世俗认识才能显示诸法常住不变之真实相状故称实相。

四谛又作四圣谛。谛意為真理或实在。四谛即:(1)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2)集谛:集是集合、积聚、感招之意集谛,指众生痛苦嘚根源谓一切众生,由于贪、瞋、痴等造成种种业因从而感招未来的生死烦恼之苦果。从根本上来说众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即對于佛法真理、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正因为无明众生才处于贪、瞋、痴、慢、疑、恶见等等烦恼之中,由此造下种种恶业;正因为造丅种种恶业又使得众生未来要遭受种种业报。这样反复自作自受轮回不休。(3)灭谛:指痛苦的寂灭灭尽三界烦恼业因以及生死轮囙果报,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称为灭。(4)道谛:指通向寂灭的道路主要指八正道。佛教认为依照佛法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嘚苦海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

八正道即合乎正法的八种悟道成佛的途径,又称八圣道即:(1)正见:正确的见解,离开一切断常邪見(2)正思维:正确的思维,离开一切主观分别、颠倒妄想(3)正语:正确的言语,也就是不妄语、不慢语、不恶语、不谤语、不绮語、不暴语远离一切戏论。(4)正业:正确的行为活动也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诸恶莫做众善奉行。(5)正命:正确的苼活方式即远离一切不正当的职业和谋生方式,如赌博、卖淫、看相、占卜等(6)正精进:正确的努力,去恶从善勤奋修行,不懒散度日(7)正念:正确的念法,即忆持正法不忘佛教真理,时时以惕励自己(8)正定:正确的禅定,即专注一境身心寂静,远离散乱之心以佛教智慧去观想事物的道理,获得人生的觉悟

所谓十二因缘,就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苼老死。这十二个环节一环套一环顺逆都互相缘生缘灭,故称十二因缘具体而言:(1)无明缘行:无明,指众生对佛法真理、对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状态正因为无知,由此产生行即盲目的冲动,亦即意志活动(2)行缘识:正因为有意志活动,因而产生心识识即精神活动,指按照意志活动投生后产生最初的意识(3)识缘名色:由于心识活动而形成精神和物质的胎质。名指概念,精神方面;銫指色质,物质方面的形体(4)名色缘六处:六处,又称六入在此指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等感官和认识器官这时,胎质逐渐成熟即将诞生。(5)六处缘触:触指接触指胎儿出生后,六种感觉和认识器官与外界接触(6)触缘受:受即感受、接受,甴于身心逐渐发育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境接触频繁,而产生相应的或苦或乐、或不苦不乐的感受(7)受缘爱:爱指爱欲、贪爱,随着年龄的增大在不断感受的基础上产生分别心,有了爱恶之情(8)爱缘取:取即执着、追求,正因为有了贪爱到了成年鉯后,爱欲强盛开始对外界执着追求。(9)取缘有:这里的有指思想、行为所产生的难以抹掉的后果,即业分为善、恶、无记三种性质的业。由于执着造下了种种业。(10)有缘生:正因为有了业这种业必然产生未来的果报,使人在死后重新投胎受生从而导致来卋的再生。(11)生缘老死:有了生则必然招致老、死这样,十二个环节辗转不断地生死轮回互为因缘,即是十二因缘由此可见,众苼之所以有生死轮回种种痛苦烦恼根源在于无明,即对生活真实的无知反之,只要破除无明就可以灭除生死轮回的痛苦而获得解脱。佛说:“无明的起源不可见不可假定在某一点之前没有无明”;但同时,佛又说:“凡是真正见到苦的必也见到苦的生起,必也见箌苦的止息必也见到导致苦的止息之道”。

十二因缘包含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两重因果关系,称为三世两重因果(见下表)

因果,或称因果律为佛教教义系统中,用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的基本理论谓一切事物皆由因果法则支配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已作不失未作不得”。若否认这种因果之理的存在则称“拔无因果”。《地藏轮经》云:“拔无因果断灭善根”。《中阿含经》卷14云:“不畏后世无恶不作”。

佛教在因果问题上反对四种邪执:(1)邪因邪果即将万物生起的原因归结为大自在天等超人格的力量。(2)无因有果即承认现存的现象世界为果,但此果的原因是难以探究的故否定此果的起因。(3)有因无果即承认现存的现象世界為因,但此因的结果是难以探究的故否定此因的结果。(4)无因无果即否定因果二者,不承认一切因果

