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易中天的文章章里面是不是一般都有一些比较反对新中国的一些历史的片段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已故历史学家陈寅恪在辞世多年后忽然成了文化新闻的热点人物似乎是一件没什么道理的事情。
史学不是显学陈先生也不是文化明星、夶众情人。陈寅恪也不同于其他一些文化人他不是金庸,不曾写过从政治家、科学家到“引车卖浆者流”都人见人爱的新派武侠小说吔没那么多门徒和拥趸。他的著作选题既很专门,文字也很古奥感兴趣的人不多,看得懂的人也不多感兴趣又看得懂的更是凤毛麟角,哪里会弄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也不是余秋雨,不曾炮制过“香喷喷甜津津有点嚼头完了还能吹个泡泡”的“文化口香糖”,亦鈈曾发表过声讨某集团的《告全国人民书》
没有哪个小女生或小男生会去买《元白诗笺证》或《柳如是别传》。柳如是柳如是是谁?昰王菲吗还是田震?陈寅恪又是谁是汪国真、赵忠祥吗?陈寅恪的最后20年基本上是冷清寂寞,默默无闻的他甚至不同于钱钟书。錢先生和陈先生一样也是学贯中西博通今古,也是淡泊名利不事张扬他的《管锥编》。《谈艺录》也没多少人看得懂。但钱先生毕竟写过《围城》呀!还被拍成了电视连续剧还拍得挺成功。这就举国皆知人人趋之若鹜了。那么陈先生可曾与大众传媒缔结过良缘嗎?没有
所以我赞同骆玉明教授的说法:“陈寅恪最不应该成为公众人物。”然而“最不应该成为”的最终还是“成为”了而且,还弄到了人人都拿他来附庸风雅谁不说陈寅恪谁就狼心狗肺缺心眼儿的程度。至于这些说词究竟有多少符合历史事实又有多少最得逝者の心,那就只有天晓得了正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冷和热最不該热的热了起来,就一定事出有因比如国内民众的关心,便多半带有好奇心理的确,像陈寅恪这样可以公然不参加学习不接受思想妀造,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真没几个这才真是怪了!于是人们就很想知道,陈寅恪这“瞎老头”受此优待究竟凭的是什么?疑团很赽就因史料的披露而冰释原来这陈寅恪并非等闲人物。他的祖父陈宝箴未出道时就为曾国藩所器重,后来官居湖南巡抚是戊戌变法時推行新政的风云人物。父亲陈三立(散原先生)早年和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一起,号称“晚清四公子”晚岁则以诗文著称,被ㄖ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评价为鲁迅之前中国近代文学成就最高者在一个重血缘,重门第重承传,重渊源的国度里这已经足够让人肃嘫起敬了。何况陈寅恪本人也十分了得他12岁时就东渡日本,以后又游历欧美十数年回国后与赫赫有名的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同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而1925年吴宓举荐他任此教席时他才35岁他学问大得吓人,据说外语就懂十几门(也有说二三十种的)名气也大嘚吓人,据说毛泽东访苏时斯大林还专门问起。英国女王也曾来电问其健康这些都让人啧啧称奇,哎呀连声如此之多的光环加之于身,被推介给大众也就不足为奇
陈寅恪是了不起的,可惜我们学不来首先是“顶不住”。无论是谁当真要坚持“自由之思想,独立の精神”就必须有本事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要知道压力并不仅仅来自官方,来自当局也来自民间,来自群众
其次是“守不住”。怎么个守不住呢因为要“学以致用”。中国的读书人或曰知识分子,内心深处历来就有一个解不开的疙瘩那就是总觉得自己的滿腹经纶得有地方派个用场,否则实在是可惜了所谓“有用”,倒不一定是要拿去换饭吃换钱花,更主要的还是要有利于国家民族国計民生因此这种想法不但不可耻,反倒很崇高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谈陈寅恪
(选自《博文》,有改动)
小题1:文章说了陈寅恪热的現象陈寅恪为什么能在社会上流行起来?(6分)
小题2:结合文章概括陈寅恪有哪些异乎常人的地方(6分)
小题3:作者认为为什么不能谈陈寅恪?(6分)


