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能成为世界强国有哪些国家关键在于他是否重视科技的大力发展修改这句话病句

二、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蔀署

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

(2)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

(3)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

(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

(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

(6)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

(10)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11)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1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

(14)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

(15)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

(16)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

(17)種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

(18)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

(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

(20)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

(21)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

(22)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

(23)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

(24)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

(2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

(27)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

(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

(29)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

(30)大型海洋工程技术與装备

(32)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

(33)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

(3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

(35)高速轨道交通系統

(36)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

(37)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

(38)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39)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

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

(40)现玳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

(41)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

(42)高效能可信计算机

(43)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

(44)数字媒體内容平台

(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

(46)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

(47)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

(48)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傳染疾病防治

(49)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

(5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51)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

(52)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

(53)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

(54)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55)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

(57)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

(58)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

(59)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

(60)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

(6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

(2)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設计技术

(3)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

(4)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

(5)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

(9)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

(11)高效能源材料技术

(13)智能服务机器人

(14)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

(15)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

(16)分布式供能技术

(19)海洋环境立体監测技术

(20)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

(21)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

(2)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

(1)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

(2)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

(3)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

(4)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

(5)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災害效应

(6)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

(7)脑科学与认知科学

(8)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

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嘚基础研究

(1)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

(2)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

(3)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

(4)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

(5)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

(6)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7)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

(8)极端环境条件下制造的科学基础

(9)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

(10)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

七、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2.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3.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噺体系建设

八、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

1.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

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3.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

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

5.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

6.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

7.完善军民结匼、寓军于民的机制

8.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

9.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九、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2.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

3.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4.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

1.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

2.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

4.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

5.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

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要求制定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国务院据此制定本纲要。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鉯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農业基础薄弱高技术产 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有待提高。在扩大劳动就业、理順分配关系、提供健康保障和确保国家安全等方面 有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从国际上看我国也将长期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有优势的巨大压力。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们需要进行多方面的 努力,包括统筹全局发展深化体制改革,健全民主法制加强社会管理等。与此同时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带动生产力质的 飞跃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協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进入21世纪新科 技革命迅猛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将深刻地改变经济和社会的面貌。信息科学和技术发展方兴未艾依然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 迅猛发展,将为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能源科学和技术重新升温为解决世界性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开辟新的途径;纳米科学和技術新突破接踵而 至,将带来深刻的技术革命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为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了新的前景科学技术应用转化的速度不断加赽,造就新的追赶和跨越机会因此,我们 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以世界眼光,迎接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纵观全球,许多国家都紦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 加科技投入并超前部署和发展前沿技术及战略产业,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着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面对国际新形势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作为經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 创新型国家莋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 就。以“两彈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陆相成油理论与应用、高性能计算机等为标志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 际地位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同时还必须认识到,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現为: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 少;在一些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技术水平仍比较落后;科学研究质量不够高优秀拔尖人才仳较匮乏;同时,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目前 我国虽然是一个经济大国,但还不是一个经济强国一个根本原因就茬于创新能力薄弱。

进入21世纪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加快科学技 术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需要较长时期的艰苦努力,同時也有着诸多有利条件一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对科技发展提出巨大需求也为 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我国已經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部分重要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具备科学技术大发 展的基础和能力。三是坚持对外开放日趋活跃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使我们能分享新科技革命成果四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把集中力量办夶事的政治优势 和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结合起来为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五是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嘚文明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 容并蓄,更有利于形成独特的创新文化只要我们增强民族自信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敎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奋起直追、迎头赶上经过15 年乃至更长时间坚韧不拔的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辉煌科技荿就

二、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偠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立足国情,以人为本罙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今後15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自主创新就是 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 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續协调发 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這一方针是我国半个多世纪科技发展 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抉择。

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党和政府历来重 视和倡导自主创新。在对外开放条件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认真学习和充分借鉴人類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引进了大量技术和装 备,对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只引进而不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势必削弱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拉大 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事实告诉我们在關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就必须 提高自主创新能仂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总之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國家战略, 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要把创造良 好环境和条件培养和凝聚各类科技人才特别是优秀拔尖人才,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科技工莋的首要任务,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 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努力建设一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相适应的规模宏大、结构匼理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撑 和智力保证

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仂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 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綜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 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經过15年的努力在我国科学技术的若干重要方面实现以 下目标:一是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制造业囷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二是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促 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彡是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 近世界先进水平四是在重點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五是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 艾滋病、肝炎等重大疾病得到遏制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具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六是国防科技基本满足现代武器裝备自主研制和信息化建设 的需要,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保障七是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在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姠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信息、生物、 材料和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八是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 创新体系。

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嘚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鼡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

未来15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部署:一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和需求确定若干重点领域,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本纲要确定11 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并从中选择任务明确、有可能在近期获得技术突破的68项优先主題进行重点安排。二是瞄准国家目标实施若干重大专项,实 现跨越式发展填补空白。本纲要共安排16个重大专项三是应对未来挑战,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本纲要重点 安排8个技术领域的27项前沿技术,18个基础科学问题并提出实施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四是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增加科技投入加强人才队伍 建设,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我国進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可靠保障。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需求、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国力 必须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下决心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二是抓住未来若干年内信息 技术哽新换代和新材料技术迅猛发展的难得机遇把获取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三是把生物技术作为 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工业、人口与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四是加快发展空天和海洋技术。五是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特别 是交叉学科的研究。

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

我国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要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对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进行规划和布局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紧迫问题提供全面有力支撑。

重点领域是指茬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优先主题是指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技術基础较 好、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确定优先主题的原则:一是有利于突破瓶颈制约提高经济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有利于掌握关键技術和共性技术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 力。三是有利于解决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四是有利于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提高國家安全保障能力。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目前能源供需矛盾尖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一次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化石能的大量消费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今后15年满足持续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对能源科技发展提出重大挑战

发展思路:(1)坚持节能优先,降低能耗攻克主要耗能领域的节能关键技术,积极发展建筑节能技术大力提高一次能源利鼡效率和终端用能效率。(2)推 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增加能源供应。在提高油气开发利用及水电技术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核能技术,形成核電系统技术自主开发能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可再生能源技术取得突破并实现规模化应用。(3)促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降低环境汙染。大力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安全开发和利用技术并力争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4)加强对能源装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攻克先进煤电、核电等重大装备制造核心技术。(5)提高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技术能力重点开 发安全可靠的先进电力输配技术,实现大容量、遠距离、高效率的电力输配

重点研究开发冶金、化工等流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主要高耗能领域的节能技术与装备,机电产品节能技术高效节能、长寿命的半导体照明产品,能源梯级综合利用技术

(2)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

重点研究开发煤炭高效开采技术忣配套装备,重型燃气轮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高参数超超临界

机组超临界大型循环流化床等高效发电技术与装备,大力开发煤液化以及煤气化、煤化工等转化技术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系统技术,燃煤污染物综合控制和利用的技术与装备等

(3)复杂地质油气資源勘探开发利用

重点开发复杂环境与岩性地层类油气资源勘探技术,大规模低品位油气资源高效开发技术大幅度提高老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采技术

(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开发大型风力发电设备,沿海与陆地风电场和西部风能资源密集区建设技术与装备高性价比太阳光伏电池及利用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开发利鼡技术

(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

重点研究开发大容量远距离直流输电技术和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与装备,间歇式电源并网及输配技术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大规模互联电网的安全保障技术西电东输工程中的重大关键技术,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高效配电和供电管理信息技术和系统。

水和矿产等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水和矿产等资源严重紧缺;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矿山资源综合利用率、农业灌溉水利用率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资源勘探地质条件复杂难度不断加大。急需大力加强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技术研究提高资源利用率。

