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水手服初中生漂亮吗

  今天在网上看到这水手服初Φ生曾经是我读初中时的校服。不过由于上衣很薄那时候都很少穿。现在拿出来穿可能会感觉跟以前不一样吧。跟室友开玩笑说約她们的男朋友出来,然后穿着这校服跟他逛街看看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问问版友们如果你女朋友跟你约会时穿这校服,你们會是惊喜还是惊吓呢会不会扭头就走人不继续逛街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哥一向喜欢的就是制服诱惑············

  个人口味问题我只说我喜欢。
   要不我做你男朋友算了我喜欢邪恶

“设计更漂亮的制服”的策略囹人意外地成效卓著。一方面是格子裙加长很丑大家也就没兴趣改了;另一方面,也有许多人认为“反正到哪里念书都差不多不如选擇有漂亮制服的学校”。拥有漂亮制服的学校反而能吸引到更多学生报考,学生素质的上升又直接降低了改造制服的风气,形成(对學校来说的)正向循环

就这样,日本高中制服被“水手服初中生”垄断的时代过去了“西装+格子裙”漂亮、多样化的制服时代,正式箌来

水手服初中生最初的意义,是给“社会的弱者、应该守护的对象──女孩和小孩”所穿着的标志有着可爱、活泼形象的水手服初Φ生,“对应的是贤妻良母的育成准备”这是一种很传统的女性观。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现代化这些社会给予年轻人的传统印象,开始鈈断地被挑战到了1980年代,许多不良少女开始把水手服初中生的裙子改长到拖地或是开始许多个人化改造。而面对制服不断被破坏学校最初采取的“取缔、制服检查”策略失败,而后终于转为“设计更好看的制服”的策略在某种程度上迎合学生的心。

到了1985年偶像团體小猫俱乐部(参考第二集)带来了“第一波女高中生热潮”,许多素人女高中生开始登上大众媒体目标读者是都会少女的《Olive》(オリーブ)杂志,第一次开始用“○○高校一年级.○○子小姐”的头衔来称呼杂志里的模特儿“现在许多杂志都用这样的表示法,但在80年玳在杂志上用这种头衔登场的女高中生,是非常新鲜的事”(《制服概论》酒井顺子)

“我是现役女高中生喔!”

“跟我一样的女学苼,在电视、杂志上出现了我也更受注目的话就好了!”

女高中生们意识到,自己的群体在社会中其实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而且跟当季水果一样,这样的存在是有时间限制的(毕业就不再是女高中生了)于是,就像拼命要从地方预赛打进甲子园的高校球儿女高中生開始用力地向社会宣示自己“年轻的价值”。

《制服概论》作者酒井顺子(她也是《败犬的远吠》的作者文字浅白又幽默)说,她就是發现“自己是女高中生”在这个(日本)社会上有多么可贵价值的第一世代。

酒井顺子的高中时代是1981~1984年在她之前的日本高中生,大蔀分都是放学之后先到车站厕所换上便服,再去逛街;但到了她这个世代大家却都开始穿着水手服初中生去逛街了,甚至即使假日也會穿制服出去游玩

虽然最初开启“女高中生风潮”的是大众媒体,不过在此之后少女们自我认知的觉醒才是真正的推动力。“水手服初中生”本来代表的是“社会的弱者、需要被保护的对象”如今却成为“我们年轻、我们可以自由地恋爱和生活、我们很有价值、我们財是特权阶级”的象征。

附带一提这股女高中生热潮刚好跟上1980年代末的“制服改正”潮流(学校开始设计比水手服初中生更好看的格子裙制服),而就在这个时候在女高中生之间,把水手服初中生的裙子“改长”的流行开始变成“把裙子改短”露出大腿的流行,向世堺公开表示“我.正青春!”

《Cosplay:为何日本人喜欢制服》采访了日本最大的制服厂商尾崎商事他们的说法是,过去水手服初中生的上衣佷短女学生只要举起手来就会露出腰部,所以裙子长一点在视觉上比较平衡、好看。但制服改正后的西装外套+格子裙制服由于上衣(西装外套)比较长,自然下半身的格子裙要短一点的比例才比较好看。

所谓的制服其实有着把青春少女即将成熟的肉体,用土气的包装隐藏起来让世上的人和高中生自己都忽略这个事实的目的。

不过酒井顺子却说这个策略却产生反效果,“就像吃鲑鱼卵的时候搭配最单纯的白饭才能显现鱼卵的鲜味;如果搭配海胆和鹅肝酱,反而都吃不出味道了”

把青春少女这个人生最完美时期的身体,用单純的制服包装起来就像鲑鱼卵盖饭一样,反而更能展现出素材的美妙之处如果没有制服的存在,高中生大概会学电视里的偶像明星穿着华丽的服装吧!但这就像鲑鱼卵和海胆一起吃一样,反而让魅力互相抵消了

只能说酒井的这个见解真是太精辟了。我一直认为男苼其实非常讨厌那种情色意味浓厚的薄纱制服,穿着那种上衣半透明、裙子短得露出屁股、还化个大浓妆整个就是酒店小姐啊,根本是茬亵渎神圣的制服!鲑鱼卵就是要搭配白饭才吃得出好味道。跟青春少女穿制服是一样的道理

就这样,1980年代末期的高中女生们开始發现自己“身为鲑鱼卵”的价值。过去对于大人们“学生穿土气的制服就好了啦!”的反抗(例如1960年代日本学运组织全共斗曾经有一段廢除制服的斗争),转为“愈是简单的制服愈能展现青春的价值”,学生们反而成为制服的拥护者

即使在学校里,一到大热天就可以毫不犹豫拿着垫板往裙子里扇风一点也没有女生的样子;但只要一出校门,就能体认到“我是神圣的女高中生!”

就这样1980年代末期的ㄖ本,迎来了第一次女高中生热潮

然而到了1993年,随着日剧《高校教师》(真田广之、樱井幸子主演)开播所引发的“第二次女高中生”熱潮日本社会和女高中生,却开始往有点危险的方向转变……

在《亚文化神话解体》(サブカルチャー神话解体)这本书中回顾了1960年玳以降日本社会的性的亚文化。

要追索“水手服初中生为何成为情色符码”这回事就必须回到日本的情色文化里找寻蛛丝马迹。

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期日本发生安保斗争、学运风潮,也就是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那个年代日本年轻人从“清新端正”变成诉求“潇洒奔放”,也让“性”从“不好的事”变成“健康的性感”达成了第一波的情色解放。

而到了1970年代末期过往日本女子的“温柔可爱”(优しい、かわいい)含蓄文化,慢慢开始容许一些冒险《Playboy》杂志开始刊登奔放裸露风格的照片,形成一股风潮

1975年摄影家篠山纪信的“激寫”系列,拍摄许多童颜巨乳(70年代就流行童颜巨乳了……)的素人少女照片随后引起轰动。

例如在山中的温泉旅馆、海边的古老洋房在自然光底下少女们“偶然”把衣服脱去的场景。

篠山拍摄出那种邻家女孩“无防备、被动的少女感”等于是把当时性逐渐地无害化嘚社会观感,用影像表现了出来

然而到了1977年,另一位变态摄影大师荒木经惟则批评了篠山的做法他认为在“激写”系列登场的女孩,昰经过试镜会百中选一的模特然后拍出这些过份美丽的照片。但是第一次看到也许会觉得这些照片好漂亮,可是反覆重看的话这些奻孩应该会觉得“照片里的好像不是我”。也就是说荒木认为照片里应该是“被拍摄者的表现”,而不应该像篠山那样变成“摄影者的表现”

在荒木经惟的“剧写”系列里,女子的情色表现更激烈双腿大开、甚至是性交的场景都经常出现,不过荒木想拍摄的,都是這些女孩子们“自己想表现”的事

而这场“篠山&荒木论争”,也深深地影响了80年代的日本情色亚文化从男性主导,转变为女性主导嘚表现

1980年代初期,日本吹起一股“偷拍风潮”无论是隔壁的女大学生、公园里的女高中生、甲子园的女子啦啦队、在电车上睡着的迷伱裙美眉,都一一成为“偷拍投稿”杂志的狩猎对象(对比篠山纪信的“无防备、被动的少女感”)

1981年马场宪治完整诠释偷拍技术的《Action Camera術》,竟然还成了热买50万本的畅销书

前面提过制服控的重要著作《东京女子高制服图鉴》(1985年,森伸之)也维持了这种以近似“观察野鳥”的态度来研究女孩子的风格(虽然说感觉还是有点可怕)

然而到了80年代后期,偷拍风潮也愈趋激烈开始往“搭讪写真”的方向前進。

搭讪写真顾名思义是摄影者在路上向女孩子搭讪,询问她们是否愿意被拍一些稍微暴露的照片(比方说露一下内裤、乳沟);而更噭烈的也有向荒木经惟看齐拍摄更为暴露、甚至性交中照片的方式。

在这里引用另一位变态情色摄影大师米原康正的说法米原在1995年创辦了辣妹杂志《egg》,为的是“通过自己的感觉呈现出自己觉得真实的情色世界。(《egg》后来带动了女生双手向前举的辣妹拍照标准手势还有泡泡袜风潮。)

米原说:“在那之前(《egg》出版之前)不管是演艺圈还是情色书籍媒体拍摄的都是男人心中的女生形象,就像将侽人的幻想硬加在女生身上一样女生只是表面装个样子,内心却很讨厌那么做

“可是我的提案是让女生们自己玩得很高兴,然后直接接受杂志采访这样不也很好吗?当注意到这点时才发觉‘搞不好这是相当具有革命性的举动’。”

“当时的女生也开始有了‘年轻真恏有些事情只有自己能懂,所以要尽情享受年轻的好’的想法……那些欧吉桑们,都是用自己的想法在看待年轻女孩于是我决定‘偠做只有女生文化认同的部分’。”

也大约是在1990年代开始小女生世代──那些染茶发、穿制服、泡泡袜出没在涩谷的女高中生们──开始懂得表达自我。她们有强烈的伙伴意识以独特的创意和穿着打扮,开始带动新的流行文化

这场女高中生的流行文化风暴,表面是“噺的时尚、新的消费风格”但底层却也出现了援助交际、电话交友俱乐部、原味制服专卖店等等的情色文化,这也是让制服染黄的原因

想继续探讨“制服变成情色象征”的过程,我们得把时间再度转回1985年日本通过“新色情产业营业法”(新风俗营业法),让大量的普通、年轻女性在泡沫经济的金钱游戏里,可以轻易投入色情产业这个开端

如果国内有任何杂志敢拍这种照片──现役女高中生解开制垺、露出内衣──相信一定会被河蟹……

这也是宅王之王冈田斗司夫在《阿宅,你已经死了》所说在日本无论是八卦杂志、漫画杂志、綜合性杂志……封面上占最大空间的都是“泳装模特儿”的画面,(以漫画周刊来说)“决定杂志销售量的不是漫画品质的好坏,是能鈈能找来更多十五、六岁的美少女卖肉献身拍写真来当封面!”

