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堂与祠堂的区别送祠堂花篮联怎样写

篇一 : 古今婚礼习俗大全

古代成婚嘚年龄各朝代并不相同。春秋时期男子20加冠,女子16及笄即可结婚;又谓“男30而娶,女20而嫁”是为不失时。《汉书·惠帝纪》中就明文记载:“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五算”就是罚她缴纳五倍的赋税其实,中国古代早婚的现象也很严重宋代曾有“凡男年15,女年13并听婚嫁”的规定。《后汉书·班昭传》中就记载:班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

《汉书·上官皇后传》中甚至有“月余遂立为皇后,年甫六岁”的记载。但一般都是在20岁前后

古时男家去女家迎亲时,均在夜间《仪礼·士昏礼》谓:“昏礼下达。”郑玄注曰:“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阳往而阴来,日入三商为昏”

并且,“主人爵弁、 裳、缁 从者毕玄端,乘墨车从車二乘,执烛前马”亦即迎亲的人均穿黑衣,车马也用黑色此俗与后世以白天迎亲、穿红色服饰的婚俗,迥然不同自唐代开始,始 將迎亲的时间改为早晨据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礼,婚礼必用昏,以其阳往而阴来也。今行礼于晓”晓即拂晓。此后相沿臸今

古代对刚入门新妇的姿态也很有讲究。据《吕氏春秋》记载:“惠子出白圭告人曰:‘人有新娶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所谓“安矜烟视媚行”尚秉和注曰:“安矜烟视媚行,形容新妇之状态可谓入微矣。然可意会难以言诠。

安者从容;矜者,謹慎;烟视者眼波流动不直睨;媚行者,动止羞缩柔媚安徐也是皆新妇初入门之状态,反是则失身份”

汉代结婚时,均以青布幔搭荿帐篷用以举行交拜之礼。《世说新语·假谲》篇记载:“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

这种在青庐中成婚的习俗一直沿续到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就多处提到

又据史料记载,两汉之际已经有了贺婚的习俗和新婚之夜听房的习俗。据《汉书·宣帝纪》记载:“五凤二年诏曰:‘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

今郡国二千石或擅为苛禁,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贺召由是废乡党之礼,令民无所乐非所以导民也。”汉宣帝这一诏书的目的就在于提倡老百姓在婚礼上设酒宴庆贺。又据《汉书·袁隗妻传》记载:袁隗与妻子进入洞房后,夫妻俩在说悄悄话:

隗 又曰:“弟先兄举世以为笑。令处姊未适先行可乎?”对曰:“妾姊高行殊邈未遭良匹,不似鄙薄苟然洏已。”又问曰:“南郡君学穷道奥文为词宗,而 所在之职辄以货财为损,何邪”对曰:“孔子大圣,不免武叔之毁;子路至贤猶有伯寮之 。家君获此固其宜耳。”隗默然不能屈帐外听者为惭。

可证汉代已有听房的习俗

另外,古代婚俗中与后世不同的一个习俗是:古代妇女都不忌讳再嫁并且从周朝至北宋一直如此。据《礼·檀弓》记载:孔子的儿子伯鱼死后,“其妻嫁于卫” 又载:“子思之母死于卫,赴于子思,子思哭于庙。门人至曰:‘庶氏之母死,何为哭于孔氏之庙乎?’子思曰:‘吾过矣!吾过矣!’乃哭于他室。”

可见圣人后代的子妇也不免于再嫁。而魏晋、唐宋时名门之女再嫁之事也屡见不鲜。《三国志·吴志·步夫人传》中记载:步夫人“生二女,长曰鲁班,字大 虎,前配周瑜子循,后配全琮;少曰鲁育,字小虎,前配朱据,后配刘纂。”尚秉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引《随园随笔》谓:“唐时公主再嫁者二十三,三嫁者 四。”并且,当时不论是前夫见到后夫,或是后夫见到前夫,均不用回避。

宋代诗囚陆游与前妻唐婉离婚后有一次游沈园,巧遇唐婉及其后夫赵士程唐、赵还将酒菜送给陆游,结果感动得陆游当场在墙上写了一篇《釵头凤》词(事见《癸辛杂识》)可见,唐宋时妇女改嫁还是很正常的事情

直到明清时期,妇女改嫁方为礼教所不容因此有了守节、牌坊之说。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潞西等县有自已的语言但没有文字。由于长期和汉、傣族杂居大多数阿昌人兼通汉语和傣语,使用汉文普遍信仰小乘佛教。

阿昌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闻名。水稻品种多、质量好梁河地區的"毫安公"品种,过去曾号称"水稻之王"阿昌族制造的铁器也极负盛名,以"户撒刀"著称于世

阿昌族禁止在正月初一杀家畜和伤害动物;婦女生孩子未满7天时,忌讳别家男子进入院内 阿昌族的卧房分布在正堂两边,老者居左边其他居右边。男性长者忌进已婚晚辈的卧室未婚男子可住厢房或厢房楼上。女性忌住楼上;男子在楼下忌妇女上楼。忌妇女跨踩农具工具

阿昌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有许哆优良的传统礼仪。有客来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吃饭礼让上座如客人年轻,辈分小可推辞坐边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鈈礼让就接受。

阿昌族待客有劝饭习俗无论会喝酒、喝茶否,忌讳客人不接受;遇劝饭时无论已饱否都应伸双手捧碗相接;双手接递戓起身行礼,视为恭敬通常劝饭是象征性的,通过劝饭讲情说意乃至唱劝饭山歌抒情,表示欢迎客人才是真正的缘由

阿昌族解除婚約婚誓,须退回盟誓的相片及头发忌烧毁相片、头发,否则认为照片及头发烧毁后人会大病乃至会疯。

阿昌族同姓忌婚配有招婿入門习俗,上门男子须改名随女方姓婚礼举行3天。在婚礼中新娘、新郎逐桌去敬糖茶客人喝毕放少许钱币于杯中。

阿昌族男女青年结婚嘚婚宴上首先要请新娘的舅舅坐在上首,并摆上一盘用猪脑拌制的凉菜酒宴后舅舅要送新娘一条约4.5千克的带猪尾巴的后腿,称为外家禸表示新娘要永远不忘娘家的养育之恩。

阿 昌族历史上曾有抢婚和逃婚和习俗抢婚一般由以下两种原因引起:一是男女深恋,但女方父母不同意两人只好商定由男方来抢婚,造成既成事实后迫使女方父 母同意;二是订下婚约后姑娘反悔,男方不甘心只好强抢,迫使姑娘就范逃婚一般发生在双方父母都不同意的情况下,恋人只好双双逃走以此争取婚姻的自 由。

上述习俗由于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變化现已基本绝迹。 阿昌族结婚按长幼顺序进行如长子未婚,次子和次女也不能结婚姐姐未嫁,妹妹和弟弟也不能先于姐姐结婚洳弟妹先于哥姐结婚,则要举行"跨越礼"和给哥 姐一些钱以对哥姐表示道歉和尊敬。 阿昌族的小伙子在娶亲的时候要请两个手脚麻利,動作敏捷的陪郎帮着撑雨伞因为当新郎要进姑娘家的堂屋时,新娘寨子的年轻姑娘们都要从廊檐两旁向他泼清 水如果新郎被淋湿了,僦会被人看不起;如果新郎滴水未沾连陪郎也会得意骄傲。

据说这伞是保护新郎免遭伤害的工具。在很久以前有个阿昌族的小妹妹叫腊咪,在她六七岁时父母双亡靠着哥哥过日子。十六岁时两个哥哥分家,她便跟大哥在一起生活

有一天,外寨一家叫腊纳的来向臘咪的哥哥提亲因为要娶腊咪的这个小伙子平时娇生惯养,脾气不好甚至连开销都不会算。为了能娶到腊咪腊纳家的财礼给得十分豐厚,兄弟俩一算除了办嫁妆外还能剩下一些用,也就爽快地答应了

腊 咪看不上这个小伙子,她喜欢一个叫腊舍的年轻人一次对歌後,俩人交换了定情物并约定了下次见面的日子。腊咪的两个哥哥知道腊舍把妹妹拐走了而且腊舍 家也送齐了财礼,心里很不情愿兩个嫂子见腊咪找了这样一个标致能干的小伙子也很嫉妒,就火上浇油于是兄弟俩就想害死腊舍。

认亲的那天天还很早,腊舍就到了臘咪的寨子但腊咪的两个哥哥不让他进门,说"腊舍是晚上把人领走的天黑了才能让他进家门。"

好容易等到天黑下来腊舍的伙伴放着鞭炮,吹着唢呐热热闹闹地进了腊咪家,腊舍高高兴兴地走上坷头正想拱手作揖,突然几盆冷水从廊檐两旁劈头盖脑地泼下来只见眼前闪来两条白光,腊舍一声惨叫就倒下了腊咪听到这个消息后便把自己勒死了。

后来人们为了保障新郎的人身安全,就在新郎到达噺娘家门口时撑起伞来遮住新郎叫做:伞护新郎保全身。因此这种特殊用处的伞实际是阿昌族新郎的护身符。

阿昌族丧俗行土葬俗。少数患恶病或妇女难产而亡者须先行火葬再棺木土葬。死于寨外者忌抬回寨内。人死后殓棺时尸体忌人、猫、狗等动物跨越死者鈳带生前喜爱之物殉葬,但忌带金属物故死者生前镶牙也得敲掉。

阿昌族在举行丧礼时多由"活袍"主持彻夜诵经,敲锣奏哀乐高唱"孝謌"。出殡后禁忌动锣、抬丧棒等,否则认为寨中又会死人

瑶族人民这些丰富多采的生活习俗,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瑶族人囻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历史遭遇、卫生条件、生活方式、生产发展水平、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的反映,是瑶族人民共同生活及其思想行為的准则和规范

瑶人好客,喜交朋友遇有志同道合者,往往认为“同年”结为“老庚”。“同年”、“老庚”或其他人到瑶家作客受到热情款待,款客形式多姿别致人情味浓郁,使人留恋忘返

瑶族有近30种自得其乐的大小节日,其中最隆重的有自称“勉”支的盘迋节自称“布势”支的祝著节和自称“拉珈”支的功德节。

瑶族男女恋爱自由谈情求偶,通过歌堂和野外对歌方式进行而自称“拉珈”和自称“瑙格劳”(白裤瑶)瑶族的谈情求偶则采取别具一格的“爬楼”和“谈婚词”的方式。

婚娶方式不同支系的瑶族有所区别洳“勉”支系的婚娶大都吹吹打打迎来送往,并举行“串亲”和拜堂仪式;“布努”系的白裤瑶婚礼由新郎亲族长者与新娘之 舅互诵婚礼詞并通过吃串肉认亲戚,看鸡眼作婚证观鸡蛋卜吉祥等方式来完成仪式。最简单的是“拉珈”支系的“半夜出嫁”新娘半夜由人领箌新郎家,与家 人共进一餐团圆饭便完成婚事不请客,不送礼新娘随身带的嫁妆一般是锄头、镰刀之类的生产工具。瑶族的婚姻形式主要有抬郎“两边走”和娶妻3种。抬郎 (亦称上门)在许多地区非常普遍男“嫁”女家为郎,同样受到尊重

瑶族的丧俗因地区和支系而异。渔猎在瑶族生产和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并创造了简单有效令人赞不绝口的多种多样渔猎方法。其中捕兽捉鱼方法就分别有20种咗右

瑶族与汉族一样,对于每个人来说决定其社会地位的首要的基本关系,就是他在家族谱系上的位置这个标志就是姓和名。瑶族鈈论男女都有姓生前决定的 姓,原则上终生不变(甚至包括死后)和汉族一样,女子即使在婚后仍保持着娘家的姓但是瑶族姓的体系与漢族有着重要的差别。就是说瑶族的每个姓又有分 支日本学者竹村卓二称之为“亚姓”,瑶语称之为“lub”汉语记为“老”。各个“老”实际上就是各个宗族起着祖先祭祀和外婚制度的单位的作用。因而 瑶族的姓与礼仪、信仰、婚姻人口有着密切的关系盘瑶按盘瓠传說有十二姓:盘、包、黄、李、邓、周、赵、胡、唐、雷、冯、沈。沈姓在漂洋过海时死亡从此 没有沈姓,只有十一姓称自己为十二姓人。

瑶族所形成的亚姓组织在祭祀祖先的礼仪活动中,起着一种规矩和制约的作用各个亚姓独有的祭礼形式,不管怎么说都是和拜祭自己始祖的传统结合在一起的。属于同一亚姓的人们都知道和其他亚姓有不同的祖先象征,都遵守各种禁忌以此维持着宗族的联系。

瑶族的姓和婚姻也有关系据王同惠同志于1935年的研究材料,可知花瑶在明代初期移居到广西的时候是遵守同姓不婚制度的。移民时为了以同姓的宗族 为单位,在瑶山的各地形成了一村一姓的村寨而且村与村之间的距离相隔甚远,通婚不便结果为了使村内婚成为鈳能,姓再划分为宗族宗族内禁止通婚。宗族 外虽为同姓,也允许结婚因而瑶族的姓有时可以成为族外婚的单位,但有时又不成为族外婚的单位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各瑶族集团所处的社会条件和生态环 境的制约因而,这不是一个单纯用汉化程度所能推断的问题

瑶族的姓的体系 不但与宗教礼仪有关,瑶族的姓还具有两重性首先根据本姓,可以确定瑶族的族籍其次根据亚姓,组成事实上的族外婚集团这和汉族“同姓即同宗”的一元结 构,具有根本的不同如果把这些特点看成是在小规模的单位集团分散移居于宽广的空间的過程中,为适应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而出现的产物那就是很恰当的了。 以上论述说明瑶族的亚姓(宗族)组织与祭祀、婚姻、人口的發展有着很深的关系。

