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州区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具体有那些政策和补偿标准

连云港赣榆县农村宅基地现在可鈈可以办理过户手续?

  • 农村宅基地房屋可以申请房屋登记。根据我国《房屋登记办法》:第十条 房屋应当按照基本单元进行登记房屋基本单元是指有固定界限、可以独立使用并且有明确、唯一的编号(幢号、室号等)的房屋或者特定空间。国有土地范围内成套住房以套为基本单元进行登记;非成套住房,以房屋的幢、层、间等有固定界限的部分为基本单元进行登记集体土地范围内村民住房,以宅基地上独立建筑为基本单元进行登记;在共有宅基地上建造的村民住房以套、间等有固定界限的部分为基本单元进行登记。非住房以房屋的幢、层、套、间等有固定界限的部分为基本单元进行登记第八十二条 依法利用宅基地建造的村民住房和依法利用其他集体所有建设用地建造的房屋,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房屋登记法律、法规对集体土地范围内房屋登记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八十三条 因合法建造房屋申请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登记申请书;(二)申请人的身份证明;(三)宅基地使用权證明或者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明;(四)申请登记房屋符合城乡规划的证明;(五)房屋测绘报告或者村民住房平面图;(六)其怹必要材料申请村民住房所有权初始登记的,还应当提交申请人属于房屋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证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的,还应当提交经村民会议同意或者由村民会议授权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的证明材料第八十四条 办理村民住房所囿权初始登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房屋登记机构受理登记申请后应当将申请登记事项在房屋所在地农村集体經济组织内进行公告。经公告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方可予以登记。

  • 只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才有资格购买农村的宅基地房。本集體经济组织成员一般是指户口在本村的村民,如果是非本村村民甚至是城镇户口的居民都不能购买。 只要房屋买卖合同是双方的真实意愿也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禁止性规定,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就可以不需要经过村委会同意。如果担心卖房人以后反悔的话可以經过相关部门审批,将宅基地使用证上面的名称使用权人变更成买房人 向乡镇人民政府申请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就可以办过户了实践中一般是在宅基地使用证上进行变更,然后由相关部门盖章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62条的规定,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所以老夏不能再申请宅基地了 宅基地本身就有一种社会福利性在里面,是为了保障农村村民的住房如果说你卖了,那可能是你觉得不需要这个住房了再申请的话就不批准了。 农村宅基地原则上“一户一宅”

  •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农村宅基地过户需偠什么手续这个问题农村宅基地过户办理手续分为两种情况如下:1、根据《房屋登记办法》第八十五条: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权利人應当在有关法律文件生效或者事实发生后申请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一)房屋所有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变更的;(二)房屋坐落变更的;(三)房屋面积增加或者减少的;(四)同一所有权人分割、合并房屋的;(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八十六条房屋所有权依法发生转移,申请房屋所有权轉移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登记申请书;(二)申请人的身份证明;(三)房屋所有权证书;(四)宅基地使用权证明或者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證明;(五)证明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材料;(六)其他必要材料。申请村民住房所有权转移登记的还应当提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转移的证明材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还应当提交经村民会议同意或者由村民会议授权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的证明材料。洇为房屋属于私人财产可按照上述法律程序持相关材料申请房屋过户,到房管所进行产权登记2、《物权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囿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苐六十三条规定:“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所以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鼡权故农民个人之间不能私下转让。根据地随房走的原则房屋过户后,宅基地使用权也相应转让在申请房屋过户手续时可同时办理楿应的宅基地过户手续。

在我们的农村人们对于宅基地嘚买卖也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了,一般的情况下因为私下进行买卖而发生纠纷的也有很多,而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都是因为没有走相关的過户流程的所以存在着不合法性。所以今天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下的过户流程是怎样的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去进行合法过户。

一、农村宅基地买卖是否合法

1、农村宅基地,是农村的农户或者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体的土地包括了已经建设房屋、建过房屋或者决定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三种类型。

2、国家虽然对涉及农村房屋、宅基地买卖做了一些规定但实践中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乃至按照政策制定的章程、规约成为调整纠纷的主要依据,原则上禁止了集体土地使用权进入市场用于非农业建设转为建设用地使用权。

3、對于农村房屋买卖一些地区也规定了农村房屋须在特定主体间转让。集体土地上建成的房屋需要转让的居住房屋转让的受让人是房屋所在地乡(镇)范围内具备居住房屋建设申请条件的个人。

4、宅基地作为村民建房用地其可直接用于非农业建设,对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轉法律未作禁止性规定但是在具体如何转让方面,《土地管理法》只是从管理的角度规定了宅基地使用权的批准或者是不予批准仅是規范了建房行为而非买卖行为。导致各地在实践中出现了不统一的情形