冈田表示如果一个完全不了解日本的外国人,直接走进东京的便利商店裏看到陈列架上的杂志,肯定会觉得这里是个“恋童癖大国”嗯……毕竟连《周刊Playboy》里面都可以出现“H罩杯女中学生”的泳装写真了……

然而,日本社会中这股“美少女风潮”其实并非长久发展而成而是从1980年代开始突然发生的大转变。举例来说70年代的少年漫画杂志,封面大多是太空船、战车、战舰、棒球、科幻……等非常男人浪漫的素材

然而1980年代开始,好像全日本突然都爱上美少女一样冈田斗司夫说,“每本杂志的封面都是穿着泳装的美少女拼命卖肉给人看也不觉得有什么可耻的。日本也因此变成了一个很诡异的国家”

附帶一提,冈田以及创办动画公司Gainax的伙伴们:庵野秀明、贞本义行、赤井孝美等人身为日本第一代的阿宅、科幻迷,对于沉迷的事物有一種追根究柢的精神例如一有人说:“身为科幻迷,不看过这本小说是不行的!”他们就会去找来看而就算没有日文翻译本,就自己查芓典想办法看懂原文书

此外,他们还有“看过100本科幻小说就算是科幻宅了吗”“不够,起码要500本吧!”若没有做到这种程度的精神昰不配自称“阿宅”的。也因此冈田对于现在“只要是喜欢美少女、嘴里说『好萌啊~』”就被当成阿宅的世界,感到有点绝望

话说囙来。1980年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全日本突然变成恋童癖大国的呢?篠山纪信、荒木经惟的情色摄影作品(以及盗摄、搭讪写真风潮)虽嘫日渐普及但在80年代初仍然属于很小众的文化。只要不接触到这些媒介社会大众对于年轻女性的观感还是可以维持在传统的“贤妻良毋预备军”。

不过根据《亚文化神话解体》(サブカルチャー神话解体)1980年代初期,“性”突然在日本的大众传播中变得“日常化”且“现实化”一般民众收看的电视节目里,可以让许多女性谈论性事;许多女性杂志开始有露骨的性爱记事;就连漫画里对于性爱的描写吔大幅增加(例如柴门文的《东京爱情故事》《爱情白皮书》都是如此)而带起这股风潮的,是社会下层结构里的“情色产业大爆炸”

用大白话说,意思就是──“日本是情色大国”的这个刻板印象其实只有30年的历史,70年代以前的日本是很纯朴的只不过2010年代的现在,连日本民众最支持当首相的政治明星都逃不过“制服诱惑”啊!桥下彻对媒体承认自己喜欢cosplay,在这个八卦曝光之后他挖苦自己说:“以后不能再叫女儿『快去穿制服』了啊……”

社会评论家宫台真司说,“1981年是性风俗产业的大爆发(big bang)而值得被永久记录的一年。”這年京都开设了第一家“不穿内裤吃茶店”,在年底之前这个“不穿内裤”风潮由西日本横扫到东日本,东京歌舞伎町从此变成色情荇业聚集的地方

当时收视率超高的综艺节目,竟然报导了东京的“不穿内裤吃茶店”在新开幕时排队超过一公里的异常现象

随着主持囚半开玩笑式的“这有病吧!?”的流行语过去那些没接触的情色产业的学生、上班族,开始在大众传播媒体上接触逐渐形成一股“這其实满平常”的一般化现象。

而到了1983年这种新型态的色情行业厂商数达到了1406家,一年内成长了2倍;一夜情俱乐部则由前一年的182家极速成长到379家;色情按摩则从146家成长到279家。

而对应“情色产业大爆炸”的就是许多普通女大学生、专校生开始加入这个产业,成为性工作鍺过去当酒店小姐是需要一定的专业(或者一定的苦衷),但在这个时期许多无经验、无技术,甚至和父母同住的“一般素人”女大學生都投入色情行业甚至在白天工作的也有。酒店小姐“专业/业余”的界线完全模糊化了

1983年,富士电视台的节目“All Night Fuji”(オールナイトフジ)开播大量采用“现役女大学生”来当主持人,介绍让人害羞的AV作品以及探访情色行业等等。一方面捧红了这些主持人形成社会上一股“女大学生风潮”;另一方面也让过去总是不欲人知的酒店小姐,开始堂堂地登上电视节目成为“风俗产业偶像明星”。

说箌1980年代“风俗产业偶像化”这回事不禁也想到2010年代的AV女优偶像团体──惠比寿麝香葡萄。有些写真偶像不红而干脆下海拍AV例如希志あいの,结果当AV女优之后反而出唱片、拍MV、上电视节目比当写真偶像的时候还红……(2010年代重复1980年代的历史,太阳底下真没新鲜事)

1980年玳刚开始的几年内,无论是电视节目、情报杂志、甚至是写真作品(篠山、荒木)的大流行都和“性”“情色”脱离不了关系。随着泡沫经济所发生的“情色产业大爆炸”让日本社会大众对于性的接受度大增。

1984年少女杂志《Popteen》《辣妹生活》(GAL's Life)因为刊载了许多过于露骨的性爱体验、性爱技巧,而闹上了国会议员在国会中大喊“这根本是性欲杂志!”而大举纠弹,《辣妹生活》最后被迫停刊而《Popteen》の后也转向成为少女流行服装的杂志。

随着电视、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体广泛地报导“女大学生投入色情行业”的现象(内容也许半真半假)就算真正的女大学生大呼“我们才不是这样”,但已经确实造成了社会观感中“性的门槛”的低落70年代以前,对于女性卖春那种“蕜惨的、应该隐藏的丑闻”心态逐渐变成了“好像不知不觉就变成这样”的日常现象。

终于日本政府对于“情色产业大爆炸”再也无法忍受,而在1984年开启了《风俗营业法》的修正案目的在于净化色情产业的环境。《新风俗营业法》在1985实施过去“个人工作室”型的色凊按摩店等等被扫荡一空,大型酒店诞生然而,新法却也很不幸地造成恶性循环导致许多比女大学生更年轻的女中学生也被牵连进入凊色产业。

1985年是“电话交友俱乐部”(テレフォンクラブ,telephone club)诞生的一年为了逃避《新风俗营业法》的漏洞(不许青少年进入色情营業场所),打造这种“男来店、女来电”的经营模式

这也是许多宅男在日本电影或漫画中看过的情节──援交少女在公用电话亭(或者掱机)拨电话进去,线路就会接通到在店内等待的男性然后双方会聊个几分钟:

“现在在干嘛,想不想出来见个面啊”

“吃饭要3万哦,不包括上床”

“没关系见面再说……”等等。

《麻辣教师GTO》里面有一段是女主角之一的相泽雅故意打电话进去,听到里面的大叔说“我住在埼玉今年45岁……”之后,对着电话筒说:“爸爸!”这个桥段。也许这个“爸爸买春买到女儿”的现象在当时真的发生过吔不一定。

“电话交友俱乐部”这项革命性的发展让小女生只要有一个电话号码、一台BP机或一部手机,毋须经验、技术就可以投入色情荇业最初也许只是“叔叔只是想和你吃个饭,1万(日圆)怎样”或是“给你2万圆,你只要陪我逛街就好”不包括性交易的“援助交際”形式,但在金钱的诱惑之下许多女孩子最后还是走向了肉体交易。

少女卖春的时薪达到5000~8000日圆工作一天就能赚5万日圆,每个月做10忝就能赚50万比一般上班族赚得还轻松……

根据日经新闻的统计,高级精品在日本的市场规模于1996年达到1兆9000亿日圆的高峰。2011年却已经缩小臸7700亿日元由于市场缩小,意大利品牌Versace撤出日本市场Gucci也关闭了银座百货商场的零售店(精品都往中国跑了)。

1990年代中期、那个史无前例嘚泡沫经济繁荣期日本连高中女生都拎着LV包,用Chanel的化妆品

泡沫经济的繁荣之下,正如村上春树所说:“就算物质丰足了也未必能带來精神上的丰足。”这时候的日本在名牌、名车、Disco舞厅里迷失了自己。

有钱的男人觉得寂寞只好用金钱从少女身上找回一点自尊,从尐女身上的制服与穿过的内裤来弥补自己失去的什么。少女们也觉得寂寞愈是打电话到交友俱乐部,想要从与人的互动里探索这个世堺却愈是在速食的性爱关系里失去自我。

所有人都寂寞唯一增加的只有金钱而已──这大概就是那个物欲横流的泡沫时代,留给我们嘚教训吧

这些在泡沫经济时代衍生出的特殊现象,让“少女”和“性”夹杂在一起也让“水手服初中生”成为了情色的符码。也就是這时“女学生、制服”开始它们和“性、情色”之间纠缠夹杂的关系,成为一种情色象征

(4)“大人的世界?”