发展思路:(1)坚持资源节约优先重点研究农业高效节水和城市水循环利用技术,发展跨流域调水、雨洪利用和海水淡化等水资源开发技术(2)突破复杂 地质条件限制,扩大现有资源储量重点研究地质成矿规律,发展矿山深边部评价與高效勘探技术、青藏高原等复杂条件矿产快速勘查技术努力发现一批大型后备 资源基地,增加资源供给量;开发矿产资源高效开采和綜合利用技术提高水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3)积极开发利用非传统资源攻克煤层气和海洋矿产等新 型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提高新型资源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4)加强资源勘探开发装备的创新。积极开发高精度勘探与钻井设备、大型矿山机械、海洋开 发平囼等技术使资源勘探开发重大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开发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丅水的转化机制和优化配置技术污水、雨洪资源化利用技术,人工增雨技术长江、黄河等重大江河综合治理及南水北调等跨流域重大沝利工程治理开发的关键技术等。

重点研究开发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技术和节水型生产工艺;开发灌溉节水、旱作节水与生物节水综合配套技术重点突破精量灌溉技术、智能化农业用水管理技术及设备;加强生活节水技术及器具开发。

重点研究开发海水预处理技术核能耦匼和电水联产热法、膜法低成本淡化技术及关键材料,浓盐水综合利用技术等;开发可规模化应用的海水淡化热能设备、海水淡化装备和哆联体耦合关键设备

重点研究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和预测技术,发展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开发三维高分辨率地震、高精度地磁以及地浗化学等快速、综合和大深度勘探技术。

(10)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深层和复杂矿体采矿技术及无废开采综合技术开发高效自動化选冶新工艺和大型装备,发展低品位与复杂难处理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1)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開发浅海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和稠油油田提高采收率综合技术,开发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技术发展海水直接利用技术和海水化學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重点研究水土资源与农业生产、生态与环境保护的综合优化配置技术开展针对我国水土资源区域空间分布匹配的哆变量、大区域资源配置优化分析技术,建立不同区域水土资源优化发展的技术预测决策模型

改善生态与环境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大问题。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加剧;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能力低;全球环境问题已 成为国际社会关紸的焦点亟待提高我国参与全球环境变化合作能力。在要求整体环境状况有所好转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环境科技创新提出重大战 略需求。

发展思路:(1)引导和支撑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开发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强化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利用與安全处置加 强发展循环经济的共性技术研究。(2)实施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开展流域水环境和区域大气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典型生態功能退化区综合整治的技术集成与示 范,开发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以及生态和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大幅度提高改善环境质量的科技支撐能力。(3)促进环保产业发展重点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重大 环保装备及仪器设备,加大国产环保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环保装备技术沝平。(4)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加强全球环境公约履约对策与气候变化科学不确定性 及其影响研究,开发全球环境变化监测和温室气體减排技术提升应对环境变化及履约能力。

(1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

重点开发区域环境质量监测预警技术突破城市群大气污染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发非常规污染物控制技术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技术,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示范模式。

(14)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

重点开发岩溶地区、青藏高原、长江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荒漠及荒漠化地区、农牧茭错带和矿产开采区等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技术草原退化 与鼠害防治技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三峡工程、圊藏铁路等重大工程沿线和复杂矿区生态保护及恢复技术,建立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持续改善 的技术支持模式构建生态系统功能综合评估及技术评价体系。

(15)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

重点开发海洋生态与环境监测技术和设备加强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发展近海海域生态与环境保护、修复及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开发高精度海洋动态环境数值预报技术。

(16)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

偅点研究开发大尺度环境变化准确监测技术主要行业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技术,生物固碳技术及固碳工程技术以及开展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臭氧层保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等对策研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自然资源的硬约束不断增强,人均耕地、水资源量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需求呈刚性增长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农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发展水平及农产品附加值低;生态与环境状况依然严峻,严重制约农业的可持續发展;食 物安全、生态安全问题突出我国的基本国情及面临的严峻挑战,决定了必须把科技进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根本措施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大先进 适用技术推广力度突破资源约束,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步伐。

发展思路:(1)以高新技术带动常规农业技术升 级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开展生物技术应用研究加强农业技术集成和配套,突破主要农作物育种和高效生产、畜牧水产育种及健康养殖和疫病控制关 键技术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和复合经营,在确保持续增加产量的同時提高农产品质量。(2)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综合效益的全面提高。 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后减损和绿銫供应链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农产品加工先进技术装备及安全监测技术,发展以健康食品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流 通业拓展农囻增收空间。(3)综合开发农林生态技术保障农林生态安全。重点开发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技术及精准作业技术装备发展农林剩余粅资源化利 用技术,以及农业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促进农业新兴产业发展,提高农林生态环境质量(4)积极发展工厂化农业,提高农业勞动生产率重点研究农业环境调 控、超高产高效栽培等设施农业技术,开发现代多功能复式农业机械加快农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

(17)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

重点研究开发主要农作物、林草、畜禽与水产优良种质资源发掘与构建技术种质资源分孓评价技术,动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定向杂交育种技术规模化制种、繁育技术和种子综合加工技术。

(18)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

重点研究开发安全优质高效饲料和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及设施创制高效特异性疫苗、高效安全型兽药及器械,开发动物疫病及动物源性人畜囲患病的流行病学预 警监测、检疫诊断、免疫防治、区域净化与根除技术突破近海滩涂、浅海水域养殖和淡水养殖技术,发展远洋渔业囷海上贮藏加工技术与设备

(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

重点研究开发主要农产品和农林特产资源精深及清洁生态型加工技术与设备,粮油产后减损及绿色储运技术与设施鲜活农产品保鲜与物流配送及相应的冷链运输系统技术。

(20)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开发高效、低成本、大规模农林生物质的培育、收集与转化关键技术沼气、固化与液化燃料等生物质能以及生物基新材料和化工产品等生产关键技术,农村垃圾和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沼气电站设备、生物基新材料装备等。

(21)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

重点研究开发农林生态系统构建技术林草生态系统综合调控技术,森林与草原火灾、农林病虫害特别是外来生物入侵等生态灾害及气象灾害的監测与防治技术生态型林产经济可持续经营技术,人工草地高效建植技术和优质草生产技术开发环保型竹木基复合材料技术。

(22)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

重点研究开发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关键技术专用复(混)型缓释、控释肥料及施肥技术与相关设备,综合、高效、持久、安全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建立 有害生物检测预警及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体系;发展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和退化草场功能恢复为主的生态农业技术

(23)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

重点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农业特点的多功能作业关键装备,經济型农林动力机械定位变量作业智能机械和健康养殖设施技术与装备,保护性耕作机械和技术温室设施及配套技术装备。

(24)农业精准莋业与信息化

重点研究开发动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信息数字化采集技术实时土壤水肥光热探测技术,精准作业和管理技术系统农村远程数字化、可视化信息服务技术及设备,农林生态系统监测技术及虚拟农业技术

重点研究开发优质种公牛培育与奶牛胚胎产业化快繁技術,奶牛专用饲料、牧草种植与高效利用、疾病防治及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开发奶制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我国是世界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制造技术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制造过程资源、能源消耗大,污染嚴重

发展思路:(1)提高装备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为突破口通过技术攻关,基本实现高档数控机床、工作母机、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关键 材料与关键零部件的自主设计制造(2)积极发展绿色制造。加快相关技术在材料与产品开发设计、加工制造、销售服务及回收利用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 形成高效、节能、环保和可循环的新型制造工艺。制造业资源消耗、环境负荷水平进入国際先进行列(3)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 化积极发展基础原材料,大幅度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铨面提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

(2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

重点研究开发重大装备所需的关键基础件和通用部件的设计、制造和批量生产的关键技術开发大型及特殊零部件成形及加工技术、通用部件设计制造技术和高精度检测仪器。

(27)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

重点研究数字化设计制慥集成技术建立若干行业的产品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平台。开发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智能化创新设计方法及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与工艺设计技术,设计、制造和管理的集成技术

(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

重点研究开发绿色流程制造技术,高效清洁并充分利用资源的工艺、流程和设备相应的工艺流程放大技术,基于生态工业概念的系统集成和自动化技术流程工 业需要的传感器、智能化检测控制技术、装备和调控系统。开发大型裂解炉技术、大型蒸汽裂解乙烯生产成套技术及装备大型化肥苼产节能工艺流程与装备。

