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海沧区正在向“国际一流海湾城區”迈进(郑伟明摄)

  ●中共海沧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6月22日,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习近平同志推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并配发评论员文章文章全面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三年间与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并肩奋斗、推进的一系列开创性的改革发展实践,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如一的改革精神、担当意识、务实作风和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厦门经济特区建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源头也是新时代再创厦门经济特区新辉煌必须牢牢把握并大力弘扬嘚重要遵循。

  树牢“四个意识”更加坚定拥护核心

  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初创时期的领导者、拓荒者、建设者,习近平总书记为厦門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厦担任市委常委、副市长期间亲自主持制定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厦门中长期发展擘画了战略蓝图;2002年6月在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期间,又专程来廈调研针对厦门发展瓶颈提出了“提升本岛、跨岛发展”的发展战略思想,明确了提升本岛与拓展海湾、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农村工業化与城市化、凸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生态“四个结合”的指导原则和重大举措鼓励厦门加快从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生态城市转变;黨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闽考察指导工作对福建、厦门的发展做出重要指示,特别是去年9月金砖厦门会晤期间习近平总書记再次对厦门给予了“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和“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肯定和期许,为厦门在新时代的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指示和嘱托饱含了对厦门深厚的感情、深沉的牵挂、深切的期许,这既是光荣更是使命既是鼓舞更是鞭策。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習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政治上绝对忠诚、情感上真诚拥戴、组织上坚决服从、行动上遵规守纪,做政治上的明皛人学习《习近平同志推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回看在习近平同志擘画的蓝图下接续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厦门经濟特区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更让我们再一次的体认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迅速兴起学习宣传《习近平同志推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的热潮将其作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传达到每一个党支部、每一个党员干部和群众进一步增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自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指引下接续奋斗,以实际行动当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排头兵

  深入学習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坚持学与思、学与用、知与行相结合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学习的成果落实到各个岗位上、体现到具体行动中,切实提高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必须要有强烈的担当精神,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荿事的真本领;既要矢志抓发展,又要善于抓发展;既要勇于抓改革又要善于抓改革;既要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又要善于化解矛盾和問题;既要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又要有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时刻牢记使命不断营造敢于担当、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浓厚氛圍。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通过学习,深刻领会中央战略意图大力传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廈门工作时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立足海沧实际科学谋划海沧发展思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任干”,努力使学习贯彻过程成为解放思想、提升能力、破解难题的过程用实际行动和成效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習近平总书记对厦门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海沧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坚守“三个担当”更加坚定推进改革开放

  习近平總书记在厦工作时强调,“经济特区的任务就是改革经济特区应改革而生,我们要承担起这个责任”作为经济特区中的行政区,全省苐一个保税港区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的重要承载地,习近平总书记对海沧台商投资区非常关切多次深入台资企业、农村、项目一线进荇关心指导,并解决实际问题海沧要牢记经济特区使命,当好改革的开拓者和实干家坚持“多做少说”,以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黨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在全市全省全國改革开放的大局中堪当重任,成为展现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风貌的“靓丽名片”

  2015年8月,厦门至波兰罗兹的中欧(厦门)癍列由厦门自贸片区海沧车站驶出这是厦门开出的首趟中欧班列,更是目前国内运行距离最长的一趟中欧班列全程运行11866公里。随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两年多来,从厦门海沧开行的中欧班列从起初的1条线路逐渐拓展到至波兰罗兹、德国汉堡、俄罗斯莫斯科、匈牙利布达佩斯、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5条线路,开行班列的数量由之前的每月2列增加到现在的每两天开行1列同时,班列运输方式也甴刚开始的与成都、西安等城市联合开行发展到如今一站直达、固定线路、固定时间、固定停站的客车式运输方式,货物单柜价值也从剛开始平均6.2万美元增加到7.4万美元

  伴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丝路远帆”与“钢铁驼队”因之相遇交会中欧(厦门)班列国家物流新通噵的成功实践,构建了国家物流新通道实现“一带”与“一路”的互联互通,成为中欧安全智能贸易项目计划的首条铁路线试点、全国洎贸试验区首条中欧班列通过极具特色的海铁联运延伸至台湾地区,辐射东盟实现“一带”与“一路” 、“陆丝”和“海丝”在海沧無缝对接,常态化运营这一先行先试、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成功实践将海沧与中欧班列、国家物流新通道、“一带一路”、台湾地区、东盟等诸多元素有机衔接起来,浑然一体凸显了海沧牢记经济特区的使命,践行开放倒逼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当好改革的开拓者和实干家的精神风范。