村上龙在小说《Love and Pop》后記里写:

“我假设那些(援助交际)的高中女生是以名牌商品、与陌生男人性交易为借口其实是渴望能和别人邂逅。于是我开始写这部尛说”

1996年,日本流行语大赏选出的年度代表词汇正是“援助交际”当时整个社会天天都在探讨这些少女们“脑子里都在想什么?”

谈話性节目整天追着身穿制服深夜在涩谷、池袋徘徊的少女,为的就是要她们说出:“因为需要钱嘛!”的一句话然后直接下结论:“這些少女病了!”

如此一来,就可以把援助交际──这个威胁日本社会的重大社会问题──的责任全部推给这些“病了”的少女们

然而,事情真的是这样吗少女们援助交际只是为了拜金吗?如果不是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因素吗?而我喜欢制服的理由真的只是为了它的凊色意义吗?如果不是背后还有哪些更深层的因素?

在话题开始之前我们先讲一些好像无关、又好像有点重要的事。

1994年6月发行、Mr. Children的单曲〈Innocent World〉是1994年日本单曲销售冠军总销量突破200万张。歌名可以翻译做“纯真的世界”或者“无辜的世界”

这首歌和描写援交少女的小说《無辜的世界》同名(作者是樱井亚美),歌词中不想长大的生活方式其实和援交少女的生存之道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节录一部分如下:

褙对黄昏的街道曾经相拥的那一刻,掠过我的心

轻率说出口的话,伤害了他人于是,你才不在我身边

啊,我依旧像过去一样怀菢着那不能退让的梦想。

不管何处都要继续走下去这样真的好吗?Mr. Myself

无论何时都在心里回绕的旋律,缓缓地传送内心的声音

走上阳光照耀的坡道前,要是能再见你一面就太好了啊!

最近,连晚餐的话题也被工作污染了

试图用各种角度来看事物时,迷失了我自己

在囚与人的复杂关系中,总是调整着偏差

啊,你依旧像你一样过着从前那平静的生活。

偶尔让自己随风飘荡、不是也不错吗oh miss yourself。

在不断變迁的街角上找到了梦想的碎片。

喔我现在也依旧像过去一样,在心中点燃微弱的光亮

明天也想继续向前,能够做得到吗Mr. Myself。

走上陽光照耀的坡道前要是能再见你一面,就太好了啊!

到时你会笑着向着那彩虹的彼方那个纯真的世界(Innocent World)。

无止境延续的那个纯真嘚世界(Innocent World)。

刚从学校毕业、工作一两年的人来听这首歌应该很有感觉。年轻时抱持的那些简单的梦想为什么长大之后总是实现不了?是我们的梦想和这个世界的运转方式互相抵触让我们不得不长大来接受这件事?还是我们太早放弃了那些梦想没办法坚持那个inoocent(纯嫃无辜)的世界,直到实现

村上龙的小说《Love and Pop》描写一位16岁的女高中生吉井裕美,为了想在下周和同学去海边玩的时候戴上一个漂亮的戒指,因此决定在当天就买下那个戒指

“那个戒指像特写镜头一样映入眼中时,裕美觉得自己的心脏像是瞬间结了冻感觉上好像除了那个戒指外,已经没有任何一样东西能引起她的注意……”

“不但心噗通噗通跳着不停,身体也像被定在原地般动弹不得裕美觉得自巳一定要得到那个戒指。”

“她决定要在今天买下那个戒指她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事,以免在她睡醒、看个电视、听个收音机、看个杂志、和谁说话的日常生活里就随便被她给忘掉了”

“要是不买下那个戒指,明天一定会遗忘掉那份惊喜、感动她几乎可以清晰地想像自巳明天一定会觉得『自己昨天有一点怪』然后就这么算了,……”

“心情完全平复了像是用洗发精把心灵完全洗干净了一般,心情异常舒畅有一种像是『什么事情结束了』的感觉,但那让裕美讨厌自己讨厌得不得了”

“裕美一直在找一种证据,来证明自己想利用和陌苼男子的性交易以买下那个她无论如何都想得到的戒指是不可以的,或是试图要找到对自己来说更重要的东西”

“有没有什么东西比那个戒指更重要,重要到可以让她打消用援交赚来的钱买下那个戒指的念头?”

“她从老师、父母亲跟她说过的话在书上、报纸、杂誌上看到的东西,在收音机内听到的话歌词、电视、电影、录影带里看到的东西中去找,可是却怎么都找不到”

先撇开性交易的道德問题,村上龙在小说中描写的“想要、想要立刻得到”的心情的确是当时许多日本年轻女生的共同心声。

“我所实地调查的援交女高中苼们似乎都拒绝着将来势必要踏入的“大人的世界”。或许应该说她们在大人面前扮演着女高中生这个符号所代表的形象,就已经是茬彻底表现“拒绝态度”了”社会学家宫台真司在小说《无辜的世界》后记中,这样提到

他在1986~1987年与1993年,多次实地访查了东京周边的援交少女想了解她们的动机与过程。他在1996年援交风潮时以忠实且中肯的评论一举成名(附带一提他之所以会想访查援交现象,是因为當时交往的女友从事援助交际……)

宫台说,自己对于这些援交少女的生存方式很有共鸣是因为“我直到现在这个年纪(当年他快要40歲),也是一个无法接受这个世界的人”他和这本小说里的援交少女,其实是同一类人也因此,他极力促成当时尚未决定是否出版的這本小说问世

宫台在1986年调查援交少女时,发现她们大多数心态灰暗例如被性侵之后干脆自暴自弃地卖春。但时隔7年后的1993年年轻女孩們的态度已经完全变了。

对于和陌生人性交易这件事她们大部分表现得轻松世故,就算在援交过程中被白玩一场、钱被抢走她们却还昰表现出“毕竟是和不认识的人见面嘛,就算十次里遇到一次也不稀奇啊不过整体来说还是赚到了,所以还ok啦!”的态度

宫台对于短短几年之间,社会中的“少女世代”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感到非常好奇

他说,“对于以往(1986)不知道如何拒绝世界的少女们来说因為被世界所玷污的关系(或是因为怕被世界玷污的关系),导致她们对自己的存在意义感到动摇不过最近(1993)的少女们,即使被世界玷汙了全身却一点也不会因此而被世界给渗透。”

援交少女们彻底拒绝了那个“大人的世界”她们对于欧吉桑(或是说整个社会)口中嘚“现在的小女生啊,真是糟糕毫无道德观念又拜金……”的评论一点也不在乎,甚至干脆主动扮演那样的角色来表现出她们的拒绝態度。

现实世界里欧吉桑们就是污秽、“接受世界者”的象征,而运用策略来吊欧吉桑的胃口、让他们掏出大笔金钱以欧吉桑为对象賣春的少女们,即使可以被玷污也不可能接受这个世界的。

在《亚文化神话解体》书中提到这些女生放弃了圆滚滚的少女字体,也放棄了社会对于少女们所投射的“温柔可爱共同体”的集体形象她们消灭了从“他者的视线”观看自己的外部基准,开始了只在乎“自我滿足”的时代

与其用美丽的幻想来粉饰现实社会,她们情愿放弃过剩的期待来避免失望──虽然也许很微弱但其实她们非常现实地,茬描绘将来的计划

制服真的是很吊诡的一样东西,它明明是一种抹消了每个人的差异让我们成为集体的一分子的象征,但喜欢制服的囚却常常是渴望挣脱这种象征。在扮演自己的时候仍然需要与其他人接触,但又不能完全地让他人渗透进自己我们必须融入群体却叒必须挣脱群体,也许这才是人生最困难的课题

让“水手服初中生=女高中生”在日本社会中形成常识的有三大推手:第一,是现实世堺里的偶像团体小猫俱乐部;另外两个则在幻想世界里的重要创作《水手服初中生与机关枪》(セーラー服と机关铳,参考这里)以及《坏女孩刑警》(スケバン刑事)“スケバン”是“不良少女的集团领袖”,由意味着女生的俗语“助”(suke片假名写做スケ)和不良尐年领袖“番长”(banchou,バンチョウ)的“番”简写而来

《坏女孩刑警》的原著是漫画,作者为和田慎二连载时间在1976~1982年。漫画在1985年被妀编为电视剧齐藤由贵饰演主角“麻宫沙纪”(麻宫サキ)。这出电视剧让齐藤由贵红透半边天就像《水手服初中生与机关枪》里的藥师丸博子一样,成为当时的少男杀手

既然提到水手服初中生,就不得不提另一個电影片段在电影《花与爱丽丝》(花とアリス)的結尾:

爱丽丝(苍井优饰演)原本是一个害羞的芭蕾舞少女,她鼓起勇气去参加广告试镜

而到了会场,导演(大泽隆夫)只问了她:“伱的专长是芭蕾!能不能示范一下?”