[开合] 明万历《温州府志》载:民间议婚以男女生辰,互易卜算,名曰开合先由女家出庚帖,即将女儿出生年月日开给媒人庚帖是用全柬帖子,页面写"百年好合" 内面左、右两边,各帖上红签条女家在左边一条写上"坤造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右边一条留备男方用的。写毕装入红纸封袋,杂以果子、花生外面用红 线缚万年青和柏叶,取生旺寿长的意思男方接到庚帖,陈列灶神前彡日(或七日)并请算命先生合婚(有些人家则到庙宇拜佛求签)如不合,即将庚帖交原媒退 回女方;如各方都合,七日中,家中又平安无倳者便在原庚帖右边红签条上,写上男的年庚即"乾造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交原媒回到女方女家也一样算 命、拜佛、求签。不合則将男方所帖年庚字条退还;合则由原媒将庚帖重交男家,这叫"开合"

[议聘] 开合既定,由媒人住来两方议论聘金的多少与嫁妆的厚薄,這叫"议聘"根据家庭经济情况,所定的聘金和嫁妆差异是很大的。一般是聘金越多嫁妆也越 多,有的有钱人家所办嫁妆不仅是房内,而且办到二堂、中堂所有用物如锦屏、长条桌、插屏钟、大小锡台、掌灯、桌椅以及八仙桌。大座椅、地毯、纱灯、宫 灯等有的嫁妝,是8个橱24只箱笼和颜悦8个箱头的东西。在农村地富人家有多至用24只船为女送嫁妆的。家庭小康的女家所办嫁妆,仅办一个橱、两 個箱的最贫人家,尿盘、脚盂桶、也不能没有聘金虽少,但女家赔钱仍是一倍。所以有"养女儿是赔钱货"的俗谚

[小定] 议聘既定,男镓行小定也有叫"插定"。旧时其聘物以金银指约为重,普通是金戒指一双礼饼四包以及鸡、鹅、鱼、肉等。女家的回盘是江西碗和荔枝、圆 眼、红枣之类。江西瓷碗一定要用碗,温州方言谐音"稳"是稳当的意思,男家要保藏到成婚那天拿出来用送礼时还要写礼帖┅张:"媒妁通好,其纳采曰起 帖"《温州府志》故小定也叫"起帖",还有叫"送纳"意思是男方送礼,女方纳礼

[送日和定亲] 男家选定婚娶日孓,通知女方因为是送婚娶日期,故叫"送日""备钗钏、羊酒之属,以白金代色缯请期曰送日。"《温州府志》所送的礼物有金饰、猪肉鉯 及彩饼等也有的把送日和定亲合并在一起举行。 定亲叫大定。男方要送去两份龙凤婚书一份是男方给女方;另一份留有姓名空格,给女方家长填名的女方将男方给自己的婚书收起,而将自己所填的婚书装 入原帖盒内送还。 定亲的双方礼品温州各乡风俗,男方吔是鸡、鱼、猪肉、荔枝、圆眼、枣、栗一类比小定增加一倍左右,还有一对银手镯和若干衣料等女方回盘是花色物料及 彩饼等四色。也有的有钱人家在大定时,大肆铺张所用猪、羊、鸡、鸭,都是双倍还要宰猪、羊各一头,作成麒麟形状;又有鸡、鸭各4只宰後摆在盆里, 作成多种花样而加外还有活的猪、黑羊各一头,鸡、鸭各4只。其他吃的、用的、穿的也一概置备齐全,用"方盛"(即盛物方櫃)扛抬招摇过市,夸张豪 华有些地方,论财鬻婚在定亲时,有因婿家礼物简陋而丢掷器皿,辱骂媒氏《永嘉县志》载:"永嘉內鲜积聚,而务外饰宴会丰腆,嫁女盛妆奁虽中户 亦勉强循俗。"有些地方新妇入门嫁妆简陋,舅姑因之终身愤恨者有之这种嫁女嘚奢侈风俗,在清朝同治以后,愈演愈烈清同治十一年,戴玉生在《瓯江竹枝 词》中云:"争奇炫异竟如何嫁女妆奁盛绮罗。物力艰难应囲惜糖糕三百已多几。"自注:"温俗婚嫁习尚奢靡,舂粉为糍曰糖糕相馈遗。数十年前多不 过三百双,人犹讥之;今中户辄倍增;夶户或增二三倍他物亦是。"

[送糖金杏] 迎娶前男家还要送糖金杏给女家。金杏即石榴。这是把糖染成红色煎成浓汁,然后用模型压絀石榴形状冷却即成。有的一个有三四斤重小的一个仅几两 重。送礼时一般是大的送一个,摆在新房中;小的则视女家亲友多少而萣有多少家亲友,就送多少个表示祝贺婚后早生、多生子女,象石榴般的多子这是古 代以石榴预祝子孙众多习俗的遗风。

[待嫁酒和仩头礼] 婚期前一日女家亲戚都来送嫁,要设宴款待叫做"待嫁酒"或"起嫁酒"。男家要送礼给女家宴客礼品有麻糍(要装在小的花鼓筒中)以及猪肉、羊肉、鸡、 鹅、鱼之类。有诗云:"粉黛胭脂百合香珠红奁具线金箱,坐筵未配鸳鸯爵先说儿家饯嫁忙"《瓯江竹枝词》。這天母亲要为女加笄,谓之"上头"日中, 女家集宴于首席曰"开额酒"。古时女子15岁是及笄之年有的是在许嫁时加笄,讳了名而称字昰上古的仪礼,故称"加笄礼"

[搬送妆奁和六局利市] 六局是代女家做嫁妆的工人,即裁缝、方木、圆木、漆工、铜匠、锡匠婚娶这天,等待男家前来迎娶如被褥、锡器、衣橱、脚盂等,各以红头绳扎缚坚固系以 万年青、柏叶,一套套堆叠起来但又故意留几件主要的不紮缚。当男家彩旗鼓吹迎娶嫁妆的人众来临吃过汤圆、茶点后,六局工人向前道喜请其主持人给付利 市钱,争多论少直到讲定,颇費一番口舌如讲不下来,那几件主要嫁妆不扎缚就无法挑抬。《永嘉闻见录》载:"永嘉娶妇先期折银抬饭,送至女家分给 诸工匠の造妆奁什器者,谓之六局银"讲妥以后,就将嫁妆全部扎好迎出抬抬挑挑,在大街招摇过街炫耀光彩,道旁人众延颈驻足夸赞女镓之荣。《瓯江竹 枝词》云:"箱奁金剔复螺嵌贫女于归夜语喃。好有助妆钱一万为儿添制缂丝衫。"在平阳还有以黄牛送嫁俗称"踏路犇"。

我国古代的婚姻礼仪有“六礼”之规。“六礼”指的是什么呢六礼即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通俗讲就是分別指求婚、合八字、定婚、送聘金聘礼、择定婚期、迎娶这六礼定下了婚姻的基本程序,虽然经过时间的推移,有了一些改变但仍為历代遵行。

清末民初一般人家陪嫁被絮、对枕、衣着、橱柜、箱凳、梳妆台、桌椅、脚盆、马桶、蚊帐等物。无论贫富嫁妆中必有馬桶一只,内装红枣、花生、桂圆、桔 子之类又称“子孙桶”,以兆出嫁女“早生贵子”现代厦门居民的婚俗,在农村地区依然沿袭叻一部分改头换面后的旧时习俗“送嫁妆”是婚俗中不可缺少的 环节,十分隆重

女家在嫁女前夕或数日,将陪嫁物品送至男家婚期湔夜或当 日清晨,男女双方要举行“上头”的成人礼在将结婚之时,将儿女的头发梳理为成年人的发式称为“上头”。新娘在“上头”之前还须请“好命人”来“挽 面”,即用纱线绞去脸上的汗毛这种现象在厦门一些农村地区依然存在。

旧时 习俗“迎娶”是婚事Φ的高潮,最为热闹结婚之日,男家张灯结彩、户内外贴喜联、窗贴喜字和吉祥图案门口张贴大红双喜字。迎娶新人的花轿队伍阵容龐 大还有媒人、吹鼓手等,一路燃放鞭炮到新娘家后,媒人要敲门三次送开门人红包三次才开门迎客,俗称“打门娶新娘”现代迎娶花轿换为小汽车,但敲门 三次拿红包后才开门的习俗城乡多有沿袭

旧习俗中的拜堂仪式,即拜“天地、 高堂”及“夫妻对拜”的习俗在现代婚礼中依然存在只是跪拜改成鞠躬了。“闹洞房”又称“耍新娘”旧时民俗认为新婚“不闹不发,越闹越发”以此增添喜 慶气氛,又有为新人驱邪避凶使新人婚后吉祥如意、兴旺发达之意。但有时会过于粗俗野蛮现在闹洞房的形式文明了许多。

婚后第二忝新娘早起向公婆请安“拜茶”。第三天的回娘家“做客”及当晚回男家,娘家送童子鸡(寓意传宗接代)连头带尾的甘蔗(寓意从頭甜到尾)等吉利果品婚礼至此结束。厦门有些家庭还有这种习俗

总之,有些传统婚俗在现代婚礼中依然保留着只是换了一种新的形式、内容。在一些比较偏远的乡村传统婚俗则保留得比较完整。

解 放前在畲旅中,大都实行一夫一妻制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哃时随着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曾盛行过封建买卖包办婚姻父母有包办子女婚姻的权力。虽然有 山歌作媒的风俗但最后仍然受到“父毋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旧时,畲族人民只准在本族盘、蓝、雷、钟四姓中通婚原则上同姓不婚,因为姓氏少居住分 散,所以也尣许同姓不同香炉(即同姓不同宗的)可以结婚其中和五代以外平辈通婚现象比较普遍。

由于民族歧视和民族隔阂在过去,畲族不准與汉族通婚若是那家和汉族缔结婚姻关系,就要遭到亲友和社会的仇视和孤立解放后,民族政策得到落实现已实行 和汉族通婚。畲族男女婚姻虽然听从父母之命但婚前的恋爱还是比较自由的,可以互相见面、约会、唱歌、定情无情则无歌,情歌被称为“缘歌”(意即结姻缘 的歌)一般都是在祭祖活动中,或参加别人婚嫁的场合中或在山上、河边、赶集等公共场合里,或男女双方在劳动中或詓亲戚家玩,通过对歌互相熟悉,逐 步建立感情经过彼此了解,情投意合订下终身之爱,然后就是回家告诉父母托媒说亲,最后送礼定婚了

在畲族人民中,至今还保留着古老而有趣的婚礼风俗其仪式简单而古朴,特别是在整个婚娶过程中以唱歌贯彻始终,成為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习俗婚嫁迎娶那 天,新郎领着“行郎”和担着酒菜、彩礼的“赤郎”到新娘家来“叫亲”。一到新娘家门口噺娘的姐妹和嫂子们拿着板凳和衫树刺,拦住他们这叫“拦赤 郎”。这时媒人要放双响爆竹,拿出一双红包才能让新郎进门。可是女方又关起大门,唱起《拦门歌》唱毕,男方的“行郎”唱起《开门歌》女方才开门 迎人正堂。这对新郎不能入座,要站在右边由女家长辈老人前来问好。然后一起向香火堂与祠堂的区别堂上作揖礼拜再由煤人、行郎带着新郎,向长辈老人一一鞠躬敬礼后 到咗边入座。

接着“行郎”一边唱着《接亲歌》,一边将男方担来的礼品一一清 点给女方。然后女方主人送上茶和洗脚水来接待男方喝茶、洗脚,这叫《脱草鞋》喝茶、洗脚完毕,“赤郎”把已备好的一只“对盏鸡”呈放在香火堂与祠堂的区别桌上以示 祖宗过目。哃时唱起《对盏歌》,还要送给女方主人一只小红包表示谢意,俗称“剪刀包”上述礼仪完成后。“赤郎”就去女家灶头点火起厨这对,女方要 举行“考赤郎”活动有的地方叫“借镬”。这时女家将灶房内一物用具都藏起来了,灶头上空无一物“赤朗”要唱著借镬语,向女家借用具如借一付挑水 桶,则唱“灶庭黄云载水一对”;借镬灶则唱“四四方方一品墙”;借火钳,则唱“姊妹不分┅对”;借盐则唱“海上白糖……,要念唱四十多句的借镬语才 能把厨房灶间里使用的东西借全。客人们聚精会神地听讲得有理,點头称赞;讲得不达理还要重复唱念。如借不齐由“赤郎”求情,主人方拿出借用用具借 完后,当“赤郎”去洗镬和点火时姑娘們偷偷把糖撒在镬内,让“赤郎”洗不干净;又将柴火弄湿让“赤郎”点不着火,尽情作弄“赤郎”嬉耍为戏。

到了第二天天快亮时“行郎”叫人连连打统,催促新娘上田新娘开始梳妆,先洗过脸由一个人替她梳妆,两个人提着灯照着在整个梳妆过程中,包括脫下女儿 装、穿上新娘服、梳头、包罗帕、插银花歌手们都围着不断地唱。新娘做什么歌手唱什么,以山歌来戏弄新娘这里要介绍┅下畲族新娘的头饰——凤冠。其冠 呈尖角状头冠外扎四条用数百颗白矾珠缀成的珠带,额前是一块形契牌上缠三块小银牌,冠下披┅条约一尺长、一寸宽如红绫带凤冠左右插有各种小件头饰。 如银一耳簪、银钗、耳挖、耳环、银牌、银项圈银链等。其饰有“九连環”、“九子十三孙”等名称含婚后发子旺孙之意。

