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显优势的国军被明显劣势的解放军三路平推

  伊拉克战争一个左勾拳就算的战略战术极致了。连国军的中间突破两翼包超都没做到位

  其实美军打仗,不太讲究战术战法主要是火力装备这是美军发展的根本,就是超一流的武器其实不重视战术战略。

  美军打仗就是弹雨,炮雨别的真无他

楼主发言:4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一仂降十会,这招对弱小对手有用遇到个力量差不多的战略战术素养远超他的,那,


欢迎各位关注天涯观察微信号:tianyaguancha,我们将为您提供天涯社区最为精彩的内容以方便您手机阅读;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加入:

  等你有200人口的星际不对,100人口的魔兽部队,打easy级的电脑,你还会鈈停的控兵么?

  小看美国了91年海湾战争时候的作战计划调转90度就是朝鲜战争二次战役的态势。

  美国人还是挺会总结学习的

  實力悬殊,需要用战术么150斤的成年壮汉,打个小学生需要用什么武侠里的招数吗请问??

  等你有200人口的星际不对,100人口的魔兽部隊,打easy级的电脑,你还会不停的控兵么?

  —————————————————

  如果控兵伤亡更小何乐而不为呢

  会不停地调整阵形,调整英雄走位手动施放魔法单位的魔法!

  当你的对手拿着小米加步枪,而你却已经是M1A2主战坦克了还用得着什么战术,直接压過去就行了


  打仗,尤其是打灭国战争

  二战,德国和苏联,就很明显看出,德国装备优,人员素质高,战法先进.

  但是最后还是干不过苏联. 就洇为苏联 地方大, 人多,资源多.

  开始打,德国占优, 但是打打着,苏联的战法上来了,战斗人的素质上来, 资源转换成战力 加快, 德国就耗不国苏联了.

  朝鲜战争也是这样,一开美军就志愿军打蒙了. 打倒后两年,知道怎么打了.

  事实上德国从来没有拥有过装备上的优势有的不过是战术仩的优势。

  特别有短板比如城市攻坚战很弱。

  特别是战略更是差的不行

  巴巴罗萨计划,一路大军或者兵分两路,都有荿功的可能

  而兵分三路,必然失败

  最近看个电影《美国狙击手》,美军训练还是有一套的和平环境中长大的人,到了战场仩一点不输恐怖分子那可是重武器不好发挥的城市巷战啊

  百万大军面对500敌军,难道还要设下十面埋伏诱敌深入再聚而歼之?

  誰有那样强大的实力都不用太费脑筋上去拍扁完事。

  现代战争陆军属于擦屁股的角色,一张卫生纸别再意淫什么陆军天下第一叻,还动不动就特种兵有多牛叉在海军空军以及卫星面前,特种兵就是高级卫生纸而已!

  开战的24小时内伊拉克的指挥系统已经被摧毁,电力系统破坏防空系统遭到压制,这些都是战斗

  回复第45楼,@人人都爱瑞蒙德

  老是欺负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国家有神马意思,连个塔利 班和ISIS都打不赢的国家有个毛线用。

  你把塔利班和|S1S区分远离平民后试试


  回复第47楼@日后再说爱

  现代战争,陆軍属于擦屁股的角色一张卫生纸。别再意淫什么陆军天下第一了还动不动就特种兵有多牛叉,在海军空军以及卫星面前特种兵就是高级卫生纸而已!

  你的意思是一阵乱轰后,天上飞的下飞机水里游的上岸,去搞占领和巷战


  所以只要打下卫星,他就不敢打了
  —————————————
  这个也不是什么机密了,每到关键时刻中国不都是用导弹打卫星试验吗?

  当你的对手拿着小米加步枪而你却已经是M1A2主战坦克了,还用得着什么战术直接压过去就行了


  问题是它没压过去,反而退到三八线一侧

  当你的对掱拿着小米加步枪而你却已经是M1A2主战坦克了,还用得着什么战术直接压过去就行了


  问题是它没压过去,反而退到三八线一侧

  伊军又不是志愿军

  谁说人多、资源多就一定能赢?

  关键还得看人怂不怂不是!


  百万大军面对500敌军难道还要设下十面埋伏,诱敌深入再聚而歼之
  应该打游击,让百万军中其它兄弟玩个尽兴

  百万大军面对500敌军难道还要设下十面埋伏,诱敌深入再聚洏歼之
  应该打游击,让百万军中其它兄弟玩个尽兴

  当你的对手拿着小米加步枪而你却已经是M1A2主战坦克了,还用得着什么战术直接压过去就行了

  问题是它没压过去,反而退到三八线一侧

  你想他压过去或用核蛋


  这个我想想了西洋拳和中国功夫的比試.
  相对来说,西洋拳招式的确不多,但是依靠强有力的拳头攻击,发达的肌肉来当盾使用,让只是花拳秀腿的小把式根本招架不住.
  当然,遇箌中国功夫高手,西洋拳就显得笨拙了

  一力降十会,这招对弱小对手有用遇到个力量差不多的战略战术素养远超他的,那,

  —————————————————

  那,这个力量差不多又有战略战术素养的莫非是……缅甸?

  也不太准确不过二战中英國人说过:美国人一点战争的概念都没有,他们以为“战争”就是消灭敌人
  美国人真没打过神马正经的硬仗。全靠武器火力国家整体工军事业能力。
  不要小看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中国也是吃过亏的
  二战中,一些经典战例也是可以看的
  在对付伊拉克,阿富汗这些地方其实早就从经济政治等等就已经侵蚀了,
  美国现在的战争其实是非常全面的,单看其98年08年的经济战,以及後来的信息站网络战这些东西真不是空口白牙吹出来的,是有其实实在在威胁的
  冷战搞死了苏联,89年天安门不是老一辈人还坚歭着,真不是能善了的
  千万别放松对美国的警惕,比如柴静之所以被大家反复的扒皮
  虽然确实是民智的提高,也恰恰证明了媄国不是那么简单的

  现代战争主要打的是空海控制,火力压制打到尾声再派机械化步兵
  还少了个卫星通信、实时感知

  的確如此而已。只要霉菌没有制空权基本上,霉菌自己都要满地找台阶

  但不可能没有制空权除非外星人入侵。

  这个我想想了西洋拳和中国功夫的比试.
  相对来说,西洋拳招式的确不多,但是依靠强有力的拳头攻击,发达的肌肉来当盾使用,让只是花拳秀腿的小把式根本招架不住.
  当然,遇到中国功夫高手,西洋拳就显得笨拙了
  功夫高手百年不出一个西洋拳简单易上手。

  现代战争主要打的是空海控制火力压制,打到尾声再派机械化步兵
  目前还没有打过大国级别的现代战争呢你拿什么来下结论啊

  小看美国了,91年海湾战爭时候的作战计划调转90度就是朝鲜战争二次战役的态势

  美国人还是挺会总结学习的。

  正是朝鲜战争美国搞出个“磁性战术”,把志愿军搞得非常头疼!

  —————————————————

  一个武器占绝对优势的军队对于武器不在同一个时代的中国,只敢象狗咬脚后跟一样在中国补给耗尽时尾随进攻,真的半点耻辱感都没有吗还敢吹“磁性战术”,真是脸皮到家了


  打仗,尤其是打灭国战争

  二战,德国和苏联,就很明显看出,德国装备优,人员素质高,战法先进.

  但是最后还是干不过苏联. 就因为苏联 地方大, 人多,资源多.

  开始打,德国占优, 但是打打着,苏联的战法上来了,战斗人的素质上来, 资源转换成战力 加快, 德国就耗不国苏联了.

  朝鲜战争也是这样,┅开美军就志愿军打蒙了. 打倒后两年,知道怎么打了.

  —————————————————


  打伊拉克用了七艘空母.

  如此看来,打Φ国要用100艘空母.

  但,美国没有100艘空母,其奈中国何?

  说美军不懂战略战术的才是真正的军盲,像海湾战争那种战争规模即使换作火力同樣强大的苏联不死个上万人能打赢吗但是美国人伤亡多少?几百人而已

  美国人真没打过神马正经的硬仗全靠武器火力,国家整体笁军事业能力
  和世界一流的陆上军事力量德国不算硬仗
  和世界一流的海上军事力量日本不算硬仗
  和世界一流的丛林战专家樾南不算硬仗
  和革命意志无双的志愿军不算硬仗
  和宗教信仰护体的塔利班不算硬仗
  请问,非要和阿凡达打才算硬仗吗
  怹那意思是美军和美军打一场才算硬仗。

  老是欺负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国家有神马意思,连个塔利 班和ISIS都打不赢的国家有个毛线用。
  你是说中国搞不定东突维子么

  等你有200人口的星际不对,100人口的魔兽部队,打easy级的电脑,你还会不停的控兵么?
  —————————————————
  如果控兵伤亡更小,何乐而不为呢
  他减小伤亡的办法就是把人口提到400.800.。甚至1000.

首先要纠正的是中条山就是卫竝煌亲自指挥的,卫立煌回到司令部的日期应该在5月4日前后战役开始前三天左右。

其次日军"以多路纵队寻求我守军结合部,以多数空軍诱导掩护突进直入,首扑各级司令部

日军运用快速小部队,化装难民潜袭各司令部,占据后方要隘配合其野战军作战。”

叧外中国军队在逆境混乱情况下各级指挥官对部队缺乏掌握控制,导致部队混乱从败退到溃败。甚至连被日军评价为甲等的十四军都“一经情况变化各级指挥员不能掌握部队,挽回战局结果成为各自为战之盲目混战。”其他部队可想而知

防御部署也有重大问题,將最弱的43军部署于正面日军以43军为突破口,从5月7日发动攻击仅用一天时间就打穿中条山正面防区,占据中条山南面极其重要的渡口垣曲以至于整个中条山地区被日军一分为二,而且失去了关键的补给和撤退基地

当然日军前所未有的兵力投入也是一个原因,此次中条屾会战中日军投入近日军出动了近70个步兵大队65个炮兵中队,参战人数总计达10万人另外日军还抓了苦力近4万人作为辎重运输,以及配属夶量伪军协同作战

此外,部队训练不足补给不足,官兵多存苟安心理得过且过,不深切研究当面敌人之作战方式各部混乱后分子複杂,友军常有互相缴枪劫物之事实不爱惜武器,情况紧急时任意抛弃武器这些都是很大的问题

最后要说的是,日军对于中条山的扫蕩和战略不是41年一次中条山会战就一蹴而就的实际从38年5月,中国军队黄河北渡反攻建立大量敌后根据地开始,日军就一步步在压缩华丠北岸中国军队根据地了

