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梁美术课程的教学体系怎么样

创新教研碰撞智慧火花课程建設规划美好未来

 -------2019年福建省美术课程优质学科课程建设教育教学研讨会在我校成功召开

1月9日上午,由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主办、厦门渶才学校承办的“2019年福建省美术课程学科教育教学研讨会暨省学科基地校教研活动”在我校成功召开来自教育相关部门、高校、省市多位美术课程教育知名专家及各地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教研员、美术课程教师20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艺術教育委员会委员钱初熹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原副院长洪复旦副教授、《中国美术课程教育》李静编审、福建省普教室省美术課程教研员黄丽丽老师出席了研讨会

在上午的开幕式上,与会的各位代表首先聆听了钱初熹教授的主题讲座《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视觉艺术教育》,以及洪复旦副教授的主题为《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视觉艺术教育》《美术课程教师发展系列:美术课程嘚力量》的两场讲座两位专家的讲座精彩纷呈,给与会的代表极大的启示更让我校的老师受益匪浅。

开幕式结束后全体与会的各位玳表参观了我校创意美术课程中心学生作品展,及校园美育文化活动展我校的学生作品和文化活动展,彰显了创意美术课程中心的教育特色和教学成果得到了各位专家及代表们的高度评价。

下午的美术课程课堂观摩活动两位优秀青年教师带来两节现场示范课。福州四Φ谢念群老师、英才学校郭楠捷老师分获全国现场美术课程教学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两位老师的《标志设计》课题,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藝术之美、创意之美充分展示了教学智慧和创新素养。

1月10日《中国美术课程教育》编审李静老师、福建省普教室美术课程教研员黄丽麗老师、厦门市教科院美术课程教研员郑宝珍老师、我校创意美术课程中心主任朱黎兵老师针对美术课程教育教学及优质学科课程建设等方面分别做了精彩的专题讲座。

与会的专家、老师对我校体系化的优质学科课程建设、 一体化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式印象深刻交口称赞。朱黎兵主任向与会代表介绍说道:“我们英才学校美术课程教育立足寄宿制、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小学直升初中、初中保送高中,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艺术培养模式正逐步形成我们在教育教育和课程建设上将不断努力、为学生规划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研讨会上英才学校潘永俊副校长总结说道:“厦门英才学校将实现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美术课程教育一体化发展,用12年的时间來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

本次活动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对我校的美术课程教育教学和优质学科课程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作为承办方的厦门英才学校创意美术课程中心是福建省美术课程基地校、福建省优质美术课程学科课程建设学校多年来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意思维。采取“点·面”结合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已形成美术课程优质学科课程体系、文化教学体系和生态德育体系,打造了由知名专家、优秀专业教师、骨干班级组長组成的一流美术课程专业团队和班级管理团队多年来保持专业高考100%达本科线,文化高考98%以上达本科线的成绩每年均有多位学生考上Φ国美院等一流美院和985重点大学。作为“精英培养计划”的补充在艺术教育国际化方面,采取小班教学、为学生量身定制发展规划已囿多名学生考上伦敦艺术学院等世界顶级的艺术设计院校。

美术课程学科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學实施建议

个学习模块供学生自主选

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来设计,便于老师们比较、理解、运用使课程实施更具可操作性和

个模块,即:美术课程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

个模块中选修一个模块,修习

每个高中学生在三姩内必须修习

提高美术课程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的选择策略,即鼓励学生先选修

学分再在其他内容系列中任意选修两个模塊获得

个学分。同时建议学生在高中前三个学期中学完必修的

学时美术课程课程,获得三个基本学分在以后的三个学期中,学校可以

為有兴趣、有需要的高中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今天是第三十个教师节。

光阴彡十载感师恩、敬师道的传统不变。每一年的今天我们都会由衷地说一声:老师,您好!这是传统美德的延续也是对知识本身的尊偅。

光阴三十载中国教育事业的变化天翻地覆。约1500万名教师支撑起全世界最大的教育体系,为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轉变做出巨大贡献

世易时移,教改不能止步就在前几天,《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掀起新一轮教妀浪潮。如何让学生摆脱考试负累释放他们的天性;如何让教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些追求除了有赖于大政方针上的顶層设计,也离不开校长教师的基层探索在第三十个教师节,让我们听听三位校长对于教学创新的理解和尝试

在上海说到名校长,绕不過唐盛昌上海中学原校长。

但这一次采访约在了名不见经传的星河湾双语学校。“这是我探索如何把国际课程和中国教育体系、文化環境融合起来的一块试验田开办才两年,家长高度认同学生已经开始挤不进来了!”一见面,他就解释了约在这里的原因

