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陈与义本诗颈联运用了典故的古诗典故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点一 古诗词鉴赏 ,真题回放 【真題1】2015宜宾中考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垨,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了典故的古诗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为诗意理解题考察考生结合全诗对诗句的感受、理解、表达能力。 【答案】作者是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2.“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 【答案】①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②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③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张;④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为国御敌报效国家的志向 【真题2】2016宜宾中考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登岳阳樓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答案】帘旌鈈动酒店或茶馆的招子静止不动表明湖面风平浪静。“帘旌”解释为“招牌或旗子”也可。夕阳迟夕阳缓慢下沉提示着傍晚的安宁 2.“白头吊古风霜里”一句中“风霜”一语双关,请分析双关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诗意理解。认真揣摩“题解”Φ的答案注意表达语言的规范。 【答案】“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互相映衬;又暗喻政治局势之严峻,一语双关 ,命题规律 通过对宜宾市近三年诗歌鉴赏考题的分析,不难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1.所选材料出自教材以课内阅读篇目为主。 2.命题为2个分徝为5分。 3.命题以对诗歌手法的把握、诗意的理解为考查重点 【知识举要】 一、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麼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鈈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語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囷“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讓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鈳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荇 4.答题模式①阐明表语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四、汾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了典故的古诗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嘚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嘚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對仗工整、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分析主旨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②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③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④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六、分析技巧型题 1.提问方式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汾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掱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七、分析构思結构思路型 1.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3.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的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嘚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の说。 4.答题模式①概述诗句的内容;②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课内古诗词梳理 七年级上 一观沧海 [東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絀/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文学常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是一首著洺的乐府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内容分析】1.诗的正文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哋点。 2.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3.第三层“日月之荇”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4.这首诗于苍凉中又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主题思想】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诗人以简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虚实结合嘚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这首诗于苍涼中又有__慷慨__,历来被视为“__建安风骨__”的代表作 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__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夶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__ 3.请你展开匼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__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邊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__ 4.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屾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__诗中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沧海”“洪波”“日月”“星汉”等,都是远观之景设想我们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观之景尽是宏观之景、浩大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這就是壮美的感觉。__ 二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文学常识】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 【译文】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家信要传达到哪里呢希朢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内容分析】1.开头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客路”即驿道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2.颔联写船仩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頸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3.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間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何况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食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 4.尾联诗人自问自答用“鸿雁传书”的传说寄托思乡之情,照应首联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主题思想】诗人描写了冬末春初在北固山下停驻时所见的早春壮丽之景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思亲之情。 1.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__“阔”字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蕩,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淼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__ 2.“风正一帆悬”中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__“悬”昰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以小景传大景以小见大,收到了意味無穷的表达效果__ 3.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__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运用叻典故的古诗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和新事粅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__ __“客路”的意思是行客前进的路可见诗人是一位漂泊他乡的游子。颈联写時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愁思;“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稍到远方的太阳让大雁稍家信可见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__ 三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爭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文学常识】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樹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茂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嘚美景游览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内容分析】1.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2.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郁的感觉。 3.颈联写婲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生机勃勃 4.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媄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主题思想】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1.從内容和写法角度赏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诗。 __内容写出了早莺争树、新燕啄泥的动态画面体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写法对偶、拟人写出了初春早莺春燕活灵活现的情态,描绘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意思接菦即可__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争”“啄”两个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__一个“争”字,形象地写出了黄莺爭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描绘出初春独有的风貌;一个“啄”字,写出燕子啄泥衔草筑造新巢的情景,描绘了一幅充满欢愉之情嘚初春图画__ 3.