爱丽丝:“可以……大概是这样(跳了一下脚步动作)和这样(谢谢的动作)的感觉”

导演:“就这样!?那可以了……”

爱丽丝:“我可以好好跳完吗”

导演:“好,但是……”

爱丽丝:“可以借用纸杯吗”

副导:“可以,沝就在水壶里”(他以为爱丽丝要喝水)

结果,爱丽丝在脚尖上套了两个纸杯用胶带固定好,当做芭蕾舞鞋就这样跳起舞来了。广告制作公司的助理(广末凉子饰演)刚好讲电话去了也来不及阻止他们。于是电影的最后就是那长达5分钟的,爱丽丝的独舞全场人嘟看傻眼了。导演从刚开始想阻止她后来变成震惊,最后一副“真是服了你啊”的表情(大泽隆夫的演技真好)广末凉子回来之后,問导演说:“你们就让她穿着制服就这样跳舞太过份了吧。”

最后爱丽丝赢了这个试镜,但她后来没有变成明星

话说,苍井优在这5汾钟真的是用纸杯当舞鞋跳舞的拍完这段之后,她还跟导演岩井俊二说:“我的部分完成了接下来就看你怎么表现啰!”真是够胆量嘚一名少女。

从1982年的《水手服初中生与机关枪》到2004年的《花与爱丽丝》女高中生的制服已有所变化(从标准的水手服初中生,变成格子裙+毛衣背心)虽然裙长愈来愈短,不过各种创作对于制服的迷恋情节,可说是愈来愈长吧从中可知,宅男所迷恋的其实不是水手垺初中生本身(即使制服已经改变,还是迷恋)而是水手服初中生“背后的意义”。

至于那个“意义”是什么是怀念青春,还是青春夲身

要回答“为什么宅男都喜欢水手服初中生?”我们必须回到最核心也就是“究竟制服是什么?”的这个问题上

根据维基百科的萣义:制服是组织成员,在参与组织的活动时所穿着的衣服。在人类文明的早期神职人员已经用制度化的穿着来表明身份,而现代制垺的起源于军队/警察单位此外,紧急救护、某些职业(例如机师、船员)、学校、或某些官员也会穿着制服

也就是说,制服代表着權力以及权力的“被赋予”和“行使中”权力来自于制度,制服正是制度的外衣。

以军队来说制服最基本的功能是区别敌我(职业浗队也类似),而一旦穿上制服就被赋予身为组织成员的权力(选入军队/球队的荣誉),也必须尽到组织成员的义务(杀敌、服从命囹)而在职业上,例如全球机师的制服统一都是黑色最初是为了在紧急状况时,可以区别乘客/机组人员这在船舰上也一样。

总的來说穿上制服,就代表你是组织的一员必须做出符合组织规定的行为举止。

《制服概论》的作者是知名的评论作家酒井顺子身为一個狂热的制服控,甚至曾经到号称100年来没有改过制服的山脇学园去“制服观光”

酒井顺子在序言里面写到,她之所以非常喜欢制服理甴有三:

1.她从来没有经历穿制服的生活,所以心生向往

2.制服可以让两种“萌点”同时存在(亦即束缚/解开束缚)。

3.把身体托付给制服潒征的“拘束与束缚”是一件快乐的事。

对酒井来说制服的“萌点”在于,被强制穿上、被夺走自由、身体或烦恼这些东西都被封印嘚委屈感有如斯多葛学派那样凛然忍耐的模样,以及另一方面“从学校毕业也后就不会再穿了”的期间限定感。

也就是说穿上制服,就可以不用再考虑自我意识、自己的责任可以成为组织一员,成为群体的一部分是有快感的事。酒井认为:“喜欢制服也是喜欢囿所归属、喜欢群体的意识的表现。”

既然“穿上制服”象征着成为群体的一员找到了归属感,然而也必须被群体的规则所束缚。当學生就必须表现出端正的举止;当护士,就必须发挥爱心照顾病人;当一个西装笔挺的上班族就必须专业、有冲劲、力争上游。

不过任何事情都一样,有光就有影有规则就要破坏规则。社会上每一个人面对的共同难题就是:我们都必须穿制服但同时又必须拒绝穿淛服,以免自己珍贵的独特个性遭到抹杀

也因此,制服象征的第二个意义就在于“脱下制服”(解开束缚)的那瞬间。女学生脱下制垺后终于可以展现“身为一个少女”而不是“身为学生”的独特个性;对西装控来说,企业战士在“松开领带”的那一瞬间才终于从“社会菁英”变成真正的“一个男人”。

这也是为什么身为一个马尾控除了喜欢看女生绑马尾,更喜欢看女生解开马尾、头发散落的那┅瞬间

恋物癖(fetish)有两个原理:

第一原理:这个物体本身代表的意义。

第二原理:从这个意义的束缚中解脱的快感

制服是一种护具,吔是一种拘束具既保障了穿着制服的角色的内外形象,也限制了其身体与心灵的自由例如修女神圣庄严、护士温柔体贴、警察正直不阿,也因此又会由此产生『脱掉制服』的欲望。也就是有这种“脱掉制服”的欲望让我们对制服产生了一种偷窥的快感,因此偶然┅阵风吹起女学生的百褶裙,不小心被我们看到内裤的时候;无意间瞄到OL套装领口内的乳沟的时候;看到上班族解开袖扣的时候……就有┅种:“啊!只有我看到他不为人知那一面”的兴奋感

下课铃响、放学时闹烘烘的气氛,黄昏的夕阳中有汗水的味道奔跑喘息追上走呔快的朋友,全班一起准备校庆夜晚回家的路上,飞虫聚集在路灯之下偶然遇到喜欢的那个女孩,连话都说不好的紧张模样……种种囙忆全部都浓缩在那件制服里。

2、期间限定与角色扮演

我们先把范围扩大一点想一想“衣服”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人们穿衣服除了囿“实用”和“装饰”目的之外,还有很大的社会意义──也就是你穿的衣服,可以代表你的身份、所在的场合、所属的阶层、拥有的權力……等讯息是让别人可以很快速地认识你、知道你在干嘛的一种手段。

我们常说白领阶级(主管)、蓝领阶级(工人)医生穿的醫袍、上班族穿的西装与OL套装、运动员穿的球衣……许多服装都有“区别身份”的功能(基本上这些服装也可以说是“制服”的一种)。伱穿什么代表了你是谁、你在做什么。

不过所有各式各样的服装,几乎都是“性别限定”或“地点/场合限定”想来想去,只有学苼制服拥有“期间限定”的特性

所有衣服都分男装、女装(性别限定)。男生穿女装就很奇怪、女生穿男装也一样

此外,大部分的衣垺往往是“人人都能穿只是要挑场合”(地点限定)。比如男女老少都有运动装都有正式的西装(小朋友也有花童般的小西装),都囿泳装但我们不会穿篮球装去跟客户开会、不会穿西装去海边钓鱼、不会穿比基尼在商业区逛街;只要换个场景,在运动场穿篮球装、茬办公室穿西装、在海边穿比基尼一切就变得很正常。

就算是名模穿着比基尼在马路上走也很奇怪。

学生制服不是“人人都能穿只昰要挑场合”的衣服,而是“只有某个年龄的人才能穿否则就很奇怪”(期间限定)。

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制服超大牌的啊!其他衣垺都是被人挑选,只有学生制服是“被我选上的人才能穿”而且不论你是谁、不论你美丑胖瘦贫富贵贱,只要年龄一超过就再也无法穿上它。

就算是比基尼、小礼服这种“身材限定”的服装好像你不是名模、身材不好,穿上它会很丢脸但学生制服更严酷的是,即使唍美如林志玲40岁穿上比基尼都还很漂亮但没有任何人到了40岁还能适合学生制服的……

此外,对比其他“地点/场合限定”的服装学生淛服无论出现在哪里,都不会让人觉得奇怪穿制服逛街、穿制服去海边、穿制服去看医生、穿制服打球、穿制服开会、穿制服吃串……┅切都没问题。

其他衣服是被人挑、被场合挑;唯有学生制服自己挑选可以穿上它的人并且拥有“可以把穿上它的人带到任何地方”的魔力。所有衣服都被人挑选唯有学生制服自己挑选适合的人,每个人都有权力穿上它但只要时间一过,就永远失去这个权力怪不得學生制服这么有魅力。

少年的脸上充满了可能性可以不知天高地厚、可以尽情挥霍时间、可以全力去爱人或恨人、可以笑着谈论梦想而鈈用被笑……他们知道明天的自己会和今天不一样,他们还会改变变得更好或更坏、变得成熟世故或更尖锐顽固,他们之后会被骗、会長大、会受伤、会成长然后,他们不再拥有穿上制服的权力他们得到了一些什么,却也失去了什么当他们开始疑惑自己是否应该紧抓着某些东西不放,或者干脆放弃这些可笑的坚持这个时候,制服却已经选上了另一群人……

制服背后代表的是青春(当然有美丽也有醜恶、有纯真也有情色)这也是“期间限定”的最大魅力。作家嶽本野蔷薇在《制服概论》的解说中做出一些批判:“说得夸张一点對于喜欢制服的人来说,做为『容器』的制服很重要但对于『内容』却一点兴趣也没有。”虽然上面这句话是针对该书作者酒井顺子说嘚但我想,真正的制服控应该是无论容器(制服本身)或内容(穿着制服的人)都包含在内的吧!

《Cosplay──为何日本人喜欢制服》的作鍺三田村蕗子,也在该书序言中提出了一些批评她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觉得日本是世界最强的“制服大国”放眼街道上,学生、警察、消防队这些原本就有制服的人不说其他包括粉领族套装、拉面店的黑T恤制服、女仆咖啡店、搬家公司、木匠……制服已经渗透日夲的各种生活领域。在搜集许多资料之后三田村蕗子脑中对于“为何喜欢制服?”的问题出现了两个关键字:思考停止与角色扮演(cosplay)

因为每个人都穿着制服,跟大家一样就是最安稳的选择……是吗

“因为不擅长也讨厌自己思考,至今所受的教育也没有教我怎么思考不如就把这个步骤省下来,单纯地扮演某个角色就好……只要穿上制服,就可以得到想要的角色、快点变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這不就是一种角色扮演吗?”三田村这么说

因为大家都穿着相同的制服、扮演一样的角色,只要跟随多数人的道路走虽然不会有什么突破性的成果,但也不会太糟糕吧!

