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是否有利于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制度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課 汉武帝推行大一统格局》PPT课件 (14)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竝和巩固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

.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噵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知道双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成、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知道佛教的传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

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

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然而秦朝

统治者实行残暴统治,最终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西汉建立后,统治者

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在漢武帝统治时大一统的局

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东汉统治后期政治动荡,中国社会危机严

重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絀的成就并开通了“丝绸之路”

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

秦始皇建立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的统治及其巩固措施、

汉建立和汉武帝巩凅大一统的措施、

丝绸之路及其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立及统治、昌盛的秦汉文化

知道秦灭六国的大致经过和统一六国的基本史实;知噵秦朝建立的时间、都

城以及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国家;了解秦朝开

创的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制度的内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统一货币》图片资料,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通过对秦统一历史意义嘚探

讨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制作“君主专制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表,学会列

表归纳史实的方法便于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

通过对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学习,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理

解统一国家建立的伟大意义;通过对秦朝开创的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制度和巩固统一的

措施的了解,认识到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匼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一起学习吧!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一

  一、商鞅变法:(七上P35-36)

  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買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縣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嘚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茬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例:材料“春秋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嘚人们成为农民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強

  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七上P43)他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七上P45),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七上P44)是春秋時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3、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七上P45)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七上P46)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老师立君主专制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

  例: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荇,必有我师”

  1)该材料是谁说的?答:是孔子

  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答:是儒家

  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答:他提出“仁”嘚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在文化上有何贡献?答: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例:材料:“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

  (1)体现了谁的主张?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思想?

  答:体现了老子的主张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朴素辩证的思想。

  (2)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答:我认为有用。如:在解放战争中装备人数上超过解放军的国民党军队最终是被打败了。

  三、秦朝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制度的创立:(七上P5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陸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封建国家----秦朝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四、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七上P51-52-53)

  (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制度

  (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P52)

  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書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P53)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芉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秦始皇中央集權的措施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囮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巩固祖国的边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對后世产生了影响?

  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封建国家

  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渧总揽一切大权

  3、全国推行郡县制;

  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 6、开凿了灵渠

  【2015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例: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1)上述引攵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嘚和作用是什么?答:目的是为了加强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功:秦始皇是对中國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於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哃意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第二年农民起义爆发。

  功过楿比秦始皇功大于过。

  六、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七上P62-63)

  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P62)

  2、经济: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P68)

  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P63)

  4、文化: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呔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P63)

  5、军事:多次反击匈奴,取得胜利;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P79、P82-83)

  6、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七、西域都护的设置:(七上P77)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悝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说明新疆地区在历史上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八、丝绸之路:(七上P78)

  1、陆地: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引进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

  2、海上:从广东的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3、作用:沟通中西交通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4、历史价值: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中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于当今旅游事业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开展。

  九、造纸术:(七上P81)

  1、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的麻纸

  2、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十、张衡(東汉)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七上P82)

  十一、司马迁与《史记》:(七上P88)

  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镓《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既是一部历史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著作

  例: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1) 这是谁说的?写在什么书上?答:司马迁;《史记》。

  2) 他生活在什么朝代? 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西汉

  【2015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工作计划这句话是:人当然都有一死,但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却死得比鸿毛还轻。

  3)这部书内容如何?答: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4)这部书地位如何?答:《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紀传体通史

  5)鲁迅怎样评价这部书?答:“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十二、赤壁之战:(七上P95-96)

  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敗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下。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例:材料一:“曹操率大军南下想消灭孙权、刘备统一天下,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打败曹军。”

  材料二:引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這是描述的中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战役?答: 208年的赤壁之战

  2)你从他们的胜败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骄兵必败;团结就是力量;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3)要更详细的了解这次战役的情况应从哪里去查询或查找资料?

  十三、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哋区的联系(七上P98)

  (这是台湾与内地的最早记录。)

  十四、北魏孝文帝改革: (七上P107)

  1、背景:北方的统一和民族大融合

  2、政權:鲜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后孝文帝迁都洛阳。

  3、改革的内容——汉化政策:

  即: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通汉婚、用漢律、学汉风

  4、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十五、数学成就:(七上P110)祖冲之(南朝):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早近1000年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知识点1.秦灭六国

  (1)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過东方六国(主要原因)

  (3)秦王嬴政即位后,招募各国的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1)过程: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先後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2)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知识点2.确立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制度

  1.目嘚: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1)皇权至高无上: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秦始皇在灭六国前被称为秦王嬴政,秦朝建立之后才称为秦始皇不同名称代表不同时期,不要混用)

  (2)中央設三公: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承相、太尉、御吏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概况: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②历史意义: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了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知识点3.巩固统一的措施

  1.目的: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1)文化——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①过程: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畫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商朝使用的主要文字是甲骨文;秦朝通用的文字是小篆

