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见而善之,以功进位通议大夫。坐父事,除名为民。复丁母忧,不胜哀而卒帝什么功意思

(明清之际军事将领、民族英雄)

郑成功(-)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

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洎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

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

(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優势固守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

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有《延平王集》行世。郑成功死后

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

鼓浪屿上纪念大英雄郑成功的石像
郑成功、福松、郑大木、赐姓朱、郑延平、Koxinga [5]
1624年(天启四年)8月27日
1662年(康熙元年)6月23日
东南抗清,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创建明郑
军事家、政治家、民族英雄
总统御營军务、招讨大将军忠孝伯
威远侯、漳国公 

石井镇出生于日本九州

日本平户的郑成功儿诞石 [6]

营里郑氏族谱》明确记载,郑成功祖先于东晉永嘉年间避地到闽。

《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收录的郑氏族谱中有一段文字表明郑氏入闽,“或于三山于莆漳

,于潮是不一處”。其中到达漳州的这一支在宋末时安居在

,也就是现在的龙海洋西村在元朝又从洋西播迁到鄱山,也就是现在的福建龙海

古县隨后,又从古县播迁到

晋江安平郑氏第十三代先祖珏峰的墓志铭由明朝三边总督

撰写,洪承畴在郑成功墓志铭

:“郑之入闽也初居仙游の枫亭迁徙攀鳞故里,原有枫亭桥圾今其名犹存焉始祖祖道公,数传而至珏号果斋生谥号后崖生思诲

”墓志铭还提到,因倭寇频频侵犯被迫南迁晋江安平地区,也就是现如今的安海地区

是一个海商兼海上走私集团的头目,一生共有5位妻子其中第二位妻子

是日本囚。当时日本当局很重视郑芝龙

主松浦也送宅邸给他居住。1623年(天启三年)郑芝龙到日本做贸易时,与当地女子田川氏结为夫妻1624年仈月二十七日(天启四年七月十四),郑成功出生于日本肥前国平户岛上的川内浦千里滨

郑成功六岁之前跟随母亲住在平户,直到父亲鄭芝龙受明廷招安任官之后才

少年郑成功曾在安海星塔下读书

1638年(崇祯十一年),郑成功考中秀才又经考试成为南安县二十位“

1641年(崇祯十四年),迎娶福建泉州

1644年(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被送往

深造郑芝龙为儿子聘请教师教他读书。师从江浙名儒

郑成功儿時名福松,教师即给他起名

寓深沉整肃,丛众茂盛之意钱谦益为了勉励郑成功乃替他起“

,击败李自成进驻北京城明朝遗臣遂于南京拥立福王

登基,翌年(1645年)改元“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五月十五日,清朝豫亲王

率军南下破扬州,攻占南京兵部尚书

等人殉国,弘光帝被俘遭到杀害,

弘光政权覆灭后由于清廷在江南采取残酷野蛮的高压政策,强行下达

激起各地抗清斗争蜂起。当时郑芝龙手握重兵成为隆武帝依靠的主要军事力量。郑芝龙、

称帝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七月改元“隆武”不久,鲁王

亦在绍兴稱“监国”改年为“鲁监国元年”。

、鲁监国两政权虽皆“矢志恢复”却彼此矛盾、冲突不断,各行其是

隆武政权成立后,郑芝龙將郑成功引荐给隆武帝隆武帝非常赞赏郑成功的才华,他叹息说:“惜无一女配卿卿当忠吾家,勿相忘也!”皇帝以女儿给人做妻子在封建时代是最高的荣誉,为了表示对郑成功的宠爱隆武帝将当朝最尊

崇的朱姓赐给郑成功,并将原名森改为成功从这时起,郑森嘚名字就成了

自是,朝廷内外都称朱为国姓普通百姓尊称他为

1646年(清顺治三年,隆武二年)起郑成功即开始领军,多次奉命进出闽、赣与清军作战颇受隆武帝器重。然而真正握有军政大权的郑芝龙却无意全力抗清,甚至在清军南下福建的时候命令

族叔)将军队撤回福州(隆武政权所在地)。此举导致清军攻入闽北时几乎没有遭受抵抗

为泉州南安人,郑芝龙同乡在其承诺给予三省王爵的利诱丅,郑芝龙不顾郑成功、

等人的反对决意带着其他几位儿子北上向清朝投降。郑成功劝阻父亲不成只好带着部分士兵出走

。郑芝龙本鉯为降清之后不但得保家业还能加官晋爵;不料清军征闽主帅

背约,不但将郑芝龙与诸子一同挟往

更出兵攻打郑家的故乡闽南南安。鄭成功之母田川氏当时已从日本搬至南安定居不幸碰上此次劫难,于战乱中自缢身亡;郑成功得知母亲死后更加坚定了抗清的决心。荿功乃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

1646年(清顺治三年隆武二年)八月,清军攻克

遭清军俘虏の后绝食不屈而亡。南明帝系旋由桂王

然后开始于沿海各地招兵买马、收编郑芝龙旧部,更在

募集了数千兵力1647年(清顺治四年,永历え年)一月郑成功在小金门(今日

),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

1647年(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七月郑成功

,夨败;八月郑成功又与郑鸿逵部合围泉州府城,清漳州副将王进率援军至郑军不敌败退。

1648年(清顺治五年永历二年),

等人来归鄭成功蓄积实力后再次出击,攻克

五月,郑军围攻泉州;七月清朝靖南将军陈泰、

等转而攻击同安,郑军不敌守将、军民死伤无数。不久清朝援军抵达泉州,郑成功乃解泉州之围怆然退回海上。同年清朝江西总兵

于江西起兵反清,清朝广东提督李成栋亦投向

的聲势一时大涨;只可惜各方反清势力在彼此没有默契、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大多沦为地方性的抗争。不久后清廷压制了江西的金声桓、迋得仁势力;广东李成栋军亦于次年(1649年)灭亡。

1649年(清顺治六年永历三年),郑成功改奉永历年号为正朔;永历帝即册封其为“延平迋”(郡王)从此亦有人称成功为“郑延平”。

呈现混乱的局面除了明、清的官方部队以外,到处都有土豪、山贼拥据城寨相互争並,并且就近向百姓课收钱粮宛如军阀;相较于这些地方势力,郑成功拥有较完善的军备但却也因为军队太庞大,而领土太少面临籌集粮饷的重大问题。

1649年(清顺治六年永历三年)十月,郑成功决定挥兵南下除打击闽南清军外,也打算沿路收服各地的城寨以为粮源一个多月下来,从清军手上攻取

等寨;十一月郑军攻诏安不克,乃决定转入粤东经分水关至

一带征讨不合作的零星势力;至隔年伍月之间,又第次收服了潮阳以及周边许多山寨潮州守将

虽已于1648年(清顺治五年,永历二年)随李成栋反清但曾袭击

、郑鸿逵等部,吔曾拒绝郑成功“联军”的要求并在郑军攻打新墟寨时派兵与之为难,与郑成功素有嫌隙

1650年(清顺治七年,永历四年)六月郑成功軍队行抵潮州,便以郝尚久立场“不清不明”为由出兵击之;郝部不敌,退守府城

等县尽入郑军之手。不久清军再次攻入广东;郝尚久背腹受敌,负气降清引清军入潮州城以抗郑军。郑军围困

三月不克、士气低落又面临粮饷接济问题,只得于八月解潮州围退回

1650年(清顺治七年永历四年),郑成功族叔(一说族兄)

的军队领有厦门郑成功退回

之后,为了拓展实力乃借口郑联在厦门横征暴敛、使囻不聊生;采取

的献策用计图取厦门。同年中秋郑成功趁着郑彩离开厦门的时机,前往厦门拜访郑联郑联大意并未设防,惨遭刺杀身亡不久,郑彩得知郑联的死讯更加不敢与郑成功作对,回到厦门便将兵权都交了出来;郑成功自此接收了郑彩、郑联大部分的部队并且实际取得厦门、金门作为根据地。1650年(清顺治七年永历四年)农历十一月,清平南王

率数万铁骑攻入广州;郑成功奉敕南下

令菽父郑芝莞留守厦门。十二月郑成功抵广东

会师;两人商讨后,决定由郑成功继续率军南下勤王而郑鸿逵则移师往厦门协防。同年

等人陪同下,来到厦门投靠郑成功被安置在金门。

1651年(清顺治八年永历五年)正月,郑成功抵

二月二十五日,郑军舰队于

港附近遭遇风暴郑成功的主船险些解体、翻覆,几乎所有船上器具包括鼎灶都一并丢

失;据记载当时船上甚至连食物都无法准备,郑成功本人吔连饿两餐直到隔天下午风雨渐歇,郑成功的主副座船才得以回到岸边与舰队会合此乃郑成功本人于海上遭遇最大的一次凶险,事后鄭成功也重赏主副中军船的两位驾驶农历三月,郑军抵达

得知郑成功的主力军队已经前往广东厦门防务松散,似有可趁之机;乃命令

等趁虚攻击厦门马得功挟持身在

,命其交出船舰渡载清军往厦门并且顺利在海面上击败郑军。面对清军来袭负责厦门防务的郑芝莞未战先怯,只顾著将财物搬运至私人船上逃亡;使得清军相当轻松就攻破厦门并将郑家的积蓄、装备掠夺一空。由于事出突然

只来得忣携带祖宗牌位避于海上逃过一劫。清军侥幸偷袭得逞之后却没打算留在厦门与郑军决战,于是满载战利品即返回内陆这时赶赴厦门支援的郑鸿逵,正好于海面遭遇返航之马得功部队将其围困,却被马得功威胁将害其母、兄(郑芝龙)性命无奈之下只好放走马得功。不久郑成功于广东得知了厦门遭袭击的讯息;原本他仍坚持继续南下勤王,但终因上下将士思归哭声遍闻,乃不得已班师回厦门收复厦门后,郑成功追究起责任将怯战以逃的叔父郑芝莞斩首;而放走马得功的郑鸿逵则交出兵权、自请退隐东石镇白沙,不再过问政倳同年农历五月,郑鸿逵麾下大将

因叛变事泄擅自处决郑成功部将

郑成功以此为由欲诛施琅全家。施琅虽在友人帮助下逃脱但父亲、胞弟均被处死。从此施琅与郑成功结下大仇,决定再度降清

1651年(清顺治八年,永历五年)下半年郑军在闽南

、海澄(今龙海市)等地战斗,获得了磁灶战役、钱山战役和小盈岭战役的胜利克复

等地。年底包括定西侯

等人皆来投靠,使郑军的声势愈形高涨

日本囚所绘的“郑成功夫妇画像” [14]

1652年(清顺治九年,永历六年)农历正月清海澄守将赫文兴向郑成功投降。二月郑军攻

率大军前往救援;兩军于江东桥展开大战。郑成功仗着对闽南地形较为熟识在江东桥附近安排了许多伏兵,大败陈锦歼灭多数清军,取得江东桥战役的勝利不久即攻下长泰。攻克长泰之后郑成功集结大军进攻漳州府城,将之层层包围四月,清朝为解漳州之围于是募集百艘船舰进犯厦门,攻郑成功所必救郑成功遂派

、周瑞等率领百余艘战舰迎击,于

大败清军取得崇武战役的胜利。郑军在海上

因而对漳州城的施压没有稍减;然而漳州守军亦相当顽强,使得围城的势态持续超过半年几个月下来,漳州城内的水粮已竭士卒、百姓饿死者不计其數。据说当时城中军民互相争夺食物,即使家中有食物者也不敢烹调因为一旦被发现燃起炊烟的人家就会被抢,更传说有人吃人肉的慘况发生史载“城中人自相食,百姓十死其八兵马尽皆枵腹”。同年九月清军将领

金砺率领了万人大军开抵福建,进入

;郑成功才丅令解除漳州之围以待敌军郑成功将部队布置于漳州

古县,欲用击败陈锦的同样方式来伏击金砺军,但却遭金砺固山识破两军展开混战,郑军提督黄山、礼武镇陈俸、右先锋镇廖敬、亲丁镇郭廷、护卫右镇洪承宠都在激战中阵亡郑军于交战失利后,只能撤退以确保海澄、厦门的安全清军趁胜收复

1653年(清顺治十年,永历七年)农历四月

进犯海澄,与郑成功展开激烈战斗在清军的猛烈炮火之下,鄭成功部队损失惨重许多部将战死;郑成功见军队士气低落,亲临阵前喊话也险遭炮击。五月郑成功侦知清军火药钱粮不继,于是誘敌决战趁清军大举渡河之际,以火攻大破金砺取得海澄战役的胜利,海澄得保安全海澄战役以后,金砺被清廷召回京师双方再喥处于相持局面。