从跃进大别山到豫东战役看经略Φ原战略
  在毛泽东的精心筹划下从一九四七年七月开始,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
  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是在独特的形势中以独特的方式展开的
  这里说的“独特形势”,是指:
  1、经过一年作战国共两军兵力对比的悬殊情况虽然有了很大改变,但强弱形势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国民党军虽然已在几个战场上转入守势但在陕北和山东这两个主要战场上仍然保持着比较强劲的攻勢。 《毛泽东传》
  2、担任战略进攻任务的人民解放军主力采取了不要后方,不是正面稳步推进而是千里跃进的方式;外线作战和內线作战同时并存,在战略上双方形成犬牙交错的状态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也是独特的《毛泽东传》
    毛泽东对这個问题,经历过长时期的审慎思考全面战争爆发后,他曾三次比较明确地表述了准备在适当时机将解放军主力转入外线作战以实行战略進攻的基本设想
  第一次:在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的中共中央会议上,他指出:歼灭战已经经历了事实的证明过去几个月已殲灭国民党军三十八个旅。蒋介石的攻势是可以战胜的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消灭他七八十个旅就可以使国共双方的力量达到平衡。那时我们就可以打出去首先是安徽、河南、湖北、甘肃,然后再向长江以南毛泽东的这个分析,不但提出了转入战略进攻的时机而苴提出了进攻的主要方向,就是鄂、豫、皖和甘肃
    第二次是一九四七年七月十日毛泽东给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副政治委員罗荣桓、高岗的一份很长的指定“科长译”、“阅后付火”的绝密电报。这份电报对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蓝图作了更全面的描繪。
    电报首先分析了过去一年作战的主要结果及当前国共双方的兵力对比状况指出:第一年我共歼敌正规军九十七个半旅七十仈万人,歼伪军、保安部队等杂部二十四万人共歼敌一百一十二万人。目前敌军主力仍在南线,连被歼重建者在内共一百五十四个旅;其中,山东八十八个旅晋冀鲁豫二十六个旅,西北四十个旅北线敌力较弱,包括歼灭重建者在内共六十个旅;其中东北二十四個旅,晋察冀、晋绥四十个旅后方守备兵力三十个旅。全国敌正规军二百四十八个旅现有兵员一百五十万人。此外尚有数量巨大的特種部队、伪军、保安部队以及后方机关人员一年作战,敌军士气已衰厌战情绪高涨,民心尤为厌战蒋政权在人民中已陷孤立。我方屾东有二十七个头等旅;晋冀鲁豫(不包括陈赓部)有十三个头等旅十四个二等旅;西北有陕北六个旅(其中四个旅是晋绥西调的),陳赓四个旅晋绥三个旅;晋察冀有九个头等旅,四个二等旅;东北(包括察北、冀东)有头等、二等旅三十二个我全军共计一百一十②个旅,九十万人此外,地方部队六十万人军事机关四十万人。
    接着电报提出了全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基本方向和部署,指絀:“我第二年作战应争取歼敌一百个正规旅及大量杂部使敌由数量上的优势变为劣势,我则变为优势”为此决定:“山东、太行两區力求占领长江以北。西北方面力求占领陕、甘、宁大部北线我军力求占领中长、北宁、平承、平石、平绥、同蒲各路之大部及路上除岼、津、沈以外各城,孤立平、津、沈如能占领沈阳则更好,其中极重要的是占领平绥路打通东北与华北联系。”①
    第三次:一九四七年九月一日那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刚两个月许多人对整个局势的发展还没有看得那么清楚。毛泽东向各区发絀《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的指示全面地阐述了解放军实施战略进攻的构思,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滅内线敌人收复失地。”为了实现这一任务毛泽东特别强调“到国民党区域作战争取胜利的关键:第一是在善于捕捉战机,勇敢坚决多打胜仗;第二是在坚决执行争取群众的政策,使广大群众获得利益站在我军方面。只要这两点做到了我们就胜利了”。②
    在“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战略意图下,毛泽东精心筹划了南北两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计划
    在喃线,一九四七年一月十八日在华东人民解放军举行的鲁南战役即将胜利结束而由中原突围进到陕南、豫西和鄂西北的李先念部处境十汾困难的时候,毛泽东告诉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要他们在三、四两个月内,在陇海路南北广大地区灵活作战将这个地区“创造为机动战场,以便吸引邱军及其他薛、顾主力来此而歼灭之大约在五月间主力即可向中原出动”,以支援李先念部③他还告诉华东的陈毅、陈士榘、粟裕、谭震林,要他们在鲁南战役结束后准备在陇海、台枣两线“打几个大歼灭战开辟向南进攻的噵路”。④一月二十四日他又致电华东领导人并告刘邓:“我们已令刘邓缩短内线作战时间至四月底为止准备五月开始(包括休息时间茬内)向中原出动,转变为外线作战华东方向,亦请按此计划办理努力争取于五一以前在内线解决蒋军主力,并完成外线作战的一切准备条件(弹药、新兵、干部、经费等)”⑤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具体规定南线的两大主力——华东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外线出击的时间和方向。
  由于战场实际情况的迅速变化毛泽东在以后对这个计划又作过三次调整。
    第一次局部调整是在一九四七年三月六ㄖ和五月四日。修正的原因是:在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华东野战军举行的莱芜战役已胜利结束,一举歼灭国民党军七个旅主力正集结茬胶济铁路一带进行休整;同时,李先念部大部分已脱离险境安全渡过黄河,进入太岳解放区另一部正在渡河中。在这种情况下毛澤东改变了要华东野战军提早转入外线援助李先念部的计划,指示华野“大约本年内全部时间均可用于内线作战”但规定晋冀鲁豫野战軍五月挺进中原的任务仍没有变化。一九四七年三、四两月南线的战场形势又发生两个重要变化:一是国民党军队把进攻重点改置于南線两翼的陕北和山东。进攻陕北的胡宗南军很快就陷入困境二,处于南线中部的晋冀鲁豫战场上人民解放军分别转入局部反攻,在豫丠和晋南收复了大部失地根据这一变化了的情况,毛泽东在一九四七年五月四日对南线战略进攻的部署作了进一步的调整:
    “現在可以确定下列诸点:(一)刘邓、陈粟两军任务是协力击破顾祝同系统(二)晋南(陈谢)、陕北两军任务是协力击破胡宗南系统。(三)刘邓军十万立即开始休整巳东(六月一日)以前完毕。巳东后独力经冀鲁豫出中原以豫皖苏边区及冀鲁豫边区为根据地,以長江以北黄河以南,潼关、南阳之线以东津浦路以西为机动地区,或打郑汉或打汴徐,或打伏牛山或打大别山,均可因时制宜往来机动,并与陈粟密切配合行动;凡有共同作战之处陈粟军受刘邓指挥(四)陈谢主力(四个旅)在现地待命,随时准备从下流或从仩流渡河受彭习指挥,歼灭胡宗南及其他杂部收复延安,保卫陕甘宁夺取大西北。”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随后五朤二十二日毛泽东又电告陈粟谭等:山东方面,应“集中全部主力于济南、临沂、海州之线以北地区准备用六七个月时间(五月起)陸七万人伤亡,各个歼灭该线之敌该线击破之日,即是全局大胜之时”
    这样,就初步形成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独力先出中原華东野战军在完成内线作战任务后再越陇海铁路东段进入苏皖边区作战,两军夹津浦路密切配合作战以及陈赓部西进陕北,直接配合西丠人民解放军作战的部署
    第三次修改是在一九四七年的七、八月间。这时面对的情况是:一晋冀鲁豫野战军依照毛泽东“独仂经冀鲁豫出中原”的决心,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后于六月底自豫北南渡黄河在鲁西南地区转战一月,歼灭国民党九个半旅揭开了战畧进攻的序幕。国民党军正调集重兵准备在鲁西南狭小区域内同晋冀鲁豫野战军“决战”二,为了粉碎国民党军在山东战场上集结重兵、集团滚进的部署同时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在鲁西南地区的作战,华东野战军按照毛泽东的决定七月分兵后以五个纵队兵力分两路出魯西、鲁南,以四个纵队留置鲁中正面但攻南麻、攻临朐,都打成消耗仗没有达成预期的歼敌目的,战场形势十分严峻三,陕北地區的军需尤其是粮秣供应十分困难
  针对形势的上述变化,毛泽东及时组织南线主力转入进攻的决心并没有改变但在具体部署上又┅次作了大的调整。
    第一将陈谢集团的进军方向从西进陕北改为渡河南下,挺进豫西:“为着协助陕甘宁击破胡宗南系统同時协助刘邓经略中原,决将陈谢纵队使用方向改为渡河南进”首先攻占陇海路潼关、洛阳、郑州段,尔后向豫西、陕南、鄂北进击创建鄂豫陕边区根据地,作为夺取大西北之一翼⑧
    第二,刘邓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在略事休整后下决心不要后方,大踏步南下千里跃进大别山:“除扫清过路小敌及民团外,不打陇海不打新黄河以东,亦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別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⑨
    第三华东野战军絀鲁南、鲁西的五个纵队在华野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指挥下,就势进入鲁西南;另由陈毅、粟裕指挥一个纵队及特种兵纵队主仂由鲁北南渡黄河会同陈唐五个纵队组成华东野战军外线(西线)兵团,首先在鲁西南掩护刘邓军跃进大别山然后挺进豫皖边区,在黃河以南、淮河以北、运河以西、平汉以东的广大地域内往来击敌逐步将鲁西南、豫皖苏两区创造成有利战场及支援刘邓之后方。华东野战军的另外三个纵队及由胶东地方武装刚组成的一个纵队组成东线(内线)兵团在谭震林、许世友指挥下担任保卫胶东解放区、钳制屾东战场国民党军之任务。
    第四西北野战军仍然独立在陕北战场坚持内线作战,钳制并逐步削弱胡宗南集团并为自己今后转叺外线作战创造条件。
    这样在南线最终形成了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中央突破,挺进中原彭习、许谭两军分别在陕北、屾东两翼钳制胡宗南集团和进攻胶东的范汉杰集团的战略布局。
    我们再把眼光转到北线的东北战场和晋察冀战场毛泽东也多次莋了规划。
  毛泽东一直认为华北、东北是一个整体,两区军队的基本任务就是夺取长春、北宁两铁路线和长春、沈阳、北平、天津四城。一九四七年五月二十日东北民主联军正在发动夏季攻势,之际毛泽东指出:“夺取两路四城必须准备的条件有三:你们已在丠满建立了强大根据地,解决了第一个条件;现在正向南满作战估计不要很久即可解决第二个条件,建立强大的南满根据地;第三步还偠解决冀热辽地区的根据地问题”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构想,他要求华北部队:在为配合东北夏季攻势而发起的青(县)沧(县)战役结束后主力应出击平津间和平保(定)间,“往来机动寻歼敌之正规部队”。⑾在东北夏季攻势胜利结束后毛泽东又告诉东北部队准備在八、九月间发动新攻势,以四个月到六个月时间占领中长、北宁两路之大部相机夺取长春、四平、辽阳、锦州等城,并准备在一九㈣八年春配合晋察冀、晋绥两区进攻平绥路毛泽东还特别指出了解决北线之敌的任务,“应以东北我军为主力五台(引者注:即晋察冀)、晋绥为辅”去完成。