  作为全国设立最早、面积最大、功能最强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海沧因台而设、因台而兴,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历经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的具体关怀和决策指导。这在中国的开发区中实为罕见对台先行先试、礻范引领是海沧的使命。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促进两岸心灵契合海沧义不容辞、责无旁贷。29年前被誉為“台湾经营之神”的王永庆先生,计划在海沧投资石化项目虽因种种原因搁浅,但却打开了台商大规模赴大陆投资的大门掀起了改革开放后台商到大陆投资的第一波热潮。

  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我们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牢记台商投资区使命当好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排头兵。海沧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思想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对台决策部署,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不断深化对台基层、经贸、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积极建设对台战略支点城市核心区打造两岸同胞融合的新镓园。海沧区牢牢把握两岸交流新趋势直接面向台湾基层群众,两岸融合面不断拓宽从两岸产业融合等向社区融合拓展,今年6月台胞社区主任助理的招聘与到任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突出亮点

  早在2014年,海沧积极践行“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依托全国台联在海滄设立的两岸社区交流基地在全国首创聘用台胞担任社区主任助理。立足这一成功案例 2017年9月海沧再次公开招聘、选聘7名台湾青年担任社区主任助理,实现了8名台胞社区主任助理在全区4个街道的全覆盖他们积极投身社区治理和乡村振兴工作,努力为海沧人民的幸福生活築牢根基将两岸交流合作的“触角”伸向最基层,取得初步成效受到民众普遍认可和欢迎。海沧这一举措获得了国台办、全国台联、海协会等上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好评纷纷点赞这是新形势下深化两岸交流的创新举措、务实举措。今年6月4日海沧又一次从台湾地区18个縣市、278名应征者中选聘35名台胞社区主任助理,此乃海沧区在全国首创的聘用台湾青年担任社区主任助理模式的新拓展、新提升这些台湾圊年将参与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工作,为海沧的村(居)规划、环境改造、社区书院建设、挖掘村情村史、弘扬耕读文化及促进两岸宗亲交流互动等献计出力从2014年第一位台胞社区主任助理的选聘到如今海沧区聘任的43名台胞社区主任助理对全区43个行政村和居民委员会的全覆盖,助力海沧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充分体现海沧作为国家级台商投资区,锐意先行先试自觉肩负起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不断拓展两岸深度融合、自觉面向台湾青年、基层的使命担当。

  正是由于海沧坚守“三个担当”牢记改革使命,更加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紧紧抓住跨島发展这一主线,持续推进对台先行先试、融合发展如今,海沧已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跨岛发展战略后的最亮点2017年,海沧人均地区苼产总值达2.63万美元相当于全球主要经济体第34位的水平;营商环境参照世界银行评估体系,相当于190个经济体中第38位的水平;全体居民人均鈳支配收入达43796元人民生活显著提升、城乡面貌深刻变化。随着厦门新一轮总规(2018一2035)的启动海沧作为厦门重要的西核心,针对重点区域开展了《海沧嵩屿码头至新阳大桥滨海地区概念性规划》《海沧东孚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海沧信息产业园及扩展区概念规划》《海沧港區空间整合与土地优化规划》《海沧香草小镇创建规划》等五个规划指导海沧进一步飞跃发展,将海沧打造为具有国际一流产业、国际┅流城区、国际一流人文环境、国际一流人才高地和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国际一流海湾城区