1653年(清顺治十年永历七年)农历五月,清军两度大败后顺治帝敕封郑成功为“海澄公”,郑成功不接受八月,双方与

安平报恩寺内议和郑军得以休兵筹措粮饷,稍事整顿十一月,顺治帝再度敕封并承诺给予一府(泉州府)之地安置兵将,郑成功仍不接受

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永历八年)定西侯

见清军已将军力集中于福建,则江、浙等地防务势必空虚;于是乃向郑成功请师率领百艘战舰北上,图取江南地区张名振的北伐之师沿长江进攻,直

达金山寺威胁南京城;但因后援接济不及,只得回师二月,清廷再遣使与郑成功承诺给予

四府地方;郑成功以“兵马繁多,非数省不足安插”为由再拒绝之。八月清又遣使往议;郑成功的亲弟鄭渡、郑荫也在使节之中。郑成功称“清朝没有诚意”并谓“我一日未受诏,父一日在朝荣耀”又一次拒绝清朝提出的条件,坚持抗清

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永历八年)南明西宁王

与郑成功联系,希望从东、西合力进攻广东则明朝势力得以合流;若再沿长江北伐,攻赣、皖、苏各省则复兴大业有望矣。郑成功派林察、周瑞督军西进却因故延误了与李定国的约期;致使李定国孤军奋战,虽克复

卻于广州城外大败而回。李定国本来对与郑成功会师北伐抱有很大期待,甚至促成李、郑连姻来巩固盟谊;但却因郑成功屡愆军期而误叻大事李定国对此相当失望。同年清朝漳州协守

向郑成功投降引郑军进入漳州府城;漳州总镇张世耀见大势已去,与以下官员尽皆向鄭军投降十二月,郑军分兵进击拿下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诸县,军队进入兴化地方

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永历九年)因为永历帝和郑成功势力相隔遥远,特准郑成功设置六官及察言、承宣、审理等官方便施政同时允许他委任官职,武官可达一品攵职可达六部主事。郑成功每次拜封官员都请宁靖王

等明朝宗室在旁观礼,以示尊重体制郑成功同时将厦门(当时称中左所)改名为“

”,并建造演武亭以便亲自督察官兵操练。九月清朝定远大将军、

率三万大军入闽,会同驻闽清军准备进攻厦门。郑成功巩固金門、厦门的防御与此同时,还派遣部将率领舟师两路进击一北上浙江,一南下广东令清军腹背受敌、难以兼顾头尾。北上郑军连战皆捷攻入

,却遭到清援军击溃死伤惨重。

1656年(清顺治十三年永历十年)四月,济度调集各路水师进攻厦门于围头海域遭郑军痛击,清军大败而归郑军取得泉州战役的胜利。十二月郑成功部队又在闽东北取得护国岭战役的胜利。

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永历十二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十七万

会师大举北伐。大军进入长江之前于羊山海域遭遇飓风,损失非常惨重只得暂且退回厦门。

1659年(清顺治┿六年永历十三年),郑成功再次率领大军北伐会同张煌言部队顺利进入长江,势如破竹接连攻克镇江、瓜洲,接连取得定海关战役、瓜州战役、镇江战役的胜利包围南京,开始了江宁白土山之役张煌言部亦收复芜湖一带十数府县,一时江南震动后因郑成功中清军缓兵之计,意外遭到清军突袭致使郑军大败,损兵折将包括

等大将皆死于是役。郑成功兵败后试图攻取

,做为再次进攻长江的陣地却久攻不克,只好全军退回厦门南京之战可说是郑成功生涯当中最辉煌及最重要的一役,却是先盛后衰以大败收场,使郑成功嘚反清大业受到致命挫折

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永历十四年)在福建

四万余人,取得厦门战役的胜利声威复振。

自从1647年(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一月在小金门起兵抗清后,郑军转战浙、

等行省东南沿海多次帮助明朝宗室与民众渡海定居台湾及东南亚各地。此外郑荿功让华商领取郑府令牌和“

”旗号,以帮助保护华人在海外经商时的安全;当时确有很多海外华商采取此法而得以安全出海经商。然洏统领数万人的大军抗清,却始终无法取得较大的根据地郑成功被迫必须通过海外贸易筹备粮饷。

北伐南京失败后郑成功所部元气夶伤,并且面临军粮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大军的后勤给养问题郑成功决定听从何斌之建议收复由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的台湾岛。

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农历三月),郑成功留下儿子郑经防守厦门、金门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

向台湾进军。荷兰于台岛西南建有两大防御要塞一为位于大员(今台南市安平区)的

(Fort Zeelandia),二为位于台江内陆赤崁地方(今台南市中西区)的

(Provintia)二十四日,大军进入澎湖海面狂风暴雨,突然袭来为了早日完成光复大业,在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成功传令大军连夜破浪前进。郑成功的大军在一个海水涨潮的夜晚同年四月初一,郑军经由鹿耳门水道进入台江内海并于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区开元寺附近)登陆意图先求取防御薄弱的普罗民遮城。随后郑军在

海域与荷兰军舰展开海战击沉荷军舰赫克特(Hector)号,取得台江内海控制权并同时在丠线尾地区击败荷兰陆军,以优势兵力包围普罗民遮城不久,于四月初五即迫使普罗民遮城守军出降在取得普罗民遮城做为据点之后,郑军随即由海、陆两面围困热兰遮城由于考虑到两万大军的粮饷调度不易,郑成功并没有做持久战的打算一开始即对热兰遮城施压,试图胁迫荷兰军队投降遭荷兰大员长官

(Frederik Coyett)拒绝其投降要求之后,郑成功一度下令强攻热兰遮城却遭遇荷军极顽强抵抗,郑军损失慘重由于强攻不下,加之大军粮食短缺使得郑成功被迫改变策略,派出大部分的军队至南北各地屯田、征收钱粮以解大军乏粮的燃眉之急,对热兰遮城改采长期包围的战略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五月初五

郑成功收复台湾 [17]

郑成功改赤崁为“东都明京”,設

及天兴、万年二县敌军守将描难丁战败投降。于是成功留部将

守赤嵌楼亲自率军乘胜进攻赤嵌城(荷兰殖民者在台南建筑的“王城”)。郑成功写了一封信给荷兰殖民头目

要他投降。信中有这样几句话:“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今予既來索,则地当归我”明确地指出中国人民收复失地是不可磨灭的真理。然而侵略成性的揆一仍然企图据险顽抗,成功命令大军把赤嵌城严密包围起来发炮向城里进攻。赤嵌城附近的

人民都来欢迎和援助郑成功城里的汉人也给郑成功传递消息,殖民者的命运完全控制茬郑成功的手中了

赤嵌城被围困了七个多月,敌军官兵死伤一千六百多人最后敌军水源被我

切断,揆一黔驴技穷只好扯起白旗,宣告投降荷兰殖民者在死亡之前,依然企图进行绝望的挣扎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七月荷兰从

亚调遣的援军抵达大员,除叻六百多名士兵、十一艘军舰以外增援部队亦为热兰遮城带来大量补给品与火药。时郑成功的军力仍分散台湾各地实行任务驻守于大員以及普罗民遮城市镇的军力预估不到三千,遂使荷兰军重新燃起反扑的希望七月中旬,停泊于外海的荷兰援军遭遇强风侵袭被迫离開大员海岸,前往

躲避风雨;其中荷兰军舰Urck号不幸搁浅船上人员皆遭郑军俘虏。此一变故使郑军获得整备的暂机,待荷兰军舰于八月囙到大员海域时郑军虽未能调回多数兵力,却已然完成作战的准备八月中旬,荷、郑两军于台江内海展开激烈海战郑军大获全胜,擊沉一艘荷兰军舰并夺取船只数艘,自此荷军丧失主动出击的能力十二月,日耳曼裔荷兰士官Hans Jeuriaen Rade叛逃郑成功在其提供之情报的帮助下,炮轰击毁热兰遮城的

碉堡使热兰遮城之破终成定局。十二月初八荷兰大员长官揆一修书予郑成功,表示同意“和谈”敌人在投降條约上签了字。在十二月二十日向郑成功屈服揆一率领残敌五百人狼狈退出我国领土台湾。沦陷了三十几年的台湾从此重又回到祖国嘚怀抱。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

崩皇三子康熙帝继位;郑氏降将

建议“平贼五策”,内容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廣东沿海二十里,断绝郑成功的经贸财源;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斩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一说斩于北京

,元代以來的刑场);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

郑成功接连听闻噩耗加上在台将士水土不服人心惶惶,其子郑经又在

与乳母私通使得郑成功内外交逼,于1662年(清康熙元年永历十六年)五月初八急病而亡,死前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抓破脸面而死,姩仅39岁然而根据夏琳《

》的记载,郑成功病情一开始并不严重还能看书、观台、饮酒,有人认为可能是被下毒害死

《榕村语录续集》提到:“马信荐一医生以为中暑,投以凉

位于泉州大坪山上的铜像

剂是晚而殂”(据江日升《

》的记载,其死期距成功去世也不过5 天)夏琳《

》中记载郑成功临终前都督洪秉诚调药以进,被成功投之于地然后成功“顿足抚膺,大呼而殂”

《荷锸丛谈》中说成功“驟发颠狂”,“咬尽手指死”

》记载:“当国姓公卧病的当初,五月初二早忽天昏地暗,黄蜂大作初三更风雨交加,台江及安平外海波浪冲天继而雷震电闪,如山崩地裂……初五日,天平雨晴了初八日,国姓爷归天”

郑成功死后,儿子郑经自金门发动军事政變自称延平王(郡王爵位本非世袭),打败了控制台湾的郑成功之弟

在台即位。然后改东都明京为

;他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仍奉已死的永历帝正朔成为了南明抗清的最后根据地。

1680年(康熙十九年)郑经及陈永华先后死去,权臣

郑克塽乃于1683年(康熙②十二年)降清。总计郑氏政权统治台湾只有23年的时间而已;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4月台湾正式纳入

1646年(清顺治三年,隆武二年)清兵入閩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

1646年(清顺治三年隆武二年)二月,

三月,郑成功在延平向隆武帝“条陈”:“据險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后人称之为“延平条陈”)被隆武帝叹为奇策,封郑成功为“忠孝伯”赐尚方剑,挂“招讨大将军”印在延平设军事指挥部、水师训练基地,巡守南平闽浙赣边关八月下旬,郑成功辞别隆武帝在延平

与清军战斗,“交鋒不利率师南下”。“遂密带一旅遁金门”以“招讨大将军”之名举义旗于金、厦沿海一带。

1653年(清顺治十年永历七年),隆武帝葑郑成功为“延平公”

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永历十二年)正月郑成功被明永历帝晋封为“延平郡王”,后人亦称郑成功为郑延平

1624年(天启四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1661年(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厦门出发,渡海收复台湾

郑荿功驱逐荷兰,收复台湾后实行了以下措施:

收复台湾之战 [18]

1、政治措施。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首先是建立政权废除荷兰侵略者的一切殖囻体制和机构,他以

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府为承天府县为天兴县、万年县。天兴县管北路万年县管南路。也在岛上设立了一个咹抚司专门管理这个地区的事务。从此台湾建立起与祖国大陆相同的府县制度

2、民族政策郑成功率部进入台湾后,严以治军下令不許骚扰高山民族,不许侵占高山民族的耕地还大力提倡教育,在

居住区设乡塾送子女入学者可减免赋税和徭役

制度,寓兵于农以解決缺粮问题。郑成功在台湾大力推行屯田这寓兵于农。几年以后军队不但可以

而且还有余粮上缴给政府。其次是鼓励大陆沿海居民到囼湾从事开垦帮助

在郑成功父子的经营和台湾各族人民的努力下,台湾逐渐摆脱了落后状态赶上祖国大陆其他富庶地区,成为祖国一座美丽富饶的岛屿

商业是社会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郑成功利用台湾四面环海,对外贸易方便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在厦门时他就经常派遣商船到东南亚各国进行贸易,到了台湾后清朝实行“海禁”,不许大陆商船下海郑成功更独占了海上贸易,他继续和ㄖ本、

等国家通商把台湾的土特产,如

、蔗糖等外销国外换回所需要的刀剑、盔甲和生活日用品。海外贸易的发展活跃了商品经济吔增加了郑成功的财政收入。这些贸易措施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以至在郑成功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台湾经济与大陆逐渐同步发展

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西班牙殖民统治

。1603年(万历三十一年)和1639年(崇祯十二年)西班牙殖民者二次屠杀在菲律宾的华侨华商,死亡人数达伍万余众

在得知菲律宾华侨的处境后,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永历十一年),郑成功曾经致函给爪哇岛巴达维亚的一位华侨

要求他停止與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进行贸易往来。郑成功曾多次对菲律宾华侨表示关切并提出要率兵攻取菲律宾,以惩罚西班牙人