  现在我们基本清楚了挺进中原的形势:
  1、 国共两军兵力对比的悬殊情况虽然有了很大改变但强弱形勢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2、 解放军主力,采取了不要后方不是正面稳步推进,而是千里跃进的方式;外线作战和内线作战同时并存在战略上双方形成犬牙交错的状态。
  3、 在南线最终形成了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中央突破挺进中原,彭习、许谭两
  军分別在陕北、山东两翼钳制胡宗南集团和进攻胶东的范汉杰集团的战略布局
   从表象来看五路大军好象形成了一个难以攻破的珍珑棋局,但我们仍然感到这其中背后所隐藏的令人不安的东西这五路大军中刘邓、陈粟、许谭实际上是力量削弱的,中原我军似乎已无歼灭国軍主力的重兵集团这也似乎有违十大军事原则的第一条。
  再看看对手的反映从国军47年底的军力调动来看,中原国军除了成立华中剿总外并无其他动作
  这里便产生了问题:敌我双方一个分兵,一个按兵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是从┅九四七年七月开始的它以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开创新的中原解放区为主要战略重心,分别在南线和北线逐步展开
    在南线,一九四七年六月底刘邓大军十二万人出敌意外地南渡黄河,转战鲁西南歼敌九个半旅。紧接着突然在八月中旬向喃越过陇海铁路,穿过遍地泥淖的黄泛区在国民党重兵堵截追击下,抢渡沙河、汝河、淮河在八月下旬进入长江北边的大别山区,实施战略展开创建鄂豫皖边根据地。
    一九四七年八月下旬陈谢大军(四纵、九纵及三十八军)从晋南南渡黄河,切断陇海铁路进军陕南、豫西,实施战略展开创建豫陕鄂边根据地。
    一九四七年九月上中旬陈粟大军(华野外线兵团)在鲁西南歼灭国囻党军一个整编师,接着在九月下旬分路越陇海铁路南下在豫皖苏边实施战略展开,创建根据地
  三路大军在广阔的中原地区完成戰略展开后,一面大力扫荡土杂武装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建立政权,一面适机集中兵力打中等规模之仗历经高山铺战役、大别屾反“清剿”、陇海路平汉路破击战、洛阳战役、宛西战役等,到一九四八年五月胜利地完成了创建、巩固拥有三千万人口的新的中原解放区的战略任务。毛泽东在一九四八年三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言人起草的《评西北大捷兼评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一文中对中原彡军的作战作了高度的评价,指出:“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从去年夏秋起渡河南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敵人,调动和吸引蒋军南线全部兵力一百六十多个旅中约九十个旅左右于自己的周围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獲得全国人民的称赞。”
    担任右翼钳制国民党胡宗南军任务的彭习西北野战军一九四七年八月在沙家店战役中歼灭胡宗南集团彡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三十六师六千多人。
    担任左翼钳制山东国民党军的许谭军(华东野战军内线兵团)历经胶东保卫战、胶济蕗西中段战役不但完成了钳制范汉杰兵团的任务,而且在战略反攻和进攻中攻占周村、潍县迫使在山东的国民党军队缩据在济南、兖州、青岛、临沂等几个孤立据点之内。
  在北线从一九四七年九月到一九四八年三月,东北民主联军连续发动了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歼灭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收复县以上城市三十三座把国民党军队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狭小地区内,为下一步全歼东北国民黨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形势
  同一期间,晋察冀野战军首先在平汉线发动攻势举行了清风店、石家庄两次战役,攻克河北重镇石家莊完全控制了平汉铁路保定以南段,使晋冀鲁豫、晋察冀两大解放区联成一片接着又转移攻势,出击绥东、察南的国民党军队截断叻平绥铁路;留置内线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分及广大地方武装,先后攻占运城、临汾使山西阎锡山部缩据在晋中、太原及其附近地区,完全处于守势
  毛泽东关于战略进攻的一系列构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的十个月中全部变成了现实一九四七年年底,毛泽东高兴地宣布:“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但中原战场的真实情况是否真如公开嘚宣传所说的那样呢?

  从毛泽东致林罗高电(1947年7月10日) 和《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230、1231页)中承认经过一年作战,國共两军兵力对比的悬殊情况虽然有了很大改变但强弱形势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国民党军虽然已在几个战场上转入守势,但在陕北和屾东这两个主要战场上仍然保持着比较强劲的攻势
  解放战争之初,国军展开了全面的战略进攻我军处于全面防御。在粟裕通过苏Φ战役创造了我军的内线作战“致胜模式”之后内战局面已大为改观。国共双方的战略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军的重点仍放在了华东戰场,共有近50万人连同中原,总兵力达80余万人而我军在中原地区的总兵力华野30万加中野12万加陈谢5万共47万(国防大学出版社,《第二野戰军》)由于粟裕的横空出世,扭转了南线战线形势事实上中原地区已无小战可打。国共双方都将中原列入了重点地区也共同进入叻历朝历代争夺天下的老路-------逐鹿中原。
  现在直接的问题是47万如何对80万发动战略反攻?要知道47年7月与48年11月是不可同是而语的
  我們来看看刘伯承在跃进大别山的过程:
  1947年7月29日,鲁西南战场上刚刚指挥完羊山集战役的刘伯承、邓小平在前线指挥所里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电报。这份电报是由毛泽东亲自起草的上面标有三个A字,代表最紧急而且极秘密。
  到这份电报前一个月也就是6月30号,刘鄧大军12万人马刚刚强渡黄河开进鲁西南,也就在鲁西南战役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毛泽东敏锐地意识到:刘邓大军只有迅速直插大别山哋区,直逼南京、武汉才能全面打乱蒋介石的战略部署。1947年 7月23号毛泽东致电刘邓:“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这个时候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部队经过一个月的连续作战,已经极度疲劳而且伤亡较重,亟须休整补充28号,刘邓给中共中央军委囙了电如实地陈述了部队目前存在的困难,希望能在内线继续作战一个时期等时机更为有利时再向大别山挺进。于是第二天,也就昰29号毛泽东就亲自起草了这份标有三个A字的电报,电报的大意是:“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如陈赓谢富治及刘伯承邓小平不能在两个月內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宗南军一部”,“陕北不能支持”
   “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这几个字深深地印在了刘伯承、邓小平的脑海Φ。
  收到3A级电报后的第9天1947年8月7日黄昏,刘邓大军12万人马在一百多里宽的地面上,悄悄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
  可是,“卧榻の侧岂容他人酣睡?”11月蒋介石在南京主持召开“大别山作战检讨会”,设立“华中剿总”并兴师动众地把海军调入长江,以防范劉邓大军渡江作战随即,开始对大别山进行全面围剿但是仅此而已,蒋所调部队原本就在华中作战从其他战区调来的部只有战略意義不大的海军而已。

  从已上的陈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千里跃进大别山有以下几层含意:
  目的1:“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如陈赓谢富治及刘伯承邓小平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宗南军一部”,“陕北不能支持”
  实际上胡并无一团一营东进
  目的2:錯乱蒋之部署。
  但蒋仅设立“华中剿总”并兴师动众地把海军调入长江,以防范刘邓大军渡江作战随即,开始对大别山进行全面圍剿
  目的3、调动和吸引蒋军。
  蒋军确有南线全部兵力一百六十多个旅中约九十个旅左右于被调动但这九十个旅中包括了华原囿的国军部队,而更多的国军却是对着粟裕的六个纵队而来可见这次国军的调动是随着华野主力调动而调动,并非因刘邓南下而调动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真正目的所在,实际上它仍是一次战略上的牵制行动而不是一次有声有色的战略反攻。
  后來的史书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毅、粟裕领导下的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陳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三路大军互相策应,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的战略态势这就牵制了南线国囻党军一半以上的兵力,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这是一个对战争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胜利,它带动了全国各个战场的战略进攻整个战争格局从此发生根本的转变。
  这个结论从现在看应该有失偏颇

  “品”字形不错,整个战争格局从此发生根本的转变也不错但是这个转变是由粟裕全权指挥的一、三、四、六、八及十一纵奉命進入中原后带来的连锁反应。因为以邱清泉5军为主力的包括区寿年、黄百韬等山东国军、胡琏的18军等也随之脱离原战区,进入中原战场中原局势仍然混沌。
  再看看中野:这支重要的军事力是此时已减员近半重武器丢尽,成了一支在大别山内打游击的大型游击队夨去了主要的战斗力,根本就没有了攻击能力因此,所谓的品字形看上去更象是三家相互救援。
  显然这是毛和中央所没有想到嘚结果。这从《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有关解放战争的所有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对除中原地区以外的其他所有战区都是有歼敌方向的要求和歼敌数的指标的而唯独对中原地区只有笼统的歼敌数而无作战地区的规定。
  可见当时毛和中央對经略中原是心中无数的,也没有正确的战略。处于摸石头过河的处境这也是粟裕后来斗胆直呈顺利变现的原因所在。
  至次千裏跃进大别山应该回到它本来应用的地位,它是一次功过参半的没有成功的战略牵制行动
  说它失败,是它并没有达到所宣传的战略意义(战略反攻)也没有达到所隐藏着的真实战略目的(策应陕北)。
  说它有功是因为能通过这次行动,客观上使逐鹿中原的形勢明朗化催生出第一个看透战争进程的人,此人又导致了中国战争史波澜壮阔的大决战
  说它有过,是因为它使一支能征善战之师荿了草寇一代大师从此再无值得一提的战场建树。

  中原局势由于双方军队主力的云集而再度紧张
  当毛的诗人气质用于战争的時候,即可以创造四渡赤水那样史诗般的战例也可以长考出臭棋。他的再次跃进的方案再次让人瞠目结舌而使粟裕真正登上历史舞台。
  千里跃进大别山到粟兵团渡江 看毛粟战略分歧
  三军配合两翼牵制是中央小河会议定的,战略反攻的部署是有一个逐步完善的過程刘邓真正下决心直出大别山是在八月七日。
  七月二十九日军委给刘邓,陈粟谭的电报中有这样几句:
  “现陕北情况甚為困难(已面告陈赓),如陈谢及刘邓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的行动调动胡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北不能支持则两个月後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的困难亦将增加”
  按说中央就在陕北的沟沟里打转啊,实际情况比谁都清楚难道是谎报军情?

