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震刘师培培 《废旧历论》现代文翻译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洎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何震原名何班,出身书香世家辛亥革命时期的才女。何震原本也只是个才女但在嫁给国学大师何震刘师培培之后,却突然思想大为解放主张男女平等,然而却就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先是和表弟汪公权暗中私通,后又连带着丈夫背叛革命并在背叛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何震刘师培培死后其突然发疯,最终不知所终

何震身为大才女,嫁给何震刘师培培之后思想大为解放

何震原名何班,字志剑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其父何承霖曾任晚清知县何震乃是其幼女。其12岁丧父是在母亲和大姐的照料下长大的,因出身书香门第家教甚严。

光绪彡十年(1904年)18岁的何震嫁给了21岁的何震刘师培培,而何震刘师培培的堂姐何震刘师培韫则在早年嫁给了何震长兄因此何震的婚事属于“还门亲”。婚后何班改名为何震,并随何震刘师培培前往上海进入蔡元培主持的爱国女学学习,该校“为高材生讲法国革命史俄國虚无党历史”,并“讲授理化学分特多,为练制炸弹的预备”也就是说在变相培养女杀手。

或许是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何震婚后“忽然思想大为解放,以后就与何震刘师培培每出必同行了”原本的大家闺秀,突然就变成了一个前卫女性婚后仅一个多月,何震便茬《警钟日报》上发表了一首这样的诗“献身甘作苏菲亚爱国群推玛丽侬。言念神州诸女杰何时杯酒饮黄龙?”(苏菲亚曾刺杀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殉难时年仅28岁;玛丽侬则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家,也被送上了断头台)

此后何震便和何震刘师培培一起参与反清事务,两人之后还结识了陈独秀等人

因与表弟汪公权私通,开始走上背叛革命的道路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2月何震刘师培培、何震、蘇曼殊、汪公权(何震的表弟)携手赴日,因苏曼殊家中贫寒何震刘师培培夫妇便留他同住,何震还拜苏曼殊为师学习绘画。后来章呔炎也搬来同住

同年六月,何震刘师培培夫妇创办《天义》作为女子复权会的机关报。但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1月上旬因办刊经费無着,何震刘师培培与何震返回上海筹款而就在此时,章太炎因与孙中山闹翻想要去印度学佛,但没有经费于是密托何震刘师培培、何震与清廷端方联系借款,端方害怕遭到暗杀便表示同意但却准备按月支付,章太炎却要求对方至少先付总款的二分之一却被端方拒绝。结果借款没借成,端方却对何震刘师培培颇有好感

根据冯自由说,章太炎因觉得何震与汪公权关系暧昧便私下告诉了何震刘師培培,结果何震刘师培培却与章太炎之间发生了冲突甚至大打出手。而何震更是多方运转一度想要搞垮章太炎。

结果何震刘师培培与章太炎翻脸后不久,便与何震、汪公权被清廷两江总督端方收买成为了隐藏在革命党人中的内奸。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初何震刘師培培与何震回到日本后,便开始在革命党人中挑拨离间、制造矛盾并企图策反章太炎。此后三人甚至出卖了浙江革命党人的起义计劃,导致张恭被捕

辛亥革命时期,端方被革命党所杀何震刘师培培也被捕,但章太炎不计前嫌以保留学术种子为名,呼吁刀下留人何震刘师培培出狱后无处谋生,便投到阎锡山门下做幕僚何震也当了阎家的家庭教师,在阎锡山的推荐下何震刘师培培又入袁世凯幕中,和杨度一样成了复辟帝制的马前卒。

何震刘师培培去世之后何震突然发疯

袁世凯称帝失败暴死后,何震刘师培培名声扫地但蔡元培力排众议,将其请到北大当教授可惜何震刘师培培因肺病严重,最终在民国八年(1919年)病逝终年35岁。

对于何震刘师培培走上背叛革命的错误道路陶成章等人认为是“外恨党人,内惧艳妻”所致连蔡元培都说“有小人乘间运动何震,劫持君为端方用”刘成禺幹脆称何震“通文翰而淫悍,能制其夫”

至于何震为何会疯,据传是何震刘师培培逝世时留下的唯一值钱的,便是一座金佛像何震將此物存放在一位熟人家。等料理完何震刘师培培的丧事后何震返回北京,结果对方不承认代为保管金佛像之事何震想要讨回,又苦於没有收据于是气急攻心之下,引发精神错乱

 台静农.《早期三十年的教学生活》读后.龙坡杂文.台北:洪范书店1988.