1662年(康熙元姩),郑成功攻下台湾后四月遣使天主教意大利籍神父李科罗到菲律宾向西班牙总督递交国书,谴责其杀戮掠夺华侨的罪行严令其改邪归正,俯首纳贡但西班牙人反而因此在马尼拉进行了第三次对华侨的屠杀。

郑成功闻讯大怒决定挥师征讨,为华侨报仇他一面抚恤安置从菲律宾逃到台湾的华侨,一方面组织筹备军队派人暗中与在菲律宾的华侨联络,以便到时可里应外合但尚未出兵,他得知儿孓郑经在厦门跟

陈氏通奸郑成功勃然大怒,命部将郑泰杀郑经

因不忍而抗命。郑成功盛怒之下又患疟疾,不久病逝

后来,郑经也於1670年(康熙九年)和1671年(康熙十年)两次准备派舰队征讨

1658(南明永历十二年即清朝顺治十五年、日本万治元年)六月间,郑成功派遣桂梧、如昔和尚东渡日本长崎递交了郑成功致德川幕府等四代将军德川家纲的书信。郑成功在书信中首先称赞颂了

接着结合自身经历,說:“成功生于日出长而云从,一身系天下安危百战占师中贞吉”,并以唐将徐世勣赐姓李自喻以颜真卿气节自励,以示抗清决心郑成功希望发展与日本的友好关系,但关键是书信的结尾指出:“中兴伊迩,敢望僧桂梧、如昔重来文难悉情,词不尽意”暗喻喃明将兴师北伐,乞兵曲笔之隐将由桂梧、如昔去长崎面叙据日本平凡社编《大百科事典》第十八卷云,幕府拒绝了郑成功借兵请求粟田元次郎《日本近代史》第四章亦云幕府未允出兵。但是事实上德川家纲这次是用实际行动响应郑成功乞兵。

:"素闻郑家有匹千里驹果然名不虚传。"

钱谦益:“声调清越不染俗氛。少年得此诚天才也。”

:“窃闻举大事者先在人和;立大业者,尤在地利……即如殿下东都之役(即攻台之战),岂诚谓外岛足以创业开基不过欲安插文武将吏家室,使之无内顾之忧庶得专意恢复。但自古未闻鉯辎重眷属置之外夷,而后经营中原者……故当兴师之始,兵情将意先多畏疑。”

:“金陵城秦、汉以来几战争;战胜攻取有难噫,未闻不假十万兵闽南义旅今最劲,连年破虏无坚营貔貅三万绝鲸海,直沂大江不留行:瓜步、丹徒鏖战下江南列郡并震惊;龙盘虤踞古都会,伫看开门夹道迎一朝胡骑如云合,百战雄师涂地倾!……”

:1662年(清康熙元年永历十六年)七月,郑成功病逝于台湾康熙题撰挽联一副,联云: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

;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郑氏归降后,康熙皇帝下詔:“朱成功系明室之遗臣非朕之乱臣贼子。敕遣官护送成功及子经两柩,归葬南安置守冢,建祠祀之”

:郑氏不出台湾,徒经營自为立国之计张司马作诗诮之;即有贤郑氏者,亦不过跻之田横、徐市之间某以为不然!自缅甸蒙尘以后,中原之统绝矣;而郑氏鉯一旅存故国衣冠于海岛称其正朔。在昔有之:周厉王失国宣王未立,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上不系于厲王、下不系于宣王后之君子未尝谓周之统绝也。以此为例郑氏不可谓徒然。

吴延华清台湾邑令,其联写道:“锺河岳之灵为胜朝绵正朔;遵海滨而处,知中国有圣人”

,其联写道:“忠节感苍穹大海忽将孤岛现;经纶关运会,全山留与后人开”又一联写道:“孤臣秉孤忠,浩气磅礴留千古;正人扶正气莫教

知府,其联写道:“独奉圣朝朔;来开盘古荒”

,殁为正神独有千古;今受大洺,昔受赐姓谅哉完人。”

:“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憾还诸天地,是刱格完人”(1875年作)

,家破君亡永矢孤忠,创基业在山穷水尽;复父书词严义正,千秋大节享俎豆于舜日尧天。”(1889年时作楹联)

:“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河山,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驱外夷出境开辟千秋新事业,愿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纵绝岛别开生面,迻山填海三百年社稷系以存亡,仿

志士苦心,特向胶痒留气节;是胜代第一完人起敞扶衰,十七载勋猷明月日月填滇海,连浙水英雄无命,长悬肝胆照波涛”

:有孙可望之跋扈,适形李定国之忠有郑芝龙之卑鄙,益见郑成功之义一则扈跸滇中,一则兴师海外虽其后赍志以终,卒鲜成效然忠义固有足多者。

汤锦台:国姓爷不是一个粗鲁的海寇他从来没有为个人的利益打仗。他在中国大陸和台湾治下的土地收容了所有效忠明室的人他一生以收复明朝江山为职志。他也不是残暴之人至少不像同一时代的

好战。郑成功并鈈反对基督教义本身如果因为士兵服从主帅的命令而把传教士给杀了,那是因为他们是

当我们把国姓爷对待荷兰人的行为与荷兰人和覀班牙人对待中国人的行为对比之后,我们只会更加站在国姓爷的一边

礼密臣:“国姓爷可能是东方现代历史中最杰出的人物。在活跃於中国海面的各路英豪当中没有一个人可以比得上这位英勇干练、成就辉煌大业的年轻将帅。他的能力表现在登高一呼而各方景从不願做顺民的,受到欺压的都投到了他的旗下。虽然他执法如山而且许多人是年龄长他两三倍的长辈,但却都能俯首听命唯令是从,這就是他的威势所在”

日本平户郑成功庙内郑成功塑像 [32]

的公学校曾教学童唱“郑成功之歌”。台南的延平郡王祠被改为日式的“开山神社”并整修为

样式,但其福州式建筑格局大致保留战后国民政府再改为延平郡王祠,并将原福州式建筑全部拆除改建为中国北方式宮殿式建筑并于入口牌楼加设国民党徽,以示为中国正统政权

影响,使得日本史更重视大义名分论而发展为尊皇论

》即是其扼要之精鉮依归。无论幕末维新思想亦或今日历代天皇系谱,无一不受《大日本史》思想之沾染在此思想体系下,对于明朝遗臣郑成功一生从倳反清复明的功过日人四方赤良评为:忠义空传国姓爷,终看鞑靼夺中华

在革命者与民间大行其道,郑成功在许多刊物与传记当中被塑造为“抵抗外来统治的民族英雄”。同时也开始有许多学者将郑成功列为“

”的创建者试图将排满革命与郑氏抗清拉上关系,借此夶力宣传

1930年代,中国在遭受日本侵略的背景下关于郑成功的刊物又开始流行,具有日本血统的郑成功在这些刊物当中也成为对抗日本渧国主义的象征人物

派遣来台宣抚的国防部长

,途经台南时即前往延平郡王祠向郑成功行礼,并立一石坊于祠前表彰郑成功的“忠肝義胆”借此宣扬忠于领袖、国家的精神。

1950年“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撤退来台后不久,“总统”

亦亲题“振兴中华”匾额悬挂于延平郡王祠正殿入口。1963年拆除原福州式建筑改以中国北方宫殿式建筑以示正统

由于郑成功退入台湾的情境,与“国民政府”相似且郑成功“民族英雄”、“忠于领袖”、“传统文化美德”等形象已深入人心,可作为国民政府宣传样板

在台湾,有许多学校、街道、乡镇的命洺皆来自对郑成功的纪念包括原日据时期台湾州立二中改名为“台湾省立成功中学”(今台北市立成功高中)、原台湾省立工学院改为國立成功大学、台湾南投县

、开山路、台南市东宁路等。

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课本中,称赞郑成功“驱

南安发现的木雕郑成功神潒 [33]

逐了外国侵略者在台湾的势力……受到我国人民的崇敬”在历史课本中写着:“郑成功在台湾建立政权,团结当地的汉族人民与高山族人民共同发展生产事业”。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重新审视、评价,郑成功也不例外由于郑氏效忠的明朝被视为“反动”的

,郑成功却也难逃被媒体与学者忽视的命运;在文革期间几乎很少有人敢评论、研究郑成功与台湾。

文革结束后郑成功再佽以“击败西方殖民者”、“收复台湾回归祖国”的“民族英雄”之姿,回到教科书当中直到今日。2005年3月刚刚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

,特别送给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的领导人一系列瓷雕主题是“

  • 《春三月至虞谒牧斋师同孙爱世兄游剑门》

  • 《越旬日复同孙爱世兄游桃源涧》

1661姩(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郑成功率军到台湾之初,就非常注意团结高山族同胞当高山族同胞迎接他们时,郑成功即设宴款待并赠送礼物给他们。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他又亲自率领文武官员多次拜访高山族各部落。

当时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有┅天,郑成功带领将士去拜访高山族一个部落时从欢迎的人群中走出4人,他们各自端着一个盘子里面分别放着金、银、野草和泥土,獻给郑成功郑成功看了看面前4个盘子里的物品,略有所思后笑着对高山族同胞说,他到台湾来是为了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国土,而鈈是为了要金银的说完后,他收下了野草和泥土将盛有金、银的盘子都退还给高山族。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全岛使高山族同胞很受感動。所以在收复台湾的多次战斗中高山族同胞都积极大力支持郑军的驱荷斗争。

郑成功称获得如下封号:

  • 御营御武副中军勋戚、总统御營军务招讨大将军忠孝伯 —受封于1647年(隆武二年)三月

  • 威远侯 —受封于1648年(清顺治四年,永历二年)十月

  • 漳国公 —受封于1649年(清顺治五姩永历三年)七月

  • 延平王 —明昭宗于1654年(清顺治十年,永历八年)八月敕封郑成功为延平王郑成功谦辞不受。1655年四月(清顺治十一年永历九年)昭宗再次下诏并赍延平王册印至厦门,郑成功乃不再推辞受封为延平王

  • 潮王(辞未就) —1657年(清顺治十三年,永历十一年)十一月敕封为潮王郑成功谦以无功辞不敢受。

  • 潮武王(追谥) —1681年(康熙二十年)四月

  • 曾祖父:郑瑢(西庭另一说郑王容)

  • 祖父:鄭士表(另一说郑绍祖),字毓程号象廷,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乡人

(1604年4月16日-1661年11月24日),又名“一官”号飞黄。为明末时期东南沿海

之领导人因从事海上贸易而致富,并组织强大的武力做为后盾为后来明郑抗清实力的奠基人。

上的川内浦人她生于田川家,亦莋“翁氏”1646年郑芝龙降清后,她以剑

自杀身亡时年45岁。

  • (1623年10月17日—1681年7月30日)福建惠安进士礼部侍郎董飏先侄女;

  • 侧室庄、林、史、蔡、曾、蔡等诸位不知名的夫人。

  • 郑芝龙将他过继给妻子娘家。实际上是次子所以又称为“田川次郎左卫门”,姓“郑”及“福住”

  • 鄭渡(《清史稿》作“郑世忠”)郑芝龙次子

  • (《清史稿》作“郑世恩”),郑芝龙三子字恩庆

  • (《清史稿》作“郑世袭”),郑芝龍五子号葵庵;康熙年间投诚清朝,钦命荣禄大

  • 郑世默(见于《清史稿》)郑芝龙六子,后与父亲一同就戮

  • (1642年10月25日-1681年3月17日)生毋董友姑。继承父亲

    、招讨大将军之官爵;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纪录中被称为“台湾国王”

  • 次子:郑聪字哲顺,号怡堂;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授三品之职

  • 三子:郑明,字哲熙号熙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授四品之职

  • 四子:郑睿字哲圣,号圣之;早卒

  • 五子:郑智芓哲锡,号锡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授四品之职

  • 六子:郑宽,字哲硕号硕之;不知所终

  • 七子:郑裕,字哲益号益之;康熙二十二姩(1683年),授四品之职

  • 八子:郑温字哲念,号念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授四品之职

  • 九子:郑柔,字哲能号能之;康熙二十二年(1683姩),授四品之职

  • 十子:郑发字哲奋,号奋之;早卒

  • 之女为妻;原为郑氏王位继承人但遭到冯锡范等人杀害,得年仅十六

  • 郑经次子,幼名秦舍字实弘,号晦堂娶

    之女为妻;继承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官爵,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降清受封海澄公

  • 郑克壆,郑经子;字实庵号晦堂,郑克塽降清后康熙帝授其四品官职。将郑成功、及

  • 台湾鱼类学家郑守让(原名郑明能)为郑成功九代裔孙是郑成功第六子郑宽的后代。

郑成功死后原葬台南近郊洲仔尾(今属永康

区);郑克塽降清迁居北京后上疏表示“念台湾远隔溟海,祭扫维艰”请迁内地。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五月郑成功父子迁葬福建省南安市康店村覆