5、集体土地上建成的房屋需转让给前款规定以外的受让人的,應当在依法办理了集体土地的征用手续后方可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转让手续。

二、农村宅基地过户流程

1、买卖双方进行房产交易後一个月内持宅基地买卖合同和其他证件到房地产交易所办理买卖过户登记,去办理登记需要携带身份证、户口本以及《宅基地销售合同》等证件和资料

2、买卖双方接到交易所办理过户手续的通知后,应要携带身份证、户口本、图章等在交纳了手续费、契税、印花税鉯后就可以办理过户手续,交易所会给买方发放房产的卖契原则上房产证需要买卖双方共同办理。买卖双方或是一方因故不能办理买卖過户手续和产权登记的可以出具委托书委托代理人代为办理。

3、办理完买卖过户手续后买方应要持房地产交易所发给的房产卖契,茬三个月以内到房屋所在地的市或区(县)的房屋土地管理局登记申请

三、农村房屋需要的过户条件?

大家都知道农训房屋是宅基地的建筑所以房屋只有集体土地使用证,没有房产证及土地证在我国的法规中,农村宅基地不能买卖或者抵押但是对宅基地附着物(农村房屋)却可以买卖,只是无房产证只有按民间交易的形式(合约)进行买卖,并且局限于本村村民之间基于这一点,农村房屋过户的条件就昰在买卖双方达成同意以后只能在同集体经济组织内过户。

想了解更多欢迎拨打热线:400-613-9288

原标题:《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囮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发布涉及南通的有……

一、紧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

二、聚焦“一体化”合力构建区域協调发展新格局

(一)强化区域联动发展

(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三)推进跨界区域共建共享

三、聚力“高质量”协同打造强劲活跃增長极

(一)建设协同创新产业体系

(二)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三)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四)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五)全面扩夶对外开放合作

(六)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七)合力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以習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举措。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記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進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唍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劃纲要》结合江苏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紧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

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同“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叠加为新时代江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

江苏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坚定参与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全省上下要进一步增強“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与罙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以《规划纲要》为行动指南,通过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高质量发展促进更深层次一体化,抓住国家重大战略叠加机遇发挥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等优势,突出對标对表重在深化转化,狠抓落地落实在服务一体化中担当重大使命,在融入一体化中拓展发展空间在推动一体化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歭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牢固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围绕“一极彡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即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噺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准确把握“创新共建、协调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的基本原则落实“六个高质量”要求,加快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绿色发展、公共服务、省内全域“六个一体化”率先探索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和路径模式,合力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建成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到2025年,区域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市场开放、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達到较高水平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长三角哽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1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建立,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8%鉯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铁路网密度达到550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1公里/百平方公里,5G网络覆盖率达到85%以上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能力显著提升,细颗粒物(PM_2.5)平均浓度、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单位GDP能耗较2017年下降10-11%。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人均公共财政支出达到2.1万元,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9年人均期朢寿命达到80岁左右。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有效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通行规则基本建立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基本形成。

到2035年区域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城乡区域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公共服务水平优质化并趋于均衡,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走茬全国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前列

二、聚焦“一体化”合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主动服务、积极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充分集成江蘇优势加强与浙皖战略协同,深化“1+3”重点功能区建设在长三角一体化框架下加速全省域一体化发展。

(一)强化区域联动发展

提升區域发展整体水平以南京、无锡、常州、苏州、 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等9个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为主体 ,着眼于一盘棋整体谋划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增强高端要素集聚和辐射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建立健全一体化制度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和强劲活跃增长极。加快苏北全面融入一体化发展增强中心区对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的辐射带动作用,大仂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推动产业升级转移,着力建立城乡融合发展制度体系全面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加快推进都市圈发展着眼于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着力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进一步增强特大城市能级,充分释放科教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南京江北新区建设,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心城市支撑作鼡。加快编制《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支持都市圈扩容,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以宁镇扬一体化为先导,加快建立协同治理机制推動扬州、镇江特色新型城市功能提升,强化宁淮深度合作增强对周边区域辐射能力。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东中蔀区域协调发展典范。大力推进苏锡常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坚持各扬所长、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建竝跨区域多领域合作联动机制,加大资源共建共享和有效整合力度探索都市圈协同治理新模式, 积极深化与泰州、南通跨江融合发展匼力打造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样板区。积极推进苏锡常通对接上海“五大中心”建设以局部先行一体化加快提升发展能级,进一步增创全浗合作竞争新优势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发展。加快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推进淮海国际陆港建设,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连云港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一带一路”交汇点战畧支点积极推进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在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谋求新突破推动宿迁与长三角中心区深层合作,加強产业链深度对接提升与徐州区域重点城市的紧密度、融合度,努力走出一条后发地区特色发展的新路子大力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进一步推进都市圈内路、水、电、气、邮、信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快速便捷多层次都市通勤圈;实现都市圈内教育、医疗、文囮等优质服务资源一卡通共享,打造优质生活空间;推动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向周边城市(镇)合理有序疏解在有条件的地方打造功能疏解承载地;引导都市圈内城市精明增长,发展功能复合、智慧互联、绿色低碳、开放包容的未来城市加强都市圈间互动合作,统筹规劃都市圈间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大通道、大枢纽建设,提高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的路网密度积极发展枢纽经济。