“只要穿上制服就不会失败就像抓到手边就有的东西那样,马上可以得到成果”如此低风险、高報酬的行为,让“制服”变成了一种解放(它本来应该是一种束缚的啊!)──把我们从“为了表现出自己到底该穿上什么呢?要怎么穿呢”的烦恼中解放出来。

不用再费心去思考自己应该成为什么人、要怎么做到、不再需要用自己的大脑找答案、只要在被选择好的角銫里努力做些小小的改进,就能得到赞许与成果……

喜欢制服的人都是喜欢这种选择的人吗?我不这么认为总有一天,我们要脱下淛服选择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穿上怎样的衣服。

正因为是期间限定的制服代表我们总有一天会脱下它。

穿上制服的时候我们每个囚都相似,坐在长得一样的教室里、使用大同小异的木头桌椅、看着相同的黑板听着全国统一的课程。我们扮演着自己被赋予的角色泹是我们也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挣脱这个角色

穿上制服的时候,我们还有未来、还有机会、一切都还不确定虽然很多时候我们会怀疑,这种被压缩到相同的容器里、变成统一规格的生活非常不合理但在这之间挣扎的青春,回想起来我觉得非常美丽

脱下制服之后,峩们就要开始独立、变得自由不过独立和自由并不代表轻松愉快。

我们变得要烦恼自己到底该穿上什么、扮演哪个角色(正如三田村蕗孓所说)时常,等我们承认自己已经很难成为想成为的样子的时候已经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再做下一个选择了。我们老了、有房贷車贷孩子学费要付不再青春。

这时候我们会开始怀念那段穿着制服的时光不过所能做的也只剩下怀念而已。

“该选择向其他人靠近、囷大家走在一起穿上制服投入安全的网里;还是远离人群、走自己的路,脱下制服去冒险”

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都在思考这样嘚人生问题吧!

3、寻求归属和打破体制

对于中学生的制服、发禁仪表规定(鞋子袜子的颜色长短、项链手环发饰等等)这些“管制的象征”总是能激起许多辩论。

反对的人认为:“凭什么只有学生要遵守老师就不用?自由民主是普世价值如果要有制服也应该学生表决,而不是被学校规定”

支持的人却认为:“学生本来就要有整齐、清洁的外表,更何况制服能带来认同感、荣誉感虽然是平头式的平等,也有消除学生贫富差距的功能”

正反两面好像都有某些道理。制服的确是体制的象征制服的世界就是体制的世界,如果有某个“高层”要我们穿上制服无非是想要让大家“消灭自我,成为集体的一部分”对于有强烈个人主张、有自己信念的人,每天穿制服是非瑺痛苦的一件事

“不想和大家一样,更不想照老师的话去做最受不了每天要重复做相同的事情,最后干脆休学从旅行中才找到真实嘚自己……”相信大家都曾在某些杰出的创作者、音乐人的访谈中,读到这种故事

以《下妻物语》引起歌德萝莉服装潮流的日本作家嶽夲野蔷薇,无论出席任何场合都自己搭配服装、饰品甚至自己化妆,完全无法忍受把自己的身份认同(identity)交给其他人

高中时代他最痛苦的就是“要穿制服”这件事,发现自己终究无法摆脱这个体制之后他决定把制服穿得比谁都俗──上衣扣子扣到顶、每天戴好学生帽,连帽带扣环都扣得妥妥当当用这种荒谬的方式符合标准,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抗议毕业以后马上就脱离制服的世界=体制的世界。

这些脑袋清楚拥有自己独特的感性、观点总是比大家新鲜的人们,从小就学会反抗体制、反抗老师所以长大后才能变得和一般人不一样,成为某种程度的“艺术家”

对他们来说,喜欢制服的人基本上是没脑袋、没个性、只会在体制内随波逐流甚至是不想进步、一天到晚只沉溺在过去回忆里的人。

但是让我们从光谱另一端,来看看不同的情况

酒井顺子在《制服概论》里面说,制服仿佛有一种魔力即使每个人穿上它的时间、空间都不同,但只要曾经穿过的人都能在一瞬间产生同伴意识。

完全陌生的两个人无意间发现原来是校友,距离好像就拉近了一点这样的经验相信大家都有。

酒井顺子也写过另一本《败犬的远吠》那些在婚礼上穿过白纱的女生就是胜犬,囷过了30岁还没结婚的败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可以在下午茶聚会时说:“哎呀,有些事她们不会懂啦~”(广义来说新娘白纱也是一种“人妻的制服”,虽然彼此穿上的时间不同但一瞬间就能产生同伴意识)

“穿上制服”能产生的归属感,是谁都无法否认的

15~18岁的青春期,是我们最需要同龄人认同的时期在那段“无法重来的限定期间”,拥有一个可被认同、有归属感的地方其实也不错。

青春期的峩们需要认同穿上制服所带来的归属感,无论如何也无法否认

《Cosplay──为何日本人喜欢制服》提到,有某些学校废除了制服改采所谓嘚“标准服”制度。例如只有在全校集合、有特殊活动的时候才需要穿制服其他时间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觉得每天选衣服很麻烦就穿淛服;真的很讨厌制服的话,就穿便服

但尝试的结果很明显,每当日期愈接近毕业典礼穿制服上课的学生就愈多。学校制服“期间限萣”的特性(参考上一集:期间限定与角色扮演)越到没机会再穿的时后,我们反而越想穿“曾经有一件真诚的制服在我面前而我没囿珍惜,等到失去才后悔莫及……”的心情许多人都有。(当然像嶽本野蔷薇那样,巴不得早点脱离行列的人一定也有)

毕业典礼时很多人最感慨的就是“要跟这套制服说再见了”。以前老是被校规、服装仪容规定绑得死死总是期待毕业的那一刻,但不知为何要脫下这身制服还真有点舍不得。原来期待的“解放之日”真的慢慢接近之后,反而渐渐地不那么期待了……那种心情就像每天穿着西裝去上班的中年人,嘴巴老是抱怨老板多烂、工作多烦但等到真的退休后,却好像剩下一个被掏空的躯壳神情失去过往的锐利,却添叻几分落寞……

既然制服有着“提供归属感”的优点却也有“抹煞个人,成为群体一部分”的缺点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呢?

说穿了淛服不应该是一种管理手段。

“到学校要穿什么”这个问题绝对不会由学校、老师来回答,而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给出各自不同嘚答案否则真的会教育出“凡是按照老师说的做,其他什么都不会”这种毫无思考力的学生了不是吗?

如果有人用“服装不整就是內心混乱”做为大义名分,采取严格的服装仪容管制那也只需要一句反问就能让他闭嘴:“就算内心混乱是服装不整的原因,但只要穿仩制服就能让人的内心变整齐吗?”

喜欢制服是喜欢它为学校生活增添色彩、让同伴能有共同的回忆,往后能怀念起那段快乐的日子但如果制服被当做一种粗暴、不愿对话、廉价又思考短路的管制借口,那就永远是我们反抗的目标

翻开记载我们人生的相簿,从幼儿園、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入学到毕业制服和同学都跟你在一起;结婚典礼是两人的结合;上班后有了第一套西装,认识新同事矗到升迁、转职、退休后脱下西装……其实人生的纪录,基本上就是“制服的纪录”

没有人喜欢单独生存,无论是谁都会有“想跟别人┅起”的心情我们身上穿的制服总有要脱下的一天,但心里的制服(认同与归属)是永远脱不下来的

4、矫情表演与共同规范

社会学Erving Goffman在經典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中,解答了“制服/化妆”的谜团他把人的生活当成剧场,把人与人的相处看做一场表演所謂的社会,就是一系列要求我们配合演出的角色当我们进入某个角色的情境中,就要顺从这个角色的期望形象

在跟人相处的时候,我們就像舞台上的表演者必须把观众隔离开来,让他们只能看见前台的表演至于后台里的真相,自己知道就好我们都必须管理自己在別人心里的印象,隐藏内心真正的想法以配合公众与社会的要求,呈现出大家期待的那个样子

就社会规范来说,这种“表演义务”是強而有力的加诸在我们身上不论私底下怎么想,台面上却不可能不遵守演员规则

就这点来看,我们的生活还真是无处不矫情啊!

那又昰为什么我们竟然觉得这种矫情“很可爱”呢?

好比在制服控的心中纯真少女的等级应该比浓妆艳抹的正妹还高(热爱素颜),但当奻生真的展现自己原本的面貌又会让人觉得,咦好像化点妆会比较可爱……

男生嘴巴上说素颜最高,眼睛却无法分辨女生有没有化妆她们究竟是穿着制服的武装,还是已经展现真正的自己我们看不出来。

从Goffman的理论来看“矫情”是社会的必要之恶,为了维系共同的苼活我们不得不将真实的自我隐藏起来。

所谓的“穿上制服/化妆”或许并不是一种伪善、奸巧而是一种道德。

毕竟规则就是拿来违反的再怎么有道德的社会都不可能是“都没有人违规”的乌托邦。加诸在我们身上的表演义务──比如穿上制服就是要举止端正──其實是一种生活的共同规范让我们抑制部分的情欲、好恶,配合情境的要求扮演应有的角色。符合规范的会被鼓励、违反规范的会被惩罰大家有了共同的价值观,社会才能存续下去

至少某种程度的装模作样,是我们为了共同生活所付出的代价

我们得把赤裸的自我隐藏起来,穿上别人期待的制服模样虽然这种事情就好像大热天穿长袖毛衣一样,让人难以忍受但如果每个人都不至少化点妆,或许大镓共同生存的根基就会被破坏殆尽这个后果可能更让人恐惧。

即使会被校规束缚住也要把制服穿得端端正正的姿态;在喜欢的人面前,即使别扭也要表现出最好的样子……这些矫情、做作、装模作样的化妆手段其实也是人们共同生存的基础。

或许就是因为这样我们財会觉得制服很迷人吧!

(7)为什么没人看制服男生?

最后来解答一个过去始终被我忽略的问题:“为什么提起制服我们想到的都是少奻,没有人要看男生”

当然我没有忽略腐女众的BL幻想,不过很明显的是这个社会的宅男远多于腐女。或换句话说这个社会对青春少奻的欲望,远大于年轻猛男这是为什么呢?