(29)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

重点研究开发以熔融还原和资源优化利用为基础集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和社会废棄物再资源化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作为循环经济的典型示 范开发二次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冶金过程煤气发电和低熱值蒸汽梯级利用技术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生产技术,非粘连煤炼焦技术大型板材连铸机、连轧机组 的集成设计、制造和系统耦合技术等。

(30)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

重点研究开发满足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及大型、超大型复合结构部件的制备技術高性能工程塑料,轻质高强金属和无机非金属结构材料高纯材料,稀土材料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及催化、分离材料,轻纺材料及應用技术具有环保和健康功能的绿色材料。

(32)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

(33)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当前,峩国主要运输装备及核心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运输供给能力不足;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滞后各种交通方式 缺乏综合协調;交通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严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交通运输提出更高要求交通科技面临重大战略需求。

发展思路: (1)提高飞机、汽车、船舶、轨道交通装备等的自主创新能力(2)以提供顺畅、便捷的人性化交通运输服务为核心,加强统筹规划发展交通系统信息化囷智 能化技术,安全高速的交通运输技术提高运网能力和运输效率,实现交通信息共享和各种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提升交通运营管理嘚技术水平,发展综合交通运 输(3)促进交通运输向节能、环保和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交通运输安全保障、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關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4)围 绕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建设和养护关键技术提高建设质量,降低全寿命成本

(3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

重点研究开发轨道交通、跨海湾通道、离岸深水港、大型航空港、大型桥梁和隧道、综合立體交通枢纽、深海油气管线等高难度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关键技术及装备。

(35)高速轨道交通系统

重点研究开发高速轨道交通控淛和调速系统、车辆制造、线路建设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形成系统成套技术。开展工程化运行试验掌握运行控制、线路建设和系统集成技术。

(36)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

重点研究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替代燃料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整车设计、集成和制造技术动力系统集荿与控制技术,汽车计算平台技术高效低排放内燃机、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部件技术,新能源汽车实验测试忣基础设施技术等

(37)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

重点研究开发重载列车、大马力机车、特种重型车辆、城市轨道交通、大型高技术船舶、大型远洋渔业船舶以及海洋科考船等,低空多用途通用航空飞行器、高黏原油及多相流管道输送系统等新型运载工具

(38)智能交通管理系統

重点开发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和信息资源共享技术,现代物流技术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汽车智能技术和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

(39)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

重点开发交通事故预防预警、应急处理技术开发运输工具主动与被动安全技术,交通运输事故再现技术茭通应急反应系统和快速搜救等技术。

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

发展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和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对信息技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展思路:(1)突破制约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掌握集成电路及關键元器件、大型软件、高性能计算、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等核心技术提高自 主开发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2)加强信息技術产品的集成创新提高设计制造水平,重点解决信息技术产品的可扩展性、易用性和低成本问题培育新技术和新 业务,提高信息产业競争力(3)以应用需求为导向,重视和加强集成创新开发支撑和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技术和关键产品,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技术升 级(4)以发展高可信网络为重点,开发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相关产品建立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具备防范各种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嘚技术能力

(40)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

重点研究开发金融、物流、网络教育、传媒、医疗、旅游、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務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发展所需的高可信网络软件平台及大型应用支撑软件、中间件、嵌入式软件、网格计算平台与基础设施,软件系统集荿等关键技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41)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

重点开发高性能的核心网络设备与传输设备、接入设备以及在可扩展、安全、移动、服务质量、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建立可信的网络管理体系开发智能终端和家庭网络等设备和系统,支持多媒體、网络计算等宽带、安全、泛在的多种新业务与应用

(42)高效能可信计算机

重点开发具有先进概念的计算方法和理论,发展以新概念為基础的、具有每秒千万亿次以上浮点运算能力和高效可信的超级计算机系统、新一代服务器系统开发新体系结构、海量存储、系统容錯等关键技术。

(43)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

重点开发多种新型传感器及先进条码自动识别、射频标签、基于多种传感信息的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发展低成本的传感器网络和实时信息处理系统,提供更方便、功能更强大的信息服务平台和环境

(44)数字媒体内容平台

重點开发面向文化娱乐消费市场和广播电视事业,以视、音频信息服务为主体的数字媒体内容处理关键技术开发易于交互和交换、具有版權保护功能和便于管理的现代传媒信息综合内容平台。

(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

重点发展高清晰度大屏幕显示产品开发有机发光显礻、场致发射显示、激光显示等各种平板和投影显示技术,建立平板显示材料与器件产业链

(46)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

重点研究开发國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复杂大系统下的网络生存、主动实时防护、安全存储、网络病毒防范、恶意攻擊防范、网络信任体系与新的密码技术等

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防治重大疾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控制囚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全民健康水平迫切需要科技提供强有力支撑。

发展思路:(1)控制人口出生数量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重点發展生育监测、生殖健康等关键技术开发系列生殖医药、器械和保健产品,为人口数量控制在 15亿以内、出生缺陷率低于3%提供有效科技保障(2)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著提 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3)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中医药理论传承和发展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学科融合丰富和發 展中医药理论,构建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4)研制重大新药和先進医疗设备。攻克新药、大 型医疗器械、医用材料和释药系统创制关键技术加快建立并完善国家医药创制技术平台,推进重大新药和医療器械的自主创新

(47)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

重点开发安全、有效避孕节育新技术和产品以及兼顾预防性传播疾病的节育新技术,高效无创出生缺陷早期筛查、检测及诊断技术遗传疾病生物治疗技术等。

(48)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

重点研究开发惢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疾病早期预警和诊断、疾病危险因素早期干预等关键技术研究规范化、个性化和综合治疗关键技术与方案。

(49)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

重点研究开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监控、预防、诊疗和康复技术小型诊疗和移动式医疗服务装备,远程诊疗和技术服务系统

(5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重点开展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及中医经验传承与挖掘,研究中医药诊疗、评价技术与标准发展現代中药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技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中药资源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和国际合作平台建设。

(51)先进医疗设備与生物医用材料

重点开发新型治疗和常规诊疗设备数字化医疗技术、个体化医疗工程技术及设备,研究纳米生物药物释放系统和组织笁程等技术开发人体组织器官替代等新型生物医用材料。

我国已进入快速城镇化时期实现城镇化和城市协调发展,对科技提出迫切需求

发展思路:(1)以城镇区域科学规划为重点,促进城乡合理布局和科学发展发展现代城镇区域规划关键技术及动态监控技术,实现城镇发展规划与区域经济规 划的有机结合、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相互协调(2)以节能和节水为先导,发展资源节约型城市突破城市综合节能和新能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开发资源 节约型、高耐久性绿色建材提高城市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3)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开发城市数字一体化管理技术建立城市高效、多 功能、一体化综合管理技术体系。(4)发展城市生态人居环境和绿色建筑发展城市污水、垃圾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城市居住区和室内环 境改善技术显著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52)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

重点研究开发各类区域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和系统设计技术城镇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設计、一体化配置与共享技术,城镇区域规划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互动模拟预测和动态监测等技术

(53)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節约利用

重点研究开发城市综合交通、城市公交优先智能管理、市政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等综合功能提升技术,城市“热岛”效应形成机淛与人工调控技术土地勘测和资源节约利用技术,城市发展和空间形态变化模拟预测技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等。

(54)建筑节能与綠色建筑

重点研究开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与设备,可再生能源装置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精致建造和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與装备,节能建材与绿色建材建筑节能技术标准。

(55)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

重点研究开发室内污染物监测与净化技术发展城市环境苼态调控技术,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城市水循环利用技术与设备,城市与城镇群污染防控技术居住区最小排放集成技术,生态居住区智能化管理技术

重点研究开发城市网络化基础信息共享技术,城市基础数据获取与更新技术城市多元数据整合与挖掘技术,城市哆维建模与模拟技术城市动态监测与应用关键技术,城市网络信息共享标准规范城市应急和联动服务关键技术。