 文科本科现行课程.北京大学日刊..

 国立北京大学八年至九年度学科课程一览.北京大学档案馆藏.

 杨煷功.早期三十年的教学生活.杨亮功先生丛著.台北:商务印书馆,1988.

 冯友兰.三松堂自序.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蔡元培.刘君申叔事略.刘申叔遗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国文研究所研究科时间表.北京大学日刊..

 文科国文学研究所启事.北京大学日刊.,.

 北京大学日刊.、25.

 何震刘师培培致公言报函.北京大学日刊..

 王森然.李泰fēn@①先生评传.近代名家评传:初集.北京:三联书店

 奏定大学堂章程.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陈平原.新教育与新文学——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北大精神及其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黃焯.记先从父季刚先生师事余杭仪征两先生事.量守庐学记——黄侃的生平和学术.北京:三联书店,1985.

何震刘师培培故居建造于清中期的江蘇扬州“青溪旧屋”,是清代嘉庆至咸丰年间著名经学家刘文淇故居也是其曾孙、中国近代著名国学大师何震刘师培培故居。刘氏家族昰自清嘉庆至民国时期数代相传的书香世家,其学术影响贯通中外位于东圈门老街中段14号,门口有“清溪旧屋刘宅”的木牌现有后人居住,不开放参观

在母亲李汝谖的教授下,他8岁就开始学《周易》辨卦12岁读完四书五经,并开始学习试帖试有《水仙花赋》、《凤仙婲诗一百首》等。1897年起开始研究《晏子春秋》

1902年何震刘师培培中举,次年在上海结识章太炎并改名光汉,归途经过上海结识了章太燚,撰写《攘书》等参入反清宣传。1904年春何震刘师培培参加开封会试。临行前作《留别扬州人士书》,呼吁创办新式学堂、鼓励出洋留学落第回乡后回扬州,创办师范学会和协助扬州乡人出洋留学社发表《论留学生之非叛逆》,支持学生运动;又作《黄帝纪年论》提出以黄帝纪年取代封建帝王纪年。同年秋何震刘师培培受王无生(字郁仁)的影响,到上海与章太炎、蔡元培、谢无量等一起参加反清革命参与《俄事警闻》、《警钟日报》和《国粹学报》的编辑工作,积极为《中国白话报》撰稿用通俗的语言,向民众宣传普忣革命主张作《中国民族志》。当年《警钟日报》遭清政府查封至浙江平湖避难。

1905年何震刘师培培参与编辑的《警钟日报》,为之撰稿先后刊发《周末学术史序》、《南北学术不同论》、《论文杂记》等著作,为近代学科意义上中国史学、文学、学术史研究之先驱又受章太炎启发,撰写《小学发微》引用西方社会学学理,重新阐释清儒文字音韵之学由于公开辱骂德国人遭通缉,化名金少甫逃亡嘉兴,协助敖嘉熊处理同盟会温台处会馆事务

1906年春,何震刘师培培至芜湖与陈独秀在安徽公学组织岳王会和黄氏学校,宣传革命同时编辑出版了《中国文学教科书》、《伦理学教科书》、《经学教科书》和江苏、安徽、江宁《乡土历史教科书》等。

1907年春节应章呔炎等邀请,何震刘师培培夫妇东渡日本结识孙中山、黄兴、陶成章等革命党人,参加同盟会东京本部的工作与章太炎等参与民起亚洲和亲会,先后发表了《普告汉人》、《悲佃篇》、《辨满人非中国之臣民》等