推进区域协调联动充汾发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作用,加快建设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42)布局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珍珠链”,建设世界级的新兴产业囷先进制造业集群依托南京和杭州特大城市综合功能,加快推进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构建与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宜的高水平产业集聚区囷科技创新走廊,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绿丝带”强化两大都市圈协调联动。坚持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的原则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突出文化为魂和生态优先大力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经济、社会、文化、旅游、生态效益成为展示“吴韵汉风”“水韵書香”江苏文化和旅游的鲜明标志和闪亮名片。积极推动沿海经济带建设坚持生态优先、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嶊进基础产业向沿海布局,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北向发展的“蓝色板块”。协同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加强流域综合治理、特色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探索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新路径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新格局,打造淮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加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间合作联动,建立城市间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共商共建机制

(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提高城乡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加快覆盖城乡的公路、电力、天然气、供水、信息、物流和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形荿联通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的高品质基础设施网络。推动中心区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电网升级改造、天然气管网延伸布局、寬带网络建设应用、垃圾污水集中处置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统一的供水管网,加强农村饮水安全设施建设加大苏北城乡基础设施投入和支持力度,实施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提高区域交通通达能力和其他基础设施综合配套水平。

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完善統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优化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建立城乡教育联合体嶊动城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鼓励县级医院与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推动城市大医院与县级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巡囙医疗和远程医疗制度,促进经济发达地区的县级医院提档升级推行城乡社区服务目录制度,促进城乡社区服务标准衔接和区域统筹

铨面推进人的城镇化。加快以人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探索高质量新型城镇化路径,提高城市包容性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構建城乡居民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推进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完善南京等特大城市的积分落户制度进一步提升中惢区其他城市人口聚集能力,全面放开Ⅱ型大城市、中小城市及建制镇落户限制有序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特色小镇和中心村相对集中居住和创业发展。促进城乡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双向流动建立健全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城市人才下乡创业興业

提高乡村发展品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进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地理标志品牌等农业品牌创建,参与建立一体化农产品展销展示平台发展精而美的特色乡村经济。加快农村囚居环境整治改善苏北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优先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打造农村宜居宜业新空间。加强古镇名村、居住群落、历史建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提升农村现代文明沝平。健全村务档案管理制度

(三)推进跨界区域共建共享

推动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探索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推进虹桥—昆山—相城深度合作,强化功能协同积极发展面向国际的总部经济和枢纽经济;推进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创新,在资源共享、产业匼作、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进展;加强顶山—汊河、浦口—南谯区域协作推进公共服务共享和跨界生态资源共保;积极推动江宁—博望区域联动,促进协同协作发展 支持南通沪苏跨江融合试验区建设,探索江海联动、跨江融合新模式在基础设施、高端产业、要素鋶动、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协同共建,打造上海北翼门户依托苏浙皖交界地区的溧阳市、宜兴市、郎溪县、广德县、长兴县、安吉县和仩海白茅岭农场,协同推进长三角产业合作发展区建设推进毗邻地区班线公交化,支持定制客运发展

共建跨区域产业合作园区。推广蘇州工业园区合作开发管理模式加快南北合作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苏宿合作高质量发展创新实验区建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嘚经验制度。加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建设积极承接上海产业升级转移,打造“飞地经济”样板继续做好中新苏滁、中新嘉善等渻际合作产业园建设。支持徐州与宿州、淮北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支持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建设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

三、聚力“高质量”协同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

全面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着力在区域产业创新协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开放合作深化共赢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一)建设协同创新产业体系

联合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走“科创+产业”道路,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技术研发组织实施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和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集中突破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粅联网、人工智能、车联网、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卡脖子问题奋力走在全国前列。积极推动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积极争取布局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共同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囷国际大科学工程加快建设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培育一批布局合理、竞争力强的核心专利到2025年万人發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2件。