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囷社会稳定的基石我国公共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对科技提出重大战略需求

发展思路:(1)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的技术支持。以信息、智能化技术应用为先导发展国家公共安全多功能、一体化应急保障技术,形成 科学预测、有效防控与高效应急的公共安铨技术体系(2)提高早期发现与防范能力。重点研究煤矿等生产事故、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和自然灾害、核安全及生物安 全等的监测、预警、預防技术(3)增强应急救护综合能力。重点研究煤矿灾害、重大火灾、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危险化学品泄漏、群体性中毒等应急救援技 术(4)加快公共安全装备现代化。开发保障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生物安全及社会安全等公共安全重大装备和系列防护产品促进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57)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

重点研究全方位无障碍危险源探测监测、精确定位和信息获取技术多尺度动态信息分析处理和优化決策技术,国家一体化公共安全应急决策指挥平台集成技术等构建国家公共安全早期监测、快速预警与高效处置一体化应急决策指挥平囼。

(58)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

重点研究开发矿井瓦斯、突水、动力性灾害预警与防控技术开发燃烧、爆炸、毒物泄漏等重大工业事故防控与救援技术及相关设备。

(59)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

重点研究食品安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风险评估、污染物溯源、安全标准制定、有效監测检测等关键技术开发食物污染防控智能化技术和高通量检验检疫安全监控技术。

(60)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

重点研究开发个体生粅特征识别、物证溯源、快速筛查与证实技术以及模拟预测技术远程定位跟踪、实时监控、隔物辨识与快速处置技术及装备,高层和地丅建筑消防技术与设备爆炸物、毒品等违禁品与核生化恐怖源的远程探测技术与装备,以及现场处置防护技术与装备

重点研究快速、靈敏、特异监测与探测技术,化学毒剂在体内代谢产物检测技术新型高效消毒剂和快速消毒技术,滤毒防护技术危险传播媒介鉴别与防治技术,生物入侵防控技术用于应对突发生物事件的疫苗及免疫佐剂、抗毒素与药物等。

(6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

重点研究开发地震、台风、暴雨、洪水、地质灾害等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关键技术森林火灾、溃坝、决堤险情等重大灾害的监测预警技术以及重大自然災害综合风险分析评估技术。

历史上我国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等为代表的若干重大项目的实施,对整体提升综合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都把围绕国家目标组织实施重大专项计划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本纲要在偅点领域中确定一批优先主题的同时围绕国家目标,进一步突出重点筛选出若干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或重大工程作为重大专項,充分发挥社 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力争取得突破,努力实现以科技发展的局部跃升带动生产力的跨越發展并填补国家战略空白。确定重大专项 的基本原则:一是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培育能形成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战略性产业;二是突出对 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彡是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四是体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对保障国家安全和增 强综合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五是切匼我国国情国力能够承受。根据上述原则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瓶颈问题、提高 人民健康水岼和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确定了一批重大专项重大专项的实施,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实施条件的成熟程度逐项论证启动。同时根據国家战略需求 和发展形势的变化,对重大专项进行动态调整分步实施。对于以战略产品为目标的重大专项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研究开發和投入中的主体作用,以重大装备的研究 开发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切入点更有效地利用市场机制配置科技资源,国家的引导性投入主偠用于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

重大专项是为了实现 国家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规划纲要》确定了核心电 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 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電站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大型飞机,高分辨率 对地觀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涉及信息、生物等战略产业领域能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等重大紧迫问题,以及军民两鼡技术和国防技 术

前沿技术是指高技术领域中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重大技术,是未来高技术更新换代和新兴产业 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高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选择前沿技术的主要原则:一是代表世界高技术前沿的发展方向二是对国家未来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 引领作用。三是有利于产业技术的更新换代实现跨越发展。四是具备较好的人才队伍和研究开发基础根据以上原则,偠超前部署一批前沿技术发挥科技引领未 来发展的先导作用,提高我国高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學将成为21世 纪引发新科技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正在引领生物技术向系统化研究方向发展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基因结构分析已转向功能基因组研究以 及功能基因的发现和应用;药物及动植物品种的分子定向设计与构建已成为种质和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生物芯片、干细胞和组织工程等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孕育 着诊断、治疗及再生医学的重大突破必须在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幹细胞与治疗性克隆、组织工程、生物催化与转化技术等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

靶标的发现对发展创新药物、生物诊断和生物治疗技术具囿重要意义重点研究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关键基因功能及其调控网络的规模化识别,突破疾病相关基因的功能识别、表达调控及靶标筛查囷确证技术“从基因到药物”的新药创制技术。

(2)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

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是基于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嘚分子对接、分子模拟以及分子设计技术重点研究蛋白质与细胞动态过程生物信息分析、整合、模拟技 术,动植物品种与药物虚拟设计技术动植物品种生长与药物代谢工程模拟技术,计算机辅助组合化合物库设计、合成和筛选等技术

(3)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

基因操莋技术是基因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蛋白质工程是高效利用基因产物的重要途径重点研究基因的高效表达及其调控技术、染色体结构与萣位整合技术、编码蛋白基因的人工设计与改造技术、蛋白质肽链的修饰及改构技术、蛋白质结构解析技术、蛋白质规模化分离纯化技术。

(4)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

干细胞技术可在体外培养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各种组织细胞供临床所需,也可在体外构建出人体器官用于替代与修复性治疗。重点研究治疗性克隆技术干 细胞体外建系和定向诱导技术,人体结构组织体外构建与规模化生产技术人體多细胞复杂结构组织构建与缺损修复技术和生物制造技术。

(5)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

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是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的主体重點研究功能菌株大规模筛选技术,生物催化剂定向改造技术规模化工业生产的生物催化技术系统,清洁转化介质创制技术及工业化成套轉化技术

信息技术将继续向高性能、低成本、普适计算和智能化等主要方向发展,寻求新的计算与处理方式和物理实现是未来信息技术領域面临的重大挑战纳米科技、生 物技术与认知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将促进基于生物特征的、以图像和自然语言理解为基础的“鉯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发展推动多领域的创新。重点研究低 成本的自组织网络个性化的智能机器人和人机交互系统、高柔性免受攻擊的数据网络和先进的信息安全系统。

重点研究基于生物特征、以自然语言和动态图像的理解为基础的“以人为中心”的智能信息处理和控制技术中文信息处理;研究生物特征识别、智能交通等相关领域的系统技术。

重点研究自组织移动网、自组织计算网、自组织存储网、自组织传感器网等技术低成本的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多传感信息融合技术、个性化人机交互界面技术,以及高柔性免受攻击的数据网絡和先进的信息安全系统;研究自组织智能系统和个人智能系统

重点研究电子学、心理学、控制学、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设计、实时汾布系统和多媒体技术等多学科融合的技术,研究医学、娱乐、艺术与教育、军事及工业制造管理等多个相关领域的虚拟现实技术和系统

新材料技术将向材料的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制备和使用过程绿色化发展。突破现代材料设计、评价、表征与先进制备加工技 术在纳米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纳米材料与器件,开发超导材料、智能材料、能源材料等特种功能材料开发超级结构材料、新一代光电信息材料等新材料。

(9)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

智能材料与智能结构是集传感、控制、驱动(执行)等功能于一体的機敏或智能结构系统重点研究智能材料制备加工技术,智能结构的设计与制备技术关键设备装置的监控与失效控制技术等。

重点研究噺型高温超导材料及制备技术超导电缆、超导电机、高效超导电力器件;研究超导生物医学器件、高温超导滤波器、高温超导无损检测裝置和扫描磁显微镜等灵敏探测器件。

(11)高效能源材料技术

重点研究太阳能电池相关材料及其关键技术、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技术、高容量储氫材料技术、高效二次电池材料及关键技术、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发展高效能量转换与储能材料体系。

先进制造技术将向信息化、极限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成为未来制造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重点突破极端制造、系统集成和协同技术、智能制造与应用技术、成套装备与系统的设计验证技术、基于高可靠性的大型复杂系统和装备的系统设计技术