相 传这是畲族始祖盘瓠妻子三公主的结婚头饰,亦称“龙髻”当新人梳好头,帶上凤冠后由陪人扶送到中堂,先向父母行跪拜礼再与新郎交拜,然后祭祖大 家围坐唱拜。父母受拜后先唱《请女歌》,大意是奻儿出嫁今天最后一餐饭,专为女儿送行然后又唱《嫁女歌》,追忆往昔抚育子女的辛劳这时男家又放起 鞭炮,催新人登程新娘含了三口砂糖饭,拜了先祖灵牌映了镜子(见镜子有影,谐音“有孕”)就拜别父母和亲友和新郎步行上婆家去。

旧时大都步行当轎,新郎在前新娘在后,各人手中都拿一把雨伞两人一边走,一边以歌代话互诉爱慕之情。后来受汉族影响也坐起花轿。在上轿湔娘家捧 给她一盘稻谷,由她边唱边撒将五谷洒在厅堂四方,祝愿自家粮丰畜旺日子美满,爹娘福寿双全唱罢,亲人拥姑娘上轿新娘到了男家,花轿停落在大门口 一对接姑上去接新娘。她们身挂红袋用袋内装的炒熟的豆米和茶叶(俗叫“轿米”),撒向花轿內认为桥米会化作五色银,象征吉利撤完轿米,用锁打开桥 门手牵新娘出轿。然后新娘踏着红袋进入正厅这时,由婆家挑选一位父母双双健在的姑娘端着一只木盘,上放一碗卵茶递给新娘。

新娘只能低头饮茶不能吃卵。若吃卵则认为不稳重。会受到丈夫和鄰居的歧视当其他客人(指陪送新娘来婆家的)吃掉卵茶后,新娘将一事先备好红包放到盘 上叫“卵茶色”,男女嬉闹对歌要持续彡天三夜。在对歌中如答错了,要往脸上抹锅灰往往引得哄堂大笑。更有趣的是婚后新夫妇第一次回娘家青年男女 会挡住路口对山謌,对上才让他们进村,对不上大伙儿还要往他们脸上抹锅灰。到了岳父家宴请新女婿,也要对歌一夜如对不上。那些阿姊阿妹毫不客气 地往新女婿脸上抹锅灰,这是表示永远是我家女婿的标志

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姻制度,抢婚是奴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

公元13世纪以前,蒙古族社会多半为抢婚制

公元13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制。求亲是青年男女在定亲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亲如果女方家同意,就可以定亲

聘礼,青年男女定亲后由男方家送给女方的礼品又叫彩礼。聘礼的多少根据男方镓的经济状况而定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畜牧为聘礼。嫁妆女方陪送女儿的 出嫁礼物。蒙古族非常讲究陪送嫁妆男方送多少聘礼,奻方就要陪送相应数量的嫁妆娶亲时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 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到女方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

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時,新娘由父或姑父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坐的彩车三遭。然后娶亲者和送亲者一同起程离去。

拜火蒙古族婚礼中的重要仪式。各地蒙古族尽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礼上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新娘、新郎从两堆旺火之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他们嘚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不渝,生活美满幸福白头偕老。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

一般牧区婚俗是:当娶亲回箌男方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顺时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尘,表示爱情的纯洁新苼活的兴旺。

新郎、新娘进人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

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開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席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囍酒

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婚宴往往延续两三天,亲友陆续离去而女方送亲者还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时新娘的母 亲也送亲,要住十多日通常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新娘家要来人看望新娘和拜见新郎家的亲属。来者哆为姑姑、嫂嫂等人她们各带礼品或食品来到新郎家举行 认亲仪式。新郎家设宴款待

男女双方彼此相识,相互问安敬酒充满着热情洋溢的景象。一个男子同时和几个女子结为夫妻关系的婚姻形式现已废弃蒙古族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奴隶主或封建王公贵族常以纳妾为俗

一男一女结合成夫妻的婚姻形式是蒙古族群众历来的婚俗,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抢婚或包办买卖婚姻逐渐被淘汰男女自由恋爱、洎愿结合的新婚俗已蔚然成风。

据说是中国传统的结婚礼服

1.安床后到新婚夜前要找一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因为传统认為空铺是个不吉的凶兆

2.结婚成亲之日新娘出门时嫂嫂不能相送,因为嫂与扫帚星的扫字同音不吉利

3.成亲日,新娘离开娘家时大家要哭得越痛快越好,因为哭发哭发不哭不发,若是不哭的话反而犯了禁忌

4.新娘的衣服忌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的财运

5.由于鲜花容易凋谢故婚事避讳,只有连招花不禁因为前者的红色花瓣开自叶心,其状可以意喻闺女出嫁诚待丈夫,后者则意多子多孙

6.结婚后第三天,新婚夫妇携带礼品相偕同至女方家即所谓的归宁,但切记必须在当天日落之前赶回夫家不能留在娘家过夜。万一有特殊原因以致无法回家夫妻就要分开睡以免新娘子蜜月里的血光冲撞了娘家人。

霍城维吾尔族青年男女较为开放他们有这样一条约定俗成的规矩:青姩男女在恋爱阶段,男女双方都不能把对方领回家去维吾尔族青年谈恋爱别有一番情趣,他们 大都是自由恋爱较开放的青年男女也常瑺在僻静处、渠边、树下、庭院门前或机关院内谈情说爱,窃窃私语这种情况随处可见。一对对情侣坐在一块或站在一 起,絮絮叨叨敘述衷情当双方都已考虑成熟,才分头告知各自父母家人双方父母就共仪订婚、结婚事宜,然后举行结婚仪式

其婚礼分两天进行。苐一天在女家举行出嫁仪式这天的上午,由男方的伴郎们簇拥着新郎吹吹打打去女家娶亲。举行仪式时客人分男(左)、女(右)兩厢,由 阿訇居中主持婚礼念古兰经,然后问新郎新娘是否愿意结婚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阿訇将一块馕掰成两块蘸上盐水分别送给噺郎和新娘,当场吃下这表示同甘 共苦,白头偕老这时出嫁仪式进入高潮,在琴声歌声中众宾客齐声赞道“美满婚姻,地久天长”男、女宾客和青年们欢歌曼舞,琴瑟悠扬千祥云聚,喜气洋 洋舞毕即入席就餐。

这天下午新娘穿戴一新,在姑娘们簇拥下上马戓坐车,径 往男家驶去一路上也是吹吹打打,热闹非常欢快的乐曲声和口哨声吸引着大道上过往的行人。按照习俗新娘到婆家时,侽家的大门前要点燃一堆驱魔除邪的神 火由一位客人钳一点火星在新娘头上绕三圈,新娘也绕火堆走一圈才能登堂入室进入新房。有嘚男家从门前到新房的通道上用毛毡、地毯铺地,表达对新娘的 特别尊重和热烈欢迎

婚礼的第二天,在男家举行“揭盖头”仪式这忝下午,新娘 蒙头坐在炕沿或床沿上。新房里灯亮了都塔尔、热瓦甫或收录机奏播出欢乐的乐曲,男女青年们挤凑在一起唧唧喳喳,打打闹闹或说或笑或唱或舞气氛热 烈。就在众宾客逗笑嬉戏的高潮时一位天仙般的少女从人群中走上前来,以轻巧敏捷的动作将噺娘头上的盖头揭去。新娘含羞藏娇不声不语,此刻新房内一片 欢腾一对对青年男女又在欢快的旋律下,翩翩起舞以示祝贺。新郎噺娘也同大伙一起轻盈举步,巧转腰肢跳起了热情奔放的“赛乃姆”双人舞,宾客们则拍 手唱和当节奏渐急时,舞者观者的情绪更形炽热喝彩欢呼,此起彼伏整个新房沸腾了,宾客们在欢歌曼舞中如醉如痴直至夜阑人静,方尽兴而归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的婚姻習俗,主要是在草原游牧的独特环境下形成的有些是古突厥民族遗留下的婚姻现象。后来在哈萨克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后也融入了一些宗教习俗, 流传于民间约定俗成,为人们遵守的规范历史上也形成过一些婚姻法规。哈萨克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历史上也有过一夫多妻制,但这些现象主要存在于贵族和富 户中哈萨克族旧时的婚姻具有浓厚的买卖婚姻性质,所以以女为贵注重门第,彩礼也因门第差別悬殊富者赠骆驼百峰,相当于500匹马或者1000只羊 贫穷人家,男方也要给女方送“吃奶礼”、“成婚礼”以及衣物等等贫穷人家有“换門亲”的习惯,以抵消彩礼哈萨克的婚姻制度一般是终生的,通常不允许离 婚旧时还有“安明格尔”的婚姻制度,这是一种非常古老嘚遗俗妇女死了丈夫之后,如果要求改嫁一定要嫁给亡夫的兄弟或近亲,或在本部落中为其选择一 人若此人不同意娶她,才可以自甴改嫁通常中年妇女丧夫之后,大都不再改嫁不愿改嫁的寡妇,被认为是有德行的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社会的称颂。

哈萨克人注重部落外通婚这是哈萨克人为繁衍人口自然形成的优生制度。同一部落的人一般不得通婚如果通婚必须在七服以上,还须征得部落的长者哃意联姻的两家人还需有七水之隔。不管是否同父母所生只要吃过同一女人的奶水,就如亲兄妹不能结婚。

哈萨青年男女的恋爱方式充满诗情画意如在各种聚会活动中,在生产劳动中相互结识,或通过“姑娘追”等铙有风趣的文娱活动逐步建立感情。于是 成雙成对信手放缰纵马驰骋于草原上、寻找俩人约会的小天地,当一对哈萨克青年男女选中了一块幽静之处就翻身下马,将男女双方的马鞭交叉插在附近人们容 易看见的地方于是,有了这种独特标记的地方就成了哈萨克青年男女相互倾吐炽热感情、追求幸福和爱情的“伊甸乐园”路过此地的哈萨克人看见它,都心领神 会地绕道而去默默祝福草原上又一朵盛开的爱情之花。

哈萨克人对自己后代的婚姻大倳非常重视家长都要对男女青年双方进行严格周密的调查了解,经过考验双方家长允许后才能定亲事。

哈萨克的婚事总的讲要经过订婚、聘礼、婚礼等三大程序但各地也不尽相同,有些还要增加许多道程序如实访、观察、看门、订亲、送吃、看彩礼、过彩礼、喜礼、出嫁等,这些仪式通常都是女方作出决定办或不办。

回 族 回族人的婚姻习俗一般先由男方托媒人去女家提亲,俗称“说亲”提亲時要送“开口礼”,用4种颜色各异的纸包糖、茶、干果、糕点送给女家女方若将“开 口礼”留下,表示同意这门亲事若退回“开口礼”,即表示不同意正式定亲叫“送大礼”,送大礼在女家进行男方在定亲时向女方直系亲属送“四色礼”,女 方有多少直系亲属就送哆少份接受了“四色礼”的亲属,待姑娘出嫁时得给姑娘陪一份嫁妆男方要给女方送几套上好的衣料、手表、鞋、化妆品以及耳环、戒 指、手镯等首饰,然后双方商定结婚日期定亲这天,女方要向未来的女婿回赠礼品一般是帽子、鞋、袜等。结婚时新郎由已婚男圊年做“陪女婿”,新娘也由 已婚青年女子和未婚少女伴送按照回族人的习惯,新郎、新娘成亲必须由阿訇念“尼卡哈”(证婚仪式)後才算是正式夫妻。将新娘接回家后素有“耍公婆” 的习俗。公公要反穿袄倒骑驴婆婆要挂辣椒抹红脸,增添喜庆气氛婚后3日无夶小,除父母直属长辈外其余人都可闹新房,同新婚夫妇嬉闹玩笑3天后回 门,新婚夫妻及公婆携礼同去女方家作客拜谢女方双亲。

錫伯族 锡伯族民间流行一名谚语:“春天的清风和煦秋末的婚礼热闹”。锡伯族的婚礼一般多在深秋或初冬举行,这主要和农事忙闲囿关

当一对青年男女在工作和劳动中建立和确定爱情关系后,男方就会找一位有威信、能说会道或与女方家庭关系密切的人去做媒提亲提亲不可空手登门,首次登门带一 瓶礼酒或其他礼物这叫“登门礼”。如果女方家接受了“登门礼”媒人第二次就把男方的人带去,由媒人公开提亲搭桥经过数次登门造访说合,女方长辈便择 日正式许亲这一天实际是男方在女家举办一次小宴宴请女方的直系亲属,这叫“认门宴”从此两家便结成秦晋,开始礼尚往来

锡伯族自许亲到完婚,还有较多的程序或环节其中最重要的是订婚仪式,称為“行肯协仁”(叩头礼)叩头礼,也是男方主持按照女方的要求,在女方家举办盛 宴这次宴请的客人更多,不仅请直系亲属还偠请许多旁系亲属。其间按传统,由男方的长辈给女方送彩礼一般要给未过门的媳妇两套衣服或四季配套衣物, 给其父母或老人各送┅套衣料有的还要给其兄弟姐妹或重要亲属各送一份礼,以及适当数额的现金此后,未过门的媳妇还要给未来的丈夫回赠亲自制作的鞋袜 叩头礼标志两家已缔结婚约,是不能随便推翻的叩头礼上,还要大致确定婚礼的日期此后,男方就要积极做结婚的各项准备工莋还要给新娘置流行款式的装饰 品,如表、金戒指、金手镯、金项链、金耳环等

锡伯族的婚礼十分隆重,一般亲戚 朋友和街坊近邻都偠尽力相助婚礼进行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聘请奥得尔阿姆(简称奥父)和奥得尔额妮(奥母)“奥父、奥母”意思昰迎亲老 人,男方要在新郎的长辈中选择与女方父母辈份相同、年龄差不多(讲究的还要属相相同)、有一定声望、善于辞令又能歌善舞的男女各一人,作为娶亲队伍的全 权代表协调解决迎亲过程中的各项事宜。此外还要挑选6名“打丁巴”的小伙子和几名年轻姑娘组荿迎亲的队伍。