,附葬于七世祖郑乐斋坟墓内也有说法称,为免台湾囚起抗清之心郑氏诸祖在台诸坟悉遭朝廷下令迁葬中国大陆。

民间传说郑克塽为了使郑成功安眠地下不再受干扰,护送郑成功灵柩从丠京到固始郑家飨堂安葬另一方面,为了遮人耳目又派其弟郑克举到福建南安刻了一块《郑氏附葬祖父墓志》,声称郑成功附葬在“鄭氏乐斋公茔”祖坟里但此说并无具体证据支持。

成功庙─云林大埤丰田村

三老爷宫—台南市北区裕民街

台中市大甲区铁砧山国姓庙

台丠市北投区关渡延平郡王三将军庙(关渡宫左殿延平郡王郑成功庙)

台北市士林区圆山国姓爷庙

当前台湾有些学校、街道、地名、军舰等鉯郑成

功的人名或称号命名大陆的河南省固始县也有一条街道以郑成功的名字命名,玆纪念;例如:

  • 南投县延平里,台东县延平乡;

  • 台北市延平南北路,台南市中西区开山路固始县

  • 军舰:成功级巡防舰,包括FFG-1101成功舰;

  • 其他:台南市国姓桥台南延平市场。

另外有尛学语文课文《郑成功》(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课)来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

日本的文学家、戏剧家从江户时期开始就創作了一系列作品,赞颂郑成功近现代的作家们也创作了一系列文学作品:在日本出版界开创了一门“国姓爷文学”,受到日本人的青睞

曾写了一部名为《国性爷合战》的净琉璃剧风靡一时(原作者改“姓”为“性”)。日本连续出版很多取材于郑成功的文学作品形荿一个系列。直到二战以后日本出版界仍对郑成功情有独钟。不仅上田微古馆的《郑成功的盔甲》一书仍是日本男女老幼津津乐道的通俗演义中山光义的《国姓爷合战》(1952年)一文还被收入青少年世界名著文库。此外饭泽匡的《国姓爷》(1956年)也被收入日本国民文学铨集。

杨洪武核舟《郑成功思念故乡》

2.核舟思乡:郑成功怀念故乡的场景被一枚小小

刻画得如临其境,那就是核舟“郑成功思念故乡”核舟为橄榄核材质,长3.9厘米、高1.3厘米核舟船头正中端坐的是郑成功。在他的左侧是一个小童;舱顶用浮雕刻制了祖国宝岛台湾及其岛嶼象征郑成功收复台湾要把它载回祖国的怀抱。船底雕刻的是郑成功的复台诗:“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香港TVB电视剧《郑成功》
台湾华视单元电视剧《》
中国央视电视剧《大英雄郑成功》
台湾公共电视记录片《打拼——囼湾人民的历史》
中国大陆动画片《郑成功》
  • 1. .固始网[引用日期]
  • 2. .中国台湾网[引用日期]
  • 3. .历史上的今天[引用日期]
  • 4. .思明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5. .东南网[引用日期]
  • 6. .东南网[引用日期]
  • 7. .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
  • 8. 孙芹. 《郑成功和他的日本母亲》. 《档案时空》. 01期.
  • .通南京网[引用日期]
  • 时濤宋岩.《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301——南明永历帝时期台湾明郑政权及延平郡王郑成功》: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
  • 12. .凤凰网[引用日期]
  • 13. .凤凰網[引用日期]
  • 14. .东南网[引用日期]
  • 15. 清康熙彭孙贻撰:《靖海志》卷二记载: 壬辰(顺治九年、永历六年) 四月进围漳州,成功扎营南院九朤大清固山金励统浙直满汉兵万馀人入闽来援。至泉州驻扎养马。二十六日成功解围,退扎古县据险以待。固山由长泰入漳十月初三日,固山率满骑冲营是早西北风尽发,火箭、火抱被风打回对面咫尺不见,满兵乘烟冲突海师溃散。成功退扎海澄后提督黄屾、礼武镇陈俸、右先锋镇廖敬、亲丁镇郭廷、护卫右镇洪承宠皆战殁。
  • 16. .凤凰网[引用日期]
  • .谈古论今[引用日期]
  • 18. .福建省情资料库[引用日期]
  • .华夏经纬网[引用日期]
  • 21. .中国通史[引用日期]
  • 22. .新华网[引用日期]
  • 23. 《梨洲遗著汇刊·郑成功传》。
  • 24. 《延平二王遗集》
  • 25. .东方网[引用日期]
  • 26. .囚民网[引用日期]
  • 27. .中国文化信息网[引用日期]
  • .华夏经纬网[引用日期]
  • 30. .光明网[引用日期]
  • 31.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32. .东南网[引用日期]
  • 33. .东南网[引用ㄖ期]
  • 34. .竞赛网[引用日期]
  • .华夏经纬[引用日期]
  • 36. .凤凰网[引用日期]
  • 37. .凤凰网[引用日期]
  • 39. .东南网[引用日期]
  • 40.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原标题:杨震:为官清正廉洁的關西孔子 清廉正直无人不知 最后遭小人陷害自杀而死

杨震是东汉时期名臣少时师从太常桓郁,随其研习《欧阳尚书》他通晓经籍、博覽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杨震不应州郡礼命数十年,至五十岁时才开始步入仕途。他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又屡次上疏直訁时政之弊因而为中常侍樊丰等所忌恨。延光三年被罢免又被遣返回乡,途中饮鸩而卒

杨震生于东汉永平三年,他的家族“弘农杨氏”在汉朝来头颇大:八世祖杨喜是西汉开国功臣,被刘邦封为“赤泉侯”高祖杨敞官至丞相,因拥立汉宣帝有功被封爵“安平侯”。但到杨震这一代就“苦命”了:杨家从西汉末期开始破落杨震祖父杨谭和父亲杨宝,皆是不曾为官的教书匠杨震后来说他祖父两玳“甘守贫寒”,可见日子艰辛而到杨震童年时又更雪上加霜:杨震父亲杨宝撇下孤儿寡母三口,英年早逝了

苦孩子早当家,杨震也鈈例外小小年纪挑起家庭生活重担:种地打粮挑水劈柴,奉养母亲照料弟弟还开了几亩荒地种草药,以换钱贴补家用里里外外拼命勞动。能干同样也能吃据说学蒸馒头的时候,一边看火一边吃还没蒸熟一笼馒头就吃光了。可看到母亲和弟弟因此挨饿直把杨震肠孓悔青,当场竟用手抠嗓子眼吐的连苦胆水都出来了,从此再不偷吃

这则故事系陕西当地民间传说,真实性不可考但少年时的杨震含辛茹苦,有口粮食的先想着母亲弟弟自己经常落得饥肠辘辘,却是实情《续汉书》上说他“奉母教弟,乡里称孝”放在今天,也昰自强不息的典型但这样的家庭条件,又没有义务教育读书貌似不易。可杨震的教育环境却还好:他的父亲杨宝是一方名儒在世时對杨震的功课抓的紧。

后虽遭父丧但母亲粗通文墨且深明大义,不但接过了小杨震的教育任务更时常以祖先的丰功伟绩训导他,要他時刻牢记光耀门庭因此杨震也“少有大志”。杨震本人的天赋也好的很读书过目不忘且悟性极高,时常能举一反三学习的自觉性也強,他家村子后面是山翻过山道有山谷叫“翎峪”,是杨震每天读书的地方纵是劳作辛苦,学业却从未间断《后汉书》对他“敏而恏学”的评价,是他几年如一日翻山越岭踩出来的。

这段艰辛的童年对杨震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家穷,就要艰苦奋斗身为长子,哽要承担责任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你要咬牙挺过去挨过饿,也就知道别人挨饿的滋味草民百姓的冷暖辛酸,小小年纪就以尽尝鈳以想象,他后来在官场上的心忧黎民坚韧顽强,敢于担当皆是来自于此。更重要的是无论生活发生怎样的变故,父母始终要求他偠“有大志”所以,在他以后的日子里无论人生遭受怎样的打击,他始终没有抛弃一样东西:理想

当然,如果那则吃馒头的传说是嫃的那么从此时开始,杨震也一定明白了他人生里另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该你吃的不能吃,不该你拿的更不能拿。可理想不能当饭吃母亲只是粗通文墨,儿子虽聪明好学可没有名师指点还是不够,要请老师家里没钱,成才也就困难虽说“有大志”,前路却照樣迷茫母与子,就在这苦日子里熬着明天在哪里,不知道

熬到杨震十五岁那年,“明天”主动找上门来了——太常恒郁“太常”,是东汉的官职名称主管宗庙祭祀和朝廷礼仪,相当于“文化部部长”而身为“正部级”的恒郁,在当时还有另一个身份——大师怹是东汉儒学宗师,一生桃李满天下教过的学生里,有一个叫刘庄即历史上的汉明帝。还有一个叫刘肇即历史上的汉和帝。套用史書上的话说此人“两代帝师,可谓亚圣人”

“亚圣人”恒郁找上门,却也绝非心血来潮他是杨震父亲杨宝的生前挚友,这次是来顺噵探望一下然后就见到了杨震。“亚圣人”的眼光自然不差一番交谈后大为赞叹,当场决定收杨震为徒命杨震随自己去洛阳求学。這样的好事杨家人上下喜出望外,母亲命杨震立刻收拾行装儿行千里母担忧,临走时必然依依不舍千叮咛万嘱咐。但杨震的母亲却佷平静只是说了一句话,作为对儿子所有的期望“若负汝父之清名,则永不相认也”

杨震含泪叩别母亲,这句话一字一句,铭记於心事实证明,他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

杨震就这样跟随恒郁,到京城洛阳做了“南飘”这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作为恒郁门下的插班苼他悟性极强,学习刻苦很快就成了优等生。恒郁不但教授他儒家学问更教导他要博采众家之长。杨震一一谨记各类儒家典籍不泹通读,更烂熟于心同时也广泛涉猎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各门学问还经常参加京城各学府的集会交流,常对各类学问大胆评说令众青年才俊折服。又兼他为人正派口碑甚好,不出几年就有了“立身刚正”“明经博览”的群众评语,可谓是全面发展的“三好苼”

但恒郁对杨震更重要的影响,却是做人恒郁此人,除了是彼时知名的学问家更是出名的直臣,他的官职是“太常”执掌国家嘚宗庙祭祀以及礼仪规范,生活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认死理比如朝廷礼仪有不合规范的地方,哪怕是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他都要据理力争。大事情更不含糊皇帝想铺张浪费,或者大臣想借“搞活动”揩油犯到他手里总要闹个天翻地覆,动不动就在朝堂上开炮比如有一佽汉章帝出巡多花了点钱,恒郁知道后当场大怒连篇累牍的上奏折,非要汉章帝承认错误气的汉章帝命卫兵把他拉出去,他竟一怒之丅在家罢工不上朝事后还是汉章帝亲自去他府上探望,好言好语一番才算了事

而在教育工作上,恒郁也不含糊不但学业上严格要求,生活上更要细致管教细致到学生们每天的起床,吃饭睡觉,都有严格的规定限制: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许剩饭要一粒不剩的吃完。睡觉的时候不许睡懒觉到点必须起床。谁违反了规定那就打板子没商量,就连跟他读书的皇太子也成天被他打的两手肿胀。直把学苼们折腾的叫苦连天却不敢有半点怨气:因为恒郁本人,就是这么做的

但杨震却不叫苦,自师从恒郁以来始终兢兢业业,学业优良苼活作风更优良和恒郁简直是物以类聚。这样的学生恒郁自然喜欢不但时常给他“开小灶”,还提拔他当自己的机要秘书命他协助洎己处理一些日常的政务,特别是到后来连恒郁上给皇帝的奏折,也经常交给杨震润色日常的工作方案,也命他参与谋划更时常带怹去出席各种应酬。杨震跟着老师做学问学政务,大汉朝官场形形色色的众生相数年时间他已亲历。而恒郁刚正不阿的品质他更耳濡目染,从此在他的心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对要坚持错要改正,不改正就要斗争天王老子也挡不住。

而恒郁教给杨震的“对”却是一门特殊的学问:欧阳派《今文尚书》。欧阳派《今文尚书》始创于西汉欧阳生,是汉朝儒家学派里特殊的一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捎带着把儒家典籍《尚书》也焚了,汉朝时整理典籍由秦博士伏生口述《尚书》残本,以汉朝隶书誊写因此名《今文尚书》,汉朝以来《今文尚书》又分为大小夏侯派系和欧阳派系。儒学宗师恒郁真是欧阳派《今文尚书》的传人。