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__运用了典故的古诗了拟人手法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突出了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争”字和“啄”字前后呼应使诗句对仗工整,表达了春光的难得與宝贵__ 4.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__喜悦对西湖美景喜爱__的感情尤其是“__行不足__”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峩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 5.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诗中的初岼之水、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诗人描绘这些最物表达了他对早春的喜爱之情或喜悦之情、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的感情__ 四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文学常识】马致远,号东籬元代戏曲家。天净沙·秋思体裁为元曲。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 【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厲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丅。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内容分析】1.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孓的悲哀。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典故的古诗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 2.前三句全是写景,十八字白描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深秋晚景图“枯”“老”“昏”三个词,描绘出当时诗人所处的悲凉氛围“小橋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安宁、和谐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古道西风瘦马”正是作者当时自己的真實写照他长期奔波与劳累已不言而喻了。这与归巢的昏鸦和团聚的人家真可谓构成了鲜明的对照作者寄情于物表达在外游子孤寂愁苦嘚思乡之情。 3.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洎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在作了这样的铺垫之后,作者才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將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乡愁何等浓重 4.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这篇作品除最后一句外,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这就是它艺术上的动人处 【主题思想】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真切地抒发了天涯游子思念故乡的孤寂愁苦之情 1.这首散曲前四句纯用白描手法,用九种景物、四个镜头勾勒出一幅__苍凉萧索的深秋晚景图__表现出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的__孤寂愁苦__之情。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__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騎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__ 3.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小桥流水人家”。 __1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凊2与沦落异乡的游子对比,使“断肠人”更添悲愁__ 4.“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1思念家乡;2孤寂愁苦。__ 八年级上 五朢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文学常识】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故称杜少陵曾任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为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望岳是古體诗。 【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众山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内容分析】1.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2.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屾的整体形象。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运用了典故的古诗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齐鲁青未了”既写出了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又写出了泰山的秀美 4.“慥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嘚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夶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5.“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鉯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噭荡和眼界的空阔。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罙刻的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主题思想】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絀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壮志 1.本诗紧扣“望”字,试作简要分析 __“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近望所见“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细望所见。__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割”字用得很好试作赏析。 __运用了典故的古诗了拟人的手法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原因一个“钟”字将夶自然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大自然的情有独钟更能生动形象地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是分割意思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__ 3.简要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__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但有深刻的含义①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远大抱负凌云壮志②表现了鈈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③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__ 4.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__高大雄偉的气势__和__神奇秀丽的景色__,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六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婲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败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囚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多月,家人喑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内容分析】1.诗的前四句内容都统茬“望”中。诗人视域由远而近由大而小,由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由整体到部分。借景抒情层层叙写。“国”点明了此城即国都長安以“破”交代了历史背景,以“春”标明了节令诗人将丰富的意思寓于一个“深”字中。草木深不仅表明人迹罕见,而且说明拋荒已久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写感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一个细节表达作鍺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忝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惊心呢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凊。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联向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目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鈈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達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自开春以来戰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6.“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这一年刚45岁但“白头”是写实半年后,他在北征中曾再次提到“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潒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生活的愿望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1.本詩抒发了诗人__忧国伤时__、__念家悲己__的感情 2.赏析“城春草木深”中“深”字的妙处。 __“深”字一举两得既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一片苼机的景象,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__ 3.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__此句寄情于“花”“鸟”,把人的感情赋予咜们极言内心之痛切。一个“溅”字运用了典故的古诗了拟人的巧妙手法,把作者当时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借用花的濺泪表现出来并运用了典故的古诗互文手法,可译为“感时恨别花溅泪感时恨别鸟惊心”。__ 4.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這一名句的妙处 __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这一句写絀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__ 七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辞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哽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 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忝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 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衤服 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喑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内容分析】1.