小题1:①陈寅恪身上光环众多被推介出来正好满足了民众的好奇心理,②谈及陈寅恪可以显得自己博学可以附庸风雅。(烸点3分)
小题1:①“文革”中拒绝学习拒绝改造;②他的著作选题很专门,文字很古奥;③身世显赫;学问大;④名声大(每点2分,答對三点得满分)
小题1:首先是“顶不住”无论是谁,当真要坚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就必须有本事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其佽是“守不住”。因为中国知识分子内心深处追求的是“学以致用” (每点3分)


小题1:此题属于概括题,结合“如此之多的光环加之于身被推介给大众也就不足为奇” “还弄到了人人都拿他来附庸风雅”概括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層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由“像陈寅恪这样可以公嘫不参加学习,不接受思想改造”“名气也大得吓人”等概括
小题1:回答“为什么不能谈陈寅恪”,答题区间在第二三段首先是“顶不住”, 其次是“守不住”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免费获取语文试题真题 名师解答!

易教授除了写过《帝国的惆怅》還写过哪些书能找些他的文章吗?谢谢!... 易教授除了写过《帝国的惆怅》还写过哪些书能找些他的文章吗?谢谢!

 4月19日 《汉代风云囚物—晁

  易1653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近撰写絀版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

  晁错昰西汉初期的一位政治家,他学贯儒法知识渊博。深受文、景两帝的器重和宠信景帝前元三年,晁错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巩固夶汉王朝的千秋大业,向汉景帝上书《削藩策》汉景帝为了汉朝的长治久安,听从了晁错的建议开始了“削藩”。但是就在晁错的政治理想就要实现之时他却被腰斩于长安东市。他的蒙冤而死与文帝时代青年政治家贾谊的夭折成为文、景时代最著名的两大政治悲剧!晁错蒙冤而死是因为朝廷大臣给他拟定的罪名是无臣之礼,大逆不道朝廷大臣给晁错拟定的罪名虽然很重,但并不是晁错被杀的真实原因那么晁错被杀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

  “七国之乱”爆发后朝廷的这一政策,立即激起了各诸侯王的强烈不满吴王刘濞首先決定起兵反叛,用晁错的观点来说他提出《削藩策》是因为吴王必反。因为当时的吴国地处长江中下游富饶之国,鱼米之乡吴王煎礦得钱,煮水得盐富甲一方,势可敌国这样下去,必有尾大不掉之势成为中央政权的隐患,因此必须削减其势力当汉景帝推行晁錯的削藩策时,吴王刘濞跳起造反这再次肯定了晁错的削藩政策。对于削藩策文景时代朝中大臣也曾提出削藩政策,但未被采纳很哆人都意识到藩王的尾大不掉之势。问题是当晁错提出削藩的时候几乎遭到朝中一片反对,而到了最后当提出要诛杀晁错时,朝廷几乎是一片喊杀那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大汉这个王朝严格地说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因为在它之前的秦持续的时间很短,而漢王朝强大、持久、影响深远比方说我们现在是汉人,汉族我们说的是汉语,都是以这个王朝为标记的这个王朝持续了四百多年,昰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王朝当然由于王莽篡汉,这个王朝被一分为二分为前半段和后半段,历史上称为前汉和后汉又叫西汉囷东汉。那么汉王朝四百多年应该说最精彩的是在西汉,而西汉王朝两百多年最精彩的是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武帝刘彻这一段,这一段曆史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轰轰烈烈在这样一个轰轰烈烈的时代,人才辈出英雄辈出,人物辈出遗憾的是,这些英雄囚物和风流人物并不是都有一个好的历史结局。他们有的身败有的名裂,有的身败兼名裂甚至死于非命,今天我们要讲的晁错就昰其中的一个。

  晁错的死是西汉初年的一大冤案,西汉这个王朝应该说冤案还是不少比方说晁错之前的韩信,韩信的死是一个冤案晁错之后的窦婴,窦婴的死也是一个冤案但是比较而言,晁错死得最冤为什么呢?晁错是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而死而怹的这个政治理想,又是在他死后实现的而且是正在实现他的政治理想的时候,被冤杀了所以他死得特别冤,这个冤呢也不是我们現在人看他是冤的,当时就有人说他冤

  当时有一个叫邓公的人就跟汉景帝说过,晁错死得太冤了邓公是一个什么人呢?邓公当时嘚官职叫做“谒者仆射”“谒者仆射”它的级别是叫做秩比千石,那么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相当于副部级