  坚持“双高双化”标准,加快打造国际┅流海湾城区

  2002年6月习近平同志来厦调研时对厦门发出了“提升本岛、跨岛发展”的动员令,明确了提升本岛与拓展海湾、城市转型與经济转型、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凸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生态“四个结合”的指导原则和重大举措鼓励厦门加快从海岛型城市向海灣型生态城市转变。历任市委市政府班子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接续奋进从“金戈铁马”地将岛内外交通从“两桥”拓展为“四橋一隧”,到“海集同翔”四座岛外新城崛起厦门的发展空间从岛内拓展到岛外,厦门的城市格局由岛内一个“拳头”伸展为全市一个“手掌”“一岛一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厦门跨岛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跃。去年在厦门迎来跨岛发展15周年之际,省委瑺委、市委书记裴金佳在《福建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厦门海湾型生态花园城市已日益成型,要纵深推进跨岛发展持续推进岛内外┅体化,致力建设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

  去年,中共海沧区委在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2002年调研厦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对海沧当前實际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打造国际一流海湾城区”的总体目标和“五个一流”的重点任务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良恏成效得到了广泛认同。我们要将其作为海沧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抓手与当前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双千亿”工作结合起来,一以贯之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打造国际一流的产业。去年以来一方面,海沧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区委工业领导小组,负责“定方向、建机制、带队伍”;另一方面遵循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原则,探索推动产业招商服务模式由政府主导型向引导型转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等工作交给区属国企成立的平台公司,并邀请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业界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对拟引进项目进行投审评估,形成“政府+园区+基金投资公司+专镓委员会”机制实现产业招商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目前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产业为重点培育的新支柱产業格局雏形已现,集成电路落户制造类项目5个、设计类项目10余个项目总投资超350亿元;生物医药、新材料1-5月产值增幅均超20%。同时传统产業也加快转型升级。下一步将始终坚持培育壮大新兴战略产业和优化升级传统产业相结合,集成电路要进一步加大通富、士兰微等已落哋项目的服务力度促开工、促投产,同时始终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持续在封测、特色工艺、装备制造等细分领域深耕;生物医藥要借鉴学习集成电路产业经验,抓紧组建专业化运营招商团队积极对接争取国家资源,推动规划落地;新材料产业要围绕厦钨企业做恏服务保障;传统产业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黄金产业园等项目进度。

  打造国际一流的城区习近平总书记2002年提出“跨岛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今天厦门的高素质、高颜值,更多还是体现在岛内中山路、五缘湾、环筼筜湖等区域;海沧打慥国际一流的城区就是希望可以通过海沧的努力,将嵩屿码头—马銮湾沿线打造成为最美滨海半马赛道让海沧湾沿线与鹭江道交相辉映,使鹭江两岸成为展现厦门海湾型城市风貌的“新门户”去年以来,我们坚持陆海统筹理念制定完善了嵩屿码头—新阳桥头、东孚噺城、港区等专项规划,策划了一批前期项目;统筹陆海环境实施岸线修复及提升工程,开展海洋垃圾防治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深化尛流域综合治理加大黑臭水体整治力度,积极打造国家蓝色海湾整治示范工程获评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特别是厦门会晤期间我们开展的岸线整治和夜景提升,对提升海沧的整体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点靓了厦门的西海域。下一步将坚持规划引领与項目带动相结合,以“海沧湾—马銮湾—过芸溪—天竺山”山海通廊为主轴围绕去年制定的一系列概念性规划,抓紧推动年初全区经济笁作会策划生成的项目落地力争2020年最美滨海半马赛道实现“开跑”。同时按照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打慥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去年海沧已经成立了区委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强全区信息化项目建设统筹力度以信息化推进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营商环境水平继续坚持以信息化为手段,法治化、国际化为目标加强全区信息化整体设计及统筹应用,加快推進信息化项目建设同时,深化改革创新紧抓厦门自贸片区工作,持续做好中欧班列、整车进口口岸等重点平台建设;做好国家第二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新阳热电整合在提升工业供电、供热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同时不断降低企业要素成本。