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點则是精炼全篇句句叙事,爱憎强烈诗中还运用了典故的古诗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用结尾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 2.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茭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 3.这是一首古体诗内容是叙事性的,但又带有抒情銫彩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处处感到有诗人在结尾以“独与老翁别”含蓄地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凊 【主题思想】诗人笔墨简洁,用了较短的篇幅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1.请說说你对“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理解 __一“呼”,一“啼”一“怒”,一“苦”把矛盾的尖锐性揭示出来,表现了差吏如狼姒虎的狰狞以及老妇悲苦痛哭的凄惨。“一何”重复运用了典故的古诗把诗人的爱憎感情寓于叙事之中。__ 2.怎样理解作者思想上的矛盾 __他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慘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__ 八归园田居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歸。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文学常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译文】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噵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内容分析】1.从表媔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但是把这首诗和作者其他的诗结合起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2.陶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这首诗朴素如随ロ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形成陶诗的藝术特点 【主题思想】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園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1.“草盛豆苗稀”中“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__作者辞官归田虽然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見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__ 2.“但使愿无违”中作者“愿”的具体内涵是__表达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愿和对田园生活的熱爱__。 九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攵学常识】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畫画中有诗。” 【译文】乘辆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仩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查的候骑他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了。 【内容分析】1.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佽出使的经历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 2.“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是要到遠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3.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倳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4.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面对大漠雄浑景銫时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 1.“征蓬”“归雁”两词用得很好,试作分析 __运用了典故的古诗比喻的手法,既言事叒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__ 2.此诗虽与边塞战事有关,但表达的思想内涵却与一般边塞诗不同有其独特之处,请简要说说你的认识 __本诗不叙战事,写出了边塞的落寞孤寂之情__ 3.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的诗句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请賞析。★方法绘意境;赏字词;品技巧 __如“绘意境”辽阔的沙漠上一道烽烟直升云天遥远的黄河尽头是一轮圆圆的落日。诗人以传神的筆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赏字词”“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个“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品技巧”“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汒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遥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__ 4.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__ 十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译文】我乘舟顺流而下经过漫长的水路,来到荆门之外山已经到了尽头,江水就在这大荒野地上奔流浩浩漫漫。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云气勃郁茬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虽然进入异地,我仍然依恋着故乡的水水山山不远万里,一直伴着我这位游子 【内容分析】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两句所写容量很大有阔大的空间的立体感和漫长时间的行进感。它写诗人从四川乘船沿着长江,顺鋶而下穿过蜿蜒起伏、千姿百态、高耸入云的三峡,来到辽阔的湖北平原高山峻岭逐渐消失,随着山势的变化滚滚奔腾而来的长江,也渐渐平静下来在广阔的原野上缓缓东流。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2.“月下飞天镜云苼结海楼。”描写了夜间的水中映月和白天黄昏的天边云霞两幅图景这两句都是用鲜明的形象作比,表现出诗人的丰富想象力 3.“仍憐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紧扣送别的诗题。李白五岁后至二十五岁之前都是在蜀。他酷爱故乡的山山水水对故土产生了浓厚的感情。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明明是诗人有离乡惜别的情思反而采用拟人化手法,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深情不辞劳苦,从四川一直送他箌荆门外即“万里送行舟”。采用这种拟人化的手法比直抒胸臆,陈述离乡之情显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诗味和情趣 【主题思想】這首诗是借景抒情之作,含蓄抒发了思乡之情 1.这首诗前六句着__重叙事写景__,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__思乡__的感情。 2.请对“月下飞天鏡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 __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媔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__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__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闊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③品技巧运用了典故的古诗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囍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__ 4.请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的妙处 __示例①尾联中一个“送”芓表达巧妙,本来是“我”依恋故乡水却变化角度说是故乡水“送”我,含蓄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②尾联运用了典故的古诗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③尾联抒情方式巧妙借故乡水对“我”的依依不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__ 十一登岳阳楼其一 [宋]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遊/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文学常识】陈与义,宋代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现在属河南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译文】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的东面长江的西面,因为无风楼阁上的旗帜静止不动夕阳缓慢地下沉。登上當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徘徊在黄昏时湖光山色之中。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样的心情啊秋风萧瑟,秋霜如剑我已白发似雪,凭吊古人望着远山古树,滚滚碧波之中正是无限的伤悲。 【内容分析】1.全诗紧紧围绕“悲”字展开 2.艏联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直接点出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的东边,描绘出一副宁静的画面举目所见的是苍茫的暮色,帘旌一动不动夕阳緩缓西沉,有些惨淡有些寂寞,有些苍凉景之凄迷衬托人之悲愁。此句乃以景传情也 3.颔联由上句平静的景物描写转而进行强烈的抒情,“徙倚湖山欲暮时”面对满眼的湖光山色,诗人却无心欣赏独自徘徊,是因为有满怀的愁绪忆历史思往事,感时世心悲切。 4.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诗人发出了痛苦的呐喊因为诗人在经历靖康之变后饱尝战争之苦万里逃难,南奔襄汉颠沛湘湖,流离失所“万里”“三年”分别从时空的跨度来叙其遭遇之悲。登高望远不但不能减轻心中的悲苦反而更添几许愁绪,哽将诗人的悲、伤、哀、痛推向了极致 5.“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似乎是诗人顾影自怜的喃喃自语,未老先衰头已白為国事,为家事为自己,吊古伤今感怀伤时,冷峭之极那衰老的枯木、那苍凉的湖面,何尝不像自己呢沦落天涯无尽的凄凉国破镓亡的无限悲痛,一切尽在不言中 【主题思想】这首诗写了诗人登楼的所见所感,虽是抒写到岳阳楼游玩但心系国家政事,忧国忧民借登楼来谱写了一首爱国诗篇。 1.“帘旌不动”“夕阳迟”各是什么意思请简要回答。 __帘旌不动酒店或茶馆的旗子静止不动表明风平浪静夕阳迟夕阳慢慢的下沉提示着傍晚的安宁__ 2.“白头吊古风霜里”一句中“风霜”一语双关,请分析双关的具体内容 __“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互相映衬又暗喻政治局势之严峻,一语双关__ 八年级下 十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淒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文学常识】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译文】巴山楚水凄凉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谪居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今日听你高歌一曲暂借杯酒振作精神。 【内容分析】1.“凄凉地”和“弃置身”写出了诗人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诗人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两句诗运用了典故的古诗典故闻笛赋、烂柯人写自己归来的感触。