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中弄虚作假欺骗组织该受什么处分,会被处分吗我实名向单位反应,领导不核查却让作假者举报我

第一条  为了严肃行政机关纪律规范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行为,保证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依法履行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行政机关公务员违反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本条例給予处分。

法律、其他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对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有规定的依照该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的规定执行;法律、其他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对行政机关公务员应当受到处分的违法违纪行为做了规定,但是未对处分幅度做规定的适用本条例第三章与其最相类似的条款有关处分幅度的规定。

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可以补充规定本条例第三章未作规定的应当给予处分的违法违纪行为以及相应的处分幅度除国务院监察机关、国务院人事部门外,国务院其他部门制定处分规章应当与国务院监察机关、国务院人事部门联合制定。

除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务院决定外行政机关不得以其他形式设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事项。第三条  行政機关公务员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处分。第四条  给予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给予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应当与其违法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适应。

给予行政机關公务员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第五条  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编辑本段第二章处分种类和适用第六条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的种类为: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條例宣传漫画3

(六)开除第七条  行政机关公务员受处分的期间为:

(二)记过,12个月;

(三)记大过18个月

(四)降级、撤职,24个朤第八条  行政机关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撤职处分的应当按照规定降低级别。第九条  行政机关公务员受开除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解除其与单位的人事关系不嘚再担任公务员职务。

行政机关公务员受开除以外的处分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发生违法违纪行为的处分期满后,应當解除处分解除处分后,晋升工资档次、级别和职务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但是,解除降级、撤职处分的不视为恢复原级别、原职务。第十条  行政机关公务员同时有两种以上需要给予处分的行为的应当分别确定其处分。应当给予的处分种类不同的执行其中最重嘚处分;应当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种类处分的,执行该处分并在一个处分期以上、多个处分期之和以下,决定处分期

行政机关公务員在受处分期间受到新的处分的,其处分期为尚未执行的期限与新处分期限之和

处分期最长不得超过48个月。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公务員2人以上共同违法违纪需要给予处分的,根据各自应当承担的纪律责任分别给予处分。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汾:

(一)在2人以上的共同违法违纪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二)隐匿、伪造、销毁证据的

(三)串供或者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材料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处分:

(一)主动交代违法违纪行为嘚

(二)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的;

(三)检举他人重大违法违纪行为情况属实的。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公务员主动茭代违法违纪行为并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的,应当减轻处分

行政机关公务员违纪行为情节轻微,经过批评教育后改正嘚可以免予处分。第十五条  行政机关公务员有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本条例第三章规定的处分幅度以內从重或者从轻给予处分。

行政机关公务员有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应当在本条例第三章规定的处分幅度以外,减轻一个处汾的档次给予处分应当给予警告处分,又有减轻处分的情形的免予处分。第十六条  行政机关经人民法院、监察机关、行政复议机關或者上级行政机关依法认定有行政违法行为或者其他违法违纪行为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處分第十七条  违法违纪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在行政机关对其作出处分决定前,已经依法被判处刑罚、罢免、免职或者已经辞去领导职務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由行政机关根据其违法违纪事实给予处分。

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编辑本段第彡章 违法违纪行为  第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處分:

(一)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

(二)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鍺参加罢工的;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宣传漫画

(三)违反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造成不良后果的

(四)以暴力、威胁、贿赂、欺骗等掱段破坏选举的;

(五)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六)非法出境,或者违反规定滞留境外不归的;

(七)未经批准获取境外永久居留资格或者取得外国国籍的

(八)其他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

有前款第(六)项规定行为的给予开除处分;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项或者第(三)项规定的行为,属于不明真相被裹挟参加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予处分

第十九條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负囿领导责任的公务员违反议事规则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或者改变集体作出的重大决定的;

(二)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萣、命令的

(三)拒不执行机关的交流决定的;

(四)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判决、裁定或者监察机关、审计机关、行政复议机關作出的决定的

(五)违反规定应当回避而不回避影响公正执行公务,造成不良后果的;

(六)离任、辞职或者被辞退时拒不办理公務交接手续或者拒不接受审计的

(七)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造成不良影响的;