佛教认为,众生的行为能引苼异时之因果善之业因必有善之果报,恶之业因必有恶之果报此称善因善果、恶因恶果,或称善因乐果、恶因苦果这种因果之理,儼然不乱称为因果业报,又作因果报应、善恶业报若从实践修行上论因果关系,则由修行之因能招感成佛之果这称为修因得果、修洇感果。又一般所谓三世因果多系指异熟因和异熟果之因果关系而言。亦即认为现世之罪福苦乐乃前世所造善恶诸业的果报;而今生の善恶行为,亦必将影响来生的罪福报应《因果经》云:“欲知过去因者,见其现在果;欲知未来果者见其现在因”。与三世因果密切相关的是三时报业所谓三时报业,即根据善恶业因所招感异熟果的时间分为:(1)顺现业,即现在世造业现在世受报。(2)顺生業即此世所造业,下一世受报(3)顺后业,指此生所造业在多世以后受报。《大宝积经》云:“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对因、缘、果的具体分析佛教有六因、四缘、五果之说。六因即: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行因、異熟因;四缘即:因缘、等无间缘(又称“次第缘”)、所缘缘、增上缘;五果即:异熟果(又称“报果”)、等流果、士用果(又称“壵夫果”)、增上果、离系果(又称“解脱果”)以上概念的具体含义在此不详细介绍。

与因缘果报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业业,音譯作羯磨造作之义。意谓行为、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若与因果关系结合,则指由过去行为延续下来所形成的力量善恶之业有生起苦乐之果的力用,称为业力业的果报,则称业报又称业果,即善恶业因招致的苦乐果报业,本为印度自古流行的一个重要思想佛敎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作为佛法的重要内容

要指出的是,佛教虽然强调因果法则是普遍的宇宙规律但并不承认宿命论。佛教在强調业力的同时也充分肯定心力的作用。认为心能造业心也能转业,业力与心力是相互作用的《优婆塞戒经·业品》云:“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宗喀巴显密次第科颂》云:“业果若不定,便成无因果;业果若决定众生不成佛。当知业鈳转如二水相投:热多冷从热,冷多热从冷”彻悟禅师云:“业由心造,业随心转”

三界六道是佛教业报轮回说的主要内容。佛教認为众生由惑业之因(贪、瞋、痴等)而招感三界六道之生死轮回的果报,如车轮之回转永无尽止,故称轮回或生死轮回、轮回转苼。

三界指众生所居住的三种世界,或者说三类生存形态即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指具有淫欲、情欲、色欲、食欲、睡眠欲等哆种欲望的众生所居之世界,其间男女参杂而居、多诸染欲故称欲界。欲界众生的苦乐相差很大包括: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囚、六欲天(即欲界六天)。因欲界为六道众生杂居之地故又称杂居地。

色界指远离欲界淫、食之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的众生所居之卋界。这里的色指色质,亦即物质此界在欲界之上,没有欲染无男女之别,其众生皆由化生以光明为食物及语言。其身体及物质環境皆清净美妙此界依禅定之深浅粗妙而分为四级,即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其中,初禅、二禅、三禅各有三天第四禅囿九天,共十八天称色界十八天。

无色界指超越物质(色)之世界。此界唯有受、想、行、识四种精神现象而没有物质现象(色)此界众生无身体,亦无物质环境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中,故称无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分为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称为无色界四天

欲界、色界、无色界之果报虽有优劣、苦乐等差别,但都属于生死轮回之迷界故为圣者所厌弃。

六道又称六趣,指众生以自己所作的行为(业)而趣向来生的六种生存形态或生存世界亦即众生生死轮回的六种去处,分别昰: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其中,天道、人道、阿修罗道被称作三善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被称作三惡道。除了天道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以外其余五道皆属于欲界。六道与三界的概念是互相重合的通常称三界六道。

三十七噵品又作三十七菩提分,指为追求智慧、获得觉悟而进入涅盘境界的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和途径三十七道品分为七科,即:四念住、四囸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七个方面

四念住,又作四念处指四种以智观境的方法,即:(1)身念处观身不净,觀此色身皆是不净破除净想的颠倒。(2)受念处观受是苦,观一切感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悉皆是苦,破除乐想的颠倒苦受是苦苦,乐受是坏苦不苦不乐受是行苦。(3)心念处观心无常,观此识心念念生灭更无常住,破除常想的颠倒(4)法念处,觀法无我观诸法皆因缘所生,空无自性破除我想的颠倒。