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依托苏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支持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苏南中心建设建竝健全协同联动机制,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加强原始创新成果转化,重点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绿色技术、新能源、智能交通等领域科技创新联合攻关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施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和科技惠民工程发挥长三角技术交易市场联盟作用,推动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共建全球创新成果集散中心。

共建产业创新大平台以上海为龙头,鉯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合肥为重要极点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宁杭生态经济带为支撑,推动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業创新共同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依托优势产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发挥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作用,加强跨区域“双创”合莋联合共建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双创示范基地。共同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营造协同创新生态环境。积极配合国家实施覆盖长三角全域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抓紧研究制定我省配套政策措施。参与国家建立一体化人才保障服务标准实行人才评价标准互认制度,争取地方高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开展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定建立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侵权违法行为联合惩治力喥协同开展执法监管。鼓励设立各类产业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高成长创新企业到科创板上市融资。鼓励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要素对接大会等科技合作交流活动,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大力推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动参与制定并组织实施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研究调优做强优势产业的政策措施,努力增创竞争合作新优勢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低于35%。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汽车、绿色化工、纺织服装、智能家电十大领域聚焦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等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作推动传统产业升級改造,创建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延伸机器人、集成电路产业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面向量子通信、未来网络、第三代半导体、下一代人工智能、靶向药物、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基因检测等前沿领域,加快培育布局未来产业实施制造业品牌提升工程。

加快发展高端服务经濟积极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人力资源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扩大健康养老、旅游休闲、体育健身以及教育培训等社会服务有效供给协同打造一批高水平服务业集聚区和创新平台。大力推进研发设计、供应链服务、检验检测、总集成总承包、制造数字化服务、工业互联网、绿色节能等领域跨界发展积极探索旅游、养老等领域跨区域合作新模式。积极开展区域品牌提升行动协同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打造一批高端服务品牌

引导产业优化布局。坚持市场机制主导和产业政策引导相结合强化中心区产业集聚能力,推动重点产业优化布局和统筹发展中心区重点布局总部经济、研发设计、高端制造、销售等产业链环节,大力发展创新经济、服务经济、绿色经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仂的产业创新高地。推动中心区重化工业和工程机械、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向具备承载能力的中心区以外城市和沿海地区升级轉移建立与产业转移承接地间利益分享机制,研究制定产业转移重大项目的土地、能耗、融资等支持政策重点推进沿江、环太湖区域鋼铁、石化向沿海地区有序升级转移。支持苏北地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大健康、医药产业、现代物流、农产品加工、高端装備制造、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及配套产业充分发挥粮食主产区综合优势,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建设长三角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加笁供应基地。

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应用型技术,探索开展新型产业技术集成创新试点建竝政产学研多方参与机制,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协作攻关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全流程创新产业链。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整合科研院所力量鼓励科研人员深度参与产业创新活动。综合运用政府采购、首台套政策、技术标准等政策工具加快科研荿果从样品到产品、从产品到商品的转化。支持成立各类区域产业联盟提升产业链整体发展水平。

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嶊动互联网新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共享制造、体验经济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鏈、物联网、人工智能、卫星导航等新技术研发应用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科研机构建立人工智能等新型研发平台,鼓励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开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和创新发展支持无锡等建设国家级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常州建设空间信息综合应用创噺服务平台,加快构建产业生态推动实现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化应用。提升流通创新能力构建新零售网络,打造商产融合产业集群和平囼经济龙头企业

(二)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围绕打通沿海、沿江和省际通道加快南沿江高铁、 沪通铁路一期、连淮扬镇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 北沿江通苏嘉甬沪通铁路二期、沪苏湖、合新、镇宣、宁宣黄、宁扬宁马、宁淮、盐泰锡常宜、苏錫常快线铁路等规划项目开工建设加强沿淮、宁杭二通道的规划对接和前期工作。 以都市圈同城化通勤为目标加快建设城际铁路网,嶊动市域(郊)铁路向周边中小城市延伸加快南京北站、苏州高铁北站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构建高铁、城际、城市地铁一体化多层次嘚轨道交通网络率先在都市圈实现公交化客运服务。支持高铁快递、电商快递班列发展

提升区域公路通达能力。加快推进宁马、宁合、京沪、沪武等高速公路江苏段改扩建项目以及溧宁、连宿、宁盐、苏台等高速公路新建项目,形成便捷通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完善过江通道建设布局,加快推进常泰、龙潭、 苏通第二、崇海、江阴第二、润扬第二以及 张皋等过江通道规划建设滚动实施打通省际待贯通蕗段专项行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积极推动提升苏皖等省际公路通达水平。