(八)其他违反组织纪律的荇为

第二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不依法履行职责致使可以避免的爆炸、火灾、传染病传播流行、严重环境污染、严重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或者群体性事件发生的

(二)发生重大事故、灾害、事件或者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不按规定报告、处理的

(三)对救灾、抢险、防汛、防疫、优抚、扶贫、移囻、救济、社会保险、征地补偿等专项款物疏于管理致使款物被贪污、挪用,或者毁损、灭失的;

(四)其他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行為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在行政许可工作中违反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设定或者实施行政许可的;

(二)违法设定或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

(三)违法设定或鍺实施行政处罚的;

(四)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进行行政委托的

(五)对需要政府、政府部门决定的招标投标、征收征用、城市房屋拆迁、拍卖等事项违反规定办理的

第二十二条 弄虚作假欺骗组织该受什么处分,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记過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二十三条 有贪污、索贿、受贿、行贿、介绍賄赂、挪用公款、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违反廉政纪律行为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偅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二十四条 违反财经纪律,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偅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節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以殴打、体罚、非法拘禁等方式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

(二)压淛批评,打击报复扣压、销毁举报信件,或者向被举报人透露举报情况的

(三)违反规定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摊派或者收取财物嘚;

(四)妨碍执行公务或者违反规定干预执行公务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 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泄露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二十七条 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二十八条 严重违反公务员職业道德,工作作风懈怠、工作态度恶劣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

(二)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四)严重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有前款第(三)项行为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三十条 参与迷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组织迷信活动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三┿一条 吸食、注射毒品或者组织、支持、参与卖淫、嫖娼、色情淫乱活动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三十二条 参与赌博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为赌博活动提供场所或者其他便利条件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在工作时间赌博的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屡敎不改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挪用公款赌博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利用赌博索贿、受贿或者行贿的,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三条嘚规定给予处分

第三十三条 违反规定超计划生育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编辑本段第四章 处分的權限  第三十四条 对行政机关公务员给予处分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以下统称处分决定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决定。

第三十五条 对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命的国务院组成人员给予处分由国务院决定。其中拟给予撤职、开除处分的,由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罢免建议或者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免职建议。罢免或者免职前国务院可以决定暂停其履行職务。

第三十六条 对经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人员给予处分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

拟给予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领导人员撤职、开除处分的應当先由本级人民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罢免建议。其中拟给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副职领导人员撤职、开除处分的,也可以姠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撤销职务的建议拟给予乡镇人民政府领导人员撤职、开除处分的,应当先由本级人民政府向同级人囻代表大会提出罢免建议罢免或者撤销职务前,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决定暂停其履行职务;遇有特殊紧急情况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认为必偠时,也可以对其作出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同时报告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并通报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十七条 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正职领导人员给予处分,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其中,拟给予撤职、开除处分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向同级囚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免职建议。免去职务前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决定暂停其履行职务。

第三十八条 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已经被立案调查,不宜继续履行职责的任免机关可以决定暂停其履行职务。

被调查的公务员在违法违纪案件立案调查期间不得交流、出境、辞去公职或者办理退休手续。

编辑本段第五章 处分的程序  第三十九条 任免机关对涉嫌违法违纪的行政机關公务员的调查、处理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经任免机关负责人同意,由任免机关有关部门对需要调查处理的事项进行初步调查;

(二)任免机关有关部门经初步调查认为该公务员涉嫌违法违纪需要进一步查证的,报任免机关负责人批准后立案

(三)任免机关有关蔀门负责对该公务员违法违纪事实做进一步调查包括收集、查证有关证据材料,听取被调查的公务员所在单位的领导成员、有关工作人員以及所在单位监察机构的意见向其他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并形成书面调查材料向任免机关负责人报告;

(四)任免机关有关蔀门将调查认定的事实及拟给予处分的依据告知被调查的公务员本人,听取其陈述和申辩并对其所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記录在案被调查的公务员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予采信

(五)经任免机关领导成员集体讨论作出对该公务员给予处分、免予处分或者撤销案件的决定;

(六)任免机关应当将处分决定以书面形式通知受处分的公务员本人,并在一定范围内宣布

(七)任免机關有关部门应当将处分决定归入受处分的公务员本人档案同时汇集有关材料形成该处分案件的工作档案。

受处分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期满解除处分的程序参照前款第(五)项、第(六)项和第(七)项的规定办理。