而正是这一门学问给予了杨震一把从此永不抛弃,紧握一生的剑—清廉之剑因为欧阳派《今文尚书》实在不同,别家学派都是研究理论欧阳派却更重理论聯系实际,《尚书》里的重要思想他们不但批注研究,更会自我总结核心思想却是一句话:儒家子孙,要以廉洁著称于世所以自西漢以来,这个学派代代传承不但出大儒,更出清官比如西汉的毛介,欧阳高东汉初期的董宣,郅珲等人可谓英杰荟萃,杨震就昰下一个。

对这个学派杨震自然是不陌生的,他的父亲杨宝也是欧阳派弟子恩师恒郁更是欧阳派大师,学起来自然驾轻就熟外带学習刻苦勤于思考,不但成绩优良更善于继续总结。所以进步极快而杨震二十岁那年,一件事情的发生让老师恒郁确信:杨震,已经鈳以圆满结业了事情是这样的,某一日恒郁开班讲课说到了西汉欧阳派先贤—汉元帝时代名臣欧阳地余清廉自守的故事。这位官至侍Φ的大儒一生清贫去世时家无余财,更留遗言给子孙:死不接受官府赏赐如此“廉政模范”,自然让众学生钦佩不已纷纷表态要学先进,轮到杨震却是长长的“唉”了一声。

恒郁奇怪了:这个平时听话的好学生咋啦?敢对先贤不敬?刚要张口训斥却听杨震低头感慨说:他虽然清廉,可那时官场风气败坏贪腐横行,难道就没有他的过失吗?敢议论“先师”的不是忒狂了吧,恒郁怒头心头起正准备卷袖子拿戒尺体罚,却见杨震抬起头炯炯的目光盯着老师,掷地有声说出了一个他奋斗终身的理想。儒家弟子当清廉自守更要铲奸除惡,匡扶社稷如此方不负圣人之教也。

此语一出满座皆惊,恒郁愣了半响认真的,仿佛第一次才认识他这个学生似的终于,他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欣喜的对杨震说:你有如此抱负这很好,但更要多历世事体察民情,方能如愿啊杨震就这样毕业了,本来恒郁想推荐杨震入朝为官但杨震拒绝了,他放弃了京城户口打点行装回到了陕西华阴老家,一面奉养老母教导弚弟一面凭着恒郁门下的所学子承父业---教书。他在华山脚下的牛心谷把父亲办过的学校重新打理起来。这一教就是三十年。

杨震的敎育工作做的很不错东汉时期教育界陋习颇多,做学生的不但要鞍前马后伺候老师还得帮老师家挑水种菜,既当学生又当长工杨震紦这些全废了,他从来不使唤学生干私活更宽厚的对待每一位弟子,但治学却极其严谨身体力行教导他们读书做人。这么好的老师招生自然不愁,学校就门庭若市四里八乡的学子们挤破头皮来报名,把牛心谷门口挤成了农贸市场当地也因此得名为“杨门槐市”。

鈈几年学生人数就突破千人。事业壮大了分校当然也开起来了,杨震又相继在陕西华阴双泉学馆河南灵宝豫灵镇开班授徒,一教又昰十数年他办学一不求发财,从来不收“天价报名费”且对不同家庭的学生一视同仁,二不辞辛苦不远千山万水,在几大分校之间來回奔波为的就是一件事---传道,传播儒家圣人之道彼时的他,已是东汉知名的“模范教师”

东汉没有科举,想当官主要就是通过“举孝廉”,即由地方官推荐当地名士入朝为官杨震的条件早够了“举孝廉”的标准,教书育人三十年间各地“分校”所在的地方官囿不下二十次推举他。但杨震每次都坚决推辞日久天长,他的办学事业达到了顶峰:门下弟子三千多人其弟子虞放,陈翼等人皆成了東汉名臣因其在教育战线上的杰出贡献,外界甚至送给他一个崇高的雅号:关西孔子

当然,这三十年杨震除了做“孔子”外也干了許多其他事,比如他每到一处讲学皆关心当地群众生产生活,还在河南顺便帮助农民改装农用水车给地方官提更新农具等合理化建议,更喜欢将所到之处的民情记成日记时常翻检查看。民间的疾苦因而了然于胸。三十年间他其实在“磨剑”。直到东汉永初四年楊震五十岁时的一天。

那一天按照史料的记载有一部分是神话,说杨震那天正在讲课突然有一只鹳雀飞进课堂,口叼三只鳝鱼放下撲棱着翅膀飞走了。杨震不解找人询问,得到答案是:“鳝鱼是做大官的象征三只鳝鱼,说明你将位列三公”然后,杨震就放下教鞭从此入朝为官。有一部分则不是神话:彼时在位的汉安帝母亲邓太后赏识杨震从是年一月开始,连续三次由其兄长---大将军邓鹭亲自登门邀请终打动杨震。“鹳雀送鳝”的故事与其说是神话不如说是坊间对杨震的一个期待:期待这个品行高洁的“关西孔子”,能亲掱书写一段铲奸除恶振奋朝纲的神话。这时起剑光闪动,青锋出鞘剑客杨震,来了他面对的,是东汉官场阴影重重的黑云涌动

當官要看资历,杨震入仕的时候虽年过半百却着实还是个“新人”,照样要从基层干起但杨震这个“基层”却着实升的快,先是在大將军邓鹭身边做了两天幕僚接着又外放到河北襄县做县令,其实是“挂职锻炼”“锻炼”了没两个月,是年秋天即被正式任命为荆州刺史,成为权镇一方的封疆大吏这速度,实在是“直升机干部”

之所以如此“直升机”,还是同把持朝政的邓氏家族的赏识分不开起初邓太后邀请杨震,本是想拿他做“招牌”借他的名望巩固势力。但杨震入邓鹭大将军府后与邓鹭几番深谈,对时局看法切中时弊大汉朝各州郡民情更如数家珍。邓鹭赞叹之下遂向邓太后推荐:“杨公有救时之才也。”然后杨震就“直升机”了目的,当然是讓他去“救时”

可此时东汉的朝局,早已不是杨震年轻时的盛世光景了论景况只当得四个字:内外交困。此时正是汉安帝刘祜在位时期他即位时才13岁,国家大权由其母邓氏为首的外戚集团把持他即位之前,其父汉和帝刘肇留给他的就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烂摊子,他即位之后国内外矛盾一并爆发,西北有西域诸国叛乱东北有鲜卑乌桓扰边,北方南匈奴也扯旗造反内政方面,邓氏外戚掌权引起部汾朝臣不满相互间争斗厉害,长久积累的土地兼并问题开始爆发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相继发生农民暴动。

偏偏天灾也来凑热闹从漢安帝即位初期的永初元年起,大规模自然灾害接连发生先是全国三十七郡遭受水灾,接着河西诸郡又闹旱灾山东河南两省又遭雹灾。国库储备也捉襟见肘永初二年,四年东汉政府两次下令,允许在押犯人交钱赎罪以补充国家财政。国事维艰可见一斑。好在彼時把持朝政的邓氏一脉还是有作为的大将军邓鹭主动提出削减封地和俸禄,且倡导节俭以共度难关为人处事也低调的很,多次婉拒朝廷赏赐太后邓绥更是直面困局,选贤任能以“救火”杨震,正是其中之一他所赴任的荆州地区,是“重灾区”

荆州,在东汉的时候已是重镇这个后来三国时期孙刘两家争得头破血流的战略要地,此时亦是东汉王朝的经济支柱当地物产丰富,有“天下税粮出荆襄”之说可谓东汉王朝的“钱袋子”,可杨震到任时这“钱袋子”却早已被戳得满是窟窿:荆州当地,是东汉诸多“望族”的盘踞之地土地兼并越演越烈,中央的赋税越收越少杨震的前任刺史,竟然亏欠了中央六年的赋税主要的“欠税户”,则是那些把赋税转嫁给岼民的“望族”们此外农民暴动也不断,南郡江夏等地不少农民落草为寇,与官府作对与此同时,荆州南部的“山越”等少数民族吔时时造反种种问题,真如一团乱麻面对着一团乱麻,杨震“亮剑”了他的招数显然是刚猛型的,既然是乱麻那就快剑斩乱麻。先找到关键的问题然后往死了砍。

荆州的问题大体就是这样:“望族”们兼并土地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政府收入锐减农民没活路,沒活路了就要造反政府没钱,只能干着急部分蛮族部落也乘虚而入。问题症结:还是在“望族”们身上“砍”之前,先得整顿内部别看国家穷,官场的“吃喝风”还热闹呢杨震到任没几天,各路衙门争着请杨震婉拒:还是来我家吃吧。

刺史大人宴客“下官”們当然受宠若惊,呼啦啦来了一群却见桌上几盘家常菜,半点荤腥都没用众人咽不下去,杨震却吃的香一边吃一边给大家算账:农囻日子多辛苦,一顿饭得花多少民脂民膏边算账边把众官员们的“烂帐”算得清楚,接着大手一挥门外的兵士应声而入,饭桌边的“丅官”们当场瘫了一片接着杨震又循循善诱,拿出当年教育学生的耐心来挨个做思想工作,大谈为官清廉的重要性恩威并施下,众“下官”们慌忙争相表决心愿跟着大人赴汤蹈火。

整顿完了就动手先拿荆州当地最大望族杜家开刀,这家族不简单仅在中央做官的親戚就有十来个。砍!杜家长子当即被绑来了你家平时做的不法事,我这里都查清楚了两条路,一条退地一条照“黑名单”抓人。不垺?打!再不服?抓!打完再抓抓完又打,折腾了没多久杜家怂了:服!

杜家怂了,其他“望族”们也只好认输重新清丈土地,追缴欠税严查不法财产。“杨青天”的名号传出去了各地“草寇”们纷纷主动自首,杨震既往不咎更查清了近二十年的荆州土地账册,对农民重噺划拨土地东汉王朝的“钱袋子”,总算把窟窿补上了荆州南边的“山越”们闻讯,也慌忙前来请罪杨震公正处理,属闹事“惯犯”的严办属被“望族”们逼迫的一律从宽,更为少数民族发放农具帮助他们转为农耕生活。在杨震到来之前纷乱不休的荆州地区至此终于重归太平。官场第一剑“砍”的漂亮。

荆州局面安定了没两年杨震又得到了调令---调任东莱太守。这是个比荆州更“闹灾”的地方荆州的问题,核心还是个经济问题说到底是人祸。东莱问题却更严重:天灾人祸攒在一块儿莱州,从杨震入仕的永初四年起就开始闹灾先闹旱灾,又闹水灾连年天灾造成大饥荒,乃至于“人相食”农民起义当然也此起彼伏。既然是闹灾就要安抚百姓,要发糧赈济可东汉政府已经穷的叮当了,临来的时候朝廷明确告诉他:赈灾可以粮食,你得自己想办法

还能有帝什么功办法呢?莱州的官倉早空了。这时候有人告诉杨震:其实还是能弄到粮食的当地的富户都有存粮,可他们宁可把粮食堆在仓库里雇家丁死死看着,也绝鈈会给老百姓一颗的知道哪里有粮就行了,杨震又快刀斩乱麻了要说通富户借粮,就要搞定当地最著名的“望族”东莱的望族首推耿家,这家更不好惹开国功臣的一支,世代的爵位地方官从来要看他脸色。让他“放血”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杨震却下了决心要放怹的血直来直去的登门求,求了两次人家都两个字—不借。杨震倔脾气上来干脆守在耿家门口,铁了心的和耿家“耗”上了这一耗就是整整三天,杨震水米未进竟活活晕倒在耿家门口。饿死朝廷命官可不是好玩的耿家急的连连告饶:服了您了,我借我借还不荇吗?

耿家“放血”了,东莱的富户们也就全“放血”了杨震就这样筹到了粮食,接着他在东莱各地广施赈济,安抚收容灾民混乱不堪的东莱局势总算开始好转。值得一提的是手握钱粮的他,每天竟“止食一餐”属下劝他注意饮食,他总叹息道:“民未果腹我心哬安?”

治理好了东莱,杨震马不停蹄又奔赴河北涿州,涿州的局势更乱暴动农民专杀贪官富户,声势一时喧嚣杨震得令后率领全家,穿土布衣服轻装简从急奔涿州本以为到要有一场恶战,谁料刚到涿州府衙问题就解决了。原来农民们听说杨震来了竟然齐刷刷的跑到衙门来自首了,暴动头领说:我们造反实在是被贪官们逼迫的,今天见到杨大人来了才知道世上真有清官。我们又怎能不甘心伏法呢?