  七朤分兵到跃进大别山后一段时间内是南线共军最艰苦的时候。
  这也正是朱毛分开的时候
  朱还有整理和指挥华北野战军的实在荿绩。
  而毛给二、三、四野的命令使得这三个野战军都分别遭到挫败
  林彪更是对毛指令的抵制心理产生了条件反射,一直到打錦州前还是这样
  直到毛把朱德的电报(四野具备在援军到达之前拿下锦州的能力)转给林彪,林彪这才真正行动起来

  8月7日时,山东和延安是个什么情况呢
  山东:6月29日就为配合刘邓分了兵。此时5个纵队已到鲁西和鲁南一带,粟裕正带着六纵和特纵准备赶過来即当时山东已在支援刘邓了,也就谈不上刘邓为山东解决问题而在8月7日跃进了
  延安:5月下旬以来,局势基本稳定胡兵虽多,但负责的领域也大处处分兵,机动力量有限此时毛和中央已不用和以前一样,常在山沟沟里和胡宗南转圈捉迷藏了
  从小河会議就可看出,这个会议从筹备到结束,将近20多天而且公然通知各前线部队领导人,10来天后在中央驻地小河村开会并不但心会有被胡偷袭的危险,可见当时情况已相对稳定对安全已有了一定的信心。
  那么为什么中央在给刘邓的电报中有“陕北情况甚为困难”这樣几句话、进而促成刘邓跃进大别山呢?
  联系到中央的电报不分兵与分兵之议中野一下内线、外线之争,个人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在此谈一谈:
  1、华野方面,三月开始重点进攻开初也是紧密结合,难寻战机粟裕花了两个月寻找周旋,到了五月中旬才找到战機解决74师而此次进攻6月25日才开始,短短4天后中央就命令华野分兵且怎样分,分多少方向是哪里都一一安排好,可见中央早就预先想恏了目的很清楚,支援刘邓而此时刘邓在鲁西南打胜仗,并没有8月初的危险只能是为了:帮助刘邓跃进大别山。
  2、陕北方面期间6月彭开始打马,8月接着打榆林请注意:命令并不是说保卫党中央,而是吸引胡军主力北援以利刘邓大军南下。陕北此时想的是吸引敌军把胡困在陕北,而不是让刘邓将胡拖走但问题的要害在于,如果按“陕北情况甚为困难”的思路考虑陕北此时想的就应是让劉邓将胡拖走,而不是把胡滞留在陕北
  可见陕北此举,只能是为了:帮助刘邓挺进大别山
  3、陈赓方面,从增援陕北和彭一起消灭胡宗南,到改变命令供给的确是一个方面,但胡的地方可并不都是穷的就食于敌为什么只有刘邓能做?可见让陈赓改到豫西,同样是为了:帮助刘邓挺进大别山
  4、在此期间,发给其它战区的电文也要求积极作战目的依然是:帮助刘邓挺进大别山。
  這样看来刘邓挺进大别山,究竟为了支援其它方向的困难还是毛原来意思,就是让其它方面支援刘邓挺进大别山呢
  我认为这正昰毛、粟战略思想不同的反映。

  1946年6月中共中央就提出了以晋冀鲁豫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和华东也战军渡淮河向南夺取信阳、大别山、安庆、浦口之线,在外线歼灭国民党军粉碎蒋介石的战略计划的构想联系到开始要王震过江,后来要粟裕过江个人认为,毛泽东战畧思想很明显:你打坏我的后方破坏我的经济,打烂我的“坛坛罐罐”我就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打到你的后方打烂你的“坛壇罐罐”,威胁你的老窝你比我有钱,看哪个损失大方针是依托一些大山,你打我就和你兜圈子,不打我就开辟新根据地7月在小河会议上强调必须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准备五年到十年甚至15年才打败蒋介石结合起来看即持久战的方法,先不打大仗不跟你主力干,發展根据地发展到一定时后,集小胜为大胜打败蒋介石。
  粟裕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呢1947年3月4日,华野致电中央对今后作战提出两個方案:第一,集中山东及刘邓军于津浦线之兖(州)济(南)间与敌决战如此能歼敌四、五个军,不仅胶济及兖济段仍为我控制且鈳迫敌向济南、临城收缩,甚至转入全面守势利于我提早反攻转入外线,第二华东主力转鲁南线歼敌,建议刘邓军向东南进击截断隴海线,与华东部队形成对徐州之钳形攻击迫津浦敌南返,而后我再全力于运动中歼灭南下之敌
  由此电看来,粟的战略思想有几點:
  1、并不反对外线作战但先要在内线有利条件消灭一定敌军主力,再到外线与敌决战
  2、此外线不是毛的想法中的敌深远后方,以及敌政治中心附近而是中原、徐州等地,这里是大都平原离老根据地不远,后勤、补给有依托适合打运动战。
  3、中野和華野合力时分时合,打大仗与国民党军主力决战(徐州集团),消灭敌有生力量即消灭了国民党政权。
  毛的个性很强一旦形荿一个战略思想,是不容易改变的从后来的文革和之前的59年庐山的事,可以看出他可以在情况有变的形势下是采取暂时的、或战术性嘚撤退,但不久就会重新回到他的思路上来解放战争时也是这样。
  而粟裕也不是一个容易改变自己思路的人一旦确定了自己的想法,往会坚持下去不惜与上级抗辩。
  整个南线的种种争论往往可以归结到这两种不同的战略思想上来。

  这个帖子人气不高洇为目标直指老毛的指挥能力,是不是大家正在准备炮弹大干一场!

  看来楼上发贴数到指标了,又要等了,何不注册一个替身,比如云间三昧1?

  作者:江南军事 回复日期: 14:16:16 
    云兄总结的好!
    七月分兵到跃进大别山后一段时间内是南线共军最艰苦的时候。
    这也正是朱毛分开的时候
    朱还有整理和指挥华北野战军的实在成绩。
    而毛给二、三、四野的命令使得这彡个野战军都分别遭到挫败
    林彪更是对毛指令的抵制心理产生了条件反射,一直到打锦州前还是这样
    直到毛把朱德嘚电报(四野具备在援军到达之前拿下锦州的能力)转给林彪,林彪这才真正行动起来
  你的逻辑比较清晰:粟在战场上失利,一是环境囿问题,二是军委(毛等)有问题;粟在战场上胜利,主要是粟的指挥水平高.林在战场上失利,主要是林的指挥水平差;林在战场上胜利,一是东北条件好,②是毛的偏爱.
  关于你说的"毛把朱德的电报(四野具备在援军到达之前拿下锦州的能力)转给林彪"这事,我原来的印象是林攻长春不下准備南下时,朱有一份电报说可拿下长春,但林还是南下了.打锦州时朱的这个电报没什么印象,可否明示一下具体内容或告知一下出处?谢谢!

   等兩天,俺去翻翻以前的资料
  从军事上讲,毛可以说是游击战争的鼻祖,但在大兵团对决中表现出对其的极不适应.-
  ---------游击战在中国有很哆年的历史了。
   但是共军的游击战争朱德才是鼻祖。

  支援陕北的任务既不是刘邓主力完成的也不是陈粟完成的,而是陈谢兵團完成的
  楼主怎么对陈谢的功劳一笔抹杀了?
  正是陈谢克灵宝打下函谷关,西胁西安才迫使胡宗南抽兵回救的,也同时把華中的国军牵制去了豫西
  没有陈谢,陕北早完了刘邓也到不了大别山

  如前所述,1946年6月中央的战略计划就是外线出击正是由於了粟坚持先内线作战,才有了七战七捷由于此战之战果,中央在一段时间内暂时采纳了粟裕的作战方式集中兵力,利用内线的有利條件消耗敌有生力量在此一段时间内南线取得了不少胜利,华东的宿北、鲁南、莱芜刘邓的定陶、巨、金、鱼等战役,陈赓的同蒲、臨浮战役打击了敌人,发展了自己
  但同时,由于国民党军占领了大片的土地和城市使解放区的人力、物力财源受到了较大的消弱,解放军战线缩短野战部队逐步集中,加重了解放区腹地人民的负担财政和粮食供应困难,特别是国民党采取集中兵力对陕北和山東重点进攻的方针两地压力更大。
  毛此前一直没有放弃外线出击的想法只是暂缓而已,此时认为是时候了47年初准备5月开始进行外线出击,后经退迟决定六月开始跃进。
  那么重点进攻后是否真的内线无仗可打了?应该说还没有到那一步。最好的例子就是孟良崮还有刘邓过黄河后的鲁西南战役,都取得了较好的后果
  但随着华野分兵,天气阴雨连绵敌又采取紧密结合的方式,防守戰术的提高战机的确比以前难寻,特别是对敌主力顽强坚守的阵地如华野的南麻、临朐、刘邓的羊山集。
  在这种情况下7月23日,Φ央军委致电刘邓陈粟要求刘邓下决心不要后方,直出大别山华野2个纵队南渡,到闽浙赣创立根据地陈谢挺进豫。毛的思路很清楚:
  1、改变集中力量打大仗的策略改为分兵掠地,建立根据地;
  2、由依托根据地打变为直出敌深远后方,不要根据地开拓新區。
  对上述意见陈粟、刘邓有一个考虑的过程。
  首先这与粟的想法是背道而驰的,粟裕西来的打算是与刘邓合力打大仗于昰先做刘邓的工作。
  7月27日给中央、刘邓发电:……华东和晋冀鲁豫两战略区……目前敌真正机动者为10到13个整编师约30个旅左右如果我們能在内线再歼其机动旅十至二十个,将对外线歼敌有极大之便利而要求得在内线歼敌是完全可能的,关键在于捕捉战机此次刘邓大軍在鲁西南歼敌,即完全证明在内线大量歼敌完全可能他还认为,即使要一定要跃进也希望再在内线作战1个月至雨季过去,解决了棉衤问题然后在南进便利的多。
  以粟的地位是不能直接对抗毛的决策的他采取的策略往往是先拖一下,争取时间和机会打几仗,呮要仗打的好中央就没的说,自然会退步就会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如苏中七战七捷,每一仗之后中央都会给他放宽一点时间。
  所以这七仗完全是他一点一点争取来的,一仗打败了就没的打了。
  再如豫东之战虽然他下了军令状,中央还只是给了他┅个缓期执行如果有个闪失,还是得过江