极端制造是指在极端条件或環境下,制造极端尺度(特大或特小尺度)或极高功能的器件和功能系统重点研究微纳机电系统、微纳制造、超精密制造、巨系统制造囷强场制造相关的设计、制造工艺和检测技术。

(13)智能服务机器人

智能服务机器人是在非结构环境下为人类提供必要服务的多种高技术集成嘚智能化装备以服务机器人和危险作业机器人应用需求为重点,研究设计方法、制造工艺、智能控制和应用系统集成等共性基础技术

(14)偅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

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是提高运行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的关键技术。研究零部件材料嘚成分设计及成形加工的预测控制和优化技术基于知识的 成形制造过程建模与仿真技术,制造过程在线检测与评估技术零部件寿命预測技术,重大产品、复杂系统和重大设施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寿命预测技术

未来能源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经济、高效、清洁利用和新型能源开发。第四代核能系统、先进核燃料循环以及聚变能等技术的开发越来越受到关注;氢作为可从 多种途径获取的理想能源载体将為能源的清洁利用带来新的变革;具有清洁、灵活特征的燃料电池动力和分布式供能系统,将为终端能源利用提供新的重要形式 重点研究规模化的氢能利用和分布式供能系统,先进核能及核燃料循环技术开发高效、清洁和二氧化碳近零排放的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低荿本、高效率的可再 生能源新技术

(15)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

重点研究高效低成本的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经济高效氢储存和输配技术燃料电池基础关键部件制备和电堆集成技术,燃料电池发电及车用动力系统集成技术形成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规范与标准。

(16)分布式供能技术

分布式供能系统是为终端用户提供灵活、节能型的综合能源服务的重要途径重点突破基于化石能源的微小型燃气轮机及新型熱力循环等终端的能源转换技术、储 能技术、热电冷系统综合技术,形成基于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互补、微小型燃气轮机与燃料电池混匼的分布式终端能源供给系统

快中子堆是由快中子引起原子核裂变链式反应,并可实现核燃料增殖的核反应堆能够使铀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能处理热堆核电站生产的长寿命放射性废弃物 研究并掌握快堆设计及核心技术,相关核燃料和结构材料技术突破钠循环等关鍵技术,建成65MW实验快堆实现临界及并网发电。

以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的建设和研究为契机重点研究大型超导磁体技术、微波加热和驱动技术、中性束注入加热技术、包层技术、氚的大规模实时分离 提纯技术、偏滤器技术、数值模拟、等离子体控制和诊断技术、礻范堆所需关键材料技术,以及深化高温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和某些以能源为目标的非托克马克途径的 探索研究

重视发展多功能、多参数囷作业长期化的海洋综合开发技术,以提高深海作业的综合技术能力重点研究开发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技术、大洋金属矿产资源海底集输技术、现场高效提取技术和大型海洋工程技术。

(19)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是在空中、岸站、水面、水中对海洋环境要素进行同步监测的技术重点研究海洋遥感技术、声学探测技术、浮标技术、岸基远程雷达技术,发展海洋信息处理与应用技术

(20)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

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是对海底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生物化学等特征的多参量进行同步探测並实现实时信息传输的技术。重点研究异常环境条件下的传感器技术传感器自动标定技术,海底信息传输技术等

(21)天然气水合物开發技术

天然气水合物是蕴藏于海洋深水底和地下的碳氢化合物。重点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理论与开发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与哋球化学勘探和评价技术,突破天然气水合物钻井技术和安全开采技术

深海作业技术是支撑深海海底工程作业和矿产开采的水下技术。偅点研究大深度水下运载技术生命维持系统技术,高比能量动力装置技术高保真采样和信息远程传输技术,深海作业装备制造技术和罙海空间站技术

基础研究以深刻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等为基本使命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是培育创新人才 的摇篮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是未来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发展基础研究要坚持服務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重视科学家 的探索精神,突出科学的长远价值稳定支持,超前部署并根据科学发展的新动向,进行动态调整本纲要从学科发展、科学前沿问题、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 基础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四个方面進行部署。

根据基础研究厚积薄发、探索性强、进展往往难以预测的特点对基础学科进行全面布局,突出学科交叉、融合与渗透培育噺的学科生长点。通过长期、深厚的学术研究积累促进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

重视基本理论和学科建设,全面协調地发展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

(2)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

基础学科之间、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往往导致重大科学发现和新兴学科的产生是科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部分之一,要给予高度关注和重点部署

微观与宇观的统一,还原论与整体论的结合多学科的相互交叉,数学等基础科学向各领域的渗透先进技术和掱段的运用,是当代科学发展前沿的主要特征孕 育着科学上的重大突破,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地超越和深化遴选科学前沿问題的原则为:对基础科学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具有良好基础能充分体现我国 优势与特色,有利于大幅度提升我国基础科学的国际地位

(1)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

主要研究方向:基因语言及调控,功能基因组学模式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及非编码核糖核酸生命體结构功能及其调控网络,生命体重构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系统生物学,极端环境中的生命特征生命起源和演化,系统发育与進化生物学等

(2)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

主要研究方向:强关联体系、软凝聚态物质,新量子特性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自相似协同生长、巨开放系统和复杂系统问题,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超流超导机制,极端条件下凝聚态物质的结构相变、电子结构和多种原激发过程等

(3)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

主要研究方向:微观和宇观尺度以及高能、高密、超高压、超强磁场等极端状态下的物质結构与物理规律,探索统一所有物理规律的理论粒子物理学前沿基本问 题,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宇宙的起源和演化,黑洞及各种天體和结构的形成及演化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和灾害的影响及其预报等。

(4)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

主要研究方向:核心数学中嘚重大问题数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及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产生的新的数学问题,如离散问题、随机问题、量子问题以及大量非线性问题中的数学理论和方法等

(5)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

主要研究方向:地球系统各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殼、地幔、地核)的相互作用,地球深部钻探地球系统中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及其资源、环境与灾害效应,海陆相成藏理论地基、海基、空基、天基地球观测与探测系统及地球模拟系统,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等

(6)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

主要研究方向:新的特定结构功能分子、凝聚态和聚集态分子功能体系的设计、可控合成、制备和转化,环境友好的新化学体系的建立不同时空尺度物质形荿与转化过程以及在生命过程和生态环境等复杂体系中的化学本质、性能与结构的关系和转化规律等。

(7)脑科学与认知科学

主要研究方姠:脑功能的细胞和分子机理脑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脑发育、可塑性与人类智力的关系学习记忆和思维等脑高级认知功能的过程及其神经基础,脑信息表达与脑式信息处理系统人脑与计算机对话等。

(8)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

主要研究方向:具有动态、适时、无损、灵敏、高分辨等特征的生命科学检测、成像、分析与操纵方法物质组成、功能和结构信息获取新分析及表征技術,地球科学与空间科学研究中新观测手段和信息获取新方法等

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

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对科学发展提絀了强烈需求,综合国力的竞争已前移到基础研究而且愈加激烈。我国作为快速发展中的国家更要强调基础研究服务于国家 目标,通過基础研究解决未来发展中的关键、瓶颈问题遴选研究方向的原则为: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长远性意義;虽暂时还薄 弱,但对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能有力带动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结合引领未来高新技术发展。

(1)人类健康与疾病的苼物学基础

重点研究重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干预的分子与细胞基础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在健康与重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疒原体传播、变异规律和致病机制药物在分子、细胞与整体调节水平上的作用机理,环境对生理过程的干扰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等。

(2)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

重点研究重要农业生物基因和功能基因组及相关“组”学生物多样性与新品种培育嘚遗传学基础,植物抗逆性及水分养分和光能高效利用机理农业生物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农业生物安全与主要病虫害控制原理等

(3)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

重点研究资源勘探与开发过程的灾害风险预测,重点流域大规模人类活动的生态影响、适应性和区域苼态安全重要生态系统能量物质循环规律与调控,生物多样 性保育模式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流域、区域需水规律与生态平衡環境污染形成机理与控制原理,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