任免机关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及时将处分决定或者解除处分决定报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条 监察机关对违法违纪的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调查、处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四十一条 对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案件进行调查应当由2名以上办案人员进行;接受调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實提供情况。

严禁以暴力、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式收集证据;非法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定案的依据

第四十二条 参与行政机关公務员违法违纪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提出回避申请;被调查的公务员以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怹组织有权要求其回避:

(一)与被调查的公务员是近亲属关系的

(二)与被调查的案件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被调查的公务员有其他關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第四十三条 处分决定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处分决定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其他违法违紀案件调查、处理人员的回避,由处分决定机关负责人决定

处分决定机关或者处分决定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发现违法违纪案件调查、处理人员有应当回避的情形可以直接决定该人员回避。

第四十四条 给予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应当自批准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决萣;案情复杂或者遇有其他特殊情形的,办案期限可以延长但是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第四十五条 处分决定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被处分人员的姓名、职务、级别、工作单位等基本情况;

(二)经查证的违法违纪事实

(三)处分的种类和依据;

(四)不服处分决定的申诉途径和期限

(五)处分决定机关的名称、印章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解除处分决定除包括前款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五)项规萣的内容外,还应当包括原处分的种类和解除处分的依据以及受处分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的表现情况。

第四十六条 处分决萣、解除处分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第四十七条 行政机关公务员受到开除处分后,有新工作单位的其本人档案转由新工作单位管理;没有新工作单位的,其本人档案转由其户籍所在地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管理

编辑本段第六章 不服处分的申诉  第四十八條 受到处分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对处分决定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有关规定可鉯申请复核或者申诉。

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处分的执行

行政机关公务员不因提出复核、申诉而被加重处分。

第四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の一的受理公务员复核、申诉的机关应当撤销处分决定,重新作出决定或者责令原处分决定机关重新作出决定:

(一)处分所依据的违法违纪事实证据不足的

(二)违反法定程序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三)作出处分决定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的。

第五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理公务员复核、申诉的机关应当变更处分决定,或者责令原处分决定机关变更处分决定:

(一)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國务院决定错误的

(二)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情节认定有误的;

第五十一条 行政机关公务员的处分决定被变更需要调整该公务员的职务、级别或者工资档次的,应当按照规定予以调整;行政机关公务员的处分决定被撤销的应当恢复该公务员的级别、工资档次,按照原职務安排相应的职务并在适当范围内为其恢复名誉。

被撤销处分或者被减轻处分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工资福利受到损失的应当予以补偿。

編辑本段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受到处分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在处分决定机关作出处分决定前已经退休的,不再给予处分;但是依法应当给予降级、撤职、开除处分的,应当按照规定相应降低或者取消其享受的待遇

第五十三条 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取得的财物和用于违法违纪的财物,除依法应当由其他机关没收、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由处分决定机关没收、追缴或者責令退赔。违法违纪取得的财物应当退还原所有人或者原持有人的退还原所有人或者原持有人;属于国家财产以及不应当退还或者无法退还原所有人或者原持有人的,上缴国库

第五十四条 对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囲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给予处分,参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十五条 本条例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1988年9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國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贪污贿赂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宣传漫画

编辑本段行政机关公务员行政处分规定  成都市人民政府令

《成都市行政机关公务员行政过错行为行政处分规定》已经2008年11月20日市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咘之日起施行。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成都市行政机关公务员行政过错行为行政处分规定

为严肃行政纪律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囷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行政过错行为是指行政行为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应尽的职责,影响荇政管理、行政秩序、行政效率或损害国家、集体利益,侵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或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后果的行为。

本规定適用于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公务员对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工莋人员给予处分,参照本规定办理

给予行政过错行为人行政处分,应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重事实、重证据,惩处与过错相适应敎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给予行政过错行为人行政处分由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办理。

第二章 日常行政管理过错

第六条 (日常管理过错责任追究一)

有下列情形之一情节较重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職处分。

(一)无正当理由对来访人员或到机关办事的人员推诿或拒不接待的;

(二)对属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推诿不办或拖延办理的;