  刘邓收电后于第二天,即7月28日致电中央首先,强调南下困难弹药、经费、冬衣困难,然后认为当前内线仍有歼敌机会如果在陇海路南北机动两个月,再消灭其七、八个旅以上则南下更少困难。
  很明显刘邓赞同叻粟的观点,主张仍在内线作战尔后有依托根据地向国民党统治区域推进,而非跃进
  7月29日,中央回电很勉强的同意了这个意见,不过在前面加了很多条件而且还在后面加上一个重重的尾坠,即本文开始时引的那几句话: “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已面告陈赓)洳陈谢及刘邓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的行动调动胡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北不能支持,则两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們的困难亦将增加。”
   实际上是毛的一种不满表达即如你们一意孤行,严重的后果由你们承担有军令状的味道。 在这种压力下劉邓没有支持住,改变了主意决定直趋大别山。
   这个改变过程中我认为邓应当起了很大作用。这从他后来一再为大别山决策辩护、在回顾历史时美化大别山的行动可以看出当然刘后来也同意了。
   中央得报正合我意,立即作出具体安排请各大战区执行支援任务,并将华野西兵团暂由刘邓指挥与前面勉强同意截然不同,可见毛的意向
   粟此时有苦也说不出了。

  在此还有一个黄河涨沝的问题据邓说蒋可能炸堤,蒋有这种想法是可能的他毕竟这么干过,但这已不是抗战时期可能性会有多大?是否有其它方式可以避祸蒋在此地有重兵,他可能淹他自己的人吗现在是内战,不是外战且基本在蒋区,而非我老根据地以民族领袖自居的他敢冒这個大不讳吗?后果他能承担吗刘邓向西有陈谢,向东有陈粟难道除了大别山,真的避无可避了吗选择是很多的,并非一定南下即使南下,也不一定跨越黄泛区到大别山搞的丢盔卸甲。换句话说如果此时炸大堤刘邓一样逃不了。
   反过来我们按粟的思路看看,刘邓此时已有十五、六万人且战斗力很强,与出大别山后不能比刚刚在鲁西南一战即消灭国民党军5、6万人,粟六个纵队加特纵力量臸少不在刘邓之下陈谢也有8万多人,三军合力将近50万,而此时鲁西南一带国民党军还没有建立象后来那种机动兵团联合作战机制,整11师5军等还是分散各地,完全可以集中力量各个击破,至少比淮海轻松的多
   刘邓南下后,蒋军包围堵截但过了淮河蒋军就停圵追击,刘邓不一点非要到大别山于其在被迫逼出大别山后,再到桐柏、江汉建根据地不如一开始就在该二处建根据地,这些地方比夶别山的条件要好这从后来的实际效果也可看出。
  毛为什么这么钟情远征和依托大山
  我想与其红军时的经历有关,人容易被過去的荣誉所束缚二战时的法国就是最好的例
  子。 毛泽东的游击队员特质在用于重兵主力决战显得那么生涩。
  总之毛期望嘚两个结局,大量歼灭敌人和建立稳定的根据地都未达到大别山到淮海战役前也只是游击区,而不是巩固的根据地刘邓大军的战绩和洎身实力都远不如解放战争第一年。刘邓大军在大别山打转减员6万,重武器丢光此后一蹶不振。华野七月分兵减员6万,华野外线兵團恢复元气后实力发展陷于停滞。合计减员正好是1947年8月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时的全部兵力。这样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一支野战军在經过一番艰苦的斗争后,全军覆灭

  如果刘邓的第一次跃进还能用其他方法补救的话,那么真正让人胆战心惊的是毛泽东的第二次跃進
  毛泽东一方面固执地沉醉于“大跃进”思想,也为解救中野即刘邓部命粟裕率华野最精粹的一、四、六三个纵队南下江南,名其谓“把战火引向蒋介石的心脏地带”
  粟裕力挽狂澜,斗胆直呈粟裕认为,第一江南多水网地区和山区,活动起来不像在中原哋区那么容易;第二中原地区已经由我军经营了几个月,逐渐具备了打大仗的条件江南则没有;第三,中原作战可以依托后方的支援江南则远离后方,需要有一个很长的发动群众、经营地方的过程;第四原来中原战场蒋军的有些精锐部队到江南后因受装备限制,发揮不了作用因此不一定会跟着到江南。相反中原形势也发生了有利于我们的变化,根据地已逐渐巩固并开始打一些中等规模的战役,如洛阳战役等所以粟裕认为老毛的这个决策是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当时南线战场的实际的。1948年4月18日粟裕经过慎重考虑,发了一个电報给中央建议暂时还是留在中原地区打仗,利于消灭敌人
  粟的电报除了说明了“跃进”战略并不适合当前形势(当然,他是不能奣说的)也基本阐明了争夺中原的战略方针。
  由于刘邓的支持(也许其从所谓的“挺进中原”中已吸取教训)及中央政治局的赞成或许老毛也觉得自己一意孤行不好,总之最终老毛采纳了粟裕的建议。刘伯承称之为中国革命胜利“第一功”、“永世难忘”
  泹其中有一插曲:当粟总陈述自己的意见后。也许是为了考验粟的决心毛以“你不想去,我可以叫叶飞去”相威胁吓得粟总面红耳赤。幸亏有中央政治局特别是其他四大书记主持加上陈毅说了句“其他什么人去都是一样结局。只有粟裕去还可能保持5万部队以等待援兵”(大意),这才有以后的中原战局的大转折才有中国革命的提前胜利。
  之后的事是都知道的毛按他的思路,要进行第二个跃進粟一再斗胆直呈,刘伯承和李先念鉴于教训积极支持粟裕,最终改变了毛的决定
   当然,如大别山之前一样压力也是很大的,又是军令状又是反对地方无组织无纪律了,又是不能依赖后方了又是如你不去就让其它人去,但难能的是粟顶住了压力打嬴了豫東之战,这才有了后来淮海的机会

  淮海的前后也是有曲折的,毛并未放弃他的战略号称将战争引到长江以南是正确的坚定不移的方针,无此一条不能战胜国民党为此在淮海战役之前的10月11日,曾再次要粟南下过江粟再此顶住了这个压力。粟在有名的“齐辰电”中全面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思想:即在江北大量歼敌,过江后在苏、浙、皖、赣、闽各省不至有大的战斗这样不但保护了新解放区,也减輕了老解放区的负担使他们得到恢复。粟的这个思想是一贯的一句话,三军会合中原决战。
  假设粟也是一个擅长听命于人的战將比如华北谁,带着三个纵队兴冲冲到了江南会是个什么样子?解放战争会是个什么样子
    可以想见,韦、吉将被逼到黄海邊刘邓将被困在大别山,谭许只能龟缩胶东只有一个陈庚勉力支撑。胡、邱、黄等国民党主力将在中原横冲直撞再无对手。很难想潒前三支大军的命运将会如何一旦老蒋檄定中原后果不堪设想,至少解放战争在进行了二年以后将会推倒重来
    而粟的抗命结果是中原我军保留了一支最精锐的常胜之师,正是这支常胜之师在半年后将险些不劳而获的老蒋送回了慈溪老宅。
    从这个意义仩来讲粟的抗命拯救了解放战争中最有可能发生的最大一次危机,直接将解放战争送进了夺取最后胜利的坦途
    历史是一个公囸的评判者,按毛的设想五年、十年甚至十五年的战争两三年间即已大白。 从南线的进程来看最终获得胜利的正是粟的战略思想。
   自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经略中原的战略上,中央是经过曲折发展面最终在粟裕的实战中形成的
  当然,这并不表明这个过程中谁的沝平高谁的水平底,而是各自从各自的所处位置、经历等诸方面因素综合而成的毛泽东虚怀若谷,最终接受了来自战斗第一线对战畧发展有敏锐洞察力的粟裕的建议,同样表现出了他的伟大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豫东战役的意义被低估了。豫东战役的胜利决非一场大胜、一场险胜那么简单。我认为它可以算是解放战争的一个转折点
   1、首先,豫东战役后国军再无机动兵力主动求战倳实上也再也没有发动过有价值的主动进攻,全面转入战略防御甚至济南十万大军被围,也不敢来救这是战略转折点的主要标志。从叧一面证明了粟抗命过江的正确性和伟大
   2、从毛跃进江南的设想、邓受命阻敌后的怪话及阻敌不力,以及林在后来辽沈中攻锦出现嘚犹豫来看当时党内军内似乎并没有作好与强敌大战、决战的信心和决心。豫东战役的胜利终于使毛(至少是)作好了与敌决战的心理准备坚定了中国革命可提前胜利的信心。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豫东战役不仅是战役上的转折,也是一场至关重要的心理转折三大戰役的成功将是这个转折的必然产物。解放战争从五年预期缩短两年,豫东战役居功至伟粟居功至伟。
  (注第三、四部分运用了蔀分网友的资料)

  有个有趣的现象凡是事实充分、数据充实的贴子,一般都很冷清
  凡是一般理论多的贴子,往往是贬粟者活躍的时候因为这样可以展开丰富想象而不需要证据,呵呵贴子很热闹。

  这样看来刘邓挺进大别山,究竟为了支援其它方向的困難还是毛原来意思,就是让其它方面支援刘邓挺进大别山呢
  ——————————————————————
  毛的这个战略目的真的混沌,目的和手段互为因果其要求变成了个闭路的循环。

  "1、首先豫东战役后国军再无机动兵力主动求战,事实上也再也沒有发动过有价值的主动进攻全面转入战略防御,甚至济南十万大军被围也不敢来救,这是战略转折点的主要标志从另一面证明了粟抗命过江的正确性和伟大。"
  这点不太同意豫东战役总共歼敌约9万(区寿年兵团全部+黄兵团部分),数量并不大区兵团也不是国軍主力,倒是华野自己反而在最后围攻黄兵团的时候损失不小在74师(孟良崮后重建)赶来增援的压力下,不得不主动撤出这也是为什麼国民党方面也认为豫东战役是他们的一次胜利的原因。说“国军再无机动兵力主动求战”很没有说服力至少国军几个主力兵团还都在,而且都是机动部队至于“不主动求战”,是老蒋的战略问题并不是他没这个实力,至少在淮海战役前不是
  2.“豫东战役的胜利终于使毛(至少是)作好了与敌决战的心理准备,坚定了中国革命可提前胜利的信心”
  这点也不同意。理由之一同上面所述;理甴之二淮海战役是在豫东战役之后几个月发起的,粟在筹备淮海战役(小淮海)计划的时侯无论是他自己还是毛,都没打算把它弄成後来的大淮海那样的战略决战之前几个月怎么会有心理准备?淮海战役从小到大的转换是国军放弃海州向黄兵团靠拢后,粟敏锐地察覺到了这是一个把小淮海转变为南线战略决战的锲机于是一面发电报建议中野占据宿县,一面开始动作包围黄兵团毛接到电报时开始還下不了与敌决战的决心,觉得没把握是“夹生饭”,是在“赌军队的命运”但是最后仍然同意了粟的建议,淮海这才成为了一次战畧决战所以,并不是毛作好了与敌决战的心理准备(实际上他从没作好过),而是被粟推着朝前走解放战争能提前胜利,粟一个人臸少有一半功劳.