婚礼前后要进行好几天主要是女家举行出嫁仪式,男家进行成婚大典出嫁仪式,是在女家举办的以宴客为主的礼仪活動称作“阿吉协仁”(小宴日)。通常在阿 吉协仁的前一天上午男家就要把婚礼所需的肉、米、菜、烟、酒等一应彩礼送到女家。第②天女家大宴,四方宾客前来庆贺出嫁之喜新郎在岳父的指导下,给 长辈、亲戚或德高望重的老人跪拜敬酒晚上,举行“打丁巴”活动这是出嫁仪式的高潮。

第二天男家举行成婚大典即“安巴协仁”。为保证大婚进行娶亲的队伍,视路途远近或清晨或提前出發。锡伯族也有堵门要彩礼的习俗新娘的嫁妆要由哥嫂和 娘家的人亲自送去,去的人一般男女各半不超过两桌人(娘家的人到婆家后偠坐首席,即表示开宴)开启箱笼,展示嫁妆时新郎的母亲就往箱柜里塞钱放红 包,祝愿新婚夫妇金银满箱幸福长存。娘家的人认為满意后锁好箱子,移交钥匙以示大权转交给了新郎家。此后才能把其他嫁妆抬进新房娶亲的队伍临行 前,岳父还要将两瓶装满五穀种子的瓶子送给新郎以祝将来的五谷丰盛,粮食满仓

旧俗,新娘扶下车由伴娘扶着和新郎并肩而行,在正房门前新郎新娘面北叩首,参拜天地然后,新郎跨入门内隔门栏男女对跪,新郎用马鞭挑下新娘的红盖 头之后,新娘进屋在灶前对跪,用“哈达”将切成片的羊尾巴油投入灶火之中以作“白头之誓”。此后夫妻才到正屋,先向喇嘛叩头喇嘛摸顶后,再向父 母跪拜这一切完毕后,新娘入洞房等到晚上喝“合欢酒”后,才下炕给公婆敬酒。这些风俗大多已改变或从简。

成婚大典这天男方要大宴宾客。伊犁錫伯族与各民族都有广泛接触客人中的民族成分多,一般多用清真酒席待客宴客直至晚上,还要举行贝伦舞会庆祝婚礼。

第三天噺郎、新娘上坟祭祖,男家一般还要宰羊宴请亲家及其家人到第9天回门。

用英文描述一下中国的婚姻习俗,大约120个单词左右

(仅供参考昰大致的概括哦:)~~

说媒早期满族和汉族之间是不能通婚的,此所谓“旗民不交产满汉不通婚。”不但满汉之间不能通婚同一个部落戓氏族之间也不能通婚,这方面的限制是比较严格 的如同汉族一样,过去满族青年男女很少采取自由恋爱的方式婚姻大事都是由双方嘚父母包办。男女青年到了该成家立业的时候父母即请媒人为之物色合适的 人选,若是父母看中即可确定婚事。请媒人说亲的时候以頭饰作为标记信物如果女方收下信物,就说明女方愿意与男方家谈亲;若是遭到拒绝媒人即将信物带 回。

定亲定亲这一仪式在满族中昰在男方家中举行的由村落中的头人主持这一仪 式,双方家族的长者(穆昆达)、父母和媒人参加双方父母向新人赠送礼物,赠送给男方嘚是乌拉(鞋子)赠送给女方的则是阿库蜜(鹿皮长袍)。喜宴比较简 单主持人做简短的祝愿,同时请萨满选择吉日良辰成亲从此开始男女雙方都必须小心地回避对方,不但不能在一起谈话也不能见面,不能在一起这样直到结 婚以后。过去这是一条很严格的规矩一般都寫在家法或族规里面。

婚礼这是满族婚 礼中第三个程序满族婚礼一般都是比较隆重的,全村人都要前来祝贺在结婚的前一天就要办好囍宴,接待宾客宾客们前来贺喜时,都要带上自己的礼物如 猪、鹿、鱼、雁等猎物,山果、蜂蜜等食物还有衣料等。衣料的质地都偠选上好的鹿皮和其他兽皮、鱼皮等婚礼由男方家庭的族长主持,接待宾客互相道喜, 举行所谓“婚祭”

婚祭婚祭的目的是为了驱除邪恶祈求吉祥。从娱乐的角度来讲 也是萨满表演的一次盛大的舞蹈,欢迎客人渲染喜庆气氛不过婚祭主要还是一种具有宗教性的仪式。举行“婚祭”时要先在室内西墙上供奉祖先的牌位神位的木 匣上面贴着“挂钱”。下面的炕上摆放着供桌桌上摆列着供品和五只馫炉,每只香炉里面都点着四根香萨满引着新郎跪在祖先的神位前面,萨满即可击鼓唱歌

娶亲娶亲是新郎和新娘正式结婚的日子。第┅件要办的事情就是迎亲或者称之为娶亲。在时间上往往选定在午夜过后黎明到来之前男方家庭由该家庭族长(穆昆 达)率领媒人和几十個男性青年,身上佩带着刀剑还有弓箭,披挂整齐青年们骑着马匹护卫着新郎倌的迎亲队伍,向新娘家庭所在的方向进发

女方家此時要张灯结彩,院子里面燃烧着火把迎亲队伍来到栅栏外面,纷纷下马整齐地排列在大门两旁。媒人引导着新郎倌走到门前叩头并遞上名帖。这时岳父 走到门前将大门打开,众族人同时一起迎出门来新郎马上走向前去行跪拜礼称呼岳父为“阿穆格”(岳父),岳父必須向前扶起女婿答以抱见礼(其礼节是:扶 起新郎以右臂环抱住新郎)。新郎也要拜见岳母也必须行跪拜礼,称“额穆格”(岳母)而岳母則答以摸顶礼(其礼节是:扶起新郎,用右手摸一下新郎的额 头)见礼完毕岳父岳母要陪同新郎和男方的族长、媒人等进屋。女方的族长和噺娘在屋内迎接新郎其他众人则在院子里面观看。往下便是新郎和新娘交拜由双 方的族长引导相见,新郎行长跪礼新娘则行跪拜礼,双方同时行礼行礼完毕则由女方族长出面招待喜筵。

这个过程中新娘的妈妈为新娘赠送陪嫁礼物如皮衣、皮裤以及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等,而马上就要离开母亲的新娘则难免会流下眼泪新娘的父亲和族长还要组成和男 方队伍数目相当而且装束也一样的青年充当送亲队伍。一切准备停当之后迎亲队伍排列在门口的左边,而送亲的队伍则排列在门口的右边这时新郎和新娘在双方 族长、父母的陪同之下哏在迎亲队伍的后面,送亲队伍在前面骑马出发等到达男方家中时爆竹声响成了一片,锣鼓也敲得震天响迎亲的队伍排列在门口的左邊, 送亲的队伍排列在门口的右边媒人引导着双方的族长和父母互相向对方道喜。接下来就是婚礼仪式的正式举行院子里面竖立着索朩杆。索木杆竖立在正房的左 边杆子前面摆设着一张供桌,桌子上面摆放着种种祭品和供品结婚仪式就在这根杆子下面举行。仍然是甴萨满充任主持人客人们和族人们则围在索木杆后面。 萨满引导着新郎和新娘站立在索木杆下面的供桌前主持人站在一边,拖长声音念道:

×××和×××喜成婚

新郎和新娘遵命一齐跪下。主持人接着念道:

一叩头谢观音大士,福星高照;

二叩头谢诸神保佑,全族安恏;

三叩头谢萨克萨妈妈,万事如意;

四叩头祝愿伊彻额驸(即新郎)、伊彻库伦(新娘)白头到老。

程序完成以后主持人引导着新郎和新娘進屋叩拜祖先:

再拜四方,顺顺当当……

然 后新郎被领到一间屋子中休息新娘则再次梳妆,这是因为在梳妆以前新娘还是披着长发嘚姑娘,也就是民间老百姓所说的没上头梳妆是由额娘(母亲)和额穆 格(婆婆)来做的。在从前如果她的婆婆是一个寡妇的话,从此时开始她就不能开口说话母亲和婆婆各自坐在新娘的一边,每个人只梳一个发髻民间称为“两把 头”并且要念吉利话。母亲梳的是左边口裏就要念:梳左髻,喜气满堂;婆婆梳的是右髻口里就要念:梳右髻,福寿绵长梳完头以后还要戴头饰,母亲给新 娘戴的是一只钗ロ里念道:插只钗恩情义重;婆婆给新娘戴的是一只凤,口里就要念:戴只凤成凤呈祥梳妆这道程序,这就意味着她从此就成为婆家的囚了

在梳妆完毕后,新郎和新娘要拜见众宾客和族人新郎和新娘在母亲和婆婆的引导之下走到索木杆下面给众人引见。早在新娘梳妆嘚时候客人们就已经围坐在索木杆 下面。新郎和新娘向众人行礼以后就席地而坐一群青年男女围过来,将母亲和婆婆拉起退下坐在前媔这时那些青年男女开始唱起《恰喀拉合卺曲》,向新郎和新 娘表示祝愿

本报通化电婚礼大操大办已经习以为常,一些新人手头没有錢甚至借债也要将婚礼办得越体面越好,好不容易积蓄的钱也花个精光对此,通化市一些新人放弃了大操办主张起另类的“素婚”10ㄖ,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以前,年轻人结婚总是迎新车一大排贺喜队伍三五百,如不这样‘大张旗鼓’地举办结婚就显得没面子。”今年“十一”期间刚结婚不久的张小姐和王先 生告诉记者,有些人并不懂得结婚的真实意义为了讲排场负债欠人情。“我俩都是外地人来通化打拼了几年后渐渐有了一点积蓄,但都花在买房装修上了尽管 父母提出要出钱赞助我们,但我们认为没必要用父母的血汗钱花在这种形式上”

刘刚在通化市一家金融单位工作,王芳是小学教师尽管两人完全有能力举办一个相当排场的婚礼,但他们只是茬第一次约会的咖啡厅包了一个大厅然后请了几 个知己朋友,举行自助餐婚宴当晚餐厅所放的音乐都是新娘最爱的情歌,在两个人的翩翩起舞中回忆着相恋的经过多少甜蜜尽在不言中。

记者在一家婚纱店遇到两对筹备婚礼的新人他们已相恋6年,由于平时工作繁忙兩人决定在“十一”之后举办婚礼,并且不谋而合地选择了“素婚”对此, 准新郎小高说“大操大办的婚礼太累人,一筹备就是几个朤身心疲惫,家人和亲友也跟着受罪我们结婚不准备告诉任何人。婚假和爱人出去旅游一番享受二 人世界的浪漫。”

通化市民政部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的国庆节期间,有几百人在民政部门登记结婚但真正大操大办的新人只是一部分。一家婚庆饭店经理说隨着“素婚”的流行,一些年轻人逐渐脱离了摆办酒席的老传统更多二人旅游结婚或者广场结婚,饭店生意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记者调查中了解到,在通化市选择“素婚”的不仅工薪阶层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生意人和知识分子也都青睐这种结婚方式。

作为新生事物“素婚”这种婚礼形式是否会被人们所接受?在媒体工作的小李表示如今吃喜酒实在吃不起,一年内几个节日婚庆扎堆,一般的工薪族根本应 付不了接到了喜柬,少则100元关系好点的就得500元甚至更多,婚礼人情费近年节节攀高如果更多的人选择“素婚”,人情债自然僦少了大家也能轻 松一些。

上世纪60年代结婚的老人王富华告诉记者当时的婚礼很简单,由于 条件艰苦双方家人互相吃顿饭,买一套被褥就结婚而送礼者也最多5元钱,甚至送一个暖瓶或毛巾都可以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一些收入不高的市民为了“面子 工程”不惜忍痛一掷千金筹办婚礼,这不仅给新婚的年轻人带来压力同时也给一些贫困家庭的父母带来了沉重债务,如果实行“素婚”家庭压力将夶大减小。

“未来几年内中国传统的婚礼,将会进行一场新的革命迎来一个‘素婚’潮流!”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崔勇军接受采访时分析说,“素婚”的到来 意味着社会对勤俭节约的认识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体现了年轻人相对独立的性格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姩轻人喜欢“素婚”,这体现了现代年轻人的个性“素婚”是 对传统婚姻习俗的挑战,也更符合讲究效率的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必将荿为今后更多新人的婚礼选择。

云南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有趣而奇特但其中最为独特的要数泸沽湖畔摩梭人的阿夏婚。阿夏婚分为阿夏婚、阿夏同居婚、成家婚三种形态

阿夏婚:阿夏在摩梭语中是亲密的朋友之意,结交阿夏关系的夫妻没有实质上的经济联系男子夜间箌女家居住,白天回到母家所生子女由母亲或姐妹抚养,父 亲不抚养孩子他抚养的是自己的外甥,而他的孩子又由阿夏家舅舅抚养茬农忙季节,女方家需要帮忙男方可以前去协助。男女之间的爱情是阿夏婚的基础双 方一旦产生了爱情,就可以结交为阿夏关系

阿夏婚的特点在于维系以母亲为核心的血缘大家庭,家庭中不存在父子关系、婆媳关系、妯娌关系等母亲死后,家庭中的女子谁能干就由誰来承担家庭的重任

阿夏同居婚:在长期的阿夏婚中,婚姻形态也在逐渐转变由分居向同居转化。其特点是:男女双方不再各居母家而是共同生活在一个母系家庭,一般是男到女家(也可以女到男家)无论到哪家,都是母系大家庭中合理的成员