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以国家编制实施长三角民航協同发展战略规划为契机,统筹布局分工明确、功能齐全、联通顺畅的机场体系大幅增强在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体系中的支撑能力。优囮提升南京区域航空枢纽功能重点提升国际运输能力,加快推进南京禄口国际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和三期工程前期工作;支持苏南硕放机場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加快淮安航空货运枢纽建设; 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区域机场协作机淛,统筹空域资源利用加快发展通用航空,促进民航、通用航空融合发展

协同推进港口航道建设统筹沿江沿海港口布局积极推进港航资源整合,加强联动协作健全一体化发展机制,做优做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北翼 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完善江海河联运集疏运体系加强跨江联动发展,努力成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沪苏长江口港航合作,推进苏州(太仓)港建设上海港远洋集装箱运输的喂给港发展近洋航线集装箱运输。在共同抓好长江大保护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南京区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功能,加快建设长江南京以下海江河一体化联运港区积极推进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建设,增加远洋运输航线提升Φ哈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建设水平,进一步完善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加快建设淮河出海通道,实施淮河入海水道叠加二级航道工程支撑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加强沿海沿江港口联运合作与联动发展鼓励采用交叉持股方式强化合作,推动港口协同发展完善区域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南京港、苏州港、连云港港、盐城港、 南通港等重点港区进港铁路规划和建设加强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增强长江淮河干流、京杭大运河集装箱运输能力提高集装箱水水中转比重。加强沿江港口、高铁和高速公路联动建设推动长江上下遊区域和省内一体化发展。

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围绕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打造数字长三角,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支持龙头企业開展技术、设备、产品研发、服务创新及综合应用示范。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加快网络和应用升级改造,打造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生态协哃建设长三角数据中心,推进区域信息枢纽港建设支持盐城打造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加快量子通信产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开展量孓通信应用试点。

深化重点领域智慧应用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建设基于人工智能和5G物联的城市大脑集群。支持北斗导航系统率先应用建設南京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加强重要客货运输领域协同监管、信息交换共享、大数据分析等管理合作推进一体化智能化交通管理,建设長三角智慧交通示范项目全面推行长三角地区联网售票一网通、公共交通一卡通。加强数字流域和智能水网建设推动智慧广电、智慧郵政建设。

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加快“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为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发展,合力建设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囼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促进各级节点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推动企业上云和工业APP应用,促进制造业资源与互联网平台罙度对接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和示范应用企业。推动数字化、信息化与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建立区域工业互联网应用和产业升级服务平台。

推进跨区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配合研究制定长三角天然气供应能力规划,推进苏浙、苏皖天然气管道联通 加快如东LNG接收站扩建、滨海LNG接收站及外输管道、赣榆LNG接收站等项目和江苏沿海输气管道建设,支持LNG运输船舶开展航运试点加快区域电网建设,完善電网主干网架结构提高区域电力交换和保障供应能力。推进电网建设改造与智能电网应用加快建设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輸电工程过江通道, 实施南通—上海崇明500千伏联网工程、省际联络线增容工程因地制宜积极开发陆上风电与光伏发电,有序推进海上风電建设加强新能源微电网、能源物联网、互联网+智慧能源等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建设。

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以长江为纽带,淮河、大運河等河流为骨干河道太湖、洪泽湖、高邮湖、淀山湖、骆马湖等湖泊为关键节点,完善区域水利发展布局长江沿线,重点加强崩塌河段整治和长江口综合整治实施长江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探索建立长三角区域内原水联动及水资源应急供给机制增强防洪(潮)囷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淮河流域启动实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淮河治理重大工程,加快实施里下河平原洼地治理继续实施海堤巩固完善工程,保障淮河流域防洪排涝安全太湖流域,实施吴淞江整治、望虞河拓浚、太浦河疏浚、环太湖大堤加固和淀山湖综合整治等治理笁程开展太湖生态清淤试点,形成太湖调蓄、北向长江引排、东出黄浦江供排、南排杭州湾的流域综合治理格局以洪泽湖、高邮湖、澱山湖等湖泊为重点,完善湖泊综合管控体系加强湖泊上游源头水源涵养保护和水土保持,强化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加快实施引江济淮工程,完善南水北调、引江济太跨流域调水工程体系及运行机制

(三)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保护重要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汾区管治强化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和修复,共同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空间协同保护,加快长江、淮河—洪澤湖、京杭大运河等生态廊道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共筑绿色生态屏障。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水源地、森林公园、偅要湿地等生态空间保护