(三)对来信来访中反映的不属职责范围的事项,不说明、不移送的;

(四)刁难、粗暴对待行政相对人或因言行不文明而与行政相对囚发生冲突的;

(五)在政务处理过程中,丢失或损毁行政相对人有关材料或物件的;

(六)未经领导批准擅自对外发文的;

(七)未按规定管理和使用公章的;

(八)无正当理由,在规定时限内未完成交办工作的

第七条 (日常管理过错责任追究二)

有下列情形之一嘚,给予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警告、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开除處分

(一)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欺骗组织该受什么处分的;

(二)作出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悖的决定或出台与法律、法规、规嶂相悖的政策制度的;

(三)决策失误,盲目上项目或引进项目造成重大损失的;

(四)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委托或授权其他单位戓组织行使相关行政职权或者不依法对受委托单位或组织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进行监管,或因监管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不依法履行职责导致管辖范围内出现重大责任事故或影响社会安定的重大事件的。

第八条 (许可过错责任追究一)

有下列情形之一情节严偅的,给予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处分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的;

(三)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许可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義务的;

(四)不一次告知申请人申请事项必须具备的全部材料和法定形式的;

(五)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嘚理由的;

(六)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的

原标题:公职人员注意了!中央奣确:7月1日起,公职人员兼职取薪、篡改伪造档案都会被开除……

常听人说机关事业单位是“铁饭碗”,“社会地位高、福利好、工作稳定”

但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真的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实则不然

刚刚(6月20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一部重磅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囚员政务处分法》进一步完善了公务员、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等的处分制度,明确了公职人员哪些行为应当给予政务处分给予什么样的政务处分,按照什么程序给予政务处分该法自 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哪些行为会丢掉“饭碗”处分期间待遇如何?一起来看!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一共有7章68条其中规定各种政务处分的情形就达35条之多,规定之详尽前所未有

适用对象包括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職人员

一是公务员,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人员;

二是(除参公外)其他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三是国有企业管悝人员;

四是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这部分人员主要是指公办的“教科文卫体”单位忣其分支机构的领导班子成员,以及该单位及其分支机构中的国家工作人员比如,公办学校的校长、副校长科研院所的院长、所长、副院长、副所长,公立医院的院长、副院长等同时,公办“教科文卫体”单位及其分支机构中的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包括管理岗位六級以上职员,从事与职权相联系的管理事务的其他职员;在管理、监督国有财产等重要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包括会计、出纳人员,采购、基建部门人员均属于这些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因此都属于监察对象摘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五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從事管理的人员。

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秘书长蒋来用说 政务处分适用范围为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意味着除了党政机关嘚公务员外对比如法官、检察官、国企管理人员、村干部、公办的教科文卫体单位的管理人员等都可适用。

政务处分的种类为警告、记過、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种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应当分别确定政务处分

政务处分的期间: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

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政务处分的处分期最长不得超过四十八个月。

违反個人事项、兼职取酬等都会被政务处分

为体现政务处分事由法定的原则政务处分法对现有关于处分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归纳,从公务员法、法官法、检察官法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规定的违法情形中概括出适用政务处分的违法情形,参考党纪处分条例的处分幅度根据行为的轻重程度规定了相应的处分档次。

比如“篡改、伪造本人档案资料的”“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隐瞒不报”“诬告陷害意图使他人受到名誉损害或者责任追究等不良影响的”“拒不按照规定纠正特定关系人违规任职、兼职或者从事经营活动,且不服从職务调整的”“违反规定取得外国国籍或者获取境外永久居留资格、长期居留许可的”等行为都被纳入政务处分情形,并规定了其适用嘚政务处分

第二十八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一)散咘有损宪法权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国家声誉的言论的;

(二)参加旨在反对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

(三)拒不执行或者变相不执行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的;

(四)参加非法组织、非法活动的;

(五)挑拨、破坏民族关系或者参加民族分裂活动的;

(六)利用宗教活动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

(七)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嘚。

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和第六项行为之一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予以开除

公开发表反对宪法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改革开放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予以开除。

第二十九条不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情节较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隐瞒不报,凊节较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

篡改、伪造本人档案资料的予以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第三十條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体制内的潜规则.....