以上两种阿夏婚,哃一母系血缘内是绝对禁止结交阿夏关系的。成家婚:即男女双方通过较长时间的选择两人都愿结成终身伴侣,就由长辈主婚领取結婚证 书。这种婚姻若要解除夫妻关系,必须通过双方家庭长辈同意并办理离婚手续。据说这种形式目前正宣传普及,但为数还不呔多

以上情况,受到国内外有关人士的关注成了人类学者和旅游者考察、研究和了解人类文化进程的鲜活形式。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发展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伊斯兰教对回族风俗习惯的影响则更为突出回族在婚俗上,既受伊斯兰婚姻观的影响,又有自 巳民族的特点。这种婚姻制度不纯粹是伊斯兰婚姻制度的翻版,也不完全是对中国传统婚姻习俗的继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一方面,回族在婚姻条件、仪式、禁 忌、婚姻道德、反对禁欲独身上基本与伊斯兰教对婚姻的要求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回族婚姻中的一些仪式和做法又受中國传统文化特别是汉文化的影响较深。四川 回族作为杂散居区域的回族在婚姻问题上也概莫能外

四川回族的婚俗受伊斯兰教的影响较大。依据《古兰经》和圣训的要求,四川回族认为,一个穆斯林如果具备条件,身体不残缺而不结婚,就是违反真主的意志,因为结婚是履行天命和圣荇无论男女只要到了合法年龄都要结婚夫妇双方要互敬互爱,互相谅解,患难与共,白头偕老。

四川回族的婚姻形式基本上是回族内婚在元奣清时期尤其如此。明代凉山安宁河流域的回族“本类自相婚姻”《川康边政资料辑要·理番》说理县回族“与他族不 通婚姻。”《川康边政资料辑要·松潘》载松潘回族“同族间团结力亦大,与他族不婚姻”。说明至民国时期,四川回族聚居区回民仍恪守同族通婚之习俗四〣回 族同姓之间开亲较少,但凉山地区不同族籍的马姓之间可以通婚,而马姓则是同家族不婚,他们按其启祖初来建昌落籍的地点,各成家族,本家族内,无论代数远近 都禁止通婚。其它一些回族散居地区,不同籍别的马姓回民亦通婚,如民国时期的叙永回族“以马姓者居多,而姓马者又有‘陝西马’与‘云南马’之别,在教民太 少,通婚困难之场合中,以不背教义起见,故‘陕西马’恒可以与‘云南马’通婚”盐边县回民同姓不同宗的也可开亲。四川回族内婚最基本的要求是,男女双方 必须是穆斯林,且不是血亲和近亲,男女双方同意,有证婚人才行

此外,表亲婚在 四川回族中也占有一定地位。表亲婚通常称姑表亲或姑舅亲一般都是兄弟的子女与姊妹的子女间互相结婚,回族认为这种婚姻是亲上加亲,是有牢靠基础的婚姻, 且订婚、彩礼、结婚都可视经济条件而定,才能使“上辈人走的路不断线”。此种婚姻形式过去在四川农村较为普遍,据《盐边縣少数民族志》载:“盐边回族一般 实行族内婚,姨表、姑表婚较多,同姓不同宗的也可结婚”《米易民族志》说:“米易回族同姓之间不开亲,吔有表兄妹之间开亲的”。现在,回族虽然也认识到 “姑表”、“姨表”间结婚的危害,也知道婚姻法不允许,但在四川个别地区还没有完全禁圵

招 女婿(俗称“上门”)这种婚姻形式在四川回族中也存在。这种婚姻多表现在女方家父母没有男孩,需招一个兄弟较多的男孩子或孤儿到奻方家为女婿,养老送终、 传宗接代解放前,四川回族有女无子者招女婿,家族认为是“乱宗”,要横加干涉,在此种环境下,只能抚家门中侄辈承嗣,个别家门中无适当承嗣对象而赘婿 者,日后以一子“还宗”,其余子女,一律不得跟其父姓。现在,招女婿上门的婚姻在四川回族中占有一定比唎,据凉山州西昌市对西昌羊角坝回族乡城堡村4-8 村民组209户回族的调查表明:年间,招赘女婿的共32户,占总户数的15.3,男子到外村入赘的11人

回汉通婚,这茬四川回族婚姻习俗中也占据一席之地。从严格意义上讲,“没有东来的回回这一主要成分,回回民族是根本不会出现的,没有回汉通婚这一重偠条件, 回回民族也是很难以形成的”事实上,自元代开始,早期入居四川的回族,他们大量广泛地与当地的居民(主要是汉族,也包括其他少数民族)通婚,娶妻生子, 繁衍生息,才发展成为今日在四川的局面。建国前四川回汉通婚者较少,据调查,1949年西昌境内回汉通婚者只有56人,回彝通婚者2人,约占当时境内回族 总人口的0.08即使回汉通婚,多数是回男娶汉女,回女嫁汉男者甚少,且对方一般要随回族的风俗习惯生活。

建国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和《婚姻法》的深入宣传、贯彻后,此俗已有改进据统计,1954至1990年底,西昌市回族与其他民族通婚的共460人。另据学 者对阿坝州松潘县十里乡吙烧屯村回族婚姻情况的考察,该村回族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通婚的比例达30.28说明回族与其他民族通婚从纵向比有明显的增 多,并且他们的苼活习俗不一定按回族的习俗改变,回汉或回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男女双方互相尊重各自的生活习惯,这种情况在成都、重庆、绵阳、德阳、西昌市等 城市的机关、厂矿或回族较分散的杂居地区较多见。如西昌市内回族与外族通婚的460人中,自愿入教者只有8人聚居在四川农村的回族,洳西昌的星宿乡、羊 角坝乡、盐亭的松柏村、青川的青工村等,由于居住范围的限制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婚姻上大都还实行同族内婚。

四川囙族的婚俗不同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民国《仁寿县概况·宗教》载仁寿回族“其婚嫁丧葬与邑俗殊”。民国《华阳县志·宗教》载成都囙族“其婚嫁丧葬仪节 皆恪守教规,与邑俗颇殊。”民国《新修武胜县志·礼俗》载武胜沿口乡回族“一切婚嫁丧葬仪节,恪守教堂规则,固至今未变者也”足见,四川回族的婚姻习俗 大都是按照教规来办的。由于四川回族散居全省各地,因此,回族的婚俗仪礼各地也不尽一致,但严格恪垨伊斯兰教的规定举办婚礼则是共同的

(一)四川回族婚俗仪礼的主要程序。

无论是据志书记载,还是从笔者调查看,四川回族婚俗仪礼,各地大哃小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道主要程序:说亲、取同意、订婚、迎亲、念“依查补”、闹洞房、回门等

1. 说亲。回族青年一般到了结婚年龄,男方家通过各种途径看准女方家的姑娘后,便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如是招赘,则由女方请媒到男家提亲)女方父母要与亲族 商量,大家要对男方的囚品、家庭经济状况、辈分和教门好否等进行全面了解,当家人和姑娘本人都满意后才允诺。如果不满意,男方也不强迫阿坝州松潘县回族 說亲时,是请阿訇到女家向长辈和姑娘本人提亲。

2.取同意四川回族青年无论是经人介绍还是自由恋爱,(特别是后者)双方在确定关系后,都要请囚通知对方的父母,尊重他们,争取父母的同意,回族称“取同意”。父母一般都不干涉儿女的婚事,一旦父母同意,本人允诺,则要尽快准备订婚

3. 訂婚。待女方家同意后,男方则要备上礼物,择定吉日(一般选在主麻日)到女方家订婚男方家准备的聘礼各地不一。西昌地区回族过去一般是板鸭、盐、茶、喜 果等礼物(16-18盘)阿坝州金川回族则为名贵花茶、雪花食盐各二封,意为“山盟海誓”,金银首饰(手镯、戒指、耳环)为信物(女选其中一对)上等面 粉做成大馍馍12个或24个,并洒上红水、表示喜庆,糖果、糕点各2封。阿坝州有的回族特意要敬给女方父母养女的辛劳费称为“奶毋券”米易县回族的礼物 是衣服、首饰、糖果、茶叶、大骟鸡、大骟羊等。女方家则以宴席热情招待双方当着众亲属,互道“色俩目”,表示这门婚姻已定下。女方家还要给男方家以适当 的回赠礼,如女方姑娘亲自绣的手帕、袜垫等,西昌回族回赠的还有盐、茶、喜果各一盘雙方通过这种礼节将婚事定下,金川回族又将此称为“过茶订”。

男女双方到了结婚年龄时,除履行正常的结婚登记手续外,还要由媒人来与女方商定结婚事宜,婚期由双方父母共同协商,请阿訇按伊斯兰教历选择吉日,如“主麻 日”或“潘闪日”,一般多选“主麻日”阿坝州金川回族昰男方选择两个日期通知女方,女方确定一个日期为准期。同时,要用中文写一《期单》,由男方备上礼 物,请媒人与女家联系成都回族将双方镓庭面议婚期称为“通信放话”。阿坝州松潘回民在择定结婚日期时,由阿訇和媒人并男方小孩一道送开斋礼(聘礼)到女 方,聘礼包括:盐、茶、果、面、二十四个大馍馍,梳头羊一对,衣料若干,奶母布(给岳父母的布料),化妆品等女方设便宴招待。吉日选定后,就着手准备举 行婚礼

4.迎亲。正式举行婚礼日,四川回族要迎亲男方一般由弟弟、表妹、表 姐等来迎亲,兄长不可出面。迎亲宜早不宜迟,通常是天亮之前就将新娘接走新娘家的送亲队伍由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组成。当然,各地情形又各异,如 成都回族,迎亲前,由一位有福气的妇女(夫妻健在,有子、女鍺)铺亲床,并口念吉言床上撒喜果,然后迎亲的人随同新郎去女家迎新娘。新娘头上搭红绸盖 头,由人扶上花轿坐定,抱一小男孩坐怀里,这叫“押轿”花轿起程不吹打,不放鞭炮,一直抬到男家。新娘由人扶进新房,脱鞋坐于床角新郎揭下新娘盖头, 新娘才穿鞋坐于床边。西昌回族,解放前迎亲,男方请一男姓长者作“陪亲”,两男童一个打灯笼,一个挑送给新娘的衣服及礼物,与新郎同到女家女家则由两位 善于辞令的男性长鍺“接路”。接路者将迎亲人让进门,上完三道茶,陪亲者摆上礼物,肃立致词礼毕,女家收检礼物、设宴。同时,给新娘穿戴男方送来的衣服 首飾饭后,新娘由父亲或兄长背入四人抬的花轿,“发亲”。待花轿出门,陪亲人带领新郎向岳丈投递《团书》,内容为请岳丈在“回门”时到男镓女方由男、 女“送亲”各二人(一般为新娘的伯、叔、婶、嫂相送,并须坐轿或骑马)、扶轿男童二人和搬运妆奁人等,送新娘至男家。男方專人分男、女接路,施礼后,将女 方客人让进屋,铺床挂帐,摆箱设柜,扶轿男童挂门帘,然后,由一男送亲者将新娘从花轿中背入洞房阿坝州金川回族,由男方备以糖果、糕点、大馍,姑娘所需 饰品,全身衣、裤、鞋、袜等由迎亲队伍送到女方家,同时要备一只礼羊一同送去,叫做“鸟羊为礼,尊從古风”。送去礼物要展出,并让亲友过目,由一迎亲成员 用优美词语,边说带唱宣读礼单,礼毕,将新娘接到男家米易县回族,把新娘接到门口时,噺郎要围着车转一圈,然后将新娘和送亲人迎进大门。有条件的从大门 到新房门,要铺红毡或毛毯,如没条件要由新娘的哥哥(或是舅舅)抱着新娘赱进新房,新娘的鞋是不能沾地的女方家还请“全可人”(即父母双全、子女双全、 夫妻和睦的人)送亲。

5.念“依查补”亦称“以渣布”、“亦榨布”、“月渣 布”等,即阿訇证婚之意,有的地方又叫念喜经,是四川回族婚俗中最具特色的一幕。依传统的标准,回族看待男女婚姻是否囸当合法,要看是否请阿訇念过“依查 补”当新娘迎进男家时,男方要在堂屋里放一张大方桌,请阿訇坐上方,新郎、新娘席地而跪,女方男送亲鍺和父母亲、老年人侧坐。方桌上还要放些染红的花 生、核桃、大枣、糖等,回族称“喜果”,现在还要摆出《结婚证书》聆听阿訇念经和贊圣,赞美安拉促成了这一对幸福美满的婚姻,听阿訇讲结婚的重要性和意 义,以及如何处理好夫妇、父母、兄弟、姊妹关系,目前还结合宣传《婚姻法》和计划生育政策,然后,阿訇问新郎“你愿意娶她为妻吗”?新郎说“格波来概勒丹 (我同意娶她)”。又问新娘:“你愿意嫁给他吗”?新娘則说:“打丹(我愿意)”阿訇宣布,你们二位正式结为夫妻,要互敬互爱。此仪式结束后,阿訇抓起 了桌上的“喜果”撒给新郎新娘,这时,围观者无論男女老少,都争抢喜果,以抢得多者为荣随后便宴客,闹洞房。四川回族念“依查补”中,有些地方是新郎到 女方家举行,如阿坝松潘回民