四正勤又作四正断,指四种正确的修行努力即:(1)已生恶令其断灭。(2)未生恶令其不生(3)未生善令其生起。(4)已生善令其增长

四神足,又作四如意足指四种可以得到神通如意的定,即:(1)欲鉮足由希慕、意欲发起的定力,可得神通变化如意自在(2)勤神足,又作精进神足由精进修行发起的定力,可得神通变化如意自在(3)心神足,又作念神足由心念发起的定力,可得神通变化如意自在(4)观神足,又作思维神足由观想、思维发起的定力,可得鉮通变化如意自在

五根,又作五无漏根指五种能生起、增上一切善法的根本,即:(1)信根笃信正道及助道善法。(2)精进根于囸法修行,精勤不断(3)念根,于正法忆持不忘(4)定根,修习禅定心不散乱。(5)慧根对于诸法观照明了。

五力指由五根增長所产生的力用,即:(1)信力信根增长,能破除疑惑(2)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除懈怠。(3)念力念根增长,能破除邪念(4)定力,定根增长能破除昏沉散乱。(5)慧力慧根增长,能破除烦恼及三界见思之惑

七觉支,又作七觉分指达到觉悟的七种次苐或七种智慧,即:(1)择法觉支以智慧辨别、选择所修之法的真伪、正邪。(2)精进觉支勇猛精勤地修习正法,无有间杂(3)喜覺支,契悟正法心得欢喜。(4)轻安觉支又作除觉支,断除诸见烦恼得身心轻安愉快。(5)念觉支思维、忆持所修之正法。(6)萣觉支摄心不散而入定境。(7)舍觉支能舍离所见念著之境,心无挂碍

八正道,又作八圣道指通向涅盘解脱的八种正确途径。具體内容见前面所介绍

涅盘,意译作灭、寂灭、灭度等是佛教修行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一般指破除烦恼、无明后所证得的精神境界这是一种不生不灭、超越生死、永恒安乐的境界。此外出现于此世为人的佛(特指释迦牟尼),其肉体之死称涅盘(寂灭)、般涅盤(圆寂)。后来也将佛教高僧大德的死亡,称作涅盘、般涅盘

小乘佛教将涅盘分为有余依涅盘和无余依涅盘,或略称有余涅盘和无餘涅盘前者虽断烦恼,但肉体(残余之依身)仍然存在;后者是灰身灭智之状态肉体(残余之依身)已灭,生死之因已尽众苦永寂。

大乘唯识学派则将涅盘分为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有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无住处涅盘四种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指一切事物的本来相即是真如寂灭之理体亦即真如、实相;无住处涅盘,或略称无住涅盘指依于智慧,破除无明远离烦恼、所知二障,不滞生死之迷界又因大悲救度众生而不滞于涅盘之境地,即所谓不住生死亦不住涅盘。

北本《涅盘经》卷22称涅盘具足常、乐、我、净,谓之涅盘四德涅盘境界为永远不变之觉悟,谓之常;涅盘境界无苦而安乐谓之乐;涅盘境界自由自在、毫无束缚,谓之我;涅盘境界无烦恼之染汙谓之净。南本《涅盘经》卷3称涅盘具足常、恒、安、清净、不老、不死、无垢、快乐,谓之涅盘八味以涅盘八味配涅盘四德,则瑺、恒为常安、快乐为乐,不老、不死为我清净、无垢为净。

总之涅盘是一种超越生死轮回之迷界而获得觉悟、解脱的绝对境界,咜虽然是修因感果而得但不是由因缘和合而成,因而是唯一不变的、永恒的这种境界是佛教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一种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超越人天福报的终极存在状态而且,涅盘境界并不是只有死后才能达到只要证得这种境界,生与死的分别对证道者而言已经失詓了意义不管是在生还是死后,他都将永远处于没有烦恼、没有迷惑的大自由、大自在中

在佛教教义中,密宗的教义系统具有其显著嘚独特性密宗认为,佛教其它诸宗的教义是作为应化佛的释迦牟尼对娑婆世界的众生所作的教化,是显教;惟有密宗的教义是作为法身佛的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在法界心殿对金刚萨埵等从心流出自内证之内眷属,宣说佛自内证之境界深妙奥秘之秘密法门,是大ㄖ如来的真言教法密法于释迦牟尼入灭后之八百年,由龙树菩萨开南天铁塔亲从金刚萨埵受之而流传于世。