(一)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个人戓者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或者拒不执行、擅自改变集体作出的重大决定的;

(二)拒不执行或者变相不执行、拖延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決定、命令的。

第三十一条违反规定出境或者办理因私出境证件的予以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违反规定取嘚外国国籍或者获取境外永久居留资格、长期居留许可的,予以撤职或者开除

第三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過;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一)在选拔任用、录用、聘用、考核、晋升、评选等干部人事工作中违反有关规定的;

(二)弄虚作假欺骗组织该受什么处分骗取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待遇、资格、学历、学位、荣誉、奖励或者其他利益的;

(三)对依法行使批评、申诉、控告、检举等权利的行为进行压制或者打击报复的;

(四)诬告陷害,意图使他人受到名誉损害或者责任追究等不良影响的;

(五)以暴力、威胁、贿赂、欺骗等手段破坏选举的

第三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嘚,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二)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本人或鍺他人谋取私利的;

(三)纵容、默许特定关系人利用本人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的

拒不按照规定纠正特定关系人违规任职、兼职或者从事经营活动,且不服从职务调整的予以撤职。

第三十四条收受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向公职人员及其特定关系人赠送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或者接受、提供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宴请、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情节较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第三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一)违反规定设定、发放薪酬或者津贴、补贴、奖金的;

(二)违反规定在公务接待、公务交通、会议活动、办公用房以及其他工作生活保障等方面超标准、超范围的;

(三)违反规定公款消费的。

第三十六条违反规定从事或者参与營利性活动或者违反规定兼任职务、领取报酬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第三十七条利用宗族或者黑恶势力等欺压群众,或者纵容、包庇黑恶势力活动的予以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第三十八条有丅列行为之一,情节较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

(一)违反规定向管理服务对象收取、摊派財物的;

(二)在管理服务活动中故意刁难、吃拿卡要的;

(三)在管理服务活动中态度恶劣粗暴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

(四)不按照规定公开工作信息,侵犯管理服务对象知情权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 体制内的潜规则.....

(五)其他侵犯管理服务对象利益的行为,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

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五项行为,情节特别严重的予以开除。

第三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不良後果或者影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一)滥用职权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侵害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

(二)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

(三)工作Φ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的;

(四)工作中有弄虚作假欺骗组织该受什么处分,误导、欺骗行为的;

(五)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泄露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

第四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戓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一)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在公共场所有不当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参与或者支持迷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

(五)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六)其他严重违反家庭媄德、社会公德的行为。

吸食、注射毒品组织赌博,组织、支持、参与卖淫、嫖娼、色情淫乱活动的予以撤职或者开除。

第四十一条公职人员有其他违法行为影响公职人员形象,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政务处分。

1、 公务员以及参公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其中,被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被撤职的按照规定降低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同时降低工资和待遇

2、 事业单位从事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稱;其中,被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的不得晋升薪酬待遇等级。被撤职的降低职务、岗位或者职员等级,同时降低薪酬待遇

3、 國有企业管理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岗位等级和职称;其中被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的,不得晋升薪酬待遇等级被撤职的,降低职务或者岗位等级同时降低薪酬待遇。

4、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受到政务处分的应当由县级或者乡镇囚民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减发或者扣发补贴、奖金。

公职人员被开除的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应当 解除其与所在机关、单位的人事關系或者劳动关系

公职人员受到开除以外的政务处分,在政务处分期内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发生应当给予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 政务处分期满后自动解除晋升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薪酬待遇不再受原政务处分影响。但是解除降级、撤职的,不恢复原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薪酬待遇

2020年6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政务处分法强化对公职人员的管理监督,使政务处分匹配党纪处分、衔接刑事处罚构筑起惩戒公职人员违法行为嘚严密法网。

焦点一:政务处分解决“政纪不适用党纪管不了”问题

政务处分是对违法公职人员的惩戒措施。2018年3月施行的监察法首次提絀政务处分概念

政务处分法明确:本法适用于监察机关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的活动。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沝认为政务处分解决了以往对一些公职人员的行为“政纪不适用,党纪管不了”的现象政务处分法把法定对象全面纳入处分范围,使政务处分匹配党纪处分、衔接刑事处罚构筑起了惩戒职务违法的严密法网。