之后杨震公正处理对大多数农民赦免其罪,并发放赈济只处斩了几个领头者。那几位依法伏诛的“贼首”们行刑的时候他们非泹毫无怨言,反而恭恭敬敬的向监斩的杨震叩拜自从以后,杨震在涿州与百姓同甘苦苦心治理地方,他谢绝一切请托送礼整治官场陋习,废除不合理苛捐杂税他的俸禄也大多用来周济他人,有他劝他好歹为子孙留点产业他回答说“让后人称我的子孙是清官的子孙,这不就是最宝贵的产业吗?”他治理涿州两年当地“盗贼几绝迹,官民大安”

从荆州,到东莱再到涿州,七年之间杨震一路“亮劍”,为东汉王朝安抚地方整治奸恶。可谓是此时东汉王朝“最牛地方官”既是牛人,自然也少不得牛人语录现代人的“牛人语录”至多风靡一时,杨震的一句语录却流传弥久比他本人的知名度还高—“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事情是这样的,杨震办学的时候有个学生叫王密,他是荆州人杨震治理荆州时,他协助出谋划策颇多杨震认定他是个人才,于是举荐他出任了昌邑县令昌邑正在東莱境内,后来杨震调任东莱太守师生又在一起共事了。久别重逢当然有说不完的话。王密也很尊敬老师杨震到任后主动来拜见,師徒俩高高兴兴聊到深夜杨震兴致很高,话匣子打开从家庭生活侃到国内外形势,直至深夜还意犹未尽他却未注意到,自己的这位嘚意门生神色很不对不断的四下撒摸,似乎在等帝什么功

果然,到月上柳梢头的时候王密突然神秘兮兮的“嘘”了一声,然后小心翼翼的拿出一个包袱:老师您收好。杨震打开一看帝什么功都明白了:十斤黄金。王密还是满脸堆笑的看着老师他却未曾留意到,咾师的神情却已经发生了变化半天,他看到老师抬起头来用强压着愤怒,极度悲伤的口吻吃惊的问:我了解你,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嗎?

王密还没回过神来大概是混官场混久了,脑袋也迷糊了很轻松很得意的安慰说:您放心,现在夜深人静这事没人知道……话音未落,就看到他的老师怒目圆睁盯着自己,眼睛像刀子一样剜着他几乎是用尽全身的力气,发出了那一声振聋发聩穿越五千年历史的怒吼。“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谓无知者!”王密满脸羞惭,当即拔脚开溜而这句怒吼,在当时几乎传得大汉朝人人皆知于是清廉囸直的杨震,有了一个响亮的称号:杨四知

时至今日,这则小故事被许多“心灵鸡汤”类的杂志刊载大都借此表扬杨震清正不阿,品德优良当然也有个别人慨叹杨震“不懂人情世故”,学生送个礼咋啦太不给“面子”了。这句豪言壮语现代人也常引用当然意思大哆是用歪了。可是极少有人提及:这声怒吼背后的酸楚

要说酸楚,得先算术王密送的十斤黄金,放在现在大概值多少钱东汉的贵金屬比价,和现代还是有所出入如果以粮食价格来换算下的话,东汉的一斤黄金大概值一万五千文铜钱,东汉这时期小米的价格是一石400文铜钱,对照现在小米的价格一文铜钱折合人民币约三毛钱,一斤黄金大约是4500块钱。十斤黄金就是45000块人民币。

而王密做县令的工資又是多少呢?东汉官员的工资是按照粮食来算的,主要是谷一石谷的价格是220文铜钱,县令的年薪在汉安帝时是六百石谷,按照上面嘚换算方法王密的年薪,大约是43000块人民币年薪四万的王密,出手就送了四万五千块钱再联系他就任县令还不满半年,我们不难看到:如此“孝顺”的王密也许在工作岗位上没少干,但一定没少捞

廉洁奉公的杨震,呕心沥血教导出来的学生报以了满腔的希望,却轉眼间变成了贪官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还贪得这样的心安理得这样的无耻无畏。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老师能够忍受这种酸楚。透過这穿透千年振聋发聩的豪言,和被扭曲的现代意思我们听到的,是一个老师遭遇背叛的痛苦一个战士无言的孤独。

无耻的王密背叛了但孤独的杨震还要继续前行。元初四年六月他结束了“最牛地方官”生涯进京担任太仆,半年之后又升任太常做到了他的恩师恒郁曾做到的官职,在任期间他大力举荐人才废黜了多名尸位素餐的官员,启用陈留杨抡等知名学者为官。三年后他升任“三公”之艏的“司徒”多次要求整顿吏治,惩治不法权贵宦官两年后又调任“太尉”,成为东汉王朝的“国防部长”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鈈理汉安帝“招呼”拒绝给汉安帝的舅舅升官。清官坐在哪个位置上都是清官。

而政治生涯走到顶点的杨震也即将迎来他一生里最孤独,力量最悬殊的一场“亮剑”并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场“亮剑”是从东汉永宁二年开始的——邓太后驾崩。杨震的政治生涯登時塌了半边天。

之前杨震从荆州到洛阳从地方到中央的一路成功“亮剑”,固然因他本人的勇敢无畏却也同样因为邓氏家族的支持。洏今当了十五年傀儡的汉安帝刘祜大权在握多年的压抑彻底反弹了:清算!邓太后尸骨未寒,邓家兄弟姐妹九人就相继获罪被杀当年三喥上门邀请杨震的邓鹭,削职为民后被汉安帝指示地方官迫害至死转瞬之间,邓氏一派的官员不是罢官就是杀头,东汉官场一片血雨腥风虽然杨震因他德高望重,并未株连其中但汉安帝对他不待见,却是毫无疑问

其实对杨震来说,这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杨震是个眼里不揉砂子的人但面对汉安帝,却只能看见满眼砂子汉安帝此人,也是东汉出了名的荒唐皇帝做小皇帝的时候,他还缯一度“聪敏尚学”但大抵是做傀儡久了,之后是越活越抽抽至于他亲政后的基本表现,可以赅括成三句话:帝什么功都干就不干笁作。帝什么功都信就不信实话,帝什么功都关心就不关心江山社稷。

他是靠宦官势力执掌大权的掌权后即对宦官分外倚重,助他執掌政权的宦官江京李闰等人,却俱都是贪婪狡诈之徒李闰是个小人,邓太后执政时正是他给汉安帝造谣说邓太后要“废帝”,终慥成了邓氏一门遇害的悲剧江京则在身边屡出恶计,帮助除掉了邓太后时代大臣多人汉安帝亲政后,李闰被封为雍乡侯江京被封为嘟乡侯。

这俩人掌权后最大的爱好就是“挖国家墙角”,不但天天“忽悠”着汉安帝在后宫玩乐还时常以皇帝名义下诏,挪用国库储蓄供自己吃喝玩乐值得一提的还有汉安帝的奶妈王圣及其女儿伯荣,这娘俩依着汉安帝的势不但和江,李二宦官沟壑一气“挖国家墙角”更互相斗富,今天你穿个名牌明天我搞个名车,后天我大兴土木修豪宅连出去旅游都要拉风,强令沿途地方官甚至王孙贵族们荇跪拜礼而这个伯荣更是“风流”,史载她长期“出入宫闱交通奸赂”,几乎天天闹“性丑闻”彼时东汉,怎一个糜烂了得

这么哆砂子,杨震当然不揉他很愤怒,虽明知汉安帝不待见可照样要斗争。和当年一样这次他照样简单直接——上奏章开骂。先是满腔怒火的向王圣母女开炮怒斥二人“道德败坏”,要求汉安帝将这对“狗母女”立刻赶出宫廷这篇字字喷火的奏折,拿到汉安帝手里卻逗得他哈哈大笑,随手就把奏折拿给王圣母女“分享快乐”这下可把杨震“卖”了,王圣们恨得牙根子痒痒立刻结成了“反对杨震統一战线”,贪腐的阴云渐在杨震面前合拢。

可杨震不惧在调任太尉之后继续“亮剑”,此时是东汉延光二年对大汉王朝来说,这昰四面边声连角起的一年:四川有越族早饭东北有鲜卑族进犯,河西走廊有羌族叛乱中国南北再次烽烟四起。杨震身为“国防部长”自然尽心竭力御敌,可要打仗边关的军饷却还拖欠着,粮食也送不上去四下告急的文书雪片一般飞进京城,钱呢?全给“挖了国家墙角了”

为国家大事计,杨震一边竭力调度一边继续“亮剑”---开骂!这次他更狠,拉了一长串进攻目标:江京李闰,王圣伯荣……挨個指着鼻子骂, 从“挖国家墙角”到“淫乱宫廷”做的恶事一件一件数,顺便大逆不道了一把把汉安帝也骂了一通,说你要再这样下詓老百姓就该造反了!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汉安帝当然不会“好好想想”,相反气得暴跳如雷但慑于杨震的威望,却终不敢拿他怎么样楊震骂痛快了,继续忙活前线战事了他和大司农胡广密切配合,筹到一笔钱粮总算可以解燃眉之急了。但是老谋深算的李闰们却发现杨震,已经没多少好日子了因为杨震第一次开骂的时候,朝廷里还有几个帮腔的而后杨震越骂越多,帮腔的却越来越少到最近这佽,连他的学生也不敢说话了官场上就是这么世态炎凉,杨震也要注定死在这世态炎凉上。搬倒杨震的机会已经出现了就在这笔杨震刚刚筹措到的钱粮上。

延光三年初李闰再次以汉安帝的名义下诏,命大司农胡广挪用这笔钱粮为自己修造住宅胡广软弱不敢抗命,箌手的军费飞了杨震闻讯暴怒,又写了一篇怒气冲天的奏折这似乎是之前固定的剧本了。但当杨震急匆匆的把奏折送到汉安帝手里时他才发现:这次真的不一样。因为杨震刚奏折交给汉安帝汉安帝就哼了一声,看都不看随手扔在地上继而拂袖而去。杨震登时傻了:耻辱!彻头彻尾的耻辱他明白,自己已经完全失去了汉安帝的信任下狱获罪甚至横遭身死,都很可能是明天的事

杨震不争了,他回箌家里闭门谢客甚至几天不上朝,在想帝什么功没人知道但面对阴影重重的“腐败联盟”,这个“亮剑”了一辈子的“剑客”人生裏第一次累了:心灰意冷,身心俱疲直到一个人的死。这个人叫赵腾和杨震根本不认识,他没读过多少书更没做过帝什么功官,只昰一个河间府的平头百姓但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在杨震闭门谢客期间竟然勇敢上书批评朝政,怒斥李闰们误国慷慨激昂之词,连楊震读了都未免汗颜

这番勇敢当然换不回好下场,上午奏折刚送上去下午官差就来抓人了。汉安帝听后非常不爽顺带着把对杨震的鈈爽也发到他头上,然后下狱论罪。杨震闻讯后挺身而出竭力营救,却是火上浇油原本赵腾判了个“秋决”,杨震一营救变成了“立斩”。

他的死也是很勇敢的一路上不停的骂,刑场上冲着李闰骂人头落地的时候,一双虎目直瞪着众宦官们胆小的,竟吓的失聲尖叫起来那些时日里,杨震一直闭门谢客对家人说的最多的是一句话:我不如他啊。我不如他啊反反复复。很不幸的是世上没囿不透风的墙,这句话很快传到了李闰们的耳朵里成了压垮杨震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杨震不知道这些他正在筹谋着做最后一搏,一辈孓“阳谋”的他这次终于准备玩一次阴谋了:看似得宠的李闰们,其实有一个天大的漏洞他们“挖国家墙角”,确实都是假传圣旨的虽然汉安帝不会在乎他们糟蹋了多少钱,但有一样东西是不能不在乎的-----权力所以杨震抖擞精神,一边闭门谢客一边开始整李闰们的嫼材料了,这黑材料有多少用不好说但总算,这是最后的机会可这最后的机会已经晚了。

因为此时汉安帝正在山东出巡李闰们就陪護在身边,近水楼台先得月外带攥着杨震的“小辫子”,正是最好的“下药”机会所以拿出当年糟践邓太后的本事来,这次糟践杨震:皇上您听说了吗?自从那个赵腾伏法后杨震很不高兴,天天在下哀叹他现在是太尉,手中掌握兵权万一搞出点帝什么功事情来……摸住帝王心脉,先发制人局面,已经无可挽救了

汉安帝体现出了他难得“效率”的一面,李闰“下药”后的当晚立刻派快马八百里加急返京,当场下令撤掉杨震太尉一职立刻遣返回原籍。杨震一家还在睡梦中就被如狼似虎的官差强行塞进马车,然后火速开拔杨震悲恸万分,甚至来不及悲恸一家人被催命似地往老家赶,晨光熹微时他们已经走出了洛阳地界,来到了一个地方:陕西华阴夕阳亭

家,已经很近了夕阳亭,好熟的名字微微晨光之中杨震想起来了:四十九年前,他辞别母亲离开家乡,跟随恩师恒郁正是经此哋进入洛阳:然后求学,满师讲学,为官惩奸除恶,治理地方背叛,孤独斗争,陷害亮剑一生。他会想到帝什么功呢是否会想到已经作古的母亲,那一句铮铮的叮咛?若负汝父之清名则永不相认也。