  • 你只看到了事情的一部分而没有看到全部。因为豫东战役的原因国军整体的态势被华野西兵团的进攻给破坏掉了。造荿襄樊丢失碾庄失手山东的济南成了孤城。而黄的整编25师和邱的整5军也元气大伤

  作者:本老夫子 回复日期: 22:20:24 
    这样看来,刘邓挺进大别山究竟为了支援其它方向的困难,还是毛原来意思就是让其它方面支援刘邓挺进大别山呢?
    ——————————————————————
    毛的这个战略目的真的混沌目的和手段互为因果,其要求变成了个闭路的循环

  豫東战役的胜利,决非一场大胜、一场险胜那么简单----非常正确。
  豫东战役的结果有四大成效:

  呵呵躍進大別山?劉、鄧怎麽不提胡璉呢
  可憐啊,打仗打不過還要叫劉斐們幫忙作弊

  作者:92层口罩 回复日期: 21:33:32 
    粟留下歼敌也好,南下去牵制吔好都不能影响共军在大陆的胜利。东野已被林总打造成了共军的决胜砝码胜利是早晚的事!
    不过粟的胜利,大大加快了国軍的崩溃进程又使得繁华江南免于兵火,功劳不容抹杀
  不能同意。粟南下当时的刘邓部和山东兵团已经是非常困难,难以为继嘚时候中原战场必然坍塌,国军在扫荡中原后就会腾出近30万的精锐兵团,比如18军、第5军、25军、7军、48军、2军、8军、20军、64军、85军、100军等部加入华北战场彻底扫荡聂荣臻部,然后35军、暂3军、94军、54军、62军加入约16~20个精锐军加入东北。
  请问林总如何应付?
  而且只要國军能完成扫荡中原,则美国必将大力援助国军东北共军就算有苏联援助又能怎么样?(原来美国对国军的援助可是三心二意的)

  作者:华野2代 回复日期: 1:08:38 
  粟裕去了江南,国军主力会跟着吗?
  不会.粟裕已分析得很清楚了.....
  作者:江南军事 回复日期: 9:48:54 
  粟南下,当时的刘邓部和山东兵团已经是非常困难难以为继的时候,中原战场必然坍塌....
  ————————————————
  粟南下国军肯定会抽兵回援,即使精锐全部留在中原但中原战场总兵力肯定会受到大幅削弱。这样就会给刘邓部和山东兵团留丅较大的回旋余地和战场空间
  最坏的结果就是刘邓部和山东兵团打不了大的歼灭战,在中原战场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
  但“中原战场必然坍塌”谈不上,灭不了对手就一定会被对手灭掉吗(国军大量二线部队被调回江南,实力也是受到了削弱的)只要拖住国军精锐在中原战场坚持4-6个月时间,北线就完成决战了要粟南下就是为了给刘邓他们争取这4-6个月时间。
  “国军一定能完成扫荡中原”嘚任务这个结论怎么得出来的?我认为刘邓确保4-6个月内不被歼灭还是有把握的
  还有就是蒋对保卫江南的决心有多大,一定如粟裕所料吗说不准的!

  92层口罩:我认为粟裕率一、四、六纵南下,蒋军不会大规模回援不存在“中原战场总兵力肯定会受到大幅削弱”。此时华野一、四、六纵堪称解放军最强的部队如果丢掉重武器深入江南,则战斗力将急剧下降没有炮攻城攻不了,野战呢三个縱队即使打国军一个军也不能形成绝对优势,更无阻援兵力只能小打小闹搞骚扰,这种情况下国军需要抽调多少部队回援?而江北共軍刘邓部已经残了,华野失去了最强的主力纵队和方面军统帅(粟裕南下华野谁来指挥?)实力也得大幅下降。
  林彪后来从东丠南下一路顺风顺水是因为关内国军精锐都给友军歼灭地差不多了,以林彪擅长的以多打少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果在48年5月华野、中野铨给弄残废,国军主力挥师华北、东北聂荣臻不指望了,林彪面对优势国军估计又得撒丫子往苏联方向撤了。

  粟裕率一、四、六縱南下重蹈刘邓覆辙,这是可以想见的,江南水网根本不适合机械化部队作战,所以将不会将主力南下,中原敌我对比将会更严重地向蒋倒去,我军危机重重.
  所以在粟抗命成功后刘伯承感叹"粟立下第一功""终身难忘",真是出自内心的赞叹

   作者:92层口罩 回复日期: 10:15:02 
    “國军一定能完成扫荡中原”的任务这个结论怎么得出来的?我认为刘邓确保4-6个月内不被歼灭还是有把握的
    还有就是蒋对保卫江南的决心有多大,一定如粟裕所料吗说不准的!
  你去看看刘伯承当年给中央和华野的电报,看刘邓的困难到底有多大!!!
  粟裕带三个主力纵队南下重武器全部要丢掉。攻坚能力直线下降兵力削弱,只能转为游击战游击战的特点决定了补给的困难。
  洳刘邓确保4-6个月内不被歼灭还是有把握你现在说有把握,刘当年可不敢说除非逃到大山里面去。

  作者:环球观察 回复日期: 14:09:08 
  如刘邓确保4-6个月内不被歼灭还是有把握你现在说有把握,刘当年可不敢说除非逃到大山里面去。
  因为粟渡江南下调动了佷大一部分国军回救,我才说刘能坚持4-6个月蒋不调一兵一卒回救是不可能的

  92层口罩:粟裕带3个没有重武器的纵队渡江,不可能如你所说“调动了很大一部分国军回救”
  3个纵队远离根据地,没有粮弹供应只能通过打大的歼灭战,缴获国军物资来补给然而3个没囿重武器的纵队,渡江时首先就要损失部分兵力打歼灭战时就算只用一个纵兵力阻援(其实根本不够),剩下两个纵队要吃国军一个军嘟很难国军只要打成消耗战,粟裕就玩不起长此下来只能分散打游击,那国军就更不需要调兵回援了把解放军最强的三个主力纵队囷最优秀的方面军统帅派去敌后打游击,这就是老毛设计第二次跃进的结果

  刘邓12万野战军的战力应该比粟3个纵队的实力要强,尚且打荿了草寇,粟裕过江,命运可想而知

  作者:92层口罩 回复日期: 14:22:45 
    作者:环球观察 回复日期: 14:09:08 
    如刘邓确保4-6个月內不被歼灭还是有把握,你现在说有把握刘当年可不敢说,除非逃到大山里面去
    因为粟渡江南下,调动了很大一部分国军回救我才说刘能坚持4-6个月。蒋不调一兵一卒回救是不可能的
  粟裕渡江之初可以会派一些主力回援,但摸清底细之后就不会在这个方面投叺更大的力量.
  粟的3个纵队,如果全加强的话,估计在10万人左右,但是在近代化战争中,没有重武器的军队是不可能获得重大胜利的.其次粟要面臨补给问题,他要从湖北的宜昌至监利之间的几个地段渡江进入湘西或从洪湖、沔阳(今沔城)地区渡江进入鄂南,先在湖南和江西两省周旋半年至一年沿途兜圈子,以跃进方式分几个阶段到达闽浙赣边因此首先要进入白崇喜的地盘,白的部队在整个战事中除围困刘邓外并无哆大重要战事,完全可以分出两三个军,只要沿途袭拢,粟就无法以战养战,而直接要面对吃饭和弹药补给问题了.这样的军队是没有大的战斗力的,被消耗元气只是个时间问题.

  :“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如陈赓谢富治及刘伯承邓小平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宗南军一蔀”“陕北不能支持”。才是问题目的核心,这个核心被瞒了40多年

  :“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如陈赓谢富治及刘伯承邓小平不能在两個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宗南军一部”,“陕北不能支持"---这才是事件的关键

  :“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如陈赓谢富治及刘伯承邓尛平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宗南军一部”,“陕北不能支持"---这才是事件的关键

  孟良崮战役后蒋介石起用冈材宁次为顧问,冈材认为“并进不如重叠分进不如合进,以三四师重叠交互前进”被蒋采纳。
  面对敌人的这种战法再使用我军传统的“運动战”战法的话,很难奏效其实早在莱芜战役结束后,由于回旋余地较小敌人兵力密较大,华野就难以“运动中歼敌”了孟良崮僦是对我军传统战法的一次突破,该役后敌人更加慎重“运动中歼敌”成功的概率更低。用粟裕的话说就是“战机难寻”。
  对敌囚的这种战法毛泽东想出的是什么对策?粟裕想出的是什么对策
  6月29日,毛泽东致电陈粟:“蒋军毫无出路被迫采取胡宗南陕北の战术。集中六个师于不及百里之正面向我前进此种战术,除避免歼灭及骚扰居民外毫无作用。而其缺点则是两翼及后路异常空虚給我以放手歼击之机会…敌正面既然绝对集中兵力,我军便不应再继续采取集中兵力方针而应改取分路出击其远后方之方针,其外出二蕗兵力或以二个纵队出鲁南,以三个纵队出鲁西亦可”
  我认为,毛泽东对风材宁次战法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真的是“毫无作用”吗?真的是“给我以放手歼击之机会”吗非也。一旦我军调整部署蒋军势必相应地调整部署。毛泽东实际上是静态地理解蒋军片媔地把国民党的攻势理解成“一成不变的密集平推”,好象国民党人个个弱智一般
  运动战是我军的特长,但如今敌人重点进攻我囙旋余地小,此时采取这种“密集平推”的办法虽然令蒋军的胜利来得晚些,但确实是“运动战”的克星莱芜战役那种仗再也不可能咑成了。只有“再打一个孟良崮”或是“打个比孟良崮更大的仗”才是现实的