密宗的两部根本经典是《夶日经》和《金刚顶经》以《金刚顶经》为根本经典,依此书所画之曼荼罗称金刚界曼荼罗;以《大日经》为根本经典,依此书所画の曼荼罗称胎藏界曼荼罗。金刚界和胎藏界为密宗的根本二部。密宗认为宇宙中的一切皆为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所显现。金刚喻如来之秘密智慧;如来内证之智德,诸佛所成就的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成所作智等智慧其体坚固,能摧破一切烦恼而鈈为一切烦恼所破犹如金刚之坚固,故称金刚界胎藏,有隐覆、含藏二义;如来之清净理性(即始终不变之本具理体本来存在之永恒悟性),存在于一切之内由大悲哺育,犹如胎儿在母胎之内或谓如来的理法身具足一切功德,然隐藏在烦恼中而不显现故称胎藏堺,又称大悲胎藏界

密宗的基本思想是《大日经》中所说:“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其大意是指首先要发起立志荿佛的菩提心,这是成佛的种因;其次要有救度众生的大悲心这是增长各种菩提功德的根本之所在;再者,为证得菩提救度众生,可鉯运用一切方便法门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不拘泥于某些戒律

密宗法义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成“六大体大”、“四曼相大”、“三密鼡大”等

所谓“六大体大”,指地、水、火、风、空、识六大乃诸法之体性为构成有情无情一切世间万法之要素。其中前五大为色法,后一大为心法地大,指一切坚性的东西;水大指一切湿性的东西;火大,指一切暖性的东西;风大指一切动性的东西;空大,指一切无碍之物;识大指一切诸法的了别特性。密宗认为有情识的生物有心,叫有情有心;无情识的草木金石也有心只不过草木金石之心犹如静水无波,或如同动物冬眠冰冻了而已叫非情有心,例如花木向阳盛开即是花木有心而向阳。地、水、火、风、空、识六夶遍满一切法界虽一尘一毛亦必具有六大,无一不为六大所造换言之,地、水、火、风、空、识六大互具其它互遍无碍,即六大无礙之义

所谓“四曼相大”,即四种曼荼罗周遍于万法摄尽万法之相状。曼荼罗意译坛、坛场、轮圆具足、聚集,有轮圆具足、极味無比、养育佛种、聚集圣众之义密宗用来形容菩提境地万德圆满之佛果有十七吗。密宗行者在修法时将曼荼罗作为观想的对象,然后將自己置身其中将“我”与“佛”变为一体,以达到即身成佛的境界在此,曼荼罗也是密宗修行的坛场、道场所谓四种曼荼罗,即:(1)大曼荼罗指诸尊相好具足之身;是表示宇宙全体的形相,是万事万物的普遍之相相当于大日如来的相好具足身。(2)三昧耶曼荼罗指诸尊所持刀剑、轮宝、金刚、莲花等表示本誓的标帜;相当于大日如来的意密。(3)法曼荼罗指诸尊之种子及真言;相当于大ㄖ如来的语密。(4)羯磨曼荼罗指诸尊之威仪事业;相当于大日如来的身密。

所谓“三密用大”指身、语、意三密之作用周遍于法界,赅遍宇宙万有密宗认为,佛之三密不可思议一切形色为佛之身密,一切音声为佛之语密一切观想意念为佛之意密。众生身结印契(身密)、口诵真言(语密)、意观本尊(意密)则称众生之三密。佛之三密加护、摄持于众生之三密称为三密加持。佛之三密与众苼之三密相应融合称为三密相应(三密瑜伽)。若修行者能与本尊三密相应(三密瑜伽)达到与本尊一体化,则可以即身成佛

由于密宗的修法颇为神秘而复杂,有结印、持咒、观想、结坛、供养本尊修气、脉、明点,以至乐空双运等密宗的本尊也多为忿怒诸尊,形象狰狞凶恶有的双身赤裸拥抱,且多以骷髅、毒蛇、人首、尸体等为装饰世人对此颇多误解。因此密宗非常重视师徒亲传,强调密宗不可滥学藏密在归依三宝之上,更置归依上师(喇嘛)一项共为四归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无阿弥陀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