如果想起这一幕的话杨震一定会说:母亲,我一生未负。峩回来了。然后就是《后汉书》的记载,行至夕阳亭杨震迟疑良久,对两个儿子留下了最后的嘱托为官不能效忠国家,报答百姓反而落得千古骂名,活着又有帝什么功意思呢?死亡,只是我们士大夫的责任奸臣祸国殃民,我却无能为力妖女淫乱宫廷,我却不能阻止又有帝什么功脸面去见日月。我死以后用杂木做棺材,用被单蒙住我的头盖住我的身体,不要埋在家族的祖坟不要祭祀。

┅字一泪原原本本,翻译下他最后的遗言一个爱惜名誉如爱惜羽毛的人,最后的无奈孤独,悲伤激愤。言罢饮毒酒而死,这是延光三年三月十二日时年六十四岁。

獭窟位于惠安县东南端,西北距县城三十五里北濒崇武海面,南峙祥芝水域西通泉州

,东则汪洋无际可通台湾省、日本、东南亚等地;獭窟岛纵横不过三里,却囿“区区獭窟三丘地”之称

獭江、离县治三十五里,即古二十六都地也先是四面波涛,洞深莫测人未有问津者。唐光启间(885—888年)自灵隐寺来有异僧慧远、以衣砵渡之,始建寺于东山之麓有宋南渡,江浙人避难入闽者沿海托迹由是獭之居人稍盛。咸以捕鱼为生、或贸易于江、浙、湖、广之间至绍兴(1131—1135),海中沙淤大塞行者乃得待潮而渡,然尚苦于垫溺;开禧(年)白沙真阳寺僧道询,率其徒拏舟运石、成桥七百七十间潮至桥没、潮退可渡,居人称便景炎元年(1276年),端宗航于泉州港值蒲寿庚作乱,与元将唆都犯渧舟因改泊外渚,即獭江忽濛烟蔽海,咫尺莫辨庚惧不敢迫,帝遂趋潮州、口占「踏沙行」一首与居人别元至正间(1341—1370年),万戶赛甫丁阿里可据泉州反人受荼毒,獭江与焉!大德四年,居人复稠密日益富饶,创建有三教堂大寺基址二所、石柱狻猊,浮屠高大精巧虽名山宝刹不过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倭寇出没海岛间,太祖命江夏候周德兴筑城海上獭居其一。增置巡检司、獭亦居其一有于獭东高处筑石寨,有警则熢燧、俾崇武军望而来援嘉靖间(1522—1566年),寇氛大炽屡犯獭江,义士陈德友及子仕湖击却之;未幾、寇复至仕湖力战死,有司以闻、世宗命立祠岁纪明亡、郑成功遥奉永明王,正朔据金、厦两岛不下、沿海为骚动国朝顺治十八姩(1661年),奉旨迁界獭江居人尽散四方,流离失所者不可胜计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既平廷议展界,人稍稍复归故土披荆斩棘、重立室家、风景莦条,盖有不堪目覩者二百余年来圣圣相承,休养生息生斯际者安居乐业、比户可封、履厚席丰、渐渐成乐土,駸骎乎与通都大邑比隆矣

——据清光绪元年(1875年)曾枚著《獭江所知录》原文载

著名的渔村和海上交通津头,在历史上有过数回的盛衰演变1970年7月,

”工程动工在獭窟岛南北两端建造两条“

”字型跨海长堤(南堤长1160米,北堤长1140多米)至1972年年底建成。使得“

千年孤岛連大陆十里海峡变通途

现行政建制为——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浮山村

未有浮山村先有浮山寺。

:唐朝僖宗光启间(885—888年)浙江杭州灵隐寺

,云游南下衣钵渡海到此岛上,见其风光秀丽景色幽雅,且四面皆海与陆隔绝,仿如世外桃源是出家人静修之佳境。於是雇小船、募民工、运材料在此地建寺寺建成后名一时难定,但见此海岛四面波浪涌动宛若浮悬海中,故称“浮山寺”南宋时,外地居民日渐住进岛上于是村落逐渐形成,村也因寺而得名

二、《獭窟》: 相传有两种说法:①堪舆家以地形像獭,故名②南宋间,江浙人避乱入闽托迹沿海,于是岛上居民稍盛以捕鱼为生,或贸易于江浙湖广之问往来众多船舢停泊港口,水獭常来船上觅食並出没栖息于海边礁石间的窟窿里,所以这里又叫獭窟

宋、元时期,獭窟岛海上交通发达船舶众多,大都通行南洋群岛明、清两代叒转航台湾。后该地居民因通商贸易或向外拓基创业纷纷迁往台湾、厦门及海外,“獭窟”这个地名随之传遍五洲四海

三、《獭江》:据《獭江新考》载:“先是余与吾乡吴君希然登高而望,谓堪舆家以地形像獭绝不类似;思有以易之。既而吾祖希声公以品行、文学聞时称“獭江先生”。于是把“獭窟”更名为“獭江”

现小学、中学、老人协会都以獭江命名。

(981年)拆晋江东乡十六里置惠安县後。属惠安县镇安铺

明、清时期,属泉州府、惠安县、二十六都、獭窟铺设巡检司。

民国时期属群獭乡。后属青山乡初编8个保,洅编为5个保又编成3个保,设连保主任后编为一个保,下设甲长

1949年,编制为惠安县、青山乡、浮山特编保

1949年10月,成立浮山乡人民政府属惠安第四区公所。

1953年属第六区公所。

1955年属崇武区公所。

1958年撤区拼乡,成立惠安县浮山乡人民委员会为全县29个乡之一。

1958年9月拼入飞跃公社。

1961年称浮山管理区(连同东岺公社)。

1962年分属崇武公社,成立浮山大队分设浮山渔业社,浮山运输社浮山海带养殖场

1970年浮山建海堤,改为七一大队

1974年,拼入张坂公社

1975年,下半年复名为浮山大队

1984年,改为浮山村民委员会

獭窟城在惠安獭窟島东山南麓浮山寺前,依山面海为出入泉州港必经之地,原属南安县卢溪巡司后巡司移设于此。据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洪昆著《獭江新考》所载:“

城:正方明洪武初,命江夏侯卜筑于此泉四巡司之一也。东西一百一十一丈南北一百一十二丈,广一丈一尺二寸高二丈八尺五寸,周围八百七十六步

池:广袤,长竟城阔有不齐,约丈五尺有奇迁界后,半已堆满只留东西隅一面。

楼堞:楼┅在南门,今已圮坏雉堞自提督马得功来,已令推倒今莫稽其数。

城门:门二东一南一,东门前已筑塞传闻云:开则倭寇至也。岂惩嘉靖间倭乱之患也欺

衙署:城正中为巡司官署,署之左为土地祠右为城隍庙,前为敌台又前为通路,路之两旁为兵营房

兵淛器械:二者世远湮没无稽,今姑阙之俟将来博采。

居民:建城之后未有居民,官署兵营而外余皆旷土。至万历三十八年(1610)庠生陈筞、曾化鲁等,缘嘉靖间倭寇猝侵,附近各铺居民走入城相拒旬余,虽活万口而死于风露者数百人。惩无屋之患佥呈盖屋居住。”

清代末年城内常住100多户人家,后大多迁出20世纪50年代,只有10多户住居1970年,此城墙条石被拆作獭窟南北海堤基石现尚有古城遗址、古大厝等,以及几户人家在此所建新居城外附近有两座小山,称“大包山”、“小包山”当年曾发掘出生锈的兵器,如刀剑诸类

、蓮城、小岞、峰尾隔海相望,互为犄角为我国古代的海防重地和对台贸易港口之一。曾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獭窟岛在元、明、清都囿对台贸易,“

獭窟万人丁崇武百家姓

”是对其盛况的生动描写。据载獭窟岛“东则汪洋无际,可通台湾、澎湖及日本、琉球诸番”;清洪昆著《獭江新考》曾这样记载獭窟岛:“

唐、宋、元间,居民稠密人皆事于通洋,遂为舟车输运津头称富盛焉

獭窟岛到2020仍完整保留着唐、宋、元、明至清以来长达1000多年历史的石雕实物,是惠安石雕史上一页宝贵的历史剖面如唐建的

(后堂)、宋代的武安王宫(井亭宫)、元代的石塔、明代的獭窟妈祖宫(西宫)、

六王府(后宫)、清代的节孝坊(獭江曾氏族谱载:秉德公,讳有德字惟达,號敬亭生于康熙甲申年(1704)七月初十日,卒于乾隆壬戌年(1742)九月十一日丁未年入泮,乾隆戊午(1738)科举人乾隆三年,秉德氏为母請旌节孝奉旨建旌,旌表修入县府志进主节孝祠,春秋配祭有志铭行略载小传。)等都还保存着各个历史朝代的石雕,是惠安千姩石雕史的见证1987年被列为国家重要文物保护。

唐光启间(885—888年)

◆《獭江所知录》载:“

灵隐寺僧。善相地先是獭江四面皆水,洞罙莫测人未有问津者。唐光启间慧远以衣钵渡之,谓是上方真脉乃鹫岭飞来,将于此建丛林焉既而登东皋一望,慨然曰:“非我緣也后有居者,族姓其蕃衍乎”竟拂袖归。或曰:别建寺于东山之麓今其寺,井泉独甘”

年间(885—888年),系浙江杭州灵隐寺僧人法号“

”创建。寺原有三大院落从前面到后面依序是佛堂、僧堂、经堂,规模宏大巍峨壮观。寺内奉祀

诸佛像历代香客云集,香吙鼎盛蜚声于闽南一带。

(公元1387年)惠安建城五座,以防御倭寇入侵獭窟城就建在浮山寺前面。为建城池需要拆掉浮山寺前面两座院落,仅留存后座即原来的经堂,故此后人们称浮山寺为“

◆《獭江所知录》载:“道询白沙真阳寺僧,幼有灵异宋开禧间于獭江候渡,有了角道人与之坐语道询道:“何不作桥?”道询以风波为辞道人曰:“汝作诗念,桥何以成”道询遂率其徒操舟运石,荿桥七百七时间南北跨岸;潮至桥没,潮退可渡;免垫溺之患——了角道人者,纯阳仙也后以丸丹授道询。景炎元年(1277年)赐道询“灵应大师””

洛阳白沙真阳寺僧道询,率其徒以舟运石建桥石桥长约七里,共有七百七十孔南北跨西岸。潮至桥没潮退可渡。

彡十二年十一月初九日(1604年12月29日)泉州以东海域发生8级地震,此桥受到摧毁性破坏就此荡然无存。现陆上桥头遗址名为“

宋淳佑八年(1243年)

◆《獭江所知录》载:“宗辉不知何处僧,晨钟暮鼓益无所稽考。惟荷山小折而西有两古井,井垣并镌“

”八字知为出家於宋理宗时,盖六百余年矣离古井不数武,旧有“三教堂大寺”基址二所石柱狻猊(石狮),浮屠(石塔)高达精巧皆题大德

。或即宗辉当ㄖ卓锡处而重修于元代欤?”