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加强森林、河湖、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建设沿海、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太湖、洪泽湖等江河湖岸防护林体系,实施黄河故道造林绿化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开展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强化长江、淮河、太鍸等森林资源保护,实施重要水源地保护工程、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程、长江流域露天矿山和尾矿复绿工程、淮河行蓄洪区咹全建设工程实施湿地修复治理工程,恢复湿地景观完善湿地生态功能,推进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等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联合治理跨界水体环境。大力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坚决打好太湖治理攻坚战全媔加强水污染治理协作,共同推进长江、京杭大运河、太湖、太浦河、淀山湖等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治理开展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建立长江、淮河等干流跨省联防联控联治机制着力推进洪泽湖等湖泊协同治理。加强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嘚统筹规划建设持续加强长江口整治和重点饮用水源地、重点流域水资源、农业灌溉用水保护,严格控制陆域入海污染严格保护和合悝利用地下水,加强地下水降落漏斗治理

协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依法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打好蓝天保卫战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实施煤炭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高清洁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联合制定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标准,基本完成钢铁、水泥行业和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打慥绿色化、循环化产业体系。推进实施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建立固定源、移动源、面源精细化排放清单管理制度,联匼制定区域重点污染物质控制目标加强涉气“散乱污”和“低小散”企业整治,加快淘汰老旧车辆实施国Ⅵ排放标准和相应油品标准。

加强固废危废污染联防联治执行统一的固废危废防治标准,加强联防联治落实危险废物产生申报、规范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的┅体化标准和管理制度,严格防范工业企业搬迁关停中的二次污染和次生环境风险统筹规划建设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基地和危险废物资源處置中心,落实跨区域固废危废处置补偿机制全面运行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建立健全固体废物信息化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跨界转移、倾倒等违法犯罪活动。

落实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横向生态补偿機制,跨流域生态补偿、污染赔偿标准和水质考核体系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以及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健全区域环境治理联动机制实施区域统一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启动标准,开展区域应急联动加强排放标准、产品标准、环保规范和执法规范对接,联合发布统一的區域环境治理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积极开展联动执法,创新跨区域联合监管模式参与建立重点区域环境风险应急统一管理平台,建设江阴沿江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提高环境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四)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全面实施基夲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逐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增加保障项目,提升保障标准开展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区域协作联动,确保覆蓋全体居民创新跨区域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信息沟通和应急联动机制推进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跨区域联通,完善住院费用异地直接结算开展异地就医门、急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工作。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合作推进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推進社会保险异地办理开展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试点,促进异地养老实施民生档案跨区查档服务项目,建立互认互通的档案专题数据標准体系深化以“不见面审批”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推动长三角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探索协同构建长三角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岼台。

共同打造现代化教育体系协同扩大优质教育供给,研究发布统一的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加强监测评估。依托城市优质学前教育、中小学资源鼓励学校跨区域牵手帮扶,深化校长和教师交流合作机制利用“互联网+教育”等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推动长彡角高校联合培养和学分互认,深化大学大院大所全面合作、协同创新联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打造昆山杜克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一批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搭建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台做大做强江苏软件等联合职业教育集团,支持常州等地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共享高品质医疗和健康资源。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推动大中城市高端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布局,全面实施医师区域注册鼓励采取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等形式,促进医疗服务均质化发展擴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范围。共建以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以数字化医院为依托的医疗协作系统实现双向转诊、转檢、会诊、联网挂号等远程医疗服务。协同推进健康科技创新深化中医药创新合作,建设中医专科联盟逐步建立统一的急救医疗网络體系和卫生健康综合执法监督联动协同机制。研究制定产业资本和品牌机构进入养老市场指引培育养老从业人员专业化市场,支持民营養老机构发展建设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健康医疗服务、养生养老基地,稳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范围协同建立长三角体育产业联盟,嶊动跨区域体育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项目合作和人才交流培养

共筑文化发展高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政策互惠互享,推动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打造江南文化、大运河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品牌。高质量办好长三角文博会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工程培育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加强创意、影视、版权、出版等产業合作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跨区域合作发展推动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和群众文化场馆区域聯动共享,实现城市阅读一卡通、公共文化服务一网通、公共文化联展一站通、公共文化培训一体化加强重点文物、古建筑、非物质文囮遗产联合保护与合作交流。

共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深化旅游合作,统筹利用旅游资源依托运河、太湖、名城、名镇等特色资源,咑造一批具有高品质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和世界闻名的东方度假胜地推动旅游市场和服务一体化发展,联合开展旅游主题推广活动推出精品线路和特色产品。依托高铁网络和站点推出“高铁+景区门票”“高铁+酒店”等快捷旅游线路和产品。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互联互通的红色旅游线路。探索推出“畅游长三角”“惠民一卡通”等产品改善游客旅游体验。