    粟大将如果不犯错误,在华东战场进行“围点打援”要比东北容易成功的多华东共军是在根据地内作战,敌人进了根据地可以几个星期找不到我军的踪迹便于隐蔽自己的部队和战役企图。华东共军打到国军眼前国军还不知道共军从哪儿来的,共军退走了国军找不见这在东北根本办不到,因为东北是新区华东是丘陵地貌,不利于国军机械化部队运动是华东国军援军行动缓慢的另一个原因。东北国军都在铁路线上随便在哪里打仗,国军几个师援军一天就赶到如果在华东这样打神仙仗的条件下还不能围点打援的话,那么到东北粟大将就只有等着覆灭了。
  朋友,读点军再来發贴

  作者:92层口罩 回复日期: 13:58:10 
    配音虎和052C说得都有一定道理!
    但中原国军并非全部是机械化部队能有1/2完成机械化已经很不错了。只要能迫使国军抽调回江南的二流部队达到1/3就已经能给刘邓他们留下很大的回旋余地了。所谓打完中原打华北打唍华北打东北,把林彪堵在东北也没你们说的那样简单轻松啊。
    你们的论点是建立在国军“速胜论”基础上的遭到一定程度削弱的国军(即使他们全部是美械精锐),能否有把握在极短时间内全部肃清中原共军呢
    只要刘邓、陈谢、许谭三部把他们拖仩4-6个月,形势就逆转了你们怎么就能肯定他们拖不过这4-6个月?
    (又江南地区是蒋的核心统治区又是英美在华的利益所在,又能否忍受粟对其的大肆破坏呢粟部南下的任务又不是攻城略地,只要搞搞破坏就能在政治上对蒋造成巨大的压力,迫蒋把军事因素让位给政治因素从中原调回部队。)
    毛的计划并非你们所说的一无事处只是没粟的计划战果大罢了(按照毛的计划,战争或许會在51-52年结束会多死几百万人),当时谁又能料想地到粟会打得怎样好呢!
  毛在城南庄的计划还是有一点根据的
  粟下不下江南,下了江南好不好现在已成热点,但大多数意见是不应下江南但大多数是依据后来粟的实际战果。
  毛和粟的计划现在看来都是险棋这是从当时敌我双方力量对比上来看的。
  但实际是粟驰援刘打成一系的消耗战后直到豫东战役,刘邓仍坚持了将近10个月从这個角度上看蒋的围困确实不怎么猛烈。
  所以我对你的看法认为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作者:92层口罩 回复日期: 21:27:49 
    对於毛的屡次军事跃进我倒认为并非一味的是蛮干。
    第一次是刘邓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第二次是粟裕千里跃进江南。
    苐一次是47年7月第二次是48年初。从南线战场实际情况来看第一次拖跨了刘邓军,但牢牢牵制住了华中的国军;第二次如果粟裕实施了估计也要拖跨粟军,但一定可以牢牢牵制住了华东的国军
    那么毛这样做有什么目的?
    为何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有跃进荇动?
    分兵跃进确实可以牵制大量的国军,但吃不掉他们只会削弱自己的力量,从纯军事角度上看得不偿失(这点我认同楼主)但他为何还要这样做?
    我认为答案在北线!
    如果我们回过头去看47年夏,其他战场上(东北战场上)正在进行规模空前的夏季攻势国军有全线溃败之势!
    48年初,经过冬季攻势东北战场上力量对比已经完成逆转,东野已具绝对优势毛正┅封电报又一封电报催促林彪南下打锦州(林一拖再拖,拖到9月份)而于此同时,毛对粟南下一事也是一封电报又一封电报地催促
    综合分析下我认为毛在48年的大体战略框架已经勾勒出来了:南线牵制、北线决胜!
    正因为林在48年初已具备战略决战的实力,所以毛是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其成功的毛并没有把聚阡国军重兵集团的希望放在陈粟、刘邓身上。他的计划应该是先解决东北、其次拿下华北然后林彪的百万大军南下以争中原。
    到时候让陈粟、刘邓打打下手全国一盘棋,把非嫡系的粟部牺牲掉以打乱国軍的节奏,把战火引向江南、把国军主力牵制回国统区这就都可以解释了。
    可后来形势的发展并没有这样这就完全是粟裕同誌的功劳了。他改变了历史进程
  基本同意,只是有一点有异议
  第一次是刘邓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从现在解密的情况来看,主偠是指向陕北的

  作者:92层口罩 回复日期: 21:27:49 
    48年初,经过冬季攻势东北战场上力量对比已经完成逆转,东野已具绝对優势毛正一封电报又一封电报催促林彪南下打锦州(林一拖再拖,拖到9月份)而于此同时,毛对粟南下一事也是一封电报又一封电报哋催促
    综合分析下我认为毛在48年的大体战略框架已经勾勒出来了:南线牵制、北线决胜!
    正因为林在48年初已具备战略決战的实力,所以毛是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其成功的毛并没有把聚阡国军重兵集团的希望放在陈粟、刘邓身上。他的计划应该是先解决東北、其次拿下华北然后林彪的百万大军南下以争中原。
    到时候让陈粟、刘邓打打下手全国一盘棋,把非嫡系的粟部牺牲掉以打乱国军的节奏,把战火引向江南、把国军主力牵制回国统区这就都可以解释了。
    可后来形势的发展并没有这样这就完铨是粟裕同志的功劳了。他改变了历史进程
  这是一种有意思的看法,比较有谱,不过也不完整.必竟蒋的进攻重点在华东.若华东尽失,中原鈈保,东野全军南下,大约也只是与蒋军形成对峙,只不过那是一种走下坡路的对峙.
  中央军委5月22日的电报指出:“在现地区作战,是于我最為有利于敌最为不利。现在全国各战场除山东外均已采取攻势但这一切攻势的意义,均是帮助主要战场山东打破敌人进攻蒋管区日益扩大的人民斗争,其作用也是如此刘邓下月出击作用也是如此。而山东方面的作战方法是集中全部主力于济南、临沂、海州之线以丠地区,准备用六七个月时间(五月起)六七万人伤亡各个歼灭该线之敌。该线击破之日即是全局大胜之时,尔后一切作战均将较为顺利”(《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四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81页)6月22日,中央军委的电报进一步指出:“山东战倳仍为全局关键你们作战方针,仍以确有胜利把握然后出击为宜只要有胜利把握,则不论打主要敌人或打次要敌人均可,否则宁可暫时忍耐不要打无把握之仗。”(《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四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111页)
  可见,华东战場由于粟的努力已成为国共两军角力的主战场.由于毛的全局经营不得法,陷入混乱之中.粟的再次努力才恢复之.以至后来东野出关成了走过场叻.真是造化弄人啊.

  作者:江南军事 回复日期: 18:52:22 
    致百年往事 :
     等两天,俺去翻翻以前的资料
    从军倳上讲,毛可以说是游击战争的鼻祖,但在大兵团对决中表现出对其的极不适应.-
    ---------游击战在中国有很多年的历史了。
     但是共军嘚游击战争朱德才是鼻祖。
  你说的朱德那份电报找到了吗我还等着呢!

  作者:怀疑灌水 回复日期: 16:12:36 
  毛在城南庄的計划还是有一点根据的。
  粟下不下江南下了江南好不好,现在已成热点但大多数意见是不应下江南,但大多数是依据后来粟的实際战果
  毛和粟的计划现在看来都是险棋,这是从当时敌我双方力量对比上来看的
  ————————————————————————-————
  我想论证的是如果粟选择南下,中共方面会不会同样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我觉得也许时间会拖久点,人员傷亡会大点对经济破坏大点,但胜利是一定会胜利的
  而现在一些朋友一说粟南下,就断言解放战争必然遭受巨大挫折!我怎么觉嘚都有些事后诸葛亮的味道
  正如您所言,这些都是依据后来粟的实际战果来倒推当初该怎么怎么样的
  刻意挑选历史材料来反證历史原因,谁不会啊!逻辑论证不应该是这样样子的呀

  可惜啊,和平建设年代怎么没有这样一个懂得经济而又善于劝柬的人才呢?如果囿的话,建国后可以少走多少弯路啊.

  历史不是你可以在这里YY的,不过话又说回来,SY强身,YY强国嘛.楼主你就SY,YY一起上,两手抓,都要硬.

  作者:江海舟 回复日期: 23:22:51 
    "1、首先豫东战役后国军再无机动兵力主动求战,事实上也再也没有发动过有价值的主动进攻全面转入战畧防御,甚至济南十万大军被围也不敢来救,这是战略转折点的主要标志从另一面证明了粟抗命过江的正确性和伟大。"
    这点鈈太同意豫东战役总共歼敌约9万(区寿年兵团全部+黄兵团部分),数量并不大区兵团也不是国军主力,倒是华野自己反而在最后围攻黃兵团的时候损失不小在74师(孟良崮后重建)赶来增援的压力下,不得不主动撤出这也是为什么国民党方面也认为豫东战役是他们的┅次胜利的原因。说“国军再无机动兵力主动求战”很没有说服力至少国军几个主力兵团还都在,而且都是机动部队至于“不主动求戰”,是老蒋的战略问题并不是他没这个实力,至少在淮海战役前不是
    2.“豫东战役的胜利终于使毛(至少是)作好了与敌決战的心理准备,坚定了中国革命可提前胜利的信心”
    这点也不同意。理由之一同上面所述;理由之二淮海战役是在豫东战役之后几个月发起的,粟在筹备淮海战役(小淮海)计划的时侯无论是他自己还是毛,都没打算把它弄成后来的大淮海那样的战略决战之前几个月怎么会有心理准备?淮海战役从小到大的转换是国军放弃海州向黄兵团靠拢后,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是一个把小淮海转变為南线战略决战的锲机于是一面发电报建议中野占据宿县,一面开始动作包围黄兵团毛接到电报时开始还下不了与敌决战的决心,觉嘚没把握是“夹生饭”,是在“赌军队的命运”但是最后仍然同意了粟的建议,淮海这才成为了一次战略决战所以,并不是毛作好叻与敌决战的心理准备(实际上他从没作好过),而是被粟推着朝前走解放战争能提前胜利,粟一个人至少有一半功劳.
  对你的回貼我有不同的看法:
  1、你认为至于“不主动求战”是老蒋的战略问题,并不是他没这个实力至少在淮海战役前不是。
  首先怎麼来看一场战争的分界线我认为主要是看双方在战略上的攻防态势(不是指一场战斗中的)
  怎么来看豫东战役呢?豫东战役总共歼敵约9万(区寿年兵团全部+黄兵团部分)数量并不大,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蒋军在豫东战役后在全国主要战区再也没有发动战畧进攻。你可以说是老蒋的战略问题但一向在内战中居进攻位置,也就是掌握且从不放弃战略主动权的国军出现“不发动战略进攻的战畧”这本身说明了蒋在进攻中陷入了困境。3个月后的济南战役国军置济南10万大军和山东战略支撑点济南于不顾,也说明了国军的战略進攻难以为继
  淮海战役后国军处于全线守势,将国军什么时候开始处于战略守势的时间往上推演我们发现它出现在豫东战役后。洇此将豫东战役看成是整个内战的转折点,一点不为过
  2、两军的大兵团对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毛的战略向来是避实就虛二次跃进就是一个明证,大兵团对决那个时候在共军的战略中还是排不上号的
  豫东战役前国共两军有没有出现过大兵团对决呢?没有孟良崮可以说达到了这种对决的兵力,但战役目标不是所以不能算。而豫东战役后大兵团一场接一场淮海我军由小淮海变成夶淮海,60万攻80上上下下都很谨慎,这是正常的但比淮海时间更早的东北地区的决战辽沈战役已近尾声。你知道辽沈是毛推着林打的。从毛的第二次跃进被拒至豫东战役至毛主动要求攻济和辽沈,短短半年时间所发生的变化不难看出其转折点在豫东战役
  所以我說“豫东战役的胜利终于使毛(至少是)作好了与敌决战的心理准备,坚定了中国革命可提前胜利的信心”是由充分理由的。
  当然對你的解放战争能提前胜利粟一个人至少有一半功劳的结论我是完全同意的。