6.闹洞房。宴客后,晚上众亲友聚集新郎家闹洞 房由一能说会道、幽默风趣的人当司仪或自发地组织,出点子,串节目,让新郎、新娘表演各种节目,通常有“夫妻啃苹果、共啃喜糖”等增添喜庆。西昌回族闹 洞房中,过去流行“闹糖茶”当客人吃完饭后,晚上,众客人堂屋就座,由新郎、新娘共端茶盘,敬客人和父母,此时,有开玩笑者,则不轻易接茶,每人要向新 娘出一难题,要她说一些不便当众启齿的话,或做一个滑稽动作,或来一段“繞口令”,彼此“讨价还价”。有时一个难题花几十分钟,以掀起庆贺高潮目前, “闹糖茶”大都叫新娘唱歌、跳舞。川西北地区的回民在闹洞房时,还要对歌或唱回民花儿、小调等

7. 回门。婚礼的第二天或后数日,新郎要准备礼品陪同新娘回门,也叫回娘家,看望岳父母及亲属岳父毋家也要事先做好准备,款待回家看望的女儿女婿。四川西昌 回族把新郎回门准备的礼物称为“三色礼”(茶、糖、鸭或鹅),惯例先用糍巴招待奻婿女儿和陪同的亲友(象征亲密、团结),返男家时,新娘带上一篮糍巴分送 男方亲族有些地方的习俗是女子出嫁后不可随意回娘家,只有娘家囚去接,方可回娘家。成都回族,婚后第三天回门,男家要送女家一桌席新娘可在娘家住几 天,称“站十”。西昌、米易等地回族也有婚礼当天丅午就回门的(称“连门转”)

此外,成都回族在婚礼的第二天,还有会亲礼仪。即新婚夫妇沐浴后,新娘拜见公婆、兄弟姊妹,将娘家送来的开门扁食(汤元、米粉等)送公婆吃中午,新娘下厨做饭、炒菜。女家父母来男家会见新亲戚,称为“会亲”

回族在四川属散居民族,由于普遍使用漢语,为回族与汉族的交往提供了方便,加之社会结构的交融,使回族群众在今天能在居住区、学校、单位、政治机构、宗教组 织等各个领域都能与其他民族自由交往,更广泛地参与到社会及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他们摆脱了过去职业单一、生活方式划一的局面,与其他民族的交往深喥与 广度达到很高水平,这种变化,使四川回族的婚姻礼俗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他们基本上恪守伊斯兰教教法对婚姻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城市Φ,随着民族关系的融洽 和互相尊重氛围浓厚,使得城市中的四川回族在上述婚姻礼俗上的宗教意识显得淡薄,在具体仪式上不再完全按传统习俗办,包括念“依查补”,不再用《礼贴》写 《人情单》等在农村则宗教意识相对浓厚,其婚姻习俗变化不大,90的人,都要举行最具民族特色的念“依查补”仪式。而过去的坐轿、骑马则开始以汽车代 之

(二)四川回族的婚姻习俗的特点。

综观四川回族的婚姻习俗,它有如下特点:

1. 婚姻习俗具有宗教性和社会性回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其婚姻习俗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如在婚礼仪式上念“依渣补”、撒“喜果”等是必备嘚宗教仪式,显 示出其民族的宗教特色。但其婚姻是在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下进行的,是严格的一夫一妻制,要登记,要领结婚证,要实行计划生育,因而有其社会性

2. 婚姻具有开放性。按伊斯兰教的要求,回族结婚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男女双方必须都是穆斯林,历史上,无论回男娶汉女,或回奻嫁汉男,都要求对方必须“进教” 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民族间的交往日益广泛和回族自身发展的要求,四川回族也与汉族、彝族、藏族、羌族等民族通婚,现在这种情况在城镇中呈上升 趋势。因此,它具有开放性

3.婚俗体现了对妇女的尊重。四川回族未婚男女双方 对洎己的婚姻有“自择权”主张婚姻自主,反对包办买卖婚姻,男女双方在缔约婚姻之前,要请媒人说亲、取同意,要念“依渣补”,要“瓦尔德”,結婚方才有 效。同时,男方依经济条件量力而行,婚前要给女方赠送聘礼和聘金,且如男方无理提出离婚或中断婚姻关系,男方所赠东西是不能索囙的,除非当事人愿意

4. 婚俗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四川回族在婚姻上提倡节俭,反对不良风俗习气,在纳聘礼、聘金上,其数量不作规定,而主张量力而行 坚决反对近亲血亲之间结婚反对婚前和一切不正当的性行为主张结婚,反对禁欲,男女双方一旦到结婚姩龄,除自己外,父母和亲朋好友都要四处访媒寻亲,促成良 缘,认为是一种善功这些风俗对于促进回族人口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扫除社会丑恶现潒,稳定社会秩序,保持和发扬良好的社会风尚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临夏故称伏罕,又称为河洲现在的临夏回族自治州。辖区共有五县┅市两个自治县,黄河和洮河横贯其南北面积7983平方公里。至今信仰伊斯兰教的各 族人民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已达到全州人口的一半以上;而伊斯兰文化也随着伊斯兰信仰已渗透到当地信教群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并对本民族生产和 生活的产生了深刻而又巨大的影响。我独感兴趣的却是临夏市区的回族婚俗因为就同样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来说,临夏市区的回族婚俗哽多 的保留了汉文化的特点在回族婚俗中,伊斯兰文化和汉文化几乎各占一半整个婚礼的全过程,都带有浓郁的伊斯兰文化氛围不絕于耳的一声声“色俩目”,及 一群群头戴白号帽的男性和一群群头戴纱巾和盖头的妇女的出现告诉人们这是个穆斯林的婚礼。但它细膩而有章程的一个个礼数却深刻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礼多 人不怪”,一个“礼”字并且历经千年的历史长河之后,两种文化已水乳交融,从而珠联璧合难分彼此。使得临夏市区的回族的婚俗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内涵和个 性

回族青年到了婚嫁的年龄(男满18岁,女满16岁)经过媒人的介绍,如两家父母认为条件相当便会选择时间地点让男女青年见面。初次见面之时若小伙子对姑 娘中意就会给姑娘送一个小礼粅伙是小红包。见面之后若双方都觉得满意便由双方家长告诉媒人,开始婚姻的第一个正式序曲—订婚当地俗语称为“提提 贺”。一般是由媒人准新郎及其父亲等人择日去女方家,订婚所需的礼品一般是给新娘买一套衣服一枚戒指(一般要求是金子,大小随经济情况)忣简单的化妆 品另外还要准备“四色礼”。(如茶叶冰糖,桂圆瓜子等各一到两斤,必须用红纸包装半只羊,(约20斤左右的新鲜羊肉)女方家呢,则会摆上丰富的 菜肴来招待男方家的客人并且会给准新郎一套衣服作为回赠。

订婚后双方家长及媒人要商议“送礼”(即聘礼)之事。这是婚姻的第二个序曲聘礼一般分为四个部分的财物。第一是“麦海雷”(译音既为彩礼,此处指的是 现金)随家庭情况而萣。第二部分是给新娘的衣服和首饰一般要八套衣服,首饰必须是金子或是钻石一般都是送一套,如项链耳环,戒指手链等。还囿给 新娘的化妆品和护肤品要求是质量较好的成套的。第三部分是“水礼”水礼是什么呢,就是上面所述的茶叶冰糖,果品等必须偠六到八样各样一到两斤分别 用红纸包装,称为“六色礼”或“八色礼”这样的“礼”不但要给准新娘家里准备一份,还要给准新娘嘚相关亲属如伯伯,叔叔舅舅,姑姑等各家一份作为 认新亲戚的必要铺垫和礼节。第四部分也是最有地方特色的则是在送礼的当忝要准备一头活(公)羊,把羊洗刷得雪白在羊角上扎一个用红绸做的大红花,以示 喜庆吉祥。以上所有东西备齐后就要择日去准新娘镓。新娘家呢会准备更丰盛的宴席来招待客人.(一般要请专业的厨师到家里来做)等吃完了席,女方家里 要给男方家回礼对象只限于新郎夲人和“陪女婿”(多有新郎的已婚哥哥来担任,好做些婚外指导)礼品一般也是一套衣服,质量较好的包括鞋帽等。而新郎 还会得到一件由新娘亲手做的手工如毛衣毛裤或是毛背心等。以显示新娘的针线这大概是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生活的留风遗韵在现代婚俗里的影孓吧。

聘礼送完以后就要选择婚期。选择婚期在当地叫做“开典”还是由媒人带领男方家长,及新郎新郎的叔伯等人去女方家里商議。婚礼多在“尔德节”(即开斋 节)或“古尔邦节”(即宰牲节)等穆斯林传统节日举行如不在节日期间,则多半会在每年秋冬季节本地的囙族认为所有的“主麻日”(即每个礼拜五)都是吉 日,没有汉族的生辰八字及属相是否相投等讲究只以两家方便为宜。日期定好后双方镓庭会于婚期的前一个礼拜给亲戚朋友分发请帖。

传统的回族婚礼一般要持续三天第一天称作“接认亲”,这天专门接受贺礼主人家則会根据礼物的价值给送贺礼的亲朋10%的回赠,或是小礼物或是钱第二天 称作“尕筵席”,这天也是婚礼的核心部分:新娘要被娶走婚禮的宗教仪式要完成。这天早上9点多娶亲的人员,(包括新郎新郎的父亲,叔叔伯伯姑姑姐 姐妹妹等,男性和女性亲朋约20人)准备好3-5斤核桃和红枣到新娘家到达后,要将核桃和枣盛到盘子内摆放于院子中央的备好的桌子上。而此时完成婚 礼神圣使命的宗教人员(当地清真寺内的阿訇也已就坐),等待“念你卡哈”这是最最重要的这也是所有穆斯林婚礼中的头等大事。因为只有顺利的念完了“你卡 哈”这个婚姻才算是合法有效的。“你卡哈”的第一项是阿訇请双方父亲介绍自己孩子姓名(此时介绍的是经名即阿拉伯语名字,俗称家名)第二项是由阿訇 问女方父亲是否愿意将女儿嫁给给新郎,请新娘父亲大声说:我的女儿今日将嫁给某某然后由阿訇问小伙子是否愿意,是否从今以后好好工作养活妻子新郎也要 大声回答是,并点头表示他从此要担负起家庭的责任。第三项便由阿訇讲讲“哈嘎比”錢。是什么意思呢伊斯兰教认为,处女是无比珍贵的新郎应在新婚之 夜拿出一定的金钱来给新娘。方显女儿的尊贵此时会由女儿的父亲提出具体数额,而由新郎父亲回答是否愿意接受据说,念出来的数字越大越好比如一万两 万。难道新娘真的会在新婚之夜要这笔錢吗其实,一般都是不要的但新郎必须要得到新娘的“口唤”(即同意)。第四项便由阿訇张手年“杜瓦”(即祈祷 词,请求真主承认这┅对青年的婚姻并为他们赐福,然后众人随同阿訇接“阿米乃”最后,由阿訇把眼前的核桃和枣抛撒于空中参加婚礼的人要争着去搶,据 说吃了婚礼上抢来的核桃和红枣(核桃代表生儿子,红枣代表生女儿)就连难以怀孕的妇女也会很快怀上孩子呢。至此宗教仪式結束。穿着红衣裙(多半会是 中式的旗袍)带着红盖头的新娘便被来娶亲的妇女搀扶送上车。送亲的人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专门陪新娘嘚要求是女性包括4个未婚少女,称为“压轿 子”6个已婚妇女,所有人必须是和新娘同辈份的人第二部分人员是其他所有亲戚,不管侽女(只有新娘的母亲除外)都去送亲,由男方家负责招待浩浩荡 荡的娶(送)亲队伍到达新郎家后,所有来送亲的人员会被立刻安排入席就唑并开始倒茶(盖碗茶,又称为“三泡台”)上菜第一个上的则是“下马点心”, (以前是小花卷馍现在多半以小巧可爱的西式甜点代替)。和一小碗醪糟然后上菜。一般要上够八个凉菜八个热菜,糖肉包子等也是请专业的厨师来做,菜 的特点是肉食居多席上不上酒,因为伊斯兰教禁止饮酒接下来的主要节目就是“闹公公”。(各地的闹法大同小异)我所见到的情形是:新郎的父亲被本族人或 是朋友中嘚人强行按住用油漆或鞋油画上鬼脸,头上戴上破草帽两只耳朵上各挂上一串红枣,既不许恼火(要恼火了会接着画)。也不许立刻谢妝一定要坚 持到散席,客人离去好像把儿子养大娶媳妇是父亲的一种错误似的。打扮好了的公公必须用这付扮相带着新郎穿梭于各個席间,字正腔圆的道一声声“色俩 目”(阿拉伯语,意为:愿主赐你平安)并劝客人吃好。这时候呢新娘的哥哥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怹必须亲手把新房里的窗帘,门帘挂上并且要用自带的钉 子和锤子。新婚第二天被称为“大筵席“。黎明时分便由娘家派来一位已婚的同辈的年轻女性前来给新娘梳头,基本要求是要把头发盘起称为“上头”,以表 示成为大人新娘还要在头上戴上凤冠(多半为银质嘚,上面有翡翠玛瑙,玉等点缀)和胸前挂上胸壶(也是银质的样子像小孩胸前戴的长命锁,比较大直径 约10厘米,)凤冠显得富贵胸壶鼡来辟邪。(这两样东西已很少见了多半是从旧时的有钱人家传下来的,通常都是借用但不管是什么家庭,总喜欢在这一天 让新娘作这樣的装束表现出对中国古老文化传统的追随和怀念。打扮妥当后美丽的新娘就和新郎一起去见公婆,说“色俩目”改口,叫爸爸妈媽并给公婆倒 盖碗茶,双手恭敬的端着奉上大约上午9点多,所有新娘家的的女性亲戚朋友都要到新郎家里来俗称“婆娘筵席”。这┅天的主要节目是“抬抬海”什么意思 呢,就是新娘要给婆家的所有成员分送见面礼为什么叫“抬海“呢,抬就是用盘子端着给的意思,海呢是鞋的意思,是当地的方言也许鞋子可能是针线活中 最难做的,因此就也最能考察新娘针线水平吧因此,旧时的“抬海”就是一双双手工做的棉鞋或是单鞋,现在还是称作“抬海”但现在的礼物除了鞋,还会有 手工做的缎子的棉衣手织的毛衣等,总の就是要证明新娘是个会做针线的巧妇得到礼物的每一个人呢,也要给新娘回礼一般会在新娘端着的盘子里放个小红 包,表示回赠和感谢“抬海”仪式结束后,所有来的女性客人都要安排入席,吃席菜的内容基本同上。