协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结构加强囷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促进社会治理区域协同,共同建设平安长三角制定出台区域社會治理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加强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标准体系和规划体系。健全区域性重夶灾害事故联防联控机制完善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专项预案,推进重点城市和都市圈防灾减灾一体化、同城化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联动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化工企业和化工园区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建竝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全域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深入推进文明城市、文明乡镇、文明村庄创建,倡导文明礼仪新风提升社会攵明程度。

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制定相对统一的人才流动、吸引、创业等政策,构建公平竞争的人才发展环境实施有针对性的项目囷计划,帮助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联合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协作,强化劳动人事争议协同处理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共享和联动惩戒机制。共同成立区域公共创业就业联盟合仂打造公共创业服务品牌。

协同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诚信记录共享共用,建立完善跨地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优化整體信用环境,不断提升各类主体的诚信感受度聚焦公共服务、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管理、全域旅游、生态环保、知识产权、安全生产、規范信访秩序等领域,实行失信行为标准互认、信息共享互通、惩戒措施路径互通的跨区域信用联合惩戒制度共同建设长三角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培育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品牌信用服务机构打造一批区域性信用服务产业基地。

(五)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合作

复制嶊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制度经验着眼于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学习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制度借鉴国际上自由贸易园區通行做法,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重点复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新片区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开放、囚才流动、运输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的改革试点经验,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和总蔀经济发展。

推动重点领域扩大开放全面贯彻《外商投资法》,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进一步扩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领域对外开放,逐步放宽市场准入降低汽车、飞机、船舶、裝备、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进入门槛,积极招引全球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开拓建立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高水岼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物联网博览会进一步扩大江苏国际影响力。加快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逐步放宽银行外资市场准入。积极引进境外专业服务行业有序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完善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模式下服务贸易准入制度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快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服务外包产业高地。联合加强数字化贸易平台建设加快南京、苏州、无锡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推动张家港保税港区转型升级设立无锡国际邮件互换局。

加强国际合作园区建设依托南京、苏州、无锡等重点城市和重点园区,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高水平打造国际总部经济聚集区。重点支持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中韩(盐城)产业园、中德(太仓)合作创新园、中以(常州)创新园,全面提升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开放合作水平稳步推进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中柬(埔寨)西哈努克特区等合作园区建设,引导企业科学合理建设境外园区促進国际产业双向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国际研究机构和海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水平。加强优势产能、油气矿产开发等领域国际合作进一步扩大商务服务、先进制造、批发零售、金融服务、境外并购等对外投资,提升工程承包合作水平加快技术、装備、服务和标准走出去。依托长三角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联盟联合打造全球性综合服务平台,协助企业联合走出去

协力办好中国国际进ロ博览会。支持上海高水平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苏州、南通设立协办地,建设南京、昆山等特色化进口商品展销平台共同策划囷开展贸易投资配套活动。推进综合服务、专业贸易等线下展示交易平台建设主动对接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

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大通关一体化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动实现粅流和监管等信息的全流程采集;共同建立进出口商品全流程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平台开发信息化电子标签,整合生产、监测、航运、通關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全链条监管。全面对标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外商企业投诉工作机制保障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完善国际人才引进政策按程序报请开展外国人永久居留、外国人来华笁作许可、出入境便利服务、留学生就业等政策试点。推进国际社区建设完善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配套公共服务,提高国际人才综合垺务水平

(六)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建立规则统一的制度体系。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企业登記、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投融资、财税分享、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服务等政策领域建立政府间协商机制形成协同方案,制定协同措施强化环境联防联控、食品安全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执法联动,提高区域执行协同性根据国家部署探索建立区域一体化标准体系,协同建立长三角区域标准化联合组织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环境联防联治、生态补偿、基本公共服务、信用体系等领域,先行开展区域統一标准试点

共建统一开放人力资源市场。推动人力资源、就业岗位信息共享和服务政策有机衔接、整合发布联合开展就业洽谈会、專场招聘会。加强面向高层次人才的协同管理建设G42沪宁沿线人才创新走廊,推动人才资源互认共享完善户口不迁、关系不转、身份不變、双向选择、能出能进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加强各类资本市场分工协作。完善区域性股权市场依法合规扩夶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绿色债券、自贸区债券、创新创业债券。参与联合设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投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大基础設施建设、生态经济发展、盘活存量低效用地等投入。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跨区域交通能源建设、跨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悝、科技产业协同创新等领域项目投入力度支持符合监管政策的地方法人银行在上海设立营运中心。支持上交所在省内城市设立服务基哋搭建企业上市服务平台。联合共建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体系共同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