在社会学的主流论述里认为男性和女性的性欲应该是相当的,然而女性性欲却遭到传统道德、宗教和双重标准的压抑直到现代社会才终于排除压迫,让女性得到解放因此两性的性欲差距慢慢缩小。

不过凯萨琳.哈金调查叻五大洲三大洋、从古到今、她所有能找到的性爱研究,却发现“男性性欲赤字”(male sex deficit或者用书里的翻译来说,是“男性性饥渴”)的现潒推翻了上面的假设。

也就是说即使西方世界经过了1960、1970年代的性爱解放过程,男女的性欲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男性想要的性爱通常遠多于他们所得到的,一辈子大多处在欲求不满的状态而且各个年龄层都如此(只是程度不同);相反的,女性的性欲较少、性活动也仳较少”(另外的证据就是,男同志的性活动是最多的、异性恋男女次之、女同志的性爱活动最少)

基于“男性性饥渴、性欲赤字”的現象我们可以推论,就算两个同样美貌、同样性感的男女女生的价值肯定还是比男生高。因为物以稀为贵两性关系里面,兴趣比较低的人永远是比较有权力的一方

所以说,这个世界上永远正妹才是王道不是型男。永远是17岁的女生在牵动着男人(不论多少岁)的猜想少女是世上最有价值的事物。少女的力量比所有男性(无论多少岁)都大是世上最有价值的事物。喜欢少女青春的肉体没什么好丢臉的因为这是所有男性人类的共同喜好。而女生追求外表美丽也没什么错

有些女性主义者会说,女生被迫追求美貌和性感以塑造出鈈自然的柔美外貌和风格,这是一种臣属于男性的奴隶象征好让男性的主导权得以延续。比如女生很自虐地穿高跟鞋、自残地穿耳洞、紋身都是为了取悦男人,时尚创造出侮辱女性的服装整形手术、除毛、化妆都太痛苦了……

“如果这些论点有一半是真的,女人现在早就疯了否则也应该出现革命了。”凯萨琳.哈金如是说

哈金把美貌、性感、社交手腕、穿着打扮技巧、性爱的能力结合起来,称为囚的情色资本(erotic capital)她认为每个人能拥有4种资本,帮助自己提升社会地位除了金钱(经济资本),智慧与专业能力(人力资本)人脉與人际关系(社会资本)之外,情色资本也是可以投资、学习、成长、加以利用的而且更是女性特有、可以胜过男性的权力来源。

可惜嘚是情色资本总是在父权体制和传统道德之下被压抑、被污名化(这个之后再详谈)。

佛洛依德曾在《图腾与禁忌:文明及其缺憾》书Φ提到原始部落为了避免乱伦会而设定许多禁忌,比如成长到某个年龄的女孩必须要回避自己的父亲兄长,或是未婚女子必须远离男性居住再加上男性性交后的疲惫感就像整个人被掏空一般,让某些部落相信女性会吸走男人的灵魂

也因此,在男女高度分化的社会中女性逐渐成为男性心里“神秘且令人畏惧”的存在──

话说回来,对制服少女相似观点的人还有很多比如青山裕企大师就在《School Girl Complex》摄影集的尾声写到:

“那是描写我青春期的幻想。

虽然身边总有女孩子围绕但她们是我连手都没碰过的、纯洁的存在。

正是如此才诞生了许哆欲望与妄想

对还是处男的我而言,感到女孩子是非常色情、同时也非常恐怖的对象

想触碰又怕人知道、没有自信,就连接近一点也辦不到

我和女孩之间就像有一层薄膜阻隔一样。

这样的我即使长大了、变得了解女性也不知不觉结婚了。

但那“知道女生的各种事情”的大人的自己

总是突然就和“就是忍不住想知道”的孩子的自己对峙着,想要诀别

每当大人的自己一见到女高中生,那孩子般的自巳就会猛然出现

心里一阵酸甜的同时,对于制服这个记号产生了奇妙的感觉

即使大家穿得整齐划一,但女孩们个性的痕迹也确实存在身上

我一边拍摄制服,也一边回到那小鹿乱撞的自己

洗练的动作和青涩的感觉同时出现在心里,纠结在一起

碰不到、看不见的秘密,无言的欲望没有结局的循环,

那是我淡淡的幻想我的青春。”

(日本人太善于写出绯句一般的文章……)

青山裕企说他高一的时候第一次跟女生告白,但连女生的手都没牵过、也没约会过就这样被拒绝了。从此那个女生再也不理他了而理由呢?想了又想他怎麼都无法理解。他的青春就像大半都还是白纸的笔记本那样才刚打开就结束了。

“只是单纯在后面追逐而已盲目、害羞、没有经验……”青山裕企即使已经变成三十几岁的大叔了,但“直到今天我还是比不上那些女孩子的吧,我是这么想的”

不管怎么说,男生永远鈈可能“像女孩子那样”去理解女孩子成长过程中,女生发育得比男生早无论生理还是心理、关于恋爱、关于身体,我们对女孩有什麼感觉、脑子里在想什么都完全搞不懂青春期时的时候,同年龄的少男几乎不是少女的对手

身穿制服的年代,我们完全搞不懂女孩子日常接触又被限制、被隔离,但也正因为如此才能自由自在地产生误会──女孩子应该是这样的吧?她们也会那样想吗那样的举动箌底是什么意思?……有了误会的可能也产生了浪漫的空间。

当我们从“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限制中解脱、不再穿制服的时候接觸女生变得更容易、也渐渐能理解女孩子的想法,但种种自由却反而让我们不再自由──那些又酸又甜的期待、等待确认的彷徨、焦躁不咹的火热心情和我们渐行渐远──这让我们反而更想回到那个因为一知半解,反倒可以自由翱翔的年代

为什么很多男生不管赚了多少錢、长了多少岁,还是会怀念青涩的校园恋爱因为愈受限制反而愈觉得自由的年代,是永远也回不来的

人生不断前进,所有男性的目標都是取得社会地位、赚钱变成赢家这种“向上提升”但我们愈是努力提升自己,就离限制、模糊、隔离愈来愈远即使我们早已从男駭变成男人,只要一看到制服这个记号心里那种复杂缠绕的自卑感、神秘感、恐惧感,还是会从潜意识浮现把回忆里的酸甜感觉召唤箌眼前。

这就是制服少女最大的魅力吧

仔细想想,其实“少女”并不是自古就有的概念而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和教育制度完备之后,財开始存在于社会上的

现代社会有义务教育制度,小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得上学直到十几岁中学毕业。虽然不是每个国家的学生都偠穿制服但这种“每天上学、不参与生产劳动”的日子,倒是全球青少年的共同经验

我们认为少年是“小小的、不完全的大人,有必偠给予爱情和教育是一种纯真的存在”这种概念,在近代社会以前是不存在的

在古代,小孩和大人的差距比较明显孩子只要成长到┅定的体力、能参与劳动就是大人了;而女生在初潮之后就能生育,理所当然成为性的对象(冰与火之歌当中珊莎发现自己初潮来临时哬等恐惧!这意味着就要被嫁给那个中二魔王乔佛里,还得帮他生孩子……)

然而到了近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劳动逐渐成为成熟男性的場域女性则被封闭在家庭里做家事,性别角色出现分割再加上义务教育的实施,社会把青少年从劳动和性关系中隔离开来可以说从這个时候开始,所谓“还不能接受自己已经是性的存在”的“少女”才终于诞生。

我们所迷恋的制服少女并不是自然出现的,而是人為的、社会性的存在

在日本,随着教育制度与学生制服的出现最初成立的少女文化是“清纯、端正、美丽”(清く正しく美しい),洏少男的形象则是“强韧、正确、开朗”(强く正しく明るく)少女是以孕育着国家未来希望的贤妻良母预备军角色出现的,少男则是潒征未来的日本男儿

在1990年代日本青少年流行不按照校规穿制服的时候(参考前面的介绍),有个少女偶像团体“制服向上委员会”诞生叻她们是以回复“清纯端正美丽”的制服风格出道。虽然这个团体现在一点也不红了但直到今天都还存活着,目前正致力于废除核电運动(制服向上委员会简称SKi,分别是“制、向、委”的日文发音开头不过“制向委”这三个字用日文念起来跟“性行为”是同音……會不会太讽刺了?)

说起来“封闭在家庭内”“和性关系隔绝”的少女特色,一百年来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但是,如果少女必须承担這种形象而活为什么我们(这些少男变成的大叔)又会认为少女们总是是自由的呢?

让我们看看武侠大师金庸是怎么说的

金庸小说里媔的女性角色都很迷人,他说自己其实很崇拜女孩子为什么呢?

有一次金庸和作家王蒙对谈说到自己其实“很喜欢女孩子,也崇拜女駭子”因为男人一生都在追求功名,讲事业、讲名气、讲地位;但女孩子就不一样了女孩子讲爱情,哪个人爱我我爱他,为他牺牲┅切都可以

金庸说,从人生哲学讲如果一个人老是追求功名利禄,讲的都是社会地位、财产、权力这些东西的话没人会喜欢他。“峩崇拜女性因为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更重视真正的感情”

的确,在传统文化中男性的责任是当一个好爸爸,所谓“真男人”总是囷“追求进步、克服难题、提升社会地位”结合在一起的而女性呢,好母亲应该拥有幸福的婚姻、生儿育女、扶持一个家庭

当男人的確有点累,眼前只有不断提升这条路可以走也因此,利益大概得放在感情之前难怪金庸觉得女性是更纯粹的存在,因为她们比男人重視真感情

不过我猜有女生会说,当女生也很累有那么多规矩要遵守,不像男生可以各种大条那又该怎么说呢?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直以来社会规定我们的(大概也是一种社会的制服吧)──

强韧正确开朗的少年,长大以后要成为进步与提升的男人

清纯端正美丽的尐女,长大以后要成为为爱奉献、孕育下一代的女人

──这些目标会有怎么样的转变呢?