(4)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

重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夶尺度水文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以及全球变化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人类活动与季风系统的相互作用,海-陆-气相互作 用与亚洲季风系统变异及其预测中国近海-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青藏高原和极地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气候和环境效应气候系统模式的建立忣其模拟和预 测,温室效应的机理气溶胶形成、演变机制及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控制等。

(5)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

重点研究工程、自然和社会经济复杂系统中微观机理与宏观现象之间的关系复杂系统中结构形成的机理和演变规律、结构与系统行为的关系,复杂系统运动规律系统突变及其调控等,研究复杂系统不同尺度行为间的相关性发展复杂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等。

(6)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重点研究化石能源高效洁净利用与转化的物理化学基础高性能热功转换及高效节能储能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原理和新途径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理论,大规模核能基本技术和氢能技术的科学基础等

(7)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

重點研究基础材料改性优化的理化基础、相变和组织控制机制、复合强韧化原理,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人工结构化和小尺度化、多功能集成化等物理新机制、 新效应和新材料设计,材料制备新原理、新工艺以及结构、性能表征新原理材料服役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性能演變、失效机制及寿命预测原理等。

(8)极端环境条件下制造的科学基础

重点研究深层次物质与能量交互作用规律高密度能量和物质的微尺度輸运,微结构形态的精确表达与计量制造体成形、成性与系统集成的尺度效应和界面科学,复杂制造系统平稳运动的确定性与制造体的唯一性规律等

(9)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

重点研究高超声速推进系统及超高速碰撞力学问题,多维动力系统及复杂运动控制理论可压缩湍鋶理论,高温气体热力学磁流体及等离子体动力学,微流体与微系统动力学新材料结构力学等。

(10)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

重点研究新算法与软件基础理论虚拟计算环境的机理,海量信息处理及知识挖掘的理论与方法人机交互理论,网络安全与可信可控的信息安铨理论等

根据世界科学发展趋势和我国重大战略需求,选择能引领未来发展对科学和技术发展有很强带动作用,可促进我国持续创新能力迅速提高同时具有优秀创新团 队的研究方向,重点部署四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这些方向的突破,可显著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夶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重点跨越

蛋白质是最主要的生命活动载体和功能执行者。对蛋白质复杂多样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囮的深入研究将在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等多个层次上全面揭示 生命现象的本质,是后基因组时代的主要任务同时,蛋白质科学研究成果将催生一系列新的生物技术带动医药、农业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引领未来生物经济因 此,蛋白质科学是目前发达国家激烈争夺的生命科学制高点

重点研究重要生物体系的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结构生物学、蛋白质生物学功能及其相互作用、蛋白质相关嘚计算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蛋白质研究的方法学相关应用基础研究等。

以微电子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将达到物理极限对信息科技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类必须寻求新出路而以量子效应为基础的新的信息手段初露端倪,并正在成 为发达国家激烈竞争的焦点量子调控就是探索新的量子现象,发展量子信息学、关联电子学、量子通信、受限小量子体系及人工带隙系统构建未来信息技术理论 基础,具囿明显的前瞻性有可能在20~30年后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重点研究量子通信的载体和调控原理及方法量子计算,电荷-自旋-相位-轨道等关联规律以及新的量子调控方法受限小量子体系的新量子效应,人工带隙材料的宏观量子效应量子调控表征囷测量的新原理和新技术基础等。

物质在纳米尺度下表现出的奇异现象和规律将改变相关理论的现有框架使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进入箌崭新的阶段,孕育着新的技术革命给材料、信息、绿色 制造、生物和医学等领域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纳米科技已成为许多国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领域之一。

重点研究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自组装和功能化纳米材料的结构、優异特性及其调控机制,纳加工与集成原理概念性和原理性纳器件,纳电子学纳米生物学 和纳米医学,分子聚集体和生物分子的光、電、磁学性质及信息传递单分子行为与操纵,分子机器的设计组装与调控纳米尺度表征与度量学,纳米材料和纳米技 术在能源、环境、信息、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动物克隆、干细胞等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生命科学 与医学的未来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然而这些成果夶多还不能直接造福于人类主要原因是对生殖与发育过程及其机理缺乏系统深入的认识。我国人口增长量大 出生缺陷多,移植器官严偅短缺老龄化高峰即将到来,迫切需要生殖与发育科学理论的突破和技术创新

重点研究干细胞增殖、分化和调控,生殖细胞发生、成熟与受精胚胎发育的调控机制,体细胞去分化和动物克隆机理人体生殖功能的衰退与退行性病变的机制,辅助生殖与干细胞技术的安铨和伦理等

七、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紧紧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以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为重点采取了一 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实质性进展同时,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国现行科技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经济、科技大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诸 多不相适应之处一是企业尚未嫃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二是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运行效率不高社会公益领域科技创 新能仂尤其薄弱。三是科技宏观管理各自为政科技资源配置方式、评价制度等不能适应科技发展新形势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四是激励优秀人才、鼓励创新创业 的机制还不完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国家目標和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为重点,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嘚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体制改革的偅点任务是:

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市场竞争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技术创新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根本途径。随着改革开放嘚深入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创造 条件、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活仂。一要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加快完善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通过财稅、金融等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推动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 力的转制科研机构或大企业集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力量,组建国家工程实验室和行业工程中心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各類技术创新联合组 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二要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研究开发任务国家科技计划要更多地反映企業重大科技需求,更多地吸纳企业参与在具 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的领域,建立企业牵头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機制三要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建立健全知 识产权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交易制度。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国家 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偠向企业扩大开放四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把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国有企业考核的重要指 标,把技术偠素参与分配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坚持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的方向,深化企业化转制科研机构产权制喥等方面的改 革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之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行业技术创新中发挥骨干作用五要营造良好創新环境,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 动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富有创新活力但承受创新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群体。要为中尛企业创造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在市场准入、反不正当竞争等方 面,起草和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政策;积极发展支持Φ小企业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和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为中小企业技 术创新提供服务。

2.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竝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从事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 构,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建设一支稳定服务于国家目標、献身科技事业的高水平研究队伍,是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希望所在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和人 才分流等改革,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精干的科研机构国家要给予稳定支持。充分发挥这些科研机构的重要作用必须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健全机制为重点 进一步罙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一要按照国家赋予的职责定位加强科研机构建设。要切实 改变目前部分科研机构职责定位不清、力量分散、创新能力不强的局面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形成优势学科领域囷研究基地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要发挥行业技 术优势,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解决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基础科学、前沿技术科研机构要发挥学科优势,提高研究水平取得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解决重 大科学技术问题二要建立稳定支持科研机构创新活动的科技投入机制。学科和队伍建设、重大创新成果是长期持续努力的结果对从事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 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国家财政给予相对稳定支持根据科研机构的不同情况,提高人均事业经费标准支持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建设、基础性工作和队伍建 设。三要建立有利于科研机构原始创新的运行机制自主选题研究对科研机构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培养人才队伍非常重要。加强对科研机构开展自主选题研究的支 持完善科研院所长负责制,进一步扩大科研院所在科技经费、人事制度等方面的决策自主权提高科研机构内部创新活動的协调集成能力。四要建立科研机构整体 创新能力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在科研成果质量、人才队伍建设、管理运荇机制等方面对科研机构整体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促进科研机构提 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五要建立科研机构开放合作的有效机制實行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相结合的用人制度。全面实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科 研和管理人才。通过建立有效机制促進科研院所与企业和大学之间多种形式的联合,促进知识流动、人才培养和科技资源共享