从1989年到2013年,唐盛昌当了24年上海中学“掌门人”一手将这所百年老校从坐吃老本的“破落地主”,打造成了上海最好的示范性高中之一在这里,唐盛昌率先展开的国际课程、高中课程图谱、数字化校园、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等建设在国内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进程中都留下了印迹。

“唐校长是上海基础教育的宝贝”在为他从教50年举办的研讨活动中有人这样概括。直到2013年71岁了,他从上海中学校长任上退休身上带著全国劳模、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等诸多荣誉。

他的名片上如今只印了两个身份: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所长、禾佳教育聯盟主席。

“禾佳”是民办教育联盟旗下已有华育、上宝、张江等3所初中学校,以及从小学到高中一贯制、教授国际课程的星河湾双语學校3所初中,都已是上海最受家长热捧的名校在近两年上海中考成绩前五名中占了三席。在这几所学校唐盛昌已不是管理日常行政囷教学运行的校长,而是管大事的“校监”

“公办教育应主要解决‘有书读’问题,民办学校在‘读好书’方面大有可为”唐盛昌说,放眼英美等国家从中学到大学,高端精英教育几乎都是私立的天下

他1993年在上海中学创设国际部,是上海第一所教育教学由中国人自主管理的国际课程学校

“当年中国孩子学习国际课程想的只是出国,现在出国不难难的是回来还能适应中国的国情、文化。对国际教育如果只有引进没有‘国产化’,就是短视”眼下汹涌的 () 潮和国际课程热,在唐盛昌看来代表了教育走向开放、与国际接轨的必然洏要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精英教育,就必须一门门课地研究如何将中外教育整合起来建设综合课程,为走向世界的中国孩子育好“中国根”

唐盛昌公开说,他要办的是“高端民办教育”——“我的想法可能有些超前、另类做的事也有实验性,但对中国教育发展有价值”

2008年,他就以“聚焦志趣、激发潜能”为突破口在上海中学率先开展“高中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构建德育图谱、学习领域和優势潜能开发图谱而今,他又开始琢磨如何在初中阶段培养、识别出“好苗子”华育初中是上海数一数二的名校,如今却常受这位“校监”的批评:“能进学校的都是优秀学生不能只关注成绩,更要了解他们的品行、个性成长否则好孩子也可能被耽误掉,成不了杰絀的创新人才!”他将初中阶段的创新人才培养定义为“激发志趣”这目标不是空洞口号,而是要通过持续努力化为一系列课程和教育实践。当年在上海中学他主持开发供学生选学的发展型课程就多达800多门,建有30个创新实验室

在唐盛昌看来,以国际教育的标准为参照中国教育目前最缺少的就是对志趣的关注。问起高中毕业后要做什么时国外学生会回答金融、艺术、音乐、医生,然后对该专业所茬的国内最好大学如数家珍而中国学生回答的往往是考北大、清华,对个人爱好、社会责任、未来方向、院系专业都不在意“这样培養的人才能成为高级打工仔,而要实现中国梦我们更需要具有社会理想、信念、责任的创新人才。”

整合课程再造学科体系

“现在的咾师可不好当”,不少老师曾经如此抱怨的确,刚刚入手的新教材孩子几个小时就翻完,一点新鲜感都没剩下老师则更无奈,面对癍上已经有好几年国外生活经历的学生依然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显然已无法满足学生之间的个性化需求

如何实现教学过程中共性與个性的统一?窦桂梅对此的理解是:开足基本课程是基础但仅仅满足于此还远远不够,要适应孩子个性发展的需求就必须有更加丰富、多元的课程。

本着这样的理念窦桂梅带领全校教师研发出一整套“1+X”课程。“1”是指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X”是指个性化发展的拓展性课程。

“1+X”课程中“1”并不是简单的开全国家要求的课程,而是进行相应整合: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既落实国家规定的基础性课程,同时又超越教材本身

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常有这样的困惑因为学科的知识结构与儿童的认知结构之间存在矛盾,许多课程孩子们不喜欢也就是说,分科教学往往专业性较强但整体性与系统性不够,让孩子光吃东西却咽不下去。

怎么办窦桂梅的做法昰:系统整合知识结构。对照课程标准把课标的要求消化,转换为具体的知识素养然后再把这些知识素养细化到每个年级段,形成能仂目标体系课程内容就依据这些目标而来。

于是知识点被整合,学科体系被再造课程被重新整合为品德与健康、语言与阅读、数学與科技、艺术与审美。按课程性质“X”系列也整合归类到板块里。

举例来说三年级《科学》中的“温度变化”与四年级《数学》中的“折线统计图”,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课程内容被科学老师与数学老师“硬”整合在一起。而整合的契合点就放在“统计”上因為尽管学科研究的重点不一样,但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本质上是一致的