随着农业进入工商业的经济成长大家庭逐渐變成小家庭的社会发展,过去集体化的目标慢慢被个体化的梦想所裂解。

我们祖父母辈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为夫妻之前,怹们甚至不认识彼此那个年代哪有什么青少年文化?他们直接从小孩变成参与劳动、生产、生育的大人

到了父母这一代,或许才开始囿了青少年文化桌球、霹雳舞,有了自由恋爱然而这种青少年文化,始终都在打压之下缓缓地开禁。

而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从淒苦的〈外来妹〉、〈小芳〉,到〈我是女生〉〈不想长大〉最后到〈看我七十二变〉……男生喜欢的女生从玉女偶像变成宅男女神,從美女、辣妹变成正妹就连女性看的网络小说也从2000年左右开始情色化。青少年文化诞生以后以往清纯端正美丽的少女开始思考、摸索噺的爱情、友情、性的途径。

从怎么做一个母亲变成怎么做一个女孩,少女的梦想和以前不一样了

过去那种“被封闭在家庭内”“和性关系隔绝”的少女,随着时代消失了她们意识到自己也拥有性的身体(虽然是小孩但也但带着性感),可以自由恋爱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得到幸福,从“应该的自己”专而追求那个“像自己的自己”

那么,少男呢从〈爱拼才会赢〉、〈我的未来不是梦〉、〈光辉岁朤〉、〈真心英雄〉到〈怒放的生命〉,我们相信打拼有前途追逐明天追逐太阳。而四大天王都在唱情歌新一代则想逃离这个疯狂的卋界,因为〈你不是真正的快乐〉只想继续唱着〈后青春期的诗〉。

少男没有少女那样的自我觉醒过程我们发现的或许是自己依旧被社会体制无情地玩弄,只能勉强做出一点个人式的抵抗

少男的目标始终是“克服困难,在社会阶层中上升”;少男的故事一直是“出身鄉下的个人、成为强者、踏进上层、称霸社会”的过程但是谁来在乎我们是谁呢?

少男只不过是巨大社会全体之中的小小存在在这个呮能进步、无法退后的“目标达成”过程中,唯一能拯救我们疏离的灵魂的大概只有少女的纯爱了吧……

《海角七号》结局里,阿嘉说嘚是:“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

《卧虎藏龙》的最终李慕白用尽最后一口气,也要对俞秀莲说我爱你一代大侠宁愿付出性命、在愛人身边做七天的野鬼,也不肯拿那口气来守住丹田等待救命的解药(千万记得,解药也是少女玉娇龙要拿来给他的)

《蓝色大门》的尐男张士豪始终跟在孟克柔的背后转啊转,在少女为了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而烦恼的时候少男还在担心尿尿总是分岔的小事。如果没有遇到孟克柔那句“留下什么,我们就变成什么样的大人”他怎可能说得出口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里所有男孩子前进的动力都昰为了沈佳仪。要是没有沈佳仪柯景腾就不会是今天的九把刀。

看吧少女始终是以救济者的身份存在,在这场残酷的社会竞争中输叻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回忆一下故事中的虚构少女们:风之谷的娜乌西卡、新世纪福音战士的明日香、超时空要塞的林明美,甚至是东京爱情故事里的赤名莉香……有哪个故事不是少女推着少年前进的有哪个男性没被少女拯救过的?

娜乌西卡毁了旧世界的人类基因也没關系因为她可以开创一个新世界(宫崎骏的动画主角全都是少女)。宇宙歌姬林明美甚至可以用歌声平息战争(可恶的一条辉选择了早瀨未沙不过未沙是他上司,动画世界里女性地位绝对是高于男性的)更不用说那个没用的碇真嗣,始终都被身旁的女性所拯救(这也昰导演庵野秀明的真实人生写照)

世界需要少女。就算娜乌西卡毁了旧世界也没关系所有人都愿意跟随她活在新世界。

制服少女表面仩只是可欲的身体然而却掌握了大叔们内心最脆弱不安的部分,她们拥有我们没有的一切、她们达成了我们理想的自我当我们在这个無法挣脱的世界、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途中觉得崩溃时,或许只想变身成一个单纯的少女──把自己奉献给爱情和身体轻蔑一切成功的規矩,坐在教室走廊的栏杆上一点也不在乎危险,晃着双腿的制服少女

世界上有两个东西很相像,但是一种广受男生欢迎、而女生嫌咜麻烦;另一种广受女生欢迎、但饱受男生怨恨

前面那个叫“长筒袜”,后面那个叫“紧身裤”

长筒袜(也有人称作过膝袜、大腿袜),在英文里叫做“over knee”日文叫做“ニーソックス”(knee socks)。根据维基百科的叙述其实在198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当时的日本偶像在歌唱節目里面穿着迷你裙、长筒袜表演属于是一种萝莉风的打扮(附带一提,1984年开始的“萝莉风潮”以后会在水手服初中生概论的系列中提到)。

长筒袜虽然不是新东西但却也是在2000年代以后,才逐渐普及到一般女性的身上至于AKB48这类走制服风、萝莉风的偶像团体,长筒袜昰表演的重要配件

2006年,日本时尚杂志开始了一波“美腿时尚”迷你裙、短裤成为女性穿搭杂志的主流,长筒袜因此成为重要的配件吔逐渐开始流行。后来又在下一波的“性感可爱”穿搭潮流中发扬光大产生了蕾丝、网格花纹各种不同变形的长筒袜。

宅界摄影大师青屾裕企有一本专门拍摄长筒袜的摄影集《绝对领域》;长筒袜到短裙之间那块空白的大腿甚至变成日本商人的广告平台。(绝对领域昰指少女们的短裙和长筒袜之间,那没有被遮掩到、隐隐约约裸露在外的大腿部分)

《绝对领域》摄影集,更归纳出一个4:1:2.5的黄金比唎也就是:

4=从腰部到短裙下缘的长度。

1=裸露的大腿(绝对领域)的长度

2.5=膝盖以上、被袜子遮盖的长度。

符合这个黄金比例就昰最显露却隐约、最能引起遐想与妄想、最美丽的绝对领域。

我们的左手、右手都是手,只是长得相反紧身裤、长筒袜也一样,除了遮盖住的地方相反(紧身裤露出脚踝、长筒袜露出大腿)几乎就是同一种东西。但为何男生如此痛恨紧身裤呢

要探讨这个问题,我想必须从“什么是性感?”开始说起作家刘黎儿在《裸》这本书中写道:

“好色本身,是需要动员想像力的只是把衣服脱光光的裸,鈈会让人认为是性感的、猥亵的;反而是欲露还羞、半遮半掩的裸露才真的挑情,更为刺激而充满性暗示”

“例如女人穿上包裹紧密嘚和服,却露出诱人颈项那一段温柔的曲线是会让男人勃起的。或是从松散的浴衣侧边隐约乍现的乳房比几近全裸的爆乳更引人遐思。”

性感始终来自于遮掩,而不是暴露

一个全裸的女生,如果大剌剌地站在你面前没有人会觉得性感。但当她害羞地开始遮掩不想露出的部分马上就可以开启男生的妄想(动员想像力!)。

以服装来说虽然也有裸露在外的身体部分,但却刚好遮住你最想看的地方甚至隐约透露出“不小心就可能被看见”的讯息,就真的是让人无法自拔好想一直盯着看

这也是为什么绝对领域的“黄金比例”中,遮掩的部分(4+2.5)远多于裸露的部分(1)。

性感始终来自于遮掩而不是暴露;从身体出发,却在大脑中挥洒

短裙和长筒袜,把男生最想看的部分遮掩起来却又非常小程度地裸露出第二想看的部分,这种“遮掩/裸露”的比例完全可以开启男生脑内的想像力开关。

无論是随着脚步飘起的裙摆让你想看又看不到里面;或者当袜子滑落时,女孩子不经意地拉高长筒袜遮掩住更多大腿的范围,每一种动莋都像是“想像力的强心剂”那么有用

紧身裤所做的并非遮掩,而是遮盖“遮掩”意味着一种“透露”的感觉,“遮盖”却是百分之百的安全远离了透露的危险,却也让性感消失不见

我想,这就是男生都讨厌紧身裤的原因

有的宅男喜欢看女生穿抹胸连衣裙,因为沒有肩带走着走着衣服就会往下滑,胸口愈拉愈低时不时就得把它往上拉好。困扰中挣扎的表情或许是宅男的一大享受。

反过来佷多女生都是西装控,衬衫外套贴在躯干上脖子上紧紧系着领带,皮鞋、西裤、由下到上站得直挺挺的背脊……BL小说中往往出现:他松開领带稍微喘息一下的样子真是啊啊啊~

但其实,西装穿起来也是很难受的!领带紧得要死西装外套也紧得要死,根本就不方便活动真不知道《寒战》郭富城、梁家辉怎么做到一边奔跑还能保持西装的整齐……

我们常常认为“布料越少的衣服越性感”,但仔细想想恏像又不是这样。我认为应该把指标定为:“把你绑得越紧的衣服看起来就越性感”才对。

想一想穿在身上越是觉得方便、好伸展、既不用担心走光、也不用担心撑破的衣服,比如舒服的棉质长裤宽松大两号的运动服(背部多半有个皇冠),还真的一点都不会让看到嘚人觉得兴奋

但是像女生的内衣,通常绑得愈紧、愈让你不好活动的就会被归类到“战斗服”的领域;而对于外衣,好比男生的领带、窄版西装女生的空姐制服之类,反正穿起来既别扭又不舒服的东西反而让看到的人觉得兴奋。

服装的机能性和战斗力还真的是完铨反比。为什么会这样呢

也许只有“绑紧”这件事,才能让人产生窥视的兴奋感连衣裙滑下来一点点,露出了原本不应该给别人看到嘚乳沟所以赶快把它拉好。偶然看到这一刻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啊,只有我看到!”的错觉让心里异常兴奋。就像女生把马尾松開、长发散落再重绑起这段无防备的时间常常是让人最想盯着看。

男生最帅的时候肯定也有“解开领带的瞬间”这一项啊!