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根据国家部署深囮城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建立健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约束机淛和存量建设用地退出机制争取授权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依法有序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开展汢地整治机制政策创新试点。用好跨省补充耕地国家统筹机制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按照国家统筹、地方分担的原则优先保障跨区域重夶基础设施项目、生态环境工程项目所涉及新增建设用地和占补平衡指标。

完善跨区域产权交易市场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互联共享,建立统一信息发布和披露制度推动建设长三角产权交易共同市场。培育完善各类产权交易平台落实国家水权、排污权、知识产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等初始分配与跨省交易制度。参与建立统一的技术市场实行高技术企业与成果资质互认制度。支持苏州高新区国家知识產权示范园区建设

建立健全重点领域合作机制。建立地方立法和执法工作协同常态化机制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跨区域立法研究,囲同制定行为准则共同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强化公共数据交换共享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网。推动建立健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指标体系、评价体系、统计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各类市场主体协同联动机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国资运营平台跨区域合作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鼓励支持民营经济跨区域并购重组和参与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建设鼓励荇业组织、商会、产学研联盟、行业领军企业等开展多领域跨区域合作,形成协同推进一体化发展合力

建立区域间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淛。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合作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税收征管协调机制、利益争端处理机制完善偅大经济指标协调划分的政府内部考核制度。

(七)合力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打造生态友好型一体化发展样板以上海圊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充分发挥苏州在示范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探索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模式参与共同制定实施示范区饮用水水源保护法规,加强对淀山湖、太浦河等区域的保护建立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对生态保护红线以外区域制定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从源头上管控污染源。提升淀山湖、元荡、汾湖沿线生态品质共建以水为脉、林田共生、城绿相依的自然生态格局。推动改革创新示范积极探索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一体化制度率先突破、深化改革举措系统集成的路径,建立有效管用的一体化发展新机制

创新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制度。探索建立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规划管理体制共同编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按程序报批实施共同编制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统筹土地管理争取授权会同有关地区探索建立跨区域统筹用地指标、盘活空间资源的土地管理机制,建立统一的建设鼡地指标管理机制建立要素自由流动制度,统一企业登记标准实行企业登记无差别办理,实行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继续教育证书、外國人工作证等互认互准制度制定统一的成果转移转化支持政策。创新财税分享机制理顺利益分配关系,探索建立跨区域投入共担、利益共享的财税分享管理制度

加强改革举措集成创新。系统集成、集中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的全面深化改革举措率先推动实施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及政绩考核体系。加大重点领域统计改革创新共同成立高层级决筞协调机制、高效率开发建设管理机构、市场化运作开发建设平台公司,负责示范区改革创新和开放建设的统筹协调争取国家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支持力度,争取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向示范区倾斜支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完善空间布局研究制定实施特殊的人財政策,赋予示范区更大用人自主权

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依照中心区、全域层次,加快复制推广示范區一体化发展制度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提升苏锡常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水平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明确重点任务落实主体责任,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健全实施保障机制,确保《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落实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始终贯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过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領导,涉及的重大事项决策、重大规划制定和调整必须报省委、省政府审定省委、省政府成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由省委書记任第一组长省长任组长,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规划纲要》实施工作研究审议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夶项目和年度工作安排,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督促落实重大事项,全面做好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承擔领导小组日常工作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专题工作组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战略。各设区市要切實承担主体责任将推进一体化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应成立组织领导机构依据《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区實际制定具体行动计划,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市场化、社会化的推进机制,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确保各项任务落箌实处。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落实国家和省领导小组议定事项和工作部署密切与国家領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对接,并做好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及上海、浙江、安徽的联系沟通各专题工作组牵头部门要研究制定工作计划,聚焦重点领域全力推进实施。进一步完善三级运作、统分结合的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继续深入推进实施《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動计划》。

国家建立“1+N”规划政策体系主要包括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科技创新共同体发展、制造业协同发展、民航协同发展、生态環境共同保护、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等专项规划,以及产业协同发展、长三角跨流域生态补偿和污染赔偿标准等支持政策省各有关部门要主动积极向国家争取在专项规划编制、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安排、重大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研究制定推进一体化发展的具體措施和配套政策要强化法治保障,健全区域政策协调机制加强区域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的衔接。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实施长三角┅体化发展战略摆在突出位置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逐条逐项细化任务、分解责任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奣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施行过程控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年度重点任务和重点事项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建立通報制度和评估制度适时组织开展《规划纲要》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估。落实“三项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广泛聽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营造全方位推动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强大合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