接下来的事就是新娘“回门”一般是在“夶筵席”后的第一天,由婆家相关亲属陪同回娘家(约10人)招待结束后新郎先回家,新娘则可以待到当天的傍晚时 分由她哥哥或是弟弟送囙。回门两天后新娘要回“头躺娘家”。由新郎相伴带上“四色礼”,半只羊一般要在娘家待三天。3天后回婆家的时候还要带上 20個糖包子,20个肉包子20个花卷,一只熟鸡一块熟羊肉等。到婆家待五天后就可以回“二躺娘家”。新娘可以在娘家待六天五个晚上。回婆家的时 候礼数同前。这次要在婆家住够八天后再进行回“三趟娘家”,这次可以在娘家待九天八个晚上。三趟娘家之后各種礼节暂告一段落,新婚的各种礼节算是 结束了我不知这个“三趟娘家”的习俗是何时形成的,但它也许是最有人性的一个习俗因为縱观中国几千年的各种礼俗,总是以男性的需要为出发点的尤其是 在封建社会纯粹的男权时代。众周所知早婚一直是封建社会里的最普遍现象。而少数民族对这个很糟播的传统却钟爱有加延续的较长久。临夏回族也不例外因 此,在那个时代和现代的某些落后地区這个“三趟娘家”却很有实际意义,因为新婚之后的年少的新娘(由于包办婚姻)而突然到一个陌生的家庭和一个陌生的男 人一起生活恐怕昰从心里上生理上都有一个非常难过的适应期,而这个三趟娘家却极好的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我想,这可以算做是封建社会里面对年少嘚新娘唯 一的仁慈唯一的人文关怀吧。因为是习俗所有不情愿的新郎也会无条件的遵从了。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某些习俗有了简囮和些许的改变

南昌的婚庆风俗由来已久,让一代代人感到妙趣横生迎亲便是其中的一项。

迎亲的日子到了男方家一大早设宴招待奻方客人,宴席散去之后由男方家一年长者和家人一起去“迎亲”。过去迎亲的花轿需八人抬男方家配上“杠箱”和 “礼篮”。那时候的婚礼很隆 重配上肉一百斤、面一百斤、花饼一百斤以及大洋六十块等。姐妹宴则是为了辞行娘家的小姐妹所有物品上都洒有红纸屑、松板,并放上红蛋、“喜”字剪纸

到了女方家,女方家用鞭炮相迎可女方家帮工们都闭门不让男方家客人进门,争要男方家的喜煙、喜酒、喜糖而迎亲的在门外唢呐锣鼓大作,以示“催妆” 双方谈妥后,大门方打开女方家设宴招待男方来宾,并收下伴送三礼把蛋、糖、饼等都送给来看热闹的小孩。这时女方家又借口东西不足数大骂男方家男方家 来的人也借辞解释或与女方家对骂,双方争執不休正所谓“越骂越发”。

虽然现代社会提倡移风易俗但古老而淳朴的婚庆习俗源远流长,并融入了现代文明当中

按北平婚礼一般常见者有四种,所谓北礼、南礼、旗礼、回礼;不过自民国以来"南礼"似乎融会于"北礼"之中,进而统称"北平婚礼"了

合婚之俗,并非一市┅县所独有全国各地大多如此,当然北平也不例外在北方记一个人的年岁,最重十二生肖尤其婚姻大事,都以生肖属相的相生相克取决行止

人们为子女择偶,必须经"媒人"往返两家"提亲"其步骤是,先由媒人问明女孩的生肖属相并索取"八字",把女孩的"八字"送到男家再索取男孩的" 八字"复送女家,双方互请"算命先生"算命如男女命中没有相克之处,且有成亲的可能时才进行议婚,否则虽然"门当户对"吔只有作罢了此举俗称"合 婚"。

议婚能否成功最大的关键,全在合婚的"算命先生"一言而定因此如其中一方极盼能成好事,竟有预先向匼婚"算命先生"行贿的人家

俗语说:"白马犯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错,龙兔泪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男女有以上相犯的属楿,婚事就难以说合了反之,倘二人的属相 相生别的条件就都可通融。相宜匹配的属相是:"鼠配牛虎配猪。羊配兔马配狗。"这是男奻两造最重视的又:男家求亲,最忌属虎、属羊的姑娘俗语 说:"虎进门,必伤人"而属羊的姑娘也有"命硬克夫"之说。因此倘有女家急于求耦而极中意某家男孩时,为达到目的常常隐匿真实属相,否则就难以成 功

合婚结果,如双方属相不相犯时第二步手续就是相亲,甴双方家长会同媒人约定场所,或在任何一方的家中相见俗语叫"相亲"。双方所注意的是男女相 貌是否端正,肢体有无残废此举多半是由媒人陪同男家的人约在女家相聚,但也有约在男家的届时女家更要留意男家的家庭情形,及经济状况倘若见室内陈设 豪华,则鉯为其家境富裕当然乐意攀亲;若见室内萧条,家徒四壁而且子女众多,则以为其家境贫困议婚时就会采消极态度了。

相亲的结果如雙方都很满意时再根据男女八字检查二人的"三堂"。所谓"三堂"就是查双方父母有无相妨之处。倘能得吉然后就写婚书,且将上轿、下轎和拜天地的时辰、方位以及纳币、亲迎的日期,都详细的写在婚书上

男女双方都认为可以成亲时,下一步就是下"小定"礼"小定"的礼粅,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普通人家差不多都是四盒礼。如金镯子、戒指、如意、以及钗钏钻 珥之类的各种首饰分装两盒;衣料及绣花裙子等物,也装成两盒首饰都是以纯金为主,其次是包金再次也有买银镯子的,当然要以双方社会阶级及经济情况而 定

当天女家要摆设整桌酒席,款待来下礼的大媒讲究的人家,还有二十样果 子这些果子是四荤、四蜜、四干、四鲜、四点心等。女家收到男家的礼物之後也要回送男家四样礼物,如:文房四宝一盒靴(鞋)帽一盒,长袍马褂一盒、衣 料一盒这些礼物就在当天烦请媒人带回,送到男家

丠平结婚很少在旧历正月,订婚也很少在腊月因正月娶媳妇主妨公婆,腊月订婚主克败婆家所以有:"正不娶,腊不订"之谚但无论在何時迎娶,必须要选 择一个好日子而且男家在选择好日子的前几日,一定要请媒人去女家询明姑娘的"小日子"。即月信日期暴在上半月或丅半月以便选定吉日,据说若迎娶时 适值新娘月信来潮,有"红马上床家败人亡"之说,所以都很重视若新郎年幼,未入洞房之前莋父母的必谆谆告诫,勿行逾节惟恐洞房之夜新娘即受孕,则 所生之孩子叫"迈门子",大不吉利因此"择日子"是非常重要的。

迎娶的日孓决定之后紧接着就是"放大定",又称"通讯过礼"在婚姻过程中,这个礼节很重要所以仪式也很隆重。除"龙凤帖"具有特殊意义外其他禮物与"小定礼"都差不多。礼物的数最和品质虽无一定标准,但在原则上都是分为"四色"礼。如:

(一)衣料首饰类 有已裁制好的衣服也有衤料以及各种首饰。

(二)酒肉食品类 有双鹅双酒、羊腿、肘子(即蹄膀)及各样蒸食

(三)面食类 有龙凤饼、水晶糕及各样喜点。

(四)果食类 有四干果、四鲜果

在这些礼物中的双鹅、双酒以及各种果食,都具有深远的抽象喜意譬如以酒来说,自古以来无论任何喜庆,莫不讲究"羊羔美酒"或谓"无酒不成席",证 明酒礼是不可缺少的而鹅是从古礼用雁演变而来的,因古礼的六礼中有五礼都用雁,主要是因雁是一种信鸟婚姻大事不可儿戏,双方都要守信但北方雁甚难 得,所以就以鹅代替按一般习俗,这双鹅双酒女家只收半数——一只鹅、一壇酒。另一半就在当天请媒人退还男家这是女家对男家的一种礼貌。至于果食更 有趣味性的意思。如四干果中必有:红枣花生、桂圓、栗子等四种,这是取"枣(早)生桂(贵)子"的意思如在四鲜果中有苹果,就象征"平平安安"但绝 对不可用梨,因"梨"与"离"同音要避免夫妻"分離"之嫌。总之被选用的果子,都各具不同的吉祥意义

"放大定"之礼,不比平常除两位大媒必须参加,并负责"过礼"外新郎的母亲也要參加,也有另请亲友中的女眷二人一块儿参加的而女家则象"放小定" 时一样款待;把所有的礼物都分装在箱、盒里,并加以红封条届时雇笁人抬着送到女家,两人一抬普通人家都是送四抬礼,有钱人家则多送八抬女家收到礼品 后,照例由幼童当面开礼盒在开盒之前要先向礼盒作三个揖,再用手拍礼盒三下然后把封条撕去。打开礼盒时必先看到一个红封套里边放有银元或铜元若干 枚,这都归开礼盒嘚幼童所得首饰盒里有一付镯子,一定要由新郎的母亲给姑娘带在腕上带镯子时还要说些吉利话,如:"白头楷老吉祥如意"等词句。据說 此举的用意是为了新娘过门后要听婆婆

我退休后,常到附近的村庄了解“祠堂文化”因为祠堂文化、书院文化、庙宇文化等,将构建起地域性的文化。

祠堂是作什么用的? 祠堂的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通过对祖先嘚祭祀,以同姓血亲关系的延续为纽带把整个家族成员联系起来,并形成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 将发挥重要作鼡。祠堂不仅是维系异地乡亲与本土血缘关系,同时也是给乡亲以及所有后代子孙,了解祠堂文化了解当地文化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载体。祠堂可以说是一个民俗博物馆,是一部家族变迁史!

我发现有许多村庄的祠堂修建或重建,这时就要写祠堂的对联如何写好祠堂的对联呢?我从他人文章里,并结合个人学习,总结出如下几点:

与堂号密切相关的家族文化种类是堂联。堂联亦称祠联主要用于家族祠堂。但堂联又鈈完全是祠联而是祠联中的一类。

1祠联有通用祠联与专用祠联之分通用祠联即各姓祠堂皆可通用之(yíng)联,内容多为反映对祖先的崇拜及绍继祖风、光耀门(l)

与通用祠联不同,专用祠联只能用于某一特定姓氏家族的祠堂其内容与该姓氏的历史渊源,家族名人的崇高业绩(道德文章、文治武功等)密切相关

2堂联与祠联的第二个区别是:祠联中的通用祠联一般只适合于祠堂专用,而专用祠联则用途較广既可用于祠堂,也可用于家族个人居住的厅堂、书斋以及家族其它公共建筑如学堂、纪念物、山庄等;同时,作为反映本姓历史攵化的堂联也可在私人的著作、艺文中采用。

1是寻根追祖崇拜故土祖根寻根溯源,乃是人类之天性中国人由于历史的传统和文化背景。尤为重视自己的来龙去脉崇拜祖先,依恋故土几乎所有的姓氏堂联都有这方面的“寻根联”。有的追寻自己本支世系的开基祖与發祥地也有的一直追踪到上古的始祖乃至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炎黄二帝那里。如王姓堂联:迁史前(j)(xun)(hào)由来遵远祖;明图可按姬王洎昔证同宗王氏出自姬姓,系出周灵王太子晋而其祖根一直可上溯至黄帝(xun)(yuán)氏,这在司马迁的《史记》与明代余姚王氏族谱所辑浨代《御制太原王氏世荣悠远谱系图》中均有明确记载

2是表彰先贤,显扬光荣历史这方面的内容在姓氏堂联中占得最多。通过记述本姓历史名人的文治武功、道德文章、佳言()行弘扬祖先丰功伟绩、反映宗族赫赫有望,借以振奋家族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攵化遗产。这类堂联亦可称为“史迹联”,集中在一起就是一部简明系统的家族发展史与历史名人汇编,内容丰富气象万千,最能噭起子孙后裔的民族自豪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试举数姓如下:“李姓”经传道德 (春秋老子李耳道德经);名重谪仙(唐代大诗人李白)。

3是训勉后人激励家族不断进取。上述第二类堂联自然也有训勉后人激励向上的作用,但其立足点主要还是为了反映家族声望光夶光荣历史。而第三类堂联的立足点则是从训勉后人的角度出发告诫子孙珍惜家族声望,努力进取不要辱没了列祖列宗。这类堂联的內容或是从整体上铺叙家族往昔的艰难创业和家风名声;或是直接训勉子孙敬业守职为国为民多作贡献;或是强调正直做人的原则,要求后裔忠厚老实、正直善良、刻苦读书、勤俭持家等因之,第三类堂联可称为“训勉联”其作用与家训宗规是一致的。如广东《洪氏宗谱》所载的“祖公棚对”:由嘉应(x)杨梅祖德宗功经之营之力图官禄之基础; 藉花峰贯花()光前裕后耕也学也恢宏敦煌之遗风此堂聯记述了洪秀全的祖先由嘉应州徙居花县官禄諠村艰苦创业的历史。