  吴、楚之乱的时候,汉景渧派“谒者仆射”邓公到前线去打仗邓公从前线回来,向汉景帝汇报军情汉景帝就问了他一个问题:说这个晁错已经被朕杀了,吴、楚两国应该退兵了吧汉景帝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我们如果看过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大家都应该知道,所谓吴、楚之乱就是当時一个叫吴的王国,还有一个楚的王国联合了另外的五个王国,组成七国联军浩浩荡荡地杀向京师。他们当时打出的口号叫做“诛晁錯清君侧”,什么叫做清君侧呢就是皇帝身边有小人,要把他清理掉小人是谁?晁错所以汉景帝就说:既然你们的口号是“清君側”,说我身边有小人小人是晁错,我把晁错杀了你们应该退兵了吧?邓公说:怎么会退兵呢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吴王想造反已經准备了几十年了,好容易逮一个机会你杀了晁错就退兵了,不可能邓公还说了一句话,他说反倒是我认为天底下的人都会把自己嘚嘴巴闭起来,汉景帝就问他说:为什么呢邓公说:陛下想一想,晁错是为什么死的晁错是主张削藩,也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中央政权,这是我们大汉王朝的千秋大业但是他的计划刚刚实行的时候,自己却被冤杀了以后还有人说话吗?还有人说真话吗还有人願意向你们提建议吗?汉景帝听了这个话以后呢漠然良久,呆了很长时间然后叹了一口气说:朕也是后悔莫及呀。

  那么现在看起來汉景帝的后悔我估计还是真的,为了表示这个汉景帝杀晁错是出于万不得已我们看到在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里面安排了一场汉景帝和晁错两个人喝酒话别的这么一个场面。这个情节在历史上恐怕是没有记载的根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晁错被杀的时候怹是不知道自己被杀的,而且被杀的也不是晁错一个人是他们全家,而且诛杀晁错是朝廷的大臣正式打了报告的,牵头打这份报告的昰三个人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这个张欧就是欧洲的欧但是根据古书的记载,这个欧字应该念(qu)应该叫张区。他们三個人是正式向汉景帝打了一份报告的拟定的罪名也很重的。

  这三个人是什么人呢我们要知道,汉代的中央政府它实行的制度叫做“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三个宰相九个部长,三公:首先第一个是丞相相当于现在的总理;第二个叫太尉,相当于现在的三军总司令最高军事长官;第三个叫做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副丞相管监察,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兼监察部长那現在好了,一个政府总理一个公安部长,一个司法部长三个人联名弹劾晁错,这个分量那是很重的拟定的罪名也很大,叫做:“亡臣子礼大逆不道”。所以当时拟定的处分是晁错腰斩腰斩就是一刀从这儿切下去,腰斩是一种很残忍的刑罚腰斩以后人没有马上死,他还会动非常惨,所以这个刑罚一直到雍正的时候才废掉因为雍正皇帝杀了一个人,腰斩看了以后他觉得非常惨,他自己用手蘸著血写了三个字惨、惨、惨,把这个刑罚废掉了晁错是腰斩。另外他的父母、妻子、家人凡是没有分家的统统杀头,所以是判得非瑺重在当时这个报告打上去,汉景帝马上批了一个字“可”

  我们现在读史书上面是这样记载的:“制曰可”,皇帝批示同意了洏且晁错的死,是他事前完全不知道的司马迁在给晁错做传的时候,用的是这样一句话:“上令错衣朝衣斩东市”那么从这个字面上看呢,我们好像觉得汉景帝给晁错一个面子就穿着上朝的衣服,上刑场实际上不是,如果我们读《汉书》我们就会发现《汉书》上晁错传里面写得很清楚,叫做“绐载行市”这四个字从哪里来的,从《史记》来的《史记》也写了这四个字。但是问题是司马迁他没囿写在晁错传里面他写在哪儿呢?他写在《吴王刘濞列传》里面叫做“绐载行市”,绐是什么意思呢骗,也就是说当时这三个人打┅个报告给汉景帝汉景帝批了可以后,马上就派中尉陈嘉就是那个首都卫戍司令兼公安部长,驾了一辆马车找到晁错,就是说皇上叫你晁错以为叫他开会呢,穿上朝服兴冲冲地上了车,上了车以后一车拉到“东市”立即腰斩。我们现在不知道在杀晁错之前,昰否向他宣读了判决书但是肯定有一条,没有给他自我辩护的机会当然也没有给他请律师,所以他死得惨死得冤,死得窝囊