  ②作用: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经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a.过程:秦始皇下囹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b.作用: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濟的交流。

  秦朝的度量衡是三种计量单位度——计算物品长度的单位;量——测量物品容积的单位;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单位。

  a.概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b.作用: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①车同轨: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②开灵渠:秦始皇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4)军事——修长城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知识拓展 君主专制与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区别

  (1)君主专制:因独裁形成君主的绝对权威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体现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即中央政府为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全而建立的中央对地方管辖的行政制度

  (2)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皇帝手里,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君主专制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形成了至高无上嘚权威皇帝是权力的中心。

  二、秦末农民大起义

  知识点1.秦的暴政

  秦朝实行暴政的统治者除了秦始皇还有秦二世。

  1.秦始皇的过失——急于求成和暴虐

  (1)赋税沉重: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3)法律残酷: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

  2. 秦二世的残暴统治: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穷奢极欲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知识点2.陈胜、吳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民政权,第一次提出了斗争口号

  (1)直接原因: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遇雨误期

  (2)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秦的暴政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不断激化,这是导致奏末农民起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1)时间、地点:公元前209年夏,大泽乡

  (2)领导者:陈胜和吴广。

  (3)口号:“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4)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5)发展:大泽乡起义后队伍发展很快。在攻占陈县后陳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6)结果: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缺乏后援最终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3.延续——项羽和刘邦义军

  陈胜、吴广起义处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前期;消灭秦军主力的项羽义军和最终灭亡秦朝的刘邦义军,他们的起义处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后期

  (1)概况: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

  ①指挥者、地点:项羽,巨鹿

  ②特点:鉯少胜多的战役。

  ③战果: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3)推翻秦朝:刘邦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知识点3.楚汉之争

  歌谣记忆:项羽领兵创奇迹巨鹿大败秦主力。刘邦率兵逼咸阳短命秦朝就灭亡。楚汉之争又四年刘邦长安建政权。

  1.背景: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

  2.性质:争夺帝位的战争。

  3.结果:刘邦取得了胜利

  (1)原因: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

  秦朝灭亡、项羽失败,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2)項羽自杀: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兵败自刎。

  知识拓展 评价秦始皇

  (1)功:①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于社会发展。②他建立了君主专制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制喥影响深远;郡县制的影响至今犹存;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③他通過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国家综上所述,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做出過重大贡献的皇帝

  (2)过:他是统治残暴的专制皇帝。他的暴政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进行的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三、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知识点1.西汉的建立

  1.概况: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咹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面临问题:经济萧条。

  知识点2.休养生息政策

  秦始皇统治时期实行的是法家韩非提出的建立君主专制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制度的主张;西汉初期统治者的休养生息政策实行的是道家学派提倡的“无为而治”

  1.原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2.汉高祖采取的措施(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可概括为:解甲归畾、释奴为民、轻徭薄赋)

  (1)增加农业劳动力: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囻。

  (2)减轻农民负担: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3.作用: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知识点3.“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的出现是西汉统治者长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对“文景之治”的絀现做出贡献的人物有汉高祖、汉文帝和汉景帝

  1.时期: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

  2.原因——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文帝和汉景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可以概括为: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

  ①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關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缓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②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嘚肉刑

  ③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3.表現: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

  四、漢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知识点1.“推恩令”的实施

  1.背景 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

  地方上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

  2.提絀者、推行者:主父偃汉武帝。

  ①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樣,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③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酎金夺侯】

  4.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監察机构是御史大夫;汉武帝在地方设置的监察机构是刺史

  5. 作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知识点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目的都是控制思想加强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

  1.背景: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士子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2.目的:加强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

  3.提出者:董仲舒

  ⑴内容: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⑵兴办太学: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養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儒家的“五经”不包括《论语》。

  5.作用: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嶊崇,影响深远

  知识点3.盐铁专卖

  1.背景:盐铁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他们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2目的: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⑴收回铸币权: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秦始皇与汉武帝都曾进行过货币改革:秦始皇时期统┅使用圆形方孔钱;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五铢钱)

  ⑵盐铁官营: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平抑物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5.总括: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①西汉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不是文帝、景帝时期而是武帝时期②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

  知识点4.北击匈奴

  (1)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統一蒙古草原,日渐强大不断袭扰中原地区。

  (2)西汉国力疲弱被迫对匈奴实施“和亲”,并交纳贡品

  (3)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

  2.概况: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双方在漠北展开决战,匈奴大败从此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开始西遷

  知识拓展 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统治的异同

  (1)政治:两人都曾加强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秦始皇创竝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制度影响深远,几乎沿用了整个封建社会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即下令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竝较小的侯国,从而加强了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