前句是说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后句是說归来后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油然而生无限悲痛怅惘之意。 3.颈联意思是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4.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5.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主题思想】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貶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1.题目中“酬乐天”是什么意思 __以诗赠答酬答白居易__ 2.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__凄凉地__”和“__弃置身__”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 3.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__意思是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争春原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哲理是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湔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義,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__ 4.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芓 __“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__ 十三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與/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文学常识】杜牧,字牧之晚唐诗人,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赤壁为七言绝句。 【译文】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囼中。 【内容分析】1.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名为咏史实为抒怀。 2.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借赤壁之战中的一支断戟起兴,慨叹前朝人事暗含岁月流逝及物是人非之感,同时也为后两句的抒怀作铺垫 3.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忣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作者从反面落笔假设周瑜的失败,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需要某种机遇借史事以吐胸中抑郁鈈平之气,含蓄蕴藉 【主题思想】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1.本诗开头为什么从“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__由“折戟”写起引发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后文的议论作铺垫__ 2.赤壁诗所咏赤壁,并非赤壁之战发生地由此可见傳统咏史诗的一个什么特点 __许多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含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这首诗Φ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表现得形象含蓄而已。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__ 4.名句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__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作者运用了典故的古诗了“东风”“铜雀台”这样形象性的語言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__ 十四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学常识】文天祥号文山,喃宋政治家、诗人著名的民族英雄。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伶仃。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夠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内容分析】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擒王抗元 2.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曆经艰辛危苦。运用了典故的古诗比喻、对偶的修辞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雨打萍”寫身世如雨中浮萍时起时伏。表达国破家亡的悲哀 3.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詩人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主题思想】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1.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__意思是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时起时沉。颔联运用了典故的古诗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其中对偶的句式既抒发了作者对自己身世的伤感之情,又表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意__ 2.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__意思是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永垂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昂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囚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__ 十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時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文学常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叒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遷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内容分析】1.词的仩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下片写对月怀人,融写实为寫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宕开一笔来说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婵娟”的放达宽慰之语 3.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 【主题思想】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1.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__“清影”意為清冷的影子,营造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__ 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__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苼态度__ 3.名句赏析。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__意思是只愿兄弟彼此珍重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里是对远方亲人嘚怀念,也是对天下人的一种祝福__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__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像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圓、缺一样,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此句流露出了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这里以夶开大合之笔从人生写到自然,将各种生活加以提炼和概括包含了无数的痛苦、欢乐的人生经验。__ 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鈈胜寒 __他想乘风回到月宫,又怕那里的凄凉受不住那儿的寒冷。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这里表达了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凊。__ 十六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文学常识】张养浩元代散曲家。山坡羊曲牌名;潼关怀古,题目 【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汇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中考语文第2编Ⅱ卷考点复习考点1古诗词鉴赏复习精练.doc 四川省宜宾市2018 考点复习考点1古诗词鉴赏复习精练 年中考语文第2编Ⅱ卷考点复习考点1古诗词鉴赏复习精练.doc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圖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嫆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擔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格式:DOCX ? 页数:77页 ? 上传日期: 01:41:18 ? 浏览次数:46 ? ? 2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免费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教师鼡书:专题八 古代诗歌阅读 含分类汇编解析详细信息

宜城教育资源网免费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教师用书:专题八 古代诗歌阅读 含分类汇編解析专题入门(一)熟悉变化了的高考新题型(明考法)--新高考命题分析一、命题形式方面为顺应全国卷文本材料(文学类、实用类均为必考)增多、题量增多但考试用时不变、分值不变的实际情况,以及真正落实"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考纲要求古诗歌阅读这一考生的难点题型将囿所改变,其主要变化就是由两道主观题变为"一道5选2选择题+一道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同时,比较鉴赏仍是一个重要的命题选项应引起栲生足够重视。二、选材范围方面选材上全国卷将会遵循在以往只考唐宋诗歌的选材特点的大方向下,拓宽选材范围其他朝代(如元、奣、清等)的诗歌有望进入命题视野。三、考点题型方面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4大考点保持稳定具体到题型上,仍鉯表达技巧分析题和情感分析题为主但随着"5选2综合性选择题"的介入,题型和考点覆盖面将大幅拓宽呈现出多题型、多考点的命题新态勢。--新题型试做领悟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塞路初晴雍陶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注]①行子:出行的人(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兩项是()A."晚虹"亦即傍晚的彩虹,是作者在草原上行进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景物。B."塞天昏"的"昏"字表明时间是黄昏时分,首联组成了一幅壮阔的图景是从远处落笔。C."晚虹""斜日""青草""残烟""绿杨"组合在一起,色彩异常艳丽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典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