  昰主张削藩,晁错是非常坚决地主张削藩而且一有机会就跟汉景帝说削藩了,削藩了可以说削藩这个事儿是晁错一手鼓捣出来的,所鉯我们要知道晁错是不是死得冤我们来把削藩这个事儿来交代一下,而我们要弄清楚削藩是怎么回事儿我们要大致地讲一下中国国家淛度的演变。

  秦汉时期是中国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秦汉之前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呢那个时候我们中国人,也囿中国这个概念但和我们现在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中国那不是一个概念。当时人们讲到的中国是什么是中央之国,当中的那個国而中央这个国外面周边呢,还有很多的国我们现在中国的这块地方,当时叫做天下也就是说当时的人认为,天底下也就这么大塊地方也就这么多人,天下这块地方要有一个领袖,这个领袖就是天的儿子叫天子,这是一个概念

  然后在天下当中有很多的國,有同民族的有不同民族的,最当中的这个天最正中的这个地方,这个叫中国周边最远的少数民族东边的叫夷,南边的叫蛮西邊的叫戎,北边的叫狄另外还有一些华夏族的国家,很多的国家他们叫做什么呢?他们叫做国每个国都有自己的元首,这个元首叫莋诸侯那么天子和诸侯是一个什么关系呢?我们现在反过来看我们觉得当时就是秦以前的那个状况,应该叫做国家联盟他们共同拥戴一个天子,就是国家联盟的盟主当时称为天下共主,但是我们要弄清楚这个天下共主是名义上的虽然周代就提出一个概念,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是我们要清楚,这个“莫非”是名义上的天子呢,它名义上所谓天的儿子拥有了上忝授予他的这块土地,然后他把这个土地封分下去这个就叫做封建。封是什么意思呢?封是划定疆域封的办法,是国与国之间有个國境由周天子派人在那里犁一条沟,把这个沟里边的土翻上来然后在这个土上面种树,这个叫做封把这一片划给你了。建是什么意思呢?建就是任命国君不但给你封了一块土地,然后还给你指定一个国家元首这个叫做建,合起来就叫做封建这个封建是可以再葑建的,就是天子呢封建诸侯国,诸侯得了这块领土以后怎么办呢?他再封建他又把他的土地,又把它分下去分给谁呢?分给大夫那么大夫拥有的那块地方叫什么呢?叫家所以这个时候是三个层次的机构,就是天下、国、家国和家是分开的,这个制度就叫做葑建制一个天下,许多国家一个天子,许多国君

  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就把这个制度给废除了,代之以郡县制什么叫郡县制呢?就是原来诸侯的国现在我把它改成郡,原来大夫的家我把他改成县,郡管县郡和县都直属中央政府,不再分封也就是┅个政府,一个主权一个领袖,一个国家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变革。那么秦始皇实行这个制度大概十几年

  秦始皇死了以后,这個王朝实际上就已经灭亡了取而代之是汉王朝,那么汉灭秦以后是实行原来周代的封建制呢?还是实行秦的郡县制呢这就是两条路線的斗争,最后汉高祖刘邦采取了一个妥协的方式一个中间路线,就是在中央周围京畿地区,京师周围这个地区实行郡县制,就是實行秦的制度在边远一点的地方呢,实行周的封建制依然再封一些王国出去,就是一个王朝两种制度,我们不妨称之为一朝两制那么分封在京师周围的这些国家呢,就称做藩国为什么叫藩呢?藩是什么呢藩就是篱笆,藩篱意思就是说你们像篱笆一样地在周围保卫中央,所以这些王侯都称之为“藩王”他们回到自己王国去,叫做“归藩”也叫“之国”,但是我们要搞清楚的是这些分封出詓的王国是各自为政的,是有主权的也是有财源的。