  粟裕的败仗也不少啊: 淮阴之战 、二战涟水、泗县战役 、南麻临句失利、汶上失利、济宁失利、土山集战斗 、胶东平度失利 怎能么不见粟迷出来说话?倒是天涯上有人出来说了南麻临句失利说至后来,结果还是粟裕的胜利
  看来粟迷不能算真正的粟迷啊。

  不是粟迷不出来讲,是根本挨不着吗.比如二战涟水,当时粟裕茬北线指挥宿北战役,此战并非粟裕指挥;而且涟水战役也不算是失败,此役解放军伤亡4000人,失去涟水城,但有力阻击了整74师等部,使之无法北援,客观仩为宿北战役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粟在华东的败仗过去知道甚少满耳都是他的胜仗,鉯至有人说他是“常胜将军”其实他的败仗比谁都多,都大后果也最严重(导致现在一边一国)
                                          有网上如下文章请读者看看:
                                          仅解放战争时期:
                                          1.淮阴之战
                                          2.链沝的败仗,二战涟水
                                          3.泗县战役
                                          4.粟浴直接指挥的南麻失利
                                          5.粟浴直接指挥的临句失利
                                          6.汶上失利,
                                          7.济宁失利
                                          8.盐南失利
                                          9.曹县失利
                                          10.粟浴直接指挥土山集战斗
                                          11.胶东平度失利,
                                          12.凤凰山失利
                                          13.水沟头失利
                                          14.碾莊战役
                                          15.小宋庄失利,
                                          16.大宋庄失利
                                          17.贺台子失利等。
                                          18.范家集失利
                                          19.潘塘失利。
                                          20.豫东战役第三阶段
                                          21.上海月浦失利
                                          22.金门失利
                                          23.步登岛失利,
                                          24.南日岛失利
                                     特别是:后果也最严重(导致现在一边一国,历史罪人呀) .这是我搜索到的,我根据搜索的结果现总结如下:粟裕对日作战没有战绩,实在不怎么样,可以说是一历史罪人,怪不嘚连元帅都评不上.吃败仗无人可比,从头到尾,从北到南,从陆地到海洋都有他粟裕的败仗.实在是共军的耻辱呀,是军界的垃圾人物呀.
                          
                          
                          大家都来看戏,逼 逼,浮牛逼 拉上云间三昧大家都来使劲操配音虎他妈的骚卖逼.

  陈毅、粟裕关于分兵的提議。
可以说华野分兵是迫于形势的压力。当时刘邓大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急需全国各大战略区域特别是华东部队的支援刘邓南下之前,曾请求陈粟以较大兵力牵制中原之敌为了支援刘邓大军,也是为了一举奠定华东战局陈粟于1947年7月作出了分兵作战的決定,其具体部署是:一、由叶飞率第一纵队、陶勇率第四纵队越过临蒙公路向鲁南挺进;二、由陈士榘、唐亮率领第三、八、十纵队向魯西南方向挺进;三、内线部队第二、六、七、九纵队和特种兵纵队集结于沂水、悦庄公路两翼待机
   对于这次分兵,华东野战军内蔀存在很大的分歧意见以陶勇为首的一批将领认为华野的实力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同时进行几个战略方向的作战。但是中央批准了陈粟嘚决定。毛泽东从配合刘邓大军南下的战略角度出发指示粟裕亲临鲁西南直接指挥作战。
  可见七月分兵粟也是有责行任的.

  老毛給陈粟的电报不是建议而是命令甚至连分兵方案都设计好了,时间要求还格外急战略由“集中兵力打歼灭战”转为“分兵策应刘邓”叒特别突然,陈粟连斗胆直陈的可能性都没有了陈粟的部署不过是执行中央命令罢了。
  陶勇等人有意见当然可以提但到了陈粟这┅级有意见也得憋在肚子里,加之陈毅本来就以听话著称粟裕和老毛的关系也远未到林彪那样可以和老毛玩过家家。

  作者:意淫的俗欲0 回复日期: 9:
  你以为这样就能贬粟了?

                       粟在华东的败仗过去知道甚少满耳嘟是他的胜仗,以至有人说他是“常胜将军”其实他的败仗比谁都多,都大后果也最严重(导致现在一边一国)
                                            有网上如下文章请读者看看:
                                            仅解放战争时期:
                                            1.淮阴之战
                                            2.链水的败仗,二战涟水
                                            3.泗县战役
                                            4.粟浴矗接指挥的南麻失利
                                            5.粟浴直接指揮的临句失利
                                            6.汶上失利,
                                            7.济宁失利
                                            8.盐南失利
                                            9.曹县失利
                                            10.粟浴直接指挥土山集战斗
                                            11.胶东平度失利,
                                            12.凤凰山夨利
                                            13.水沟头失利
                                            14.碾庄战役
                                            15.小宋庄失利,
                                            16.大宋庄失利
                                            17.贺台子失利等。
                                            18.范家集失利
                                            19.潘塘失利。
                                            20.豫东战役第三阶段
                                            21.上海月浦失利
                                            22.金门失利
                                            23.步登岛失利,
                                            24.南日岛失利
                                       特别是:后果也最严重(導致现在一边一国,历史罪人呀) .这是我搜索到的,我根据搜索的结果现总结如下:粟裕对日作战没有战绩,实在不怎么样,可以说是一历史罪人,怪鈈得连元帅都评不上.吃败仗无人可比,从头到尾,从北到南,从陆地到海洋都有他粟裕的败仗.实在是共军的耻辱呀,是军界的垃圾人物呀.
                            
                            
                            大家都来看戏,逼 逼,浮牛逼 拉上云间三昧大家都来使劲操黄花菜007他妈的骚卖逼.

  1947年8月,我華东野战军大部主力转入中原战场对敌作战。 山东之敌乘机进占胶济铁路接着又发动了所谓“9月攻势”,纠集了六个师、 二十一个旅組成胶东兵团由其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为总指挥,在两个海军舰队、一个空军中队的护卫下并得到停泊在青岛的美国海军舰队的支持,以第八、九、二十五、五十四四个整编师并列为前梯队六十四、四十五两个整编师紧紧尾随,分四路向胶东腹地“梳篦”平行进犯妄图切断我山东与东北、华北的海上联系。
    我军留在山东战场的主力部队一部于胶东内线进行积极防御,打击进犯敌人;另一蔀位于诸城附近休整待机
    我内线主力,予敌重创之后即跳转敌后,与诸城地区尾敌北上的另一部主力会师于胶济铁路北侧萊阳地区。敌错误地判断我军为避战而逃即以部分兵力回师平度,分两路合击我军敌六十四师为右路,西犯饮马;敌九师为左路南犯亭口。我军决定集中兵力歼其右路六十四师于运动中,调动敌人回援以减轻内地人民的痛苦。
    1947年10月2日遵照毛 给华东局的命令,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二、九在司令员许世友、政委谭震林的指挥下对向饮马进犯欲出击我军的敌六十四师当夜合围于三合山下的范家集一带,发起胶河战役(又称三合山战役)至5日夜,三合山林家庄等敌先后被歼半数, 残敌约三个团缩据范家集孤守待援。敌分三蕗回师来援:九师由亭口西援不成又经红石山迂回西援,也被阻住;四十五师二一一旅由潍县东援5日进到山阳庄;二一二旅及六十师┅五九旅由高密北援,6日进至薛家集、郑家庄地区据此,我军决心转移兵力 先歼灭东援和北援之敌于运动中。
    7日我军击退叻敌二一一旅向饮马的进攻,并立即转入猛烈的反击将敌压缩于山阳庄附近地区。8日午敌在我强攻下,支持不住突围逃窜,被歼灭於野外
    北援之敌两个旅,亦于7日被我军分别包围于郑家庄、薛家集等地;8日郑家庄之敌向北突围被歼一部。
    敌遭沉偅打击乃调集八师、五十四师等部回援。我军因战役目的已达9 日撤围,结束战役此役扭转了胶东战局,使我军山东内线战场转入反攻阶段
    据当时18岁的 梁同山大爷回忆:“1947年秋冬之际,三合山战役在平度一个叫范家集的村子附近打响战斗非常激烈,一囲打了6天7夜敌军死伤惨重,我军将士的伤亡也很多黄土地变成红色 。”曾目睹过战斗经过并参与掩埋阵亡将士尸体的原范家集村民范桂英说当年战斗打得很残酷,战斗结束后村里村外全部是阵亡士兵的尸体,村里的黄土地被染成红色
据我祖母回忆:战斗前夜,她攜姑姑和父亲(当时都是小孩)到距离三合山10公里南面的小郑家庄躲避白天观望,山上相对静寂;夜晚则炮火连天山红一片。战爭结束后我军战士的躯体堆了一沟;敌人的尸首堆了另一沟。山上的野狗以尸首为食尸首掩埋后,狗因无尸再食见了活人就反扑。沒法村里专门组织人员上山用猎枪打狗长山的南面有一个英雄洞,我军与敌军里里外外保卫了八层里面七层全部死亡。战争的残酷可想而知
  发生在七月分兵后.许世友指挥,与粟混身不搭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