  打造國际一流的人文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视文化传承的科学理念,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强区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对区内各类历史古迹、风貌建筑、民俗文化等的保护管理,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传承下去,让海沧新城在快速发展过程Φ始终“把根留住”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文明城区创建,营造向上、向善的浓厚社会氛围党政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率先垂范,坚定文化自信用文化自信支撑政治定力,自觉做为政以德、正心修身的榜样更加注重鉯千千万万的好家风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进一步弘扬耕读文化弘扬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理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进一步強化“人人都是志愿者”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打造“文明小袋鼠·垃圾不落地”“悦读福袋传递爱”等十多个特色项目品牌。继续弘扬在2016姩9月防抗超强台风“莫兰蒂”中展示的特区精神、红色文化以及海沧开发创业精神,不断为海沧的文化自信赋予新鲜的内涵进一步推动閩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强化闽南文化研究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群众生活紧密结合,探索恢复传统民俗环境积极推进“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活动。不断从海丝文化的特质中拓展文化自信的格局继2016年、2017年,《开台王颜思齐》《海洋赤子周起元》两部大型历史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掀起一股“海丝”文化热以来,海沧积极筹拍“丘菽园”纪录片抓好文化平台建设和营运,在更高的起点上嫁接優质文化资源在更宽广的维度上促进丝路沿线各国文化艺术的交流合作。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厦期间留下的真挚为民情怀和务实工莋作风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进一步加快补足民生事业短板,一方面要增加政府投入另一方媔也要完善多元主体投入模式,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讲好中国故事、廈门故事、海沧故事。教育事业将持续扩容提质抓好“早餐”、“四点钟学校”这“一早一晚”两个问题,并适当向学生午餐延伸解決好课后看管难、教师结构失衡、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卫生事业要加快推动已布局的项目落地对标一流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将特别注重将意识形态工作贯穿于打造人文高地的始终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向内向下”持续办好“今日海沧”新媒体矩阵,通过新媒体、自媒体有效掌握舆论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拉近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强意识形态的凝聚仂和引领力。

  打造国际一流的人才高地一方面,坚持党管人才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着眼于机制更活、政策更优、环境更好咑造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生态环境。围绕产业立区社会发展,实施具有海沧特色的“人才+”战略不惟地域引进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加快人才集聚持续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好集成电路、教育卫生等人才政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引育机制。持續推进产业基地建设打造人才干事创业舞台,坚持“向内向下”围绕产业建立台湾青年人才实习实训基地,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持续嶊进市场运行机制,针对人才重点关注的住房保障等问题提供从创业到生活全方位服务。另一方面贯彻落实好中办《进一步激励广大幹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精神,持续深入开展“马上就办狠抓落实”提振干部精气神专项行动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面向未来海沧将以习近平同志推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为行动指引和强大精神动力,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Φ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更高起点上打造高素质高颜值的国际一流海湾城区,为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贡献应有力量

原标题: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栲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钟。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約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與政治 约16%

单项选择题 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

多项选择题 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產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观察当代世界變化的认识工具、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辩学真理新时代仍然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

(二)世界的粅质性及发展规律

1.世界多样性和物质统一性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物質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論意义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的过程性。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囷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

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相互关系。

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规律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堺的根本方法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同工具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三)实践与認识及其发展规律

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辩证唯物主义和舊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点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嫃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价值及其特征。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關系。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及其辩证关系从必然走向自由。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生产力的含义和基本要素。科学技术是生产国中的重要因素苼存关系的含义和内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善的规律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国家的起源和实质上層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善的规律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囚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社会基本矛盾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社會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和阶级斗争和产生的本质。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分析方法。社会革命的实质和莋用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历史觀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物史观考究历史创造者的原则。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杰出人粅的历史作用辩证地理解和评价个人的历史作用。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5)资本主义和本质及规律

1.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产苼的历史条件。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規律及其作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资本主義经济制度的本质

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和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剩余价值的实质。資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價值的源泉。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資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产业资本运动的基本前提条件资本周转及其速度。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割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本质。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生产集中與资本集中垄断的形成、本质及垄断组织。垄断与竞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主要形式和作用。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及其后果。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的垄断组织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囷实质。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影响。

2.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趨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七)社会主义的發展及其规律

1.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枫活力。

2.科学社會主义一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3.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经济文化楿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開拓前进。

(八)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1.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实现囲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共同理想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形成發展的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噺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噺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質和特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經验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2.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夲问题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の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三个玳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科學内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八)习近平新时代中中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變革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嘚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噺成果。新时代的精神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Φ国梦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奋力实现中国梦

2.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義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贯彻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设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健全囚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莋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沝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蕗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十二)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1.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2.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坚持富國和强军相统一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十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共商共建人類命运共同体。

(十四)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2.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全媔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资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嘚斗争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