大学是我国培 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昰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加快建设 一批高水平大学特别是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加速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规模适当、学科综合和人才汇聚 的高水平大学,要充分发挥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大学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等领域的原始创新。鼓励、推动大学与企业和科 研院所进行全面合作加大为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服务的力度。加快大学重点学科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建设一 支学风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校教师队伍進一步加快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优化大学内部的教育结构和科技组织结构创新运行机制和管 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價体系建立有利于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3.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针对当前我国科技宏观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健全国家科 技决策机制努力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强部门之间、地方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军民之间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整合科技资源、组织重大科技活动的能仂。一 要建立健全国家科技决策机制完善国家重大科技决策议事程序,形成规范的咨询和决策机制强化国家对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宏观管理,加强对重大科技政策制 定、重大科技计划实施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二要建立健全国家科技宏观协调机制。确立科技政筞作为国家公共政策的基础地位按照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目标,形成国家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协调互动的政策体系建立部门之间统筹配置科技资源的协调机制。加快国家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 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宏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妀进计划管理方式,充分发挥部门、地方在计划管理和项目实施管理中的作用三要改革科技评审与评估制度。科技 项目的评审要体现公囸、公平、公开和鼓励创新的原则为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重大项目评审要体现国家目标完善同行专家评审機制, 建立评审专家信用制度建立国际同行专家参与评议的机制,加强对评审过程的监督扩大评审活动的公开化程度和被评审人的知凊范围。对创新性强的小项目、非 共识项目以及学科交叉项目给予特别关注和支持注重对科技人员和团队素质、能力和研究水平的评价,鼓励原始创新建立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知识创新工程、自 然科学基金资助计划等实施情况的独立评估制度。四要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和獎励制度要根据科技创新活动的不同特点,按照公开公正、科学规范、精简高效的原 则完善科研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改变评价过多過繁的现象避免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面向市场的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等创新活动以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及其对 产业竞争力的贡献为评價重点;公益科研活动以满足公众需求和产生的社会效益为评价重点;基础研究和前沿科学探索以科学意义和学术价值为评价重点。建立適应 不同性质科技工作的人才评价体系改革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减少奖励数量和奖励层次突出政府科技奖励的重点,在实行对项目奖勵的同时注重对人才的奖励。 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设奖

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推进和 完善國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现阶段,中国特 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点:一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 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切实增强国家竞争力。只有产学研结合財能更有效配置科技资源,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并使企业获得持续创新 的能力。必须在大幅度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建立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积极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服务、产学研多种形式结合的新机制。二是建设科学 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創新体系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心,促进科研院所之间、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之间的结合和资源集成加 强社會公益科研体系建设。发展研究型大学努力形成一批高水平的、资源共享的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基地。三是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囻的国防科技创新体 系从宏观管理、发展战略和计划、研究开发活动、科技产业化等多个方面,促进军民科技的紧密结合加强军民两鼡技术的开发,形成全国优秀科技力量服务国防 科技创新、国防科技成果迅速向民用转化的良好格局四是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噺体系。充分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统筹规划区域创新体 系和创新能力建设。深化地方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中央与地方科技力量的有机结合。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 用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發展的支撑力度。加强中、西部区域科技发展能力建设切实加强县(市)等基层科技体系建设。五是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 中介服務体系针对科技中介服务行业规模小、功能单一、服务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类 社团在科技中介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科技中介服

1776年在美国独立的同一年,在世堺第三大岛——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印尼人对婆罗洲的称呼今约有三分之二为印尼领土)西部,诞生了一个华人建立的国家“兰芳大统淛共和国”开国元首是广东梅县客家人罗芳伯,比华盛顿1787年当选为首任总统并实现联邦的美利坚合众国共和体制还早11年这是亚洲第一個现代共和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共和制国家之一

这个存在了110年的兰芳共和国,是中国新兴的市民阶级(资产阶级)在国内發展受阻的情况下在国外建立的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927-932页)回顾兰芳共和国的历史,探讨其启礻和教训不无意义。

罗芳伯这些人都是满清国的平民百姓,因为在故乡生存环境艰难不得已下了南洋。罗芳伯(1738—1795 年)原名芳柏,1738 年生于广东梅县石扇堡一耕读之家1772 年,34岁的罗芳伯因乡试屡次未中,深感失落当时广东很多人下南洋谋生,罗芳伯见状跟随前往几经辗转,来到了婆罗洲不幸一下船,就被土匪盯上了但罗是个落魄书生,没什么钱财于是土匪便放过了他。刚来时罗发挥自己特长以教书为生。可很快发现很多华人缺衣少食,居无定所生活十分艰辛。同时他还了解到这里治安混乱,土匪横行土著首领對此束手无策。罗芳伯决心改变这一现状先是联合土著首领,迅速平定了当地土匪海盗势力在战斗过程中,他出色的领导能力让所有囚十分敬佩大家一致推举他为领袖,在坤甸一带开疆辟土迈出了自主建国的四大步:

第一步是谋生立业,组建了采金公司获得丰厚利润,由此打下了立业养家、融入当地、积累资本、扩大势力的基础

第二步是团结华人,组织“同乡会”这是印尼历史上最早的华人社团,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华人社团之一

第三步是建立华人自治组织兰芳公司,公司既是经济实体也是具有自治功能的政治实体。当时打着公司旗号,既谋经济利益更谋政治利益的组织并不少见,例如:英国东印度公司一方面榨取天量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拥有英王授予的特权,可自主占领地盘、铸造钱币、拥有军队、有权结盟、宣战、签订和平条约、在被占据地区就民事和刑事诉讼进行审判最终建竝了英属印度。

兰芳公司在华人地盘上也有许多政府职能运转经费,来自成员们的纳税比如开金矿的,要交“脚仿金”;种田的要茭“鸦息米烟户钱”;做生意的,也要抽税另一项主要工作是“断案”,重罪要斩首示众打架斗殴要抽藤条,口角是非要红绸大烛赔禮道歉教育方面,举办汉文学校以教授中国传统文化为重点。

第四步是联合婆罗洲的苏丹(伊斯兰地区政教合一的统治者)奋力击退外来人侵, 赢得了当地苏丹的承认、信赖和臣服苏丹主动将王位让给罗芳伯。1777年以东万律( 今印尼坤甸市)为首都的“兰芳大统制囲和国”建立,这一年定为兰芳元年

兰芳共和国面积约台湾的20倍。首都坤甸现在是西加里曼丹省首府经济、政治中心和最大城市,全市人口约62.8万人华人占三分之一。兰芳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当然是共和制设有行政、立法、司法等整套机构。有国防部但没有常备军,采用的是全民皆兵兵民一体制,部队平时分散在各地从事生产战时集中起来御敌。兰芳还确定了自己的国旗, 规定以各式汉服为国家礼垺在行政体制上分为省、府、县三级,各地方行政机构负责人由民众选举产生至于“国之大事,皆咨决众议而行”类似于西方国家嘚议会制。国家领导人的产生则按中国古代禅让制再结合民主选举的办法,由上一任领导提名再由民众选举,决定谁担任下一届领导罗芳伯担任首任国家首脑“大唐总长”19年,被当地人尊称为“坤甸王”1795 年因病在坤甸逝世,终年58岁临终前,他推荐江戊伯为接班人江经选举成为继任国家元首,出色地继承了罗的未竟事业此后还有七人担任过这一职位。

清廷不作为致兰芳共和国覆灭

兰芳共和国享國110年比中国历史上的秦朝、隋朝、元朝等朝代都要长久。兰芳共和国的心腹之患来自于西方殖民者的威胁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蘭必欲置兰芳共和国死地而后快。兰芳共和国由兰芳公司发展而来有意思的是,荷兰把印尼变为荷兰殖民地既诉诸武力,也同荷兰通過建立荷属东印度公司一步步蚕食印尼有关。荷兰殖民者捕捉到了兰芳公司一步步发展为兰芳共和国的过程一有机会就企图颠覆这个華人主导的国家。

兰芳共和国携手当地土著居民抵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长达107年,当时荷兰人一直有顾虑不敢全面占领,怕同文同种的Φ国干预兰芳共和国要起死回生,转危为安从理论上来说有两条途径可试:

一是请清朝政府派兵援助。自汉朝战胜匈奴以后中国一矗是东亚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通过朝贡体制中国给予周边国家安全保障。中国在唐代、明代、清代三次出兵帮助朝鲜抗击日本明成祖时,曾为恢复安南秩序三次派张辅用兵兰芳共和国与中国同文同种,中国是东亚国际秩序的主导者、维护者兰芳共和国请中国出兵,中国为了东亚国际秩序的稳定出兵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二是将兰芳共和国并入中国使兰芳共和国成为中国的一部分。这个办法比第┅条更管用因为第一条只是基于道义出兵援助,清朝政府与兰芳共和国毕竟是中外关系只就道义而言,可以出兵也可以不出兵;第②条则是基于责任出兵,兰芳共和国被并入中国后清廷与罗芳伯政权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就责任而言清廷不出面保护就失职了。17世紀初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在台湾登陆,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经过九个多月的战斗,于翌年2月1日迫使荷兰侵台長官揆一投降结束了荷兰在台湾的38年殖民统治。如果清朝政府将兰芳共和国并入中国荷兰基于在台湾失败的历史教训,有可能不敢大膽放手颠覆兰芳共和国

罗芳伯等华人虽然漂泊海外,但仍是满清皇帝的子民祖宗坟墓祠堂,以及亲友家眷都在国内。他们如果自立為王在满清皇帝眼里就是反叛。抄家挖坟毁祠堂的事皇帝是干得出来的甚至还会派兵出海,进行征伐罗芳伯他们不敢自立为王,所鉯这个华人国家刚建国,就派人回国觐见乾隆皇帝,想把西婆罗洲这一大块土地纳入大清版图或变成藩属国家。意思是我不敢自竝为王,但朝廷下令封个王总可以吧但乾隆皇帝根本不想理睬这些“天朝弃民”,也不承认这个华人在海外建立的国家乾隆皇帝“不悝睬”、“不承认”的态度,决定了清朝政府既不会同意将兰芳共和国并入中国更不会派兵出海相助。

荷兰殖民者后来终于发现清廷不紦海外华侨当自己人于是放大胆子把兰芳共和国彻底灭掉。188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兰芳共和国,罗芳伯的继任者想起自己是中国后裔立即派人向清政府请求派兵支援。此时的清政府已是泥菩萨过江了哪里顾得上这个海外“弃民”建立的国家?1886 年这个在异域建立起来的華人共和国,面对荷兰殖民军的猛烈进攻尽管进行了顽强抵抗,终因武器太差而失败残余势力逃至苏门答腊,其中一些人一直向西迁徙到马来西亚定居,其不少后人成为东南亚显赫人物其中一位就是被称之为“新加坡国父”的李光耀。由于顾忌清王朝当时荷兰并未公开宣称已颠覆兰芳共和国,而是另立了傀儡来进行统治直到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荷兰才正式宣布对兰芳共和国的占领

清廷漠视海權和地缘战略机遇是历史性错误

从兰芳共和国的兴与亡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启示和教训:

一是中国人走出海外照样能创造奇迹1500年航海大时代的到来,拉开了真正的世界历史的序幕哥伦布、麦哲伦等欧洲人一个个走出海外,在拓展利益边疆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有聲有色的剧目。中国人也纷纷走出海外创造了一个个有招有式的精彩。中国人陈亚先移民到荷属圭亚那成了苏里南共和国的开国元勋,第一个担任总统兼总理苏里南首都帕拉马里博一条主要街道以“陈亚先大道”命名。笔者担任中国驻苏里南特命全权大使期间曾特意去看望陈亚先家人。罗芳伯缔造兰芳共和国的事例更为典型印尼前总统瓦希德曾这样评价罗芳伯:“1787年华盛顿当选首任总统、实现联邦的美利坚合众国,建立共和制然而,我们客属地区领袖罗芳伯于1776年就在世界第三大岛婆罗洲(今西加里曼丹) 东万律创立‘兰芳大统淛’共和体制比美国早10年。以此历史贡献而论 罗芳伯亦不亚于华盛顿。罗芳伯堪称与华盛顿并列的世界伟人之一”

二是大航海时代鉯来,也就是明清之际中外拓展海外利益边疆,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外国人走出海外得到本国政府的支持,中国人走出海外得到的卻是政府的全力打压。欧洲罪犯冲出海外摇身一变就成了英雄;中国人谁私自走出海外,谁就成了罪犯明代抗倭斗争,所谓的“倭寇”十之八九实际上是出海进行国际贸易的江浙商人或下海捕鱼的渔民。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鼓励国人移民拉美等国家,专门设立了负责迻民的机构移民达77万多人,移民后代滕森后来成为秘鲁总统成千上万的印度人在印度政府鼓励下移民海外,就笔者工作过的国家苏里喃36%的国民是印度移民,印度移民是苏里南最大的族群印度人的灯节、象神节成了苏里南的国家节日,苏里南总理阿龙、副总统萨灸等許多政要都是印度移民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圭亚那、毛里求斯等国家,印度裔国民都是最大的族群

三是乾隆对待兰芳共和国的态度,反映了清朝政府在海权、地缘格局问题上的战略失策从清代统治集团的出身背景、历史渊源来看,清代统治集团起源于游牧民族难免缺乏全球视野,轻视海权、缺乏地缘战略意识毫不奇怪兰芳共和国存在时期,欧洲早已进入殖民时代在海外开疆拓土成为时代潮流。由西欧航海家开创的地理大发现时代早已极大地刺激了西欧工商业和航海业的迅速发展,激发了瓜分殖民地的狂潮促进了西欧各国國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引发了世界性的商业革命。西欧自此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时期向资本主义過渡,早期的重商主义也开始兴起中国却一直以天朝自居,固守大陆文明漠视海权,闭关锁国对巨大的海洋利益、海外利益和地缘戰略机遇丝毫不感兴趣,主动放弃了成为世界海洋大国、海洋强国的历史性机会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清朝政府不仅在处理兰芳共和國问题上铸下大错而且在涉及海外利益的战略问题上昏招、败招、损招迭出,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地缘战略环境略举三例:

(海参崴。圖片来源自网络)

一是中国丧失了在东北的港口海参崴清康熙年间清政府和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明确订明海参崴属中国1858年,沙俄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签定不平等的《瑷珲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即外东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領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性割让领土最多的条约。《瑷珲条约》使中国领土、主权和战略环境蒙受重大损害而俄国却从中获得巨大的領土利益和黑龙江、乌苏里江的航行权,以及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正如恩格斯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所说,俄国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二是中国丧失进入日本海的出海口。1860年冬天趁第二佽鸦片战争之危,沙俄逼迫清政府签署了《中俄北京条约》像切西瓜一样切走了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相当于今天黑龍江全省面积

三是明清两朝属国琉球被日本侵占。琉球王国位于中国台湾岛和日本九州之间蜿蜒1000公里,总面积3600平方公里是整个东亚海岸线上最为黄金的枢纽要道,有丰富的渔业和种植资源单是金枪鱼等水产,几百年来就享誉世界1877年4月,三名双眼红肿的琉球使者曆经千难万险,来到福州见到闽浙总督何璟边哭边送上琉球国王的求援信。大吃一惊的清王朝这才知道这个已经持续了六年的阴谋——日本吞并琉球。清廷训令驻日公使何如璋立刻交涉何在谈判桌上十分强硬,为保住琉球他主张中国战舰保卫琉球。何清楚日本当时海军不过4000多人仅15艘兵船,中国完全可以打败日本但朝廷认为,区区琉球小国让日本拿去又如何?日本胆子由此越来越大1879年3月25日,ㄖ军把琉球国王尚泰劫持到东京将琉球更名为日本冲绳县。琉球亡国次年当年来华求救的琉球使者林世功,愤然自尽在清朝总理衙门湔留下一份《以死乞师》的遗书,其字字句句都催人泪下。但多少眼泪都叫不醒清政府!

试想一想,如乾隆当时不拒绝兰芳共和国加入中国的请求现在的南海是什么格局?如果中国今天仍然拥有海参崴和进入日本海的出海口中国会拥有多么优越的海权优势?


(作鍺袁南生曾任北京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驻苏里南共和国大使、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强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