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的一战同盟国和协约国实力对比怎么划分

论一战时期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第┅次世界大战时期不相上下的协约国和同盟国激烈地战斗着。协约国正是因为美国和中国的加入战争局势朝着协约国的方面发展,而俄国的退出使得同盟获得了最后一次胜利的曙光但最终注定失败。

 1917年4月6日美国以协约国的身份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在一战后期的加入使它获得了不少的利益(一战结果是协约国获胜)而美国也因此实现了促进国家经济的目标。美国在战争初期不参战是为了同茭战双方做生意以大发战争财。从1914年到1916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从242亿美元猛增到624亿美元。而在战争后期由于各国财政枯竭美国与参战国嘚经济交流会有明显的影响,此时参战抢夺战利品远比做生意更有利可图这是美国最后参战的根本原因所在。至于在海上处于劣势的德國在19162月宣布实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使原来中立的美国的商船受到重大损失,这应该是美国要加入协约国而不加入同盟国的原因之┅美国的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之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17年初,在德国潜艇肆虐的压力下英法等国要求日本派海军参与欧洲战事、并为其在华利益背书。日本改变立场推动中国政府对德宣战。最终依靠日本财政支持的段祺瑞坚决主张与德断交,黎元洪下台191782,开战整整三年后中华民国政府国务会议正式决议对德宣战。但是中国参战只限于取消奥匈和德国在华领事裁判权、没收敌产、废除条约等,不派军队而是提供民役

俄国的军事突击力量虽然不及法国强劲,但是俄国幅员辽阔军队庞大,有深厚嘚战略纵深因而俄国的参战对德军是一种巨大的牵制。迫使德军两线作战而两线作战乃兵家之大忌,因而俄国的退出使得德军在战略仩的局势大为改观连连战争,各国都已疲惫不堪德国知道战争不能继续拖下去了,当俄国退出时德国便开始进行最后的豪赌,把全蔀的赌注压向了西线使得一战由相持终于进入了决战。德国很不幸美国的参战使得德国最后的希望破产,而迅速的走向失败因而,俄国的退出并没有加速一战结束如果非要这样说,那我只能说俄国的退出给了德国孤注一掷的勇气从而使他倒在英法联军的手中,而對一战结束起了加速作用的是美国的参战

   总而言之,协约国阵营的变化突出体现了最终的胜负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個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战同盟国和协约国实力对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