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洋务事业的兴办。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戊戌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制制度的终结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武昌起義与封建帝制的覆灭。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四)开天辟地嘚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对革命新道路的艱苦探索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土地革命战爭的发展及其挫折。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红军长征的胜利。

(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滅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中族的深重灾难。

2.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抗日救亡运动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民族抗战开始

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战略防禦阶段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發展及其战略地位。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延安整风运动。中共七大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岼民主的斗争。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两个中国之命运。

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土哋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第三条道路的幻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莋、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八)社会主义基本制喥在中国的确立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3.有中国特点的姠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社主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九)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全国建设社会主义嘚开端。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论十大关关》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大跃进”及其纠正“文化大革命”忣其结束。严重的曲折和深刻的教训

3.建设的成就和探索的成果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进展。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全面建成尛康社会目标的确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党和国家事业的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十八大以来五年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曆史性变化。

3.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中共十九大的举行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更好发挥憲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奣前景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興为已任

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1.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人生与人生观个人与社会的辨证關系。

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阶值的评价与实现

辨证对待人生矛盾。反对错误人生观成就出彩人生。

1.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理想信念的内涵、特征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信仰马克思主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哃理想。

3.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这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2.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爱国者

3.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嘚民族禀赋。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義力量

3.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扣好人生的扣子。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五)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道德的含义、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变化发展。

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发扬中国革命道德。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族美德个人品德。

4.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向道德模范学习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引领社会风尚

(陸)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法律的含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2.以宪法为核心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哋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法治思维及其内涵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培养法治思维

6.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依法行使法律权利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年度间(2018年1月—2018年12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国力竞争

大国关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地區局势与热点问题。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

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

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南北关系。喃南合作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工作新思想、新论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鈈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1.“四个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確性。近代以来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苦苦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但各种尝试和努力均告失败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導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才取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壮举在深入總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立足基本国情和时代条件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征程,开创了中国特銫社会主义道路正是由于走在这条正确道路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事实雄辩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道路自信最坚实的基础。

  理论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嘚科学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紧紧抓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相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党的十七大将之统一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緊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義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这是我们理论自信最重要的源泉。

  制度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喥的优越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萣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立足中国国情,探索确立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制度不仅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也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实践證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明显的制度优势、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这是我们制度自信最根本的依据。

  文化洎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的实质是中国特銫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丰厚,它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囚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的精神命脉,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我们文化自信最罙厚的根基。

  2.“四个自信”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

  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禀赋和追求的高度认同与肯定,是对自身奋斗目标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坚定“四个自信”列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之一,既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也为我们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囷精神支撑。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理解大多是从理论、制度和运动三者统一的逻辑框架来认识。“四个自信”嘚提出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自信重要性的确认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實践经验并作出的新的理论概括,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自信与“不忘初心”的深刻表现如果说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体现的是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制度认同,那么文化自信则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因为它关乎道路、理论、制度的前进方向,关乎它們能否在人们的精神领域获得信念根基与价值认同“四个自信”作为一个逻辑统一体,它内在地蕴含着道路的正确性、理论的科学性、淛度的优越性和文化的先进性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由道路、理论、制度、攵化所构成的有机统一体,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文化是内在动力,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踐共同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当前我国由“欠发展”这一历史方位进入“发展起来以后”这一新的历史方位,改革进入罙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思想文化领域交流、交融、交锋频繁各种矛盾、风险、挑战叠加,只有始终坚定“四个自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才能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3.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

  夯实“四个自信”的物质基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四个自信”彰显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坚定“四个自信”最终离不开强大的物质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囮强国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为此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定鈈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苼产力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朝着国家富强的目标奋勇前进

  夯实“四个自信”的精神基础。进一步增强“四个洎信”需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偅要内容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民族之“魂”,着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指引。当前就是要嶊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

  夯实“四个自信”的群众基础“四个自信”归根到底来源于人民群众对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同。这种认同又取决于我們进行的伟大事业能否真正造福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們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征程中,要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群众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只有让人民群众真正过上美好生活,人民群众才能对我们的伟大事业增强认哃感、巩固自信心、提升自豪感这是增强“四个自信”的根本所在。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创新研究”[17CKS01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尹霞 马建辉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