  不过汉高祖刘邦虽然实行一朝两制的这样一个方案他还是留了一手,做了一個规定只能封同姓王,不能封异姓王就是只有我们姓刘的,你可以封他一个国王不姓刘的,姓吕的或者姓别的那你只能封一个侯,所以你看汉代的贵族王侯是很清楚的,王都是姓刘的其他人就可以封侯,卫青霍去病都封侯了,你可以封侯留了这一手。那么後来刘邦去世以后吕后执政,就破坏这个规矩了她就封姓吕的做王,所以在历史上就被视为乱政最后吕后死了以后,大臣们就起来商量说要把这个事我们要把他摆平,那么请谁来摆平呢太尉周勃,因为周勃手上有军权于是找到周勃,说周勃出来你看把这个事凊摆平吧。周勃摆平了以后所以周勃是一个大功臣。周勃是谁呢周勃就是我们在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里面看到的,平定“七国之亂”的太尉周亚夫的父亲

  但是同姓封王就可靠吗?现在看到同姓封王也不大可靠比方说吴王刘濞,就靠不住吧造反了嘛,吴王劉濞是什么人吴王刘濞是刘邦的侄子,是刘邦哥哥刘仲的儿子古人这个排行,叫做“伯仲叔季”伯就是老大,仲就是老二叔就是咾三,季就是老四刘邦的哥哥叫刘仲,就是刘二这个刘二,他是个没用的刘邦当时也封了一块地方给他,他守不住他儿子刘濞很能干,也很勇敢会打仗。刚好那个时候吴楚那个地方刚刚收归中央刘邦一想,吴楚这地方也不能不派个能干的人去管管那好吧,刘濞你去吧就把刘濞封了吴王,封完了以后刘邦就后悔,他说刘濞这个人,我怎么看他有“反相”这小子将来是要造反的,但是君無戏言你封都封了,你怎么能收回来呢刘邦只好摸着刘濞的背说:“孩子五十年以后,东南有人作乱那不会是你吧,咱们天下姓刘嘚可都是骨肉啊你可别干这个事”,刘濞马上跪下来说:“臣不敢”

  那么事实证明,刘濞是造反的但是刘濞造反到底是他存心偠反呢?还是叫晁错逼出来的呢晁错的理论是认为必反。因为我们知道当时的藩国,它是独立王国它是有独立主权的,有自己的财稅有税收,有军队有领土,有政府这么一个东西,你说它在这个中央政府外面说它能保卫中央,这个事情不大靠得住这就要抑淛它,抑制的办法就是削减它的领地不要让它这么大,今天切一点明天再切一点,后天再切一点一点一点把它的地方切小,这个就叫做削藩

  那我们想了,这个削藩这些藩王们会愿意吗?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就是不愿意因为这是他们的既得利益,你说一個王侯他拥有这么多既得利益谁甘心情愿把它供奉出去,就是阿猫阿狗嘴巴里一条鱼,一块骨头你也夺它不走,一个王爷一个国迋的既得利益,你拿走就拿走了不造反才怪,所以晁错提出削藩策以后大家都不赞成,这个事情搞不成汉景帝也很担心,说你看这個事情弄下去是不是会造反晁错回答的话是怎么说的呢:他说:削之亦反,不削亦反你削他也是反,你不削他他也反,如果你现在削他反得快,他马上就反但是危害小,将来削他反得是要晚一点,但是危害大为什么他越做越大了嘛!他越来越强大了嘛!你要趁他羽翼还没有丰满的时候就把他掐死,等他羽翼丰满了他等着你打他,哪有这么好的事那么这句话说下去以后,汉景帝就下了削藩嘚决心这就惹出了吴楚之乱,或者说七国之乱

  现在看起来,晁错提出削藩策有一个前提就是吴王必反,就是不削亦反反正是偠反,还不如去削吴王真的造反吗?现在从史书上我们查不到他存心造反的证据,后来“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政府军在吴楚两国也沒有找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没有证据只有这个邓公说了“吴王为反数十年矣”。那也就是说想当然了当然有一些蛛丝马迹,比方说吴王干什么事呢他干了这么件事,因为他不是自己会铸钱嘛他不是自己要产盐嘛,他不是很有钱嘛于是他就把这笔钱,抵了老百姓的赋税就是他吴国老百姓是不要上税的,这个上缴给中央政府的税收我刘某人给你交了,这是叫收买人心;第二个证据就是他专門收买亡命之徒就是哪个地方犯了罪的人,你只管往吴国逃逃去以后他都收容下来,就像后来《水浒传》里面的小旋风柴进似的一個大庄园,谁犯罪都躲我这儿来官府不敢抓,那不就是要造反嘛干了这些事。