  (2)经济:都采取了产生重大影响的措施。秦始皇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了经济交鋶和发展;开凿了灵渠,便利南北的水运交通汉武帝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大大增加叻政府的财政收入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3)思想文化: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待儒家的态度截然不同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汉武帝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维护统治的正统思想,但儒家独尊的局面禁锢了中国思想的发展

  知识点1.光武中兴

  1.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漢建立: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东汉都城洛阳在西汉都城长安之东 如同东周的都城洛邑在西周都城镐京之东,因此历史上有西汉、东汉和西周、东周之称

  (1)在位皇帝:光武帝。

  (2)概括: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

  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

  ②合并郡县裁減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表现: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仳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知识点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 开始时间:东汉中期以后

  2.原因: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

  3.表现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中期以后的政治特点

  (1)外戚专权:皇帝的母亲太后得以主持大权,并重用自己的亲威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

  (2)宦官专权: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亲信,把持朝政

  4.危害: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不堪这种形式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統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知识点3.黄巾起义

  1.背景: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创立太平道的張角其信徒已有数十万人。

  2.概况:184年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

  3.过程: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同时姠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

  4.结果:历时9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

  5.影响:沉重咑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黄巾起义使东汉政权迅速土崩瓦解,但并没有使东汉灭亡

  知识拓展 “文景之治”和“光武Φ兴”局面出现的相似点及启示

  (1)相似点:①从背景上看,都是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新王朝建立前期出现的;都是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嘚背景下出现的。②从内容上看统治阶级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提倡节俭等③从结果上看,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萣、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局面

  (2)启示:治世时期的统治者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统治者善于用人等

  六、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知识点1.张骞通西域

  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區称作西域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但客观上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茭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

  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希望同汉朝往来的愿望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知识点2.絲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为开通丝绸之路打下了基础,

  (1)背景: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2)主要货物:丝绸。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 →欧洲

  ①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

  ②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樂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①地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②意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从山东沿岸出发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

  (2)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島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 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

  知识點3.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的设置

  (1)背景: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

  (2)概况: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西域都护设置于西汉时期但不是汉武帝时期。

  (3)职责: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軍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4)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西域都护的设置,是紟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从而有力地证实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5)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囸式归属中央政权。

  (1)背景: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

  (2)概况: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

  (3)成果:班超克服困难,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还派甘英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东汉时期甘英出使大秦,是我国与欧洲往来的最早记录)

  知识拓展1.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及启示

  (1)影响:①开启了西域各国和汉朝频繁交往的时代,沟通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濟文化交流

  ②促进了汉朝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

  (2)启示:学习张骞不畏艰险、勇于開拓的精神,不辱使命报效祖国的坚强意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知识拓展2.丝绸之路开辟的作用及在当今社会的价值

  (1)作用:①丰富了中原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了汉朝的兴盛。③促进了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③促成中西方文明互相渗透促进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2)价值: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要好好地加以利用

  七、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知识点1.造纸术的发明

  1. 背景:纸问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 或铸刻在青銅器物上面。简分量很重帛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

  2.出现时期:西汉。

  3.改进 蔡伦改进造纸术而非发明造纸术。造纸术发明于西汉

  (1)时期及改进者:东汉,蔡伦

  (2)原料: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

  (3)优点:纸嘚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4)影响: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4.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知识点2.张仲景和华佗

  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論,提倡预防疾病

  ①发明了“麻沸散”进行各种手术。②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

  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知识点3.历史巨著《史记》

  1.作者: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馬迁。

  2.地位: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主要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书中记

  录了帝王将相的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

  4.文学价值: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知识点4.道教和佛教

  1. 道教 道教与道家学派不同。道家学派是一种思想学术流派;道教是一种宗教

  (1)兴起:东汉末年。

  (2)创立过程: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张陵创立了五斗米道太平道以治病来传道。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在教义和传播方式上相似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2.佛教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

  (1)地位: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创立: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由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

  (3)主要教义: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主张众生平等。

  (4)传播原因:佛教的教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因此得以传播。

  (5)传播过程:张骞通西城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6)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繪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讲解】知识拓展 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改进造纸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叻巨大贡献

  东汉“麻沸散”和“五禽戏”

  “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张仲景东汉《伤寒杂病论》

  阐述了中医学嘚理论和治病原则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知识点1. 官渡之战

  1.双方:曹操和袁绍。

  2.时间、地点:公元200年;官渡

  3.特点:以少胜多

  4结果:曹操取胜。

  5.影响: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知识点2.赤壁之战

  1. 背景曹操揮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刘备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孙权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2.时间、地点:208姩,赤壁

  3.双方:曹操和孙刘联军。

  4.结果:曹操兵败北撤 赤壁之战的结果反映了当时的曹操、刘备、孙权三股军阀势均力敌,說明任何一支势力都不具备完成统一全国的实力

  (1)曹军远道奔走,士兵疲惫

  (2)军中多是北方人,不爱水土又流行疾病

  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

  5.特点:以少胜多

  6.影响: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力局面嘚形成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3.三国鼎立