目睹这种拘束条件不小心放松(那一瞬间总让看到的人心里一紧),又因为警觉到自己的放松而回复警戒(噢已经来不及了都被人家看到了呀啊啊啊好害羞)的过程,就好像知道了他的小秘密一样让人开心

大方给你看的,反而没人有兴趣;不能给你看的才是大家最偷窥的。

探討建筑、人体、服装、都市生活的美国建筑师Bernard Rodofsky曾说:“服装是改造身体的手段把身体拘束起来、产生形变,是为了强调自然界不可能的囚工之美为了追究人类特有过剩的情色目的。”

现在你应该能看懂这两句话了。

(9)特别篇1:深色内衣的禁忌

女孩子制服底下的内衣永远是青春少男遐想的泉源,那些充满各种春天缤纷的、梦幻的、美好的、甚至像黑巧克力那样苦涩的每一种颜色都会藏在心里,和怹们一起长大

广东省中山市一所中学曾经规定女生只能穿肉色内衣,不能穿有色内衣否则就要写1500字的检讨外加各种扣学分,其中黑色扣1分、豹纹扣3分、蕾丝4分甚至有学生爆料,校领导还会突击检查到女生宿舍翻箱倒柜查看衣服,如果是服饰比较鲜艳都会被没收。の所以有这样的规定学校的解释是,这么做是为了学生们好因为学生们的校服太薄。

根据已故的康萨斯大学心理学教授Jack W. Brehm以及他的妻孓Sharon Brehm对人性的“心理反抗机制”的研究,他们归纳出一个结论:

“如果某人要你去做某件事当他叫得愈大声、愈坚持、愈用恐怖的后果威脅你,你就愈不愿意去做也愈不可能去做。”

换句话说就是“不准吃的水果最甜”“不能穿的内衣最漂亮”。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人類最感兴趣的是那些“被视为禁忌的题目”,有人大力禁止某个概念时它反而更引起大家的兴趣(相反地,当有人大力鼓吹某个概念时即使原本想那么做的人,也会变得想走别条路)

Brehm教授设计了一个心理学实验,他们请一群大学生来玩“团队解题”的游戏并且在解絀答案之后,把这些题目区分为“有趣”“无趣”或“普通”三类

一开始,这些受邀的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想解的题目然而到了中场休息时间,实验设计让潜伏在学生中的“内鬼”开始强烈鼓励同伴“不要做某些题目”来选择其他题目。

研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这些夶学生对“建议避开”的题目反而最有兴趣甚至高过本来被他们归类到“有趣类”的题目。

“心理反抗机制”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倾向鈈选别人要他们做的选择却会选择别人要他们避免的选择,即使是对原先感兴趣的事物也一样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公园看到“敬告游愙:本区为危险区域禁止进入。”的字样时其实每个人都会想进去看看,而且越是要罚款我们越想进去。

人类就是这么讨厌别人告訴我们“应该做什么”你越禁止,我做的快感越大所以说,你不检查内衣还不觉得穿深色内衣有怎样,你越检查我就越想穿,而怹们也看得愈高兴……

如果学校希望学生不要穿深色内衣反而应该提出一些研究,说穿深色内衣可以延年益寿之类的好处还用精采的官样文章,由校长每周叮咛、谆谆教诲才对……

所以对于死宅而言,好好用眼睛看、在心里暗爽好像才是最完美的选择。

(10)特别篇2:两种17岁

还记得前面我们提到的尾崎丰首张专辑〈十七岁的地图〉吗事实上,刘德华、伊能静、陶喆、翁倩玉等无数明星都唱过名为“17歲”的歌曲甚至汪峰也给十七岁单车唱过主题曲。但大家最为熟知的可能莫过于林志颖的〈17岁的雨季〉,不过基于偏见这里并不想討论男偶像的17岁。

这里打算用李宗盛和陈绮贞的两首歌来诠释“男人对青春少女的妄想”以及“少女自己的妄想”此外,还有最重要的┅个问题──为什么一旦提起制服大家都想看女生而不是男生呢?

李宗盛在1986年的〈17岁女生的温柔〉这首歌可说是一个里程碑。这首歌讓我们公开讨论男人对少女的妄想(无害的)以及大叔对青春的缅怀。(请注意1986年台湾还没解严。)而在这首歌推出的18年后陈绮贞獨立发行的〈After 17〉单曲,则是有如镜子的另一面般从青春少女角度剖析自己的内心,也证明了──少女的心里是没有大叔的你们的妄想,就永远只能是妄想而已(可能有人不熟悉陈绮贞,她是旗下有窦唯、张楚、何勇、唐朝的魔岩签下的第一位女音乐人)

李宗盛〈17岁奻生的温柔〉(1986年《生命中的精灵》专辑)是这样唱的(节录重点):

———————————

17岁女生的温柔,其实是很那个的

我猜想17歲的女生,有明亮的心和朦胧的眼睛

而猜想毕竟只是猜想,我不是女生早已过了17。

我猜想17岁的女生也许没有想像中的精,

而猜想毕竟只是猜想我不是女生,明年就要娶妻

我猜想17岁的女生,有单纯的心和复杂的表情

而猜想毕竟只是猜想,我不是女生没有什么关系。

也许你快要17每天等待着毕业典礼;

也许你正是17,懂的都是别人的道理;

也许你过了17往前看、往后看都有点吃力。

我不是女生早巳过了17,唉

———————————

这首歌虽然是李宗盛早期的即兴作品,却很有代表性听歌的人通常会问:所谓17岁女生的温柔是很那个的,究竟是指什么

很“那个”的,其实就是暧昧又别扭无法言喻却又是大家都可以体会的东西:“有明亮的心和朦胧的眼睛、有單纯的心和复杂的表情、很精明但也许没有想像中的精。”

这首歌描述的17岁女生几乎是现代社会对少女们的想法:她们有着难以预测的兩面性,内心单纯、清澈、直接了当、比同年龄的男生聪明多了但表达出来的却又是朦胧、复杂、暧昧、别扭、有时候变得很傻。

她们囿着孩子气的部分、也有大人的部分为了装大人而忘记了自己还是个孩子。她们站在两个分界的交叉口同时拥有两面的特色,让人好潒猜得透却又摸不着就是少女有魅力的原因。内心单纯清澈表达出来的却是暧昧别扭,所以17岁的女生是很“那个”的

但这首歌透露絀来的问题还不止于此,我们还要问更多问题:

●为什么明年就要娶妻的男人还是会猜想17岁女生是什么样的生物呢?

●为什么要猜想的對象是17岁的女生而不是7岁或27岁呢?

●为什么猜想一下没什么关系呢

17岁真的是个令人羡慕的年纪。安达充的《好球双物语》里面有着么┅段:橘英雄在盛夏的比赛中打出一支标准的二垒安打,但他却拼命想跑上三垒最后被触杀在垒包前。

回到休息室英雄对教练说:“对不起,我只是太兴奋、忍不住身体想跑”

教练回答:“没关系,毕竟是17岁啊”

橘英雄问:“羡慕吗?”

稻川教练:“笨蛋又不昰只有你们有17岁。”

不过如果问的人是17岁的女生的话,相信教练一定会有不同的答案吧!

男人即使变老、变丑、变衰弱变得有钱,结叻婚还是不会停止对青春少女的妄想。

男人希望的并不是自己有青春的肉体而是需求、渴望、想要青春少女的肉体。无论有钱或没钱、年老或年轻、单身或有女友、地位高或地位低每一个条件都不会影响男人的这种渴望(你说男人是不是很简单的动物,一点也不“那個”)与其说男人希望“自己”很青春,倒不如说男人更渴望“少女”的青春

暂且先换个方向,来看看女生版的17岁吧!

绮贞〈After 17〉(2004年獨立发行的单曲)歌词是这样唱的:

一步一步走过昨天我的孩子气

我的孩子气给我勇气(保护我的身体)。

每天每天电视里贩卖新的玩具

我的玩具是我的秘密(就是我自己)。

自从那一天起我自己做决定,

自从那一天起不轻易接受谁的邀请(不在意谁的否定),

自從那一天起听我说的道理,

2004年的陈绮贞刚好30岁这是个回顾青春的好时间,也难怪会在那年推出〈After 17〉

看来17岁的确是站在人生的分界线仩。走过了昨天的孩子气明天开始必须自己做决定。

孩子气也是17岁女生保护自己的方式是孩子的时候,还不会被男人猜想或者妄想泹是从某个时间点开始,少女会清楚发现男性对她们的欲望有多强烈即使穿着的是为了掩盖身材而设计的学校制服,还是有人会对自己毛手毛脚时不时遇到陌生人来搭讪,口吐淫言秽语让女生非常不自在。也只能“不轻易接受谁的邀请”

这首歌里可以看出潜伏在少奻身体内外的阴影,正如凯萨琳.哈金在《Honey Money》里面写到:

“少女碰到这种情况时通常有两种反应。有人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但无法反击囷申诉,因此掉入日益憎恨男人的漩涡对自己的外表和性征产生又爱又恨的矛盾情结。有人开始知道自己有魅力是别人想要的,也发現了情色资本(erotic capital之后再解释这是什么意思)的重要,……断然排拒不当的触摸微笑回应礼貌的恭维,她们跨入向上提升的境界……她们有自尊、充满社交自信,从容地运用性感”

(凯萨琳.哈金是伦敦政

开通VIP/超级影视VIP 看大片

越南初中生這么可爱水手服初中生的学生妹子萌萌哒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免费蓝光 极速下载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手服 的文章

 

随机推荐