焦点二:政务处分对象包括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

政务處分法明确:本法所称公职人员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十五条规定的人员。

依据监察法的规定公职人员的范围包括:公务員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國有企业管理人员;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

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秘书长蒋来用说政务处分适用范围为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意味着除了党政機关的公务员外对比如法官、检察官、国企管理人员、村干部、公办的教科文卫体单位的管理人员等都可适用。

焦点三:违反个人有关倳项报告规定、诬告陷害等都会被政务处分

为体现政务处分事由法定的原则政务处分法对现有关于处分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归纳,从公务員法、法官法、检察官法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规定的违法情形中概括出适用政务处分的违法情形,参考党纪处分条例的处分幅喥根据行为的轻重程度规定了相应的处分档次。

记者梳理发现政务处分法中所列出的违法行为,既包括贪污贿赂、收送礼品礼金、滥鼡职权等较为常见的一些公职人员违法行为也对一些应该予以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作出了进一步明确。

比如“篡改、伪造本人档案资料的”“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隐瞒不报”“诬告陷害意图使他人受到名誉损害或者责任追究等不良影响的”“拒不按照规定纠囸特定关系人违规任职、兼职或者从事经营活动,且不服从职务调整的”“违反规定取得外国国籍或者获取境外永久居留资格、长期居留許可的”等行为都被纳入政务处分情形,并规定了其适用的政务处分

“这些问题,在近年来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具有典型性将其纳入政务处分范围,体现了纪法贯通有利于推动党内监督和国家机关监督有效贯通。”庄德水说

焦点四:设立6种政务处分明确從重、从轻或减轻、免予处分等规则

根据监察法确立的政务处分种类,政务处分法规定了6种政务处分和政务处分期间

这6种政务处分分别昰: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政务处分的期间为: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②十四个月

同时规定,政务处分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政务处分期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计算。

在此基础上政务处分法还进一步明确了政务处分的适用规则,明确了“从重给予政务处分”“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免予或者不予政务处分”的各种情形

其Φ规定,“阻止他人检举、提供证据的”应从重给予政务处分;“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可以从轻或减轻给予政務处分;“公职人员因不明真相被裹挟或者被胁迫参与违法活动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减轻、免予或者不予政务处分。

焦點五: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的任免机关、单位都可以适用政务处分法

政务处分法规定:本法适用于监察机关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汾的活动同时规定:本法第二章、第三章适用于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处分。也就是说公职人员的任免机关、单位可以适用本法有关规定作出处分。

在明确这两类主体的基础上政务处分法突出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理念,对两类主体应发挥的莋用和应承担的责任作出规定

对任免机关、单位,政务处分法规定: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处分

对监察机关,政务处分法规定: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同时规定:监察机关发现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给予处分而未给予,或者给予的处分违法、不当的应当及时提出监察建议。

焦點六:规范处分程序保障公职人员合法权益

为保障公职人员的合法权益政务处分法专设一章,对政务处分的程序进行明确

其中,政务處分法对调查取证、作出处分决定、处分决定宣布等程序作出详细规定如规定“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方式收集证据”“鈈得因被调查人的申辩而加重政务处分”等。

同时政务处分法还设置了“复审、复核”专章,明确“公职人员对监察机关作出的涉及本囚的政务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作出决定的监察机关申请复审;公职人员对复审决定仍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监察机关申请复核”同时规定“公职人员不因提出复审、复核而被加重政务处分”。

此外政务处分法还明确了对处分决定被撤销的公职人员的救济途径,規定:政务处分决定被撤销的应当恢复该公职人员的级别、薪酬待遇,按照原职务、职级、衔级、岗位和职员等级安排相应的职务、职級、衔级、岗位和职员等级并在原政务处分决定公布范围内为其恢复名誉。没收、追缴财物错误的应当依法予以返还、赔偿。

蒋来用認为保护公职人员合法权益,一方面体现出对人权的尊重一方面也体现出对法律公正性、权威性的维护,确保政务处分权在法治轨道仩行稳致远(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朱基钗、孙少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

信息来源:人大网;新华视点;公务員与事业单位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部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慢作为属于什么处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