  但是实际上你说抓他这个谋反的证据这个是证据鈈足的。当然晁错也抓了他们一些岔子比方说楚王,这个我们在电视具体里面也看到了他去抓楚王,说楚王你在太后丧期内乱搞男奻关系,罪大恶极抓起来了,说实在的一个王爷搞了两个女人,恐怕算小节吧不能算是谋反的证据吧。另外还有胶西王卖了官,賣官这个事是从秦始皇就开始了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秦始皇可以卖官,我就不能卖官这都不能算是太多的证据。

  但是反过来我們如果站在后人的立场站在历史的这个角度来看,应该说晁错的这个想法是有道理的吴王刘濞不反,不等于他儿子不反吴王刘濞今忝不反,不等于他明天、后天不反你看曹操没有反,曹操儿子反了吧还有明成祖朱棣他也是藩王,他是燕王封到北京了,朱元璋一迉朱元璋的孙子,因为他的皇太子是已经先死了,皇太孙建文帝继位建文帝一上台,朱棣就反了打出的旗号刚好就是吴楚之乱的旗号:“清君侧”,反了嘛所以这个藩国太强大,对于中央政权是个危害这一点肯定是对的。

  当然我们不能说因为曹丕反了朱棣反了,就证明刘濞是反的我们不能这样反推,但是应该说晁错这个提防是有他的道理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深谋远虑,那么从这个意義上说长痛不如短痛,吃柿子也不能专拣软的捏既然要削藩,既然要真正推行削藩的政策确实应该拿吴国这个最强大的%B

下载百度知噵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王昆琨)第伍届晶报名人演讲周正式拉开帷幕7月28日下午,著名文学家、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深圳特区报业大厦报业会堂讲述多年来他对中国文囮思想内核的思考与心得。

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就是群体意识

易中天通过"咖啡杯里喝出苍蝇"和"两男一女的海岛生活"反映出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例如中国人的内向保守、英国人的绅士风度美国人的法律和自由意识、法国的浪漫风情、日本人的细致严谨等,并甴此引申出他的观点文化就是一种方式。

文化是一种方式文化的思想内核就是具体方式之上,方式的总方式易中天继续引用上面两個例子,抛出自己的观点: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既我为群体选择,群体为我负责;而西方与是个体意识个人选择,自己负責

由此易中天继续解释,西方社会的最小构成单位是个人而中国却是家庭。"中国人特别注重家庭国家、公家、人家、自家,凡事都脫不开这个‘家'中国人对血缘的重视,延展到了整个社会决定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

中国:"吃出来"的社会关系

易中天语出驚人地认为中国人的社会关系是"吃出来"的。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表现在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依靠的是血缘亲情而中国囚的血缘关系是吃出来的。例如在中国兄弟是一种非常亲近的关系。没有任何实际血缘关系的人要称兄道弟,把一种非血缘的关系拉菦成为一种近乎血缘的关系往往就是依靠请客吃饭。易中天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生人"就是没有进过厨房、没有经过"烹调"的关系,经过"烹调"了就成了"熟人"

中国家庭的实际"家长"是母亲

在解说由血缘结节的中国社会文化时,易中天指出传统认为,父亲是一家之主而在实際上,父亲更像一个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家庭的真正核心是母亲。一个姑娘出了嫁她原先的家被称为"娘家",新家则称为"婆家"为什么不叫"爹家"和"公家"?因为中国的家庭实质上是靠母亲来操持维系的母亲才是中国家庭的标志。

易中天说中国家庭中的父亲往往只有礼仪上嘚重要地位,而在感情上相对比较淡薄自古至今的文学作品,歌颂母亲的很多歌颂父亲的印象中却只有一篇朱自清的《背影》,而其Φ的父亲形象到更像是一位慈母

有听众提问,常常有人说深圳是"文化沙漠"是不是表示深圳没有文化?易中天表示深圳市有文化的。鈈少人感觉上深圳没有文化是因为深圳没有历史。前面讲过文化就是一种方式,不同的人聚集在深圳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就是深圳的文化深圳人应该正视自己的方式,扬长避短继续创造并发扬这种全新的文化。

易中天籍贯湖南长沙,现任厦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易中天长期从事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于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均有涉獵。作品有《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品人录》、《书生意气》、《破门而入》、《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們的反思》等随笔体学术著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中天的文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