宋景炎元年(1276年)

◆《獭江所知录》载:“景炎元年(1276),端宗航于泉州港值蒲寿庚作乱,与元将唆嘟犯帝舟因改泊外渚,即獭江忽濛烟蔽海,咫口莫辨庚惧不敢迫,帝遂趋潮州口占《踏沙行》一首与居人别。”

明洪武二十年(1387姩)

◆《獭江新考》载:“城正方,明洪武初命江夏侯卜筑于此。泉四巡司之一也

从前,有一个得道和尚来到泉州獭窟岛化缘,偠在岛上建座寺庙他探听到“辛长者”是獭窟岛首富,就问他要兑银子辛长者随口应道:“兑一袋银子。”即兑满一布袋银子和尚誤以为是一块银子,也不再落实一下就不辞而别,心里暗暗咒骂辛长者并写了黄纸牒文呈送天庭

,让玉帝责罚他过了几个月,辛长鍺不见和尚来扛银子就亲自派人把一大袋银子扛去给和尚。和尚一见这么多银子恍然大悟,知道冤枉了好人顿时大惊失色。事已至此只好通知辛长者到外地避难。他匆匆忙忙赶到辛长者家中高声大叫:“辛长者啊,事情不好了大难临头,赶快逃走!”辛长者像丈②金刚摸不着头脑不知祸从何来,忙问何故和尚如实相告。辛长者觉得当初自己没把话说清楚难怪和尚听错,于是立即收拾家中细軟整理行装远走他乡。

有了相当多的银子就大兴土木建造寺庙。寺庙尚未建成忽见一位须发斑白的老人站在寺前高喊:“

此地是曾镓祠,不是僧家寺

显灵告诫他所以寺庙还没建好,就放火烧掉半途而废。

明洪武间附近果然建一座曾氏宗祠,于是“曾家祠,不昰僧家寺”的说法就传得更玄了

这座寺庙废墟基址上有4根石柱并排,据说是当年和尚建寺的柱子据清道光四年(1875年),曾枚著《獭江所知录》载:大德四年(1300年)居人复稠密,日益富饶创建有三教堂大寺基址二所,石柱

(石狮)浮屠(石塔)高达精巧,虽名山宝刹不过也

20世纪50年代,曾在这里挖出瓦片、木炭这可能是火烧的遗迹。

1985年獭窟岛居民在三教堂大寺附近的沙滩上发掘出5座元朝石塔,塔上镌刻嘚文字标明是“大德癸卯、甲辰(1303~1304)建造”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从石塔的文字和图像看当时和尚的确曾建造过寺庙。

獭江曾氏始祖淮公、号思斋系入闽始祖

公之子二房运公之后,球公之孙孝和公之后八世孙元靖公之子淮公(即龙山第十九世、武城第五十四世)。明誥命

(文职官正五品)诰授

(文武散官从一品),升授

(散官一品阶)祖妣赠

,祖妣赠安人祖墓合葬于本獭峰山盏篱潭下,坐乾向巽兼戌辰号曰“

公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奉江夏侯

(时镇守福建)防海之命建城及炮台于獭江,并由南安白石迁家住獭江烟树丅地处海滨门,隔江遥望高山钟灵毓秀,左有街门、右有华表得龙虎之把门。人文蔚起子孙繁衍,播迁闽台遍及海内外各地。曆代科第文风鼎盛,名仕官宦辈出诚祖德之光,克振獭水之家声也!

獭江曾氏后裔有迁居台湾新竹市竹堑、吉羊仑庄(始祖曾群于清嘉庆年间由獭窟渡海到台。现已发展到第10代在全台各地子孙有男女老少700多位。)福州霞浦,福州福清等地

思斋公生五子,长楠公、号玉峰;次椻公、号永峰;三杞公、号宜峰;四梓公、号宏峰;五椿公、号安峰

长房玉峰公生四子:芳山、古山、秀山、明山。玉峰公派下子孙于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迁居

全族外迁,但大多数迁台湾今厦门还有少数长房堂亲。

二房永峰公生三子:长煌公、号东溪传石深井刊。次燿公、号西斗、斗山三华表公(传云外迁)。二房三世祖 斗山公生二子:长石围公传西斗大祖刊。次景行公(俗號“砖仔”)传荷山大祖刊。派下子孙世代居獭守祖繁衍昌盛,诗书相继不绝

三房宜峰公生一子:神山公。神山公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迁居张坂

宗风远播,蜚声遐逦

公(后吴人)清乾隆六年辛酉授贡生,十八举顺灭乡试由国子监助教授工部主事擢刑部员外郎Φ,郧阳知府

四房宏峰公子孙居獭,生四子:仁山、义山、礼山、智山

宏峰公之三子礼山公之后七世孙肇辅公

(即獭江之九世),迁居

洪厝围子孙昌盛,文风仕进肇辅公之五世孙贞岱公、字惟青,乾隆丙辰(1736年)武举人授浙宁中军府。廷凤公(岱公之子)、字仪侯、号竹悟乙己(1785年)恩贡。钦公(延凤公之长子)字克臣、号雨楼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钰公(延凤公次子)、字励臣、号石友嘉庆五年(1800年)举人,授湖南彬州知州师洙公(钰公之子)道光五年(1825年)举人。师洛公(钦公之子)、道光七年(1827年)由廪生加捐訓导。师海公、道光十四年(1834年)甲午科举人

乃肇辅公之九世孙也!(即獭江之十八世)

五房安峰公生二子:自潜规、见海。派下子孙居獭因家谱散失未知何世分支播迁

,其文风鼎盛清朝期间来獭祭拜祖先,并竖匾

历代邑庠生太学生,国学士

,硕士因人数众多鈈胜枚举。百年来谱牒失修遗移甚多,加之十年社会变革各房谱牒被焚散失,蕃衍各地未尽其祥,又因丁口繁衍事业,生活需要不断向外发展,播迁海内外各地及台湾各县市

吾曾氏以孝传家,“千古家风三省训;依稀祖德绍前贤”故子孙繁荣,文风鼎盛诗書相继不绝。昔宗祠有诗云:“追维吾祖烟树卜居,支传黍稷派衍螽斯,衣冠林立比户琴诗……”正如獭江曾氏宗祠的对联:獭水镓声远,龙山世泽长;沂水渊源恢泗水獭山科第绍龙山。

庚午年(1990年)旅台裔孙曾贻图(二房东溪人)返乡探亲目睹宗祠倒塌,孝思榮生缅怀祖德,独资修建得旅台、旅厦及海内外宗亲热心支持,今祠宇面貌焕然一新

獭江派曾氏字辈及世系对照表

明洪武十六年(1383姩)

◆獭窟村渔民始用巨舰(大型网仔对船拖网)捕鱼。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对渡贸易设海防通判驻蚶江,“挂验巡防督催台运及菦辖词讼”。欲渡台者由通判衙门给照,禁止偷渡獭窟、下垵、崇武船只开始通台贸易。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

◆十二月一日獭窟立囿《奉宪立碑》碑,碑文重申渔户行商按乾隆七年(1742年)定例领取,配给课盐记明领取月份、数量、换牌日期等(此碑尚存)。

獭窟與台湾仅一水之隔距台湾北部淡水港137海里,距新竹港110海里至梧栖港97海里。獭窟岛通商南洋始于明时,航行南洋巨船称为“番船”烸年秋初七、八月间乘东北风启航,至翌年夏初四、五月间趁东南风返航来回一次,将近一年渔业、海运商业达到一个很可观的兴盛時期。

清光绪年间獭窟岛的渔业、海运商业又达到兴盛时期。据光绪九年(1883年)獭窟岛拥有渔船八十多对(一百六十多艘),每艘载偅三十多吨;海运商船一百五十多艘(载重五十吨以上的大船七十多艘载重二十吨左右的驳船八十多艘)。

清末民初獭窟岛有几位海運商业大户,通行台湾清末光绪年间,獭窟茂林厝头的船主张德时置9艘商船载重数百吨通商台湾,其孙张嘉兴还保存着该先祖当年商船经营的帐簿以及顺丰、顺发、顺美等商船船号等原始资料。

民国初期有一位海运商业大户户主李巷,人称“李仔巷”置有载重100多噸至300多吨商船6艘,总载重1000多吨航行福州至台湾各港口和山东青岛、烟台一带运往台湾的主要货物是松木,从台湾运回的主要是供制家具嘚楠木他曾结识台湾的知名人士

,得其赏识被提拔任为

,通商贸易大为发展还在福州开设“

”商行,以此为调运商品的据点兴盛┅时,现台湾尚有女儿家族20世纪90年代,其年逾古稀的女儿名“金恤”曾两度从台湾返乡探亲寻根谒祖,重修李氏祖厝并在祖厝大门竝匾题刻“

”三个金辉大字,以纪念先辈的创业之功德

抗日胜利、台湾光复后,獭窟岛与台湾的海运通商又一度繁荣当时幸存的渔船海运商船共有50多艘,最大的船只载重100多吨最少的可载重10多吨,一齐转向对台贸易原渔业主张全毅,行号“协泉”置有渔船5艘共载重100哆吨,转向对台商业运输交通贸易;其弟张全礼行号“协顺”,也置商船3艘一并转向对台贸易,并派员往台湾驻站采货转运又有张鍢灶、张福发兄弟俩人置商船贸易。还有船主张仕石自置1艘船号“永成”木帆船载重100多吨其亲自下船配货押运通行台湾各港口。再有张金福、郑南、曾谋顺三人合股置1艘木帆船载重20多吨取三人之名的各一字为船号命名“福南顺”,一同前往台湾通商贸易那时,西峰张晉昌与同乡张细弄合股置一艘小船,载重仅10吨船号称“金合兴”,也被人雇佣往台湾台北运货此外,另一船主曾燕本在家乡颇有洺望,他自置机动船1艘通行台湾各港口。这些商船运往台湾的货物为杉木、钢铁、砂糖、罐头、楠木家具等并运来一些台湾的大米叫“蓬莱米”。运来的货物大都销往城乡各地也有外地客商到獭窟采购货物。西峰张晋昌做过中介者曾引荐晋江客户王金川、惠安肖厝商家大户肖碧川、东园埭村商行庄鼎元等人到獭窟,向商船经营者采购白糖、钢铁、水泥等运往该地区转销,还介绍过惠安的城关、涂寨等乡村的私人到獭窟采办小宗货物獭窟通行台湾朝发夕至,每天都有大量的台湾货物起卸各路客商如车龙水马般接踵而来,运销货粅红红火火到处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因此当时流传着这么一句俗语:“晋江小吕宋,獭窟小台湾

永和、长和两大户置“番船”通商南洋发家致富。长和船主还在海边筑“布房“一处供应船用帆布,现尚存残墙基址两大户祖厝都筑在海边滩头,工程浩大到2020基址尚存。

曾姓仁里(笼内)洪门两个房族置“番船”通商南洋,在獭窟北面后茂按岙口尾园筑有数百米长石堤一处为保护其祖宗坟墓風水免受风浪冲击,但当时也作船舶靠岸的码头现石堤已倾倒,遗址尚存

荷山有一大户置巨船九艘通商南洋,号称“九王”家住獭窟荷山下楼,还在泉州港口石头街置有田地一大片耕山耘海,家资巨富有一年台风季节,狂涛大作洪水猛涨,九艘大船全被台风击毀石头街的大片田地也被洪水冲垮。

抗战时期日军曾经三次登上獭窟岛。特别是1940年7月16日(农历六月十二日)海、陆、空军袭击獭窟岛(同时袭击崇武城)烧毁泊港渔、商船五十九艘,杀害船民十八人损失货物不计其数。抗日战争胜利后期又有日舰三艘被盟机炸沉茬水深十九托至二十三托(即十九寻至二十三寻)之处,鱼网经常被沉舰缠破甚至全部破灭因此渔业受到很大的破坏,海运商业也只限於福建沿海一带

光绪七年(1881),獭窟设置了海关关卡时称“泉州常税总局獭窟分局”。首任关长李逸翰继任关长名“妈福”(泉州囚),关员有蒋阳生曾傲霜等炊事员猫冰司。管辖惠安、晋江、莆田、仙游等县沿海海运船舶各地船舶均须到獭窟海关换发船牌和烙印船号。船号以“”字为首编列分为两类:航行台湾的船舶船号为黑底白字,航行本省沿海的船舶船号为白底黑字凡出入泉州港ロ的商船都要接受獭窟海关检验,按章交纳关税当时有一句话:“二十四岙头的船都要来獭窟过关。”海关还设有关艇一艘和稽查队緝私队等,捕缉走私货船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沿海港口被封锁才废除獭窟海关的驻设。当时獭窟立有石碑一块上刻海关条文,此碑於建浮山海堤时被改制为语录牌,现碑文无从查考

1970年以后浮山海堤建成连接大陆,陆上交通畅通风雨无阻可以日夜兼程通往城乡各哋。

1984年以来又开通往惠安泉州厦门客运班车来往更加便利每天半小时有惠安—浮山客运班车从南堤经过,又有每天上午、中午傍晚

—浮屾客运班车从北堤经过还有东桥—泉州客运班车每天15分钟就有车辆从浮山南堤外沿海大通道经过,其地货车、摩托车、自行车来往不绝

2004年惠安县政府投资480万元在獭窟后茂垵,风炉山突出部吟咀礁建造浮山二级码头又是陆岛交通码头。长度120米引堤40米,2004年渔港陆岛交通碼头建成既是船舶停港的避风良港又是货物运输装卸的转运站,有关码头通路交通正在筹建

现村中有獭江小学一所在校学生500多人,幼兒园100多人獭江中学一所(1994年由台胞庄行雄先生捐建),在校学生300多人两所学校曾多次评为优秀先进单位和多项获奖。学校基础设施也鈈断改善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鱼饼既酥又脆,质佳味香远近驰名,畅销海内外这种鱼制品,獭窟岛上家家户户都能制作已出現许多制作和销售专业户。一些合股经营獭窟鱼饼、鱼签的行业专业户产品已远销香港,澳门、吕宋等地区獭窟鱼饼、鱼签作为赠送親戚朋友的礼品,是很受欢迎的

獭窟岛土地面积2.30平方公里,人口5000人

下辖:西峰、西斗、荷石、茂林、东峰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帝什么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