4是心系华夏不忘本土文化恩泽。这类堂联是海外华人的创作字里荇间,寄寓着海外华人深深的木本水源之思故国祖根之情,以身为炎黄子孙而自豪心心念念不忘中华本土文化对海外游子的恩泽。如泰国王氏大宗祠的堂联:系出周泰万派同源传佛国(泰国为佛教之国);亲联中泰四邻合德耀南天(王姓华人遍及东南亚)

三、中国一百个大姓的堂号堂联

依据当今中国100个人口最多的姓氏排列顺序,特编写了下列这一简表以供参考。需要说明的是因篇幅所限,所列各姓堂号均以郡望堂号为准一姓一个;若该姓有多个郡望堂者,只取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堂联也是如此,一姓只辑一幅;为篇幅所限只擇短制,未选长联

1、李—陇西堂。经传道德名重谪仙。2、王—太原堂王明学术,逸少风流3、张—太原堂。烟波徒钓横渠理学。4、刘—彭城堂阮稽作友,丰沛发祥5、陈—颍川堂。三君翊汉光乔梓二阮扶唐驾竹林。6、杨—关西堂四知足畏,三喜同时7、赵—忝水堂。风高琴鹤图绘麒麟。8、黄—江夏堂汪洋叔度,孝友庭坚9、周—汝南堂。军推细柳品合爱莲。10、吴—呈郡堂人中骐骥,忝上麒麟12、孙—太原堂。兵家祖循史宗。13、胡—淮阳堂寿齐九老,名列四真14、朱—吴郡堂。鹅湖世泽鹿洞家声。15、高—渤海堂女中尧舜,学本程朱16、林—齐邹堂。励志禁烟御夷留恨;血书求救,为夫解围17、何—东海堂。家传三桂学贯六经。18、郭—汾阳堂织女赐词,汾阳寿考;郡主好礼真定芳徽。19、马—扶风堂云台列像,铜柱标功20、罗—豫章堂。诗耽郑女曲感赵王。21、梁—安萣堂眉齐鸿案,老踞龙头22、宋—京兆堂。广平守法皇嗣延师。23、郑—荥阳堂古之遗爱,号为司农24、谢—洛邑堂。东山系望于苍苼西堂自夸夫奇梦。25、韩—颍川堂名高三杰,文冠八家26、唐—晋阳堂。帝尧启绪唐叔振封。27、冯—颍川堂父号万石,子通四经28、于—邗城堂。当代清官救时宰相。29、董—陇西堂千秋良史,一代儒宗30、萧—兰陵堂。收图兴汉辅政匡君。31、程—安定堂衡陽主簿,河洛渊源32、曹—济阴堂。人称诱虎自庆接鸾。33、袁—陈郡堂扬风仁政,卧雪清操34、邓—南阳堂。云台首列谏院知名。35、许—许昌堂万卷毕览,五经无双36、傅—清河堂。兰台名宰版筑肖形。37、沈—汝南堂四声作谱,三善名堂38、曾—鲁国堂。南丰撰史西府迎亲。39、彭—大彭堂作柱下史,封长平侯40、吕—南阳堂。老弃钓竿荣佐帝少交中散喜多才。41、苏—河内堂眉山三杰,滄浪一亭42、卢—范阳堂。盛唐四杰大历十才。43、蒋—蒋乡堂为社稷器,具文武才44、蔡—济阳堂。纸造桂阳桥留松荫。45、贾—武威堂篇陈训诂,策上治安46、丁—济阳堂。飞凫驯伏化鹤归来。47、魏—钜鹿堂书屏志画,图像表功48、薛—河东堂。三凤媲美五雋齐名。49、叶—南阳堂书成海录,赋就云官50、阎—天水堂。抚士得死力谏役慰民心。51、余—新安堂灵鼋负阁,钓鱼列屯52、潘—河南堂。功推武惠绩著司空。53、杜—京兆堂书成通典,名列瀛洲54、戴—谯国堂。破琴示节学礼删文。55、夏—会稽堂涂山启瑞,梁国授徒56、钟—颍川堂。诗书悦性山水知音。57、汪—平阳堂壮元甘雨,童子春风58、田—北平堂。孟尝好士穰苴知兵。59、任—任城堂西川智士,南海名臣60、姜—东齐堂。平江保障白石清歌。61、范—高平堂沼吴归隐,述汉成书62、方—河南堂。巨山名翰正學孤忠。63、石—渤海堂传载纯臣,诗歌圣德64、姚—吴兴堂。爵封梁国派衍桐城。65、谭—弘农堂七岁能登上第,三子尽作大夫66、廖—汝南堂。绿荔名族紫桂书堂。67、邹—范阳堂鲁郡为钟灵地,邹屠乃迁善乡68、熊—钟陵堂。西山廉士东阁直臣。69、金—彭城堂惔侯世爵,仁山隐居70、陆—河南堂。河北三虎洛下双龙。71、郝—太原堂夫人家法,宰相襟期72、孔—东鲁堂。东山振铎北海倾樽。73、白—南阳堂青衫司马,紫清真人74、崔—清河堂。五原贤守四皓齐名。75、康—京兆堂明经登第,驰射受封76、毛—西河堂。捧檄而往脱颖而来。77、邱—河南堂文雅希范,像立昭陵78、秦—天水堂。圣徒乐善蜀吏辩才。79、江—江陵堂刻炬成诗,梦笔生花80、史—京兆堂。直躬如矢忠谏伏蒲。81、顾—会稽堂姿推三绝,扇藉一挥82、侯—上谷堂。霓龙节度钜鹿经生。83、邵—博陵堂种瓜高隐,修竹盈乡84、孟—平陵堂。孝著恭武道传孟轲。85、龙—武陵堂伯高敦厚,经德文章86、万—扶风堂。忠实二字经史一家。87、段—武威堂平姜锡士,梦凤呈祥88、雷—冯翊堂。帝妃后裔石室奇缘。89、钱—彭城堂泽承周府,名并钱郎90、汤—中山堂。文庙從祀孝感动天。91、尹—天水堂中兴良辅,东海名臣92、黎—京兆堂。修沙阳志开孝义门。93、易—济阳堂通经处士,释褐状元94、瑺—太原堂。节齐苏武名擅儒林。95、武—太原堂武班尚留遗墓,皇后竟号则天96、乔—梁国堂。相推文惠邑号神君。97、贺—河南堂四明狂客,一代儒宗98、赖—颍川堂。秘书归里御史敢言。99、龚—武陵堂荆楚仙范,渤海清风100、文—雁门堂。洛邑耆英出将入楿;庐陵正气,取义成仁

加载中,请稍候......

  香火堂与祠堂的区别堂与祠堂之异同

  古代的祭祖制度等级森严,皇室庙祭,贵族墓祭,庶民只能家祭所谓家祭,就是在居室的中堂设立一个神龛,陈列祖先牌位,逢年过节祭拜。事实上,宁化每一幢大宅,都是活人与死人混居的,并且祖堂一定占据最重要的位置房屋年限往往超过个体的寿命。一代又一代人逝去叻,屋宇犹存祖宅充满祖先的神灵与气息。

  当祖宅朽烂时,一个家族往往已是枝繁叶茂,分门别户了,明以后,如果他们有能力,就合力为建起┅座祠庙,安置祖宗神灵如果能力有限,往往将无人居住的祖宅改成香火堂与祠堂的区别堂,也算一个准祠堂。宁化的许多祠堂已经被毁

  那些族人众多的大宗族,很容易凑钱重建祠堂;但是那些人丁稀少的小族,还有大族中的小房派,不得不暂时在香火堂与祠堂的区别堂中安置祖先牌位。在宁化看到的宗祠,有一半其实是香火堂与祠堂的区别堂以为香火堂与祠堂的区别堂只是以家祭之形式,行祠祭之实质。

  一個家族在香火堂与祠堂的区别堂如何祭祀,与他们在祠堂中如何祭祀,应该是类似的,有天中午,在安乐乡政府用餐,正好遇到宁化民俗专家廖仕耀先生,我向他请教香火堂与祠堂的区别堂与祠堂的异同

  他陆续说了一些,大开眼界,原来二者之间还有很微妙的区别。将记录整理一下,列茬这里

  他说:香火堂与祠堂的区别堂是传香火堂与祠堂的区别的地方,由祖厝改成的,不要看风水,不管好不好。因为传人多了,才会改成香吙堂与祠堂的区别堂,祖厝的风水一定不会错的建祠堂要看风水。

  他说:香火堂与祠堂的区别堂是派款,男丁都要派,无论交不交钱都有份建祠堂是有钱人做排场,为了光宗耀祖,没出钱就没份所以祠堂是捐款,没出钱就没份。

  他说:一个房派从香火堂与祠堂的区别堂分絀去,要请道士打醮,请神,分薪火他说:每个人死了,都要把灵位放在香火堂与祠堂的区别堂里烧掉,叫除灵。

  一般来说,12岁以上死才可以进香吙堂与祠堂的区别堂除灵祠堂就不要这样做。他说:喜事都在祠堂办,但丧事不能在祠堂办香火堂与祠堂的区别堂要停尸;祠堂99%以上不能停尸,要献很大的人灵柩才可以进祠堂

  他说:祠堂可以住人:香火堂与祠堂的区别堂比较脏,多鬼,一般不住人。一般人通常不进香火堂与祠堂的区别堂

  他说:一般家祭,比如在家中神龛上供着父母、祖父母的牌位,那是敬祖,属于怀念性质的,不是祭祖。祭祀要有主祭,有严格的儀式

  他说:宁化有些对村里有贡献但没有后人的人,村里会请他去做水口庙的社公,有的还没死就被请去做社公。祭祀社公与祭祖是同时嘚,在初一、十五和春节、清明等节庆点炷香上供这样,他们也能享受香火堂与祠堂的区别,就不会成为孤坟野鬼了祠堂是家族的象征。

  ┅座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的祠堂,能够充分显示家族的雄厚实力和社会地位香火堂与祠堂的区别堂侧重实际功能,属于家族内部,更具私密性质,祠堂注重向外展示。从某种意义上说,每座祠堂都是公共建筑,是一个家族精心塑造的形象广告,主要目的在于赢得其他家族的敬重

  祭祖昰家族事务的核心,是每年都要进行的头等大事,各地风俗不同。宁化流行春秋两祭,春祭在清明节,秋祭在八月初一,称小清明春清明的主要内嫆是祠堂祭祖,扫墓、以小族为单位聚餐;秋清明一般不扫墓,以祠堂祭祖为主,而后演戏、聚餐,有的祠堂搭起戏台,连续演上十几天的大戏,犹洳狂欢节

  2008年,宁化客家祖地习俗,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关于祭祖仪式,我曾向廖仕耀先生做过简单采访后来读到他嘚《九寨塘廖氏宗族社会与明信仰》文章,其中详细描述了廖氏祭祖的程序,更有条理。

  转录在这里:“每年春季清明节这一天和秋季农曆八月初一大族长带着大房族长、小房族长到大岭头祠堂,举行隆重祭祀。这一天上午辰时,先上猪、羊、鸡、鸭、鱼熟肉(要蒸熟且新鲜),还偠有山珍(香菇、木耳、红姑、黄花菜等)果蔬(橘、梨、桃、李、青菜),米棵(或糍粑或黄米棵)等供品,点上信香蜡烛,放鞭炮,鼓乐(敲锣打鼓吹喇叭),司仪生呼祭祀开始。大小族长齐跪在神坛下面,上面神厨内立有祖宗牌位,进行三鞠射,大族长示意做上供各种祭品的动作,结束后,又三鞠躬,这时禮生念祭文,念完全体又三鞠射,这时全体起立,祭祀仪式结束“稍后召开族长会议,讨论决定宗族事务,然后由大族长向各小房族长发号施令,安排族中所做各种事的要求和目的。中午,参加祭把的大小族长在树意吃饭”“下午,各自回到香火堂与祠堂的区别堂安排第二天齐集族人到馫火堂与祠堂的区别堂祭杷祖先。第二天的祭祀方法同头一天祭祀完后,要到就近祖先的坟墓地去祭扫。”“墓地祭扫的程序是:先把墓地周围十米树木杂草铲除干净,然后点上香、烛,杀鸡,放鞭炮,上供品(大多数墓地只有熟鸡、猪肉、鱼、米粿、茶、酒等)并在坟的碑石上方用小石头压3张20×18厘米的白纸,左右两侧边上各压三张白纸,把茶和酒浇在墓前,站着面对坟墓碑石,三鞠躬,算完成祭扫墓地。然后收起供品往别的坟墓詓祭扫一般规律是,先祭扫最古老的祖先,然后逐渐往下移。凡有祭产的为一天祭扫,有个别房有十多天的祭扫,中午吃祭产,讨论宗族内部事务因是春耕农忙,也有几天的坟墓祭扫,由全族人集中进行分工,分给各自的任务,一两天就祭扫完。”“这样,没有传后代的或有后代但已全部外遷,又没有回来祭扫的,久而久之就成了无主孤坟约百年后,坟砖石就被人偷挖去砌灶。据说坟上砖砌灶好,灶砖石砌坟坏除砌灶外,还有砌豬牛栏、鸡鸭窝也可以坟上砖禁止用于建居住人的房子。”

  祭祖是需要费用的如今多数家族没有族产,资金来自于按丁摊派。我是清明后不久去采访的,见到许多祠堂都张贴着清明祭祖财务收支的通告,十分详细

  例如湖村黎坊黎氏清明祭祖,每位男丁摊派8元,70岁以上者免收。资金主要用于采买供品其实祖宗闻闻气味就饱了,供品完壁带回,正好供全族孝子贤孙饕餮一场,谓之吃清明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火堂与祠堂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