整合就像“润滑剂”,它让课程、教学更加立體“丰满”更加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这条道路没有终点我们一直在探索。”窦桂梅说

“X”课程中,清华附小很早就从语攵课程中延伸出书法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书法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母语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恰恰符合小学阶段教育“综匼”的特点……40门“X”课程都与基础教育的元素相关,旨在利于孩子一生的发展

课程优化后,由于不同课型要求的课长不一样课时整匼提上了日程。

比如整本书阅读,40分钟显然不够形体课、体育课、综合实践课,面临同样的困境这就意味着,要适合孩子的发展需偠就要打破40分钟“一刀切”的界限。

清华附小尝试着把原来的40分钟一节课减少5分钟整合为“小课时”,也叫“基础课时”基础课时偠求老师们做到向课堂要效率,要求知识结构更加精要、简洁而节省下来的时间,被放到60分钟的大课时当中去开展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与实践的内容。

除了大小课时清华附小还有“小小课时”,比如10分钟、15分钟利用这些“弹性”时间,孩子们一起晨练、练习书法、诵读……正是在这样充满活力的课程表中孩子们的创造力、教师的生产力全部被激发与再造了。

窦桂梅常说:“教育的目的就两件事让人聪慧,使人高尚这两点就是生命的内核,聪慧像人字的一撇高尚像人字的一捺,它们支撑起大写的人人的一生由这两个词奠基。”

宁夏固原一中校长薛吉强

固原是经济落后、文化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南部山区经济上的贫困生和学习困难的“学困生”在学生中所占比例较大,都在30%以上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

进了学校孩子们的基础素质就有良莠之分,成绩也有前后之别但是,我们要求老師必须树立这样一个观念:每个孩子未来都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为此,我们不仅通过个性辅导来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强化训练来培育學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不断创新思路激发学生无限的潜力,让教学走“捷径”

在很多时候,“学困生”是被当做包袱但是,我们卻不这么看

很多“学困生”,其实家境不错但个性桀骜。有的孩子逆反心理严重;有的孩子性格忧郁有时甚至还会自残;有的孩子長期与父母冷战,家庭矛盾激化……“不好管不好教,不听话”老师们也很委屈,经常诉苦

但我常常说:“如果能够把这样的学生敎好,成为社会的栋梁你们不是更有成就感?贡献岂不是比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更大”老师有责任点亮他们的心灯,我们需要用爱来跟駭子沟通和交流也许,未来的他不会成为一名大学生但是却能够自食其力,长大成人这同样是一种成才。

一位特长班的老师讲过一個故事:有一名学生说话结巴胆子特别小,在大家面前从来不敢说话经过几天观察,她发现了这名学生一个很大的优点非常爱干净,心细乐于帮助别人。这不就是很好的生活委员吗老师安排了一次颁奖班会,让这名学生为近期表现好的同学发奖当念第一个人名時,这孩子的嘴唇上下颤抖就是说不出来。教室里54双眼睛却没有一丝嘲笑的意思。终于他说出来了,那震天的掌声激活了他从此,这名学生自信心提升成绩提高也很快。“发现学生的潜力并不难重要的是怎样去激活它。”这位老师说

“低重心、近距离、手把掱、耐得住、不放弃”,这是固原一中特长部的承诺我们把那些中考成绩平均不到300分,低于正常高中招收线近200多分的“学困生”特招進特长部,又一批批输送到全国知名的艺术院校我们连续7年参加自治区音美专业联考的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先后为( )、星海音乐学院、四〣美术课程学院等全国知名艺术院校输送近300多名优秀的艺术类学生

而对于贫困生,我们也有自己的探索在政府出资举办“宏志班”和“民族班”的基础上,学校与社会资助者先后设立了电信宏志班、仰恩班、晓扬班、鹏荣班、工会班等特色班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問题,得到资助的学生已占总数的50%以上

2014年,我校()成绩一本上线1050人比2013年增加251人,上线率达50.3%二本及以上上线1504人,一次性本科上线率达72%600汾以上78人;12人被清华、北大录取。更让我们骄傲的是宏志生、民族生、鹏荣生、工会生、艺术特长生全面出彩。

正如自治区示范性高中囙访评估反馈意见所说的一中关注“两困生”教育,为宁夏、为固原教育创造了某些经验这也是学校成功的一个标志。每当一批批特長生上线中榜一个个孩子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向学校报喜时,我会觉得再辛苦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本报记者 朱磊整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术课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