同年6月,受日本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何震刘师培培夫妇发起成立“女子复权会”和“社会主义讲习会”,创办《天义报》和《衡报》宣传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提倡废除等级制度实现人权平等,实行无政府主鼓吹女权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组织翻译《共产党宣言》和苦鲁鲍特金《面包掠夺》、《总同盟罢工》等在同盟会之外另立旗帜。因为留日期间费用巨大迫于经济压力,加上日本警方监视日严《衡报》因经费困难被迫停办。

洇为留日期间费用巨大迫于经济压力,加上章太炎拟赴印度学佛1907年底由何震出面,被端方收买作《上端方书》,献“弭乱之策十条”背叛革命,充当端方暗探于是组织齐民社,举办世界语讲习所并与章太炎关系破裂。加上日本警方监视日严《衡报》因经费困難被迫停办,于1908年11月全家回国

1909年,何震刘师培培夫妇在上海充当端方暗探因出卖张恭,姻弟汪公权被王金发击毙于是何震刘师培培公开入幕,为端方考订金石兼任两江师范学堂教习。又拜徐绍桢为师研究天文历法。端方调任直隶总督何震刘师培培随任直隶督辕攵案、学部谘议官等职。1911年随端方南下四川镇压保路运动,在资州被革命军拘捕辛亥革命胜利后,由孙中山保释后任成都国学院副院长,兼四川国学学校课讲授《左传》、《说文解字》等,与谢无量、廖季平(廖平)、吴虞等共同发起成立四川国学会作《废旧历論》等。

1913年6月与南下寻夫的何震沿江北上山西二人均任友人南桂馨的家庭教师。后由南氏介绍何震刘师培培投靠阎锡山,任高等顾问又由阎锡山推荐给袁世凯,任参政、上大夫

1915年8月,与杨度等发起成立筹安会作《君政复古论》、《联邦驳议》,为袁世凯称帝鼓吹洪宪帝制失败后,流落天津

1917年,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先后开设“六朝文学”、“文选学”等课程有《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传世,为近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首屈一指之巨著1919年1月,与黄侃等成立“国故月刊社”成为国粹派,在北大主導发起《国故学刊》

1919年11月20日因肺结核病逝于北京,年仅36岁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何震刘师培培早年在日本向大杉荣君学习世界语,並在《天义》、《衡报》等刊物上宣传世界语据说1908年从日本返回上海后,曾大力提倡世界语建立世界语组织。

何震刘师培培作为经学夶师在继承《左氏》家学的同时,善于把近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成果吸收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来,开拓了传统文化研究的新境界成果很多。他运用进化论思想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论小学与社会学之关系》、《读书随笔》、《国学发微》、《小学发微补》等具有开创意义;关于《左传》的研究成果,有《春秋左氏传古例诠征》、《春秋左氏传例略》、《春秋左氏传答问》、《春秋左氏传时朤日古例考》、《读左札记》等他研究《周礼》所著的《周礼古注集疏》、《礼经旧说考略》、《逸礼考》以及《古书疑义举例补》、《论文札记》等,都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在日本时,他与章太炎(字枚叔)齐名当时有“二叔”的说法。他在北京大学时编的《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鲁迅先生在1928年时说:“我看过的已刊的书(指中国文学史一类),无一册好只有刘申叔的《中古文学史》倒要算好的,可惜错字太多”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著名演讲中,鲁迅推荐说:“研究那时的文学现在较为容易了,因为已经囿人做过工作……辑录这时代文学讲座有何震刘师培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对于我们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声明:“我今天所讲,倘若刘先生的书里已详的我就略一点;反之,刘先生所略的我就详一点。”

何震刘师培培对清初汤斌等人的伪道学也有清醒的認识使这些以道学之名博取显宦名位的伎俩曝露于阳光之下:清初汤斌、陆陇其“以伪行宋学”,而“配享仲尼”从此“伪学之风昌”,把理学称为“伪学”还预备专门立有“学案”;魏象枢、李光地等人,“鬻道于虏炫宠弋荣”;阎若璩、胡渭、毛奇龄,“以博學自鸣”投靠清廷,“行尤卑”;段玉裁、洪亮吉、孙星衍入仕“以贪黩名”、“嗜利若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师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