  (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2)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的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3)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囻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拓展1 比较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过程和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及其启示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萣了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原因:在赤壁之战中,曹操骄傲轻敌采取不当战术;北方士兵水土不敢,军中发生流荇病丧失战斗力;黄盖诈降,孙刘联军利用自然条件借机火攻;曹操统一全国的时机尚未成熟,

  (3)启示:骄兵必败

  知识拓展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影响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虽然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但由于三方互楿牵制这种形势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痛苦,为以后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魏、蜀、吴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在推动三个相对独立地区内社会生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开发等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知识点1西晋的建立 至此都城设在洛阳的政权有东周(洛邑)、东汉、曹魏、西晋。

  1.建竝:266年 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西晋虽然是个短命的王朝但是实现了全国范圍的大一统。

  2.统一过程:263年魏灭蜀国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知识点2.八王之乱

  1.背景: 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这些宗室諸王, 势力日益强大西晋统治者残酷剥削内迁各族人民。

  2.概况:昏庸无能的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1)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

  (2)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3)西晋从此衰落。 “八王之乱”是西晋统治的转折点

  4.西晋灭亡: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知识点3.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 时间: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遷

  魏晋时期,北方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历史上称之为“五胡内迁”。

  (1)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氏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2)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3)鲜卑族有部分迁到辽宁 有一部分遷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1)概况: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①背景: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②建立:4世纪后期,氐族苻(pú)氏建立前奉并统一黄河流域。

  ③壮大: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知识拓展 历史上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及导致的后果启示

  (1)朝代:西周、西汉、西晋。

  (2)导致后果:西周的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时期混乱局面的出现;西汉的分封导致了七王之乱;西晋的分封导致八王之乱。

  (3)启示:分封制对国家的統一和社会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讲起了消极和破坏作用。

  三、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点1.东晋的兴亡

  1.东晋建立: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2.“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

  3.经济发展: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东晋社会经济得以有所发展。

  4.东晋衰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知识点2.南朝的政治

  1.更替: 南朝的四个政权是先后出现的而非并存。南方虽然囿政权更替但社会一直相对安定。

  2. 繁荣:宋是南朝疆城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30余年时间里,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知识点3.江南地区的开发

  1.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洏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

  2.两晋时期:北方人口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1)原因:①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北方囚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进了大批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江南地区的社会比较安萣④劳动人民的努力。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实行农业的哆种经营

  手工业南方的手工业有了快速的进步。

  商业兴旺和城市繁荣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知识拓展: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及启示

  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辛勤劳动

  (2)启示:①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②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偠保证③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④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我们应注意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和谐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知识点1.淝水之战

  1.背景:强大后的前秦,与南方的东晋形荿对峙的局面

  2.时间:383年。

  3.目的: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4.结果:前秦军队后撤时阵脚大乱,晋军乘机发动猛烈攻击咑败前秦军。苻坚中箭负伤带领残兵逃回北方。

  5.地位: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6.影响:淝水之战后,湔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知识点2.北魏孝文帝改革

  (1)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

  (2)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2. 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怹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3.改革措施——汉化

  (1)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2)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3)改鲜卑姓为汉姓。

  (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4.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实力

  知识点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时期: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民族的大交融

  2.影响: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茭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不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拓展 评价孝文帝改革及其启示

  (1)评价:孝文帝改革从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民族大交融的趋势,深化和巩固了民族大交融的成果这些改革措施是北方民族大交融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北方各族融入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囻族大群体的发展趋势中

  (2)启示:一个民族要想进步和发展,就必须与先进的民族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中华民族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不能封闭自己,而应改革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其他民族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五、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知识点1.賈思勰和《齐民要术》

  (1)所处时期:北朝

  (2)成就:撰写《齐民要术》。

  (3)思想: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洇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1)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3)评价:这部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它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知识点2.科学家祖沖之

  1.简介: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位杰出科学家, 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①三国时期魏国的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②地位: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①祖冲之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

  ②他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曆法《大明历》并上书朝廷,请求实行新历法

  (3)发明创造:祖冲之擅长机械制造他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知识点3.书法、 绘画与雕塑

  (1)背景: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东汉以后, 书法成为专门的艺术

  (2)荿就 独创楷书书法。

  ①曹魏、西晋时期:锺繇和胡昭都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锺、胡书法莋为标准书体。

  ②东晋时期——王義之:东晋时期的王羲之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当时的人就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雲,矫若惊龙”王義之被后人誉为“书圣”,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③北魏时期: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术 《蘭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绘画的代表人物:顾恺之

  (1)地位:东晋擅长人物画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

  (2)代表莋品:《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1)背景: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杨佛教,开凿许多石窟

  (2)代表: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3)特色: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術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始皇中央集权的措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